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水利工程物业管理范文

水利工程物业管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水利工程物业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水利工程物业管理

第1篇

摘要:城市供水管理数据库远程通讯

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和天津大学合作进行“城市供水业务管理系统”的探究,并于1998年将这一探究成果应用在“供水综合热线服务系统”中。探究内容包括各级供水热线服务系统软件设计和硬件集成,并按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到功能齐全,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摘要:运行速度快、界面友好、操作简单、信息输入简捷、输出信息丰富等。具体设计思路是把系统中营业所、水厂、管网所及下属各服务站业务管理微机作为远程结点,在程序支持下,采用Modem拨号方式和管网所、公司两级调度中心互联,并支持本站、所、公司调度中心的对外业务服务。即用热线电话对外接待所有用户,及时记录用户报修的业务和站、所派修及完工的情况,建立业务管理数据库进行查询、统计、计算、分析,按要求打印各种报表和进行站—所、所—公司的远程通讯等。

在项目研制过程中不仅使用了先进的微机、通讯等管理设施,改变了原有传统工作方式,而且使供水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信息反馈速度,更便于供水服务的管理和监控,进一步提高了自来水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和窗口服务水平。

1系统构成

1.1系统构成图

1.2硬件配置

①站、所(或厂)级

彩色VGA监视器摘要:建议256色或以上,实际采用256色、分辨率800×600;

586微机摘要:建议CPU200或以上,内存16M或以上,实际采用CPU200、内存32M;

打印机摘要:A3(Canon330,LQ1600KIII);

Modem摘要:实际采用33600bits/s;

电话线摘要:2对。

②公司级

主要配置同上,另增设通讯中继线一条、通讯用工控机(公司调度室)一台。

2系统软件探究

2.1软件开发环境

操作系统摘要:Windows95

开发工具(RAD)摘要:对较为流行的Powerbuilder、Dephi、Developer、VFP等进行分析,考虑到VFP50是在中文Windows95环境下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其运行速度快,数据处理功能强,用户界面友好,软件开发工具丰富,在开发费用、开发周期、使用维护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而且这一系统已经为公司各有关部门业务管理和微机操作人员所熟悉、把握,故将其作为开发工具。

2.2软件设计流程图

经反复探究修改后,提出各级软件设计流程框图,因篇幅关系,仅给出站级软件(以下同)设计流程框图(见图2),据此进行数据库设计和程序的编制。

2.3数据库结构设计

和公司、所、站内各部门协调,建立数据采集、处理、储存的标准。建立数据库最基本的策略是各部门(包括各站)的信息资源不但能为本部门的人员访问,而且可被上一级部门具有合法权限的人员访问。

根据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生成报表的格式,同时收集当前用于记录数据的表格等,最后确定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的结构。

2.4数据库文件设计

本系统设计的数据库文件主要由主执行文件、业务数据库、数据库字典、数据库复合索引、数据库业务表、巡检、施工及业务人员表和远程通讯等20多个文件组成。

2.5菜单结构和软件功能

2.5.1菜单结构

菜单项结构设计见表1、表2、表3。

2.5.2软件主要功能

①电话热线服务摘要:全系统用一个对外公布的特号(易记号)电话进行供水服务,用户一旦有需求电话拨入,系统即可形成用户、公司(或所)、站(用户所在地)的三方同时通话。由站级操作人员接待用户电话、录入电话记录、发出派工单并录入完工信息等;所、公司级操作管理人员进行追踪查询和监督,并对用户和上级领导的询问及时反馈。

②增加、修改摘要:对系统中各个数据库文件增加新接报的电话记录、修改或删除已有记录,并对新记录或修改记录进行合法性检验。

③浏览摘要:让操作人员随时浏览查看数据库的内容。

④查询摘要:根据操作人员输入的条件,查询有关记录。

⑤报表摘要:根据操作人员输入的条件,从数据库中整理出有关记录加以汇总、统计,并以报表形式显示或打印(本系统可根据需要打印数十种不同格式的报表)。

⑥统计计算摘要:根据领导及管理人员的要求,计算出相应的数据,并以报表形式显示或打印。

⑦数据传送和接收摘要:对数据文件(日报、月报等)随时可进行站—所、所—公司之间的远程传送和接收。

⑧所、公司可根据接收的数据文件(日报、月报等)进行有关报表的打印和汇总分析。

3结论

经过近一年的运行、考核和改进,该服务系统可最大限度地发挥供水业务管理资料的功能和效能,并可实现三级数据资料共享(站、所、公司)。操作人员可以改变过去人工的、经验的管理方法,用微机在软件系统支持下进行高效、科学的管理。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程管理单位;收入项目;涉税种项目;纳税分析;合理纳税

1 水利工程单位情况简介

东台市堤闸管理处在上级财政部门未实施全额拨款的情况下,全面履行工作职能,努力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为堤东地区提供良好的水环境作出了应有的努力。但是,工程管理达标晋级的更高要求、人员经费大幅度的增长等因素导致经费缺口问题日益突出。该处利用水利工程及其水土资源优势开展多种经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费缺口问题。

该处地处东台沿海,主要水利工程有涵闸、堤坝、河岸、河道等。主要的水土资源是涵闸两边的闸口市场门面房、堤坝两边的护堤坝土地、河道等。主要经营项目有土地、水面(水塘)发包,防护林更新采伐树木的销售、果品销售、苗木销售、门面房出租等。这些经营业务的开展,涉及到纳税问题、具体关系到的税种有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等。因涉及税种繁多,如何合理纳税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具体来说,需纳税的项目、可免税的项目以及纳税项目的相关税率,都影响到经营业务的开展,影响到水管单位的自身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熟知国家的税法规定,对影响纳税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实现合理纳税。现以东台市堤闸管理处(以下简称堤闸管理处)为例,对水管单位涉税情况作浅显分析。

2 涉及增值税分析

堤闸管理处以销售树木、果品、苗木、竹子等作为主要收入来源。根据国家税法规定,销售商品属于增值税纳税范围。

增值税的优惠条款中免征增值税第(一)条为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所称农业,是指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水产业。农业生产者,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是指直接从事植物的种植、收割和动物的饲养、捕捞的单位和个人销售的自产农产品。

对照相关税法,堤闸管理处属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那么销售的自产树木、果品、苗木、竹子属于免税商品,故不需要缴纳增值税。

3 涉及营业税分析

堤闸管理处转让土地、水面(水塘)土地、水面使用权、出租闸口市场门面房的发包收入,作为第二大收入,全年发包收入在300万元左右,根据营业税法规定应作为出租土地使用权缴纳营业税,税率为5%,同时还需要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0.25%,教育费附加为0.01%,三项合计需缴纳税费为15.78万元。(5.26%*300万)

细读《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免税项目第四条规定,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农业生产者用于农业生产,免征营业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若干项目免征营业税的通知》财税字[1994]002号),堤闸管理处发包的土地、水面给农户、养殖户都是种植农作物或养殖水产品,根据规定是直接用于农业生产,可见应属于免税范围,不需要缴纳营业税。

4 涉及房产税分析

房产税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按照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堤闸管理处因管辖段面长,管理分支机构多,房屋计税余值达数百万元,外加闸口门面房出租收入需按12%的高税率纳税,房产税纳税数额较大。

根据房产税优惠政策第二条规定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全额或差额)的单位本身业务范围内使用的房产免征房产税,堤闸管理处大部分房产都为本身业务范围内使用,应免征房产税,只有闸口市场的出租房需缴纳。根据税法相关规定,门面房出租涉及的税种有营业税,房产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每年门面房出租收入按10万元计算,根据相关税率计算为营业税为5%,房产税12%,印花税0.1%,城市维护建设税0.25%,教育费附加为0.01%,应缴纳税费合计为1.736万元[10万*(5%+12%+0.1%+0.25%+ 0.01%)]。

出租闸口门面房涉及税费项目多,缴纳税费比例高,是堤闸管理处的主要税负,就要求我们仔细研究税法相关优惠条款,通过合理的方法避免过多纳税。经过分析,可以对房租收入作出调整,对门面出租收取一定的房租,收取一定的垃圾处理费(垃圾处理都是由堤闸管理处负责),再收取一定的场地使用费。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单位和个人提供的垃圾处置劳务不属于营业税应税劳务,对其处置垃圾取得的垃圾处置费,不征收营业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垃圾处置费征收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5]1128号)。场地使用费收取应以河道占用费收取。

堤闸管理处还有过闸费收入、上级财政补助收入、河道占用费收入,根据营业税优惠规定,凡经中央及省级财政部门批准纳入预算管理或财政专户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上级财政补助收入均不征收营业税。

5 涉及印花税分析

印花税是以经济活动各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应税凭证的行为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堤闸管理处有订立合同印花税、账簿印花税,订立合同包括树木销售、土地水面发包、房屋出租、工程施工等,其中树木销售、土地水面发包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根据税法规定同样免征印花税,需缴纳房屋出租、工程施工合同印花税和账簿印花税,根据税法规定,凡属由国家财政拨付事业经费,实行差额预算管理的单位,其记载经营业务的账簿,按其他账簿定额贴花,不记载经营业务的账簿不贴花。

6 涉及所得税分析

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所得税。堤闸管理处虽然是工程管理性质的事业单位,因有经营所得,自然也是所得税纳税人,按税法规定税率应为应纳税所得额的25%,是高税率,是单位高负担。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的解释,从事下列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中药材的种植;林木的培育和种植;牲畜、家禽的饲养;林产品的采集;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

以上项目可见堤闸管理处销售树木、果品、苗木、竹子等主要收入应免所得税项目,如果剔除林业收入上述三年所得税前利润总额就为负数,也就不需要缴纳所得税了。

7 合理纳税对单位的影响

通过以上涉及税种及税率的简单分析,我们发现,在正常开展经营业务时,首先要吃透税法的相关规定,做到既遵守国家税法的规定,承担一般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又要根据单位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节税,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合理纳税。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堤闸管理处作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目前收入少,单位运行经费、工程养护经费和上级工程经费的缺口严重制约着单位的建设和发展。全面掌握国家税收政策,合理进行各项收入纳税,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水利工程建设上,从而为更好地发挥水利工程设施的综合效益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 分包工程 税务管理

分包工程在建筑工程的实际运行中需要按照税法规定进行,而总承包单位作为扣缴义务人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担当着分包工程营业税金与附加的代扣代缴工作。笔者根据自身的实际经验重点论述了总承包单位在分包情况的工程中所实施的相关税务管理。下面阐述相关业务在税务时的具体问题:

一、建筑安装业务

1.与其有关的税收条例内容

(1)扣缴义务与扣缴义务人。在《营业税暂行条例》中明确指出了,在采取分包或者转包的方式进行建筑安装过程中,作为总包单位其主要工作是代扣代缴分包业务营业税,同时向有关部门缴纳规定的费用,而总承包人就是扣缴义务人。从国家政府部门之前颁发的《关于建筑业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内容中看出,对于采取总承包、分包方式经营的建筑业企业,扣缴义务人应为总承包人。若企业是属于跨地区经营的建筑工程需要交纳税务的;纳税人处于劳务过程中没有到工商部门办理相关的登记手续或申办临时证件的;税务机关不必顾及到企业工程是否进行分包,应把建设单位、个人判定为营业税的扣缴义务人。

(2)划定准确的劳务纳税地点。参阅《关于建筑业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内容,当纳税人需要履行建筑业应税劳务时,应该将建筑企业的经营地区划定为营业税纳税地点;总承包企业在工程所在地开具建安发票,将工程建筑业应税劳务发生地作为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的建筑业营业税税款的纳税地点。

(3)其它业务的税务规定。首先,部分税法的规定,总承包人不单单是需要扣缴营业税,还应该将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用一同缴纳。当扣缴税款结束后,总承包方可以将分包协议等资料提供给税务机关,并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代扣代缴完税的证明,其中一部分内容属关系到分包人的,分包人按照此开具发票作为凭证交给给总承包方,分包方、总承包能够把纳税发票作为经营过称中资金收入、支付的证据。其次,总包单位仅仅属于扣缴义务人,在扣缴税务过程中前往税局机关办理发票时,需要出示《总包单位开具建安发票申请表》,并在申请表里填写属实、有效、详细的信息,主要包括了:转(分)包单位明细,包括转(分)包单位名称,转(分)包工程额。工程项目的办事部门应该对以上资料进行收集,以作为办理税务证件的有效依据,然后再对总承包人开具《已代扣代收税款证明》。总承包人再将《已代扣代收税款证明》出示给向转(分)包人,转(分)包人根据该项目办开具发票,工程项目办事处则可免去相应的税额,并且把《已代扣代收税款证明》收回处理。

2.企业进行跨地区经营时缴纳所得税的地点划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给地区的经济来往给企业业务的扩大创造了有利条件。很多企业不再仅限于本地区的发展,而是逐渐将建筑业务范围延伸到了其他地区,在外地进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对于这种跨地区的安装业务,税务部门应该参照《税收征收管理法》与《细则》文件中涉及到的内容作出处理,跨地区经营的企业需要到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办理允许外出经营的相关证件,并且要到经营地税务机关进行详细地资料登记。若外出经营时间持续6个月,企业就必须道经营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办理临时税务证明。而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纳税地点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

(1)对于离开工商登记注册地或经营管理所在地的建筑安装企业,由于其经营范围已经超出相应的注册界限内,此时企业必须要对其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提出办证要求,给企业颁发允许外出经营活动的有效证件,其经营过程中获得的经济利润,需要交由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根据规定征收所得税。如果未能缴纳税务,企业经营所得由企业项目施工地的主管税务机关在当地收纳所得税。按照这一条例的内容看,企业一旦已经完成了外出经营证的申办工作,其在外地经营时的企业所得税的征收者应当是当地的主管税务机关,若企业没有及时办理外出经营证的企业应该向施工地主管税务机缴纳税务。

(2)当建筑安装企业办理好外出经营证件后,到达实际的工地进行施工地后,必须要将税务登记证件(副本)以及外出经营证向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出示。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应该随时提供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工程进度以及施工量大小计算出的应缴纳所得税的纳税手续证件。根据详细地登记资料交给主管税务机关收录后需要仔细核对,确保准确无误后再做登记,无需重新发放税务登记证,企业领到了所在地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后才能展开经营活动。当企业完成经营活后需要向施工地税务机关申请办理注销手续,将外出经营证上交给原填发税务机关处理。

二、分包工程税务管理

1.有关建筑业分包、转包营业税差额的纳税

根据有关的税法规定,对于采取总承包、分包的建筑业工程,其扣缴义务人是总承包人。参照《营业税暂行条例》的相关内容,建筑业的总承包人对工程进行分包或者转包给别人,这种情况的营业额计算方法主要是将工程所有的承包额除去付给分包人、转包人的金额,剩下来的资金余额就是营业额。根据营业额的算法可知,对于出实现工程分包的企业,总承包单位需要用全部承包数额减去付给分包方价款后的余额来进行营业税的计算,分包人的纳税金额主要是由其完成的分包额承大小决定。在具体的工程结算操作过程中,总承包单位开具发票给发包单位时应该工程的全部承包额情况而定,发包单位按照发票金额向总承包单位支付全部的工程价款。而分包单位与发包单位两者不存在联系,分包单位只与总承包单位有关。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在核算、结算工程价款时,总承包单位是扣缴义务人,需要对自行完成工程收入和分包单位完成工程收入的金额进行准确的划分,将分包工程营业税金作为代扣代缴税金单独申报缴纳,并将真实有效的总包与分包协议有关资料提供给税务机关。

2.分包工程税务管理

考虑到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工程收入的营业税金主要是履行税务代扣代缴的义务,而分包单位才是分包工程的纳税人,在分包工程完税证明中需要将代扣代缴分包单位的具体税金准确注明出来。总承包单位在税务缴纳结束后需要把相关的税务证明交给分包单位,总承包单位把完税凭证的复印当成代扣代缴分包单位税款的支付证明,并交由会计做相应的处理。分包单位根据实际的分包工程收入对总承包单位开具发票,由于总承包单位已经为分包工程代扣代缴税额,分包单位无需办理缴纳营业税金及附加,只要将相关的完税证明与资料出示给税务部门即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分包工程在建筑企业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的文件内容却未能对分包工程的会计核算给予准确的规定。可根据本文的具体内容来制定分包工程的会计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第4篇

关键词:城市供水 管理 数据库 远程通讯

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与天津大学合作进行“城市供水业务管理系统”的研究,并于1998年将这一研究成果应用在“供水综合热线服务系统”中。研究内容包括各级供水热线服务系统软件设计与硬件集成,并按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到功能齐全,满足实际工作需要:运行速度快、界面友好、操作简单、信息输入简捷、输出信息丰富等。具体设计思路是把系统中营业所、水厂、管网所及下属各服务站业务管理微机作为远程结点,在程序支持下,采用Modem拨号方式与管网所、公司两级调度中心互联,并支持本站、所、公司调度中心的对外业务服务。即用热线电话对外接待所有用户,及时记录用户报修的业务和站、所派修及完工的情况,建立业务管理数据库进行查询、统计、计算、分析,按要求打印各种报表和进行站—所、所—公司的远程通讯等。

在项目研制过程中不仅使用了先进的微机、通讯等管理设施,改变了原有传统工作方式,而且使供水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信息反馈速度,更便于供水服务的管理和监控,进一步提高了自来水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和窗口服务水平。

1 系统构成

1.1 系统构成图

本系统为站、所(或厂)、公司三级子系统用Modem远程连接而成,见图1。

1.2 硬件配置

① 站、所(或厂)级

彩色VGA监视器:建议256色或以上,实际采用256色、分辨率800×600;

586微机:建议CPU 200或以上,内存16 M或以上,实际采用CPU 200、内存32 M;

打印机:A3 (Canon 330,LQ 1600KIII);

Modem:实际采用33 600 bits/s;

电话线:2对。

② 公司级

主要配置同上,另增设通讯中继线一条、通讯用工控机(公司调度室)一台。

2 系统软件研究

2.1 软件开发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95

开发工具(RAD):对较为流行的Powerbuilder、Dephi、Developer、VFP等进行分析,考虑到VFP50是在中文Windows 95环境下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其运行速度快,数据处理功能强,用户界面友好,软件开发工具丰富,在开发费用、开发周期、使用维护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而且这一系统已经为公司各有关部门业务管理和微机操作人员所熟悉、掌握,故将其作为开发工具。

2.2 软件设计流程图

经反复研究修改后,提出各级软件设计流程框图,因篇幅关系,仅给出站级软件(以下同)设计流程框图(见图2),据此进行数据库设计和程序的编制。

2.3 数据库结构设计

与公司、所、站内各部门协调,建立数据采集、处理、储存的标准。建立数据库最基本的策略是各部门(包括各站)的信息资源不但能为本部门的人员访问,而且可被上一级部门具有合法权限的人员访问。

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生成报表的格式,同时收集当前用于记录数据的表格等,最后确定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的结构。

2.4 数据库文件设计

本系统设计的数据库文件主要由主执行文件、业务数据库、数据库字典、数据库复合索引、数据库业务表、巡检、施工及业务人员表和远程通讯等20多个文件组成。

2.5 菜单结构与软件功能

2.5.1 菜单结构

菜单项结构设计见表1、表2、表3。

2.5.2 软件主要功能

① 电话热线服务:全系统用一个对外公布的特号(易记号)电话进行供水服务,用户一旦有需求电话拨入,系统即可形成用户、公司(或所)、站(用户所在地)的三方同时通话。由站级操作人员接待用户电话、录入电话记录、发出派工单并录入完工信息等;所、公司级操作管理人员进行追踪查询和监督,并对用户与上级领导的询问及时反馈。

② 增加、修改:对系统中各个数据库文件增加新接报的电话记录、修改或删除已有记录,并对新记录或修改记录进行合法性检验。

③ 浏览:让操作人员随时浏览查看数据库的内容。

④ 查询:根据操作人员输入的条件,查询有关记录。

⑤ 报表:根据操作人员输入的条件,从数据库中整理出有关记录加以汇总、统计,并以报表形式显示或打印(本系统可根据需要打印数十种不同格式的报表)。

⑥ 统计计算:根据领导及管理人员的要求,计算出相应的数据,并以报表形式显示或打印。

⑦ 数据传送与接收:对数据文件(日报、月报等)随时可进行站—所、所—公司之间的远程传送与接收。

⑧ 所、公司可根据接收的数据文件(日报、月报等)进行有关报表的打印和汇总分析。

3 结论

经过近一年的运行、考核与改进,该服务系统可最大限度地发挥供水业务管理资料的作用与效能,并可实现三级数据资料共享(站、所、公司)。操作人员可以改变过去人工的、经验的管理方法,用微机在软件系统支持下进行高效、科学的管理。

表1 站级菜单项结构设计 系统维护 数据录入 数据浏览 统计 报表打印 帮助 生成上报

远程通讯

等待所来访

退出

关闭计算机 业务

人员

今天

本月

尚未修复

全部

及时率

主动率

暗漏检出率

漏子修复报表

零活修复报表 台帐

日报(接报)

日报(修复)

未处理报表

不考核漏子 帮助 关于

关机

重启 检漏指标完成报表

漏水修复情况月报

零活月度统计报表 任务单

...... 表2 所级菜单项结构设计(营业所、水厂略) 系统维护 数据录入 数据浏览 统计 报表打印 巡查各站 帮助 单位人员库

维护

发送与接收

下访

退出

关闭计算机 停水记录

一站

二站

三站

四站

五站

六站

等......

按接报时间

按修复时间

及时率

主动率

暗漏检出率

漏子修复报表

零活修复报表 台帐

日报(接报)

日报(修复)

不考核漏子

停水记录 巡查

各站

帮助 关于

关机

重启 检漏指标完成报表

漏水修复情况月报

零活月度统计报表 表3 公司级菜单项结构设计 系统管理 数据录入 数据浏览 数据查询 数据汇总 管网所 帮助 人员库存管理 热线信息 今天 热线信息 服务中心 待处理报表 帮助 发送与接收   本月 未接转信息 分类汇总 关于...... 关于...... 退出   未接转信息 服务中心待处理信息 .......     关闭计算机   显示热线电         关机   话接收情况         重启             参考文献

第5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我国石油工程石油工程企业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许多石油工程企业都在奋勇前行,一边发展,一边壮大,然而在石油工程企业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无疑会遇到许多问题和挑战,税务问题就是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而且纳税是每个石油工程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同时也是石油工程企业必须面临的风险,所以近年来如何有效地规避石油工程企业的税务风险,提高石油工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绩效成为了现阶段越来越多业界人士关心和重视的问题。本文就石油工程企业现阶段面临的税务风险进行了分析,探究了石油工程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税务风险的原因,进一步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石油工程企业税务风险的决策,以期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专业人士的关心和重视。

关键词:

企业税务;风险类型;原因;决策

一、现阶段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的类型

据调查,现阶段,石油工程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于石油工程企业未遵守法律规定,没有纳税或纳税不足而面临的补税、罚款等风险;另一种是石油工程企业没有利用好税收政策而承担了不必要的税负而造成的风险。两种税务风险的存在直接增加了石油工程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如果是第一种税务风险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石油工程企业的信誉等级,降低了石油工程企业的竞争力;此外,如果石油工程企业没有加强税务风险意识,会干预石油工程企业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进而会影响石油工程企业的整体收益和效益,影响石油工程企业领导层决策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于石油工程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二、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税收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税收法律法规的立法层次较低,在所有23个税种中除3个税种由国家税收法律明确,其余多以文件等部门规章形式存在,且政府部门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动也在不断变更税收政策,所以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学习了解、不能及时地与税务部门进行沟通,不能掌握最新的税务政策就很容易出现多缴或少缴税款的情况,进而出现上述的税务风险。

(二)企业内部缺乏严格的约束和管控机制

石油工程企业内部缺乏严格的税务风险约束和管理机制也是导致税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规范的税务风险管控体系应该是一个严格的、封闭的、可操作性强的体系,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一些石油工程企业缺乏相关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一些石油工程企业虽然有,但是形式化和模式化的现象比较普遍,税务控制指标和标准不符合石油工程企业发展的需求和社会环境的要求,进而不仅容易出现税务风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石油工程企业内部其他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

(三)涉税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

高素质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是降低税收风险的关键,但现阶段部分石油工程企业在进行税收管理工作中存在自由性和随意性,信息披露的力度不够强,缺乏透明度,税务核算不够严谨;其次,一些工作人员没有全面把握税收法律法规的精神,或者由于石油工程企业税务管理业务比较复杂,财务会计人员若没有较强的税务业务的能力,将会导致税务风险的产生。

(四)对国家的税收政策了解的不够全面

国家税收政策是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现阶段我国存在着分区域、分税种、分行业多层次的税收优惠政策。除自身产业、行业领域企业享受应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外,也可以进行事前税收筹划,以达到节税的目的。例如财税2009【59】号文中对企业重组规定的特殊税收优惠政策,若石油工程企业打算重组时,应进行事前税收筹划研究,以满足企业重组节税条件,但现阶段许多石油工程企业并未深入掌握我国税收优惠政策的实质,研究不够透彻与深入,蒋导致上述税务风险的发生。

三、应对企业税务风险的决策

上述风险的存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石油工程企业的税务管理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石油工程企业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运行,不利于石油工程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石油工程企业管理的工作经验,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就如何应对石油工程企业税务风险、提高石油工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以下几点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掌握企业风险管理的关键点

关键点的掌握是提高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也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不必要的税务风险,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关键点的掌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掌握企业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即持续性、合法性、高效性、可操作性,把基本原理应用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去;第二,要善于预测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然后对风险进行一一地评估,这样一来能够让企业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更加积极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三,税务风险管理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根据我国政策的变化和税务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调整现有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增强风险管理方案的实用性和适用性;第四,要把握好风险管理的度,避免过度管理造成的成本增加,管理过松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潜在风险。

(二)健全企业现有的涉税内控机制

建立健全企业现有的涉税内控机制是规避企业不必要的税务风险、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的又一重要举措,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企业现有的财会制度、内部管理制度和监督审计制度;另一方面,要结合企业的特点和战略目标建立自有的内部控制测试方法和自我评价标准;此外,要通过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和外部专业的机构或中介机构定期对企业内控的有效性进行测试并实时改进,将简单的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有机结合。

(三)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和联系

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和联系不仅能够使企业更快更及时地获得更多最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和相关法律规范,而且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繁杂纳税程序,提高纳税的效率和效果,规避企业不必要的税务风险。所以企业一方面应当通过税务机关网站、电子邮箱、电话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掌握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变化;另一方面要通过与税务机关的联系和沟通深度对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进行理解和剖析,当涉及到比较复杂的税务情况时,可以向税务机关咨询,尽量避免会计处理中出现的问题和风险。

(四)完善企业现有的税务机构

完善的税务机构一方面要求石油工程企业要适当地调整石油工程企业现有的税务机构,另一方面要不断地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依靠专业素质较高、综合素质较强的税务筹划和管控人员来做根本的支撑,所以石油工程企业首先需要结合每个管理人员的能力与水平,以及石油工程企业税务筹划的需要,适当地调整和改善石油工程企业的税务机构,精简机构,降低成本,做到人人肩上有责任;其次,要提高石油工程企业的准入标准,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机构;此外,要完善配套的监督管理和奖惩机制,进而从根本上提升有关管理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减少人为的损失和失误。

(五)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的力度

税务风险管理力度的加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严格税务风险控制的程序,主要包括重大决策中的税务问题、经营过程中的税务问题、税务会计、税务申报、税务争议和协商等模块,而各个模块中又需要涵盖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与监控等各个要素;此外,要掌握最新的政策规范,明确风险控制的要点,例如营改增后,对各个企业的税务工作都产生了新的影响,所以企业可以通过多与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合作、增加进项税等方法来降低自己的税务压力,提高自己应对税务风险的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石油工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税务风险,而且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想彻底规避税务风险是不太现实的,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结合石油工程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战略目标,在遵守我国相关制度规范和法律条例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石油工程企业经营风险的措施,这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的不懈努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提升石油工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石油工程企业的利润水平,从而促进石油工程企业实现更好更快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杰.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及其成本的分析与决策[J].中国经贸,2015

第6篇

从上一小节对水电建设工程物资管理的内容和流程可以看出,工程物资管理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和风险,而大渡河公司由于开发建设项目大多在山区险峻之地,交通不便、运输距离长、地质灾害多发,以及较为复杂的人文环境和现场环境,更加大了物资管理的风险。

1.1供应商风险

主要体现在,一是供应商主观有欺骗意愿,如以虚假的身份签订合同并进行虚假担保,骗取支付的货款或预付款;或签订空头合同,并将空头合同倒卖,从中谋利;或由于自身实力,本身就无法正常履约,却设置合同陷阱等,这类风险一旦发生,将给建设项目和水电施工企业造成巨大损失。二是供应商由于客观原因,如生产计划无法执行,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不吻合,资金链发生断裂等,均导致不能履行合同或不能按时、完全地履行合同,这也将给工程建设造成极大影响和损失。

1.2物流风险

由于运输距离远、道路险峻,对车辆和运输人员的要求均较高,物流风险主要体现在,一是运输安全的风险。可能导致的是人员安全和车辆安全的风险,以及特殊材料发生的风险;二是运输时效的风险;可能无法按照预定的时间准时运抵,这将对工程建设造成较大影响,同时也会增加额外的成本。三是运输过程中物资数量变化的风险。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运输过程中物资被盗、抢、遗失的情况时有发生,以及天气原因,都有可能导致运输的物资数量减少,这也将对工程建设造成较大影响。

1.3质量风险

质量风险主要体现在,一是由于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质量、规格不合格或不符合要求,轻者导致部分工程不达标;重者将直接影响到水电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无论是对业主方还是承建方都有可能造成人员、经济、技术、安全等多方面的重大损失。

1.4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一方面是业主方管理风险,二是承建方管理风险。承建方管理风险主要体现是物资使用和物资管理上。一是承建方在使用上浪费巨大,在管理上简单粗放,造成物资短缺、物资报废,成本增加;二是承建方在物资管理和使用上不规范,造成各类安全隐患。

1.5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既是物资管理风险的类别之一,也是导致其他风险发生的一种诱因。对大渡河公司水电开发建设工程项目而言,自然风险主要体现在较为频繁的自然灾害,以及由于工程承建方和供应商对当地自然状况的不了解造成的各类风险。如设计方由于对高海拔、高寒地区的不了解,可能会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特殊材料的应用;同样,供应商也可能在材料选用、包装、运输、售后上面没有考虑周全;而承建方则同样会在物资验收、仓储、使用、报废时忽略自然条件造成风险。

2水电建设工程物资管理的风险控制对策

2.1风险识别和评估

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是风险控制的第一步,可以通过对水电建设工程物资管理的流程梳理,标准化的建立来进行。一是可以在水电开发项目设计之初,就将物资管理流程、可能存在的风险性纳入到设计内容中,方便物资管理部门在进行物资计划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及监控时及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二是通过对物资的分类、分级来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通过构建工程物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每一类物资的风险程度级别、风险类别、风险易发点进行识别和评估,为风险控制打下基础。三是通过水电开发工程业主方内部部门之间的流程再造来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在公司内部,由于部门间以职能划分,在部门之间的物资管理流程中,往往会因为部门的界限而造成管理风险。因此,通过建立以流程为导向的部门协调机制,可以增加对风险识别的敏感性和时效性。

2.2供应链的风险管控方式

2.2.1构建供应链风险监督模式近年来,很多水电企业都认识到了供应链上各环节协作在物资管理中的重要性,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念也被引入物资管理中,其中风险管理也是一项重要内容。供应链风险监督模式的建立首先需要打破供应链各环节的体制壁垒,形成包括物资材料生产商、供应商、工程设计方、工程承建方、工程业主方、工程运营方、工程专业服务(保险、咨询等)工程物资供应链上所有环节共同参与相互监督和制约的监督体系和监督运行方式。

2.2.2构建供应链风险分担模式作为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供应链风险分担模式的建立有助于进行工程物资管理风险的管控。供应链风险分担模式的内容包括在工程物资供应链各环节中通过风险保证金缴纳、各类保险、信用评级等方式来构建工程物资管理风险分担模式,有效控制供应商风险、物流风险和自然风险。

2.3信息化的风险管控方式

充分运用大数据来开展风险管理。在大数据应用日益广泛的今天,可以通过大数据抽取、过滤、处理、分析,来获得水电工程物资管理中的风险指标体系,形成风险阈值,监控风险触发点。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获得某类工程物资的供应需求状况,从而及时调整采购计划,控制物资供应风险。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来进行物资管理流程管控。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是现代化工程物资管理风险管控的必要手段。包括目前已经较为成熟的各类物资管理软件的应用,包括物联网的应用等,可以对工程物资管理中的供应风险、管理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及预警。

3结语

第7篇

关键词:合成氨;工业水污染;治理技术

一、前言

在当前的社会当中,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原料,在农业、工业生产当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氨的生产当中,最为主要的方式就是工业合成。而在合成氨的生产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中,会存在大量的氨氮、高浓度有机物等污染物,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污水处理就进行排放,将会造成极大的污染。所以,对于合成氨工业水污染治理技术,应当进行良好的应用,才能实现合成氨工业的良好可持续发展。

二、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的基本概况

合成氨是我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业生产,主要是由中小型工厂进行。由于这些工厂不具备良好的污染治理能力,而且合成氨工业具有高浓度、大排量的氨氮排放,因而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相比于一些大型合成氨工厂,中小型工厂的氨氮排放量更大。在合成氨工业水污染当中,具有排水量大、排放点多、废水成分复杂等特点。在合成氨生产当中,需要大量的水,对高温高压制氨进行冷却。在各个工段中,也需要利用冷却水进行设备换热,同时会排放大量的废水,因而具有极大的排水量[1]。

合成氨具有较多的工序,在不同的工序当中,都会与废水产生联系,其中包括了工业生产废水、冷却用水废水等,具有很多的水污染排放点,因而会对水污染的治理造成较大的困扰。合成氨工业水污染与其它工业废水相比,在统一治理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在合成氨工业废水当中,具有较多的成分,在脱硫、造气等工序当中,会产生硫化物、氨氮、悬浮物等污染物,在合成工序当中,则会有废稀氨水产生。虽然当前很多合成氨厂采取了一定的水污染治理措施,但是不同的合成氨厂具有不同的管理水平、产品结构,缺乏完善的净水设备,因此无法实现良好的水污染治理。

三、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的治理技术

煤是合成氨工业当中的主要原料,而在煤当中,具有较高的氨成分,会造成严重的工业污染。所以,应当对合成氨工业的原材料进行转换,才能够从根本上将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的问题进行解决。在合成氨工业污水治理中,对于煤造气含氰废水,可以对生化法、凉水塔循环回用法进行应用通过加热水解法,对油气化炭黑净水氰化物进行处理[2]。将工艺冷却水闭路循环技术引入其中,降温工艺冷却水,将水质稳定剂加入其中,循环进行利用,使氨新鲜水排水量、用量等得到降低。在一些中小型合成氨工厂当中,具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对含氨废水治理技术,应进行提升,采取稀氨水蒸馏回收、液高压水解、工艺冷凝等技术进行应用,采用一点加入和逐级提浓的方法,在合成氨回收收集分离中,取得更好的效果[3]。将油气化炭黑水处理技术应用在合成氨工业水污染治理中,例如重油萃取或清油萃取油炭浆回路反烧制气技术、干法回收油气化炭黑水技术、重油洗涤煤气技术等,在合成氨工业当中,能够更好的处理和再利用油气黑水,从而进一步降低合成氨工业的水污染。

在合成氨工业生产当中,会排放出大量具有悬浮物的废水。利用净水处理设备对污水进行处理,能够分离污泥和污水。而需要对污泥进行二次处理,才能够满足工业安全排放的要求。所以,在合成氨工业生产当中,应当对污泥处理设备进行设置。在污泥处理当中,主要是进行脱水的操作,不过,我国当前合成氨工业生产中所采用的污泥处理设备,往往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问题,处理效率较低,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能耗,对于污泥处理的标准要求,也难以进行有效的满足。所以,在一些合成氨工业生产当中,使用的污泥处理设备大都依赖进口,会极大的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

益[4]。因此,为了更为有效的处理合成氨工业水污染,还可以对气浮技术、厌氧技术、循环式活性污泥技术等进行应用,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结论

氨是当前社会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工生产原料,在很多相关的领域当中,氨及其衍生产品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化工生产当中,由于污水排放造成的水污染问题始终较为严重,合成氨则更是如此。所以,在合成氨生产当中,应当对合成氨工业水污染治理技术进行充分的应用,对产生的工业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之后再进行排放,从而实现合成氨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宇,蒋殿春.FDI、政府监管与中国水污染--基于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分解指标的实证检验[J].经济学(季刊),2014,02:491-514.

[2]米.地方政府与企业环境治理合作关系的形成--以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为例[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0,01:56-66.

第8篇

【关键词】供水企业 财务成本管理 对策

供水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工作设计因素多,覆盖面广,水厂、泵站、管线、养护等多项工作的开展均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无疑使供水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增强,难度增大。以往,粗放的财务成本管理工作导致许多供水企业成本控制乏力,甚至出现亏损,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因而,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供水企业财务管理成本工作亟不可待。

一、优化水价制定

水价的制定应注意三个因素,一是原水成本,二是运营成本,三是税费成本,一般来说,三者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70%、10%,可见,运营成本所占的比重较大。供水企业运营成本通常包含净水成本、运输成本、管理成本、收益成本四个方面,其中净水成本与运输成本是基本固定的,而由于供水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管理成本应得到一定的缩减,收益成本是供水企业的合理回报,水价的制定与这一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为提升水价合理性,经营者应通过合理控制水价,避免因收益成本过大损害公众利益,以及因收益成本过低影响企业利润。

二、统一财务核算流程

完善供水企业财务核算流程对于提升其财务工作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供水企业可财务以下几项对策:(1)健全会计编码。许多供水企业下设基层单位,包括水厂、泵站等,各个基层单位的成本管理特点与需求各不相同,为供水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对此,供水企业应统基层单位会计编码,以便于基层会计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2)规范会计工作流程。规范基础数据的录入规则、规范业务处理流程、明确各基层单位需上报的各制水、输配、养护环节的统一报表,通过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提升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降低会计报表的编制难度;(3)充分发挥会计政策管理委员会的作用。供水企业应建立会计政策管理委员会,使其充分发挥制定、修订会计政策的作用,提升企业财务政策的针对性、可行性,进而保证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

三、推行精细化财务管理

粗放的财务成本管理模式所带来的弊端有目共睹,因而现阶段,供水企业全面推行精细化财务成本管理模式有着很强的必要性,对此,供水企业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转移财务成本管理工作重心。长期以来。供水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工作局限于算账、记账、保障等基础性工作上,而财务分析、资金管理、投资可行性分析等管理性工作方面比较薄弱,为了进一步提升供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成效,应将工作重心向管理性事物方面适当偏移,将财务成本管理工作落实到企业生产、技术、财务等各项工作中;(2)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管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供水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成效,对此,供水企业应结合自身经营特点推行全面预算制度。将全年的收入、成本、费用情况进行合理预计,并严格执行,杜绝当前预算编制普遍以“零基”预算为编制的笼统方法,对于预算执行中的异常情况要从严审批,建立责任成本制度,关注财务成本形成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推行动态的,全过程的预算管理;(3)健全财务成本管理责权制度。为了更好地约束供水企业财务管理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权利,促使各个岗位相互合作、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供水企业应在明确财务成本管理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合理划分企业各个部门、岗位乃至个人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责、权、利,提升全员成本意识,使其自觉主动地挖掘生产潜力,寻求降低成本途径。

四、明确长期财务管理目标

建立科学可行的财务管理撑起目标,是提升供水企业经济决策科学性、可行性,提升财务成本管理目标性和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供水企业长期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企业长期财务管理目标应与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相统一,既要考虑到企股东回报率、经济增加值等各项经济因素,又要考虑到城市规划与发展,人口增速与供水需求等其他因素;(2)优化投资决策质量。受供水企业经营特点与社会属性的限制,其投资行为应以收益稳定为主,避免盲目采取激进的融资策略,同时积极寻求财政拨款,以提升自身资金构成的合理性。

五、完善内控制度

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供水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控制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此,供水企业应采取以下对策:(1)关注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以往,供水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多集中在事后阶段,对事前与事中部分的财务成本管理不够重视,而事后阶段,往往财务成本损失已经形成,难以及时补救,对此,企业在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强化事前与事中控制制度的建设,以预防为财务成本管理的起点;(2)优化岗位设置。完善的岗位制度对于约束各个岗位职责、权限,提升财务成本管理人员工作的规范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企业应结合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特点进一步完善岗位设置,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权限、义务,同时强化岗位之间的监督与约束;(3)明确财务成本管理程序。对授权、采购、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经济事项流程进行明确,提升其审批与执行过程的规范性。

六、总结

综上所述,供水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工作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供水企业领导及财务工作人员,只有在充分认识财务成本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不断剖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改进对策,才能促进供水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的改进与完善,促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和经营成果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高迎.加强成本控制 助推供水企业转型升级[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6).

[2]陆相周.供水企业成本公开的研讨[J].公用事业财会,2012,(2).

[3]李侠.供水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的探讨[J].公用事业财会,2012,(3).

第9篇

关键词:城市供水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一、城市供水企业财务管理概述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城市供水企业同样面临发展和改革的机遇,作为面向市场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为经济效益最大化,这是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投入资本实现保值增值所决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要求城市供水企业必须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城市供水企业具有区域性的垄断性质,水费价格又受政府的制约供,城市供水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着自身的问题和特点。

城市供水企业财务管理,是在服务好城市居民生活的前提下,对企业的投资、筹资和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活动涉及到水的生产、供应、销售等各个环。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都与资金发生联系,每个部门也都在合理使用资金、节约资金支出、提高资金使用率上,接受财务的指导,受到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约束。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供水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城市供水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城市供水企业在特定的地区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多数企业体制为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许多城市供水企业仍保留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方式,会计处理方式落后,财务管理困难,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的问题。

1.投资关系不理顺

国内城市供水企业平的资产(主要包括水厂、供水管道等)是由政府投资建设,水价受政府的控制,但生产的原材料、建设管道用到的管材、人员工资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很大,造成水费价格与实际成本脱节,当前城市供水企业主营业务多为亏损,亏损使企业无力承担新的投资和建设,造成城市供水企业不能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公用事业单位的改革的步伐,有些地区将原来的自来水公司进行合资或合作经营,合资企业多为资本运作,只注重企业的短期效益,城市供水企业资产特别是水厂和供水管道需要进行长期的投资,合资方为了压缩成本,减少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建设,一旦见财务报表盈利,便进行包装上市进行转让股份,股东改变造成城市供水企业管理混乱,城市供水企业的公益性又使其基础设施管理、服务收费、利润分配等制度的改革明滞后于形势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财务管理制度是衡量一个企业成败的关健,管理水平的好坏同样受财务管理制度的约束,虽然城市供水企业都有财务管理制度,由于只关注资产、资金方面的财务风险,忽视了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在财务管理中作用。有些城市供水企业的预算只由财务一个部门编制,不能结合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财务部门也只是根据往年的账务,对其他部门的费用和成本进行汇总,编制的预算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要求。财务预算编制后,有些企业不根据预算指导生产,而是随意的更改预算,并且预算不与绩效挂钓,缺乏对预算控制的有效监督,造成预算编制成为摆设。有些城市供水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对财务决策还是由主要领导决策,如:固定资产投资没有可行性报告,完全凭企业领导的意见,造成企业投资失误,有些城市供水企业内部控制不规范,如: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询价、比价、招投标等过程只有一个部门办理或者由某个人决策,银行记账、对账一个人办理,缺乏内部的相互牵制、制约,发生错误与舞弊的风险较大。

3.经营收费工作有待提高

这几年,水费的征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收费方式单一,只能到城市供水企业单位缴费。二是水费收缴城市供水企业多用先使用后付费的方式,由城市供水企业先供水,再由用户根据查抄的水表进行缴费,用户如不缴水费则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近几年来由于中国住房租用或转让的增多,前租户与后租户、前房户和后买户之间的矛盾,都在反映在欠收的水费中,造成城市供水企业损失,作为城市供水企业,催缴水费的手段少,只能采取收违约金和停水的手段催费,有些城市供水企业委托物业代收水费,也造成水费回收不及时,应收账款的增加,容易造成城市供水企业大量的坏账,直接影响了的资金使用和经济效益。

4.成本管理效率低

城市供水企业的公用性使企业认为只要亏损,就要求政府进行调整价格,不去关注自身的问题。城市供水企业从引水到制水、再到售水,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涉及成本控制的因素。企业对制水材料随意投加,水压大小调整不当,造成管网破损等,这些环节缺乏有效的管理,都会加大供水成本,造成城市供水企业的损失。如:有些城市供水企业在引用水源地水过程中,不能及时根据水质变化调整制水材料的应用,制水材料浪费严重。有些城市供水企业管网老化,管网漏损不能及时发现,并且维修不及时,大量供水跑冒滴漏,企业损失较大。

5.财务人员的素质偏低

城市供水企业多为国家企业和事业单位,由于没有引进竞争机制,财务人员多为内部招聘,人员素质偏低,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财务政策不断的变革,需要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体系及时更新,城市供水企业做为独立核算单位,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与日俱增,但城市供水企业的财务人员在新的法规、制度宣传、培训还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尤其是不能结合现代城市供水企业财务工作的具体情况对财务人员进行指导、培训。新财务人员对新的法规、制度理解掌握不深,不能结合本职工作很好贯彻相关法规、制度,仅靠日常工作的摸索,难免会出现错误。

三、完善城市供水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深化城市供水企业改革,理顺投资关系

根据国家对公用事业单位的改革政策,必须发挥政府投资主体作用,积极推促进城市城市供水企业改革,深入探索城市城市供水企业的经营模式,形成城市供水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引进外资、民营资本,增加城市城市供水企业的的投融资渠道。二是按照物业管理办法,征收供水管网配套费,扩大对城市供水管网的投资力度。 三是对外方合资及合作的城市供水企业,政府要加大监督,合理的促进合资城市供水企业的投资力度,对合资及合作的城市供水企业投资水厂和管网,政府应加大优惠政策。

2.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城市供水企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原始记录管理及填报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及清查盘点制度、收费管理制度、财务预算制度和财务分析制度。通过实施这些制度,有效地加强了企业在经营环节中的原始记录、计量、消耗、定额、验收等工作,提高了企业管理整体水平。

预算管理作为重要财务管理制度,企业要高度重视,组织企业全体人员参与,结合公司的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进行编制,编制好的预算,要严格实施,并制定考核制度进行监督,确何预算得到全面的实施。

同时城市供水企业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收入管理、资产管理等制度的制定要结合内部控控制度实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降低发生错误与舞弊的风险。

3.抓好收费管理工作

水费收入是城市供水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为了解决收费工作的管理难题,城市供水企业首先应采用现代化的收费方式,采用网上缴费、银行代收扣等方式,方便用户缴纳水费;二是减少欠费现象的发生,与用水单位和个人签订供水合同,制定收账催收措施,对违约不缴费的用户采取及时停水措施以及收缴违约金,对拒不缴纳水费的用户通过诉讼解决,并在用户档案做好信用记录,信用越低则对其供水量的限制越严格;三是加大水费稽查制度,配备专门的人员和装备,对于私接用水、私开消防栓的用户加大处理力度;四是对于小区物业缴费不及时的现象,城市供水企业应与小区签订合同进行催缴,或对住宅小区实行户表改选,由城市供水企业直接对每一户居民住宅抄表收费。

4.提高成本管理的力度

成本管理是城市供水企业提高效益的有理保障,为提城市供水企业成本管理,应从引水到制水、再到售水每个环节都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于源水,要做到及时监控,根据水质变化及时调整制水材料,使消耗做到最佳。对水厂老化的供水生产设备要及时更新,对于电耗等指标应加大对水厂考核。成立管网巡视机构,加大管网巡视,建立管网漏损举报制度,发现漏损,及时进行抢修,减少供水跑冒滴漏,加大管网调度力度,对于水压要调控到位,减少管网破损。选择性价比较好的水表和管材,降低产销差率。只有加强供水环节成本管理,才能提高城市供水企业生产效益。

5.注重财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财务管理水平提高需要财务人员专业水平过硬、综合素质较高。培训是提升财务人员职业素养的关键,城市供水企业要在内部开展专业化和道德教育的培训,可以从专业理论知识、实务操作技巧、风险管理方法及综合素养积淀等方面来推进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财务人员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城市供水企业还应加紧落实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实现企业内部财务资源共享,通过信息系统使财务管理的各项改革措施都能得到体现,从而实现对财务的实时监控,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第10篇

摘要:重视城市供水企业的财务管理,对城市供水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城市供水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转变经营思路、加强人员培训、重视成本管理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供水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On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Capital Construction in

Urban Water Supply Enterprises

Abstract: Improving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capital construction has a great importance for controlling cost of urban water supply enterprises. Through analysis of problem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capital construction in urban water supply enterprises, combined with the local practical situation,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o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professional quality training and establishing coordination agencies, etc..

Key words: water supply enterprises; capital construction; financial management

一、城市供水企业作为政府主导的公用事业之一,对于稳定国民经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长期在政府指导下进行进行规模化经营,为社会提供单一产品,其产品价格接受政府管制。与此相适应,理论界与实务界都一致认为,公用事业应在政府保护下实现垄断或相对垄断经营,并通过计划的价格模式,维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从而有效保障社会公众的普遍利益。由于这种思维模式的束缚,往往导致牺牲企业局部利益维持水商品价格的稳定,忽视了成本控制、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使得供水企业水价不足以补偿供水成本,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活力,导致企业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重视城市供水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够更好促进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城市供水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观念落后,缺乏科学管理的思维

城市供水企业一般都是由地方政府直接投资建设与运营,并且长期处于垄断或相对垄断的市场环境中,因此企业的经营出发点及成本导向,不同于其他行业一般企业的市场思维,受到诸多不同价值标准的影响,难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城市供水企业面临着全新的财务管理环境。但由于长期以来在思想和行为上受到旧有经营管理体制的约束,财务人员的观念仍比较滞后, 企业内部普遍缺乏现代财务管理机制,尚未建立起时间价值理念、风险价值理念、边际成本理念和机会成本理念等科学管理理念,成本控制观念薄弱,内控机制虚设,生产效率低下,这些极大影响了整个企业的财务效率与经营效果。

(二)财务人员素质较低,缺乏继续教育、培训

目前,城市供水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其专业水平与观念往往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距较大,对于现金流观念、货币时间价值观念、成本观念、财务风险观念等都把握不准,无法对于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准确的分析,很难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财务信息。同时,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体系不能及时更新,对财务工作新法规、新制度的宣传和培训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中的迫切要求。财务人员对新的法规、制度理解掌握不透,不能在本职工作中很好的贯彻相关法规、制度,往往会导致出现不应有的错误。

(三)成本管理和内控水平不足,缺乏管理经验

城市供水企业的成本核算目前仍主要局限在传统的成本模式,过多地关注生产领域,以降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作为主要控制手段,忽视对开发费用(如新水源勘探等)、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间接费用的控制。同时,内部控制水平较低。很多供水企业往往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或者虽有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流于形式,导致关键控制点失控。从而使得一方面是损失、浪费现象大面积存在,另一方面却是城市供水企业效益普遍不景气。

三、加强供水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转换经营思路,树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观念

加强城市供水企业财务管理,应当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着手。在宏观层面,必须加强公司层面的财务控制。企业最高决策层和管理层必须深刻认识到现金流、净利润、净资产的持续增长对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成本观念、现金流观念、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在微观层面,财务人员必须注重细节,如企业的净利润率、费用率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加以纠正。

(二)加强继续教育工作财务人员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明确负责财务人员继续教育的机构和人员,结合城市供水企业的财务管理特点,对不同层次的财务人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定期内部培训。首先,针对国家新颁布的财经法规、会计准则及税法等,及时组织所有财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培训,使他们都能熟练掌握新的财务、税收知识,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其次,通过外聘专业教师,进行有重点、针对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并且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内部业务交流和技能比赛,使他们能够对自己专业水平进行自我评定并找出差距,不断提高。再次,对财务主管人员,除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外,还要进行管理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管理协调能力。

(三)加强成本管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做好科学管理,节约成本与资金。首先,针对传统的生产领域成本如工资、制造费用等,要结合城市供水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精细化管理,对成本的形成过程中的诸多可控环节,进行分解和细化分析,充分挖潜。其次,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坚持就近采购、货比三家的原则,多方寻找质优价廉的长期稳定货源,择优购料,同时不盲目采购,减少材料成本的资金占用。再次,根据最佳库存与日常运营规律,建立最佳库存量与合理的维修费用、销售费用计划。又次,根据水费征收周期,合理安排设置收费网点,节约营业费用。最后,通过对企业常规性检修计划的科学分析,合理预计维修费用,节约资金占用。

要以事前控制为起点,事后控制为辅助,从制度上杜绝违法行为和低效率的重复性工作。首先,合理设置机构和工作岗位,重视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明确岗位职责,并且切实有效地将工作责任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其次,合理设置工作流程。如授权、批准、执行、记录等是在重大采购招投标等业务中的必经程序。

参考文献:

[1]王爱群.浅谈自来水公司财务管理措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07年29期.

第11篇

针对行业主管部门对供水企业等单位的监管手段不足,通过建设城市供水管理业务应用信息系统,提供行业统计、水质监测、二次供水、服务热线等数据的网上录入传输,实现数据汇总、查询、统计分析、评价、超阈值报警等功能,从而提高城市供水管理效率和水平,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和供水信息,实现城市供水行业管理业务的信息化、规范化。

一、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一)总体框架

城市供水管理业务应用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集信息采集、传输、管理、分析、展示为一体,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布设在天津市供水管理处的信息系统和门户网站,使用人员包括供水处、区县供水管理部门、供水单位、水质监测站和二次供水设施清洗单位。

信息系统为16个区县供水管理部门、32家供水单位、5个水质监测站和39家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单位提供网上信息填报途径,并为供水处业务管理人员提供行业信息的统计、汇总、分析等功能,部分水质信息通过门户网站实时。

同时,门户网站对外相关的行业信息,实现政务公开、信息服务、新闻等功能。

(二)系统划分

信息系统采用B/S架构,建设内容包括:信息采集、网络传输、支撑平台、业务应用和门户网站等五个方面,其系统划分如图1所示。

1.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是信息系统的数据源基础。信息采集方式包括自动采集和人工填报两种方式。本次项目建设中主要采用人工填报方式实现信息采集,信息采集内容包括供水单位的基础信息、水质检测信息和行业文件信息。

2.网络传输

网络为天津市供水处与区县供水管理部门、供水单位、水质监测站和为二次供水清洗消毒单位之间信息的传输提供高速可靠的通道。

3.支撑平台

支撑平台包含系统运行环境、数据库和应用支撑三部分内容。

系统运行环境为信息系统提供整体运行环境,包括为系统运行配置服务器、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数据库是数据的存储与管理中心,用于存储基础信息、水质检测信息和行业文件信息,为业务应用提供有效可靠的信息支持服务。

应用支撑在信息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向上负责支撑业务应用,向下管理数据资源。

4.业务应用

业务应用包括行业统计管理信息系统、供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系统、二次供水管理系统、服务热线管理系统和行业文件管理系统五部分,为实现水质监管科技化、行业统计信息化、供水处内部办公无纸化提供管理平台。

5.门户网站

门户网站依托天津市水务局网站软硬件平台进行升级改造,提供新闻、政务公开、信息服务、信息、信息维护功能。

(三)安全体系

信息系统通过权限控制实现分级别访问,可以设定不同用户对特定模块及操作的访问权限,以保障机密信息的安全性,实现业务系统级别的信息安全。

针对本系统的数据安全需求,对系统数据信息采用磁带机定时备份方式,并将备份介质存储于不同地点。

二、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流程

信息系统是采用行业统计、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二次供水、行业文件、服务热线等五个业务管理平台,以系统数据库为核心的业务支撑平台,以信息采集和网络传输为供水业务的动态数据获取手段,通过数据汇总、查询、统计分析、评价、超阈值报警等功能,对城市供水行业进行实时管理的系统。

(一)主要功能

该系统在结构上主要由信息采集、行业信息统计、供水水质分析、二次供水、服务热线、行业文件等主要业务应用模块构成。

1.信息采集

为供水处、区县供水管理部门、供水单位、水质监测站、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单位提供数据录入界面,实现数据的自动存储和集中管理,具有接入扩充能力,并为在线监测信息预留标准的自动接口。

2.行业信息统计

对采集的行业信息进行统计管理,实现对行业信息变化趋势的汇总、分析和评价。

3.供水水质分析

根据预先选定的方法对采集的水质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并根据预先设定的阈值实现自动报警功能。

4.二次供水管理

对采集的二次供水信息进行统计管理,实现信息的汇总、分析和评价。

5.服务热线管理

对采集的服务热线信息进行统计管理,实现对服务热线信息的汇总、分析和评价。

6.行业文件管理

管理行业文件信息,在供水处、区县供水管理部门、供水单位范围内,实现公文流转、业务督办和信息等功能。

(二) 业务流程

城市供水行业管理业务流程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管理和应用、信息三部分,即在采集供水处、区县供水管理部门、供水单位、水质监测站和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单位的供水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行业统计、水质分析和行业文件管理,并通过网络传输将部分供水水质信息上报至门户网站,为社会公众了解城市供水状况和参与供水行业管理提供平台。

(三)数据流程

城市供水行业管理的数据主要包括基础数据、水质检测信息和行业文件信息。其中:基础数据包括单位基本信息、供水单位出厂水水质水量周报、固定投资信息、经济指标季报、年报信息、供水设施信息、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等信息,来源于供水单位;水质检测信息包括原水、出厂水、管网水、二次供水的日检、月检、季检、半年检和年检的水质检测数据,以及藻类高发期原水水质检测信息和外流域调水水质检测信息,来源于供水处、供水单位、水质监测站和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单位;行业文件信息包括公文、通知公告、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等,来源于供水处、区县供水管理部门和供水单位。数据流程详见图2。

三、技术集成和应用探讨

(一)系统的集成

全面的系统集成可以使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协同工作,最大程度发挥系统整体效能。本系统集成主要包括数据资源集成、网络资源集成两方面内容。

1.数据资源集成

数据资源集成是将供水处历史信息(包括1996年以来的水质检测信息、2002年以来的统计信息和2004年以来的公文信息)和实时信息集中到业务应用信息系统数据库中。历史信息为供水处历年积累的业务管理数据,存储方式包括纸质文档及以excel、文本、数据库等格式存储的电子文档,其中数据库格式文档直接导入业务应用信息系统数据库,其他数据通过业务应用信息系统的填报界面录入数据库。

2.网络资源集成

在现有Internet基础上,供水处租用6M专线,分别建立区县供水管理部门、供水单位、水质监测站及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单位与业务应用信息系统之间的网络连接,为供水处、供水单位、水质监测站、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单位的信息录入,以及单位间的公文流转、信息提供高速可靠的通道。

(二) 应用探讨

2012年9月,信息系统在天津市供水管理处开始应用,现在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系统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拓展业务、完善功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效益分析

在经济效益方面:信息系统代替了发传真、打电话等传统方式,规范和简化了信息采集和传输流程,可在短时间内对大量的供水数据进行管理,减少信息整理和分析等方面的重复工作,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极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支出。

在社会效益方面: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供水水量、水质、水压、服务等信息的网上填报,供水处可以及时掌握本市供水行业动态和供水信息,提高了监管的全面性和时效性;通过系统的运行,改进了工作模式,规范了业务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管理水平;通过自动生成各种统计报表和数据分析,提高管理部门的数据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水质数据的采集、分析及水质超标报警,为确保供水水质和供水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提供了网上政务公开和宣传交流平台,实现政务信息、信息服务、信息交互等功能,促进政务公开。

2.应用前景

从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看:一是将行业内的几乎所有单位有机联系起来,业务范围覆盖城市供水主要管理工作;二是针对城市供水行业管理的具体业务,提供流程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使业务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三是作为用于国内城市供水行业管理的报表系统,系统开发满足中国式复杂报表的使用需求。因此,城市供水管理业务信息系统可以在城市供水行业管理工作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值得各城市借鉴推广。

同时,系统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今后扩展的可能,为GIS和在线自动监测数据的接入预留接口,自动输入在线自动监测数据,提高城市供水管理的实时性和应急能力;另外,在本系统研发基础上,还可增加供水相关设施的地理信息显示,全面直观地了解全市城市供水设施的空间位置和属性信息,为供水设施建设规划、改扩建、供水事故处理等提供决策依据。

第12篇

关键词:供电公司 创新提升 农电企业 财务一体化

按照国务院国发[1999]2号文《国务院批转改委和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意见的通知》精神,县级供电企业要实行“政企分开”,即趸售县供电企业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对趸售县供电企业,原则上应上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直接管理;暂时不能上划的,可以在产权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代管。在产权关系上看,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受地方政府委托,对趸售县供电企业(以下称“农电企业”)行使出资人职责、履行出资人义务,实行“代管”,其所属的绥化供电公司按照要求,认真履行的代管职能,并针对农电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确立了“夯实基础,狠抓落实,讲求实效,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从强化财务管理和监督入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农电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规范。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集约化、扁平化、规范化”管理理念,为深入落实“加强县供电企业管理,按照‘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和实施县供电企业及供电所管理提升工程”的目标要求,绥化公司以坚持深化应用“六统一、五集中”为主线,打破“代管”壁垒,紧扣专业延伸管理主旋律,把握统一、规范关键点,制定财务集约化管理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时间节点和实施步骤,将省公司规定动作落实与管理创新有机结合,与国网专业工作同检查、同部署、同总结,创新财务管理,创造性地提出了“1+2+3”的财务管理目标,一个中心:财务管理集约化;两个目标:风险防控、价值引领;三个落脚点:夯基础、改状况、稳增长;辅以实施“四维”财务管模理式,即:一维信息系统建设、二维基础工作创优、三维要素集约管控、四维同步评价提升(同业对标),农电企业一体化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为深化农电企业体制改革和实现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实施背景

(一)农电企业面临的形势分析

1.外部环境因素

按照国家战略部署,农电体制改革将在“十二五”末完成,这意味着农电企业的管理体制实施上划管理改革势在必行。如何在代管的过渡阶段进一步理顺管理关系,稳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将是摆在代管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电力生产经营关系到国计民生,属于基础性行业,具有公益事业特点,受国家政策制约影响较大,在履行企业盈利职能的同时,还要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电力行业的经济特征使得社会各界对电网企业的监督逐步强化,规范有序的经营理念的植入和有效实施成为必然。

2.内部环境因素

绥化公司农电企业的生产经营在多年的“代管”中逐步走向规范,但其财务状况也存在“二高三低”(资产负债率高、财务风险高、盈利能力低、资产运营水平低、融资能力低)的问题。资产规模庞大管理效率低下、内部控制虚而不实、经营风险加大、盈利能力走弱、权益被亏蚀,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使得电网持续稳定发展困难重重。依笔者之见,农电企业在谋划企业生存与发展问题上要从着力抓好财务管理入手,要更加注重财务基础管理,更加注重成本费用控制,更加注重财务风险防范,更加注重财务资源运作。

(二)创新农电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意义

多年来,通过各级财务部门的共同努力,绥化公司代管县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由于基础差、底子薄、体制机制复杂等多种原因,代管县供电企业在依法治企、规范经营、财务管控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农电企业财务管理要实现取得根本性的变化,必须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是政策原因的争取政策支持,是内部体制原因的深入推进体制改革,是管理因素的规范精益管理,关键是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能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推进财务管理机制创新。

对农电企业实施财务管理创新,是贯彻国家和网省公司战略部署的重要实践,是夯实代管县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基础、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代管县供电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成果的内涵和做法

绥化公司本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总结闭环管理思维实施农电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结合农电企业的实际和网省公司加强农电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在抓深、抓实、抓细、抓严上下功夫,打破“代管”壁垒,创新农电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引入了“四维”管理模式(图1),提出了“1+2+3”的财务管理目标(图2)。

经过一年多实践运行,绥化公司对农电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取得了实效,拓展了现阶段财务专业延伸管理的维度,加快了实现农电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与国网接轨的步伐,实现了预定的管控目标。具体做法如下:

(一)信息系统建设

1.农电企业财务管理软件现状

2013年以前,绥化公司农电企业财务核算软件是远光核算系统2.1(单机版),地市公司不能及时地掌握各代管农电企业的财务核算信息和经营状况,对农电企业月度财务快报、年终财务决算的审核也只是达到“以表审表、层层汇总”的状态,无法行之有效地行使对农电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

2.农电企业应用财务管控系统的必要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代管县供电企业实施财务管控项目,就是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先进的财务核算系统,实现对代管县供电企业财务数据的动态实时穿透查询,促进地市公司有效提升对代管企业资产、负债、收入、成本等全要素的财务管理水平。既是推动农电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依法规范经营的现实需要,也是做实地市公司、切实履行对农电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重要举措,更是农电企业管理提升要求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全省范围内农电企业应用财务管控系统十分必要。

3.农电企业财务管控系统应用实践

(1)项目启动

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从项目筹划、制定实施方案到制定全省统一的会计科目体系,绥化公司全程参与了财务管控系统建设的各阶段工作。由于农电企业会计核算区别于国网系统的核算内容,在创建科目体系的业务中没有成型的体系可以借鉴。绥化公司充分发挥对农电企业会计核算内容全面掌握的优势,将业务经验与会计核算规则有机结合,构建有农电企业特点的统一的会计科目体系,为在全省开展会计集中核算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绥化公司将财务管控系统核算理念与远光2.1版会计核算软件的差异和“管理对象”以及业务分类”等财务管控系统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归结出来,为系统应用的关键工作――静态数据的收集和动态数据的对应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和理论支持。并在2013年6月至7月,绥化公司组织所属农电企业开展了72人次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明确了工作要点。

(2)项目运行

绥化公司集中辖属的农电企业开展项目应用试运行工作,有序开展了系统应用环境的搭建、关键用户权限的收集、报送、导入、使用、统一会计科目下静态数据的收集、整理、植入(共收集了单体工程451个、往来单位3125个、组织机构487个、银行账户57个,共计4120条静态数据)、2013年动态期初数据的对照、录入、核对、2013年已发生业务的凭证补录、数据核对、报表关键数据来源的设置,顺利实现了农电企业财务管控系统的成功上线运行。

(3)项目总结

绥化公司通过对2013年会计业务在财务管控系统(图3)试运行工作的实践,有效开展了运行过程阶段性分析评估,一方面查补财务管控系统功能需补充、调整、完善的内容,另一方收集农电企业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成了项目试点应用总结,共提出包括静态数据收集、动态数据对应、会计科目正确使用等10余项注意事项,有效避免“进去一串垃圾数据,出来一张垃圾报表”的状况,为下一步的推广应用打好了基础。

(二)基础工作创优

会计基础工作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随着管理提升、依法治企等工作的开展,绥化公司实施了“四步工作法”,实现了农电企业的会计基础与国网同步推进。

1.深入调研摸清状况

不打无准备之仗。绥化公司按照省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要求,开展了以会计政策的执行、会计科目的使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实施等主要内容的农电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调研工作。在调研中发现,农电企业在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政策方面不统一,有的农电企业是按“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有的农电企业采用“直接核销法”核算坏账,即平时不计提坏账准备,发生坏账损失直接核销。通过调研摸清了农电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现状,结合“六统一、五集中”财务集约化管理进行了差异分析,为执行统一政策、规范管控夯实了基础。

2.整章建制贯通应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财务集约化管理的精髓是“集约”,严格执行通用制度和标准是实施集约管理的有效途径。绥化公司在贯彻执行国网公司通用制度的同时,集中组织培训了《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代管农电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创造性地针对农电企业的管理需求,制定并执行有特色的适合管理实施的绥化供电区财务通用制度,对指导、规范农电企业经营行为管控和经济业务处理,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3.费用核销典型设计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根据会计核算规范性和报销管理的有关要求,针对近年来内外部检查提出的费用报销手续不完备问题,绥化公司对成本费用报销和工程其他费用报销业务进行规范,实行典型设计,即结合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管控,研讨形成了农电企业“成本费用业务核销规范”和“工程其他费用核销规范”,并将上述两项规范作为“操作指南”深度融合了原始凭证规范化、费用审批、流程管控的要求,形成了以规范促提升的良性机制。

4.严格审核防控风险

居安思危,才能防患未然。在农电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实践中,绥化公司在统一规范了29种原始凭证单据样式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财务审核规范,做到“四不通过”:没有业务预算的不通过;审批手续不全的不通过;原始凭证不齐全、不合规的不通过;业务流程不规范的不通过;通过完善内部监督机制,规范经营秩序,建立和完善以日常稽核和定期稽核为重点的财务稽核常态运行机制,对公司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跟踪稽核监督,确保公司在资金运营、核算管理、资产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依法合规,从而进一步规范经营秩序,有效防范了财务风险。

(三)要素集约管控

国网公司提出的农电企业“双提升”工程,从财务专业角度看,贯穿了财务集约化实施的过程。绥化公司在现有的体制下,以“五集中”的内容为要点,创新财务管理工作,实现了资产、负债、成本、收入及利润的全要素管控,推动了农电企业财务管理集约深化。

1.率先生成“一键式”报表

按照国网公司要求,2013年度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20%的代管县供电企业要应用财务管控系统生成“一键式”报表。绥化供电公司辖属10家代管县供电企业作为试点单位首批开展此项工作,并于2013年8月24日正式生成“一键式”报表,对农电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绥化公司结合农电企业的会计核算业务的实施,充分研讨,统一了科目体系,并在此前提下静态数据的收集和动态数据的对应以及财务管控系统的应用进行的“一对一”的集中培训,应用“数据收集与业务核算相结合”、“会计核算与集约管控要求相结合”机制,确保了系统如期上线。“一键式”报表生成后,省、地公司可以通过财务管控系统这个平台,进行实时数据查询,实时生成该试点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会计报表,简化了数据生成、归集、传递流程,在“统一”的前提下,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一键式”的生成,跨越体制限制,实现了农电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准集约”(图4)。

2.严控预算执行

一是严控可控费用。绥化公司针对可控费用的经济特点,本着“厉行节约,勤俭办企”的原则,细化了预算集约调控工作,制定并实施了《国网绥化供电公司农电企业可控费用预算考核管理办法》,加强了可控费用预算的执行管控工作,实行了月分析、季通报、年考核制度。二是动态监控预算执行。通过实时生成的“一键式”财务报告信息为反映基础,动态监控农电企业预算执行,确保预算管控落到实处;通过财务建立健全预算指标管理的绩效考核和监督评价制度,杜绝了预算外支出,提高了可控费用管理的实效性,提升了成本管理水平,维护了预算的严肃性、刚性原则,实现了农电企业预算集约调控的“准集约”。

3.资金集约管控

绥化公司严格落实省公司资金管理工作要求,着力推进资金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方式的创新。一是严格控制银行账户数量,加强账户开立审批和撤销备案制度执行,持续压降农电企业银行账户数量,农电企业银行账户数量由最初的145个压降到目前的65个。二是依托中电财结算平台和服务力量,研究搭建农电企业资金池,提高了农电企业资金集团化管理水平,实现资金归集率95%以上。三是加强农电企业资金运作,提高资金效益。2013年以来,鼓励供电区内的农电企业积极参与省公司的资金运作,使得闲置资金的收益在无风险条件下实现最大化。四是持续应用农行“三级账户”管控,加强资金在线监控,在财务管控系统全面应用的基础上,优化资金月报,提升了农电企业月度资金分析功能,加强日常在线稽核和监控,强化预算管控,防范了资金风险,实现了农电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准集约”(图5、图6、图7)。

4.资产精益管理

绥化公司从农电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在实现财务管控系统成功上线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农电企业的财务状况,创新资产管理业务,全面开展了清产核资工作。清产核资工作按照“清查、规范、发展”的原则,遵循“尊重历史、依法确认、实事求是”的总体工作思路,经过制定方案、前期准备、组织实施、现场鉴证、报告出具、账务处理6个阶段,从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底,历时7个月全面完成,共计清查所属农电企业资产盘亏、资产盘盈及资金挂账的净损益共计280.31万元。通过清产核资,在改善财务状况的同时,实现了账实、账账、账证的“三对照”,为下一步实施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绥化公司在不断改善优化农电企业财务状况的基础上,引入并适应性调整“电网投资能力测算模型”,测算电网投资能力趋势,为投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实现了农电企业资本集中运作的“准集约”。

5.风险集约管控

农电企业由于现有的治理结构影响,经营风险在一定程度普遍存在。绥化公司在客观分析农电企业风险管理状况的基础上,突破体制限制,利用现有资源,借助内控系统平台,实施资金支付管控和在线稽核,积极构建适合农电企业特色的风险防控机制。创新应用“三级账户”管控系统管控重大事项业务的资金支出,通过制度固化农电企业没发生金额5万元以上的大额资金支付业务,农电企业资金支付在履行内部集体决策后,上报地市公司审批执行,并要求农电企业在重大资金支付业务发生时,须提供经过审批的单据,地市公司财务部门复核人员方可办理业务复核,款项才得以形成支付。这是一种将业务发生与系统应用相结合的管控方式,创新性的业务实施和风险防控的常态融合机制,实现了农电企业风险在线监控的“准集约”。

(四)同步评价提升

绥化公司深入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工作的同时,以专业延伸管理为契机,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创新开展了农电企业财务评价。以同业对标为手段,有效促进各项集约管理工作在财务管理实践中的融合和转换,切实促进“双提升”、切实服务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切实为农电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第一,坚持科学有序开展。前期工作突出了“两个到位”即认识到位、宣传到位。首先按照网省公司的专业延伸管理要求,确定适合的管理对标体系架构,实现管理对标的目的;其次,就管理对标体系的应用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对指标定义、计算方法、统计口径、数据来源和具体提升措施等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做好了管理对标工作的深入到位宣传;最后建立了定期联络、信息报告、督导检查、管理提升、工作评价考核机制等五个工作机制,确保农电企业同业对标工作有序展开(图8)。

第二,坚持促进管理提升。绥化公司以县供电企业及供电所管理提升工程为有效载体,克服基础差、底子薄、体制机制复杂等困难阻碍,全面强化财务专业延伸管理,促进农电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一是强化财务管控系统应用水平,集中组织了农电企业财务人员20余人进行了程序的培训、测试,为对标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二是持续动态监控日常考核的关键指标的完成情况,积极提出完善提升建议,找短板、强管控,同步提升对标水平。

第三,坚持积累典型经验。在农电企业财务管理对标体系建设过程中,绥化公司充分发挥农电企业管理提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抓重点、找难点,深入剖析,全面总结,努力在同业对标深入实施过程中认真总结工作亮点,树标杆、抓典型,实现以对标促管理提升,以管理提升促对标水平提升的双保双促机制。

三、成效

绥化公司通过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了预期的财务管理目标,农电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在财务管控系统成功上线后,提升了财务集约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了管理手段的导向、约束、凝聚、融合和辐射作用。

第一,会计基础进一步夯实。统一了科目体系和会计政策,进一步夯实财务管控基础;以财务管控系统成功应用为依托,逐步实现财务核算规范化;对农村低压电网维护费等重点业务规范会计核算进行了逐一分析,有效地保证了省公司“一本账”会计信息质量。

第二,财务状况进一步改善。经过清产核资,摸清了家底,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清理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提高了农电企业资产质量和资产运营效率。深入开展资产清理处置,加强资产效用分析,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加强不良资产管理,重视账销案存资产清理追索,建立健全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通过“提质量、调结构、保安全”的资产集约管理手段的实施,农电企业的财务状况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全区综合的资产负债率由2012年的75%优化到2014年6月30日的37%(不含农网改造因素)。

第三,预算行为进一步规范。绥化公司在农电企业树立全面预算“一盘棋”的理念,逐步强化损益性预算管控,全面完成省公司下达的损益性预算指标,并同步严把资本性预算的“立项关”。对农网工程项目预算的管控引入并适应性调整“电网投资能力测算模型”,从测算结果出发,综合平衡规划需求、利润目标、后续效益因素,优化投资结构和时序安排,2013年投资计划比2012年下降1.69亿元,2014年投资计划比2013年下降0.53亿元,以量化数据引导预算行为,使农网工程投资决策更科学、更合理。

第四,风控水平进一步提高。制度完善为保障、系统实施为手段,形成了资金管控与业务管控常态风险管控机制,强化了风险管控意识,2013年绥化公司共受理重大事项报告涉及的资金支付申请188份,进一步明确了经济业务处理的管理责任,有效提高了风险管理水平。

第13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 发展意义 发展新形势 存在问题 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320-01

在经济社会发展快速的的基础上,我国的城市进程不断推进,并开始循序渐进地实施城乡统筹发展,进入到“三化同步”的发展新时期。而在农业新时期的发展中,农民转而以从事其他非农产业为主,所以曾经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已经不复存在。面对农田水利的发展形势,最需要的就是研究确定农田水利发展的关键问题,把发展思路完善好,创新发展机制。

一、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发展中的意义

作为农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我国农田水利从建国开始就很受重视,目前已经兴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有2000多万处,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也对促进粮食的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产品供给,以及帮助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保障粮食高产稳产

我国社会发展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农业与工业的问题上,贫困地区以农业为主,发达地区以工业为主,而在农业中,又以种植粮食为主要。这证明,农村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不仅受到农田水利的影响,还以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水平为基础。从总体效果的统计数据来看,受水利设施保障的耕地比普通耕地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了2000多千克,是农田水利促进粮食增产的有力说明。

2、保障农民收入提高,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粮食生产收入,所以只有粮食增收,农民的收入才能够有效增加,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再者,农田水利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成为推动县域经济的途径之一。

3、缓解灾情

农村地区曾经是靠天吃饭,随着四季的变换而种植符合季节气候的粮食。但是经济在不断地发展,传统的耕种方式渐渐跟不上发展的速度,再加上旱灾、涝灾的不定期侵袭,许多农村地区在自然灾害面前手足无措,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庄稼被摧毁,也使得人身安全和经济都无法得到保障。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遇到灾情时,能够使农业损失降到最小,妥善处理好灾情。

二、农田水利的发展新形势

农田水利发展最有利条件就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因为优先实现农田水利现代化是发展现代农业要求之一。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条件,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实现了农田水利现代化才能为建设现代农业打好基础。在今后一长段时间内,农田水利建设必然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来开展。指导农田水利建设要利用到现代的思想观念,把先进技术融进水利的改造中,管理农田水利也需要科学的方法。

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二元结构的趋势,打破了城乡相互分割的局面,使得产业联系、农村形势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田水利不仅是关系国家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也是关乎农业、农村、农民发展问题所在。所以这就要求要用战略眼光,站在全局高度,根据城乡统筹的思路来发展农田水利。

三、农田水利发展的关键问题

1、责任主体缺位的现象

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转折点,但在改革开放实施之后,有些不适应经济发展速度是体制的就显露出其弊病来,就农田水利这一块来说,伴随着的出现,原有的体制被打破,使得一直延续的农田水利建设出现了责任不清、主体缺位的现象。地方政府与农民不能做到对农田水利建设责任主体的统一认识,比如,政府注重的是形象工程建设,只从局部利益出发,不重视农田水利工程,而农民却认为农田水利是由国家管理,在政府没有奖励机制和有效组织的形式下,农民的积极性自然不高。所以,责任主体缺位不仅是目前农田水利建设的最大问题,还是根源性问题。

2、投入与运行经费保障机制的缺乏

农业税的取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民的负担,也在农田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和规范税收管理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农业税的取消直接影响到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政府又没有相应地采取替代措施,只是简单地减少水利建设的投入,使得农田水利建设趋于断层,影响其稳定发展。

3、工程质量的衰减

20世纪60年代,在响应政府号召下,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当时政府和农民团结一起完成这项建设工程。但是时隔几十年,在建设标准低、工程不配套的条件下修建的工程缺乏管理,使得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功能锐减的现场普遍存在,从严重的效率衰减总可以看出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总体水平下降。

四、农田水利发展的思路

1、把责任主体定位在政府

与我国义务教育的改革方式类似,农田水利发展也可以采用政府主导的方式来不断完善。从实际需求出发,政府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农田水利发展:首先,完善政策的标准。这就要求政府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等制度性的内容,把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活动进行规范。其次,是规则的制定,这就需要政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征求农民的意见,科学制定相关规划,并展开统筹管理。最后,是关于资金投入的保障,这需要政府努力把建设与管理经费的落实。

2、全民对农田水利建设存在义务

随着农民收入在农业收入中所占比较逐年降低,农民增收中农田水利发展的贡献率也越来越低,农民作为农田水利建设的受益群体之一,对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提不上去,于是农田水利的发展重任不应该系在农民身上,因为这是不靠谱的。所以,应该在第一点中提到政府为责任主体的前提下,提倡全民化的义务体系。目前,城乡之间、不同产业之间都在农田水利中获取利益,有时候可能比农民还要依赖农田水利,受益程度不比农民差,所以农田水利越来越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地位,对全民的意义更加突出。综上,要把传统的认识做恰当改变,农田水利的发展可以发动全民的积极性,建立全民支持农田水利的新局面。

3、推进物业化管理

按照现代化要求,利用好物业管理的新形势,相关单位在落实经费的基础上,把管理现代化落到实处,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第14篇

根据目前海塘工程的布局以及组织,可以应用物业化的管理理念,将海塘工程的维修养护工作委托给物业公司,全面的提升海塘的整体品位。首先,需要注重海塘工程的外观养护,经常性的对海塘工程基础设施进行养护,保证海塘的清洁,利用道路清扫车等设备,保护海塘工程的外观形象;其次需要注重海塘工程环境的绿化以及整治,在保证海塘基本工程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提高绿化效率;最后,在海塘工程中布置监控系统,能够对海塘实施远程的监督,这样也能够提升海塘工程管理的效率。实行海塘工程维修养护管理物业化,需要不断的提升物业公司的能力,推行现代企业化的物业管理。第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改变以往管理人员只做管理的怪圈,保留必要的管理技术人员外,让更多的员工参与到海塘养护操作中。可以根据岗位制定完善的薪酬标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第二,推行弹性工作制度,根据季节性、内容等情况的不同,合理的设置工作上下班时间。第三,完善考核制度,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做到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互配合,保证海塘工程养护的质量。

2实施海塘工程管养分离模式分析

国务院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在水利工程水管单位管理人员编制问题上,要将维修养护人员从水管单位中分离出来,组件独立的维修养护企业。钱塘江海塘经过了好几年的管养分离,可以看出其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需要分清步骤,逐渐的实现管养分离目标。首先,在水管单位,要从内部开始实现维修养护部门与管理部门、人员以及经费等的分离,将海塘工程维修养护技术人员从水管单位中分离,并将这些专业性强、业务水平高的人员集中起来,组建独立的海塘养护企业,负责海塘工程的维修养护工作。维修养护的经费需要根据养护程度以及工作量进行确定,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薪酬标准。其次,将组建的海塘养护企业从水管单位汇总正是脱离出来,但其主要工作仍然是海塘的养护工作。最后,当维修养护资金到位后,将维修养护企业与水管单位彻底的分离。海塘工程维修养护工作需要有水管单位通过招标,选择最佳的养护企业,促进海塘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向着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3目前海塘工程维修养护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海塘工程维修养护管养分离模式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海塘维修养护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海塘工程维修养护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海塘工程维修养护人员素质问题

大部分海塘维修养护企业中对于管理队伍的建设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规范,所以导致企业管理相对滞后。企业管理,主要还是要以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如果企业目标管理人员管理经验少,缺乏科学管理以及相关知识的认知能力,那么很难保证管理的质量,对海塘工程维修养护管理的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塘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工作中,更加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但是由于企业管理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导致人才的流失现象严重。另外,现阶段的海塘维修养护企业管理中,组织能力弱,导致企业管理中上下级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这使得进行管理时,常常会出现管理秩序紊乱的现象,难以保证管理工作顺利的完成。这就必须加强海塘工程维修养护管理队伍的建设。首先,企业要及时的招聘具有专业水平的高素质管理人才,管理人员还必须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这样给企业管理队伍增加的新鲜血液,就能够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保证管理的积极主动性。其次,要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培训活动要求具有针对性,即针对企业管理的不足进行,除了增强管理人员专业的管理知识外,还要加强其法律意识,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培养,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实际管理操作水平。

3.2水管单位的改革问题

我国水利部已经下发了相关的水利工程管理定岗标准,各地的水管单位正在按照相应的要求制定方案。只有保证水管单位改革到位,根据相关的标准确定管理人员,才能实现真真意义上的海塘工程管养分离,推动海塘工程维修养护工作的市场化以及社会化。并且,只有在水管单位改革落实后,才能确定人员的富裕情况,才能够方便海塘维修养护企业确定组织形式。

4总结

第15篇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企业管理;物业管理;水利

目前,水利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防洪抗灾以及水环境保护的技术关键。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是我国水利行业顺应全球信息化趋势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水利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水利为人民和社会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水利信息化技术及其在我国水利管理中的不足

1.水利信息化的基本含义

水利信息化是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深度开发并广泛利用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以及处理和服务等资源,以便使得水利事业活动效率及其效能得到全面提升的过程。

2.水利信息化特点

融合:水利信息化是水利专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

集成:是各种高新技术包括远程自动化监控、3S(GIS、GPS、RS)系统、通讯网络、数据库、数学模型、系统集成等技术的相互融合集成

共享: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最大程度共享

创新:水利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在实践中进行技术创新

3.水利信息化在我国水利管理中存在不足

首先,信息资源不足:一是时效较差、种类不全、内容不丰富、基准不一、时空搭配不合理;二是众多急需的相关基础信息资源建设还极不完善,服务于多层次业务需求的各专业数据库的建设尚未全面启动。三是信息的规范化和数字化程度过低。动态信息采集环节薄弱,信息积累未能全面规范化。与相关行业的信息交流不畅。

其次,信息共享困难:主要表现为服务目标单一,导致条块分割;标准规范不全,形成数字鸿沟;共享机制缺乏,产生信息壁垒;基础设施不足,阻碍信息交流。

最后,应用基础薄弱:软件功能单一、系统性、标准化程度低;资源开发层次低、成本高、维护困难

二、信息化技术建设的主要内容

(1)水利信息基础设施是水利业务应用的支撑平台,是实现水利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的基础,由水利信息采集、水利信息网、水利数据中心三大部分构成

(2)水利数据中心是水利信息汇集、存储与管理、交换和服务的中心。由信息汇集与存贮、信息服务和支撑应用组成。

(3)支撑应用是将水利业务中的共同业务逻辑作为公共业务处理逻辑提取出来,形成业务应用开发所需的基本组件集,减少重复开发,提高业务应用的规范程度与技术水平。

(4)保障环境是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水利信息化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支撑。 保障环境包括: 标准体系,安全体系,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政策,资金,人才队伍。

三、信息化建设在水利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1)是新时期治水的新思路和新理念的需求。当前,水利行业已经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探索,水利行业的中心任务逐渐由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转向水资源的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水利是一个信息十分密集的行业,无论是工程建设还是资源管理都离不开建立在对各类水利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大量科学分析处理基础之上的科学决策。

(2)在我国水利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对水利行业的公共服务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在水利部门与人民群众之间建立相互沟通的渠道,及时并准确地向社会传递水利管理的信息;其次,通过与人民群众及时沟通,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政府治理水利的效率,还能保证水利公共服务的公正与公平,并由群众监督并传递的反馈信息,合理更正治理措施【3】。

四、信息化技术在我国水利管理中应用的措施

(1)制定目标。基于未来水利管理向着竞争与合作共存社会组织发展的趋势,水利管理应该综合参照电子商务以及虚拟企业等表现形式,分析水利业务在水资源、水土保持、河道、水利工程、滩涂围垦、农村水利以及水政执法监督等领域的应用,从而在水利管理的总体目标和整体规划基础上,建立电子政务、水利数据中心、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以及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等等,以便对水利管理信息化技术做出适当的规划。

(2)培养专业人才。高水平的专业管理人才队伍,是水利污水管理能否成功实现信息化的关键。其中要求管理人才一方面能够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水利加以管理,另一方面还要保证信息化真正为水利管理服务。为了满足着两方面的要求,信息化技术人员需要认真学习信息技术,准确地掌握水管理的全部含义,并要将信息化管理的观念牢记在心。水利管理要实现信息化,就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让专业人员、普通管理人员以及中高层领导都要转变以往的观念,不断学习应用新的信息化知识技术【4】。

(3)管理体制的建立。水利的管理要实现信息化,就必须坚持管理制度规范。水利管理需要建立水政执法监督管理平台,对各方面的项目流程包括水政巡查、水事纠纷、水行政处罚、水政监察队伍等进行合理的更新以及调整,以便保证各个水政管理流程按照规章制度严格实施和顺利进行。

(4)信息化系统的合理选择。由系统开发专家、电脑技术专家、水利管理专家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组成信息化联合开发小组,建立局部监控中心、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江海图像监控点、江海基础数据库等具体信息化实施方案,并在调研以及系统分析得出的调研报告基础上制定一个信息化的具体实施方案,从而完成水利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以及实现【5】。

此外,水利信息化还可以让管理制度、方式以及理念等各种资源实现共享,从而极大地降低了政府的水利管理成本。同时,利用水利信息化实现水利管理工作,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而保证国民经济能够协调发展【5】。

五、结束语

水利管理的信息化需要我们在管理思想、建设思路以及行业理念等多方向努力,争取令水利管理在体制方面取得创新性的进步,全面提高水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动我国社会信息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增长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邹轶君.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实现及意义刍议[J].商场现代化,2010(05):11-13.

[2]刘增.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实现及意义[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2):22-25.

[3]丁宏.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带动企业管理的进步[J].山西财税,2009(0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