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社会统计学笔记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劳动社会学 劳动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不同的学科研究的领域可能相同,但是研究的角度是不一样的。要弄清劳动社会学与劳动经济学看问题角度的不同之处,首先我们要弄清两门学科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劳动社会学”是一门立足劳动社会,研究劳动者、劳动者行为、劳动关系、劳动组织、劳动制度和劳动社会的过程,揭示劳动社会的结构、功能及运动规律的分支社会学”豍在生产和劳动的世界里,劳动者不仅仅进行经济行为,而且进行广泛的社会活动。劳动社会学就是以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和视角来对这些活动进行分析。“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豎劳动经济学以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手段来研究劳动领域的现象和问题。它将注意力投向人们工作的范围以及变换工作的行为,如就业、失业、劳动力供求、人力资本投资等。
笼统的说,劳动社会学与劳动经济学都研究劳动领域的现象和问题。劳动经济学和劳动社会学都对劳动者行为、劳动组织等感兴趣。但是,两者观察和研究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
在劳动力方面,劳动社会学中用“劳动者”代替“劳动力”更加合适。劳动经济学与劳动社会学在研究劳动力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区别:在劳动社会学中,劳动者被看成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人,他们的性别特征,民族特征,社会关系特征等都将被考虑进去。例如,研究劳动者的社会结构,社会化过程等。 在劳动经济学分析中,劳动力被假设为同质的,在劳动市场上工人可以相互取代,一般不考虑劳动力各种社会特征,而把关注点集中在生产率这一概念上。这样做的目的是简化分析,便于建立经济模型。劳动社会学认为人是复杂的。每个劳动者在劳动社会中都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而角色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就成了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动者的行为选择会受到与其他人互动和交流的影响,并不是独立的。“劳动社会学的重要任务是揭示劳动者与各社会变量之间的关系。”豏例如,企业文化对劳动者行为的影响,职业声望对劳动者择业的影响等等。这种社会变量会涉及到他人的评价、态度和看法,而这些态度和看法的产生过程又离不开劳动者之间的互动。在劳动经济学中,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人们的行为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而且人的行为选择是不受其他人影响的,是独立的。劳动经济学主要研究劳动力与各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总的来说,劳动社会学更加注重劳动者的社会特征、“社会性”,劳动者之间的互动,影响。而劳动经济学更加关注劳动力的经济特征,“独立性”。
在社会分工方面,劳动社会学关注的是职业分层,例如职业声望和职业地位对劳动者择业的影响,职业分层造成的社会分化、收入差距扩大等。劳动社会学认为任何一项职业都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并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资源和社会报酬,正是这些职位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报酬促成了职业分层。而劳动经济学主要关注劳动分工。经济学认为职业分工能够使劳动资源效用最大化,提高生产率,是因为发挥了劳动者的比较优势。
在对工资的研究方面,劳动社会学关注同工同酬、收入差距、地区不平等、工资歧视等社会问题。而劳动经济学把工资看成是经济成本,看成是劳动力的价格、报酬。主要研究工资决定理论,如效率工资,工资与生产率之间关系等等。
总的来说,劳动社会学关注的是社会效益,如何使社会运行在最佳水平;而劳动经济学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如何以最小的劳动投入获得产出最大化。
在就业和劳动力流动方面,劳动社会学与劳动经济学也有不同之处。劳动经济学假设劳动力择业主要是基于工资报酬、经济水平考虑,以此来构造劳动供给模型,工资高,则劳动力供给多。劳动经济学认为劳动力流动也是因为较高的工资报酬水平驱动,通过构造劳动力模型,计算流动净收益现值。我们可以看出,劳动经济学还是着眼于经济效益来对劳动力流动和就业进行研究的。而劳动社会学认为,劳动者择业不仅仅考虑工资报酬,还会考虑地缘关系,业缘关系,职业声望高低等因素。劳动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职业声望更高的工作,选择拥有适合自己企业文化的工作。
关于失业方面的研究,劳动经济学主要研究失业类型和失业原因。在失业类型方面,劳动经济学通过构造贝弗里奇曲线表明失业人数怎样在经济周期中的变化。在失业原因方面,劳动经济学通过斯蒂格勒模型、麦克尔模型等工作搜寻模型来解释失业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出劳动经济学更多的使用构建经济模型的形式对失业进行研究。而劳动社会学可能会偏重于研究失业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考虑建立积极的就业制度(包括用工制度、雇佣制度、退休制度等)保障劳动者就业机会,以及建立失业保障制度,保障失去工作的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劳动社会学与劳动经济学在研究问题的角度上有很大区别:劳动社会学以社会学视角和基本原理研究劳动领域的问题,更加关注劳动者得社会特征、劳动者之间的互动、劳动制度的社会效益等。而劳动经济学主要是以经济学视角研究劳动领域问题,通常是通过建立经济模型,运用计量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更加关注效率、成本、经济收益。但是两门学科都是属于劳动科学的两个方面,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互相交叉和渗透,研究劳动领域问题时,应该运用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注释:
劳动社会学.潘锦棠.第13页.
[关键词]年级;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付方式问卷
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作为生活事件与应激反应的中介变量,共同影响个体的心理应激和反应过程,也影响身心健康的症状表现。社会支持是指以个体(被支持者)为核心,由个体和他人(支持者)通过支持所构成的人际交往系统,应对是个体面对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作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过程。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对某个特定人群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个体社会支持状况与应对策略存在显著的相关。
大学阶段是生理心理发育及适应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和压力的高发时期,因此大学生常被作为研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对象,只是以往的研究多从性别、生源地、专业等角度进行比较,对年级差异的探讨相对较少。研究证明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压力特点存在显著差异,心理健康状况也存在显著差异,这意味着研究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特点的年级差异将具有重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重庆市3所高校(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学院)大一至大四年级的本科生,发放问卷400份,获得有效问卷379份,有效率为94.75%。其中,男生122人,女生157人;大一111人。大二93人,大三95人,大四80人。
1.2 方法
1.2.1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该量表共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2、6、7题),主观支持(1、3、4、5题)和支持的利用度(8、9、10)3个维度。本研究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量表中的一些项目进行了修订;第4题中的“同事”改为“同学”第5题删去“儿女”一项;第6、7题中的“配偶”分别改成“恋人”,并且均加入“教师支持”一项。已有研究表明修订后的量表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1.2.2 应对方式问卷 该量表共62个题目,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种应对方式。
1.3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输入SPSS 11.0统计并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和单因素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年级大学生社会支持差异分析 见表1。
表1显示,不同年级学生获得的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以及总分支持存在显著差异(P<0.01),但主观支持差异不显著。
2.2 不同年级大学生应对方式差异分析 见表2。
表2显示,不同年级学生的应对方式在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4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在问题解决、求助两个方面的差异不显著。
2.3 不同年级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两两分析比较见表3。
表3显示,在客观支持方面,大二的均值显著低于其它年级(P<0.01),大三也显著低于大四(P<0.05),这说明大四、大一获得的客观支持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在支持利用度方面,各年级两两比较的结果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这说明大一学生支持利用度最高,其后依次是大二、大三、大四;在总分支持方面,大一的均值显著高于大二、大三(p<0.01),大四的均值显著高于大二(P<0.05),说明大一、大四获得的总支持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大二学生自责应对均值相对于其它年级都高,具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5),大三学生的自责应对均值显著高于大四(P<0.05);大一学生幻想应对方式的均值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三、四年级)(P<0.01或P<0.05);大二学生退避应对方式的均值显著高于大一、大四学生(P<0.01或P<0.05),大二学生合理化应对方式的均值显著高于大一、大四学生(P<0.01)。
2.4 不同年级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见表4。
表4显示,在各年级水平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总分支持与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均呈正相关。其中,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总分支持与解决问题的相关系数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而客观支持与解决问题的相关系数均不具有显著意义。社会支持各因子与求助应对的相关系数在4个年级水平上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支持利用度与求助的相关程度均高于其它支持因子与求助的相关程度,且大一、大四年级的相关程度高于大二、大三。在各年级水平上,自责、幻想的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多呈无显著意义的负相关,仅大一学生的幻想应对与社会支持呈无显著意义的正相关,在大一和大四年级水平上,退避和客观支持的相关系数具有显著意义(P<0.05)。与其它社会支持因子元显著相关;合理化的应对与社会支持各因子在4个年级水平上均无显著相关。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不同年级学生获得的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以及总分支持存在显著差异(P<0.01),但主观支持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年级也是影响社会支持的因素。大一和大四学生获得的客观支持以及总支持高于大二和大三,这与各年级的任务相关:大一学生面临许多的适应问题,大四学生面临毕业、就业、考研等重大事宜,因此相比而言这两个年级更能获、得外界的关注和支持;支持利用度随年级升高而具有下降趋势,这可能与自我意识、自立需要的发展相关,高年级学生更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本研究还表明,不同年级学生的应对方式在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4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其中,大一学生中采用幻想应对方式的人多于高年级学生,大二、大三学生中采用自责、退避、合理化应对方式的人多于一、四年级学生。这可能与各年级所处时期以及各时期面临的处境有关:大一年级学生社会化程度不高,依赖性强,心理承受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均不够成熟,因此采用幻想应对的可能性更高,这与有关研究结果类似;大学二三年级是学业压力增大、外界给予的关注减少的时期,加之正处于应对能力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因此在面对压力时心理更脆弱,更易采取些消极的应对方式(自责、退避、合理化),许多研究都表明大学二、三年级是心理危机最为严重的时期。
本研究显示,积极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与社会支持有高度的相关,显示作为应激中介因素的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互动的关系,这和有关研究结果类似。需要指出的是,解决问题与客观支持的相关性不显著,却与主观支持的相关性程度最高,这说明大学生更重视支持的主观感受,它更能促进成熟的应对的产生,以往的研究已经证明这一点。在求助与社会支持各因子的相关上,支持利用度与求助的相关程度均高于其它相关,且大一、大四年级的相关程度均高于大二、大三,这可能是因为一年级学生善于认识外界、四年级学生善于利用外界,从而增强了求助的可能性。大一学生采用幻想应对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的原因前面已经阐述过,这里不再赘述。另外,一、四年级学生退避应对方式与客观支持呈显著负相关,这也可能是因为外在较多的支持增强了支持的主观感受。从而较多唤起个体积极应对的方式(如求助、解决问题),这和前面的结果吻合。
关键词:交通特色;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P20-4 文献标识码:B
毕业设计是各大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其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一次综合性的教学实践重要环节。测绘工程作为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通过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独立从事教师的纵横向项目和企业生产。毕业设计质量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成了关键。许才军等利用转变培养模式对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进行了探讨;张小红等利用近五年的本科毕业设计对武汉大学测绘工程专业进行分类调查与分析。鉴于此,本文在交通特色背景下,分析和探讨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
1. 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在交通特色背景下,华东交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于2005年增设了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前几年,本科毕业设计质量良好,近些年,该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呈现下滑趋势。其主要原因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 时间无法充分展开。第一,当前就业是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学生在最后一学期仍未找到合适的工作,无法集中精力进行毕业设计和保证做毕业设计所需的时间。第二,我校测绘工程专业每年大约有25%的学生考上研究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最后一学期,考上研究生的学生要准备面试,缩短了毕业设计的时间,致使毕业设计所需的时间无法保证。第三,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最后一学期,学生有两周的毕业实习,占据了毕业设计的时间。②选题和指导方式缺乏互动性。目前,学校毕业设计选题致使指导老师和学生都较为被动,即由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课题或方向列出几个题目,然后由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选取,最后由系部根据选题情况做出相应调整。第一,教师出题具有盲目性,题目的适合度和难易度不够,大多学生无法找到适合自己和感兴趣的题目。第二,学生选题的盲目性,由于系统的限制,先到先得,有一种抢先选题的心理,致使学生只能字面了解题目,无法深入了解。第三,没选定题目的学生由系部作统一调整,这种选题更具盲目性。
2.交通特色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我校出现的上述情况,本文对测绘工程毕业设计改革措施如下:①保证毕业设计的时间。根据测绘工程的培养计划,第七学期的14周全面结课,可以提前安排毕业设计,这样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充裕的时间。②毕业设计与纵横项目相结合。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大二或大三就参与自己的纵横项目,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工程设计和研究的能力。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从自己所做的项目中拟定题目,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同时,指导老师必须根据测绘工程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题目分成难度适中、且具有实际意义的毕业设计题目。③毕业设计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在测绘工程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下,毕业生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学生可以选择企业的一名有经验的人员进行协助指导,同时,学生可以与指导老师商讨毕业设计选题,这样保证了毕业选题的实践用性。这种模式可以解决一些用人单位在实践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且加深用人单位和学生相互了解,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④学校严格把控毕业设计和答辩质量。加强对毕业学生的管理,要实现严格的考核制度,指导老师要分阶段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且进行中期抽查,加强对毕业设计的督促,保证毕业设计顺利完成。
3.结论
在交通特色背景下,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质量,亟须进行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本文针对我校测绘工程毕业设计出现的问题,从时间、师生互动和管理上采取改革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测绘工程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