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制药企业 信息化建设 现状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314-01
一、阐述制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在制造企业开始初步的信息化建设后,其生产、管理和运行的全过程都发生了变化。因为制药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制药企业利用了网络、计算机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了信息资源,不断提高了其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还有经济效益,实现了生产和管理的信息化。现阶段的制药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是:目前企业在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后,自身管理信息系统更加完善了,整理和支配信息更便利化,在制药过程中的应用更广泛和普遍,管理升级。制药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提高显著,使得其资源管理得到优化,高层管理人员能更快捷地通过信息系统获得企业发展更为详细的信息,进行领导和作出正确的决策。同时,信息化的制药企业可以通过详细的丰富的信息系统获取和企业相关的信息,和社会交流信息,并与时俱进更新企业内部的信息。另外,制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制药企业全面数字化的生产和管理,其又以电子商务的新形式开拓了更广大的业务范围。事实上,制药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后的确提升了自身的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核心竞争力也得到提高,但是我国本身的信息化水平并不算高,制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只是停留在初级或中级阶段,发展现状良好但仍存在问题亟待解决和完善,以便制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更规模化地发展。
二、分析制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原因
由于现阶段我国的信息化的水平不高,制药企业的发展快、需求大,而信息化的建设慢,水平低,和发展要求不相符。加上制药企业本身的信息化的管理机制较落后,导致制药企业的管理单一,效率低下,也不奏效。制药企业之间还有和社会的联系和交流并不多,也不能用信息化技术来实现发展,有时候信息交接的过程中还常常出现错误。获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速度完全和企业发展速度不一致。简单的人工交流途径远不及信息化建设后所进行的交流那么便捷,这种闭塞的联系也导致制药企业无法获悉最新的医疗信息,无法便捷地获知现今市场对医药的需求,得到顾客的反馈建议,从而做出调整和改变。而只有在制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后,才能做到快速准确地收集相关信息,了解更多社会的情况和发展趋势。其次,由于制药企业的工作特点,其内部结构都是分层进行,各个环节独立完成后才综合起来运作的,这样的工作方式有时候会导致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环节相对来说过于独立,联系过少,即使在同一内部却互不了解,产生了沟通上的困难,不能相互协调地完成任务,所以在信息化建设后企业的内部信息进行了流通后,联系会更加密切,便于各个部门工作和环节互相沟通和开展工作,更加便利地进行日常工作。除此之外,制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甚至可以说是国内整个发展形势中都存在着这样的意识上的问题,对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和概念薄弱,并产生认知误差,再加上制药企业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不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过少,所以导致制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和水平仍然是比较低的。因此,制药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有利于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完善其生产和管理还有售后服务的全过程,提高了制药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降低其生产成本,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并确定制药企业结合信息化建设后的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探讨制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制药企业要实现信息化,需要转变现阶段仍未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半信息化模式,逐步适应社会的发展并向着全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全面实现制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还有标准化。利用网络、计算机等信息化技术对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料进行整合,输入系统,方便随时调配和查找信息。高层管理人员重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勿忽视其力量,作出正确的决策和领导,坚持大规模地信息化建设,改善其落后的内部信息管理机制,合理配置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并适时加大与外界社会的信息联系和交流,方便获取相关资讯。在制药企业内部,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进行信息建设,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购买先进设备和配套设施完善信息,进行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让企业降低成本,获得更大利润。另外,由于专业性的信息技术人才缺乏,现有的信息人才也不能满足制药企业的发展需求,阻滞了制药业的信息化建设,再加上这类型专业的人才只专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与运用,对制药行业不甚了解,所以培养信息化技术和制药知识兼备的新型人才是当前发展关键,也是适应和加大制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同时,企业还需要对内部所有员工普及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可以熟练地运用和操作与制药相关的软件系统,提高员工们的工作效率。其次,在大环境背景下,制药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度,扶持和帮助制药企业开展深入的信息化建设,推动其进一步的发展。
四、总结
本文首要阐述了制药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其存在的问题,再进一步分析了制药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原因,最后对其应如何发展信息化技术做出探讨。实际上,制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遵循了现今社会制药行业对其新的要求,使得企业能在完善生产和管理后也能更好地服务百姓了。所以,现代社会的发展不能脱离信息化技术,为加快制药行业的发展,实现便利化和安全的制药过程,推进制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鲁林鑫;制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关键性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0年02期.
[2] 刘鑫;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年18期.
[3] 陆文琪;制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基础信息资源 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网络、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通俗地说,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使企业在生产、管理等方面实现信息化。
1 企业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1 企业开展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实现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企业存在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都渴望自身快速发展。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利用其得到行业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以及销售信息等,同时也可以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作出积极的市场反应,达到了企业迅速发展的目标。
1.2 企业开展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加工业离不开生产和销售,传统的零售业也离不开供、销、存。但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这些关键环节都可以借助信息化去实现,同时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派生其他新型的销售手段。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开展网上经营方式,在传统经营的基础上开辟了一些企业营销新模式。
1.3 信息化能够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节约营运中的各项业务成本,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1.4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使内部管理结构更加扁平化
企业信息化的开展使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并且使原始信息在从传递到决策过程中,反馈时间大大缩短,决策层与基层、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快捷,管理更加直接。由于信息化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拉近了管理层与各基层之间的距离。
2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能真正进行整体规划,按计划分步实施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并产生实际效果的成功企业不多,大多数企业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存在着很多问题。
2.1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企业角度来看整体规划,规划应与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二是从企业外部看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应与整个城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相一致。在企业外部应构建一个通过公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间有效沟通与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经营运作效率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以企业信息化作为纽带,把政务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连接起来。由于政府在构建信息化社会方面的工作也刚刚起步,缺乏构建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方面的规划。这也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2 未能充分认清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自身业务运作之间的关系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看不难发现,在以往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少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企业需求才是根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迷信洋货,系统功能求大求全,所建造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与自身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大相径庭,以至于实施后成效甚微。
2.3 有些企业信息化起步早、投入大、失败多
由于经济发展快,企业经营管理者思想活跃。因此,用信息化手段管理企业很早就成为一部分企业经营者的追求。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部分企业很早就进行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尝试。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一方面信息化建设是从零开始,没有成熟的硬件设备,硬件价格高;另一方面,企业在创建信息化系统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实施信息化,实质上是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手段,提高企业经营和管理能力。企业信息化的根本问题在于通过高效技术手段辅助企业有效实施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企业信息化不等于计算机化、网络化。由于认识上的不足,盲目投入,导致投入大、收效小。
2.4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针对性
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缺乏大量熟悉企业特点、业务流程、管理特色的软件公司协助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因此,以往有些企业采用拿来主义,照搬套用,方案论证过程中缺乏系统的需求分析,实施过程中又缺乏量身定制的二次开发能力,使得所建造的信息化系统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实施效果不理想。
2.5 没有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同步
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重要的是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企业各种信息资源为企业服务。在建立计算机网络和开发应用系统的同时,企业信息资源的规划、收集、整理和建设必须同步进行,甚至基础信息资源的规划和建设还要先行一步。
2.6 缺乏对工业化、信息化、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的正确认识
企业信息化需要信息产业的支持。CCID(中国信息产业研究院)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那些已完成工业化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发达国家来说,信息产业逐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重,直至最后单独列出,这一产业结构变化也显示出信息产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在经过萌芽、成长、成熟等几个阶段后,逐步取代工业成为主导产业,信息产业将最终成为一个经济时代的标志。
3 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
3.1 对企业信息化进行总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的纽带。做好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很重要,要有明确的部门负责,集思广益,做出既具有战略眼光又有可操作性的符合当地实际的总体规划。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在战略层面上应与城市发展战略相吻合,应与城市的产业结构相适应。在战术层面,应考虑整个城市企业运作的结构特点,考虑如何建立高效、低耗的企业信息交换平台,考虑企业信息化在城市信息化中的纽带作用。在实施层面,要考虑科学合理地构建为企业服务的公用基础信息资源库。转贴于
3.2 分类分级,以典型带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信息化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同时信息化水平发展也不平衡。在推进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有必要分类树立信息化示范企业,以典型带动全局发展。
3.3 对企业进行正确的定位
在规划和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高层决策机构首先应当借助外部的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机构,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竞争地位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力度和深度,才能既不脱离企业自身特点、基础和条件,又能很好地服从服务于企业未来经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3.4 选择恰当的建设时机
什么时候启动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战略上讲当然是时不我待,但从战术上看,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适合“现在”就上马信息化项目。企业在体制、管理、观念、人员素质、资金预算等方面缺乏准备或准备不充分,都会成为信息化的阻力。
3.5 建立企业信息化培训体系
企业信息化过程就是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过程。没有一支素养良好的劳动大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难以顺利实现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企业信息化培训体系。
3.6 建立良好的法制、政策环境,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
企业信息化意味着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充分利用,在这些前所未有的变革中需要配套出台一些法制和政策作为保证。例如,研究制定《资源共享、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建立《企业信息化咨询与监理管理条例》,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指导、管理、优惠办法》,制定《企业征信管理办法》等。
3.7 以资源库建设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发展信息资源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重视资源建设,在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政府应积极鼓励和引导针对企业资源规划方法和信息资源建设标准化问题的研究。
3.8 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带动软件业发展
企业信息化与信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软件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信息社会是继工业化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也将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在软件业得到发展的情况下,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方便地得到可靠坚实的技术支持。处理好这个关系,有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工程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SCM系统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051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01
在现代化社会中,工程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已经不单局限于客户、业绩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也是自动化、信息化的竞争。在知识经济时代,工程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的成本和效益。然而,在我国很多工程企业当中,粗放式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这对工程建设领域的发展十分不利。对此,应充分认识到工程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把握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促进我国工程领域的进步。
1 工程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在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理论中,当前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已进入相对成熟的时期,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较为全面,为工程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我国很多工程企业都已引入人事管理系统、业务平台系统、材料管理系统及财务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虽然工程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已取得一定进步,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一些方面不容乐观。
1.1 系统集成度有限
目前,我国已有很多工程企业成功建设和运行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同时自主开发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人事管理及材料管理等多种子系统。这些系统的应用,使得工程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也使企业取得了更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在各个不同的系统之间,却没有形成良好的集成效应,很多系统只能完成单独的功能,与其他系统之间,不存在应有的横向联系。这对于工程企业来说,无疑增加了一部分不必要的管理运行成本。
1.2 子系统功能不全面
在我国工程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当中,相应的子系统功能普遍不够完善。例如,在财务管理系统当中,资金预算、资金控制等功能不足。财务管理系统主要包含存货核算、应付管理、总账、固定资产及应收管理等子系统。其主要用于企业日常财务核算、会计信息的对外提供等。然而,在当前的财务管理系统中,预算方面的功能仍较为缺失,需进行优化升级。在控制和管理资金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没能有效集成贷款追踪管理、资金预算控制、现金流量表及现金追踪管理等功能,难以有效提升资金运转效率。此外,对于细化、深度的信息采集不足,也没能全面支持工程项目的辅助核算管理。
1.3 SCM系统不完善
ERP系统的应用,能有效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供应链管理系统管理的是企业所在的供应链,需要对供应链中全部的资源进行整合。而在工程企业当中,主要是对上游供应商进行管理,使采购成本降低,同时确保充足的原材料供应,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在ERP系统中,对于这两个系统的应用,前提条件就是SCM的相关管理信息软件。不过,当前很多工程企业对于这一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报表流程、文档存档等方面,对于上下游企业的管理,仍不够完善。
2 工程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工程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也在不断更新升级。在此环境下,工程企业的ERP、SCM等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这些管理软件、方法和思想,使得工程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得到了极大提升,实现了对生产力的转化,在工程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目前,ERP是工程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主流模式,它推动了我国政府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当前ERP系统和软件的发展已相对成熟,工程企业对于ERP的认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并在实际应用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不过,对于SCM系统和软件的应用和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基于这一问题,在工程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中,需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提高信息管理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集成程度,使其能够更好地实现综合应用,发挥更好的效果。例如,在财务管理方面,应当以财务管理系统为核心,以全面的资金管理与控制为纽带,建立集成程度较高的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在工程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以核心业务为中心,将供应链当作核心竞争力,推动SCM系统的不断完善。对于工程企业来说,项目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SCM系统的发展和整合,将会以客户的实际需求为核心,实现更好的规划与发展。
3 结 语
工程企业是我国当前工程建设领域当中的重要主体,其发展和经营状态,对我国工程事业有着直接影响。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提高工程企业的管理效率与效果,应充分认识到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慧娜.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路径选择及效益评价研究[D].焦作:河南理工大学,2011.
关键词:云计算 中小企业信息化
1 云计算的发展现状
当前,信息技术正在步入一个新纪元――云计算时代。云存储、云安全、云模式、云路由……等等一系列与云计算息息相关的技术名词层出不穷,因此,业界对它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一种技术,一种模式,一种服务……云计算至今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概念,但是其基本原理是一致的:云计算是一个分布式计算模型,包括云硬件(数据中心)、云平台、云服务三个层次,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提供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计算资源,通过互联网渠道的应用层为用户提供一系的服务,如:存储服务,应用服务,平台服务等,而用户则通过一些终端设备如手机,电脑等,通过互联网接入,进行相应的身份识别,就可以便捷的享受到相应的应用和服务。因此,云计算不仅仅只是技术的创新,它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会改变互联网的技术基础,甚至影响整个产业的格局。云计算在国外发展得相对成熟,到目前为止,Google、微软、亚马逊等较有实力的软件公司都参与到了云计算的研究和开发中,推出了自己的云计算方案并取得了丰厚的商业价值;我国的云计算目前正处在成长期,搜索引擎、网络硬盘、电子邮箱、云安全等云计算服务日渐被广大的用户接受并认可,随着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积极推进,各级政府,企业,均在加快云计算及其相关服务的建设与运营,搭建政府信息平台、电子商务云中心、互联网产业园等一系列云计算项目,据Gartner估计,2011年我国在全球约900亿美元的云计算服务市场中所占份额不到3%,但年增速达到40%,预期未来我国与国外在云计算服务的差距将逐渐缩小。
2 广西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广西是地处南部边陲的少数民族自治区,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的、历史的因素影响,致使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在全国属于欠发达地区。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加快,泛北部湾型经济合作战略逐步推进,广西已成为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广西经济的一支生力军。据官方介绍,在2010年,广西实现工业增加值2702.4亿元,比2005年增加2596.3亿元,年增长21.1%;中小企业户数(含工商个体户)128.7万户,比2005年增加30.6万户,平均每年增加6.1万户;创新型企业中56%是中小企业,自治区认定的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中70%是中小企业,在广西被评为国家、自治区名牌产品和驰(著)名商标中70%由中小企业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占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总数的80%以上。以上数据充分说明在广西,中小企业数量日益增加,实力日益增强,为繁荣广西,推进工业化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广西中小企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特别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意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现有的信息化模式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在个性化、多样性和灵活性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近几年,广西各级政府和部门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特别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去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但我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目前处在初级阶段,普遍规模较小,人才、资金紧缺,技术落后,管理混乱,创新意识淡薄,产品质量差,缺乏市场竞争力等一系列问题极大的限制了广西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因此,需要逐步建立由各级政府部门、IT企业共同搭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持、服务、保障平台,帮助扶持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和技术帮助。
3 云计算对广西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影响
云计算技术的兴起,为广西的信息技术领域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在资金、人才、成本等方面的信息化难题,它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快捷通道和重要趋势。
3.1 改变传统信息化建设模式 传统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一般主要包括自主开发模式,联合开发模式、外包开发模式、整体引进等模式,不同的企业根据自己的特点及需求有选择的进行搭建。但无论哪种模式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使用云计算技术以后,一切的技术,硬件都由云服务提供商来进行提供,所有的数据计算,存储,维护等都存在虚拟的云端,企业只需要花少量的资金来进行有选择性的租赁相关的服务,从而使用较低的成本把日常的工作应用都搬到云环境中去执行。
3.2 减少信息化资金投入 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将大大减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资金投入。在基础设施方面,由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作平台,并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企业只须采用租赁而非购买的方式,而且投入资金不需一次到位,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在软件开发与应用方面,由云技术服务商进行软件的开发,并提供相应的软件应用服务,企业不需要专门组织力量进行软件开发,而在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均由云技术服务商来进行解决;同时,由于不存在硬件和软件的维护问题,所以后期的管理,维护,更新等一系列延续性费用均可以省掉。
3.3 降低信息化投资风险 中小企业的投资一般都具有规模小,周期短,回报快的特点,因此,相对一些需要大量投入,而结果未知的投资,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持谨慎态度,云计算的出现则有效的降低了这一问题中的风险。使用云计算技术之后,企业所需要的服务均由云计算服务商来提供,这些云计算产业链中的各级服务商一般都具有先进的技术,强大的研发能力,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成熟而又灵活的产品线,完全可以适应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需要,避免了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走弯路、失败等一系列风险。
3.4 提升企业工作效率 云技术的应用将会使日常的办公更加简单和方便,用户的终端可以不用装操作系统和存储设备,所有的工作数据都存放在计算云里,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有互联网,就可以登录到计算云中完成自己的日常工作,即使是同事之间的团队协作也可以实现,这样对时间、地点没有要求的工作方式更加的灵活,方便,也更容易让人接受,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对提升企业工作效率大有帮助。
3.5 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 云计算产业链的各项服务不仅仅只提供给中小企业,对大型企业也一样,因此,通过云计算,中小企业可以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以及同行业中的有利资源,使得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起点较高,所处的环境对于企业本身整合资源,降低投入,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多方面提供很多的便利和帮助,从而大大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云计算是一场IT的变革,也是一场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更是推动社会整体信息化建设的变革,它将信息产业变成绿色环保和资源节约型产业,将IT基本设施变成如用水用电一样按需使用和付费的社会公用基础设施,将软件产业变成高速运转流通的高效产业,它颠覆了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简化了企业的IT管理,有效的降低企业信息化投入,全面提高了企业整体信息水平,提升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它的到来将为广西的中小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和源泉,为繁荣广西经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刘鹏.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周洪波.云计算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雷万云.云计算―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任冬炎.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
关键词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问题;对策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尤其在促进制造企业发展方面,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1-4]。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相融合,促进和提升了制造业技术水平,给制造业技术带来巨大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为制造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制造企业信息化是指制造企业利用网络、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制造企业经济效益和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为分析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2010年7月对以皖南机床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多家制造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分析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对提高制造企业信息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1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1.1硬件方面有一定提高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调查资料显示:几乎所有制造企业都配备了电脑,其中拥有10台以上电脑的制造企业占47.9%,甚至有6.2%的制造企业已经拥有100台以上的规模;网络平台建设方面,被调查制造企业中,82.7%的企业拥有局域网,其中50.6%的企业局域网已覆盖了全单位的所有部门;71.9%的制造企业配备有专用的服务器,而且有21.5%的制造企业拥有3台以上的服务器,26.2%的企业拥有5台以上网络设备;34.8%的中小企业计算机联网率超过90%,42.5%的企业内部计算机联网率低于70%。
1.2投资额逐年上涨
根据《e制造》的调查,2009年我国制造行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良好,信息化建设共投资521亿元。根据调查数据测算,在制造企业快速增长的信息化投入的推动下,未来几年内,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预计2010年全年的信息化建设投资为65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可达21.4%。
1.3加强内部员工的信息素质,注重信息化人员培养
在制造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许多企业已意识到员工信息素质的重要性。因此,部分资源充沛的大型制造企业利用高等院校和社会资源建立“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基地”,进行切实有效的企业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和企业管理人员的企业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使企业信息化具体组织实施的团队具有全新的信息化理念和新型的知识结构。同时,部分企业还与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与开发,利用其技术优势开发和市中小型企业自身特点和需求的信息产品,甚至与相关大学签订用人合同,制造企业负责资金投入和提供特别奖学金,大学负责对制造企业的信息人才培养,以此吸引和培养信息人才。
2存在的问题
2.1系统应用程度不高,管理不完善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制造企业中全部实现CAD、OA、MIS系统的企业不足10%,目前已实现ERP系统的企业仅占2.9%。在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上实施了ERP和CRM方案的企业只有10%左右,实施了SCM方案的制造企业仅占6%左右,绝大多数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仅仅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及劳动人事管理初级阶段,远远不能适应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导致信息化建设系统应用程度不高。同时,重硬轻软、重建轻管、重购买轻服务现象普遍存在于许多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导致资源浪费;造成耗费巨资构建的系统成为没有信息运行的“裸网”;引起企业信息化建设效率低下。
2.2资金投入较低,产出不明显
尽管近几年来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投入增长较快,但仍落后于发达国家。据有关部门统计,70%的企业用于信息技术及其设备的投资总额,仅占总资产的0.3%左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8%~10%的水平。相比之下,信息化产出更是低下,投资上千万的MRPII/ERP软件实施成功率一般只有10%~20%。部分制造业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却没能收到预期效果,不仅造成企业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打消了其信息化动力,制造企业因此深受困扰,甚至在制造企业内部出现了“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找死”的悲观论调。
2.3人员缺乏,素质低
由于我国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专业的信息化人才严重匮乏,导致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及管理过程中缺乏专业人员参与、指导,信息化系统运行效率低下。调查显示,制造企业内部信息技术人员仅占企业员工总数的0.72%,其中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骨干人才更加稀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同时,制造企业高层管理者信息化意识薄弱,影响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3发展对策
3.1实现专业化咨询,提高信息化建设系统应用程度
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是健康、有序地推进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对于多数制造企业而言,由于缺乏专业化人才,导致信息化硬件设施齐备,运行管理体制不良。因此,必须管理和规范企业与软件供应商之间的商业行为,使企业获得良好的咨询服务。前期可由政府组织相关咨询机构向制造企业提供免费服务,保证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充分应用,一旦咨询服务业走上正规,则应根据市场运行机制进行商业化运作。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定要有完善的监理服务做支撑,确保供需双方良好的合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的切实应用。
3.2增加资金投入,合理使用有限资金
实现制造企业信息化,必须以制造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筹措和用好信息化建设资金。首先,要根据投资效益、市场需求和投资性质,采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对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以市场筹资、银行间接融资、引进外资、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大制造企业信息化资金的投入,重点建设制造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支持,在税收、信贷、市场等政策方面给予大力的扶持;对重大公益型、中长远工程给予政策导向性投入。在资金筹措上,一定要走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的路子,放开搞活,开展资本经营,努力争取资金良好循环。其次,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资金,即企业信息化优先考虑有较大把握实施成功,能取得明显实施效果的信息化应用项目。对刚刚开始信息化实施进程的制造企业来说,突破口选择是否恰当,对企业信息化整体方案能否有效实施,以及员工对信息化能否支持和接受都有重要的影响。
3.3加强信息化人员培养,提高管理者信息意识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化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者的信息意识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培养信息化人员,提高管理者信息化意识十分有必要。首先,加强企业信息化人员素质培养的过程就是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提高的过程。由于信息设施靠人操作,信息的组织、管理靠人进行,系统建设、维护、升级、改造都要靠企业自己的人员去干,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及以后的运营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下大功夫培养和造就一支力量雄厚、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应用知识的、有战斗力的信息化人员队伍,彻底改变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专业技术力量匮乏的状况。其次,目前导致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作用认识不足。因此,政府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多层次的信息化知识宣传、培训和推广,特别是要加大对落后地区制造企业或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知识培训力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强化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
4参考文献
[1] 付睿臣,毕克新.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建设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9(9):378-379,387.
[2] 胡元岭,刘华峰.浅谈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9(2):110-112.
随着“智慧旅游”概念的提出,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旅游企业站稳脚跟、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旅游信息化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思想认识、信息化模式以及服务水平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旅游企业的经营状况,旅游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信息化建设。本文针对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的现状,进行了问题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发展的新思路,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之处。
二、加强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旅游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采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改变传统旅游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机制,整合各种旅游信息资源,从而增强旅游企业市场竞争力,优化旅游经济的运作方式,实现旅游经济的迅速增长。
加强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仅拓宽了旅游企业的信息来源渠道,还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有快速及时地获取最新、最有效的信息资源,抓住市场机遇,才不会被市场淘汰。由于旅游业特殊的产业性质,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简化管理程序,降低成本。同时,随着旅游信息化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信息沟通的优势将逐渐显现出来,中小旅游企业也将摆脱资金和条件的限制,获得与大型旅游企业同等的机会,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企业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正确认识
随着旅游信息化的逐步深入推进,我国旅游企业基本认同了信息化建设对于旅游企业自身经营的巨大作用,也有主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愿望和意识。但是,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内在价值的正确认知,主要表现在缺乏对旅游信息化建设进程的认识和把握,没有专门的人才进行科学管理。很多旅游企业只是简单地把宣传网站的建立当作信息化建设的全部,对各类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还停留在较低水平,没有将信息化建设的潜在价值完全发挥出来。这些都使得旅游企业难以适应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二)旅游企业信息化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的旅游企业大多数都是中小型旅行社,而且多数没有配备专业的信息管理人才,旅行社内部的管理部门基本上都还没有形成局域网,信息化模式较为单一。随着个性化旅游趋势的日益扩大,传统的接待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旅行社的咨询服务功能逐步退出人们的视野范围,陈旧的广告宣传活动和旅游产品的推销手段也受到信息技术的冲击。总之,传统的旅游信息化模式已很难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旅游企业若要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推动旅游经济的增长,就必须改变这种单调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与现代技术接轨。
(三)旅游信息化技术服务企业的能力差
在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当前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这也就要求旅游企业能够提供一站式综合化的旅游服务,并且有完整的信息服务平台和信息传输网络来支撑。但我国的多数旅游企业采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旅游消费者的能力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与发达国家一整套的信息应用系统存在着很大差距。例如,网上信息更新滞后、信息设施建设不完全、有针对性地个性化定制业务能力低下、旅游信息广播不到位等等。这种粗放型的旅游信息化发展不仅收益低下,而且严重制约了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四)旅游企业信息化技术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
就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来说,规模已是相当庞大,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旅游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却是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二者发展极不协调,使我国旅游业呈现出畸形的发展态势。据统计,中国某些旅游强省虽然拥有数量较多的旅行社,可是这其中拥有独立网站的旅行社还不及一半;有些拥有独立网站的五星级酒店,能够进行在线预订房间的更是少之又少;旅游景区的信息化建设捉襟见肘,信息更新严重滞后。旅游者很难在网上获取最新的旅游信息,也很难与旅游企业进行网上咨询和交流。
四、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探讨
(一)坚定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信念,逐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深入认识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界定和重要性,去除对信息化建设固有的错误认知和偏见。必要时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明确职工参与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坚定他们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心,逐步提高其思想认识水平。同时,旅游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情况,深刻理解和把握自身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应当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应当达到什么样的层次,应当取得什么样的发展成果。尤其是中小型旅行社,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建设手段实现旅游业发展模式由传统向现代,进而从粗放到集约式的转变等问题,都需要旅游企业深化和提高对信息化本质的认识。
(二)结合信息化建设实践,开拓创新旅游企业信息化模式
随着个性化和多极化的旅游模式的发展和应用推广,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欢迎,旅游企业信息革命势在必行。要想保持旅游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就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促进旅游企业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具体地说,旅行社要结合信息化建设实践和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身的信息化模式,着重打造本社特色。中小旅行社虽不及大型旅行社有强大的资金支持,但可以建立自己的旅游网站或挂靠在别人的网站上积极进行信息化宣传和在线交易,加快自身结构转型。
(三)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具有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服务职能,为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和经济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在推动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政府也应当为之保驾护航,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加大对旅游企业信息化技术的财政投入力度,为其提供适当宽松有序的市场发展环境;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取其精华,结合我国旅游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体现我国特色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加强政策引导和社会服务功能,为旅游企业提供各种专业咨询,保障旅游消费者和旅游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加大对旅游企业信息化与经济水平的匹配程度
结合旅游信息化的特点,构筑旅游信息网络,缩小旅游企业信息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提升旅游企业服务水平,促进旅游企业取得更高、更快、更强发展。因此,广大旅游企业应依据当地旅游特色,有步骤、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完善相应的发展模式和内容。同时,加大对旅游信息专业人才的培养,创新管理思想,充分运用改革创新,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发展的新思路,促进旅游企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五、结语
【关键词】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策略
近年来,我国的勘察设计企业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中已经取得了较多的成就,例如:工程技术、办公自动化、模拟优化计算、项目管理等方面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有效提升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但是在国内勘察设计企业现阶段的信息化建设中,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认识误区,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在今后的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全面分析、综合考虑的原则,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以实现我国勘察设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勘察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逐步迈入正轨,特别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开创了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国内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起步相对较晚,Auto CAD绘图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勘察设计企业在Auto CAD的应用中经历了起步、发展、高速发展、完善等阶段,作为我国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主要标志,其具体发展历程为:1)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引入专业计算机绘图软件,但是受到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造价较高,以及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限制,客观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导致国内勘察设计企业在计算机绘图方面明显落后于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2)普及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Auto CAD10.0-12.0软件的引进,国内勘察设计企业基本实现了绘图软件的更新与应用,有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配置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基本实现了计算机专业绘图软件的普及应用;3)高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国内勘察设计企业在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和相关技术的应用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尤其是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有效推进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各种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呈现出良好的趋势,人力资源系统、财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图档管理系统等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标志;4)系统集成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内勘察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系统集成与资源共享的新趋势,特别是随着国内专项科研成果的增多,为其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2、国内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认识误区
通过对于我国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历程进行回顾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信息化建设的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趋势,与国外勘察设计企业先进国家相比,国内在信息化建设中仍然存在较多的认识误区,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国内部分勘察设计企业仅是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种促进工作效率与质量提升的生产工具,更多的依赖于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而缺乏对其潜在意义和作用的深入挖掘,从而导致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片面性、局限性的问题。例如:国内部分勘察设计企业在地质勘查与设计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但是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方面则忽略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使得的信息化建设缺乏全面性,其整体建设效果也不容乐观。
2.2国内勘察设计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片面突出技术问题的研究与解决,而对于管理问题的研究则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部分勘察设计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软硬件设备,并且加大了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力度,以为这样做就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但是在信息化建设中,却忽略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单纯的加强技术方面的投入,只是形成了表面的信息化,而对于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强化则是提高其实际效果的关键部分。由此可见,单纯技术性的概念是影响国内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误区之一,必须及时予以解决。
3、信息化建设在勘察设计企业的实现策略
从国内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而言,为了进一步推进其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和进行,必须结合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各种技术手段研发与应用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实现策略,以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性、系统性。笔者总结了国内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强化勘察设计企业决策者的观念转变。在勘察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决策者必须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且摆脱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误区。部分勘察设计企业决策者认为只要引入了先进的计算机系统与通信技术就实现了的信息化建设,这种观念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在新时期的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到的经营与管理格局中,在推进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优化的过程中,要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为的长期发展和进步提供有力的技术条件,并且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3.2在勘察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要加强细致的需求分析。随着国内勘察设计企业的快速发展,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所以,勘察设计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必须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对于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进行具体的需求分析。例如:在专业软硬件设备、产品的采购中,不要片面追求高智能、高科技,而是要符合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最为经济、适用的信息化产品。另外,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勘察设计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对于信息化设备、产品的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必须制定完善的信息化建设策略,按照实施路线进行逐步、逐层的信息化改造,这样不但有效节省了的资金,而且符合信息化建设的必然发展进程。
3.3在勘察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加强与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从国内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现状而言,管理信息化与人员信息化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管理信息化是决策者观念转变的必然结果,而人员信息化则实现整体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部分。因此,在勘察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将文化建设置于重要的位置,利用多种手段与途径在内部进行宣传,促进全员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全员参与。在勘察设计企业逐步迈入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信息素质也将有明显的提升,两者之间的协调必须依托于的文化建设,其所具有的协调、促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3.4在勘察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要加强继续跟踪集成应用系统平台技术的研发,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与需要,完善集成应用系统设计中的管理规定与技术规程。由于勘察设计企业涉及到的项目与内容较多,在信息化建设中必须注重科技研发、项目管理等业务板块,以适应新时期勘察设计企业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在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管理中,要加强网络与信息的安全管理,尽量采用技术较为成熟的安全软硬件产品。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系统在运行中必须通过网络连接实现相关功能,在设计中要注重网络建设与技术应用,构建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以实现各类信息的安全传输与共享。另外,在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国内技术研发单位应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特别是计算机软件研发公司之间的技术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实现信息化建设效果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技术;信息化;网络;对策
所谓企业信息化,就是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知识资源,对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改造,充分开发、利用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及企业内外信息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以达到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实现企业的生产、设计、经营、管理、采购、仓储等全面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过程,它包括生产过程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商务活动电子化。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层次越来越高,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已经从单纯的产品和价格的竞争,逐步转向信息应用的竞争。企业信息化实质就是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信息化,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外部沟通信息化,其目的就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辽宁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据对企业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辽宁省部分大企业对企业信息化认识较高,很好地实施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如2005年1月,朝柴ERP系统成功上线运行,5月CRM系统在朝柴销售公司、全国27个驻外办事处和600多家服务站正式运行。系统上线运行虽然才几个月,但其在企业的规范化和流程化管理、生产计划的科学制定、准时化生产组织、库存管理、财务和成本数据的动态反应、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等企业经营各环节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2005年9月该项目通过省级验收,验收专家组对朝柴ERP/CRM项目的技术先进性、整体集成性和应用效果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朝柴ERP系统与CRM系统、条码系统、质量系统和供应商的MRPⅡ系统充分集成,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以及与客户、供应商在因特网上的信息交互,全面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今后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整体的信息平台。
辽宁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又处于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前沿,其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令人堪忧。在对辽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中发现,辽宁省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认识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上的现象,在被调查的123家中小企业中,处于企业信息化中级阶段占30%,初级阶段占56%,还有14%的中小企业根本没有进行任何信息化工作,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网站,大部分中小企业核心流程信息化只占到5%,更多地停留在办公自动化阶段。由于辽宁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薄弱、结构不健全、投资不足和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信息化管理尚未深入到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使经营管理中各环节出现不协调,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因素较多、时间长、风险系数又大,在实施中必须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强化企业信息化意识,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宏观指导、组织保证和政策支持,加大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制定规划、研究政策和宣传力度。充足的资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先进的管理水平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先进的设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条件。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网络设施建设,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完备的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制定有效措施吸引高级人才,改革管理模式进行更高层次的管理重组,切实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
现代社会企业面对着极为严峻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小企业要面对全球一体化的新市场,自觉走上信息化道路,尽快缩小与国外先进企业和大企业在管理上的差距,实施企业管理现代化。作为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在制度、技术、管理上进行创新,更应当认识到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方面。把握时代变化的趋势,研究制定科学的战略,下定决心,加大力度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投资上要克服“重建设轻维护”、“重技术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等结构的误区。
(二)结合企业实际,注重实效性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既要有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也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企业实际,避免盲目性,尽量少走弯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分阶段、分目标、有层次地推进,在循序渐进中实现信息化。信息化一定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所以,要使企业信息系统服务于业务系统,使信息化与企业实际有机结合,循序渐进,从企业内部出发,实现集成化、价值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管理,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的集成,这样才能走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之路。
(三)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环境
资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据资料统计,80%的企业认为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因素。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及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计划,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专项基金,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资,使资金落实到实处真正到位,从根本上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同时,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政府要大力建设和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体系的建立,网络安全以及法律法规的健全等,全方位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并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
(四)选择经济实惠的信息化建设方式
中小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始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1、充分利用资源,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也将不可避免的进入网络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加速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企业必须建设充分体现本企业特色的、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高速、大容量、高水平的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同享用。伴随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将逐渐从辅助管理过渡到主要管理,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2、分步实施。这种实施也被称为渐进式实施,主要是指企业为了避免项目实施风险,使信息化能够在平稳状态下顺利执行,在具体实施步骤上遵循“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采用从最需要的部分开始的层层开展原则,这是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最佳途径。从辽宁省的实际情况看,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薄弱,管理水平低下,企业生产、销售、财务等多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想一次解决所有问题存在很多困难。中小企业信息化切忌盲目追求大而全,而应从最基本的做起。首先,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目的在于增进信息交流,包括公司内的信息交流,这是通过内部网络连通实现的。中小企业可利用企业局域网首先实现办公自动化,达到信息的快捷传递和共享的目的。其次,从最基本的管理系统开始,各种管理软件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比较早,大多比较成型,因此选用成型的管理软件对于中小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没有任何风险。再次,建立企业网站,逐步探索电子商务,企业上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网站在现代及未来的资讯社会将成为不可缺少的企业识别标志之一。由于因特网在全球迅速普及,建立企业门户网站,这样不仅可以展示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而且更有助于加强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沟通及信息互动交流。最后,在企业管理等诸多方面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包括生产过程控制的自动化,管理决策的信息化等等。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分步实施”具体过程来说,每一步的目标应该是“一步到位”的,而对于建设的长远目标,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3、制定有效措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也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瓶颈,它要求管理人员精通信息技术,技术人员掌握经济管理,因此,企业要加速信息化建设进程,必须制定有效措施加强综合人才的培训,通过各种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进行融合,发挥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工作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渠道造就大批既精通企业管理又掌握过硬专业知识的综合型高层管理专门技术人才,有效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五)中小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模式选择
企业规模不同,信息化建设模式不同,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信息化建设模式也可能不同,常见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主开发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能够充分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业务要求,系统实施比较容易,风险较小。但对于企业自身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对于中小企业很难使用这种建设模式。
2、合作开发模式。这种模式是企业与系统集成商、软件公司合作联合进行信息化建设,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回避企业自主开发模式中开发经验少、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企业人员参与开发与建设全过程,使得系统实用性得到保证,且系统的使用与维护也比较方便,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中小企业。
3、整体引进模式。该模式实际上是通过购置商品化软件来实现企业信息化,一般商品化软件功能完善、使用方便、价格昂贵,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成本较高,可能造成软件包中的很多功能模块根本无法使用,据统计,购置成套商品化管理软件的用户模块使用率不足40%,浪费严重。由于商品化软件不是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量身定制的,容易脱离企业实际,适用性较差,项目实施风险较大,这种方法一般不太适合于中小企业。
4、系统托管模式。这是一种适合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都比较差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的最佳模式。该模式是指中小企业租用专业的软件托管服务商的融合商务平台提供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在该平台上实施企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与维护及升级工作有托管商完成。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信息化价格昂贵是最主要的问题,在线托管企业信息化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大问题,从一次性大的建设投入到租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模式减少了企业的费用支出,这种模式适合所有企业的信息化实施工作,尤其适合于中小企业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企业如果不重视信息化建设,必将在日益激烈竞争中逐渐被淘汰。对于大型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而实现信息化是企业发展必然的需求,而对于多数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实施至关重要,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中小企业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系统地进行信息化建设。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必将日趋完善,同时也使企业的生产高效率及管理科学化,从而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林豪锵.电子商务实务[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管会生.大学信息技术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游文丽.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3(3).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设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为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之一,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现代尤其重要,是推动我国电力企业发展及提升国民经济的必经之路。目前,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然而,为更好地完善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及早解决技术性与非技术性因素成为电力企业当前所研究的课题,以下是本文从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出发为解决现存因素而作出的分析及提出的意见。
一、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必然性
电力企业信息化是电力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率和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过程。电力企业信息化技术现已日趋成熟,被众多的电力企业所采用和接受,并在电力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是电力企业的变革,是新型技术的引入,是管理观念的创新,是人的思想的彻底改变,是提高电力企业竞争力和效率的根本保证。本文从电力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电力企业信息化给电力企业环境带来的冲击,然后重点从电力企业管理变革方面,分析了电力企业信息化给电力企业带来的变革。
由于在实际的电力信息化过程中,各行业的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行业不同电力企业的条件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对电力信息化的需求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别。电力企业对信息的需求量很大,这就使得在信息化时代进行信息改革更为迫切。要想提高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对其采取恰当的管理是关键。
二、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据调查,目前我国很多电力企业在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上都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力企业领导对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认识存在误区
电力企业能否达到很高的发展层次很大程度上在于领导的管理和治理。而现如今很多电力企业的领导者对电力企业信息化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很多人只是简单的把信息化理解为硬件设施中计算机的普及和推广,而没有认识到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远、复杂的项目,只是简单的将其理解为电脑的推广,最终导致电力企业与信息化的建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等不能很快的制定出来,从而影响到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不利于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缺乏规划,没有明确的负责人
电力企业的领导认识不足是导致信息化建设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即使是已经认识到公司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电力企业也未能制定明确的实施规划。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任重而道远”,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设立有明确的负责人,从而能够对信息化的建设做出统一的规划和安排,但是很多电力企业建设的现状都较为混乱,没有明确的规划,不同的分公司甚至不同的部门实施的措施都是不一致的,长此以往,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便无从谈起。
(三)电力企业不能很好的整合自身有效信息资源
电力企业在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便是自身的信息资源,最终的目的也是能够通过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将电力企业自身的资源更好的进行整合和管理,从而使得更多的人知道电力企业的存在,增进对电力企业的了解,从而能够扩大业务范围,提高电力企业的知名度,但是很多电力企业都没能对此渠道加以有效的利用,整理出来的资源根本不能通过信息化的宣传达到以上所述的各个目的,现状主要表现在电力企业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员对电力企业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过程粗糙,信息老旧等方面,导致的最终结果便是严重的浪费了电力企业的信息资源。
(四)电力企业没有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
电力企业能够长久的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电力企业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能够很好的结合,达到一个较高的统一局面,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力,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水平,但是很多电力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引进了更新的信息技术,购进了诸多新型技术设备,而没有进行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和改进,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是电力企业赖以发展生存的核心,但是老旧的管理模式不仅不能促进电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还会因为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现状阻碍电力企业的发展进程,因此,建立起有效的、与信息设备、技术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五)电力企业缺乏专门的信息管理人才
信息的建设与管理、新型技术的引进、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以及相应的最新管理制度的建立都需要有专门的信息管理人才来进行管理,但是截止到目前很多电力企业都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很多电力企业的技术人员只能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却没有涉足管理学领域,因而不能将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很好的结合起来,最终导致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缺乏有效的指导和服务。
三、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存问题与解决方法
(一)官僚作风的处理
近年来,电力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也带来了管理机构膨胀和管理流程复杂化的问题。由于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处理,现在电力企业中存在着冗员现象,官僚作风也非常盛行。要彻底改变这种官僚风气,电力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对“信息重组”和“组织重构”进行两面抓,使电力企业的组织结构得到精简和高效运作。这样一来,不仅简化了管理流程,也使电力企业的运行成本大大降低了。
(二)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
电力企业往往有着庞大的运作系统,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一个信息纵横交叉的信息网络。一直以来,由于缺乏良好的机制制约,电力企业各部门之间相互扯皮、部门与子系统之间的权职不分明的问题,使得电力企业内耗严重,损失惨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改变电力企业的管理思路,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使部门之间的信息得到及时交流和利用,部门管理井然有序。
(三)更新管理者观念
电力企业具有长久的发展历史,有一些传统电力企业的管理者还秉承陈旧的管理模式,面对新时代的要求无动于衷。管理者的这种老观念,不仅成为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大障碍,而且也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一大毒害。要除掉这个毒害,就需要管理者更新自身观念,意识到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以市场为导向,推动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
(四)构建整体规划
有些电力企业缺乏整体目标和整体规划,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较为随意。信息化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关系到电力企业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整体规划,就会出现信息孤岛、信息壁垒的情况,当前许多电力企业在信息建设过程中正是面临着这样一个棘手的状况。因此,要把整体规划作为电力企业信息建设的首要工作,指导信息化各个环节的工作。
结束语
本文首先讲述了电力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再关于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电力企业的创新管理的相互关系做了分析,最后关于未来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这是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个信息化改变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时代。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方面也是顺势而生。由于电力企业的特殊性,信息化管理比较复杂,对信息化需求量也很大,这就使得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逐步完善,为了提升电力企业竞争力,需要建立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促进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也能在大浪搏击中获得自己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红举.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1,8:379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电子商务 SWOT分析法
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也成为各个企业与消费者关注的热门话题,企业究竟该如何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如何利用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关系,以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并不断发展企业和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这就需要我们明确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之间的关系,并正确处理这种关系。
一、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概述
1.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其实质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从而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
2.电子商务的内涵
电子商务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商务活动,再具体一点,它是将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手段,通过一定的协议连接起来的电子网络环境进行各种各样商务活动的方式。说得通俗一点,电子商务一般就是指利用国际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的一种方式,例如:网上营销、网上客户服务、以及网上做广告、网上调查等。
电子商务是Internet的直接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方向。Internet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也成为电子商务的内在特征,并使得电子商务大大超越了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所具有的价值,它不仅会改变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而且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与结构。
二、结合陕西电信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1.陕西电信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1)外部机遇
陕西电信公司在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指导下,特别是2002年电信行业重组以来,一直把内部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及自己企业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而应当在信息化社会中唱主角所承担的历史责任,时刻牢记在心。一方面,适逢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倡导思想。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外电信企业的进入也为我国电信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学习国外电信企业如何做好信息化建设,如何将信息化建设推向电子商务阶段,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宣传企业的产品、服务,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
基础建设开始跟上,市场潜力很大。中国互联网发展十年,网民已近8000万,互联网的力量已开始渗透到人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等高科技技术逐步发展,法律的必要条件也开始得到重视,这无疑不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外部挑战
自从电信行业重组以来,在固定运营商里就存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以及中国铁通三家运营商。从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条件方面来讲,中国电信已经是发展几十年的老企业了,面对自己最直接的两大竞争对手,不但要在业务上竞争,还要在自身内部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及为社会企业信息化建设上竞争。除此之外,国外电信运营商的介入对于我国电信企业而言,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对外贸产品、服务情有独钟,这势必会影响国内电信企业的发展。
消费者的消费意识难以转变。就目前来看,消费者对网络产品的认识还停留在:不真实、介绍与实物有差距、更为重要的是对支付问题的怀疑等。因此,要想在短时间内使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从传统的观念中转变过来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
认识程度不同。由于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不同,因而其受重视的程度也不一样,不少企业对于信息化的建设还存在着误区,他们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买几台计算机,然后联网;开发信息系统就是通过程序将与业务、产品相关的内容到互联网上等等,所以企业对此在认识程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别,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3)自身优势
作为通信领域里的一个老牌企业,在凭借自身已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软、硬件的优势条件下,陕西电信在建设信息化的同时,不断通过自身庞大的支撑网、传输网系统等开展网上交费、业务介绍、网上社区服务、客户投诉网等业务,来不断向信息化的最高级――电子商务来靠拢。依靠自身已有的雄厚网络资源和软、硬件基础,不断自我开发和发展企业信息化。
企业的信息化使得各项业务、产品的宣传更为广泛、及时,走前言化的发展趋势对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是非常有利的,同时,企业的品牌形象又反过来影响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各种业务比如关于缴费卡的业务,客户即可以通过网上信息的查询,不需东奔西跑便可以完成缴费的需要。用户还可以通过客户投诉网来及时反馈对企业的不满和需要,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反馈的信息帮助企业及时改进、更新业务。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电信由传统运营商转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型,我们明显以看出中国电信的战略方向,其不仅自己在逐步走向信息化道路,而且其新业务品牌的出现,如商务领航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4)自身不足
业务上,由于我国通信行业的重组,目前六大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铁通和中国卫通)都有自己经营的业务,业务的同质化,使得陕西省电信缺乏必要的核心竞争力。比如:移动通信运营商几个月前纷纷都开始了手机电子商务,“首届中国手机营销电子商务发展大会”的召开将一批手机电子商务网站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增殖服务。所以,陕西省电信要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化程度和电子商务工作进度,必须使得经营的业务多元化、综合化、特色化,这样才符合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技术上,虽然也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能够满足一些基本的业务信息化的要求,但是要真正意义上实现业务完全网上经营,实现电子商务,其技术平台的支撑还不够。譬如:对于网上缴费这一项业务,到目前为止客户还不能登录网站进入电信的缴费平台,这必须要有一个成熟的技术平台来一方面满足网上缴费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保证企业内部数据安全性。
2.SWOT分析
从劣势与挑战分析可以看出,影响陕西电信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来自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完全,具体来说就是缺乏具体的、可行的技术来支撑一些传统业务、新业务的网上需要。没有新技术不能实现信息化也就不能更好地进行电子商务,因而会影响产品与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产品、业务宣传力度、销售量达不到直接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而进行信息化建设除了一定的人力投入外,也是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基础的。
三、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之间的关系
从上述案例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之间的关系:
1.从概念上
企业信息化的范围比电子商务的范围更为广泛,就好比从社会上开始出现“服装”这一名词,随着人们观念以及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休闲服装”、“正装”等等。那么这两者单从概念上也可以这样理解,企业信息化在随着人们观念以及技术等的发展,出现了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是将企业的所有行为数字化,是一种过程,更注重的是技术,靠技术去实现数字化;而电子商务是一种商务活动,技术只能作为它的一个平台,相比技术而言其更注重的是商务活动。
2.从现状上
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方面受市场环境、企业自身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制约,换句话说没有企业基础的信息化建设就不可能有完善的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建设为电子商务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平台,但是我们还是要明确:信息化建设是一种工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才是关键。
所以说,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基础;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的历史产物。企业信息化进程孕育了电子商务,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又促进了企业信息化的深入进行和深层次开发。没有企业信息化,社会对电子商务不可能有强烈的追求,置身于电子商务中,人们才能感受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的助推器,省略//article/2002/0300/ A20020300203127.shtml
[2]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省略/ewkArticles/Category145/Article5737.htm
[3]俞立平 曹志文 杨瑞桢 黄传武等编著:《电信市场营销基本理论与实务》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10:29-30,79-80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用项目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在企业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利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资源,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科学化程度,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生产自动化。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该制定明确、合理的目标以及计划,每项内容之间不仅应该保持独立,也要有一种联系,使企业可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及时做出反应。
(二)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主要是指在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确保特定的质量、成本预算以及时间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工具确保能顺利、高效完成任务的管理技术。项目管理应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该全面考虑到时间、成本以及范围等因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广大用户的实际需求,帮助企业实现最终目标。通常项目管理的流程包括项目的启动、策划、执行、监控以及完成等几个过程。
(三)项目管理应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项目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独立,同时又相互依存,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需要项目管理作为支撑,而项目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基础。企业信息化建设和项目管理的目标基本一致,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改造项目管理的过程,在不同时期,企业为了适应管理需求,一定要制定具体、详细的流程,同一个信息化系统中也应该制定一个明确、统一的组织架构,也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每一个流程之间都不能有盲点或者重复。换言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也就是将项目管理进行细分的过程。而且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管理水平。总而言之,项目管理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企业战略目标。项目管理应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不仅可以对企业各细分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进行有效控制,而且也可以有效协调、组织各项目的关系,保证能顺利实施项目。同时,实施项目管理有利于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优化配置企业当前拥有的所有资源,针对市场需求变化及时做出反应,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实施项目管理的最大作用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项目管理团队,使企业的运行效率大大提高,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降低时间成本。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用项目管理的具体体现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
1.需求分析,确定目标项目的初始阶段应该深入、全面地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准确定位宏观市场,总结企业自身状况,认真、客观地分析新产品或者新系统的可行性,而且应该细分整个过程,基于效率、时间以及成本等各方面对每一个分阶段进程进行全面分析,最后得出该项目的可行性报告。2.制定实施计划如果经过可行性分析得出结论该项目可行的话,应该组织专业的项目团队共同讨论,相互合作,一起制定一套可操作性强的实施计划,尽可能做到没有重复的项目,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应该结合企业宏观战略制定合理的实施计划,不仅要求可执行性高,同时要求具有较高的灵活性。3.执行计划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计划后,应该具体细分整个项目,结合项目执行计划进行测试,并且分析、总结该计划项目的可行性。实施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并且制定一套科学的阶段性评估体制,客观评估项目实际运行结果和预期项目管理目标之间的差距,并且及时进行相应调整、修正,不断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以及项目价值。4.收尾阶段到了收尾阶段,团队领导者千万不能认为已经结束了,一定要持续保持严谨的态度,客观、科学的评估整个项目实际运营的情况,如果出现较大问题,应该及时修正,这样才可以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工作质量。
(二)项目管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1.计划阶段项目计划阶段,项目管理团队应该全面分析客户的需求,并且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方案,同时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项目团队成员共同分析后筛选出最有价值的客户需求编制最终的项目计划。全面收集信息,并且进行数据调查分析,合理预测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2.组织阶段正式开始实施项目之前,应该准备好项目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整体分析项目策划后进一步细分,将每一个细分项目合理分配给不同的工作小组。同时应该做好团队成员的协调沟通工作,使团队成员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完成项目目标。3.领导阶段实施项目的过程中,领导阶段的持续时间最长,因此完成的工作量也非常大,必须将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进行高效整合,严格控制每一个项目小组的实施进度,组织、协调好每个项目小组的工作,才可以确保能够高效、按时的完成项目。4.控制阶段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具体细分整个过程,并且严格控制每个阶段,才可以确保能够顺利完成项目计划。因此企业应该制定一套严格的项目控制体系,及时对比实际实施和项目目标之间的差距,及时进行整改,防止造成更大的损失。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实施项目管理的步骤
(一)项目组织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首先应该仔细分析企业的宏观环境以及企业当前发展现状,这些都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数据来源。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后,应该组织每一个细分项目,这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项目管理的第一阶段。具体而言,项目管理团队应该全面分析企业的需求,明确具体的企业信息化项目目标以及大体的组织方向,这样可以使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任务,提高实际工作效率,也可以避免浪费不必要的资源,缩短项目实施时间。其次,应该做好项目团队的内部沟通,这样才可以促进资源共享,使员工之间、部门之间能高效协调、配合。
(二)项目计划
项目团队成员分析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以及未来发展战略需求后,应该制定一套可行性高的项目实施计划。制定项目实施计划的过程中首先应该细化项目目标,合理分配项目目标,明确主次关系。对相同的问题应该提出多种解决方案,经过相互协商后筛选出最佳解决方案,尽可能在有限的资源下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同时,应该制定一个工作流程图,全面分析每个项目,预估实施项目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前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尽可能优化项目实施流程。
(三)项目实施以及控制
分解整个项目计划后,对每一个项目成本进行核算,明确每个分项目的先后实施次序,一步步实现项目目标。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主要是能充分利用企业当前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工作人员,组织工作人员有计划的开展每一个细分项目。签订合同后,企业就可以按照项目计划开始实施,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应该由企业领导者带队,和专业团队一起实施项目。在实施项目的过程还需要进行有效地监控,每当完成一个细分项目后应该将实际完成结果和事先制定的项目计划进行对比,找出两者的差距及时进行修正。有效的监控有利于确保项目实施质量。
(四)项目收尾阶段
一、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运营发展现状与特征
中小企业管理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和市场经营管理等。其中,战略管理是核心。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中小企业面临严峻挑战,表现为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而引发的竞争加剧、价格下降、效益锐减、库存增加等问题,连锁反应是资金链绷紧、甚至断裂,以至于危及企业生存。当前,中小企业管理运营发展现状与特征如下:
(一)应收账款压力增大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下滑对我国外向型中小企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调查显示,有61.9%的中小企业表示应收账款不到位给公司的经营带来较大压力。此外,有54.4%的中小企业库存上升,占用了较多资金,资产周转速度明显放缓。
(二)利润空间收窄
外向型中小企业从对外依存度来看,进口导向型企业受海外市场材料采购价格因素影响最大,出口导向型企业受海外市场销售价格因素影响最大,两头在外型企业则同时受订单与购销价格.影响。调查显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外向型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平均营业利润率分别为11.04%和10.22%,低于环渤海地区中小企业的13.52%,也低于全国12.47%的平均水平。
(三)中小制造业企业竞争压力加大
国际金融危机对制造业的冲击明显大于非制造业。调查显示,在35个行业中,有7个行业(占20%)盈利能力高于15%,如信息技术与服务、农林牧等行业;22个行业(占63%)盈利能力在10%~15%区间,如商业批发、食品、物资贸易等行业;4个行业(占11%)盈利能力在8%~10%区间,如汽配制造、通用设备制造、纺织、印刷等行业。其中,摩配制造业盈利能力为4.97%,是所有行业中盈利能力最弱的。
(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加快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在管理运营方面采取一些应对举措。调查显示,有36.9%的企业选择提升人力绩效,有31.9%的企业选择降低经营风险,有28.4%的企业选择从外销转向内销,有28%的企业选择从制造转向服务,有27.8%的企业选择堵塞内部管理漏洞,有25.1%的企业选择整合产业链资源,有24.4%的企业选择从产业链低端走向高端,有21.7%的企业选择从代工到自有品牌建设。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成就
(一)政府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围绕落实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工业和信息化部多次组织调研,会同财税、金融等部门,研究制定各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财税支持,扩大信贷规模,缓解融资难,努力解决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突出困难。2009年,为贯彻落实8部委《关于强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见》中提出的“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的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牵头组织开展了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试点,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
(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当前,很多行业协会、社会服务机构、大型企业等发挥各自的资源、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到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中来。如由中国移动携手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用友软件、浪潮集团,通过建立“中小企业服务联盟”,共同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综合信息化系列服务。再如,由阿里巴巴集团旗下阿里软件为中小企业推出的免费在线财务管理软件“钱掌柜”,成为中小企业易用、安全、功能全面的管理软件。
(三)中小企业应用信息化的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应用信息系统比例最高的是财务管理软件,达到48.6%。财务软件的应用普及,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扩展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中小企业对网络安全产品、进销存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内部网络建设的应用需求也越来越广泛。支持决策系统、生产制造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也发展较快。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推进,移动信息化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分销系统等也将逐渐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热点。
(四)信息化应用提高了中小企业管理运营能力
相关资料统计表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实施,可以使各部门执行人员提高工作的同步协调性,杜绝条块分割、独自为战的现象,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可以降低5%~10%的成本。由于系统运算代替手工操作,使工作变得流程化、简单化,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可以减少人力的投入,从而使效率提高20%~30%。可以更快获得数据报表,库存数据、采购需求计划、客户订单变更等数据质量会提升到较高的水平。物资管理水平的提高,减少了企业资金占用,减少了物资的浪费,减少了呆滞物料的产生,平均每个订单可以节省2%~5%的物资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仍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作用、效果和相关政策不够了解;人才缺乏、资金不足、信息技术与业务结合不紧密、应用集成度低等;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覆盖面小,服务内容不完善,这些问题制约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影响着中小企业实现创新发展。
三、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特征
(一)中小企业需要可靠、适用、性价比高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存在着行业、地区、水平上的差异,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需求,因而,中小企业信息化个性化的需求日益明显,不能套用大型企业的标准化产品来实施。由于资金有限,中小企业更需要可靠、适用、性价比高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在购买信息化产品时,63.4%的企业关注价格,59.7%的企业关注稳定性,30.3%的企业关注厂商配套服务。
(二)中小企业需要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我国中小企业面对如此丰富多变的信息化技术、各类供应商和诸多可选择的方案,中小企业不再满足于厂商提供单一的产品和技术,而是更渴望得到整体解决方案。调查显示,71%的中小企业希望供应商能够提供企业信息化一揽子解决方案,23%的企业需要给予信息化方面专业的指导,15%的企业需要得到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咨询。
(三)中小企业希望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取得明显的效果
与大型企业更关注长期效益不同,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核心业务,着眼于解决眼前急迫的生存问题。调查显示,中小企业主要希望
借助信息化建设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情况、提高工作效率,选择比例分别高达86.4%、82.7%,而希望改善企业财务管理和进销存管理的需求也分别达到了31.2%和27.0%。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参考同行案例
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寻找案例时,渠道多种多样。调查显示,有51.9%的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更愿意相信同行(或熟人介绍)的信息化应用案例。其次,专业网站和行业专家的建议也在重要参考之列。因此,遴选不同行业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示范,对中小企业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同时,专家团队的指导也非常重要。
四、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一)国际金融危机催生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
由于金融危机让中小企业迎来了更加复杂和艰难的发展环境,使得企业对信息化产品的选型上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一,成本控制至关重要。由于经营环境的不稳定以及资金的紧张,让很多中小企业开始严格控制成本,IT方面的预算也开始下降。因此,中小企业用户希望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来购买信息化系统。第二,更加关注信息化带来的显性价值。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很多中小企业非常关注短期效益。无论已经实施过信息化的用户还是准备购买管理软件的中小企业,都希望所使用的系统能直接解决他们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一些外贸型的出口企业,就将目标市场重新锁定到了国内市场,希望能够快速开拓国内市场,使用网络营销工具就成为了一种很有效的方式。
(二)SaaS(软件即服务)正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的重点 SaaS是一种利用互联网提供在线租用IT(主要以软件为主)服务的应用模式,由软件服务商提供一整套软硬件设备和专业服务,用户单位每月只需支付少量租用管理费(使用成本一般只有传统软件的10%到20%),将计算机通过互联网接入运行平台,就可轻松享受到网上办公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一整套信息化的便利,而不再需要其他软硬件投入,对中小企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调查显示,60%的小型企业和45%的中型企业都在考虑采用SaaS。目前,SaaS暂时还不会替代既有的传统管理软件,但是SaaS却足以对传统管理软件造成一定的冲击和改变,给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带来机遇和变革。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需求快速成长
在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除了对硬件、软件有专门的要求外,与之相关的服务也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在中小企业选择信息化合作伙伴时,对服务的需求考虑可以说是一项重点关注的因素。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有专业厂商、机构进行辅导,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信息化建设的咨询、企业管理理论的培训与讲座、信息化建设评估、技术讲座与培训,需求比例分别高达50.13%、43.2%、34.8%和33.2%。
五、以信息化推动中小企业管理运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要引导、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在国家层面要制定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并争取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地方政府要研究制定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规划,制定落实行动计划。二是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资金的引导性投入,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和项目,支持中小企业共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把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以及软件的开发和市场化,作为发展专项资金中重要的支持内容。各级政府也要结合地方实际,研究出台相应的专项扶持政策。同时,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促进金融业与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相关企业互相支持,协同发展。三是继续深入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和推广工作。针对不同规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明确建设重点,出台相应指导意见。四是组织力量编制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供中小企业参考。
(二)中小企业要主动建设与应用信息化
【关键词】 SaaS模式 中小企业 信息化应用
1 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根据《2012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需求与现状白皮书》专项调研显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困难重重,阻扰信息化建设因素中,列举了信息化作用认识、业务集成难易程度、信息化专业人员和信息化机制等主要因素。
1.1 观念问题
众多中小企业家认为在现有的管理方式下,中小企业依然蓬勃发展。但熟不知在那个“时势造英雄”的年代,中小企业的“第一捅金”获取相应容易,但决不能将创业者的成功变为企业的经典和定律,不屑于管理的变革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些企业将信息化误认为仅是计算机操作,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艰巨的工程。
1.2 人才问题
目前,在中小企业里很难找到一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有些领导精通企业管理流程,但对信息技术知之甚少;有些员工精通信息技术,但不懂企业管理流程。而专业的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绝大多数只精通IT技术,对企业信息化难以全面把握,造成业务需求和技术之间的沟通壁垒,直接影响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1.3 资金问题
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显示:我国有74%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1%,而发达国家通常在2%~3%之间。企业信息化系统每年的维护费用普遍占整个系统建设费用的10%-20%。而中小企业由于实力弱、管理水平低、信誉差、融资难等缺陷,以至于许多企业无法负担如此巨大的信息化维护费用,更有甚者因后续资金不足间接导致初期投入的浪费。
1.4 管理问题
一些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不清晰,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无法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有些中小企业缺乏总体规划,各部门对信息条块分割,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1.5 信息化模式与企业发展需求不匹配问题
不同的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截然不同。许多中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带有很大盲目性,未能准确把握自身需求,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究其原因,关键是定位不准,未能将适度信息化作为追求的目标。
1.6 环境问题
虽然国家近几年在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开展信息交流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总体还是很薄弱。同时,国家在电子交易的法律保障、支付信用、货物配送、网络安全等方面有待完善。部分企业担心商业机密泄露,系统遭到攻击与病毒侵袭,导致数据丢失和破坏甚至系统瘫痪,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2 SaaS模式概述
SaaS是Software as a sewice(软件即服务)的简称,是21世纪兴起的一种创新型的软件应用模式。它是供应商提供信息化所需网络设施软件及硬件运作平台,并全权负责前后期一系列服务。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只需支付软件租赁费,即可通过Internet享受不受时空限制的服务。
2.1 SaaS服务模式的优势
(1)投资成本低。SaaS不仅减少了或取消了传统的软件授权费用,而且厂商将应用软件部署在统一的服务器上,免除了最终用户的服务器硬件、网络安全设备和软件升级维护的支出。
(2)按需订购。用户可以根据需求按需订购软件应用服务,SaaS供应商通常是按照客户所租用的软件模块来进行收费的,而且 SaaS的供应商会负责系统的部署、升级和维护。
(3)灵活性强。SaaS模式可以在任何接入Internet的地点和时间使用,并在后续升级、产品服务等方面优势明显,还使用如Web新技术。付费方式也灵活,既可按服务模式,也可按使用时间。使用时可支持多用户同时使用,另外在数据交换接口友好,方便用户导入导出,便于客户衔接SaaS数据于内部系统。
(4)先试后买。SaaS模式使服务提供商与客户间的沟通更加透明化。除了公开公正价格和功能外,还提供了“先试后买”的消费体验。用户通过试用体验功能、感受服务,是否符合自身实际需求,以决定选择哪家服务商,大大降低了企业信息化实施风险。
2.2 SaaS服务模式的缺陷
(1)适用范围受限。由于SaaS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且数据存储在互联网上,一切都掌握在SaaS服务提供商一方,因此安全性成为企业采用SaaS信息服务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虽然SaaS服务提供商也提供了一定的安全加密机制措施,但其实际防范效果还需经过企业的实际检验。
(2)服务效率相对较低。与传统摸下的企业信息系统相比,SaaS服务通过互联网提供的信息运行效率和数据传输速度相对较低。
(3)风险问题潜在。由于SaaS的安全性和服务效率等问题,造成了企业实施SaaS信息服务模式下的风险。企业必须要考虑SaaS信息服务系统发生故障或崩溃时,如何采取安全策略及时恢复的问题。
(4)成熟度整体偏低。由于SaaS本身的优势,出现众多的SaaS服务提供商,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现存的SaaS服务成熟度可以用成熟度模型(CMMS)来衡量,一般分为定制级(CMMS1)、可配置级(CMMS2)、高效多用户支持级(CMMS3)和高效多用户支持可扩展级(CMMS4)四个级别。大部分SaaS服务还处于较低级水平(1级或2级),只有部分实力较强的处于较高级水平(3级或4级)。
3 SaaS模式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对策
3.1 发挥SaaS优势,扩大适用范围
采用SaaS信息化服务模式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资金少、业务量少的特点,但并不是中小企业将所有业务统一化为SaaS模式。尤其是安全性和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系统(如生产管理)。而对于财务管理系统,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及相关业务要求,需要采用企业内部系统和SaaS应用系统“双系统”模式,才能很好解决SaaS在中小企业适用范围的问题。
3.2 加强完善安全机制,确保SaaS安全性
由于采用了DES、RSA等数据加密技术和数字认证技术(CA)、安全套接层(SSL)、安全电子交易(SET)等协议,并且SaaS服务商还提供了优良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方案,所以SaaS模式下的系统安全运行和数据安全传输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如微软公司(Mircrosoft)的SaaS的模型中,采用了先进的Windows通信基础构件技术,集成数据加密、认证、安全技术协议等技术为一体,为SaaS安全服务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当然,安全的实现还需从制度上加强完善,这需要SaaS服务商、客户企业以及政府等多方面的努力。
3.3 利用“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提高系统服务效率
以“云计算”技术为例,云计算融合了分布式计算、网络计算技术和虚拟化、Web2.0等热点技术,具有超大规模、高可靠性、通用性及高扩展性等显著特点,恰巧符合了SaaS服务模式要求,为SaaS信息化服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Michael Cusumano研讨了云计算与SaaS的关系,认为云计算能为SaaS服务提供一种全新的高效服务平台。A.Caceres提出了云技术的SaaS应用方案如(图1)所示。
3.4 ,制定风险管理对策
信息安全风险始终是SaaS信息化应用不可避免的,企业必须要正确面对。作为客户企业既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又要培训人员具备较强的风险和保密意识,并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对策机制,以将风险降低最小。
3.5 加强规范化SaaS产品的开发,提高成熟度
提高SaaS规定S成熟度要通过相关部门制定SaaS服务商准入制度,以及SaaS开发规范和标准,并确定其服务范围及领域,以此改进当前SaaS服务业成熟度较低的缺陷问题。
4 结语
在当今互联网的信息激增的社会,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应用模式必将是大势所趋,SaaS信息化应用模式正是顺应时展要求,当然,SaaS信息化应用模式的发展会存在种种问题,但是相比传统信息服务模式的优势特征,必将推动了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法律法规外部环境的进一步成熟,SaaS模式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必将被更多的中小企业接受,必将成为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新一代有效信息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马立林,李红.基于SaaS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02).
[2]姜天一.SaaS模式在黑龙江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3]杜卫星.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困境与SaaS模式应用研究[J].经济视角,2008(12).
[4]孔烨.中小企业基于SaaS模式发展信息化的步骤与策略研究[J].管理信息化,2011(12).
[5]毛华扬.SAAS模式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1(07).
>> 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效分析 浅谈基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成果管理与应用 用信息化建设成果惠及民生 西吉县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与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基层政府部门办公信息化问题研究 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成就、问题与对策 测绘与地理信息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成效 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成效\问题及对策 京津新城建设成效分析 西宁市城市功能型照明建设成效与思考分析 宽带建设成全球信息化战略先行军 项目组制度促信息化建设成功 IT治理助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之路 香港医管局信息化建设成功经验 关于出入境检验检疫信息化建设成本的思考 北京语言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与展望 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初探 信息化建设成为三甲复审重要内容 信息化建设成果服务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新时期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情况与成效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1] 高昭N,李泉.基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探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32(3):19-22.
[12] 刘凡茂.基于云计算的乡镇卫生院信息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
[13] 马文泉.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09.
[14] 肖兴政,张帧,陈敏,等.湖北省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2,7(6):41-43.
[15] 无.山东省昌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2011.
[16] Garg AX,Adhikari NK,McDonald H,et al. Effects of computerized 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on practitioner performance and patient outcomes:a systematic review [J]. Jama,2005,293(10):1223-1238.
[17] Oxendine V,Meyer A,Reid PV,et al. Evaluating diabetes outcomes and costs within an ambulatory setting:a strategic approach utilizing a 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J]. Clin Diabetes,2014,32(3):113-120.
[18] 李伟.北京市新社区卫生医疗信息系统简介[EB/OL].(2010-09-15)http://solution,/art/201009/7102.htm.
一、云计算下企业信息化的研究背景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占到了企业总数的绝大部分,为我国创造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和45%左右的税利。同时也极大地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特别是在发展中的小城区,中小企业更是为当地提供了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就业机会。我国中小企业近几年中小企业虽然获得了较快发展,但是没有属于自己的数据中心,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资金短缺、缺乏合理的管理、信息化基础较差等问题,加上社会环境的不完善,其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集成度不高,且应用层次差异比较大,只有约为10%的企业左右实施了CRM 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方案。
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现状
信息技术自步入云计算时代以后,云安全、云存储、云模式等技术新名词层出不穷,而云计算的定义至今都没有得到统一的标准。与国内的云计算相比,国外的云计算技术相对而言更加的成熟。亚马逊、微软以及谷歌等实力强劲的软件公司都在致力于云计算的开发研究,并且也相继推出了各自的云计算方案,获得了一定的利润回报。
云计算在国内的应用目前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网络硬盘、云安全、电子邮箱以及搜索引擎等与云计算有关的服务也逐渐获得了广大用户的认可。在国家试点城市的推广下,各级政府与企业都在努力加快与云计算有关的建设与运营工作的进度。政府信息平台、互联网产业园以及电子云商务中心等项目项目也相继开展。我国的云计算技术正在不断缩小与国外的差距。
三、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中所遇到的问题
对于规模大的企业来说,由于资金实力雄厚,因此信息化投入容易产生规模经济效应,进而促进企业收益的提升,而这又能进一步追加其对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形成良性循环。然而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薄弱,从投入产出比来看,信息化的投入收效甚微,但其面临的管理困境又急需通过信息化手段老改进,因而中小企业在多种信息化应用模式之间徘徊。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以财力、营销、自动化办公设备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需求,但随着中小企业业务的拓展和规模的扩大,这些功能需求已不能动态地适应这种变化。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节省成本成为摆在众多中小企业前的难题。中小企业往往受人才、资金成本缺乏的影响,从而导致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化建设。
四、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中的措施
合理运用信息化建设来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和维持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现代社会的步发展早已步入网络经济时代,信息一体化给企业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会。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和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逐渐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云计算应用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其发展也非常迅速。我国人口数量众多,网络用户数量庞大,尤其是中小企业用户,为“云计算”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用户基础,目前我国已有很多省会城市开始关注云计算技术的发展。
1.云计算应用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优势
(1)云计算的计算能力超强
云计算技术可以利用软件实现网络中空闲计算机的有机联合,让企业的海量数据挖掘工作更快速地开展。而在工作人员需要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输入指令的方式随时进行数据查询与计算。
(2)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
云利用计算进行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需要购买各种硬件设备,它可以通过租借的形式直接向服务商租用服务器,并且价格非常便宜。以水力发电企业为例,他们只需要向云计算服务商提供企业的相关数据即可。
2.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法
(1)基本框架的建设
应用云计算技术构建的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基本框架可以通过改造企业原有信息化流程的方式实现。基本框架的建设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第一,企业自身需求的分析以及云计算特征与企业信息化流程的匹配分析;第二,信息化选择,主要就是企业信息化供应商及其产品的选择;第三,云计算所采用的服务模式,主要有PaaS、IaaS、SaaS这几种;第四,云计算运行与操作平台的建设;第五,相关支持项目的建设,比如计费方式与安全性建设等。
(2)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根据企业目前所使用的IT线路、环境以及经营状况进行综合研究,寻找出需要利用云计算技术的地方。
第二,设计与选择整体方案。通过对硬件平台、应用软件、操作平台以及永华访问模式的选择以及安全系统、自动化流程的设计来确定应用方案。
第三,实施方案。根据设计方案将云计算信息化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资源部署全面,建立起完善的服务系统。
结束语:作为一种新兴计算模式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云计算正在改变着传统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模式,企业未来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些新科技、新技术的运用。如何在日益完善的云计算环境中部署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利用功能强大的云服务解决信息计算任务是当前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卢加元.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创新的取向与路径——基于云计算的分析 [J].江海学刊,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