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传统文化根基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礼敬传统文化,
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群
北京市八一学校将“加深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具备中国传统‘和’文化的修养和气质”作为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学校以此构建了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体系,并在课程中突出对学生进行中国精神、国际视野、卓越技能、语言表达等九大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通过品读、思辨、实践、体验等方式,在不同领域获得对“中国精神”的多视角认知,体会“中国精神”的内涵,理解家国情怀,并对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做到“知行合一”。
1.语文传统文化系列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北京市八一学校的学生构成复杂,有小初一贯制的学生,有初中才进入学校的学生,还有来自几十所学校经中考进来的高中生。鉴于此,学校打通学段,建构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小学部研发了以国学为中心的系列课程,形成了《国学与经典》等六门校本课程,并以大、小课形式,使小学生从诵读、练笔、习惯等多方面体验国学。初中开展“国学周”活动,激发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高中开展古诗文教学,把挖掘文本的文化价值作为学生的精神落脚点,通过游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触摸和理解传统文化。
2.艺术类传统文化课程的建设
音乐学科在“兼顾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探索“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中”的课程模式。初中将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京剧引入课堂教学中,高中开设了演奏模块的《古筝演奏》《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太平鼓》等特色校本课程。
美术学科充分挖掘课程中的人文精神和教育资源,向学生展现传统文化的独特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
初中将《书法》《皮影》作为校本必修课程,还开设了《篆刻》《剪纸》《陶艺》《京剧脸谱绘制》等选修课。高中开设了《中国画》《陶艺》《扎染》《书法》等校本选修课程,广受学生欢迎。
学校还建立了多个专业美术工作室,实行导师制,指导有特长、有兴趣的学生练习技艺,陶冶情操。
二、体悟传统文化,积极探索文化教育的模式
为了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学生,走进课堂,学校进行了不同课程的实施模式探索。
1.语文《国学》专项课程实施模式
学校在高一开设《国学》校本必修课程,由专任教师负责,以中华书局的《中华文化基础教材》为课程的指导教材。该教材单元主题贴近学生生活,对学生的学习、人格修养都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教师经过学情调查、同行研讨设定了课程目标及课程实施流程,制订了过程性、终结性和特殊表现性等相结合的课程评价方式。课程实施两年来,对学生的人格与认知产生了很大影响。
2.艺术类课程实施模式
艺术类课程以美术为例,其课程内容从经典和学生热点人手,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实施,给予学生很大的自主空间,成果非常丰厚。比如《皮影》课程,学生通过分组模式,结合传统文化剧目、借鉴现代动漫表现形式来自行创作皮影短剧,凸显了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也通过剧目展演扩大了皮影在校园生活中的影响力。
美术虽是技艺类课程,但教师却跳出了技法层面的教学,通过明确目标,精选内容,以灵活的方式和互动的实践,与学生共同体会其博大精深的传统智慧。
3.活动类课程的实施模式
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以及跨学科系列文化游学等活动类课程。以文化游学为例,该课程整合了语文、历史、政治、地理学科,开发了四条文化游学线路,即齐鲁文化行――走访三孔,登临泰山;江南文化行――访金陵,访绍兴;中原文化行――访洛阳,探龙门石窟;西安文化行――游大雁塔,观兵马俑。
出发前,语文教师会介绍当地诗词歌赋等文化精髓;政治教师会引导学生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待当地的政治、经济、商业等情况;历史教师会介绍当地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朝代更迭等历史知识,引导学生以史为鉴;地理教师会结合学科分析当地的经济、人口、气候特点等。各学科都会以研究课题形式,指导学生带着问题上路,为学生学习的创新性和迁移性开拓了一条非常有效的路径。学生在行走中触摸到古老文明与灿烂文化的脉搏。
今后学校还将开发《自然地理之游》校本课程,包括沙漠文化、海洋文化、植被文化等;《红色之游》校本课程,如重庆、江津等地一系列的红色文化游学。
4.社团活动践行传统文化实施模式
社团最能实现“体验式”教育的精髓,传统文化国学社团在校园中的发展可谓风生水起,有班主任引领下自发成立的“国学社”,有语文教师指导的“国学社”,有艺术中心领衔的“京剧社团”等。
学校京剧社团是2008年成立的学生社团。通过京剧讲座、参观京剧团、制作手抄报、专家授课、京剧社小演员表演剧目等形式,将京剧真正引到学生身边,让学生了解了京剧,甚至喜欢上了京剧这一国粹。
近年来,京剧社团参加了多种展演、国内国际文化交流等,获得了众多赞誉。为了更好地跟上时展的步伐,学校聘请专家创作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孔子拜项橐》《封金育子》《老子说》《毛遂自荐》等优秀成语典故新编京剧。
三、反思,以利前行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学校的传统文化课程取得了一些成果,今后,学校将进行以下方面的改进和深化。
一是转化。学校现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建立在教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解之上的,今后学校将从这种模式直接转化为学生自觉接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二是渗透。在更多的学科,包括自然学科课堂上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哲学思考。
三是内化。通过显性和易行的课程和经历,在学生内心深处形成对中国文化的依赖,或者是下意识的行为。
一、金融海啸中的西方文化危机
从美国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进而演变成金融海啸,它给世界造成的负面影响之深,为200年的现代资本主义类似情况不能比拟。这次危机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条件,使人们意识到需要坐下来冷静思考:危机背后的文化因素究竟是什么?从深层次看,是西方文化的危机。
从社会生产的角度看,是西方企业文化出了大问题。思想指导行动,行动导致结果。美国奉行的是自由经济理论,它认为“经济人”是理性的,受到诚信、公正、公平等市场规则制约,能够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反映到企业文化上,总的体现为“唯盈利是图、唯股东是从”,法律和理性的绝对性使得道德边缘化,而极小化的道德约束使得攫取私人财富的行为无止境和不择手段,其结果必然是个体的理性导致群体的非理性。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如果每个企业都站在自利即所谓“理性经济人”的立场上,大概如同没有警察维持交通秩序的拥堵路口一样,大家都为了自己而尽快脱身通过,其结果反而是越堵越严重,越堵范围越大,也就是说危机将越发严重,企业统统都将被“套牢”,越陷越深无力自拔,企业深受重创,社会经济也将元气大伤。尤其是金融危机与高管高薪引发的强烈对比,一度颠覆了西方传统的新经济自由主义和股东价值理念,进而引发人们思考并重新构建商业伦理的新体系。这对过去“言必称西方”的国内财经精英而言,是个有力的回击。
从社会消费的角度看,金融危机的表现无论多么严重,归根结底取决于美国的消费文化和信贷文化。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鼓励的是高消费或超前消费,但这种消费主要不是实际收入增长所带动的,而是由信贷资金拉动的。在长期的经济繁荣时期,“欠债并非罪恶”的观点已成为全国性的消费者口号。美国民众长期以来习惯于透支消费,及时享乐,以至于最近两年它的国民储蓄率都是负值。不但民众以举债为荣,就是美国整个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甚至连美国对外侵略的钱都是从外国借来的,这都必然导致美国的存款大量减少,借贷不断增加。而美国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又将居民的梦想作了最大限度的提气,把穷人批量生产成了中产阶级。由此,美国社会的消费信贷盲目扩张,将不少还款能力低、信用程度差的居民推进了高负债的深渊。与此同时,美国经济运行模式从以收入为基础的储蓄模式转向了以资产为基础的储蓄模式,居民不是依据收入增加而是主要依据房产、股票财产升值相应的扩大消费。这种不重视储蓄的超前消费文化为金融危机做好了最终的铺垫。
二、以危机为契机,重拾传统文化的自信
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的直接启示是:西方或美国不再是唯一必然的榜样。曾经强势的文化并非如想象中那样强健,其道德并不比其他文化高贵,曾经不受质疑的观念今天遭到颠覆,西方并不总是教主或楷模。简而言之,金融危机带给东方的是对西方模式的颠覆性的思考和理性基础上的文化自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国际金融危机,就要转向中国传统文化寻求解脱。虽然我们的现代经营管理理念还很不够,但是,中国银行业在历史中形成的创业观念、学习风气、牺牲精神等都深深包含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蕴,蕴含着无穷的价值,是任何外来文化所不可替代的、不能比拟的,置之今天仍是人类先进的、积极的文化,尤其在此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更是凸显其优越性。“古为今用”“中学为体”的思想在今天仍有重要价值,任何妄自菲薄的思想都会给我们的事业造成损失。我们要增强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银行企业文化,这也是在金融海啸中避险进而腾飞的重要途径。
任何一种企业文化模式都不是凭空自生的,它的形成有着内在的路径依赖性。一是对原有文化中优秀内容的继承和发扬,尤其是已被证明对保证银行长期稳定经营有着积极作用的核心价值观。二是有选择的学习和吸收其他银行先进的企业文化。三是将历史文化传统与当今世界经济客观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而言,企业文化的再创造一定要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创造性和规定性,应切合国际国内金融实际,并融合传统文化的魅力,凝聚新的职业理念、价值理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规定性的银行企业文化。与西方思维方式相比,在金融动荡中,中华文化的“通变”思维对我们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尤其宝贵。企业文化是亚文化,必然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厚悠久,反映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智慧,具有与西方文化不同的形态和内涵,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中许多合理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观念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三、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建设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面对金融海啸,我国的商业银行建设自身企业文化时,要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对国外优秀现代银行文化进行学习、消化、吸收、创新,更要注意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从中汲取有效的营养成分,从而为我国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善用中庸之道,追求可持续发展。看看西方的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一个阶段出现爆炸式增长,一个阶段又进入衰退和萧条,总是大起大落,西方的这一套极端做法正是中庸文化所不为的。《礼记•中庸》中说:“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中庸之道要求想问题办事情要讲求恰到好处,不要有偏激,体现于消费观上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所秉持的“量入为出”、“节制有度”,这与西方发达国家所谓的超前消费和超前享乐的价值取向显然是大相径庭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一些决策比较激进、投资大、扩张快的企业损失惨重,而信守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的企业在这次金融海啸中则表现的相对较好。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是避免出现危机的基石,在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要秉持中庸之道,才能推动金融经济从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华尔街精英”以金融创新的名义吹起了一个巨大的金融泡沫来掩盖纳斯达克泡沫的破灭,但是这样的金融泡沫一定也会破灭,因为它同实体经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背离到了极为荒唐的地步,最终的悲剧是金融危机的爆发。从中庸的视角看,华尔街精英们搞的金融创新,没有做到新而有“度”,严重超越了实体经济的界限。反观国内,“创新”这个词一段时间以来是个非常热门的话题,金融创新在金融产品差别化方面担当起了重要角色,然而,随着金融自由化、信用证券化以及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金融创新在给金融业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使其在面临传统风险的同时面临新的风险。实践证明,对于创新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决不是越新越好,要以中庸之道,客观冷静的看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准确的把握好“度”。
关键词:民族文化瑰宝;书法教育;根基
《中小学书法指导纲要》中指出,“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教育学生继承汉字文化和汉字书写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写好汉字,即是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写字教学是循序渐进的,重在踏实,重在持之以恒,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打好写字教育的根基,更好地传承中国汉字文化呢?以下是我从事写字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思想上要高度重视
说到思想上高度重视首先是教师。教师起的是导向的作用,教师的态度解决了学生的高度,教师把写字放在什么样的位置,可以说学生的书写就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从某种程度来说,教师思想的重视程度可以成为学生书写水平的标尺。所以,教师在写字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其次是学生思想的重视。从一年级一入学,我们就要教育学生:汉字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字之一,距今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了。汉字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具有艺术性,是任何一种文字都无法比拟的,作为一名中国人,就应当写出一手漂漂亮亮的汉字来。字是人的又一张脸,字写得漂亮,就好像是我们的脸蛋一样惹人喜爱。学生思想上重视是写好字的前提。
二、习惯上要重视培养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身体发育还不够成熟,如果写字的姿势不正确,会影响他们的发育和成长。那么,怎样养成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呢?我认为,摆在第一位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书写姿势。
一说起书写姿势,我们都很头疼。因为目前普遍的现象是:学生对于“三个一”熟读成诵,刚动笔时姿势也确实很好,但是越写到后来,背就越驼,写到最后,几乎是脸贴在桌子上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不良的现象呢?我认为,除了学生年龄小的问题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学生对错误姿势的后果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以,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姿势,就必须让他们认识到错误姿势的严重后果。对于后果,光强调是没有用的,我经常用反面的例子去教育学生。如:有位书法家由于小时侯不听老师的劝告,不注意写字的姿势,认为只要字写得好就行了,结果长大后成了一个驼着背的、走路一瘸一拐的“怪人”,他整日躲在家里,连街上都不敢去。他后悔莫及,告诫小朋友们一定要坐直,注意写字姿势,千万别像他一样,害了自己。这样典型的反面例子,无疑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上课的时候,我特别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发现哪个学生的姿势错了,就提醒他抬一抬头,去扶一扶他的身子,正一正他的笔杆,改一改他的手指。这样,良好的书写习惯就逐渐养成了。
除了书写姿势外,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整洁的习惯,提笔即练字的习惯,还有勤学苦练的习惯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是需要我们教师想方设法加以培养的。总之,习惯是最重要的,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不管是好是坏,都会伴随终生。低年级不注意习惯的养成,到了高年级就来不及了,我们低年级的教师一定要将习惯的养成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否则就称不上一个有责任心的好教师了。
三、技能上要严格训练
(一)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
学生学写生字首先要学会仔细观察。那么,观察什么呢?我认为,除了观察字形、观察笔顺之外,还要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关键的笔画,观察落在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这些笔画确定了,那么整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也就基本上确定了。
(二)指导要精要,要得法
写字的指导,要抓重点,抓关键,那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新学的汉字,难写的笔画、部件要重点指导,熟悉的笔画和部件可以不指导。一定要做到指导一个字,带动一类字,努力克服逐字繁琐指导的弊端,这也是我们新教材在生字量大的情况下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做到的。
(三)讲究感悟
在写字教学中,感悟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为什么在同一班级、同一老师的情况下,有些同学能写得好,而有些同学则差很多呢?这就是感悟的问题。感悟汉字的形体美、意韵美,对于好学生不成问题,P键是那些感悟力差一些的同学,我们该怎样把他们领进门呢?我的主要做法是手把手地让他们感悟。对于班里写字最差的那几个学生,我手把手地教,握着他的手,不厌其烦地写。三遍没感觉,就写第四遍;四遍没感觉,就写第五遍。这样几遍下来,他们多少也能感悟到一些起笔、运笔、收笔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感觉再去书写,结果就会好很多,而且也能提高他们写字的兴趣。确实,班里的孩子写字大多是一把好手,我想,这就是“师傅领进门”的重要原因吧!
(四)重视仿写方法
重视仿写方法,也就是在仔细观察例字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看准田字格,不随便下笔。一旦下笔,力争一次就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整洁,尽量少去擦擦涂涂。学生仿写时,我们还要注意随时矫正学生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运笔情况、字的结构搭配等。对于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评价时要集体矫正;个别问题应个别辅导,不能轻易放过,就像上面提到的那样。
(五)展示优秀作品,树立学习榜样
学生的作业有优有差,我们可以挑选那些书写特别工整、簿面特别整洁的本子,利用晨会时间在班里传阅,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不难发现,传阅过的那几天,学生写字特别认真,书写质量也特别高。无疑,是那些优秀的本子对他们产生了影响,这就是榜样的作用,有了目标,学生当然会加倍努力。假如我们能隔三差五或者是天天传阅,效果必然非常理想。这其实也是学生通过与同伴比较,发现自身差距,继而奋起直追的效果,这说明在写字教学方面,比较时必须的。 除了与同伴比较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与例字比较,与自己前一阶段的字比较。通过比较,寻找差距;通过比较,获得进步。
(六)重视竞赛的激励作用
写字是很枯燥的一项活动,要是不加进一点调味品,学生会更觉得辛苦,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学生对书写兴趣的丧失。所以,在写字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经常性地进行表扬激励,而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富激励性的就是竞赛了。
竞赛的类型有很多,他们各自都有不同的作用。如小组竞赛就是我们课堂上常用的一种竞赛方式。除竞赛本身的激励外,要是我们再给获胜的小组每人印上一只可爱的“小动物”,那效果就更好了。
(七)重视自身的示范作用
俗话说得好:“有其师必有其徒”,“身正不怕影子歪”,“上梁不正下梁歪”……是的,我们教师自身的品质、行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写字教学中重视自身的示范作用,就是说我们教师自己写字要规范,不仅范写生字时要规范,板书要规范,就连平时书写也要尽量做到规范,真正起到“身正则令行”的作用。这样,我们教给学生的就不仅是写字这种技能,还有更重要的做事认真的态度,这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总之,写字教学是我们教育教学这座宝塔的基石,低年级写字更是写字教育的根基,我们一定踏踏实实地扎好根基,让学生把优秀的汉字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平面设计 传统文化 运用
一、引言
传统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应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基础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使创作的自由空间拓展开来。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人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创造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本文着手于传统文化,整合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探讨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应用问题。
二、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根基
全球化的进程影响了当今的文化,搞笑的肥皂剧、滑稽动画片、麦当劳等进人到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充满洋味的社会文化。新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人们有了新的价值观与审美观,设计中没有了传统文化,失去了发展的根基,作为中国的平面设计,这种没有意味的作品不会被世界所认同。因此,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必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营养成分只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挖掘,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平面设计的发展必然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基础之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虽没经历西方的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运动,并不等同于失去发展本国设计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较西方文化表现的直观感性,多了些理性的浪漫理想,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运用有意味的元素,创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平面设计作品。
三、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整合与应用
现代平面设计有必要以发展传统文化为己任,经济发展,现代技术的提高,把探讨当代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传统的文化中进行分析尤为必要。平面设计中具有诸多影响因素,诸如文化等,在西方艺术思潮融人中国平面设计的时候,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吸引了很多目光。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也离不开当前的设计观念更新,现代平面设计理念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人审美情趣基础之上,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不但是融合现代设计观念和设计思维,也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创造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作品。
在当今的现代平面设计中融人传统文化的一些特征、符号,也成为现代平面设计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潜质的一种趋势。比如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中国香山饭店就是运用江南水乡青砖灰瓦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共鸣。这里需要明白的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的过程之中是彼此吸收精华的过程,借鉴传统特征和符号,有目的地选择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精华融进现代平面设计中去。此,我们应该倡导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融人现代平面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平面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使传统文化得到再生,并焕发新的生机。
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为日本“自在”纸坊创作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海报设计,在纸纹上运用了传统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构成中国山水自然绘画意境的疏散意象,表现了中国人文性情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幅海报制作结合中国传统图案艺术表现手法,把作品风格淋漓尽致突显。
关键词:平面设计 传统文化 运用
中图分类号:J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7-
一、引言
传统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应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基础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使创作的自由空间拓展开来。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人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创造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本文着手于传统文化,整合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探讨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应用问题。
二、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根基
全球化的进程影响了当今的文化,搞笑的肥皂剧、滑稽动画片、麦当劳等进入到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充满洋味的社会文化。新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人们有了新的价值观与审美观,设计中没有了传统文化,失去了发展的根基,作为中国的平面设计,这种没有意味的作品不会被世界所认同。因此,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必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营养成分只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挖掘,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平面设计的发展必然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基础之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虽没经历西方的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运动,并不等同于失去发展本国设计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较西方文化表现的直观感性,多了些理性的浪漫理想,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运用有意味的元素,创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平面设计作品。
三、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整合与应用
现代平面设计有必要以发展传统文化为己任,经济发展,现代技术的提高,把探讨当代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传统的文化中进行分析尤为必要。平面设计中具有诸多影响因素,诸如文化等,在西方艺术思潮融人中国平面设计的时候,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吸引了很多目光。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也离不开当前的设计观念更新,现代平面设计理念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人审美情趣基础之上,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不但是融合现代设计观念和设计思维,也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创造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作品。
在当今的现代平面设计中融人传统文化的一些特征、符号,也成为现代平面设计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潜质的一种趋势。比如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中国香山饭店就是运用江南水乡青砖灰瓦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共鸣。这里需要明白的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的过程之中是彼此吸收精华的过程,借鉴传统特征和符号,有目的地选择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精华融进现代平面设计中去。此,我们应该倡导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融人现代平面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平面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使传统文化得到再生,并焕发新的生机。
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为日本“自在”纸坊创作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海报设计,在纸纹上运用了传统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构成中国山水自然绘画意境的疏散意象,表现了中国人文性情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幅海报制作结合中国传统图案艺术表现手法,把作品风格淋漓尽致突显。
奥运会标志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范例:五星,五环,象形的“中国结”传统图案,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太极拳结合,使得标志如行云流水般生动和谐。作品在体现现代设计观念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本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历史文化特征。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该标志整体结构也是取自传统吉祥装饰图案“盘长”,但可贵的是它没有对这一传统造型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并借以表达标志主题和传达人民的祝愿。
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案,反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且凤乌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这种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与向往的装饰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表现的特色手法。“上海老酒”包装的创意设计就采用了传统纹样和老上海建筑的特征,将传统图案和地域特征结合当代人的欣赏习惯,表现了老上海的传统文化,给人以古朴、回归的感觉,设计出了喜闻乐见的现代酒包装。
《迎接新世纪》海报赵萌设计,在设计中运用了中国龙作为主题图案,把中国人民龙的情结与现代设计艺术结合一起,既有新意又不拘泥形式,在传统表现形式上强调新的创意、赋于新的内容,表现新的理念。其视觉语言简洁明快,一目了然。
中国定向运动协会的标志设计以体现人们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的愉悦精神内核作为创意原点。标志借用司南椭圆的外观造型与国际通用的定向运动标志相结合,取意天圆地方、天地合一之意,整个标志给人以宁静、悠远又不失动感,体现了中国定向运动协会“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珍爱生命”的运动宗旨和“在休闲中锻炼,在锻炼中休闲”的理念。司南作为中国最早的指南针,四大发明之一 ,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司南的运用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升华,让人联想到定向运动的特点,更寓意着这项运动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如何能把握传统装饰图案关系及运用,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图案色彩的对比、统一及变化等基本规律。还要注意汲取中国传统民族图案艺术中的色彩精华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与运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的中国平面设计民族风格。
三、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性灵智慧和才情气概的结晶,她独特的人文历史因素造就了其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先民生命意识开启以来的一种生命意义上的艺术。中国传统文化随着时间推移、历史变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传统文化体系,这一体系体现了民族所特有的艺术精神,它是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所要继承运用、开拓创新的坚实基础和独特法宝,本文旨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寻找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整合,从而使现代平面设计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张君.论传统文化对当代平面设计的影响.装饰.2007(1).
[2]吕少华.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特征.艺术探索.2008(1).
[3]杨伟宏.论传统文化的基本维度及其当代意义.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文娟.中国传统图形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1).
[5]路宁.平面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运用.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9(4).
关键词:平面设计 传统文化 运用
一、引言
传统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应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基础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使创作的自由空间拓展开来。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人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创造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本文着手于传统文化,整合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探讨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应用问题。
二、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根基
全球化的进程影响了当今的文化,搞笑的肥皂剧、滑稽动画片、麦当劳等进人到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充满洋味的社会文化。新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人们有了新的价值观与审美观,设计中没有了传统文化,失去了发展的根基,作为中国的平面设计,这种没有意味的作品不会被世界所认同。因此,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必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营养成分只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挖掘,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平面设计的发展必然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基础之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虽没经历西方的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运动,并不等同于失去发展本国设计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较西方文化表现的直观感性,多了些理性的浪漫理想,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运用有意味的元素,创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平面设计作品。
三、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整合与应用
现代平面设计有必要以发展传统文化为己任,经济发展,现代技术的提高,把探讨当代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传统的文化中进行分析尤为必要。平面设计中具有诸多影响因素,诸如文化等,在西方艺术思潮融人中国平面设计的时候,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吸引了很多目光。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也离不开当前的设计观念更新,现代平面设计理念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人审美情趣基础之上,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不但是融合现代设计观念和设计思维,也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创造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作品。
在当今的现代平面设计中融人传统文化的一些特征、符号,也成为现代平面设计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潜质的一种趋势。比如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中国香山饭店就是运用江南水乡青砖灰瓦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共鸣。这里需要明白的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的过程之中是彼此吸收精华的过程,借鉴传统特征和符号,有目的地选择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精华融进现代平面设计中去。此,我们应该倡导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融人现代平面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平面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使传统文化得到再生,并焕发新的生机。
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为日本“自在”纸坊创作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海报设计,在纸纹上运用了传统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构成中国山水自然绘画意境的疏散意象,表现了中国人文性情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幅海报制作结合中国传统图案艺术表现手法,把作品风格淋漓尽致突显。
奥运会标志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范例:五星,五环,象形的“中国结”传统图案,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太极拳结合,使得标志如行云流水般生动和谐。作品在体现现代设计观念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本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历史文化特征。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该标志整体结构也是取自传统吉祥装饰图案“盘长”,但可贵的是它没有对这一传统造型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并借以表达标志主题和传达人民的祝愿。
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案,反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且凤乌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这种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与向往的装饰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表现的特色手法。“上海老酒”包装的创意设计就采用了传统纹样和老上海建筑的特征,将传统图案和地域特征结合当代人的欣赏习惯,表现了老上海的传统文化,给人以古朴、回归的感觉,设计出了喜闻乐见的现代酒包装。
《迎接新世纪》海报赵萌在设计中运用了中国龙作为主题图案,把中国人民龙的情结与现代设计艺术结合一起,既有新意又不拘泥形式,在传统表现形式上强调新的创意、赋于新的内容,表现新的理念。其视觉语言简洁明快,一目了然。
中国定向运动协会的标志设计以体现人们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的愉悦精神内核作为创意原点。标志借用司南椭圆的外观造型与国际通用的定向运动标志相结合,取意天圆地方、天地合一之意,整个标志给人以宁静、悠远又不失动感,体现了中国定向运动协会“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珍爱生命”的运动宗旨和“在休闲中锻炼,在锻炼中休闲”的理念。司南作为中国最早的指南针,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司南的运用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升华,让人联想到定向运动的特点,更寓意着这项运动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如何能把握传统装饰图案关系及运用,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图案色彩的对比、统一及变化等基本规律。还要注意汲取中国传统民族图案艺术中的色彩精华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与运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的中国平面设计民族风格。
关键词:平面设计传统文化运用
一、引言
传统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应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基础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使创作的自由空间拓展开来。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人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创造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本文着手于传统文化,整合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探讨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应用问题。
二、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根基
全球化的进程影响了当今的文化,搞笑的肥皂剧、滑稽动画片、麦当劳等进人到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充满洋味的社会文化。新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人们有了新的价值观与审美观,设计中没有了传统文化,失去了发展的根基,作为中国的平面设计,这种没有意味的作品不会被世界所认同。因此,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必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营养成分只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挖掘,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平面设计的发展必然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基础之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虽没经历西方的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运动,并不等同于失去发展本国设计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较西方文化表现的直观感性,多了些理性的浪漫理想,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运用有意味的元素,创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平面设计作品。
三、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整合与应用
现代平面设计有必要以发展传统文化为己任,经济发展,现代技术的提高,把探讨当代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传统的文化中进行分析尤为必要。平面设计中具有诸多影响因素,诸如文化等,在西方艺术思潮融人中国平面设计的时候,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吸引了很多目光。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也离不开当前的设计观念更新,现代平面设计理念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人审美情趣基础之上,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不但是融合现代设计观念和设计思维,也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创造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作品。
在当今的现代平面设计中融人传统文化的一些特征、符号,也成为现代平面设计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潜质的一种趋势。比如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中国香山饭店就是运用江南水乡青砖灰瓦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共鸣。这里需要明白的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的过程之中是彼此吸收精华的过程,借鉴传统特征和符号,有目的地选择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精华融进现代平面设计中去。此,我们应该倡导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融人现代平面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平面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使传统文化得到再生,并焕发新的生机。
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为日本“自在”纸坊创作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海报设计,在纸纹上运用了传统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构成中国山水自然绘画意境的疏散意象,表现了中国人文性情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幅海报制作结合中国传统图案艺术表现手法,把作品风格淋漓尽致突显。
奥运会标志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范例:五星,五环,象形的“中国结”传统图案,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太极拳结合,使得标志如行云流水般生动和谐。作品在体现现代设计观念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本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历史文化特征。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该标志整体结构也是取自传统吉祥装饰图案“盘长”,但可贵的是它没有对这一传统造型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并借以表达标志主题和传达人民的祝愿。
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案,反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且凤乌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这种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与向往的装饰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表现的特色手法。“上海老酒”包装的创意设计就采用了传统纹样和老上海建筑的特征,将传统图案和地域特征结合当代人的欣赏习惯,表现了老上海的传统文化,给人以古朴、回归的感觉,设计出了喜闻乐见的现代酒包装。
《迎接新世纪》海报赵萌在设计中运用了中国龙作为主题图案,把中国人民龙的情结与现代设计艺术结合一起,既有新意又不拘泥形式,在传统表现形式上强调新的创意、赋于新的内容,表现新的理念。其视觉语言简洁明快,一目了然。
中国定向运动协会的标志设计以体现人们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的愉悦精神内核作为创意原点。标志借用司南椭圆的外观造型与国际通用的定向运动标志相结合,取意天圆地方、天地合一之意,整个标志给人以宁静、悠远又不失动感,体现了中国定向运动协会“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珍爱生命”的运动宗旨和“在休闲中锻炼,在锻炼中休闲”的理念。司南作为中国最早的指南针,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司南的运用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升华,让人联想到定向运动的特点,更寓意着这项运动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如何能把握传统装饰图案关系及运用,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图案色彩的对比、统一及变化等基本规律。还要注意汲取中国传统民族图案艺术中的色彩精华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与运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的中国平面设计民族风格。
关键词:平面设计 传统文化 运用
一、引言
传统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应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基础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使创作的自由空间拓展开来。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人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创造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本文着手于传统文化,整合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探讨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应用问题。
二、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根基
全球化的进程影响了当今的文化,搞笑的肥皂剧、滑稽动画片、麦当劳等进人到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充满洋味的社会文化。新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人们有了新的价值观与审美观,设计中没有了传统文化,失去了发展的根基,作为中国的平面设计,这种没有意味的作品不会被世界所认同。因此,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必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营养成分只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挖掘,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平面设计的发展必然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基础之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虽没经历西方的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运动,并不等同于失去发展本国设计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较西方文化表现的直观感性,多了些理性的浪漫理想,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运用有意味的元素,创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平面设计作品。
三、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整合与应用
现代平面设计有必要以发展传统文化为己任,经济发展,现代技术的提高,把探讨当代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传统的文化中进行分析尤为必要。平面设计中具有诸多影响因素,诸如文化等,在西方艺术思潮融人中国平面设计的时候,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吸引了很多目光。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也离不开当前的设计观念更新,现代平面设计理念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人审美情趣基础之上,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不但是融合现代设计观念和设计思维,也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创造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作品。
在当今的现代平面设计中融人传统文化的一些特征、符号,也成为现代平面设计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潜质的一种趋势。比如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中国香山饭店就是运用江南水乡青砖灰瓦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共鸣。这里需要明白的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的过程之中是彼此吸收精华的过程,借鉴传统特征和符号,有目的地选择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精华融进现代平面设计中去。此,我们应该倡导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融人现代平面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平面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使传统文化得到再生,并焕发新的生机。
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为日本“自在”纸坊创作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海报设计,在纸纹上运用了传统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构成中国山水自然绘画意境的疏散意象,表现了中国人文性情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幅海报制作结合中国传统图案艺术表现手法,把作品风格淋漓尽致突显。
奥运会标志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范例:五星,五环,象形的“中国结”传统图案,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太极拳结合,使得标志如行云流水般生动和谐。作品在体现现代设计观念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本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历史文化特征。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该标志整体结构也是取自传统吉祥装饰图案“盘长”,但可贵的是它没有对这一传统造型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并借以表达标志主题和传达人民的祝愿。
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案,反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且凤乌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这种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与向往的装饰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表现的特色手法。“上海老酒”包装的创意设计就采用了传统纹样和老上海建筑的特征,将传统图案和地域特征结合当代人的欣赏习惯,表现了老上海的传统文化,给人以古朴、回归的感觉,设计出了喜闻乐见的现代酒包装。
《迎接新世纪》海报赵萌在设计中运用了中国龙作为主题图案,把中国人民龙的情结与现代设计艺术结合一起,既有新意又不拘泥形式,在传统表现形式上强调新的创意、赋于新的内容,表现新的理念。其视觉语言简洁明快,一目了然。
中国定向运动协会的标志设计以体现人们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的愉悦精神内核作为创意原点。标志借用司南椭圆的外观造型与国际通用的定向运动标志相结合,取意天圆地方、天地合一之意,整个标志给人以宁静、悠远又不失动感,体现了中国定向运动协会“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珍爱生命”的运动宗旨和“在休闲中锻炼,在锻炼中休闲”的理念。司南作为中国最早的指南针,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司南的运用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升华,让人联想到定向运动的特点,更寓意着这项运动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如何能把握传统装饰图案关系及运用,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图案色彩的对比、统一及变化等基本规律。还要注意汲取中国传统民族图案艺术中的色彩精华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与运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的中国平面设计民族风格。
关键词:平面设计传统文化运用
一、引言
传统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应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基础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使创作的自由空间拓展开来。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人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创造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本文着手于传统文化,整合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探讨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应用问题。
二、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根基
全球化的进程影响了当今的文化,搞笑的肥皂剧、滑稽动画片、麦当劳等进人到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充满洋味的社会文化。新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人们有了新的价值观与审美观,设计中没有了传统文化,失去了发展的根基,作为中国的平面设计,这种没有意味的作品不会被世界所认同。因此,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必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营养成分只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挖掘,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平面设计的发展必然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基础之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虽没经历西方的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运动,并不等同于失去发展本国设计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较西方文化表现的直观感性,多了些理性的浪漫理想,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运用有意味的元素,创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平面设计作品。
三、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整合与应用
现代平面设计有必要以发展传统文化为己任,经济发展,现代技术的提高,把探讨当代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传统的文化中进行分析尤为必要。平面设计中具有诸多影响因素,诸如文化等,在西方艺术思潮融人中国平面设计的时候,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吸引了很多目光。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也离不开当前的设计观念更新,现代平面设计理念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人审美情趣基础之上,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不但是融合现代设计观念和设计思维,也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创造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作品。
在当今的现代平面设计中融人传统文化的一些特征、符号,也成为现代平面设计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潜质的一种趋势。比如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中国香山饭店就是运用江南水乡青砖灰瓦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共鸣。这里需要明白的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的过程之中是彼此吸收精华的过程,借鉴传统特征和符号,有目的地选择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精华融进现代平面设计中去。此,我们应该倡导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融人现代平面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平面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使传统文化得到再生,并焕发新的生机。
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为日本“自在”纸坊创作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海报设计,在纸纹上运用了传统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构成中国山水自然绘画意境的疏散意象,表现了中国人文性情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幅海报制作结合中国传统图案艺术表现手法,把作品风格淋漓尽致突显。
奥运会标志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范例:五星,五环,象形的“中国结”传统图案,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太极拳结合,使得标志如行云流水般生动和谐。作品在体现现代设计观念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本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历史文化特征。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该标志整体结构也是取自传统吉祥装饰图案“盘长”,但可贵的是它没有对这一传统造型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并借以表达标志主题和传达人民的祝愿。
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案,反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且凤乌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这种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与向往的装饰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表现的特色手法。“上海老酒”包装的创意设计就采用了传统纹样和老上海建筑的特征,将传统图案和地域特征结合当代人的欣赏习惯,表现了老上海的传统文化,给人以古朴、回归的感觉,设计出了喜闻乐见的现代酒包装。
《迎接新世纪》海报赵萌在设计中运用了中国龙作为主题图案,把中国人民龙的情结与现代设计艺术结合一起,既有新意又不拘泥形式,在传统表现形式上强调新的创意、赋于新的内容,表现新的理念。其视觉语言简洁明快,一目了然。
中国定向运动协会的标志设计以体现人们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的愉悦精神内核作为创意原点。标志借用司南椭圆的外观造型与国际通用的定向运动标志相结合,取意天圆地方、天地合一之意,整个标志给人以宁静、悠远又不失动感,体现了中国定向运动协会“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珍爱生命”的运动宗旨和“在休闲中锻炼,在锻炼中休闲”的理念。司南作为中国最早的指南针,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司南的运用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升华,让人联想到定向运动的特点,更寓意着这项运动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如何能把握传统装饰图案关系及运用,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图案色彩的对比、统一及变化等基本规律。还要注意汲取中国传统民族图案艺术中的色彩精华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与运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的中国平面设计民族风格。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传统文化;理念;思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探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之处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而现实,本文将在此方面做出努力。
一、具体含义:儒家思想文化中的大同世界
从具体含义上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个人、社会、国家与自然等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状态都纳入到了它自身的范畴之内。换言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自身的身心和谐,接着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此基础上是社会各系统、阶层之间的和谐,最终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以及国际社会国与国之间的和谐状态。这一具体含义所包含的逻辑思维、思想观点和价值取向正是优秀传统文化中儒家大同思想的鲜明体现。《礼记•大学》云:“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也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坚持由小及大、由里到外的人才培养模式与道德修养方式,即首先从自我个人的点滴实践做起,在加强自身德行的基础上逐步惠及家庭邻里,再进一步拓展到社会、国家乃至天下,当人类社会实现了以个人身心和谐为基础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时,就是步入到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世界。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正是遵循了儒家思想文化中大同世界建立的基本思路方法,深刻体现了儒家大同思想的思想原则与价值追求。
二、原则特征:古代中国对道德和礼仪的价值追求
整体来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相结合,现代性主要体现为诸如民主法治、公平公正等特征,传统性则主要表现为诚信友爱、和平正义、稳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特征。而这些基本特征又需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才能加以实现,这些原则既有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等指导性原则,也有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这些根本性原则。《资治通鉴•周纪》载:“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以德为本、为先的价值取向,即便是现代性特征也是在充分借鉴以道德礼仪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而其基本原则既是党革命与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中道德礼仪内涵在新时期党治国理政之中的深刻体现。主席曾指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更离不开以道德原则为核心根基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而反过来,正如中国传统价值观所坚持的那样,这又使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理念深刻体现出对道德和礼仪的一贯追求。
三、践行措施: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实践观
十六大以来,同志针对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强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实现安全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大力建设和谐文化,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由此可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践行措施正是着眼于中国社会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以及最迫切的经济、文化等问题,立足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通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个方面的发展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尤其是其对建设和谐文化和坚持公平正义原则的做法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实践观十分契合。荀子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一说法从根本上体现出古代中国社会以道德为本、着眼生活实际的实践思想,即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还是平日工作学子中的言语思想,都应该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坚持文明礼仪、落实道德原则,从而在不断提高自身德行修养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幸福和谐。而党和国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措施的提出也正是遵循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实践观的基本理念与思路方法。
四、结论与行动: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根基所在总而言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支撑,无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思想,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践行措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都是重要的理论来源、精神支撑与思想智慧的源泉。从具体含义的角度来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体含义的提出不仅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儒家大同思想的延伸拓展,更是其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背景下的新应用。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原则特征的形成则是古代中国史传统思想价值体系在当下中国社会的新体现,意味着其以道德礼仪为根本的思想追求与价值观倾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被着重参考借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贯彻落实的具体实践措施也深刻蕴含着中国社会传统的“着眼现实、以德行修养为根本”的实践观。由此可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借鉴参考,也是其得以真正实现的内在精神根基。由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党和国家要在坚持以为根本指导的前提下,立足中国现实,大力弘扬和践行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着重借鉴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最终,为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基础。
参考文献:
[1]线装国学馆编委会编著.四书五经第一卷[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2页
[2]张文治编:国学治要(经部史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76页
[3](北宋)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一册),卷第一周纪一[M].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1月1日第2版
[4]: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10月第1版,158页
[5]: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4月1日第1版
首先,从小抓好国学教育,是维系中华文化永续的根本之道。我们常说自己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何保障“自立于”而不是“消融于”世界民族之林呢?最重要的就是维持独特的民族性,或者我们常说的“中国特色”。唯有一个有特色的民族,其有个性的文化才能为人类文化继续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才具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价值,也才能真正受到世界诸民族的尊重。要达成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目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就是一条必由之路。我们若期望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真正深刻地浸染下一代的人格,全面且深刻地影响其思维方式和言行举止,那就必须从小打牢其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弘贤婴幼园从小教孩子们诵读中华经典,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他们的教育探索已经初步获得成功,受到家长、孩子和社会有关方面的肯定和欢迎。这启发我们:自幼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确是一条可行之路。
其二,诵读中华童蒙经典,不仅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的是,在耳濡目染之间对孩子们的德行养成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从我们在弘贤婴幼园中的实地观察,以及家长们对孩子成长的记录来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确在培养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明显起到了有效的积极作用。童蒙经典中的道德典故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们,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认同和养成了中华传统道德。这样的教育,改变了当前德育工作的颓势,不仅可以为孩子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可据以安身立命的道德根基,而且也可以为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奠定牢固的精神基础。
其三,言行并举、行而后知、寓教于生活之中,是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能够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弘贤婴幼园针对幼儿的发展特点,设计了一套有效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学模式。他们虽然要求孩子们诵读中华童蒙经典,但并不要求孩子识字,也不要求孩子能解释经典中的内容,而是采取生活化、场景化、戏剧化、案例化的形式,紧密结合孩子们自己的生活,通过老师和孩子们的表演,以及孩子们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具体言行,在行动中践行中华传统文化,在践行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他们不仅教孩子中华传统文化,还对家长开展了有效的中华传统文化培训,并得到了家长们主动积极的支持,使孩子们在幼儿园和家庭的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时刻浸染着中华传统文化。这样的教育,不仅可以有效地改良孩子们个人的德行,而且也可以逐渐地改良我们这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件十分重要而复杂的工作,有些方面稍不留神也极易出现问题。从弘贤婴幼园的教育实践来看,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我们特别予以关注:
一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应仅限于儒家文化,而应包括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所有最有价值的部分。唯有丰富多样的文化,才能永久维持我中华文化的生命活力。
二是传承过程中要注意甄别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特别要注意区别儒家和儒教,尤其要注意剔除儒教中那些压制人的个性的思想,防止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对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要让我们的孩子们知道,对待传统文化,我们有些需要继续尊重和遵循,有些则仅需尊重而不必遵循。
三是要处理好不忘过去和面向未来的关系,要时刻记住我们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在于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继往旨在开来。提高下一代的民族传统文化修养本身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真正目的,是要促进和提升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创新能力。教育,是我中华文化永续的根基;创新,才是我中华文化永葆活力的根本。
关键词:文化;教学;传承
一 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马克思、恩格思在所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语言不仅有自然代码的性质,而且有文化代码的性质,不但有鲜活的工具性,而且有鲜明的人文性。”即它在交流运用的作用之外还在传承着一种文化。但“文化”的整体概念因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别,其内涵不尽相同,而作为我们“国学”的汉文化则更加灿烂辉煌。
“中国古代文化是整个中国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其精髓就在于培养我们学生高尚的情操、塑造我们高尚的灵魂。”因而以古代文化根深,我们的文化底蕴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那么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的责任无疑由语文教育所承担,它旨在为学生建设良好的精神家园,培养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培养具有浑厚文化底蕴及创新精神的有用人才。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语文文字读、写、听、说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语文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体系,而是一个民族的认知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然而当前的流行文化、快餐文化和泡沫文化,充斥着学生的思维兴趣,成为他们主要的阅读对象。这些“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这对理性思维尚不发达的中学生不论是学习还是成长无疑都是有害的。“一些“追星族”、“洋务派”,在渐渐地消解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无疑是一种教育的悲哀,文化的悲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抗衡”――向排斥我们传统文化的现代潮流抗衡、向充斥我们头脑中的“超前”浮意识抗衡,这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的关注和努力,为共同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而努力。
二 传承传统文化的几项措施
首先,语文教学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主力军,需要更有效地为这一责任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渲染和渗入,注意在上课的各个环节中自然地引进传统文化知识,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不再认为古文学习是枯燥的、难懂得。比如老师在开课导语中,可以有意识的尽量用古诗词导入,这对于学生而言不仅积累了古文化知识,同时也展现了古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了学生对古文化的学习兴趣。再比如还可以就汉字讲汉字,以汉字本身的魅力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我国的汉字是典型的表意文字,每个字都在记录着中国文化的变迁史,从象形文字开始经篆、隶、楷、行等多种文字形式的发展,其背后所蕴涵的社会、历史、文化含义却不尽相同。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历来文、史、哲不分,也就是说在小小的汉字背后却隐藏着中国文化的背景。因而我们可以从小处着手,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为首要目的,逐渐将他们引进传统文化的知识殿堂。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中应主动加大传统文化知识的比重,扩展各领域、各形式的传统文化。从字到词再到篇章(尤其应加大对文言文与古诗词的学习与积累)的意趣,无不渗透着传统文化的魅力。风俗礼仪、丧葬文化、地域风情、民歌、谚语等多种传统文化形式都应涉入我们的教学范围之内,比如,我在教《氓》时,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兴”这一表现手法,就引入了陕北民歌,让学生斟酌其中的歌词,他们对此非常感兴趣,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即使教育的现代性再强,也不能背离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古语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虽然《论语》不是兵书,亦不是法典,那它又有何魅力让朱熹列入“经”的范畴呢?又有何魅力成为官方取材用人的必读书目,它的可读性就在于提倡文人作文之前应先做人,因为“做人是‘安身立命’之本,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根基‘佛’、‘儒’、‘道’中,无论是‘达则接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重人道,轻天道’的儒家,还是‘道可道非常道,明可明非常明’ ,‘绝圣弃智’ 的道家,亦或是‘万物皆空,一切随缘’的佛家,无一例外都在给我们教‘做人’的道理”。那么在宣扬个性的当下,“做人”这个命题是否过时呢?与古代相比也许对于个体生命的重视,及个体生命意识的强化当属现代。那么关于做人既然是个亘古不变的命题,那我们目前要在哪里去寻找答案呢?很简单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我们重读经典。如“四书”、“五经”、“二十四史”、《四库全书》等经典应该成为我们大力阅读和研究的对象。这一点我们教育部做的很好,从小学一年级就增设了《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读本》,一直到初中,到高中,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应该主动积极地渗入经典,应让他们既成为中学生的启蒙教科书又成为做人的基石。
关键词:意象;意象油画;传统文化;艺术修养
中图分类号:J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015-02
一、意象与意象油画
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意象”一直都被认为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颖的课题,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结晶,是主观思想意识与外部客观物质世界相互对抗后又契合的思想主义,是在尊重客观物象后经过主观思想意识再加工后的具有了个人情感的形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艺术家本人的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而已。
意象油画与其说是中国当代油画新生的绘画派系,不如说是在中国艺术家开始接受和学习西方绘画的时候就已经萌生的最早的具有中国文化性质的油画。是中国油画本土化和民族化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包含最多中国元素的油画派系。意象油画的特点就是意象性,而意象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也是衡量具有中国文化特征和美学价值的中国油画的重要标准之一。而经过深厚中国文化熏陶的艺术家在学习和研究西方绘画的时候,怎么可能会与祖国的几千年的文学艺术的根基脱得了干系。所以,意象油画是与艺术家的中国文化修养密切相关的。
意象油画区别于西方传统油画就是在语言表现上具有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和内涵,把握大的视觉感受,心灵感悟,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不求形似”,但取其“意气所到”,而不是追求西方绘画中的三维的、立体的、写实的、具体的、客观的空间结构。意象油画的绘画语言特征,是在中国绘画中的笔墨精神及若干技法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中国绘画中的笔墨精神、技法语言、形式语言等都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对艺术家的思想和精神境界滋养和熏陶,没有对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刻领会,就不会画出意象油画中的“精神”。意象油画的形式语言是意象精神赖以存在的实体。而意象精神是意象油画的灵魂,意象油画的形式语言因为有了意象精神有了生命,意象油画是具有意象油画特有的形式语言与意象精神共同建构的绘画形式。
二、意象油画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我们已经认识了意象油画是油画本土化,民族化的产物,所以,不难推断意象油画除了具备西方油画的特色之外,更重要的融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应用在意象油画中的包括绘画语言的表现、中国文化艺术的认知、中国文化艺术精神参悟等。
意象油画的形式语言表现离不开运笔、造型、色彩、意境等,在笔法应用中,意象油画除了应用着西方传统油画的笔法之外还承袭了中国画的勾、皴、擦、点、染等用笔方法,结合油画颜料的特征来作画,在运笔过程中,结合油画颜料的特质而产生的或轻或淡或重或快或慢或顿或折都会给人或沉着或飘逸或温婉等就是所谓的意象之美.在造型中,把客观的物象与画家的心灵感受相结合,遵照主观的意识,在头脑中形成“意象”,而这个意象就是个人的感情与真实世界的关系。在意象绘画中讲究“得意忘象”就是取其精神和神韵,减少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和照抄。在意象油画的色彩运用中,相对西方油画的写实的、印象的色彩而言,意象油画更多地凝结了画家心理意志的色彩,用自身的体悟和情感通过画面对客观物象进行超越现实的美的阐释。体现出具有中国美学精神的“随意赋彩”的特征,意象油画的色彩运用,不再单纯的照搬全收的描绘客观的物质世界,而是更多的为艺术家个人的精神世界、心理意愿、认知和修养、画面的需要等主观因素服务。在意象油画中,造境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众所周知,造境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方式,不管是题材内容还是精神思想境界还是形式结构等等都追求诗意的表达,更深层次的追求还可以说是禅意。画中有诗,画中有意,画中有个人的境界,画中有世界的起起伏伏,隐隐约约。
通过以上的一些粗略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意象油画的产生于发展离不开中国绘画,与中国美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而这在另一方面就说明了意象油画的未来不是照猫画虎,不是照着中国画的样子,用油画颜料画几张所谓的当代油画就可以了,要想意象油画能够在绘画艺术领域走的更高更远,离不开艺术家的中国文化修养。就像是一棵参天大树,离不开坚若磐石的根!
三、艺术家的油画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修养
意象油画是在中国文化艺术背景下发展的种具有中国本土性质的油画,它离不开油画的特质,也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大背景,更离不开艺术家的传统文化艺术水平,一幅好的意象油画作品,除了对油画本质的材料运用娴熟之外,还要应该具备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修养。撇开中国文化艺术作为意象油画的思想和意境的原动力,只单纯的运用油画的性能,很难将意象油画作品推到一定的高度。
意象油画的产生离不开第一代接触油画并将油画与中国文化艺术兼容的艺术家们,而他们恰恰是具备了相当深厚的中国文化艺术能力,才将中国性质的油画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从民族文化的视角所认知的西方艺术,几乎都指涉了中国意象油画的学术课题。
能够说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水平与中和国意象油画的高低之关系的艺术家举不胜举,比如中国艺术家刘海粟先生,之所以能够达到艺术大师的位置,与他深厚的中国文化艺术水平分不开的,他的中国画传统功底深、对文人画传统有所钻研,有很强的书法入画的能力,能自由地用笔墨抒发自己的情感;他的油画作品自成一体,有强烈的个性,作品既有整体的大效果,又有局部和细节的美,经得起远观,也耐得住近赏;他的鲜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象油画不但深受国人的喜爱,同时也得到西方艺术界的认可。他深厚的文化修养丰富了中国美术理论。而这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艺术家的中国文化艺术的研修和应用。所以说,在某种含义上,刘海粟是第一代油画家最为冒尖的意象油画代表。
中国意象油画的大师林风眠,在20年代的法国,他一面在课内画着所谓西洋画,一同在课外地画着他心目中的中国画。他首创的彩墨画和彩墨画式的油画拥有很强的意象性,画面颜色受到宋瓷特别是官窑、龙泉窑那种透亮色泽的波及。尤其是它后期的油画,对水墨式黑色的利用,已使画面高度的纯粹化,具备意形、意色、意境的模式意味与文化意味。吴大羽的创作是更进一步的意象油画,他的作品中方法的根基是中国文化的意韵与审美构造。
因为具备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水平而在意象油画取得卓越建树的还有很多,比如《浦江夜航》的作者颜文梁、认为认得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表象其实正是意象油画的理论的认得的艺术家关良,他在画着油画的一同,也在画着中国画,并把中国画的朴实、纯粹和委婉反刍到他的油画中;在中国意象油画领域中有深远影响力并且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根基的的还有李叔同、徐悲鸿、潘玉良、吴冠中、吴作人等人。
当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梳理和寻觅意象油画的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时候,不难发现,一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渊源,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是形成意象油画的天然温床,二是西方油画的融入,与传统文化艺术的碰撞与牵制年。三是艺术家们站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根基上吸收西方绘画以及创新具有中国本土化油画特性的能力。所以,中国的意象油画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也离不开艺术家们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修养。
结语:意象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意象油画承袭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神核心,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中,任何一种文化血脉与模式都要面临着时代的挑战与更新、面临着新的科技文明之下的文化冲突与整合。但是,不论怎样,意象油画这个开始被历史重新认知和审视的油画本土化之路,在艺术家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加强的基础上,一定会更加稳健和深入,会在世界艺术领域赢得更多的掌声!
参考文献:
[1]潘公凯.写意性——未来中国油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 个接点 中国油画[J]北京2005-1.
[2]施旭升.艺术即意象.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
[3]王鲁湘.《中国名画家全集》黄宾虹[G].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3.
[4]齐白石.齐白石精品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著名的标志,从而理解标志设计内涵和设计理论。同时,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搜集一些精美的、自己感兴趣的标志,分析它们的设计风格、特点等。另外,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根据自己搜集的标志动手设计,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可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自己的想法通过设计表达出来,当设计成功后,会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感与成就感。因此,培养学生兴趣,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其动手创作能力,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二、将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在当今这个飞快发展的时代,在各种信息的冲击下,有人对于传统文化不够重视,这是不对的。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传统图形都有着深刻的含义。在文字诞生之初,人们用图形表达心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所以后来的象形文字看起来都很像一幅图画。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浮,能够留下来的一定是精粹。在标志设计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注入传统文化,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以现在的审美观欣赏传统文化的可取之处。在设计标志时,也可以加入一些传统元素,这样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标志设计的创新。中国有很多标志都有着传统文化的影子,如中国联通、中国邮政的标志都很好地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传统图形是现代标志设计中图形设计的基础,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传统图形,以此为基点不断地转化传统图形,设计出更加具有时代性的“中国标志”。
三、教学与市场相结合
一些学校的标志设计教学脱离实际。对于平时的标志设计作业,教师一般是给出一个虚拟的题目,然后让学生设计。由于设计题目是虚拟的,学生设计的时候没有参考依据,所以设计的作品可能五花八门,有的甚至是随意设计,只是为了应付差事,这样的作业对学生本身能力的增长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本地公司的品牌标志。这样学生在设计时可以对公司进行一定的市场调查,一方面可以寻找设计灵感,另一方面可以设计出符合公司特性的标志。在进行市场调查时,学生可以了解该公司的产品特性、服务特性以及企业坚持的信念与精神。通过对公司运营情况的调查,学生可以更好地设计出符合公司文化与形象的标志。如果作品设计得好,很有可能被公司采用,这样也会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可以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市场。
四、重视理论基础
标志通常以图画的形式出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更注重图形的设计制作教学,而比较忽略理论研究。笔者认为,理论是一切的基础,好比大楼的根基,上面的楼层再精美,如果没有好的根基,大楼也会不稳。理论是设计的基础,但部分学生认为只要会设计就可以了,结果导致理论知识匮乏,甚至连标志的基本概念都不知道。标志设计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就是底蕴,底蕴深厚的人才能走得更远,设计灵感才会源源不断。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讲标志的历史与由来,以及一些经典的案例。这样学生的知识面才会更广阔,而不会局限于方寸之间。
五、结语
产品也是这样,一个产品的包装,是产品品牌理念,产品内在属性的综合表征,也是建立产品与消费者亲和力的有力沟通手段。包装是产品的外衣,这种外衣必须与产品有内在的联系,而不能只是注重豪华的外表,成为那些急功近利的的商家迎合市场,糊弄消费者的幌子。包装是有生命的,也是有人格的,它的生命在于能够伴随产品诞生、成长、成熟和衰退的每一个生命周期,并为产品树立好品牌形象;说包装是有人格的,是因为包装要有产品的个性,要符合产品本身的价值和形象,而不是刻意的吹捧,要对消费者大众做到诚而不欺,包装所传递的信息和追求的风格要符合大众的心理需求。
2为何在现代包装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2.1传统文化为现代包装设计提供设计根基
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设计的全球化,包装设计也不例外。这种全球化并不代表包装设计要全盘西化,盲目照搬和复制国外的设计风格。而是在包装中要体现中国的本土文化,具体来说,就是包装中所体现的民族风格和人文特色要反映和折射出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产品转化为商品,靠的是包装设计,设计师在进行包装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包装的使用者,尊重他们的认知心理、审美习惯、风俗习惯、个性喜好和民族禁忌等,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大众的审美情感和个性需求,在此前提下,将自身个性和风格融入设计师独特的创新设计思想,然后借助相应的技术和前卫的想象力表现出与产品本性相符合,迎合时代潮流的包装设计精品。如何使中国的包装设计更具有民族性和本土文化的特性,这是中国包装设计走向世界的根本,也是立足世界的根本,传统文化可以为现代包装设计提供设计根基。
2.2体现传统文化特色的包装设计成为时尚新宠
包装设计是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它不仅可以揭示神秘梦幻、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也体现了现代设计的文化审美情操。当今社会经济一体化和设计同质化现象严重,呼吁个性化包装设计的声音越来越高,并作为设计的主流提上了设计日程。
然而,不同国家、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因此,只有设计体现这些不同国家、民族的特色,我们的设计才有真正的价值。保持包装设计的民族文化个性,增强包装对消费者的文化亲近力,才可以提高设计水准。将传统文化元素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中,强化现代商品的民族风格、地域特色,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引起大众的共鸣,从而提高商品的信誉与知名度,达到促销的目的,因此,这种体现传统文化特色的包装设计逐渐成为当下社会的时尚新宠儿。
2.3不同民族的文化展现了不同的民族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