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三年级语文教育叙事范文

三年级语文教育叙事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三年级语文教育叙事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三年级语文教育叙事

第1篇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提倡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即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回归生活,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基于这一认识,近年来,笔者在自身小学语文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一、引导深入生活,丰富学生直接经验

与其他教材一样,语文教材呈现的是前人已有的经验。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都是间接经验。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经历少,他们所拥有的直接经验很少。而教材所呈现的知识,有的他们完全没有经历过;有的虽然经历过,但并未留下多少印象。由此造成了教材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距离。语文学习需要以一定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缺少这一基础,就不能缩短上述距离,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平时的各类活动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获取必要的直接生活经验,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槐乡五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以优美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槐乡五月飘香的槐花和可爱的孩子,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槐乡和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其中,槐花既是作者的写作重点之一,也是作者描写槐乡孩子的重要铺垫。教学前,笔者发现本班学生虽大多来自农村,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槐花仍缺少足够的认识。为了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槐花,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课前,笔者组织学生来到学校的一棵大槐树下,让他们观察槐树的全貌,欣赏雪白的槐花,品味浓郁的花香,以获得直观的感受。有了这样的经历,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起来显得非常轻松。他们饱含深情地朗读,积极踊跃地发言,绘声绘色地讲解……整节课气氛热烈,效果很好。

二、指导再现生活,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的内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气息,富有童心童趣,而且题材、风格丰富多样,为儿童所喜闻乐见。这些课文,有的饱含深情地描写了祖国壮丽的山水风光,有的生动具体地叙述了感人至深的名人故事,有的形象逼真地介绍了动物植物的美丽可爱……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领悟文本、产生真情实感,我们可以采取种种手段生动地展示文本内容,形象地再现生活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倾听等直观方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1.多媒体展示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设备有了质的飞跃,多媒体等设备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资源的研发工作也成果丰硕。与传统的挂图、插图相比,多媒体技术的最大优点是把静态的、呆板的内容以动态的、鲜活的画面呈现出来。这对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无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更具有吸引力。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再现生活,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梦圆飞天》(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详细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达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之情。课文中充满各具特色的场面描写:送行的场面肃穆、庄严而又激动、喜悦,发射的场面紧张、壮观,飞行和通话的场面则温馨而又美妙。这样的特点,学生单纯从课文的文字叙述中很难获得切身体会。教学时,笔者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上述三个场面。生动形象的场面,紧张壮观的氛围,温馨感人的对话,使孩子们时而凝神注视,时而紧张万分,时而欢呼雀跃。通过展示,学生真正把握住了各个场面的特点。在研读文本时,他们如临其境,感同身受,饱含深情,准确而又深刻地理解了课文。

2.课本剧表演

所谓课本剧,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小学生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所以比较容易感受、接受直观的、现实的东西,而且他们有着很强的表现欲和模仿能力。所以,在叙事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适时采用课本剧表演的教学方式,是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优化教学效果的不错的选择。

《谈礼貌》(出处同上)通过几则小故事对学生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课前,笔者把牛皋、岳飞问路的故事改编成课本剧。教学时,笔者安排几名学生进行表演。通过表演,牛皋的粗鲁无礼和岳飞的彬彬有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老者对他们二人的迥异态度更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本剧的巧妙安排,使孩子懂得了礼貌待人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使社会更加美好的道理。

需要指出的是,多媒体展示适用的范围比较广,而课本剧表演一般只适用于叙事类课文。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相机选择,正确运用。

三、放手体验生活,实现知识回归生活

不管是深入生活还是再现生活,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归生活――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自身的生活实际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在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再现生活的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学校生活实践、家庭生活实践和社会生活实践等多种活动,放手让学生去体验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验证知识、应用知识、强化知识,实现知识向生活的回归。

第2篇

一、渗透思想性教育,领会教材的导向

苏教版小学语文每册书前都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训练,综观苏教版小学语文所有的课文,有着明显的价值取向:所选的课文的很美,有审美性;文字简约,浅显中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有文化性;能反映时代的进步和时代的精神;关注当代文化生活,体现先进性;让学生接受新思想,具有时代性。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其中叙事性的课文约占二分之一,而叙事性课文中那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又让学生难以忘却。如《第一次抱母亲》让我们看到了儿子对母亲的愧疚、母亲被抱起时的感动;《爱如茉莉》则留下了一幅父母相亲相爱的平凡的真爱画卷。而《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师恩难忘》等课文则进一步表现了丰富的兄弟手足之情和难忘的师生情。苏教版小学语文单就第四册语文有13篇叙事性课文,有表现家庭亲情的《母亲的恩情》、《沉香救母》;有表现朋友关系的《蜗牛的奖杯》、《谁的本领大》;有表现勤学的有《“黑板”跑了》、《学棋》;有表现光辉形象的《歌唱二小放牛郎》、《“闪光的金子”》……这些课文无一不渗透着浓烈的思想教育因素,引导着教者通过这些叙事性课文中人物形象的体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启迪学生的语言智慧,健全学生的人格。

二、渗透思想教育,要在教学中引领

北大教授陆俭明说:“语文教育要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爱人民的感情,而在学生的这些情感中,亲情是最重要的,它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对学生的茁壮成长有难以替代的滋润和营养。所以首先要引领学生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情。亲情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得较早,如苏教版低年级《探母》、《母亲的恩情》、《沉香救母》等课文,教学时应让学生了解如何孝顺母亲、孟郊的妈妈是如何为孟郊远行而操劳牵挂的。随着学生的成长,他们的感情越来越丰富,教材安排了一些更让人心灵震撼的课文。其次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英雄人物的过程中,感受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勇担责任、乐于奉献的爱国精神。如《歌唱二小放牛郎》可以通过对王二小的深入学习,体会王二小不怕牺牲的精神;《民族英雄郑成功》则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个爱国爱民的郑成功;《钱学森》为学生展现了一位伟大科学家的爱国情怀……

要培养学生为民服务的大爱精神。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关心别人,培养学生爱民、为民的精神,小学语文教材注重从小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如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中的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好了洪水,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塑造了大禹一心为民的光辉形象;《孔繁森》通过描写孔繁森收养了三个孤儿,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好干部;二年级下册《“闪光的金子”》则描绘了一位为民排忧解难的好工人徐虎。

教学这一类课文时,不能停留在文本本身,要多问学生,你学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做到了什么?打算怎么做?这些问题既可以当做说话写话的训练,更可当做一种行动导引,让学生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中。

三、渗透思想教育,熏陶优秀的品质

小学生正处于性格的可塑阶段,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正面人物的描写对学生形成热爱劳动、坚毅勇敢等优秀品质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接受诚信熏陶。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一组课文:《诚实与信任》中的“我”,能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主动留下联系电话,希望能赔偿别人汽车的反光镜,而另一位汽车的主人表现出大度,衬托出人与人之间的“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珍珠鸟》主要写了由于“我”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之间爱的颂歌,并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九色鹿》描述了九色鹿救了落水的人,但那人却忘恩负义,叫国王的军队来追捕他,幸亏白鸟等兽及时救援,才使九色鹿脱离危险,让学生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接受创新熏陶。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教学中可以设计:你喜欢文中的谁。喜欢谁都是可以的,文中的小猪很可爱,喜欢他没错,小文中的小牛节俭,喜欢他也没错。小猴聪明能干,创新地让一袋麦子变成了一囤麦子,更是我们时代要唱响的主旋律,如何来引导,可以采取为小动物贴红花的方式,如小猪很可爱贴三朵小红花,小牛很节俭,贴三朵小红花,小猴呢,有创意,我们建议贴五朵小红花。这样处理,贴近文本的导向,又不失孩子的天性,能够圆融地表达思想的导向。

第3篇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可以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人文精神的底蕴。但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向学生传扬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值得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是总体目标与内容之一。

其实,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很广,有我们所能看到的建筑、美术、文字、舞蹈等内容,也有我们听到的音乐等艺术形式,更有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语文教材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天地。其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组教材就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由《孔子拜师》《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孔子拜师》和《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学习本组课文,学生能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另外,本组教材安排的“综合性学习”以及“学习园地”,都是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针对本组教材的编写特点,教学的主线设计应定为:在课堂教学中品味语言文字的同时传扬中华传统文化。

一、营造课堂文化氛围

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情意。其创设手段有: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名言警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播放音乐;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影像资料,等等。如教学《孔子拜师》前,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孔子的画像及其名言,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中国文化艺术的熏陶。又如教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可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如画册、邮票、图画等,让学生领略古代绘画的艺术价值。

二、品味作品文化内涵

走近本组教材,走进中华传统文化,需要教师认真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文字的同时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从而使其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

“情动而辞发,披文而入情。” 语文课堂只有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才能获得美的渲染和语感的培养。《孔子拜师》讲述的故事学生不难理解,但对于文中的“老聃”“孔丘”“仲尼”这些称呼,表面上虽知指谁,但对于为什么这样使用往往不明缘由。这需要教师稍作点拨:“中国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要复杂。老子名耳,字聃;孔子名丘,字仲尼。在使用上,自称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自己的谦虚有礼;对别人则不能直呼其名,而要以字相称。”学生了解了这些称呼的使用后,会由衷地佩服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又如教学《开天地》一课,学生在品味“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时,进行想像画面的小练笔:他的头发,变成了一条条山脉;他的指甲,变成了一片片森林……可见,在学生将课堂上获得的情感体验通过文字再现出来时,“神奇”这一神话故事特点也深深地刻在他们的脑海中了。

第4篇

【摘要】本文是针对某教师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荷花》一文的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粗浅见解而写成。某教师对《荷花》一文,运用音乐、美术等全新的手段和方法进行说教引起争议。有的说,怎么把语文课变成了美术课?有的说,是上美术课还是上音乐课?有的说这样还有语文味吗?我认为……

【关键词】 思维兴趣兴趣个性尝试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ims at some teacher to teach the version elementary school three grades languages final volume third class to the person "Lotus" an article teaching method, proposed own shallow opinion wrote. Some teacher to "Lotus" an article, using the music, the fine arts and so on the brand-new method and the method carries on rigid theorizing to cause the dispute. Did some saying, how turn the language class the fine arts class? Some saying, are on the fine arts class or on the music class? Some said like this also has the language taste? I thought... ...

[Key word] ThoughtInterestInterestIndividualityAttempt

在《课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大部分语文教师都按照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探索,力求突破传统的教法,开创一条培养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新路子。某教师在执教《荷花》的观摩课上,就采用全新的教法:先是和着优美的音乐朗读课文,后问学生“荷花美吗? 大家想画一画美丽的荷花吗?请你们拿出纸笔来画一画吧。”于是乎,教室里热闹起来了……老师还一边认真观察,一边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作画。折腾了二十多分钟,学生把画画完了。之后,在任课老师的鼓励下,学生又把自己的画送给观摩老师提意见。这种把音乐、美术引入语文课堂的全新教法,当即引起观摩老师的议论,有的在咕噜:怎么把语文课变成了美术课?有的在议论:是上美术课还是上音乐课?这样还有语文味吗?

某教师对《荷花》这篇课文能彻底抛开参考书,完全改变传统思路的教法,颇具新意。我认为其教学理念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浅见。

1纵横突破,开拓学生思维

纵观课文主体内容是叙述荷花的美,引导学生如何欣赏荷花的美。为了达到赏美的目的,执教老师先利用音乐手段,和着优美的乐曲朗读课文,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一个美的空间,启发学生不仅仅要用眼睛看到荷花的外在美,而是要从思维上想象和感受到在荷花的衬托下,荷塘的美,环境的美,生活的美,自然而然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其次是运用美术手段,要求学生把自己感知的荷花画出来,使学生对荷花的外在美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通过上述过程,相信在学生的小小心灵中,已对荷花的形美和神美已经心领神会。我想,在此基础上执教老师若能再根据课文要求,指导学生如何有层次的观察荷花,以及围着荷花跳舞的蜻蜓,还有荷花底下的池水和小鱼,是怎样构成一幅美丽的荷花图。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在这幅画里,如缺少了蜻蜓或池水或小鱼,还这么美吗?如果你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觉得幸福快乐吗?从而诱导学生理解想象,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如此一来,教学生学会运用相关词句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2诱发兴趣,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原始基础,是追求知识欲望的推动剂。部分学生的语文成绩老是上不去是什么原因?可以肯定的说,这部分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甚至是对传统语文课“学习生字――理解课文――归纳中心”这种干巴巴的“三部曲”教法反感。某教师一改传统思路,把音乐、美术带进了语文课堂,一下子就把气氛搞活了。也让学生明白了,原来语文课不只是枯燥无味的朗诵、写生字、造句、做作文等,还有与课文描写的意境音乐,还可以创设欣赏美术的大语文学习情景。当然,不同的课文还有许多不同资源手段可利用。通过这样的创新方法,不但把学生的脑筋动起来,还把学生的耳、口、手都动起来了,一句话,学生的兴趣就被诱发出来了。既然学生对课文产生了兴趣,何愁语文学不好!所以说,教师要根据课文所叙述的内容,尽一切可能把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都调动起来,在兴趣中自觉或不自觉的不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口、动手和动笔能力。这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3发掘个性,培养主动探索精神

按照某教师的教学过程,很有可能调皮的学生会提出:“老师,你为什么不放一首‘嘣嚓嚓'的劲曲给我们听呀?”作为老师,我觉得应该这样回答:音乐有优美、激昂和悲伤曲调之分,好像我们的课文有叙事、写人、诗词等不同类型一样,这是赞美荷花的课文,荷花是美丽的,就应配上优美的音乐来衬托朗诵,使你觉的荷花更美;在校运动会开幕式上,仪仗队的乐曲配上运动员的行进步伐就更加矫健。如果配上“嘣嚓嚓”的劲曲,你们能感受到荷花的美吗?叫你们画荷花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在画家的笔下,比我们亲眼见到的荷花更美。总之,通过音乐和美术贯穿于《荷花》教学中,不但使学生知道,赞美荷花不单只有文字词句,而且还有音乐、美术等等。对音乐有爱好和天赋的学生,会激发其不断向音乐王国探究,可能将来成为音乐专才;有美术爱好和天赋的学生,会立志向美术方面钻研,可能将来成为美术大师;对音乐、美术没有特别爱好的学生,也应学会如何运用语文综合表述事物的能力。

4贯彻新的语文教学理念的大胆尝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不能单一用统一的教法为教语文而教语文,而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的语文教学理念。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实践性及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特点,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要注意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某教师在《荷花》的教学中,大胆采用跨学科和现代科技手段,使学生既学到了课文要求的多项语文要件,又学会了赞美荷花,除了词句之外还有音乐、美术等方式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完全有理由相信,长此贯彻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像某教师那样大胆采用跨学科和现代科技的手段,培养和造就现在社会所需一代新人绝不是空话。

5主科与跨学科的关系处理不够恰当

究竟跨学科这个跨,要跨到什么程度,又围绕着什么来跨,没有完整资料可参考。我认为要视课文的具体内容要求而定。某教师“一边认真观察,一边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作画”就跨过了头。首先,就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而言,是否具备美术专业的指导能力?在美术技巧上是否会出现误导学生的现象?其次,就算具备指导能力,时间允许吗?在40分钟时间里,指导学生作画用去了20多分钟,之后,还鼓励学生把画送给听课老师提意见,难怪听课老师咕噜怎么把语文课变成美术课了

依愚之见,对学生的画,不要耐心细致地去指导,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便可,最后均给予一个鼓励性的评价,点到即止,马上转回到课文的“正道”上。至于画得好与差,怎样才画的好?应留下悬念,再由美术课的教师去跟上,去剖析。在时间安排上,应控制在10~15分钟内为好,否则就有“不务正业”之嫌了。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将继续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积极投身课堂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材的工具性、人文性和谐统一的教育功能,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同时,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主要工作

l、加强学习,提升理论水平

  目的: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加强课改意识。

  措施:

    ①认真参加学校语文大组的各项活动,做好记录,并及时写下反思或随笔。

    ②语文教师要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变得准确、生动、

形象,为学生示范;为提高广大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提升语文教师的文化底蕴,

组织教师订阅各级各类语文刊物,引导全体语文老师读好理论书刊和文学经典,

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语文教师还要学会写教育笔记,做好教育反思。

    ③加强学习,落实好四个基本点:

    a、坚持语文课改的正确方向,要切实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努力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变;

    b、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育中实现工具性、人文性的动

态统一;

    c、继承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注意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提倡吃

透两头、精讲多练、一课一得、咬文嚼字等优良传统;

    d、积极倡导本色语文。

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研组活动质量,服务于教学

  目的:以减负增效为目的,提高教学水平,树立精品意识。

  措施:

    ①教研组将广泛收集课改信息,及时印发,组织教师学习。每一个语文教师

也将发挥群体教育智慧、挖掘潜力,可以不断丰富它的内涵,也可以利用它的资

源,得以不断地展示自己,发展自己。

    ②加强校本培训。教研活动与校本培训结合起来做到专题化、系列化、经常

化。学习内容精心选择,符合学校以科研促教研的要求,形成人人发言的氛围。

    ③规范和优化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开展好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在钻

研教材及新课程标准,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教材体系和学生在各阶段必须达

到的双基要求,与同段教师进行交流讨论,选择较好的教学方法。抓好三环节即

课前准备、教学设计、课后反思。要聚焦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学方法研究,精

心设计,认真实施每一堂课教学任务。

    切实抓好教学工作“六认真”管理。及时上传教案,加强网络备课管理。作业要落实“有讲必练、有练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的要求。在辅导方面,

要建立班组后进生辅导记录、落实转差目标、责任,尽最大努力转化学有困难的

学生。

    ④努力提升公开课质量。每人每学期的公开课,必须围绕学校当前的研究主

题、经过自身精心准备,学科组认真讨论修改后,才可以实施。严格公开课执教时间,非重大工作冲突不得随意变动。积极、主动配合上“自报课”的老师,共同钻研,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经常开展正常听课、说课、评课为主要形式的常规教研活动,提倡一课多上,加强评课、切磋环节,提高研究含量。努力探究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及其评价过程,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调控作用。

    ⑤继续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改革。课堂教学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教

学就是服务,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自己识字、自己阅读、自我体验和

感悟,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提供充分 共3页,当前第1页1

的机会和时间;为学生的提升和发展构建一个恰当的平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

当充满魅力,不仅有情趣,更要有品味,不仅有得益,更要有文化的内涵,要有

情感的熏陶,有美的欣赏,要让学生长期受益,终生难忘。我们欣赏并提倡“简

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3、抓好课题研究。只有科研才能兴教,只有科研才能兴校。要抓紧课题研究的

落实,强化过程管理,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力求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

  目的: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热情,同时为组内教师创造展示

自己才华的机会。

  措施:

    ①进一步重视写字教学,不仅是低年级要重视,中、高年级更要重视。每周

集中安排两次不少于20分钟的写字时间,老师作认真指导,努力使学生的字写

得“入规、入轨、入体”  。

    ②要继续加强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中关于

口语交际的要求,鼓励教师对现行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大胆实践。要为学生创

设良好的语言交际的环境,重视平时语言交际的练习,教研活动中要组织研究课,

进行专题研讨。

    ③进一步重视阅读教学。要加强阅读教学的研究,要在重体验、重感悟的基

础上提高整体阅读水平。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挤出时间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班级建立图书角,并定期举

行读书交流会。同时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着力营造书香校园。

    ④作文教学要加大研究力度,要重视作文与学生活动及社会的关系的研究,

重视想象作文的研究,加强作文教学的开放性,追求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切实提

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⑤优化小学尘语文课程评价。

5、各项常规工作

    ①认真听课,听课次数不少于10节。

②认真备课,重视二次备课、分层作业的布置以及课后练习的设计。

③重视补缺补差工作。

④做好推普工作。

⑤做好常规检查。

三、主要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教导处工作计划;教研组活动计划;学科教学计划。

2、教研组长会议。(期初,时间另行通知。)

3、各教研组制定学期备课方案,并落实相关人员及注意事项。

4、随堂听课。

5、教学六认真检查。

6、组织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参评(市级)。

7、落实校际研究课题。

8、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进修自考。

9、组织教师认真参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10、组织教师认真参加“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相关培训。

三月份:

1、教研组开展常规教研活动。

2、教学六认真检查。

3、校一年级识字检测。(下旬)

4、低段写字检测(坐姿、握笔姿势等常规检查,无固定日期。)

5、随堂听课。

6、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3月15日)

7、市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研讨活动。

8、校本培训。

四月份:

1、校三年级看图写话检测。(上旬)

2、镇语文学科教师说课比赛。(中旬)

3、教研组开展常规教研活动。

4、镇二年级情境会话能力检测。(中旬)

5、教学质量期中调研。(下旬)

6、随堂听课。

7、校本培训。

8、区语文名优教师教学展示。

9、市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师德与职业道德》考试。(闭卷、4月底)

10、镇学科骨干教师示教活动。(第十周)

五月份:

1、校四年级作文能力检测。(上旬)

2、镇语文学科教师课堂教学比武。(中旬)

3、教研组开展常规教研活动。

4、校读书读报比赛。(团体平均分;个人10%)(中旬)

5、镇五年级句式达标。(下旬)

6、教学六认真检查。

7、随堂听课。

8、校本培训。

9、区语文论文、案例评比。(5月8日止)

10、心育上岗资格报名。

六月份:

1、教研组开展常规教研活动。 共3页,当前第2页2

2、随堂听课。

3、校本培训。

4、试用期新教师业务考核。

5、教学六认真检查。

6、六年级毕业考试。

7、心育上岗资格面试。

8、镇各学科案例(教学叙事)评比。(下旬)

9、期末复习与教学质量调研。

10、部署暑假工作。

 

 

九龙湖镇中心学校教导处(语文)

第6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梯度策略;梯度粘性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7-0029-03

十几年来,“梯度”一直是经济学界的高频词,但在教学中却难得现身。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2012年12月在全国小语会第九届学术年会上指出:“一个小学老师从小学一年级、二年级一路教上来,现在碰到最大的困扰是什么?我认为一个是怎么解决梯度的问题,怎么由浅入深,最近十年来问题很大,小学到高中语文教学的梯度打乱了……” [1]

教学梯度,是到了必须引起充分重视的时候了。

一、梯度与教学梯度

“梯度”一词,本指事物在一定方向上呈有规律的递增或递减的现象,也就是说,它是描述事物在空间内不均匀分布状况的一个概念。教学梯度,是指小至一堂课,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学难度要逐渐增加;大至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学内容难度也随着递增。难度的级差过小或过大,都不利于教学。

二、教学梯度的本质与特点

(一)教学梯度本质

梯度是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教学中必有的现象。有了梯度才有差别,有了差别才有矛盾,而有了矛盾才有运动。从根本上讲,教学梯度的设置是教学得以发生的前提,教学梯度提升是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式之一。语文教学研究要做的一个基本工作,就是对所要传授的知识根据难度不同组成教学序列。

(二)教学梯度的特点

1.阶段性。所谓阶段性,是指教学梯度具有学段性特点。学段目标的实现,必须经历学段内所应有的教学梯度。

2.渐进性。所谓渐进性,就是指教学内容难度的安排以循序渐进的渐变为主要形式,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梯级提升。

3.平稳性。教学梯度提升表现为渐进式的,而不可能是跨越式的,因而具有平稳性特点。

4.协和性。教学梯度提升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教师的顺学而导达到和谐状态。在梯级提升过程中,教与学矛盾双方关系和缓,相处融洽,没有强烈的冲突,这种特性就是教学梯度提升的协和性。

5.上升性。教学梯度的上升性是指从总体上来看,随着一堂课的深入,或者随着年级递升,教学难度相应提升。

6.条件性。实现教学梯级提升取决于一定的条件,条件具备,教学能够实现梯级提升;条件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教学梯级提升就不能实现。

7.模糊性。教学梯度的递增,不像生活中用的梯子每个层级距离固定不变,而是没有明显界限,其间存在过渡地带。

8.复杂性。语文教学梯度是一个以听说读写、字词句段篇,还有综合学习为子系统,内部结构、关系复杂的巨型系统。比如,阅读与作文,就有词句的理解、词句的表达;阅读能抓住主要意思,作文能围绕一个主题表达;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能表达真情实感等。口语交际,就包括劝慰、讨论、总结、做主持人、独白等;综合实践活动则有搜集资料、分类整理、查找书目、阅览报刊、怎样读书等知识内容。各子系统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各种比例关系是不同的。各子系统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纵横交错、纷繁复杂的系统网络关系。

语文教学梯度提升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梯度系统的比例关系是不同的,而且会随着具体目标的变化而变化。

三、语文教学梯度的策略

(一)提升教学梯度的策略

1.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原是经济学的一个概念,就是“把推动性工业嵌入某地区后,将形成集聚经济,产生增长中心,推动整个地域经济的增长” [2]语文教学梯度中的增长极,是指其所在梯度的高端的核心知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有其核心要求,每个学段也有其核心要求。落实学段目标的教学,必须以学段的核心目标为依据。比如,六年级的语文阅读能力必须达到第三学段的最高要求。包括: “整体感知”的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形成解释”的能力,“合理使用文本信息作出评价”的能力。

第三学段的“整体感知”的能力,是指能将文本作为一个整体,对文本内容有基本的了解,形成初步的感受。具体表现为能准确、完整、简洁地概括文章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或者写作的目的、可能的应用范围等。

第三学段的“提取信息”的能力,是指能够关注文本的具体内容,从文本中获取关键信息和细节。具体表现为能够根据要求从文中找出明确陈述的一个或多个信息,并能通过简单的推论,找出文章中隐含的信息等。

第三学段的“形成解释”的能力,是指能够利用从文本中提取的信息进一步阐释有关文本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能联系自身经验,充分地使用文本中的信息,对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关键细节、人物行为、事件、写作手法以及作者的感情和观点等进行充分、合理的解释等。

第三学段的“合理使用文本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或者作出评价”的能力,关注两个焦点,其一是能够使用文本中的信息解决相应情境中的问题;其二是能依据共同的价值标准或个人观点对文本的内容和形式做出判断,具体表现为能够利用文本中的信息完成实际生活中的任务,能够将文本信息和个人经验较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相关信息,从多个角度对文本的内容或者形式进行合理的判断等。

2.“点――轴”扩散理论。“点――轴”扩散理论也来自经济学。经济学中,如果说增长极是一个高梯级的“点”―― 例如一个城市,那么“点――轴”扩散理论中的“轴”就是一个高梯级的线(带)状地区,即由若干个高梯级地区相互联成的一个区域。语文教学梯度中的“点――轴”扩散策略,就是围绕核心知识确定几个知识点,形成梯度系列。比如六年级阅读教学,要围绕上述的四个方面的能力,确定知识点,然后按照难度形成教学序列。知识点包括:①词义理解;②词义辨析;③词法理解;④句子含义理解;⑤句子结构理解;⑥句子关系理解;⑦错句病句鉴别;⑧课文局部内容保持;⑨课文整体内容保持;⑩文言文词句理解;⑾文章中词义理解;⑿文章中句子理解;⒀文章局部内容字面性理解;⒁文章局部内容推论性理解;⒂文章整体内容理解;⒃文章结构、写作方法理解;⒄对文章评价;⒅阅读所获得新知识的运用;⒆快速阅读理解;⒇快速阅读保持。要把这些知识点从易到难安排到六年级语文教学中。

3.网络开发理论。经济学意义的网络开发,是以“点――轴”开发为前提,是在“点――轴”开发所形成的经济布局框架基础上进行的。语文教学中的“网络开发”策略,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各子系统的教学内容既按各自教学难度安排教学梯度,也要使之有所交集,形成网络的节点。比如,概括能力是核心能力,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训练篇章概括能力;习作教学,除了详细的描写,也要训练概括化的表达能力,对事物、对场景、对人物能做概括介绍;口语交际,要训练对事物、人物、自己的观点做概括介绍。在“概括”上就形成一个交集点,几个交集点的存在, 就形成教学网络,互相影响,形成迁移的正能量。

(二)克服梯度提升粘性的策略

在教学梯度提升的过程中,客观存在着诸多延缓其提升的因素,形成梯度提升粘性,也就是说如果教学内容安排不当或者教学方法欠妥,教学就会在同一梯度的层面上徘徊,造成时间的浪费和学生对学习的厌倦,必须努力克服。

1.教师的教要着眼于克服粘性。教师的教,要尊重学生学习发展的最佳期,多维度努力避免造成提升的粘性。从教学内容的维度看,教学内容的没有难度或者难度过大,都会造成提升粘性。比如,“读错了要及时纠正”作为阅读中的提醒,在三年级上学期提出,就低于学生的知识接受水平。再比如,“按一定顺序写”可以作为初学作文时的重点练习,而如果放到有一定作文能力的六年级下学期,就落后于学生学写的心理发展需求。相反,在小学四年级习作阶段,过于强调“记叙中的议论与抒情”就高于记叙文初学者的发展水平,而在掌握了记叙文写作的小学高年级或初中年段去强调,则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从教学方法的维度看,教学方法运用不当,也会造成提升粘性,比如放养式的教学,或者没有采取与梯度教学相适应的教学策略,也会阻碍教学梯度的提升,只有与学习内容相符合的学习策略指导,才能助力于教学梯度的提升。比如,同是概括能力的培养,段落内容的概括与篇章内容的概括,说明文与叙事文内容的概括,课文内容的概括与课文主旨的概括,都有较大差异,应指导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

2.学生的学要着眼于克服粘性。学生的学,出现造成提升的黏度,如主动性不够,会影响学习深入;知识准备不够,会影响新知识的学习,使学习停滞不前;学习方法不当,会影响学习效率,多走弯路。学生的学习所存在的问题,需要老师顺学而导。比如,学习主动性不够的要激发学习兴趣,知识准备不足的要及时补充相应知识;学习方法不当的要给予方法的指点,需语言品味的要引导推敲语言,须用生活经验帮助理解的要帮助唤醒生活积累,需用想象深入体验的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想象,等等。

在更体现教学梯度的新教材出来之前,需要老师创造性使用教材,在教学梯度上多下功夫,正如温儒敏教授所说的:“教材可以用,但老师们心中要有数,要有梯度,想办法弥补,讲课文的时候引导学习可以有语文能力和知识,体现梯度,把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分解为若干个因素,散布在不同的教学环节里,不断地循环往复做这个工作,这个工作很难做,但一定要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