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传统体育养生的价值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引言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身体状况成了影响生活质量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亚健康和疾病也成了困扰人们的主要问题之一。顺势而生,健康产业在几十年内迅速发展,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而现代体育健身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从现代体育健身在中国成型并发展至今的过程中,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也在不断地进步发展,并成了现代体育健身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健身养生方式。现代体育健身和中国传统的体育养生,彼此交融,互相汲取,让其双方的价值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传统体育养生作为历史悠久,包含着许多极为精湛的实践和理论。在现代体育健身发展至今这一段时间里,各国人民和我们国内的人都在借鉴和引用中国传统养生的精华。中国传统养生作为我们民族的智慧结晶,值得我们认真的剖析其优点,使其当前的体育健康产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概念界定
2.1中国传统体育养生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是利用人体自身的姿势调整、呼吸锻炼、意念控制,使身心合为一体,强化人体各部分生理机能,是一门涉及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的综合、复杂生命现象和规律的人体科学。
2.3现代体育健身
人们通过健身、健美、矫正、医疗、娱乐、防卫等体育手段,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在合理的运动处方指导下,进行健身活动、增强体质的过程被称为现代体育健身。
3.传统体育养生在现代体育健身中的价值体现
3.1传统体育养生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是对现代体育健身的补充
经总结,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主要理论和指导思想,在很多方面都是现代的体育健身没有涉及到的,中国的传统体育养生的思想和理论的根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积淀,中国的传统体育养生形成了一个以整体观学说为理论基础、阴阳学说为指导思想、五行学说为方法论和认识论、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为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完整的理论体系。虽然这思想和理论都是古代人生产生活所形成的文化,但是在当代,经过现代科学的验证,其中大部分都是合理、正确的。中国的传统体育养生采用一种不同于现代科学的体系,对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现代体育健身是以中极大的补充。
3.2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锻炼方法和手段是对现代体育健身内容的丰富
传统的体育养生锻炼手段和方法有很多,相对于现代体育健身的健美运动、健身运动、娱乐体育手段,传统体育养生显得更具多样性。在当代,传统体育养生和相待体育健身的范畴正在慢慢的重合,但是传统体育养生很多内容依然能极大的丰富现代体育健身。例如中国人认为,规律生生活方式是健康长寿的关键,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适合劳作,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养生经验。在现代,又有很多人把古人的“子午觉”拿来作为养生方法。除此之外,一年四季的节律的合理利用也能对养生提供帮助。根据四时变化,人们通过调节自身的生理状况来适应气候环境,以此来养生。这些传统的思想都可以被融入到现代健身中来,为现代健身提供一些理论支撑。
3.3传统体育养生的发展是对现代体育健身发展的促进
一方面,现代体育健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吸收中国的传统体育养生的内容。在现代体育进入中国后,相关的从业者根据中国本土的养生项目,结合西方的健身方式,进行改编或创新,从而出现了很多新的健身养生手段和方法。这些方法和手段即有国外健身项目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同时也具备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古典韵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国外的现代体育健身进入中国后,对国内本土的养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传统体育工作者也在不断的将现代体育健身的内容融合代传统体育中来。
另一方面,在传统体育养生的发展过程中,国人的健康观和健身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在选择项目上,有一部分人就会选择现代体育健身的项目。在这一方面,现代体育健身的发展,也得益于传统体育养生的宣传作用。
4.影响传统体育养生和现代体育健身融合的因素
传统体育养生和现代体育健身都是现代人养生健身的手段,两者的融合对两者来说都是有益于发展的好事,但是也有很多的因素限制着两者的融合
4.1相关专家的错误态度
在这两个领域,很多的专家和学者持反对融合的态度。尤其是在传统体育体育的领域内,有很多人认为,传统的体育养生,就应该是原生态的养生术,不应该掺杂其他不相关的内容,这样会导致原有的文化遭到破坏。其实这种想法和态度是错误的,任何文化或事物要发展都应该要舍弃陈旧没有价值的部分,要保留其
精华,祛除其糟粕,这样才是健康的发展,而不是一味的继承。
4.2健身人群的盲目性
在健身人群当中,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对于新的融合项目并不接受,这是两者两者相融合和融合项目的推广的障碍。
4.3两者文化的差异
两者文化根源和底蕴差距很大,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是几千年前就出现的古代人所创造的文化,而现代体育健身是在有现代科学作为依据之后发展起来的。两者在很多基本观点上有着不同的看法。传统体育养生的目的是强身健体、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与之不同的是现代体育健身的起源和发展依赖于竞技体育,追求的是,更高、更快、更强和“高、难、新、美”,这导致,两者在很多的方面一直在争辩,也没能分出对错。
5.结论与建议
5.1相关体育工作者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知识。融合两种文化在健康领域内的不同手段,不仅要对两种文化本身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还要具有体育创编理论和美学的知识,如此,才能发挥两者的优势,形成新的健身养生方法。
5.2相关专家要有正确的发展观,不能单一的看待传统体育养生或现代体育健身,要充分的了解两者的优缺点,进行整合。
5.3从事传统体育养生工作和研究的人,要加大宣传力度,只有传统体育养生推广之后,我们才能了解它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它在现代体育健身中的价值。
5.4要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既要增加队伍的规模,也要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素养。社会体育指导员才是推广传统体育养生的主要人员。
5.5政府要健全相关的机制体制,做到发展有人指挥、推广有人去做、信息有人采集、回馈有人处理、出问题有人负责。
[参考文献]
[1]邱丕相.中国传统体育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医学院校;传统体育养生;价值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2—0096—02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养生学文化,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如五禽戏、导引等养生功法。养生学是现代体育与传统医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是我国传统体育的内容之一,同时又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体育养生从字面意思理解, 就是用传统养生方法进行保健的体育运动。自古以来, 人们对养生保健的研究就十分重视, 并在实践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 创建了系统的理论及风格独特的传统体育养生方法。这些养生方法内容丰富, 在增进人类健康,养生保健、延年益寿方面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一、研究方法与对象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与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医学院校开设传统体育养生课的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
二、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在普通医学院校开展的现状
1.传统体育课的开展情况
目前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在医学院校开设的课程较少,主要以开设太极拳为主,不能全面体现民族传统体育养生的内涵。此外,在民族传统体育养生课程教育中,课程教学过于简单、基础教育缺乏、民族文化意识淡薄,对构建民族传统体育养生课程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研究方法简单,缺乏完整的研究体系,很多人忽视了传统体育养生所特有的预防保健作用——“动静相兼”,相当一部分人对养生体育功能缺乏全面认识。
2.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可以得到结论,学生身体素质在逐年下滑,具体表现在学生心理、生理等方面存在障碍,运动能力不断下降,既有家庭的过度溺爱,也有来自社会激烈的竞争压力造成的,同时还与学校的教学管理的模式以及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关,所以要求家庭、学校、社会通力合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现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医学院校开设传统体育养生课的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是在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是古代中医理论与传统文化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
(1)民族传统体育养生的康复医学价值。在纪树荣《康复医学》一书中,对康复医学的定义主要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也就是功能障碍的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体育疗法是现代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其中民族传统体育养生项目可以作为康复体育疗法很好的内容之一,如健身气功五禽戏、八段锦等。因为,这两种传统健身体育养生功法以活动筋骨、疏通气血、防病治病、健身延年为目的,以内气运行为主,重视意念的锻炼,体现了形、意、气的合一,符合中老年人的运动规律。所以,医学院校康复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好康复医学专业课程,还可以把传统体育养生课程作为第二专业课程来学习,这样不仅可以用专业知识去治疗一些病人,还可用所学到的体育康复知识去给病人做康复治疗。
(2)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养生价值。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健康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而中华传统体育养生从古至今都在不断探索着强身健体之道。以“生为第一”、“延年益寿”为目的,是人们不断追求之事。从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发展史来看,历代享有盛誉的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名士层出不穷,其中华陀、陶弘景等人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两千多年来,养生家在人体科学、医学、保健学等领域中积累了丰富的体育养生思想。当然,限于当时历史条件,中华传统体育养生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文化的一部分,今天我们研究传统体育养生,主要是研究他的体育养生思想及其现代养生价值,古为今用,特别是医学院校的大学生更应该认真学习传统养生理论,为人类的医学保健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民族传统体育养生的中医养生价值。中国的医学吸收了当时已广泛流行的阴阳、五行等观念,并结合当时行医治病的实践,探讨了人体结构和机能,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以医养生、养生为医的观点。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古代养生理论,主要的是能让学生了解养生文化、养生方法和养生思想及其与中医养生的关系,不断探索新的养生运动理论,为广泛开展养生运动提供科学的借鉴和依据,使传统体育文化不断地走向世界,服务于人类。
(4)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学价值。 医学院校开设的传统体育课是在吸收了古代哲学与古代医学理论精华而形成的一种课程体系。古代医学理论中的“天地一体”、“五脏一体”、“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同样适用于传统的保健体育。而中医理论认为,人的五脏六腑是一个整体。传统的健身思想也认为体育的作用不仅在于发展身体的机能,或是治疗身体的某种疾病,而是通过调整人的身体心理,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得到调理,不断增强人的适应能力,以增强体质。作为医学院校学生在学习医学时,也应该接受传统健身文化的熏陶,从而为传统体育课程在大学的开设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四、开设传统体育养生的意义
现代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所以,人们在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 养生”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重视。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是体育养生家在从事与养生有关的体育活动中萌发、沉淀下来的传统养生思想,是养生人士从事体育养生活动的思想依据和思想方法,也包括养生人士已取得的养生成就中蕴蓄的思想精华。传统体育养生主要是通过有氧运动等健身途径促进人体健康,增强人的社会适应能力,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就得使人们对这些传统的理论与方法有深刻确切的认识,要使人们从不同侧面了解养生的原理、功法。高校在体育课教学中应加大传统体育养生课的教学,不断地推广,将有力促进中华养生理论的发展,对继承、发扬中华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精华,大力宏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不断提高居民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
1.医学院校学生通过体育课开设民族传统体育养生课程,使学生认识到体育养生课意义及价值所在,通过不断的学习,最终运用到所学专业上去,特别是康复医疗专业的学生,最终对个人和社会都会产生有益作用。
2.学生通过学习民族传统体育养生课程不仅可以学到养生保健知识,还可以宏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使我国悠久的养生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播。
3.高校体育教学可以把民族传统体育养生课程作为教学改革试点内容,加大推广力度。
4.从本次调研医学院校开设传统体育养生课的情况来看,开展并不尽如人意,开设有关民族传统体育养生的课程较少,不能全面体现民族传统体育养生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邓跃飞,李炜.传统体育养生的现代价值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研究,2006(12).
[2]纪树荣.康复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10.
[3]张敏.传统体育养生在高校体育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大理学院学报,2011(04).
[4]王丽丽.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再探讨—基于大学生不良生活方式的思考[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2(02).
[5]刘博.我国传统养生发展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0(02).
关键词: 老龄化传统体育养生功法价值研究
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由此引发的社会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一大趋势。据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6亿,老龄化率为12%,预计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18亿,占总人口的19.13%。面对越来越庞大的老年群体,如何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成为各界学者关注的课题。
1.辩证地看待人口老龄化问题
提起老年人,我们总是把他们和衰退、疾病等联系起来,视为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也使得学者们担心其对社会经济、政治、福利、医疗保健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冲击。在一定程度上,人口老龄化确实增加了社会的负担。但我们在看到人口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老年群体不仅是已经形成的社会财富,而且是可以创造出新价值的资源。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人经过岁月的磨炼,在知识、技能、洞察力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智慧。如我国历经周、隋、唐三朝的医学家、养生学家孙思邈,在百岁高龄时尚能著《千金翼方》,对加强建设我国医药养生保健宝库再作贡献。对江南农村社会经济制度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先生,在九旬时被聘为上海大学名誉教授,并继续到各地农村开展调查研究,为社会作出重大贡献。资料显示,在美国三分之一的老年人以志愿者的身份在各种机构内工作,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参加有报酬的工作,而其他一部分人则为家庭成员、朋友和邻居提供非正式的急需帮助,这相当于300万全职工资为病人提供服务的护理人员。在中国退休而志愿发挥余热的老年人及通过其他渠道继续为社会作贡献的老年人也比比皆是。
2.老龄化社会中推广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价值研究
2.1缓解社会医疗服务压力。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虽然国家加强了对老年人的医疗服务,但此为治标不治本之策,加强身体锻炼才是减轻老龄化带来医疗压力的根本之策。
我国的传统养生功法包含了我国古代养生家千百年来的养生思想精髓,广泛吸纳了中医、西医等理论,并与阴阳、五行等学说相结合,其各套功法和功理分别与人体各系统发病的病因病理相结合,具有防治疾病的针对性、显著性和科学性。如益气补肺功是预防和治疗伤风、感冒、急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经络导引动功。根据中医“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理论,本着“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脏腑所属,主治所谓”的原则,应首先疏通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畅通其气血。但根据五行学说,除了疏通手太阴肺经之外,还要补脾。因为脾属土,肺属金,土为金母,土能生金,即补脾土可以益肺金,这就是中医虚则补其母治病求本的原则在导引养生功中的具体体现。因此,在益气养肺功中,专门安排了一节“单臂擎天”的动作,在整套功法中又特别强调上提脚跟,都是为了补脾。
上海体育学院“健身气功·五禽戏”课题组通过追踪调查研究表明,“健身气功·五禽戏”对提高中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水平具有明显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科学的传统体育养生锻炼能够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提高免疫细胞机能。
2.2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
老年阶段,更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更能体会到身体健康的重要。但单纯的健身,不重视健全心理、平和心态,则很难达到健康、颐养天年的目的。我国对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长寿的主要原因不在物质而在精神。长寿老人能够长寿的原因与其心胸豁达、性格开朗、知足常乐、衣食随缘、与世无争、随遇而安的精神状态有关。老年人因退休失去特定的社会角色,心烦意乱,抑郁寡欢,烦躁不安出现心理失衡。加之生理机能日趋衰退,反应迟钝,多病欠安引发对生的留恋和对死的恐惧,都会给老年人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力。我国唐代的著名医学界、养生家孙思邈就曾在其著作中指出“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提出养生要善于养性,要注意个人内心健康,主张动静结合,全面养生。而我国的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正是一种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无论是静功、太极拳、导引术还是五禽戏等,其动作柔和,松静自然,意气相合、动静交替,练习后身心畅快,精神振奋,提高了练习者的自信心,从而改善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2.3推动“积极老龄化”社会的构建。
健康老龄化是指个人在进入老年期时在躯体、心理、智力、社会、经济五个方面的功能仍能保持良好状态。“积极老龄化”是在健康老龄化基础上提出的新观念,其不仅强调老年人要保持身心健康状态,更强调老年人作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资源,要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发展,强调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老人孤僻,易于伤感,才觉孤寂,便生郁闷”。老年人更希望让他人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而非家庭的包袱。习练健身气功既可以强健老年人机体,又可使老年人领悟和体验传统文化,进而使之在有生之年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实现人生未尽的价值。
3.结语
“老当益壮”、“老有所为”是所有跨入老年阶段的人的愿望,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积极老龄化的关键所在。我国的传统体育养生功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健身方法,具有调心、调息、动作柔美、简单易学等特点,非常适合老年群体习练,能够满足老年群体的健身需求,为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服务,进而为老龄化社会和谐社会事业的建设服务。正如有人所说:“我们不仅要给生命以岁月,努力实现寿命的延长目标,而且要给岁月以生命,努力赋予长寿以质量与意义。”
参考文献:
[1]邱丕相.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M]北京:人们体育出版社,2006:3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