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民营企业融资风险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摘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我国经济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则是个老大难的事情。文章从企业自身以及外部环境上分析了原因,主要从最普遍的融资方式——银行贷款入手,从民营企业内部到国家经济环境等方面得出融资难的原因。根据分析的原因文章提出企业自身应加强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工作,国家也应改善经济环境。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风险;外部环境;对策
一、引言
2002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国内GDP增量的80%以上来自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逐步得到了广泛认同。据统计,2002年上半年各家银行发放的短期贷款中民营企业只占21%。2001年10月人民银行在全国范围进行的一项有关中小企业(其中国有独资及控股企业仅占30.9%)贷款发放的情况调查显示,私营企业贷款满足率最低,为60.4%,低于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这种情况即使在民营经济非常发达的浙江也不例外,如2002年对浙江省民营企业的专项调查显示,45.7%的企业认为融资困难是企业发展的头号障碍,有66.4%的企业认为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很不容易。
二、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一)什么是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也叫“民有企业”,顾名思义,就是公民自己出资经营的企业。民营企业不是法定概念。一般按照社会上的传统讲法,把集体、私营和国有企业转让私人承包的,均称为民营企业。党的十六大首次将非公有制经济列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融资风险
在民营企业高速发展的今天,违规甚至非法融资层出不穷,造成了民营企业融资的风险,具体表现在:
1、管理监督机制缺位,形成道德风险。有些民营企业在获取大量、高额的银行贷款后,或蚂蚁搬家,或瞒天过海,将资金抽逃、转移到外地,甚至国外,然后逃之夭夭,使银行追债无门,造成“金融地震”。
2、信息传递不对称,形成数据风险。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获得银行融资,美化报表,向银行提供含有大量虚假信息的审计报告,增加了银行甄别信息真伪的难度。
3、经营行为不规范,形成投机风险。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来源于资金的流动性风险。特别是民营企业大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企业的老板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者,企业在不同程度上等同于老板个人,员工处于被动的“打工者”地位,参政议政意识薄弱。企业的经营方式、策略完全取决于老板个人的兴趣偏好和能力水平。
4、品行操守的不确定性,形成法律风险,给企业经营与生存带来致命的打击。
三、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自身先天不足
从民营企业自身情况看,存在许多不利于贷款融资的固有缺陷,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是在传统体制的边缘和缝隙中成长起来的,许多是由原来的乡镇企业、街道企业转制而成,其经营者多为工人、农民、小商贩或供销人员,缺乏现代企业经营者的理论和实践,在管理上存在财务不规范,报表不真实的现象。由于民营企业没有建立或健全现代的财务管理机制,其直接导致以下两种后果:
1、民营企业的信用问题直接影响其外部融资。由于民营企业普遍经营时间短,缺乏历史的信用记录,存在着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不健全的现象,而且它不能及时给银行提供各种反映企业资金的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的具体信息,影响银行对其信用进行评估,从而使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求保持慎重的态度。例如,中国工商银行专门制定的面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指导性意见中有一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属于禁止贷款类:欠息,无偿债能力;贷款用途不大;不守信誉;企业管理混乱;经营无固定场所;企业经营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一般性加工企业的基建项目;信用等级bb级以下。
2、信息不对称,银行难放心。银行借贷说到底是为了逃避风险,而风险的根源就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传递不对称,形成数据风险。因信息缺乏而在融资上造成的问题可能发生在两个阶段:交易之前和交易之后。在交易之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是会导致逆向选择。由于逆向选择使得贷款可能招致信贷风险,贷款者可能决定不发放任何贷款,即便市场上有信贷风险很小的选择。民营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比国有企业、大企业更加严重,其原因是因为民营企业大多都有信息不透明问题。民营企业的信息基本是内部化的,通过一般的渠道是很难获得有关民营企业信息的。民营企业在寻找贷款和外源性资本时很难向金融机构提供证明其信用水平的信息。由于民营企业对资本和债务要求的规模较小,使得审查监管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较高,金融机构为了避免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往往不愿向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提供贷款。
(二)外部环境分析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给企业贷款至今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所有制性质来划分的,国有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要容易些,而乡镇企业、集体企业要获得贷款就难得多,一些私营企业干脆就得不到国家银行的贷款。其主要原因是姓“公”、姓“私”的价值判断作怪。资料显示,国有经济对全国工业增加值的贡献占31%,非国有经济的贡献达68%。非公有制企业从银行取得的贷款额度,只占总额度的十几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说明,非公有经济贷款的利用率极高,另一方面,可以看出非公有经济资金相对紧缺。其具体表现在:
1、我国缺乏专门的为民营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由于民营企业资信状况不均匀,为规避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在资金借贷方面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大打折扣,而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使民营企业的融资更加困难。
2、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的严格化。国有银行商业化以后,银行业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对放贷后的风险顾虑和原有的不良贷款沉淀较多,使之对民营企业缺乏信心,为防范风险,必然采取的措施就是:普遍加强信贷资产的质量管理,对信誉程度较高的民营企业才给予贷款,而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管理科学化的欠缺,往往达不到银行规定的标准,因而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3、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自身财力的不足。以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为己任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由于还贷不力,资金来源不断萎缩,负债经营过重,资产质量下滑,可以放贷的资金十分有限,难以给予民营企业足够的支持。
4、政府财力扶持困难。政府在体制改革中,重心在于加强对国有大型企业进行资金、政策方面的倾斜,受财政收入刚性的制约,限制了向民营企业贷款的力度,国有银行企业化后,政府不可能再采取干扰措施让银行放贷,使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
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及风险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自身财务管理工作,努力塑造企业的健康形象
1、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信用程度。民营企业在目前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要想通过间接融资从而解决资本金不足的问题,需要做的最大事情就是如何提高自己的信用程度。在这方面,民营企业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通常a级以上信用级别企业的各项指标为:资产负债率低于50%,利息支付倍数达到4倍以上,全部资本化比率在40%以下,资金流量比率在50%以上,存货周转率在4次以上,净资产收益率在8%以上。另外,民营企业还应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杜绝不良信用记录,提高还款的信誉程度,大力开拓产品市场,用订单证明自己的实力,并作为抵押。
2、实现民企-银行信息共享。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一大弊端在于其领导者出于申请银行贷款、偷漏税等目的,随意编制不同的会计报表,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国家监督以制止多套报表现象,就必须实现对民营企业的财务信息的共享,即政府的经贸、财政、税收、金融、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公安等有关部门共同探索建立部门间信息互通与共享机制。为此,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技术和现代化工具,在政府有关部门间建立民营企业信息与共享平台,并在法律框架内实现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信用信息的查询、交流与共享,实现信息共享不仅可以制止多套报表现象,而且可以强化民营企业财务基础工作,推动财务管理现代化。
3、规范经营,强化管理工作,建立规范财务管理系统。努力转变为具有先进管理经营理念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上要减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负面影响,建立现代新型的管理模式。在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方面民营企业不仅要充分吸取家族式管理模式灵活高效优势,而且要在发展到一定阶段要果敢地抛弃旧的管理模式,大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情况,走向股份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建立起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新型的现代企业科学管理模式。着重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主要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要进行有关政策法规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学习培训,造就有现代管理意识的管理者。建立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二)改善外部环境,使民营企业切实得到应有的待遇
1、银行应该转变观念,打破所有制上的歧视,给民营企业以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同样待遇。银行应减少民营企业贷款手续,加强民营企业与银行的合作关系。银行是否贷款以企业项目的风险高低为标准,而不以所有制性质为标准。在银行面前,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地位。
2、国家以及地方应大力发展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是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步骤。中小银行和民营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亲和力,是天生的合作伙伴。尽快允许开办私人银行或民营股份商业银行。最大程度为民营资本的流通与扩张提供舞台,同时最大的好处是没有传统国有商业银行那么多的“官气”,让民营企业可以在相对心情愉快的状态下平等地讨论贷款等严肃问题。现在虽然有几家所谓的“民营股份制银行”,但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国有资本的影子。
3、为民营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机制,创建市场化担保机构。目前,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机构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在地方财政支持下,组成的担保中心。担保企业资金来源可多家负责,比如地方政府出一些,受益的民营企业出一些,社会中介组织自愿者出一些等等。一般来讲,能获得担保的企业应具有这样的条件:企业具有成长性和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为本行业平均水平以下,三年内没有不良信用记录,主要产品有市场、有收益等等。担保基金可存入商业性金融机构,由商业金融机构协助管理。
4、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商业银行一是要积极参与政府部门改善金融环境、创建金融安全区建设,加大操守诚信的宣传力度,努力重塑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社会氛围,对少数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要给予严厉的制裁,使逃债赖债者无立锥之地;二是建立信用档案,明确信用标准,强化信用监督。积极推进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和信息征集中心建设,完善公共信用登记系统,实现全国联网和接口,将客户生产经营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有价值信息及时登录系统,共同维护系统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全面性,增强实用性;三是每年精选一批诚信度高、操守规范的会计师事务所参与融资客户的财务审计,增强数据的真实性;四是以诚信为基础,建立平等互利、相互信任的银企关系。在经营过程中,双方都要既知法、依法、守法,又互相理解支持。
参考文献:
1、谢朝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经济管理,2001(3).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突出。我国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却成为制约其持续发展的瓶颈。资金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而融资风险的存在使民营企业在获取和使用这一推动力时面临实质性的挑战。在经济国际化、竞争全球化趋势的时代背景下,民营企业如何提高融资能力,有效控制及防范融资风险,成为其加快企业转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在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分论坛中谈到:“截至2011年底,全国民营企业达到964万家,同比增长70%;从业人员(含个体工商户)突破2亿人;注册资本金超过25万亿元;全国的平均投资增长23.6%,民营企业投资增长达到34%。同时,民营企业提供了全国80%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①民营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提供社会服务、增加财政收入、出口创汇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这就为民营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使得民营企业站在了新的起点,迎来了持续发展的春天。然而,在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经济环境及其自身因素的制约,融资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尽管近年来政府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扶持民营企业融资,如2005年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2011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各类融资风险的存在却成了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障碍。融资,即“资金融通”,对于企业来说,主要是指资金融入。民营企业融资是以民营企业为资金融入者的融资活动。它是指民营企业从自身生产经营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其未来经营与发展规划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利用内部积累或向企业的投资者及债权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一种经济活动。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内源直接融资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底,我国85.4%的私营企业是家族企业。家族成员的权益资本融资及企业留存收益融资成为其主要的融通资金的方式。在企业初创期和成长期,内源融资基本可以满足企业资金的需求,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仅靠企业积累和家族内部集资已无法满足企业正常经营的资金需要。
(二)外源直接融资渠道狭窄外源直接融资形式主要包括股票、债券融资和风险投资。我国民营企业90%以上是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其达到股票主板上市条件的可能性很小,股票融资渠道尚不能为大多数民营企业所用;创业板市场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由于其发展并不完善,严格的上市条件和审核程序也使得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获得证券市场融资的机会大大减少;而风险投资主要青睐于高新技术企业,并对投资主体设立了较高的门槛,且在投资过程中也存在技术、市场、管理、人才等方面的风险,湖南太子奶集团事件就为民营企业风投方式融资敲响了警钟。
(三)正规金融机构信贷条件和期限结构限制使民企融资受歧视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发放的贷款绝大多数用于支持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而对于民营企业则规定了诸多信贷条件,如在负债率、贷款归还率、日均存款额、行业性质、股东结构等方面规定了种种标准,加之民营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抵押资产等自身因素,银行对民营企业普遍采取歧视态度。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的渠道被堵塞。虽然地方性金融机构在满足民营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不少作用,但资金实力不足,仍不能解决民企融资问题。
(四)非正式渠道融资成为民营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非正式渠道融资主要包括民间借贷、企业间以拖欠货款来周转资金、相互担保融资等形式。由于国家法律法规缺乏对非正式渠道融资的保护,容易引发非法集资问题,如大午集团的孙大午、德隆系的唐万新、本色集团的吴英、浦江的“影视大亨”张世强、义乌的“文具大王”楼国辉等都是非法集资的实例。加之企业间互相拖欠货款会导致竞争环境和信用状况的恶化,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非正式渠道融资的问题会越来越多。
二、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类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类型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复杂多样,其资金的主要来源多数从非正式融资渠道获取,这就隐含诸多融资风险,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极为不利。融资风险是指由于融资活动而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1.内源融资风险内源融资是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是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以家族企业为多数的民营企业更是如此。内源融资存在的风险主要有几点表现:(1)企业内部集资风险内源融资主要基于家族利益和信任,在融资中很多家族成员都过多考虑个人利益,这样就容易导致企业在不能兼顾所有家族成员利益时陷入融资困境,而家族和企业在财务上的交错与融合又很难避免这一风险。《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显示,我国民营中小企业整体利润率不到3%,留存收益较低,加上民营企业自我积累意识淡薄,留存利润的能力不是很强,仅靠内部积累已不能满足企业谋求滚动式的发展模式,从而增加企业持续发展的风险。(2)应收款项融资风险民营企业应收款项融资主要包括应收账款融资和票据贴现融资。由于民营企业间拖欠账款现象比较严重,许多企业不得不采用应收款项融资来解决短期流动资金不足问题。据调查,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超过60%,债务企业的还款能力、双方企业的交易风险以及整个债务链的运作状况都可能成为增加应收账款融资风险的潜在因素。而且,许多交易纠纷也可能导致应收账款抵押无效,增加了融资的风险。再者,应收账款融资有时会涉及银行、债务企业、债权企业等多方主体,债务链往往变的非常复杂,当融资出现问题时,企业权利的有效维护难以实现。票据贴现融资以其成本低廉、手续简单、办理快捷等诸多优点为大多数民营企业所用。然而票据“融资化”却存在着票据的真实贸易背景、票据的真伪、循环贴现导致虚增存贷款规模等问题。很多民营企业为了获得资金融通不惜制造虚假贸易,开具虚假票据,或将融资来的资金投放民间借贷,或用于股市、房地产等高风险投资。一旦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或是投资失利,企业将面临无力偿还欠款、无法弥补损失的困境。2011年9月,温州的郑珠菊涉亿元银行承兑汇票非法融资一案就充分暴露了票据融资存在的巨大风险。2.外源融资风险(1)负债融资风险负债融资风险主要包括银行借款风险和民间借贷风险。银行借款是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和银行贷款限制,加上民营企业自身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民营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取所需的全部资金。若企业在短期内融通资金采用银行借款方式,其程序的复杂性、贷款门槛的限制等因素很可能造成资金无法按时到位的风险。资金不能到位又会引发一系列的潜在风险。银行借款的诸多限制使民营企业越来越青睐于民间借贷。但民间借贷利率过高,如果企业一旦决策失误或经营项目失败,就会面对无法偿还本金和高额利息的风险,从而引发民间借贷危机。此外,由于民间借贷具有门槛低、方便灵活、额度不受限制的优点,许多民营企业“见钱眼开”,大量借贷投资房地产、金融、煤矿等高风险行业,一旦投资失利,实体经济利润又无法承担高昂利息,使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2011年温州频繁曝出的因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导致的老板“跑路”现象,着实印证了民间借贷风险对民企的影响之大。(2)股权融资风险股权融资风险主要存在于即将上市或已上市的民营企业中。近年来,许多民营企业试图通过上市来融通资金,但由于资本市场较高的门槛限制,致使很多企业采用“借壳”或“买壳”上市的方式进行融资,这就面临着壳资源风险、整合风险及融资成本风险等。如果企业不能准确判断壳资源的价值,花费了巨额收购成本,却产生借壳预期与实际的差异,从而产生借壳买壳风险。另外,如果企业不能很好的整合,上市后的效益也会大打折扣。这些风险因素都可能导致企业付出巨资却融资失败的后果。尽管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较少,但股权融资风险依然困扰着民营企业。第一,上市融资成本较高,且时间跨度较长,市场竞争激烈,很难满足企业紧迫的融资需求;第二,新股东分享公司未发行新股前积累的盈余,会降低普通股的净收益,从而可能引起股价的下跌;第三,股权融资还可能导致企业控制权的转移,这也成为很多中小企业家的一大心结。(3)融资租赁风险融资租赁是民营企业解决长期资金需求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其租期较长、租金较高、租赁期间市场环境变化引起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会给企业带来以下风险:①企业融资决策风险,包括对产品设备、租赁公司的选择引起的风险,以及企业资金运转能否按时支付租金的财务风险;②租赁公司信用引起的连带风险,即租赁公司不能按期提供租赁资产,致使企业停工停产的风险;③市场风险,即租期内由于资产的无形损耗,企业产品不能及时更新换代,造成滞销的风险;④金融风险,即租赁期间市场利率频繁波动带来的利率风险等。(4)兼并收购风险民营企业为谋求协同效应,实现战略重组,经常采取并购的方式进行融资,以迅速提高竞争力。但这一方式也蕴含很多风险。一方面,有一些民营企业家为了扩大规模,追求短期利益,对兼并和收购企业没有进行详细调查和可行性分析方案,就盲目兼并收购,最终使企业遭受财务风险。另一方面,许多民营企业尽管对兼并收购做了充分的调研分析和前期准备,但有时把握不住时机,在操作中也没有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从而增加了资本成本,最后可能会遭遇反收购风险。(5)其他风险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还存在信用危机引发的信用风险、法律风险等。对于很多民营企业来说,由于规模较小,经营管理不透明,信息公开化程度较低等自身问题,使信用问题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顽疾。一旦采取非正式渠道来融资,又会引发一连串的法律风险隐患,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很容易陷入法律困境。
(二)民营企业融资风险影响因素分析1.宏观经济政策及体制方面的限制因素(1)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因素由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极不稳定,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变化,都有可能对它的生产经营、市场环境和融资形势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央行紧缩银根,提高利率,市场上的资金供应量减少,会使民营企业通过市场融资的可能性降低,风险增大。银行一旦收回部分流动资金贷款,企业要么筹集不到资金,要么筹资成本提高,这必然影响企业资金链的连续性,使企业面临经营风险。民营企业如果不能对国家经济政策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就很难规避潜在的融资风险。(2)国家法律法规的限制目前我国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不健全,与民营经济的发展不相匹配。我国的民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的宏观环境下的产物,一直以来国家政策在贷款上对民营企业存在一定的偏见,缺乏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帮助,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的支持,同时政府建立的风险投资基金还处于发展初期,相应的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也还处于萌芽阶段。此外,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措施不到位,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等原因成为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的制度因素。(3)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限制民营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来源仍以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为主。我国国有银行垄断了近70%的资金源,但却多数为国有企业贷款提供支持,对于民营企业,则设置了诸多限制,加上民营企业自身财务制度及管理等因素,这就在银行机构限制方面增加了企业融资的机会风险。而国有银行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如一些地方性的银行,仅局限于为地方民营企业融资服务,又因其规模较小,资金有限,不能提供民营企业所需的资金支持。(4)资金市场准入制度的限制在主板市场一直实行额度审批制,这对民营企业上市融资极为不利。而且我国政府将现阶段证券市场的首要任务确定为为国企改革和发展服务,这必然在上市额度上向国有企业倾斜。据2011年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报告》统计,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数量仅为1003家,仅占民营企业总数的万分之一不到。而在二板市场,入市门槛高又成为融资障碍。只有少数大型民营企业能够满足二板市场上市条件,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无法通过此渠道融资。股票市场如此,债券市场融资环境更加恶劣,同样设置了诸多融资限制条件。2.民营企业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1)民营企业自身的内部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和产权结构的限制[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其出资方式主要是家庭出资,自有资本占权益结构的60%以上,承担责任方也是家族成员,其产权结构与家庭组织交错混合。并且多数民营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管理结构简单,各层次管理人员的权责业不够明确,管理人员多以自身利益考虑而非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进行计划和决策,这样就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另外,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产权结构比较单一,家族式管理模式使其在外部排斥外来资本的进入,在内部劳资关系紧张,内源融资风险增加。而无法推行职工持股,就无法拓展外部融资渠道,外源融资渠道堵塞。(2)企业管理者风险意识较差,盲目融资和投资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在管理理念和风险意识方面较正规上市公司还有一定差距,在融资方面容易陷入许多误区。如有的民营企业家为了得到资金,不惜过度包装,制作虚假财务报告和担保凭证向银行骗贷,置融资信用风险于不顾;有时又只顾企业扩张,花费高成本不断加大融资,而忽视企业内部整理,使企业难以走向规范化,营运能力降低等。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及投融资方式成为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的最直接影响因素。(3)民营企业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和融资机制多数民营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不够科学,财务机构不健全,存在着层次不清、分工不明的弊端,甚至有些民营企业不设置财务机构或虽设机构但形同虚设。这样一来,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就很薄弱,资金管理不严,对现金、存货及应收账款这些流动性较强资产的管理存在缺陷,往往造成企业做出错误的融资决策,增加企业融资风险。另外,由于我国的民营企业大量资金都用于内部积累以扩大再生产,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吸引人才,导致企业无法形成用人机制。财务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也会导致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没有切合实际的财务规划,导致融资决策体系失灵。没有科学健全的投资机制必然会增加企业融资的风险。
三、民营企业如何加强融资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关键词:民营企业;风险;防范;融资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8-0148-02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民营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大部分民营企业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如何融资?如何解决企业在融资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呢?本文就民营企业融资情况进行分析,力图找出融资风险所在,并提出风险的防范和规避措施,以期为实务工作者提供借鉴,促进民营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企业融资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债务融资风险
债务融资的渠道大部分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及小贷公司等非金融机构来融资的。其特点是:融资过程简单、融资速度相对较快、融资弹性大、融资成本低,企业还能享受财务杠杆作用带来的好处、稳定公司的控制权。但这种融资方式也有大的缺点。通过债务融资的企业会承受较大的债务性资金支付风险,因为企业一旦取得债务性资金,就必须依照合同和契约按期还付本息,这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来说有一定的压力。如果企业无法按时还清本息,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信用,使企业再次贷款变得比较困难,债务危机就可能变成企业内部的财务危机,企业所欠的债务越多,财务危机越大,控制难度就越高,处理不当,企业便有破产的危险。另外融资数额有限,无法满足公司大规模融资的需要。
(二)股权融资风险
股权融资中股本金没有使用的固定期限,无需偿还,是企业的永久性资本。股权融资渠道的优点就是企业不用承受到期还本付息的压力,相对而言,财务风险较小。一般的股权融资会构成权益性资本,可有效提高企业资本实力、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在银行融资之外,股权融资方式也存在一些风险:融资成本负担较重,股权融资的成本要高于债务融资。控制权稀释风险,当投资者获得了企业的一些股份之后,企业原本股东的股权就会被分割、减弱,有的股东甚至会失去控股权;机会风险,企业由于参与了股权融资,便会失去其他融资方式给自己带来的融资机会;经营风险,企业股东在公司的战略、经营管理方式上与投资人会有较大的分歧,企业进一步的经营决策变得困难而摇摆不定。
(三)国家政策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
国家政策和外部市场环境对企业融资有很大影响,如产业政策、利率、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通货膨胀等,而利率和汇率水平的高低情况对企业融资成本有直接影响。当国家经济处在货币紧缩的环境下时,企业可能会面临贷款难、利息高、成本上升、还本付息压力加剧的风险,这时,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内部财务风险增加,容易遭受损失。当然,国际货币市场汇率的变化也会为企业带来外币的收付风险,尤其是以出口贸易为主的企业。持续的通货膨胀会让企业所需求的资金不断增加,资金的供应就会出现不足,货币性资金不断贬值,市场物资的价值上升,资金成本也不断提高。这些因素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小的冲击,如果融资失误,企业财务风险便会直线上升。
(四)企业融资过程中的陷阱
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等各种融资方式的出现带给了企业更多的融资机会,也让融资渠道变得更广泛,但机遇始终与挑战并存,一些错误的融资信息也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例如,在目前融资市场中,一些以投资为名的诈骗手段纷纷出现,它们会先用优越的条件吸引企业,然后要求企业做商业计划书或请律师做尽职调查,先收取一部分费用,再接着就是考察费、调研费、接待费,最后谈到融资时,就会让企业去指定的融资机构,交评估费,最后直接找个借口说不投资,而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大笔费用都需要企业来买单,这无疑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融资成本。
二、防范融资风险的主要策略
(一)科学确定最佳资本结构、融资期限
民营企业融资,要使企业保持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维持一个适当的负债水平,既要充分利用负债经营获得经济利益,提高自有资金盈利能力,同时要防止过度举债加大财务风险,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最佳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可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范围内,使综合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企业融资要考虑自身的经营情况,根据自身的资金需求情况而定,资金不足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的生产经营,但也不能大量融资,使资金过剩。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自身的现金回笼情况,确定企业融资的期限。
(二)科学确定融资规模、实现资金供求的平衡
企业确定融资的规模,应根据企业现有可用资金及对预期业务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并结合企业经营周期、发展情况、经济实力、融资的难易程度来确定。如果融资规模过大,就会造成企业的融资成本加大,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业优化融资结构,要兼顾负债融资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注意融资收益和融资风险的相互匹配,充分考虑影响企业融资结构的各种因素,保持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适当的比例关系,要充分考虑融资结构弹性和财务灵活性的有效协调,并注意不同融资方式之间进行转换的可能性,以形成一个融资风险更小、融资资本更低的资本结构。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分析模式
企业应及时确定风险预防目标,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系统,对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企业必须对市场融资环境和自身的融资能力进行判断,保证融资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促进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能健康发展。企业应结合风险预警目标和风险管理队伍水平,合理选择风险评估方式,对风险程度、结果等进行分析,便于及时作出融资对策。
(四)健全企业融资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通过融资促进自身发展,提高竞争力,扩大生产规模,但在此过程中需增强风险意识,全面考虑可能会引发风险危机的各种因素,完善企业内部的融资机制,加强融资监督,将融资风险防范工作落实在企业生产发展的各环节中,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勇往直前。企业还应建立融资风险评估制度和重大风险报告制度,在未得到董事会批准的情况下,企业一律不得对外融资,对于违反融资规范的行为,企业有权力追究其责任。
(五)提高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建立制度化的管理体制,民营企业的创立方式决定了它的管理模式。企业必须提升自身条件,充实自己的实力,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定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实现管理化、科学化、制度化,民营企业要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标准,不断完善和改进运作机制,形成合理有效的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六)防止骗贷,落入陷阱
为了预防融资陷阱风险,企业可委托律师对投资方的具体信息进行调查,以便预防受骗,并签订临时合同,首先约定好违约责任,预防因陷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企业在通过增资扩股或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方式时,需要在初始股权的结构设置上要有防骗贷处理预案,设置一定的退出机制,保证企业有一定的控制力。
(七)加强民营企业信用建设、建立信用担保体系
当前企业的生存环境是市场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但目前很多民营企业缺乏信用意识,不注意维护企业信用,用假账蒙骗投资人,导致民营企业的信用形象比较恶劣。民营企业要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提高企业的信用。信用也是生产力。另外,担保是降低企业融资难度的一种手段,但中国企业融资的担保体系还不够完善,基本处在初级阶段,还需要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并有节奏、有效率地完善担保体系,从而有效地解决企业担保难、抵押难的问题,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以及为企业开辟更多的融资渠道。
(八)民营企业需增强法律意识
市场经济在发展,中国的各种法律也在不断完善,各种专业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的出现。企业融资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民营企业也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融资,而那些违反法律的融资行为必定会带来恶果并可能受到法律和法规的制裁。企业管理者应转变观念,遵纪守法,规避法律风险,使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风险投资;孵化器功能;私募化;金融体制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4-0119-02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截至2012年底,全国私营企业占82.09%;如果把个体工商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加上,民营企业所占比重达到了95.66%。民营企业在城镇吸纳就业比例超过了70%,再加上农村的非农就业,实际上超过了85%;民营资本占国家经济运行资本来源的60%以上。民营企业在创新与效率方面也明显优于国有企业,约有65%的专利发明、75%的技术创新、82%的新产品开发是由民营企业提供的。
显而易见,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但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却受到了各种制度的约束,尤其是来自金融体制的制约。无论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还是大中型民营企业,无论是处于初创时期还是处于成长期、成熟期的企业,无论是高科技企业还是处于传统行业的各类型企业,都存在融资约束问题。主要表现为民营企业无法获得低成本的银行资金支持,只能从民间金融借得高成本资金,或引入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这从近些年来各类型的风险投资(VC)规模日益膨胀可以窥见一斑。我国风险投资新募基金数量与金额从2006年的39只39.7亿元到2011年的382只282.02亿元,可谓增长迅速;VC的投资案例数也从2006年的324个到2011年的1503个,2011年披露金额的1452起投资涉及投资金额共计127.65亿美元,投资案例数和金额分别达到2010年的1.84倍和2.37倍。我国风险投资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一、风险投资的主要功能是高科技领域创新企业的“孵化器”
由于高科技企业很少有固定资产或可抵押物,其产品能否市场化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很难从传统金融领域融通到资金,在初创时期更加困难,所以才产生风险投资这种金融产品。由于高科技企业自身所具有的高风险特性,风险投资家必然要求较高的回报。为了辅助这些初创企业或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取得成功,降低投资风险,风险投资家还需提供科学的企业管理方式,帮助这些企业将其创新产品实现市场化,在这期间风险投资家将大量的资金、精力投入到这些企业,从而帮助这些企业取得成功。对国民经济来讲,这就是风险投资最为重要的功能——高科技领域创新企业的“孵化器”。风险投资对这些企业孵化的时间通常3~5年的时间,有时会更长。孵化期风险投资家所提供的这些额外增值服务,是这些企业获取成功的重要因素。
国外实践证明,在风险投资的发源地——美国,风险投资曾将许多影响人类进程的重大发明带出实验室走进人们的生活,并造就出全新的行业。在20世纪70年代,风险投资在生物技术领域的成功(例如投资基因技术公司和安进公司)给整个生物技术行业奠定了基石;20世纪80年代风险投资又帮助软件行业和半导体行业变成了美国经济的引擎;20世纪90年代是在线销售行业(亚马逊,e-bay)有所突破;21世纪初到现在是清洁技术领域的重大发展,如今正在将清洁技术打造成一个全新的行业。风险投资就像是美国高新技术、创新企业(行业)的“孵化器”,它促进了许多高科技行业的发展,而这些行业则引领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因此,美国风险投资最为重要的功能就是“孵化”高新技术创新型企业,虽然这不是风险投资的主动目标,但对国民经济来讲,“孵化器”功能却成为其最为重要的功能。这一功能是美国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也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源泉。美国经济发展历史进程中,创新是美国经济的核心,没有风险投资的推动与抚育,创新也将成为异常困难的事情。
二、目前我国风险投资的主要领域及时间
2010年,中国风险投资市场发生817起投资,共分布于23个一级行业中。其中,投资互联网125起、清洁技术84起,IT行业45起,三者共占34.99%,这与美国75%的投资比例相差较大,其余散布在约20个传统行业中,包括最为传统成熟的行业——机械制造、建筑业、农林矿产、连锁零售等等都吸引到了大量的风险投资,其中医疗保健发生77起,排名第三,占到了10.61%。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风险投资在行业分布上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特征,散布在各个行业,除互联网、清洁技术与IT业这三个新兴行业外,65%投资于传统的成熟行业。这些数据说明我国风险投资已经偏离了高新技术创新企业孵化器的功能与方向,他们更倾向于成熟企业与行业,孵化的时间也趋向更短。据王一萱(2010)的研究,我国风投和私募(VC/PE)进入创业板企业到上市的时间平均为2年3个月,风投机构2年4个月,私募机构2年5个月,券商直投时间平均仅为9个月,其中海通开元2009年7月投资东方财富网,东方财富网2010年3月19日即上市,投资时间仅为8个月。据倪正东、孙力强(2008)研究发现:首先,我国创业投资平均退出回报率为158%,每1元的投资平均经过1.97年退出;这与美国1美元的投资经历了平均4.2年的持有期,在上市时会获得195%的平均回报有相当的差距,说明在我国的风险投资并不倾向于培育长期项目;其次,退出回报与投资期限显著负相关(即投资期限越短,投资收益越高);退出回报与行业类型、创投类型、退出方式以及IPO地点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最后,退出回报与所投行业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说明在我国,风险投资即使投资于风险较小的传统行业,也可以获取与投资于风险较大的高新技术创新企业同样的投资回报。事实上,我国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投资的行业也没有本质的差别,因此,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出现了私募化,已经偏离了抚育高新企业的正常路径。
三、我国风险投资“孵化器”功能异化的根源
(一)完善的金融体制是风险投资保证其高新技术创新企业“孵化器”功能的主要约束
美国完善的金融体制是风险投资保证其高新技术创新企业“孵化器”功能的主要约束。美国存在发达的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大多成熟行业的企业不存在融资约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从金融中介机构或金融市场获得资金。因此,美国发达的金融体制约束风险投资,使其获取高额回报的唯一出路就是孵化高新技术、创新型企业,这是VC在完善的金融体制下的唯一出路。由于投资的高风险性,虽然孵化成功后风险投资获取的平均收益较高,但据研究统计,平均35%的投资会以完全失败告终。所以,基于其较高的失败率,其成功后所要求的高额回报也就成为合理。这种制度约束是在正常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自动完成的,不是人为控制的,不需要政府机关的介入管制,也不会出现管制下的利益寻租行为,不会损害市场经济的自然
平衡。
我国当前的金融体制是不完善的,正规金融制度供给不足,无论金融中介的代表银行业还是股票市场或债券市场,几乎都不是为民营企业设计的,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因此,我国风险投资几乎没有得到任何金融体制方面的约束。
(二)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约束是其异化的重要原因
风险投资在寻求资本增值的过程中,评估风险与收益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对于风险投资家来说,如果可以投资于风险较小收益却很大的企业,那必然是最佳选择。我国目前的金融体制为风险投资留下了低风险高收益的广阔投资空间。政府严格控制金融领域,金融中介为国有银行高度垄断。在经过高速发展30多年后的今天,一方面民间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却不能从正规渠道进入金融领域,这就是所谓的民间游资;另一方面,社会上广泛存在的民营企业对资金的巨大需求,造就了中国庞大的资金需求市场。但由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滞后,正规金融市场供不应求,或由于种种体制性原因难以提供相应服务,因此,形成了巨大的资金供求缺口。
由于我国民营企业严重缺乏正规的融资渠道,非正规金融的资金成本高昂,难以承受,因此无论是初创企业还是发展中的企业,即无论处在哪个生命期,无论是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扩张期、成熟期和上市前各个时期的民营企业都大量存在资金缺乏的情况,这给了VC与PE大量的机会。风险投资的风险水平与创业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初创期企业的技术不完善、产品尚未大量商品化生产、尚未接受市场检验,企业也没有绩效记录,项目失败的可能性较大,投资风险也较大。相比之下,扩张期和成熟期的企业已具备经营的历史记录、较多的有形资产和一定的盈利能力,投资风险比初创期低。对于VC来讲,降低风险追逐高额利润是必然的选择。那么,当存在各类较为成熟企业需要其投资时,投资回报又并不低于投资初创企业时,理性的选择必然是投资于成熟期的低风险企业获得高额利润。因此我国现存的金融体制导致的民营企业融资约束是造成风险投资功能异化的主要原因。毕竟追逐利润是资本的本质!
民营企业极度缺乏资金,又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与民间金融的高额资金成本相比,引进VC与PE是一个较为可取的选择。因此很多较为成熟的民营企业在资金匮乏的压力下,以较高的代价引入VC或PE,由于VC或PE为了降低投资风险,通常会在被投资企业中占有董事席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导致原企业所有者丧失部分控制权,或被部分管理者篡取控制权,甚至会被迫退出企业的经营管理;另外,VC或PE希求的是获取高额回报,并不是经营企业,因此会寻求可以获取高额回报的退出机制,大多是迫使这些被投资企业IPO,成为公众公司。因此我国的风险投资多是围绕交易进行,即多以首次公开募股(IPO)为中心。在我国风险投资市场,大家并不关心如何帮助这些公司成长,关注的是如何使公司上市进而VC可以获取高额回报退出。因此我国现存的金融体制造成风险投资功能异化,进而加剧了创新型民营企业融资约束,这是我国当前融资制度与企业生存发展之间博弈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 王一萱.创投等机构投资创业板公司行为特征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10,11:36-41.
[2] 倪正东,孙力强.中国创业投资退出回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4:48-56.
[3] 刘曼红,杨锴,Martin Haeming.试论风险投资对美国经济的影响[J].商业时
代,2010,27.
[4] 张陆洋.美国风险投资金融经济价值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2007,10:120-123.
[5] 国家工商总局.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总体情况[R].2012.
[6] 贾庆林.在第三届全国非公有制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11-07.
关键词:民营企业;担保融资;风险;措施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私营企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工作和促进经济的需求,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我国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也遇到了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世界各国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建立融资担保体系,如何分析和控制担保机构的风险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民营企业担保融资机构的现状
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担保融资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已成为民营企业间接融资受到阻碍的重要因素,我国借鉴了一些国外的成功经验,引入了信用担保这一理念。信用担保是指由由专业的机构提供合理的、制度化的保证,属于第三方担保,基本功能就是保证其债权的实现,促进资金的流通和其他的生产药物的融通。对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担保融资体系,促进民营企业融资有很大的贡献。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为担保行业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担保机构发展迅速
从世界各地的国家来看,我国担保业起步较晚,第一信用担保公司于1993在中国正式成立,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一定规模,在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支持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缓解民营企业发展所需的大额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担保业的发展,担保机构的逐步成立完善以及信用担保集团有限公司的出现,其宗旨是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围绕经济发展战略,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平台,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担保业务、股权投资业务及与信用额度相关的中介性质的服务,有力的推动了民营企业在经营上的扩展。
2.担保机构性质和组织形式多样化
目前,担保机构的性质和组织形式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从其设立的宗旨和出资来源上看,可分为政策,商业,互信用担保机构,目前我国信用担保机构以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为主要形式。从担保机构的性质看,可分为以企业法人为主体的信用担保机构和以社团法人为主体的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主要是企业法人的信用担保机构为主体。从担保机构组建层面来看,有省,市、县级。从被担保企业来看,可以分为封闭性的信用担保机构、半封闭型的信用担保机构、开放型的信用担保机构。
3.担保机构资金筹集途径日趋多元化
担保行业的不断发展促使并加快了民间资本广泛进入信用担保业领域的步伐。担保机构有政府的财政资金,共同基金,企业会员基金和私人投资,也有资金的合作基金。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是担保机构资金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其原始资本的主要来源。这充分反映,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担保机构,及其企业管理正促使担保业的发展由政府主导型转为引导型,多元化发展。
4.防范风险能力逐步增强
发展较为稳健的信用担保机构,其担保资金的数额及其放大范围在4~8倍左右,担保能力中的工资支付能力也逐步得到增强。分布遍及全国的担保机构也都大都采取多种措施手段来防范和控制并转移风险,通过制度建设来维护企业的信用等级,实施的一系列反担保措施也能够转移并防范担保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将风险在发生前和发生中就扼杀在摇篮中,并通过规范业务的操作,层层严格把关风险的规避,逐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二、民营企业担保融资所面临的风险
根据一般的风险分类方法,我们可以把民营企业担保融资风险分为以下几类:
1.环境风险
目前,在中国唯一的《担保法》和《中小企业促进法》来为担保机构提供专门法律依据,没有其他的法律和法规来为其提供特殊保护。主要来约束企业之间的互保行为,重点保护债权人利益,也没有成规模的的规范担保机构的财务风险内控制度、行业监管、行业自律、市场准入等内容。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在证券市场中因股票价格、利率、汇率等的变动而导致价值未预料到的潜在的风险。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缺陷的内部运作流程,人员,系统故障或外部事件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在日常生活中的业务操作过程中,操作风险主要是:(1)在担保前没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2)担保后跟踪不积极。
4.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即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某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从而给银行或交易对方带来损失的风险。担保融资机构在为民营企业日常经营中提供担保融资的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信用风险,
三、提升民营企业担保融资风险控制的策略措施
影响民营企业担保融资风险的因素很多,降低担保的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的风险问题,是需要民营企业在融资担保过程中考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与民营企业自身的经济发展直接相关。
1.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和担保机构资信评级及社会征信制度建设
通过专业评级机构对担保机构的融资资源、资产组合和偿债能力的全面的信用评级,揭示担保机构的风险,并将其融资状况通过评级向公众披露,以便于出资者、监管机构、合作伙伴得到客观、公正的信息,用以维护担保融资市场的秩序和市场的公信力,防止担保融资风险的发生。针对民营企业的信息不透明、信息失真现象,担保融资机构、银行、税务机关与工商部门应大力合作共建信息平台,确保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的一致性。
2.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控制和风险补偿控制
民营企业担保融资机构应坚持风险分散的原则,加强对风险的规避意识和防范力度,对担保融资的金额和客户在保期间的资金余额情况实行实时监测,并用制度对其使用进行限制和控制。担保融资机构还应建立和完善融资管理体系、风险控制体系以及法人治理结构,对融资担保业务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控制,并实行担保全程的风险管理制度。
3.建立银行和担保机构的合理牵制机制
在银行和担保融资机构的合作上,政府应积极的参与协调,并推动双方的合作。严格开展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监督,监督企业的贷款资金使用。协作银行应积极引导担保融资机构业务向高新技术企业和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倾斜。建立银行和担保融资机构共同承担风险的制度,互相监督,促使信贷、担保业务的健康、长久发展。
4.规模和风险收益相对称
从市场角度看,各个行业的规模是和行业实力成正比的,担保企业规模越大,被担保企业的能力及业务范围也就越大,就有足够的能力去降低担保融资的风险。只有集合众多的被担保企业,扩大行业实力规模,有能力承担业务风险,才能够承担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正确的进行风险评估,可以使风险与收益相对称。
5.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及专业工作能力
定期组织相关机构工作人员进行道德、经济、金融、法律等业务及日常经营活动的相关强化及拓展训练。并在担保融资机构内建立健全监督问责制度,使担保机构业务不断发展壮大,使之真正在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彭媛媛 王晓钰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留倩,陈华.基于风险投资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价格月刊,2011.
[2]沈俊,孙强.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风险预警管理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6),68-70.
关键词:融资约束;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经营状况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对一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由美国次级贷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不利影响十分明显。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尤为突出,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再一次被社会各界所关注。融资约束会对中小企业的成长造成严重阻碍,导致整体经济因投资不足难以实现其潜在增长率,并造成就业不足等社会福利损失。而且融资约束是中小企业财务脆弱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使中小企业陷入破产境地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企业财务风险及成因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蒙受损失的可能性的大小与损失的高低。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某个方面和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企业财务管理一般分为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收益分配管理四个方面,相应地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财务风险。筹资风险是由于借入资金而产生财务杠杆,杠杆效应会进一步放大收益或损失,从而增大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而产生的风险;投资风险是由于不确性因素导致的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值而发生的风险;营运资金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资金回收风险是由于赊销产品产生的货币资金回收的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收益分配风险在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财务风险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密切相关,一个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财务风险在所难免,这是各种类型的企业共同具有的。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现状及其财务风险分析
民营企业的资金缺口是制约其生存与发展的首要因素,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现象仍然客观存在。除政府以外,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都要抛开成见,努力寻找利益的交汇点,实现社会资金优化配置。而民营企业自身素质的提升更是其顺利融资的关键之处与蓬勃发展的核心动力。
市场竞争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如果一个社会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竞争状况,那么就会扼杀社会的创新与活力。我国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在融通资金这一条件下就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即所谓的所有制歧视。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融资渠道不畅,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取得贷款,存在严重的资金缺乏。当出现更好的投资机会或发生资金周转困难时,不得不求助于非正规金融机构,也就是地下金融,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结构缺乏弹性。因此民营企业不是不存在负债,只是没有办法在企业财务上反映出来。地下金融资金成本远远高于正规金融机构,为此企业要支付高昂的利息费用,从而产生超常的财务风险,其收益率也远远低于同类国有及其控股企业。
融资约束下,民营企业资金成本高昂,迫使企业投资于高风险项目,进而加大企业财务风险。由于高昂的融资成本,理性的企业必然投资于高于资金成本的高收益项目,这必然也就伴随着高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因此丧失了有利的税收挡板,财务杠杆风险远远超过收益,民营企业易陷于破产的境地;企业利用负债进行经营,不论盈利或者亏损都要支付固定的债务利息,而且债务利息是在税前支付的,所以利用负债进行经营,既可以达到筹资的目的又可以产生抵税的作用,使企业可以少交所得税,这就是负债融资的“税收挡板”作用。民营企业不能从正规金融机构借到资金而不得不从地下金融借款,利率很高,因此这些企业往往存在较高的财务杠杆。但因为是从非正规金融机构借入资金,无论是借入资金总量还是因此产生的利息支出都不在企业财务上反映出来,企业不能享受利息带来的税收挡板的利益,因此,它们只能面对较大的财务风险,却不能享有高额财务杠杆带来的杠杆收益。
三、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并形成不利的激励机制
民营企业不得不采取偷税漏税来抵补损失的税收挡板,但偷税漏税有可能面临)政府的处罚,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社会诚信度,进一步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分析。民营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又增加了,这进一步导致企业经营的总体风险加大。因此,社会对民营企业的创办、经营、发展的约束就不仅仅是资金问题,还有是否能够面对自身诚信的丧失与面对不得不偷税漏税从而遭到政府处罚的勇气,这使得民营企业的经营者或创办者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也为相关执法者制造了巨大的腐败空间。
上述种种情况必然迫使民营企业主要依靠内源融资。但当企业发展受到很大局限时,内部资本积累必然有限,就会极大地降低民营企业的投资率,社会经济发展也就受到抑制。同时,这同样也遵循“劣币驱逐良币”的原则,使社会涌现出的是大量的勇于违背法律法规的投机者与冒险家或者与政府有密切关系的人,必然也滋生助长了政府部门的腐败行为。在社会形成了不良的激励机制。
四、结束语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除了面对正常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外,还需面对额外的超常财务风险,也无法通过多方投资与多方筹资来分散风险。这主要是由于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匮乏导致的。若要改变这一现状,唯一的办法就是金融体制变革。解除银行准入限制,允许成立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银行中介体系,形成各种产权主体相互竞争的金融市场,这必然会大大降低民营企业的资金成本,进而增加民营企业的资金利润率,从根本上解除民营企业融资约束问题,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家族企业;上市融资;控制权;风险管理
研究民营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融资操作中的控制权风险意识与行为倾向,有助于民营企业在新兴资本市场中的健康成长,同样也有助于我们把握新兴资本市场的发展走向和系统风险的防范。
一、企业上市融资与控制权风险意识
在资本的趋利性和企业家的资本人格化驱使以及地方政府的扶持和中介机构的引导下,民营中小企业股改上市的热情不减,而与上市融资伴生的企业控制权风险同样为企业所警惕。
(一)社会资本融通导致企业控制权让渡。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上市融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企业主以企业控制权的让渡来获取社会资本,达到扩充企业资产总量、壮大企业经营实力、增殖自有资本规模和延伸资本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目的。尽管企业主是一种主动的让渡,但有足够分量的社会资本进入企业后,除要求分享与其资本份额相对应的企业成长利益之外,还会以在股东会表决和进入董事会参与决策,以及推荐经营管理人员等方式染指企业的控制权。企业所有者特别是旨在持续经营的家族企业的终极控制人,在与社会资本的博弈中,能否让渡和愿意让渡多大的控制权,总是在企业是否改制、什么时机改制和怎么改制的决策权衡中放在首位考虑的问题。
(二)金字塔控股架构引发社会信任问题。在已经上市或正在准备上市的众多中小企业资料中,我们可看到,为在保有企业控制权和借助社会资本推进企业的高速成长之间取得平衡,在上市融资的过程中不至于过度削弱和丧失控制权,中小企业主要是那些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家族式民营企业,通常都会设计出金字塔形的股权控制结构。通过家族和泛家族成员及关联公司交叉持股逐层递减等方式,将上市公司置于金字塔结构的最底层。虽然家族的终极控制者所占最底层公司的拥有权已经减少,但金字塔架构放大了家族对公司的控制能力,不仅依然绝对支配着企业的剩余索取权,而且可以通过关联交易等手段更多地挤占小股东的利益。这种控股方式和经营手段自然会引发社会投资者包括金融机构和小股东对家族企业的公正与公平的信任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股权融资和经营活动的效果。
(三)引入人力资本加剧经营控制权分散。企业发展理论指出,中小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进而上市并非都是以融资为唯一目标。在调查中,一些高成长的中小企业如从事高新技术和高端服务业的中小企业在行业已占据领先优势,有良好的现金流,他们的企业上市就不仅仅是为了取得社会资金,更多的是谋求社会管理资源和经营的规模效应。企业合并整合了社会上的管理资源,高层管理者稀释了新公司中不同家族或利益代表的股份。企业股权的分散与专业化管理人才的稀缺,市场竞争对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追求,最终导致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四)公众公司趋势冲击家族控制模式。民营企业多为家族企业,在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过程中经过多次嬗变,也可能演绎成为资产实际持有人始终把握终极控制权的血缘、亲缘、姻缘,乃至诸如地缘、学缘、友缘等缘约为组织关系联系纽带的“泛家族企业”,或者是“类家族企业”。家族式的民营企业发行股票上市融资,但只要保持着企业的“临界控制权”,就仍为家族企业性质的家族式上市公司,而非真正意义上那种股权分散的公众公司。民营中小企业不会因公司上市而改变其民营家族企业的性质。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本身就存在其固有的风险,而与家族企业一脉相承的民营中小企业在取得上市资格进入融合社会资本渠道时,家族企业的制度结构风险、公司治理风险、社会信任风险、信息披露风险,不仅没有因企业上市而消失或减弱,相反因其企业规模和经营环境的剧变而成倍放大。
二、企业规避控制权风险的操作行为倾向
在家族产业资本与社会金融资本的博弈权衡中,面对监管环境的日趋严格规范,一些企业治理结构尚存缺陷的家族式民营中小企业游走在政策法规的边缘,试图以诸多失范的模糊性操作来既实现上市融资又维持企业控制权。
(一)股权控制的结构设置。尽管证券监管部门一再强调拟申报股票发行上市的企业要产权清晰、资产完整、公司独立,拟上市公司在表面形式上也都会根据审批要求完成公司改制和编制报批文件,但实际上为尽可能多地保有企业控制权,尽可能多地由家族成员来分享企业上市带来的溢价收益,企业主都会在与企业控制权密切相关的股权结构设置上做足文章。民营家族式企业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操作起来也更为方便。公司改制时股份公司发起人在亲熟者间确立,实行母子公司交叉持股的金字塔架构,员工持股的股权激励机制一般很难设立或设下重重兑现限制。在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安排下,公司发起人中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姊妹和其他亲戚、朋友以及关系公司成为股份公司发起人和金字塔架构中的基本组成,其血缘、亲缘、姻缘、友缘、地缘等关系形成的格局特征表露无遗。这种制度结构安排在法理规制上并无不妥也无禁止,但其家族独享利益的操作理念与企业改制上市、趋向公众公司的路径指向已相去甚远。
(二)公司治理的结构设置。民营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过程中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上都会有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形式上的体现,但实际操作中,由于上述股权结构设置的模糊化,使公司治理结构很容易形成模糊地带。民营企业主的绝对控股及家族的集中或分散控股,按股权投票的股东会一般体现着控股股东的意志。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基本上由控股股东推荐的代言人组成,独立董事通常是由控股股东选聘的与自己意志相通者担任。
(三)企业经营的信息披露。民营企业对于信息披露一向十分敏感,这固然与保持企业商业秘密和市场竞争强势有关,但相当一部分是忌讳曝光一些不规范的经营手法。金字塔的控股架构为企业的关联交易提供了方便,企业可以通过关联交易隐蔽地调整或转移收益,营造业绩或避税逃税。公司股东结构中的家族或泛家族色彩除非有专门要求一般无须向社会投资者仔细交代。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及组织上市申报材料乃至招股发行作相关披露时,对企业初创时期某些法律文件和某些经营活动的不规范问题,如涉及工商登记、账务调整、税务处理以及诉讼纪录等,企业自身或辅导上市的中介机构,甚至有的地方政府部门都会出面尽量地作出修补和适当模糊,以便企业顺利通过上市融资的审查批准。
(四)募集资金的运用方式。民营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是其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很多企业对于从上市直接融来的大额资金如何运用其实并没有成熟的考虑。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巨额投资开发新项目或扩大市场营销网络以及收购兼并,理性的企业主实际上一般是不会轻易涉足这种无异于风险投资的投入。于是在招股说明书上买设备建房子、扩大产能或者名义上为开发新项目,成为募集资金用途的最好表述。
三、企业控制权风险防范的综合治理
鉴于直接融资监管环境的日趋完善,民营中小企业尤其是家族式的民营中小企业在上市融资前的策划设计、申报审批以及上市成功挂牌交易的不同阶段,面对不同的风险预期,采用以往那些模糊化的规避措施本身就构成更大的风险。正确合适的选择应是在企业上市融资的全过程中,始终在企业自身、社会中介和法律规制三个层面上保持以规范的操作来识别和认知,进而规避和防范风险。
(一)强化中小企业的内部治理。民营中小企业在上市融资过程中靠政策法规学习、保荐机构的辅导和管理机构的培训等活动来熟悉和提高资本经营的素质是远远不够的,最根本的是必须强化企业自身的内部治理机制。有了健全的现代公司制度并得到切实的施行,公司股票发行上市申报文件资料真实可信,对社会承诺公正透明,管理上的个人独断、裙带关系、黑箱操作等家族式经营弊端将会最大程度的消解。只有在制度上最大可能地保障融资操作的规范性,包括适应企业外部行业监管机构的各种规制,现阶段企业主顾虑最多的控制权让渡风险、信息披露风险、社会信任风险、家族道德风险等等就都会因家族的终极控制权保持和企业的规范经营而得到最有效的规避。
国外大企业并购普遍采用换股并购或“现金+股票”并购支付模式,而我国现有并购融资工具主要以债务融资为主(沈强、郑明川、李辉等,2003),这一并购融资模式的结果是导致并购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断上升,财务杠杆持续上升且居高不下,再加上不合理的债务期限结构,使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增加,最终恶化并购企业的融资能力,增加并购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概率。我国多家民营大企业财务危机表明,高财务杠杆和高风险的债务期限结构状态下的并购增长模式没有可持续性。本文以湘火炬为案例来详细阐释这一问题。
一、湘火炬并购产业整合模式
湘火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火炬”)是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德隆国际”)控股的上市公司之一,在德隆国际控股公司之前,湘火炬的主导产品是火花塞,1996年的资产规模为3.3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263.65万元,净利润为164.52万元,每股收益0.017元,是一家规模小、业绩偏差的上市公司。1997年11月6日,德隆国际通过受让株洲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所持有的2500万股(占总股本的25.71%)国有股而成为湘火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湘火炬”)的控股股东。此后,德隆国际通过一系列的收购与兼并使湘火炬的资产规模及主营业务收入高速扩张,经过6年的产业整合,截止2003年底,公司的主要业务从火花塞发展为生产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公司主导产品为重型卡车及重型卡车关键零部件。
从公司并购发展历程来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实施“发展大汽配和国际化”的并购扩张战略,实施时间主要集中在1998年~2000年期间,主要策略是通过收购国内和国际相关汽车零配件企业来完成,用于并购的金额约为45893万元;第二阶段是实施“重型卡车及关键总成”等高成长性和高附加值业务的并购扩张战略,时间在2001年~2003年期间,发展模式主要以对外投资为主,通过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优秀企业合资(即湘火炬出现金,合资方以实物资产方式出资),利用双方的已有优势,通过专业化运作,快速进入新的行业,该期间累计完成投资金额约11.77亿元。自1997年至2003年,公司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从二级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快速转变成国内大型整车企业的一级配套供应商,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转变成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总成的研发和生产商,并迅速成为相关行业的最大研发与生产公司。
从湘火炬的主营业务收入、息税前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趋势来分析,公司的并购产业整合战略也是很成功的。表1显示,随着公司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息税前利润呈同步增长趋势,并且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息税前利润增长率高于总资产的增长率,这表明公司的并购整合经营状况呈良性循环。
二、湘火炬并购整合融资模式的财务风险分析
从经营和管理的角度分析,湘火炬的并购整合增长模式是成功的,但由于持续大规模的并购资金来源主要依赖债务融资,并且主要依赖于短期债务融资来从事长期投资项目,导致这一并购增长模式存在巨大的财务风险,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它使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股东权益比例快速下降,财务杠杆急剧上升;其二,以短期债务融资从事长期投资项目导致的高风险债务期限结构安排。这一并购融资模式的必然逻辑结果是:(1)随着公司财务风险的增加,公司融资成本也必然不断提高;(2)随着资产负债率的上升,公司债务融资能力不断下降;(3)快速上升且居高不下的财务杠杆率使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脆弱,出现财务危机概率增加。一旦银行信用受到怀疑,或遇到国家紧缩的货币政策,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概率极大。因此,从财务角度分析,高财务杠杆和高风险的债务期限结构使湘火炬的并购增长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
(一)高风险的债务期限结构安排导致脆弱的资本结构
合理的债务期限结构安排意味着能够使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时间表与企业的债务支付时间表进行准确的配比,并建立适当的安全边际以应对现金流量不利的波动,这也就是要求企业以短期融资来满足短期资金需求,以长期融资来满足长期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但从湘火炬的整体融资与投资的结果来看,该公司一直以短期融资来从事长期项目的投资,从而是把公司置于高风险的债务期限结构安排中,具体数据参见表2:
从表2的数据可以发现如下特点:(1)湘火炬每年从经营活动得到的现金流量净额远满足不了公司投资对现金的需求,这就意味着公司必须持续对外融资来满足公司持续并购对资金的需求;更为引人关注的是,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经常无法满足债务利息对现金的需求(除1999年、2002年和2004年外),这就表明公司不仅需要对外融资来进行投资,而且还要依赖对外融资来支付利息和股利。这一现金流特点与公司的投资项目有关,公司所投资的重型汽车和汽车关键零部件属于长期投资项目,从项目的投资建设、市场推广与营销、技术研发与技术引进到产生足够的经营现金流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在这一时间里,投资项目本身创造的现金流通常是不足以满足投资项目对资产的持续需求。(2)公司融资主要依赖于短期债务融资,这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债务期限结构短。本文把债务期限结构定义为长期债务占总债务的比例(如Braclay和Smith,1995),1998年-2003年债务期限平均为3.36%,远低于国内上市公司的12.85%的平均水平(肖作平,2005年)。此外,与短期借款金额相比,公司长期借款比例非常低,平均占短期借款的5.56%。第二,自2001年开始,公司每年发生的现金借款与还款的金额大且增长速度非常快。以每年的借款为例,从2000年的约4.5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48.4亿元,三年增长了10倍;这表明公司主要依赖短期债务融资来从事大规模的投资活动。第三,每年借款金额高于还款金额,短期借款金额增长快,自1998年的约1.3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约30亿元,5年增长23倍。
上述财务数据表明,湘火炬主要依赖短期债务融资来为其长期投资项目进行融资,在1998年~2004年期间,公司累计投资现金净流出30.81亿元,2003年末的短期借款余额约30亿元。从财务风
险角度来看,“短融长投”的资金结构是非常脆弱的,当短期融资达到一定的规模后,由任何因素引发的信任危机都会导致公司资金链的断裂,并进而引发银行等债权人的集体挤兑和集体诉讼,导致公司破产。
从资产负债率分析(见表3和图1),随着公司持续大规模的并购活动,导致公司资产负债率呈持续上升趋势,除2000年因配股融资55980万元而使资产负债率略有下降外。从1998年的41.86%上升到2003年69.14%。从银行债务融资的角度分析,70%的资产负债率已经极大地恶化了公司的债务融资能力。这也意味着湘火炬在2003年以后很难从银行进行大规模的债务融资来支持其产业整合战略,即公司并购增长模式走到了极限。
从股东权益/总资产的比率来看,公司自有资本比率逐年快速下降,到2003年底,股东权益比率仅为12.84%,截止2004年第一季度,股东权益比率下降到12.5%,这一自有资本比率与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水平相当。很显然,公司的股东权益比率已极大地偏离正常经营企业的水平,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已不存在。也就是说,公司已不能进一步扩张资产规模,除非资产来源于股东权益的增加,即公司已不能通过债务融资来实施资产的扩张计划。
此外,从总资产增长率、总负债增长率和股东权益增长率情况分析,在1997年552003年间,总资产的平均增长率为77.08%,而总负债的平均增长率却高达99.13%,高出资产增长率2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的股东权益平均增长率为43.57%,远低于总资产和总负债的平均增长率,这表明公司总资产的增长主要通过增加债务来实现。
(三)财务杠杆太高,财务风险极高
从图2来看,湘火炬的债务/权益比率随着持续大规模并购而快速上升,2003年底达到538.29%,2004年第一季度则高达560.72%。不论是从国内大企业的财务杠杆水平,还是从国际大企业的财务杠杆水平来看,这一财务杠杆比率是非常高,任何大企业都无法在这样高的财务杠杆水平下长期经营。持续上升且居高不下的财务杠杆比率增加了公司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公司抗风险能力明显降低。
(四)随着财务风险的上升,公司的融资成本上升,财务费用压力上升
表4的数据显示,随着公司债务规模的增长,公司的财务费用也随之大幅度增长,到2003年,财务费用的增长率以超过总负债的增长率,显示公司债务融资成本在上升。此外,财务费用平均增长率也高于负债平均增长率。在1997年至2003年间,财务费用的平均增长率为104.20%,负债平均增长率为99.13%,这也表明公司资金成本在上升。
从财务费用与净利润的比例来分析,公司每获得一元净收益所支付的财务费用逐年提高,从1998年的0.29元上升到2003年的0.85元,到2004年第一季度上升到每获取1元收益要支付0.96元的财务费用。财务费用成为吞噬公司利润的主要“杀手”。
(五)庞大的担保金额极大地增大了公司的财务风险
根据公司2003年的年度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截止2003年年底,公司担保总额为183853万元,占公司净资产的140.95%。其中对外担保总额为32150万元,占公司净资产的24.65%,为持股50%以下的参股公司提供的担保为人民币11400万元,占公司净资产的8.74%,对控股子公司的担保为140303万元,占公司净资产的107.56%。
公司之间相互提供担保是获得银行贷款的主要方式之一。湘火炬为获得持续并购所需资金,必然需要其他企业为其提供贷款担保,作为利益交换,公司也必然要为其他企业提供担保,贷款担保是一种或有债务,庞大的贷款担保增加了公司的财务保险。
以上数据分析表明,湘火炬依赖大规模短期融资进行的并购活动导致公司形成高财务杠杆和高风险的债务期限结构,这表明公司的资本结构相当脆弱,公司财务风险很高。
三、公司财务信任危机引发财务危机
2004年,我国消费物价指数持续上升,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为抑制过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预防通货膨胀,央行采取了一系列的紧缩货币政策,严格控制银行贷款规模。在2004年紧缩货币政策的压力下,湘火炬并购融资模式所固有的缺陷立即暴露出来,持续大规模并购所导致的财务高风险状态成为公司财务信任危机的根源所在。
其一,财务信任危机引发股票大幅度下跌。2004年财务危机的导火索是持续质押股票融资,导致媒体和投资者普遍推测德隆国际的资金链断裂,引发财务信任危机,进而大肆抛售德隆控股的公司股票。
2003年12月16日,湘火炬公告称,新疆德隆因提供借款质押担保,已将其持有的湘火炬法人股10020万股质押给招商银行上海分行,股份质押期限为2003年12月16日至2005年6月10日。3个月后,2004年3月5日,湘火炬再次公告称,德隆固提供借款质押担保,将其持有湘火炬法人股3733万股质押给中信实业银行济南解放路支行,股份质押期限为2004年3月3日起至还款截止日。不到一个月时间,德隆再次质押湘火炬股权,3月31日,湘火炬公告称,德隆因提供借款质押担保,将其持有的湘火炬法人股4341万股质押给中国工商银行乌鲁木齐明德路支行,股份质押期限为2004年2月26日起至还款截止日。经过三次质押,德隆已经合计质押湘火炬18094万股,而德隆持有的湘火炬法人股总共为20520万股,质押股份占所持湘火炬总股份的88.18%。
公司连续大量质押股票融资的行为引起了媒体和市场投资者对德隆集团资金链断裂的猜测,进而演变成恐慌性的股票抛售浪潮。在2003年12月26日,湘火炬的收盘价为15.69元/股,截止2004年4月30日,收盘价为4.76元/股,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跌幅高达69.67%,流通股市值损失65.43亿元,总市值损失102.34亿元,投资者损失惨重。
其二,财务信任危机和股价下跌引发债权人的挤兑和集体诉讼。由于股票价格崩溃性下跌导致湘火炬陷入大量银行债务必须马上偿还的财务危机之中,而财务信任危机使银行等债权人为保全自身借款的安全性而纷纷提出还款要求和资产保全诉讼,债权人的挤兑和集体诉讼使公司陷入财务危机之中。
四、结论与建议
从经营与管理的角度分析,湘火炬并购整合的产业扩张战略是成功的,但由于主要依赖短期债务并购融资模式蕴涵着极大的财务风险,这决定了湘火炬奉行的并购整合增长战略从根本上来说又是不成功的,因为这一模式没有可持续性。从湘火炬的财务状况发展趋势来看,如果公司不能改变并购整合的短期债务融资模式,公司出现财务危机只是时间问题,财务危机是其必然的逻辑结果。
关键词:融资;融资渠道;融资风险;融资结构
民营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对中国GDP的增长、国家税收的增长以及市场经济的活跃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由于历史、文化、社会、法制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及其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导致我国的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外部资金很难争取等融资问题。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1.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较窄
据调查统计,在中小民营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中内源融资的比重平均约占90.50%,而银行贷款占4.0%,非金融机构融资占2.6%,其他渠道占2.9%。虽然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越来越多,民营企业的上市公司在全部上市公司中占比超过50%。在资本市场融资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但与我国民营企业已经超过840万家的总数相比较,显而易见占的比例极小。由此可见民营企业主要依赖内源融资,银行信贷是债务融资的主要来源。
2.民营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
由于我国民营企业主要是通过内源融资来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但是内源融资受企业规模和所有权益的限制,而相对的外源融资表现出结构单一,其中间接融资是主要渠道,但融资成本高,并且融资数额有限。在这种不合理的融资结构下,资金的筹集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3.民营企业抗融资风险能力低
企业融资风险可以分为负债融资风险和权益融资风险,结合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和渠道选择,企业融资风险对于规模相对较小,资金比较匾乏的民营企业而言,极有可能导致其财务状况恶化,甚至面临破产的危机。
二、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
1.企业自身信用不足
企业信用是是其外部融资的基础,其缺失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市场经济运行效率的高低。在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在土地和房产上,没有法定占有权,由此限制资产抵押发挥作用。另外50%以上的民营企业或多或少存在财务管理不健全的问题,导致自身信用能力不足,使得民营企业进行外部融资困难。
2.产权结构不清晰、经营管理不规范
我国民营企业在管理上比较落后,大多采取家族式组织形式,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统一,两权界限不清,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制度管理,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盲目性大,抗风险能力差,从而消化信贷资金的能力较弱。
(二)外部经营环境的原因
1.国家宏观政策的缺失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良性的宏观环境,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都受到一定的阻碍,主要体现在资本市场的门槛过高,使得民营企业很难直接在资本市场融资;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的保障,没有统一的规范性的法律法规,造成民营企业的贷款困难。
2.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困难
金融创新动力不足,运行机制存在缺陷,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融资。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在放贷过程中考虑自身的效益和风险,从运作成本角度讲,管理民营企业贷款管理费用高,难度大;从安全性角度讲,民营企业发展中市场风险和信息的不对称,加大了信贷的风险,使得银行不愿轻易向民营企业放贷。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建议
(一)提升民营企业自身素质
1.应用现代企业制度,加强民营企业管理
产权关系不清晰从根本上制约民营企业发展,不利于达到规模经济,因此要实施现代企业制度来进行产权结构转变,明晰产权关系,建立多元股权的产权结构,提高经济效率。同时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完善企业内部监督和审计,提高企业的抗融资风险能力。
2.提升民营企业的信用
民营企业应该从企业家个人信用和企业信用两个方面入手加强企业的信用建设。企业家要具备信用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自觉实践于经营管理过程。同时企业要建立一套规范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并将其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
(二)加强政府宏观层面的扶持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法律上促进民营企业融资规范化,鼓励和保护民营企业的发展,落实对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给民营企业创造宽松、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引导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扩大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功能,积极推进建立民营企业信用制度,提升民营企业自身融资能力。
(三)加快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服务创新
1.信贷机制创新。建立起由政府和担保公司担保、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管理模式,提高民营企业在贷款申请、审批和放贷流程上的效率,同时更应该探索并建立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流程制度,包括审批制度及贷款风险控制流程,增大基层机构的贷款审批权。
2.金融产品创新。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方式,开展应收账款、出口退税单、存货等的抵押贷款业务,扩大产权、非专利技术和股权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贷款,开办融资租赁、公司理财、账户托管等多种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以思路创新和产品创新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
3.贷款方式创新。现在民营企业贷款的方式绝大多数是抵押,为了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应该扩大抵押和质押贷款范围,允许民营企业联保,以及适销对路的库存产品、专利许可证、保险权利和可靠应收账款作为保证向银行申请贷款。
四、总结
在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一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情,其存在的融资问题是需要长时间来解决的,不仅宏观上需要制度层面的保障与资本市场的完善,金融机构的创新,最重要的是民营企业自身的建设,强加企业规范化管理,提升信贷信用,提高抗风险能力,解决融资问题。(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婷.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企业经济,2007年第2期.
[2]章安平.规避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政策路径[J].浙江金融,2005(6).
[3]戴小平,陈靖.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及其防范[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
[4]杨笋.民营企业融资行为与商业银行制度和业务创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
关键词:货币政策民营企业融资困境金融支持宁夏
Abstract:Under the financial crisis influence,the central moderate loose monetary policy has not solved the private enterprise to finance the difficult question.This article take Ningxia as an example,in the inspection privat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the financial backing and in the financing characteristic foundation,the analysis private enterprise finances the difficult reason,proposed the private enterprise goes out the financing difficult position the suggestion.
Keywords:Monetary policy Private enterprise Financing difficult position Financial backing Ningxia
近些年来,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之一,特别是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民营企业经营困难,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凸现。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从多方面对民营企业融资给予政策支持,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但由于民营企业总体实力不强,银行对民营企业惜贷现象仍显突出,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
1.宁夏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宁夏部分民营企业经营恶化、利润下降。09年一季度停产半停产企业中90%以上为小企业,主要是一些规模;较小的洗煤、碳素、铁合金、电石、梳绒、脱水蔬菜等,普遍技术装备落后、初级产品多、附加值低、企业竞争力弱。但从总体上看,宁夏民营经济逆势快速发展。截止2008年底,全区私营企业达到3万多户,注册资本金624.42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9%和15%;共登记个体工商户16万多户,注册资本金55.54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9%和65%;全区非公有制经济进出口总额11.09亿美元,占全区进出口总额59%,比上年增长34.75%;上述增幅均居全国前列。宁夏民营经济呈现由金融危机导致的部分下滑和基于后发优势的整体迅猛发展的双重特征。无论是哪种特征,都存在共同的发展难点——资金缺口。
2.宁夏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未得到满足
一季度,宁夏信贷投放增长强劲,贷款增速达到历史最快增长区间。新增人民币贷款174亿元,是上年同期的3倍。其中,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增加8.5亿元,同比多增9.1亿元。但在信贷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民营企业的资金供求缺口仍在扩大。
2.1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扩大。问卷①显示,有70%的民营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面临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购进价格的上涨,企业普遍感受到扩大再生产、购买设备和原材料、支付工人报酬等方面资金支出显著增加,加之利率、税率、汇率变化的叠加效应,企业资金需求明显上升。经营恶化的民营企业面临项目转型和产品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跟进,而新生的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更需要资金补充。
2.2信贷投放呈长期化、集中化的特征,导致宁夏贷款总量的提升未能真正满足民营企业不断上升的资金需求。
一季度,宁夏65%的新增贷款投向了采矿业、制造业、电力业、交通运输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业五个行业,60%的新增贷款为中长期贷款,43%的贷款投向了前10大户企业。而大部分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轻纺、石化、建材、医药等行业,不属于贷款主要投入的五类行业,而且更需要短期贷款,显然中小民营企业在一季度新增贷款中没有获得更多的实惠。银行信贷重点关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向的企业和项目,向大企业集中趋势明显,对其他领域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产生更为明显的挤压效应。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宁夏有60%的银行类金融机构(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贷款对象以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为主,只有20%的银行贷款对象以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为主。
3.宁夏民营企业融资特点
3.1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宁夏民营企业融资以银行贷款为主。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微乎其微,11家上市公司中仅有1家民营企业。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有76.9%的民营企业主要依赖银行贷款,21.54%依靠自我融资,有1家民间借贷,仅有1家获得政府扶持。通过银行贷款的企业大部分经营年限都在三年以上,近三年成立的民营企业以自我融资为主。在自我融资中,53%的企业系家族自筹,46%的企业利用赊账等商业信用。而选择民间借贷的主要原因是手续简便及无法取得银行贷款的无奈选择。99%的企业未享受政府贷款扶持。
3.2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单一。宁夏民营企业银行贷款以信用担保和抵押贷款为主,分别占被调查企业的30%和70%,有小部分质押贷款和票据融资,尚无融资租赁业务。
3.3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较高。大部分民营企业业贷款额度小、频率高,而银行每笔贷款的审批成本并不会因为贷款额小而降低,企业为寻担保或抵押,还要付出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等相关费用。另外,与民间借贷相比,有57%的企业认为银行贷款利率更适中,但银行手续冗长、服务效率较低,信息成本过高,常使企业错过购进材料或签单的最佳时机,被迫选择民间借贷方式,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
4.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4.1民营企业普遍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
4.1.1总体实力不强,贷款抵押物不足。宁夏民营企业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扩展快;吸纳就业人员多,拥有有效资产少;传统经营多,有效创新少,产品附加值小;贸易渠道少、销售规模小,且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属于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等特点。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经营效益低下,抵御风险能力弱。问卷调查显示:有63%的企业缺少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物,27%的企业无信用担保。贷款抵押物不足是企业取得银行贷款困难的主要原因。
4.1.2缺乏规范的内控制度,信用风险较大。民营企业整体上信用等级较低。一是企业管理薄弱。缺乏健全的财务核算制度和相关的报表资料,有60%的银行反映难以查询企业的资产负债及信用等方面的真实情况。二是企业信用状况不佳。部分民营企业生产效益差或改制行为不规范,逃废银行债务时有发生,加之法律保障不足,更让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望而却步。
4.1.3银企信息渠道不畅,双方信息不对称。民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且地域分散,难以建立成熟的信用信息数据库,银行很难掌握企业经营情况,贷款风险可控性差,增加了银行放贷和收贷成本,而且对民营企业每笔贷款所付出的前期调研、评估和后期管理成本更高。
4.2金融机构单一,市场体系不健全。
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信贷政策实行全国统一标准,不利于中小民营企业。宁夏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数、资产总额均占到45%左右,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小银行数量很少。国有商业银行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对东西部地区实行统一的授信标准,其授权授信制度和资信评估制度主要针对国有企业制定。国有商业银行拓展中小企业优质信贷市场,也主要是对具有较高市场发展潜力的中小优质客户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民营企业 开展贷款营销。另外信贷审批权力上收,手续繁杂效率低下,对急需资金的民营企业尤为不利。地方性金融机构在为民营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上拥有信息优势和成本优势,但由于自身实力不足,难以满足民营企业的需求。
4.3担保业发展落后,企业信用缺乏保障。宁夏目前有信用担保机构57家,平均注册资本金为1089万元,由于担保机构普遍规模小,实力弱,加之审核条件严格,真正开展业务的不到三分之一,对民营企业实际担保支持很少。担保行业运营风险大,没有有效的反担保及再担保措施,银行与担保公司很难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5.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5.1以资本市场为主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政府部门应加强政策引导、部门协调、资金支持、后备上市资源培育,积极完善地区资本市场,为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提供条件。一是针对民营企业净资产规模小的状况,可以依附或者挂靠大企业,成为大企业的子公司或者控股公司,利用大企业的力量进入资本市场获得资金;二是可以由政府财政牵头,联合大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协同出资,建立创业投资基金或风险投资基金,专门投资于符合国家和省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民营企业。政府可运用税收政策引导和鼓励个人直接投资,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三是支持创业板资本市场即二板市场的发展,鼓励和促进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5.2以商业银行为主建立金融创新体系。
5.2.1把握市场动向,创新融资机构。鼓励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及民营金融机构在宁夏设立分支机构,积极扶持本地区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及政策性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为企业拓宽间接融资渠道。可考虑培育民间借贷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将地下的民间借贷组织正规化。
5.2.2防范金融风险,创新信贷产品。民营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大,缺少能提供抵押的不动产,其特殊性要求银行以“风险定价、风险管理、风险补偿”为中心,创新金融产品。
5.2.3提高贷款效率,创新金融服务。银行贷款手续复杂和时间长是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创新金融服务,简化贷款手续、加快贷款速度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关键。
5.2.4加强融资合作,实行差别政策。一是银行可与信用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合作,加强融资合作。二是建议实行差别的信贷政策,包括国家出台更细化的支持民营企业的信贷政策、依据地区发展情况不同实行不同的信贷政策,这对于生存在宁夏这种西北欠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显得尤为重要。
5.3以中小企业为主完善民营企业信用环境。
5.3.1采取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一方面政府和银行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培训和引导,促使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健全财务管理、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政府可针对民营企业规模小、底子薄、经济结构单一的特点,适时采取措施对一定规模以下的民营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民营企业成长的良性循环机制。
5.3.2建立民营企业信用信息体系。加强人行、银监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的协调、沟通,建立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注重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更新;搭建银企信用信息平台,有效解决企业融资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信用差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并及时通过媒体曝光,加大失信惩戒力度,优化民营企业信用环境。
5.3.3健全社会信用担保机构的建设。完善现有的担保机构,组建完全按市场规律运作的高效率担保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企业信用担保市场。政府可设立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通过资金补助调动担保公司的积极性。注释
①为全面了解宁夏民营企业融资情况,近期人行银川中心支行对宁夏民营经济的发展及融资情况开展了调研。调查对象包括全区62家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涉及13种行业 的130家民营企业,共发放问卷190多份。13种行业分别是:化工、机械设备、金属加工与制造、非金属矿物质制品、水泥、造纸、采矿业、农副产品加工、食品与饮料、纺织、医药、物流、建筑。
参考文献
[1]符戈.《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10月
[2]张俊伟.《完善中小企业政策体系的努力方向》《中国经济时报》,2009.03.20第5版
[关键词] 中小企业板 民营企业 融资
一、资金困难约束中国民营企业发展
改革以来,中国的民营企业迅猛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强大推动力。然而,民营企业的发展仍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融资困难。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碰到融资缺口的问题,即资金的融通不足以支持企业的发展。根据IFC(国际金融公司)对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调查,大约80%的被调查企业认为融资难是它们面临的一般或主要制约因素。我国新建民营企业90%以上的初始资金都是由主要的业主、创业团队成员及其家庭提供,而美国一般新企业内部融资不超过50%。在追加扩张投资时,民营企业继续几乎完全依靠内部渠道,企业留存收益和主要业主的投资仍占相当大的比例,显示了融资的困难性,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渠道主要是业主自有资金和留存收益投资;银行贷款在民营企业融资中所占比例很小;民间贷款受控于国家的严格限制,难于发展;风险投资在民企融资中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比重仍然很低;限于严格的上市标准,只有很少一部分民营企业可以进行有价证券融资。
二、推出中小企业板对民营企业融资的影响
2004年,国务院批准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毫无疑问,创业板的建立有利于民营企业融资。中小企业板的推出主要通过两个渠道来影响民营企业的融资:风险投资和有价证券。同时间接影响民营企业的其他融资渠道,下面逐一分析:
1.对民营企业风险投资融资的影响
风险投资的赢利机制基于两个现实:风险投资所选取的项目一般是高科技公司或具有成长潜力和高盈利潜力的中小公司,这种公司的特点是,一旦成功,所投资金可获得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报,微软、雅虎是这类公司的典型;另一个现实,由于高科技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高倒闭率,风险投资的成功率非常低,只有30%左右。为了分散风险,风险投资家通常运用组合投资的方法,即投资于一个包含10个项目以上的项目群,利用成功项目蜕资后所取得的高回报来抵偿失败项目的损失并取得收益。
风险投资属于中长期投资,一般是4年~7年,这样,适当的退出机制便显得非常重要。在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仍不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有三种渠道:待所投资企业上市之后,抛售股票退出;所司被别的企业收购,回收资金;所投企业破产,清算。其中,公开上市是风险投资的最佳退出渠道,非常自由和灵活,而另外两种渠道是退而求其次或不得已而为之。
深圳中小企业板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中国的创业板市场,如果成功,风险投资将会因退出渠道的流畅而获得极大的发展,风险投资的发展又会增加其对中小企业的投资,而中小企业中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以此推之,创业板的建立将使得民企从风险投资获得更多的融资,缓解融资上的困难处境。
2.对民营企业有价证券融资的影响
我国证券市场侧重于对国有企业的服务,而且门槛太高,在现行机制和政策制约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因规模和业绩很难挤进证券市场的大门。创业板是主要为私营企业设立的。因此,推出上市标准低于主板市场的创业板市场可以使无法进入主板的民营企业进入二板市场,同样可以进行有价证券融资,这样可以大大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
需要注意的是,深圳现在设立的只是中小企业板,而且只是主板市场的一部分,它的上市标准与主板相同,上市公司的数目也不多,所以暂时不会对民企融资造成很明显的影响,即便最终创业板建成,能够上市的公司仍然只是一小部分,只有健康快速发展的企业才能从中获益,对大部分民营企业而言,融资困难仍然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困扰他们。另外,不同类型企业将会受到不同的影响,深圳中小企业板所审查上市的企业一般都是科技含量高的公司和有增长潜力的公司,所以,这类公司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低科技水平的企业受其影响不大。
3.对民营企业其他融资渠道的影响
【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现状 融资对策 金融创新
由于我国金融体系的构建历史相对较短,金融体系的发展不够完善,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明显不够,这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民营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以更好地适应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竞争环境。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对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还需要对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加强金融创新对策的研究,为民营企业的融资和创新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
(一)融资制度不完善,不重视融资管理
从整体上看,我国的民营企业主要是家族式企业和合伙制企业,在市场营销、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等环节存在很多不规范的行为,在融资方面更是没有紧密结合国内外金融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融资管理制度和规范,忽略了融资管理的重要性,这不仅限制了民营企业融资职能的发挥,也很难实现预期的融资目标。 同时,由于很多民营企业存在着逃避债务、多头抵押等影响自身信誉等级的行为,在资本市场上缺乏足够的融资信心以及进行有效融资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严重限制了企业自身的融资管理水平。
(二)民营企业与资本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
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判断金融风险时考虑的角度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二者在预测金融风险时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这已经成为影响民营企业及时获得资本支持的重要因素。因为就市场信息而言,借款者知道更多的信息,使得金融机构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所以金融机构只能根据民营企业过去的信息和信用状况设定贷款条件,这容易导致借贷市场上的失衡现象,影响到民营企业的融资质量。
(三)民营企业面对的融资环境较差
与国内外成熟的大中型企业相比,我国民营企业面对的融资环境较差,由于企业的技术含量和综合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能够涉足的行业也相对有限,使得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加上民营企业存在大量偷税漏税、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使得民营企业的整体社会形象不是很好,导致社会上的大多数资本机构都对民营企业存在偏见,这就使得民营企业所面对的融资环境不够理想,加上民营企业在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以及融资租赁等业务方面的重视力度不够,发展速度相当滞后,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四)通过银行机构进行融资的难度较大
受制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结构和发展程度,银行贷款无疑是我国民营企业进行融资的最主要途径,因为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存在很多缺陷,可供民营企业选择的融资渠道不是很多,但是由于民营企业长期以来存在很多违法逃脱银行债务、不讲经济信用的行为,使得各大银行金融结构对民营企业的整体印象较差,导致银行及其放贷人员对民营企业存在很大的偏见,不愿意承担过多的金融风险;此外,由于我国很多民营企业的发展资质有限,有的民营企业不能按期归还贷款,银行对于民营企业贷款对于抵押担保审核条件苛刻,而且贷款风险较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民营企业通过银行机构进行融资的难度。
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忽视了信用体系建设,遭遇融资信用阻碍
我国的很多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破产、兼并等活动,导致大量的债务问题,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债务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而民营企业在整体上的信用形象又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改变,就使得很多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遭受到融资信用障碍。因此,民营企业对此必须对信用体系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逐渐消除自身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障碍。
(二)民营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不强
从整体上,我国的民营企业在整体上缺乏核心竞争力,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综合竞争实力不是很强,生产经营成本较高,财务管理水平较低,抵御各种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再加上资产负债率较高等因素,使得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对民营机构进行考察时,主要考虑民营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管理状况、企业的信用风险、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等多方面,但是由于民营企业的规模小,缺少产品创新,销售利润有限,并且有些行业存在着恶性竞争,这都限制了我国民营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三)企业管理者素质不高,企业管理不够规范
很多民营企业的管理者都是白手起家,缺乏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意识和管理技能,没有为企业及时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规范的行为,例如财务管理环节的大量违规行为,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在融资过程中很难为金融机构提供详实的财务信息,无法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风险进行准确的表达等。
(四)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我国民营企业多数分布在服务业和制造业,经营规模有限,技术水平不高,缺少自己的技术支撑,而且人员流动性很大,财务水平不高,对于风险的抵抗能力较差,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常常无以应对而存在破产风险,对于民营企业进行融资时,一些金融机构考虑到潜在风险因素,有意抬高贷款门槛,民营企业融资难,运营风险加大,从而陷入恶性循环的状态。可以说我国民营企业的经营风险高,自身存在的不利局面造成了融资门槛高和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民营企业只有加强自身的经营和管理,降低自身风险,才能缓解融资困境。
三、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的金融创新对策
(一)更新融资观念,加强民营企业融资信用体系的建设
民营企业要想切实改善融资难的现状,首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即树立现代化的融资观念,积极加强自身融资信用体系的建设。目前,很多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还是以内源为主,融资观念相对落后,不敢承担相应的融资风险,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积极转变融资观念,尽快建立科学完善的融资管理制度。同时,要结合企业自身的信用状况,积极加强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使企业尽快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尽量规避或减少在融资过程中遭遇的各种融资障碍。
(二)丰富民营企业融资的手段与渠道
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民营企业应当积极寻求融资方式的多样化,改变过去以内部融资和银行融资为主要融资渠道的传统融资模式,在外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要积极拓宽融资思路,注重融资方式的创新。例如,民营企业要善于利用国家的政策进行融资,可以开展融资租赁、融物租赁等融资活动,要敢于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等。
(三)大力发展和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
为了更好地满足民营企业在金融市场上的融资需求,我国应当有针对性的就目前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进行完善与发展,为民营企业的融资活动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条件,例如,大力发展我国的信用担保机制和民间担保产业,通过信用担保机制的完善担保机制,加强担保机构的职责履行,约束担保机构的行为,这对扩大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是非常有利的。
(四)提高融资人员的综合素质
民营企业要想切实改变融资难的现状,提高融资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提高融资人员的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必须要对员工进行融资准则、财务管理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财政政策等方面的系统培训,不断提高会计等融资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融资技能和法律道德意识,减少融资环节的腐败现象,不断提高融资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蕊.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与制度环境构建[J]. 财经政法资讯,2010(04).
一、玉环县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
民营企业最显著特点是寿命短。一般民企真正发展的黄金时期也就在2年~4年,民营企业的成长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融资困难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中小型民营企业,这一点玉环县的民营企业也不例外。
1.内源融资是玉环县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玉环县民营企业在内源融资上成本低,相对容易得到资金,因而内源融资成为企业筹集发展资金的主要渠道和基础方式。
2.外源融资严重不足成为玉环县民营企业发展瓶颈。直接融资方面目前玉环县只有苏伯尔、中捷集团两家上市公司,二板市场刚刚建立,至于债券融资,也不是很流畅;间接融资方面,主要表现在民间借贷的力量微弱和中小企业贷款难。
二、玉环县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分析
玉环县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可以从企业自身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如下:
1.主观原因
(1)管理人员素质低,不重视品牌建设。在玉环县,民营企业大多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经营过程中存在任人惟亲的现象,经营缺乏计划性,不会优化配置资金,注重短期效益, 不重视企业的品牌建设。就玉环县来讲,仅仅“苏泊尔”、“中捷”这两个创立了品牌,其余的都还没有走出玉环县。
(2)企业自身造成银企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的不利选择。民营企业中的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比大企业严重,因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是内部化的、不透明的,而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很难通过一般的渠道获得他们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为规避自身的经营风险和降低经营成本,只有选择不向中小企业贷款,所以民营企业融资难主要还是自身造成的。
(3)企业类型单一。玉环县民营企业集中于传统制造业,如家具、阀门、汽车摩托车配件等,比较发达而一般的中小高科技企业很少。由于制造型企业资金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和制造业企业资金需求量大、资金周转相对较慢的特点也决定了玉环县民营企业融资风险和融资难度相应地增大。
2.客观原因
(1)对直接融资规定的严格条件是玉环县民营企业融资的障碍。虽然,中国A股市场发行上市从审批制改为核准制,坚持民营企业和国家控股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曾给民营企业以极大的鼓励,然而在核准制下,证监会对每一家证券公司都有一个严格的上报数额限定,因此对于多数的民营企业来说是“僧多粥少”。这样大多民营企业很难进行直接融资。
(2)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的融资难。长期以来,玉环县政府对企业的重视程度片面的强调“抓大”,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社会服务和保障等方面只考虑大型民营企业而中小企业很难或根本得不到政策上的扶持,缺少政府必要的保护。
(3)融资规模导致融资困难。大多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也具有批量小、频率高的特点,融资的单位成本比较高。这使得银行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宁可做“批发”而不愿做“零售”业务,从而使民营企业融资处于不利地位。同样融资要考虑利息成本,还要考虑昂贵的融资费用和不确定的风险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能放弃这种间接融资投向其他融资渠道,造成融资渠道更加狭窄。
总之,玉环县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形成是内外因、宏观微观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如何使民营企业摆脱融资困境,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解决玉环县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针对以上在玉环县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结合玉环县的实际情况,要解决其问题,必须从企业本身、政府组织、金融环境等多方面各层次着手,方能解决玉环县民营企业融资的问题。
1.完善民营企业制度,健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自身素质是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重要途径。推动民营企业制度的多元化和社会化,实现治理结构合理化。还要对民营企业积极引导走资本化方向的道路,改变家族式管理方式,吸收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要素,推动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关系。规范财务制度,建立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制度,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
2.挖掘民营企业自身潜力。为了解决自身的融资难问题应该合理挖掘自身潜力,具体要做到:民营企业要增强自我积累意识 ,改变分配过程中留利不足,自我积累差的现状;开展表外融资,通过融资工具的多样化降低筹资成本;注意融资与融物相结合,收到“借鸡生蛋,以蛋还钱,最后得鸡”之功效。
3.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构建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增大财政对玉环县民营企业资金融通的支持力度,要在财政预算中建立民营企业贷款风险准备金,逐步建立向全社会开放的以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发等为内容的民营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资金支持。加快建立信用担保行业协会,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协会要制定担保行业准则和业务规范。政府应尽快组建再担保机构和监督部门,以分散担保风险。
4.改革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在玉环县建立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这些中小金融机构应主要定位于民营企业。这种金融机构由于对当地的企业了解,所以能适应玉环县这个民营中小企业占很大比例的县,它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对象,满足其各种金融需求,从而解决融资困难问题。
参考文献:
[1]Neil Gregory,Stoyan Tenev.and Dileep M.Wagle,2000,China’s Emerging Private Enterprises:Prospects for the New Century
[2]刘云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与融资租赁对策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2(1):17
[3]陈先运:县域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探索与争鸣,2005(1):9
[4]李富有刘亦:民间资本供求与民营企业融资:对陕西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5(1)30-31
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困境 融资体系
同其他国家的中小企业一样,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自身融资方式和外部融资环境的制约,我国民营企业也同样遇到了融资难的困境,使其无法及时获得发展资金,融资缺口的不断扩大,融资结果的不合理性,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笔者认为,只有通过消除各项不利因素,制定切实有效的支持政策和最优的金融策略,以此建立起分层次、多样化的适合民营企业融资的融资体系,才能真正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具体如下:
一、内部融资体系
企业发展初期,由于前景不明朗、盈利较差、规模较小、可供抵押资产较少等原因,无法通过发行股票、债券、信贷等方式获得足够的外部资金,为此,企业内部融资对其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发展初期,要合理分配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比例,选择合理的股利政策,构建完善的内部融资体系,真正降低企业融资加权资金成本,最大限度提高公司的价值。
二、间接融资体系
我国民营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以间接融资为主要融资方式。但由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间存在严重的信息非均衡,民营企业自身的高风险性,使得民营企业很难通过资金市场融资。为此,如何构建一个适应民营企业融资的间接融资体系尤为关键。
1、加强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支持
结合我国现行商行对民营企业的政策,转变授信的所有制标准,以经济效益原则作为是否贷款的标准;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简化贷款手续,增强资金利用转化效率;灵活运用多种贷款担保方式,如信用、担保、抵押等;降低门槛,扩大金融服务范围,提供多元的服务。
2、搭建民营金融机构的平台
首先,应逐步放松对民营金融中介机构生长和进入的限制。国家政策导向应着眼于放松民营经济进入金融行业的限制,大力培育各种适合民营企业特性的民营金融机构,促进民营企业进入更大的发展空间。其次,应矫正政府角色定位,消除政府在信贷资金来源上的垄断。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另外,还应开辟更多的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我国目前融资渠道尚不发达,所以应为民营企业开辟更多的融资渠道,使民营企业有更多的融资选择余地。
3、大力发展民营金融机构
活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民营金融机构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拓展民间金融业务,如允许开办私人银行或民营股份商业银行,加强对民间资本的管理和规范,创建市场化的担保机构等。
三、直接融资体系
直接融资是资金盈余部门在金融市场上购买资金短缺部门的证券的融资形式,它具有直接性、长期性、不可逆性、易流通等间接融资无法比拟的优点。为此,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建立直接融资体系。创造条件,推挤制度革新,大力发展二板市场,促进民营企业的债券投资和股票融资等主板市场融资,是构建完善直接融资体系最为关键的问题。
四、信用担保体系
由于民营企业存在着严重的信息非均衡、风险等级不一致和契约不完善等缺点而造成企业融资困难,贷款风险加大,最终成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配给的对象,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得融资资金。因此,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对于民营企业摆脱融资困境很有必要。通过建立地市、省、国家分等级的担保体系,组建信用担保协会,发展社会服务机构等形式,形成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
五、社会支持体系
民营企业融资难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困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仅仅依靠企业内部融资、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信用担保机构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建立高效、诚信的中介服务机构,构建强有力的民营企业社会支持体系和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各种制度保障、环境营造和技术支持。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必须从根本上树立和强化对民营企业保护扶持的观念,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及创新基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大力发展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信用等级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可以有利于民营企业做出准确企业价值判断和风险投资判断,降低企业融资难度,提高融资效率。加快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展,使之与中小民营企业协调发展,提高我国金融市场效率,可以有效化解借贷双方信息非均衡问题,从而解决融资难的困境。
党的十七大指出:“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现代社会,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正如党的报告中提出的一样,只有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融资结构体系,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深化和改革,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1]张承惠.民营企业融资现状调研报告[J].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
【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现状 原因分析 融资对策
一、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
我国企业融资难,难在融资渠道不畅,难在可供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不多。我国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只有少数企业可到资本市场融到资金。融资渠道的单一不仅制约企业的发展,而且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很大的压力和风险。自2005年起,中央政府已从财政资金中拿出6.5万亿元资金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但是截止2008年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仍然高达25%。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旧的未消化,新的又不断增加,其深层次原因是我国企业融资市场格局的不合理,企业融资渠道过于单一狭窄,众多的企业将融资的负担都压在商业银行的肩上,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决策极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干预。因此,金融机构在提供贷款是更多的去考虑借贷风险和风险规避,从而导致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同时我国经济中涌现出一批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本来应以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为己任。但在实际中,这些金融机构在业务发展上与国有金融机构有趋同的趋势,不能真正面向民营企业,存在一定的信贷歧视现象。很多中小金融机构将大量资金上存或购买国债,对急需贷款的民营企业却不予支持。另外,我国地方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信社已成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力量。地方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没有建立,实际资本充足率偏低,在支持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有心无力的局面。
民营企业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补充成分,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中国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民营企业,在金融支持方面却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客观地说,为了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都下了很大的力气,也出台了一些具体政策措施,但是,从实施效果来看,这些措施往往是治标不治本,治短不治长,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现实表明,民营企业融资难表面上的反映是渠道狭窄,而深层原因则是各方面的体制和制度问题。因此,仅靠出台一些政策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制度调整,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角度出发来综合考虑民营企业融资发展的问题。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途径。
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途径
1.不断完善和发展民营企业的外部经济环境
(1)调整和完善银行体系,加强安全管理。现有中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仍然持续了国家银行高度垄断的局面,民营中小商业银行数量严重不足。这种畸形结构,不仅严重降低了融资效率,影响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加大了金融风险,并使风险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应该创立金融社区服务模式(如农村信用社),使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深入到当地众多的个体私营企业,形成企业与金融机构“双赢”的局面。
(2)扩大市场准入领域。一方面,要全面检查有关民营投资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认真清理限制民营投资增长的不合理规章和收费。凡国家、省、市已废止的和不利于民营投资的规定和办法要坚决废止,彻底清理各种行政性收费。对企事业单位的行政性收费应坚决取消,对确需保留的收费在经过测算后实行一次性、“一门式”收费,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纳入财政预算;对取消和保留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要进行公示。另一方面,要改变行政审批事项多、手续繁、透明度低的状况,对非政府投资项目原则上实行登记备案制。
(3)系统地调整有关制度,努力改变对民营企业的错误歧视。
①实行同等待遇。在国家金融、财税、土地、技改等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要取消不同经济政策的制定,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对各类市场主体都必须履行法定职责,制止凭借审查、审批或核发许可证的行政管理职能,向民营企业收取部门管理费和不公平、不合理行为。
②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政府应进一步改善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服务,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完善的机制,为民营企业融资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在各商业银行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积极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业务,如创新金融产品,提供理财服务等。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探索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
③研究探索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多种有效方式和途径,力争使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得到解决。可通过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大力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相对中小企业来说“门槛”过高,为适应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需要,有必要为其开辟一个合法的股权流通场所,即开辟一个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二板市场。
④重点扶持中小企业中的高新科技企业。充分创造投资便利,吸引国际国内风险资本投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制定完善的市场监控机制,设立风险投资基金,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问题。
2.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的内部因素
随着1999年把非公有制经济明确写入宪法后,我国的私营经济更加如火如荼。私营经济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民营企业的观念和体制也应该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强化企业凝聚力。
民营企业主必须改变落后的用人观念。(1)民营企业只有让员工的待遇,员工对企业的贡献,两者之间有公平合理的关系,才能有效减少员工因横向比较感到待遇不公而流动。(2)明确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企业使命说明企业存在的目的,也是企业行为追求的价值所在。民营企业通过企业使命和勾画中长期战略目标,可以把员工的目标统一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并赋予员工美好的远景,增强民营企业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吴丽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期刊论文].市场论坛,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