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氧化物的化学性质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化学性质:能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先形成偏磷酸、焦磷酸等,最终变成正磷酸,在空气中吸湿潮解,与有机物接触会发生燃烧,接触有机物有引起燃烧危险,受热或遇水分解放热,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强腐蚀性, 五氧化二磷是磷酸的酸酐;
2、物理性质:相对密度为2、39,相对蒸气密度5,饱和蒸气压0.13千帕,不溶于丙酮、氨水,溶于硫酸。
(来源:文章屋网 )
一、问题的提出
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中,我们总要讲到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其一般规律为: 氧化性 还原性
氧化剂>还原剂
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剂>氧化剂
还原剂>还原产物
在教学中强调这二条规律,并在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比较中得到应用。但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有一些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表现出矛盾的性质,甚至怀疑上述规律的正确性。
[问题一]
(1)在氯水中存在反应:Cl2+H2O=HCl+HClO,此反应中Cl2是氧化剂,HClO是氧化产物,所以可推出氧化性Cl2>HClO。
(2)ClO-与Cl-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反应生成Cl2,如漂白粉可与浓盐酸的反应。此时氧化性HClO>Cl2。那么两者的氧化性到底谁强?
[问题二]
Mn2+或MnO2能催化H2O2的分解,其反应机理的过程可表示为:
2H2O2+Mn2+=2H2O+MnO2+2H+ ----------------------①
2H++MnO2+H2O2=Mn2++O2+2H2O ----------------------②
由反应①推出氧化性H2O2>MnO2(氧化剂>氧化产物),
由反应②推出氧化性MnO2>H2O2(氧化剂>还原剂),两者也产生矛盾。
二、问题的思考
上述两个问题中看起来与前面的规律存在矛盾,其实不然。下面是笔者的一些见解。
1、氯气溶于水形成氯水溶液,氯气一部分作为溶质溶于水,一部分与水反应。氯气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平常的氯水溶液是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情况。反应Cl2+H2O=HCl+HClO的进行程度如何,我们可从平衡常数看出。
查文献得:G°(Cl2气)=0KJ/mol,G°(H2O液)=-237.18KJ/mol,
G°(HCl液)=-131.29KJ/mol,G°(HClO液)=-79.9KJ/mol。
G°=(-131.29-79.9)KJ/mol-(0-237.18)KJ/mol=25.99KJ/mol>0
由G°=-RTlnK°,标准状态下T=298K,求得平衡常数K°=0.989。
从G°、K°值可看出此反应的正向反应是不自发的,其逆向反应才是自发进行的,即正向进行的反应程度很小,实际上溶解的氯气只有很小一部分与水反应。这一点还可从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反映:酸性数据表中E°(Cl2/Cl-)=1.36V,E°(HClO/Cl2)=1.63V,所以电动势E=1.36-1.63=-0.27V<0,即反应应自发向逆向进行。
综上所述,反应HCl+HClO=Cl2+H2O是自发反应,可从此反应中推断出HClO的氧化性大于氯气,而不能逆推。总之氧化性强弱的比较规律适用于自发进行的反应方向,而不适用非自发进行的反应方向。
[启示一]人们认识事物往往容易被它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注意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能深入地去分析思考问题,并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创新精神。
2、催化反应中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但它确实参与了反应,只是反应过程中消耗与生成的量恰好相等,它的作用的内在本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使反应容易发生。问题二就是对催化剂在反应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如何理解它们的氧化性强弱关系?
在上述二个反应中,我们分析二个反应的电动势。查酸性数据表得:
E°(MnO2/Mn2+)=1.23V,E°(H2O2/H2O)=1.776V,E°(O2/H2O2)=0.6824V.
对反应:2H2O2+Mn2+=2H2O+MnO2+2H+,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E°=1.776V-1.23V=0.546V>0
对反应:2H++MnO2+H2O2=Mn2++O2+2H2O, E°=1.23V-0.6824V=0.5476V>0
从上面的计算可看出两个反应的E°都大于0,反应都能自发正向进行。即我们能从反应①推出H2O2>MnO2是正确的,从反应②中也能推出MnO2>O2,但不能由反应②推出MnO2>H2O2,因为一个反应中还原剂体现的是还原性,而它作为氧化剂时的氧化性没有直接体现。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除其本性外,还与反应的外界条件如温度、浓度、介质的酸碱性等有关系。如在酸性条件下H2O2可氧化Fe(CN)64-成Fe(CN)63-,而碱性条件下Fe(CN)63-可把H2O2氧化。
[启示二]任何规律、定律、定理的使用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在使用中不能随意扩大和延伸,否则得出的结论可能是错误的,要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严谨的学术意识。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属于《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复习的内容。复习的内容穿插在第二、三、六、八、十、十一单元和第十二单元的课题3,涉及的知识点贯穿在整个九年级教材的始终,但是知识点比较分散,要求层次也不一样,不利于学生全面学习和形成系统性知识体系。本节课从物质的分类角度对本主题的内容进行整理并作适当拓展,使学生对其有个全面的认识,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条理化,为接下来的实际应用作好准备,也为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物质分类的有关知识作好铺垫和教学衔接。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题的内容较多的涉及到物质分类的概念,即抽象繁杂又枯燥无味。如果过分偏重于对概念定义的解析,将某些概念(如混合物、纯净物等)作机械的比较,不仅脱离了《标准》的要求,而且学生很容易疲劳,产生思维迟钝,学习化学的兴趣就会因此而减弱。因此教学中重在启发,贵在引导,通过创设生动、丰富的课堂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继续学习的愿望。因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见物质入手,配以多媒体的辅助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简单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2.注意把握好教学的要求并适当加以拓宽,以实现初高中化学教学知识的衔接和迁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减少对概念的死记硬背、咬文嚼字,配以分组讨论的方式来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防止学生出现学习的分化。
3.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整理,形成完整的网络框架整体,教会学生学会归纳和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归纳和整理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学过的物质的类别,能从组成上识别各类物质,并再此基础上加以拓展
2.能对一些物质加以区分,建立起物质分类的初步框架结构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想像、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诱思引导法、分析归纳法、自我构建
【教学准备】 PPT幻灯片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猜想,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师:下列五种物质:氧气、铜、二氧化碳、碳酸钙、硫酸,有哪些分类方法?
生:分组讨论,小组汇报。
1.单质:氧气、铜
化合物:二氧化碳、碳酸钙、硫酸
2.常温下是气体:氧气、二氧化碳
常温下是固体:铜、碳酸钙
常温下是液体:硫酸
3.含氧元素的物质:氧气、二氧化碳、碳酸钙、硫酸
不含氧元素的物质:铜
……
师:评价
师:再给出八种物质:氢气、二氧化碳、碳酸钙、硫酸、空气、石灰水、碳、氧化铜,又有哪些分类方法?
[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胆猜测,锻炼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逻辑性]
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交流汇报:
1.纯净物:氢气、二氧化碳、碳酸钙、硫酸、碳、氧化铜
混合物:空气、石灰水
2.含氧元素的物质:、二氧化碳、碳酸钙、硫酸、空气、石灰水、氧化铜
不含氧元素的物质:氢气、碳
……
师:到20世纪为止,人类已发现的物质多达3000多万种,令人眼花缭乱。应如何来研究它们?
生:讨论,汇报。(从物质的性质、物质所含元素、物质的类别等不同角度归类)
[复习已有的知识,为学新知识做好铺垫]
师:经验告诉我们,应该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它们进行分类,然后逐类进行研究,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师:提供在初中化学中,已经学习过的一系列物质,如水、硫、四氧化三铁、镁、铝、硫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碳酸钠,让学生说出它们的类别。
[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已学的物质]
生:依次说出各物质的类别。
师:为了便于记忆和进一步深化对物质知识的学习,需要按组成和性质对学过的物质进行整理和分类。
生:尝试总结物质的分类情况。
师:通过下列讨论题,提供分类标准:
1.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是否单一”可以将物质分为几类?
2.在纯净物中,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是否异同”又将如何分类?
3.在单质中,根据性质差异可以如何分类?
4.在化合物中,根据组成差异可以如何分类?
[此处可以拓展:让学生根据书中介绍酸、碱、盐的有关知识,初步总结出酸、碱、盐的基本定义,加强学生对酸、碱、盐的认识,达到和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5.在氧化物中根据组成差异如何分?
[此处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拓展介绍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理解究竟哪些氧化物能够和对应的酸或碱起反应,有利于学生对酸、碱通性的认识加强,达到和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但是也不宜做过多强调。]
生:分组讨论物质的分类并小组代表汇报,更正总结情况。
1.根据物质的分类是否单一,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二类。
2.在纯净物中,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是否异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在单质中,根据性质差异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4.在化合物中,根据组成差异分为酸、碱、盐、氧化物。
5.在氧化物中,根据组成差异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根据性质差异分为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
[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去体会分类的标准,有意识的对分类的范围加以拓展,有效的构建初、高中的知识衔接,此时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指导]
师:根据大家的讨论,归纳出物质的分类,用图表示。
[学生此时掌握的情况大致正确,已经具备了在此基础上的分类总结]
【分类一】
【分类二】
[完善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师生:评价各种分类图的优缺点。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理解掌握]
师:你能建立下列概念之间的网络关系吗?写出来并说出你的理由。
物质、化合物、纯净物、单质、非金属、金属、稀有气体、
混合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
生:讨论交流、结合上述图示,尝试构建网络图
师:关于物质的分类,你们还有哪些方法?大家通过交流,可能有所收获!
生:交流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在交流过程中,引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有关知识,为高中学习提供基础知识]
师:请将下列物质(能用化学式表示的请用化学式表示)分别对应填入你所编制的网络关系图中?
五氧化二磷、铁、铜、硫、金刚石、硫酸、碳酸钙、氢氧化钠、空气、醋酸、乙醇、石灰水、氯酸钾、四氧化三铁、镁、氦气、氮气、纯碱、煤、生铁
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
师:评价。布置学生课后进一步完善网络图,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教后反思】
本案例主要复习化学物质的分类的相关知识,这一部分知识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要求不高,只要学生有一般性了解即可,尤其是酸、碱、盐的定义在书中并未涉及,而且物质分类的知识点比较分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照本宣科,不予重视,也不利于学生形成体系,而物质的分类相关知识在高中阶段学习时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因此,在本节课的复习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以下几点:
1.利用复习课的特点(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为知识的拓展和提高提供了条件),主要抓住物质间的内在的联系这一主线,进而加以拓展,建立起物质分类的初步框架结构,使得物质分类的有关知识在本节课中得到细化,形成了完整的网络框架整体
2.不在是单调的概念复习,而是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整个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参与率高,学习也不感到疲倦。
3.拓宽介绍了酸、碱、盐的基本定义形成知识,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有关知识,,为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物质分类的知识作好铺垫,有效的构建了在物质分类这一知识点方面的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本教材选自人教版《化学1》必修。该课中的学案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经验和理解水平,将知识点设置成一系列问题。它体现了教学过程,有意识地对学生用问题启发思维,提供学法指导。在教学思路上,该课的最大特点是不单纯地讲解知识,而是将具体的知识点进行加工,使其向上与化学原理、观念以及方法相链接,向下能落实到应用层面。及时利用化学原理整合知识,适时渗透化学学科的研究程序和思维方法,不仅能使知识条理化和脉络化,消除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散、繁”的现象,而且体现了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给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建立框架。该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支架,加强了思维方法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发挥优化教学过程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双重功效。
教学具体过程
[引入]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Si、Cl,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种非金属元素S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重点是探究其氧化物的性质。
[板书]第四章 第三节 硫的氧化物
[问题]根据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的原理,我们可通过什么来了解S元素的性质?完成学案的第1题。阅读教材第89页,了解单质S的物理性质,完成学案的第2题。
1. 画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通常容易_____电子。
2. 单质硫的俗名为________,是一种黄色晶体,质脆,易成粉末。________溶于水,微溶于酒精,_____溶于二硫化碳。
设计意图:画出S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推测S元素的性质,使学生掌握用原子结构思考元素性质的化学思维方法。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去了解单质S的物理性质,培养自学能力。
[问题]常见的硫磺就是单质S,硫磺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可以燃烧。
[教师]回忆S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完成学案的3题。
3. 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提问]根据S燃烧的现象,推测SO2的物理性质,完成学案的第4题。
4. 二氧化硫是_____色、_____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液化。
[板书]一、SO2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
设计意图: 根据单质S燃烧的现象, 推测SO2的物理性质, 使学生能很好地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
[过渡]研究物质的性质是有一定的程序的,一般从色、态、味、密度及水溶性等角度讨论物质的物理性质。那么SO2溶于水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并提出SO2的水溶性问题。
[提问]假设SO2能溶于水,如何用实验来证明?完成学案的第5题(1)题。
5. (1)实验目的:证明SO2能溶于水,并说明与水反应后生成的产物的种类。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投影]提供下列试剂: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澄清石灰水、pH试纸、若干收集有SO2气体试管,数支储有SO2气体的大针筒、品红溶液。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并进行演示实验]将一试管的气体倒放在水中,看到什么现象?往所得溶液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观察现象。完成学案的第5题(2)。
(2)实验现象为试管内液面_____,说明了SO2的水溶性为_____。试管内溶液显____性,说明SO2与水反应生成了_____。
[板书]SO2能溶于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再组织学生讨论方案可行性,演示其中的一种方案。学与单纯地演示实验相比,这样的教学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突出了化学实验的作用。
[提问]SO2与H2O反应生成了什么酸?根据SO2与H2O的反应与CO2相似,完成学案的第6题。
6. 写出C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与H2O反应生成_____,但不稳定,容易分解成________。试写出S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CO2与H2O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吗?
[讲解]SO2与H2O发生的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反应产物是H2SO3,而不是H2SO4。同时,H2SO3不稳定,可以分解为SO2。在相同的条件,能同时往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用符号表示。
[板书]2. 化学性质(1)SO2+H2OH2SO3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知识,注重新旧知识的链接。利用学生熟悉的CO2与H2O的反应,来说明SO2与H2O发生可逆反应生成H2SO3。
[提问]刚才我们讨论了SO2的物理性质及与水的反应,现在请大家根据SO2的化学式推测它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SO2是非金属氧化物,它溶于水时能生成酸,这样的氧化物应该为酸性氧化物。
[提问]什么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有什么共同性质?
[学生]讨论
[投影]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具有的性质:
1. 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2. 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3.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
[提问]SO2是酸性氧化物,那它有什么性质?完成学案的第7题。
7. 写出SO2分别与Ca(OH)2、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SO2 + Ca(OH)2 = CaSO3+H2O;
SO2+CaO=CaSO3
SO2 是酸性氧化物
设计意图:复习酸性氧化物的概念及其通性,使学生了解根据物质的类别推测其化学性质的研究方法。注意引导学生区分酸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通性的关系,使学生不会误以为“酸性氧化物就是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
[提问]1.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定是CO2吗?
2. SO2是一种有毒气体,排放在空气中会污染环境,那怎样处理工厂生产中的SO2尾气?
[学生]回答:SO2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用熟石灰等物质来处理工厂中的SO2尾气。
设计意图:将知识运用于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化知识、进行迁移,使其能将新知识拓展到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并进行自我建构达到内化知识的目的。
[提问]从二氧化硫的化学式的元素组成判断出SO2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那么,现在我们能否换个角度分析SO2的化学式,推测SO2还应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
[总结讨论]从S元素的化合价,判断SO2的氧化(还原)性,完成学案的第8、9题。
8. S元素的化合价有_________四种,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那SO2具有_________性和_________性。
9. SO2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标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讲解]我们可以从S元素的化合价来预测SO2的化学性质。SO2中的硫元素既可以由+4价被氧化到+6价,也可以由+4价被还原到0价或-2价,被氧化时SO2表现出还原性,被还原时SO2表现其氧化性,所以它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边讲解边板书](2)
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设计意图: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运用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
[讲解]我们一般可从物质的类别、中心元素的化合价、特殊性三大角度来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SO2有哪些特殊性质?
[实验]将针筒中的SO2慢慢注入品红溶液中,观察,并解释现象。再加热试管,观察现象,解释现象。
[学生]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具有漂白性,但是它不稳定。
[讲解]SO2能与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但这种漂白具有暂时性。我们见过有些白纸放久了会发黄,就是这个原因。
[板书](3)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提问]常见的漂白剂有哪些?
[投影]
常见的漂白性物质:SO2,Cl2,Na2O2,O3,活性炭……
它们的漂白机理:
Cl2,Na2O2,O3――氧化漂白
活性炭 ―― 吸附漂白
SO2 ―― 化合漂白
设计意图:总结认识物质化学性质的三大角度,让学生了解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通过对三类漂白的原理的讨论增强学生对SO2暂时可逆漂白性的认识,并将有关漂白知识进行条理化与结构化。
[过渡]SO2在一定条件下可氧化成SO3,那SO3也是硫的氧化物。
[板书]二、SO3
[提问]阅读教材,回答SO3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归纳]SO3的物理性质。
[板书]1.物理性质:纯净的SO3是无色易挥发的固体。
[提问]SO3也是酸性氧化物,推测它应该具有的性质,完成学案的第10题。
10. 写出SO3与H2O、Ca(OH)2、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SO3是酸性氧化物。SO3+H2O=H2SO4
SO3+Ca(OH)2=CaSO4+H2O; SO3+CaO=CaSO4
[提问]根据SO3中S的化合价,推测SO3应该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回答:氧化性。
设计意图:用研究SO2性质的方法来学习SO3的性质,促进学生对研究化学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的掌握。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硫的两种氧化物的性质。SO2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在酸性氧化物性质和处于中间价态的氧化还原性以及暂时的漂白性方面,SO3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在酸性氧化物性质和氧化性方面。我们研究SO2和SO3是从物质类属通性、氧化还原反应和特性的角度来认识,这也是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
[提问]这两种氧化物有什么区别?完成学案的第11题。
12. 硫的氧化物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对比如下:
设计意图:用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思维方法对SO2和SO3的化学性质进行概括总结,展示了这些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升华。最后将两种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
随堂检测题
1. 下列物质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A. SO2B. 活性炭C. O3 D. CO2
2. 写出SO2与H2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在亚硫酸溶液中滴加几滴品红溶液,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并说明理由。
4. SO2与湿润的氯气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 )
A. 立刻褪色 B. 慢慢褪色
C. 先褪色,后复原D. 不褪色
5. 用足量的SO2、Cl2分别通入到石蕊试液中有什么现象?若按1∶1的体积比混合后再通入石蕊试液中又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6. 1 mol SO3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为22.4 L,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参考文献:
[1]宋心琦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9~91.
β阻滞剂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应用
对于老年患者,冠心病、高血压病及外周动脉疾病常常并存,并有随年龄增长外周动脉疾病患病率明显增加的趋势,高血压还是LEAD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而β阻滞剂治疗是冠心病及高血压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周围动脉瘤样扩张性疾病,β阻滞剂的治疗并不存在争议。对于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虽然β阻滞剂可能会引起周围血管灌注减少和症状加重,但研究显示给伴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者应用β阻滞剂治疗同样可以得到显著效益。
周围动脉疾病在临床上常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这些患者常在β阻滞剂的长期治疗中获益。但理论上讲,非选择性β阻滞剂可阻滞外周血管平滑肌的β2受体,相对兴奋α受体,致使血管收缩,所以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会减少外周动脉的血流量,临床会出现指端发冷、脉搏减弱、雷诺现象以及间歇性跛行恶化,在严重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中更为明显,甚至会发生发绀和肢体坏死。选择性β阻滞剂对外周动脉的影响较小。
研究表明,β阻滞剂与其他四种降血压药物(利尿剂、钙拮抗剂、ACEI、ARB)一样,均可有效预防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但临床医生在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中应用β阻滞剂,常顾虑是否会加重患者的间歇性跛行症状。早在20世纪80年代Bogaert和Clerment就提供循环方面的证据说明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不影响患者的行走能力。随后1991年Radack等对11例间歇性跛行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并未发现β阻滞剂(无论选择性或非选择性)对其行走能力有不利影响。Hiatt等研究显示对轻中度间歇性跛行,β阻滞剂对无痛行走距离无显著影响,虽然血压降低,但无论选择性还是非选择性β阻滞剂对周围血流灌注均无不利影响。
对于外周动脉疾病,β阻滞剂的抗动脉硬化作用对患者是有益的。近期资料如BCAPS及ELVA等研究显示对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β阻滞剂具有独立于他汀类药物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从而有益于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
2001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和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均未将β阻滞剂列为周围血管病的强制性禁忌证,而列为可能禁忌证,2006年美国心脏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ACC/AHA)更新了外周动脉疾病治疗的指南,推荐合并高血压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应服用降压药物,β阻滞剂不是禁忌,推荐级别为I级,证据水平A。这个指南指出,β阻滞剂应用于有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时也有令人担心的方面,但β阻滞剂可以减少常常并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和病死率。而且对下肢动脉跛行应用β阻滞剂治疗的11个对照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间歇性跛行患者应用β阻滞剂后并未对行走耐力造成影响。
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若需使用β阻滞剂时,应尽量选用选择性β阻滞剂,以减少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β2受体的阻滞作用,减轻对外周动脉血流量的影响。在使用过程中,还应密切观察肢体皮温的改变,对有间歇性跛行的患者还应注意行走无痛距离有无改变。若在使用过程中患者症状加重,及时减量或停药。
提示:老年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使用β阻滞剂的注意事项
(1)在使用β阻滞剂之前,应认真评估老年人伴随疾病、合并用药及一般情况,尤其应观察患者基础心率的变化,窦性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老年患者不应使用β阻滞剂。
(2)由于老年人对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大,β阻滞剂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年龄、体重、肾功能等逐渐缓慢增加至负荷剂量。
(3)根据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合并用药情况选择不同的β阻滞剂,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综上所述,在老年患者中应用β阻滞剂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总体获益,掌握好β阻滞剂降低病死率、减少心血管事件的获益和副作用对生活影响之间的平衡,以得到最大获益并把风险和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受体拮抗剂的治疗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m system,RAS),特别是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各阶段起重要作用。通过血管收缩,钠水潴留引起血压升高,通过多种机制促进炎症反应,内皮功能障碍,细胞增殖,纤维化和血栓形成等,促进AS发生发展和心血管重构。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通过竞争性地抑制ACE而发挥作用的一类药物。ACEI能竞争性地阻断Ang I转化为AngⅡ,从而降低循环和局部的AngⅡ水平。ACEI可升高缓激肽水平,增加一氧化氮和有血管活性的前列腺素(前列环素和前列腺素E2)的释放。ACEI还能阻断血管紧张素1~7的降解,使其水平增加,从而通过加强刺激血管紧张素1~7受体,进一步起到扩张血管及抗增生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与AT1受体结合阻断循环和局部的RAS,特别是抑制局部过度产生的AngⅡ。
ACEI类药物可降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病死率、心肌梗死及合并冠脉疾病患者猝死的发生。临床依据来自于HOPE研究的一个亚组研究。HOPE研究9297例患者中有4051例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占44%。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定义为已做过下肢血管旁路移植或血管成形术;已截肢或截趾;间歇性跛行至少一侧踝臂指数(ABI)50%。雷米普利组主要终点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的危险均有下降,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组与总体研究终点事件无差异。雷米普利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将患者分为有临床症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组及无临床症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组,无临床症状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根据ABl分为以下3组:无症状1组(ABI>0.9fit),无症状2组(ABI0.6组),无症状3组(ABI 性疾病心血管病死率,心肌梗死及猝死终点事件发生的风险,除无症状3组外,终点事件发生的风险下降均达到统计学意义。这一研究结果说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应用ACEI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ACEI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有降压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应该作为二级预防的药物。
2005年ACC/AHA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指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降压治疗中,对有临床症状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应用ACEI治疗为Ⅱa类推荐,证据水平B;无临床症状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的ACEI治疗为Ⅱb类推荐,证据水平C。
中国尚无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专业组及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编写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07)未单独提出RAS阻断剂的应用,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冠心病等危症角度,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ACEI/ARB治疗可参考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指南。
目前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ACEI/ARB的治疗还不够,应该参照指南,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宜的个体化治疗,以改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钙拮抗剂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应用
钙拮抗剂按化学结构分类可以分为二氢吡啶类,包括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莫地平、尼卡地平、尼伐地平、氨氯地平、拉西地平、非洛地平、伊拉地平等地平类药物。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包括异搏定或硫氮卓酮,戈洛帕米、噻帕米等。关于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周围动脉病的随机双盲实验较少,因此钙离子拮抗剂对于周围动脉病是否有确切的疗效,目前无统一的意见。Bagger JP等采用双盲、随机、安慰剂例对照的方法对44例稳定间歇性跛行(Fontaine分级)采用了缓释维拉帕米治疗,根据最大步行能力决定个体化的最大药物剂量,其中8例患者患者服用120mg/d,8例患者服用240 mg/d,14例患者服用360 mg/d,14例患者服用480 mg/d,共服用4周。结果显示,缓释维拉帕米与安慰剂组对比可增加平均无疼痛步行距离29%,从44.9 m增加到57.8 m(P
直接扩张血管的药物
对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和跛行患者的治疗目标是减轻与劳累相关的症状,改善行走的能力和生活质量,这些目标也同样适合于严重下肢缺血患者。另外的治疗目标还有减轻静息缺血性疼痛,治愈缺血性溃疡,预防截肢,并且防止心血管事件的发病和死亡。多年来血管扩张剂被用于治疗外周动脉闭塞病
罂栗碱(papaverine)
属非特异的血管松弛剂,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作用。是第一个治疗间歇性跛行的血管扩张剂,但几个临床对照试验没有证明其有效。
萘呋胺(naflidrofuryl)
为周围血管扩张剂,直接作用于脑血管和末梢血管,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小动脉舒张,缓解血管痉挛;其松弛血管平滑肌的作用还与其阻断自主神经和节后神经冲动的作用有关;能刺激三羧酸循环,促进细胞内代谢,增加ATP的生成。萘呋胺也是5一羟基色氨一2受体拮抗剂,对抗缓激肽释放和抗5一羟色胺作用,使其在发挥血管效应和促进细胞代谢的同时,又具有缓解疼痛的作用。用于治疗间歇性跛行,改善行走距离,缓解症状,已在欧洲应用三十多年历史。由于早年的临床试验在研究设计和结果不一致而存在疗效的争议。近年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显示,丁洛地尔200 mg/次,3次/d,较安慰剂明显改善了间歇性跛性患者的疼痛、最大行走距离和生活质量。有4个安慰剂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萘呋胺最大的步行距离改善达71 m,新近3个随机对照临床研究(709例,600 mg/d)明显改善步行距离约90 m,也明显改善了生活质量,但没有被FDA批准用于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仅在欧洲应用。
左旋精胺酸(L-arginine)
能够诱导一氧化氮形成,并且改善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一个小样本(39例)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中,静脉输注左旋精胺酸,显著改善跛行患者最大步行距离达155%。Wilson等随机、安慰剂、对照入选133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伴间歇性跛行患者,口服左旋精胺酸3 g/d,或安慰剂6个月。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比较,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血管顺应性降低或无改善,虽然两组绝对跛行距离均有改善,但左旋精胺酸组明显小于安慰剂组(28.3%vs11.5%;P一0.024)。这个研究提示长期口服左旋精胺酸对于间歇性跛行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并无益处,并且可能有害。左旋精胺酸用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目前还缺乏更多的数据。
丁洛地尔、己酮可可碱(buflo-medil,pentoxilline)
是作用于a1和a2肾上腺素受体的阻滞剂,可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减少血管阻力,并有较弱的钙拮抗作用。另外,还具有改善红细胞变形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用于治疗间歇性跛行,改善行走距离,缓解症状。早期的4个安慰剂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己酮可可碱增加无痛行走距离和最大行走距离分别21.0 m(95%CI,0.7~41.3 m)和43.8 m(95%CI,14.1~73.6 m),2008年一个随机、安慰剂、多中心口服丁洛地尔预防外周血管闭塞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入选2078例大于40岁男性患者,肌酐清除率≥40 ml/min,随机口服丁洛地尔300mg/次,2次/d,肌酐清除率
前列腺素(PGE)类药物
可使大多数血管床,包括小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毛细血管后小静脉舒张,血流量增加。前列腺素E1和前列腺素E2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因此,前列腺素类药物许多年来被作为对间歇性跛行和急性肢体缺血有治疗潜力的药物被评估,已有几个研究评价了前列环素,前列环素的类似物,如伊洛前列素、贝拉普罗(贝前列素)和静脉输注的前列腺素E1(前列地尔)。
首先从物质类别看,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应该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与二氧化碳类似),具体包括以下四条通性:
(1)酸性氧化物的通性:①与水反应生成酸:SO2+H2O?葑
H2SO3。②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CaO+SO2=CaSO3。③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Ca(OH )2=CaSO3+H2O,SO2+2NaOH = Na2SO3+
H2O。④与部分盐溶液反应:CaSO3+SO2+H2O=Ca(HSO3)2,Na2SO3+
SO2+H2O=NaHSO3。
上述化学性质在掌握酸性氧化物化学通性的基础上,很容易写出,不需要去死记硬背,这样就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然后分析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介于0价与+6价之间,应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并且+4价到+6价的转化比+4价到0价的转化更加容易,所以二氧化硫更容易表现还原性,以还原性为主,即二氧化硫具有较弱的氧化性和较强的还原性。
(2)弱氧化性:SO2+2H2S=3S+2H2O。
(3)强还原性:可以被许多氧化剂氧化,如氧气、氯水、溴水、碘水、双氧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
SO2+Br2+2H2O==H2SO4+2HBr
拓展:SO2+X2+2H2O==H2SO4+2HX(X=Cl、Br、I),SO2+H2O2==H2SO4。
作为氧化性和还原性,在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学生可以比较顺利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除了以上化学性质之外,二氧化硫还能使品红溶液等有色物质褪色,这点作为二氧化硫的特性,稍微强化记忆即可。
(4)漂白性:使有色物质退色。纵观整个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学习过程,需要记忆的知识量就很少了。按照这种方法,学习时就有方法可依,有规律可言:按类别写物质的化学通性,从元素化合价找氧化性好和还原性,按照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写出化学方程式,这就避免了纯粹的单靠机械性地死记硬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物质的化学性质。个别物质的特性是学生学习时重点关注和记忆的,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即可,这样学习元素化合物时就不会感到那么难、那么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轻轻松松地就可以学好化学。
人教版高一上册化学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运用实验观察获取信息,通过归纳对信息进行加工。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热爱科学,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
【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O2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用具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好,我们知道在干燥的季节里大家都希望有一些雨水降临,那么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还有一种雨水被称作酸雨,大家了解它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关酸雨的视频,请看大屏幕。
教师:播放酸雨视频,酸雨视频展示酸雨对我们环境,动物生存,建筑物及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酸雨知识。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问题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么?
学生活动:回答危害方面并说出酸雨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教师展示:大家请再看看大屏幕上展示的图片,酸雨对空气污染的报告,SO2中毒现象,被SO2 漂白过的食物,大家说这些现象中都免不了一个始作俑者,是什么呀?
学生回答:SO2,(由此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教师语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SO2。
【板书】课题3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1.SO2 的物理性质研究
教师多媒体呈现并讲授:二氧化硫中重要的是硫元素的存在,硫的物理性质如下:淡黄色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首先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 +O2 ==== SO2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教师提问:经过前面的学习,大家思考下我们从哪些方面可以确定SO2 的物理性质呢?
教师引导:回忆上节课研究氯气的性质的方法,思考从哪些方面去研究SO2 的性质。
教师学生共同活动:说出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毒性、溶解性方面去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
教师设问:你对哪条性质还不了解?你能利用一个装满SO2的试管来设计实验说明吗?
教师演示实验:实验SO2的溶解性。经过实验大家观察到,SO2 是溶于水的。
学生归纳SO2物理性质: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容易液化,易溶于水。
【板书】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易溶于水
2.SO2 的化学性质研究
【板书】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探究一:从分类的角度SO2属于哪类物质?具有该类物质的哪些通性?
教师引导提问:下面我们从分类的角度想,既然SO2溶液显酸性,那么SO2属于哪类物质?想想具有该类物质的哪些通性?
学生讨论回答:是酸性氧化物,(总结归纳出SO2作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酸性氧化物可以和碱反应,和碱性氧化物反应,和水反应等等。
教师活动:请两位同学来黑板上给大家展示一下SO2与CaO、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演师生共同判断正误。
探究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教师活动:农民伯伯夏天劳作的时候也是带“太阳帽”的,他们这个太阳帽是用草编的,相信很多同学都没有见过,没关系,请看大屏幕,(展示新草帽、旧草帽图片),同学们看看两个草帽颜色有区别吗?说明SO2有什么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颜色不同,说明SO2有漂白性。
【板书】2.SO2的漂白性
教师指导阅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上第90页关于SO2漂白性的原理和其不稳定性,想想具有漂白性的物质还有哪些?其漂白原理与SO2的漂白是不是相同?
学生阅读思考:上节课学过的氯气也有漂白性。氯气的漂白是因为它的氧化性。
教师提出问题: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思考SO2具有哪些性质?
学生实验探究:上讲台将SO2通入到老师准备好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并对反应后溶液进行加热。
教师引导:大家观察分析下,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是几价?说明什么呢?
学生回答:正四价,处在硫的中间价态,所以可以得出S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板书】3.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学生讨论探究:由学生代表上讲台用教师提供的试剂(石蕊试液、SO2水溶液、品红溶液、双氧水、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仪器或用品,选择合适的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SO2具有还原性。
教师评价指导。
教师讲授:SO2的氧化性,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来理解,大家请看黑板(写出SO2与H2S反应化学方程式,带领大家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
第三环节:巩固提高
教师设问:我们刚才学习了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大家也说出了两者的漂白原理是不同的,那大家会不会应用呢,我们通过一道习题来巩固下:
二氧化硫和氯气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体积的二氧化硫和氯气充分混合后,通入湿润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发生什么现象?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教师陈述:我们请同学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其他同学认真听作补充。
学生回答: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二氧化硫,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师肯定鼓励。
作业
收集当地的雨水样品,测定其pH。如果是酸雨,分头了解产生的原因,提出防治对策的建议。
五、板书设计
略
看了高一上册化学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的人还看:
1.高一化学教程视频:硫和氮的氧化物
2.高一上册语文我的四季教案
3.高一上册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
4.高一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5.高一化学氨教学设计
在现行的中学化学教材里,总共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元素20多种及重要的化合物80多种。其中重点学习13种元素:5种金属元素,分别是钠、镁、铝、铁、铜。8种非金属元素,分别是氯、氧、硫、氮、磷、碳、硅、氢。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归纳和分类,贯穿三个重要意识,引导学生回归课本,用分类法自主归纳整理知识,最后进行专题整合。
(一)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
1.金属元素知识的系统单质一氧化物一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一金属相对应的盐。
2.非金属元素知识系统对应盐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非金属相应的含氧酸盐3.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容要点以基础理论为指导,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存在、用途,制取和检验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容。物质的性质反映着物质的结构、决定着物质的用途、制取、存在和保存等,因此元素化合物知识中每一种物质以化学性质为核心进行复习教学。
(二)贯穿以下三个重要意识
1.顺应学科属性,培养学科技能:“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保存”,是每一物质形成的知识体系,其中性质是重点、核心。中学化学常见的化学性质有:①酸性、②碱性、③氧化性、④还原性、⑤可燃性、⑥稳定性、⑦不稳定性、⑧特殊性。例:盐酸的主要化学性质:酸性、氧化性、还原性;SO2的主要化学性质:酸性(酸性氧化物通性)、弱氧化性、较强的还原性、特殊性(漂白性)。NH3的主要化学性质:碱性气体(溶于水生成的氨水具有碱的通性)、还原性。
2.恰当而顺其自然地利用基本理论指导物质性质的复习(结构决定性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等)。例:原子结构决定了各主族元素的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组成(ⅣA、VA的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组成分别为:RH4、RH3、RO2、R2O5);根据溶解平衡、电离平衡的理论就可以说明氯水和氨水中分别共存在7种和6种微粒;Na2O2、cl2、NO2分别与水反应都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总结等。
3.注意“三”维目标,一个都不能少!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去归纳、总结、比较、概括,避免“一言堂”,尽可能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可忽视!高三学生敏感、脆弱,教师应少批评、抱怨,多鼓励、指导!注重个别交流,常常能事半功倍!
(三)引导学生回归课本,用分类法自主归纳整理知识
不同的学生会从不同的分类角度来归纳整理,使得归纳整理的结果是多样而丰富的,例如,非金属元素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式。
1.根据组成与性质简单地将非金属元素分类成单质、酸、碱、盐、氧化物和氢化物。
然后再对其中含物质种数较多的单质、酸和氧化物,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比较详细的对比归纳,从而对这些物质的相似与不同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2.将非金属元素物质分类成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和氢化物,再分类陈述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在陈述时注意归纳同类物质的通性,又注意各物质的特性及重要用途。例如,
非金属氧化物:SiO2、SO2、SO2、NO、NO2。
SiO2、SO2、NO2都可与碱反应;SO2,NO2可与水反应。
SiO2:能与HF反应。
SO2:有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
NO2:红棕色,与水反应。
NO:与O2反应。
用图示的方法,对非金属元素的物质根据组成与性质进行分类,而对每一类别物质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交叉分类法再进一步分类,在细分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了对各物质的认识,清楚地知道其中的异同。
4.从物质所含元素种类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分成硅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和硫及其化合物,再用箭头标示出各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
例如,氮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然后再对其中含物质种数较多的单质、酸和氧化物,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比较详细的对比归纳,从而对这些物质的相似与不同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还写出各转化化学方程式(被略去),对部分反应进行了分类,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四)专题整合
1.在线点知识复习的基础上,再将这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形成网络。例如:在硫,氮及其化合物所形成的知识主线、知识点的基础上,将物质相互关系形成网络,这样有利于记忆繁杂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可使学生思路清晰,表达简练,有利于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反应的关系,是元素化合物复习的重要途径。
2.高考中的考点不完全等同于知识点,它是各知识点的融合与凝练,而框图题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因而也更具有备考的实用性,它也是构建知识网络的常用方法。。
在上述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要引导他们动脑动手、亲历亲为,整理设计网络,形成书面内容,目的是便于学生有序存储、检索,达到运用自如。
氧气在加压液化后遇热会爆炸。氧气本身不会爆炸。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占地壳质量48.6%,是丰度最高元素。在烃类氧化、废水处理、火箭推进剂及航空、航天和潜水中供动物及人进行呼吸等方面均需用氧。
氧气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除了稀有气体、活性小的金属元素如金、铂、银之外,大部分的元素都能与氧气反应,这些反应称为氧化反应,而经过反应产生的化合物(有两种元素构成,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称为氧化物。
一般而言,非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而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氧化物则为碱性。此外,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可在氧中剧烈燃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上曾将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定义为氧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指发生电子转移或偏移的反应。氧气具有助燃性,氧化性。
(来源:文章屋网 )
Expressions of ANP and CGRP in plasma of rats with chronic 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Abstract】 AIM: To observe the expression of such vasoactive peptides as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 and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in the plasma of rats with chronic 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HPH). METHODS: Twelve chronic HPH rat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in lowpressure and hypoxic conditions and pided evenly into 2 groups: hypoxic 2week group and hypoxic 3week group. Another 6 rats as control group were fed under normal pressure and normoxia conditions. The expressions of ANP and CGRP in the plasma of HPH rats were detected by radioimmunoassay (RIA) method. RESULTS: RIA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s of ANP and CGRP in plasma of control group, the concentrations of ANP and CGRP in plasma of hypoxic 2week group decreased while those of hypoxic 3week group increased. The tendency was hypoxic 3week group>control group>hypoxic 2week group. Compared with those in hypoxic 2week group, the expressions of ANP and CGRP were higher in hypoxic 3week group (P
【Keywords】 hypoxic; 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ANP; CGRP; rats
【摘要】 目的: 观察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血浆中心房钠尿肽(AN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变化. 方法: 用低压、低氧的方法复制大鼠慢性HPH模型,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ANP和CGRP表达的变化. 结果: 慢性HPH大鼠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ANP和CGRP的表达均发生了变化,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的表现, 即低氧3 wk>正常>低氧2 wk. 结论: 在慢性HPH形成过程中,随着肺小动脉壁的增厚,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ANP和CGRP的表达先降低后增高. 其变化可能与慢性HPH过程中肺动脉压升高和肺小动脉壁的结构重建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 低氧;肺动脉;平滑肌;心房钠尿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大鼠
0引言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HPH)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常继发于久居高原或胸、肺和心脏疾病. 其中,肺小血管收缩和肺小血管结构重建是其发病的基本病理过程. 急性HPH多以肺小血管收缩为主,而慢性HPH的形成是以肺小血管重建为主[1-2]. 血管活性物质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均是体内的舒血管因子和细胞增长的负调控因子. 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NP和CGRP在慢性HPH发生过程中的变化,以探讨慢性HPH不同阶段ANP和CGRP的水平变化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质量180~260 g. ANP放免药盒和CGRP放免药盒(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放射免疫所);乌拉坦(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1.2方法
1.2.1动物分组及制模将动物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低氧2 wk组和低氧3 wk组,每组6只. 在本实验室动物房饲养2 d后给予低氧、低压处理. 正常对照组于常压常氧下饲养,低氧组采用间断性低压低氧处理,即将动物放进低压低氧舱后,3 min左右将舱内压力升至相当于海拔高度2000米,再使压力缓慢上升至相当于海拔5000米高度,使氧浓度保持在100 mL/L左右,每日持续8 h,根据实验设计分别持续2 wk(低氧2 wk组)和3 wk(低氧3 wk组).
1.2.2取材和组织准备动物在最后一次低氧完成后次日用200 g/L乌拉坦腹腔麻醉(4 mL/kg),打开腹腔,从下腔静脉取静脉血2 mL,注入含100 g/L的EDTA二钠30 μL和抑肽酶40 μL的试管中,混匀,4℃,3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置-20℃保存. 测定前使样本置于室温或冷水中复融,再次4℃,3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测定. 取出心脏,用纱布沾去血迹,剪去心房组织,沿室间隔边缘剪下右心室,分别称量右心室和左室加室间隔的质量,以右室质量/(左室质量+室间隔质量)[R/(L+S)]和右室质量/体质量(R/BW)来反映右心室质量的变化,确定有无右室肥厚.
1.2.3病理检查及血浆ANP,CGRP浓度测量打开动物胸腔,取左肺下部的部分组织,在生理盐水中快速漂洗去血液后,放入Bousin液中固定,其上用一小块纱布压住以保证肺组织全部浸泡在固定液中,24 h后移入700 mL/L乙醇中,梯度脱水、抽气、透明,石蜡包埋后,做成石蜡切片. 常规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 按说明书用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浆ANP,CGRP浓度.统计学处理: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x±s表示,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结果
2.1右心质量变化低氧2 wk后大鼠右心质量即有明显增加,R/(L+S)和R/BW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多(P
表1低氧不同时间大鼠右心质量变化(略)
2.2病理检查HE染色可见正常大鼠肺组织结构正常,肺小动脉内膜完整平滑,肌层无肥厚. 低氧2 wk后可见肺小动脉壁厚度增加,动脉壁中层肥厚,管腔出现部分狭窄. 低氧3 wk后肺小动脉壁增厚更为显著,出现明显肥厚的肌层,管腔亦明显狭窄(图1).
图1各组肺组织HE染色结果HE ×250
2.3血浆ANP,CGRP浓度低氧2 wk后大鼠血浆ANP和CGRP的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 低氧3 wk后两者浓度均显著升高,与低氧2 wk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HPH常引起严重的呼吸血流功能紊乱且治疗困难,因而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结果表明低氧2 wk后大鼠右心室质量即有明显改变,同时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低氧2 wk后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部分狭窄. 低氧3 wk后变化更为显著,可见明显增厚的动脉壁中层,说明本实验模型复制成功. 在慢性HPH的形成过程中,心脏发生器质性病变,肺小动脉壁发生了细胞增殖,结构重建,肺动脉高压已经形成. 同时验证慢性低压低氧不仅造成肺血管系统功能的改变,还导致肺小动脉结构的重建.
表2低氧后大鼠血浆ANP,CGRP变化(n=6, ng/L, x±s)
组别〖〗ANP〖〗CGRP正常对照〖〗492±123〖〗79±40低氧2 wk〖〗384±83〖〗45±17低氧3 wk〖〗625±67a〖〗167±77aaP
ANP主要在心房合成、储存和分泌,具有较强的利钠利尿、扩血管降压、调节细胞生长和对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内皮素(Endothelin,ET)和交感系统等作用. 朱妙章等[3]、吕顺艳等[4]报道ANP可以抑制多种来源细胞的增殖,尤其可以抑制低氧引起的心肌细胞过度增殖. 王培勇等[5]实验表明,低氧24 h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分泌ANP减少. CGRP是体内最强的扩血管物质之一,可以显著对抗ET的作用,起到降低血压、减少血管阻力、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保护心肌的作用. 李晓艳等[6]研究结果表明,CGRP可以减少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3HTdR掺入量及DNA合成,说明CGRP可以抑制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周期进程. Chattergoon等[7]报道CGRP可以有效抑制PASMC增殖,并推测细胞凋亡诱导因子p53在其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在HPH时,ANP和CGRP在血浆中的变化已引起部分学者的关注,结果不尽相同,但大多数结果表明,在肺动脉高压后期血浆中ANP和CGRP都是升高的[7-8]. 然而对于二者的动态观察却鲜有报道,本实验观察到在慢性HPH的发生发展中,ANP和CGRP在血浆中的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的现象,其本质是机体的一种适应代偿性机制. 在低氧刺激后,机体表现为低氧和氧分压减少,为适应这一变化,机体发生多种代偿性反应,主要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从而使肺泡通气量增加. 而在循环系统则表现为心输出量增加、血流减少,静脉血掺杂,提高动脉血氧分压[9]. 肺血管的收缩和肺动脉壁的增厚与体内舒血管物质如ANP,CGRP的减少有一定的关系,推测此时舒血管物质的减少与其过度消耗有关. 至低氧3 wk时,由于低氧时间的增长,肺动脉已经发生了显著肥厚性变化,此时肺动脉压的显著增加,右心室的明显肥厚均可以刺激机体合成和分泌ANP和CGRP增多,导致二者在血浆中的浓度出现显著增高,其生理意义在于调节过高的肺动脉压力和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 ANP和CGRP含量的变化与其合成分泌和消耗有关,低氧时血浆中ANP和CGRP含量变化的确切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Mehran M,YuanCheng B,Fung WH,et al.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pulmonary vascular remodeling: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J]. Microvasc Res, 2004, (68):75-103.
[2] Marc H,Nicholas WM,Stephen LA,et al. Cellular and molecular pathobiology of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J]. J Am Coll Cardiol, 2004,43(12):13S-24S.
[3] 朱妙章,吕顺艳,于军. 血管钠肽抑制心肌增殖与机制的研究[J]. 心脏杂志,2002,14(5):374-376.
[4] 吕顺艳,朱妙章,郭海涛,等. 血管钠肽抑制低氧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0):884-886.
[5] 王培勇,刘健,许蜀闽,等. 缺氧对肺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分泌血管活性肽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8,23(1):32-34.
[6] 李晓艳, 黄从新,孙有刚,等.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0,16(1):24-26.
[7] Chattergoon NN,DSouza FM,Deng W,et al.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s of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in aortic and 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J]. Am J Physiol Lung Cell Mol Physiol,2005,288(1): 202-211.
关键词: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185-01
一、教学目标
掌握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了解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其控制。通过对SO2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推测及验证,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与综合分析能力。了解酸雨形成的途径及防治方法,增强环保意识;通过对氮氧化物的功与过的探讨,认识事物的两面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SO2的氧化性与还原性;有关NO、NO2、O2等混合气体与水反应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过程
利用网络搜索查询当地城市某一天的空气质量报告,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提出下列问题。
1.为什么空气质量报告中要提供SO2、NO2的指数?它的意义何在?
2.空气中的SO2、NO2主要来源是什么?
启发学生从自身感受的角度讲述大气污染的情况。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对以上问题要更深一步了解,引入本节课的课题――硫和氮的氧化物。SO2是一种非金属氧化物,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的CO2也是一种非金属氧化物,它们性质上有何异同?
CO2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A、 物理性质:无色、无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
B、 化学性质:①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与水化合CO2+H2O=H2CO3。③与碱反应 CO2+Ca(OH)2=CaCO3+H2O。④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O2是酸性氧化物,SO2也是酸性氧化物。我们如何验证一种氧化物是否酸性氧化物?从酸性氧化物的定义分析;从大多数酸性氧化物与水作用的情况分析;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1.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SO2气体。
2.在通入SO2的蒸馏水中滴加石蕊试剂。
从上面的实验和以前学习的知识了解到SO2、CO2通入石灰水中都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要求学生写出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提问学生:如何鉴别SO2、CO2两种气体?
利用SO2的气味、漂白性、还原性等进行鉴别;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动手实验可参考如下设计。
1.收集SO2、CO2各一瓶,闻气体气味;2.将SO2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3.分别将SO2、CO2气体通入酸化的KMnO4溶液中。
SO2可使紫红色KMnO4溶液褪色,是由于SO2的漂白作用吗?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SO2,在SO2中硫是+4价,它可以在反应中升高,也可降低,故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SO2物理及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且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它还能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根据二氧化硫的性质,联系生活实际分析,SO2有哪些用途?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织物都可利用SO2来漂白,但某些不法商家却利用SO2来漂白食物,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在现实生活中,你如何利用化学知识来辨别是否添加了SO2?组织学生讨论。
品红溶液通入SO2再加热到沸腾。SO2与有色物质作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是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SO2的漂白作用与氯水漂白作用是有区别的;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用几分钟时间给小组成员归纳要点,由学生代表陈述,其余同学补充)。
氮也具有的氧化物,那么氮的氧化物有几种、其中氮有几种价态、氮的氧化物中属酸酐的有哪些、NO、NO2的互变关系如何?
1.氮的氧化物有5种价态
NO2与溴蒸气都是红棕色气体,根据已学知识如何鉴别这两种气体?组织学生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回答,可参考以下方法:
1.将两种气体通入水中,观察水溶液的颜色;
2.利用AgNO3溶液鉴别。
设计实验:给你一试管二氧化氮,要求尽可能多地使NO2被水吸收。
从3NO2+H2O=2HNO3+NO;2NO+O2=2NO2两化学反应综合考虑,归纳小结NO、NO2、O2等混合气体与H2O反应的两个总反应:
4NO2+O2+2H2O=4HNO3
4NO+3O2+2H2O=4HNO3
拓展延伸例:将一充满NO2和NO的混合气体倒立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若水上升到1/4处,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比为多少?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试管中气体体积缩小的原因是什么;利用差量法计算。
3NO2+H2O=HNO3+NO ΔV=2
[课堂讨论]保护环境――如何防治SO2、NO2对大气的污染?
【关键词】免疫分型急性白血病过氧化物酶形态学流式细胞术诊断
中国图分类号:R46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072-023
AL是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长期以来临床上多根据骨髓细胞形态和组织化学染色对其进行FAB分型诊断,该分型模式对于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免疫分型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我们发现单纯依靠细胞形态和组织化学染色对于AL的诊断,尤其是对于对于过氧化物酶阴性AL的诊断具有局限性,失误率不可忽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来源
2006年10月~2009年9月在我院血液科初诊为AL且POX阴性的患者46例,其中男26例,年龄1~73(33.04±21.7)岁,女20例,年龄1~74(29.8±20.5)岁。
1.2 标本准备 取骨髓或外周血2 ml,肝素或EDTA抗凝。根据骨髓增生程度及外周血白细胞数,部分样本用生理盐水稀释至细胞数(1~10)×10 /L备用。
1.3仪器与试剂
FACSCan型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包括CD2、CD3、CD4、CD7、CD10、CD13、CD14、CD19、CD20、MPO、HLA-DR。流式细胞仪及所有单抗均购自美国B―D公司。POX染色试剂由上海太阳公司提供。
1.4实验方法
取患者肝素抗凝骨髓液或静脉血1~2 ml,每管加入骨髓或外周血50ul及3种荧光标记抗体各20ul, 4℃反应2O~30 min,再加入2 ml红细胞溶解液,震荡后置室温10 min,用生理盐水洗涤1次,加入0.5 ml生理盐水待检。
1.5流式细胞术分析
FACSCan型流式细胞仪,488nm激发光源。测定前以标准校正荧光微球校正仪器,应用CELL.QUEST软件,每管获取并分析10 000个细胞。用CD45/SSC设门分析R2内细胞,根据细胞CD45的抗原表达及细胞颗粒表达程度将细胞分为红细胞和碎片群,单核细胞群、粒细胞群、淋巴细胞群、不成熟淋巴细胞群和不成熟髓细胞群。结果判断以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表达≥20% 以上为阳性。AML和ALL免疫分型的标准参照参考文献[1]。
1.6POX染色操作步骤 按说明书,POX>3%为阳性,
2结果
2.1根据形态学和POX染色,按FAB标准进行分型
46例POX染色均为阴性。形态学分型为M51例,ALL-L114例,ALL-L223例,ALL-L33例,MH1例,难以诊断4例。
2.2免疫分型
经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纠正诊断为AML7例(其中M03例、M54例),ALL39例(其中B-ALL30例,T-ALL6例,B/T-ALL2例,BAL1例)。46例POX阴性的AL中,37例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分型符合,符合率80.4%;5例不符合,其中形态学诊断为MH1例经免疫分型纠正为B-ALL;形态学诊断为ALL-L24例经免疫分型确诊为M02例、M52例。;形态学难以诊断的4例经免疫分型确诊为M01例、M51例、B/T-ALL1例、MAL1例。
1例、BAL1例。46例POX阴性AL形态学与免疫分型结果见下表。
3..讨论
目前国内中等城市及基层医院对白血病诊断与分型的主要依据是骨髓细胞学形态学检查及以POX为主的细胞化学染色。其操作简便、不需要大型仪器。然而单纯依据形态学与POX染色结果对AL进行ALL与ANLL分型有其局限性:原始单核细胞POX染色既可以为弱阳性,也可为阴性,故POX阴性标本要防止将M5误诊为ALL;M0为急性微分化AML,形态学上呈原始细胞特征,类似ALL-L2型,POX染色
本组46例POX阴性AL有2例误诊为ALL的M5、2例误诊为ALL的M0依据免疫分型结合形态学得以纠正,4例形态学及化学染色难以确诊的疑难病例也结合免疫分型确诊为M01例、M5 1例、B/T-ALL1例、MAL1例。
38例ALL依据免疫分型分为B-ALL30例、T-ALL6例 、MAL1例,此精细的细胞来源分型有助于治疗及判断预后。
恶性组织细胞病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组织细胞及其前身细胞异常增生的高度恶性疾病。常有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以及进行性衰竭。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检测方法如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等检查发现过去诊断为恶组的病例多为淋巴瘤[3]。本组中有1例临床及形态学诊断为恶组经免疫分型纠正为B-ALL。
综上所述,免疫分型在POX阴性AL的准确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是FAB分型的重要补充。强烈建议无条件做免疫分型的医院遇到过氧化物酶阴性的AL应积极向上级医院送检,以防误诊误治,并为下一步正确治疗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B-0064-01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快速、正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好化学的问题。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从下面几方面入手,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要求学生熟悉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
熟悉基本的化学知识和书写化学方程式,二者是互相促进的。因此,熟悉基本的化学知识是帮助学生会写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抓手。
1 熟悉O2、CO2、H2三大气体的制取方法、原理。
2 熟悉学过的单质、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因为这些物质的化学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而化学反应必然涉及化学方程式。反过来,会写出这些化学方程式,也就熟悉了有关物质的化学性质。在初中化学学习的单质有O2、C、Fe,化合物有H2O、CO、CO2,常见的酸HCI、H2SO4,常见的碱NaOH、Ca(OH)2,常见的盐Na2CO3、NaHCO3、CaCO3。
二、指导学生根据反应的特点写化学方程式
初中阶段学习的各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是非常有规律的。
分解反应的概念,可归结为“一变多”,以公式A=B+C表示。初中阶段学习的重要的分解反应只有5个,其中有关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的有3个,电解水和高温煅烧石灰石的各有1个。加上课本上的相关实验及说明有关问题用到的4个化学方程式。初中学到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也只有9个,记忆并不难。
化合反应的概念可以归结为“多变一”,以公式A+B=C表示。初中阶段学习的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大多数都与氧气的化学性质有关。
置换反应的概念可以公式AB+C=A+CB表示。公式中的字母位置,要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来写,不能随便乱写。初中阶段学习的置换反应只有四种情况: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碳还原金属氧化物,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可以公式AB+CD=BC+AD表示。公式中字母的位置也必须注意,不能随便乱写。初中阶段学习的复分解反应都与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有关。酸、碱、盐之间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要注意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反应能否发生,只有反应能发生,写出来的化学方程式才可能是正确的。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还有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有机物燃烧等两种化学反应不属于以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掌握了这两种化学反应类型的特点,记忆起来也并不难。
书写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反应时它夺取了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使金属还原出来,同时生成碳的最稳定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也就是说,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都有固定的格式: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金属氧化物,生成物为金属和二氧化碳。只要懂得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和反应条件,那么该类化学方程式就能顺利地写出来,我们要做的主要是配平。
书写有机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也有规律可循。初中阶段学习的有机物都是碳氢化合物,它们燃烧的产物都是相同的,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只要知道有机物的化学式,就可以写出有机物燃烧化学方程式,关键也是配平化学方程式。
三、训练学生从综合问题中找出相关信息
在考试中,出题者根据科技的发展与应用或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来设计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来书写化学方程式。这些化学方程式好像课本中都没有出现过,学生感觉比较难,无从下手。其实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题目中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学生在课本中学习过的或接触过的,只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训练学生认真阅读题目,学会从题目提供的信息中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写出它们的化学式,学生依据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就可顺利写出化学方程式。
[例题]由葡萄糖制取乙醇是发展绿色新能源的重要方法。写出葡萄糖在酒化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这里,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可知道反应物是葡萄糖,生成物是乙醇和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酒化酶作催化剂。只要能写出葡萄糖、乙醇和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配平,就可完成该题的回答:
C6H12O6=2C2H5OH+2CO2。
四、提醒学生一些注意事项
在教学中要向学生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切不可粗心大意,否则会容易出错。要注意的问题有:(1)化学式要写对。这是至关重要的。每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写错了,就不能表示该种物质,化学方程式也就写不正确了。(2)方程要配平。方程不配平,则不能算作化学方程式,因为它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3)注明反应条件。很多化学反应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果写这些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不注明条件,就不能算写出了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因为一般条件下反应不能发生。(4)根据要求标明生成物的状态。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方法、注意事项,可用歌诀归纳如下:“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写对化学式,系数来配平。中间联等号,条件要记清;气体和沉淀,箭头来标明。”
我们是化工生产企业,生产中存在大量的化学毒物,请问:按化学毒物对人体的危害,生产性毒物是如何分类的?
兰州 姚永辉
姚永辉先生,你好:
化学毒物按对人体的危害,分类大体如下:
1.窒息性气体。是指能使机体发生缺氧的气体,它可分为单纯性缺氧和化学性缺氧两大类。
单纯性缺氧:这类气体本身属于惰性气体或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甲烷等。吸入这类气体发生缺氧,是因为氧气相对减少,故称为单纯性缺氧。
化学性缺氧:这类气体本身属于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进入机体后,能造成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和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下降,也就是“内窒息”。这类化学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和氰化氢等。
2.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化学性气体或蒸气。刺激性气体的种类常见的有:酸与酸酐(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氮的氧化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氟、氯、溴的氧化物:氟化氢、氯化氢;铬酐;磷酸酐;甲酸、草酸、苯酐等)、氨、卤族元素(氟、氯、溴、碘等)、氯的无机化合物(光气、三氯氧磷、四氯化硅、三氯化砷、三氯化磷、三氯化锑等)、臭氧、金属和类金属(碳基镍、硒化氢)、卤烃类(溴甲烷、氯化苦等)、酯类(硫酸二甲酯、二异氰酸甲苯酯、异氰酸甲酯、甲酸甲酯、醋酸甲酯等)、醚类(氯甲基甲醚等)、醛类(甲醛、乙醛、丙烯醛等)、有机氧化物(环氧氯丙烷)、其他(苯酚、芥子气、聚四氟乙烯热解气等)。
3.主要作用于血液系统的毒物,如苯、苯胺、砷化氢等。
4.主要作用于肝脏的毒物,如四氯化碳、三氯乙烯、三硝基甲苯等。
1、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一种碳氧化合物,化学式为CO2,化学式量为44.0095,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或无色无嗅(嗅不出味道)而略有酸味的气体,也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还是空气的组分之一(占大气总体积的0.03%~0.04%)。在物理性质方面,二氧化碳的熔点为零下56.6摄氏度,沸点为零下78.5摄氏度,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标准条件下),溶于水。在化学性质方面,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热稳定性很高(2000℃时仅有1.8%分解),不能燃烧,通常也不支持燃烧,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因与水反应生成的是碳酸,所以是碳酸的酸酐。
2、二氧化碳一般可由高温煅烧石灰石或由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得,主要应用于冷藏易腐败的食品(固态)、作致冷剂(液态)、制造碳化软饮料(气态)和作均相反应的溶剂(超临界状态)等。关于其毒性,研究表明: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没有毒性,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则会使动物中毒。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