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范文

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

第1篇

【关键词】生产安全;应急预案;风险评估

1.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变化及安全管理的发展,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政府部门在安全监管上对企业应急管理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3年10月1日,新的《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出台并开始实施,标志着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进入“从有到优”的新阶段,国家在对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方面已经将提升应急预案质量作为了工作重点。新《导则》针对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编制应急预案时缺少风险评估导致预案针对性、实用性不强这一问题,进一步规范了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明确将“风险评估”作为应急预案编制步骤之一。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2014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应急综合[2014]4号)中进一步提出应急预案编制需深入开展危险因素辨识,注重将风险评估报告纳入备案内容。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更是明确提出将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风险评估报告作为应急预案备案审查的必要条件之一。由此可见,风险评估对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性。

目前,企业在编制应急预案时由于编制人员专业能力的限制,极少进行真正有效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在事故风险描述部分,均是凭主观经验对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宽泛的概述,在具体的应急预案编制上存在两个极端:一是不分主次,对所有危险源均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二是与风险描述相脱节,仅编制一个综合应急预案。

企业编制的各种应急预案,最终均要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包括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编制之初,“要编制哪些预案”是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进行风险分析,盲目的对所有危险源均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没有重点和主次,导致预案缺乏针对性、很多专项预案只是作为文本被束之高阁,而真正有用的专项预案也不能得到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重视,从而预案也就丧失了其有效预防、降低事故影响的作用。

针对此问题,笔者在近期做应急预案咨询工作的基础上,以某地勘企业为例,阐述通过风险评估从而进行应急预案体系优化的过程,探讨风险评估对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意义。

2.应急预案体系优化

2.1风险评估前的应急预案体系及缺陷分析

地勘企业属高流动分散的行业,其工作条件多变,环境恶劣,涉及的事故风险较多。进行风险评估前,企业仅凭经验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了概述,包括火灾、人身伤害事故(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等)、野外作业事故(溺水、人员失踪等)、基坑坍塌、自然灾害等,并针对所有风险均编制了专项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体系如图1所示。

企业在专项预案中按照常规模板将火灾专项预案放在了第一位,在具体的预案中分析了办公室火灾、施工现场火灾等,但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并没有分情况进行编制,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而火灾事故对该企业来说并非多发事故;野外作业事故专项预案中分析了溺水和人员失踪,但是考虑到该企业的作业活动范围,人员失踪的可能性并不大;人身伤害事故专项预案力求涵盖所有可能发生的人身伤害类型,个体伤害类型和群体伤害等混在一起,没有分重点和主次,接下来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的编制很难较好的进行;自然灾害专项预案中包含了暴雨、洪水、泥石流、地震等,而关于自然灾害方面,企业的主要职责是在灾害来临前做好防灾工作。图1的应急预案体系,针对性较差,并不能一目了然的让企业确定自身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应急防范重点,具体实施起来很难起到很好的效果。

2.2风险评估

根据该地勘企业作业特点,选择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法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对该企业历年的事故情况分析及对同类企业事故情况进行调研,以“以往事故发生频率”(曾经发生过、未发生过、经常发生、其他单位曾经发生过)这一指标来辅助确定相应的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值,编制风险评估表(如表1所示),对企业主要生产活动(钻井施工作业、岩土施工作业、野外地质调查)进行风险评估,得出各类危险因素的风险度值,从而进行重要性排序。

2.3优化后的应急预案体系

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对原有应急预案体系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化:

1)因野外地质调查作业各项危险因素的风险等级为“可能危险”,等级较低,因此无需单独编制专项预案。

2)企业钻井施工作业过程中,高处坠落和触电的危险等级最高,为“高度危险”,钻井施工中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因发生频率高,达到“显著危险”,其次是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等,因此得出人身伤害事故是企业应高度关注的风险,因此将人身伤害专项预案放在了第一位,并且编制高处坠落和触电现场处置方案。

3)岩土施工作业过程中基坑边坡失稳坍塌的风险等级为“高度危险”,触电、机械伤害风险等级为“显著危险”,因此岩土施工专项预案明确为基坑坍塌专项预案,其他风险的应对在人身伤害专项预案中已经包含。

4)自然灾害方面,根据企业的作业范围和特点,其直接遭受地震、泥石流、洪水的可能性并不大,最其作业直接有影响的是大风和雷电天气,因为将自然灾害专项预案确定为“防风、防雷专项预案”,重点针对大风、雷电天气进行预防,编制事故发生前的防范措施。

优化后的应急预案体系如图2所示,优化后的应急预案体系体现了企业的生产作业特点,也使后续的具体应急预案内容编制更具针对性。

3.结论

通过风险评估进行于应急预案体系优化这一过程,总结其对应急预案编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解决了企业“要编制哪些预案”的问题,企业的应急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通过风险评估,对企业潜在的危险源进行梳理,评估出各类事故的风险等级,有针对性的对高风险的事故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才能最大的发挥应急预案降低事故损失的作用,针对性强了,企业的重视度就高了。

2)应急预案体系确定后,由于风险评估确定了各类危险源的具体风险等级或分志,企业在预案内容编制过程中,也能进一步突出主次和重点。

3)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使企业更清楚的了解到自身生产经营活动中潜在的各类事故风险,进而加强相应的安全管理,做到有的放矢。

4)风险评估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增强了员工安全防范知识的同时,也会在一定意义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GB/T29639-2013.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2]樊运晓.应急预案编制实务――理论实践案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严晗,李明.建筑企业应急预案编制范围研究.建筑安全,2007年第8期:18-20.

第2篇

关键词:石油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1石油行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由于石油行业的高危险性,在进行生产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就会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的伤害及财产的损失。如果员工对于安全风险意识不够,没有针对石油行业的风险进行识别,有效地控制风险源,会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不深入,形同虚设,只是走过场,没有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失去了安全管理的意义,有些员工对HSE管理体系的内容比较陌生,根本不能保证达到体系的要求,很容易忽视安全工作,而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石油行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比较多,生产一定时期后,存在设备老化的现象,如果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岗位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够,不能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出现了一些违章操作的行为,是引发安全事故的导火索。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罚力度不够,石油行业的全体员工对安全事故的认识不到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必须通过安全事故的案例教育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保证石油行业的安全生产。

2保证石油行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措施

为了保证石油行业安全生产,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安全作为出发点,约束岗位员工的行为,达到安全平稳操作的状态,避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2.1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

在石油行业的各项工作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尤其安全生产责任制,并执行严格的考核制度,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因素,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减少事故的发生率,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须依靠制度的约束力,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对于事故的责任人,进行处罚,引以为戒,警醒其他员工,重视安全生产问题,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提高石油行业的生产效率。

2.2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管理

针对石油行业的特殊性,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有效地控制安全风险,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实时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加大排查力度,并记录造册,对已经处理的安全隐患,记录在案,为以后的安全隐患排查提供依据。通过确定安全风险源,合理控制风险源,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并对重要的生产岗位实施安全风险演练,避免发生事故时,应急处理措施不当,而引起更严重的后果。使岗位员工明确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事故的损失降至最低。在石油行业生产过程中,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势在必行,通过有效地控制风险点,排除安全隐患,才能保证安全生产。

2.3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在石油行业全面执行HSE管理体系,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实施全员的安全管理,按照管理体系二书一表的要求,实时记录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以领导承诺的方式,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石油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设置专门的体系管理人员,对石油行业的各个生产现场进行安全监督和管理,发现安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达到规定的安全指标,满足石油行业安全生产的要求。HSE管理体系中体现了健康、安全和环保的理念,由于石油行业生产过程中,有效地保护环境,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石油和天然气泄漏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因此,必须引起重视,减少跑冒滴漏的现象,加强石油生产管理,也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必然要求。

2.4通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对石油行业的各级各类人员,分门别类地进行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时刻警示自己,安全操作,避免违章操作,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能够提高安全生产系数。通过对石油行业员工的安全培训,获得安全操作合格证书,使岗位员工持证上岗,必须达到安全操作技能水平的员工,才能获取合格证书,否则需要继续进行培训,直到合格为止。对于岗位员工既要培训安全生产知识,同时需要培训专业技能,对本岗位的工艺流程、设备和设施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必须掌握,会处理设备常见的故障,能够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岗位员工扬程良好的工作习惯,注意安全操作,在进行日常的巡回检查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排除故障,保证生产全过程的安全。

2.5严格执行安全禁令

在石油行业生产过程中,实施安全禁令制度,禁止的行为,一旦出现,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岗位员工工作时,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不得马虎大意。对违反禁令的员工,进行全厂批评,并处以经济制裁,使全员重视安全禁令。安全禁令在制定时,已经充分考虑其重要性,只有执行好安全禁令,就会避免更多安全事故的发生,能够保证石油行业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3结束语

通过对石油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措施的探讨,提高石油行业的安全生产系数,杜绝各级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提高石油行业的生产效率。对石油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存在问题的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加强对石油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保证适应行业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参考文献

[1]张延平.石油开采安全生产管理的问题探讨[J].化工管理,2014,(15):59-59.

[2]何健.石油开采安全生产管理的问题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4,(34).

第3篇

安全风险管控:

安全风险,是指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安全风险管控,是指为有效防范和减少事故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所进行的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控、预警干预、评价改进等防范和消除风险的科学管理方法。

隐患排查治理:

第4篇

关键词:船舶与海洋工程;起重作业;风险控制

一、船舶与海洋工程建造企业起重作业管理现状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船舶与海洋工程建造安全生产事故率较高,甚至超过了建筑业。其中起重作业安全生产事故是企业发生最多的的安全事故类别之一。以国内某中型船舶与海洋工程建造企业(以下简称A企业)为例,2010年至2016年共发生安全事故109起,其中起重事故25起,占比23%,是该企业发生最多的事故类别之一。

二、船舶与海洋工程建造起重作业的特点

(一)小型起重设备本质化安全化程度低。常规小型起重作业存在以下特点:1、吊机行走过程吊物摇摆幅度大,难于控制;2、大量使用板甲吊运钢板,安全可靠性差,在吊机突然停止或吊物碰到其他物件时,易造成吊物掉落;3、作业空间小,周围作业人员多,易造成周围人员伤害。以上特点决定了小型起重作业本质安全化程度低,作业风险高。

(二)起重作业安全控制难度大。20吨以上的起重作业每天的作业量较少,可以通过起重作业许可程序来进行过程控制。但是对20吨以下起重作业则较难进行过程安全控制。以A企业为例,分段制作车间有20吨以下起重设备65台,按每辆车20分钟进行起重作业一次计算,每二十分钟就有650余次。作业量大,作业范围广,每次起重作业,靠一两名专职安全员执行作业许可证制度,难度大,难以实现。

三、起重作业风险识别和评估

我们利用风险矩阵评估法[1]对船舶与海洋工程建造过程起重作业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主要风险如表1所示。

四、起重作业风险控制

(一)完善规章制度建设,提升员工安全技能和意识。按照国家和行业规范,完善公司起重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起重岗位和起重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执行“以老带新制度”,对无经验新取证人员必须在有资质有能力的人员监控下作业一周,方可独立作业。编制可视化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吊索具使用安全图册,张贴在作业现场,方便员工特别是承包商员工学习。制作视听等可视化培训资源,提升起重安全培训效果。

(二)加强班组建设。每天召开安全会议,开展工作任务危险分析,识别当天作业的危险因素,执行安全控制措施,工作任务开始后监控作业行为,工作完成后进行总结,积累经验。

(三)建立全方位全监控体系。1、过程前控制。20吨以上起重作业严格执行安全起重工艺方案,生产管理人员、起重操作者、设备管理、工艺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逐步进行检查确认,所有安全措施落实后,签署作业许可证,方可进行作业。20吨以下起重作业,每天作业前,签署一份起重作业方案。2、过程中控制。20吨以上起重作业,作业过程中V鞍踩工程师现场进行安全监督安全起重工艺方案的落实。20吨以下常规起重作业,通过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充分调动部门经理、主管、承包商管理层、班组长进行现场检查。专职安全工程师进行安全巡查,监督检查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有条件的情况下,安装视频网络监控,建立大数据,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

第5篇

【关键词】公路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 U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为了能够保证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安全责任事故,需要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必须要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深化,积极推进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建设,并加强对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的实践,尽可能的提前发现各种安全隐患。必须要立足预防,从源头出发,做到标本兼治,构建起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从制度出发为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提供保障。

一、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措施

(一)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

要实现公路施工安全标准化,就必须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必须要明确项目部、财务部、设备部材料部、办公室以及施工队等各个部门各自所需要承担的安全生产职责。在此基础上细化每一个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清楚的明白自己所在岗位需要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与此同时还必须要出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出合理的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制度,并且安全检查、培训、防护管理等都需要有相应的制度来作为支撑。在此基础上必须要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事故应急救援方案,防止在出现安全生产事故时不能够进行快速有效处理的现象。

(二)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机制,制定奖罚措施,定期考核

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机制,并制定出合理的奖惩措施,加强标准化考核。确定评审单位与评审人员。评审组织单位与评审单位必须要严格的根据想要求规定开展工作,同时各级的安全部门要对经验进行积极的总结,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程序进行完善,并控制好考评流程。对于评审组织单位以及评审单位都必须要进行严格管理,让考评工作能够得到规范,把好质量关,如果出现了违反规定、弄虚作假的情况,必须要严肃处理,如果情节严重,必须要取消评审资格。同时对于那些评审不能够达到要求的必须要进行一定的惩罚,责令限期整改。并且在评审合格之后必须要定期的进行考核。并且需要采取法律的、经济的以及行政上的手段构建起良好的奖惩机制。

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对公路施工工程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是减少施工事故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要对施工风险评估进行重视。

(一)总体风险评估

该风险评估针对的是公路工程施工阶段所存在的风险的大小,可以采用风险指标体系法进行定量评估。总体评估需要建立在对各种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需要由建设单位来进行组织,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共同参加成立起评估小组,对总体风险等级进行评估。总体风险评估的结论能够作为工程相关安全简单管理部门对公路施工风险总体监控的依据,并且施工单位也可以根据总体风险评估的结论来制定出对策措施。

(二)专项风险评估

该评估的对象是各种施工作业活动,其主要流程包括了风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估测这三个方面。在风险源辨识的过程中需要对参与者进行确定,并在此基础上对工程相关的基础性资料进行收集。在风险源辨识中需要对工程建设的基本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并分析工程建设的目标、阶段、活动以及周边环境中所存在的风险。同时还需要根据公路施工作业的基本流程,分解工程施工作业活动。在此基础上,辨识并筛选风险源,并对风险进行估测。

专项风险估测应该根据工程的特点,对工程的建设条件、施工技术方案、施工环境条件等各个阶段的开展风险评估。事故的后果主要需要考虑的是人员伤亡与直接经济损失,并且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将环境影响、延误工期、社会影响都作为风险后果的考虑范围之内。通过专项风险评估,能够从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的原则,根据风险等级来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完善,并做出风险控制措施。所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有采用定性估测、定性与定量估测结合的方法。定性与定量主要是应用于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并且往往需要采用专家调查法。

(三)公路施工安全风险控制

公路施工安全风险控制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风险评估的结果、成本效益比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悬着,所选择的应对措施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并根据针对性与重要性对措施建议进行分类。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需要根据以下顺序来进行:(1)本质安全措施,选择控制措施时需要从本质安全的角度出发,对风险源进行消除或者是让风险能够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2)安全隔离货防护,如果不能够本质安全对风险进行控制,那么就需要通过隔离或者防护的手段来让风险降低;(3)进行警告或者标示,对于通过上述措施之后还留下的风险,必须要通过警告、标示等辅助措施来降低风险;(4)进行教育培训,必须要将所确定安全措施在施工前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安全管理与施工作业人员,尽可能的减少和避免不安全行为。

三、结语

公路施工安全标准化建设与安全风险评估对于公路安全施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有效的控制公路施工安全风险,必须要积极的开展公路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并进行切实有效的安全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字:企业生产;安全隐患;现状;分类;风险评估;排查治理;辨识方法

引言

本文从我国企业生产安全现状出发,对企业生产常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几方面的分类,然后对风险评估的要点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安全隐患的辨识方法。通过本文的指导和思考,对企业以后的安全审查工作提供一点借鉴和参考。

一、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的现状

企业的安全生产隐患指的是生产单位由于违反相关规定或者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漏洞增加事故发生概率的现象,企业作为生产主体,生产过程中有些特殊情况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的成因。造成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事疏漏,一种是生产过程中材料的疏漏,这二者都是不可避免的。企业的安全隐患的排查一般可分为三方面:隐患分级、隐患排查、隐患治理,而企业会把生产安全隐患分为两种: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以便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

就我国当前对企业生产安全隐患的态度来看,大部分企业都意识到了企业生产安全隐患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正在有针对性的规避,大部分企业都建有生产安全隐患排查系统,来对生产之中的隐患进行有针对性的排查,从而能够有效避免一些安全书谷带给企业的损失,在源头上消灭威胁安全的因素,从国家法律层面上也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将生产安全的重点落实到对企业安全隐患的排查消灭之上,另外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工作的具体开展都有政策性的指引,在企业安全生产事业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企业生产安全隐患归纳

影响企业生产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人的隐患和物的隐患,人的隐患主要体现在操作失误和管理缺陷,物的隐患只要体现在装置缺陷、设备缺陷、生产环境缺陷上,除此之外,一些客观原因例如气候原因也会影响企业生产的安全,下面就来一一分类。

首先是很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将事故隐患由起因物、致害物等因素进行详细分类,主要有二十多种,笔者经过分析,粗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是生产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尤其是高空作业的一些机械设施、车辆等,往往会造成安全事故;第二是人由于外力作用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如外力击打、出点、溺水、灼烫、火灾、中毒等等;第三是建筑中的一些建筑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隐患,例如建筑坍塌、漏水等等;最后是一些原因引起的爆炸,例如瓦斯爆炸、容器爆炸、爆破作业等等。

其次是根据职业原因进行分类,有一些生产总也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卫生部将危险有害因素过节为以下几类: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危害因素。

最后是根据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物理方面的危害、化学方面的危害、生物方面的危害、心理方面的危害、行为方面的危害以及其他因素。

三、企业风险评估的注意要点

要有效对企业安全隐患进行预防和治理,就要对工厂各处进行风险性评估,找出安全隐患,对其带来的后果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从而在多处隐患的治理中分出轻重缓急。在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的过程中,要通过以下几点要素进行评估:

首先是企业生产的地址选取,在进行风险评估之前,要对生产厂址的各项信息,例如地理位置、气象条件、自然灾害、交通程度、灾害发生时的处理度进行分析,另外还要对厂区的布局进行完整规划,将各区域所对应的功能布置详细列出来,结合厂区各种危险品的防止、建筑物的布置还有厂区周边运输线路的分布进行安全隐患的风险评估。

其次是生产中的各项需求,包括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对生产方式而言,要牢牢掌控生产过程中各种安全隐患,包括物料的温度、生产所需的压强、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是估计失控状态等等都要进行风险评估;另外对生产设备也要进行安全评估,化工设备的应急准备情况、机械设备的误操作几率、电气设备对电力的把握、粉尘及有害气体的释放设施等方面都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另外,辐射、高低温等因素也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安全。

最后是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风险评估,包括企业的工时制度是否合理,是否会造成工人由于过度疲惫而造成安全事故,另外,女职工也要保证适当的劳动强度,工人的劳动强度要和体力挂钩;企业的管理设施也要进行风险评估,验证其存在的合理性,在事故发生的同时能否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的事故应急抢救设施,还有辅助生产生活的卫生事实也要进行风险评估,来避免安全隐患。

四、企业安全隐患的辨识方法

企业安全隐患一直是企业生产中所面临的难题,企业生产中所要面临的安全隐患有很多,在上文已经详细列出,要想明确掌握安全隐患的种类及带来后果的严重性,就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来以防万一,但是,如何在企业安全生产中队风险隐患进行辨识呢?下面就来说明一下。

(一)直接经验法

直接经验法指的是运用前人所留下来的资料进行参考,按照以往的经验来对可以辨识的危害进行防范,主要应用与有所借鉴的系统中,其操作方法主要由以下两种:

首先是对照法,对照法指的是通过直接记录过的参考资料,通过分析人员的分析或者记靠自己的判断能力对对象的风险或者危害进行直接评价,来对安全风险进行辨识,这种操作方法简便但易受过去的经验所限制,出现一定的遗漏和判断失误;其次是类比法,指的是根据过去的资料照出相似的情况或者经验来对未来要发生的生产活动进行安全隐患的辨识,从而对对象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价分析,有效规避风险。这两种方法都是运用过去的经验直接判断,虽然简便但是过于依赖原始资料,容易导致判断失误或者安全隐患的疏漏。

(二)系统安全分析法

系统安全分析法指的是运用系统安全工程的评价方法中的一些操作模式来对新开发出的安全隐患排查系统进行操作,由于新系统大多没有经历事故的经验,所以分析起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事件树法(ETA)和事故树法(FTA),这两种方法的才做原理都是通过各种分散的要点将各种详细情况罗列出来,以方便风险的排查和预防。

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生产安全隐患对企业的生产的安全在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有效控制和避免安全隐患,就要详细了解安全隐患的种类,通过风险评估知道各种隐患对企业造成的后果,进而明确对企业生产安全隐患进行辨识的方法,从各方面了解企业生产安全隐患,才能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有效规避各种或威胁到生产安全的因素,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企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述亭,李夏书. 企业生产安全隐患归纳及风险评估[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4:320+287.

[2]李玉伟. 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3]刘东东. 我国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管理体系标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4]刘毅,杨曼. 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治理体系[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1,04:106-110.

第7篇

一、交通运输安全

2013年,全市交通安全工作将以深入贯彻落实十精神和《省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全省安全发展水平的意见》(苏政发〔2012〕112号)为主线,开展“三化三整治”活动,以“三化建设”推进长效治理,以“三项整治”解决突出问题,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提升安全监管水平,提高事故预防预控水平,强化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一)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断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

按照交通运输部要求,从事客运、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重点运输企业力争在2013年底前达标,其他交通运输企业在2015年前达标。因此,企业标准化建设将是今后三年交通运输安全工作的重点。一是迅速宣贯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按照《省交通运输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实施意见》,分别组织召开道路客运企业、道路危货运输企业、石油化工码头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宣贯会,明确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序时要求,督促企业积极主动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二是指导企业开展达标自评。运用《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指南及自评手册》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指南及自评手册》,引导企业对照自评要求深入开展自检自查,找准薄弱点,完善工作措施。指导企业健全自我完善、稳步提高的工作机制。三是严格控制考评工作质量。强化对考评机构和考评员的监督管理,确保考评机构清正廉洁、客观公正从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工作。要根据交通运输部对企业标准化建设的相关要求,理清质量控制重点,编制考评技术指导文件,细化评分规则。四是确保达标考评年度目标顺利完成。要根据市局工作部署、企业标准化建设情况和提交达标考评申请情况,制订考评工作计划。

(二)推进行业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监管主体责任落实

坚持安全监管制度和规范建设,强化监管责任落实和绩效考核,努力提升安全监管的能力和水平。一是明确建设目标把握建设方向。要认真梳理各项安全监管规章制度,以建立覆盖全行业各领域、各层级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为目标,理清现行安全监管规范体系存在问题。要加快规范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加强安全监督执法,保证行业安全工作的投入力度,确保安全监管规范体系有效落实。要健全统一协调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立良好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安全监管内控机制,全面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监管、行业管理和指导职责。二是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促进安全监管规范体系建立健全。配合企业标准化建设工作开展,大力加强安全监管规范建设,明晰相关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各门类安全监管标准。三是加强安全工作绩效考核。开展安全监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按照厅《交通安全监管绩效综合评定指标》,细化调整年终工作目标考核中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内容,实行事故指标和监管绩效双考核,合理量化分析和评估监管成效。四是大力开展安全培训工作。认真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持续开展我市交通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培训教育工作,严把“三类人员”人员持证准入关,严格落实安全监管监察人员持证上岗和继续教育制度。

(三)推进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安全监管工作效能

2013年是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年,主要任务是开展数据统计体系研究,加大信息化应用力度,提升对整个行业安全生产现状的把握,统筹安全工作的开展。一是落实安全工作数据统计制度。行业条线主管部门和各市交通运输局要严格落实统计报送规定,加强对交通运输行业生产安全事故、营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道路运输站场安全生产事故、水上交通安全生产事故、港口安全生产事故、交通运输建设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城市客运安全生产事故等六类事故的统计分析,每季度向市局报送安全生产形势统计分析报告。二是推广应用事故隐患跟踪管理系统。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安全隐患识别、控制、消除等工作内容的标准化、流程规范的系统化、统计分析的自动化,进一步提高事故预防预控能力。通过系统应用,构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网络化、动态化、信息化工作格局,实时掌握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切实监督各类安全隐患整改到位。三是推广应用省厅应急指挥系统。推进应急处置预案的数字化建设,实现全省交通重点交通基础设施等的动态监控和应急值守管理,进一步规范应急工作流程,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迅速准确反应,及时掌握情况,快速确定和调度各类应急保障资源和保障力量,实现上传下达、多级联动、快速响应,实现高效的应急处置。四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按照“强化服务、突出应用、示范引领、重点突破”的原则,要加强对局应急指挥平台功能的维护开发,发挥好指挥平台安全生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资源管理、预案管理、协调指挥和应急评估等功能的实效。确保交通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并成为交通安全工作的新亮点。

二、平安交通建设

(一)深化“平安交通”创建,扎实开展“三项整治”

结合上述“三化建设”,深化打非治违、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活动。

一是开展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要巩固去年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成果,进一步加大对重点水域、重点船舶、重点航段的监管力度。实施“救生衣工程”。确保旅水上旅游区按乘客定额100%配备救生设备,严格督促乘渡旅客穿戴救生衣;确保全市执法船艇按乘员定额100%配备救生设备,确保水上执法人员100%穿戴救生衣执法。二是开展危险化学品运输专项整治。运管、海事、航道部门要联合行动,进一步规范危险化学品运输和安全管理行为,确保危化品水陆运输安全、有序。运管要加强水、陆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资质审核检查;海事部门要加强危化品船舶申报制、报港制和实船签证工作检查;航道部门要设立危化品运输船舶专用停泊区,加强危化品船舶安全管理,要以石油化工码头压力管线安全为整治重点,加强对港口码头危险货物罐区的安全管理。三是开展道路交通运输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巩固道路客运专项治理工作成果,继续开展“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进一步规范客运企业安全检查行为,指导企业建立定期自评制度,组织专家对“安全带-生命带”、安全告知、车辆动态监控等工作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检查。会同公安、安监部门加强《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的落实,组织开展企业安全工作负责人、安全管理干部培训。按照交通运输部“汽车客运站车辆安全例检工作和技术规范”,组织开展宣贯培训,指导和规范客运站车辆安全例检。继续提升公路安全通行条件,深化源头治理,全面实行违法超限运输信息抄告制度,推广关联处罚机制,加强对重点源头企业的监管;加大路面执法力度,定期开展联合治超行动,有效控制国省道公路平均超限率。

(二)坚持全面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全面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凡重大决策的决策部门、重大项目的审批部门、重大事项的决定部门必须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今年原则上“应评尽评”“全覆盖”。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作为重大项目实施、重大事项和重大决策出台的前置条件和必经程序,认真落实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查究办法》,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综治维稳部门指导考核”的运行机制。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及不稳定因素,推进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8篇

关键词:公路施工;安全风险;标准化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government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is increasing, road construction is entering the period of rapid growth, the construction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This paper mainly aimed at the existing management problems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safety standards, on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afety standards and safety risk assessment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highway construction: safety risk: standardization

中图分类号:TU71

引言 :为了能够保证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安全责任事故,需要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必须要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深化,积极推进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建设,并加强对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的实践,尽可能的提前发现各种安全隐患。必须要立足预防,从源头出发,做到标本兼治,构建起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从制度出发为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提供保障。 施工现场复杂的环境与条件使得安全管理工作变得艰巨而且复杂,安全隐患排除不彻底,采取的安全保障技术与措施不完善、科学,又造成了新的安全隐患,导致了施工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不仅影响了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也破坏了安全效益,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事实上,通过采取科学、系统、完善的施工安全保障技术与措施,完全能够排除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保证施工人员按照操作标准规范施工,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公路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公路施工现场施工材料、设备、施工人员众多,条件不一,安全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这是安全工作难度加大的主要原因。分析公路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可发现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有是因为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施工人员素质较低。排除施工技术、材料质量的因素后,影响安全生产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施工人员的素质,这是施工现场事故产生的重要原因。施工人员的素质低,缺少施工机械施工操作的技能,对于施工技术的掌握不足,使得施工操作过程不规范,产生安全隐患,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

2.部分施工企业赶进度。有些公路工程工期较短,施工企业为了尽快完工,或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尽快完成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赶进度,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得过且过,弄虚作假,没有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处理,使得生产安全系数大大降低。

3.安全监管的缺乏。施工单位安全监管不足,具体表现在缺乏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管的措施和制度,比如管理原材料的供应和采购、监督施工过程施工机械的操作、运转。即使存在完善科学的安全监管制度,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施行,安全管理不到位,让制度和规范流于形式。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施工单位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安全保障措施的重要性。安全意识薄弱,不重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监理单位没有起到监理的作用,不能有效、有力地监管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环节。

4.安全保障技术的缺乏。安全保障技术直接影响了施工的安全。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标准来进行安全技术控制,另外施工单位的安全保障技术不过关,施工设备落后等都是导致事故多发的重要因素。

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措施

1.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

要实现公路施工安全标准化,就必须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必须要明确项目部、财务部、设备部材料部、办公室以及施工队等各个部门各自所需要承担的安全生产职责。在此基础上细化每一个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清楚的明白自己所在岗位需要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与此同时还必须要出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出合理的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制度,并且安全检查、培训、防护管理等都需要有相应的制度来作为支撑。在此基础上必须要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事故应急救援方案,防止在出现安全生产事故时不能够进行快速有效处理的现象。

2.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机制,制定奖罚措施,定期考核

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机制,并制定出合理的奖惩措施,加强标准化考核。确定评审单位与评审人员。评审组织单位与评审单位必须要严格的根据想要求规定开展工作,同时各级的安全部门要对经验进行积极的总结,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程序进行完善,并控制好考评流程。对于评审组织单位以及评审单位都必须要进行严格管理,让考评工作能够得到规范,把好质量关,如果出现了违反规定、弄虚作假的情况,必须要严肃处理,如果情节严重,必须要取消评审资格。同时对于那些评审不能够达到要求的必须要进行一定的惩罚,责令限期整改。并且在评审合格之后必须要定期的进行考核。并且需要采取法律的、经济的以及行政上的手段构建起良好的奖惩机制。

三、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对公路施工工程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是减少施工事故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要对施工风险评估进行重视。

1.总体风险评估

该风险评估针对的是公路工程施工阶段所存在的风险的大小,可以采用风险指标体系法进行定量评估。总体评估需要建立在对各种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需要由建设单位来进行组织,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共同参加成立起评估小组,对总体风险等级进行评估。总体风险评估的结论能够作为工程相关安全简单管理部门对公路施工风险总体监控的依据,并且施工单位也可以根据总体风险评估的结论来制定出对策措施。

2.专项风险评估

该评估的对象是各种施工作业活动,其主要流程包括了风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估测这三个方面。在风险源辨识的过程中需要对参与者进行确定,并在此基础上对工程相关的基础性资料进行收集。在风险源辨识中需要对工程建设的基本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并分析工程建设的目标、阶段、活动以及周边环境中所存在的风险。同时还需要根据公路施工作业的基本流程,分解工程施工作业活动。在此基础上,辨识并筛选风险源,并对风险进行估测。

专项风险估测应该根据工程的特点,对工程的建设条件、施工技术方案、施工环境条件等各个阶段的开展风险评估。事故的后果主要需要考虑的是人员伤亡与直接经济损失,并且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将环境影响、延误工期、社会影响都作为风险后果的考虑范围之内。通过专项风险评估,能够从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的原则,根据风险等级来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完善,并做出风险控制措施。所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有采用定性估测、定性与定量估测结合的方法。定性与定量主要是应用于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并且往往需要采用专家调查法。

3.公路施工安全风险控制

公路施工安全风险控制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风险评估的结果、成本效益比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悬着,所选择的应对措施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并根据针对性与重要性对措施建议进行分类。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需要根据以下顺序来进行:(1)本质安全措施,选择控制措施时需要从本质安全的角度出发,对风险源进行消除或者是让风险能够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2)安全隔离货防护,如果不能够本质安全对风险进行控制,那么就需要通过隔离或者防护的手段来让风险降低;(3)进行警告或者标示,对于通过上述措施之后还留下的风险,必须要通过警告、标示等辅助措施来降低风险;(4)进行教育培训,必须要将所确定安全措施在施工前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安全管理与施工作业人员,尽可能的减少和避免不安全行为。

四、结束语

公路施工安全标准化建设与安全风险评估对于公路安全施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有效的控制公路施工安全风险,必须要积极的开展公路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并进行切实有效的安全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企业;安全事故;风险管理;预警防范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040

[中图分类号]X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02

1 我国安全事故的总体情况分析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披露信息显示,2015年我国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率在持续下降,无论是从事故所发生的起数还是因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均有一定的减少,两者减少的幅度分别为7.9%和2.8%。同时,在一些重点行业安全生产问题因重点管理而实现基本稳定的安全生产局面,如煤矿行业中事故发生起数以及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2.3%、36.8%,多个行业领域事故实现“双下降”。

从我国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来看,出现这类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环境的不稳定状态,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漏洞和缺陷。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始终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从而造成了事故的出现。因此,安全隐患的危害是极大的,其极容易造成事故,事故的发生不是无任何征兆的,企业一些大大小小的安全隐患经过长期积累以后容易在某个时间点爆发出来而形成安全事故。更为严重的是,一些重大隐患还可能导致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如果企业能够对安全生产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那么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将会有一定的减少。对企业而言,安全生产事故一旦发生,其造成的影响将是不可逆转的,人员生命安全、财产损失等,都是无法弥补的,企业不能等到教训出现以后再去对生产进行改进。只有对安全生产隐患加强防范,才能真正做到事故前的预防,维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2 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2.1 案例基本情况介绍

2015年8月12日22时51分,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的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事故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2016年2月初,经国务院调查组认定,天津港“8・12”事故是一起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2.2 案例分析

通过对天津港爆炸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归纳,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我国安全生产事故大多是由于从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或设备和设施的不安全状态,或不安全的生产环境所引起,或者由其中的两者作用所引起,抑或由三者共同作用而引起。在案例事发当日,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里一共储存了7大类、111种、11 300多吨危险货物,其中包括800吨硝酸铵、680吨氰化钠以及290吨硝化棉类货物。硝酸铵属于危险性极高的物质,是这起事故中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元凶。

其次,事故是由职工的不安全行为、设备和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不安全的生产环境所导致。安全生产过程中,由于员工自身存在一些缺点,如个人业务素质很低,生产技能和安全意识差,抱有侥幸心理和冒险心理,等等,所以工人通常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安全行为,从而直接导致了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见,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是因为工人自身的缺点。

再次,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安全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并纠正,安全检查人员发现设备和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因素后,能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此外,在分析中笔者发现出现安全生产事故的企业,其所引发安全问题的人员、材料、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隐患,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是不到位的,这直接导致一些基层生产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管理技巧,自我保护意识较差,从而使这些人员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出现一些非正常操作、违规操作及非法操作等现象。其次,受成本控制的影响,企业对一些安全设备的投入不足,认为安全管理设备无法产生有效的经济效益,企业对安全生产设备无需投入过多,这也造成企业安全防护措施缺乏,生产设备老化、陈旧等,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安全生产隐患。再次,企业在整体设计时缺乏安全战略布局的意识,安全生产环境整体规划不合理,这也就导致企业的安全生产环境存在一定的隐患。最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未能明确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对管理失职人员缺乏相应的惩罚措施,这就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日常有所松懈,忽略对企业的安全检查和安全管理,对一些安全隐患未能做到及时排查。可以说,管理上的漏洞是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最根本原因。

3 关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思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首要面对的是如何通过合理运用手中的资源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减少因安全生产事故给企业带来的不可弥补的损失。企业只有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以后,才能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才能满足用户对企业生产产品的安全可靠性要求,从而保障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3.1 建立安全检查制度

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而言,安全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和环节,这是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首要工作,也是及早发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一些不安全隐患的重要方法。通过建立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按照一定的安全生产指导规章进行排查,通过对设备的安装运行状况、维修情况以及生产人员的实际操作方法等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识别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隐患和危险,让员工在安全方面保持重视和警觉,从而构筑起企业的安全生产文化。

3.2 构建风险预警体系

企业安全生产环境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培育。因此,对企业而言,构筑和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预警体系是有现实意义的。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在风险管理组织和风险预警体系的配合下才能得以实现。从这个角度来看,安全生产预警体系所要防范和控制的是企业安全生产环境的变化,通过协调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整体运行秩序和功能来确保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警体系达到最优状态,以最大程度发挥其预警功效。基于这个角度,笔者认为,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警体系可以通过风险报告、风险评价等方式来加强建设。

其中,风险报告主要是信息传递的一个窗口或渠道,通过报告的形式将企业所面临的复杂风险情况传递给相关管理部门,以便相关部门能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风险预警报告还可以对各个阶段的不同风险进行分析,从而针对各个阶段不同风险的特点进行控制,加强风险管理。在风险评估方面,目前我国正在主推注册安全工程师,通过对企业要求必须配备安全工程师来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在中小企业若无条件则可以通过聘用中介机构来对企业风险进行评价和评估。

3.3 对从业人员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企业在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以后,另一项主要的工作就是对企业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方面的培训,加强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通过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可以帮助员工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建立安全生产的概念,并使他们对相关安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有所了解和掌握,以有效运用到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于一些新招聘的员工,必须对其进行安全生产文化的考核和专业培训,在获得相关认可以后才能上岗。而对于一般职工,也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普及安全生产文化知识。可以说,在企业的每一天经营中,要时刻谨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时时处处注意加强安全教育,使安全生产的意识能够在每一位员工心中生根发芽,并时刻牢记。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晓玲.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理的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6(1).

[2]陆雄华.地铁工程建设中安全风险分析及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

第10篇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编制目的:为了正确、有序、快速地处置特发事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和事故影响,保障消防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保障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1.2编制依据:本应急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并结合实际而制订。

1.3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消防维护班组应急处置消防特发事件。

1.4安全风险辨识: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在机房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如下安全风险,可能会导致发生消防设备误动作造成大范围受损事件。

1.4.1.自然灾害(地震)等导致消防设备设施大范围受损事件发生的安全风险;

1.4.2.人为外力(误操作)导致消防设备设施大范围受损事件发生的安全风险;

1.4.3.消防设备设施老化(管道爆裂)导致大范围受损事件发生的安全风险;

1.4发生事故的条件:施由于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使用不当导致事故发生,都有可能造成消防设备设施大范围受损事件。同时,消防设备设施遍布整个大楼,由于自然灾害、设备设施老化、人为误操作,误动作等因素,导致消防设备设施大范围受损事件发生的安全风险很大。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2.1.预防为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与监督,要求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监督到位,考核到位,在提高设计水平、设备设施健康水平、强化预防工作的同时,健全应急体系,做好消防设备设施大范围受损事件应急工作,力争使事故损失和事故影响降底到最小程度。

2.2统一指挥。在公司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消防设备设施大范围受损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保障体系,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事故处理、应急救援等各项应急救援工作。

2.3分级管理。按照国家《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的有关要求,我公司按照分级管理、分工协作的原则,建立健全有系统、分层次、上下协调一致的消防设备设施特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体系,加强应急宣传与教育、培训与演练、实施与评估等各项工作。

2.4措施果断。一旦发生消防设备设施造成大范围受损事件,危及机房的安全稳定运行,干扰大楼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产生不良的影响,公司各有关部门必须按照职责与分工,反应及时,动作迅速,措施果断,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和事故影响。

2.5依靠科技。采用新技术、新装备努力提高消防设备设施抵御各种安全风险的标准。加大反事故技术措施落实力度,加强检测与监控的力度,做好备品备件和事故抢修值班制度工作,努力提高应对消防设备设施造成大范围受损事件的水平。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组织体系

3.1.1.成立应急领导组,全面领导银联信息中心消防设备设施特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2应急领导组的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及公司有关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要求;接受银联信息中心应急指挥机构的领导;

(2)统一领导消防特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3)组织制定消防设备设施大范围受损事件抢修应急预案并定期对其进行评估和修订;

(4)消防设备设施特发事件抢修应急预案的启动命令和终止命令;指挥协调消防设备设施特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

(5)消防设备设施大范围受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进展与处置情况。

3.3应急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3.3.1.及时了解消防设备设施大范围受损事件情况,提请应急领导小组决定启动、实施和终止应急预案;

3.3.2.落实应急领导小组下达的各项应急指令;

3.3.3.监督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掌握应急处理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应急处理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3.3.4.制订、监督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定期对其进行评估和修订;制定完善有关应急工作的规章制度;

3.3.5.组织开展消防设备设施特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3.4处置措施

3.4.1.在应急状态下,应当立即启动相应消防应急预案,奔赴现场,开展应急修复工作,落实各项应急处置措施。

3.4.2.在应急状态下,应当调动一切力量,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消防系统稳定运行,保证重要地方的可靠保障,积极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尽快恢复正常状态。

3.5人员保障

3.5.1.所有公司消防维保人员为兼职应急人员,并符合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经医师鉴定,无妨碍工作的病症,具备必要的安全工作技能和知识,并经考试合格,特种工应当取得相应资格证。

3.5.2.消防设备设施厂家配合应急处置工作,应当作为临时工进行安全管理,厂家人员应当在有关专业人员不间断的监护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5.3.建立全天24小时领导带班的生产值班制度,保证信息畅通,反应及时。

3.6应急物质与装备保障

3.6.1.水系统钢管,配件,阀门,喷头,消防栓等备品备件充足力大于90%。

第11篇

关键词:隧道施工;风险控制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unit is the main body of responsibility for the safety of tunnel construc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process of tunnel construction risk prevention and risk management, implement measures to prevent risk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high iron tunnel construction is the necessity of the study on the risk, the risk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risk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 tunnel construction; Risk control

中图分类号:U4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隧道施工风险研究的必要性

隧道与其他工程项目相比,由于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突出的特点,风险大,无论是设计、施工、决策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尤其是在城市繁华地段或周围环境复杂的地带,隧道与地下工程的施工和运营要涉及到过多的拆迁、对周围环境及管线的影响,如果决策考虑不周,在其规划、设汁施工和运营中均会对社会和国家造成不必要的重大的损失和不可估量的社会负面影响。

例如:2007年3月28号早晨,北京苏州街附近的地铁10号线工程发生塌方事故,6名施工者被埋身亡。2008年1月17号下午,广州地铁5号线在施工中突然涌水,发生塌方,导致珠江大桥引桥下的双桥路旁地面突然下陷,出现一个面积大约100平方米的大窟窿,深约5米,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2008年4月1号,深圳龙岗区的地铁3号线工地进行桥墩浇铸混凝土施工时,母板突然发生坍塌,混凝土倾泄而下,5人被埋,最终三死两伤。多发的隧道施工事故使施工风险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就必然要借助风险评估和决策理论。风险评估可以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将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转化为定量的指标,并通过计算风险效益来选择风险控制措施,降低各种工程风险.以达到安全、经济、高效的建设目标风险。

风险评估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工程建设领导层的决策提供依据,从领导层的角度来说,其价值可以体现在领导层决策时信心的增强、对工程进展情况的掌控以及对资金流向的有效控制上。而工程风险研究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实现“工程精算”,即所有的风险子项均可由费用损失来表示。因此,对领导层来说,风险评估能够把决策变得简单化、准确化以及专业化,进而对风险实行有效地化解、转移或规避。如何对工程风险进行控制,在尽可能安全的情况下获取最大的利益,这也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风险效益进行评估。

二、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标。

风险管理基本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价、选择风险管理技术、贯彻执行风险管理决策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六个阶段。同时,风险管理是一个循环管理的过程,根据风险管理效果重新回到风险识别,开始新的风险识别。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采取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

三、高铁隧道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一)塌方危险

隧道施工最常发生的事故是塌方,每次塌方,轻则造成财产缺失,重则导致数人甚至数十人死亡,并伴随巨大财产损失,尤其是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是隧道施工的重大危险源。

(二)涌水危险

隧道施工的另一大危险源是涌水,特别是水底隧道和岩溶隧道,事故可以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缺失,有的还会对所在地区的生态造成破坏,属于重大危险源。

(三)爆破风险

多数隧道需要实施爆破作业,洞内施工场地狭小,作业面分散,人员、车辆多,极易发生爆破伤害事故,属于较大危险源。

(四)施工临时用电

高压供电进洞,隧道内作业面有水,电动机械、设备、机具多,容易发生触电和火灾伤害事故,属于较大危险源。

(五)属地自然灾害

有的隧道所在地区有泥石流,有的有山体滑坡,有的地区有台风,如果防范不力,这些自然灾害也会给隧道施工造成较大缺失,属于较大危险源。

四、施工中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一)组建风险管理制度,做好风险防范准备。

为了确保铁路隧道施工的安全,铁路建设部门要加强风险管理意识,确立风险管理目标,以“安全施工”为根本出发点,切实做好铁路隧道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首先要具体落实工程管理部门安全管理的主体职责,实行具体有效的实施方案。如,施工部门可以以条文的形式列出风险防范的多种办法,并定期检查执行状况,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施工部门是隧道施工安全的主要承担者,关注隧道施工过程的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实施各种风险防范方案,是施工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施工部门要加强对险风险源头的控制,注重隐性调查,加大隐患处理力度,同时对呈现出来的安全隐患要立刻组织整改,有效防范、防止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较难施工的地质、岩土等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难题,必须开展专项风险评估计划,选择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组建风险防范及突发安全事故应对措施,并督促实施。

加大安全投入。

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夯实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通过加大安全投入,淘汰危及安全的设施设备,抓好隐患整治,逐步完善安全生产设施,从源头上杜绝隐患的产生。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经济政策,有关部门要全面落实安全费用提取和风险抵押金政策,做到应提尽提、应缴尽缴、专款专用。对不按规定提取使用安全费用的,要依法予以严肃查处。

危险源的辨识。

建筑工程中的危险源是导致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危险源的辨识是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重大安全事故防范的首要任务即是危险源的辨认。按照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及《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相关规定,对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结合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从施工过程中诸如施工工艺、工序、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等相互关联的因素入手,逐项观察、分析并研究施工过程中的潜在安全隐患,并适时掌握不同隐患导致危险事故的可能性。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性因素进行系统性分析最终得到施工现场安全等级及危害程度识别重大危险源。

施工现场的危险源事故风险评估。

在对建筑施工项目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并确认之后,需要对各危险源可能招致的事故进行风险评估,并系统性的收集相关资料及信息。一般来讲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风险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风险因素及其存在原因分析、风险因素导致的危险事故概率分析、安全事故的影响范围分析、事故风险的综合评价分析。在这一阶段需要对事故风险评价的结果及安全目标进行比较、分析并判断当前危险源的风险值是否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之内,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措施控制风险水平。

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控制。

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是在对其进行辨识和评价基础上进行的。按照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范的基本内容,结合工程的实际,制定现场施工安全的危险源管理标准,并构筑现场施工危险源管理制度及应急反应制度。针对不同危险源制定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针对不同项目所涉及的地域、施工条件的差别,施工单位应该首先确定施工过程的重大危险源及事故安全隐患,并对施工安全隐患的性质、关联性、后果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最终提出切实有效地安全风险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结束语

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施工企业应树立风险管理理念,组建风险管理制度,做好风险防范准备,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要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加强隐患的排查,特别要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加强施工现场的危险源事故风险评估,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必须立即组织整改,有效防范、遏制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家远、刘春乐.建设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08).

[2] 俞富桥.工程风险及应对策略的探讨[J].工程造价管理,2005(01).

[3] 刘登新,张先员.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理工作[J].山西建筑,2008(33).

[4] 陈言来.浅谈安全生产管理[J].山西建筑,2007,33(25).

[5] 路美丽,刘维宁,罗富荣,等.隧道与地下工程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进展[J].工程地质学报,2006(4).

第12篇

关键词:双控预防机制;化工安全生产;安全管理

化工厂在其生产环节易发生爆炸、火灾、中毒事故,一旦缺乏安全保障,极易影响化工厂运营秩序,而且还会造成更大的财产、生命损失,降低信誉度。因此,在安全生产管理阶段,需制定科学的防控计划,充分运用双控预防模式,将生产风险保持在可控状态下,由此打造优良防范环境,为其高质量运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双控预防机制在化工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必要性

1.1消除安全隐患

在化工安全生产管理中,主要以化工生产项目的安全性为根本,而在双控预防机制下,能够有效消除安全隐患。所谓的双控预防机制,是隐患排查治理联合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形成的双重保障机制。化工事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安全风险,若管理者能在日常巡查中切实找到安全隐患,并实施治理措施,可降低事故发生率。例如在对某起化工爆炸事故进行调查时,发现其爆炸原因在于压缩机螺纹小径与出口的尺寸存在1.538mm的偏差,造成螺纹突然脱落,从而造成油液外泄引起爆炸。据此,经过双控预防机制,管理者能及时发现螺纹尺寸问题,之后对其进行替换,继而消除爆炸隐患。

1.2维护生产秩序

双控预防机制的应用还能有效维护化工企业的生产秩序,使其免遭破产风险。结合山东省德州市某化工厂爆炸事故结果,其中在年氨醇16万吨、尿素25万吨生产项目中,在生产过程中因气体泄漏诱发爆炸事故,该事故共计造成九人死亡,一人重伤。一旦发生事故,将导致企业负责人无法在短时间内再次投入到生产项目上,除了需要承担伤亡人员的抚恤金、医疗费等费用外,还需承担赔偿职责。而且对于直接责任人还将面临重大的失职处罚,最终在影响企业整体信誉度的前提下,也干扰了正常的生产秩序。此时,若能预先运用双控预防机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管理有效性[1]。

1.3提高管理水平

双控预防机制既能准确辨别危险源,又能提出可行性预防措施,由此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在保障企业生产安全的基础上,还能减小事故风险。无论是螺纹尺寸不当还是气体泄漏,管理者都能对其进行预判,便于真正展现出管理职能,为化工企业的良性发展给予助力。基于此,双控预防机制在化工安全生产管理中具备突出价值,值得推广。

2双控预防机制在化工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优化措施

2.1实施管理岗位双检模式

在化工安全生产管理中,为了进一步降低事故发生率,还需要通过管理岗位双检模式的方法,强化管理效果。其中所指的双检模式包含细节检查与巡检两项内容。关于细节检查,它是按照闭环管理理念,对化工生产流程中的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机械设备进行定点检查,这样才能及时找出安全隐患,并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按照等级顺序提前处理高风险隐患。如在细节检查中可按照人力、周期、标准为依据开展检查工作。如对于生产线上的操作人员,可对其岗位职责的匹配度、人员行为规范性进行检查。而周期检查是围绕化工设备的性检测周期、运行环境在固定时间里对其检查一次。至于标准检查,是判断机械设备的紧固度、精确性、连接性、密封性是否符合实践操作要求。一旦发现螺栓未拧紧、活塞杆老化、气体密封罐不严等问题,需立即对其予以修复,以此在根本上消除危险源。管理者在双检模式下还需对其细节检查流程进行细致说明。好比某企业在细节检查中,管理者专门针对临氢机组操作岗位上的人员的岗位职责履行程度进行检查,若发现在其运行中存在压缩机噪声问题。而操作员未能及时理会,则代表该人员存在失职行为[2]。之后经过管理者的指导后,操作员对其噪声原因进行检查,若能够自行处理,则交由操作员修复。否则将进入专职定期细节检查环节,若维修工也不能解决则由精密维修人员检查,直到问题得以解决方可结束检查任务。至于巡查模式可依靠智能巡检平台,联合巡检人员、部门领导、管理中心成员共同在平台操作中判定风险源,之后可在信息共享中实施巡检,借此优化检查效果,巩固岗位职责。

2.2编制完善化应急预案

化工企业要想达成安全生产目标,还需要在管理阶段编制完善的应急预案,以此保证管理者在隐患排查、风险评估中能够具备突出的应急能力,最大化挽留企业损失,避免真正发生事故后,引起严重的后果。一般情况下,为了更加全面的处理事故问题,管理者还可从自然灾害、危险化学品泄漏、职业病危害、供电故障、火灾处理等多个方面分别制定应急预案,以便在突发事故后能够迅速进入到应急处理环节。此外,还可对每一项安全事故的风险等级进行科学划分,然后按照等级评估结果组建对应的管理小组,便于规避生产风险[3]。如某企业曾将安全生产事故按照大型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小事故的风险等级划分为五个风险等级,而且还将危险化学品泄漏引起的中毒事故分从一级到三级分为三类。同时,该企业还专门成立了应急办公室、应急指挥中心以及信息沟通小组。该企业在接到操作员、管理者提供的风险预警信息外,需对其事故风险等级进行评估,之后对于小风险可通过启动警报、紧急公告等方式引起相关人员注意。若出现有毒气体大范围泄漏等问题,则进入到应急启动中,从应急通讯、应急组织调配、应急指挥等部分增加其安全性,若属于大型事故等级,还需寻求增援,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双控预防机制辅助下,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2.3设置统一化管理标准

为了进一步保障化工企业生产安全性,还需为其制定统一化管理标准,以此作为双控预防机制的实施依据。具体可从下述三种标准进行规范:第一,责任标准,在杜绝失职行为时,还需按照“专人专职”的管理方式,对操作员、管理员、部门负责人的岗位职责进行清晰化划分。如上述提到操作员具有定期检查操作设备运行状态的责任,一旦未能做好本职工作,可通过扣除奖金、剥夺其晋升机会等方式对其进行处罚,反之可为表现优异者发放奖金。对于责任范围、奖规定都需要提出可靠的管理规定;第二,培训标准,由于部分管理者、操作员缺乏安全管理意识,造成他们对双控预防机制的认知理解较少,此时可采用职业培训形式加深记忆。对于培训活动需从培训周期、培训内容、培训对象给出明确标准,这样才能调动参训人员积极性,提高企业风险评估精准度;第三,针对双控预防机制还可对管理者进行绩效考核,若尚未达到绩效考核目标,可给予警告,或者在其不作为情况下实施调岗,防止形式化预防,加剧化工企业火灾、爆炸风险。正如某化工厂为了响应上级领导的双控预防机制的建立号召,专门研发了双控预防软件,其中包括“首页、随手拍、告警、我的”四个模块,且每个模块分别包含化工生产风险、危险源、职业病危害处理综合内容,借用此软件确实为该企业提出了便捷条件,而且还可通过软件信息掌握防范标准[4]。

2.4建立风险评估排查制度

双控预防机制是实现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估的同步管理,以此最大范围控制化工生产风险,包括判断是否存在接触不良、密封不严等风险。同时,还可对风险区放置充足的消防设施,并提出详细的管理制度,无论是在排查还是评估过程中,都需要得到管理制度的约束,一方面,可从人力管理上提出规章制度,对其操作行为实施震慑,增加双控预防机制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可对化工设备的运行、购进、维修、保养进行全面管理,最终可提高防范水平。以某化工企业颁布的管理制度为例,其中涵盖了管理目的、管理依据、适用范围等条例。遵照“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企业安全标准化规范”等条例,以操作员、运输工具驾驶员、化学品保管员等人员为管理主体,促使企业员工各司其职。同时,该企业还专门提出“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借助媒体宣传技术,对双控预防机制下形成的各项措施步骤进行传播,继而打造全员参与环境。因此,隐患排查风险评估制度的编制很重要。

3结语

综上所述,双控预防的机制在化工安全生产管理中具备突出的必要性,若能加强应用,有利于提升化工行业的发展质量。对此,应从管理岗位双检模式、完善化应急预案、统一化管理标准、风险评估排查制度等方面着手,促使化工生产中能够形成强有力的管理基础,在提高管理水准之上,维护化工生产空间安全,满足新时代化工安全生产管理需求。

参考文献:

[1]生霞.双控预防机制在化工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必要性探索[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40(12):19-20.

[2]陈雪峰,于龙,周欣.落实并创新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控机制”的方案研讨[J].建筑安全,2020,35(04):48-50.

[3]牛玉斌.浅谈如何构建“双控机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J].石化技术,2019,26(12):176,183.

第13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

1煤矿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1.1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定义

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实施过程前,煤矿企业对照国家规定的分级标准,辨识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安全风险、生产作业风险因素的级别或者等级。从而能够科学合理确定风险评估所有必需的要素,同时建立安全风险评估的分析数据库,煤矿企业结合自身生产实际,并根据安全生产评估的数据分析其研究结果,继而采取有效的管控控制措施,从安全作业风险组织、安全作业制度、安全作业技术、安全作业应急管理等各个方面,确保煤矿安全风险的生产作业风险始终能够保持在完全处于有效的受控制的范围之内,以较高的效率严格预防遏制“认不清、想不到”的各类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频繁反复发生[1]。

1.2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

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治理的内容包括隐患排查治理的问题内容,以及及时排查治理的登记跟踪,煤矿隐患排查治理问题工作的主体主要是指各级煤矿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由各级煤矿企业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按照本煤矿安全隐患治理问题及时排查登记管理制度,同时组织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其他煤矿企业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在日常煤矿安全生产活动中可能因为事故导致煤矿安全事故等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地安全隐患问题大排查,对在安全隐患问题大排查中暴露出的各种安全隐患,按照危险等级确定顺序,并及时进行隐患排查治理登记、跟踪,同时按照“五到位”各项工作的指导原则及时组织,有效地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整改,从而实现完成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各项业务工作的全过程闭环控制管理,进行切实可行且安全有序高效率地准确解决安全生产作业在煤矿日常生产“查不清、管不住”的安全隐患治理问题。

1.3两项工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机制这两项煤矿安全管理的工作,从两者的基本关系来看,按照矛盾的理论观点,两者有不同之处,虽然两者同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同一类事务,归属同一类事务的两个基本方面,性质是相同的,但是两者工作的侧重点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顺序又是不同的。(1)两项工作的相同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机制两项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目的是一致的,主要任务目的都是从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深刻认识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对煤矿安全生产隐患中危害风险的超前管控、对重大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事前事中排查、事后及时治理作为重要手段,坚决把各类煤矿重大事故都及时消灭在隐患风险危害的萌芽阶段,更加高效率地及时防范各类型煤矿安全生产重大事故的再一次发生。由此可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机制两项安全管理工作都一样,对各类煤矿安全事故隐患风险进行事前排查,其实质都一样,也就是准确辨识安全管理经营者和服务事业单位自身,可能必然存在的各类煤矿安全事故隐患风险危害以及安全生产重大风险的影响因素,然后及时地研究采取其他管理而制定的相应措施,在各类煤矿安全事故没有完全发生前,对这些隐患危害风险因素分别及时进行事前风险控制和事中排查事后解决。两项安全管理工作均严格按照实行分级管理,都将安全管理生产危害风险最高等级级别分级为“红、橙、黄、蓝”(其中以下红色为危害风险程度最高级别),4个级别的划分让煤矿企业对风险最高等级分别及时进行管控,将各类煤矿安全事故隐患危害风险等级分为重大类型安全隐患和一般重大安全隐患分别进行事前排查事后治理。(2)两项工作的不同点。安全隐患事故风险项目排查治理和风险评估治理工作是一个具有周期性的一项煤矿安全生产治理工作,作为一个隐患排查治理及专项排查辨识决策治理,是在一定时间内或者一段时期进行开展的一项管理工作。而煤矿安全隐患治理则仅仅只是日常排查的一项工作,煤矿企业每天都需要按时进行隐患的排查治理,其中包括由煤矿作业风险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安监人员对煤矿企业的安全作业风险治理重点区域或是实际生产的每一个工作面、每一个车间进行的定期的常规的日常煤矿隐患排查,并且所在煤矿工作岗位上的煤矿作业风险治理技术人员在日常进行煤矿作业风险治理评估过程中也不一定需要随时随地进行排查这些安全事故隐患。

1.4双重预防机制的理论价值及意义

(1)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双重预防机制实现了安全生产管理新的关口再次地向前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我国生产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基本方针,双重预防机制的理论价值就直接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目前,在建立事故风险安全预防综合治理体系方面,基本建立健全完成。由双重风险应急重大事故安全处置风险治理体系转向双重重大事故生产风险安全预防,实现了今年以来全国安全生产技术企业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形势明显好转。(2)体现了风险管理全过程的思想。双重过程预防管控机制对作业风险管控进行两个全过程预防管理。首先,在可能产生风险隐患之前对现有风险隐患进行实时预控,即通过对现有风险隐患进行实时识别、评估、分级,并及时采取有效率的预防管控风险措施,达到有效减少作业风险、降低作业风险以及危害严重程度的主要目的,在风险隐患可能产生的各个源头阶段起到有效控制风险作用,防止风险隐患反复产生;其次,在风险作业管理过程中,对已经发现产生的风险隐患情况进行实时排查,即对各项风险可能控制相关情况及时进行跟踪监测,随时随地关注各项风险可能失控相关情况;再次,对隐患排查中已经发现的各项风险可能失控(也称即风险隐患)相关情况立即采取措施一并进行综合治理(也称即风险隐患综合治理),总结研究分析造成风险管控各个环节可能失效的主要原因,不断对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分级预防管控的管理机制和管控措施体系进行创新完善。

2双重预防机制在煤矿系统内大型煤矿的管理实践与应用探讨

2.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施工作情况

(1)全面规范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识别辨识。组织领导全体企业员工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对企业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生产工艺、设备维护设施、作业管理环境、工作岗位、人员使用行为等各个方面信息进行安全风险分析辨识,并逐一将经过辨识后得出的安全生产风险数据进行分析记录[2]。(2)有效管控安全风险。根据确定的管控危害风险类别和管控风险管理等级,明确公司所属企业矿区应排查暴露出各类危害风险的管控危害管理职责层级,矿长为主要危害风险管理责任人,与煤矿公司所属分管副高级助理矿长、总工程师等管控重大风险类别类型风险,矿各直属职能部门、区队管控较大风险类别类型风险,班组管理成员个体管控一般风险类别类型风险,员工参与所属企业个人组织个体管控低风险类别类型风险。近年公司先后采取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规范风险管理、技术手段、设备生产技术规范更新、个体生产风险管理防护、监测设备风险管理监控、应急处置风险管理等多项安全综合管控风险管理控制措施,确保安全高效生产并对风险进行实时安全可控、在线管控。

2.2对策建议

(1)加大对双重风险预防管理机制建设宣传和学习培训教育力度。每年针对我们煤矿各管理层级员工开展关于双重风险预防管理机制建设方面的专项宣传培训并不断加强学习宣传教育工作,让我们全体煤矿员工都深刻接受并自觉学习践行煤矿风险管理优先的经营理念,学习煤矿风险管理的相关基本知识,掌握煤矿风险因素辨识和煤矿隐患风险排查的基本操作方法。(2)出台双重风险预防管理机制强化企业管理标准。围绕双重风险预防管理机制主要涉及的企业危险源识别辨识、风险评估、防控管理措施、隐患风险排查和企业隐患风险治理等企业重点工作环节和管理内容,出台一系列分别适用于企业集团公司所有煤炭产业板块不同特点的企业技术管理方法规范标准、工作规范标准和风险管理规范标准,指导企业系统内所有煤矿能够更好、更全面管理内容,出台一系列分别适用于企业集团公司所有煤炭产业板块不同特点的企业技术管理方法规范标准、工作规范标准和风险管理规范标准,指导企业系统内所有煤矿能够更好、更全面地组织开展企业风险评估预控管理工作[3]。(3)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这两项工作制度的建立主体主要是煤矿安全生产单位。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有助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建设,同时通过自查自纠自整改,进行定期的安全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不断完善安全风险举措,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4)建立风险数据库。将作业流程以及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辨识完所有的风险因素之后,根据LEC风险评价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然后按照不同的等级分为四级,分别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针对不同的风险,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风险管控措施。当然不同层级的风险分级管控要体现出来,一般最高层级需要控制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而最低的班组级别需要控制到四个层级的风险,采取的管控措施也就更加细致。此外,结合我们日常的安全检查,形成隐患排查台账,对于排查出来的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对未按期进行整改的,后续要进行闭环整改跟踪。(5)建立岗位风险告知卡。建筑物或作业平面区域的风险四色图以及作业风险比较图。将以上三类图片粘贴在作业现场醒目的位置,起到警示和提示的作用。岗位风险告知卡中应明确岗位的风险因素、安全举措、应急措施、还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建筑物的风险四色图,可根据作业范围或设施设备的风险程度来进行评估,以最高的风险确定本区域的风险程度。作业风险比较图是根据所有的作业活动进行的风险评价,包括作业程序的暴露程度,发生的频率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双重预防机制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而不是安全管理人员的闷头工作。因此,在风险数据库,作业风险比较图,建筑物的四色图,以及岗位风险告知卡方面,应让尽可能多的员工参与其中,才能更加深刻的了解岗位的风险,也知道岗位的应急处置。

3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事故预防管理机制建设必须具有鲜明的综合理论性和科学性、先进性和理论综合性的实用性。通过理论研究如何建立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对我国煤矿企业人、机、环、管各方面都有要求,而不是需要人员进行有效的的安全控制,推动煤矿企业进行煤矿安全事故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安全长效机制的稳固有效发展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将广泛发展应用成为我国煤矿企业进行煤矿安全事故生产风险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李爽,毛吉星,贺超.安全管理中危险源辨识的顶层设计与体系设计[J].煤炭经济研究,2017,37(07):59-64.

[2]王中兴,李晓琴,张维克.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建设[J].安全,2018,39(02):43-45.

第14篇

引言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3应急预案的编制

4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5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6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7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

8附件

附录A(资料性附录)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云峰、蒋仲安、时训先、钟茂华、刘功智、郑双忠。

引言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和防范风险与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解决目前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要素不全、操作性不强、体系不完善、与相关应急预案不衔接等问题,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写质量,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制定本标准。

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生产经营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风险大小以及生产规模不同,应急预案体系构成不完全一样。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公司、企业(单位)到车间、岗位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

应急处置方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应做到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清楚,应急管理责任明确,应对措施正确有效,应急响应及时迅速,应急资源准备充分、立足自救。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程序、内容和要素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结合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风险种类、生产规模等特点,可以对应急预案框架结构等要素进行调整。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应急预案emergencyresponseplan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2.2应急准备emergencypreparedness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2.3应急响应emergencyresponse

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2.4应急救援emergency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2.5恢复recovery

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3应急预案的编制

3.1编制准备

编制应急预案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a)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

b)排查事故隐患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在隐患治理的基础上,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

c)确定事故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d)针对事故危险源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e)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

f)充分借鉴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教训及应急工作经验。

3.2编制程序

3.2.1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3.2.2资料收集

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

3.2.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源、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3.2.4应急能力评估

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3.2.5应急预案编制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3.2.6应急预案评审与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内部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

4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合并编写。

4.1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4.2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4.3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5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5.1总则

5.1.1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等。

5.1.2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5.1.3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以及事故的类型、级别。

5.1.4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

5.1.5应急工作原则

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5.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5.2.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主要包括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以及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周边布局情况。必要时,可附平面图进行说明。

5.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主要阐述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风险分析结果。

5.3组织机构及职责

5.3.1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5.3.2指挥机构及职责

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其相应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5.4预防与预警

5.4.1危险源监控

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5.4.2预警行动

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程序。

5.4.3信息报告与处置

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未遂伤亡事故信息报告与处置办法。

a)信息报告与通知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

b)信息上报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

c)信息传递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

5.5应急响应

5.5.1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5.5.2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5.5.3应急结束

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应明确:

a)事故情况上报事项;

b)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c)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5.6信息

明确事故信息的部门,原则。事故信息应由事故现场指挥部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

5.7后期处置

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内容。

5.8保障措施

5.8.1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5.8.2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5.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5.8.4经费保障

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5.8.5其他保障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5.9培训与演练

5.9.1培训

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如果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5.9.2演练

明确应急演练的规模、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内容。

5.10奖惩

明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的条件和内容。

5.11附则

5.11.1术语和定义

对应急预案涉及的一些术语进行定义。

5.11.2应急预案备案

明确本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

5.11.3维护和更新

明确应急预案维护和更新的基本要求,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5.11.4制定与解释

明确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5.11.5应急预案实施

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

6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6.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在危险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其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可能发生的季节及事故严重程度进行确定。

6.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明确处置安全生产事故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6.3组织机构及职责

6.3.1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6.3.2指挥机构及职责

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

6.4预防与预警

6.4.1危险源监控

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6.4.2预警行动

明确具体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程序。

6.5信息报告程序

主要包括:

a)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

b)确定现场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

c)确定24小时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d)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e)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6.6应急处置

6.6.1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6.6.2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6.6.3处置措施

针对本单位事故类别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危险性,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如:煤矿瓦斯爆炸、冒顶片帮、火灾、透水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6.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质与装备数量、管理和维护、正确使用等。

7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

7.1事故特征

主要包括:

a)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b)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c)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d)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7.2应急组织与职责

主要包括:

a)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b)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应同单位或车间、班组人员工作职责紧密结合,明确相关岗位和人员的应急工作职责。

7.3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企业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

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人员救护、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c)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7.4注意事项

主要包括:

a)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b)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c)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d)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e)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f)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g)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8附件

8.1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多种联系方式,并不断进行更新。

8.2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重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存放地点和联系电话等。

8.3规范化格式文本

信息接报、处理、上报等规范化格式文本。

8.4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主要包括:

a)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b)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

c)应急救援指挥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d)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的标识;

e)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等。

8.5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列出与本应急预案相关的或相衔接的应急预案名称。

第15篇

1、通过成立公司“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了落实“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年”活动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单位主管领导对“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年”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在我公司位于工程建设领域四个片区内,积极贯彻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将我公司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了清查,按照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从源头上做好此项工作。

2、精心制订方案。根据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明确了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指导思想、整治重点、工作步骤和工作要求,将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做到了任务明确,职责分明。落实工作责任。为确保活动方案落实到实处,我公司主管领导靠前指挥,指导活动方案的具体实施,各部门能认真履行安全职责,落实““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年”活动的有关工作。

3、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按照“企业提取、政府监管、确保需要、规范使用”原则,年初制定安全措施费提取和使用计划,年末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纳入财务预算,确保安全费用专项资金足额提取、专项使用。确保安全生产资金有效投入,努力改善员工的安全生产条件。

4、按照《安全生产法》、《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我单位已设置安全生产管理部室并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按照不少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5%的比例配备了注册安全工程师。

5、严格按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条例》和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管理标准》的要求,公司认真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工作,编制事故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及总结。使所有从业人员具备风险辨识与评价技能,熟练掌握岗位及执业过程中风险防控知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项目部、岗位。建立安全生产台帐,结合实际修订完善并严格落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加强各环节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落实各层级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完善项目部安全建设、现场管理技术操作规程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