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企业采购数字化管理范文

企业采购数字化管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采购数字化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企业采购数字化管理

第1篇

关键词:数字化电厂;概念;数字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TM62 文献标识码:A

一、数字化电厂的概念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逐渐覆盖到了政府、企业以及消费者等多个层面上。数字经济指的是在经济发展和参与的每个环节和每个要素中都广泛地采用软硬件技术及应用和通信技术。数字化工厂的出现就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产物。对于数字化电厂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我国电力行业将数字化电厂的概念定义为电厂的各级控制和管理系统均进入数字化后称之为数字化电厂。可见,数字化电厂的建立要求电厂的数字化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或者说数字化的全面覆盖。

二、数字化电厂建设的方案

(一)数字化工程

1数字化设计。这是指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都利用数字化方式来进行产品的设计。目前与建设数字化电厂有关的数字化设计包括了三维数字化的设计模型,电厂数字化的设计模型以及系统数字化的设计模型。其中三维数字化的设计模型是用来管理电厂建设时期的工程项目,在电厂的运行期,该模型会构成三维数字化的管理系统,将各个系统的信息加以整合,实现电厂运行和维护的统一管控。而电厂数字化的设计模型包括了数字化管理的设计方案,将确定数字化电厂在建立时的系统结构,建立起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明确各项基本技术的要求,保证系统和软件平台的技术。系统数字化的设计模型包括了电厂整体的系统图、安装的仪表和管道图、现场的总线图,还包括了被控对象、控制设备、控制信号等的相关数据。这些数字化的信息将直接用在数字化管理当中。

2数字化采购数字化采购是建立在数字化设计的基础之上的。在采购之前,要将工作进行步骤分解和编码,对工程物资也要进行编码,然后在采购的过程中按照工程的需要制定采购单,实施整体采购、分批交货的管理模式。数字化的工程采购实现了工程的规模化采购,是数字化工程的实施重点。

3数字化移交。这是数字化电厂建立的基础,是指在数字化的移交平台上将电厂建设中各个环节和阶段的相关数据、资料和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类,最后通过审批后移交给业主。通过数字化移交,对电厂建设时期数据的移交过程进行全面的管控,从而提高数据移交时的质量以及电厂的管理能力。

(二)数字化控制

传统的电厂工人能够有效监控的只有工艺的过程和设备的状态。而在数字化电厂中,锅炉、电气系统、汽轮机、现场仪表以及控制设备都将实现智能化,使设备的整定和维护信息能够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控制系统,从而让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更加的轻松。电厂的数字化控制将包含了单元机组的分散控制系统、电气的控制系统和全电厂辅助车间的控制系统。

(三)数字化管理

在传统的火电厂中,管理系统一般是由管理信息系统MIS,即management inform ation system和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即supervisory information system共同组成,两个系统是相互独立的,但是系统中的功能却存在着重叠。数字化的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具备了准确性和唯一性,运用了先进的设备来实现生产运营管理和控制的优化,使电厂的资产管理和决策支持等方面都能在数字化的管控下更加的科学。数字化的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了以下四个部分:(1)生产运营管理系统;(2)财物资产管理系统;(3)优化控制管理系统;(4)决策支持管理系统。其中生产运营管理系统不但包含了对生成操作票和技术监督等方面的管理,而且还能够对电厂的重要设备进行早期的故障诊断、故障分析和故障预警,通过这类预测性的维护来帮助电厂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提高电力企业的效益。而决策支持管理系统也具备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但为电力企业的高效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而且为电力企业的发展经营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和指标,使企业的决策能够更加的科学和可靠,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盈利水平。

三、数字化电厂的优势

(一)数字化

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能够将电厂建设和发展各个阶段所反映的现象、本质、规律等的相关文字、符号、数字、声音、图像等模拟信息都转换成数字信息。

(二)信息化

信息化指的是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促进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并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我国政府一直努力将工业化和信息化进行深度的融合,而数字化电厂不管是在电厂的设计、施工,还是在电厂的生产、管理等多个环节都采用了信息技术,所以具备了信息化的优势,成为了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

(三)智能化

数字化电厂广泛地采用了现代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智能测量技术、智能决策的支持技术,使电厂的运行实现了智能化、高效化。保证了电厂生产的经济、安全、环保,符合了社会和时展的要求,保障了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可视化

数字化电厂可以通过对现实进行虚拟,把电厂中的各类实体包括实体的特性用以三维立体等形式直观地呈现在用户面前,其表现形式还会随着时间和空间进行变化,建立用户的交互通道,使用户能够对电厂数字模型进行浏览、模拟、观察和计算,提高电厂设计和规划的效率,使电厂的设计和规划更加的方便快捷。此外,对电厂的设备运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进行仿真模拟,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数字化电厂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程中包含了多个方面,其构成非常复杂。建立数字化的电厂能够使电力企业具备先进的设计技术、管理技术以及控制技术,实现发电的数字化、智能化和透明化,将推动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数字化企业;企业信息化;参考框架;成熟度模型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2. 026

[中图分类号] F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2- 0041- 04

1 数字化企业的缘起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范围内的企业竞争日益加剧。竞争的主体由单个企业间的竞争转向企业集团、产业链层面的竞争;竞争的性质、范围由有形的竞争转向无形的竞争;竞争的方式由单一价格竞争转向服务模式、营销渠道等全方位的竞争。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数字化企业迈进,以期增强企业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全球著名的沃尔玛公司是最早一批向数字化企业迈进的大型企业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沃尔玛即投资4亿美元发射了一颗商用卫星,以支持公司总部与全球6 600多家分店、100多个配送中心以及数千家供应商通过统一的计算机系统进行高效的联通。在经营管理方面,沃尔玛为全集团的所有店铺和配送中心配置了统一的管理系统,全集团每天发生的一切与经营有关的购销调存等详细信息,都通过网络传送到总部数据中心,总部可在1小时之内对全球门店的每种商品的库存、上架、销售量等实现全部盘点;在商品采购方面,沃尔玛与其供应商基于网络和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实现了高效协同,供应商可以实时掌握沃尔玛的销售状态和库存动态,按需为沃尔玛的配送中心进行补货,实现了整个供应链存量水平的最优化;在商品配送方面,沃尔玛建设了高度智能化的配送中心和运输系统,实现85%以上的商品由配送中心供应,保证货品从仓库到任何一家商店的时间不超过48小时,而其竞争对手仅能达到50%~65%水平。 沃尔玛平均补货周期是2天,而竞争对手却至少要5天;沃尔玛的运输成本仅占总成本3%,而竞争对手却高达5%。此外,基于多年累积的海量数据,沃尔玛应用商务智能以小时为单位动态地运行决策模型,形成最佳的商品组合、陈列以及降价促销等策略。通过实施数字化管理,沃尔玛的总资产周转率是同行业企业的数倍,而其经营费用与销售额的比率几乎是同行业企业的一半[1]。

2 数字化企业的定义与特征分析

随着沃尔玛、戴尔、思科等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化企业的逐步涌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们对数字化企业的发生与发展相继开展了多方位的理论探究和案例分析,并由欧美的学者正式提出了数字化企业的概念,即“Digital Firm”或“Digital Enterprise”。

数字化企业的提法虽然已被广为认可,但关于其定义与内涵却众说纷纭。美国波音公司的Wayne Esser等学者对数字化企业的理解是:“实现无纸化制造,并且带来高效生产力的企业”[2]。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认为,数字化企业是现代企业运行的一种新模式,是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以创新为原动力,遵循数字经济规律的知识型企业[3]。Jonh Davies认为,数字化企业采用信息技术作为企业构建的基础,以便实现下列的基本目标:更有效地贴近客户需求,提高员工生产效率,以及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它利用通讯与计算技术的融合来改进业务流程[4]。国内的袁清珂等学者认为,数字化企业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它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并应用到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和企业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产品设计制造、企业管理、生产控制过程以及制造装备的数字化和集成化。提升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制造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5]。

总体而言,数字化企业至今没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定义,多数将其理解为一种企业运营模式,少数将其理解为以集成应用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因此,数字化企业的内涵有待进一步阐释,从而为我国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指明发展方向。

通过对沃尔玛、海尔集团等国内外数字化水平较高的代表性企业的共性特征的提炼,我们对数字化企业的定义及相关特征给出了新的界定。

数字化企业是以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为指导,在各项运营活动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实现生产、经营、管理、决策各环节数据的适时获取、充分共享和深度应用,达到优化生产、精细化管理与量化决策的集成统一,从而能够从容应对市场竞争的知识型企业。数字化企业集中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大背景下,企业创新的发展潮流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趋势。

从运行特征看,数字化企业的各类数据实现全面数字化,企业全员都能随时随地获取被授权访问的数据,促进了工作效率提升;各级管理人员通过充分获取并深入利用各方面信息,强化对业务的掌控能力,能够实现事前预测与事中的有效控制;基于充分共享的信息,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与职能部门之间实现一体化运作,企业与合作伙伴、供应商之间高效协同,形成产业链优势,从而能够快速应对市场变化,高效满足客户需求。

从信息技术特征看,数字化企业拥有完善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能支撑各类信息系统安全、高效运行;拥有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各类信息系统,相关信息系统实现有效集成,形成了集成统一的企业信息平台,企业的战略决策、经营管理以及生产运行方案的制订等方面都能通过相应的辅助分析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或预测,形成最优化的方案来指导决策或生产,从而降低决策的风险,提高生产的安全性、效率和灵活性,有效降低成本。

3 数字化企业建设的参考框架

通过综合分析沃尔玛、海尔集团等国内外著名公司向数字化企业迈进的关键举措和成功经验,我们针对数字化企业建设提出了一种共性的参考框架,具体包括推进方向、企业数字化平台参考框架、数字化企业成熟度评估模型及建设原则等4方面内容。

3.1 数字化企业建设的推进方向

传统企业向数字化企业迈进,应该从管理创新、信息化建设与知识管理等3个方面加以推进,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公司各项业务的全面融合,进而显著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管理创新:在构建数字化企业的过程中,以创新的管理思想为指导,以创新的管理制度为保障,从企业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把管理创新与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充分结合、相互促进,优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形成优化的企业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

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建设,搭建起企业数字化运作支撑平台,实现信息技术应用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高度融合的业务运作数字化和管理决策数字化。业务运作数字化包括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数字化采购、数字化营销、数字化服务等。通过实现数字化设计,显著增强企业的研发设计能力,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通过实现数字化制造,显著提升生产运行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生产作业效率,降低生产作业成本,强化生产作业安全;通过实现数字化采购,充分发挥企业集中采购优势,显著降低采购成本;通过实现数字化营销,显著降低营销成本,扩大销售范围,提升客户需求分析与预测能力;通过实现数字化服务,显著降低服务成本,为客户提供多方位的服务手段,提升客户满意度。在管理决策数字化方面,基于高效的经营管理平台与决策支持平台提供的管理手段和决策支持工具,各级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问题,实现有效的事前预测与事中控制,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与效率。

知识管理: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知识管理,通过实施知识管理来全面提升员工素质、增强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以保障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持续发展。在战略层面,企业应将知识管理纳入到战略体系中,让企业的各部门和每个人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有效结合,围绕部门和岗位工作目标来明晰关键知识领域,进而设计知识管理提升手段。在战术层面,企业需要建立知识管理机构,推动建立和完善知识管理相关制度,构建崇尚知识分享的企业文化,构建知识库与在线培训平台等知识管理系统,搭建面向知识提炼和分享的专家交流会等实体交流平台,从而为知识管理奠定体制与机制保障。

3.2 企业数字化平台参考架构

现实中的企业有着纷繁复杂的多样性。从企业模型分析的角度,可以将企业运营行为划分为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和业务运行3个层面,在业务运行层面可以将业务链进一步划分为研发、生产、采购、销售及客户服务等5个领域。不同类型企业的业务链可能全部涵盖这5个领域,也可能只是部分涵盖。

如图1所示,企业实现高水平的数字化运作需要多方面的支撑平台,每个方面的支撑平台服务于特定的业务或管理需求,并基于企业应用集成平台实现整合应用。

决策支持平台:用于将企业的经营数据与业务运行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整合,并转换成便于分析的信息,使得分析人员能够利用高效的分析手段来了解数据背后的意义,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充分的依据,促进企业决策科学性与效率的提升。主流的建设模式是采用成熟的商务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解决方案。

经营管理平台:用来支持企业的计划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办公管理等方面的经营管理需求,为各类管理人员提供高效的管理手段,实现高水平的运营管控,有效防范各类风险。主流的建设模式是采用成熟的企业资源计划解决方案和协同办公平台解决方案。

研发设计平台:用来集中管理企业的研发设计数据和相关数据,支持多领域、多专业一体化的研发设计,促进新产品研发或复杂工程设计能力的持续提升。以制造业为例,主流的建设模式是采用成熟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

生产运行管理平台:用来支持生产计划或生产方案的科学制定、生产数据实时采集分析与可视化展示基础上的生产指挥与调度及生产作业过程的先进控制与实时优化,促进生产作业的精细化管理。主流的建设模式是采用具体行业领域的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解决方案。

物资管理平台:用来支持企业规范采购业务流程,提升库存与库房管理水平,实现集中采购,以此来降低采购成本,有效满足生产和销售业务的需求。主流的建设模式是采取前台与后台的模式,前台主要面向采购交易的电子商务网站,后台主要面向企业内部采购业务流程和库存管理流程的业务支持系统。

销售管理平台:用来支持企业规范销售行为,实时掌握销售数据,实施统一灵活的销售策略,实现物流配送等保障业务的合理安排,整体上降低销售成本。根据销售业务的差异性,主要有两种主流的建设模式:一种是搭建企业级的销售管理系统,同时管理多个销售终端,典型的代表是沃尔玛公司;另外一种是搭建大型的电子商务网站,借助互联网来实现产品销售。

客户服务平台:用来降低服务成本,支持客户自我服务,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主流的建设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建立呼叫中心(Call Center),支持客户通过电话方式来获取供应商服务或实现自助服务;另外一种是建立客户服务网站,借助互联网来为客户提供多方位的服务手段。

知识管理平台: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主要载体,用来支持企业知识的归集与分享,促进员工在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更有效地开展工作,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业绩和创新能力。构建面向显性知识归集与分享的企业知识库是目前主流的建设模式。

企业应用集成平台:对于企业内部的各类信息平台以及合作伙伴企业间的相关信息系统,只有实现它们的高效集成应用,才能做到企业内外各类信息的充分整合与共享,实现业务流程的紧密衔接,从而支持企业实现高效的运营。关于企业的应用集成,传统的点对点集成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复杂的集成需求。为了避免点对点集成的个性化实现和高耦合问题,企业需要采用基于统一的标准实现所有相关系统集成应用的企业应用集成平台模式,该模式简化了集成的实现与后续的维护。

3.3 数字化企业成熟度评估模型

笔者借鉴文献[6]等企业IT成熟度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对众多成功企业的案例分析,提出了一个评价企业数字化成熟度的评估模型,以供参考。

3.4 数字化企业的建设原则

数字化企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原则:

(1)必须统筹平衡企业管理创新、信息化建设及知识管理3个方面的有序推进,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很多企业在推进自身数字化的进程中割裂了三者关系,导致信息化建设成果无法适应企业管理变革和业务发展的需要,或者是企业人员不能适应信息系统的应用要求,难以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应有的作用。

(2)制订科学合理的企业IT战略规划,遵循IT治理的国际最佳实践原则,稳步扎实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国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步从部门级的分散建设模式转向了企业级的统一建设,并开始重视制订统一的企业IT战略规划。但是在IT战略规划的实施方面,却普遍缺乏严格规范的IT治理,导致IT建设与业务需求错位,无法达到既定的建设目标。

(3)必须高度重视并实施好信息安全与运维保障工作。数字化企业需要实现信息技术应用与企业运营的高度融合,信息技术应用的可用性直接影响到企业业务的连续性。因此,必须充分做好信息安全与运维保障工作,以保障各类信息技术应用的高可用性。

4 结 语

本文基于对各类数字化企业案例研究所形成的认识,提出了一种通用的数字化企业建设参考框架,以后将就不同类型的企业给出更具针对性的建设模式和评测标准。希望此文能对企业管理相关人员加深关于数字化企业的理解,加快建设数字化企业的思想转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唐·索德奎斯. 沃尔玛不败之谜[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Wayne Esser,Roger N Anderson. Visualization of the Advanced Digital Enterprise[EB/OL].http://leanenergy.ldeo.columbia.edu/docs/OTC%20EsserAnderson%202001.pdf.

[3]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 数字化企业[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4]John Davies. 迈向数字化企业[J].IT经理世界,2005(18).

第3篇

Abstract:thearticleisfocusonsteelpurchasing,nesting/cutting,andstockingprocessinshipbuildingenterprise,introducingFastCAMtechnologyandsoftwaremanagementsystemappliedinnumericproductionandzerosteelstockmanagementformat,includingno-paperdatatransferinshipdesign,BOMforpartscuttingproduction,predictivenestingforpurchasingsteel,optimizingnestingandeffectivecutting,steelandremnantmanagement,realizingMESinproductionandzerosteelmanagementinordertodecreasestock,savefinancialcostandsteel,increaseproductivity.

关键词:FastCAM数字化造船,零库存,优化套料,高效切割,信息化管理,节省钢材

KeyWords:FastCAM,NumericShipbuilding,Zerostock,OptimizingNesting,effectiveCutting,informationmanagement,SavingSteel.

钢材进、切、存的物流管理与数字化造船紧密相连,体现在造船生产过程的多个环节。从船体建模放样部门、钢材预算、采购部门,编程套料,钢材切割下料部门,到钢材库存和进出库管理,以及切割剩余钢材的管理和重复利用,每个生产环节都涉及到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需求,都体现了敏捷造船和精益造船的思想和方法。钢材物流管理和数字化造船直接关系到造船成本,关系到造船企业的经济效益。

回顾过去几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钢材价格一路上涨,因此,企业愿意使用自有资金或通过银行贷款大量购买钢材,囤积钢材。尽管大量占用资金,财务费用增加,但钢材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远高于银行财务费用。在这种经济高速增长钢材价格上涨的特殊环境下,囤积钢材可以保值增值,企业没有必要考虑钢材库存和信息化管理,而且钢材库存越多越好。而企业要节省钢材,只要在套料切割技术上进行挖潜和技改,例如使用FastCAM自动编程套料软件进行自动套料和共边桥接连割高效切割技术,提高钢材套料利用率和切割生产效率。

去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快速回落,钢材价格随之高位回落暴跌,许多船舶企业由于钢材库存过多而蒙受惨重损失。很显然在经济增长放缓、回落或波动时期,钢材价格下降或是波动时期,囤积钢材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会贬值造成亏损,加上库存钢材的高额财务费用,二者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会远高于钢材套料切割中使用自动套料共边套料和高效切割技术所带来的钢材利用率的提高。因此,在经济增长回落和经济调整的环境下,必须从钢材物流管理入手,有效降低钢材库存,采用零库存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进行钢材进、切、存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会取得更为直接和显著的企业经济效益。

何谓钢材物流管理?简单说就是钢材进、切、存的计算机管理。具体讲就是根据钢材流转的流程,从钢材预算、钢材采购、钢材库存、进出库、编程套料、数控切割、余料管理等几个方面通过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软件的联网管理,这就是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

何谓零库存管理?绝对不是企业钢材库存为零。为满足日常的切割生产,企业一定需要一定数量的钢材库存,至少有三天的钢材切割量。零库存是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根据订单先作预套料,先把企业现有的库存钢材包括剩余钢材预套料使用完,不够的部分再进行采购或申购,这就是理论上的零库存的管理思想。采购钢材的进货,并不需要如数全部到厂,而是根据切割生产能力和切割进度,分期分批运抵企业,分期分批支付货款,从而有效降低钢材库存和财务成本。最理想的可操作性的是钢材提前三天运抵企业,这就是零库存的管理方法。

再介绍一下钢材“虚拟库存”的概念。所谓“虚拟库存”就是钢材并没有实际入库,而是已经订购或在途的钢材。使用计算机数字化管理,引入虚拟库存的概念,就可以提前进行编程套料,提前安排切割生产计划,对订购的多余钢材,套料后还没有切割的(虚拟的)剩余钢材,在下一个订单中进行预套料,从而不再产生真实的库存钢材和剩余钢材,从根本上解决钢材库存问题,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零库存管理。

第4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 物资管理 策略

一、 相关概念内涵和研究的必要性

加强、规范企业物资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焦点问题,是合理解决物资供求之间的时间、空间、品种、数量、质量矛盾的重要举措,是衔接生产各环节,确保生产顺利进行,实现物流合理和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保证。面对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市场,只有反应迅速,才可能抢先占领市场。加强物资管理是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改善企业技术指标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资金占用,提升产品质量、知名度和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加强和优化物资管理,科学、合理地采购、供应,对于企业不断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加速资金周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 现代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物资管理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营、降低成本的重要环节,物资管理作为管理部门,涉及内容广泛,物资部门必须“煞费心思”的投入足够精力,以科学、严谨的管理态度为企业营利做出积极的贡献。营利是企业的天然使命,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前进的不竭动力,但现代企业物资管理工作还不够完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预算不合理

企业物资管理部门制定详细可操作的预算计划是工作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计划科学合理,才能满足企业生产运营需要,及时保证物资供应。预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市场环境的变化对它的影响很大,有时计划赶不上变化。现代物资管理部门预算的编制经常忽视宏观、微观经济环境对物资管理的影响,这就造成预算计划的被动、滞后甚至根本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二)采购不规范

物资采购是企业物资管理中最为敏感的问题,也是经常会出现问题的环节。采购工作中物资采购的招投标时常常存在供应商串标、假招标等不良行为,直接导致价格偏高,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还会出现物资以次充好,供应商降低产品质量标准、更改既定的物资材质、降低设备配置以赚取高额利润。个别验收人员不按照质量标准对采购物资进行质量验收或不严格遵守检验标准等采购不规范行为大量存在,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生产经营。

(三)物流协作不力

企业的物资供应部门通常是被动地接受生产部门的计划安排,然后采购、仓储,运输部门被动地接受物资供应和生产部门的需求安排,这必将导致供应与生产部门的物流各自为政,间断式的物流链。物资采购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较大,物流功能不能协作流通,发挥最佳优势,孤立地流动于供给与需求部门之间,就会给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带来负面影响。

(四)信息管理不完善

传统的企业物资管理,多数企业没有建立统一的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在物资管理流程中,从物资采购的计划编报、采购询价、质量检验、仓储管理和配送等物资管理信息,没有整合资源,整理归档到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导致信息局限,信息不对称,大大降低了信息利用率,无法实现信息共享。而物资管理在社会大生产中占用重要地位,其计算机化在发达国家已达到95%以上[1]。

三、完善现代企业物资管理策略

(一)采购数字化

为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供应部门必须保证物资采购目标和企业总目标一致。为最大可能的降低采购成本,供应部门应集中采购和批量采购,积极做好物资储备管理工作,实现企业物资储备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条理化,为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提供保证。采购数字化就是通过数据将物资管理的采购表现出来,经过计算机的自动处理,实现信息化,促进采购业务和管理的科学发展。

第一,订单信息数字化[2]。订单信息是最基本的内容,包含产品信息、供应商资料和资金。对订单的数字化处理是采购数字化的核心内容,对订单信息的数字化管理的完成意味着采购信息化管理的实现。

第二,供应商信息数字化[2]。供应商的信息保存使搜索和联系更加方便,为信息的高级应用提供了可能性,主要包括供应商资信、交货质量、报价等。常用的SRM系统是最常用的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它使企业与供应商的沟通更加便捷,有助于与供应商进行的沟通交流和长期合作,以实现企业长期采购利益最大化。

第三,资金信息数字化。对资金信息的数字化处理是采购数字化的第一步,随着财务电算化的发展,物资管理能够随时获取所需数据。资金信息是现代企业要实现的最主要的对象目标,尤其是价格昂贵的关键性设备,直接影响企业利润能否最大化。

第四,采购产品信息数字化。产品信息的数字化能使采购质量得以保证和提高,采购质量是采购中最关键的环节,也是采购最难实现信息化的一部分。

(二)管理科学化

现代企业管理,为满足物资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明确分工和职责权限、重组业务板块,完善包括审计考核和奖励制度的企业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局域网,强化物资管理部门内部工作流程,实现业务流程办公自动化,开展电子商务网络实施采购与管理,积极拓展提升物资管理水平新渠道。

第一,计划管理。企业计划管理部门必须准确的掌握本企业对物资的总需求。物资计划管理科学化要求企业的物资供应部门能够根据企业对物资的使用量、仓储量、供货渠道以及价格等因素科学制定,对于已经制定的计划能以季度为标准严格执行[3]。科学的计划管理,能够有效发挥采购的规模优势,有效规范企业的采购行为,保证企业生产部门的材料供应。利用计划管理对企业的物资采购和供应实施有计划的管理,有助于物资计划管理部门采购和供应的规范化。

第二,仓储管理。鉴于生产和消费在时间、空间上存在矛盾,为了确保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必须科学地搞好仓储管理工作。物资仓储管理企业必须明确规定供应部门在物资入库、出库、贮存等过程中的工作范围和具体的工作职责。库房必须严格设立待验区及隔离区。待验区用来存放未验物资,隔离区用来存放因检验发现质量不合格的物资,仓储管理部门要对不合格的物资及时给予退修或退货处理,严禁未经检验的物资或检验不合格的物资流入存储区。同时,物资的贮存必须严格按照类别、特性分区、分库定点存放,贵重物品和危险物品必须专库存放。库存物资要实行材质清、数量清、规格清和堆码整齐、库容整齐的标准存储,以保证存放整洁和通道畅通,也方便管理人员对采购物资进行定期盘点和对采购物资的质量检查,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第三,采购管理。物资采购管理是加强物资管理的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采购的科学、有效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分工明确可以把各项职责都确定下来,例如,质量工程师可运用系统工具监察采购回来的物资,并进行定期评估。还可成立相互独立的资源管理部门和资源开发部门,并安排专人专管,而市场负责人员对供货能力、供货细节进行管理,详细的分工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采购中的不规范行为。在企业物资采购中规范招标机制是科学管理采购的有效措施,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完善企业的物资招标采购机制,企业所有物资采购都实现集中招标,在实行招标采购过程中要坚持集体审核、逐级审批、分散把关的原则,以吸引供应商参与竞争,最终择优搭档,保证企业可以以最低成本完成最优物质采购,确保产品质量。同时还可以避免物资采购过程中的营私舞弊和暗箱操作,实现企业采购规范化和程序化。

(三)监管人性化

以人为本是实现企业物资管理的核心环节,企业物资管理涉及面广、品种复杂,建设以人为本的物资监管体系目的也是为了加强对成本的控制。物资管理部门应该主动接受广大员工群众的监督,将物资采购细则公之于众,随时接待、处理职工对差异事项举报问题。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是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心,应当建立科学的、人性化的管理体制,加强管理力度,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只有不断加强企业物资管理的人性化才能进一步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评估专业化

企业物资管理工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现阶段工作评估是下一阶段工作改进的基础和依据。物资管理部门应对编制预算计划、改革供应链、重塑库存管理模式等工作实行量化统计,包括采购兑现率、计划准确率、资金周转率等专业标准来评定工作业绩,鼓励各部门节约物资消耗,提高物资使用率,以带动全员协助管理。企业物资管理评估工作能够引导节约运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物资管理纳入协调、有序、健康地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杨励钦.浅谈物资管理系统需求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33)。

第5篇

关键词:数字化平台 企业员工培训 学员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1-142-02

1 引言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已经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它除了具备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外,还具备预测、计划、控制和辅助决策功能。近几年高校在实施建设教学和管理一体的数字化校园平台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功案例,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为基础的校园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数据交换与共享(数据中心平台)等基础平台建设已成为现代学习管理的一个热点。同时,在国家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政党”的号召下,各企业也迈向“学习型企业”建设时代,其中E-learning在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应用,是企业培训借助新技术,实现学习形式丰富多彩的一个很好创举。

然而,企业在员工培训的管理模式中,借助计算机信息管理方面还远远落后于高校。本研究针对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借鉴高校数字化校园的管理模式,提出打造学习形式和培训管理统一的数字化平台,构建培训项目管理体系、培训学员管理体系、培训资源管理体系、综合服务管理体系及辅助决策一体的数字化管理模式,解决传统培训管理模式向高效科学管理模式转变。最终形成一种基于数字环境的、立足于培训对象的培训过程管理、培训考核管理和终身学习管理,依托网络虚拟学习社区、课堂、会议、培训班级,做到计算机培训管理系统监控与实践环节监控相结合,员工成长记录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

2 数字化校园的现状和企业培训数字化平台建设必要性

随着数字化校园概念的提出,我国众多学校纷纷开始了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数字化校园能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从总体上看,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大历史性突破,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效率,提高决策效率,提高信息利用率等方面体现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对教学、科研和管理具体变现为管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产学研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生活数字化。

数字化产业已经由原来的注重产品价格向着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方向转型,尤其是教育培训领域。员工教育培训信息化已成为为企业员工提供公平的受培训机会,解决培训资源分配不均,满足员工对职业生涯发展的期望,推动企业培训在更高起点上实现企业更大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企业培训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国企业员工培训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字化平台建设采用统一的技术构架、标准与环境,构建关联整合的信息系统和有机集成的软、硬件支撑环境,统一数据平台,统一数据集中和共享,统一用户门户展现,可以为企业员工提供各种学习、自主选择培训及相关信息查询等个性化服务。

3 企业培训管理模式

国内各企业在重视员工教育培训的同时,各培训组织对企业培训管理模式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很多企业通过“ISO1 0015质量管理培训体系”贯标后,员工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方案实施流程、员工培训效果评估与考核、员工培训激励四部分的流程都得到了健全,并紧密结合。量化计分管理模式,以科学两关考核性管理为主干,实施教育培训注册积分式管理模式在部分企业得到重视和推广。国外也研究了培训管理模式,开发出了一些数字化管理软件。建立了内容丰富的培训管理系统,作为培训管理有效性标准衡量的制度性保证,提供一定的参考标准。但是国外的培训管理机制我们可以借鉴,却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目前基本情况。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企业培训管理模式,可以把企业员工培训流程、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进行平台系统固化,确保培训过程中标准不走样。通过统一的数据平台和资源中心建设,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数据同步及资源共享。

4 企业培训管理模式数字化平台设计

企业培训管理数字化平台通过整合数据资源和业务功能,以信息化推进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和现代化,进一步加强学员开放式学习、改进教学培训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企业员工培训数字化平台模型如图1所示。

4.1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对教学培训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实现教学管理各部门之间的科学分工、密切配合与准确执行,大大提高培训项目的组织和管控效率。通过建设集中的课程库、现场教学库、知识库和师资库,实现对各类教学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实现需求调研、课程设计、培训实施、效果评估等培训全过程的数字化闭环管理,促进课程质量的不断提高。

4.2 学员管理

学员管理涵盖自学员报名起到培训结束止的全过程的服务内容,体现了企业培训工作服务企业员工的理念。学员可详细了解到学校位置、联络方式、校内地图、食宿安排、培训指南等基础信息,方便学员合理有效地安排时间和行程;在培训中学员可查询并分享在校学习和在校生活的相关信息,包含教学计划、课程表、作业提交、讨论园地、通讯录等内容;在培训后学员可进行成绩查询、培训评价、课程资源下载留存等,实现培训前中后的一站式服务。

4.3资源中心

资源中心针对教学和管理需要,集新闻导航、信息搜索、信息展现等功能为一体,为学员、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远程培训、课件学习、馆藏图书借阅、视频课件共享、课堂直播、录播等多方位的数字化教学共享服务,是一个方便、直观、易用的知识共享门户。资源中心,将改变传统培训资源分散、孤立的状态,实现信息的充分共享和最大化利用,并通过远程教育推动教学方式的转变,方便学员自动、自发、自主地学习,提高培训的覆盖率和普及率。

4.4 综合服务

综合服务通过对培训机构的教室、投影、音响、宿舍、以及相关的空调等设备设施进行数字化管理,包括物质采购需求申请、审批过程信息化应用管理,优化采购流程,以促进采购过程和采购管理的规范,提高采购的管理和监管水平;日常工程检修检修申请,规范工程检修流程规范。

4.5 辅助决策

辅助决策是一个智能化、自动化、标准化的数据中心,该系统以多角度、丰富的展现形式做出相关数据的智能分析,使各级领导能够方便地了解和分析培训机构的运行状况,帮助领导做出科学的决策,及时、快速、准确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 数字化平台培训管理模式实践

在培训项目管理的准备阶段,用问卷法和视频访谈法对参加培训项目的学员进行网上培训前的需求调查分析,通过需求调查及分析,使培训的整体内容和主体形式更能满足参加培训员工的学习需求,并解决其在工作实践中的困惑与问题,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在培训项目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数字录播系统可以对实施课堂进行抽样监控,掌握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了解培训内容、形式的针对性、时效性,以便于及时调控培训的内容、形式,满足绝大多数学员的不同需求。在培训结束后,通过数字化平台对受训员工进行阶段性跟踪,了解学员回到岗位后,行为改变情况。建立网络虚拟学习社区,同一项目学员可以通过论坛方式,在工作中持续学习交流,并可以通过虚拟学习区,开展群策群力、头脑风暴方式,寻找培训解决方案。

数字化平台实现了统一员工身份认证,建立健全了员工学习档案,实现了员工在企业中的全过程职业生涯管理和学习规划方案设计。资源中心也为员工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为员工学习差异需求和自主选择提供了保障。数字化平台充分考虑各业务层次、各环节管理中数据处理的便利性和可行性,使系统始终与实际需求紧密相连,进而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培训管理模式走向简单实用、开放灵活,实现系统实用化水平评价的动态管理,成为由业务驱动的实施过程,而不是技术主导的过程,不断促进业务流程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

6结语

本文对企业员工培训的流程管理、学习过程管理以及学习档案管理进行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创新通过数字分析为培训方案解决提供辅助决策,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数字化平台,探索企业员工培训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构建信息时代企业员工培训新的管理模式,实现员工培训研究与员工培训管理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章妙月.浅谈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J].信息系统工程,2012(6):127-128.

[2] 夏伟宁.基于数字化平台的教师培训管理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4):36-37.

[3] 宋颖.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J].硅谷,2012(8):94-95.

第6篇

关键词:煤业集团;物资信息化;原因;策略

物资采购涉及的环节很多如:编制采购计划、询价、采购、运输、保管、发放领用等,信息繁杂分散并且波动性很大,采用原始的方法和简单的信息工具处理,显然力不从心,很难整体把握信息的执行、反馈、监控和共享。建立一个物资信息化的管理平台,保证信息的畅通传播、整合有效信息至关重要,也是物资管理水平和质量提高的有利平台。

一、煤业集团实现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原因

煤业集团实现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煤矿企业的物资每年的采购和发放数量都相当大,期间周转的速度缓慢,很多物资处在长期积压的状态下。(2)物资采购计划不科学,信息得到不准确不及时,常常出现重复采购或者多次采购的现象,使得采购的成本大大增加。(3)物资管理的日常工作经常出现问题,不论是开单据、每月的账务处理,报表生成,还是计算机和算盘处理速度、金额计算填写都存在不同程度错误,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信息的反馈。(4)部门与部门之间衔接不紧密,相互扯皮推诿,工作效率低下。

二、煤业集团建设物资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一)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意义一个表现在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享。从物资管理方面看,对物资管理进行信息化处理,按照标准的物资计划采购程序进行信息的流动,有效控制和统计信息,物资采购流程越来越规范,优秀物资供应商逐渐汇集,充分发挥了物资信息化的作用,有利的实现了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从物资管理部门方面看,主管领导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分管部门的工作进展状况,采购部门也可以及时的掌握仓库的库存信息以及采购进行的状态,目的是及时调整采购计划或者拟定新的采购方案。另外,我们利用网上公告消息,让申请物资的人员及时到制定仓库领取所需物资,在公告栏里面还可以最新消息例如:物资的停产通知、更新换代信息等等,将物资管理的工作向有序化、透明化、人性化的方向全面发展。

(二)减少物资管理人力

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减少物资管理人力。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建设给物资人力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措施,提高了管理效率,促进了物资管理无纸化办公的实现。与传统的采用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来实现信息化的物资管理相比,现代物资管理信息化采用科技手段,计算机网络处理信息,缩短了信息处理的时间,减少了信息处理工作人员,信息处理的结果很快公布显示。现代的物资信息化处理用计算机代替了一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把相当一部分人员从繁琐、无序、低端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仅仅需要一些会计算机应用的人就可以完成物资管理,大大缩减了人员,节省了人力资源,节约的人力成本,更利于企业的优化。

三、物资信息化实施阶段

(一)采购数字化

我们经常听说“电子商务”,这实际上就是采购数字化,是采购信息化的基本阶段。我们这里所讲的煤矿企业涉及到的有资金、订单、供应商、产品这四部分。(1)资金信息,资金信息是最先一个被纳入采购数字化的目标的,财务电算化对采购信息的资金进行了数字化,及时获得所需的各种数据,将采购工程简单化。(2)订单信息,采购信息的最基本单元组成是订单,其内含了三方面的信息(产品、资金、供应商),数字化订单信息逐渐成为了采购数字化的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采购信息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建立了订单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3)供应商信息,供应商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方便搜索和查询供应商情况,提供更多有用信息,如:供应商资信、报价、交货质量等等。(4)产品信息,产品信息数字化使得产品的质量得到提高。采购的每个环节中,质量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也是最难处理的一个环节,产品的种类繁多杂乱,记录数据庞杂,处理难度系数加大。产品信息的数字化当前是通过数字标签如:无线射频技术来实现的,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以便全面获得采购位置、状态等详细内容。

(二)采购一体化

依据采购和供应链理论讲采购流程重组,利用供应链更好的实现采购就是我们所说的采购一体化。在采购数字化的基础上形成了采购一体化,采购数字化为采购一体化提供采购基础信息,为采购一体化的共享应用打下基础。在企业外部,支撑采购一体化的资金流基础是信息化金融,实现支付收款、成本管理和控制功能;在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和利用率的提高还需要流程重组和原有的MIS系集成的支撑才能更好地实现。支撑采购一体化的实物流基础是信息化物流,实现物资装载、运输、分发和管理控制的功能;提高采购效果和效率的企业内部还需要原有物流中心系统和仓库系统的共同作用。采购一体化基本完成的标志就是采购的资金流、实物流、信息流正常运转。

四、物资信息化实施策略

(一)加强采购数字化

对需求信息的搜集要从平时抓起,从点滴抓起,深入浅出的进行。物资管理部门对物资质量的规定要多听取生产一线的意见,建立反馈机制,精准了解生产需求,做到优化生产产品。供应商的档案管理机制的建立,可以为货源的稳定、质量的优化、价格的合理奠定基础,物资信息的动态跟踪管理信息处理平台的建立,可以动态查询库存、单据、物耗、合同、计划等等,及时编制短缺采购计划,调整拟定采购计划,便于生产的顺利进行。把握市场的供应信息和需求走势,分析记录,精准定价,防止盲目采购带来的损失。

(二)推进采购一体化

煤矿企业的生产线一般比较分散,各个单位为了生产的进行,都会不同程度的在领料的时候按超出生产用量的方式领用,这就造成一部分物资积压的单位仓库,当其他门部门需要时,不能及时领取,使得重复采购的现象屡禁不止,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物资专业化管理改变了传统的的现状,生产单位设点供料服务,统一管理供应点的材料和材料人员,制定详细的材料消耗明细表,超出部分由生产部门自己负担,杜绝生产部门胡乱领用造成材料资源的浪费。

(三)强化供求系统综合信息化

分析市场材料价格长期走势,研读过去采购资料,关注国家的政策变动,对市场各种物资价格变动做好预测,防止价格波动带来影响。根据每年煤矿材料的消耗,研究把握它的规律性,,对煤矿物资需求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物资库存是为了维持煤矿的正常生产,但是大量的库存会造成成本的上升,根据动态跟踪物资消耗、库存水平,计算物资采购最佳时间和最佳库存量,实现采购成本、财务奋勇、管理费用的最小化,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五、结束语

当今世界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受到信息化的波及,信息化带来了新的科技革命时代。煤炭企业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国际接轨,在全球激烈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只有走物资管理信息化的道路,建立物资信息化的平台,为企业注入新鲜活力,形成完善的物资管理系统,推动煤炭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的进程,提升企业的物资管理水平和质量,为企业赢得最大利润。

参考文献:

[1] 王子杰.浅析信息化在煤矿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电子商务信息化建设,2011,09(06):56-58

第7篇

航空装备制造具有单位价值高、结构复杂、零部件数量大、制造装配所需资源多、生产周期长、质量控制严格等特点。飞机制造对过程质量严格控制要求其物流过程的透明性、可跟踪性和可控性。但是,由于环境、体制等原因,尽管我国在飞机制造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就民用飞机制造而言,我国飞机制造企业与波音、空客等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特别是飞机制造物流管理方面,企业不但面临大飞机研发和制造的生产任务,同时面临劳动力成本、汇率变动等压力,更重要的,建立和完善飞机制造物流管理体系是目前和未来提高我国飞机制造竞争力的前提和保障。因而,在深入剖析我国飞机制造物流管理面临的挑战之后,本文提出了供应链环境下以民用飞机数字化物流管理为核心的民用飞机制造企业物流体系。

二、飞机制造物流管理面临的挑战

飞机制造物流管理是一个涉及采购、配送、生产、仓储、发运等过程的系统性工作,尽管我国的部分飞机制造企业也参与了一些国际大型飞机的生产工作,但是,由于长期的封闭式管理,在人员素质、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信息采集、管理模式等方面仍面临不少的挑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流中心的运转效率,主要体现在:

1.流程信息采集和处理方式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在物流中心的各个环节上还未真正的实现信息化,处理方法还主要依靠在卡片、表格等方式,没有做到数据一次生成和有效管理。

2.缓冲区内库存过多,物料的流动性比较低。在飞机制造和装配等环节普遍存在由于上下工序节拍不一致,当半制品流到下道工序时,必须停留在缓冲区内等待较长时间。同时,由于人机配合、人员配备等各种原因,工序间物料流动断断续续,时紧时松。此外,大量工装夹具的使用、存放、流转、日常耗材的管理等也给飞机制造物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生产过程中物流管理与控制不合理。目前飞机制造企业虽然更加重视物流运作的结果,但是常常忽视了生产物流过程,对事中没有进行实时监控导致多余库存、多余搬运和操作、停工待料等,存在现场管理无序、管理流程不完善和执行不到位、员工对标准化管理的意识较差的等现象。

4.物流成本较高。由于生产物流管理理论应用水平低,不合理运用,造成在各个环节物流成本的增加。同时我国现有的会计项目对物流费用的核算和管理,不能解释物流费用的分布,掩盖了物流费用的真面目。

5.主制造商与供应商、客户的沟通不畅,特别是对供应商的管理有待加强。由于长期的封闭式管理,主制造商与供应商的交流、供应商管理与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缺乏客户关系管理数据支撑,降低的供应链的反应速度,不利于降低供应链成本。

6.缺乏物流体系的统一规划和实施。尽管目前一些飞机制造企业也在积极推进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但是由于缺乏从供应链的角度来构建和规划整个物流管理体系,一方面制约了先进管理技术和方法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为后续物流资源的整合、流程变革和组织架构的完善等带来隐患。

三、民用飞机数字化物流管理体系设计

民用飞机数字化物流管理是是面向供应链的物流管理体系,它涵盖了从采购、库存到销售等环节的物流过程,整合了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及产品物流这三个方面,其基本功能包括生产排程、材料采购、订单处理、存货管理、配送、仓储及客户服务等,民用飞机数字化物流管理系统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

1.生产排程

(1)制定年度计划,年度计划是整个生产经营的前提,按照、生产任务及公司规划编制年度生产规划大纲。

(2)在数字物流管理系统中定义需求,对各设备、部件、零件定义确切的产品信息定额。(3)通过定义需求,做出准确的年度预算,并将年度生产计划列入大纲及年度预算。

(4)将生产规划、预算信息下发至各个相应的部门、车间、工位。

2.材料采购

(1)确定采购需求,按照年度生产计划和建设规划,主动进行采购计划安排。

(2)将产品进行分类,设定合格供应商清册,以此作为供应商选择的标准。

(3)按类别、材料划分向不同种类的供应商进行询价,并通过系统进行实时比价,保证了采购的公开、公正。

3.供应商及订单处理

(1)汇总各类订单的信息。

(2)统计费用发生及支付情况。

(3)统计货物交付及质量情况,及时反应逾期的交付情况,以保证所采购产品能够准时准点到达。

(4)对供应商进行管理。包括供应链选择与评价、供应商日常质量监控、供应商协同设计与质量改善等。

4.存货管理

(1)将各类设备、产品、零件数字化,统计各类库存信息。

(2)通过前期在数字物流管理系统对产品的定义,自动比对生产计划,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至相应的部门、车间、工位及采购员,及时补充缺少零件。

5.配送

(1)不仅仅局限于主制造商,同时把业务扩展到各个地区的合作供应商。

(2)将配送信息及时的反应到库存系统,提高存货管理的效率。

6.仓储及客户服务

(1)将日益扩大的仓储进行全面综合的管理,保证对货物的控制。

(2)通过数字物流管理系统。可以为引进先进的物流视频监控解决方案进行链接,保障货物的安全性,降低仓储安全的使用成本。

四、民用飞机数字化物流管理意义

飞机的研制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多个专业子系统综合和协调的结果。各子系统间存在着复杂的信息传递和依赖关系。一个恰当的信息化平台有利于支持这些子系统之间的信息的交互和连接,使它们可以集成和协调起来共同完成整个飞机的研制、生产、销售和客户支持等工作。由于民用飞机制造有大量的进口零部件,通过民用飞机数字化物流管理系统与保税仓库进行链接,加快清关、报关的速度。通过数字物流管理系统加强与各供应商之间的联系,规范供应商的供货习惯等,以达到提高整个物流流转速度,降低时间成本。因此,通过建设民用飞机数字化物流管理体系,可以实现:

1.功能内的协调,即企业内部对作业、流程、信息的管理,以提高作业效率和资源效益。

2.功能间的协调,即指企业内各个部门间的整合,以降低可能的目标冲突,诸如后勤与财务部门或后勤与生产部门等的协调。

3.组织间的协调,即从整体供应链协调的角度,组织与其他组织间通过协同规划和管理,实现低成本、高效益、无缝协作,如根据生产状况实施的自动补货系统或及时生产等。

第8篇

关键词:数字化;品牌服装;设计管理

数字化服装设计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众所周知,服装设计是最具实用性和面向受众较广的艺术门类之一,在服装设计中大量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能够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创造独特的设计理念,满足不同客户的越来越多样化和专业化的需求。

一、版型款式设计

服装是否具有合理的版型和一定的修饰衬托身材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客户的着装体验。为此,服装企业必须重视服装款式的设计,以提高产品在客户中的受欢迎程度。过去,在计算机技术还不成熟的年代,服装款式的品类不够丰富,款式的更新速度也比较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硬件和软件设备性能得到提高,能够为服装设计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传统的低效率的手绘图纸逐渐被淘汰。目前,服装企业的服装样板基本上是通过服装CAD来实现的。CAD软件具有灵活性、高效性和可储存性的特点,服装的款式图和规格尺寸都能够借助于CAD用点、线、面来呈现,大大提高了服装样板的设计效率和品质,特别适合在目前款式变化多样、批量小的服装产业背景下使用。数字化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服装版型尺寸设计的效率,同时还能为服装版型的研究提供服务,提高服装企业的竞争力。品牌服装企业能够通过提供线上服务,获取客户对于服装款式喜好的数据,并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取更加精准的客户基本信息,实现对品牌服饰的精准定位,从而确定服装的风格、版型,使服装设计更具装造性和自由性。

二、样衣制作

服装版型设计完成后,设计人员需要采购面料、辅料,用实物来反映面料图。在采买原材料之前,设计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的面料信息,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组织采购人员到现场完成采购工作或通过互联网购买。采购完成制作样衣的面辅料后,将由样衣制作部门进行样衣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对样衣制作的流程进行监控,以便及时发现不合理的制作手法和需要改进的制作流程。样衣制作完成后,通过研究试穿效果,设计人员对版型、色彩、面料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和改进,保存修改图纸,并制作样品,样品确认无误后确定样衣。在样衣制作的过程中,设计图纸还需要进行更改,借助计算机辅助制图工具能够减少图纸修改的工作量,同时样板能够得到妥善保存。样衣制作有时需要沿用过去的款式或客户提供的版型,在这种情况下,样衣制作部门可以将过去使用的纸质图纸或客户提供的版型扫描进电脑中去,修改后储存并制作样板。在没有可扫描样板的前提下,也可以使用数据库中原有的版型进行版型制作,并分类储存,便于后期管理。

三、服装订单

数字化背景下,服装行业服装签订订单的流程也得到优化。服装订单主要包括:款式图、面辅料、规格表、工艺说明、交货期、成本说明等几大部分。生产企业在样衣确定之后,制作样衣图片,便于客户挑选样衣,确定样衣种类后确定订单,制作电子工艺单,接收订货款。在订单签订的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存在能够将样衣制作成电子文档,由于拍摄和扫描可能会使样衣存在色差,可以使用修图工具进行颜色修正,为客户提供更为真实的样衣图片。如果客户不能到现场进行挑选,也可以通过远程交流的方式,实现网络样衣的选择。在制定服装订单之前,服装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对数据资料的收集建立产品的销售数据库,对销售的服装种类、主要面向的客户及客户资料进行管理,对生产的数量、成本、利润、生产能力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实现对服装订单的管理,进而确定企业可签订订单的数量,避免订单内容超过企业生产能力现象的发生。

四、生产及物流管理

数字化背景下,品牌服装的生产及物流管理均应用了先进的ERP系统,该系统依托于计算机技术,其内部整合有会计模块、财务模块、生产控制模块、物流管理模块、采购管理模块、分销管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人力资源管理模块,能够实现对品牌服装生产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1.生产管理服装的生产涉及大宗面辅料的采购及成品的制作,为了更好的对面辅料的数量、种类以及订单的数量、完成进度进行跟踪管理,需要引进ERP系统。在大宗面辅料的采购中,ERP系统能够根据订单需求确定订货量,并根据现有的供应商资源确定具体的采购计划,同时对采购过程进行跟踪,提供实时验证信息,催促相关供应商尽快提供物料,保证面辅料能够满足服装生产的需要。此外,该系统还具有价格分析功能,能够根据现有供应商提供的报价和库存管理成本,确定最优的采购方案,提高服装生产企业的运行效率。在企业的生产管理中,生产控制管理模块帮助实现服装生产各个流程的沟通,在提高服装生成效率的同时使库存量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此外,ERP系统能够制定生产计划,并对生产情况进行监督,详细记录服装成品的合格率、出库量和入库量,并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对工人工作情况的管理,为服装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2.物流管理根据记录的订单详情进行服装成品的装箱并配送同样需要ERP系统的帮助。ERP系统中的物流管理模块中详细记录了成品配送的流程,能够分析物流的构成并跟踪具体的物流活动。物流管理不仅能够提高配送工作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同时能够科学分析物流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对物流成本的控制,减少配送成品的消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结束语

总的来讲,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内外服装企业的竞争点开始向高效率、高科技方向转移。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服装企业能够更好的把握当今服装市场的流行元素,更好地管理生产流程和整个供应链,为自身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作者:沈海生 单位:南通赛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第9篇

提升质量效益策略有两个重要支撑,一是过程化管理,通过提高过程质量、提高过程协同效率,达到提升产品质量;二是数字化决策,通过看得见的数字,进行质量改进、质量经营决策。而这两个方面,在传统的质量管控模式下,很难实现。

1.1供应链质量协同工作效率低

现代制造企业大多是由多级供应链协同构成,企业在采购产品检验、加工装配、过程监管、售后服务等环节的故障信息,需及时地反馈给供应商,这些信息是供应商进行质量改进的重要依据。

1.2质量管理信息平台不健全

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档案、质量报检、跟踪记录等信息以纸质的形式呈现,传送于各部门各单位,未进行集中、系统的管理。这给质量信息的统计分析造成很大的困顿;也给质量信息的共享、查询和追溯造成很大不便;造成质量管理信息分散,沟通不畅,偏差性大,内部受控难以保障,外协加工的精确度难以保证。

1.3成本的压力凸显产品质量亟待改进

质量改进是企业持续优化产品质量,降低总成本的关键手段。若改进过程缺乏数据支撑,则改进方向将难以明确,效果难以验证。如何规范地进行质量改进,降低成本压力,确保改进闭环,在提高供应链整体水平的同时,降低企业外协外购件的质量损失。

2基于信息化管理优势制造业质量管理模式转变

目前,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和数字化管理是制造业企业信息化主要手段。而制造业研究最广泛、应用最深入、效益最明显的领域是设计数字化。企业运用CAM、CAD、CAPP等软件平台,实现了设备设计过程与装配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企业管理系统由研发、生产、质量三大体系组成。研究和开发适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质量信息系统,实现企业数字化质量管理,是当前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3构建信息化质量管理平台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3.1质量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目标

3.1.1建立质量信息的集中管理平台

通过构建质量信息平台,收集客户质量信息、设计产品信息、在线信息、售后服务信息、问题反馈信息等,实现产品全过程质量信息的采集、跟踪、储存和应用,数据能够有效、精准、全面地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质量效益与成本评估分析有力支撑。

3.1.2建立质量持续改进平台

通过搭建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得到改善,一个基于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质量管理工作平台,以设备研发生产、外购外协件采购、制造至售后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为主线,实现关键质量管理工作的在线处理及网络化协同,提高质量事件处理的规范性,提高作业处理效率,在线跟踪质量活动改进效果,促进质量的持续改进。

3.1.3建立质量经营管理决策平台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吸收了先进的质量管理思想及分析方法,以采集基础数据和过程数据的根基上加有序管理,实现多台计算机联网技术辅助、应用统计分析工具和动态跟踪的报表定制功能,为企业管理、目标决策提供详实、精确的分析报告,为质量经营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3.2实施质量管理信息化可有效提升经济效益

第10篇

关键词:数字化;模型;企业管理

企业的管理逐渐走向了数字化,电子商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对企业的管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接下来我们就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数字化需求的具体分析

1.数字化管理。它主要指的就是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是管理对象得到量化和行为,通过采用相关的管理方法实现公司管理。它有两个含义,第一是企业的基本的活动主要是依靠网络进行。第二是使用量化的管理技术来进行企业管理,他的目标是通过使用数字技术增加公司的价值。

但是在实现化管理中应该注意对业务流程的重组工作。因为,有很多企业在建设数字企业的时候,都没有对业务的流程和信息进行系统的集成,所以这就使得生产和销售工作不能连接,这就要求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工作。另外,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也要进行不断的变化,而数字化技术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现在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多,企业必须要为用户提供相关的服务,所以企业就要根据用户的具体需要随时改变自己的业务流程。

2.数字化营销。这要求企业要把营销作为对象,建立相应的系统。它将企业各个区域、各个部门还有相关商务伙伴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和标准化。使得这些信息能够充分使用,建立一个健全的营销信息模型。这样使得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交流,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提高企业的效益,降低成本。但是要注意的是对客户关系的管理工作。

3.数字化制造。这指的是在企业的产品制造时将数字技术应用其中,这样能够是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它主要包括了括敏捷制造,精益生产,供应链管理和ERP实施。企业的敏捷制造和精益生产的基础主要是供应链管理和ERP实施,所以要得到重视。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数字企业商务模型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通过采用数字化技术建立了数字企业商务模型,这样就是企业进行数字化的管理、营销、制造。可以在网络上实现信息、物流和资金的统一管理。并且能够通过对信息流的管理进而实现对物流和资金的管理。

对于客户的管理,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互动性的活动。但只要注意的是,数字营销不仅仅要针对消费者,还有对合作伙伴进行营销。消费者在线就可以对产品进行查询,并且可以进行购买。而系统可以在接受了用户的订单之后,根据以往的销售记录和消费者的信用状况等进行考察,然后在确定是否要接受订单,如果订单确定以后,要及时更新用户的记录,并且通过物流将产品交给客户。

对企业来说,不仅仅要对产品进行数字营销,还应该实现制造的数字化和管理的数字化, 数字ERP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它可以对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还有资金、采购等进行统一的管理。并且还可以实现和金融机构的在线交易。另外还可以实现在线进行原料的采购活动。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数字企业功能模型

一般企业主要有三方面的经营活动,第一是生产,要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的效率。第二是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第三是要和供应商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在面向功能的应用阶段,系统侧重于把任务重组成互相关联的过程,例如把订购手续变成了销售软件系统。过程的观点把一组特殊的和分离的职能活动变成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可靠的系统,并且朝着把多种功能融合为协调的集群系统方向发展,如:销售应用越来越多地与顾客服务和营销应用软件集成,形成了客户关系管理解决方案(CRM)。这样的系统还包括ERP、SCM等。

在走向功能集成的应用阶段,系统则侧重于把不同的内部功能集成在一起,构造一个功能完善的数字企业,具体包括: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销售链管理、企业应用集成、知识管理和决策支持等,进而实现供应链在企业内外的有效衔接,企业内部供应链的信息系统与企业内部的业务系统如ERP、CRM等的有机结合。如果没有好的ERP,企业就无法及时掌握自己各类原材料和成品的库存以及采购到货情况,网上订单将得不到自动确认,必然会影响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如果没有好的CRM,客户要求和个性化服务无法有效及时的处理,必然会影响企业对用户的响应速度。

因此,三个主要的功能系统SCM和ERP、CRM是一个数字企业密不可分的三个IT系统。ERP系统作为企业间或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进行商务协作的供需链管理的基石,只有与SCM紧密结合才能制造出客户喜爱的产品,因为如果没有高效的生产、商务,物流配送执行系统,SCM就是没有基础的空中楼阁;另外,ERP或生产系统为CRM中的数据仓库提供了丰富的数据。CRM中的市场策略,销售管理和合作关系会对SCM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CRM的分析结果和对市场发展的预测给ERP系统提供了决策数据。SCM对CRM中客户满意程度也会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功能系统必须实现与决策支持系统、商业智能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等的集成。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数字企业体系框架结构

1.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数字企业体系框架。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数字企业由各种各样的环境和条件支撑而形成,具体包括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网络环境、技术开发环境、基础设施环境、服务应用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环境等。具体而言,数字企业体系结构由数字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部分组成,其中内部环境由数字企业应用服务(开发具体的数字企业应用系统)、数字企业服务支持环境(主要提供一些通用性信息服务)、数字企业构造开发部署平台(主要构建数字企业应用开发的技术环境,并进行相应的设计)和数字企业IT基础设施四部分组成;外部环境由物流配送系统、电子支付系统、安全认证系统和相关政策环境四部分构成,整个系统框架提供一种数字企业整体运行环境和建设思路。

2.数字企业应用服务体系结构及相应支撑系统。

整个数字企业应用服务体系结构由前台数字企业门户系统和数字企业应用支撑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门户系统包括公众门户系统、企业自身管理门户系统和供应链管理门户系统三部分,主要作为企业和客户、供应商、服务商进行信息沟通、共享和业务处理使用,同时作为企业的信息展示平台,具体需要后台应用系统提供支持。

所有用户均通过门户登陆数字企业系统平台,通过数字企业系统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整个数字企业系统通过对企业的相关信息进行管理进而间接实现对企业整个价值链的管理,保持信息一致,实现利润增殖。

五、结语

通过本文我们了解了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实现数字化的相关内容,我们在建立数字化企业时注意建立一个完善的数字化网络,使得企业的各个部门都能够实现数字化,这样才能使企业的管理更科学,销售更方便。不仅仅要建立企业内部管理的数字化,还要使企业的销售数字化和与上游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数字化,这样才能使企业的发展更全面,更快捷,使企业经营更好。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电厂;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4-0116-02

1 引言

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电力工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建设数字化电厂,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发电效益最大化,已成为电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作为国家基础设施产业的电力工业,本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方针,正由传统工业向高度集约化、高度知识化、高度技术化工业转变,实现电力企业生产运营的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已迫在眉睫。

2 数字化电厂的概念及建设目标

数字化电厂的概念从二十世纪末出现,一直是国内电力行业建设者热衷的话题和追逐的目标,许多电力建设者、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从不同的认识角度出发,给出了数字化电厂若干种概念和解决方案。如:有人认为德国Niederaussem电厂(单机出力达到1012MW)仪控系统采用了现场总线技术,管理信息、设备维修信息等也通过现场总线进入DCS和上层IT系统,实现了机组优化操作及优化维修管理,是一个典型的数字化电厂;也有人认为将信息系统的数据、设备检修备品备件库与三维模型双向关联实现数字化的运行维护,能在三维模型下进行可视化的施工是数字化电厂;在我国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术语》DL/T701-2012中将数字化定义为“数字化电厂是电厂数字化到达一定程度的概念。电厂各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包括现场设备等基础单元)均进入数字化后成为数字化电厂”;我们认为数字化电厂是通过对电厂物理和工作对象的全生命周期量化、分析、控制和决策,提高电厂价值的理论和方法。这一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对象是电厂的物理对象和工作对象,其方法是从整个生命周期出发研究如何对其进行量化、分析、控制和决策。其作用是可以降低发电成本、提高上网电量、减少设备故障,最终实现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和节能增效。

数字化电厂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动态的、随着技术发展不断丰富其内涵的动态发展的概念。

数字化电厂建设的目标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数字化信号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及网络系统为支撑,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投资及运行维护成本,使发电效益最大化。

3 数字化电厂的模型及结构

3.1 数字化电厂的模型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数字化企业和数字化工厂的模型规则,即:

*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构建数字化企业

*管控一体化构建数字化工厂

*热工、电气设备全面数字化构建自动化设备资产

数字化电厂模型层次如下:

3.2 数字化电厂的结构

结合电厂特点和国际上数字化工厂和数字化企业概念,提出一个具有四个层次,四个支持系统的数字化电厂结构模型。

四个层次:经营决策层、生产监控层、控制层和现场设备层。

四个支持系统: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支持系统、电厂标识系统、三维模型支持系统。

从数字化发电厂的概念出发,建设数字化电厂是方法实现的过程,建设数字化电厂,需要采用以下三个方面的方法实现:

*数字化电厂设计和建设

*数字化电厂运行

*数字化电厂智能化管理和维护

4 数字化电厂的设计和建设

4.1 利用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

采用以国际主流设计软件为核心,集成一套涵盖电厂设计、采购全过程的系统,称为工程项目管理集成系统。包括系统图设计、布置设计、各种计算软件、项目资源管理系统。

采用以三维技术为核心的数字设计手段在完成一个物理电厂的同时,提供一个数字电厂。

4.2 利用工程设计协作平台

利用工程设计协作平台对电厂设计过程实现全面的数字化管理,包括:任务分解、资料管理、进度管理等。采用三维设计技术,进行多专业协同设计,以提高设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实现数字电厂向业主的快速、无缝移交打下坚实基础。

从初步设计阶段开始,按照“项目定制-系统设计-布置设计-详图设计”的流程,以三维模型为核心开展工程设计工作。

在施工图详图设计阶段,生成最终的智能PID和三维模型,直接从三维模型中抽取管道安装图和平剖面图纸,已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4.3 数字化采购和数字化施工

采用专业化的设计软件,通过系统设计DD布置设计,将生成智能PID和本阶段的三维模型供设计评审,同时可以生成主要设备明细表和初步的材料清单。并可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材料统计清单:

1)整个系统的材料汇总表,可用于做材料计划;

2)管线预制清单,按每条管线安装所需材料汇成清单,方便领料和物资部控制材料发放;

3)管线装配清单,方便班组的分配工作,发放材料和领料,更好的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利用三维系统,可以模拟施工组织方案,合理组织施工、理顺施工工艺、减少施工准备时间,减少施工交叉,机具调整,加快施工进度。

4.4 采用统一的标识编码系统

为了实现数字化电厂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必须建立有效的数据交换机制,建立统一的关键词词库。关键词词库是联系各类数据的纽带,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唯一性、一致性、可交换性、可互访性;在发电厂推广使用统一的标识编码就是这样的关键词词库。标识编码对各类设备的工艺(过程)相关标识、安装地点标识、位置标识等进行了描述。

4.5 采用项目管理软件

为加强工程内部协调和工程控制管理工作,降低管理成本,实现对工程进度的“静态控制、动态管理;宏观控制、量化调节”的目的,实现项目成本费用明细化、进度控制数字化、协调沟通信息化,采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企业级项目控制管理,将工程概算、合同管理、财务支出、设备采购、进度控制、绩效考核等全面融入管理系统,形成企业管理的信息平台,实现全面的、数字化的、标准化的项目管理。

5 数字化电厂的运行

数字化电厂运行是基于数字化电厂的四个层次,即经营决策层、生产管理层、厂级监控层、现场过程操作控制层。

过程操作控制层包含电厂内部针对设备运行或操作过程的数字化监控功能,主要由单元机组分布式集中控制系统DCS、电气、水处理、输煤、除灰( 除尘) 、脱硫、脱硝等的辅助车间自动化系统等组成。目前技术的发展是以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先进控制系统DCS实现机、炉、电的一体化监控为方向的。过程操作控制层是数字化电厂建设的基础,没有现场过程操作层的精心建设,数字化电厂就会成为海市蜃楼。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合理使用现场总线技术,全厂采用DCS监控,实现电厂监控系统的高度一体化。

2)实现电厂断点式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APS)

3)采用合理的技术方案,构建适应数字化电厂公用系统集中监控的网络系统,实现在集控室对整个辅助车间各工艺系统及设备的全厂一点化集中监控,现场无人值守。

4)升压站系统监控数字化、电气系统(设备)监控数字化。

5)建设一个完整的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周界防防护系统、电子巡更系统、门禁系统的智能化安防系统。

6)采用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云计算为中心,通过数据接口、信息集成和协议转换等手段将电厂相互独立的安防子系统、消防报警子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智能照明子系统、暖通控制子系统等接入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设备联动,一体化集中监控,实现对厂区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融合的智慧化厂区综合管理。

7)全范围高逼真度的仿真系统,为数字化电厂运行培训提供有力的保障。

8)消除信息孤岛,建设高度集成的数字网络智能系统。

6 智能化管理系统和维护的实现技术

6.1 信息化管理系统目标

配置的信息化系统以建设数字化电力企业为目标,实现生产、经营、管理一体化,满足企业管理提升和长远发展需要,对电力企业整体性战略发展构成强有力的支持。

借助国际国内标准和规范,建立企业一体化平台,减少数据冗余,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资产管理为核心,建立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优化资产结构;实现资产状况跟踪、测量,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智能化决策设备检修周期,提升设备使用效率;通过全面预算控制,降低投资成本与运行维护成本。

结合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实时采集生产运行数据,通过对标管理、绩效管理、预算管理,实现管理精细化,形成企业管控一体化,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6.2 信息化管理系统特点

*编码体系标准化:依托国际标准及行业标准编码体系,满足唯一性、合理性、扩充性、通用性、保密性、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要求,实现资料交换和资料共享。

*数据中心集中化:通过数据集成,提供一个电厂全范围内从底层控制到分析优化、管理决策的综合应用平台,实现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有机集成,形成管控一体化。

*标准产品可配置:根据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功能模块可任意组合使用,满足电力企业组织调整、流程优化、管控方式等各方面的实际需求。

*个性需求可定制:对于电力企业特有的行业需求、个性需求,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支持新增业务功能定义,满足个性化业务处理的实现。

*异构系统可集成:可以与财务、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等其它系统实现数据集成、流程集成,保障电力企业系统投资与应用成果。

*技术平台统一化:基于SOA设计模式,符合J2EE开发规范,采用中间件技术和工作流技术,支持基于构件的开发模式,构建纯B/S架构,实现统一的技术平台,满足企业所有业务在一个标准、开放、可扩展的技术平台下组装和运行。

6.3 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软件业务功能

发电企业管控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实现智能化数字电厂为目标,将电厂生产控制与上层经营决策系统真正衔接,让生产控制系统的数据能够为电厂管理服务,实现以电厂管理指令指导生产指令,以生产指令优化底层控制,形成电力企业管控一体化,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应用系统是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数据为中心,以设备维护管理和企业成本管理为核心流程,涵盖企业资产管理、生产运行管理、经营管理和协同办公管理,为电厂的生产管理者提供真实、准确、及时的生产管理信息,市场经营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决策的正确性,适应“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市场经营模式。

6.4 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技术

6.4.1系统支持平台架构

系统主体程序需采用多层纯B/S架构,整个系统的体系结构由数据库服务器、多个应用服务器以及Web服务器、客户端组成,实现了样式、数据、控制和业务分离的模式,是一个高复用、并有严格层次划分的体系架构。

6.4.2系统运行环境

*硬件系统:支持微机、小型机的各种机器配置;

*服务器操作系统:支持Windows、UNIX等服务器操作系统;

*数据库系统:选用Oracle大型数据库系统;

*客户端:IE。

6.4.3系统权限管理

*用户账号建立与管理,包括系统管理员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执行系统的所有功能,管理和维护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用户信息建立与管理:任一用户可以属于不同的用户组,也可以属于不同的角色;

*角色信息建立与管理:任一角色只能属于一个用户组,一旦一个用户属于某一个角色,则此用户拥有赋予此角色的所有权力;

*用户组建立与管理:每个用户组之中可以建立不同的角色。

6.4.5信息化管理系统总图结构

通过数据集成,提供一个全厂范围内从底层控制到分析优化、管理决策的综合应用平台,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现代化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实现生产环节集成,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统一管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有机集成,并优化运行的复杂大系统,将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作为贯穿整个企业的主线,将市场需求、生产控制、资源控制、财务核算等各方面集成起来,达到面向市场经济的“管控一体化”。

第12篇

大全集团始建于1965年,是我国成套电气行业的领军企业,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高低压供配电设备及电力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之一,专业从事智能化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智能化电气元器件、铁路电气化设备、新能源(风能及太阳能)的研发和生产,中国电气工业百强第一。

在制造业中,有一种管理复杂的生产类型――项目型制造(下文简称ETO)。这类制造企业通常以销售业务为起点,贯穿以订单/项目计划驱动的产品设计、开发、配套采购、生产、交付等业务过程,最终以售后服务业务为结束,每个业务过程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大全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ETO企业,在企业生产管理中,常常遇到以下问题:

第一,以销定产。每单件产品都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设计、生产以及客户服务,在商务环节就需要充分理解客户需求,是典型的以订单为主线。在制造过程中,客户需求随时可能变化。

第二,成本压力。控制成本,保证成本优势,是大全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大全集团的成本核算与财务结算是基于项目/订单进行的。项目成本估算、合同报价由于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支撑,就成为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实现起来通常依赖人的经验,参考往期同类项目的成本,项目预算很难真正落实到位。

第三,计划调整频繁。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缘故,生产计划会频繁调整。对此,项目/部件的成套处理变得十分重要,但由于缺少有效手段,许多企业的“成套处理”工作难以实施。同时,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发展,促使大全集团面临着个性化需求、快速交付、协同设计和制造等需求。客户也越来越希望能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

因此,大全集团明确提出了“数字化企业”的战略,实现了从产品设计到制造过程的高度数字化和互联互通,分别建设了大全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平台,通过数字化转型,让大全的管理和运营更加高效。

信息化技术助管理模式创新

大全集团能够与国际一流企业在同一个市场上竞争,靠的是更好的服务、更好的满足个性化和快速多变的客户需求。如果没有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有建立柔性的组织和流程,再先进、再智能的设备也无法实现柔性制造和智能制造。因此,大全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始于管理模式创新。

大全集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处于行业前列,在与国际一流企业的竞争中,更好地满足高度定制化、快速多变的客户需求是大全集团核心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大全集团针对电气行业的特点,结合多年的经验和实践,从2013年开始推行管理创新新模式,在集团各公司逐步建立了以订单为主线、以履约计划流程驱动的柔性化管理体系,通过业务的“标准化、动态化、精细化、扁平化、信息化”管理,提升大全集团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大全集团的管理体系是柔性化的,通过组织扁平化,从流程和绩效层面上,实现管理层面上的创新。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绩效考核分配的新模式,实现组织内部管理的扁平化、内部市场化、业务的流程化、核算的精细化、考核的数字化,

为此,集团全面重构数字化综合集成系统,开发、升级和实施14个子系统平台,构建大全集团数字化平台;为每个责任主体、每位员工都建立了虚拟资金账户,及时了解考核与收入情况,激发工作积极性;完成管理模式整合设计,减少管理层级,将子公司7层管理简化为4层(总经理、部门经理、车间、班组);简化管理,各部门、班组或个人直接面向订单,为订单负责,切实提高运转效率;同时,以主流程为牵引确定部门和岗位职责,确保主流程的快速有效运行。

数字化创新平台

支撑创新管理模式落地

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就是数字化管理。然而与其他生产类型的制造企业相比,国内ETO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水平仍然比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方面,种种多变而复杂的业务特点,势必会使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困难重重。

另一方面,多数信息化解决方案面对的是批量生产类型制造企业的应用需求,难以适应项目型制造企业以项目/订单管理为主线的应用需求,同时也需要软件厂商以及实施商长期、大量地投入实施力量。

其实,大全对管理软件并不陌生,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已经用过不少国内外ERP软件,但是都没有与大全的管理很好的结合,真正实现三流合一。因此,2015年,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最终,大全集团选择了SAP ON HANA作为大全数字化平台的核心。同时,聘请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实施团队德勤管理咨询,并抽调集团和试点单位的核心业务人员组成联合团队,在充分理解集团管理创新思路的基础上,精心策划、科学实施,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大全集团成套电气板块端到端数字化平台在默勒公司的成功上线。

该平台包含了以ERP为核心,实现了集团营销、数字化报价和设计、集团采购、MES、集团服务等8大子系统全流程集成和贯通。

集团之所以选择SAP,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

首先是理念。SAP公司在信息技术趋势中不断创新,符合未来企业数字化战略要求。

其次是产品。SAP产品功能与大全管理流程贴合,只需要做少量的二次开发。

再次是人。此次的SAP实施团队德勤非常优秀,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大全的管理创新需求。

本次项目改变了传统的ERP实施方法论,以打造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为导向,率先用1个半月的时间,梳理分析了大全管理创新模式形成的300多项核心指标,以指标体系驱动业务流程再造,将数字化基因植入到指导企业日常业务运作的各级流程中,从而实现业务发展和运行与关键指标的良性互动,实现业务和财务信息及时、准确,以及公司运营可控的管理目标。

集团负责人强调,这不是一个简单的ERP系统,这是以SAP为核心的数字化创新平台。该平台实现了“订单为主线,履约计划为驱动”的全流程管控体系,支撑了大全扁平化创新管理模式的落地。

第一,建立了以订单为主线,以履约计划驱动的业务流程。

第二,实现了真正的三流合一和财务业务一体化。

第三,实现了部门及个人虚拟核算。对履约过程的偏差进行责任界定与追溯;根据业务实绩、结合有偿服务的开展,进行实时的收支核算,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考评;为部门、班组和个人设立虚拟账户,收入与工作绩效挂钩。

第四,实现了成本全过程管控。在成本链条里,大全集团选了3个重要的控制环节,报价成本、设计成本、制造成本,并进行对比分析,实现成本的全过程管控,从而找出生产运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第13篇

关键词:数字化工厂;关键技术;制造数字化

数字化工厂是以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企业为核心,由核心企业以及一切相关联的成员构成,使所有运营信息数字化的动态“组织”。通过数字化工厂信息系统有效地组织控制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实现组织内部所有成员之间的高度协作和资源共享,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而数字化工厂工作流管理系统作为数字化工厂信息系统的基础,是协调数字化工厂成员内部、成员相互间的各项活动的具体执行者。数字化工厂是指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仿真、评估和优化,并进一步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是现代数字制造技术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同时具有其鲜明的特征。它的出现给基础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主要作为沟通产品设计和产品制造之间的桥梁。

一、数字化工厂概述

数字化工厂(DF)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仿真、评估和优化,并进一步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在设计部分,CAD和PDM系统的应用已相当普及;在生产部分,ERP等相关的信息系统也获得了相当的普及,但在解决“如何制造工艺设计”这一关键环节上,大部分国内企业还没有实现有效的计算机辅助治理机制,“数字化工厂”技术与系统作为新型的制造系统,紧承着虚拟样机(VP)和虚拟制造(VM)的数字化辅助工程,提供了一个制造工艺信息平台,能够对整个制造过程进行设计规划,模拟仿真和治理,并将制造信息及时地与相关部分、供应商共享,从而实现虚拟制造和并行工程,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数字化工厂”规划系统通过同一的数据平台,通过具体的规划设计和验证预见所有的制造任务,在进步质量的同时减少设计时间,加速产品开发周期,消除浪费,减少为了完成某项任务所需的资源数目等,实现主机厂内部、生产线供给商、工装夹具供给商等的并行工程。数字化工厂(DF)是企业数字化辅助工程新的发展阶段,包括产品开发数字化、生产准备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营销数字化。除了要对产品开发过程进行建模与仿真外,还要根据产品的变化对生产系统的重组和运行进行仿真,使生产系统在投入运行前就了解系统的使用性能,分析其可靠性、经济性、质量、工期等,为生产过程优化和网络制造提供支持。

二、数字化工厂的关键技术

通常研究的制造系统是非线性离散化系统,需要建立产品模型、资源模型制造设备、材料、能源、工夹具、生产人员和制造环境等、工艺模型工艺规则、制造路线等以及生产管理模型系统的限制和约束关系。数字化工厂是建立在模型基础上的优化仿真系统,所数字化建模技术是数字化工厂的基础。随着虚拟设计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中进行产品零件的三维造型、装配分析和数控加模拟技术以及以上程分析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这种技术进一步向制造过程领域发展。数字化建模的基础上,对制造系统进行运动学、动力学、加工能力等各方面进行动态仿真优化。随着三维造型技术发展,三维实体造型技术已得到普遍的应用。具有沉浸性的虚拟现实技术,使用户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产品的设计过程和制造过程,使仿真的旁观者成为虚拟环境的组成部分。数字化工,软件模块之间以及和其他软件模块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集成。虚拟环境的下具集、各种数据转换工具、设备控制程序的生成器、各种报表的输出工具等。

三、数字化工厂的解决方案

(一)产品研发的数字化和虚拟化

数字化工厂通过使用CAX等软件,建立产品的逻辑、几何、功能、性能和关联等模型,实现基于模型的产品定义与关联设计,在虚拟的数字世界中完成多学科优化、协同设计、优化分析、制造试验仿真及模拟产品的制造和运营过程(包括虚拟工厂、生产线布局、物流等)。同时,通过PLM与ERP/MES等集成,实现三维模型、数字化工艺指令等信息向生产现场的推送,并与质量、采购、物流等部门进行共享。各部门依据这些共享信息即可开展相应的零部件生产、原材料采购、产品验收和产品确认等工作。

(二)生产过程的精益化和标准化

数字化工厂是按照精益思想建设的,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整合,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化操作规程,确保车间生产节奏更加紧凑和有序。它使用ERP统一管理和下达生产指令,使用MES和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实现对生产计划调度、物料追踪、数据采集、生产设备状态监控、工位操作、包装发货等生产运营全过程的管理,并将检测结果与PLM中设计模型进行快速对比,形成从虚拟产品设计到实际生产制造的闭环产品质量控制,实现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的生产过程自动化、装备制造信息化和智能化、生产过程的高度透明化。

(三)车间生产的自动化和集成化

数字化工厂车间生产自动化是在统一通信、统一编程以及统一IT架构的基础上,通过高运行可靠性和可用性的数据链路(物联网及工业网等),把生产制造过程中众多独立的产品、工具与关联的服务进行集成,支持自动化控制、制造执行和企业资源管理等系统的完美整合。并将网络与通信、传感器与感知、自动检测、人机交互与专家系统等智能化技术加入车间制造单元与生产线中,实现系统自优化、自重构、自诊断,形成高度的柔性生产方式,达到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目的,使得高度智能的快速生产成为可能。

四、结束语

绿色和人文是数字化工厂的重要特征,所以数字化工厂的建设不仅要求体现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元素,还要符合绿色人文的需求。它一方面用自动化设备来减轻人员的体力消耗和精神压力,以及用持续的职业发展规划来延长员工的工作寿命和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第14篇

关键词:煤矿 经营管控 预算 研究

一、煤矿企业全面预算及经营管理的含义

煤矿企业进行全面预算是指根据经营生产指标(原煤产量、挖掘进尺等)对经营生产计划和经营费用进行预算和控制,对成本指标进行责任分解,并编制预计损益表、预计现金流量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控制。煤矿经营管理模式现代煤矿企业依据内部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对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工作量收购制,依据核定的材料、配件、电费、设备租赁费及工资等内部市场收购价格,对生产单位的产量进尺和生产服务单位的服务量实行逐级收购。收购费用作为各部门单位的应收入,各单位的材料、配件、电费及工资等费用由产量进尺及工作量确定,材料、配件等由各单位通过煤矿企业内部市场进行购买。生产单位的工资和材料配件费用由实际工作量确定,职工收入取决于本单位的任务完成情况及个人工作量多少。

煤矿经营管理组织体系为了切实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内部市场化运行效率,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制,煤矿企业实行行政管理维度和经营管理维度双重管理。行政管理维度是将企业各职能单位进行划分,由矿长、书记、总工程师、生产矿长、机电矿长、安全矿长等领导分别管理,如矿长负责矿办、企管科、人事科、调研室等部门的管理,总工程师负责总工办、计划科、通风科、地测科等部门的管理,安全矿长负责安监处等部门的管理。经营管理维度是为提高经营管控水平,在现有机构组织架构的基础上,成立经营管理领导组、经营管理办公室及经营管理组。经营管理办公室负责全矿生产成本预算管理,各经营管理组在经营管理办公室的领导下开展本单位的预算工作,现有机构划分为10个经营管理组,分别为:生产经营管理组、机电经营管理组、供应经营管理组、电力经营管理组、运输经营管理组、通风经营管理组、回收复用经营管理组、经费经营管理组、劳资经营管理组、能源经营管理组,主要从财务预算、生产经营指标、管理经费指标进行矿井的经营计划管理。

煤矿经营管理指标体系在双重维度经营管理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建立矿级、经营管理组级、部门级III级经营管理指标体系。依据矿级经营管理指标体系以产量或进尺单价收购各部门单位的工作量,将生产经营费用分解到各经营管理组,各经营管理组根据预算,收购各单位工作量,将成本指标分解至各部门单位。

二、基于预算的煤矿经营管控数字化系统模型

(一)系统目标

结合企业调研的实际情况,在构建基于全面预算的煤矿经营管控体系的基础上,设计经营管控数字化原型系统,通过本系统,预期实现以下目标:

1.健全经营计划管理体系,落实企业战略目标建立包括经营目标、经营计划、经营过程控制、经营状况反馈、监控预警、数字化分析在内的整套经营管理数字化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PDCA(Plan-Do-Check-Act)闭环,战略目标通过经营计划加以固化与量化,计划的执行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成为同一过程,从而促进战略目标实现,提高经营管控水平;

2.全业务经营计划,体现“全面管理”思想覆盖所有经营环节的经营计划体系,超出传统财务预算的范畴,而是覆盖财务、市场、销售、采购、人力资源、后勤保障、工程施工等所有部门的行动计划和预算;实现销售、生产、采购、费用等业务计划及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计划结果的编制、上报、审批与生效。

3.控制资金,降低成本通过多种控制规则进行合同、借款、付款等经营事项的事前、事中过程控制,有效控制资金支出,降低经营成本,控制的结果作为业绩考核依据。

4.监控经营过程,建立标准规范通过经营过程分析与监控,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实现数据的分级共享与监控。建立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数据口径、统一操作模式、统一数据源的规范的经营管控系统,建立基础数据信息库,为经营分析、控制及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流程设计

煤矿企业经营管控数字化系统是应用网络化平台来辅助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的精细化管理,贯穿企业的决策管理层、调度层、监控层、生产层,引导企业将预算编制得更为合理化、规范化,为后续预算的执行控制及其分析提供了相应的控制依据、控制标准和相关的对比数据。

(三)功能设计

煤矿企业经营管控数字化系统功能以预算体系设置模块和年度预算编制模块为核心,还包括系统设置、我的任务、经营过程、经营预警、经营分析、管理看台等模块。其中,系统设置模块实现框架、应用、机构、角色和人员的管理;我的任务模块实现系统的工作流程管理;预算体系设置模块实现组织体系、指标体系等的初始化,支持自定义多级经营计划组织和多级经营指标体系,并进行业务分类;预算编制模块实现经营生产计划和经营费用计划的年度、月度计划编制,支持销售、生产、采购、库存、投资、筹资、资金等全业务经营计划及财务计划的编制,支持多维度、多度量的经营计划审批流程;经营过程模块实现经营过程的资金支付控制和经营过程的数字化反馈;经营预警模块实现对生产和经费使用的监控;经营分析模块是对生产图表、费用图表、部门图表以及经营趋势的预测和分析,管理看台模块实现对系统业务指标数据的综合查询管理。

(四)软件设计

系统采用基于J2EE的B/S4层体系开发实现,应用基于WebServices(即能使得运行在不同机器上的不同应用无须借助附加的、专门的第三方软件或硬件,可相互交换数据或集成。)平台构建的面向服务架构(SOA)设计,SOA通过以服务的方式和完备定义的接口能屏蔽服务自身的复杂性和异构性限制,可有效解决分布式环境下系统的开发实现问题。后台数据库采用SQLserver(即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集中式管理,采用HTTP协议进行数据通信。

三.煤矿企业经营管控数字化系统实现

基于上述研究,课题组进行了面向煤矿企业的经营管控数字化系统的开发工作,并在企业初步实施应用,效果良好。实现矿级经营生产年计划的预算编制、审核及下达功能。

四、结论

通过系统的调研、设计、开发、实施,验证了该模型,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切实提高煤矿企业经营管控水平,实现生产组织最优化,成本消耗最低化,管理程序最简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打造安全和谐数字化品牌煤矿提供强大支撑。

参考文献:

[1]周光霞.浅谈基于内部控制的财务风险管理.经营管理者.2013(1).

[2]张鹤松.煤矿企业生产成本核算.

第15篇

在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数字化管理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管理思想,将客户要求、企业内部资源、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的客户等整合到企业整体的价值链中,以此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数字化管理超越了企业原有的管理框架和运作模式,是对企业现有的组织结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等管理系统的一场革命性变革。

一、数字化管理是基于价值链的管理系统

比尔盖茨在《未来时速》中说:“在下一个年代里,成功的企业将是使用数字工具重新创建其工作方式的企业”。数字化管理将企业的业务流程视为建立在企业管理系统上的价值链,可以对价值链上所有环节,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维护、财务、人事等进行有效管理,强调动态监控经营状况,即时掌握信息。数字化管理表面上是一种新型信息管理系统,实际上是一场对企业现有的组织结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等管理系统的革命性变革,已经超越了企业本身固有的框架和模式,体现为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系统运作能力和新的竞争优势。

1.数字化管理的核心是优化企业价值链

外国学者德克雷申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我们只有互相拥抱着才能飞翔。1985年美国哈佛大学波特教授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中首次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认为价值链为一系列连续完成的活动,是原材料转换成一系列最终产品的过程,即“集成物料价值的运输线”。把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作为生产过程的终点,将原材料和顾客均纳入价值链当中,价值链管理就是将企业的业务过程描绘成一个价值链(valuechain),具体地说,怎样将企业的订单、采购、生产、人力资源等方面有机地整合起来,做好计划、协调、监督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使它们形成相互关联的整体,真正按照“链”的特征实施企业的业务流程,使得各个环节既相互关联,又具有处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使企业的供、产、销系统形成一条珍珠般项链“价值链”,这就是价值链管理系统实际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价值链就是从供应商开始、直到顾客价值实现的一系列价值活动和相应的流程。价值链管理还强调了价值链的各项业务活动间的联系不仅存在于企业价值链内部,而且存在于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商和渠道的价值链之间。

2.数字化管理是基于价值链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经济活动中广泛应用的过程。具体而言,信息化在技术层次上体现为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知识层次上体现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产业层次上体现为信息产业的增长。具体而言,企业信息化过程是企业在科研、生产、营销和办公等方面广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构筑企业的数字神经系统,全方位改造企业,以降低成本和费用,增加产量与销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过程。在这里,科研是指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生产是指有关产品的计划、原材料的采购和产品的制造以及营销、广告、销售、库存管理和市场分析。

3.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判断标准

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参照标准是将企业的产品、服务和其他业务活动与自己最强的竞争对手或某一方面的领先者进行连续对比衡量的程序。对比衡量的目的是为了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或找到行业领先者之所以领先的内在原因,以便使企业能够制定恰当的目标和发展战略。根据施乐的经验,参照几乎可以用于企业的每一个领域,不仅可用于产品和服务的对比衡量,还可以用于制造程序、营销活动,以及企业支持系统等。

二、企业的数字化管理的应用领域

1.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

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产品的设计、生产控制等环节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将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信息不断地发掘、整理、传输、存储和应用,使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都属于此范畴。

2.企业管理决策的网络化、智能化

企业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将物资、财务、计划、销售、库存等管理信息进行自动化、智能化处理,使企业管理科学化和最佳化,如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专家系统(ES)、制造资源计划(MRP)以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都属此范围。

3.企业商务活动的电子化

企业通过管理系统(MIS)、电子订货系统(EOS)、商业增值网(VAN),及企业内部网(1N-TRANET)、外部网(EXTRANET)、因特网(1NTERNET)等,使企业的商业活动实现交易无纸化、直接化。

传统商业企业注重的是物流与资金流的运动规律,而未来的商业企业将更加注重信息流的运动规律。中国企业在进入国际竞争序列之后,能否在国外同业的竞争压力之下,保住自己在本地的市场份额,将取决于能否在信息争夺战中掌握主动。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将由于技术的进步转化成为一种竞争优势,如果无视这种转化的进程,将会使企业在竞争中陷于被动。

与资金实力和经营模式相比,企业信息处理能力将在未来的竞争中显得更加重要。随着现代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管理理论更加注重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使商业企业的组织规范、经营规范和市场行为规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采取怎样的商业模式进行经营已经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企业能否有效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三、企业管理从“模糊管理”向“精确管理”转化

1.物流管理的精确化

目前国际商业管理正在从“模糊管理” 迅速向“精确管理”全面转化。传统商业的批次管理将被单品管理所取代,而这种转化是建立在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由于技术的进步,企业经营数据信息的收集越来越细,处理方式已经由静态处理变为动态处理,信息的集成、整合更加趋于实时化。技术的进步已经为企业在提高市场反应能力方面,提供了管理手段上的可能性。因 此,能否高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应该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2.物流管理的“扁平化”

海外商业对于国内商业的突出优势, 在于它们的企业商业信息的处理能力。完善的商务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渗透到了供应链的末梢,使得系统的信息流达到无缝连接的理想境界。只有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无缝连接方式,才能对远在数百公里之外的销售网点,进行实时、准确的商品存量监控。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处理平台并以此为支撑构架信息处理通道,无疑等于缩短了整个供应链在实际空间中的距离。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改变目前国内大多数商业企业“二级核算、三级管理”的结构,最终实理管理的“扁平化”。

3.物流发展的趋势是电子商务化

电子商务无疑是商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任何企业都不能无视它的发展。但是,任何商业化、规模化的网络营销都应该是建立在完整的信息交互平台之上的。没有高水平的信息处理平台,任何电子商务只能是有电子而无商务。没有信息处理基础的电子商务,最终有可能导致整个商业投资计划的失败。国内商业企业与其热衷于有名无实的电子商务,不如踏实地根据未来竞争特点建立符合本企业商业运作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的商务信息处理能力,以迎接现实挑战。

四、迎接数字化管理时代的到来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要求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弱性化,促使企业以更快和更灵活的方式满足市场和顾客不断变化的需要。与之适应,原来金字塔式的职能型层次组织结构已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而将由新式的扁平化流程型组织替代。管理系统必须不断发展和改良,建立具备高度弹性的、可支持随时调整的组织结构。企业需要建立更富有弹性的流动性组织,其组织成员来自不同的部门,也可能是企业外部门专家和顾问。企业管理已超越企业本身固有的模式。

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中国企业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开展跨国经营是企业发展的方向。一方面,实现全球范围内多工厂、多地点的跨国经营必然需要良好的资讯管理工具,以即时且精确地掌握各地的生产进度、发货状况与财务资源状况等,以最快的速度满足顾客需求。另一方面,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也纷纷提出“柔性制造”,从单一的生产向混合型生产发展,生产方式多种多样,这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制定生产经营计划。

企业越来越发现在日趋分工细化和开放合作的年代,仅仅依靠自己的资源参与市场竞争往往显得很被动,必须把同经营过程有关的多方面资源纳入一个整体的企业价值链中。基于价值链的数字化管理要求在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管理思想,除了注重产品的研究开发、营销扩张和售后服务等之外,还要将客户、企业内部资源以及上游供应商资源和下游的客户等整合在一起,来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现代企业管理强调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监控,以达到系统的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