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

第1篇

我院收治的15例成人腺样体肥大患者腺样体切除术后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15例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20~57岁,平均(39.82±18.59)岁,病程6个月~7年。首发症状:耳闷听力下降鼓室积液就诊者5例(33.33%)、涕血3例(20%)、鼻塞流涕3例(20%)、头痛3例(20%)和打鼾1例(6.66%)。鼻内镜检查:根据李学佩等 [1] 成人腺样体肥大的分度,本文15例中Ⅱ度肥大者7例(46.66%);Ⅲ度肥大者8例(53.33%)。鼻咽CT检查与鼻咽部肿物活检,排除鼻咽癌,最后病理确诊为腺样体肥大。

1.2治疗方法 15例患者均在全麻下采用鼻内镜下经口电动吸切术切除腺样体。术毕双鼻腔各填入10cm长膨胀海绵一条,直达鼻咽部手术创面压迫止血。术后用预防性抗生素和止血药3d,术后24h抽除膨胀海绵。

1.3护理方法术前患者进行身心评估,腺样体肥大相关的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健康教育,以及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的教育,解除其思想顾虑;完善各种术前准备。术后护理重点在于生命体征的观察,加强对创口渗血的观察与护理,确保呼吸道通畅,注意饮食指导,加强营养支持。

2结果

术后24h抽除膨胀海绵,8例鼻咽部渗血,或涕中带血持续72h。经局部和全身治疗后鼻咽部渗血,或涕中带血好转,未出现重大并发症。7例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护理并发症。

3护理体会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增殖体,位于鼻咽顶后壁,是咽淋巴环的一部分。一般认为腺样体肥大多见 于儿童,成人少见,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临床上成人腺样体肥大日益多见。成人腺样体肥大临床表现复杂,难与鼻咽部恶性肿瘤鉴别,鼻咽活检是确诊的唯一的手段。

本文15例患者均行全麻下鼻内镜下经口电动吸切术,虽然鼻内镜下手术视野清晰,腺样体切除比较彻底,但是成人腺样体基底创面大,术后鼻咽渗血常见,本文的发生率为53.33%(8/15),故术后护理有其特点。

3.1一般护理全麻患者未清醒前平卧,头侧向一边,氧气吸入,应用多功能监护仪,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清醒后协助其取半卧位,以减轻术区充血水肿,遵医嘱使用抗感染及止血药物,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成人患者手术后应尽可能减少来访者,既可以减轻空气污染,避免不必要的继发感染,又可以让患者安静休息。任何引起患者情绪激动、兴奋的因素都可以导致手术创面出血。

3.2局部护理

3.2.1局部止血术后回病区要注意观察,同时告知患者勿剧烈咳嗽和打喷嚏,保持安静,以免压力骤增引起术区血管破裂出血,教会其控制咳嗽和打喷嚏的方法。如患者短时间内持续吐出血性液体大于500ml或有频繁吞咽动作,揭示术区有活动性出血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检查和止血处理 [2] 。抽除膨胀海绵后就可以给1%麻黄素滴鼻液,嘱患者仰卧,头挂出床沿,鼻孔朝上,每侧鼻孔滴2~3滴1%麻黄素滴鼻液,维持5min后,再起床。起到收缩手术创面的小血管,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3.2.2 局部清洗 以外用0.9%氯化纳注射液清洗双侧鼻腔,嘱患者取坐位低头,0.9%氯化纳注射液瓶挂1.8m左右高度,输液管一端接0.9%氯化钠注射液,另一端置前鼻孔,让鼻咽部血凝块自口腔或前鼻孔冲出。

3.3饮食指导

3.3.1饮食以软食为主,建议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顺畅。便秘者可给予开塞露等,避免大便用力引起手术创面出血。

3.3.2建议患者慎用保健品,尤其是含有人参,高丽参、黄芪、党参等中药材的保健品,有补气活血的作用。手术后早期,创面没有愈合,极易引起出血。护理宣教应该让患者知晓:腺样体切除手术的出血量在60ml左右,对身体无大碍,没有必要进补。若要进补,最好在手术后3~4周。

3.4心理护理腺样体肥大成人患者自入院以后,就应得到相关疾病的健康宣教,如腺样体的形成增生的原因、症状、需要鉴别的疾病、手术的方法以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患者及其家属应该注意和配合的事项。尤其是手术后局部疼痛和鼻咽部渗血,或涕中带血是常见的现象,需要重视,但不必过分紧张。但如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须先控制才能进行手术。

相对于小儿腺样体肥大,护理配合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成人对自身疾病有一定的认知,但不一定正确,健康宣教有助于其术后顺利配合治疗,减少诸如术后情绪紧张、用力不当等引起的出血;②因成人社会活动较多,术后让其安静休息,可减少创面的出血、感染;③成人相对小孩易于沟通,健康宣教、护理指导可有良好的效果,能使其更好的配合手术治疗;④成人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表现与鼻咽癌难以鉴别,鼻咽部活检是必须的。成人腺样体手术后的护理要点在于注意和预防鼻咽手术创面出血。

【参考文献】

1李学佩,朱丽,赵蕊.成人腺样体临床和形态学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5):264.

第2篇

1.资料与方法

2011年7月1日~12月31日采用腹镜行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87例,男79例,女8例,年龄1~14岁,平均6.5岁,均在全麻插管下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疗效满意,无1例患儿出现重大并发病。

2.术前准备

术前宣教:巡回护士前访视患者十分重要,术前1天,手术室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阅读病历,通过与患儿家属沟通,了解患儿的一般情况。同时要求手术室必须掌握腹外疝的病因,病理解剖、临床类型、临床表现、术后护理等相关知识。访视过程中主动将相关知识讲解给患儿家属,缓解其家属的焦虑,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家属积极主动配合好麻醉医师、手术医师、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前宣教集中患儿家属采用录像资料,易懂明了的方式进行讲授。心理护理:由于是小儿手术,患儿家属对麻醉、手术效果、手术后疼痛及感染等均有思想顾虑,患儿表现出紧张情绪,术前心理护理非常必要。巡回护士应主动关心患儿,与患儿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配合主管医师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可靠性及临床开展情况,让家属与病区同类手术家属交流,使患儿家属产生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儿及家属心中的忧虑,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器械准备:术前1天器械护士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好小儿腹腔镜器械。

3.手术室护理

手术当天,巡回护士负责接送患儿,为防止错误手术患者,巡回护士到病房接患儿,同时认真核查腕带标识,确认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与患儿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取得患儿的信任,减轻患儿的恐惧感,将患儿接进手术间,减轻家属的担忧。与麻醉医师的配合:所有腹腔镜疝修补手术,麻醉方式均为全麻插管,巡回护士首先开放静脉通路,准确无误遵医嘱协助麻醉医师完成全麻插管,然后积极主动配合麻醉医师完成麻醉患儿生命体征、麻醉深度监控,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患儿的保温护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易发生低体温现象,容易被医护人员所忽视。小儿由于体温调节机制发育不全,常借环境维持体温,由于自身体表面积大、皮下脂肪少、产热能力低、周围血管舒缩能力差等特点,特别在全麻情况下,体腔暴露,体温散失,易于引起体温下降,术后导致发热。因此,在手术过程中:①监测体温,维持体温36℃以上;②调节室温,维持室温22℃~24℃,不能过低;③注意保暖。麻醉复苏:手术完毕,麻醉复苏过程中,巡回护士积极主动配合麻醉医师准确执行医嘱,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防止患儿躁动,坠落、撕抓输液通道及伤口敷料等,等患者意识状态良好,肌力恢复正常,呼吸次数满意,拔除气管导管后,观察患儿恢复定向力,呼吸频率,潮气量正常,气道通畅等即可送回病房。术后访视:术后第2天巡回护士到病房随访患儿,了解患儿的一般情况,手术后的伤口愈合效果,术后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皮肤完整性,并向患儿家属介绍术后护理要点及出院指导的相关知识,征求患儿家属对手术护理质量的意见及建议,做出效果评价,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第3篇

本课题受上海市科学支撑计划课题基金资助(基金编号NO 08411950800)

【摘要】全麻手术后,常易表现躁动、无法安抚、不合作,典型出现哭喊、手脚乱动。躁动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挣扎后可使输液器、引流管等脱出;可以引起手术部位的出血及各种意外伤害发生。寻找这些表现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对环境的不适应和焦虑、术后的体温低、伤口渗血和疼痛。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全麻手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R7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235-01

一年的时间我科收治的全麻手术病人138例,小儿全麻手术占75例,期中小儿全麻手术苏醒期就有50%出现上述症状,以下是在具体症状中的应用:

1 对环境的不适应和焦虑

患儿术前焦虑和术后苏醒期躁动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儿童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尤其是心里承受能力差,手术前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对手术的恐惧和来自家属的焦虑情趣的影响,导致严重的心里冲突。

护理措施:护士根据患儿的年龄、性格特点、喜好,于入院后对小儿及家长进行个性化干预,对年龄小的患儿可以逗他们玩或者抱一抱他们,让患儿产生亲近感,对年龄大的患儿可以从患儿感兴趣的话题切入,讲解手术室的环境、手术及麻醉过程、术中的配合要点,告诉家长手术的必要性及安全措施,解除他们的顾虑和担忧,使患儿取得来自家长的心里支持。

2 术后低温

术后体温不升使患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部分患者出现寒颤、躁动,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寒冷。低体温出现的寒冷、躁动,能使机体耗氧量增加,心率增快。麻醉后肌肉松弛,机体产热减少,术后低温液体的输入,手术温度的差异等因素,也造成患者术后低体温。小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弱,还有物的应用,在手术中更易发生低体温。

护理措施:患者回房后,为患者制造温暖的卧床环境,及时保暖,采用加温液体静滴,输入液体不能低于37度,可缓解患者的寒战、躁动症状,增加患者的舒适。在术中对手术部位以外暴露皮肤加盖布巾等,可以避免一部分术后低体温的发生。

3 伤口渗血和疼痛

虽然手术改良后减少了出血,但也有出血多者,所以应密切观察伤口渗血及口腔分泌物情况。术后疼痛是常见的并发症,扁桃体切除术后伤口疼痛常为神经末梢受刺激、炎症以及扁桃体下方肌肉纤维牵拉和损伤引起,手术中长时间头部过度后仰,颈部肌肉和韧带持续过伸或受挤压,引起头部疼痛。

护理措施:返回病房后给予亲切的语言安慰,告诉患儿手术已经结束,已经回病房,以稳定情趣,同时选择合适,避免有分泌物流出误吸的发生。嘱患者及时吐出口腔内分泌物,患者颈部冰敷有利于止血、止痛。此外抚触作为非药物辅助干预措施对减轻疼痛、增强患者的舒适感具有较好效果。

第4篇

关键词:  腹腔镜  甲状腺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甲状腺疾病的主要治疗措施是外科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颈部留有明显的手术疤痕,影响美容。为此,学者们对腹腔镜甲状腺手术进行了探讨。腹腔镜甲状腺手术首先由Huscher于1997年介绍,在最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其好处在于充分发挥了腔镜手术远距离操作的特点,将手术切口微小化并隐藏起来,从而达到手术疤痕不外露的最佳美容效果,颈部无切口,胸部疤痕微小,部位隐藏,可被内衣掩盖,符合现代着装的审美观。我科自2007—2009年起开展腹腔镜甲状腺手术共33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年龄24~55岁,平均年龄39岁,男6例,女27例,其中甲状腺滤泡性腺瘤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4例,甲状腺癌6例。其中有1例术后出现声音低沉,经使用药物治疗,休息3个月后逐渐恢复。还有1例患者出现皮下气肿,经红外线和对症处理后康复出院。

    1.2手术方法  本组腹腔镜甲状腺手术均经乳晕入路,气管插管全麻。先在胸骨前正中偏右或偏左2cm处作一长12mm的小切口深达筋膜浅层,用专用无损伤穿刺棒多次穿刺、分离皮下,建立置管通道及部分空间,注入CO2至6mmHg。然后在左右乳晕上缘各切一10mm和5mm的切口,经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向甲状腺方向分别置入套管鞘,用于插入抓持器械及超声刀。在直视下用超声刀分离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可见到甲状腺,将甲状腺或结节切除,将切除的标本放在标本袋中,从中间的切口取出。术中常规送冰冻切片,将一根剪有侧孔的引流管插入甲状腺切面处,再将引流管从左侧乳晕切口引出。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术前教育  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积极热情接待病人及家属,向其介绍病区环境、医院规章制度、主管医生及主管护士,详细询问病情,及时了解病人的需要,给予关心和帮助。

    2.1.2心理护理  护士应具备完整的腹腔镜手术理论知识,耐心向患者讲解腹腔镜手术的特点,说明该手术的先进性、安全性和优越性;介绍以往成功的手术病例,使患者解除心理压力,消除顾虑和恐惧,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

    2.1.3完善术前检查  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术前检查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讲解检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1.4术前患者准备  术前3天训练患者头颈过伸位,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深呼吸,有效咳嗽训练,学会咳嗽时更好地保护伤口。讲解手术后早期活动的必要性,让患者掌握手术后颈部活动的技巧。术前备皮和药物过敏试验。

    2.2术后护理

    2.2.1护理  全麻未清醒者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麻醉清醒后,血压平稳可取半坐卧位,以利于减少颈部充血。 

    2.2.2 生命体征观察  术后每30’测量生命体征一次,共4次,血压平稳后每4小时测量一次,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2.3 保证充分的氧气吸入  术后持续中流量吸氧,可提高氧分压,防止高碳酸血症。 

第5篇

1 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

1.1术前充分矫正营养状况及体液和酸碱紊乱,术后常行十二指肠营养管或空肠造瘘补充营养,一般可以要素饮食或自行配制的十二指肠营养液,在滴注营养液时应注意营养液的浓度、温度和滴注速度,以免引起腹泻或其他不适反应。

1.2重视吻合技术 不论端端或端侧吻合,切缘要整齐,吻合口大小一致,防止缝线过稀或过密,粘膜对合完好,避免内翻过多。另外,食管端内埋于胃壁浆肌层内,保证吻合口的良好愈合,同时减少返流。因吻合口两侧角和前壁较易发生瘘,需用胸膜或大网膜覆盖。

1.3吻合口各邻近缝线不在一平面,对吻合口血运影响较少,利于吻合口愈合。

1.4注意深层及浅层的缝合 深层缝合可增加吻合口拉力,浅层缝合能确保粘膜对合良好,符合食管胃吻合口愈合的病理变化过程。

1.5重视术后医疗护理工作,及时处理液、气胸,以避免肺膨胀及吻合口粘连,可预防胸腔感染(正确应用引流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和扩散),保证胃管引流通畅,防止胃管堵塞或脱出,以免再行插管时损伤吻合口,减少吻合口张力,利于愈合。

2 术后护理要点

2.1按全麻术后护理。

2.2保持胃肠减压通畅 因食管癌切除术后迷走神经被切除,使胃肠蠕动减慢,胃内容物滞留,易导致胃扩张,影响吻合口愈合,有时也压迫肺而影响呼吸功能。每2—4小时用无菌NS冲洗胃管1次,每次注入液量不超过20ml,并能相应吸出,反复冲洗排尽胃内积血、积液。观察胃液的颜色及量,术后初期胃内可有少量积血,胃液呈暗红色或咖啡色,以后逐渐转为正常。如有鲜红色血性胃液,应警惕吻合口出血。一般手术后36—72小时,病人肠蠕动已恢复并能自排气时,即可停止胃肠减压,需缓慢拔出胃管,避免损伤吻合口。

2.3呼吸道的护理 术后协助病人排痰,保证呼吸道的通畅是胸部术后护理的关键之一。全麻清醒后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病人形成呼吸道冲击力,使分泌物排出。必要时雾化吸入日3次,并加入糜蛋白和抗生素,稀释痰液,并预防感染。

2.4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2.4.1维持引流系统密封。

2.4.2确保胸腔闭式引流的通畅。

2.4.3牢靠固定引流管。

2.4.4严密观察和记录胸腔引流液的量、颜色和粘稠度。

2.4.5预防胸腔引流管的逆行感染。

第6篇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c)-134-02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由外伤为主引起的出血积聚于硬膜外腔内,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性损害之一,约占颅内血肿的40%,其机制多为蛛网膜破裂脑挫裂伤灶出血,其中以脑膜中动脉损伤引起出血者最多见,此外还可由以下原因引起:矢状窦损伤、板障静脉出血、脑膜前动脉损伤、横窦损伤等。本院自2006年以来采用钻孔引流手术治疗4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效果满意,现将护理要点及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40~75岁;摔倒史12例,头部外伤史25例,其他原因引起的3例;以肢体偏瘫为主者8例,精神意识障碍为主者9例,间歇性头痛发作为主者10例,恶心、呕吐为主者8例,以昏迷为主者1例(多脏器衰竭),其他表现为主者4例。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检查以确诊,血肿量为30~150 ml,单侧21例,双侧5例,中线结构14例。

1.2手术方法

40例患者均在血肿最大层面作切口行钻孔引流手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是:在CT引导下,行局部麻醉,头皮切开3 cm,然后在颅骨钻一直径1.5 cm的小孔。硬脑膜缝合1针,切开一小口,以脑压板辅助置入一次性使用硅胶防倒流引流管,连接侧管,收紧缝合线,自然引流将血肿内血液缓慢放出,待压力显著下降后,用大量生理盐水缓慢反复冲洗至冲洗液清亮为止,然后置14号硅胶引流管外接引流袋,持续引流3 d。

2结果

在40例患者中,除1例患者因严重硬膜下血肿并伴有重度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39例全部治愈,其中5例出现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预后良好。

3护理

虽然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病情已经基本控制,但是及时的治疗和严谨的护理将会促进患者的早日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后遗症的出现。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特别是手术中以及手术后引流的3 d内,对患者的基础性的护理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贯彻,如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等基础生命体征均由监护仪严密观察记录;随时CT复查;对脑外伤患者每0.5小时观察一次瞳孔;在引流期间对颅内压的监测等[1]。下面就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分述如下。

3.1术前护理

患者入院后对新的环境可能不适应,并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手术如何开展,对此我们要认真做好患者本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熟悉并接受新的环境,向他们介绍本病的发病原因、具体操作、手术效果以及护理注意事项等,消除患者的忧虑心理,从而使其积极接受治疗[2]。

3.2手术护理

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身的检查,并侧重对神经系统进行检查,了解患者意识、认知、感知、感觉、运动等各个方面的状况,密切观察瞳孔及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手术中,严密观察基础生命体征的变化,记录术中抽出的血液量及颜色,并做好引流护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手术后,将患者移回病房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术后6 h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抬高床头15°~30°,头颈部可枕冰枕或戴冰帽,以减轻脑水肿,降低脑细胞的耗氧量,减少头部伤口渗血。并时刻观察瞳孔、血压、体温、意识等变化。

3.3术后护理

3.3.1基础生命体征观察在手术后及引流期间,定时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体征以及呕吐情况,并做到及时准确记录。全麻未清醒者应每15~30分钟观察1次,清醒后按医嘱每1~2小时观察1次。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后又逐渐出现意识障碍并进行性加重,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对侧肢体偏瘫,血压升高,脉搏、呼吸变慢,呕吐逐渐加重,提示有继发性颅内出血或脑水肿的危险,应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抢救。

3.3.2呼吸道护理患者回病房后予常规吸氧24~48 h,流量2 L/min。由于手术均在全麻插管下进行,患者清醒前易发生舌后坠、喉痉挛、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吞咽反射减弱等,此时呕吐物易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因此,术后要尽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呼吸困难严重者,给予气管插管后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如痰黏稠不易咳出,可给予糜蛋白酶做雾化吸入。

3.3.3引流管护理手术后应固定头部引流管并保持通畅,防止脱落、受压及扭曲,引流袋应与头颅平齐,并严密观察引流液颜色、流量和速度。如引流液持续不动,考虑为血凝块堵塞,可定时由内向外挤压引流管或用生理盐水5 ml+尿激酶50 000 U注入管内夹管1 h后开放。引流时间最长不超过2周,一般3~7 d即可拔除引流管。拔管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防止管内液体逆行流入脑室,形成颅内感染。

3.3.4预防再出血正常情况下,手术后开始引流出的应是暗红色血性液,以后会逐渐变淡,直至逐渐消失。如果引流液突然呈鲜红色,且短时间内流量增加,提示有再出血的可能,此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3.3.5减少并发症行慢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的患者,大多病情较重,易发生肺部感染、压疮、肢体失用性萎缩等并发症,此时应认真做好各项护理,有条件的可以睡气垫床,保持床单的平整、清洁、干燥,每1~2小时翻身1次,并拍打后背部促进痰液排出,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置,防止足下垂,并尽早鼓励患者床上活动;必要时给予按摩、推拿等,帮助患者被动活动肢体[3]。

3.3.6其他患者手术后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以保证充足的营养物质供给,促进脑损伤的修复。清醒患者术后1~2 d可给予流质,无呕吐等情况后逐渐改半流食、普食。昏迷、吞咽困难者术后3~5 d给予鼻饲,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腹泻;禁食及鼻饲者每日口腔护理2~3次。同时,应与清醒患者主动交流,使患者了解疾病改善状况,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4讨论

在深刻认识护理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我们还需时刻从细节上来严格操作,如:术前及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瞳孔变化;术后充分引流,以尽可能将纤维素样物质清除干净;冲洗时,应掌握每次冲洗的量和力量大小以及抽吸的速度,以防止血肿复发及脑脊液漏产生;引流袋应正确放置,如放置太低,引流速度过快,可引起血肿深面的脑血管扩张,不仅引起剧烈头痛,还可能并发脑出血;尽可能预防脑脊液漏的形成等等。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发病较为隐匿和发展较为缓慢的一类硬脑膜下血肿,占颅内血肿的10%,为硬脑膜下血肿的25%[4,5]。目前,钻孔引流手术是被公认的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最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在手术前、中、后的细致、严格的护理则是保证引流成功、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一步。因此,护士应当在全面认识疾病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尽可能地减少或杜绝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36-338.

[2]易声禹,只达石. 颅脑损伤诊治[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4-45.

[3]杨晔.当代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601.

[4]顾沛.外科护理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92.

第7篇

【关键词】规范;术后;护理;流程

实践证明,想起什么做什么会遗漏很多重要的护理工作,杂乱无章的护理工作会给护理安全埋下隐患,规范的护理工作流程使护理工作细致、全面、有条不紊。因此规范的护理工作流程是护理工作必不可少的。

1术后护理工作流程

1.1术后病人回病房的接诊流程

1.1.1评估病人的意识状态呼唤病人,与其进行简单的沟通交流,询问病人的感觉,观察病人的一般状态。

1.1.2整理输液管及各种留置管,防止管路滑脱扭曲。

1.1.3将病人移至病床上。

1.1.4全麻及需要吸氧的病人给予氧气吸入。

1.1.5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向麻醉师、接送人员报告结果。并听取麻醉师(或接送人员)简要介绍病人手术情况及注意事项。

1.1.6病房护士与接送人员共同检查患者皮肤、切口敷料、留置管、引流液、输液、术中用药等情况,如有深静脉置管应交接置管深度。按要求连接各种管路,包扎腹带。

1.1.7按医嘱及病人的病情摆好。

1.1.8整理床单元。

1.1.9交接由手术室带回的物品。与接送人员共同完成手术病人交接记录。

1.2测量体温。正确执行医嘱做好查对工作,准确、及时执行医嘱。

1.3做好巡视、观察工作根据护理级别及病人的病情巡视病人,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一般状态、切口敷料、引流情况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在医生到来之前,实施正确恰当的护理工作。

1.4对病情危重、疑难手术、新开展的大手术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及手术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因人施护。

1.5术后指导及宣教告知病人及家属术后注意事项、配合要点。根据术后不同时期,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康复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

1.6做好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工作做好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1.7做好心理护理对每一位病人都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观察病人的言行举止,耐心细致回答病人及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帮助病人解决实际问题,适时微笑,提供亲情式服务。

1.8病情变化时,随时做好护理评估工作。

1.9做好病历书写及各项记录,做好交接班工作。

第8篇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3-0081-01

【关键词】高龄急腹症 手术护理体会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高龄急腹症患者愈来愈多。老年人虽非手术禁忌,但70岁以上的高龄增添了手术的复杂性及风险性。因此,术中护理恰当是渡过手术难关的重要环节。我们护理了38例70岁以上的高龄急腹症手术患者。现就护理要点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分布:70~75岁23例;76~80岁11例;80岁以上4例。手术种类:肠梗阻松解术13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9例;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行胆囊切除8例;急性阑尾炎切除术3例;急性胰腺炎内引流术1例。麻醉选择:气静全麻21例,硬膜外腔阻滞17例。术前伴发病:高血压动脉硬化9例;冠心病5例;慢性气管炎、肺气肿5例,其中合并以上两种伴发病者3例。手术时间最长3小时,最短70分钟。

2 护理措施

2.1 手术前的心理护理 急诊手术患者对立即手术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恐惧手术与希望解除痛苦、挽救生命的矛盾,使其产生严重的内心冲突。患者往往根据医护人员的言行举止来猜测病情的严重程度、手术的必要性和成功的把握性。针对患者这种焦虑、恐惧心理,护士可简要询问病史,认真、迅速、沉着、熟练地进行手术前的各项准备,从言谈举止上给患者以适当地安慰和必要的心理指导,减轻他们的紧张恐惧和焦虑心理,稳定手术前情绪,积极主动配合手术。

2.2 静脉输液及护理 老年病人由于皮肤松驰,血管弹性差,给静脉穿刺和固定带来不便,而且老年病人术中及术后躁动发生率高。因此选择相对粗、直、易固定的大隐静脉作为穿刺途径,并采用留置针,以避免术中及搬动过程中及术后发生脱针现象。输液量应根据手术情况及病人心肺功能而定,防止容量不足和肺水肿的发生。高龄急腹症患者往往伴有其它慢性疾病,体质差,消瘦,关节功能障碍及骨突明显,我们在本组病人中均采用骨突部位加垫软枕,肩下垫一软垫使头稍后仰并偏向一侧(气管插管病人除外),保持呼吸道通畅。手术中注意按摩受压部位,以保证局部的血液循环。上肢外展在不影响血压测量及脉搏的情况下,尽量不外展或最低限度外展,避免术中及术后病人关节功能障碍。

2.3 预防肺部并发症 高龄急腹症手术以呼吸系统并发症占首位,也是术中及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美国Mayo医院统计,大约25%的术后死亡和肺部并发症有关[1]。本组病人有两例术后直接死于肺部并发症。不论全麻或硬外麻醉,对病人呼吸和循环都有影响,已经反复证实,一般全麻诱导后胸廓的形状发生变化,肺横切面积的3%~5%出现萎缩[2],功能残气量减少10%~20%,肺顺应性下降,呼吸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灌流比值异常气道闭合和肺萎缩通常使静脉血掺杂增加约35%,在老年肥胖病人静脉掺杂就更加明显。硬膜外腔麻醉病人也可因为平面过高而影响呼吸功能,因此术中、术后必须认真监测病人呼吸功能恢复情况,提高吸入氧浓度,以SpO2不低于93%为宜。

2.4 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 由于高龄病人的客观条件及特殊的心理变化,致使手术中病人容易出现血压上升。一些血压原本正常的病人,一进手术室,血压即升高,达到难以手术的程度。本组病人手术前血压超过平时血压的有31例,占手术病人的80%以上。心率增快或变缓,心电图心肌缺血,P―R间期延长或缩短,生命体征波动明显,老年人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虽然高血压和冠心病并非手术禁忌,但毕竟有其特殊问题。本组有一例阑尾切除病人,手术进行顺利,但术后当晚突然死亡,手术和麻醉对此类病人的影响很大,有其它伴发症时更为危险。对于此类病人术中护理必须严格遵守心肌“供氧与需氧”的平衡原则。防止心动过速及前负荷增加,避免血压过高、过低。纠正低血容量应参考血红蛋白量,血红蛋白以100g/L为宜,所不足血量用血浆蛋白补充,高血红蛋白只会使血液粘度增加,对心脏无益。

2.5 术后护理 老年人组织愈合能力差,抗感染能力低,加之动脉硬化,末稍循环差,易发生术后消化道瘘,切口不愈合及感染率均较高。本组病人发生肠瘘1例,切口裂开和切口疝2例。因此,应注意控制感染,加强营养。切口处理应以加压包扎并用腹带为宜。

3 小结

高龄急腹症手术护理的要点主要为心理护理、特殊的生理护理以及心肺并发症的预防。首先要了解此类病人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焦虑恐惧

感,并充分做好其心理工作。熟悉高龄患者的生理特点及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掌握老年患者心肺功能的变化情况,才能做到准备充分、考虑全面,配合准确,最大限度地帮助高龄病人安全渡过手术关。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并发症分析;护理

相关资料表明,甲状腺癌约占人体肿瘤的0.2%(男性)-1%(女性)[1]。外科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甲状腺的解剖位置特殊,手术中副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常见,严重者可以出现生命危险,加强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是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和早期发现并发症,保证甲状腺手术成功的关键。我院2004年到2010年行45例甲状腺手术,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5岁。其中甲状腺腺瘤1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1例,甲状腺机能亢进4例,甲状腺癌6例(二次手术0例)。

1.2手术及预后所有手术均成功,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呼吸道梗阻2例(术后切口内出血1例,喉头水肿1例,呼吸道分泌增多0例),甲状旁腺损伤和功能低下1例,神经损伤0例,甲状腺危象1例,手术其他副损伤(食管损伤,气管损伤,气胸,纵膈气肿,乳糜胸,颈交感神经损伤,颈总动脉损伤,空气栓塞)0例。45例病人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5-15d,平均7d。

2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2.1呼吸道梗阻

2.1.1原因分析甲状腺手术后呼吸困难的原因主要为:①术后切口内出血。[2]甲状腺断面止血不充分;术后负压引流不畅;血管变异;原有呼吸道疾病未能很好的控制,术后剧烈咳嗽。②喉头水肿。多因为全麻是气管插管造成的副损伤。③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手术刺激;原有呼吸道疾病未能很好的控制;手术后切口疼痛,病人排痰障碍。④气管塌陷。多因为气管长期受压迫,导致气管软骨环变薄软化。⑤气管痉挛。手术过程操作粗暴,气管受刺激;支气管哮喘病人术前术中应用普萘洛尔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2.1.2护理要点护理要点①完善的术前准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后健康指导。术后24h尽量减少颈部活动.治疗颈部基础病变,避免术后剧烈咳嗽。②床旁备气管切开包、氧气等抢救物品。③术后血压平稳让患者取半坐卧位,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有无呼吸困难、烦躁、发绀和窒息。④观察颈部是否迅速增大,切口敷料有无渗血,严格记录引流管24h引流量。如果24h引流量超过150ml以上,颈部明显肿胀,患者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口唇发绀,说明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床旁抢救,拆除缝线,敞开切口,清除血肿。[3]

2.1.3术后呼吸道梗阻的预防术后呼吸道梗阻的原因为上文所述,充分的术前准备,完善的术后护理是较少术后呼吸道梗阻的关键。

2.2甲状旁腺损伤和功能低下

2.2.1原因分析甲状腺手术过程中,尤其是甲状腺全切除术中易造成甲状旁腺的损伤,术后因为甲状旁腺素的分泌不足,造成血钙浓度降低,引起术后病人以神经肌肉症状为主的-系列临床表现。其主要原因为①甲状旁腺血液供应受损。手术过程中结扎甲状腺上下动脉,甲状腺后被膜剥离过多,术中出血盲目钳夹等因素极易造成甲状旁腺血运受损。②甲状旁腺被切除或损伤。手术过程中,处理甲状腺后被膜是手法粗暴,操作粗糙,以及甲状旁腺变异大[4]的存在等原因造成手术中甲状旁腺的易被误切或损伤。

2.2.2护理要点术后规范护理,对及时发现病情,处理病情十分重要。主要为以下几点: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面唇部、和手足部有无针刺样麻木感有无手足抽搐,患者精神状态有无改变。②适当控制饮食,限制肉类、蛋类、乳类等含磷较高的食物,给予患者高钙低磷食物。③抽搐发作时,立即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20ml,密切观察心率变化,以防发生心脏停搏。次日静脉滴注10%葡萄糖酸钙10ml,每日2-3次,症状轻者口服钙剂,必要时加服维生素D3。对抽搐反复发作者,可给予镇静药,肌注地西泮可起到缓解痉挛,镇静,催眠的效果。

2.2.3预防措施手术中避免损伤甲状旁腺腺体及其血液供应是预防术后低钙血症出现的关键。

2.3神经损伤

2.3.1原因分析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分别与甲状腺上动脉及甲状腺下动脉伴行。手术中易被结扎或是切断。相关资料表明,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损伤率为0.5%[5]。结合本院病例分析,甲状腺手术中神经损伤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方面:①对手术区域的解剖位置毗邻关系不清,手术中盲目操作,经验性操作。②甲状腺再次手术,手术区域层次不清,粘连严重。吕新生等研究表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随甲状腺手术难度增加而上升,甲状腺恶性肿瘤手术的损伤率高于甲状腺良性疾病手术,再次手术高于初次手术[6]。③解剖变异,右侧右喉返神经发自于迷走神经跨过锁骨下动脉的部位,钩绕该动脉向上,走形在气管、食管之间的气管食管旁沟内。左喉返神经发自迷走神经穿过主动脉弓时;它钩绕主动脉弓,走形在气管食管沟。它通常是位于甲状腺下动脉后面,使受伤的危险低,因此左边神经的损伤率比右侧低。④术者的熟练程度,术中盲目止血,大块钳夹组织。

第10篇

1临床资料

在我院住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68例,浆膜下肌瘤19例,肌壁间肌瘤49例,年龄27~46岁,平均37岁。患者均采用全麻,最后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患者常顾虑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费用,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尤为突出。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解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越性,即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使患者对手术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消除顾虑。认真解答患者的询问,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1.2常规检查

协助患者做心电图、X线胸透,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有无异常;检查血、尿、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生化,肝功能,艾滋病及梅毒抗体等。

2.1.3皮肤准备

术前备皮范围与开腹手术完全相同,但要特别注意脐部清洁。首先用肥皂水棉签清洁一遍,再用石蜡油棉签清洗,直至脐部无污垢。

2.1.4术前阴道准备

手术前3天用碘伏棉球擦冼阴道,并用妇洁栓一枚每日两次外用以清洁阴道。

2.1.5胃肠道准备

术前2日给予易消化的半流食,术前1日给予流食,嘱患者禁食易产气的食物,如牛奶、豆类食品,术前12 h禁食,6 h禁水,并在术前1日给予患者口服舒太清4盒以清洁肠道,目的是防止麻醉引起呕吐导致误吸,并防止肠胀气而影响术中术野显露。

2.2术后护理

2.2.1术后常规护理

按全麻术后常规护理,吸氧2~4L/min,常规持续2h;去枕平卧6h,术后6h可以在床上自由活动,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术后30min、lh、1.5h、2h,分别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至病情平稳;术后连续测量3天体温,每日4次,至体温正常。12~24h停导尿管,常规静滴抗生素及缩宫素至3~5天,即可出院。

2.2.2术后饮食护理

术后12 h可进流食,少食多餐,在排气前不宜进产气不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肉类、糖类食品,排气后可进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为主。注意一次进食量不可过大,尤其在排第一次大便前不宜进食肉类食品,以免造成肠胀气或发生肠梗阻。

2.2.3管道的观察与护理

妥善固定各种管道,防止堵塞、滑脱、扭曲、受压,保持管道的通畅。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指导并协助患者保持侧向引流管的卧位,以利引流液的流出。

2.2.4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①术后出血:术后24 h内密切观察穿刺孔的渗血情况和生命体征的变化,以便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腹腔内出血。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伤口敷料渗血增多色泽鲜红,应考虑有术后出血的可能。②皮下气肿:人工气腹的CO2残留于疏松组织可引发皮下气肿,多发于胸部、腹部等,手术中应用CO2在放气时不完全,向皮下扩散,形成气肿,手触有握雪感,一般少量气体可自行吸收,无需处理,症状明显时可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半卧位可缓解。③肩背部疼痛:多因残留在体内的CO2引起,如手术中应用CO2气体压力过高,手术时间过长,而手术结束后气体排放未尽,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和肩背酸胀痛。护理要点是手术后腹壁轻轻加压,将CO2气体排出。肩痛发生时,患者可取膝胸卧位,让CO2气体上升向盆腔聚集,以减少对膈肌的刺激。

2.3出院宣教

责任护士要认真做好有关出院后注意事项的宣教,如注意休息, 适当活动,术后6~8周避免提超过5kg的重物,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禁盆浴2个月,学会自行检查伤口,周围皮肤是否红、肿、痛、渗血、渗液等如有异常及时复查。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鼻内窥镜;微创手术;护理

鼻内窥镜微创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具有术野清晰、手术彻底、损伤小、安全、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痛苦小、疗效好等优点。该手术避免了传统术式视觉效果差,病变清除不彻底易复发的特点,特别是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是近年来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最有效的方法。进入21世纪鼻内窥镜手术在我国已处于持续发展阶段[1],护理有其特殊性,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收治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300例,其中男167例,女133例。慢性鼻窦炎患者139例,鼻息肉患者110例,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51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流脓涕、头痛头晕、嗅觉减退等症状。均行鼻窦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给予规范化护理,90%以上手术效果满意,原有症状消失。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术前患者心理状态主要有紧张、焦虑、恐惧、无助等不良心理因素[2],主要来自于对手术疗效、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的担心,心理负担重。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将心理护理贯穿于日常护理操作中,通过个人访谈、集体教育及书面材料等方式向患者介绍手术目的、注意事项、麻醉方式、手术医生的情况、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等,使其全面了解手术的优点和风险。讲解鼻内镜手术的先进性、科学性;术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术中配合要点、术后饮食等,使患者消除焦虑、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很好配合治疗。

2.1.2术前准备 ①手术前对每位患者常规行前鼻镜和鼻内窥镜检查。②常规鼻部CT扫描以了解鼻部病变程度、范围。③抗生素应用3~5d,术前3d口服止血药,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2次/(d・侧),对有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血压。④清洁口腔。术前晚和术日晨起患者用漱口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⑤术前1d剪鼻毛,训练患者用口呼吸,因术后鼻腔填塞对呼吸影响。

2.2术后护理

2.2.1 术后给予半卧位,全麻者去枕平卧6h后改半卧位。其作用是:①减少头部血流对鼻腔伤口的压力,减轻疼痛及出血。②利于鼻腔伤口渗血从口内吐出,便于观察手术后渗血量。③膈肌下降,有利于呼吸。

2.2.2保持呼吸道通畅 鼻内镜手术后常规用止血海绵填塞鼻腔止血,影响鼻腔通气,患者张口呼吸,故应耐心解释,告诉患者恢复鼻腔通气需要一个过程;对鼻腔分泌物较多者可以吸出,粘膜肿胀明显可滴用呋麻滴鼻液。嘱其将口腔内分泌物及时吐出,勿咽下以免刺激胃粘膜引起胃部不适,又不影响观察出血情况。

2.2.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术毕回病房,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体温、脉搏神志、面色表情变化,发生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做好处置。观察并记录出血量。

2.2.4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由于鼻窦解剖部位的毗邻关系复杂,如病变严重或范围广泛,术中易损伤周围组织而发生出血、眼眶并发症。①出血:鼻腔鼻窦手术后鼻腔少量渗血是正常的,可鼻部冰敷,减少渗血及疼痛;术后护理应注意:?观察鼻腔出血量,术后鼻前庭放置棉球,防止血性分泌物流出,如渗血流出应及时擦去,嘱患者及时吐出口腔分泌物,密切观察咽腔有无活动性出血,以因免填塞不紧致血液由后鼻孔流下造成隐性失血;若出血量多告知医师行止血处理。?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出黑色胃内容物,为咽下血液所致,可不做处理。?术后48h内嘱患者勿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诱发血压增高和出血。②眼眶并发症,鼻内镜手术最常见的是:?眶周淤血。主要是术中眶纸样板的损伤引起,轻者表现为眶周皮肤如涂脂样稍发红发暗,重者淤斑如"熊猫眼"。较重的患者术后即可出现,较轻的术后第1d出现。此并发症一般无须特殊处理,术后给予冷敷,12h后热敷,几天后消失[3]。?术后注意观察眼睑有无肿胀,眼球有无突出胀痛。眼睑肿胀表示眼内压增高,静脉回流受阻或眶周有感染。眼球突出常提示眶内有血肿,以上均为急重症,应立即通知医生撤出填塞物,及时处理出血。?视力减退为鼻内镜最危险的并发症,可能是眼底动脉反射性痉挛或损伤所致,应立即通知医生请眼科协助处理。?术后患者主诉眼睑充血,流泪为术后填塞鼻腔的正常反应,可应用红霉素眼膏或左氧氟沙星眼药水点眼。

2.2.5饮食护理及注意事项 患者术后进半流食,全麻患者回病房6h后进食,1~2d后改为普通饮食。进食温热或冷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因为刺激性食物易引起患者咳嗽、打喷嚏而导致鼻腔填塞物脱出引起出血。

2.2.6鼻腔护理 为减少术后鼻腔结痂、中鼻道粘连、上颌窦口封闭等情况,应促进分泌物排出及粘膜炎症、水肿消退,所以,术后鼻腔护理极为重要,要及时清除术腔凝血块和分泌物结痂,以保持鼻腔通畅,同时保持新生上皮。①鼻腔雾化吸入,术后第2d给予鼻腔雾化吸入,2次/d,起到局部消炎及湿润鼻腔的作用。②滴鼻剂的使用。术后第2d给予复方薄荷滴鼻剂滴鼻,3~4次/d,亦可在鼻腔干燥时随时滴用。其作用为缓解鼻腔术后的干燥不适,软化术腔内干痂。患者滴鼻时取仰卧垂头位,老年人及高血压患者取侧头位。③鼻腔局部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药物可在鼻腔局部发挥抗炎、抗水肿、抗变态反应作用,有效控制囊泡、小息肉生长[4]。喷药前患者尽量擤除鼻腔内分泌物,坐位,头低30°,摇匀药液,交叉给药,即:左手喷右侧鼻孔,右手喷左侧鼻孔,这样可避免药物喷至鼻中隔引发鼻中隔穿孔。④鼻腔冲洗。2次/d,目的是冲洗术腔分泌物及干痂,清洁术腔,以促进黏液纤毛功能的恢复。

2.2.7加强口腔护理 由于鼻腔填塞期间需要用口呼吸,易引起咽喉部干燥、口臭或口腔炎所以需每天早晚做好口腔护理,同时用漱口液漱口3~4次/d;采用加湿器或地而洒水等措施,使室内湿度保持在60%~70%,温度在18~22℃;鼓励多饮水,进食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饮食;术后用2层温热的湿纱布遮盖于口唇部,更换1次/2h。用石蜡油棉签涂擦口唇部,防止口唇干裂,对于咽喉部不适者可给予润喉片含化。

3术后健康指导

鼻腔填塞是鼻内窥镜术后止血的主要方法之一。术后应指导患者应注意:①术后24~48h不可以随意取出鼻腔填塞物,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不可用力过猛应用手按住鼻翼两侧或者堵住鼻孔,以防止鼻腔填塞物脱出。②保持生活规律、情绪稳定、清淡饮食、禁烟酒及幸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预防感冒,不可任何方式挖鼻孔,避免撞击或扭动鼻部。③待鼻腔填塞物全部取出后,因鼻腔受压时间长,血运差,引起鼻腔粘膜表面干燥,当患者暂时离开病房时,嘱患者戴口罩、鼻腔内涂眼膏,以防止大量冷空气突然进入鼻腔引起患者不适。

参考文献:

[1]许庚.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发展[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4,(2):29-31.

[2]于德欣,栾玉荣.浅谈手术前患者焦虑的心理护理[J].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1,2(7):645.

第12篇

[关键词] 开胸手术;患侧上肢渐进式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肺癌的发病率在不断提高,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的创伤往往破坏了正常的血管、神经和肌肉,使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肩部僵硬,肌肉萎缩,上肢功能障碍。因此,做好开胸手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使被手术破坏了的组织尽快建立侧支循环,有利于患肢水肿消退及手术部位皮肤浅感觉的恢复,尽快恢复肩关节的运动幅度,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2008年我科进行开胸手术的肺癌患者36例。

1.2 方法

1.2.1 术前教育

1.2.1.1术前一周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术前健康教育;

1.2.1.2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渐进式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目的、作用重要性;

1.2.1.3向患者进行一对一讲解与示范渐进式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在术前熟练掌 握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2.1.4术前每日检查患者对渐进式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方法的掌握情况并随时给予指导,直到熟练掌握;

1.2.1.5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书面计划。

1.2.2 术后护理

1.2.2.1按术前制定的活动计划,协助患者进行渐进式患侧上肢的锻炼;

1.2.2.2随时给予患者以指导和示范,对患者所取得的进步给予鼓励,肯定与表扬;

1.2.2.3每日监督,检查患肢锻炼情况,测量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并记录。

具体方法为:①术后6h(患者全麻清醒后),开始做五指同时屈伸,握拳运动,每次3-5min,每日3次。②术后第1天开始肘部屈伸活动,清晨用患侧手刷牙、洗脸,就餐时用患侧手持碗、杯。③术后第2天开始梳头运动,颈部不要倾斜,肘部抬高,保持自然位置,每日3次,每次3-5min。④术后第3天开始上臂运动,运动时为保护患侧上肢,用健侧手拖住肘部,做患侧上肢上举过头运动,每日3次,每次3-5min。⑤术后第4天开始肩膀运动,逐步将患侧手放于枕部,触摸对侧耳朵,开始用健侧手予以协助,逐渐将患侧手跃过头顶,触摸到对侧耳朵,每日3次,每次3-5min。⑥术后第5天开始综合运动,包括摆臂运动:双手左右大幅度摆动,为避免患侧与健侧差别,应共同用力,上肢上举动作:双上肢交替上举;先煽动臂膀运动:双手十指在脑后叠加,两肘在面前开合,保持两肘高度一致,并向后大范围展开。每项运动每次3-5min,每日3次。

2讨论

2.1 渐进锻炼能明显改善患者上肢功能。

功能锻炼促进全身和局部的血液运行,促进病理产物吸收和排除,以而减轻疼痛,加快患肢消肿,有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防止废用性肌肉萎缩、关节强直、疤痕黏连等。

第13篇

【关键词】老年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180-0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的胆囊切除术相比,手术创口小,操作简便,术后切口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越来越成为胆囊切除的主要手术方法。但在高龄患者往往合并有各种内科疾患,对手术刺激敏感,容易诱发原发病。我院腔镜中心自2005年6月-2010年6月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5155例,其中70岁以上高龄患者353例,在围手术期加强原发病诊治及心理护理,取得良好效果,患者康复满意,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353例,占同期腹腔镜手术病例6.85%,男113例,女240例,年龄70-88岁,平均年龄76.6岁;70-79岁320例,80-88岁33例。术前经超声检查胆囊结石324例,胆囊息肉29例。其中合并病有:高血压病237例,冠心病159例,心梗病史2例,糖尿病75例,心电图异常91例(房性早搏18例,房室传导阻滞24例,房颤21例,高电压、S-T段改变28例),肺部疾患62例(慢性支气管炎51例,肺气肿7例,陈旧性肺结核2例,胸膜肥厚2例)。胃病8例(慢性胃炎5例、胃溃疡3例);前列腺增生症17例;慢性乙肝、肝功能异常4例。其中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115例。

1.2 手术方法 353例均在静吸复合全麻下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用二氧化碳进行气腹,用三孔法施行手术,16例术中镜下探查因粘连严重、出血、胆总管结石等原因改为剖腹胆囊切除,腹腔镜手术20-90min,平均35min。

1.3 结果 施行腹腔镜手术337例,21例术后24h内出现呕吐,2例原胃病疼痛加重,1例出现呕吐咖啡样物及黑便,1例并发肺部感染,8例出现尿潴留给予导尿,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全部治愈出院,住院时间7-15天。

2 术前护理

2.1 入院常规评估及护理入院后进行常规护理评估,向患者介绍医院及科室情况,告知手术的方式和术前必要的检查项目,解释术前检查的必要性,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检查,协助完成心电图、胸片、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术前常规检查。详细了解既往病史及治疗情况,常规每日早中晚血压及体温监测,有异常者及时反映给医生并督促患者配合治疗。需要做胆管造影者碘过敏试验,配合医生做好胆管造影。

2.2 心理护理患者住院后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老年人可能因知识欠缺、对手术方式不了解、对预后的疑虑,对原发病的担心等因素,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恐惧、忧虑等心理,老年患者住院后远离亲人,陌生的周围环境,会使患者产生孤独和悲观心理[1]。特别是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内分泌疾病的高龄患者,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使血压、心脏等原发病受到影响。许多高龄患者因听力、脑萎缩等原因反应迟钝,与医护人员沟通时有一定困难,部分老年患者对胆囊切除后“无胆”的身体状况担心忧虑。因此针对这些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我们根据重视老年人被尊重、被重视的心理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指导,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并且通过家属的共同沟通使患者关心体贴患者,安慰患者,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解除其紧张,焦虑情绪,欣然接受治疗方案。向患者详细介绍腹腔镜手术的特点,解除患者忧虑,必要时介绍病人与同类手术的病人交谈,以现身说法,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

2. 3 术前合并疾病观察护理 对合并有其它疾病的患者需要多次详细询问既往病史、治疗方式、生活习惯,甚至需要通过家属了解病情,及时和医生做出诊疗护理方案,敦促患者严格遵医嘱按时治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详细了解治疗后的效果,如疗效欠佳,及时反馈给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多见的高血压患者因情绪紧张、环境改变等血压可较原来加重,经过心理干预及综合诊治使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以下方可安排手术;冠心病患者术前可给予丹参针、冠心宁等药物改善心肌功能,提高心肌储备功能;糖尿病人指导患者控制饮食,合理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使术前血糖降至10mmol/L以下;有呼吸道疾患者指导患者戒烟戒酒,指导呼吸肌锻炼;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卧床大小便,最终使患者以最佳的生理状态接受手术。

2.4 术前常规准备术前2d开始 少渣易消化饮食,避免使用牛奶、甜食等已产气腹胀食品,有便秘习惯者术前晚给予清洁灌肠。术前12h禁食,术前6h禁水。术前1d腹部备皮,特别是脐部为手术入路之一,给予清洗后可予碘伏或新洁尔灭消毒。高血压患者督促术晨正常服药,术前晚可给与镇静药物促进良好睡眠。怀疑有胆囊粘连等可能需剖腹者做好开腹手术后护理准备。术前30min给予肌注阿托品和苯巴比妥针。手术结束前准备心电监护、吸氧等准备。

3 术后护理

3.1 全麻后护理老年人的机体功能贮备降低,而且多合并其他疾病,全麻术后的早期恢复是一个具有相当危险因素的特殊阶段,大多并发症发生在术后2h内,因此对老年患者而言,全麻术后的最初2h是检测与护理的重要时间窗[2]。病人回病房后给予去枕平卧位6-8小时,麻醉未完全清醒时应头偏向一侧,特别注意分泌物或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常规心电监护、低流量吸氧,每30min测血压、脉搏、呼吸并记录。麻醉清醒过程注意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本组病例中术后24h内21例出现呕吐,多在变换时出现,及时让患者头偏向一侧并清理口腔呕吐物,呕吐频繁者肌注胃复安或静滴格拉司琼,注意防治水电解质紊乱。加强基础护理及防褥疮护理,翻身、拍背,及时排痰。

3.2 原发疾病护理观察手术的刺激,麻醉清醒后伤口的疼痛,气腹造成的CO2造成电解质紊乱,均可引起原发疾病如血压、心肺功能等病情加重,术后要注意观察对原发疾病的影响。术后58例高血压者血压升高,36例给予镇静镇痛药物后平稳,25例口服降压药物后控制,4例血压高于180/110mmHg者经静滴硝普钠后降至150/900mmHg以下。在术后24h内每30min记录血压及脉搏情况,观测心电监护情况,心脏病及功能不全者注意注意输液速度的调节,输液过程注意心率、呼吸变化。呼吸系统疾病注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指导患者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做血气分析;糖尿病人注意做餐前、餐后血糖分析;1例出现呕吐咖啡样物及黑便,考虑为原胃溃疡病加重,抗酸、止血等治疗后恢复正常。高龄患者在术后注意观察病情时特别要加强对原有疾病的重视,避免因原发病引起的并发症。

3.3 腹腔镜术后并发症护理 腹腔镜手术根据术中情况不同可放置或不放置引流管,术后除常规的观察伤口、引流管护理外,还要注意腹腔镜有关并发症。(1)腹腔镜手术后首先是CO2气腹可能会造成潴留,引起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患者可出现呼吸浅慢、胸痛、乏力嗜睡等表现。早期低流量吸氧有助于排出,同时指导患者深呼吸;咳嗽、痰多者应用祛痰剂或雾化吸入,麻醉后鼓励患者坐起并拍背等促使痰液排出均有助于缓解;有明显酸中毒症状者及时通知医生。(2)术后腹腔内渗血、血管夹脱落等可引起腹腔内出血,有引流管者可观察引流液性状和引流量,无引流管这要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有血压下降、面色苍白、脉搏增快无力者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抗休克治疗或再次手术准备。(3)观察腹部体征,有无腹膜炎等症状,有无气腹造成的皮下气肿。特别是胆管损伤后出现上腹部疼痛较剧,甚至出现黄疸,要及时通知医生。上腹部疼痛或肩部疼痛多系腹腔内注气后刺激肋间神经或膈神经所致,一般可自行缓解,应注意和腹膜炎、胆漏区别[3]。

3.4 饮食护理及指导早期运动全麻清醒后患者可进食少量的流食以促进胃肠蠕动,有效避免术后腹胀,有利于术后康复。进食以清淡、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流食为宜。术后8小时即可鼓励患者半卧位,24h后即可下床适当活动,不能活动者,护士应协助其被动活动,改善心肺功能。

3.5 健康教育 患者在术后因胆囊的切除,胆汁储存功能丧失,需要改变心理障碍,要进行正确的饮食健康指导以促进康复。3-6月内低脂无刺激性食物,禁忌油腻,勿暴饮暴食,应少量多餐,术后1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如有腹部不适,及时复诊。

4 体会

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相比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非常适合老年人,但是对于高龄患者往往和并有严重的内科疾患,患者要经历全麻、术中人工气腹等会影响患者生命体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术前加强对原发病重点监护和心理护理可以促进患者更好的状态接受手术,术后通过积极指导患者饮食和运动指导可以更好的促进腹腔镜手术后老年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徐桂霞.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9,(4):67-68.

第14篇

【关键词】  手术室巡回护士  麻醉医生  配合

        麻醉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为手术治疗或者其他医疗检查提供条件[1]。临床麻醉的目的除了消除疼痛、保障患者安全、创造良好手术条件外,还应对患者的各种生理功能进行监测、调节和控制,减少麻醉的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迅速恢复。手术室巡回护士除配合手术外,还需配合麻醉医生开展工作。2010年1月—10月,我科共收治唇裂矫正手术患者123例,为提高手术的麻醉效果,本文详细介绍了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的要点,现报道如下。

        1.麻醉前的配合

        1.1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

        术前手术室护士应对患者进行访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向其介绍有关麻醉在手术中的重要性,及配合麻醉时的各种注意事项,并安慰鼓励患者,解除其恐惧心理,使之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麻醉和手术。麻醉前患者应禁食,以免呕吐、窒息。有些患儿家长没有执行禁食禁饮制度,会故意隐瞒。因此要详细向家属讲明危险性,以确保患儿术中安全。

        1.2手术室的温、湿度控制

        小儿患者体温调节能力差,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使体温发生变化[2]。应对等待麻醉患者进行必要的遮盖保暖。患者在麻醉状态下则往往部分或全部失去对外界温、湿度自身适应性调节的能力。室温过高影响患者散热,可致高热;室温过低,会使机体散热过快,特别是麻醉时间长,可使患者体温下降致36℃以下,可以出现寒战,心律失常等症状。尤其是儿童,可造成麻醉苏醒延迟或呼吸抑制。术后并发肺炎等。因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维持患者正常体温的基本保证。手术室护士应根据室内温、湿度做适当的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50%。术中静脉输注的液体应加温输入为宜。可将液体加温至37℃左右。

        1.3手术室设备的准备 各种麻醉设备、抢救器械应按固定位置,并保持其功能完好,以备使用时得心应手。

        2.麻醉中的配合

        2.1 输液的配合

        麻醉和手术中补充血容量是手术中循环管理的重要手段。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合理输液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一个关键。手术室护士应选好静脉进行穿刺,在麻醉医生的指导下输液,保证输液通道通畅。在麻醉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血容量稳定。手术中血液丢失是很常见的。应协助麻醉医生密切观察手术中失血情况。如吸引量、纱布块的血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麻醉医师及手术医生进行处理。

        2.2 的摆放

        手术室护士应在麻醉开始前协助麻醉医生摆好患者,以利于各种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全麻病人,应仰头平卧位。手术中常需要将患者安置成适合手术需要的。在正常状态下,改变可通过机体的自身调节,以适应其变化,而对于麻醉患者,由于全身或部分知觉已丧失,肌肉松弛,保护性反射消失,患者已失去自身调节的能力。因此,的变化可导致呼吸和循环等调节功能的紊乱。护士应协同麻醉医生安置好,以保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避免神经损伤或骨突出部位皮肤受压。

        2.3 气管插管的配合

        手术室护士应密切配合麻醉医生完成全身麻醉的诱导、维持及苏醒期的各个阶段。应全面了解全身麻醉常用药的性质、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积极协助麻醉医生进行静脉给药,诱导后迅速配合麻醉医师插管。在维持麻醉期间,严格按麻醉医生医嘱给药,所用药严格核对,同时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全麻苏醒期间,调整,以利于吸痰和保持呼吸道通畅,用约束带加以束缚和床旁看护,防止患者在苏醒期过程中因烦躁而坠床。

        2.4 密切观察并积极参与抢救

        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各种病情的变化,及时报告麻醉医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如心跳骤停的抢救等。此外,手术室护士工作应做到紧张而有秩序,掌握各种抢救药物的特点、方法,以便在抢救中及时准确地用药。同时应熟悉各种监护仪及除颤仪的使用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与麻醉医生配合默契,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3.麻醉手术后的配合

        3.1 术毕护理  手术完毕,护士应与麻醉医生一同护送病人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认真做好交接班。

        3.2 随访  术后要加强随访,了解病人术后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了解术后恢复情况,是否存在麻醉护理的不良后果。听取手术病人及家属对手术护理过程的意见和建议。

        4.体会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不断发展,手术室护士除积极配合手术外,在麻醉的过程中还担负着大量护理、配合的各项工作。这不仅需要掌握娴熟的护理技术、麻醉的护理配合,也应了解和掌握麻醉的基础知识及各种现代化监护技术,对麻醉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巡回护与麻醉医生配合默契,分工明确,积极预防和处理意外。良好的护理配合能提高麻醉的安全和质量,对保障患者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尹蕊.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的体会.中国民康医学,2008,20(8):799.

第15篇

【关键词】 手术室巡回护士 麻醉医生 配合

麻醉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为手术治疗或者其他医疗检查提供条件[1]。临床麻醉的目的除了消除疼痛、保障患者安全、创造良好手术条件外,还应对患者的各种生理功能进行监测、调节和控制,减少麻醉的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迅速恢复。手术室巡回护士除配合手术外,还需配合麻醉医生开展工作。2010年1月—10月,我科共收治唇裂矫正手术患者123例,为提高手术的麻醉效果,本文详细介绍了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的要点,现报道如下。

1.麻醉前的配合

1.1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

术前手术室护士应对患者进行访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向其介绍有关麻醉在手术中的重要性,及配合麻醉时的各种注意事项,并安慰鼓励患者,解除其恐惧心理,使之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麻醉和手术。麻醉前患者应禁食,以免呕吐、窒息。有些患儿家长没有执行禁食禁饮制度,会故意隐瞒。因此要详细向家属讲明危险性,以确保患儿术中安全。

1.2手术室的温、湿度控制

小儿患者体温调节能力差,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使体温发生变化[2]。应对等待麻醉患者进行必要的遮盖保暖。患者在麻醉状态下则往往部分或全部失去对外界温、湿度自身适应性调节的能力。室温过高影响患者散热,可致高热;室温过低,会使机体散热过快,特别是麻醉时间长,可使患者体温下降致36℃以下,可以出现寒战,心律失常等症状。尤其是儿童,可造成麻醉苏醒延迟或呼吸抑制。术后并发肺炎等。因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维持患者正常体温的基本保证。手术室护士应根据室内温、湿度做适当的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50%。术中静脉输注的液体应加温输入为宜。可将液体加温至37℃左右。

1.3手术室设备的准备 各种麻醉设备、抢救器械应按固定位置,并保持其功能完好,以备使用时得心应手。

2.麻醉中的配合

2.1 输液的配合

麻醉和手术中补充血容量是手术中循环管理的重要手段。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合理输液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一个关键。手术室护士应选好静脉进行穿刺,在麻醉医生的指导下输液,保证输液通道通畅。在麻醉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血容量稳定。手术中血液丢失是很常见的。应协助麻醉医生密切观察手术中失血情况。如吸引量、纱布块的血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麻醉医师及手术医生进行处理。

2.2 的摆放

手术室护士应在麻醉开始前协助麻醉医生摆好患者,以利于各种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全麻病人,应仰头平卧位。手术中常需要将患者安置成适合手术需要的。在正常状态下,改变可通过机体的自身调节,以适应其变化,而对于麻醉患者,由于全身或部分知觉已丧失,肌肉松弛,保护性反射消失,患者已失去自身调节的能力。因此,的变化可导致呼吸和循环等调节功能的紊乱。护士应协同麻醉医生安置好,以保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避免神经损伤或骨突出部位皮肤受压。

2.3 气管插管的配合

手术室护士应密切配合麻醉医生完成全身麻醉的诱导、维持及苏醒期的各个阶段。应全面了解全身麻醉常用药的性质、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积极协助麻醉医生进行静脉给药,诱导后迅速配合麻醉医师插管。在维持麻醉期间,严格按麻醉医生医嘱给药,所用药严格核对,同时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全麻苏醒期间,调整,以利于吸痰和保持呼吸道通畅,用约束带加以束缚和床旁看护,防止患者在苏醒期过程中因烦躁而坠床。

2.4 密切观察并积极参与抢救

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各种病情的变化,及时报告麻醉医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如心跳骤停的抢救等。此外,手术室护士工作应做到紧张而有秩序,掌握各种抢救药物的特点、方法,以便在抢救中及时准确地用药。同时应熟悉各种监护仪及除颤仪的使用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与麻醉医生配合默契,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3.麻醉手术后的配合

3.1 术毕护理 手术完毕,护士应与麻醉医生一同护送病人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认真做好交接班。

3.2 随访 术后要加强随访,了解病人术后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了解术后恢复情况,是否存在麻醉护理的不良后果。听取手术病人及家属对手术护理过程的意见和建议。

4.体会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不断发展,手术室护士除积极配合手术外,在麻醉的过程中还担负着大量护理、配合的各项工作。这不仅需要掌握娴熟的护理技术、麻醉的护理配合,也应了解和掌握麻醉的基础知识及各种现代化监护技术,对麻醉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巡回护与麻醉医生配合默契,分工明确,积极预防和处理意外。良好的护理配合能提高麻醉的安全和质量,对保障患者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尹蕊.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的体会.中国民康医学,2008,20(8):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