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古风园林设计范文

古风园林设计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古风园林设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古风园林设计

第1篇

1.1生成期——山庄附属园林

法国式风景园林的开端很难精确地定位到某一时期,与欧洲其他国家的风景园林相似,罗马帝国的影响奠定了法式风景园林的思想基础。在罗马,风景园林最初是由蔬菜和果树组成的,在著名的专著《De agricultura(农业志)》有相应的论述。公元1世纪时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典范大多是著名山庄附属园林,例如大奥密花园、庞培花园、帕布利花园、赫库兰尼姆花园。

1.2转折期——私人及修道院园林

风景园林实践在法国被认为是自然美与人类理性原则相结合的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达。诸如层次感、几何形态、比例尺度等价值观自然而然地在景观设计的手法中得到体现,这些原则也是法国风景园林的重要特征。也是文化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完全相信自然中神灵的存在。这种价值观使得现在仍具有重要历史研究价值的罗马拥有大量的绿地空间、私人公园和城市广场。宗教活动对于法国早期风景园林设计活动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公元4世纪到5世纪,罗马帝国的统治终结,由修道士们修建,作为修道院中心的园林成为了中世纪园林的代表。这些园林被高高的灌木丛和建筑物隔绝,通过精心设计,严格遵循着秩序、几何形态和组织方式,沿袭了罗马时代的设计风格。广场通常被用来分隔成不同区域,在园林的中心放置一棵树,一片水塘或一口井,这样的设计传统且简单,同时也改变了原始植物种植的功能,将园林景观变成了一个冥思自然、救赎和净化心灵的场所。丽舍森林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法国案例,并始终保留着原貌。

1.3成熟期——文艺复兴庭院及城堡花园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世界潮流影响着欧洲的发展历程。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和西西里岛,伊斯兰园林的影响波及整个欧洲,但是法国风景园林受其影响并未持续很长时间。公元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最先开始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地区。直到公元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法国风景园林逐渐变为开放式的自然景观,强调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缓和,Philibert de l’Orme和Pierre Lescot就是那个时代两位著名的风景园林设计师。公元16世纪末随着亨利四世统治的到来,重要的科学和技术进步出现,涉及几何学、光学,以及风景园林设计。这些活动引入了透视这一新的设计元素的出现。法国庭园是那一时期核心地域的象征,也是中央集权的重要体现。富有的资本家有能力雇佣私人风景园林设计师来建造他们的私人庭园,巴特鲁瓦花园和著名的维康府邸花园都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在著名的巴洛克时期到来之前,法国的风景园林经历了一段过渡时期。人们努力证明能够使自然环境秩序化。当时的人们认为自然是在混沌和纷乱中进化的,人类站在其对立面,是科学和智慧的代名词,并且应当显示他们的主宰地位。这种思潮最终迎来了古典巴洛克时期的到来。

1.4全盛期——勒诺特式花园

勒诺特式园林产生之前,法国的风景园林设计灵感主要来自意大利,意大利风景园林的风格表达实际上更多地是关于情感和对美学的感触而非逻辑和理性精神。而勒诺特时期风景园林的自由思考变得越来越重要,对几何基本原则的回归,也吸收了更多的透视与组织方式,这些原则受到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法国建筑师Philibert De l’Orme的影响。勒诺特时期的法国风景园林,美学欣赏始终是价值观的重要部分,象征着人类的胜利与对自然的驾驭。园林完全被设计成一个封闭空间,是建筑内部空间的延续。游览者穿过一连串的空间,就像循着设定好的路线。建筑师构建园林的建筑语言不断讲述着有关卧室,绿色剧院,树墙间行走,沿着水的层级的故事。地面被草地覆盖,犹如地毯一样。每丛灌木都被精确地设计安置,以创造完美对称与和谐关系;由数学比例和道旁的雕塑营造韵律感;水面构建流线变化,反射倒映出天空的景色。这些设计也从某些方面反映出了法国在城堡内部结构设计方面的高超技艺。

1.5融合期——城市公园运动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风景园林在欧洲各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风景园林不再是单一的表现形式,风景园林设计开始融合多种艺术形式。许多法国著名艺术家,例如作家Jean-Jacques Rousseau和画家Hubert Robert,他们对待自然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变化。画家Hubert Robert在他的作品中画了许多废墟。公园在这个时期十分流行,在法国第二帝国时期,随着巴黎的豪斯曼大规划,人们希望建造更多的公园,更大的植被覆盖面积。城市周围的森林和自然景观被更多地人为设计,作为法国重要的景观。与此同时,Vauban和他所建造的城堡很大程度地影响了法国如今的景观和城市设计,这些城堡如今成为了绿色公园,同时也是历史的见证,铭刻着法国园林史上公园的重要性。浪漫主义与英式造园手法同样影响着法国风景园林,这一类型的演变体现了更大的自由度和随机性,代表有著名的埃麦农维勒庄园。

1.6二战后期——当代风景园林

当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很难发现古典风格的烙印,当地风景园林最有名的是由建筑师Christian de Portzamparc设计的拉维列特公园和雪铁龙公园。这些园林通常以其复合功能著称,而它们最初的设计目的是用于陪衬一座文化中心或重要建筑物。例如,拉维列特公园的重要性体现在其新功能上:一座曲折的艺术感强烈的建筑围绕着它,使得在室外聆听音乐会、歌剧甚至于看电影成为可能。在如今而言,人们更看重这些新功能而非其形态与植被的种类。雪铁龙公园仍然使用传统的对称式,但在自由性和不规则性上做出创造。

2法国古典主义风格园林赏析

对于法国古典风格风景园林一直受到法国民众的喜爱,例如巴黎非常受大众欢迎的杜伊勒里宫与巴洛克式暖房。虽然古典主义风格的园林已经不是当代设计师所亲睐的风格,但是许多具有美好回忆和欣赏价值的古典主义园林本很好的保留下来,依然在发挥着维护和美化这种传统造园方式的作用。

2.1马赛伯雷利公园

风景园林的主要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园林的功能性,充满自然野趣的天然山水景观也同样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法国许多公园或园林的风格常常介于强调对称性、透视原则的法式园林与强调植物自然生长、充满田园气息的英式园林之间。其中的代表作有法国南部马赛市伯雷利公园。伯雷利公园是马赛的公共市政公园,被法国文化部列为法国著名的园林之一。公园规模17公顷,由三个花园组成。建造于1766年,这曾经是Borély家族的产业。公园有湖泊、各式花园、草坪、喷泉和博雷利城堡,在公园门口租双人自行车,还可以租手划船,可以躺在草坪上看书晒太阳、野餐、玩游戏。

2.2布尔日主教堂公园

布尔日主教堂公园位于一座法国中部城市布尔日,著名的布尔日大教堂附近。布尔日大教堂始建于1195年,历时60多年才完工,是法国中世纪基督教的权力中心,与沙特尔大教堂一样是第一批哥特式建筑,隶属于同种风格建筑中的佼佼者,以匀称的比例、雕刻、绘画以及彩色玻璃闻名。布尔日主教堂公园历经几个世纪,见证了不同的历史风格的变迁。这座园林内部以法式对称的园林布局形式为主,记录了传统的造园方式,向人们展示了城市自然环境的美景。整个外部空间由一个自然式的园林构成,展现了真实的英式自然风景园风格。

2.3费谢尔斯庭园

费谢尔斯庭园是一座建在一片沼泽上的花园,向我们展示了“装饰艺术”风格。自然环境的美与忧伤对设计师的影响多于古典园林风格。这个花园超过有4公顷分类的纪念碑。在梧桐树,玫瑰花园,法国花坛和一系列的池塘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透过弧形修剪可以看到被修剪得非常精细的紫杉,就像是一幅完美的雕塑作品。有些植物修剪成几何形状,可以欣赏盆景、喷泉、雕塑,在树荫下的长椅或在阳光下伴着鸟鸣,烦恼会奇迹般地飞走。

3结语

第2篇

关键词:设计结合自然;杭州西湖;古代风景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1002303

1 引言

20世纪60年代著名园林设计师、规划师和教育家麦克哈格教授所著的《设计结合自然》一问世,就引起了公共媒体的广泛关注,它对城市规划、建筑学和景观学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探寻该巨著的思想内涵,结合我国古代风景园林建设,研究其城市景观建设方法及手段,吸收世界先进的风景园林文化思想,对传承中国传统,发展我国现代风景园林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和环境更加美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设计结合自然》的产生背景及核心思想

20世纪60年代,西方各国虽然在经济上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但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使人们也认识到人类无限制地掠夺自然资源所带来的恶果,由此兴起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运动。麦克哈格针对城市建设对环境所带来的巨大破坏,撰写了《设计结合自然》这部理论巨著。麦克哈格运用生态学的原理来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与自然应该是相互依存的,不能以人为中心,人类应该去适应自然而不是去改造自然;同时也提出了土地利用的准则,在建设开发时要注重土地本身的科学性而不是人们的直觉判断。麦克哈格在书中将景观看做一个生态系统,通过地理学、地形学、坡度、地价、排水、居住价值、历史价值、风景价值等因素进行叠加综合考虑,这是景观之于自然、社会、经济应持有多重价值的重视态度,他所提出的这种多层叠加的“千层饼模式”的分析方法也将景观建设提高到新的高度。

3 “设计结合自然”的现实意义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环境破坏和人地矛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所以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土地也就成为关注焦点。《设计结合自然》不仅让人们珍视自然、保护自然,更重要的是提出了一种在大规模建设中让环境和土地得到平衡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思想实际上与我国古代造园有异曲同工之妙。笔者以杭州西湖为例,对我国古代造园展开研究,探究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4 我国古代山水园林杭州西湖中所体现的自然思想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面,杭州城与西湖山水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使杭州具有“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独特风貌。 山、水、城的互相交融充分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也表明了我国古代无意识地将“设计结合自然”融入到建设中。

4.1 顺应自然的西湖治理方略

两千多年前,西湖还是一个海湾,由于南北两座山顺势流下的泥沙不断堆积,形成了两个沙嘴,随着时间流逝,两个沙嘴慢慢靠拢,最终将这个海湾成为一个内湖,这就是西湖。由于山上流下来的泥沙不断的流向西湖,所以从古至今,人们也没有停止对西湖的疏浚工作。隋朝开始修建南运河,将北运河相连,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唐朝李泌作为杭州刺史,采用“开阴窦”的方法将西湖的水引进城内,并且在钱塘门、涌金门一代开凿了6口井,解决了当地民众的饮水问题; 随后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杭州担任刺史兴修水利工程,在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扩建石涵,修建堤坝和水闸,疏浚西湖,有效地解决了周边农田的灌溉问题,后人为了纪念白居易将他修建的堤坝称为白公堤;五代十国,吴越国派兵疏浚西湖,解决了西湖再次淤积的问题,确保了西湖的完整性;宋代,葑草湮塞再次严重,苏轼上书宋哲宗,请求疏浚西湖,并动员20万名民工疏浚西湖,将淤泥和葑草堆砌成2.8 km长的苏堤,堤上建造6座石拱桥,自此西湖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元朝后期,富豪贵族占湖造田,西湖的大部分区域变成了茭田荷荡;至明代,杨孟瑛上书请求疏浚西湖,将苏堤以西一带的淤泥清理,拆毁田荡扩张水面,并将这些淤泥用以加宽苏堤,在西湖西部堆筑长堤,后人为了纪念,命名为“杨公堤”。 后来,西湖又经过了几次的疏浚,将淤泥在湖中央堆成湖心亭和小瀛洲两个岛屿;雍正年间,又对西湖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李卫在茅家埠、金沙港、丁家山、赤山埠四个地方修筑了石堰,并开浚西湖湖道,用来蓄泄沙土流入西湖;到了嘉庆五年,颜检上书要求在西湖兴修水利工程,后来由阮元主持修建,将西湖挖出来的泥土堆筑成土墩,为了纪念,将其命名为“阮公墩”。

由此可知,西湖从古至今的持续发展,是一次又一次“淤积―疏浚―淤积―疏浚”的人工干预的结果,但是在历次整治过程中古代建设者们都本着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来进行风景营造的思想。这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也是麦克哈格所提倡的“适应”的原则,而非掠夺式的开发自然。

4.2 适用自然的风景营造措施

西湖就像是一件艺术品,虽由人作,宛如天开,千百年来,人们一次次对西湖进行加工,都保留了它原有的自然,不露出一点点的雕凿和斧痕,所有的构筑物与环境和谐相处。

4.2.1 就地取材地利用场地资源打造完美空间格局

在西湖的变迁与整治的过程中,古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将疏浚西湖的淤泥筑成长堤、小岛,不是将废物直接运出场地,或将新的物体注入场地之中,而是将场地现有的资源进行景观营造,就地取材打造完美的空间格局。

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周边的山峦起伏,形成了天然画卷,现代的杭州一方面保护西湖西面的自然山水格局,而在城市这一面对建筑进行了严格把控,临湖的建筑高度不能超过树的高度,这样就使西湖景区开合适宜,既有实处又有虚处。也体现了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思想。

通过对杭州西湖自然山水格局的分析,可以看出自然山水与现代城市可以有着密切的相容性,所以不仅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而且还要运用城市设计手段,让城市能够与自然相适应,两者能够共生。自然山水能够决定城市的地形地貌,而地形地貌又能够影响土壤、气候、动植物、水文等因素,城市与山、河、湖、植物等这些自然要素结合在一起,不仅有利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也能让整个城市具有自己个性特色与地域文化。所以,在进行城市建设时,要遵循自然山水格局,把自然山水作槌鞘胁豢扇鄙俚囊徊糠郑让城市有它自己的风格特点。

4.2.2 因地制宜的建筑布局促使建筑c自然完美融合

西湖一些小型园林建筑如文澜阁、西泠印社等选在山林深处,既与苏堤成景,又与山体融为一体,它们遵循地势的起伏,因地制宜,到处都透露着自然的气息;“曲院风荷”中酿酒的作坊,建筑周围种满了荷花,建筑隐藏在荷塘深处,夏日清风徐来,将荷香与酒香融合在一起,沁人心田;临水的建筑如平湖秋月,其建筑能尽可能地贴近湖面,秋天平静的湖面如同一面镜子,将建筑植物倒映在水中,使建筑与水紧密的贴合在一起;所有建筑风格统一,粉墙黛瓦,淡雅、朴实。表现出朴实无华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西湖建筑的选址以及建设,都能够体现出“因地制宜”,这也是麦克哈格所提倡的,不去将丘壑铲平,不去将谷地填埋,而是顺应自然,顺应地势来造就建筑。

4.2.3 因时造景的植物栽植造就如诗如画的环境氛围

西湖的植物栽植因时因地呈现出不同的景观特色,例如苏堤运用柳树和春季花卉,突出“苏堤春晓”的特色;“曲院风荷”以荷花为主景,打造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特色景观;“花港观鱼”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段也有不同的景色,密林地与大草坪的结合并且利用植物四季的不同季相,形成四季皆有景可赏的特色,等等。杭州西湖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当地的植被丰富,并且合理的搭配多层次的植物,突出地方特色,发挥出了园林植物的综合功能,符合自然规律,满足生态的要求。杭州西湖的植物栽植注重意境的创造,还善于对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景观关系的处理。 在造景的手法上,能够合理的利用植物围合空间,林缘线和林冠线体现出一种节奏和韵律,这都要归根于植物的因山就势。杭州西湖的植物栽植尤其注重生态学原理,利用植物来改善和调节城市的环境,合理的选择植物的种类,进行精细的搭配,例如堤弯宜柳、移竹当窗、栽梅绕屋、槐荫当庭等都反映出我国古人十分注重植物的生态习性,这种注重生态学原理的做法也正是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中所提倡的。

5 讨论

无论是“设计结合自然”思想还是我国古代的风景建设,都充分体现了环境建设的生态观。现代风景园林建设如何吸取古人的智慧和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如何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抛开纯经济和急功近利的追求,就应该向古人学习,向西方的先进思想学习,把我国风景园林建设做到“中西合璧”,从当地的自然环境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脉,真正做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参考文献:

[1]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芮经纬,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2]王向荣,林 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陈明钊.西湖演史[J ].蓝天园林,2001.

[4]黄光宇,陈 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5]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第3篇

关键词:古典园林;风水学;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5-0164-02

1 风水学影响下的古典园林选址布局规划

1.1 古典园林相地的基本规则

相地的意思是在建造之前,选择哪一块地作为建筑用地。这是建造业的第一步,讲究繁多。

(1)看总体。要求背阴面阳,尽管这是风水的说法,但是它与现代人在选择房屋朝向时选择坐北朝南是同一道理。

(2)选格局。格局的优劣总的来说依照五行四象论的要求,同时经过长久的衍变,风水学中已经衍生出一些依靠时间与经验来得出的优良格局样式。《三辅黄图・汉宫》曰:“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风水师理想的房屋建造环境是背后为玄武山,白虎山与青龙山是挡风的屏障,且苍龙稍高于白虎以压制白虎,前方的朱雀山是地界标识物,房屋设在正中。房屋与朱雀山的中间流淌着代表着财运的河流。传统园林的构成方式也套用了四象方位图式,在园林中,四象的含义被延伸为前池、后山、左河、右路。这种四象制衡的选址对于传统园林具有特殊的意义。

(3)制形状。宅基地的形状也很重要,不同的宅基地形状有吉凶之分。选择一个形状吉利,不与主人命格相冲的形状可以有利于户主的居住与生活,使之顺利与成功。

1.2 古典园林立基的基本规则

立基最重要的是选择设计庭院原始的形状,以及庭院的基本布局。传统家居建筑的普遍形式是院子四周三面建房而中间空置,这是风水的主要特色,可称作“聚气”。从风水的观点来看这块空地具有潜能,这种不完全的围和是聚集气的表现。中式建筑极少会出现联排房屋或者西方常用的几何形花园来填补这个空当,这个空间在人们眼中是能量储存的位置。这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知白守黑”的思想很相似。在中国画中“知白守黑”也叫做“布白”,在画面的整体布局中,白与黑是对比关系、协调关系、主次关系。园林中的中间空地也是这样与亭、台、楼、阁、绿植形成对比,在花园中形成空间、聚集能量。

南北向两过厅堂的庭院如何决定其大小,在传统手法中是由“风水过白”决定的。“风水过白”是建筑群落视野空间的处理手法。在建筑物之间,在门与景物之间靠着巧妙的距离选择,使得门框、门洞如同在对近景或远景进行了剪裁与镶框处理。不同地域的过白高度不一样,决定了庭院的功能不同。比如南方庭院较小是为了挡雨遮阳,北方庭院较大则是为了纳阳取暖。这种由风水之名而流传下来的造园方式,其实是人们审美与总结经验的运用。

1.3 风水学影响下的古典园林庭院道路设置探究

《水龙经》云:“直来直去损人丁”。 这也形成了中国园林道路的特点之一,不喜欢直来直往的道路,总要想办法迂回而行。当道路是直的时候,路会将“气”很快的引导出去,而行人也不会注意花园,直接从花园里走出去。园林景观中的道路有很多节点是为了改造气的流向设置的。例如在道路旁放置盆景或者石头,或者在道路中间断开设置屏障。

传统园林的道路材料铺设美观精致。功能上来看,大的园林不适应铺设纵深的砂砾路,因为要避免承载沉重的手推车。而鹅卵石稳定性不高,则不适宜作为主道路铺设在有老人或残疾人的家中。道路材料的铺设种类也有风水的说法。碎石路与不规则形状的的石砖都不适宜铺设,因为断面象征着不安定。物体所处的环境对它的大小、长短、位置、面积等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道路铺装所使用的丰富的材料以及不同的铺设方式也有助于减缓气的流动。

2 风水学影响下的古典园林构成元素建造方式

2.1 古典园林大门的规划设计

风水中认为大门是庭院之嘴,可吸纳灵气。内外之气的流动关系非常紧密,庭院外街道的“气”不能透过围墙进入庭院,但是可以通过大门进入庭院内,内部的气也只能通过大门流出。但是外部的“气”代表嘈杂与污秽,不能大量涌入内部,内部的“气”代表能量与财富,也不能让其大量流出。所以大门是庭院能量的内外交汇处。

2.2 古典园林照壁的设计思路

照壁为大门内的屏蔽物。照壁也可以放大门外,所以有内、外照壁之分。照壁内蕴藏了丰富的风水思想,主要的作用是阻挡外部不祥之气,也可以避免院内之气流出。照壁的作用可以比拟风水中案山、朝山,皆属与主龙脉相对应的穴前之山,统称朱雀。照壁作为不封闭状,也是为了保持“气畅”。照壁上通常都绘制了吉祥的图案,宜与环境中其他元素产生对景的效果。尽管北京大部分四合院都有这个设置,但有一个是例外的,便是紫禁城里的御花园。御花园不设照壁,是因为皇帝是天子而不能绕路而行。

2.3 古典园林掇山的建造方式

掇山又称叠山,指人工堆造假山,是园林中重要的一部分。《园冶》中关于掇山的描述很多,既描述了掇山的建造方法,也揭示了掇山中蕴含的风水关系。“独立端严,次相辅弼,势如排列,状若趋承”,“辅弼”、“趋承”都是风水中的词汇,表达的是中间的石头占主要的位置呈现端庄高雅的形式。两侧的石头相辅相成,与中心的主石相配合,起到的是风水中左右砂山的作用。

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气势雄浑,共有12条路线,21个洞口,曲曲折折,兜兜绕绕。人们在假山中穿梭时,随着各种不同的景观石形变化,心情也随之变化。不时的攀登而上视野广阔,又或者走入满布洞穴的石景中。穿梭的时候会不经意间与同伴分开,又不经意间的遇见。这其中的妙处蕴含的不只是创作者艺术的巧思,更是中式哲理的体现。

2.4 古典园林理水的建造方式

水景即理水,中国风水学有关水的论述颇为丰富。“气”采自于山和水,静水、流水及水口均蕴含着“气”场。善加利用水可得风水宝地。中国风水书籍中有记载,“凡宅居滋润光泽阳气者吉,干燥无润泽者凶”。住宅固然要求干燥,但周围如果没有溪水环绕,就断绝了生机。风水把这种水称作“湾抱水”或“腰带水”,若“腰带水绕抱如束带,即金城也”。所以在现代文化中,水也有财的意蕴。

3 风水学影响下的古典园林庭院装饰元素

3.1 古典园林石景的选择与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石头抽象地浓缩了宇宙精神,石的意义不仅仅代表自然界那么简单,它可以说是“天人合一”中“天”的代表之一。石的外观、质地、形态在园林中也代表着山的意义,是山的象征,其雄伟壮丽的形象与水形成对比。像人们熟悉的太湖石讲究的就是瘦、皱、漏、透,不但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人们更多的是喜爱其身上所代表的文人气质。古人通过“石”将自然与宇宙引入了园林,同时也是达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境界的最简洁之法。

石还是“阳”的象征,水是“阴”的隐喻。水与石在中式园林中既是相对的,又是互补的,它们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充分表现了风水中的阴阳调和。以石伴水,以水衬石,中国山水的意义都体现在园林中石与水当中。日式园林提倡“枯山水”,以白色细砂代替水,不管从颜色和质地都与石头相对比,看起来不但饱含阴阳的意味,更加入了禅意,表达了一种空灵的精神境界。

园林中的石与水,不仅仅是山水的象征,也是阴阳调和宇宙观的体现,一阴一阳,一动一静,参乎造化,迥通天机,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3.2 古典园林植物的选择与搭配

风水学说中有许多提到关于植物种植方式的方法说,像《阳宅十书》、《相宅全者》等。风水中很明确的指出植物对于风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体现,当然也是“天人合一”的表现方式之一。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是“藏水、避风、陪萌地脉、化解煞气、增旺增吉”。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这些“比德”的植物也常被栽种在园林中。其中以松柏为主景的很多,如网师园的“看松读画轩”、拙政园的“听松风阁”、怡园的“松籁阁”都以松为主景。

4 风水学影响下的古典园林屋宇规划与建造

4.1 古典园林屋宇的整体魅力

古典建筑精雕细刻,美轮美奂,不仅仅作为人们的居所,更能与园内其他风景相融合,与其他元素共同构成古典园林的魅力风景。所以古典园林中的建筑是观景的场所,但更是景观的一部分,除去使用功能,还有美学的的作用。古典园林景观追求的是仿造自然界的山、湖、石、水,将自然界的精华都引入园林之中,创造了一个让人仿佛走在大自然的世外桃源。穿过园林,走入建筑体中,又是另一番景象。精雕细琢的梁、拱、窗、门,富含人文思想的各种摆设,古香古色的家具,处处充满了人文气息,与园林的主旨迥异但却又互相融合相互协调,营造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

4.2 古典园林屋宇的建造思维

屋宇建造思维的传承了风水学中“天人合一”的审美观。总的来说,建筑所讲求的“天人合一”有两个方面:一是天人皆物,天和人都是物,形态相殊,本质则一;二是人效法天,《周易大传》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是人们通过观察自然,再利用观察得经验来创造。

4.3 风水学影响下的古典园林图形元素构成

在古典园林中,吉祥物的运用亦很多见。园林中的种种图案都追求风水中的吉祥、和谐。大凡飞禽走兽、奇花异木,只要形、音、义中的任何一项能显示某种喜乐、安康、祥和、吉庆事物的都能拿来为我们所用。并常常取植物的谐音讨一个好兆头,像四季平安:厅堂摆设上有瓶中安插月季花的习惯;欢天喜地:由獾和喜鹊组成,有时也用和合二仙形象或图案化的“欢天喜地”四字组成,多应用于雕刻之中;官居一品:蝈蝈栖于上的图案,“蝈”在吴语上谐音“官”“菊”与“居”同音。

参考文献:

第4篇

从波普艺术的产生、手法与发展审视分析现代园林中波普艺术的方式与运用,并总结波普艺术在当代复杂多元社会下对现代园林设计的意义与启发。

关键词:

现代园林;波普艺术;创作手法;大众文化

1波普艺术与现代园林设计的结合

波普艺术最初发源于英国,兴盛于美国,是继抽象表现主义之后当代艺术运动过程中最壮大的一幕,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取代抽象表现主义的地位并获得了较为广泛的传播。波普是大众文化的随生形态,运用现成物品与材料完成作品的艺术形态,主要强调色彩搭配与图案装饰,改变了一贯艺术风格的单调乏味,是艺术创作者吸收并转化成个性语言的方式[1]。其注重视觉效果与个性特征的独到方式,引起了同样注重形式感的现代园林设计者的关注,现代园林设计以人为本的观念与波普设计的实用功能不谋而合,其与波普艺术的结合既体现了在设计上的探究,也体现了其设计方法的丰富性。

2波普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1挪用、复制和夸张元素

装饰性语言是波普艺术特有的表现形式。波普艺术家在呈现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写照的前提下,运用诸多艺术手法进行创作,主要有挪用、复制、拼贴、放大日常用品等手法,其作品中的艺术素材、使用元素都是流行事物,用有形的方式对周围环境进行再现、提炼和象征[2]。最早将波普艺术的手法应用到园林景观中的艺术家是克莱斯•奥登伯格(ClaesOldenburg),纽约时报广场上被剥了皮的香蕉,中心公园的汤匙,古根海姆博物馆前的巨型羽毛球,皆是他的创作。他将这些创作对象扩大了比例,并将其材质做改变,作为雕塑放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使世俗的东西转化为一种场所化的景观,使人们感受到微小的事物也具有观赏性特征。除此之外,玛莎•施瓦茨(MarthaSchwartz)创作的作品“面包圈花园”(BagelGarden)很好地诠释了波普艺术复制的魅力,成功的将波普艺术复制的手法融入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之中。“怀特海德学院拼合园”(WhiteheadInstituteSpliceGarden)是施瓦茨的另一个非常成功的作品,该创作具有强烈的波普风格,可以说是波普主义园林景观设计的代表之作。施瓦茨充分的把波普艺术的创作手法应用到“拼合园”创作中,将欧洲传统文艺复兴风格庭院和日本枯山水庭院很好地拼合在一起,大胆的使用沙石和塑料材质的植物,并将其涂上绿色颜料,取代生活中的实物,不仅解决了楼顶植物种植问题,而且给原本近乎枯燥的楼顶空间带来了生机,同时也讽刺了园林设计中一些破坏城市环境的做法。在该设计中,施瓦茨匠心独运的将生活中常见的廉价材料通过重构的手法营造出了新的艺术视觉效果,表现出强烈的波普主义风格。

2.2色彩装饰元素

色彩元素的装饰是现代园林设计中波普艺术风格的特点之一。以托弗尔•德莱尼(TopherDelaney)设计的莱西塔克家庭式康复花园(LeichtagFamilyHealingGarden)为例,花园设计于1997年,位于旧金山儿童医院。整座花园在视觉上给人一种色彩鲜明的感觉,甚至于花园中的坐凳也被设计的别出心裁,作者还在花园里设计了一些生动形象的动物雕塑供孩子们玩耍。整个花园的色彩鲜明愉快,设计手法新颖别致,并与孩子们的生活紧密结合,充满了波普艺术所特有的气息。古普塔公园(GuptaGarden)是托弗尔•德莱尼利用波普风格设计的另一个景观园林。德莱尼主要是受到印度业主保罗•古普塔在回忆自己童年时的花园所创作,画面中的墙体低矮,主要由深橙色、深蓝色混凝土所制,弧墙是半圆形桔色,整个花园中绿色和粉红色矮墙的建造使花园多了一份欢快愉悦之感。

2.3材料的应用

现代的材料创造现代的景观。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用玻璃、不锈钢等材料进行装饰,展现了波普风格的唯美、梦幻。迈阿密国际机场隔音墙(MiamilnternationalAirportSoundwall)的彩色玻璃装饰物是玛莎•施瓦茨应用波普艺术风格所设计,这个彩色玻璃隔音墙的设计是为了减少机场对周围民居的噪音干扰。墙顶设计为波浪造型,纹理上用竖向条纹,彩色玻璃激活了整个墙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施瓦茨波普风格的设计把冰冷的墙面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壁画。

3对波普艺术与现代园林的思考

波普艺术在现代园林中的作用依旧明显。游乐场、公园、广场等公共景观中或多或少均体现了波普艺术的影子。毋庸置疑,其大众化、流行化的特点注定会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波普艺术影响下的现代园林设计与建设要依托在系统设计策略之上,才能充分的将波普元素应用到园林景观中。20世纪60年代,园林景观设计里出现了波普艺术风,虽然它发展的进程方兴未艾,但是影响却非常深远。某个时期出现的设计思潮会对该时代的设计师造成风格及创作上的影响,该设计风格会在一定时期内显著影响园林景观的设计风格。20世纪70年代,多元共存的局面出现在园林设计中,复古风盛行并趋于模仿洛可可风和哥特风,多元文化侵袭了园林设计的“纯粹”风格,不得不说这是波普文化潮流带来的另一种特色。从色彩的拼贴到纹样的拼贴再到各大文化的拼贴。怪诞、刺激、古怪、新颖、反叛,直至现在,波普艺术仍有突出的影响力。园林景观的设计要依托它所在的社会和文化,设计理念上不能违背生态原则,还要充分考虑到文化延续和艺术形式,因为人造景观永远不可能是真正的自然景观。从本质上讲,波普文化由于缺少社会文化的坚实基础,而未得到更广泛的发展,但是它对其所波及的设计领域造成了深远影响。现代园林是一个综合的整体,满足社会功能的同时也属于艺术的范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愈发的影响自然环境,只有将艺术与园林景观更紧密的结合才能达到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当下的设计者应将波普艺术合理运用到现代艺术园林设计中,不仅是为现代生活增添艺术氛围,更是为以后园林设计发展与进步做出前鉴。

作者:黄鑫慧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风水;园林景观设计;古代建筑

1风水概述

风水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风水的重要思想是强调“天人合一”,强调“天”与“人”的有机统一,其中包含很多内容。风水学是多门学科的结合体,因此无法用只语片言对风水下定义。但从现代的角度来看,风水学中强调的“天人合一”中,“天”指的是自然生态环境,“人”指的是社会中的个体,其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和谐共处[1]。从总体上看,风水主要指的是建筑中的文化,是有关建筑选址及布局的学问,具体分为2个派系,即形势派和理气派。形势派重视建筑的具体选址对建筑的总体规划有一定影响;理气派把阴阳八卦等理念作为基础,采用“天人合一”的方式对建筑的方位及人居住的关系进行分析。

2风水对我国古代建筑的影响

2.1风水对建筑选址的影响

风水与我国古代的建筑选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是风水对古代建筑选址的影响,二是风水对古代建筑规划与布局的影响。在对建筑选址时,古风水学家会择一处拥有山水怀抱的“风水宝地”作为建筑地基,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与发展,这种选址模式成为我国古代选址的基本准则。

2.2风水对建筑规划与布局的影响

对称轴是风水中的重要准则,对称轴指的是把阴阳论融入风水学中,并将阴阳调和到最佳状态,而这条阴阳的分界线就是风水中的对称轴。在建筑的规划与布局中,通常会采用对称轴的形式,呈现出方直、中轴对称的特征。

3风水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风水与现代园林

风水中常说的“风水宝地”,从现代的角度解释就是“山环水抱”的自然环境,通俗来看就是“藏风揽气”。园林背后有山环抱,可以阻挡北方寒冷空气的入侵,山中树木可达到藏风的效果。园林面水可以享受南方吹来的暖流,也可以满足各种用水方面的需求,植物也因充足的水源而长得茂盛,并能调节局部气候,形成一个生态平衡的园林环境。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园林建设应选择在树木环抱和临近水面的位置,如果缺乏树木,设计者应建设一个绿地系统来形成一个良好的风水环境。

3.2风水与园林规划

虽然风水对园林规划布局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但在园林规划与布局时,不能将风水理论直接引入园林规划中,要摒弃风水中某些不适的理论,取其精华部分,从现代化角度将风水合理应用到园林规划中。园林规划设计要体现“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机统一。在园林设计中,要将园林设计融入到人、自然、社会中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其次,要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不能因经济利益而忽视生态效益,生态效益应摆在园林设计的首要位置。此外,要重视文化功效,在实现自然和社会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同时,还要充分展现当地的人文景观特色[2]。园林规划时要重视“吉祥文化”。风水学文化的本质就是人们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演变来的一种文化。风水学者认为竹、橘树、桂花、梅、石榴和葡萄等植物为带来吉祥的植物。人们为了讨个彩头,或者希望逢凶化吉,一般会在入口处种植具有“吉祥寓意”的植物,如门前种植桂花意为“门庭当贵”,种植紫藤寓意“青云直上,紫气东来”等。

参考文献

[1]张薇,孙大维.浅析我国园林景观设计[J].林业科技情报,2013(4):82-83.

第6篇

1.1地域文化色彩景观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跨空间性。不同的、民族文化、政治背景等,促使人们对色彩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色彩景观在具体应用方面存在禁忌和偏好。例如,非洲贝宁将黑色、红色作为消极色彩;美洲巴西将紫色寓意悲伤;英国将黑色寓意悔恨及悲哀;叙利亚将黄色寓意死亡,而偏好蓝色;亚洲印度将白色、黑色寓意不受欢迎和消极。设计师在应用色彩景观时,必须对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不同的禁忌和偏好进行全面了解,正确使用。

1.2光光和色彩之间具有相互并存的关系,色彩带给人们的视觉效果离不开光的作用。在可见光范围下,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带给人们的颜色感觉不同。由于受光体对光具有不同的发射能力及吸收能力,因此,会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

1.3材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色彩景观设计不断应用新技术、新材料等,促使色彩景观形成多种表达形式。铝合金、有机玻璃、不锈钢、人造纤维、防腐木、混凝土、玻璃、橡胶、塑料、张拉膜等新型建造材料的不断应用,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城市园林的色彩及质感。电子、声音、辐射、光等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丰富了传统材料的表现形式。

2园林设计中色彩景观的具体应用

2.1建筑建筑元素中,色彩主要起到传递情感、营造气氛等作用,在建筑设计中应用价值较大。由于不同的地区及国家具有不同的传统色彩和地方色彩,因此,建筑色彩表现的特色不尽相同。例如,中国传统建筑具有图案丰富、用色强烈等特点,用色面积较大,用色部位较多,构成相互统一、和谐的整体效果,表现了活泼、绚丽多彩的设计风格,极具浓厚的生活气氛,造诣极高。日本传统建筑色彩朴素、简约,在诸多方面传承了中国古风。欧洲地区的教堂建筑色彩厚重,对宗教的庄严、肃穆表现的淋漓尽致。

2.2植物植物是园林中组成色彩的主要元素。植物具有多种配置形式,色彩较丰富,是创造丰富园林空间组合的重要源泉。绿色是植物的主要基调,加上色彩丰富,艳丽的果、花、干皮、叶等共同组成色彩缤纷的景观。例如,寒冬季节的红梅苍松,早春时节的叶绿枝翠,初春时期的百花争艳,仲夏季节的叶绿浓荫,赋予常年依旧的建筑、园林山石等一定生机与朝气。设计师应当对植物色彩的合理搭配进行全面了解及掌握,对植物特定的色彩美进行充分利用,从而展现色彩化的园林艺术。

2.3铺装景观铺装对营造舒适、优美的城市园林具有辅助作用,利用色彩对人们产生的不同心理效应,合理设计铺装,才能做到与园林整体的和谐性与统一性。不同色彩具有不同的表情、感觉、象征及联想。例如,浅色调铺装体现了活泼、轻松,如浅蓝、浅粉及浅灰等;深色调铺装体现了肃穆、庄严,如黑色、深灰、深蓝等;沉静铺装带给人们一种娴静、优雅的感觉,如蓝色、紫色等;兴奋铺装带给人们一种热烈、喧闹的气氛,如黄色、橘色等。不同色彩搭配出的效果不同,带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及情感不同。

3园林设计中色彩景观的应用原则

3.1整体和谐色彩景观必须与园林整体设计相互和谐。设计师可以运用对比与调和、变化与统一等方法对色彩进行设计,其中统一是指景观的设计风格、色彩、形式等相互一致、和谐。当运用的色彩对比较强烈,应适当对其进行调和,以此达到整体和谐的目的。

3.2以人为本设计师必须对人们的心理需求进行充分分析,尽量满足人们对园林的功能需求及审美需要,促使园林景观受到人们的喜爱。

4结语

第7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工程;绿化

1风景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风景园林绿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环境发展的基础,所以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合理地整合环境绿化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再度规划,让环境绿化得更加可持续性。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风景园林绿化工程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也能够美化环境,陶冶情操,改善人们的生活。所以,我国很多城市都在整顿环境,因为人口的极速增长,严重破坏了生活的环境,所以,各个城市都在大力发展风景园林绿化,重新构建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善生活环境;再者,风景园林绿化能够加大城市的绿化面积,强化城市空气,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1]。

2风景园林绿化的设计原则

2.1艺术和文化传承的原则

风景园林绿化的建设中,应该主要体现艺术的效果,因为,在大众人们的眼中,需要直观地表现艺术效果,所以,在爱风景园林绿化方面,需要建设的及符合大众的眼光,又能够表现出丰富的艺术思想。所以园林设计师就需要了解人们生活中的情况,设计更加贴近生活,才能够让人们了解绿化的艺术意义。再者,针对文化传承方面,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能够尊重地区的文化和风俗,以尊重为基本原则,体现绿化的价值,这也需要设计师能够体会领悟当地地域的风情,在园林绿化设计中传承当地文化[2]。

2.2功能和经济实用的原则

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需要体现出绿化的观赏功能和实用性。在园林设计中,需要考虑道路周边的承载力度,也需要将园林的设计中展现绿化的功能,让步行道路和行车道路更加方便和安全。所以建议绿化施工的过程中,首先,应分析和调查周边的路况,并认真地计算相应的指标,考虑绿化的范围和水土的保持情况,合理分配添置的绿化植被,有效地置换空气,让绿化范围的空气指标达到标准;其次,园林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到土壤和植被的破坏问题,避免浪费,增加后期的维护成本和建设成本。

3风景园林绿化施工方案的制定

3.1完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在风景园林绿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和落实绿化施工的整理质量,但是在控制质量方面也是难点。在完善绿化施工质量的过程中,需要拥有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还需要科学合理地倡导质量控制体系。除此之外,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大力地宣传质量控制管理,让质量管理深入到每一位施工人员的心中,这样就能够让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其次,在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摒除管理人员和岗位空缺或是过剩的问题,避免造成成本的浪费;最后,就是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方案,让体系能够更加融入到社会发展中。

3.2加强设计图纸的审核

在风景园林绿化施工方案的审核中,应该主要细致严格地审查前期的图纸,因为设计图纸是指导施工的重要依据,在后期施工的过程中,人员都需要按照图纸的方案进行施工,若是设计图纸出现任何的差池,就会造成施工质量出现偏差,而且设计图纸也是施工后验收的依据,所以风景园林绿化施工方案的设计图纸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3]。针对设计图纸审核的过程中,也要加强质量的管理,工作人员就需要针对图纸方案的设计调差和走访施工的地点,并统计周边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以及地形等情况,结合现场情况完善设计图纸,设计图纸不足的地方也应及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3.3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和后期保养

在风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前期,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合理科学的施工作业方案,并确保在施工的过程中能顺利的开展。在风景园林绿化过程中,也应该加强相应的管理,所以,在施工作业的过程中,也需要先了解实地的情况,应该完善施工的技术,并完善规划施工的资源,降低成本。在施工后期的保养过程中,需要安排专业的人员适当地维护绿化的园林,在维护的过程中,及时地了解绿化环境的维护,以及土壤和空气的质量指标,还需相应地修剪和灌溉树木,使树木和草坪更加美观,也让其能够拥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所以,无论是前期的施工准备,还是后期的保养和维护,都影响风景园林工程绿化的质量。

4结语

在风景园林工程绿化的设计施工方面,需要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严格地施工,并严格要求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体系,确保施工的安全性,而且,在施工的前期,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以此确保绿化施工的可行性。在使用中的保养,也需要专业人员针对绿化进行维护和保养,以此提高绿化的价值,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李春娇,贾培义.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与方法[J].中国园林,2014(1)

2吴承照,臧亭.中古风景园林标准体系初步研究[J].南方建筑,2014(3)

第8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工程;绿化

1风景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风景园林绿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环境发展的基础,所以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合理地整合环境绿化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再度规划,让环境绿化得更加可持续性。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风景园林绿化工程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也能够美化环境,陶冶情操,改善人们的生活。所以,我国很多城市都在整顿环境,因为人口的极速增长,严重破坏了生活的环境,所以,各个城市都在大力发展风景园林绿化,重新构建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善生活环境;再者,风景园林绿化能够加大城市的绿化面积,强化城市空气,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2风景园林绿化的设计原则

2.1艺术和文化传承的原则

风景园林绿化的建设中,应该主要体现艺术的效果,因为,在大众人们的眼中,需要直观地表现艺术效果,所以,在爱风景园林绿化方面,需要建设的及符合大众的眼光,又能够表现出丰富的艺术思想。所以园林设计师就需要了解人们生活中的情况,设计更加贴近生活,才能够让人们了解绿化的艺术意义。再者,针对文化传承方面,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能够尊重地区的文化和风俗,以尊重为基本原则,体现绿化的价值,这也需要设计师能够体会领悟当地地域的风情,在园林绿化设计中传承当地文化。

2.2功能和经济实用的原则

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需要体现出绿化的观赏功能和实用性。在园林设计中,需要考虑道路周边的承载力度,也需要将园林的设计中展现绿化的功能,让步行道路和行车道路更加方便和安全。所以建议绿化施工的过程中,首先,应分析和调查周边的路况,并认真地计算相应的指标,考虑绿化的范围和水土的保持情况,合理分配添置的绿化植被,有效地置换空气,让绿化范围的空气指标达到标准;其次,园林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到土壤和植被的破坏问题,避免浪费,增加后期的维护成本和建设成本。

3风景园林绿化施工方案的制定

3.1完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在风景园林绿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和落实绿化施工的整理质量,但是在控制质量方面也是难点。在完善绿化施工质量的过程中,需要拥有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还需要科学合理地倡导质量控制体系。除此之外,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大力地宣传质量控制管理,让质量管理深入到每一位施工人员的心中,这样就能够让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其次,在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摒除管理人员和岗位空缺或是过剩的问题,避免造成成本的浪费;最后,就是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方案,让体系能够更加融入到社会发展中。

3.2加强设计图纸的审核

在风景园林绿化施工方案的审核中,应该主要细致严格地审查前期的图纸,因为设计图纸是指导施工的重要依据,在后期施工的过程中,人员都需要按照图纸的方案进行施工,若是设计图纸出现任何的差池,就会造成施工质量出现偏差,而且设计图纸也是施工后验收的依据,所以风景园林绿化施工方案的设计图纸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3]。针对设计图纸审核的过程中,也要加强质量的管理,工作人员就需要针对图纸方案的设计调差和走访施工的地点,并统计周边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以及地形等情况,结合现场情况完善设计图纸,设计图纸不足的地方也应及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3.3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和后期保养

在风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前期,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合理科学的施工作业方案,并确保在施工的过程中能顺利的开展。在风景园林绿化过程中,也应该加强相应的管理,所以,在施工作业的过程中,也需要先了解实地的情况,应该完善施工的技术,并完善规划施工的资源,降低成本。在施工后期的保养过程中,需要安排专业的人员适当地维护绿化的园林,在维护的过程中,及时地了解绿化环境的维护,以及土壤和空气的质量指标,还需相应地修剪和灌溉树木,使树木和草坪更加美观,也让其能够拥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所以,无论是前期的施工准备,还是后期的保养和维护,都影响风景园林工程绿化的质量。

4结语

在风景园林工程绿化的设计施工方面,需要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严格地施工,并严格要求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体系,确保施工的安全性,而且,在施工的前期,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以此确保绿化施工的可行性。在使用中的保养,也需要专业人员针对绿化进行维护和保养,以此提高绿化的价值,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李春娇,贾培义.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与方法[J].中国园林,2014(1)

2吴承照,臧亭.中古风景园林标准体系初步研究[J].南方建筑,2014(3)

第9篇

关键词:符号学 园林 留园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园林,是人类脱离原始阶段以后,出于对大自然的向往而创造的一种自然趣味的游憩玩赏环境,是一种文化审美享受的对象。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对自然美的审美要求。当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化素质达到一定的程度时,纷纷开始了园林创作。园林是介于人类对自然情感和艺术感受之间的人工环境。园林中包含了自然,并以自然要素如水、光、空气以及生物等,结合人工要素构成其艺术要素。但是,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与之相适应的哲学思想决定了不同的园林艺术形式,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形式、功能、内容、材料、构图以及服务对象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2、符号学

符号学是一项专门研究符号的结构特征与生命特性的学科,它是现代结构主义理论的重要工具,其在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有体现,通过研究符号学内部的各种构成关系,能够成功地发掘出隐藏的价值。许多敏锐的设计师都是通过符号学来发现文化的差异,然后灵活的将这种分析方法运用到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中来,通过对园林设计中不同领域所涉及的符号学进行研究,来掌握园林设计中所蕴含的深层涵义。

2.1、 符号学的基本分类与具体运用

符号学作为一实用性的学科,主要可以分为图像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这三大类。其中图像符号有明确的目的性,通常是以较为复杂的相近来引出目标,它通常呈现出标志形态和本体形态2 种方式。其中涉及到地域性和和历史性这两方面时,图像符号的运用犹为突出。因地制宜是图像符号在地域性研究中最大的特点,根据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呈现不同的形态,例如,“瓶”谐“平”寓意平安,吉祥之意,而园林中的“瓶门”做成花瓶的形态,泛指物就是客体的花瓶。历史性图像符号是为了还原某些历史场景,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怀恋与追思,例如,在许多少数名族都会将从祖辈传下的图腾用于其日常居住的建筑物上,以表达对先人的追思,对名族文化的继承。指示符号的相对于图像符号其对象总是比较确定的,而对象之间总是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指示符号最为重要的特征在于能与所指物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园林设计中的框景就是指示符号的典型代表,园林景观中框的设置是为了更好的观景,而框的形态增添观景的乐趣,使观景的过程更加妙趣横生。

3、 如何巧妙地在园林设计中引用符号学元素

园林景观是为了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在空间和时间上将主体与客体相分离,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分析人对于自然元素和人文元素的态度,并将这种态度用具体的景观表现出来,以反映人类美好的理想和愿望。现代中国各大城市对于绿色生态环保的美化运动趋之若鹜,这反映了在这个特定阶段人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在不同的地域,人们对于各种景区环境的要求却各不相同,这种差异并不是单纯依靠自然科学的分析方法就能得出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人的内在生活体验所形成的社会认同,园林景观是一种时代的符号,它不单纯就是公园里的一个亭子,假山上的一棵树,它是人类在对自然进行改造中所打下的烙印。而园林景观是对历史的追忆,是对未来憧憬,它蕴含着人类的美好愿望。在现代园林中运用符号学原理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是随着复古风的盛行一些,一些园林景观只是对复古建筑和传统元素生搬硬套,反而弄巧成拙,毫无美感可言。符号的简单套用只是从表象上的简单模仿,没有联系景观所处的整体环境,成为城市园林景观的败笔。

4 、以留园为例

4.1、五峰会馆

五峰仙馆位于留园东部建筑区楠木厅,五峰仙馆篆书匾额译意:像庐山五老峰的仙馆。款署“旭人老伯得’停云馆‘藏石,属书是额颜其居。壬辰夏四月,意斋吴大激。”象形写意式题咏,馆前厅山是写意的庐山五老峰。庐山,苍苍,树茫茫,山峦云遮雾绕,在古人心中,那是隐士和仙人的乐园,非凡夫俗子之居所,那里幽静而不喧嚣,触目皆是自然美景,并可远离宗法礼教和社会意识与习俗,亘古无质之诱惑。极其适合隐士的理想。五老峰,如五老人相逐,罗列之状,悬崖峭壁,云雾卷舒,横隐苍穹,云光山色连成一片,像一枝巨大的芙蓉,伸向鄱阳湖的万顷碧波。五老峰的俊伟诡特,引起许多文人墨客的向往。唐李白尝筑居于此,曾著《望五老峰》诗,赞美了它的秀色:“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希望遁迹此山。庐山正是历代隐士栖居最密的地方。题额牢固的把握了厅前景象特征,调动人们的艺术想象加以深化,孕育出耐人品味的意境,激起人们思想的遨游。涵泳乎其中,神游于境外。馆前假山为层状结构,玲珑峭削,藤挂峰石,富有天然趣味。山有东西两洞,可循石径盘而上。

4.2、曲溪楼

八角砖细腰门额:“曲蹊”位于留园中山水区的曲溪楼。文徵明书体。描绘此地的地理形胜和自然风物。这里楼周有清流回荡、修竹映带、古树掩映,故会意流输曲水以名额,借景喻情,令人回味。因此楼为南北走向的带形楼屋,单檐歇山造,实为沿墙界而设的变体,该匾额起着分割空间的和“藏拙”的作用,为分割空间的意象符号,空间形式与匾额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古苏州河流众多,横桥跨水的设计手法也比比皆是。阮仪山在《江南古典私家园林》一书中记载了自己年少时的记忆:“在我家那条钮家巷里,这样的河桥就有十多座,有的做成廊桥,有的只有栏杆而没有顶,有多种式样,这原是苏州古城里的一大特色景观,但现在许多河道填了,河上廊桥也都拆光了......”。虽然,一切都成为回忆,但这种营造私密空间又起分隔作用的曲线意象应该可以借鉴到现代园林的空间设计去。

参考文献

【1】 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

第10篇

园林与旅游是关联度很高的两个行业,园林是旅游的一大支撑体系,旅游的发展又会带动园林建设的发展,二者在相互依存中发展。我国早期的苑囿,即是帝王贵族骑射、田猎和游赏自然风光之所l4]。如今许多著名园林,如拙政园、颐和园、杭州风景名胜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深圳锦绣中华等,每年都吸引数以千百万计的游客,它们的发展则是得益于旅游业的拉动。当前,我国旅游业迅速崛起,风景园林建设现状难以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llJ,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主要重视城市园林建设,创建大量的城市休闲绿地,片面注重视觉美;(2)业界与政府对郊野园林、名胜园林、乡村园林关注不够,投入不多,扶持不力。但事实上,这些园林类型才是旅游业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发展方向。(3)当前的园林设计作品盲目攀比、互相抄袭,缺乏独自的风格、文化内涵、乡土特征和地方特性。这些园林难以成为旅游的吸引因素,甚至不为当地居民认同,尤以城市园林反映最为突出。旅游开发对地方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有利与不利两方面。有利影响方面表现为旅游开发不但可以提高当地居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对人文景观价值所在的认识,还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人。不利影响方面则体现在旅游开发会破坏自然景观原有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造成自然景观破碎化,引起人文景观的商品化,从而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

2风景园林和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措施

只有和谐发展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和风景园林行业在发展目标和利益方面,既有相互一致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如对于自然资源,园林行业着重于如何保护而少受人类的干扰,而旅游业则重点考虑如何取得最大的眼前利益。可见,如何处理好旅游开发和风景资源的建设与保护,使其和谐发展就成了风景园林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实际工作者将要面对的难题。

2.1重视生态文化和生态园林建设,发展生态旅游

生态文化是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的文化。它强调竞争、共生与自生机制和人类文明的连续性。生态园林是当代风景园林建设的发展趋势,它以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减少生态环境灾害为主导思想,主张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遵循生态学原理,把生物多样性作为衡量生态园林的一个重要指标。“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阎。其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旅游和绿色旅游。它向游客提供没有或很少受到干扰和破坏的自然和文化旅游环境。对旅游者来说,更强调的是环保意识、环境教育和文化尊重,体现了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关系的新发展。生态文化渗透在生态旅游之中,生态旅游是对生态文化的阐释;而生态园林是十分重要的生态旅游资源,三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和制约。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园林事业取得突出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快速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园林绿地被蚕蚀、侵占,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园林事业建设投入的资金不足等。同时应清醒地看到: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兼顾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理想模式受到大众的欢迎并付诸实践,而许多地方的所谓生态旅游其实只是自然观光旅游的变形而已,这样的生态旅游开发必然会引发大量的环境问题。所以,实现风景园林与旅游开发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化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2.2风景园林建设应突出当地文化内涵,发展文化旅游

享受“文化”和消费“文化”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即文化是旅游者活动的本质属性,是旅游业的灵魂圈,旅游与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各地文化差异很大。纵观全国,文化底蕴丰厚的园林很多:如苏州园林,深入挖掘园林文化内涵,弘扬吴文化;北京皇家园林是中华民族的炫丽瑰宝,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北京园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文化景观的一个杰出典范,是中国传统文化精英的精神家园等。因此,风景园林建设应当重视发掘当地历史传统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重视地方特色和民族习惯,要突出精品与特色意识,避免设计抄袭雷同。具体创作时,应注意:(l)设计风格应不脱乡土本色.尽量保持作为城市文脉一部分的原始地形,如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中秀美的自然山水、独特的“两堤三岛”、“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景观整体格局是保持城市原始风貌的典型佳例.(2)在景点的创意上反映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反映耕读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中医文化、玉文化、花卉文化等,以文化氛围强烈的对联、匾额、楹联、碑刻、字画等点景点题,如广西柳侯公园,此公园是为纪念唐代大文豪曾任柳州刺史的柳宗元而建的,公园内的柳侯祠、柳宗元衣冠墓、罗池庙、柑香亭等是与柳宗元有关的古迹景点;(3)在建筑及建筑小品创作中宜提炼和运用民居建筑的元素、母题.室内外铺地材料宜就地取材,突出自然、质朴风格,与周围建筑和谐统一,再如柳侯公园,将园中的道路统一为自然质朴的青石板路和青砖路,呼应柳侯祠古建筑的古风古韵。(4)在植物配置中选用更多的乡土树种和乡土地被植物.(5)开展富有文化气息的展览、游园、表演、节庆活动等。文化在旅游开发中不但地位重要,而且运用领域广阔,主要运用在旅游景观设计、旅游地形象设计与塑造等方面。在旅游开发中,应努力克月房忽视文化的误区,避免错位、盲目与破坏性开发,损毁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破坏旅游文化氛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缺乏文化的旅游是无生命力的。风景园林一文化一旅游三者相互依存、互相兼顾,自觉地将文化理念应用于旅游开发的各个领域,以保护当地文化为前提,只有将旅游开发根植于文化的土壤之中,才能在旅游业发展中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风景园林建设与旅游业的和谐发展。

2.3开展人性化风景园林建设,发展大众参与性旅游

今天的园林,已不再是仅供个人享用的“私家园林”,而是要为大众游览服务的,即要满足人(旅游者)的需求门。设计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实现:(1股计者应该研究旅游者的心理特征、行为习惯、生活风俗、旅游兴趣、需要等。只有对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把握清楚,才能使建造的园林适合游人的需要,满足他们的喜好,很好地为他们服务。②真正做到公众参与设计,避免个别领导或专业人员的主观意见与喜好.(3)多增加大众参与性的旅游项目。如今,城镇居民走出城市、回归自然的旅游倾向日益明显,且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已不再满足于观光游览,更舍得花钱于参与性项目,如休闲型的有茶室、美食街等.娱乐型的有摇船、摇马、转马、旱冰、烧烤等。因此,当今为旅游者服务的园林,在其建造和经营中,应当注意其活动内容和表现形式不能太单一,要有适当的“丰富性”来让每个游人自己“择其所好”。

2.4重视自然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发展保健型旅游

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服务旅游资源3大类[1l。自然旅游资源包括高浓度空气负离子、高含量植物精气、良好的小气候等。空气负离子主要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森林土壤的气体交换作用及植物精气作用所形成,在喷泉、瀑布、跌水、溪流、森林等环境中含量丰富,具有杀菌、降尘、强身、清洁空气等功效,被称为空气维生素和生长素,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如姑婆山森林公园环境优美,空气中负离子含量高达65856个/cm3,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天然氧吧区。植物精气是植物根、花、叶、芽等器官的油腺组织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分泌释放的挥发性芳香物质,主要成分是香精油、有机酸等,以杉、马尾松、樟树等树种为主的林地中含量丰富。如君武森林公园天然的马尾松+樟树群落景观,是开辟森林医院、康体疗养院的好场所,这些都是值得深度开发的自然旅游资源。

3结语

第11篇

美空间是景观园林表达自身层次内涵的重要依托,如何分割空间促使园林景观设计得到感性美只要看对空间的层次把握,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我们可以将空间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视觉空间效果,这一层次的空间设计最为直接,能够对人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想要在这一空间当中凸显出感性美,则需要直接面对人类的视觉欣赏角度,只有通过打开视觉欣赏角度,才能够真正的书法属于空间的立体感从而达到美的效果。比如对在空间中对图形的应用、色彩的搭配、文字的描绘,都能使整个立体空间形成感性美,比如景观园林当中的凉亭,图形感在于整体的框架,凉亭的框架多运用明清两代的框架体系,以飞严峻角勾勒地势为主,颜色则多以黄红绿三色为主,而文字叙述表达的形式主要是对联,这样的图形色彩与文字的组合,最大程度上的展现了古韵古风,形成了造型古朴大气、颜色庄严明亮、文字古趣盎然的感性效果,使人不禁眼前一亮。第二层次是精神空间效果,属于通过物质分割从而造成的空间感觉,在这一层次当中更多的是观想者的体验,通过远近事物、不同色彩、山水相宜等诸多因素对空间的分割,从而促使空间满足个人的知性欣赏能力,但这一空间层次有一定的具有性,属于少部分人的感性欣赏,因此并不能把它当做主流看待。想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园林景观设计的感性美,则必须在第一层次的效果上配合除视觉以外的其他触觉感受,如此才能将整个空间变成立体空间,抒发其最大的感性魅力。

2景观园林生态感性

美景观园林的生态建设已经成形,从传统景观园林建设来看其生态系统讲究天人合一,喜欢将自然与人的情感相互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浑然天成的感性美,而现代园林景观由于受到空间以及生态环境的限制,无法最大程度地做到自然美,但现代设计者另辟蹊径,给予整个景观园林设计建立了一整套生态系统,将山水人物风景自然熔于一炉,以一种生生不息的循环状态,突出自然景观的感性美。传统与现代之间区别在于先天与后天,传统园林匠人更讲究对与自然的追求,而现代设计者更看重人文精神的关怀,所以两者都有可取之处,第一次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条件之下将自然与人文精神相互融合,在园林景观当中打造完美的生态系统,素食景观园林得到自然的保护与发展,同时依照现代人文主义精神,将现代气息与理念融入到自然当中,提升人对自然的认知程度,加大自然对人的融合力度,从而实现两者兼得的设计效果,达到完美的景观园林生态感性美。对于自然生态的美感,实际上无论如何都是人工所无法替代的,依托于自然往往是人工景观园林所能达到的最好效果,不开发是对自然生态最好的尊重和保护,而要营造生态美,开发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个过程中,如何拿捏好生态感性美,靠的就是如何将人工与自然生态巧妙的结合,本质上要求,即便是动了土木,但是不能改变基本的生态系统,如果对系统产生破坏,在好的设计,在美的景观也无济于事。

3景观园林艺术形式设计感性

第12篇

关键词:色彩艺术;园林景观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色彩运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色彩的意义:一是节奏韵律,错落有致。节奏,原是指音乐中产生的有规律性的交替变化,是条理与和谐的表现。色彩构成中的节奏是通过色相、明度、彩度的某种移动变化或重复而产生。二是迂回含蓄,以一概万。色彩构成美的含蓄能够产生深远的意境,但与色彩的心理效应和观众的想象力、领悟力等因素有关。色彩是人类情感的重要象征,对人类的心理和生理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色彩的表达方式能够展示人内心的情绪状态,是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外化表现。色彩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及生理的感受。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合理地运用色彩对调节人的生理的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作用。

2园林景观中的色彩设计常见的表现形式

2.1冷色系的表现形式

冷色系是相对于暖色系而言的,冷色系的则采以蓝、白、青等颜色为主,一般给人的感觉是庄重和宁静。冷色系的光波与暖色系光波相反,其可见度低,波长一般比较短,所以在视觉上给人一种退远的感受,在园林景观的色彩设计中,冷色系主要运用于一些比较庄严的园林,如烈士陵园等观赏性的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园林,通过冷色系的色彩搭配,增加空间的深远感受,给人们一定的历史庄重感。

2.2暖色系的表现形式

在大自然中,红、橙、黄是三种基本色调,也是暖色系园林色彩设计的主旋律。红、橙、黄三种亮色的可见度高,极易引起人们的视觉注意,一般能给人欢快活泼的感觉,因此在一些喜庆的园林环境中常常运用。

2.3协调色的表现形式

一般来说,不同的色彩之间,通过合理的搭配,往往能得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例如,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合理搭配,能绐人一种明朗、空灵的效果,如在一片草地上搭配一些冷色系的雕刻建筑,能给人明朗的视觉效果。

2.4对比色的表现形式

一般来说,对比色的运用能给人带来异样的视觉冲击,给人强烈的艺术美感。对比色一般颜色为蓝橙、红绿、黄紫,运用在比较隆重的园林仪式或者广场的出入口等处,例如,在园林仪式上,运用紫色与黄色的花卉搭配,交相对比,给人热烈浓厚的心理感受。

2.5邻补色的表现形式

邻补色是一种特别常见的色彩设计形式,也是园林景观中最常用的色彩设计形式之一,邻补色能够满足人们对于色彩搭配的大众化口味,通常给人和谐淡雅的感觉。例如,常见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一种典型的邻补色表现形式,在大面积的绿色园林植物之间,插入很小部分的红色,弥补了色彩的缺陷,形成了和谐的视觉效果。

2.6相邻色系的表现形式

相邻色系主要指的是颜色的相差不大的颜色构成的色彩体系,这些颜色的搭配不会造成色彩的过大差异,二是相辅相成,相互衬托。一般来说,常见的相邻色有红色和橙色、绿色和黄色等,这些颜色知识明度有变化,但是色相相同,通过搭配,能够给人带来空间感和层次感。

3园林景观中的色彩设计要点

3.1基于季节因素考虑色彩设计

植物是园林景观色彩的重要载体,但是,植物的色彩和形态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变改变的,每个季节有不同的色彩主体和景观重点。这就要求园林景观的色彩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季节因素对于园林景观的影响,在每个季节设计不同的景观形式,表达不同的主题,例如,在春季以花卉暖色系的景观为主,夏季以绿色植物为主,秋天以观赏景观为主,冬天以灌木或者青松等冷色系为主,通过色彩设计的侧重点,体现出不同季节的生机勃勃的现代园林。

3.2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配色要合理

对于园林景观的色彩设计来说,做到配色合理是十分关键的,通过配色合理的设计才能使环境与景观色调统一,色彩的搭配主次分明,给人良好的视觉感官效果。一方面,配色的要求是主次突出,在配色的设计中,明确什么是主色调,数量就相对配多一些,对于辅色的植物来说,数量就相对减少。另一方面,做好配色要注重色块的分区,一般来说,色块是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形式,色块的排列和面积大小、集中或者分散的程度都会影响到整体的美感。

3.3基于地域特殊性考虑色彩设计

一般来说,对于不同的地域而言,园林景观的色彩设计原则是不同的,不同地域的人们对于色彩的喜好也各异,为了满足园林景观设计的实用性,体现园林景观例才设计人性化的要求,在不同的地域应该采用不同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案。例如,对于气温高的南方,人们一般喜好的园林景观以小桥流水为主要因素,色彩的搭配是暖色冷色共同搭配,和谐统一。对于阳光稀少、气候温度高的地区来说,人们偏向于亮色的园林景观,这就要求再色彩设计的过程中注重亮色的搭配。

4园林设计中色彩景观的具体应用

4.1建筑

建筑元素中,色彩主要起到传递情感、营造气氛等作用,在建筑设计中应用价值较大。由于不同的地区及国家具有不同的传统色彩和地方色彩,因此,建筑色彩表现的特色不尽相同。例如,中国传统建筑具有图案丰富、用色强烈等特点,用色面积较大,用色部位较多,构成相互统一、和谐的整体效果,表现了活泼、绚丽多彩的设计风格,极具浓厚的生活气氛,造诣极高。日本传统建筑色彩朴素、简约,在诸多方面传承了中国古风。欧洲地区的教堂建筑色彩厚重,对宗教的庄严、肃穆表现的淋漓尽致。

4.2植物

植物是园林中组成色彩的主要元素。植物具有多种配置形式,色彩较丰富,是创造丰富园林空间组合的重要源泉。绿色是植物的主要基调,加上色彩丰富,艳丽的果、花、干皮、叶等共同组成色彩缤纷的景观。例如,寒冬季节的红梅苍松,早春时节的叶绿枝翠,初春时期的百花争艳,仲夏季节的叶绿浓荫,赋予常年依旧的建筑、园林山石等一定生机与朝气。设计师应当对植物色彩的合理搭配进行全面了解及掌握,对植物特定的色彩美进行充分利用,从而展现色彩化的园林艺术。

4.3铺装

景观铺装对营造舒适、优美的城市园林具有辅助作用,利用色彩对人们产生的不同心理效应,合理设计铺装,才能做到与园林整体的和谐性与统一性。不同色彩具有不同的表情、感觉、象征及联想。例如,浅色调铺装体现了活泼、轻松,如浅蓝、浅粉及浅灰等;深色调铺装体现了肃穆、庄严,如黑色、深灰、深蓝等;沉静铺装带给人们一种娴静、优雅的感觉,如蓝色、紫色等;兴奋铺装带给人们一种热烈、喧闹的气氛,如黄色、橘色等。不同色彩搭配出的效果不同,带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及情感不同。

结束语:

总的来说,色彩是多种多样的,给社会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更是平添了许多魅力。色彩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色彩,世界将呈现出一片灰暗,生活也将失去它独有的美感。我们要合理充分运用各种色彩,将园林设计与其很好地结合起来,突出时代特性。

参考文献:

第13篇

中央电视台主办的2015年十大好书评选活动中,《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入选。这本书共二十章,三十多万字,并配有大量图片。本书2015年3月由商务印书馆在大陆首版。作者潘富俊,美国夏威夷大学农艺及土壤博士,现任中国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景观系教授,讲授景观植物学、文学、植物文化等课程。潘先生对植物与古代文学都有着超乎寻常的热爱,曾将台北植物园从研究用植物园成功转化为教学园及台北市民优质休憩点, 让民众在林木花草中,吟咏古典诗文。并有《草木》、《诗经植物图鉴》、《楚辞植物图鉴》、《唐诗植物图鉴》等研究古代文学与植物的著作。

作为一个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科学家,潘先生对传统文化和植物学都有着系统而缜密的研究,而这本书的撰写,是为了能和读者共享植物与文学的乐趣,希望有系统地介绍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所引述植物的今名、现状。因此,着重在古典植物名称的辨识, 对于常出现植物名称的古今演变、植物的文学意境、易于混淆的植物种类等。本书为我们描绘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作者累积数十年的研究,在书房中遨游文学世界,在田野中实地探访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每种植物及其自然生态,重现几千年来文人笔下的植物原貌,解析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名称与寓意的植物面貌,并找出植物引进中国的脉络,同时分辨虚实,厘清文学作品的写实与想象。

书名《草木缘情》,草木乃水陆草木之花,缘情则语出东晋陆机《文赋》中的诗缘情而绮靡,很好地概括了本书的要旨, 即探寻人文世界与植物世界的关联,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给人以审美的趣味,无尽的启迪。

千万种植物,是山川自然的精英;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是人文之精美。作者通过对文学作品(包括国画)中植物的种类、特性及其在文字作品殊的情感表达,建构起一个文学体系中的植物世界,由此我们得以更加深刻地认识文学作品中的植物及其文学寓意,使我们对古典文学以及植物世界均有新的认识。

植物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资源,也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载体。我国古典文学,很多作品都与植物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诗经》的蒹葭苍苍,到《楚辞》的滋兰树蕙;从王维的折柳送别,到曹雪芹笔下的黛玉葬花,作者认为,各类文学的内容总离不开植物,例如南朝《玉台新咏》诗词769首,有植物的362首,占47.1%,《清诗汇》共27420首,有植物的15145首,占55.2%,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植物支撑起我国古典文学的一片天空。如果从文学理论角度来看,经典作品中的形象,构成原型(protetype),其实质就是建构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体系。植物,作为特殊的文化语言,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自古风、骚并称。《诗经》和《楚辞》作为我国古典诗歌的源头,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起奠基作用的经典作品。正因为如此,作者对《诗经》和《楚辞》中的植物做了大量研究,不但研究其中植物古今名称、种类特性,还对其寓意加以研究,以求在植物研究基础上,尽量开掘其文学意涵,这对植物学和文学研究,都是很大的贡献。其较有特色的是从植物学角度着重探讨了《诗经》和《楚辞》之间的异同及传承关系,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诗经》、《楚辞》植物有共同的类别,作品中有着全中国广泛分布的种类如白茅、泽兰、松之类。但其各自地方特点还是很明显。《诗经》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业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据作者统计,有135首出现植物,多以植物来赋(描写)、比(比喻、象征)、兴(起兴)。这些植物以华北地区黄河流域的植物为主,而《楚辞》植物以华中地区长江中游地区植物为主,共99种。除了和《诗经》一样,所提到的植物有全中国广泛分布的种类外,其他大部分为当地常见或者特有的植物。这些植物,有的仅产于华中,有些则延伸至华南,此类华中、华南特有的植物,作者统计有26种,约占楚辞植物四分之一以上。这些植物,包括蘼芜、木兰、肉桂、芭蕉、橘子等。这些植物产于华中、华南的,只有莼菜,也就是诗经中的茆。(见于《鲁颂泮水》),作者推测这种仅产于华中、华南的植物,应该是在周代以前传到华北的。《诗经》、《楚辞》有不少相同的经济植物种类,如分布全国的桑、板栗、柏树,菜类的薇、荠菜等,但二者还是有一定区别。

诗经所处的背景是中原黄河流域、黄土高原,此地水深土厚,民生艰难,民性多尚实际,对于生产生活所依赖的经济植物及天地物候多加颂扬,以《豳风七月》为例,全诗围绕一年四季的农业劳作展开叙述,其中植物,均为桑麻黍稷,瓜果野蔬之属,切合实用的植物。

《楚辞》写作背景为南方长江流域,此地气候温暖,土壤肥沃,物产丰饶,食物不虞匮乏(《汉书地理志下》:江南地广食物常足),因此歌咏食物、经济类植物的篇章罕见,而以香草香木之类象征、隐喻类植物居多,且反复出现。如《离骚》共出现香草18 种,《九歌》中香草16种,两者有11种是相同的植物。

《诗经》、《楚辞》的植物,构建了古典诗歌的象征体系。《诗经》中已经开始用松萝、菟丝子等植物来比喻依附、攀附,以美好植物来比喻美好事物,如桃之夭夭等。以有刺和到处蔓生的植物来象征不好的事物。无田甫田,维莠骄骄(《小雅大田》),墙有茨,不可扫也《鄘风墙有茨》,开启了以植物比喻、起兴的先河。《离骚》在此基础上,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以植物来寓意言志。《草木缘情》认为,植物全株或局部有香气的植物,均为《楚辞》引喻的香草,其中伞形花科的植物占有很大比例。《楚辞》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香草是白芷和泽兰,均属伞形花科。与此相反,恶草恶木,令人不快,《楚辞》与《诗经》一样,以此来比喻小人,或不祥事物。《楚辞》的象征、比喻手法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其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富于艺术魅力,形成一个源远流长的香草美人的符号系统和植物文化传统。

利用植物统计进行文学研究,这是本书作者的有益尝试。此举为今后的文学、文献研究开启了一条新路。在明末成书的《金瓶梅》,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而其真名尚无定论。《草木缘情》通过研究指出:该书主要人物西门庆的住宅庭院中就至少种了40种植物,主要是作为观赏的庭院植物。作者以列表统计的方法,研究该书中乔木、灌木、藤蔓、草花类种植情况,判断该庭院所处位置应为华中地区,这些植物,正是作者所熟悉的植物,间接反映《金瓶梅》作者的生活体验或籍贯所在,提供作者的背景资料。这就为解开扑朔迷离的《金瓶梅》作者之谜提供了有力证据。

名著《红梦楼》通行版本为百二十回。其作者,有认为是曹雪芹所作,也有认为是曹雪芹原作80回,高鹗续后40回,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据《草木缘情》作者统计发现,《红楼梦》第一个四十回出现165种植物,第二个四十回出现161种植物,第三个四十回仅出现61种植物。每回植物的种类、植物种数的分布频率,或者植物在单元内出现的总数,从统计观点来看,第一个四十回和第二个四十回之没有差异,而第三个四十回不但每回平均植物种数和单元内植物总数远少于前两个四十回,而且作者对植物的熟悉程度及描写水平也远为逊色。因此,作者得出结论,支持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作者并非同一人的观点。

古代文学作品,因年代久远,多有各方面疑问存在。采用《草木缘情》中的植物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佐证,有利于得出更加符合实际的结论。

《草木缘情》内容丰厚,文辞华美。然智者千虑或有一失,书中也存在一些失误,现就目光所及,提出如下问题就教于方家:第二章《历代诗词歌赋的植物概况》第五节32页,作者列举唐代杜牧《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认为:此诗为杜牧在云南结交红粉知己所作,以当地盛产之豆蔻形容少女之美。按《唐诗鉴赏辞典》,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和九年(835),调任监察御史,离扬州赴长安时,与歌女分别之作。第二句以豆蔻喻少女之美,诗歌故事发生地点为扬州,非书中说的云南。第四章《楚辞植物》第七节89页,引《离骚》纫秋菊以为佩实为纫秋兰以为佩之误。

第五章《章回小说的植物》第三节98页,插图标示苜蓿,实为紫云英。第七章《国画中的植物第二节》154页,所附元代郑思肖《墨兰图卷》,意在说明元代的宋朝遗民郑思肖绘兰花均不画土。实际从文献看,郑思肖画兰,只是大多根部不着土,画幅中兰根为暴露状。然此幅真迹保存在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墨兰图卷》,正是难得一见的根著土兰,此幅画中墨兰根在土中并不露出,其不以实笔画土,乃因中国画习惯以虚写实而已。第十三章《文学与野菜》第二节,323页,作者解释《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中七月流火是指盛暑夏季。按《诗经》,此处七月,指夏历的七月,相当于当今农历的9月。火,星名,指大火星,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时暑热开始减退。故称流火。本句真实含义,是夏历七月天气转凉之意。同首诗中有七月烹葵及菽,说明葵(冬寒菜)和菽(大豆),是当令成熟的农产品。

第14篇

【关键词】传统装饰艺术;现代环艺;设计

引言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经过长期的演变与发展,传统装饰艺术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艺术特色,并经过世代能工巧匠的代代相传如今得以保留下来。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为中国文化在全世界文化中屹立不倒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1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

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存在的装饰艺术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自从远古时期便开始使用贝壳等物品经过打磨制作成最简单的工艺品作为装饰之用。人类文明建立以后,装饰艺术形式大为丰富了起来。从最早的陶彩,再到以后的青铜器、石窟、陶瓷、寺观、家具、歌舞、器乐、皮影、剪纸、石雕、木雕等,都在印证着中国的发展,并为中国烙印上了浓浓的中国风。这些装饰艺术形式随着历史的变迁也在发生着改变,但却都能很好的体现人民的生活,展现中国形象。品类众多的装饰艺术形式装点了人民的生活,美化了居住空间。

2 现代环艺设计特色

现代环艺设计与传统装饰艺术设计并不相同,它更加注重对于现代生活和简约时尚的强调。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同样,装饰艺术也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新的装饰品层出不穷,不断地更新着这个世界。科技的突飞猛进,也使装饰品的推广获得了空前的速度。现代设计理念的时尚性与简约性得到了更广阔的人们的认可,世界各地的装饰艺术也在渐渐走向统一,失去了原有的风格。地域性的色彩失去了,城市面貌变得一致,城市也就是去了灵魂。有些城市为了显示经济实力,追求与世界接轨,很多地区舍弃了原有的古寺、古塔等,而一味地追求摩天大楼,打造五星级酒店,创建大型娱乐场所,古风古韵的城楼成了水泥混凝土,幽静的古刹成了灯火辉煌的街市,城市的“脸”变得大众化,自然就难以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现代环艺设计同样也需要具有自己的风格,结合当地的风土风情,因地制宜,深化民族文化,向世人展现城市独有的魅力。

3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与现代环艺设计的融合

上文中分析了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与现代环艺设计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它们各具特色但又都存在一些缺陷,如何将优势加以整合,将缺陷加以弥补,才是将两种装饰文化巧妙融合应该着意深思的问题。

3.1 装饰元素

很多装饰艺术设计师已经逐渐认识到了民族文化对于装饰艺术的重要性,并逐渐将我国传统装饰艺术运用到现代环艺设计之中去。我国地大物博,各地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设计师可以根据各地的地域特点进行装饰艺术的设计。鲁文化展现的是温文尔雅、徽文化展现的是智慧大气、而江南文化展现的是小桥流水的惬意,等等这些都是我国所独有的,在进行园林设计或者城市公园设计时就可以加以考虑并进行设计。例如古城邯郸的赵苑公园就很好的将地域特色与现代环艺设计进行了结合。邯郸市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历史上曾多次建都于此,各种文化的积淀使邯郸独具特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邯郸是成语典故之都,在公园内部的成语典故苑就向游客展现了众多的被世人广泛熟知的成语。公园内也保留了众多的古遗址,比如插箭岭、照眉池、梳妆台等。公园内的建筑也对赵国时期的建筑进行了仿照,全园古风古韵,很好的展示了邯郸的特点。

3.2 将传统设计观念运用到现代环艺设计中去

现代环艺设计更加注重设计的简约时尚性,于是对于设计者的要求也就更加严格,它需要设计者更加超前的思维,并对本土文化以及当前世界时尚元素有着充分的认知。将传统的设计理念运用于现代环艺设计中去,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数国家世博馆的建设了。中国世博馆采用中国的代表颜色红色,很好的展现了中国特点。红色在中国有着喜庆、富贵、吉祥、祝福之意,世博馆内部则呈现出七种颜色,由上而下的颜色变化,配合以灯光,凸显出了中国人的稳重与大气。激情张扬的红色,在七种颜色的映衬下也变得稳重大气,简约时尚的设计也显示出了中国人热情而不狂野,好客而不张扬的个性。

3.3 设计的整体风格

现代环艺设计中,整体的风格特点显示出了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这种设计理念是在不断改变的,即使是同一个设计者,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时间,都会各有特点,互不相同。虽然世界的“脸”正在变得大一统,但设计特征却一直存在,甚至是在同一个住宅小区之内,各个房屋的特征也是各不相同。由于各个居住者的个人喜好不同,所选用的设计者不同,最终装修出来的房屋也是别具特色。一些文化工作者的家庭,室内设计往往偏向于中国风,家具大多会选用中式红木桌椅,房间内往往增设书房,并辅以字画、古玩等作为装饰,使室内呈现出一种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特点。而一些工薪阶层则会更加侧重房屋的时尚性、舒适性与简约性,家具多以浅绿、淡红色为主,家用电器往往也比较齐全,装饰的壁挂、小饰品等往往也充分体现着现代感,给人以清新活力之感。再加上使用者本身的生活爱好,在整体的风格特点上往往也体现着中国传统的装修风格,以装饰展现使用者的性格特点与生活态度。

第15篇

关键词:图像化;世园会;模仿和复制;虚构和拟像

中图分类号:G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12-0061-02

一、世界图像化概述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1938年在其《世界图像时代》一文中指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世界图像时代”。“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1]。的确,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开始从主动接受图像转为对图像的主动追求。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人们的生活环境已经越来越图像化,人们更倾向于用影像来记录身边发生的事情。另外,由于这样的图像化生存环境,我们受到了更多的监视。在大型超市、自动取款机、高速公路上,“电子眼”等一些监控设备正在无时不刻的监视着我们的行动,甚至窃取了我们的个人隐私。因此,在视觉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当代社会,世界图像化已经成为现实。

首先,图像化体现在造图上,不管是绘画中的平面构图还是立体构图,还是居室装修,都体现出图像化在造图上的地位。现今,各种图案和图像的构图设计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且“视觉第一”已经深入到了大众的日常生活空间之中。绘画越来越突出通过图像来表达一种情感、一种观念、一种思想。由于照相机的普及,在新闻报道、汇报统计、消遣娱乐等工作生活中,“读图时代”已然到来。其次,在造物方面,各种物体的构造结构已经成为一种审美要求。图像化在造物上主要表现为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和陶瓷艺术等方面。各种各样工业造型层出不穷,吸引着人的眼球,令人眼花缭乱。还有当下非常流行的服装设计,视觉图案的设计已经成为当下服装潮流的宠儿,通过在封面上的图像、文字、色彩的搭配将设计者的观念传达给大众。而陶瓷艺术是指设计者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出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把握。设计者通常拥有丰富、饱满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精神,通过各种形态、造型的因素,运用了陶瓷艺术独特的设计语言,蕴含了抽象、象征、隐喻等艺术形式,创造出了其它艺术无法取代的独特作品。再次,在造景方面,例如我们身边最熟悉的园林建筑,现在也已经深深的贴上了图像化的烙印,园林设计的目的就是给人们营造优美的环境,使人们能够处在一个接近大自然的健康和谐的环境中,不管是自然风景园林、宫廷建筑园林还是自然山水和写意山水园林,当它们开始作为旅游业的一种噱头,园林景观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最后,在艺术形象塑造方面,电视、网络更以视觉化的方式,给人以更直观的图像性的视觉冲击,人们更多的利用图像来传达艺术观念。尤其是影视的出现彻底改写了书写文化崇尚理性、逻辑,压抑欲望、遗忘身体快乐的历史。影视通过图像化的表现生活,其发展开始超越以文字表现为主的文学,充分说明图像时代的到来。总之,我们现在正面临着一个图像化的时代,文化符号趋于图像霸权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图像生产已经深刻的涉及到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商业等各个方面,影像的功能在这个消费社会中已经成为主宰公众和约定审美的重要指标[2]。图像化为人们看见和希望看见的事物提供了许多方便,视觉图像化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与其说这一变化的根源是电影电视这两类大众传播媒介,还不如说科学技术的发展造就了这种图像文化的传播形式,正如海德格尔说的一样,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

二、西安世园会宣传片中的模仿和复制形态

在视觉文化日益兴起的今天,世界的图像化使得人们越来越相信影像符号的传播力量。而从这些图像或是影像背后的结构形式来看,模仿和复制、虚构和拟像是现代世界图像化的主要形态。西安世园会宣传片是一次成功展示西安形象的案例。其中,大量的视觉形象和视觉符号充分显示了图像化的独特性。首先来看其中的模仿和复制形态所构成的图像。宣传片中展示了西安各处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的自然景点,这些实景拍摄意在勾勒出西安高大的背影。华灯初上的钟楼、深沉雄伟的城墙、气象万千的大唐芙蓉园,哄鄙态区、森林、秦岭,夜色下的城市,在公园里享受天伦之乐的一家人等等,而且在宣传片中,展现了人文西安、科教西安、发展西安的形象,意在说明西安已经成为了制造业、国防业等众多行业的聚集点。这些影像以模仿或者复制现实景与物的形式向人们展示西安的古老建筑、美丽自然和快乐生活等形象。这像是向人们诉说,饱经沧桑的西安城风采依然,高楼林立的现代建筑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线路,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古今交融,天人和谐,神韵幽然的都市情节,充分展现出“山水之城,华夏古都,丝绸之路,秦俑故乡”的主题。

接下来,随着欢快轻松的背景音乐,一幅幅世园会的鸟瞰图交替出现,我们看到了造型奇异的广运门,长安花谷,创意自然馆。其中,天人长安塔更加彰显了古城西安的独有特色,它是依照和保持了隋唐时期方形古塔的神韵,同时增加了现代因素。也就是说,长安塔的形象既是古代建筑风格的模仿,也是对现代因素的复制。而且,宣传片还介绍了中国园区和国际园区的景观特色。在东方园林中,影像中展现了对于东方各个地方园林景象的复制来表达中国园区诗情画意的境界,而国际园区中展现的对于国外园景的复制影像也给人异国风情的感受。总之,西安世园会宣传片中对于西安标志性建筑和自然景点的影像表达大多运用了模拟和复制的形态。通过这样的图像化传播,这些影像成为宣传世园会形象和信息的重要方式。通过对美好古风今韵的西安形象的积淀,在接下来对世园会的影像描述中又通过对景区各种影像的图像化展示,把一个完美的西安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

三、西安世园会宣传片中的虚构和拟像形态

西安世园会宣传片作为宣传西安形象的影像作品,首要任务是依靠视觉元素构建一个主题形象。在宣传片一开始,影片主要展示了历经千年而不衰的天人之城。用虚拟图像技术为人们展示了秦咸阳宫,汉长安城,唐长安城的旧时风貌。在影片中,能够看到大唐盛世的繁荣景象,这是对古代风貌的一种拟像表达。这样的展示既表现出了西安对于历史的尊重和文化的敬仰,同时也展示了西安美丽的历史风貌。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影像的传播,必须是要有意义的影像符号,所谓有意义的影像符号,应该是在文化认同的背景下具有典型意义的符号,我们不仅仅要去创造出新奇的视觉符号,更要通过最常见的、最熟悉的东西开发出具有传播意义的价值影像,在创造的过程中,虚构和拟像是不可缺少的创作形态。西安世园会宣传片为了达到“绿色引领时尚”的理念,在对景区的影像表达中处处都体现着绿色,尤其是对盆景园的介绍时,强调到盆景的创意、取材、造景,都来自自然界的山水草木,这让人感觉到整个园区都是一个大自然的自然盆景,这便是拟像的作用。人们通过对影像的接受,体会到了西安世园会的“天人合一,创意自然”这一主题。在介绍世园会的主要建筑时,影像中长安塔表现为绿色理念和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成为生态建筑的实践示范,影像利用三维技术,展示了四大标志性建筑之一的自然馆,利用图片向观众介绍了地球上不同地域、不同气候带的珍稀植物和生态景观,在画面中,可以观看到世界各地的奇花异草,体验“一室不同天”的奇特感受。这种三维技术的展现便是一种虚构或者说是虚拟形态展现。

需要指出的是,笔者认为,图像化之所以会在世界范围内盛行甚至有取代文字之势就是因为影像中的虚构和拟像的形态表达。例如,花卉围绕的大雁塔变成长安塔的3D虚拟技术便表现出图像的独特魅力,它通过联想,把大雁塔和长安塔用花卉、蝴蝶联系起来,意在表现古今用自然来联系,用自然来联通,表现“天人长安,创意自然”的美好理想。又如在世园会尚未完工之际,无法用真实的摄影表现园区景色,便利用三维技术制作了整个园区修建完成之后的影像,从虚构中可以看出创作者对于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理想。利用拟像对夜幕下世园会“湖面上,舟影摇曳”的景色创造,人与自然奏出了华美乐章,展现出了天人长安创意自然的无穷魅力。这是图像化的独特优势,也是视觉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之,在西安世园会的宣传片中,通过模仿和复制、虚构和拟像形态的构建,不仅能看到兵马俑、钟楼、大雁塔、古城墙这些历史印记,还能看到世园会建筑在影像中完美体现;不仅展示了一个千年古都、雄关古今的历史名城,而且展现了一个科技先进、自然美丽的人文环境。世园会宣传片通过对古代建筑的模仿,现代都市形象和自然景观的复制再现、世园会景区影像的虚构和拟像的呈现,宣传片将视觉审美和视觉传播的双重优势有效整合,同时,充满了动感的画面,强烈的视觉图像的魅力和冲击力,让观众置身于西安、置身于世园会去感受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当今世界,除了口传和文本之外,意义还借助于视觉来传播,图像传达信息,提供快乐和悲伤,影响风格,决定消费,并且调节权力关系。[3]”视觉文化的广泛传播已经证明,图像较之文字更能激发和表现人的欲望,满足人的快乐要求。图像在今天已变成一种统治人的意识形态,不断地塑造着人的精神和灵魂。在后现代时期,书写文字再也不具有统治地位,图像将大举闯入我们的生活,主宰我们的思想,主导我们的生活,并生产意义、欲望和权利关系,规驯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建构“从身体出发”的文化政治和审美意识形态[4]。西安世园会宣传片是通过影像来宣传西安世园会和西安形象的作品,在影像中,模仿和复制、虚构和拟像形态的构建了完美演绎了的“天人长安,创意自然”的理念,这个影像很容易激发起人们对于绿色自然的追求,也就激发出人们游玩西安,观看世园会的愿望。宣传片的影像深深印入人的头脑中,并不断塑造着人们对于世园会的看法,促成人们对于绿色和自然生活方式的审美倾向,最终影响人们的追求和消费。总之,我们正处在一个图像化的世界里,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被图像所充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被图像所包装和使用。图像的出现让我们改变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的思考方式,它重新塑造和改变着我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在这样的景观社会下,图像已经作为一种符号,开始生产意义和产生权利。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当图像成为了真实的替代品,成了商品物化的形式时,它就已经开始成为了控制人的工具,我们需要建立和完善更加有序化、多元化的视觉环境,为视觉文化传播带来更多的价值需求。

参考文献:

[1] 高字民.从影像到拟象:图像时代视觉审美范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 (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