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学校健康教育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卫生健康教育方案范文1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杭州市健康学校标准》,结合学校的实际,加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学校的卫生工作,切实抓好健康教育,搞好学校环境卫生和学生个人卫生,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以学生健康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1、学生的近视率达到省标准要求。
2、做好学生六病防治工作。
3、学校要达到净化、绿化、美化。
4、抓住健康课堂教学效果,保证学生身体健康。
5、抓好学生两课两操的工作,保证学生视力不良率低于国家标准。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健康教育。
1、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检查评估细则要求,做好各项卫生工作。
2、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做到有教师、有课本、有课时、有评价,确保学生健康知识合格率达小学卫生健康教育方案以上。
3、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尤其是做好防传染病宣传、控烟宣传及预防艾滋病教育。校宣传画廊每月更换一次宣传图片,各班也可以在班级板报上开辟一块卫生与健康的专栏。
4、本学期,学校设置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随时接受学生的心理咨询与交流,重视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
5、结合大队部大力开展健康与卫生方面的集体宣传活动,利用每周一的集体晨会对全校师生进行相关的教育。
(二)做好学校卫生监督工作。
1、按《学校卫生档案》要求,做好学生病假统计工作,提高上报数据的准确性。
2、做好教学卫生管理与监督,逐步使学生课桌椅及采光照明等符合卫生工作要求。
3、认真监督学校饮水卫生及食品卫生,杜绝食品卫生事故发生。
(三)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
1、继续开展防近工作,及时掌握学生视力动态,随堂纠正学生读写姿势(一尺一寸一拳),不疲劳用眼,按时下课,保证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
2、提高眼保健操质量,任课教师要每天检查学生眼保健操情况,对穴位按压不准确的及时予以纠正。
3、根据传染病在不同季节的流行特点,认真做好预防宣传工作、消毒隔离工作。
4、配合防疫站做好学生计划免疫工作。
(四)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不断改善卫生条件。
1.坚持卫生管理检查制度,划分卫生包干区,责任落实到班级,保持良好的校园卫生环境。
2、各班值日生坚持每天清扫室内与包干区,要坚持每月进行一次彻底的卫生大清扫制度,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要及时进行检查、总结、评比,使学校达到净化、绿色、美化的要求。
3、抓好常规卫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开学大扫除,检查卫生。
3、出好第一期健康园地。
4、集体晨会:自信,创造成功的根基。
5、大扫除,检查卫生。
6、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检查。
十月份:
1、大扫除,检查卫生。
2、出好第二期健康园地。
3、集体晨会:养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
4、做好护齿活动。
十一月份:
1、全校学生体检。
2、做好流感疫苗的宣传接种。
3、出好第三期健康园地。
4、大扫除,检查卫生。
5、集体晨会:正视挫折,走向成功。
十二月份:
1、期末视力测试,统计近视率。
2、各项卫生评比结分。
3、出好第四期健康园地。
4、大扫除,检查卫生。
5、集体晨会:天天都是环境日。
一月份:
1、进行健康教育期终复习、考核。
2、卫生工作总结。
3、进行期末六病及视力统计、汇总、上报。
4、出好第五期健康园地。
5、期末大扫除,检查卫生。
小学卫生健康教育方案范文2一、指导思想
为向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使小学生能够有卫生保健常识,根据国家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试行)》和《小学生健康教育精神,开展扎实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
二、目的要求:
1、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卫生健康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的卫生与教学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
2、使学生了解一些卫生保健常识。
3、开展学生卫生健康与咨询服务。
4、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不断提高其健康水平。
5、动员学生家长主动配合学校进行卫生教育。
三、具体工作:
1.开展好健康教育。
(1)课堂健康教育,做到五个有:即有计划、教材、教师、教案、课时,保证每两周一课时。
(2)为学生提供心理、生理卫生知识教育服务。各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培养少年儿童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
(3)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着力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1)在硬件上,校舍、采光、厕所、桌椅配置等均达到国家标准。在软件上,政策落实,制度到位,急救、防灾有预案,卫生服务优良,档案资料齐备,实行依法治理。
(2)通过宣传教育,让全体师生懂得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避免在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环境(如大雾、灰尘、噪声等)中进行体育活动等。提升绿色环保理念,理解可持续发展观。
(3)学生个人卫生做到头发整洁、无异味;指甲勤剪;面、耳、颈干净;衣服鞋帽整洁、无异味。教育师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注意合理的营养和饮食卫生,较为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自觉做到不吸烟、不酗酒、远离。
(4)搞好健康教育宣传橱窗,印发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利用学校媒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厕所消毒、垃圾无害处理等工作。
(5)开展环境卫生评优活动。各班划分包干区。每天由专人检查,当日整改。打分结果公布。学生宿舍开展流动红旗竞赛。积极开展讲卫生、增进健康的知识竞赛活动。使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持之以恒、不断深入。
3.做好预防工作。
(1)建立健全小学生体质健康卡制度,分析体检数据。
(2)做好常见病的防治工作,以取得好的效果。
(3)加强学生视力保护工作。以防近为中心,定期检查学生的用眼卫生,努力提高眼保健操的质量,各班进行眼保健操的检查评比,积极改善学校卫生条件和设备,保证教室有良好的采光和照明。
(4)做好传染病控制工作。积极配合疾病控制中心抓好传染病监测控制,落实好校园消毒、杀虫、灭鼠和注射相关疫苗等预防措施,建立有效免疫屏障,严防烈性传染病传入我校。如发生疑似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向县疾控中心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便及时调查处理。
四、具体活动安排:
8月份:
1、制定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宣传栏《健康园地》。
9月份:
1、宣传健康教育小广播。
2、专题宣传:预防甲型H1N1流感。
3、宣传栏《健康园地》。
10月份:
1、爱国卫生月专题宣传活动。
2、宣传栏《健康园地》。
3、预防近视眼知识小广播。
11月份:
1、开展吸烟有害专题活动。
2、宣传栏《健康园地》。
3、六年级青春期知识讲座。
12月份:
1、宣传栏《健康园地》。
2、宣传健康教育小广播。
4、进行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5、期末视力测试,统计近视率。
6、完成各类《学校卫生》及《健康教育》的上报表。
小学卫生健康教育方案范文3为了加强学校卫生工作,促进学生正常发育,增强对疾病防疫的知识和体质及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我校以陈思廉校长为首的行政班子及全校教师坚持以认为本,感悟巴金教诲、学习巴金品质,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把心交给孩子!牢固树立卫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要狠抓细节,主动排查隐患,狠抓落实,完善管理措施,建立学校卫生工作的长效机制,让学校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一、我们卫生室和大队部相互配合,根据上级部门、学校、辖区及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九月份:
1、加强对校园卫生、食品卫生、安全的检查及校园卫生的美化。
2、开展20xx秋季卫生宣传月暨预防肠道传染病,远离甲型h1n1流感活动。
3、狠抓学校卫生常规教育,促进学校健康课的健全实施。
4、加强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
5、严格做好传染病的防控预防措施。从系从严,制度管理的宗旨。
十月份:
1、开展狂犬病的宣传教育。
2、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开展讲座及护眼保眼专刊)
3、一年级开展口腔卫生的讲座。
4、均衡营养、身体才强壮。
十一月份:
1、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传染病的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重点从学生个人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并开展学生个人卫生和班级环境卫生的评奖活动,强化学生的卫生意识。
2、开展预防肺结核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活动。
3、加强对学生正确使用饮用水的卫生及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
4、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
十二月份:
1、开展心理健康教学讲座。(心理教师)
2、开展关注自己,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活动。(讲座和板报形式)
3、开展考试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开展学生体育锻炼的卫生于安全教育。(体育组配合)
一、抓好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计划和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二、进一步配合防疫部门做好学生的体检、防龋、常见病、传染病、预防接种等工作并及时将学生体质健康检查情况通知家长。
一、切实上好健康教育课。
1、学校教导处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做到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课表、有考核,确保开课率达到100%,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2、认真进行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要在各学科中有意识渗透健康教育知识,确保100%的学生健康教育。
3、按照《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认真做好健康教育评价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力争各项指标达标。
4、积极组织健康教育任课教师认真学习钻研教材,制定好教学计划、坚持集体备课,进行教研活动,及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1、学校大队部是健康教育宣传的主阵地,要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讲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利用红领巾板报办好健康教育专栏。
2、利用校园电视网络开展专题卫生讲座,宣传卫生和健康知识。
3、进行健康知识竞赛和健康实际操作能力竞赛。
4、利用主题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行为习惯教育。
三、加强对健康教育工作的督导。
1、教导处要加强健康教育计划制定、备课、教研活动、考核等方面的检查,并计入量化考核和奖惩。
2、事务处督导、检查教工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3、大队部要利用校园宣传阵地搞好健康教育宣传、传染病预防常识教育,确保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不低于80%。
四、做好学生的身体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工作。
1、本学期积极配合上级做好学生体质监测工作。
2、按照“六病”防治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学生近视眼、龋齿、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椎弯曲等常见疾病和麻疹、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
3、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对学生严密关注,认真执行信息报告制度。
五、继续认真做好健康教育的建档工作。
一、指导思想
坚持育人为本,以教育部下发的体育卫生工作条例为指导。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切实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1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了解卫生健康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的卫生与教学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2使学生了解一些卫生保健常识。
3开展学生卫生健康与咨询服务。
不断提高其健康水平。4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增强体质,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证学生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
6促进儿童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心理卫生问题。
5动员学生家长主动配合学校进行健康教育。
三、学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年级
向学生传授卫生科学知识,1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个人清洁习惯,使他自幼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维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养成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食,2培养学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既不偏食、挑食、也不过量进食。懂得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自觉地保护环境,并懂得预防接种的好处,自觉接受预防接种。
二年级
解儿童期的正常生长发育,1让学生观察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并注意生长发育期应注意的事项。知道保护眼睛、牙齿、耳朵、鼻子的重要。
2认识到阳光、空气、水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3解均衡饮食对身体发育的好处。
三年级
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1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懂得并掌握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方法。
避免发生意外事故。2教育学生交通安全知识。
教导学生安全用电,3解自身的发育及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并知道触电急救的方法及小外伤的处理。
四年级
遇到急救病人、车祸、火警等急救、意外事故时,1使同学们熟记急救、火警、盗警电话号码。懂得如何打电话。
知道人体需要的营养素,2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知道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3懂得体育与健康常识:运动前后的注意事项;过量饮水也会中毒;玩与心理健康;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五、六年级
培养健康的意识行为,1使学生理解健康的概念。懂得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引导学生培养朴素、大方、适时的穿着风格。2让学生了解适时、适体的穿着有益健康。
教育青少年千万不要因好奇去尝试吸毒。3使学生认识吸毒的危害。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4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心理健康的标准使自己逐步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正确看待自己身上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控制自己的情绪,多参与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兴趣,并懂得如何自我保护。
懂得爱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5解环境卫生的重要作用。
并在行动上支持和参与学校健康促进活动。6让学生了解学校健康促进的内容。
四、工作重点
一)加强健康教育。
做到有计划、有教师、有教材、有课时、有教案。1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
培养少年儿童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2为学生提供心理、生理卫生知识教育服务。各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
开展高年级学生青春期卫生讲座,3重视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并配合录像、挂图等,使讲座内容丰富多彩,通俗易懂。
通过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4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解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着力培养学生卫生习惯,5坚持每周"大扫除"制度。做到常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等,确保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0%以上。
二)着力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校舍、采光、厕所、桌椅配置等均达到国家标准。软件上,1硬件上。政策落实,制度到位,急救、防灾有预案,卫生服务优良,档案资料齐备,实行依法管理。
让全体师生懂得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2通过宣传教育。避免在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环境(如大雾、灰尘、噪声等)中进行体育活动等。
自觉注意合理的营养和饮食卫生,3学生个人卫生做到头发整洁、无异味;指甲勤剪;面、耳、颈干净;衣服鞋帽整洁、无异味。教育师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较为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自觉做到不吸烟、不酗酒、远离。
印发健康知识宣传资料,4搞好健康教育宣传橱窗。利用学校媒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厕所消毒等工作。
当日整改。打分结果公布。积极开展“讲卫生、增进健康”知识竞赛活动。使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持之以恒、不断深入。5开展环境卫生评优活动。各班划分包干区。每天由专人检查。
三)做好预防工作。
以取得好的效果。1做好常见病的防治工作。
定期检查学生的用眼卫生,2加强学生视力保护工作。以“防近”为中心。及时掌握学生视力动态,努力提高眼保健操的质量,积极改善学校卫生条件和设备,保证教室有良好的采光和照明。对近视新发病率及假性近视及时督促矫正,随堂纠正学生读写姿势(一尺一寸一拳)不疲劳用眼,按时下课,保证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
落实好校园消毒、杀虫、灭鼠和注射相关疫苗等预防措施,3做好传染病控制工作。积极配合疾病预防部门抓好传染病监测控制。严防传染病传入我校。如发生疑似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向县疾控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便及时调查处理。
开展经常性的食品卫生检查以及对外购食品的索证工作,4认真监督学校饮水卫生及食品卫生。杜绝食品卫生事故发生。
五、具体防病措施
今年将继续督促患有近视眼、龋齿以及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的学生尽早治疗和矫正。近视、沙眼、蛔虫、龋齿、营养不良、贫血等常见病的预防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中心任务。
纠正不良的读写姿势,1近视:对4.84.9近视学生、督促他做好眼保健操。不疲劳用眼,注意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减少肉及糖的摄入。对4.8以下的近视学生除注意以上几点外,还要及时督促到医院治疗。
注意刷牙方式,2龋齿、使用保健牙刷、氟化牙膏。养成睡前刷牙习惯;少吃甜食,坚持氟化泡沫治疗,做好体检后恒牙龋齿修补的督促工作。
不与家人共用生活用品,3沙眼: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一经诊断出患有沙眼,即督促学生到医院治疗。
注意饮食卫生,4肠道蠕虫:督促学生饭前便后洗手。一经查出便为其进行驱虫治疗。
关键词:台湾;大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樊富珉教授指出,吸取、借鉴国外及港台地区心理咨询发展的成功经验能促进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更迅速的发展[1]。但心理咨询起源于西方,如果不加思考地照搬西方的做法就很容易出现“一个中国人用完全西方的理论给另一个中国人做咨询”的现象,出现适应不良。台湾的心理健康工作起步较早,且文化上与大陆一脉相承,对正处在转型和专业规范时期的大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两岸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脉络
1.1台湾心理辅导工作发展脉络
台湾的“学校辅导”包括谘商(大陆称为咨询)、生活辅导、学业辅导和生涯辅导等内容。虽然与大陆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概念上有所差异,但在工作理念、工作性质、工作目标、工作方式及学术领域、专业分工和主体服务内容上是基本一致的[2]。五十多年来,台湾的学校辅导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实务到实务与理论相结合、从行动到行动与制度相融合的发展历程[3]。台湾著名的辅导专家吴武典将台湾的学校辅导分为5个阶段:1)介绍期(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2)实验期(20世纪60年代),推动了中等学校辅导工作实验计划;3)推广期(1968~1991年),以“九年国教”为标志;4)发展期(1991~2002年),以台湾教育部门实施的“辅导工作六年计划”为标志;5)转型期(2002年至今)[4]。2001年通过的《心理师法》、2014年通过的《学生辅导法》都标志着台湾的学校辅导工作越来越专业。
1.2大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脉络
大陆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迄今只有20余年的时间。大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德育视野”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叶一舵教授将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划分为4个时期:1)调查、呼吁期(20世纪80年代的初、中期);2)尝试、起步期(20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3)探索、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4)推进期(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据教育部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对1538所高校的调查数据显示,大陆已有93%的高校建立了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92.2%的高校建立了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全国建有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的高校已增至1983所[5]。2011年教育部思政厅1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明确提出“要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建设”,这说明大陆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入到一个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新时期。但各高校心理健康机构的建设并不平衡,以北京地区为例,有些学校的心理部门有800m2的工作场地,且专职人员齐备,设施完善,有专业经费;有的学校则只有15m2的工作场地,一个专职人员,没有专业的设施和经费支持。比较两岸的发展脉络可发现,台湾的学生辅导工作一直试图在学生辅导的普及化和专业化中取得平衡,在发展过程中重视制度和法律建设;大陆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属于大德育的范畴,目前已经走过了从无到有的普及阶段,开始进入到专业发展和规范化的阶段。
2两岸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具体比较
2.1名称和机构设置
台湾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部门普遍称为“学生辅导中心”,例如台湾师范大学称之“学生辅导中心”;或者为了凸显谘商的性质,称之“学生心理谘商与辅导中心”,例如彰化师范大学。从名称上看,台湾的心理教育工作包含个别谘商和普遍辅导,带有引导和帮助的性质。从机构设置上看,彰化师大与高雄师大的学生辅导中心为独立的行政或研究单位,属于一级机构,其余大部分均为学生事务处下属,或称中心、或称工作组,但工作均相对独立。学生辅导中心都拥有较完善的硬件设施和房间配备。大陆大部分高校仍沿用“心理咨询中心”的名称,很大程度上将心理健康教育理解为“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医学模式”,缺乏发展的理念;有些称之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体现了发展的理念,但却忽略了心理咨询的专业性[6]。目前很多高校已经看到了这些弊端,从名称上开始了一些改革尝试。如,2015年3月清华“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改名为“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突出了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为学生服务的定位。大陆多数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在管理体制上隶属学工部,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易于在全校推动,但这种隶属关系缺乏学科依托,至于哪种管理模式更合理,目前国内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意见。从工作条件上看,大陆心理中心的发展非常不平衡,有的学校其硬件配备已经超越了台湾高校,甚至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而有些学校则仅有一间个体咨询室,条件简陋。
2.2机构人员构成
台湾的学生辅导中心一般设主任1人,为谘商与辅导专业教授或有执照的谘商心理师担任,其他人员由专职辅导老师(大部分都是有执照的谘商心理师)、支援辅导人员(兼职谘商心理师、社工师)、协同人员、行政助理人员等构成。人员分工较为明确,且专业性强,负责咨询预约及宣传、行政管理等工作的行政人员也必须受过基本的心理咨询教育。但目前台湾很多高校其专业人员比例还是较低,制约着台湾高校心理辅导的发展,一般高校会把正在取得资格认证的驻地实习人员作为重要的补充。2014年底台湾通过《学生辅导法》,规定大专院校中学生规模不足1200人的设一名专职辅导人员,超过1200人的则每1200人设置一名专职辅导人员,这就从法律的层面保证了人员数量和专业性。大陆的学生辅导中心一般设主任1人,但不一定为专业人员,可能由校长、学工部长或其他行政领导兼任。2011年教育部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规定“每校配备专职教师的人数不得少于2名,每2000人增设一名专职教师”,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得到了一定的保证,但各高校执行的力度不一致,大部分高校未达到规定的人数标准,文件也并未提出辅助人员的聘任保证。从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上,大陆也与台湾存在较大差异。大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隶属于学工部,很多专职教师还需要做一些评优、军训等学生事务工作,工作的独立性无法得到保证;另外,因为学历教育的限制,很多专职人员虽具备了相关专业背景,但并未经过严格的心理咨询临床训练,专业能力有限;因职称评定、角色定位的模糊,很多专业人员对职业前景不看好[6]。
2.3工作内容
台湾新颁布的《学生辅导法》对学生辅导工作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一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采用相关课程、心理测评、相关辅导活动等形式,给学生提供身心发展、自我统整、学业、生涯发展及社会适应等方面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资讯;二是以个别或小团体为单位,针对学生的特别需求,实施心理谘商或治疗、危机管理、资源整合、个案管理、转介服务及延续辅导,并给家长及教师提供咨询服务,以协助学生解决认知、情绪或行为问题。工作重点和核心是服务,学生辅导老师作为专业人士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服务和帮助。大陆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与台湾类似,既包括全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包括个别的心理咨询工作。但大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整个社会的认知程度有限,中小学的相关工作也相对滞后,这使得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肩负着很多的知识普及功能,推广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和各种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但专职工作人员忙于各种宣传普及活动和行政事务,无暇做咨询等专业工作,这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随着工作的深入,不管是学校、学生还是专业人员自身对专业性的要求都越来越高,专业性不足和边界不清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2.4伦理规范和配套法规
台湾高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在伦理和法规方面的建设较完善,如《伦理守则》《性别平等法》《个人资讯法》《心理师法》等。对于处罚和上报等程序,处理部门也都有较为完善的规定,如果出现违反伦理和法规的事情,都有“法”可依,按程序进行规范处理。这些规定都最大限度保证了来访者的利益,保证了由专业人员从事心理咨询,也保证了心理咨询和辅导的专业性,捍卫了大众对心理咨询的认可。大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制度和法规方面的建设显得非常薄弱。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并未对工作伦理和专业保证方面做出规定,行业协会的伦理守则最近才出台,而且大陆心理咨询工作须满足学生管理的需要,也要满足维持校园稳定需要,很多咨询师感受到双重角色的冲突和伦理、法规困境。如遇到学生需要危机转介等问题时,往往都是特事特办,没有规范的伦理法规可以遵循。2013年《精神卫生法》的出台标志着相应法规建设正在进行中,但还不够规范。
3台湾经验对大陆心理教育工作的启示
前台湾谘商与辅导学会理事长、高雄师范大学学生辅导中心主任徐西森教授指出:“台湾的现在就是十年、二十年后的大陆。”但他也谆谆告诫:“千万不要照搬某个具体的做法,一定要找到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做法。”
3.1树立心理健康工作的生态观
从台湾学生辅导的发展脉络来看,一直非常重视制度、法规的执行,不断通过各个层面的呼吁和规范给咨询和辅导工作创设良好的工作生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定不是心理咨询中心自己的事情,也不是学校维护安全稳定的工作,而是整个社会都参与的事情。需要从人员、立法、制度建设和专业建设等方面入手,调动学生工作队伍、其他老师、学校、医院、社工、政府部门的资源,为心理健康工作营造积极的生态环境,发挥工作生态的整合作用。辅导员和心理委员等是生态发展的人员保证,立法和规范建设是生态发展的制度保证,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本身的专业发展是生态发展的根本动力。
3.2保证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化
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本身的专业性是行业信誉的保障,也是发展的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复杂,只具备一点基本理念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必须不断提高高校心理专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保证专业的人在做专业的事情,不能让专职人员沦为“大型活动组织者”“会议筹办者”“兼职咨询师的辅助者”。高校心理专业工作人员也必须处理好行政事务与专业发展的矛盾,保持专业持续发展,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樊富珉.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现状及发展[C].国际心理治疗与危机干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6.
[2]叶一舵.台湾学校辅导发展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
[3]叶一舵.台湾学校心理辅导的历史回顾[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1):26-27.
[4]吴武典.台湾心理辅导的发展与现状[C].第一届海峡两岸心理辅导研讨会讲纲,2003.
[5]仲稳山.中国大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优势分析[J].文教资料,2010(9):216-218.
关键词: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 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
1.引言
目前,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改向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在一线体育教师的积极探索下,案例研究正逐步成为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开展体育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理解力、判断力和洞察力,使体育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策略,使体育课堂教学与教学研究并驾齐驱。
2.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中小学体育教学案例设计为研究对象,主要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系统分析法、案例设计法。
3.中小学体育教学案例设计
3.1提出问题,建立假设。
在案例的策划准备时,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确定问题的价值意义所在,建立案例研究假设,为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做准备。通俗说指定研究方向及研究方法。
3.2分析研讨,拟订方案。
在建立案例研究假设的基础上,展开分析讨论,初步拟定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设计的方案,组织实施解决问题的过程。
3.3亲自动手,撰写案例。
方案确定后,就进入案例的撰写阶段。在对案例素材和相关文献资料作多角度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可按一定的结构或模式进行撰写教学案例。撰写时要做到目标明确,主题鲜明,描述真实具体,详略得当,情节跌宕起浮、合情合理,素材取舍适当,案例构思巧妙,文字简洁生动,文笔表达流畅。
3.4总结反馈,分析评价。
在案例设计的总结阶段,要根据案例教学实践中获得的反馈信息,对自身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分析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或失误的地方,总结经验,接受失败的教训。问题的解决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检验的过程,需要把它总结深化,提高到理论高度来认识,实现质的飞跃,以便指导后继的教学实践。
3.5中小学体育教学案例的构成要素。
3.5.1鲜明主题。
体育教学案例总是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要借助主题反映事件的内容或形貌。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一般应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通过一个或多个教学事例或故事的启示,提出某个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3.5.2问题提出。
问题提出,亦即引言,也可以说是开场白,一般三言两语即可,不要啰唆。主要描述事件的大概场景,概括地反映事件可能涉及的问题。引言可以起一个“先行组织者”的作用,目的是使读者做好阅读上的心理准备。
3.5.3案例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轻的新教师任课;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随堂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3.5.4细节描述。
主题确定后,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细节描述是整个案例的主体部分,切忌在叙述上简单化、表面化,特别是一些戏剧性的具体情节,这就要求教师在撰写时要尽可能地进行详细描述。
3.5.5案例结果。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思路,描述教学过程、教学手段,还要交代最后的结果,即采取多种形式的某种教学措施后的即时效果。它不仅包括学生反应,还包括教师的基本感受,因为让读者了解或知道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理解。
3.5.6分析点评。
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内容,撰写者要有一定的观点和分析,尤其是对案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及时提出并多角度地进行分析、评述、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点评时,要在叙述、议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3.6中小学体育教学案例评价的指标。
尽管目前对案例的评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一个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必须体现时代特征,反映当前体育教育教学中最普遍发生的问题。其评价“标准”至少应该有如下两个方面。
3.6.1对中小学体育案例撰写的评价。
从整体看,中小学体育案例撰写的评价,主要是从:案例选题的本土化、典型性和代表性;案例布局的合理性、结构性和层次性;案例决策的针对性、真实性和准确性;案例素材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翔实性;案例表述的逻辑性、可读性和流畅性;案例撰写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等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3.6.2对中小学体育案例使用的评价。
对中小学体育案例使用的评价,主要是从“案例教学目标设定的合理性、思考讨论题与教学目标的紧密程度、体育理论知识动作技术技能分析的深浅清晰程度、课堂计划安排的合理性”等几个方面进行。
3.7中小学体育教学案例设计注意问题。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思考、探索问题的兴趣,案例设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7.1注意案例的广泛性。
成功的案例教学,仅仅依靠教科书或案例库中现成的案例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大量阅读资料,将一些引起广泛关注的热点案例搜集起来。在搜集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将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吸收进来。这既能增强案例的广泛性,又可以进一步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
3.7.2在案例中故意设置悬念。
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教会学生思考的方式和路径,从而检验和实践已学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恰当巧妙地在案例里设置一些不同的悬念或陷阱,能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已学过的运动技能,促进他们运动能力的提高。设置悬念,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展开了讨论,巩固了学过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7.3案例要能引起争议,有分析阐述。
案例内容越是有争议,案例的层次、角度越复杂,越能引起师生的思考与共鸣,激发学生的争议与讨论,才能碰撞出思想火花,更进一步地引起大家的思考。因此教学案例写作,不仅要对故事进行细致入微的描述,而且要有教学事件的深刻阐释;既要把日常的教学现象详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又要解析隐藏在教学现象背后的教育本质。这样在有争议又有分析的教学案例中,能引导学生多维度、多侧面地展开思考,学生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讨论更加深入、热烈,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3.7.4加强案例库的建设管理,并及时调整与更新。
案例选择离不开案例研究,案例研究则为案例库建设奠定基础。体育教师应对搜集的案例进行筛选和整理,制作成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形式多样、体系严谨的案例库,从而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增强案例教学的效果。
1、篮球原地运球
2、游戏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地运球的动作要领,提高学生控制球的能力。
2、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篮球学习中来,并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游戏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和身体协调性,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五指张开,掌心空出
教学难点
手指、手腕柔和用力
教学准备
小篮球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组织形式
与要求
时
间
准
备
部
分
一、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清点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
4、检查着装,安排见习生活动
二、热身活动
1、游戏:喊数抱团
方法:学生围成圈按老师的要求逆时针跑动,老师随意喊出数字如“2”,喊完后学生迅速反应,找到相应的人数站到一起,多于或者少于规定人数的都有一个小小的“奖励”(3个蹲起跳)
2、篮球热身操
1、教师组织学生到操场集合,做好人数的清点;
2、提醒学生将发卡、钥匙等一些尖锐物品放到一边;
3、询问是否有人见习并做好安排。
教法:
1、教师讲清游戏规则及玩法;
2、组织学生按要求进行游戏,强调注意安全;
3、教师当好裁判,及时评价;
4、带领学生做好篮球热身操。
组织:
××××××
××××××
要求:集合快、静、齐。
热身操队形:
×
×
×
×
×
×
×
×
×
×
要求:精神饱满,积极参与游戏。
3分钟
10分钟
基
本
部
分
三、学习原地运球
1、师生互动,导入本课学习内容(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知道的篮球明星,激发学生兴趣)。
2、原地运球动作要领:
两脚开立(或前后站立),两腿弯曲,上体前倾,五指自然分开,用手指触球(掌心空出)以肘关节为轴,臂上下屈伸,当手指触球时,小臂和手腕有一个随球向上的缓冲动作,而后小臂下伸,手腕向下按压将球拍向地面,如此反复。
3、游戏:运球比多
(评选“MVP”)
规则:所有学生随老师口令原地运球,若球掉了则被淘汰,淘汰者原地蹲下,看谁坚持的时间最长(后面慢慢增加难度如:眼睛不看球或左右手交替运球等),最终选出一个或多个本节课的“MVP”。
教法:
1、教师和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引出本课内容;
2、创设情境“篮球宝宝”休息够了,现在想出来活动了;
3、教师讲解示范原地运球动作要领,强调重难点;
4、老师组织学生原地徒手模仿练习,体会手腕柔和用力;(右手推左手练习)
5、集体跟随老师进行原地运球练习,老师巡回指导纠错;
6、2人一组互相纠错练习;找学生示范;
7、游戏练习
(1)转移视线运球练习(要求学生运球时眼睛看前面,教师可通过小游戏来吸引)
(2)2人一组原地运球,随哨声交换位置;
教法: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教师做好裁判;
3、对优胜者进行奖励或表扬。
队形1:
××××××
××××××
队形2:
×
×
×
×
×
×
×
×
×
×
要求:
1、教师讲解时学生四列横队排好,不要随意走动;
2、认真听讲、积极互动;
3、学生精神饱满、积极参与练习;
组织:
×
×
×
×
×
×
×
×
×
×
要求:
1、认真听清规则;
2、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真实水平。
22分钟
结
束
部
分
四、放松、总结
1、集中做放松操
2、教师对本节课做简单小结;
3、布置课后练习任务;
4、回收器材,宣布下课;
5、师生再见。
教法:
1、教师领做放松操;
2、做好小结、评价;
3、安排好器材的回收归还。
队形:
××××××
××××××
要求:
1、集合快静齐;
2、动作舒展,充分放松。
5分钟
教学
反思
篮球原地运球教学反思
赖
静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部分:第一:准备部分:激发兴趣,热身活动阶段,第二,基本部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阶段;第三部分:结束部分,身心放松总结阶段。
首先介绍本课的准备部分:课的开始,教师组织集合整队,队列整齐,精神饱满,报数声音洪亮,教师介绍学习内容原地运球并要求学生上课注意听讲,积极动脑,认真学练,避免冲撞,安排见习生随堂听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我组织学生用游戏“喊数抱团”来热身,然后进行简单徒手操来进行活动,并进行了简单的熟悉球性练习,让学生手指感知篮球,活动各关节,为篮球原地运球教学做好铺垫。本环节预计用时约13分钟。
第二个环节:基本部分用时约22分钟。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
1.讲解、示范原地运球的动作要领,(以右手原地运球为例),两腿前后开立,自然弯曲,五指分开,掌心空出,在右脚侧前方,手臂带动手腕,五指柔和用力按拍球的'正上方,学生观察、思考,模仿,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2.讲解、示范原地运球手型与手触球部位方法,组织学生原地徒手模仿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错误动作及时给予纠正,让学生明确原地运球手型与手触球部位动作要领。纠正学生两腿站立姿势、手臂带动手腕按拍球的错误动作,提示学生眼看前方。体验屈膝弹动,小臂带动手腕上下肢协调用力按拍球的徒手动作。
3.组织学生右手持球进行原地运球,练3—4组,练习中教师反复提醒学生注意按拍球的部位和控制球的落地反弹点,眼看前方,在队伍巡视中进行针对性的纠错,及时对学生学练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反复练习,熟练动作。
4.信号指挥眼看前方运球,学生双脚前后开立,原地运球,眼睛看老师手,说出老师手上比出的数字,目的是让学生视线不要老是盯着球,反复训练3-4组。
5.增加练习难度,“人动球不动”,学生两人一组相对而立进行原地运球,当听到老师哨声时两人交换位置,只是人移动球不动,以此来练习学生的控球能力。
6.然后我安排了一个比赛:运球比多(即寻找MVP),让学生通过比赛激发兴趣,同时达到练习的目的。
第三个环节:结束部分用时约5分钟
安排学生进行按摩拉伸练习,使学生动作舒展,身心放松,最后教师针对学生学练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为贯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文件精神,落实石家庄市教育局《2016年5·10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日(月)活动方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发展和全面普及,不断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和品质,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 活动主题
三位一体共助健康心
二、活动意义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育部和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关精神为指导,树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理念,不断提升广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素养,着力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培养中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推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规范化、特色化发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一)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敬学、勤学精神,养成自觉自愿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
(三)培养学生学会创造,鼓励学生创新,发挥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
(四)培养成学生学会生活,增强学生人格协调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培养成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各种素质全面提高,其教育内容方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主动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会微笑面对学习和学习中遇到各种困难,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使他们把学习当着一种快乐和享受。
2.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时期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人格、情感和意志的辅导,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个人和社会,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
3.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心理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多维的、错宗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之中,可以说协调、处理人际关系是中小学生经常遇到,不可回避的事情,因此,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养成宽宏大度,自我克制;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4.个性心理教育,把塑造个性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和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像抓教学成绩一样,在安排工作时同时安排心理教育,检查工作时同时检查心理健康教育,总结工作时同时总结,反思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2.通过案例进行教育,用各种发生在学生身上或身边的事,设置教育情境,让学生自教或互教,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案例,并相互讨论当事人的过错或过失,教师及时加以正确引导。
3.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开设心理保健课,加强心理健康指导。
4.疏通学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发挥家教的作用,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听课、座谈,增加家庭教育意识,提高家长心理素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建立校内外一体化网络,形成辅导学生,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5.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寓教育于这些活动中,引导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提高认知水平,同时学会团结协作,从而健康成长。
6.利用校园墙报,手抄报等多样化工具,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7.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磨砺学生的意识,让学生经历、体验。
六、活动安排
1、 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板报、绘手抄报等途径,宣传和培育健康理念,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与氛围。
一、填空题(合计
23
题)
1.
良好班集体中蕴含的心理教育功能有激励功能、
情感功能、
培育功能。
2.
教师的归因偏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自我的归因偏差,
二是教师对学生的归因偏差。
3.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
发展性目标、
防治性目标。
4.
根据讲授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的不同,
讲授知识法可以分为讲解、
讲述、讲读、
讲演四种方式。
5.
心理健康活动课堂活动形式有:
角色活动、
表演活动、
游戏活动等。
6.
学习辅导应包含的两个方面的涵义是:
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上的困惑。
7.
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标准有描述性标准和解释性标准。
8.
一个完整的心理咨询过程可大致分为判定问题、
探索问题、
解决问题、
反馈跟进四个不同阶段。
9.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由最低层次到最高层次依次为: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爱和归属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10.
学校心理健康测评的功能包括:
指导功能、
发展功能、
诊断功能、
咨询和治疗功能。
11.
校长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其成员的管理包括决策、
计划、
实施、
监督和评价等要素。
12.
学校心理健康活动课程的目标是提高人的心理素质。
13.
Guilford
认为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有:
流畅性、
变通性、
独创性、
精密性。
14.
心理健康教育室的组成结构包括:
心理咨询室、
心理测量室、
团体健康教育室、
心理阅览室、
心理松弛室、
办公兼接待室。
15.
班主任常用的心理咨询方式主要有:
个别咨询和__团体咨询。
16.
心理健康活动课程的形式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
而且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形式组织活动。
17.
学习辅导主要包括:
学习动机辅导、
学习情绪辅导、
学习能力辅导、
学习行为辅导。
18.
创造性思维特点有:
流畅性、
变通性、
独创性、
精密性。
19.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
形成、
维护、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20.
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基本活动途径有:
认知式、
情境式、
行为训练式。
21.
对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评估主要是对课程设置、
心理辅导课专职教师、
课程效果的评估。
22.
一项完整的测评工作由测量和评价两部分组成。
23.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有:
教育、
引导、
辅导。
二、名词解释(合计
13
题)
1.
创造性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
运用一切已知信息,
产生出某种新颖、
独特、有社会意义或个人意义的产品的智力品质。
2.
访谈法是指研究者与被调查者面对面以口头交谈的方式,
直接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3.
心理评估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
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态,
行为偏移或障碍进行描述、
分类、
鉴别与诊断的过程。
4.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及能根据新的、
意外的情况迅速地做出反应,
果断地采取恰当教育教学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素质。
5.
自我表露是指教师通过与学生分享其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经历来
推动学生认识自我、
发展自我。
6.
心理测验是采用某种可以将心理现象量化或划分范畴的测验或量表来取样,然后对所测查的对象进行描述。
7.
课堂心理氛围是指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
情感状态。
8.
归因是指根据有关信息、
线索对人的内在状态或依据外在行为表现推测行为原因的过程,
也就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
9.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
心理发展特点,
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0.
行为矫正法是对学生自我改善、
自我改变的努力给与奖励与惩罚,
目的是帮助学生消除成长中的不良意向、不妥行为,
帮助其形成有助于个人成长的行为,树立良好的形象。
11.
面质是指心理咨询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方式及思维习惯提出挑战与异议的过程。
12.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指教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
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
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13.
自我效能是班杜拉提出的一个概念,
用以阐述人的动机行为不仅受到行为结果的影响,
而且受人对结果的期望
这一认知因素的影响。
三、简答题(合计
16
题)
1.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原则是什么?
答:
科学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
经济实用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
2.
学生心理档案使用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
使用心理档案要严格保密,
不能对学生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2)
心理档案资料不能作为评定学生操行的依据,
也不能存入学生的人事档
案中。
(3)
一般情况下也不宜向学生本人公开和随便查阅。
(4)
某些测验结果如果解释不当,
也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5)
建立档案的最终目的,
应与心理卫生教育、
咨询、
教育科研工作配套使用。
(6)
档案资料仅具有参考价值,
并非百分百之可靠。
3.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答:
(1)
精心设计场景,
创设参与情境;
(2)
整合教学目标;
(3)
注重行为指导;
(4)
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5)
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4.
心理健康活动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
心理健康活动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有:
(1)
讲授法(1.5
分)
(2)
讨论法(1.5
分)
(3)
自我反省法(1.5
分)
(4)
角色扮演法(1.5
分)
(5)
训练法(1.5
分)
(6)
实践活动(1.5
分)
(7)
测验法(1.5
分)
(8)
作业法(1.5
分)
5.
对心理测验分数的解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
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一个人的任何一个测验中的分数,
都是他的遗传特征、
测验前的学习与经验,
以及测验情景等方面影响的结果;
(3
分)
(2)
确切解释应根据常模及信效度资料;
(3
分)
(3)
应把测验分数看成一个范围,
而不是一个确切的点;
(3
分)
(4)
对来自不同测验的得分不能直接加以比较。
(3
分)
6.
心理健康测评原则有哪些?
答:
(1)
客观性原则(2
分)
(2)
科学性原则(2
分)
(3)
系统性原则(2
分)
(4)
发展性原则(2
分)
(5)
教育性原则(2
分)
(6)
综合性原则(1
分)
(7)
伦理性原则(1
分)
7.
班主任怎样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呢?
答: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3
分)
这种和谐关系的建立,
需要在以下方面努力:
真诚、
接纳、
尊重、
理解、
倾听、探讨、
分享。
(3
分)
(2)
营造健康的心理物质环境。
(6
分)
8.
心理健康教师需要具备的人格特点有哪些?
答:
教师需要具备的人格特点有:
(1)
正确的价值观(3
分)
(2)
合理的职业动机和浓厚的职业兴趣(3
分)
(3)
个性和志趣方面(3
分)
如成熟、
敏感性等。
(4)
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3
分)
主要表现在有诚挚的同情心,
乐观的主导心境;
稳定的情绪、
坚强的意志;
正确对付应激;
自信、
自制、
宽容;
谦虚、
好学、
不断进取等。
9.
目前采用的学生自杀预防策略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
(1)
自杀倾向的早期发现(2
分)
(2)
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2
分)
(3)
建立自杀预防热线(2
分)
(4)
开设自杀预防讲座及课程(3
分)
(5)
建立危机预警系统(3
分)
10.
班主任教师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0.
答:
(1)
认知正常,
胜任工作;
(2)
坚定的职业理想或职业信念;
(3)
良好的职业道德;
(4)
良好的职业兴趣;
(5)
良好的人格特征;
(6)
正确的工作动机;
(7)
坚强的意志;
(8)
稳定的情绪和理智的态度。
以上每点
1
分,
都回答出来加
4
分。
11.
简要说明心理健康活动课程的设计过程?
答:
(1)
确定目标及其意图;
(2)
确定活动内容;
(3)
确定活动方式。
以上每点
3
分,
三点都答出加
3
分。
12.
简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主要有:
(1)
全面渗透、
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2
分)
(2)
创设良好心理发展环境的方法(优化环境法)(2
分)
(3)
发展优先,
防重于治的方法(2
分)
(4)
心理辅导的方法(2
分)
(5)
心理咨询的方法(2
分)
(6)
心理评估的方法(2
分)
13.
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心理测验?
答:
对心理测验的正确态度有:
(1)
心理测验是研究儿童心理行为保健和疾病防治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和工具。
(3
分)
(2)
心理测验作为一种研究或测量工具尚不完善,
主要是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
(3
分)
(3)
每一种心理测验都有明显的局限性,
主要取决于测验的编制理论、
目的、方法和时间。
(3
分)
(4)
心理测验只能从某些角度,
在一定条件程序上反映问题,
不可过于迷信,更不可把测验结果看成绝对真理。
(3
分)
14.
自我认识辅导如何实施?
答:
(1)
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3
分)
(2)
如何认识自己帮助学生了解达到正确认知自我和把握自我的途径(3分)
(3)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3
分)
(4)
指导学生依据自己的特点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3
分)
15.
青春期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主要有哪些?
答:
(1)
过度关注自我;
(2)
情绪的两极化;
(3)
性别角色混乱;
(4)
人格冲突;
(5)
人际关系冲突;
(6)
性心理问题。
以上每点
2
分。
16.
简述学校心理健康活动课程的设计过程?
答:
(1)
确定目的及其意图;
(4
分)
(2)
确定活动内容;
(4
分)
(3)
确定活动方式。
(4
分)
四、论述题(合计
4
题)
1.
结合实际说明,
教师应具备哪些自我心理保健能力?
1.
积极认知的能力;
2.
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
3.
心理训练和放松能力;
4.
形成良好、
稳定的教育心境;
5.
勇于改变、
自我成长的能力;
6.
建立有效的心理支持系统。
2.
结合实际说明,
如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程序是:
1.确定心理档案的内容。
(6
分)
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应包括两大方面:
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资料;
二是反映个体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的资料。
具体来说,
主要有:
基本情况、
心理测评资料及建议、
心理咨询活动记录、
心理档案的记录形式等。
2.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进行施测。
(6
分)
一般通过几种途径来获取准确信息,
一是通过标准化的测验,
二是自编问卷调
查,
三是非测验法
3.对结果进行整理、
分析、
解释和记录等。
(6
分)
主要包括对结果的统计与解释,
提出教育培养建议,
撰写测评报给,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结合实际,
酌情加
1-6
分。
3.
论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
(1)
心理品质教育是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分)
(2)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有些渠道是共同的;
(4
分)
(3)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德育的重要基础。
(4
分)
2.区别:
(1)
理论基础有区别;
(3
分)
(2)
具体目标有区别;
(3
分)
(3)
教育内容有区别;
(3
分)
(4)
方法上有区别。
(3
分)
4.
试述合格家长应该具备的品格和素质。
(1)
树立高尚的品德,
培养良好的行为举止;
(2)
培养热爱生活、
豁达开朗的态度;
(3)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4)
转变教育观念;
(5)
了解孩子,
正确对待孩子的发展;
(6)
要信任自己的孩子;
(7)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区属各中小学:
2017年4月是自治区第十三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周,现就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自治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工作汇报交流会
(一)会议目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工作开展情况,学习交流先进经验,推进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
(二)参会人员:自治区级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石嘴山市第六中学、石嘴山市锦林小学)的校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区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以及申报第三批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的校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三)会议时间、地点:2017年4月21日全天。8:40之前到教育厅101会议室报到。
(四)会议要求:所有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都要准备汇报材料。汇报材料要体现学校工作特色,突出重点、语言精练,杜绝泛泛而谈,汇报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会议采取互动方式进行,参会人员可在现场提出问题,汇报学校要针对问题做出相应的解答。请所有特色学校将汇报材料和PPT,于4月10日前发送至xx邮箱。会议不安排食宿,差旅费回原单位报销。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
(一)活动内容
1.做好弱势儿童心理辅导工作
2.做好初中毕业年级考前心理辅导工作
3.开展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宣传工作
(二)活动地点
区属各学校
(三)具体要求
1.结合师生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知识的专题讲座等培训活动;
2.深入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组织广大班主任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方法,学会应用;
3.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4.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开展学生团体辅导或训练活动;
5.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讲座活动;
6.组织师生观看积极向上的心理电影;
7.开展心理健康校园剧排演、心理团体游戏辅导活动;
8.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及方法,营造良好氛围,增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一、活动目的
为了普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营造人人关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进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育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学校决定开展以“和谐校园、幸福人生” 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
二、活动主题
和谐校园、幸福人生
三、活动时间
2017年5月
四、活动内容
(一)心理健康宣传周启动暨国旗下讲话(具体内容如下):
1、宣布心理健康活动周开始
2、宣读xx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方案
3、以“和谐校园、幸福人生关”为主题进行国旗下讲话
(二)“做个抗压小能手”心理健康讲座
1、参与对象:六年级全体学生
2、地点:多媒体
3、内容:故事导入抗压事例,说明提高抗压能力的好处,提供毕业班学生提高抗压能力的办法。
(三)心理健康手抄报
六年级学生围绕主题“学会面对挫折”出一期有心理健康手抄报,每班上交3张,学校将择优展出并表扬。
(四)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读心理方面的稿件
在宣传周期间,利用“红领巾广播站”,读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稿件,提高全校师生的心理意识,营造校园的心理教育氛围。
(五)心理健康漫画
五、六年级学生围绕主题“和谐校园、幸福人生(杜绝学校霸凌)”出一张心理漫画(4K),每班上交3张。
(六)班级心理健康主题班队会活动
1、时间:各班自定
2、地点:各班教室
3、参加对象:各班班主任及全校学生
4、要求:各班主任针对校园潜在危机,开展心理班队会。
五、活动总结
1、资料整理
2、总结活动过程中的得失,为下一个活动做准备。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积极参与。
全校师生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性,自主提升心育意识,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活动周系列活动。
【关键词】 健康教育;卫生资源;农村人口;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4-0351-02
农村地区缺乏必要的疾病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1]。农村小学作为农村儿童接受教育、发展技能的场所,一方面具有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职能,同时还应兼顾促进学生健康的功能。通过学校健康教育促使学生自觉养成健康意识与行为,把健康作为自身发展和生活的一部分[2]。当前农村健康教育存在的3个主要问题是农民保健意识差、健康投资意识薄弱、医学知识没有普及[3]。农村学校的有效健康教育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环节。为了解农村小学健康教育师资状况及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以便有效配合农村小学基础教育改革,笔者于2005年7-9月,对安徽省某县32个乡镇小学共51所接受教学改革课程培训的小学校长及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安徽省某县32个乡镇所有参加培训的小学校长及教师,共194名。共调查小学校长54名,其中男性50名,女性4名;30~40岁5名,40~50岁33名,50岁以上13名;中专学历30名,大专学历20名。调查小学教师140名,其中男性108名,女性32名;20~30岁10名,30~40岁16名,40~50岁46名,50岁以上62名;中专学历占81.4%,大专学历占14.3%。
1.2 方法 采用封闭与开放问题相结合的问卷,当场发放并逐项进行解释,统一要求,让每位调查者匿名独立填写,当场收回。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健康知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健康教育培训需求。其中健康教育知识水平测试,采用开放式提问方法,由参与人员如实填写,由具有健康教育专业知识背景人员进行评分。共发问卷203份,回收194份,回收率为95.6%。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软件统计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资源及活动开展情况 农村小学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以及专项资金严重不足,调查学校每学期健康教育开课
2.2 校长及教师健康教育基本知识水平 本次调查从健康教育基本内容、方法、评价3个方面对小学校长的健康教育意识进行考核,根据开放式回答进行评分,达到了解以及非常了解程度的校长
2.3 健康教育开展情况
2.3.1 健康行为教育情况 为考核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健康行为教育情况,从刷牙正确方法、眼保健操的正确姿势、正确“读”“写”“坐”的姿势、吸烟危害、饮用生水的危害、饭前便后洗手的好处、甲型肝炎传播途径、碘缺乏疾病及预防措施、合理膳食的好处、食品卫生教育共10项健康教育工作内容方面进行考核。如果在教学中注意向学生传授相关内容,则得1分,总分10分,调查教师平均得分为(8.4±1.6)分,中专与大专学历教师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2 心理辅导情况 对农村小学学生心理辅导内容主要包括考试焦虑、学习困难、厌学、不良行为等,问卷提示小学教师对上述现象进行个别辅导均为80%以上;在开放式问题回答中,66%的被调查教师认为自己缺乏心理辅导相关的技能和专业知识,辅导方法单一,主要是个别谈话,且不能坚持,缺乏学生家庭支持。
2.3.3 健康促进项目开展情况 农村小学健康促进项目开展较少,一些基本的低成本高潜在健康促进效果的项目如眼保健操、饮水供应等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能做到1日2次眼保健操的学校仅占37.0%;能对学生定期体检的学校更少,为13.0%;有常规性的饮水供应设施的占42.6%;有个人健康档案的学校占24.1%。
2.4 健康教育培训需求 84.3%的教师认为自己需要进行健康教育培训。认为最佳的健康教育培训方式依次是短期脱产自学(38.6%)、培训(37.1%)、刊授与函授(14.3%)、网络学习(7.1%)、学历教育(2.9%)。88.9%的小学校长认为学校需要对小学教师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对于培训方式的倾向依次是短期脱产培训(59.3%)、自学(16.7%)、刊授与函授(13.0%)、网络学习(1.9%)。
3 讨论
农村小学的健康教育面临着3个方面的冲突:一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在时间、师资、资源上的竞争;二是农村总体环境对健康教育的忽视;三是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
3.1 农村小学健康教育的适宜模式 目前,我国小学健康教育主要有2种模式:一种是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单独设置;另一种是将健康教育整合到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科学课、体育课等课程中[4]。在此次调查的农村小学中,均采用整合式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容易受到学校应试教育的冲击,但均认为适宜可行,关键在于如何保证健康教育质量。
3.2 树立农村小学健康素养的教育目标 调查结果提示,小学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是否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与自身掌握的健康教育知识有关联,小学教师在健康饮食、传染病、心理卫生等方面的得分较低,教师日常健康教育活动对甲型肝炎传播、碘盐的作用等信息传递较少,心理辅导方法单一等,说明教师的健康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健康教育的内容与质量。国外对健康素养与教育、健康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视,但在我国还很少有研究,健康素养是理解健康文化的能力,这包括对科学健康概念的理解、对健康的社会影响的理解、对基本健康知识的掌握等具体内容,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人们形成必要的健康素养[5]。调查结果提示40%的农村小学校长以及15%的教师达到大专文化程度,但健康素养与文化程度不能简单替换,健康素养是在文化程度的基础之上对健康、疾病、自我功效等信息的进一步整合与利用[6]。由于健康教育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水平并不能说明对该领域的了解程度。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农村小学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等多层面的健康素养整体缺乏的现状,也决定了农村小学的健康教育的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理性发展过程,这涉及师范类院校学生健康教育质量、教育主管部门健康素养的提高、学校师资的健康教育常规化的职业培训、学校与家庭的配合与互动等多个环节。
3.3 选择优先的健康促进项目进入农村学校 农村学校的健康教育促进项目开展情况不容乐观,除了常规性课间操,此次调查的其他项目在很多学校均没有开展。针对农村具体情况,眼保健操、饮用水卫生等低成本的健康促进项目应该得到主管部门的优先考虑。与此同时,还应当结合当前人畜共患病、艾滋病等一些传染病的疫情,有重点地在农村小学开展相关的健康促进活动。
3.4 健康教育的效果监测与合理考核 当前,国家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减少不必要的课程设置和考试负担,但在农村小学,往往容易演变成“减副”,减少一些社会科学、自然常识等副课的设置,这种现状也影响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世界卫生组织赋予健康新的概念是:“健康是人们实现充实人生的资源”[7],该概念更强调健康的基础性功用,也更进一步说明健康素养与人文素养、数理素养同等重要,甚至相对于人一生的发展处于更基础性地位。考虑到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在语文课程中增加与健康相关的课文,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同时,将学科教育与健康教育尽可能地结合起来。
摘 要 体质健康教育是健康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它可以增强体质,培养品质,开发智力,发展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因此,特挑选西南两个城市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进行调查,以了解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现状,获得该领域的基础数据;初步了解学校体育对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与局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体质健康教育 学校体育 马鞍山市 六安市 中小学生
健康是人类面向21世纪所共同关心的话题,而体质健康教育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中小学体质健康教育承担着培养青少年科学健康观的责任。健康不是没有病,而是身心全面健康的状态,包括:身体的、精神的、情感的、心灵的、环境的和社会的各个方面。
体质健康教育应从儿童、青少年抓起,中外专家一致认为,在中小学进行体质健康教育时机最佳、效果最好。我国有近三亿在校生,由于该人群具有身心、智能力发育、群体生活、变异性、可塑性大等特点,决定了中小学体质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有计划、有针对性、多方位、多渠道地开展该人群的体质健康教育,不仅为其终身健康奠定良好基础,而且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体质健康教育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和困难。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从不间断,但连续四次的全国学生体质调查却发现:我国学生的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肥胖人数显著增加。学校体育的调查也发现:学生锻炼行为的养成率和巩固率很低,“知行冲突”在高年级学生中十分普遍。面对此种情况,我们需要深刻反思,以新的视角来构筑适应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和运作体系。
本文针对上述情况,在专家组的指导下,采用PPS法抽选学校样本,在学校样本中按PPS方法抽取领导、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初步了解两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大课题的结题提供一份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六安市金安区、裕安区、霍山县、金寨县中小学140名领导和教师(其中中学70名、小学70名),900名中小学生(其中中学450名、小学450名)。
马鞍山市花山区、雨山区、金家庄区、向山区中小学160名领导和教师(其中中学80名、小学80名),960名中小学生(其中中学480名、小学480名)。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2120份,回收2076份,回收率96.07%, 其中有效问卷2010份,有效率94.83%。
2.专家访谈法:与部分体育专家就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座谈,了解其观点和态度。
3.数理统计法:在数学教师的帮助下,运用SPSS6.0统计软件和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4.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此相关的资料10篇,为本文提供理论参考。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两市体育教师的文化程度与工资收入情况
两市体育教师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工资水平较文化教师低。从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看,中学:本科以上学历占77.27%,大专学历占22.73%;小学:本科以上学历占36.36%,大专学历占54.55%,中专学历占9.09%。收入情况基本同学历、年龄成正比,体育教师的收入较文化课教师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文化课教师补课待遇高,而体育教师课外训练和活动课的待遇低、有的学校还没有;其次,是基本课时的奖金系数比文化课教师低。
(二)两市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1.两市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
问卷显示,普遍认为学生体质与遗传和学校教育有关(遗传占70.25%、学校教育占68.63),普遍认为生活习惯、安全意识是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内容(生活习惯占97.73%、安全意识占90.91%),普遍认为体育课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有效(很有效占54.55%、有效占38.64%)。这说明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的体质和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是深刻的,他们对体育课在其中的作用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2.两市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体质健康教育的看法
问卷显示,普遍看法是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很重要(占81.82%),而实际上很多做法却自相矛盾。如:学习负担过重(占53.30%),活动空间小(占43.18%),健身场地不完备(网球场4.51%、羽毛球场40.90%、乒乓球台86.36%、排球场59.09%),对健康知识的宣传缺乏(宣传的占18.18%)。
(三)两市中、小学生对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1.两市中、小学生对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
问卷显示,学生普遍认为体质健康教育重要(82.5%),普遍认为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体质健康教育的内容(95.00%)、安全意识是体质健康教育的内容(87.5%),大多数关注体质健康知识(83.50%),他们的体质健康知识大多来自电视和报纸(电视71.67%,报纸37.5%)。这说明学生对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是深刻的,但认识大多来自传媒,而非体育与健康课。
2.两市中、小学生对体质健康教育的看法
问卷显示,学生大多数认为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起着促进作用(83.30%),也有13.30%的学生认为看不出效果。为何出现这种情况?从调查的结果看,主要是学校领导和文化课教师对健康教育的重视不足。如: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活动时间少(53.30%认为过重),学校体育锻炼设施不健全(67.50%),有相当多的学校没有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48.50%)。
(四)社会各方面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影响
问卷显示,父亲支持体育锻炼的占76.7%,母亲支持体育锻炼的占83.3%,说明父母对子女的身体健康情况非常关注。媒体也对此作了大量报道。经常看健康教育电视节目的占26.67%,认为有效的占81.5%;看健康教育杂志的学生占62.4%,认为有效的占80.32%;听健康教育广播的学生占26.5%,认为有效的占35.2%。但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较少,有学生参与的更少。调查中有86.7%的学生反映社区不组织活动,即使有组织的,间隔时间也较长(一个月一次5%),组织的内容大多数是成人和老人活动的项目,忽视了社会生力军――学生。以上说明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视,但也只停留在认识层面,未做出实际行动。
(五)两市中、小学生课外体质健康活动现状
1.两市中、小学生课外体质健康活动频数
体质健康活动频数是指学生每周参加体质健康活动的次数,调查显示,两市中、小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质健康活动3次或3次以上的达53.10%,这高于1996年通报的我国体育人口31.4%的比例,说明两市中、小学生有较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且男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要高于女生(男生为64.23%,女生为39.94%),体现了男生好动,女生好静的特征。
2.两市中、小学生课外体质健康活动的时间
调查显示,两市中、小学生课外体质健康活动时间较短,每天活动不足1小时的占76.65%。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各校为了应付中考或高考,挤占课余时间进行补课是一种客观现象。
三、结论
1.两市体育教师的文化程度较高,工资待遇较文化课教师低,从而导致部分体育教师的流失。
2.两市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深刻,但实际工作中往往自相矛盾。
3.两市中、小学生对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深刻,苦于学习压力,除了体育课外,很少参加课外活动,对于体质健康教育知识多数来源于电视和杂志。
4.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方面起促进作用,但力量有限。
5.家长和社会各界对体质健康教育都很关注,但却未很好地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光靠学校体育,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只有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家庭体育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6.两市中、小学生每天的课外体质健康活动时间短,运动量不足,且男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要高于女生,体现了男生好动、女生好静的特征。
7.两市中、小学体育基础设施滞后。
8.学校领导的思想认识和多年来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都会极大地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学校体育对体质健康教育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建议
(一)对教育主管部门来说
1.加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今后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主要举措。因此,可建立与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模式,重视体育与健康教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并加强理论研究。
2.抓好教材建设和师资培养。教材既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也是教师讲授、学生活动的对象与客体,它是教学内容的物化形态。现有的健康教育教材,虽是近年编写的,但不是很全面。随着影视与多媒体的发展,健康教育的教材建设也应将影视与多媒体等电子教材建设作为重点。
同时,在体育与健康融为一体,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服务的前提下,尽快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一是在师范大学的体育系或体育与健康学院等开设健康教育专业,培养合格的师资;二是鼓励在岗的体育教师自学医学、心理学知识,尽快担负起学校健康教育的重任;三是对承担健康教育的现任教师进行有计划的在岗培训,以提高授课质量。
(二)对学校领导层来说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工作者的生活待遇,特别是社会地位的平等,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
2.学校要有计划的开展体质健康活动和健康知识讲座;
3.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社区的活动空间和新型的器材资源、家庭的亲情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立体网络,有效弥补学校体质健康教育的不足;
4.对学生家长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加强学校和家长、家长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同时,可定期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体育活动,培养家庭成员的体育意识,为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5.发挥学校优势,定期向社区派遣教练员,组织健康活动的开展,解决社区体质健康教育的障碍,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
6.利用学校的社会功能,加强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调动各方面力量介入学校体质健康教育。
7.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学生体质健康活动的场地和空间。
(三)对学校教师来说
1.对文化课教师来说
(1)不能只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还要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协作精神,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心的问题。学校体育是讲团队、讲协作、讲平等的教育活动,我们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所以文化课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大力支持体育教师的工作。
(2)狠抓课堂质量,让学生从书本中解脱出来,还学生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
2.对体育教师来说
(1)积极配合学校做好体质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
(2)“以学生为本”,注重健康知识的人文价值,用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传达人文关怀。
(3)对各种健康知识和实用技能综合改造,强调生活化和可操作性。
(4)精选方法,以少且受益深为标准。体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因人而异,追求实用、有效,达到“一法之效然,百法之效亦然”的效果,否则容易务广而荒。
(5)从兴趣入手,培养习惯。一个人对某项活动有了兴趣,且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就能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这对习惯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习惯成自然,体育锻炼一旦成为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就能与我们相伴终身。
(四)对学校学生来说
1.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从多种渠道获取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知识;
2.积极参加第二课堂学习,帮助教师做好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
3.转变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分数第一的“束缚”中跳出来。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J].体育科学.1999(1).
[2]秦椿林.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3]庞元宁等.试论中国不同年龄人群体育现状[J].体育科学.2000(1).
[4]曲宗湖.21世纪中国社区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5]季克异.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J].中国学校体育.2002(6).
[6]马凌.新课程理念与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J].体育教学.2003(2).
[7]潘建芬,唐东辉.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现状调查与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卢元.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南京市小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获取途径、急救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出该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并而得出该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南京市小学生 体育与健康课程 生命安全教育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东山小学、晓庄学院附属小学、汉江路小学、同仁小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南京市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现状与分析
1.学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知识与逃生技巧的关注情况。根据调查,显示了被调查学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知识与逃生技巧的关注情况。64.1%的学生选择了平时关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说明学生渴望学习和掌握有关生命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生命安全教育情况的调查:有44.3%的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过生命安全教育,但不是经常性、固定化的生命安全教育;有48.1%的学生却认为他们在校期间没有接受过有关生命教育知识和逃生的技能。因此,这就产生了学生渴望学习掌握安全知识、技能与学校教育力度不够之间的矛盾,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和支持。
2.学生获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识的途径。根据调查可以看出,学生获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学校相关课程”,占40.5%,而通过“电视网络”“报刊杂志”获取安全知识的选择也分别占到了20.1%和22.5%。说明学校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是学生通过个人行为获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识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同时也说明学校教育在传授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方面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学校应结合教育和社会发展,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把已有的、零散的安全教育整合成为系统的、规范的体系。
3.学生生命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从对如何使用公共场所灭火装备的调查,可以看出有45%的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公共场所设置的灭火装备。对于如何从着火的宿舍逃生的调查结果也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学生在回答“宿舍发生火灾,烟雾很大应该如何逃生”时,36.1%的学生选择“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爬出宿舍”,这是正确的做法。对于“如果身上着火,可以快速奔跑或用手拍打”这一做法的判断,居然有64.2%的学生认为这种做法是正确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应对突发事件或灾害时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逃生技能,自救逃生能力也比较差。
4.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形式。调查显示,学生在学校接受安全教育的形式有“培训讲座”,占29.3%,“观看教育录像”,占23.4%,“学校宣传画”,占27.6%,“实习演练”,仅占13.8%。我们可以分析出学校安全教育教学形式主要还是以讲授宣传为主,偏重于知识层面的教育,缺乏相应的实战演练。因此,各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改变教学形式单一的状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实战演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
(二)南京市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问题
1.学生较关注生命安全教育知识,但是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生命安全教育情况却不容乐观,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来教授,更没有系统的学习结构和框架。
2.学生通过个人行为获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识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同时也说明学校教育在传授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方面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学生在应对突发事件或灾害时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逃生技能,自救逃生能力比较差,对于急救知识和运动损伤现场处理等内容不能正确的掌握。
4.学校安全教育教学形式主要以体育教师口授宣传为主,偏重于知识层面的教育,缺乏相应的实战演练,学生不能完全的体会出生命安全教育对于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和缺乏实际操作性。
(三)南京市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对策
1.学校生命安全教育要与社会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社会上的资源。2.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有关生命安全教育的基本目标。3.加强体育师资培训。4.充分灵活利用学校现有场地器材设施。5.学校定期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运动会。
三、结论
(一)学生较关注生命安全教育知识,但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生命安全教育情况却不容乐观。
(二)学生通过个人行为获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识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学校教育在传授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方面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学生在应对突发事件或灾害时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逃生技能,自救逃生能力比较差,对于急救知识和运动损伤现场处理等内容不能正确的掌握。
(四)学校安全教育教学形式主要以体育教师口授宣传为主,缺乏相应的实战演练,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性。
(五)之所以呈现以上特征,是因为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传统文化、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参考文献:
[1] 尹贻伟,杨善乾,李金霞.对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思考[J].教学探索.2010(06):52-53..
(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系, 湖南长沙410205;2.湖北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小学生生命安全事故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生理和精神伤害,我国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作为特殊的教育并未引起重视。生命安全教育认识滞后、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缺失、增加小学生生命安全与生命机能的需要等都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从教学目标的统一性、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发展和谐社会的诉求角度分析,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都是可行的,制定完整的教材和安全教育交流平台、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常态化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对策。
关键词: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 渗透 生命安全教育 常态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9—0007—03
基金项目: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级课题,编号:XYS4S07。
作者简介:1.钟小燕(1980~),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理论。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实施生命教育,以不同的名称、形式或手段开设了有关生命安全教育内容, 将生命与安全教育同体育课结合在一起, 而且相关实验研究也表明学生的运动能力不仅得到增强,而且事故发生也减少了。
生命安全教育在不同的国家以不同的名称、形式或手段呈现,大部分都是将生命安全教育同体育课结合在一起,而且相关实验研究也表明学生的运动能力不仅得到增强, 而且事故发生率也减少了。
目前, 我国的生命教育主要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程中进行理论宣传,作为特殊的教育活动尚未真正开始。生命安全教育最重要的是加强了人们的安全意识[1],为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前提,提高安全意识,进行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教育[2]。
1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1 生命安全教育认识的滞后
我国0~14 岁儿童意外死亡专项调查显示: 在各种死亡原因中,意外死亡已占第1 位,占总死亡人数的31.3%。我国每年大概有10 万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给家庭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生理和精神伤害,人们在扼腕痛惜的同时,更多的是哀悼死者缺乏自救能力,也反映出学校和社会的生命安全教育的严重缺失。安全事故已成为学校管理工作不可回避的问题, 是生命安全教育研究的热点课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 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2006 年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建设部、交通部、文化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部令第23 号)》,要求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安全教育”[2]。
目前我国生命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 学术界对生命教育的内涵、概念尚未达成统一,相关理论研究也缺乏系统性。
1.2 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传统文化教育根植于课本和教材,重视对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注重对学生的智力开发。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给教育者留下了不少弊端, 师生思维放不开、缺乏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勇气而习惯于循规蹈矩[3],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能力受到限制。
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往往表现为:缺乏处理事情的判断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差等。
传统教育中,学校、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也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每年发生的触目惊心的生命安全案例,使教育工作者陷入了困惑、尴尬与无奈。
许多学校的安全教育往往只是通过一些报道, 一些知识竞赛,甚至用相关安全装置代替。有些学校的安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比较简单,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而没有相应的实践操作,更没有设置相应的课程,使得生命安全教育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当学生真正面临危险时还是不知所措,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1.3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缺失
目前,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生命安全教育主要采取以下五种方式:第一,热身准备活动,防止学生受伤;第二,教学过程中强调运动损伤的相关内容;第三,教学中对学生的保护帮助;第四,器械的安全使用方法的讲解及注意事项;第五,利用课堂对安全、健康知识的宣传和讲解。
依托“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方式很难保护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仅仅依靠空荡荡的讲座和纯理论知识的传授, 运动安全,缺乏体育卫生,体育急救等,使保护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没有实现的途径和方法。
1.4 增加小学生生命安全与生命机能的需要
当前,小学生的生命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生理、心理系统发展均不完善;个人认知水平低,缺乏对风险预判能力,自我防范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更容易受到伤害和发生生命安全事故。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传授生存的安全常识,使学生掌握生命发展的基本技术、技能,在实践练习中体会生命、尊重生命,培养小学生积极的生命意识,学会珍爱生命、享受生命。
2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可行性
2.1 教学目的统一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4]。由于课程的身体练习特征,以及大量的课外活动为载体。
因此,除了体育与健身课程本身具有的健身功能,体育与健康课程还能有效地提高自救能力, 避免机械外力的伤害和人身伤害。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生命安全的意识,掌握增强体质的有效锻炼方法和意外发生时救助的技能, 并能够具备应对危险的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和生命安全教育都是以体育运动为主体,最终实现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责任。生命安全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形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6]。
生命安全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生命,认识生命,使学生珍惜生命,培养学生建立对生活和人生价值观。通过急救技能和避险能力的学习、训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两者的教学目的具有统一性。
因此,把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运动安全、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本质, 理解生命的意义和提升生命的价值。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理念,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和体能的练习,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并加以营养、健康、疾病预防、避险和其他健康教育等辅助教学。同时,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与健康课程是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呈现方式的升华, 两者在教学内容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2.3 发展和谐社会的诉求
据相关报道,2014 年岁末, 上海外滩发生的踩踏事故造成36 死47 伤的严重后果, 此次踩踏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后的应对措施都表明了国人在应对突发事故方面的知识和教育的缺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健身休闲的消费需求快速增长,运动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运动损伤、运动猝死事件屡见不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的健康发展。如何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促进身体的健康是发展和谐社会提出的新要求。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 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系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掌握安全自救、自护的技能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终身生命意识和能力。
3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常态化策略
3.1 教育部门要制定完整的教材和安全教育交流平台
制定体育与健康课安全教育的相关教材, 这样体育教师就可以有章可循,有了一定理论基础才可以更好的实践。相信这一举措能为体育教师安全教育的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教育部门要构造体育与健康课安全教育交流平台, 分享一些好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供其他教师参考,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心得,为新老师能够打下良好的教学基础;探讨有创意、有创新的教学内容方法。
3.2 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
首先,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生命与安全的知识和素养,加强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结合生活开发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体育教学内容。以多种方式融入体育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生命安全知识。
其次,生命安全教育应依托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对体育教师进行“生命。生存安全”系列课程培训,如:“生命教育”、“如何识别危险”、“如何保护自己”等课程的培训,丰富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把“生命、生存”理论放在培训课程中,改变以往培训对运动技术和知识的“再翻抄”,把体育与健康课程打造成以“生命第一”为取向,以培养生命、安全、健康为目标,实现生命教育的广度、渗透生存能力的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赵萌,王焱森.基于生命安全教育理念高校体育运动防护课程教学的常态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4(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gov.cn/ziliao/flfg/2006-07/12/content_333420.htm.
关键词 农村 中小学班主任 德育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安全教育
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中小学生的思想瞬息万变,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小学生,个性张扬,见多识广、思维灵活。回想近十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累并充实着,每天从早忙到晚的大事小事,给体力和精力带来很大的挑战。作为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是。下面就班主任工作中体会较深的几点略谈一二。
1全面了解学生信息,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作为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就得先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和熟悉学生的情况,才能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开学第一个月是学生习惯养成和思想教育的关键时期。每年开学伊始,我首先了解和研究本班学生的个体情况,我让学生在信息表中详细地填写个人的相关信息,包括家庭情况,如父母的职业、经济收入情况、文化水平及家庭的其他成员等,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人生活信息,掌握第一手材料;其次,我还向原班主任和科任了解学生的学习、性格、纪律等情况;此外,还通过家长会议、班干部会议、小组会议等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通过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信息,给班级管理打下良好基础,可以避免盲目应对、简单处理。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我开展了问卷调查、座谈和访谈等活动,以期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思想动态。由于学生的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的局限,使得他们对事物缺乏全面的了解,看问题难免会以偏概全。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也会对学生的思想起到误导和腐蚀作用,使得他们看问题容易陷入误区,走向极端。对此,要求教师应善于正确引导,在晓之以理的同时,还要传授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然,思想工作必须有一定的连贯性,要常抓不懈,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贯穿到班级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之中。要经常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以此为基础,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充分发挥班干部作用,正确引导班级的“小群体”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学生干部作为班级的重要组成元素,在班级管理中起着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不少优秀班主任认为:一个班级教育管理的好坏,往往与班干部力量的强弱、发挥作用的大小有很大关系。
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委犹如整个班级的火车头,要想使整个班级跑得好而快,班主任就要注重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建立一支具有示范作用和良好工作作风的班干部队伍,作为团结和教育全体学生的核心力量。我通过组织全班同学设计班级板报、布置教室、开展文体活动等,从中发现并选拔那些表现突出、办事认真、有威信、有一定组织能力和愿意为集体服务的同学加入班委。然后还要对这个“火车头”进行调试、维护和保养。我先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分配给他们不同的管理工作,以便他们人尽其才地为全班同学树立起学习的榜样,又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给予指导,还多渠道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大胆工作的能力。例如,每次班干部会议或班级活动之前,我先向他们讲清楚活动的目的和要求,让他们自主提出开展工作的各种设想,尔后,对他们考虑得不周到的地方提出补充和建议,以便培养他们的班级管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在组织活动中学习,在活动反思中受益,让他们在班级活动中真正起到带头模范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更好地带动班级工作。
3 抓好青春期教育,抚平学生“受伤的心灵”,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早恋”可能是最容易让家长和老师神经过敏的字眼。可以说,在一些家长和老师身上存在“早恋恐慌症”,一看到两个男女单独在一起就怀疑他们“早恋”,一怀疑他们“早恋”就如临大敌。一方面把他们打入“另类”,当作“问题学生”;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地控制负面影响,害怕他们在集体中起了坏的带头作用,使“早恋”流行蔓延。事实上“早恋”是成人世界制造的一个标签,有些人拿着这个标签到处乱贴,一旦被贴标签,这两个学生就有口难辩,而现在的中学生逆反心理较强,外界的压力可能迫使他们真的恋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