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危重病人护理管理范文

危重病人护理管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危重病人护理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危重病人护理管理

第1篇

目的:研究危重病人实行定人监管对ICU护理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定人监管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2%,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病人实行定人监管的护理方式,不仅提高了病房护理的效率,也使病人对护理的总满意度大幅提升,可以在临床中广泛推行。

【关键词】

ICU护理;定人监管;满意度

重症监护病房是对危重病人进行监护和救治的区域,具有完善的抢救设施和护理工具。在一般情况下,危重病人的病情都极为危险,ICU的护理工作也极为困难,护理的质量和效率也有待提高。针对这一现状,我院展开了定人监管制度进行护理,有效改善医患关系,并提升了病人的满意度。使危重病人的康复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为护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助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入住开始接受ICU护理且时间不过一周的危重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49.3±4.6)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下117例,高中25例,高中以上8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7.4±5.1)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下15例,高中28例,高中以上7例。入选标准:患者均为大手术或严重外伤患者,需要监护;患者语言表达无障碍,可以清晰表达自己的意志;自愿参加实验。排除标准:被诊定有精神科疾病的患者;在ICU住院不足一周的患者;在研究中死亡的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对常规的病症状况护理和必要的病房监护。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也采用定人监管的方式,具体包括:①上班过程遵循弹性原则。护士长通过了解当日需要护理的危重病人的数量,从而合理的安排第二天需要上班的护理人员人数,并采用流动的方式去任职机动班,对ICU病房保持时刻监察,在ICU的护理工作中有需要的时候,及时投身到ICU护理工作中。②对责任的明确。护理人员需要依照排班表的说明,对自己对应的危重病人进行监管。护理人员要将自己对应的危重病人在ICU病房中的情况进行实时观察并记录,在病人出现特殊情况的时候,第一时间对病人进行照料。③严密监察,履行职责。护理人员需要对对应的危重病人进行信息和资料的了解,明确病人的病情和状况。在医生查房时,对危重病人产生的情况和变化向医生仔细说明,并协助医生为患者完成检查,对患者负责任的进行护理,并进行详细的流程记录。遵从医嘱,对病人进行实时的辅助检查,当异常情况出现的时候,立刻汇报给医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3评判标准

评判标准是患者对护理结果的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总满意度为满意率与非常满意率的和。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2%,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对患者进行定人监管的护理方法之后,护理人员可以根据自己对应病人的资料进行针对性的护理[1]。当危重病人存在病情恶化的现象时,护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并通知医生,采用有效合理的方法进行抢救,极大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效率,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定人监管的实施也有效的提升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使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更加精湛,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的进行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定人监管制度对危重病人的生命安全和病情恢复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使护理人员能够更明确的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满足危重病人需求。护理人员首先要听从护士长的统一安排,根据需要护理的危重病人数量,进行合理的轮班,在ICU病房需要护理人员的时候,及时抵达病房,对危重病人进行悉心的护理[2]。护理人员其次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对自己对应的危重病人资料和信息进行详细的了解。对自己对应的危重病人要进行实时的观察和记录,当病人产生不良反应的时候,遵从医嘱进行紧急处理。当反应过于激烈,有可能导致危险之际,立刻通知医生,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作出保障。护理人员需要有极高的责任意识,对病人的康复过程进行细致的监察与记录,并实时对医生进行反馈。辅助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患者的病情不会发生恶化[3]。当医生不在时,也要遵从医嘱对患者进行辅助检查,保障患者病情恢复情况,预防患者出现异常状况。通过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2%,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危重病人实施定人监管的护理方式,使病人充分感受到院方的人文关怀,有效提高了ICU病房的护理效率,保障病人能够得到最全面最细致的护理。定人监管模式在ICU护理中的实行也使ICU的护理质量获得显著的提升,极大改善了紧张的医患关系,大幅提升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可以在临床中进行广泛的推行。

作者:梅景亮 王晓坤 赵玉秋 赵辉 单位:吉林省肿瘤医院 长春中医院大学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齐利娜.危重患者实行定人监管对ICU护理管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5(22):115-116.

第2篇

我院自2003年1月~2006年12月从管理入手,狠抓危重病人基础护理质量,取得明显效果,危重病人基础护理符合率从过去的91.8%上升为现在的97%,病人满意度从过去的92%上升为现在的96%,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危重病人并发症,现介绍如下。

1 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

1.1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的前提:我们有计划地组织护士系统学习医学伦理学、护士素质修养、护士职业道德等,从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入手,使护士认识到工作中没有贵贱之分,只要对治疗有利,我们就应尽职尽责去做,不论工作闲忙,不论有无领导的督促检查,也不论白天和晚上,对病人都要尽心尽职,对工作都要负责任。

1.2 护士应视奉献为永恒的主题:我们教育护士,既然选择了护理这项工作,就要在商品经济飞跃发展的新形势下,不忘奉献,不忘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和义务。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以护理事业的先驱南丁格尔为榜样,用爱心去呵护每例遭受疾病折磨的病人。

1.3 营造积极的护理文化氛围:在护理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务,营造和谐的护理环境,和谐的护患关系,倡导“团结、友爱、协作”,“关爱生命、关爱健康、关爱病人”“以病人为中心”,“护士应具备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真诚服务,爱心奉献”等。护士在这种氛围指导下,积极愉快地工作,处处替病人着想,努力完成各项工作,基础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

2 提高对基础护理重要性的认识

2.1 要让护士特别是新护士认识到基础护理不仅是让病人清洁、舒适,更重要的是减少危重病人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如口腔护理,可减少口腔黏膜感染,控制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翻身、拍背可预防卧床病人坠积性肺炎发生;留置导尿的病人会阴护理可减少尿路感染;肢体活动可减少危重病人因卧床并发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有计划地进行基础护理知识讲课,基础护理知识提问及理论考试,用过去出现并发症例警示护士,时刻都要重视危重病人基础护理质量。

2.2 经常组织对危重病人基础护理查房:通过查房提高护士认识,找出基础护理薄弱环节,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如对一些成功的护理病案,有瑕疵的护理病案,或正在护理着的危重病人进行查房讨论,总结成功经验,接受不足教训,提高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对危重病人基础护理质量。

2.3 落实基础护理,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加强基础护理,可以协调、融洽护患关系,密切观察病情,了解病人需求,进行健康教育,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提高整体护理水平等。

3 加强危重病人基础护理质量监控

3.1 基础护理量化管理:我们使用的是表格式基础护理护嘱单,使基础护理项目由“软指标”变为“硬指标”,必须落实并签名。基础护理落实后签名,由电脑录入,统计工作量。对连续基础护理做得少,做得差的护士,帮助分析原因,要求尽快改正。基础护理做得多,做得好的护士给予表扬和奖励。

3.2 重视晨间床头交接班:早上床头交接班,在班护士全部参加,对每个危重病人进行仔细询问、检查、督促、指导工作,让每一个护士对危重病人的护理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检查了夜班的基础护理质量。因夜班的基础护理是一个薄弱的时间段,没人监督,加上护士疲倦,往往做得不到位,通过早交班的检查、督促,可促进晚间的基础护理落实。

3.3 每周有基础护理日,每天有基础护理时:固定每天的基础护理时间段,并抓落实,有利于基础护理的落实。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规定:周二下午是基础护理日,这天下午每个护士都要抽空下病房给病人洗头、擦澡、剪指甲等,护士长根据各护士工作量进行分工,护士完成自己指定的基础护理项目。每天的基础护理时间:6:30~7:30(晨间护理)、8:00~9:30、14:30~15:30、19:30~20:30(晚间护理),这些时间段有专门的护士在做基础护理,在这段时间里除抢救外,必须做基础护理,这样确保基础护理的落实。

3.4 病房护士长每日最少进行5次危重病人查房:护士长5次查房为:早交班时1次,10点左右1次,上午下班前1次,下午上班后、下班前各1次。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指导护士如何做好基础护理。对于常见的共性问题,在全科护士交班会上强调,以保证危重病人的观察护理到位。我院还实行了护理质量百分制管理,满分100分,每个缺陷分值化,查到不足或受到病人批评扣分,护理部检查后,受到表扬或得到病人表扬的加分。月底评出每个护士的得分,并和每月的服务之星评选和奖金挂钩,切实做到奖勤罚懒。

3.5 征求病人意见:每月下发1~2次意见卡,征求病人对基础护理意见。基础护理质量如何,病人感受最准确,让病人参与质量评价,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病人与管理人员共同监督,加大了质量控制的力度,避免了只单纯检查所带来的片面性。病人的评价结果与护士利益挂钩,也是促使护士的动力之一。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危重病人 护理质量 安全管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279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及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可以综合的反映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1]。而危重病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提高临床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我院自2007年5月建立了三级危重病人护理质量安全监控网络等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管理方法

组建危重病人三级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监控网络:健全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护理质量管理执行度及时、执行力到位、可操作性强的质控组织模式,有利于护理部对危重病人护理质量各个环节分层次实施全面监控和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差错和事故纠纷的发生。危重病人三级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监控网络,一级由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及骨干护士长组成,是质量控制体系的核心;其职责是研究制定护理质量管理控制的相关事宜,定期检查危重病人质控情况,并对质量难点进行指导。二级由8名护士长组成危重病人质控小组,是质量管理的关键;其职责主要对各护理病区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并及时指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收集各护理病区的建议,然后进行整理汇总,并完善危重病人护理管理规范。三级由各病区护理骨干指控员组成,负责本病区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从而不断提高病区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

建立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考评机制:全程监控是确保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前提;环节质控则是重中之重。护理部通过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及时查找护理质量缺陷并予以修改。定期对照质控标准检点部位,如ICU、CCU、RICU、NICU等应认真排查护理安全隐患,将危重症、严重并发症、有护理纠纷趋势等作为质控的主要对象,建立有效的危重病人登记报告制度和危重病人护理会诊制度,严防护理差错发生。护理部要结合实际,细化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让具有正确导向的通用标准在护理质控督查中有章可循,并实施连续、动态、全程的共性管理[2],达到放大管理功能倍率的目的。我院完善了护理部、总护士长、病区护士长三级岗位管理体制,并对护理质量进行了追踪检查。

制定危重病人护理应急预案: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最多,护理人员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护理纠纷。为此护理部制订了具有可行性的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并且每项预案都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如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对重大抢救应及时通知医务处和护理部,做好病情及抢救记录。若接到停电通知后,要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备好应急灯和手电等。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平时应在机旁备有简单呼吸器备用,如突然停电要立即将呼吸机脱开,使用简易呼吸器维持呼吸,并及时与电工联系查询停电原因。

整合资源,创建优势:护理部创新护理服务理念和模式,成立了以总护士长为核心的护理专项技术支持中心[3],形成了我院护理人才群,确保了临床所遇到各种问题的处理都能及时有效,尤其对危重特殊病人、突发病情变化的病人等,保证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护理部制定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实施方案,使护理人员都能自觉落实好各项制度。据统计,2009年度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率达99.88%。

提高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护理部每年组织两次护理人员理论与操作考核,开展“三基三严”能力培训活动,定期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指导,根据临床专科护理发展和专科护理岗位的需要,开展对护士的专科护理培训,不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结 果

通过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控制及评价体系,着力培养护士长“大质量观”意识,重视患者全方位的护理质量要求,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现代质量教育,探讨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和持续推动的长效机制[4],从而有效地防范了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同时护理部针对性的健全了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完善了三级质控机制,为病人提供了技术和服务多层面的支持,并着重加强了危重病人的护理管理,使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从“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向“质量改进及质量持续改进”过渡,取得了较好的安全管理成效。

讨 论

第4篇

危重病人经历了严重的损伤打击及手术创伤打击,生命潜能已到极致,术后极容易出现肺部感染,另外患者需要置入多种管道,以及一些侵入性操作,从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提高,肺部感染居各部位感染的首位,可导致病人死亡率增高、病愈率降低、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因而严格的消毒隔离与无菌技术的操作是医护人员针对这类病人的一项重要任务。

1感染因素

1.1病人方面:病人病情危重,创伤及手术的双重打击等;往往需长时间卧床,导致肺活量下降、咳嗽反射减弱,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纤毛功能减退、防御功能减弱。

1.2病房空气:如病人家属较多,医护人员进出次数多,操作多,若无空气净化设备或通风不足,势必造成了人多菌株杂的环境。

1.3误吸:口咽部定植细菌误吸是肺部感染的最主要发病因素,咽和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容易发生误吸。

1.4交叉污染: 医务人员护理感染病人或接触带菌污物后,手上定植菌可骤增,如不洗手直接接触其他病人,则极有可能造成病人间的交叉感染。带有病原体的飞沫也常成为交叉感染的传播者,细菌或病毒可通过病人的咳嗽或喷嚏以飞洙的形式传给其他人。使用的呼吸器面罩、氧气湿化瓶、吸氧管、雾化器等呼吸设备及监护仪、病人的床旁桌、柜也可成为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

1.5侵入性操作: 如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病人口腔细菌更容易进入下呼吸道引起感染,加之吸痰等操作污染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发生医院内肺部感染的机率会增加。

1.6药物因素

1.6.1用呼吸抑制剂药物及激素类均可降低病人机体对外部侵袭的免疫力。

1.6.2 大量抗生素的使用,杀灭了敏感的、非致病的口咽部正常细菌,因而失去了对致病菌的抑制。

2 护理对策

2.1医务人员自身的严格管理: 强化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限制人员的出入,防止交叉感染。为保护病人及医务人员,在进行呼吸道处理、伤口换药等操作时,均应戴一次性手套或采用不接触的操作方法。

2.2 病室环境的管理:每天进行室内通风2次(15—20min每次),增加病房的空气流通,病房温度控制在22℃ 一25℃,相对湿度在55% 一65%之间,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最好安装空气净化机。病房地面和床、桌面应采用含氯消毒液擦拭,避免尘土飞。非感染病人与感染病人应分房管理,特别是气管切开的病人应实施保护性隔离。

2.3认真落实手卫生:医务人员的手消毒在感染传播途径中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感染的重要原因,洗手是防止感染传播的重要而又简单的措施,医务人员在每项操作前后均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

4上呼吸道的护理

资料报道:肺部感染大部分细菌来源于口咽部常住菌,口腔清洁度不够,分泌物未及时清理,口鼻腔内的细菌会漏进下呼吸道,因此,做好口鼻腔的清洁护理是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口鼻腔分泌物要及时吸干净,以达到口腔清洁的目的。并可根据口腔pH值来选用口腔护理液,每周对口腔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做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理抗生素,预防菌群失调。

5下呼吸道的护理

患者长期卧床,可因为肺部浓痰聚积,排痰不畅而继发感染,因此要及时有效吸痰,确保呼吸道通畅。指导示范患者掌握主动有效的咳嗽动作,嘱患者半坐位,先深吸气后憋住,然后借助胸腹肌的力量在呼气时用力咳嗽,使肺底的分泌物在咳嗽的震动下产生痰液运动而将痰液咳出,对卧床患者定时翻身叩背,促进痰液排出,每1~2 h翻身叩背1次,使痰栓松动,容易咳出。进行气道内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操作前后洗手、戴口罩及无菌手套,先吸气道内痰液,再吸鼻腔内痰液,吸痰动作应轻柔,对于痰液粘稠的病人在吸痰前常气道内滴人稀化痰液的药物后再吸痰。稀释痰液以利于排出,起到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每班观察气道内的痰液色、量及性状,每次吸痰后评价吸痰效果。

此处,加强气道的湿化也很重要,可通过间断或持续气道湿化的方法,以防止痰液干结,促进痰液排出,病人吸痰盘,每日更换一次,采用一次性封闭式吸痰管或吸痰管一用一销毁,如病人做了气管切开应在病人气管套管外口覆盖双层湿纱布,避免干燥的空气进入气管内。

6合理使用抗生素

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措施,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证,对单纯的病毒感染,一般不用抗生素治疗,患者不能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在临床确定用药前应尽早采集各种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用最敏感的抗生素,避免乱用抗生素。

枳实:破气,散痞,消积。治胸腹胀满,痞痛,便秘,胃下垂,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

桃仁:破血行瘀,润燥滑肠。治热病蓄血,血燥便秘。

延胡:索活血,散瘀,理气,治心腹腰膝诸痛,癥瘕,跌打损伤。

火麻仁:润燥,滑肠,活血。治肠燥便秘,消渴,痢疾。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便秘,既有药物、又有穴位的双重治疗作用。药物可经局部皮肤组织吸收,可避免肝脏及各种消化酶、消化液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同时也避免了因药物对胃肠的刺激而产生的不良反应。神阙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神阙为任脉上的阳穴,命门为督脉上的阳穴,二穴前后相连,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经穴位给药,药物成分通过经络感传影响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可产生相互激发和协同作用,引起生理上的放大效应。通过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总体疗效、首次排便时间上有明显差别,说明治疗组在治疗便秘及快速通便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总之,穴位贴敷治疗便秘方便、安全有效、无副作用、又无痛苦,价格低廉。

参考文献

[1]丁元伟,林曼棚,赵英恒,等. 替加色罗对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动力和直肠感觉功能的影响[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 ( 10 ) :732-734.

第5篇

陕西省扶风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陕西省扶风县 722200

【摘 要】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在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体会,以提高急救水平。方法:318 例急诊危重患者均采用经口明视下紧急气管内插管术。结果:318 例患者中除1 例患者因牙关紧闭、颈部僵硬导致插管失败外,其余均插管成功功。结论:护士熟练掌握气管插管基本步骤,医护之间的默契配合能有效缩短插管时间,提高插管成功率。

关键词 气管插管;危重病人;抢救;护理配合

气管插管是最有效,最安全的人工气道。可以有效解除呼吸道梗阻,进行辅助或机械通气,及时改善通气,还能避免误吸。所以气管插管术在急诊抢救过程中尤为重要,能否快速气管插管是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本科2012 年1 月至2014年12 月,急救插管318 例,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 年至2014 年我科急诊气管插管318 例,其中男216 例,女102 例。年龄16-75 岁。平均年龄48 岁。涉及的病因有: 脑外伤116 例、多发伤58 例、脑出血35. 例、急慢性呼吸衰竭34 例、有机磷农药中毒12 例、呼吸心跳骤停42 例、其他21 例。一次性插管成功300 例,成功率94.3%,二次插管成功17 例。

1.2 气管插管的方法

术者左手握住喉镜,沿口腔的右侧放入镜片。把镜片移向口腔中央,是舌被推向口腔左侧,暴露视野。成45 度角提起喉镜直到看见声带和声门,逐渐将喉镜沿舌后根向下、向上推进,当看见会厌时喉镜前端应置于会厌隐窝内,向上用力提起会厌,这样可看见声带。声带应该完全外展,声门打开。此时会见到圆形的周围似花瓣样,中央呈“八”字形的结构,这就是声门。右手持导管后端,使其前端自口右角进入口腔,对着声门,以一旋转的力量轻轻经声门插入气管。当导管前端到达声门内2-3cm 时应停止进入。左手固定导管,右手拔出导丝,然后在进导管。导管的深度:插管内端到切牙的距离分别为男性21-23cm, 女性21-22cm, 儿童为年龄÷2+12。安置牙垫,退出喉镜,气囊充气约5-10ml 左右。用急救气囊给病人通气,检查双侧呼吸音以及胸部活动度。如果腹部隆起,肺部没有呼吸音,则气管导管不在气管内。需立即气囊放气,拔出导管,重新插管。如果呼吸音存在但不对称,则气管导管可能进入一侧主支气管。气囊放气,重新调整位置后,听诊呼吸音确保达到预期效果。固定气管导管。然后连接呼吸囊或呼吸机,同时监测血氧饱和度。

2 护理配合

2.1 气管插管前病人评估

对病人的全身状况进行评估,包括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心电图、颈部活动度、张口度、牙齿、咽喉部情况、其他(如鼻中隔偏曲、小下颌、暴牙、巨舌等应考虑插管存在困难)。了解有无插管史及其他伴随疾病。向家属介绍病情,介绍气管插管的必要性、并发症,征得家属同意。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

2.2 用物准备

简易呼吸器、吸引器、吸痰管、无菌生理盐水、气管导管、导丝、喉镜、喉镜片、牙垫、插管钳、纤支镜、石蜡油、胶布、开口器、雾化器、面罩、呼吸机以及气管切开包等常用气道工具,检查气道管理药品和急救药品。检查套囊是否完好,导丝、10ml 注射器用于套囊充气、石蜡油导管壁、牙垫、胶布、简易人工呼吸气囊连接好氧气、呼吸机各管道有无漏气现象,运转是否正常。

2.3 病人准备

清醒患者,予以解释,做好心理护理,取得配合。取去枕平卧位,肩下可垫枕头,保持病人头后仰,使口、咽、喉三条轴线重叠呈一直线。必要时采用面罩给氧1 分钟,以防插管过程中诱发病人心跳骤停。

2.4 插管过程中配合

护士摆好病人后,立即用吸引器接一次性吸痰管吸净口腔、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或反流物。根据患者情况可给予简易呼吸器面罩给氧数分钟,以增加患者缺氧的耐受性。在插管过程中协助固定病人,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在声门暴露不佳时护士用手轻压患者环状软骨处,使气管向下以暴露声门裂,是导管顺利通过气管。插管成功后护士立即用复苏囊连接气管导管加压给氧,待确认导管位置恰当,妥善固定后,协助摆好患者,调节好呼吸机参数,连接呼吸机机械通气。

3 讨论

气管插管术在心肺复苏术与危重病人呼吸、循环的抢救、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使急诊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气管插管术是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优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气管插管是否及时直接关系着抢救成功与否。对于心跳呼吸停止及严重缺氧的呼衰患者,单纯依靠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或口对口人工呼吸不可能纠正缺氧状态,必须进行气管插管。护士熟练掌握插管的基本步骤,与医生默契配合能有效缩短插管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徐晶.Icu 患者紧急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J].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2010,14.

第6篇

【关键词】急性危重病人 心理护理

1 急性危重病人的心理

急性危重病人,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过去有种欠妥的做法。对急性危重病人只重视抢救技术的实施,而轻视心理护理。但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性危重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经过临床实践证明,急性危重病人的成功抢救,离不开恰当的心理护理。急性危重病人不仅面临生命威胁。还可能遭受躯体伤残,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等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急性危重病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但此阶段病人的心理活动是复杂多样的,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对其心理活动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护理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由于急性病人的主导心里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病人的安全感。

2 急性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

2.1急性危重病人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在抢救工作中,保持安静,避免不必要的嘈杂声,对病人的病情不可随意议论,注意语调,勿伤病人及家属的自尊心。这种护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护理效果。

2.2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的力量。让病人感到护士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

2.3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病人获得安全感的基础。为了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护士还应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急性病人,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增强安全感。

2.4对意识清醒,不能说话的病人,护士可用手势、眼神、写字等方式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病情和需要。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

2.5大部分疾病经过诊治和护理可以治愈,但不论医学发展到什么程度,总有一小部分病人因医治无效而面临死亡。协助临终病人安详、肃穆地离开人世,使病人、家属感到安慰是护士的崇高职责。护士是一直守护在临终病人身旁的人,要帮助病人整容,用生理盐水擦拭眼睛、鼻孔和面部的污迹。有的病人来不及等到亲属到来就离开人世,就由护士(2人在场)代替其亲人接受并保存遗物。或记录遗言。

参 考 文 献

第7篇

【关键词】“以病人及家属为中心”;催费理念;护理体会

医疗技术的提高,医疗成本的增加。使患者住院费用上涨。虽然一日清单增加了费用支出的透明度,但是部分患者仍不能按时交纳住院费用,催费也就成为护士的一项工作内容。

现有的催费情况:护士按照医嘱项目,记账催费,完成治疗。但是因患者及家属经济条件、知识水平、性格、对疾病的认识不同,及医疗水平的影响,使有些患者在护士催费时产生不满,发生纠纷。请医生解释时,因害怕医生不尽心治疗,对医生的话表示理解,转身则对护士不满,甚至投诉。

护理体会:

1待病人的态度

礼貌对待患者及家属的查账要求,耐心解释。护士的表情对患者和家属有直接感染作用,和蔼可亲的表情和文雅的举止,可以转换患者的不良情绪和语言。尊重病人的人格,对病人及家属说话时态度温和诚恳。

2加强过程的管理

病人住院期间,每日及时将一日清单发放给病人。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清单中的项目。在病人欠款情况下,不是无情的停药,而是做到以诚相待,为病人留出了准备费用的时间,从而保证治疗。医护合作,医生协助主班护士催款,主班护士早晚查看病人费用情况,并及时通知病人家属,使其做到心中有数,以免因取不回药影响病人的治疗。提高护士记账的准确性,防止错记、漏记及多记,养成良好的记账习惯,记账后仔细核对,以免发生纠纷。

3加强与病人的沟通

及时告知病人费用发生情况,增加透明度,重大诊查项目要争得病人同意,以取得病人的理解与配合。对病人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深切的同情心,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病人负担。善于准确的分析患者心理状况,应用沟通技巧缓解人际关系中的对峙气氛,化解矛盾。

4提高护士自身修养

第8篇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了本院80例气管插管危重病人作为护理对象,同时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有40人,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患者有17例,其年龄跨度为21―79岁,平均年龄(43±2.3)岁,其中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有15例,呼吸系统的占有10例,外科手术10例,其他的患者有5例。对照组的患者中男性有25例,女15例,年龄17~71岁,平均(42±1.4)岁,其中神经系统疾病17例,呼吸系统疾病11例,外科手术8例,其它4例。所有插管前口腔黏膜完整,插管后立即送检痰培养均为阴性。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气管插管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较小,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观察组的患者采取科学周密的护理策略,护理的频率为一天2次,有两名护士共同护理完成,除去气管导管的固定胶布,并松开固定绳,用棉球蘸取护理液按照依次的顺序对病人的口腔进行擦拭,此外除了专业的临床护理之外,还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等,加强口腔护理的有效性,而对照组则采用普通的护理方式。

此外为了验证不同护理液使用组合对于护理效果的影响,本文采用了生理盐水、益口含漱液、西帕依固龈液三种护理液两两组合的形式来比较不同护理液组合对于护理效果的影响,护理效果的评价是以口腔内细菌定植数作为比较的依据。

1.3 统计学分析

对于采集的数据使用SPSS19.O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

2. 结果

观察组病人的口腔发病率明显较低,尤其观察组病人的口臭、霉菌、口腔溃疡和牙菌斑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护理组和对照组口腔护理的效果比较

组别 n 口臭 霉菌 溃疡 牙菌斑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观察组 32 1 31 1 31 0 32 2 30

对照组 32 7 23 6 24 5 25 9 21

注:P

通过表二可以看出,不同护理组合方式对于口腔细菌定植的影响不同,当前在口腔护理中采用较多的是生理盐水,但是益口含漱液和西帕依固龈液的护理效果最佳,可以在口腔护理中选择应用,同时不同的护理液具有各自的缺点和优点,需要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表2 不同护理液组合方式时口腔细菌定植比较

组别比较 细菌定植数 P

生理盐水和益口含漱液 -31.44±11.48 0.008

生理盐水和西帕依固龈液 23.00±11.85 0.056

益口含漱液和西帕依固龈液 8.43±12.14 0.129

3.讨论

气管插管需要把导管置入到重病患者的气管内,保证病人的气管通畅、为病人提供呼吸通道,但是也增加了患者口腔护理难度[2]。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科学合理方式,在口腔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要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第9篇

【关键词】肝胆外科急危重病人;深静脉置管;护理;导管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59-01

深静脉置管的出现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开启了现代药物治疗的新途径,尤其是危重病人的抢救应用较多,它不仅保证了病人的快速补液、输血,迅速建立有效循环,还可以及时监测中心静脉压,了解急危重病人体液补充情况和心脏功能[1]。为治疗和护理带来了极大方便,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为保证导管的正常使用,做好置管导管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置管术后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急危重病人行深静脉置管术共40 例,其中急性重症胰腺炎23例,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6例,胰头癌伴恶性梗阻性黄疸4例,外伤性肝破裂3例,外伤性脾破裂4例;年龄26岁~70岁,平均57岁;导管留置时间7 天~2月 ,静脉置管途径:视情况选择颈内静脉或者锁骨下静脉。

2 护理

2.1 心里的护理 由于由于在肝胆外科中急危重病人症状较重,因此患者及其家属对深静脉置管的用途及其治疗方法有异议,进行深静脉置管前不仅仅要说明重要性而且要患者及家属签好置管手术同意书,以便手术中得到病人的配合,置管后还要仔细交代怎样保护好导管,以防止患者和家属不慎将管拔出,以防出现不该有的并发症。

2.2 保持置管导管的通畅 导管置好后应该应用缝合线固定于皮肤上并以3M贴膜将其封好。不要扭曲,防止中心静脉管堵塞,因血液回流到硅胶管内,停留时间太长时,会引起凝血堵塞导管。

2.3 导管冲洗及封管 每次输液前用酒精消毒后,生理盐水50mL冲洗导管,并回抽见回血后方可接输液管输液。在输胶体前后分别冲洗。输液完毕,再用生理盐水50mL,酒精消毒,作脉冲式封管,然后正压封管, 严格的封管并正确使用封管液的剂量及封管推注方法是导管护理的重要环节,具体方法是:封管时用10~20 mL生理盐水正压脉冲[2],再用适量的100IU肝素液正压封管。导管用药前必须用10~20 mL生理盐水脉冲,禁忌回抽血液。发生堵管时,禁忌用注射器直接推注,以免血栓进入血管,必须用注射器回收血凝块,尿激酶溶栓,必要时拔管[3]。

2.4 导管的固定 每天检查导管是否固定妥善,各连接处必须衔接牢固,对有精神症状的患者更应加强护理,适当约束肢体以防病人无意拔出导管。在患者活动的时候可用胶布固定以防患者无意中拔出导管。

2.5 导管的消毒及换药 近年来有很多的报道显示深静脉置管发生导管感染明显升高,其中大部分是由于没有对导管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及其护理,因此严格皮肤消毒和无菌操作是预防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常规导管3~4天更换一次,对有些纱布、贴膜浸润的病人应及时更换;消毒用药使用0.2%碘伏溶液,从穿刺点至穿刺周围10cm处,待皮肤干燥后用3M贴膜固定。

2.6 拔管护理 当治疗过程结束或出现并发症时应及时拔管,操作前向病人讲述拔管过程,拔管过程中禁忌使用暴力,导管拔出后观察导管是否完整,以防导管断裂在血管内,拔管后按压穿刺点不少于10分钟 ,并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一天 ,嘱病人拔管后24 h 内尽量不做剧烈运动,以免再出血[4]。

3 护理体会

经过长期的临床工作我科在深静脉置管的护理上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本组40例急危重病人中有大部分均能够通过及时有效的进行大量,快速的输液,提高了病人的生产率。其中三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死亡,二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死亡;仅一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发生导管感染,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出院;深静脉置管的病人的并发症很过常见的有:(1)感染;(2) 导管堵塞;(3)空气栓塞;(3)导管漏液;(5)导管脱出、裂断;而感染是中心静脉置管进行静脉营养的主要问题,主要来源是导管本身、操作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管插入部分与皮肤出口处的接触等[ 5]。静脉留置导管的输液接口经常被细菌污染,细菌在导管的管腔内,不断繁殖,并进入血液。据统计报道[ 6],在导管留置时间> 1 周后,由输液接口导致的血液相关感染占51%。这与不规范的操作有很大关系。目前通常是用肝素帽来封闭导管的末端。由于肝素帽的特殊材质,使其表面较粗糙,细菌容易寄居,因此,必须对输液接口(肝素帽)进行严格消毒,才能连接输液器。外周静脉穿刺及护理时也应配带手套(灭菌或清洁皆可) ,避免操作人员手上的细菌进入导管。当患者出现体温升高时,在排除其他因素后,可考虑有无导管相关性感染,必要时可拔出导管。对输注高能营养物质的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减少其在血管内的残留,降低感染率。

参考文献

[1] 徐步.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与护理[J].临床护理杂2007,10(5):51-52.

[2] 施雁.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应用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7 ,12 (4) :238.

[3] 袁美芳.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7 Dec ,16(32):4889.

[4] 宁琼连.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深静脉置管的护理[J].家庭护士,2007,9(9) :16-17.

第10篇

【关键词】  危重病人;护理;高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严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1]。危重病人病情变化快,护理过程复杂、病死率高,易引发医疗纠纷。2007年以来,我科积极、主动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加强了危重病人的风险管理,以降低病区的医疗风险,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危重病人护理中的高风险因素

1.1 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 危重病人一般情况下是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工作预见性难,而容易发生护士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或处理不及时的情况发生,从而导致纠纷的发生。

1.2 急救物品配备不全 日常护理中所准备的药品能应对普通病人的需要,而危重病人的病情发生变化较快且复杂,一旦发生急救物品配备不全或功能不完好的状况,延误了抢救而造成病人死亡,医疗纠纷则很难避免。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纠纷,在临床的急救物品配备中必须要考虑全面、且具有实用性和预见性,这些物品除能应对日常护理需要外,还要为危重病人的抢救提供必要的急救物品就显得尤为重要。

1.3 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护理记录是发生护理纠纷时重要的法律文件。护士在危重病人护理工作中往往重治疗、护理,轻记录,常常出现只做不记或记录不及时、不全面的现象。一旦发生护理纠纷引起诉讼,护理记录将被封存,不能修改,在诉讼时这些记录起到关键的证据作用。因护理记录存在疵瑕而败诉的几率大增,轻则引起医疗赔偿,严重的可能会因为护理记录中缺少关键的抢救措施造成当班护理人员的行政或刑事责任。

1.4 护患沟通不良 病人病情的自然发展,或治疗、检查过程的风险都可能使病人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如果医护人员与清醒病人或家属沟通不好,可导致纠纷的发生。这种纠纷的发生完全可以避免,只要护理人员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视病人为亲人,以人为本,多沟通、多了解病人的需要,形成良好的互动,和谐的护患关系就很容易建立起来。

2 防范措施

2.1 进行危重病人的风险识别

2.1.1 识别新收的危重病人 病人入院后首先由护士接待,护士应具备区分病人病情轻重的能力,然而我科的护士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年轻护士对病人的病情观察与判断不是很准确,这就为后续救治带来了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为降低先入为主带来的隐患,我科室根据专科特点,规定新收病人,除了测量生命体征外,还进行经皮血氧饱和度的测量,从而能识别新收的危重病人,及时处理。

2.1.2 识别危重病人的潜在危险 每个病人在被口头或书面告知病重后,必须由高级责任护士进行评估其潜在的危险,指导其他护士在床边备好急救物品,交代需要加强观察的病情及护理中应注意的事项。另外,护士长或高级责任护士每天组织对新入、危重病人进行三级护理查房,及时发现危重病人存在的问题,及早介入,提高了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同时提出护理对策,使护理措施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2.2 加强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学习培训是提高临床业务技能的唯一途径,护理工作的实践性较强,要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胜任临床工作。鼓励护理人员参加护理大专或本科学习,积极参加与本专科相关的学术活动,定期组织专科知识学习和专科技能培训、护理业务查房、护理病例讨论。定时组织考试、考核,提高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2.3 加强重点环节和人员的管理 排班时注重新老护士搭配和发挥护理骨干作用,是风险管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之一。特殊时段(双休日、节假日)在排班本上标明当天的负责护士,负责护士主要检查对危重病人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宊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理。形成一套形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把风险管理作为长效机制来抓,对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护理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护理质量的控制范围包括入院指导、执行医嘱、各项治疗护理落实情况、健康宣教、出院指导等环节。

2.4 加强护理记录的管理 定期对护士进行护理文书书写格式、内容、要求的培训,护理记录对共性和重要个性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制订专科护理书写模版。设定护理文书的质控员,对全区的护理文书定期检查,要求不合格的病历不出科。

2.5 落实上报制度 护理人员在任何时间发生或发现护理缺陷均应及时向科主任、护士长或护理安全组长汇报,既有利于化解矛盾,又为弥补缺陷赢得了时间,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另外,凡遇到有纠纷倾向的病人及家属,在晨会交班时进行相互告知,并制订相应的应对措施,使护理纠纷得到有效遏止。

通过加强危重病人护理中的高风险因素的防范措施,危重病人的护理安全得到了有效保证,病人的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护士对护理危重病人的自信心、主动性、责任感、成就感、明显提高。护理缺陷与护理纠纷明显减少。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将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管理,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11篇

重庆市医学科研计划项目资助(项目号2012-2-148)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to the application of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model in the center of the medical care management effect. Methods select our hospital physical examination center of 34 nursing research management staff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method to a medical center in nursing management work, observation group adopts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mode to carry out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center, observe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personnel of nursing management, job satisfaction, two groups of research object for the management of nursing error rate and average number of checkup every day.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no nursing staff in the medical work error, error rate is 0, the control group a total of three (5.88%) of nursing management staff went wrong; A month time, 17 workers on an average d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ed medical personnel is controlled in 72 cases, control group is controlled in 56 cases, work efficiency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Medical personnel to observe group medical work satisfaction rate of 99%,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91%, more than two sets of comparison difference to be markedly,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model in the center of the medical care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levant personnel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make them more clear responsibility, at the same time for different work experience of the nursing managers are promoted, and thus a medical error rat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eck-up crowd's satisfaction with the work.

Keywords: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mode; Efficiency; Physical examination; nursing

临床多学科工作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1-6]是两个以上的相关学科组成固定的工作组,针对某种疾病进行定期定时的临床讨论会,提出临床治疗方案。MDT在建立多科联合诊疗医护团队的基础上,打破内外科分离的旧格局,按系统疾病分配医疗空间,把同一系统疾病的相关内科和外科从空间上布局到一个病区,缩减同一系统疾病内外科的空间距离。MDT医疗服务模式要求护士对疾病有更广泛和多学科认识,要求护士对病人更深入、细致和全面的护理。

目前国内主流医院采用的护理工作模式是整体责任包干、小组负责制工作模式。整体责任包干的方式是:根据护理工作量的不同,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5~8名患者;或者根据患者病情和护理难度进行分组[7-9]。在多学科工作团队医疗服务模式下,这种整体责任包干的方式存在一个缺陷:责任护士通常要面对不同的专科疾病和不同的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知识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责任护士与主管医生的沟通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在MDT这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下,采取何种护理工作模式才能与之适应,促进其发展,是临床护理学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我院在以系统疾病为中心的多学科融合病区护理管理中应用医护一体式整体责任包干模式,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详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我院消化中心的住院的2032名住院患者和24名护理人员为实验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16名。对照组中,男性患者598例,女性患者418例,年龄11~86岁,平均年龄48.35±12.56例;文化程度:中学及以下578例,中学及以上438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604例,女性患者412例,年龄9~83岁,平均年龄43.57±13.42例;文化程度:中学及以下592例,中学及以上42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种类及危重程度等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P>0.05)。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24名护理人员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名护理人员。其中观察组年龄在22-36岁,平均(28.9±3.2)岁。工作时间在1-8年之间,平均工作年限为(4.1±0.7)年。对照组年龄在23-37岁,平均(29.6±3.4)岁。工作时间在1-9年之间,平均工作年限为(4.2±0.6)年。两组护理人员在年龄、性别、学历及职称等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一名主管医生配备一名固定的责任护士的“一体式”整体责任包干的护理模式:首先按照护理人员资历的不同进行分层,共分为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以及助理护士这三个不同的层次,责任组长主要负责本组总体协调工作。责任护士主要负责患者的护理。助理护士则予以协助,承担非侵入性护理工作内容[10]。多学科融合病区的消化中心,将收治患者由消化内科和消化外科医生组成的医生团队共同管理,并指定一名主管医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责任护士分管数个病房但不与具体医生搭配的“分体式”整体责任包干的护理模式,观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的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的的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平均住院日。

1.3 观察指标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不同模式下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观察组患者共收回965份问卷,对照组患者共收回961份问卷。另外对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统计,统计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以此评价医护一体式整体责任包干模式在我院以系统疾病为中心的多学科融合病区护理工作中的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和处理研究所得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取(X+S)形式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向两组医生发放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从表3可以看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同对照组19.00%比较,明显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5.6±1.2)d,同对照组(7.3±1.6)d对比,明显较低,有统计学意义(t=5.145,P

3 讨论

责任制整体护理让所有护理人员都明确自己的分内职责,提供更加全面以及高质量的服务[11]。而医护一体式整体责任包干模式在此基础上,将护理工作与医生的工作模式进行融合,其优势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地方:责任护士与主管医生共同管理一定数量的患者,缩短了的沟通距离、增加了个沟通效率、减少了沟通频次、提高了默切程度,改善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情况,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缩短平均住院日。

第12篇

护理:对危重症病人要进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即把危重病人看成一个整体的人,从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进行整体护理。

法律规范:护士护理危重病人时,要严格遵守护士的职责,不越轨,一切按护理操作规范、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团队合作:在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要具有团队精神,医护之间紧密配合,护患之间良好沟通,使危重病人得到高水平的护理。

管理:合理安排人员,仪器到位,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抢救物品、药品完善,专人定期检查,管理规范,同时严格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自我发展:危重病人的护理,对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护士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技术。

危重症护理对护士职业要求

首先,护理危重症病人的护士应有慎独意识,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其次,在没有人看护的情况下,能严格按操作规范工作,按要求巡视,要有精湛的监护技能,发现异常情况和问题及时报告,使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无私奉献的精神:由于危重症病人病情危急、变化快,需要随时进行抢救和治疗,这就需要护士常加班或因抢救病人延迟下班时间,因此护理危重症病人的护士要充满爱心和热情,具有奉献精神。

广博的医学知识:在对危重症病人的护理时,需要护士知识全面、技术精湛,及时发现问题,对观察到的症状能迅速反应出其原因和可能发生的结果。

严谨的工作作风:巡视、观察、思考、记录、询问均一丝不苟,高度的责任心及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能预见病情变化,为病人抢救赢得时间。

危重病人护理要点及质量标准

基本监护:是对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的监护,护士应熟练掌握监护仪器的使用,但同时不要忽视手工操作,尤其是仪器反映指标有异议的。

病情观察:应用良好的专科知识和护理技术,严密观察病情,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处理,并预见病情变化。

基础护理:基础护理应制度化,但对不同的危重病人要灵活运用,护理要有针对性、个体性、连续性,要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要有危重效果评价,及时纠正不足。

多导管护理:对各种导管要有固定的标识、标记,要注意各导管勿扭曲、打折,保持导管通畅,并定时、定期更换导管或引流袋。

规范操作;在对危重病人的护理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护理操作常规,要严格做到一人一次一管,严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用药观察:加强用药观察,密切注意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和效果,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中毒表现。

第13篇

 

关键词:   危重病人   压疮   护理 

        1  对压疮的认识

        压疮最早称为褥疮,来源于拉丁文“decub”,意思为“躺下”,因此容易使人误解为压疮是由躺卧引起的溃疡。实际上,压疮常发生于躺卧或长期坐位(如轮椅)的病人,而并非仅由躺卧引起。引起压疮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由于压迫而造成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故称为“压力性溃疡”更妥当。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受压过久或者长期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引起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缺损和破坏。压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不是原发病,它大多是因其他的原发病未经很好的护理而造成的损伤。一旦发生压疮,不仅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生理心理痛苦和经济压力,也会增加护士的工作负担,严重时可继发感染引败血症而危及生命。绝大多数圧疮是能够预防的,但并非全部。例如严重负氮平衡的危重病人,因营养不良,损伤后自身组织修复较困难;急性期大量脑出血的危重病人,需严格限制翻身,用现有的护理手段难以预防压疮的发生,造成难免压疮[2]。因此不能把所有的压疮都归咎于护理的不当。危重病人的压疮护理质量可直接反应一个科室,一个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护理专业水平[3]。危重病人是院内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

        1.1受压   对病情危重的病人需给予各种治疗和仪器进行监测及治疗,这些治疗性管道和检测导线可能限制病人躯体活动和变化,使病人活动能力下降,造成病人皮肤长期受压。压疮不仅可由垂直压力引起,也可由摩擦力和剪切力引起,通常是2~3种力联合作用所致。

        1.1.1垂直压力   引起压疮最主要的原因是局部组织受持续垂直压力,Cinsdule提出,在9.3kPa的压力持续2小时以上,就可能引起不可逆的细胞变化,这提示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减轻压力的必要性[4]。

        1.1.2摩擦力  摩擦力作用于皮肤,易损害皮肤的角质层。

        1.1.3剪切力  如危重病人平卧抬高床头时身体下滑,皮肤与床头之间出现平行的摩擦力,加上皮肤垂直方向的重力,从而导致剪切力的产生,引起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压疮。 

        1.2 潮湿  在潮湿的环境下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会增加5倍[2]。

        1.3 年龄  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50岁以上病人较50岁以下病人发病率高出7~8倍[5]。

        1.4营养状况  血球压积小于0.36和血红蛋白小于120g/l是较好的化验剪切点[6],对压疮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筛选预测作用。

        1.5 吸烟  吸烟者压疮的危险性显著升高。吸烟者足跟压疮是非吸烟者的4倍[7],吸烟量与压疮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1.6认知功能  意识不清者较清醒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显著增高。

        1.7 药物   危重病人长期使用镇静剂、类固醇导致机体抵抗力及活动能力下降也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1.8 高热   皮肤压疮与体温的关系密切,根据文献报道昏迷病人在20小时内发生压疮:发生压疮病人平均体温大于38.5℃;未发生压疮病人的体温平均小于37.5℃[8]。有研究表明:体温上升1度,代谢率增加10%,因此体温过高也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1.9 体重   消瘦者较肥胖者发生压疮的机率高[9],但肥胖的危重病人脂肪组织血液供应相对较少及活动困难,在床上翻身时易被拖拉,而导致压疮的发生。现已证明,压力大小与压力作用时间呈抛物线关系,既较大压力产生压疮所需时间比较小压力短[10]。

        2  危重病人压疮的护理

        2.1正确评估危重病人

        把积极评估病人情况作为预防压疮的关键步骤,要对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常用的有Braden压疮评分法,已在世界各医疗机构广泛应用。 

        2.2 压力  各种减压设备的应用

第14篇

【摘要】 对象 压疮病人 原因分析 压疮发生病人年龄大,长期卧床,抵抗力低下。管理对策 压疮风险病人实行三级督导管理,采取预防治疗措施。

【关键词】 压疮;分析;评价

近年来,国内外对危重病人压疮的认识和防治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对发生压疮的观点及预防的重点存在某些差异。我国护理资源不足,常常在病人出现压疮时才采取护理措施,而不是运用护理程序去发现和解决病人问题。如何根据我国现状,提高预防危重病人压疮的有效性是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危重病人病情危重,加之长期卧床,极易发生压疮。一旦发生压疮,不仅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生理心理痛苦和经济压力,也会增加护士的工作负担,严重时可继发感染引败血症而危及生命。绝大多数疮是能够预防的,但并非全部。例如严重负氮平衡的危重病人,因营养不良,损伤后自身组织修复较困难;急性期大量脑出血的危重病人,需严格限制翻身,用现有的护理手段难以预防压疮的发生,造成难免压疮。因此不能把所有的压疮都归咎于护理的不当。危重病人的压疮护理质量可直接反应一个科室,一个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护理专业水平。危重病人是院内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 现就我院院外带入压疮36例综述如下。

一 对象

我院2011年1―11月住院病人20153 例,共带入压疮36例。

二 原因分析

1―11月上报压疮发生病人平均年龄65岁,多发生在内科系统及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病情重,生命体征不稳定,基础病复杂,多为糖尿病,心脏病,脑外伤,导致长期卧床,抵抗力低下。压疮高危评分12分的占9例,10分的占6例,∠10分的占21例。难免压疮13例,通过科室针对采取相应的压疮预防及治疗措施,1―11月压疮病人出院20例,其中治愈4例,好转9人次,未愈7人次。

三 管理对策

1 科室正确评估危重病人 :把积极评估病人情况作为预防压疮的关键步骤,要对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常用的有Braden压疮评分法对高危人群危险因素进行评估,24小时上报护理部。医院护理部加强临床督导和审核,制定防范措施:①建立三级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制定护理质量标准。根据医院质量管理目标,成立了护理部―护士长―管床护士,质控三级质量控制网络。护理部依据二级医院等级评审中对护理质量、技术水平的要求,制定护理质量标准及考核方法,并在应用中不断修订、完善。②健全风险管理组织,强化风险意识。采取全员安全教育方面的培训方式,尽量减少风险,对风险实行主动管理。。③加强三级督导管理,建立三级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和信息反馈流程。成立质控小组,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的管理理念,注重细节的管理。每季度举行风险讨论会。

一级督导:适用范围和内容:科室所有病人,跌到风险评估1―3分,病人发生难免压疮(压疮评分8―10分)和非难免压疮(Ⅰ°压疮、评分12―14分),由责任护士进行督导,采取防范措施。

二级督导:适用范围和内容:科室所有病人,跌到风险评估3―5分,病人发生难免压疮(压疮评分6―8分)和非难免压疮(Ⅱ°压疮、评分10分―12分),发生意外事件未引起后果,由护士长督导,采取防范措施。

三级督导:科室所有病人,跌到风险评估>5分,病人发生难免压疮(压疮评分

④开展护患沟通技巧培训,有效改善了护患关系。⑤采取了走动式管理。对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较差的护士,要加强检查、督促、指导。⑥坚持持续护理质量改进与护理风险管理结合原则。各科室质控小组每周对照考核标准检查1次;各班护士日常工作中自查自纠;护理部不定期深入病房了解察看,每个月组织护士长分组、分项、交叉检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

2 各种减压设备的应用

2. 1 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和摩擦 :每2h为病人翻身拍背1次,对于水肿、感觉麻木等危重病人需增加翻身次数。采取侧倾30度方法预防压疮,当人体侧卧与床成30度时,有利于人体骨突起部位压力分散和血液流动,能降低压疮发生的风险; 避免损害皮肤角质层,防止病人身体滑动。

2. 2 分隔式气圈 可以使身体局部悬空并使分隔带处皮肤不接触气圈。

2. 3 电动防压疮气垫床 通过交替充放气方式,不断改变危重病人的受压点,缩短局部受压时间。

2. 4 防压疮凉液垫 使用凉液垫,利用垫内液体流动,减少局部压力,降低局部温度,减少耗氧。

3 压疮重在预防 对能轻微活动的危重病人,每日应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以维持关节的活动性和肌肉张力,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减少压疮发生。 指导有效深呼吸,增加身心舒适感;指导并协助双上肢主动旋转、屈曲、伸展等活动; 协助下肢被动活动 髋、膝、踝关节作相关的屈、伸、转等被动活动,开始动作应缓慢放松,每次二十分钟。 4 清洁护理 保持床单的清洁、平整、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皮肤;禁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 5 疮面的处理和保护

5.1 先检测溃疡的大小、部位、分期和外观(肉芽组织,坏死痂,腐肉,渗出),再根据创面情况选用不同清创方法进行清创,用37℃的温盐水冲洗创面,去除坏死组织和异物,减轻感染促进愈合。

5.2 对未破的水泡,消毒后用无菌纱布保护;较大的水泡,消毒后抽取泡内液体,再涂上药膏,无菌纱布保护。对创面较大渗液较多者,根据纱布潮湿情况,适当增加换药次数。 5.3 渗出液中脓液较多的创面处理 对脓液较多的创面,下垫橡皮单,用生理盐水自上而下反复冲洗创面至清洁。

6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准确记录,每次换药时对伤口进行评估以制订和修改计划,提高护理质量。

6.1 加强责任心 护士应加强责任心,提高对压疮危害性的认识,减少由于护理工作失误而造成压疮发生。

6.2 建立翻身卡 压疮预防的重点在加强护理管理上,重视基础护理,床头挂翻身卡,翻身后记录时间、及皮肤情况。

6.3 护士长巡视病房时,观察患者皮肤情况,检查翻身卡填写的准确性和措施的合理性,保证卧床患者翻身卡的使用得到落实。

6.4 使用翻身卡,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皮肤护理的方法和重要性,对护理工作起到监督作用,使患者的护理得到全程、有效的管理。

6.5 心理护理 对病人同情、理解和关心,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告知病人减少受压和摩擦,配合治疗及护理。加强护士的心理品质修养。

7 环境管理 病室每日通风,减少人员流动,地面、桌面用消毒液拭擦。

8 饮食护理 营养不良使皮肤弹性降低,增加压疮发生的机率,延迟创面愈合及疾病的转归,免疫力降低等。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膳食结构,加强营养支持。

第15篇

目的探索影响危重病人护理告知效果的因素。方法通过对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对护理告知的主体及告知的对象不明确,病人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等因素的分析,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果减少了护患纠纷, 提高了危重病人护理工作质量。结论提高护理告知效果不仅可以加强护患沟通,减少护患纠纷,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危重病人护理工作质量,确保护理安全,保障病人的知情同意权。

【关键词】 护理告知; 危重病人;影响因素;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国家法律制度逐步健全,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责任侵权法》的颁布实施,公民的法律观念不断提高,病人在医疗服务中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也日益增强,医患纠纷和护患纠纷日趋增多。因此,在危重病人护理工作中提高护理告知效果,减少护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近年来影响危重病人护理告知效果的因素及对策探讨如下。

1影响因素

1.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 部分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对护理告知的概念和意义不清楚,认为只要按医嘱完成病人的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即可,忽视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没有履行护理告知义务,或告知后无记录,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

1.2护理人员忽视了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医疗服务行业是高科技、高风险的行业, 在护理活动中尽管严格地执行操作规程, 有时也会出现难以预测的意外。如药物过敏而致患者身体伤害, 在法律上, 护理人员个人无法承担这种高风险的法律责任, 应事先告知患者, 既然要接受医疗服务就要接受可能受到损害的风险。经患者或家属同意后所实施的护理行为才是合法的。

1.3护士对护理告知的主体不明确,换位思考和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按照传统观念思考,认为只有医师才是医疗告知的主体,告知是医师要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护士是次要的,甚至不履行。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告知义务的实施处于被动状态。

1.4护士对护理告知的对象不明确 危重病人大多处于昏迷状态,护理人员在告知过程中,只注重对家属的告知,而忽略了对清醒病人本人的有关告知。

1.5 告知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时间、技巧不当,或因病人及家属的认知能力欠缺或低下与护理告知存在差异。

1.6病人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病人的维权意识逐步增强,对护理告知的期望值过高,尤其对医疗花费知情权要求提高,价值观念发生改变。

1.7 工作性质特殊而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危重病人救治是很特殊的,许多紧急情况下只能先处理,事后再向病人及家属告知。再加之 现在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及超负荷工作使得护理人员疲于应付病人的常规治疗及抢救,而影响了护理告知工作的落实。

2 对策

2.1 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经常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等。通过学习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护理告知实施的重要性,认识到履行告知义务是尊重病人权利的需要,也是保护护理人员自身权益的需要。患者在医院接受的主要治疗、护理必须在全面了解情况、清楚自己所承担的风险、经过自身判断、自愿表示同意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护理告知制度, 并收集保留履行告知义务的证据,从法律的角度实行自我保护。

2.2更新护理服务理念增强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进行换位思考,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提高护理告知是护理工作的一项义务,也是一项基本工作职责的意识。

2.3了解告知的主体和告知的对象告知的主体是护士自己,告知的对象严格地讲应当是病人本人,但是,由于医疗行为的特殊性,特殊情况下这种告知对象是可以转移的[1]。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告知过程中,应注意把告知内容告知清醒的病人,而昏迷病人应告知家属,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

2.4正确运用告知方法和技巧 提高告知内容的有效性在危重病人护理活动过程中, 护理人员通过亲切温和的语言, 实现了护患双方的沟通, 使患者既掌握了相关的医学知识,又了解了可能会出现的医疗风险。这不但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协助治疗护理关系, 使治疗、护理得到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并很好地与医护人员配合, 有利于治疗护理活动顺利进行; 这既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而且又体现了对患者的尊重, 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 把握好实施告知义务的时效性,是告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护士在实施告知时,应关注患者感受和情绪,掌握好语言的技巧和分寸,选择较佳的告知方式,把握告知的适度与时机,以避免加重患者心理负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影响治疗康复效果[2]。 有效的告知即有利于危重病人的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即使抢救失败也能得到家属的理解,减少和避免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2.5注重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现代科学护理技术,不断提高告知能力,正确运用护理告知内容及告知技巧。在告知过程中应把握沟通的技巧、时机、环境,因人而异,灵活施告,运用容易被感知理解的语言,使病人及家属真正理解和接受告知,提高告知效果,保证告知的质量。为病情变化的病人进行紧急处理后一定要告知家属病情紧急处理的必要性,以取得家属理解。

2.6制作相应的告知书危重病人进行高难度、高风险的护理活动应制作相应的告知书,病人或家属在《特殊护理操作告知书》上签字

2.7建立检查监督制度,护士长要严格检查护士在护理活动中护理告知的落实情况,并进行评价,针对不足提出改正办法; (对书面告知资料应归入病历妥善保存,口头告知内容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避免“举证倒置 ”证据缺失或不力[1]。

2.8重视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新的医疗形势需要合理配备护理人力,分层使用,合理分工,使护理告知工作落到实处。

3结语

在危重病人 护理工作中,努力提高护理告知效果不仅可以加强护患沟通,减少护患纠纷,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危重病人 护理工作质量,确保护理安全,保障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和护士的合法权益,使病人得到安全、有序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