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银行行业的发展前景范文

银行行业的发展前景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银行行业的发展前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银行行业的发展前景

第1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分业经营 混业经营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c)-0232-02

1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的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在1993年以前实行混业经营,银行业长期占据金融体系的主导。随着1980年国务院于颁布的《关于推动联合的暂时规定》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的《关于积极开办信托业务的通知》提出鼓励银行尝试办理信托业务,多家银行相继成立了信托机构。20世纪初,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商业银行为证券市场的形成发展提供了人力、物力以及技术的大力支持并成立了证券部,经营企业证券的发行等业务。

随着我国在1992年下半年迎来经济发展热潮,巨额的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进而致使金融业秩序甚至整个国家经济混乱。此后,国家开始全力整顿金融秩序,并在1993年第一次明确提出银行业和证券业要实行分业管理。两年后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对分业管理又赋予了法律角度的确立。

一个国家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选择应该与本国经济发展的水平紧密相连、理论联系实际。回顾世界商业银行经营体制选择的发展,从19世纪50年代美国、德国出现混业经营到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出现金融危机,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不得不实行分业经营,再到20世纪80、90年代,受到金融自由化的影响及不断出现的金融创新,金融监管程度开始减缓,各金融机构的业务互相渗透,欧美国家和再次转向银行混业经营的体制。如今,众多西方大型银行已成为提供银行、保险及投行业务等综合金融服务的公司。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银行业是应该转为混业经营,还是继续坚持分业经营呢?

2 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性

2.1 我国银行业分业经营存在的问题

1993年以后,中国逐步开始实行分业经营运,以更好地管理金融活动、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但现实显示我国银行业分业经营存在着很多问题。

(1)分业经营体制反而加大金融风险。

因为商业银行将业务重点局限在贷款和存款业务,且贷款业务主要客户为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普遍效率较低,发展动力不足,因此导致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迅速上升,业务收入不能弥补支出、产生大量金额的亏损。保险公司则只能把收取的保费存放在银行或者购买一些债券,保费资金没有用活。一些保险公司依靠存款利息甚至无法满足客户理赔及其他支出的需求,逐步呈现亏损状态。证券类机构也面临相似困境,由于融资渠道的缺乏,股市萎靡不振时,不少营业部入不敷出。股市高涨时,又出现证券公司非法挪用客户资金,改善自我运作能力的现象。分业经营的体制已导致多种金融机构孤立运营的局势,阻碍了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2)分业经营体制不利于金融业发展。

分业经营管理的政策使得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丧失了自由性。金融机构只能根据分业经营的各种相关规定和要求开展业务,监管部门众多,新的金融产品推出难度较大,严重阻碍了我国金融业的业务创新与发展。

(3)法律基础薄弱。

一方面,相关法律并没有联系我国金融业实际情况,抽象且无参考性。另一方面,虽然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法律条文较多,但是涉及监管的法律是非常小的一部分,缺乏实际操作性。

2.2 混业经营符合我国实际情况

中国的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是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金融市场竞争以及金融自由化发展需要的选择,也是促进我国的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选择。其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混业经营,可以达到优化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减小资产风险、增加运营效率的目标。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组成结构缺乏多样性,其中信贷资产占据总资产的很高比例,其他种类的资产占比非常小。通过对近年来中国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信贷资产占总资产比例高达70%。其中七成的信贷资产又流向了国企。这种构成比例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很大,万一出现经济不景气的形势,许多企业将破产,而最大的受害者则会是银行自己。正如所有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的道理一样,银行的资产在混业经营的体制下将可开展保险、投行等多元化业务,资产组成单一的状况将会得到很大改善,进而使面临的风险大大降低。

(2)混业经营体制可增强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同业竞争的能力。

随着我国加入WTO已满十年,外资银行涉及更多的业务,与中资银行的竞争愈发激烈,中资银行的优势在逐渐减少。而国内的外资银行依托丰富的业务经验、强大的软硬件以及先进的服务理念,将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极大的挑战。首先便是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的不同带来的冲击。正如上述分析,欧美国家的混业经营模式给予客户更多的选择去管理资产,也可以促进银行进行产品创新,减少成本、提高业务机会及盈利能力。我国本土商业银行传统单调的存贷款业务明显无法与之抗衡。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不能被混合与外资银行的竞争。

(3)减少监管成本。

目前我国分别由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及保监会对银行、证券及保险等金融机构进行管理,这种做法主要是基于提高监管效率的考虑。然而,所带来的弊端是几个部门自成体系,互相缺乏沟通,给被监管机构带来机会利用法律漏洞体牟利。例如银行偷偷将信贷资金流向股票市场等行为在监管上会因为监管部门较多而遇到很大难度。

3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发展的对策

3.1 混业经营模式的选择

混业经营模式主要分为全能银行与金融集团两种。后者又细分为各类金融机构独立运作、银行直接对证券及保险公司控股与金融控股公司三类。从我国现有法律及监管制度的实际情况出发,由于金融控股公司确保各个部门的协同作用,且自身具有灵活性与一定规模,因此,金融控股公司制是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最佳选择。

3.2 进行产品创新,发展电子银行

混业经营是产品创新的土壤,商业银行应遵循现有法律,合法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拓展业务合作的空间,用更多的选择吸引客户,从而使本土商业银行具有与外资银行竞争的基础与实力。此外,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更多的客户喜欢足不出户办理业务,减少去银行的路上及在网点排队等候的时间,这就对商业银行运用电子网络进行混业经营、提供更高、更全面的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3.3 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

银监会、证监会与保监会组成的“三会”与人民银行进行分业监管的初衷是专心监管银行、证券及保险三大金融机构,提高管理效率,然而其日益凸显的缺陷刚才已经进行了分析。由一个金融机构进行统一的监管固然是顺应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然而如果立即进行转换,无论是立法等硬件还是寻找全面型人员等软件方面都面临较大的难度。因此,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第一,加强各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一方面,可以定期举行电话会议,沟通各自在监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信息资源共享、共同分析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将各自掌握的数据录入一个共享数据文件库里,已达到减少真空地带带来的风险及重复监管带来的成本损失。

第二,提升监管水平。金融监管理念应该是持续的、定量的,而非单次的、定性的进行监管。要提高监管者的素质,要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参考学习欧美国家的丰富经验和技术,提高审慎监管、持续监管能力;要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同时提升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并积极与世界监管组织部门进行合作,共享信息资源,互相交换意见与想法。

第三,改善银行内部控制制度、防范操作风险。内控制度的完善与否,极大影响着企业的竞争能力与盈利能力。内因决定外因,监管当局的监管围绕着银行良好的内控制度发挥作用,商业银行应该提高对自控重要性的认识,减少操作风险,真正的发挥内控的强大作用,而非全部依赖外部监管。

3.4 引入复合型人才

引进精通银行、证券、保险业的全面型人才,同时注重对这种高端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在不同金融机构进行轮岗工作等方式来实现。这样一方面提高了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为未来实现由单一机构进行统一监管的最终愿景打下了基础。

4 结语

根据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外资银行业发展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选择混业经营具有充足、明显的理由。我国也已具备了实施混业经营的基本条件。本土银行业的当务之急是通过正确的途径,又快又稳的转向混业经营。在转变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由此可能带来的风险。同时,监管当局应完善管理体制。通过以上多种手段,使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竞争力得到提高,迎接外资银行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秦厉、邱群霞.中国银行业的制度变迁—— 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J].金融观察,2005(9).

[2]杨玉熹.混业经营是我国银行业发展的趋势[J].银行法律论丛.

[3]王欣.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现状与展望[EB/OL].cn.

第2篇

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在改善经济发展上必然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注重银行各项业务的发展,促进银行更好地发展,其中商业银行信贷的发展可以对金融行业的发展起一定的支持作用,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商业银行信贷的概况

1.商业银行信贷的发展

信贷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也是其主要盈利的途径。他主要是通过信贷的利息进行收益。银行信贷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通过其特有的形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商业的发展。我国的各大银行的信贷体系也在不断地改革深化,目前我们正在努力推行全面绿色信贷。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自从绿色信贷这一概念在2007年在我国正式被正式提出,近20年来,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全面实行了该项业务,并且在农业,商业等众多领域有了很显著地成效。但是,由于法律制度和监督机制等不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开展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2.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信贷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银行贷款也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信贷是一种新型的信贷方式,为信贷者提供了便利,扩大了信贷对象范围,为一些小型企业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与传统的信贷方式相比,互联网信贷以其快速,效率高,范围广的特点被广泛使用。传统的银行信贷应及时作出调整,使银行信贷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1.商业银行信贷体系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存在着信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而就导致在信贷业务的具体流程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比如具体操作不规范,材料信息不合格等现象。有一些银行对个人或企业的信用评估登记上记载的不详细,就会影响调查核实的细节,最终出现赖账等问题的出现。当然,这些问题的出现也有一部分是监管机制不健全导致的。对于银行绿色信贷有一些相关的法规还不是很完善,导致具体操作时没有相应的标准。

2.商业银行信贷存在一定的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存在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不良贷款率快速上升。中长期贷款的数额一般较大,而且期限较长。在这较长的期限里容易发生一些信贷政策上的改变,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利率的变化,而这就容易导致一些风险的出现。商业银行供于信贷的费用主要就是百姓的储存资金,而银行一些政策的改变容易影响这些储存资金,而中长期的贷款期限较长,所以就会影响银行资金的正常运转。而不良贷款增加是最直接的导致银行信贷风险的因素。除此之外,房地产行业也给银行信贷带来一定的风险。一方面,开发商在项目开发时有时会采用贷款的方式,而贷款买房是现在大多数家庭采用的购房形式,也是银行信贷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对银行信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由此也带来一定的风险。

四、促进商业银行信贷发展的举措

1.建立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

风险防范和与预警体系是银行信贷正常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建立科学合理的防范与预警机制是减少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举措。所谓的防范与预警机制就是指一个能及时发现信贷机制中的潜在风险,而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从根本上消除此风险,使信贷体系正常运行。而当其检测到该预警机制无法自行解决的潜在风险时,就会有一定的提示,我们银行的管理人员就可以根据提示来自行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达到消除风险的目的。

2.严格控制信贷投放比例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在房地产行业投放的比例过大,而目前房地产业的发展并不是很景气。所以,此情况下我们就应该考虑调整信贷投放的比例,适当的将信贷向其他行业转移投放,例如汽车行业、教育行业、以及旅游业等这些都将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他们的发展都离不开信贷业务的支持,所以积极调整信贷投放比例也可以对信贷的发展起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商业银行信贷的发展前景

1.明确发展方向

要想使银行信贷快速高效的发展,首先要明确其发展方向。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有很多,要想得到好的发展就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其次,应该确保银行流动资金的稳定,这主要通过控制资金存储来实现。加大调研力度,把握客户需求。另外,金融市场上存在着大量与信贷相同特点的融资产品,而在银行信贷的发展中应该采用一定的方案去应对同类产品的竞争。

2.加强信贷方案创新

我们应该根据客户的信贷需求及时调整信贷的体系,健全科学合理的信贷体系,而且要注重加强信贷方案的创新。首先,这种创新是要以客户和经济市场为导向,其次是要注重信贷的方式的创新,可以吸取互联网信贷中一些可取的特点,融入到银行信贷之中,扩宽服务范围,当然这种丰富是要建立在细致的市场调研之上的,进而完善信贷的方案。在方案的创新中要融入专一性的思想,可以对每一类客户打造独特的符合其实际要求的信贷方案。另外应该积极的灵活而高效的融资产品。

第3篇

一、银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对于银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内外经济学很早就在著述中进行了探讨。约瑟夫•熊比特在金融理论中提出:“运营良好的银行可以通过发现最有可能成功实施创新产品和创新工艺的企业并为其提供资金而激励技术创新;银行无疑具有信用创造的能力,而正是这种信用创造的能力,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在此之后,人们通过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证明,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发达的金融业是一个区城经济体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助推器。金融产业不仅通过电子信息等先进技术产品需求与服务的扩张,带动了制造、信息、通信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且通过产业链的延伸,促进了与金融相关的会计师事务咨询、信用评级、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产生了诸如保险、担保服务、金融投资顾问等新兴产业。因此,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在服务于经济的过程中又反作用于经济,金融的发展和信贷结构影响着经济发展的结构和速度。

二、更好地发挥银行业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在现代区域经济中,金融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区域经济中的金融机构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也日趋明显。若将我国视作一个大的经济区域,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我国银行业共投入9.59万亿元信贷,占整个社会融资的80%,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承担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实践中怎样更好地使银行业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进一步发挥银行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调整信贷结构,支持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金融的发展和信贷结构影响着经济发展的结构和速度,我国银行业应当责无旁贷地成为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角色。各银行应积极配合国家的有保有压的调整振兴政策,在信贷投放上重点支持新材料和新兴战略性行业,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减少甚至停止对重复建设,亏损严重,破坏环境等企业的信贷支持。各银行还应处理好支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更多地关注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需求。尤其对发展信息、生物、医药等新技术的企业和产品,应在加强风险治理的前提下,积极调整银行资产运用的投向,促进国民经济整体的升级。

2.因地制宜,支持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由于资源空间布局的不均衡、生产分工的地域性、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现有经济水平差异等因素,使得各区域具有市场差异、资源差异、技术差异,最终综合构成区域差异优势,由此造就不同区域的不同特色。而特色经济是区域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纽带和载体,成功的区域战略的制定必须依附于当地的特色。作为当地金融业的核心产业,银行业要能够敏锐把握当地特色经济的动向,掌握当地经济独特的经济特点和发展方向,从而给予有力支持。

我国银行业对区域特色经济支持的经典成功案例在浙江温州地区。温州在改革开放之初,凭借着机制和制度的市场化与内地的差异,以市场化和开放性的民营经济为特色,在全国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区域特色经济――温州模式,由此温州经济迅速崛起。温州银行业根据当地企业以民营经济为主、企业经营规模小、财务制度不健全、银行贷款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探索出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按照信贷经营原则来选择对象,既满足了企业资金需求、提供了金融服务,又实现了业内整体信贷资产质量不断提高,形成了富于特色的区域商业银行发展模式,辩证地证明了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二者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北京市基于首都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北京银行应势而为,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优先支持对象,为首都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专项授信达400亿元。再如山东省日照市提出“打造蓝色经济区、发展鲁南临港工业区、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战略部署,当地银行认真贯彻这一部署,在贷款投向上,重点向港口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临港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骨干企业、重点项目倾斜,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战略的实施。

3.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对一国或一个地区GDP的贡献度非常大。而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业务在发展阶段、信用处于积累时期,往往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以民营经济高度活跃的浙江省为例,据该省中小企业局调查,全省约有70%的中小企业存在着融资难,其中又以中小民营企业居多。商业银行作为间接融资的主体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西方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绝大多数银行的客户都是中小企业。

我国银监会出台关于小企业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的“六项机制”以来,各大银行纷纷都成立中小企业经营中心和经营机构,推出了一系列产品。工商银行2010年以来,积极落实不断加大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小企业贷款余额和客户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10年5月末,全行小企业贷款余额达3680亿元,比年初增加572亿元,同比多增380亿元,小企业贷款增长率高于全行贷款增幅9.9个百分点。全行专门服务小企业的专营机构数量达1200家,为超过4万户小企业提供了信贷支持。中国建设银行组建了120家以上小企业经营中心,推出了信贷工厂等一些服务品种,对小企业贷款余额10月底突破2580亿,同比增幅是36%。

综上所述,金融在一定的环境下对经济产生着强大的反作用力力。银行业应该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的需求和特点,注重科学发展,重视金融风险防范,不断探索各项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建立和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积极有益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杨福明:论区域经济特色与银行信贷经营――以温州银行为例[J].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信息网,2004一06―09

第4篇

关键词:3D打印;标准;教学应用;云平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5-0011-04

一、引言

3D打印技术作为一项对传统制造业具有颠覆意义的技术,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其主要生成流程包括两大步骤:基于计算机辅助软件设计立体模型,并通过3D打印机基于熔融、光固化等工艺逐层打印成品。[1]近年来,作为“增材制造”的主要实现形式,3D打印技术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地,针对3D打印等新型数字化制造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我国政府出台了《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此计划将3D打印技术发展规划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不仅强调了3D打印教育的推广和普及,更强调了3D打印技术人才的培养。随后,在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中,3D打印被列为突破发展的重点领域。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在国务院关于3D打印增材制造的专题讲座后,总理表示要在国内多个重点行业加速3D打印的装备和运用。

在教育行业发展领域中,3D打印技术的相关应用已经逐步引起国内外政府以及相关组织的高度重视。现阶段,针对3D打印教育价值的一系列探索性研究以及实践工作正在逐步开展中,并已取得了一些基础成果。国内,上海、青岛等教育发展先进地区已经成功地将3D打印引入基础教育领域。目前,上述先进地区通常在青少年活动中心配备3D打印机和扫描仪,同时定期邀请技术专家开设包括CAD建模和3D打印机操作实践等相关课程,最终以指导学生打印出自己设计的产品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实践目标。国外,在“人类学习可以通过制造和分享过程产生”的理念下,英国教育部与英国物理学会、英国全国数学教学创优中心和3D打印机厂商协调合作,进一步保障使用3D技术的学校可以得到良好的理论指导及技术支持。另外,为培养高中生的工程技术能力并激发学生对工程、设计、制造和科学相关课程的兴趣,美国以项目推进形式在高中大力推广3D打印机,例如,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制作实验和拓展项目等。不仅如此,作为预测影响全球教育领域的教学、学习和创造性探究新兴技术的权威报告,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图书馆教育的三个版本中,连续两年将教育应用中主流技术的重要进展聚焦到3D打印上。

3D打印技术涵盖包括信息技术、机械加工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先进技术。在日常教育场景中,3D打印主要体现出以下三方面教育特性:其一,便于塑造可重用的多态教育对象,且可快速打印用于教学辅助的模型、标本等教具;其二,作为蕴涵“设计思维”的个性化创造工具,可以满足不同教育层次的学习者以专业制造水平实现个性化创意设的产品化需求;其三,便于打造虚实结合的教育创新应用平台,并可以基于3D打印技术建立创新实验室和创客空间,实现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技术的协同创新。尽管目前3D打印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创新性应用蓬勃发展,但是3D打印作为教育装备用于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尚存在几点无法回避的关键性问题:

(1)3D打印作为教育领域的一种新技术,其教育行业的标准尚未建立,目前教育行业流通的3D打印机质量参差不齐,导致3D打印教学实践活动的质量、安全和教育适用性等方面无法保障;

(2)3D打印技术与教育理论严重脱节,包括教学案例、教学模型库在内的教育资源缺乏,如何体系化地借助3D打印技术辅助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关键性问题;

(3)3D打印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的配备费用均较高,具体地说,3D 打印机和专业的三维建模软件价格都比较高而且对使用场地要求较高,从而导致仅有少部分重点学校有能力配备,无法满足教育均衡发展的需求。

二、3D打印行业应用的突破途径

本文重点围绕上述关键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主要包含以下三条突破途径:

(1)研究并起草3D打印技术的教育行业标准及规范

3D打印系统按功能分为五大模块,即三维模型获取模块、三维模型处理模块、三维模块分层模块、三维模型打印模块和三维模型后处理模块,依托多个学科领域的尖端技术,包括信息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和材料技术。技术归根到底服务于教育,3D打印技术涉及制定相应标准,其意义在于通过对技术的规范化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教学活动参与者的人身安全,提升3D打印的教育适用性。

(2)从教育理论出发面向不同教育阶段系统化建立3D打印的教学应用体系架构

对于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3D打印技术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对于基础教育来说,3D打印作为认知工具,用于快速制造与课程配套的模型;对于高等教育,3D打印作为创新平台,用于快速实现创新性的设计思想;对于职业教育,3D打印作为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形成了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职业技能知识体系。因此,要将3D打印技术深度融合于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必须探索3D打印技术和教育理论的契合点,系统化地建立面向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个性化教学应用体系架构,涵盖3D打印的核心课程、资源库、教材、实训资源等。

第5篇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商业银行造成了巨大冲击。主要表现在:互联网金融具有支付快捷、交易成本低、透明度高等特点,互联网金融的余额宝、网络融资和第三方支付等的出现都对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和中间业务造成冲击。

余额宝业务发张迅猛,在2015年净利润高达231.31亿元;阿里小贷类电商融资模式正是采用商户交易数据,整合物流、信息流等信用风险点,提供便捷的网络信用融资贷款。网络融资模式被认为是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外的第三种融资模式,其目标客户群正逐步向供应链、小微企业等融资领域扩张,挑战银行的间接融资功能;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造成冲击。例如,支付宝、微信支付、财付通、汇付天下等已经能够为客户提供收付款、转账汇款、机票与火车票代购、电费与保险代缴等结算和支付服务,并已经占有相当份额,对商业银行形成了明显的替代效应。

二、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商业银行应对策略。

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给传统的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商业银行仅仅依托网点的金融服务平台,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商业银行应该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新业务,将线下业务转为线上业务,创新业务,简化流程,以满足客户的全方位需求。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增强现有业务能力,改善业务结构,统筹兼顾,优势互补,在稳定现有客户群体基础上,拓展更多的客户群体。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竞争,要积极开展自身的创新能力,从战略规划、管理理念、经营策略到客户的个性化设计、服务定位等全方位进行改革,以全新的姿态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应对互联网发展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多家商业银行都推出了战略转型方向:

工商银行互联网金融品牌E-ICBC,构筑起了以“融e购电商平台、融e联即时通讯平台、融e行网上银行直销平台”以及“网络融资中心”为主体,覆盖和贯通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社交生活的“三平台、一中心”互联网金融整体架构。

农业银行“掌上银行3.0”融入了消费电商和社交即时分享功能,包括移动银行、移动支付、移动商务、移动社交等应用。此外,在BoEing核心系统上线的基础上,农行信用卡引入了条码支付、手机POS、电子签名、POS贷、变码支付等创新产品。

北京银行依托与荷兰ING集团战略合作推出国内首家直销银行,建立“惠存类、慧赚类、会贷类、会付类”四大产品体系,与腾讯公司合作搭建“互联网+京医通”的创新金融产品。北京银行推出国内首家“竞彩E家”智能网点,全方位整合在线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微信银行、手机银行、自助设备等,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的无缝衔接。

三、对策和建议

(一)发挥传统优势,以网点为依托打造高效温馨的综合服务平台

为了打造规范化服务平台,金融机构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比如统一着装、使用普通话、使用标准问候语,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为了进一步优化配置网点资源,分流客户,金融网点开始“减高增低”,就是说减少以办理现金业务为主的高柜柜员、增加办理非现金业务的低柜柜员;同时增加网点自助设备,如自助终端、自助发卡机、ATM、CRS等设备进一步分流客户,引导客户自助办理业务,既方便了客户,又减少了前台柜员的压力,以便前台人员节约更多时间处理客户复杂业务,为客户提供一对一更优质服务。经过对多家金融机构的网点实际调研发现:目前金融网点客户分流依然不到位,大厅内等候人员较多,而且很多客户反映等待时间较长,有时客户要等待几小时,给客户造成极大不便。造成客户等待时间较长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大堂经理分流不到位;第二,自助设备较少,无法满足要求;第三,自动取款机现金不足,经常出现缺钞现象;第四,前台业务流程复杂,办理业务流程较长,很大程度上造成客户等待。所以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减少客户等待时间,显得越发重要。

网点应加快从交易核算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在巩固存款发展基础上,加大保本理财、非保本理财、基金、贵金属、保险等产品销售力度,积极为客户量身定做服务方案,满足不同档次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将传统网点转换成客户交流、产品展示、客户体验的综合平台。

(二)优势互补,整合资源,打造体化综合服务平台

第6篇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已经更加的完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银行的发展环境。随着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银行之间的市场化竞争也变得更加的激烈,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在实现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其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也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而在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必须要强化对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当中的经济效应研究,从而提出相应的措施,更好的发挥出其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现状及原因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城市商业银行业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其跨区域发展程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就使得其不但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现状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始于2006年。当时,为解决城市商业银行经营区域限制产生的问题,银监会颁布《城市商业银行异地分支机构管理办法》,采取“分而治之”的监管思路,明确鼓励有实力的城市商业银行通过收购、重组或直接设立分支机构等模式,在所在城市以外的郊区(县)、周边地区及邻近其他经济区布局,实现跨区域经营。2006年4月,上海银行在宁波设立分行,成为我国第一家实现跨区域发展的城市商业银行。2007年,原银监会负责人提出“阳光普照”概念,在监管上要求对城市商业银行进行审慎的同质同类监管,并同时允许城市商业银行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从而获得与其他金融机构同等的权利。2009年,银监会又颁布了《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调整意见(试行)》,进一步放松对中小商业银行在中国西部和东北等地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取消了对城市商业银行运营资金的限制,使之能够更好地发展地方金融、服务中小企业。这一系列政策建立起的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准入政策体系,刺激了城市商业银行扩张,许多中型城市商业银行也开始向县级及省外市场辐射。而随着各项政策的不断出台,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其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很大的发挥,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原因

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对原有城市信用合作社进行改造的产物,其成立旨在降低并化解各地方原有城市信用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金融风险,因此,城市商业银行从设立开始的定位就是“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事实上,这种定位和功能类似于美国的单一银行制商业银行模式,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城市商业银行的定位又限制了其做大做强,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吸储能力较弱,无法满足当地企业融资需求,迫使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必须探索跨区域经营之路。跨区域扩张能够降低经营成本、贷款损失和破产概率,维持金融稳定,这些积极效应推动了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扩张,是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良性因素。

从外部原因来看,2006年开始的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扩张源于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为实践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2006年11月15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正式对外开放中国金融业市场。因此,无论是前期五大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和谋求上市,还是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扩张,都是为了应对金融业开放带来的巨大竞争冲击。此外,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也成为推动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扩张的外部动因在经济下行周期,金融管制和市场准入相对前几年有所放松,国内金融业改革和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三、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发展当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在进一步的发展当中面临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一)加剧金融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

城市商业银行在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利益的趋势,往往会集中的进入到发达地区来进行发展,而这种情况的存在也就使得金融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这就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在我国目前的城市商业银行的分支设立当中,东部发达地区要远远多于中西部地区,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对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而在这些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当中,由于其对发达地区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使得这一区域的商业银行分布呈现出重叠的情况,这不仅会造成金融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的加剧,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金融资源的闲置浪费,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在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当中,由于受到利益等多方面因素的驱使,许多的金融资源集中分布于东部发达地区,这就使得其在中西部的资源配置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进而造成区域金融资源分布差距拉大的情况,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加剧金融资源纵向分布不平衡

在我国以往的银行体系当中,组成部分十分广泛,通过农村信用社、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国有银行等组成了多层次的银行体系。而在这一体系当中,不同的金融机构所服务的对象有着一定的区别,这就使得其能够更好的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保证各方面都能够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从而实现更为快速的发展。但是随着城市商业银行的不断扩张与发展,我国以往多层次的银行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变化,甚至出现了一些断层的情况,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金融机构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加剧了金融资源纵向分布的不平衡,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在一些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发展速度与规模的追求过于极端,发展过程中过于重视复制大银行发展的策略,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这不仅会对自身的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还会对整个的金融业发展产生阻碍。

(三)加大银行风险管理

在我国目前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当中,由于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过于追求发展的规模与速度,这使得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银行的管理风险,对其长远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根据银监会的相关规定,在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评级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资本管理、资金流动性、市场风险以及资金的盈利能力进行考虑,从而通过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评价,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但是在我国目前的一些城市银行跨区域发展当中,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符合相应的评级标准,而是受到利益的驱使,在一些地区当中进行盲目违规的扩张,这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大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还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在一些地区的发展当中,地方政府为了更好的吸纳资金,往往不会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考量评级,盲目的引进城市商业银行,这不仅会对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产生很大的阻碍,还会为自身地区的发展埋下隐患,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

(四)加大行业竞争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经营业务同质化的情况,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行业的竞争,而这种竞争的加剧也就使得商业银行的发展面临更大的风险,对其以后的风险管控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在目前的城市商业银行在进行分支的选择当中,往往会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在这些重点发展地区进行规模的扩张之后,商业银行就会积极的谋取上市,从而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体的发展质量。而在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当中,其以往的客户定位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局限于中小企业以及个体户的发展,而是与国有银行之间进行大客户的争抢,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行业的竞争。但是在具体的业务开展当中,城市商业银行所提供的服务往往有着很大的趋同性,并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产品,这也就使得其竞争力相对较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城市商业银行往往会出现一些恶性竞争的情况。而在这种不健康的竞争环境之下,城市商业银行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当中的作用也就很难得到有效的发挥,一些恶性竞争甚至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产生危害,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四、发挥城市商业银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措施

为了更好的发挥出城市商业银行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必须要对其跨区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进而更好的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一)准确进行发展评估定位

随着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商业银行的规模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总体的资产规模已经突破十万亿元,但是其在整个银行体系当中所占比例十分有限,仅仅占到约百分之十左右,其发展规模与质量和国有银行以及大型银行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甚至在一些城市商业银行之间,这些差距也十分明显。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其在制定自身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准确的定位,通过对自身规模以及发展潜力的正确评估,制定出最为恰当的跨区域发展战略,从而更好的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近几年间的发展当中,整体的金融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地区对于城市商业银行的进入持一种较为开放的态势,希望借助其雄厚的资金来实现自身的更好的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商业银行能够盲目的进行跨区域的扩张,必须要在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基础之上,与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从而更好的进行差异化发展,树立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从而更好的进行多层次银行体系的建设。这就要求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当中必须要充分的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发展基础较好的商业银行在开展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实现自身实力的提升,从而最大程度上的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而对于一些基础较为差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可以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中小企业方面,通过较少资本获得较大利益的方式,更好的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

(二)完善银行治理结构

在现代经济的发展当中,作为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言,金融行业的稳定需要依赖于银行业的稳定,只有保证各大银行能够在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当中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对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来看,政府的监管与控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实行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分支的设立往往会受到地方政府因素的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经营行政化的现象,对于其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在适应市场竞争方面,很容易造成核心竞争力下降的情况。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发展,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必须要对自身的治理结构进行不断的完善,逐步的实行商业银行民营化的经营管理模式,淡化政府在商业银行发展当中的作用,从而充分的发挥出市场经济的作用,促进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只有真正的发挥出市场在商业银行发展当中的主导地位,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盲目扩张情况的产生,通过开展深入的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自身的治理环境,从而在促进资本活力提升的同时,更好的开展相应的金融创新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加强管理人才培养

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发展,离不开必要管理人才的支持,只有形成充足的人才贮备,才能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特别是在其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尽管会对当地的经济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风险,特别是受到贷款集中度高、资本金薄弱以及融资渠道不足等问题的制约,经营管理风险也在不断的加大。为了更好的应对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当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风险,必须要强化对于管理人才的培养,促进其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从而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特别是对于一些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商业银行而言,其在进行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一些人力资源方面的需求,只有形成充足的人才储备,才能更好的满足银行发展的要求,在促进人才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好的提升商业银行的发展水平。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必须要不断的加强对于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从而应对各种不同地区发展当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而采取差异化的处理方式,对经营风险进行动态化的监控,更好的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发挥出其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

第7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革命 银行业 转型发展

科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之一,不仅推动了人类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革,更在推动人类社会加速进入信息社会。始于上世纪4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不仅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银行业的物质基础,也推动着银行业态变革,需采取措施提前应对。

一、信息基础设施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新增基础设施

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表现形式,全球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新增基础设施,其技术和装备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产业变革。随着关键技术的日趋成熟,全球信息技术的应用进入了大规模拓展期。当前,互联网应用已经初具规模,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新增基础设施。

(一)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应用已覆盖全球五大洲

当前,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应用规模持续扩张,表现为虽然在五大洲互联网用户数占全球用户总数的比例不同,但已覆盖全球。一是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在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至2015年期间,全球互联网用户达30亿,增长平稳,增长率达到30%,同比增长9%(见图1)。

根据世界互联网统计机构的数据,截止2016年12月底,全球互联网用户总计已达约37亿户。其中,互联网用户数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更快,例如印度互联网用户2015年同比增长率达到了40%,远超世界平均增长率的10%。2015年3季度,印度已超过美国,成为继中国之后的第二大互联网用户市场。这都表明,互联网基A设施正快速覆盖全球。二是互联网全球覆盖率呈现较大差异。根据世界互联网统计机构的数据截止2016年12月底,亚洲互联网用户数占全球总数比例继续上升,已经占到50.2%,依然保持用户数全球第一的地位;欧洲地区用户数居世界第二,占到全球用户总数的17.1%;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用户数世界第三,占全球总数的10.4%;非洲的互联网用户总数占全球总数的9.1%;北美地区互联网用户总数位居世界第四,占全球总数的8.7%;中东地区的互联网用户总数占全球总数的3.8%,大洋洲占全球总数的0.7%,比例最低。其中,亚欧大陆总体约占76%,欧亚非总体约占85.1%(见图2)。可见,虽然各地区互联网用户数占全球总数的比例不一,但全球互联网用户已经遍布全球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引发的互联网时代。

(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应用已覆盖全球近半数人口

首先,虽然各大洲互联网实际用户数布不均衡,但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应用规模还在持续扩张。据世界互联网统计机构的数据,截止2016年12月底,亚洲地区互联网用户规模最大,大约为18.56亿户;其次是欧洲,约为6.3亿户;位于世界第三位的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约为3.8亿户;非洲约为3.36亿户;北美地区变化不大,用户数保持在3.20亿户左右;中东地区约为1.42亿户;大洋洲仅有约0.28亿互联网用户。其中,亚欧大陆总体约为24.86亿户,欧亚非总体约为28.246亿户(见图3)。可见,全球网民全球分布十分不均匀,亚欧两大洲用户较多,中东和大洋洲网民数量相对都少。亚欧两大洲是世界互联网应用的主要地区,网民数呈现快速攀升态势。

目前,信息基础设施应用规模持续扩张,在互联网对人口的渗透率上表现为发达经济体渗透率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特点,而后者扩张的步伐呈现不断加快态势。据世界互联网统计机构的数据,截止2016年第12月底,互联网对北美人口的渗透率就已经达到88.1%,占据全球第一的位置;欧洲人口的互联网渗透率为76.7%,处于世界第二位置;大洋洲人口的互联网渗透率为68.0%,位居世界第三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人口的互联网渗透率为59.4%,位居世界第四;中东地区人口的互联网渗透率为56.5%,位居世界第五;亚洲和非洲人口的互联网渗透率分别仅为44.7%和26.9%,远低于世界平均值49.2%,排名分列倒数世界第二和第一(见图4)。渗透率是指一国网民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反映了互联网在该经济体的普及率。全球互联网渗透率的现状表明,与亚非发展中国家在当今世界竞争格局中的落后状态相适应,其在世界信息技术革命中也处于落后状态,但随着信息技术硬件成本降低,扩张步伐在加快。

其次,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应用规模持续扩张,还表现为全球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长率趋势表现为增速放缓,规模还在不断攀升新高度。

据世界互联网统计机构的数据,世界互联网用户规模还在以每年大约2亿左右的规模快速上升,总规模持续增加。同时可以看出,互联网用户增长率并不随着互联网用户规模的增加而增加,而是在下降,2012年增长12%,2015年增长9%。另据2016年KPCB的《全球互联网趋势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的增长率相较于2014年的31%,已放缓至21%(见图5)。而且,全球智能手机单位出货量急剧降低,只有10%的增长,而2014年度为28%。安卓手机继续抢占iOS的市场份额,在美国的销售价格持续下降。可见,新互联网用户获得的难度加大。KPCB在2014年5月了一份《全球互联网趋势报告》认为,造成互联网用户增长率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互联网普及率高于45%的经济体的网民增速在放缓,互联网普及率低于45%的经济体的网民增速虽然在增加,但难以抵消互联网普及率高于45%的经济体的互联网用户增速放缓的影响。考虑到互联网普及率低于45%的经济体经济发展的滞后性,经济发展收益增加难以支撑其国民购买网络设备的需求,难以形成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的局面,但增长趋势不会改变。”徐长春,贾文学.《2014年全球互联网引发的变革研究》,《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4―2015)》,社科文献出版社,2015年3月版,第406页。KPCB在2016年的《全球互联网趋势报告》认为,因不发达和/或欠发达和不富裕国家的新市场尚未开放,智能手机材料成本在这些国家人均收入的占比非常高。

总之,在现有技术平台上,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已覆盖了全球一半的人口,空间上覆盖了五大洲。当前,世界互联网用户规模增占率增速放缓将是未来一段时期的常态,但并没有改变全球互联网用户持续增加的基本态势。

二、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的银行业变革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已经成为产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影响因素,重塑产业基础设施,推动产业组织演进,提升产业绩效,改变产业市场结构,调整企业组织形态,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变革的引领性力量,深刻影响产业演进。通过技术渗透,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传统银行业业态,推动下一代银行业业态的出现。

(一)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推进银行业基础设施的重大变革

由于信息技术设施的普遍应用,银行业基础设施正在发生革命性变革,呈现加速数字化态势。

首先,银行业对外窗口呈现数字平台化趋势。当前,所有的银行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作为面向市场和社会的窗口。如图6所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2016)》显示,我国企业互联网使用比例几年来出现快速增加态势。截止2016年12月底,全国使用互联网办公的企业比例达到95.6%。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银行业使用互联网办公比例走在了各行业的前列,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且都建有自己的网站。需要说明的是,银行网站最初只是作为展示和信息的平台。随着对互联网站功能的拓展,网站的这种展览展示功能继续得到保留,成为其面向社会的基本功能之一。

其次,银行业业务呈现数字平台化趋势。目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网站越来越多地呈现扮演业务平台的趋势,银行业传统业务越来越多地被搬上了W站,比如存款、转账等业务,通过互联网来完成。如图7所示,我国银行核心业务越来越多地依靠信息系统来解决。当前随着我国第一家互联网银行―网商银行的出现,银行的产品设计业务也通过互联网来完成了。比如,网商银行信贷的信用评估业务就通过客户的互联网大数据来完成。可见,银行从传统业务到新业务的拓展都越来越平台化了。在信息技术生态系统不断演化的条件下,数字平台化是银行业发展的宿命。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银行业对信息基础设施的依赖越来越大,而银行功能的信息化反过来也推动信息装备应用的进一步扩大。银行业呈现基础设施信息化、数字平台化趋势。

(二)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推进银行业组织形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装备的应用正在使得传统业务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现在,去银行办理业务还要经过取号排队,然后刷卡,输入密码,核对身份信息,签字确认,必要时还要拍照,以保证银行业务的安全。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日臻成熟与完善,指纹识别技术、视网膜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银行领域,其提供的密码安全性和无与伦比的便捷性远超传统业务方式,其效率也拉下传统方式不知几条街。另外,随着互联网金融得开展,人们已经不需要到银行柜台办理业务,微信支付、网上支付的普及也使传统业务方式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作用的结果,不仅意味着传统业务模式将因被取代而逐步消失,而且因为效率提高而意味着银行从业人员规模也将锐减。

信息技术装备的应用正在推动银行业组织模式的变革。一是信息技术装备的应用意味着现行银行业的总分行模式将逐步被淘汰。由于信息技术装备的应用,原来总行与分行的资金池业务不在需要当地分行通过人工来操作,通过互联网在总行就能实现;存取款业务也不再需要柜台来人工实现,只需具有存取款功能的ATM机就能完成。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广泛运用,个人信用评估可以通过网络画像技术就能实现,信贷产品设计和放贷业务通过互联网就能实现,原来由分行业务人员承当风险识别业务将失去存在的意义。所以,非洲金融技术学会各专家近日在约堡进行圆桌会议讨论时表示,数字技术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对当今银行分行的模式造成了巨大冲击,各大国际银行已经在减少银行办公室雇员人数。商务部网站.《专家:数字技术意味着银行分行的模式可能很快淘汰》。http:///article/ztdy/201705/20170502568179.shtml。也就是说,现有分行将被一系列ATM机等信息设备所取代,现行银行业的总分行模式将逐步被淘汰,而代之以单一总行模式。二是银行业内部组织模式将演变成信息技术装备服务部门和投行业务部二元模式。由于银行存款和贷款的信息化、自动化,只要银行信息资产设备运行安全健康,就能保障银行存贷业务的正常运行,银行柜台等中间业务几乎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是,银行资金的投放业务还难以被信息机器所取代,还必须由人工来完成,需要高素质的投资团队保证利润来源,需要继续保留高素质的投行团队。所以,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未来的银行只需要信息技术装备健康安全运行的技术服务团队和保证资金回报的投行团队,是由后勤技术服务部门和投行部门组成的二元内部组织结构。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装备的应用,现有银行的空间组织模式和内部组织模式都将发生重大变革,而且为期不远。现有的互联网银行就是其先行者。

(三)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引发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化

第8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混业经营

一、关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分析

(一)分业经营模式

分业经营指的是证券业与银行业的分业,也可以称之为证券业与银行业的专业化,主要是银行的职能被限制在传统业务领域,不能涉足其他的业务范围。分业经营模式的优点主要体

现在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金融行业的风险,有效保证证券市场的合理和公正,实现金融行业的专业分工。于此同时,分业经营也有自身的缺陷:首先,商业银行实行分业经营不利于规模资源和经济的合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发展运行的整体效率;其次,实行分业经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的相关业务活动,不利于银行总体实力的提升;再次,实行分业经营增加了证券投资者和发行人的成本。

(二)混业经营模式

混业经营模式指的是银行可以涉足法律允许之下的所有金融业务,除了一些传统的业务领域,还可以经营保险、信托、证券等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相关业务。混业经营模式有以下

几个方面的优点:首先,业务范围比较广泛,更有利于实现规模经营;其次,混业经营能够给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能够实现企业和银行的有机结合,提高综合竞争力;再次,混业经营模式能够实现存款利率市场与证券市场的有机结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性分析

(一)实行混业经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证券业和银行业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从根本来讲是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的产物。

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想进一步适应金融国际化的要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实施调整业务范围,转变经营模式。尤其是在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模式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因为,世界贸易组织要求参与过必须开放本国的金融市场,允许参与国之间自由参与到对方的金融领域中,这样就给我国的商业银行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同时也会影响到制度内外的统一性。可以肯定,我国的商业银行不会完全失去抵御能力,但是大客户尤其是那些有一定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极有可能会流失 而那些企业正是国际化形势下的金融业盈利点所在。于此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金融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适应金融国际化的发展,采取运业经营的模式势在必行。

(二)实行混业经营是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需要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相对狭窄,这种业务范围的局限性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提高市场竞争力。从我国当前的商业银行竞争力

来看,我国的商业银行无力与西方国家的全能银行进行竞争,也很难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给它带来的冲击和压力。所以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国际金融发展形式,认真研究和探讨银行发

展趋势,向全能银行转变。面临国际发展形式以及外国金融企业竞争的压力,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速自身的改革,采取积极措施,主动应对这些竞争。

三、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对策

(一)加强相关立法,形成健全的法律框架体系

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证,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首先,要建立健全金融法律建设。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一方面能够弥补某些领

域的法律空缺,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提供完善的法律依据。例如,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证券法》、《保险法》、《商业银行法》以及《公司法》,进一步鼓励和保护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为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升奠定重要的制度基础;其次,要尽快出台《外资银行法》、《信托法》以及《期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形成一个完善的法律法律体系;再次,在立法原则上一方面要考虑当前金融分业经营和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兼顾银行经营综合化的发展趋势,进而为金融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推进银行体系改革,加快银行的商业化进程

随着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积极推进我国银行的混业经营是国有银行商业化的重中之重。首先,合理界定产权。在商业银行运行的过程

中,要合理确定银行经营者和所有者的责任和权力,从而为银行的综合化经营提供重要的动力,保证银行混业经营的顺利开展;其次,要逐步减少直至停止对商业银行的政策扶持,要从银行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用政策性银行全部置换国有商业银行的财政职能,进而对商业银行按照经济功能、信贷质量、业务区域等相关职能进行重组;再次,要进一步加快商业银行的上市情况,实现金融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张,并且要积极防范风险,做好应对金融市场危机的各种准备;第四,要摒弃行政权力对商业银行的干预,保证商业银行能够真正实现依法自主经营,提高混业经营的能力。最后,积极建立健全金融业必要的退出制度,除严厉惩处违法违规的商业银行外,对经营不善资不抵债的银行要勒令停业,从而优化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

(三)借鉴国外经验,加强资本市场的建设

针对我国资本市场现存的问题,一定要采取积极措施优化资本市场。首先,根据资本市场供求关系适时扩大其规模和容量特别是股票和国债市场的扩容。其次,打击发展保险基金、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保证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再次,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的交易体系,从而形成地区、国家、场外交易的最新模式。

参考文献:

第9篇

3.2建立和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

3.2.1完善现行法律制度。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监管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但都未能解决金融混业经营问题和不良资产的处置问题,没有对商业银行市场的退出做出规定,进一步完善现行的金融法律制度是在当前综合经营进一步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

3.2.2制定金融控股公司法。为了适应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发展,需要建立一部金融控股公司法,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业务经营、风险管理、监管机构及监管方式。金融控股公司法作为公司法的特别法,应协调好与公司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和保险法等基本金融法律的关系。

3.3完善外部监管体系

3.3.1建立与综合经营相适应的监管架构。目前,我国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制度,而未来随着中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发展,应逐步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监管模式,即在金融监管委员会下设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的统一监管模式。金融监管委员会负责对金融控股公司为首的多种金融机构进行监管,而控股公司下属的各子公司和各种从事分业经营的中小金融机构仍按其所进行的业务,由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具体监督管理。

3.3.2 完善与综合经营相适应的监管内容。金融危机之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进行了调整,欧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也相继推出了金融监管改革方案,这些调整和改革都为我国完善金融监管内容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如实行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指标的监管,实施大型金融机构并表监管,突出对系统风险的监管等。

参考文献:

第10篇

在做职业规划之前,首先要对自己做一个深入的分析,SWOT分析法就是一个比较实用的工具,S指的是优势,W劣势,O机会,T威胁。具体的方法可以这样,一张纸中间划一道线,两边分别列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包括自己的性格、技能、学习经历等,越详细越好,并按照重要程度对其进行排序。另外,在不足的这方面,还应当思考,这些不足是否是不能改进的,有哪些通过努力是可以弥补的。这样可以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在选择职业和发展方向时,尽量选择自己比较有优势的那个方向。

2、进行行业分析和职业研究。

根据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再来对照一下自己选择的行业和职业所要求的特质,看两者是否吻合。如果比较吻合,可以放心的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走下去了。如果不吻合,职场道路可能会很艰难,建议考虑改变行业或是职业。在充分认识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行业和职业的发展前景及要求后,接下来就是要根据个人情况来确定职业生涯目标了。

3、确定职业生涯目标。

以银行柜员为例,一般来讲,银行柜员有两个发展方向:专业类和管理类。所谓专业类,就是“柜员―理财师—资深理财规划师—第三方理财公司-成立理财工作室”的发展模式,管理类自然就是往银行高管方向发展了。

4、制定行动方案。

第11篇

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的年代,不同行业都开始进入了数据化管理时代,而数据工程的建设,在银行业,伴随不同程度的发展模式,导致银行业对于数据中心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跨国型银行企业中,几千上万个服务器同时进行数据分析的情况,并不少见。那么,对于如何有效的进行如此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建设与维护,是当代所有银行业内需要直视的重大问题。就目前而言,当今银行应用系统多使用的是集中部署数据模式来进行银行数据中心的使用,但是在银行行业的不断发展,后台对行业服务提供的技术功能支持,尤显重要。在当代信息化建设的年代,在面对银行危机、节能降损的前提之下,本文就银行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云计算基础架构云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用以来改善目前银行服务数据中西日常工作的不足。

【关键词】银行 数据中心 信息化

1 引言

金融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价值体现。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由于信息化发展的影响,金融行业开始朝信息化方向发展,主要是因为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银行等金融业在通过信息革命的变革,将很多传统银行的数据中心系统进行了更新,用自动化逐渐替代传统的半自动化与人工,改进传统银行数据中心处理系统的处理数据的冗长而缓慢的劣势。

我国银行体系数据中心建设还处于半自动与人工等传统方面的现状,对于银行数据中心系统的更新换代已经是刻不容缓。

2 现状分析

目前,在传统服务器工作过程中个,首先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资源难以统一整合使用。总体资源在利用率上受到较大的限制,需要用的资源不知道在哪里,不需要用的资源到处是,缺的十分缺,少的几乎没有,这样的结果是资源没有统一整合使用的最好体现。

其二是服务器的基础设施的问题。银行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势必需要一个越来越大的数据中心来支持,那么对于服务器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而传统的基础设施在空间分布与日常消耗上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对于服务器的基础实施的日常维护及整体管理使得十分吃力。

第三是效率问题,传统是一个以手工为主的部署形式,这样的形式,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日,是不可能满足业务服务环境部署的时效性与高效性。

最后一个比较普遍性的问题是对于应用系统在业务高峰期系统资源的不足,会导致系统瘫痪,数据中心不能正常运行,有时甚至会造成部分数据丢失与泄露,不仅影响效率,也对于数据安全有所隐患。

在根据以上四个程度不同的问题探究之后,根据云计算的服务对象范围,我认为在银行中心数据建设中完全可以进行实践与尝试。

3 建议

首先按部署模式,可以讲云计算为公用云、私有云和混合云,按服务层次和服务类型,可分为基础架构、平台和软件。不同的层提供不同的云服务。

同时云计算拥有按需服务、使用广泛便捷、资源整体化、伸缩性强、服务度量化等四个不同程度上的优势,刚刚好能弥补在当前银行行业中的略有不足,

用户可以根据不同各类客户端平台,按不同的登陆方式进入个人信息资源接口,如手机APP,电脑浏览器等,从而通过不同的登入方式,获取个人需要的服务信息。

云计算提供相关资源汇总的虚拟平台。根据不同用户对于信息资源的不同要求,从而使资源在这个虚拟平台中进行转换与分类,梳理筛选出用户需要的信息资源,然后给在用户给个模块功能上给予显示。这种服务方式,使银行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同时也能减少资源的浪费。

云计算供应商通过不同服务的类型可以来规定对资源使用情况及使用价格,从而提高对于整个云盘的资源控制与利用。通过统计、监控、数据报表的走向,可以使得对用户收费的完全透明。

目前,针对于云计算应用于银行数据中心生产环境仍需谨慎,但在数据中心测试研发建设中,云计算的发展前景十分良好。在开展基础架构云建设,将有助于银行数据中心建设中各类不同程度上的问题与挑战,从而促进银行业的高速发展。

4 不足与总结

在银行数据中心建设基础架构云,本文认为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尚待解决。

4.1 各类资源整合与服务类型的构建

为实现该架构资源云计算供应服务,则实现资源统一整合管理的调度十分必要,在这个基础之上,通过对于不同资源节点和业务服务环境的资源使用,从而才能提供不同的资源整合与资源服务类型的构建。

4.2 自助服务功能与自动供应操作功能

要实现基本架构自动化,那么需要一定程度的自动化技术支持,同时,在用户自助服务功能界面的设计也是十分需要云计算新型计算模式的基本要求,在整个基础架构云建设时,不仅需要考虑上述等尚未解决的问题,还需要充分考虑多用户并发服务问题处理能力。

银行中心数据建设之云计算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及功能性集中体现的工程,不仅仅需要银行中心数据专业人员的相互磨合,也需要更多的专业研究学者、技术工程师投身在其中。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中,资源的多次利用,以及信息化功能技术的再一步完善,终将会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整个银行中心数据建设的道路上,信息化,工程化,技术化的要求也将会逐步替代传统的手工化与低效化,新一代的经济发展,对于技术,对于整个经济的宏观调控,都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而云计算在银行中心数据的建设道路,终有一天会得意实现。资源的多次利用,能源的再生使用,以及人力物力的合理规划,在整个银行业乃至金融业,都将是未来十年不变的话题。

第12篇

高速发展的我国银行业正在接受着严重的考验,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资产,这些不良资产的存在不仅影响着银行自身的壮大发展,还大大的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步伐。本文首先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从而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对策。

【关键词】

商业银行;成因;不良资产;政策

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2002年,在政府已经为我国商业银行干预了14000亿元人民币的情形下,我国商业银行出现的不良资产比例依然高达24.6%,约为17900亿元人民币。到03年,我国商业银行出现的不良资产比例达25.33%,比上一年度提高了0.73%,其中工商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为24.93%,比上一年度降低了4.18个百分点,农业银行也出现了4.6%的降幅,中国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为23.06%,下降4.97%。虽然四个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均有着较大的降幅,但其不良资产率仍然比上市的15%高出,除了建行以外,其余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的不良资产还高出比例还多。据银监会统计,截止2011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为14.35%,其中工商银行的资产质量在所有商业银行中最好。总的来讲,我国政府经过数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的清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些进步无疑为日后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负担仍然很重,我国加入WTO后,市场需要贷款的商人越来越多,发放贷款的数量呈爆炸性趋势增长,银行随贷款政策相对变松的同时必然伴随着极大的风险。

2 成因分析

2.1 不规范、不公平的商业银行竞争

竞争是各行各业都存在的,我国商业银行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然而出于种种原因,一些银行为了吸引客户,盲目的大搞储蓄战,不顾成本的抬高着利率,吸收存款,并且不计风险的以低利率向客户发放贷款以争夺市场,甚至不讲人情的强行自己银行内部员工下达存款指标,致使有些工作人员进行贷款后饵拉存款,这些不公平、不规范竞争为钻空子企业骗取银行资产,蓄意逃避债务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他们多头贷款、虚假担保、重复抵押、多头开户等等违法行为违禁不止。

2.2 约束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缺乏发展高效资产、降低不良资产的内在机制和压力,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发展高效资产、降低不良资产”的目标以成为所有银行管理层所达成的共识,银行必须意识到每个职工的工作都与商业银行经营的质量息息相关,因此银行高层要对全体员工的资产经营意识和质量意识的提高给予充分重视,调动起有所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同时要利用激励机制和物质刺激让其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不能论功行赏,而是根据官位大小进行奖金分配,这些的激励机制根本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还有就是指标考核太过笼统,目标责任缺乏量化指标。

2.3 不对称的信息

商业银行对客户的信息掌握情况越少就说明银行面临的风险越高,任何一个债务人都对自己的财务情况非常了解,但这些数据却不能真实的反应给银行,这就是“不对称的信息”。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信息不对称在进行信贷前后依次会导致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所谓道德风险就是指合同签署时的约定信息是对称的,但在签署后贷款企业不按照合同内容进行投资,或者不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本息偿还等等,这些与合同相违背的行为而导致的风险。

2.4 贷款发放部门和贷款评审部门分离不彻底

贷款发放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吸引客户,并对客户投资的项目进行初步评审,而贷款审查部门则是对信贷进行后续决策。贷款发放部门和贷款评审部门在工作上各有侧重,他们既可以相互制约又可以协作工作。但在实践过程中则是贷审合一,缺乏内部制约,虽然近年来商业银行在各级机构都建立了贷审分离制度,但在同一级行长领导下的情况有时不能各负其责,仍然存在着银行行长授意行事的情形,没有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贷款发放部门和贷款评审部门分离不彻底极易导致不良资产的发生。

3 我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应采取的对策

3.1 加快商业化改革

首先,国家不能一味要求商业银行承担政策性贷款,不能一味的对信贷进行行政干预。其次,对目前商业银行行政级别按照分支机构、行政区域进行管理的模式,银行自身有权按效益多少进行机构重组,这样有利于地方政府对银行的干预。

3.2 最大限度扩大企业的资金来源

由于一些企业缺乏资金来源,使用造成其与银行之间形成一种信贷--无充足流动资金致使难以进行经营--银行形成不良资产--形成恶性循环贷款,为实现资本增值就必须建立一个协调、有序、宽松的经济体系。以加大财务投入来加强建设的方式既可以启动民间资本和外资,又可以弥补信贷的不足。

3.3 把握贷款正确方向

商业银行应认清客户的信用情况和经营情况,并对其产业的国企政策、发展前景进行系统研究,全力支持发展前景好、投入与支出比值大的项目,主动对低效市场和无效市场进行收缩,以提高信贷的效益。

3.4 成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

要想将不良资产消灭在萌芽之中提早找到问题所在是关键的关键。成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分析债务人财务变化的走向,及时对债务人的管理、财务、经营等的跟踪,及时发展问题所在,并及时采用有效措施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这是银行管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工作。

3.5 在贷款程序上采用权力分离

贷款的通常流程分为审查、贷款、回收资本三个过程,如果将企业评估、贷款审批、风险监督三个部门分离开来,这样就能够使各个部门之间相辅相成、相互约束。同时,三个部门必须获得相同的权力,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循环系统。这样在贷款程序上采用权力分离,可以细化岗位职责,减少银行风险,对信贷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保障。

4 结语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应在大胆提出创新、新想法、新思路的同时,还应不断总结宝贵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更好提高处置不良资产的质量。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不仅需要每个银行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更需要国家的相关政策来扶持,只有这样我国的商业银行才能在国际金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孙丽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研究[J].消费导刊,2010(2)

[2]单尧.刘文璨.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分析[J].中国外资,2010(11)

[3]郑群峰.国有商业银行应警惕银行业全面开放后不良贷款率反弹[J].经济前沿,2009(6)

[4]赵惠敏.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清收的创新[J].经济师,2011(3)

第13篇

“点绿成金”的神奇魅力

青岛银行以企业成长线路为主线,创新和完善与之相匹配的产品设计、服务设计和制度设计,初步建立起全流程跟踪式“绿色金融”体系,使其真正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与发展的“绿色通道”。

2013年8月,欧美光伏“双反”阴云笼罩,中国太阳能市场在重创之下哀鸿遍野。这是青岛昌盛日电成立三年来最煎熬的时刻,15亿元太阳能订单急需巨额启动资金,最终帮助青岛银行做出决断的,是昌盛日电的核心竞争力――光电建筑一体化和光伏农业综合利用技术。香港中路第二支行行长李小军坦言:“正是昌盛这种领先的技术和创新的商业模式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在青岛银行源源不断的信贷支持下,此后两年间,昌盛日电以国内领先的技术优势攻掠市场,快速完成在全国20多个省市的布局,在建电站和光伏农业项目36个,累计装机容量达到800多兆瓦,年创收近15亿元。

青岛科创新能源有限公司同样是一家致力于环境保护、削减雾霾的绿色企业,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企业订单应接不暇,急需资金建设新的生产基地。青岛银行香港中路第二支行迅速向其总行汇报,组织专人、专家共赴西安等地方考察,资金及时到位,大大促进了企业生产能力的提升。

昌盛日电、科创新能源的发展经历,具备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共性,也展现了金融与科技结合的神奇魅力,这为青岛银行打造科技特色的“绿色金融”体系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样本。

银企联动:搭建绿色企业“朋友圈”

早在2010年,青岛银行就与市科技局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提供3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从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行业切入,深挖本土科技资源,搭建了集金融政策、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为一体的创新平台。其中,2011年在中国金融行业成立第一家“拟上市公司企业家俱乐部”更是点睛之笔。

该俱乐部是一个汇聚了2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朋友圈”,绝大多数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等新技术开发导向型企业。结合日常活动的交流沟通和定期举办的企业实地考察,青岛银行最大精度地判断企业的技术价值和发展前景,第一时间为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计划,解决了高新企业信贷常常因为看不懂而不敢放、冒险放的大问题。

资本联动:打造绿色企业“价值圈”

“比私募更贴心、比风投更敏锐”,这是拟上市企业当家人对青岛银行“绿色通道”的评价,内含的深意令人回味。

“比私募更贴心”说的是态度。对于绿色信贷项目,青岛银行从审批速度上予以提速,从贷款规模上优先保证,从贷款利率上尽量优惠,在融资难的大背景下,青岛银行总能给企业带去“雪中送炭”的贴心和温暖。

“比风投更敏锐”说的是眼光。青岛银行开发了“投联贷”业务,形成了金融信贷与风投资本的资源共享和双向对接。青岛银行在组织“拟上市企业家俱乐部”的活动时,也有针对性的邀请国内知名风投机构来青,或者组团到北京进行高新企业上市的“战前”路演,为企业家们开拓思路、增加信心。

第14篇

去年年底我国政府按照加入WTO的承诺,全面开放了银行市场,在新的形势下国内零售银行的发展面临诸多的严峻挑战,全面开放的环境对国内零售银行服务的能力提升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从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现实来看,提升国内零售银行服务能力是形势所迫,近年来越来越多具有跨国眼光的国外银行,通过设立分支机构收购中资银行股权,加强与国内银行的合作,加快对中资银行的掠夺。市场开放以后,外资通过灵活的营销、优秀的金融人才与国内客户在高端客户、银行卡业务等领域展开全方位的较量,国内零售银行只有加快发展步伐,增强自身的能力,才能赢得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否则原有的客户优势、网点优势和本土文化优势都有可能很快丧失。我们高兴地看到,外资银行涌入在加剧国内银行竞争也带来国内银行在服务理念,产品、方法、技术等方面的革新,有利促进国内零售银行业纷纷求变。

第二方面,从经济金融持续增长的态势来看,提升国内零售银行服务能力是顺势而为,国内外市场人士认为,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也将进一步加快,国民经济仍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零售银行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零售银行市场之一,面对如此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内零售银行业只有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才能在全面开放的金融环境中更好分享中国经济,金融持续成长的结果。

第三方面,从国内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看,国内银行服务的提升势在必行。消费者对国内银行业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客户不仅希望银行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消费信贷、创业信贷等融资类的产品服务,而且希望能够提供一站式的投资,保险信托等管理类产品服务;如今的客户对银行的要求已经超过情感式的服务内涵,对银行创造的专业化的渴求日益迫切。价值创造的能力和良好的能力体现是客户对国内零售银行业服务能力的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国内零售银行业应该多管齐下努力增强国内银行业新的服务竞争优势,在全面开放的新形势下,加快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的现实问题。

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行长金维虹

农村金融作为服务业的一员,我想大家知道得比较少,之所以知道得比较少,就是因为它在整个服务领域,在金融、银行业这个领域是最弱势的群体。加快农村金融发展除了农村自身的努力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构建适合农村金融加快发展的外部环境,主要讲的是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我认为这个问题比其他问题更重要、更直接。

我们观察到一个现象,在农村的积累和形成的资金不管是农业本身还是农民产生的生产积累资金,存到金融机构以后有相当一部分流到城市,这个现象非常严重,我对北京地区做过研究,北京地区存量资金中有900多亿农村资金进入到城市,这是非常大的数字,要想农村金融支持农业,支持农民、支持农村,首先资金来源是个重要问题。要帮助在农村地区形成生产性资金的积累,本身来源于三农的资金能够绝大部分吸收到农村金融机构中;在服务环境上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吸取更多的资金来源;在政府的层面和政策措施上,应该下一些力量,运用农村金融机构让农村积累的资金再用于农业。当前,财政支农款、粮食补贴、土地出让金返还等都是通过大的商业银行,在这个过程中银行资金并没有用于农业,却返回到城里。我在北京一个县做过调研,一个大银行有20亿的存款,在当地只放几千万的贷款,19亿多的资金上交到总行,游离于农村之外。目前,我们现在靠赚城里的钱补农村,我们做了一个初步的统计,我们去年在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网点54%亏损,亏损额达1.8亿,我们上半年在农村的金融网点又亏了5800万,我们的钱从哪里来呢?我们靠城里的金融机构赚钱,目前为止我们政策金融和商业金融并行,我们承担两方面的压力,所以呼吁政府的支持。

农村金融是弱势群体,农村金融是政策性金融,离不开政府从政策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支持。农村金融的资金支持是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产业化和建设现代化农业的主要资金来源,只有解决农村金融自身的发展问题才能解决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问题。我们今天谈金融服务,农村的金融服务最缺乏,优化农村金融的发展政策与发展环境应该得到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媒体高度重视和帮助,农村金融发展得快,改革得彻底、存在问题解决得早,对新农村建设更有利,关注农村金融和环境改善问题。并加快这一问题的解决,这是由于农村金融强则新农村强,新农村强则中国强。

平安银行行长江天锡

现在很多银行大量投资于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硬件,这是决定性的因素,但最根本的是服务品质问题,我所说服务品质主要就是当你去银行大堂存款、划款时银行工作人员的态度。银行也是个服务业,中国的银行不管大还是小,基本上还是官僚的态度,你来求我,我不求你,在某种情况下是这样的情况。中国计划经济时代养成这样的劣习,其实他还没在客户的角度设计产品。上个星期我去银行排队,大家都是上班族,去银行只是中午的时间,存贷只有一个柜台,人最多的时间柜台只开一个,另外一个为什么不开?大堂经理很不以为然地说,我们银行人员也要吃中饭。银行服务在设计上应该考虑客户的要求,客户要来,应该多开,工作人员应该满足客户的要求,提前吃或过后吃;餐厅也不会中午休息,做餐馆的知道客户的要求,中国哪个银行在中午的时候柜台开得特别多,肯定没有,说实话我觉得应该从客户需要设计,中午开特别多的柜台,让客户可以马上做好事情,在下班以后五点半一直延长到八点钟,中国银行界对服务客户的心态还相当被动,还不是积极为客户设计营运模式。

中国的银行的印象是不锈钢的装璜,灰色的瓷砖,穿的灰灰黑黑的制服,为什么它们还能生存下去,因为竞争还没真正临到,这些银行不改造会在市场上慢慢消失。银行业是服务业,在服务业的前提下我们做业务,产品、流程、运营、对客户的态度都应该以服务业的态度做,中国银行界不能对这个认识彻底的改变,将来零售业务板块迟早会被其他银行蚕食。如果中国银行有这么大的网络,有这么雄厚的基础,把对客户互动这块做好,中国银行零售业才会继续维持下去。

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

客户为中心在传统银行中不一定很容易做到,银行业是服务业,服务业最重要就是为客户服务,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但是怎么做到也不见得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主要从我们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来讲,银行间的竞争是为客户提供比较好的服务,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产品和流程。我们如何衡量客户为中心,是什么样的标准?其实客户亲身体验最重要,在服务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和流程,这不仅仅是我们提供服务的功能性,我们做了很多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可能都非常科学化、功能化,但这不能使客户达到满意,这可能是必要的,但绝对不是充分的条件。要使客户亲身体验我们的服务,不是我们提供功能齐全的产品,这里面有很多的因素,客户的体验方面包括环境,我们在网点的设计是不是人性化。包括我们服务人员的态度都是基础,我们都知道这么做,但是我们不一定能做到。有两个非常关键的因素:第一,便利性;第二,习惯。

第15篇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之后,多数企业属于技术和市场相对成熟、发展较稳定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经营灵活,敢于创新,客户覆盖范围广,存在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其中,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股权较为集中,控股股东拥有企业绝对控制权,且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够健全,信用行为参差不齐,货款拖欠较为严重等问题。我国中小企业总资产呈直线上升态势,投资规模逐年增加,资金需求量较大,但融资渠道单一,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筹和银行贷款两种方式,“融资难”已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瓶颈”。

零售业务在现代商业银行的利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中小企业所处的地位和发展势头决定了中小企业将成为银行未来稳定的利润增长来源,是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和合理配置风险资产的重要体现。

然而,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较低、金融生态环境与中小企业发展不匹配,我国许多银行的发展战略趋向经济比较发达的“大城市”以及经营良好、偿债能力强的“大客户”方向倾斜,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在融资体制中就处于不利地位。

在培养中小企业客户上,银行除了要从行业情况和企业生命周期等宏观层面进行科学分析外,还要从信用分析手段、客户经理安排、资产抵押方式、信贷利率安排、贷款损失准备计提、风险激励机制等微观层面进行创新。

做好中小企业行业和发展周期筛选,依据风险实行资金差别化定价政策

发展中小企业客户,首先要对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仔细分析,挑选出适合银行业务发展的行业。具体来说,银行应当挑选技术水平发展成熟,发展前景广阔,行业开放性较强,市场竞争合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来发展中小企业客户。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在行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对处于幼稚期和衰退期的企业,财务风险比较高,银行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而对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资本结构稳定、财务状况稳定、资金需求量大,可成为银行重点培养的中小企业客户。银行对这一企业集群,应积极创新适合其资金特点的贷款方式,如大力开展短期融资业务等。

在信贷利率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上也要实行差别化定价政策。在信贷利率上,为补偿贷款风险,银行在不低于贷款基准利率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发展周期等因素造成的不同企业风险,上浮不同比例的贷款利率。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上,银行在按制度提取贷款损失准备时,可在现行五级分类提取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风险情况和放款利率适当增加提取比例。

创新管理制度和风险考评机制,简化操作流程

简化中小企业信贷操作流程。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具有时间紧、次数多、额度小等自身特点,加强审批自动化建设,简化审批流程十分重要。比如,美洲银行在审批住房抵押贷款过程中,一半的客户信息实现了自动审批,另外一半则通过地区性的审批中心进行人工审核评估,最长时间仅为14天。我国银行也可考虑成立跨区域的风险管理中心或审批中心,实行风险与贷款审批“扁平化”管理,加强自动化审批建设,加快贷款发放速度。

对中小企业信贷客户经理实行行业分工制度。鉴于中小企业自身管理的复杂性和行业差异性,银行应对信贷客户经理实行行业分工制度。适当吸收掌握行业发展情况,了解行业管理特点,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充实客户经理队伍。如保险公司吸收机械专业类人才,美国银行聘请退休的FBI 人员或警察帮助寻找失踪客户等案例,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制定科学的客户经理评价体系。在信贷客户经理考评上,对服务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客户经理在风险管理评价中区别对待,制定出科学的风险管理评价体系,以便在强化风险管理的同时,更有效地提高客户经理的从业积极性。要从对中小企业的风险分析、信用评定、违约损失率和贷后管理等方面对客户经理进行全方位指标考核。对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客户经理可允许有一定的“坏账率”,只要损失控制在规定的比例中,在责任的追究与处罚上可酌情考虑。

创新信贷管理制度,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设

首先要加强对中小企业法人的监督。在信贷资产担保方面,企业法人将自有财产作为抵押物的,银行有必要对企业法人财产实行连带诉讼,在贷款期限内严控法人进行财产转移。在贷款企业经营出现问题时,银行应要求贷款企业法人定期报到,防止中小企业因法人缺失逃废银行债务。

其次,要对中小企业的日常经营进行监管。在财务报表不能全面反映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的情况下,银行应当将中小企业的账户结算情况作为重要的分析依据。银行应要求中小企业将基本结算账户开在所在的贷款机构,以便贷款机构适时掌握企业的现金流量。在信贷资金使用上,要求企业提供购销合同和相关商业发票,银行要跟踪监控贷款用途和使用情况,防止企业挪用贷款资金。另外,贷款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计划应全部向银行公开,并接受银行定期或不定期审查,防止企业盲目扩张带来的流动风险。对于财务制度不健全的贷款企业甚至可以委托银行进行财务管理。

然后,要积极创新中小企业信用分析方法,加强信用档案建设。要细化中小企业信用分析方法。银行可以通过资本状况、财务状况、经营规模、组织结构、银企关系等方面分析中小企业的总体发展状况;通过行业现状、市场占有率、销售增长率来分析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账户收支、现金流量、资产负债以及还款来源可靠性的分析中小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通过对法人变更、重大投资、法律纠纷等重大事项的掌握了解其经营稳定性。另外,要定期向同业和监管机构交换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信息,加强信贷存续期的中小企业档案建设。

实行灵活的中小企业信贷模式

一是要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短期信用贷款和票据融资便利。短期信贷和票据融资便利,可成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主要支持方式。银行可以向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广阔、符合规定资产规模、并且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和收入、符合规定销售规模的中小企业,提供与其资产规模和销售规模相匹配的短期信用贷款和票据融资便利。

二是要创新中小企业担保方式。在中小企业不具备短期信用贷款的条件下,银行要充分对抵押和担保方式进行创新。首先,可以提供以物权凭证作为担保的方式,比如通过以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的产品提货单或仓单等作为质押;另外,对经营良好的大型企业应收账款债权也可以作为抵押。其次,可以提供经营者或法人财产抵押的连带责任制度。只要经营者或法人可以提供足额的连带财产担保,银行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抵押贷款。

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方”委托贷款

当前,我国存在一定规模的地下融资市场,规范我国的金融市场,鼓励银行创新尤为必要。银行可结合创新的理财产品,推出“多方委托贷款计划”,将好的中小企业项目作为多方委托贷款的权利凭证,向有投资欲望并愿意承担项目风险的民间资本发售,允许民间资本通过委托贷款的方式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2002年10月,上海深圳发展银行的两个项目“青浦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宝山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就是多方委托贷款较为成功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