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人物形象的特征范文

人物形象的特征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人物形象的特征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人物形象的特征

第1篇

关键词:人格美、人性美、情感世界的高雅美

孙少平是小说《平凡的世界》的主人公,虽然他的受教育水平低,但是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达到了与大学生相当的思想境界。作者路遥笔下的人物都是平凡的人,孙少平也不例外。作者正是想通过这些具有优良品质的小人物来展现潜藏在人性深处的善与恶、美与丑。在路遥编织的世界里,人一生最重要的就是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平凡,但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有不平凡的热忱和激情。孙少平正是这种平凡的人铸就不平凡的世界的代表。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人格品质,成为青年学习的榜样;他无私奉献、推己及人的美好品德,陶冶了读者的情操;他深沉、厚实的情感世界,形象的展示了这位平凡人高雅的美。

一、人性美绽放在逆境

路遥带有理想主义色彩,他以孙少平的经历寄托了自己对上个世纪中国城乡结合部的青年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孙少平的努力与奋斗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其深爱的人。从其奋斗历程中,我们能体会到,他对成功的渴求,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对亲人甚至是普通人真挚而深厚的情感。

(一)自尊、自信、自强的美好人生

孙少平从小生活在农村,生活艰难困苦,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贫苦与情人的背叛都没有击败他,他以超常的理性思考接受了一切,并坚持学习,翱翔在知识的海洋,汲取丰富的养料。他坚忍不拔、积极乐观的精神态度感动了很多人,在学校期间担任重要职位。孙少平高中毕业以后再次回到落后的双水村,成了一名临时教师,但是他不满足于枯燥的生活,他思想活跃,超越了现实社会的发展,他付出艰辛的努力却最终来到黄原成了一名揽工汉。在此期间,他受尽屈辱,体力严重透支。尽管如此,他仍不断进行自我鼓励,凭借其顽强的意志力,尽最大可能改变环境的桎梏。他眼睁睁看着师傅罹难,亲自送别至亲惠英嫂,亲眼目睹了精神导师和自己最爱的人晓霞的离去,这种种常人无法忍受的苦难,并没有吓到孙少平。他依然对理想的生活和自我抱有无限的想象与热爱,并敢于大胆追求。他是生活中的胜利者,他战胜了苦难,战胜了自我,是生活和思想的英雄。

(二)顽强不屈的毅力与决不妥协的精神

通观整部小说,孙少平的成长之路一波三折:学生时代生活苦不堪言,毕业后事业不顺,遭受来自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打击。生活一次次将他推入绝境,他依靠自己顽强不屈的毅力化险为夷。当与哥哥经营砖厂与独自承受工作的苦难摆在他的面前是,他果断地选择了后者,他对生活有其独到的见解:自己经过无数艰难险阻绽放的生命之花,要比随意而开的花绚烂数倍。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他对自己的信心,那种对自我命运的把握,沉着应对挫折和苦难的胆识。回顾孙少平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生活给他带来无数打击。但是,他的精神世界并没有因为现实的打击而萎靡不振,相反,他更加坚持自己的人生选择、更加坚信自己的思想追求。苦难历练了他,使他拥有刚强的性格和成熟的人生观,也让他明白,苦难和幸福一样都是生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孙少平的一生就是一部与现实生活的斗争史,他顽强不强的毅力与决不妥协的精神深深吸引了读者。

(三)天下为公的理想主义

路遥匠心独运的安排孙少平离开双水村,体现世俗的明智。在小说中,少平多次提到,他内心有一股无名的力量涌动,并不希求功名利禄,只希望政府能够委以重任,自己必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就算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也在无怨无悔。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少平面对日益拉大的城乡差距努力将自己变成“公家人”的名利。这种明智像钻石般闪闪发亮。

二、人格美寓之于日常生活中

书对于少平而言,不仅仅是良师益友更是其治愈心灵创伤的良药。因为对于知识共同的渴求,他结识了日后的精神导师田晓霞。在经历了生活的诸多磨难之后,书籍总能给他带来一丝慰藉。书拓宽了他的视野,使他对生活有了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也洗礼了他的精神世界,使他笑对人生中的苦难。

(二)对弱者的冒死救助折射出宽厚和坦荡

平凡的孙少平因其纯洁美好的心灵和宽广无私的胸怀铸造了不平凡的精神世界。他不计前嫌救助造谣生事的侯玉英,倾尽全力帮助小翠,舍身救助工友,无私无畏帮助惠英嫂。他的举动彰显其善良与无私,他高贵的灵魂像钻石般闪亮夺目,令人折服。

三、高雅的感情世界

(一)亲情:宽厚无私的关怀

孙少平学生时代食不果腹,当意外得到50元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祖母和外甥;工作时,把自己用生命换来的钱给家人;自己忍饥挨饿,不辞辛苦,只为了给家人新窑洞;妹妹去上大学时,他为妹妹买足生活中所用一切。他这份无私与细致反应了对亲人的责任,和对亲情的无限珍重。对家人这份浓浓的情意震撼了当代读者的心灵,使人们陷入无限思考。

(二)爱情:精神世界的恋情

孙少平的爱情是被动的,但其中无不显示着他的真挚与无悔付出。少平和红梅因为相同的命运靠近,在青春岁月彼此温暖。红梅的背叛让人唏嘘不已,但少平很理智的从这段感情中走出,并能设身处地为红梅着想,这无不显示这他海般博大的胸怀。

《平凡的世界》因孙少平这一典型人物想象的加入而增光添彩,震撼我们的心灵。从孙少平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小说具有特殊的文化气质和文化修养,使苦难不让我们感到萎靡、绝望,而从苦难的生活场景中,让我们感到浓浓的人情、温暖与积极心态,令人发出发自内心的笑声,这是集体主义的思想的结晶。《平凡的世界》中塑造了各色人物形象,在他们贫苦的表象下隐藏着高尚的灵魂,小说带有一种激励力量,使那些平凡、自卑甚至备受侮辱的人有勇气追逐梦想。

参考文献:

[1]汤思源.《平凡的世界》人物形象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11)

第2篇

奥莉加・亚历山德洛夫娜・斯拉夫尼科娃(Ольга 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 Славникова)是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评论家。凭借长篇小说《2017》斯拉夫尼科娃获得2006年俄罗斯“布克奖”。

狂欢化理论由前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提出。以古希腊的狂欢节作为基础,也就是说狂欢节上体现着狂欢化文学的特征。加冕与脱冕是狂欢节上重要的仪式,而文学的狂欢是使情节与场景[脱常规,获得深刻的象征意义和双重性,主人公的加冕与脱冕形成文学中的一种艺术结构。巴赫金将脱冕与加冕看作狂欢的基本仪式,作品中的艺术思维通过加冕与脱冕实现。加冕与脱冕的仪式体现了交替与变更、死亡与新生的精神,同时表现了一种颠覆力和创造力。这种仪式逐渐成为了一种艺术思维,渗透到人们的观念中,被作家用以观察周围世界,处理笔下题材。

一、塔尼娅,爱情的加冕与金钱的脱冕

作品中的塔尼娅,原名叶卡捷琳娜。叶卡捷琳娜作为教授安菲洛果夫的合法妻子到火车站送别丈夫。克雷洛夫作为教授的助手,为前去冰冷的矿山寻宝的教授送去御寒的衣物。于是,火车站成就了塔尼娅与教授的别离,也造就了塔尼娅与克雷洛夫的相遇。

叶卡捷琳娜是教授安菲洛果夫的合法妻子,但他们的婚姻并没有爱的基础。教授在进山寻宝的过程中,得到神谕――娶表妹叶卡捷琳娜为妻,教授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于是,他们进入了无爱的婚姻。教授对妻子置之不理,把她关在房子里,与妻子没有任何交流。教授有许多宝石,但对于妻子却异常吝啬。在与教授安菲洛果夫有名无实的婚姻中,叶卡捷琳娜作为妻子没有得到任何温暖与呵护。

她也是一个对爱情充满渴望的女人,厌倦了循规蹈矩的生活,渴望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情。于是,火车站一遇,擦出了克雷洛夫与叶卡捷琳娜情感的火花。叶卡捷琳娜告诉克雷洛夫,她的名字是塔尼娅,俄语名字塔尼娅的含义是“组织者、策划者”。她希望能够策划、组织、安排自己的爱情生活。于是,被爱情之火点燃的塔尼娅,头戴“爱情”的冠冕,与克雷洛夫开始了一场“爱的狂欢”。她甘愿与克雷洛夫不停奔波在城市各个角落,进行一场“游离式”的爱情。平时,她是小会计师,是安分守己的教授太太,过着自己平静如流水的生活,但一旦到了约定的时间,她立刻戴上“爱情”的王冠,“奋不顾身”地前往约会地点。他们的约会没有固定的时间与地点,只是每一次约会都会另行商定下一次约会的具体事宜。这是他们自己选择的带有刺激性的约会方式,因为一旦下一次约会不成功,他们就再没有见面的可能。这也导致了在他们赴约时,即使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也要抵达约会地点,度过属于他们两个人的时间。他们的约会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但这样的生活是“狂欢式的生活,是脱离了常轨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是‘翻了个的生活’,是‘反面的生活’”。

塔尼娅与克雷洛夫的约会急切、慌张而又寒酸。塔尼娅的“连衣裙上不太顺溜的拉链”,衣服“里子朝外翻过来,能看到歪斜的针脚”,连首饰“显然使用水晶玻璃或精致玻璃仿造的钻石”,可以看出她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塔尼娅作为爱情的女王,可以说是毫不在意,在这场狂欢的爱情之中,所有的物质都可以忽略不计,她渴望的就是一场纯粹的、疯狂的爱情,她得到了她希望的全部。

“属于相当高档的住房”的钥匙却与“她穿的在民间普遍的、好像沾染了蔬菜汁的穷酸衣裳怎么也难与之相匹配”,这为塔尼娅的转变做了铺垫,直到安菲洛果夫教授死亡的消息传回来,塔尼娅继承所有的遗产,她的形象发生了一次颠覆。

作为安菲洛果夫教授的合法妻子,塔尼娅在安菲洛果夫教授死后,继承了教授的全部财产,披着“有钱人”的外衣,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之前那个其貌不扬、平淡无奇的塔尼娅与克雷洛夫的平等关系被打破,在巨额的遗产面前,塔尼娅与克雷洛夫的爱情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当克雷洛夫向她提出放弃继承财产,两人继续在一起的建议时,她反而嗤笑克雷洛夫不切实际,她的爱情观发生变化,她的幸福不再是单单拥有爱情,而是需要更多的物质享受。在金钱与物质面前,带着“爱情”王冠的塔尼娅完全丧失了对爱情的向往与执着,转身成为金钱与物质的奴隶,“金钱与物质”毫不费力地摘下了“爱情”的冠冕。作品中的“金钱与物质”践踏了严肃崇高的“爱情”,将其贬低化、世俗化。

塔尼娅与克雷洛夫的“爱情狂欢”在“金钱与物质”面前戛然而止。摘下“爱情”王冠的塔尼娅市侩、媚俗,为克雷洛夫所不齿。克雷洛夫深爱的是拥有爱情光环的塔尼娅,而非那个被贴上世俗标签、变了质的叶卡捷琳娜。摘下“爱情”的王冠,塔尼娅又变回了叶卡捷琳娜,她不再是那个自己生活的主导者,然而叶卡捷琳娜的纯真无邪、玉洁冰清在“金钱与物质”面前荡然无存。最终,她没有了塔尼娅的勇敢担当、我行我素、热情如火,同时又失去了叶卡捷琳娜的小鸟依人。她失去了克雷洛夫的爱情,彻底沦为“金钱与物质”的奴隶。她曾经想极力摒弃“无爱的婚姻”,现在不得不为了可观的遗产而扮演教授未亡人的角色。塔尼娅的“爱情狂欢”结束了,留下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塔尼娅和孑然一身的克雷洛夫。

二、克雷洛夫与“同貌人”维克多,地痞令知识分子成功脱冕

第3篇

关键词:歌剧;《卡门》;米卡埃拉;性格特征;作用

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090-02

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四幕歌剧《卡门》至今仍是西方歌剧史中最受欢迎的几部歌剧之一①,在剧中,米卡埃拉虽然是次女主角,但是她与剧中的其他人物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身份、性格、世界观、价值观和爱情观;有着一定分量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情绪情感的展现,并且,是表现戏剧情节矛盾、冲突、发展和解决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与其他人物角色一并统一于整部歌剧之中。米凯埃拉人物形象是缺一不可、不可取代的,她担负的任务,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她对主要角色卡门的衬托和对比作用,为整个歌剧的成功增加了一抹独具一格的动人色彩。

一、《卡门》中米卡埃拉人物形象的特征

在歌剧《卡门》中,米凯拉角色是由女高音来演绎的,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身份是男主角唐・何塞的未婚妻。她是一位农村姑娘,单纯、温柔、善良,是美德和忠诚的象征,她的出现给整部歌剧带来的甜美的田园气息和美好的爱情憧憬。

(一)不同情境下的米卡埃拉人物形象

歌剧中对米卡埃拉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通过米卡埃拉本人进行展示(有4次出场机会),另一种则是通过剧中的其他人物从侧面进行展示。

1、米卡埃拉本人出场展示及其形象特征

(1)第一次出场:美丽、胆怯、传统、端庄

米卡埃拉的初次亮相出现在第一幕第一场中,她从故乡来到塞维利亚城找自己的未婚夫――龙骑兵的班长唐・何塞,但士兵告诉米卡埃拉要在下一班卫兵接班时才能见到他,并邀请她在警卫室等待,米卡埃拉有礼貌的拒绝并决定一会再过来找他。“她身穿巴斯克式的蓝色短裙,梳着辫子,显非常整洁,她来时显得迟疑不决,看见士兵时显得有些胆怯”②,从这些外貌性格特征的展现,一方面可以看出她年轻、美丽、胆怯的特质。另一方面,从她有礼貌的拒绝士兵们的调侃和邀请的行为来看,展现了米卡埃拉传统、端庄、有修养的一面。

(2)第二次出场:温柔、含蓄、单纯、天真

米卡埃拉的第二次亮相出现在第一幕第七场中,米卡埃拉找到了唐・何塞,并带来了他母亲的信、口信及一些金钱,接着两人唱起了一段甜蜜感人、互诉爱意的二重唱,最后是恋恋不舍的离别。这段二重唱让我们看到了温柔、含蓄、害羞、对爱情充满幻想的米卡埃拉。接着唐・何塞不小心露出了对卡门的留恋之情,这使得米卡埃拉感到疑惑,有些隐隐不安,但由于她的单纯、天真,一面对唐・何塞的温柔面孔,疑惑之情便顿时消失在这片美丽爱情海里,这也是酿成她爱情悲剧的因素之一。

(3)第三次出场:执着、忠诚、勇敢、坚强

米卡埃拉的第三次亮相出现在第三幕第四场中,米卡埃拉独自来到走私贩所在的深山老林中,她又一次来找唐・何塞,想挽回唐・何塞的感情。在这个场景中,比才给了米卡埃拉一段优美深情的咏叹调《我说,我是什么也不怕》,并将米卡埃拉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这首咏叹调充满着抒情性、戏剧性,是刻画这个人物最重要的部分。这个场景虽然同样是来找唐・何塞,但情况却与上次截然不同,他已经不是光荣的龙骑兵,而是一位落魄的走私贩;他已不是那个深爱着米卡埃拉的男人,而是卡门的情人。尽管如此,米卡埃拉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爱情,独自奔赴荒蛮之地,寻找自己的爱人,从种戏剧化的转变中,我们又认识到了对爱情执着、忠诚、内心敢于挑战、坚强的米卡埃拉形象。

(4)第四次出场:善良、理智、临危不惧、忠贞

米卡埃拉的最后一次亮相出现在第三幕第五场中,米卡埃拉以唐・何塞母亲的名义请求何塞同她一起回去,并冷静的告诉他,他母亲快要死了,并且想在临终前对他表示宽恕③。这次米卡埃拉的出现是在十分紧张的气氛中,对情节冲突起着重要的作用。她不辞辛苦来到荒野之地通知唐・何塞母亲病危的消息表现了她的善良、勇敢;她没有因为唐・何塞背弃了他们的爱情而发狂,表现了她理智的一面;她没有因为环境恶劣、气氛紧张而退缩,表现了她的临危不惧和对爱情的忠贞。

通过米卡埃拉本人四次的出场,可以看出比才对米卡埃拉人物形象的布局与刻画是由外到内,有章有序,层层递进的,而通过这些布局与刻画,观众对米卡埃拉的认识和了解是由浅至深,由表至里的。

(二)其他人物出场展示米卡埃拉人物形象特征

通过其他人从侧面来展示米卡埃拉人物形象的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少,但也不失为一个途径,对剧情的发展也起了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这些展现分别出现在:第一幕第一场中,龙骑兵班长莫拉莱斯对士兵说:“那边来了一位姑娘,像有话要对我们讲,你们看,她掉转身,犹豫彷徨。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米卡埃拉的腼腆、害羞、胆怯;第一幕第二场中,莫拉莱斯告诉唐・何塞:“有一位小姐,长得很美丽,刚才向我们问起…”“穿着优雅大方,蓝色的裙子,辫子拖到肩上”;第一幕第三场中,中尉苏尼哈:“我的朋友,因为在你心上,只有一位美丽的娇妻,她名叫米卡埃拉”;第一幕第七场中唐・何塞默默说,她多可爱④等等,从这些描述又可以得知米凯埃拉的美丽、得体、端庄,讨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