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手术室护理理念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于2011年7月~2013年11月间收治并进行手术的患者56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症状、体征诊断,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测结果确诊,符合手术适应证。其中男298例,女262例,年龄19~71岁,平均(37.1±13.2)岁。包括普通外科手术284例,骨科手术124例,泌尿外科手术82例,心胸外科手术7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前充分进行各项相关检查,完成对手术中药品和器械的准备工作;手术中严格实行无菌操作,密切监控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对手术过程进行详尽的记录并完善病人的转交工作。观察组再此基础上按照人性化护理的理念进一步开展护理工作。术前护理:手术前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手术类别、受教育程度和具体的家庭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调查分析,针对每一个患者制定详细的个性化护理方案。通过对患者进行手术过程和护理知识的巡查讲解,取得患者对护理和治疗工作最大限度的理解和配合。并在术前帮助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床上排尿、排便的锻炼,提高患者在手术治疗中的配合效果。术中护理:根据手术前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在手术中严格执行护理措施。对患者在麻醉前进行适当的心理安抚,帮助患者改善手术前的焦虑心理。对于非全麻患者,手术过程中充分与患者交流互动,调整手术室环境,给予患者更舒适的手术。同时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关注心电监护,维持输液通道的畅通。在手术室尽可能避免器械发出的噪音,医护人员精神高度集中,禁止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术后护理:手术后及时为患者清理消毒液和血污,待患者由麻醉中完全清醒后,立即安排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探视,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是否存在任何不适,及时为患者进行心理开导和检查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密切注意患者有无发生术后感染和相关并发症,及时报告医师。
1.3观察指标
在患者护理前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评价,得分为0~100分,分值随患者焦虑程度上升。并在出院前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采用人性化护理理念的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提高,达到99.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使用SAS评分对焦虑程度进行比较,观察组焦虑程度获得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表现恶化,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手术治疗通常对患者会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造成患者出现食欲不佳、失眠等情况,在手术前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不利于患者调整状态应对接下来的手术治疗。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可以明显改善这一情况,而且加强医患间的交流可以帮助住院患者较快的熟悉医院环境,减少患者的陌生感和孤独感。手术后患者则往往由于创口造成的不适和对手术效果的担心而产生焦虑心情,本次研究中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手术后心理状况明显恶化,这也是导致护理满意度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3.2护理人员素质的培养和对人性化护理理念理解的加深
护士是手术前、手术过程中和手术后与患者接触最为频繁的人员,是医院与患者之间沟通和互动的桥梁。护士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需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作用和责任,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拓宽知识面,加强对患者的交流和理解,在护理工作中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护理的效率和质量。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人性化护理的意义,和现代医疗开展以人为本的护理方式的必要性。
3.3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理念的对医疗系统的意义
方法:从我院随机抽取接受外科手术的500例患者,并进行是否实施人性化护理的结果比对。
结果:实施人性化护理比实现常规化护理服务的患者能有效的缓解术前焦虑,在术后恢复过程中也能较为安心,并更快的得到了有效恢复。
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能使病人获得更好的护理环境,有利于病人的术后治疗及康复。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性化护理护理理念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47-01
现代医学护理学在技术进步的浪潮中逐步完善,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和新理念。而人性化护理就是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观的推动下应运而生的,以患者的感受和情感接受为工作的重要考虑因素,最大限度的平复患者在手术前后的波动情绪,以使手术的治疗效果得到最有效地发挥。
1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500例患者是2013年5月至10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得到,其中男性患者362例,女性患者138例,平均年龄在46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新型组265例和进行常规化护理的对应组235例两组,并且两组所使用的手术麻醉方式相同。根据统计学的相关规律,实验所需数据与病例情况较为相似,对研究结果不会产生较大影响,具有可靠的研究可比性。
2对比试验及其结果
2.1常规护理下的护理工作。对应组的病患是按照一般常规化的护理程序进行的。一般而言,常规化的护理工作只注重于手术过程中的细致准备,以及手术中医护间的积极配合等,以使手术过程中不出现纰漏,整台手术能顺利进行。而此时手术前护理护士相应的准备工作包括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等核对工作,手术室内手术设备的检测及安排等。在手术中做好相关的手术信息的记录,与医生密切配合。在术后进行医药器械的清点及其他后续工作,做好正常的程序化工作。
2.2人性化护理下的护理工作。心理研究发现,让患者以乐观心态接受手术是患者最有力的手术准备,将大大降低手术的风险,并且良好的心理感受将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人性化的护理始终注意与患者的心态和情感交流,对患者进行心理鼓励和积极沟通,让患者在情感上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树立自信,勇于对抗病魔,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打好心理基础。
首先,在术前一天接到手术通知之后,护理人员开始对患者病房进行定时巡护,并熟悉掌握病患的合并症、过敏史等基本情况,观察并掌握患者的情绪波动,以便及时做好情绪的疏导工作。另外,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基本情况,例如术前的生活饮食安排、注意事项、手术设备、麻醉方式等等,增加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间的沟通,体现护理人员的细致与体贴,降低医患纠纷的可能性。
其次,在患者手术期间,正确设定手术间温湿度,并加强对患者皮肤温度的检测,避免出现低体温现象。低体温会对患者的凝血、肾脏及其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并增加术后爆发并发症的可能性。并且护理人员应尽量安抚患者的不良情绪,争取患者手术过程间的必要配合。而对于手术的所有准备,护理人员应谨慎对待,安排好所需的医疗器械,了解并配合手术医生。对特殊器械配置和药物配置应深入的学习和确认,对常见护理技巧操作流程应经常进行必要的完善与规范,使每一台的手术细节落实到实处,减少手术风险,为患者的治疗过程保驾护航。
最后,术后访视是人性化护理对人性化理念的有益探索。术后,患者回到病房,参与手术的护理人员应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详细交代患者术后的饮食、输液等各方面的注意事项,询问患者术后疼痛及术后感受等,作好记录,认真评估护理计划的落实情况。
3结果
用手术室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评价,并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和效果进行考虑分析,最后得到的结果如下,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的,新型组占3.6%,对应组占0%;比较满意的,新型组占15%,对应组占1.4%;其余为不满意程度。依照结果进行分析,患者对人性化护理理念较为接受,并且人性化护理理念相比常规化的护理理念,更加贴合患者的护理需求,更有利于营造利于患者就医及术后恢复的医护环境。
人性化护理理念的实施要求护士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护理的过程中始终做到仪表整洁、举止轻盈谨慎,对待病人态度亲切和蔼,答疑讲解细致详细等,在给病人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时,更加注重内在修养的提升及表达,真正做到一名“白衣天使”的审美标准。在患者较为关心的护患关系、专业技能、医疗环境等争取达到专业水准,将人性化护理视为一种全过程、整体的护理模式和护理理念。
4总结
在现代不断追求完美与和谐的生活理念和标准下,护患关系的和谐相处也是应势所导。在护士素质的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促进了人性化护理理念在临床上的应用和改进。人性化护理理念能减少患者在手术治疗时的不便,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医疗环境,并且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手术室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097-02
手术室是抢救病患生命的重要场所,虽然病患在手术室中的时间不过几个小时。但是大部分病患在进入手术室后的心理压力较大,负性情绪较多。为了探究在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理念的应用效果,文章选取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实施手术病患72例,对其展开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取对象为72例实施手术病患,均为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依照随机方式对72例病患进行分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均为36例。在36例常规组病患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范围为19~79岁,平均39.6±10.7岁。在36例研究组病患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范围为19~78岁,平均39.3±10.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和病情危急程度等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两组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协议书。
1.2方法
1.2.1 常规组护理方式
对常规组病患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方式,做好心理沟通护理工作;术中辅助,做好摆放、协助麻醉工作;积极建立好静脉通道,严密观察病患生命体征变化。
1.2.2 研究组护理方式
对研究组病患实施人性化护理,具体操作为这么几点。
1.术前护理。在接到手术通知书后,护理人员需做好定时查房工作[1]。熟悉掌握病患病历中的相关信息,主要包括:药物过敏史、原发疾病合并症等。对各检查结果展开全面分析,并对病患的生命体征进行科学评定。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注意始终应用一个真诚热心的态度做好自我介绍,并耐心解答病患疑问。以此帮助有效改善病患心理情绪,增强其对于手术治疗的配合度。另外,护理人员还需对手术器械、抢救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核对,确保其在手术中的正常应用。针对病患所实施的手术类型,告知其术中。如肾脏、食管手术应为侧卧位,脊柱手术应为俯卧位等。而对于一些特殊手术则需指导病患进行术前练习,如甲状腺手术所采用的颈部仰伸位,以此帮助让病患有一个心理准备,体现人性化特点。
2.术中护理。在手术实施中,需注意依照相关需求摆放,对床垫依照病患的身体舒适要求调整。如在仰卧位时,应注意病患两上肢的外展度保持在90°范围内,对其伸展双臂垫好海绵垫、包布,以此避免甾大量输液时造成病患身体不适。而在截石位时,则需将病患双腿分开,确保其角度在100°~110°范围内,在下肢的支撑点垫好软绵垫,每半小时按摩下肢一次。在将病患送入至手术室后,护理人员需陪伴其左右,应用触碰面部、手部的方式缓解病患的心理情绪。
(三)术后护理。在手术完成后,运用温水将术中残留的血迹痕迹擦拭干净,为病患穿好衣裤,盖好被单,以此达到保暖目的。及时将病患送入病房内,在搬动中需注意保护其手术切口、引流管[2]。对于较为躁动病患做固定处理,确保将其平稳送入病房内。在术后1~3d内,可对病患进行回访,询问了解其术后恢复状况。主要包括:切口愈合、术中及术后的疼痛度、体温变化、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护理人员需对病患所提出的护理建议整理归纳,在整个护理团队中展开讨论,对护理建议做筛选采纳处理。在术后还需注意依照病患实际病情指导其早期下床活动,并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与此同时,在术后护理中,还需注意指导病患加强对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控制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研究其护理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
2.结果
两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如表1所示。
通过对表格的对比分析后发现,研究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97.22%要高于常规组的80.56%,且两组存在差异极为明显化,P
3.讨论
在手术开展中,手术病患对于相关护理的实施要求较高[3-4]。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加强与病患及其家属的交流沟通,促使病患的心境始终保持在一个良好平和的状态中,可帮助进一步确保手术的顺利、高效开展。在手术室护理中融入人性化护理理念,可帮助进一步推动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升护理质量,充分体现出护理人员的自我价值,促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手术护理的内涵意义。与此同时,还可帮助指导护理人员转变自我护理理念,从要我服务转化为我要服务,充分激发出护理人员对于日常工作的思考及探究热情,在护理实践中充分融入自身所学专业化的医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理论知识,为病患带去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通过对表格的对比分析后发现,研究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97.22%要高于常规组的80.56%,且两组存在差异极为明显化,P
参考文献:
[1]徐以燕.人性化护理理念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处方药,2014,(11):137-138.
[2]李丹益.人性化护理融入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33):7029-7030.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手术室 浙江省义乌市 322000
【摘 要】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50 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人员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为20%(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7.5%,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为80.0%(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理念,可显著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人性化管理理念;手术室护理管理;实施效果
手术室是医院各科室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与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功率。目前,手术室护理人员长期处于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不规律、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工作氛围较为紧张、压抑[1]。临床研究表明,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贯彻实施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有利于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近年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不断完善人性化管理理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选取50 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男5 名, 女45 名; 年龄20~42 岁, 平均(24.5±4.1)岁;工作时间:1.4~13 年,平均(3.1±0.5)年。随机将所有护理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 名。并选取自2013 年1 月到2014 年1 月到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 例患者,随机分配给两组,每组各40 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理念,具体体现在:①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实行人性化排班制度,关心、体贴护理人员的个人生活,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考核内容要合理全面;给予优秀护理员工外出培训机会,以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②制定专科化护理管理制度:护士长可根据每位护理人员的性格、特长及工作经验等进行合理分组,每组配一名组长。由组长结合实际为每位护理人员具体安排手术岗位,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位护理人员的岗位作用[2]。③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护理管理者要按照护理规章制度严格要求护理人员,以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此外,应定期对护理人员培训相关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促使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标准。
1.3 观察指标
两组经护理管理后,对两组护理差错发生情况进行比较;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分为三个级别: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患者亲自填写后,对满意度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差错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比较中,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为20%(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7.5%,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为80.0%(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人员通过给予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制定专科化护理管理制度,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的手术室工作环境,制定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为20%(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达97.5%,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为80.0%(P<0.05)。由此可见,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理念,可显著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个体化;手术室护理;手术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49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70-01
临床医学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提升,临床护理师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护理观念发生很大改变,同时也促进护理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是指,为了更大程度满足患者追求舒适、安全以及系统护理的需求而提出,而个性化则是在整体护理的实践中衍生的一种更加高效、更加满足患者身心需求的护理模式,它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较具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能够令患者在短期内因获得针对性的护理而迅速康复,是一种较理想的护理模式。我院将个性化护理理念应用在手术室的整体护理中,效果理想,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85例,女161例,年龄12-78岁,平均(23.6±15.1岁。患者所属科室有普通外科123例,妇产科45例,骨科87例,肝胆科91例。排除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症患者。并34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7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手术室整体护理,即给予常规的术前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护理,术后随访,对照两组患者的精神面貌、并发症情况,对护理的满意率等。个性化护理措施如下:①术前的个性化护理。包括术前访视、术前心理干预、手术知识宣教等。一般为手术室收到手术通知单之后,立即安排手术室护士实施针对性的术前访视。护理人员与患者见面时,首先作简要的自我介绍,态度温和,避免引起患者不安、焦虑等情绪;然后详细了解患者病历、病情,包括疾病史、药物过敏史、手术禁忌症等[1]。与此同时,在访视过程中对所做手术的名称、方法、、所需器械等向患者作详细介绍,积极解答患者疑问;由于患者术前普遍存在焦虑、紧张、担忧、失眠等不良情绪,据此,进行术前的心理干预是有必要的,通过转移注意力、积极交流以及积极的心理暗示,例如,给患者讲解成功病例,可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从而改善负面情绪,让患者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手术,较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②术中的个性化护理。患者送入手术室之后,手术室的护理人员热情接待,麻醉前的准备阶段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主刀医生,让患者逐渐适应手术室陌生环境,稳定情绪;向患者说明手术所需要配合的事项和注意事项。还可根据患者的喜好或者要求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感[2];术中,巡回护士要密切留意患者身体状况,出现惧怕表情、痛苦表情,可以握其手,或者抚摸除术野外的肌肤,让患者感受到关怀,增加信心。手术室护理人员还要考虑患者隐私、回病房,而且将患者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注意事项详细交接,使病房护士更有针对性地实自尊心等问题,尽量减少皮肤,对隐做好保护措施,尽可能满足不同患者的不同需求。③术后的个性化护理。术毕,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密切留意患者各方面的生命体征情况,例如血压、心电图、呼吸等[3],确保静脉通道的通畅。因麻醉而昏睡时间过长时,护理人员要唤醒患者。麻醉清醒后,巡回护士与医师一起送患者施术后的护理。
1.3统计学方式利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χ±s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t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的精神面貌普遍较好,自信心交足,术中能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术后出现感染等并发症3例(1.73%,对照组为19例(10.98%,观察组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的身心影响较大,在围术期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手术治疗以及术后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个性化护理理念逐渐成为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念是将根据患者实际生理、心理情况制定的护理措施贯穿于整个手术期间,而且患者能够提出自身合理的要求,令护理人员在护理中更有针对性,体现出较强的个性和人文关怀性,符合了新时代护理模式转变的需求,也极大地满足了患者身心需要[4]。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引入个性化的护理模式,能够促使护理服务质量有所提升,令患者及家属更加放心、满意,患者护理后建立积极的心态,消除不良情绪,能积极地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贾宏业,刘艳华.手术室预麻间的设立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12(12:40-41.
[2]姜涛.刘晓燕术前预麻间的设立与个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2:170-17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1例,患者年龄为10~75岁,平均(42.0±2.6)岁;根据手术类型对患者进行划分,包括普外科手术患者15例、泌尿系统手术8例、骨科手术5例、其他手术2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患者年龄为10~78岁,平均(43.5±3.0)岁;根据手术类型对患者进行划分,包括普外科手术患者12例、泌尿系统手术10例、骨科手术5例、其他手术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手术室常规护理,具体情况如下:(1)术前检查,保证患者各项身体机能符合手术操作指标,保障手术顺利完成;(2)手术室手术器械与急救物品的准备;(3)术前基本健康指导,协助患者完成术前清洁、麻醉、选择等各项事宜;(4)术中密切观察患者体征,保障手术安全性。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人性化护理,具体情况如下:(1)术前护理。术前1d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访视,访视时应语气温和、热情、态度诚恳,向患者讲解手术相关事宜。若患者存在紧张、焦虑的情绪,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缓解不良心理情绪。可通过照片、宣传手册方式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让患者对手术室有一定的了解,交代患者注意休息,术前在家属陪伴下进行身体清洁,为手术治疗做好充分的准备。(2)术中护理。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摆放适宜的,调节手术室内的温度与湿度,使得手术室环境适宜。在进行麻醉时,需向患者进行麻醉介绍,交代患者不要紧张,若需留置导尿管,则应保证导尿管管路通畅。手术过程中需由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保障患者手术可顺利完成。(3)术后护理。当患者完成手术后,护理人员以温水擦去患者切口周围皮肤上的血渍,及时为患者穿好衣裤,避免患着凉。密切观察患者体征,等待患者苏醒,后可将患者移至病房。病房内护理人员对于手术成功患者可向其宣告手术已顺利完成,使得患者能够安心。若手术还需进一步完善,则对患者进行鼓励,同时给予患者相关术后指导,协助患者家属完成相关准备事宜,以保障患者可获得优质的临床护理。
1.3观察指标
本次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在护理前与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及患者对于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其中满意率由我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测定,测定内容包括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技巧等指标,满分百分制,以评分>90分视为十分满意;以评分≥60分视为基本满意;以评分<60分视为不满意。满意率%=十分满意%+基本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2.1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对比
我院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与SDS评分进行观察比较,由结果可知,两组患者在护理前SAS、SDS评分均>53分,且无显著差异(P>0.05);而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下降更显著,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对比
2.2护理满意率对比
我院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比较,由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
3、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临床上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类护理模式,其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给予患者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因人性化护理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均十分重视,符合现代人群对于护理的基本要求[3]。虽目前尚无文献报道明确指出人性化促进患者康复的作用,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性化护理对改善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具有积极的作用。
人性化护理针对患者术前心理状态给予患者优质的心理指导,改善患者术前不良心理状态。同时,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人性化护理中,术前访视可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提高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感,进而减轻患者内心疑虑,使其更加配合手术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4]。
【关键词】 优质服务理念; 手术室; 护理;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0090-02
doi:10.14033/ki.cfmr.2016.2.051
随着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兴起,“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原则逐渐贯彻于临床和护理工作中。“以患者为中心”就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患者着想,任何医疗活动都要把患者放在首位;紧紧围绕患者的合理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1]。“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就是这种原则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到位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近年来这种理念已经受到了来自医学界和广大患者的关注[2-3]。本研究为了探讨优质服务理念对于提高手术室护理的应用价值,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手术室收治的手术患者120例,对比观察常规服务理念和优质服务理念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手术室收治的手术患者120例,年龄28~50岁,平均(32.5±3.2)岁,其中男30例,女90例。包括阑尾切除手术20例,骨科类手术40例,剖宫产手术60例。将这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为阑尾切除术和骨科类手术,在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予以常规服务理念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均为剖宫产手术,在手术治疗和常规服务理念的同时贯彻优质服务理念。排除标准:(1)年龄65岁者;(2)患者合并其他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如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或衰竭;(3)患有肿瘤正在进行治疗或已经到达晚期者;(4)患有严重的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如癫痫、抑郁或躁狂而不能配合者;(5)有手术禁忌证者,如凝血功能障碍者;(6)患者本人不同意参加研究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男性比例)、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服务理念,主要包括:饮食护理、基础护理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的同时,贯彻优质服务理念,具体方法如下。(1)术前护理:主要包括告知患者术前注意事项、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术前注意事项:为防止术中出现麻醉意外或窒息,患者应在术前8~12 h开始禁食,术前4 h开始禁水,必要时可应用胃肠减压。对于阑尾切除手术,对消化道要求更高,患者应在术前1~2 d开始进食流食,必要时可酌情在术前1 d或手术当天进行灌肠清洗,并于术前2~3 d开始口服肠道制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此外,由于术后患者短时间内不能下床走路,很多日常生理活动需要在床上进行,如进食、大小便等,提前告知患者术前有意识地练习一下,提早适应术后的生活,同时教会患者正确的咳嗽和咳痰方法,以免术后长期卧床发生呼吸系统感染。术前2周应该戒烟戒酒。给予心理支持:患者术前难免会有紧张不安、恐惧焦虑的负面情绪,并对手术的治疗效果和远期预后有顾虑,这时护理人员应该从专业角度出发,帮助患者客观分析病情,就手术施行的必要性。实施手术的效果、预后以及可能带来的并发症作简单明了的评估,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能够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包括手术知情同意书等各种医疗文件都应签署妥当。(2)术中护理:患者被推入手术室后,由于环境的改变等因素难免会产生紧张情绪。这时医护人员应该热情迎接并主动问候患者,打消患者的顾虑,缓慢平稳地将患者安置在手术床上,调节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准[4]。麻醉时可以与患者聊天以转移注意力更快达到麻醉效果;麻醉后完成后尽快行气管插管和留置导尿管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麻醉师和术者,做出及时准确的处理。(3)术后护理:首先患者由于刚刚经过长时间的手术,各种途径导致的体内液体大量丢失,加上麻醉的作用,术后不能立即进食进水,故此时患者应该通过静脉补液接受足够的能量和液体直到恢复正常饮食。术后补液要注意补液量和速度,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发生肺水肿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增加患者的痛苦。其次,注意患者导尿管和引流管的护理。由于麻醉的作用,患者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要注意导尿管的清洁,防止发生泌尿系感染。对于手术部位留置的引流管,要经常检查引流管有无堵塞、扭曲或打结等,记录引流物的量和颜色,换药时注意引流管的固定,防止异物掉入阻塞等。最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小时尿量和24 h出入水量。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住院天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为连续性,先做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用中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和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术室是体现一所医院水平的重要窗口,其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患者对医院的评价,优质服务理念应用于手术室护理时,不仅能够使患者更加积极地面对手术,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率[5]。优质服务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通过加强对患者的细节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并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6-7]。
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优质服务理念和常规服务理念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于恩实.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0):153-154.
[2]高冰.浅谈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2):116-117.
[3]高红梅,张正义.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63-64.
[4]谢蓓蕾.人性化护理理念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36-37.
[5]陈萍.手术室融人人性化护理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2):2297-2298.
[6]孙冠.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胸外科手术术后深静脉置管创优质服务的效果观察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57-58.
[7]胡艳波.心胸外科术后深静脉置管306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6):1472.
[8]张秀英,朱国红,叶惠艳.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2):17-18.
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无菌原则,尽量做到轻拿轻放,避免操作不慎或声响过大对患者产生不良刺激。护士随时守护在患者身边,对手术过程中神志清醒的患者,以温暖的语言安慰患者,提前告诉患者手术中可能发生的牵拉疼痛,指导患者深呼吸,可握住患者的手或轻拍肩,以消除顾虑及稳定情绪。对有想了解手术进展情况意向的患者,要予以必要的提示,缓解紧张情绪,使患者放心。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意识变化,随时关注心电监护和静脉输液,及时准确执行各种口头医嘱,及时供应手术器材。摆放前在维持的部位均加上柔软衬垫,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避免压迫神经和血管,可适当按摩下肢,促进血液循环,保证患者即符合手术操作又安全舒适。
在麻醉和术中注意遮盖患者身体隐私部位,尽量减少身体暴露,增加患者安全性。术毕用温水擦拭患者皮肤上的血迹和消毒液,为患者穿好衣裤或盖好被单保暖,移动患者时注意保护切口和各种引流管及输液,对有躁动的患者注意适当固定,平稳护送患者回病房,与病房护理交接好。
人性化理念的术后访视
患者术毕返病房后,迫切希望知道手术效果,尤其是全麻意识恢复后的患者,手术的伤痛使患者产生忧虑的心理,术后次日进行访视,及时告知患者手术很成功,稳定情绪,使患者放心,查看病历了解术后回病房这段时间的情况,并询问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愈合,肠蠕动恢复、有无感染、固定处有无神经压迫或循环障碍等情况,就患者的不适予以适当处理,介绍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通过交谈了解患者和家属对手术后的态度和心理状态,征求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意见、感受和改进方法,了解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嘱患者安心休养,祝患者早日康复。
小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择取我院于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诊的肠胃外科择期接受手术的患者200名,其中包括男性患者120例以及女性患者80例,年龄20~60岁,平均(43±4)岁,全部患者都行开腹手术,并且已经排除患有心肺功能疾病的患者以及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保证每组中包含100名患者,确保2组患者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1.2方法:对对照组行以常规性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常规性风险评估,阐述与手术有关的知识,手术前12h适当禁食,并且在围术期适当地调节患者饮食以及功能性锻炼。对实验组则行以快速康复的外科理念来进行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手术前一天,对患者行以正常访视,讲解健康知识以及手术流程、手术器械、注意事项、进食等常识,令患者以及家属能够初步了解手术,缓解其紧张和恐惧的情绪;②手术进行中随时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保证其体温正常,调节手术室的温度以及清洁,严格控制消毒规范,限制参观人员;③手术之后适当行以镇痛泵,令患者以及家属能够自控镇痛,手术之后1d,护理人员再次访视,协助患者尽快进行早期活动,结合患者的胃肠变化,可以在早期进行适当进食,按照患者的耐受能力渐渐加量。1.3临床观察指标:对比2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护理干预之后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并做以记录。衡量指标包括:肠胃功能的恢复时间、下床活动的时间、并发症概率和住院时长。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软件对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处理,针对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行以t检验;针对计数资料,则选择例数(%)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肠胃功能的恢复时间、上、下床活动的时间和住院时长上:试验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概率上,试验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进行数据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值可见表1。200例患者的并发症发作情况:试验组:细菌感染1例,出血症状2例,溃疡症状1例,其他1例,总概率5%(5例);对照组:细菌感染9例,出血症状7例,溃疡症状1例,其他2例,总概率19%(19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80,P=0.002)。3讨论本研究针对在手术室护理的过程当中对患者行以快速康复的外科理念展开的探究当中,对2组患者行以不同的护理干预之后,在肠胃功能的恢复时间、上、下床活动的时间和住院时长上,试验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概率上,试验组(5%)要明显低于对照组(19%)。这一研究成果说明,在手术室护理的过程当中对患者行以快速康复的外科理念,能够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且大大地降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这一研究和赵锦芬[3]的研究成果保持基本一致,证实可靠。根据国内及国外的研究报道调查,我们可以认为,灵活地使用快速且有效的康复外科理念相关理念,可以显著地在手术之后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增添患者的舒适程度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大大地降低患者在手术之后的住院时间。还有学者认为,在开腹手术当中使用快速康复的外科理念,能够充分地调动手术的效果。从总体上来看,在快速康复外科相关理念主要的内容包括麻醉方式和手术之后的镇痛方式改良、患者在手术之前接受的健康知识的教育、手术后在早期阶段的进食、不行以常规性应用的鼻肠管缓解压力、降低在术前进食花费的时间等很多方面,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通常不会主张在手术之前尽可能地禁食以及禁水,可以让患者在接受麻醉之前的2h左右适当给予流质食物的进食操作,在接受麻醉之前的6h可以适当地给予固体食物的进食。不过由于在传统的护理当中,常用的做法就是在手术之前禁止饮食、禁止饮水,因此这种情况会让患者产生一定的顾虑和担忧,在这种时候作为医护人员就需要在手术之前和患者进行积极且有效的沟通和联系,详细地向患者阐述专业性较强的手术之前的评估,令患者能够体会到护理人员充分的重视和关心,防止出现过于激烈的行为[4]。在快速康复外科的相关理念当中,基本不会提倡在手术之前行以常规性的肠道准备,这是由于对患者而言,常规性的肠道准备可能会形成比较强烈的损伤,很可能会令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的症状。通常来说,快速康复外科相关理念当中,主张的是在手术之后可以令患者进行适当的进食,并且进行适当的下床活动,这是因为在手术之后,患者卧床的时间越长,就可能会令患者的肌肉强度逐渐降低,继而对患者的各项生理组织的氧化能力以及肺功能产生不良影响[5],甚至导致人体血液循环滞缓,因此在手术之后早期阶段,需要鼓励患者尽快进行早期下床活动。总的来说,快速康复的外科理念并非一种单一模式,它是由很多不同的模式进行合理的组合才能够实现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降低患者应急反应和不良情绪的产生,能够帮助患者在手术之后尽快康复。这一理念的实施在手术室护理的过程当中,其中各种不同的护理措施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患者在围术期阶段不会出现不良情绪。如今经济水平在飞速地发展,时代也在不断地进步,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也必须要紧紧地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随时随地对自身的护理理念进行更新和完善,以便为手术患者提供非常优质且非常有效的护理工作服务。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的过程当中对患者行以快速康复的外科理念,能够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且大大地降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因此值得在临床当中进行推广和更加广泛的使用。
作者:张亚利 单位: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参考文献
[1]单葵顺,邓晨晖.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4,35(4):637-639.
[2]耿长辉,李鑫磊.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应用在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5):107-108.
[3]赵锦芬.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35(17):192-193.
【关键词】手术室;老年人;人文关怀;人性化;舒适化;护理;运用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175-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236例年龄>60岁患者,排除有明显的严重疾患,ASA>Ⅲ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护理学基础教科书教授的老年人护理方法[1],本文称为传统老年人护理法。
1.2.2 观察组采用积极人文关怀人性化舒适护理综合方法。手术前访视患者,了解相关病史资料、患者的基本情况、各项化验检查及相关检查结果等情况。完成基本护理工作的同时,引入人文关怀人性化舒适护理理念,主动介绍自己接近患者,通过细心观察,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作出评估,了解患者生理心理需求特点,而后针对患者特定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宣教、指导及情感的支持向患者介绍手术方式和麻醉相关知识,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提问,让患者了解手术及麻醉的全过程,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陌生感,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配合,并记录患者手术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内容。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完成基本护理工作的同时,进行人文关怀人性化舒适护理服务。护理人员要微笑,以亲切的眼神,关怀的语言与其交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创造一个既温和又严肃的手术气氛,对于暴露隐私或者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不适的操作,要向患者解释其目的和重要性,要严肃而耐心的和病人解释,以赢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同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暴露时间和创伤。摆放以符合手术操作需要和不影响生理功能且舒适为原则,注意保持患者肢体功能位,减轻患者的生理不适。全麻的患者要保持好关节部位,防止压迫血管和神经,非全麻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关怀,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老年人往往怕冷,输注液体时注意适当加温,而在术中则尽量保暖。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安慰和鼓励;和外科医生麻醉师一起将病人安全的送回病房,并交班。
1.2.3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实施前后的心理状态,两组患者手术24小时后对围手术期护理的评分,进行总结。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8位患者术后未拔气管插管进入ICU未参与评分,有228位患者参与评分。对照组113位,观察组115位。
2.2 两组患者手术实施前后的心理状态,对照组焦虑紧张心理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
2.3两组患者对医疗质量评价比较,观察组医疗质量评价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仅要求手术过程中医务工作者保护患者的安全,获得好的手术治疗效果,而且希望在手术的过程中减少痛苦和得到优质的服务。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患者必将逐渐增多。在我国,有关部门对人口老龄化也开始重视并制定相关政策,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需要提供专门的服务。现阶段的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是基于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人(健康人、亚健康人以及患者)的全面、整体的关怀和照顾[2]。人文关怀护理是以人为本,注重体现生理、生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人文精神的护理服务,是关心、爱护、尊重、帮助他人的更高层次的护理行为[3]。
舒适护理[4](comfort care)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它使人无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
作为护理人员,给予老人人性化舒适护理,了解老人的特点,就显得尤其重要。老年人能量来源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合成代谢,脂质增多,体液、电解质水平较低且调节代偿能力差。器官中中枢神经系统萎缩,心、肺、肾、消化、生殖器官等功能减退,且异常增生现象增多,内分泌系统紊乱,骨骼、关节退行性变等构成了老年成年人不同于青壮年成年人特有的生理特点[5]。这些生理特点又使一些操作较成年人更加困难。对于可能造成不舒适的操作,要解释目的,操作时尽量做到轻柔,准确熟练,最大限度减少病人的痛苦。老年人代偿能力的降低也是护理工作需要关注的特点。每一位老年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经历,老年病人适应力差,生病离开家的住进医院周围都是陌生人,这样病人自然产生衰老孤独寂寞心理,进而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抵触医护人员,容易生气,不利于治疗和疾病的恢复。护理人员要细心观察老年人心理行为,解除老人的心理危机,获得老人的信任和配合。老年人护理需要护理人员有良好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较出色的人际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有时需要用语言结合手势来表达。尊重优待老人,针对不同老人的不同心理特点通过交谈并结合体贴、专业的护理,使老人认同医院的治疗和护理工作。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对手术成功和术后康复至关重要。护理人文关怀的本质是以“整体人的生命价值“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体现在专业性关怀行为中[6]。增强他们对医护人员的信赖,解除不良心理状态,增强信心;让老人感到和受到优待,而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结论 积人文关怀人性化舒适护理综合方法改善了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心理状态,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对医疗质量的评价,有利于患者度过手术期。
参考文献
[1] 范荣兰,何利。老年护理学[W]。第1版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
[2] 李遵清,李传平,岳淑英,等。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6,21(1):12-13.
[3] 王艳慧,吕艳丽,韩明娟。对癌症晚期患者的人文关怀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1,1(2):180.
[4] 张宏,朱光军。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护理进修杂志,2001,16(6):40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收 治老年心血管病患者8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61〜86岁,平均(70.38±5.37)岁。另选择同期至本院就 诊的老年心血管患者5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1例,女19例; 年龄60〜83岁,平均(71. 25±5. 6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选择本院 手术室护理人员35例,其中男8例,女27例,年龄23〜31岁, 平均(27. 84 ±3. 06)岁,工作时间在1〜6年,平均(3. 41 土 1.25)年。
1.2 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1.2.1患者内部因素根据文献[3-4],老年人不服老和不愿意麻烦别人的独特心理状态是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护理中的十 分重要的不安全因素,并且老年患者在住院时的情绪不稳定, 极易产生悲观、绝望的负面情绪,使治疗护理的难度增大。心 血管疾病属于比较复杂并且容易反复的疾病,更由于老年患者 的生理性和病理性改变使得机体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出现老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自身各项功能的失调和混乱,会进一步加 重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呼吸困难、眩晕、心悸等临床症状。
1.2.2医护人员因素根据文献[5],由于医护人员短缺,手 术室护理的工作强度较大,护理人员精神状态始终处在高度紧 张中,使其身体和心理均十分疲惫,极易发生身心疲劳综合征, 使护理人员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效率变慢。另外由于手术 室护理人员的编制较为紧张,有些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护 理知识和足够的经验,业务能力不足以承担手术室紧张的护理 工作,不能对意外事件做出及时处理,导致护理事故的发生,进 而危及手术的完成甚至患者的生命安全。
1.3 方法
1.3.1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 规护理的基础上围绕患者的个人需求加入人性化的心理护理 措施,包括缓解情绪压力、人文关怀等[6]。
1.3.2护理人员的管理调整措施包括主要包括:(1)对手术 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流程进行强化和完善,包括手术室内各项 制度的核查、交接班管理等制度;2 )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强 化和培训,使每名手术室护理人员做到理论知识扎实、护理技 术精湛并严格遵守职责;3)在手术室人员的配置方面作出调 整和优化,针对性地对人力资源作出合理的安排,通过倒班和 有效排班等各种方式,调整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调动护理人 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4)将人才 培养融入到护理工作中去,为护理人员创造出积极融洽的工作 环境,并提高护理团队的业务能力[7] ;5)对于手术室护理的不 安全因素要有预见性的排除;6)对于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要 更加严谨和慎重,实行动态排班和弹性轮休。
1.4观察指标
1.4.1患者自身不安全因素观察指标(1)血流动力学指标。 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 h测量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 压水平,同时记录心率;(2)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别于 术前和术后对两组患者采用SAS评分;3)患者满意度比较。 于术后患者恢复完成后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采用百分 制,满分为100分。(4)护理满意度评价。分为不满意、一般满 意、比较满意和十分满意4个等级,满意度=(一般满意+比较 满意+十分满意)/本组总例数X10 0%。
1.4.2护理人员的危险因素的评定指标在管理调整措施实施前后分别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责任心、沟通能力、应急处 理能力、业务能力等项进行评分,评分采取百分制,分数越高代 表能力越高。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 资料采用王土s表示,两组间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i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h血压、心率水平比较两组患 者在术前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24h,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出 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观察组术后24 h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hS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 术前的SAS评分分别为观察组(56. 74 ±7. 37)分,对照组 (55. 41±6.4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为观察组(33. 35 ±3. 97) 分,对照组(41. 62±5.36)分。两组患者术后SAS评分均明显 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表1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血压、心率水平比较(王±s)
组别 n 收缩压(mm Ilg)舒张压(mm Ilg) 心率(次/分)
观察组 80 术前 155.24±16. 42 96. 54±7. 64 87. 25±7. 21术后 129. 64±7. 54* # 82. 91±5. 72* # 73. 14±6. 13** 对照组 50 术前 154. 82±13. 41 99. 13±6. 61 88. 39±6. 84 术后 139. 62±6. 47* 89. 53±6. 57* 79. 73±5.98*注:与术前比较,*P<0. 05;与对照组比较,*P<0. 05。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评价 高达97.50%,高于对照组(86.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0. 05)。见表 2。
2.4 护理人员在管理调整措施实施前后护理水平比较见表
3 讨论
课堂作文网为您提供有关【XX年手术室护理年终总结】的相关文章内容热门推荐,希望这些【XX年手术室护理年终总结】的资料对您有帮助,您也可以在本站详细检索有关【XX年手术室护理年终总结】的各类内容。
手术中督促实施患者的摆放:脑、颈、胸、肾、肢体等部位以及疝的手术,应在手术单上注明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如将左右侧位摆放错误,有可能引起重大医疗事故;上肢过度外展,可引起臂丛神经损伤;俯卧位时,颌面部没放置好,受压过久可导致面瘫;在电刀使用过程中,如果电极板放置有误或在使用过程中移位,接触金属物质,可引起患者灼伤。
术中记录:手术护理记录单是严肃的医疗文件,它不仅是护理工作的需要,而且在将来可能发生的法律纠纷中也有据可查,因此我们必须从法律的角度严格要求,规范书写,必须遵循科学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并与其它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
手术护理记录单中的内容与麻醉记录单内容如不相符,最易引起法律纠纷,使患者产生质疑,使手术护理记录单可信度有所下降,所以两者一定要保持一致。记录单中的字迹要清楚,不得随意涂改。
【关键词】老年胆石症 围手术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194-02
胆石症患者大多数均有胆绞痛和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的病史。是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以手术切除胆囊取石为主。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胆石症患者也越来越多,尤其老年人常常因体质弱而合并有严重的内科疾病,往往给手术带来很多困难,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共收治60岁以上的老年胆石症患者216例,采取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13例,我们对围手术护理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13例,男性39例,女性74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6岁,其中合并有高血压28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8例,慢性支气管炎4例,慢性胃炎6例,肿瘤2例,贫血3例,合并有其他外科疾病2例。
2 方法与结果
本组病人113例采用胆囊切除术,痊愈99例,好转13例(其中2例合并有肿瘤,虽经手术治疗,但须其他辅助治疗),死亡1例(死亡原因:术后突发脑梗塞)。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对于手术前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老年患者常因丧偶、生活拮据、与子女交流少、知识欠缺、对疾病认识不足,出现心情烦躁、焦虑,担心预后、无人照顾及医疗费用等问题,故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关心、安慰病人,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1.2 合并症的护理 [1]:老年患者由于各脏器功能低下,常合并各种疾病,因此做好合并症的护理是手术能否成功的保证。术前做血常规及凝血酶原检查,注意血色素及出凝血时间,常规行肝、肾功能及血糖测定,对有肝功能异常者给予保肝治疗,使肝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因为肝功能异常有较大的手术风险。对于糖尿病患者,必要时给予胰岛素治疗,使术前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术前做心电图、肺功能检查,了解患者心肺情况,对心电图有异常的患者,给予极化液或中成药等治疗。定时测量血压,若患者血压高或有高血压病史,应给予降压治疗,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对怀疑有肿瘤的患者,应给予高营养支持治疗。
3.1.3 一般护理
让病人了解手术方法及麻醉情况,消除紧张情绪;同时训练病人做深呼吸及床上排便;术前1日备皮,术前12h禁食;术晨给予胃肠减压、留置导尿;术前30分钟遵医嘱给予阿托品0.5mg、鲁米那0.1g肌肉注射。
3.2 术后护理
3.2.1 切口及疼痛的护理 术后应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心电图变化,注意切口是否有渗血、渗液,疼痛剧烈者应及时给予镇痛剂,以免疼痛引起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而发生意外。若血压降低,应警惕内出血或体液灌注不足。
3.2.2 各种管道的护理 要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如氧气管、输液管、胃肠减压管、导尿管、负压引流管、T管等,妥善固定,以防脱出。应告知患者各种管道的注意事项。吸氧管每日更换,检查氧气装置及输氧管是否通畅;要经常巡视病房,保持输液通畅,及时排除输液中出现的故障,根据医嘱和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和输液量;术后要注意观察胃肠蠕动情况,有无腹胀腹痛,是否排气。一般术后24h~48h胃肠蠕动恢复,老年人因肠张力较低而使肠蠕动恢复较慢,延长排气时间,因此若病情允许,应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注意观察胃管吸出的液体颜色及量,如有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胃肠减压期间,每日给予口腔护理2次,预防口腔感染;术后应密切观察尿量,保持尿管通畅,定时夹闭尿管,以锻炼膀胱功能。每日给予会阴及尿道口护理,定期更换尿管,预防尿道逆行感染;要注意观察负压引流液的性质及量,T管引出胆汁的颜色及量,并做好记录。每日给T管护理,防止T管脱出,拔管前,应做T管夹管试验。
3.2.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老年患者因各脏器功能减退及合并症,手术耐受力差,易发生并发症。术后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定时翻身扣背、做深呼吸、指导有效咳嗽,必要时给予超生雾化吸入,预防坠积性肺炎;根据病情,制定活动计划,术日复苏6h后血压正常者给半卧位,床上活动,术后1日床边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促进肠蠕动,预防肠粘连及下肢静脉栓塞;指导患者保护切口,咳嗽及变换、活动时按压切口,或使用腹带固定、支持切口,预防切口意外裂开;对于老年患者,要特别注意预防压疮,因为老年人体质差,多长期卧床,皮肤松弛,弹性差,所以要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定时翻身,按摩骨突部及受压皮肤,可应用气圈或气垫床、减压贴等方式减轻局部组织受压,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2.4 饮食指导 [3]:正确的饮食指导可以增加病人的活动耐力,促进切口早日愈合,维持氮平衡。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排气后即可进少量流质饮食,逐渐过渡至半流质、低脂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为宜,避免生、冷、硬及刺激性食物。对有合并症者,应根据具体病情调整饮食结构,做到饮食合理,营养均衡。
4 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已逐步步入老龄化的社会。老年的特征是合并多种疾病,机体脏器功能减退,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因此使手术风险增大,给护理带来较大困难[3]。通过对本组病人的观察护理,我们认为对老年患者的手术开展,不仅限于一般常规护理,而要求护士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护理实践,全面动态估计病人才能做出准确推论。不仅要掌握外科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其他专科的理论知识,对老年患者的潜在危险才能有预见性。手术只是一种治疗方法,而护理不同于治疗在于护理关心的不只是疾病,护理更关心患病的人。只有将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综合考虑,整体实施护理,才能让患者减轻痛苦,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彭南海,杜益平.围手术期护理概念、内涵和发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⑴.5-6.
关键词:围手术期;老年;呼吸道护理
食管贲门癌患者多为老年男性,往往有长期吸烟史,常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肺功能低下,又因不同程度吞咽困难而营养不良,导致咳嗽咳痰无力、呼吸困难引起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加之开胸手术破坏了胸廓的完整性,使肺通气功能严重受损,且由于气管插管等侵袭性操作,极易导致下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临床对此类患者护理不当,极易引起呼吸系统并发症,甚至引起患者死亡。围手术期有效的呼吸道管理是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的关键。2014年2月~6月,我科共收治60岁以上食管贲门癌患者30例,通过加强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有效地预防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行食管贲门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中,男25例、女5例,年龄60~75岁,平均68.2岁,食管癌20例,贲门癌10例,以往长期吸烟史20例,术前肺功能检查显示,肺功能减退者10例,8例为全腔镜手术,15例为左进胸手术,7例为右进胸胸腹两切口手术,术后住院15~20d,平均16d,术后未出现肺部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2 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减退,抗病能力下降,极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做好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对老年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2.1心理护理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前患者有进行性吞咽困难,日益消瘦,对手术的耐受力差,对治疗缺乏信心,往往顾虑多,情绪紧张、焦虑、同时对手术存在一定程度的恐惧心理,因此,护士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解释、安慰和鼓励,建立充分信赖的护患关系,使患者认识到手术是彻底的治疗方法,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治疗及护理。
2.2术前指导 术前的正确指导是患者术后恢复的关键,特别对老年开胸患者,其意义尤为重要,内容如下。
2.2.1戒烟由于患者大多有吸烟史,应劝其戒烟,向患者说明戒烟重要性,吸烟会刺激肺支气管,增加支气管的分泌物,而且会妨碍纤毛的清洁功能,使支气管上皮纤毛活动减弱或丧失,加重呼吸道症状,增加术后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前停吸烟2w以上可改善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能力。
2.2.2指导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由责任护士将明日手术的患者集中起来,介绍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方法并做示范,深呼吸的方法包括:①缩唇呼吸:用鼻深吸气,然后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收拢作吹口哨样,缓慢将气体呼出,呼吸须按规律进行。②腹式呼吸:一手轻捂胸部,另一手轻捂腹部,然后吸气,感到放在腹部的手起伏较大,加强膈肌运动,做深缓的呼吸,以增加肺通气量。③有效咳嗽咳痰方法:指导患者先轻轻的咳嗽几声,然后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用胸腹部力量作最大咳嗽,咳嗽时应引起胸腔振动,将气管内痰液排出。此外有呼吸道感染者遵医嘱应用抗生素,痰多而粘稠者必要时行雾化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胺500μg+布地奈德1mg+沐舒坦15mg行雾化吸入,2次/d。
2.2.3口腔护理,口腔是进入下呼吸道的门户,细菌易通过口腔进入下呼吸道故应加强口腔护理,餐后注意漱口,晨起睡前各刷牙一次,及时治疗口腔慢性炎症和溃疡。
2.2.4评估患者肺功能肺功能不全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见术前肺功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可通过常规胸片、肺功能测定、胸部CT、快速步行、爬楼梯等全面衡量肺功能,综合判断肺功能能否耐受手术,对于严重肺功能减退者,结合动脉血气分析给予间断吸氧3~4L/min,30min/次,2次/d,持续7~10d,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的患者,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2.3术后护理
2.3.1有效镇痛手术后由于切口疼痛明显,多数患者因惧怕切口疼痛和裂开而不愿主动咳嗽、咳痰,使分泌物在气管、支气管内潴留,导致肺不张及肺炎,患者深呼吸和咳嗽时,可固定患者胸部,减轻对切口的震动,减轻疼痛,移动患者或更换时,应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牵拉造成不适,术后良好的自控镇痛,使患者感觉舒适,有利于咳嗽排痰,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疼痛等不良反应。
2.3.2呼吸道管理术后由于切口疼痛、咳嗽无力、分泌物阻塞小气道和肺泡,气体交换面积减少,进一步影响肺功能,易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因此应加强呼吸道管理。①合理氧疗患者回病房后,立即给予面罩吸氧,氧流量6~8L/min,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持续2~3h后改为鼻导管吸氧,流量为2~3L/min,常规吸氧24~48h。心肺功能不全者,应延长吸氧时间,监测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根据检查结果,调节给氧方式和浓度,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②全麻未清醒者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麻醉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后应取半卧位。③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密切注意观察观察呼吸状态、频率和节律,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清晰,有无缺氧症兆,气管插管拔除前,随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第1d起,协助患者取坐位,操作者站床边,五指并拢呈空心拳,从下至上,由外向内轻叩背部,注意拍背时避开切口,嘱患者先轻咳几声,使痰液松动,再深吸一口气,震动胸廓,将痰液咳出,对个别怕痛不愿咳嗽的患者,可采用手压迫胸骨上窝,刺激产生有效咳嗽,以排出分泌物,促进排痰时,注意动作轻柔敏捷,同时观察病情,如经上述方法均无效,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又较多时,可通过鼻导管吸痰或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方法,使痰液排出。④湿化气道术后采用雾化吸入,雾化吸入可使配制好的药液变成小分子雾化,经气管、支气管然后直接进入肺内组织,起到刺激咳嗽,稀释痰液,预防肺部感染,肺不张的作用,常用雾化液为爱喘乐2ml+沐舒坦15mg,2次/d,15~20min/次。⑤早期活动,促进肺扩张,老年患者肺弹性差,术后应早期进行床上活动,术后6h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并经常更换卧位,术后3~4d,协助患者下床活动,先室内后室外,活动量逐渐增加,从而提高肺活量,还利于咳嗽、排痰。
3 小结
食管贲门手术对患者呼吸功能影响很大,特别是老年患者,因此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加强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和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促进患者术后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李汉成,王峰,马藤,等.51例高龄食管、贲门癌围手术期治疗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7,5(9):7907-91.
[2]赵焕霞,杨慧玲.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临床医学,2003,23(2):636-637.
心的护理,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45例患者中,男35例,女10例,年龄60~65岁34例,66~80岁11例,全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插管施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前有慢性肺部疾病30例,术前有长期吸烟史18例,有不同程度肺功能不全10例,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的2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指导是患者术后恢复的关键,故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目的和意义,增加自我护理知识,帮助患者掌握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具体方法,对吸烟者劝其严格戒烟,因吸烟会导致术后痰多黏稠,难以咳出,增加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机会。
2.1.2 为患者提供整洁舒适的环境,减少不良刺激,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洁净,维持合适的室温(18~20℃)和湿度(50%~60℃),以充分发挥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能,注意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量,指导患者吹气球、爬楼梯等来增加肺活量,锻炼肺功能。
2.1.3 咳嗽训练 指导正确的咳嗽与咳嗽方法:①坐位咳嗽时,指坐在椅子或床边,双脚着地,身体向前弯,头稍向下,咳嗽时,用手按腹部咳嗽;有效咳嗽的方法。即深呼吸2次,第3次吸入后屏气2~3 s,后深咳3次;②侧卧位咳嗽时,取屈膝侧卧位,可借助膈肌、腹肌收缩增加腹压,有效咳出痰液。
2.1.4 有呼吸道感染时应控制感染后方可择期手术。
2.1.5 心理护理 注意高龄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心理护理范围广泛(言行神态等),应将其贯穿于整个护理中。高龄患者思考的问题细致,处事经验丰富,确诊及手术后,有焦虑、恐惧、思前顾后的心态会接踵而来,各种心理变化都可能影响患者的饮食与睡眠,以至影响对手术的配合及手术的恢复。结合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正确做好细致的解释和引导工作,解除其思想负担,鼓励患者建立手术成功的信心。
2.2 术后护理
2.2.1 鼓励咳嗽是术后护理的一项主要内容 首先向患者反复说明咳嗽排痰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性,在自主咳嗽有困难的情况下,护理人员用双手按压在患者手术侧的胸部,患者吸气,两手放松,咳嗽时压紧胸部,这样可以减少手术侧胸部震动的幅度,减少患者的疼痛。痰黏稠不易咯出或咳嗽无力时应定期协助患者变换或胸部叩击,叩击时,患者侧卧位,叩击者两手的手指指腹并拢,使手掌呈杯状, 以手腕的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有节奏地叩击胸壁,震动气道,每一肺叶叩击1~3 min,叩击时发出一种空而深的拍击音则表明手法正确,通过其震动以便于将末梢支气管内的痰液咯出。当患者咽干口渴影响咳嗽时可酌情含漱或饮少量温开水润喉后,再次协助咳嗽排痰。我们在具体操作中交替使用这两种方法,效果明显。
2.2.2 刺激咳嗽 用拇指或食指在吸气终末梢用力向内压在胸骨上窝处的气管,同时横向滑动刺激气管,引起咳嗽反射,咳嗽无力或无效时可用鼻导管吸痰,吸痰可刺激患者咽部,引起患者咳嗽吐痰。吸痰时应注意方法和时间,做到有效吸痰并严格注意无菌操作。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20 s,注意观察患者氧饱和度的变化。吸痰后再嘱患者做深呼吸数次,以防低氧及肺不扩张的发生。
2.2.3 充分止痛 术后伤口止痛至关重要,目的是有利于患者有效咳嗽和排痰,从而减少呼吸道并发症。开胸手术本身创伤较大,切口和引流管等可以引起剧烈疼痛,由于剧痛常引起患者自行抑制呼吸和咳嗽,因此,手术当天及夜间,我们常规使用镇痛泵给予患者连续镇痛,必要时辅以镇痛药物肌注,以减少创口疼痛,有利于痰液咳出,效果好。
2.2.4 强化超声雾化吸入 应用雾化的目的是化痰、解痉及抗菌。术后常规雾化吸入3~5 d,用庆大霉素8万U、氟米松5 mg、α-糜蛋白酶5 mg、生理盐水20 ml 8 h/d,每次15~20 min为宜,烟雾不能过大,以免老年体弱患者发生烟雾窒息。
2.2.5 早期活动促进肺部扩张 老年患者肺部弹性差,术后应早期床上活动。做法:一是清醒后,生命体征平稳患者,应采取半卧位,利于肺膨胀和引流;二是对术后不能半卧位的患者应经常改变卧位;三是鼓励患者拔除胸腔引流管后2~4 h离床活动,先室内后室外,运动量逐渐增加。
2.2.6 饮食护理 我院采取术后第1天经十二指肠营养管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每小时100~120 ml(温度接近体温为宜),每天达到1 500 ml,加强患者的营养,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有足够的水份,可保证患者呼吸道黏膜湿润,利于痰液的稀释和排出。
3 相关总结
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后极易发生呼吸道并发症,据有关文献报道,开胸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0%~40%,是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我们注重呼吸道的护理,采取正确的咳嗽排痰方法,有效地清除了气道分泌物,保障了有效通气及预防肺部感染,从而改善了老年患者由于麻醉、手术、疼痛、无力咳嗽而导致的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因此,对老年开胸手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