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现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摘要】中小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金融发展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将会面临各种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是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应加快中间业务产品的开发创新,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品种;建立有利于中间业务发展的组织架构;转变公众观念,深化对中间业务的认识;完善与中间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员工素质,加强中间业务方面人才的培养等。
关键词 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创新
【作者简介】陈柱,内蒙古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金融、数理金融。
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中小企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间竞争不断加剧,商业银行日益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加快中间业务发展步伐,提高竞争力及盈利水平,是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适应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一) 中间业务的品种不断丰富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得我国商业银行间竞争不断加剧,业务在质和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间业务的品种涉及衍生产品、商人银行业务、网上银行、现金管理金融服务、绿色信贷业务创新、私人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手机银行理财产品、个人财富管理业务等,几乎覆盖了银行业务的各个方面。在我国,中间业务是作为资产、负债业务的辅助业务所产生的,分散在不同的业务部门,使得我国长期以来没有形成一个关于划分中间业务的标准。为此,相关部门于2002年颁布了《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对中间业务的多个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也为刺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创新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近年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品种已经大大丰富,从已有的中间业务来看,呈现出以下五个特点:第一,从业务品种上看,以传统服务型中间业务为中心,新兴的高层次的中间业务品种很少,发展规模和速度上有待改善;第二,银行卡业务、业务和证券业务等中间业务发展较快;第三,辅助型的中间业务较多,创新、理财类的中间业务少;第四,个别银行基于自身的重视角度,某些业务品种发展得很快;第五,银行与银行之间的中间业务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二)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幅度较大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较快,这主要是由于中小商业银行不断进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提升中间业务的服务质量,促进中间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如图1所示,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从2008年以来得到了快速增长,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开始转变发展策略,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
(三) 银行收入中传统收入占比较大以招商银行为例,招商银行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处于领先水平。通过对招商银行的年报分析可以看出(如图2所示),在我国的银行收入构成中,利息收入的比重非常高,约为75%。这表明,在中小商业银行中,利息收入占比依然很大,同时也反映出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依然存在很大空间。
(四) 互联网金融促进中间业务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改变了我国居民的传统支付方式,移动支付成为时尚,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银行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电商服务,推动网络金融的创新。例如,招商银行推出“微信银行”,利用微信平台,扩展宣传平台,提高支付效率。根据2013年4月招商银行公布的《2013年年度责任报告》,2013 年7 月到12 月,招商银行的微信用户达到50 万户,信用卡官方好友为588 万户,在“微信银行”的竞争中取得极大的优势。2014年4月17日,浦发银行对“微信银行”进行了进一步的创新,推出“微信汇款服务”,只需知道对方的微信号码就可以进行汇款,提高了效率,方便了用户。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银行中间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二、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与国外银行、国有银行存在差距
1.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同国外商业银行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如表1、表2 所示,虽然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较过去几年有了较大发展,但和美国银行相比,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较低。原因来自多个方面,如发展的时间较短、中间业务的相关技术水平较低、创新速度慢、受分业经营模式束缚等,这些都给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2.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如表2、表3 所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总体上明显高于中小商业银行,这表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 创新类业务品种较少,广度和深度有待提高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传统的中间业务所占比重较高,因为这些产品是商业银行利用已有的技术网络、机构网点和支付结算手段等优势条件来满足客户需求的,容易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的中间业务产品,但利润贡献率低。而理财类、交易类、担保承诺类等其他创新性业务品种需要外部市场逐步成熟、客户需求日益细分,需要全面的人才、专业的知识和团队、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技术支持等多种内外部条件的配合,监管难度大,业务风险也相对较大。所以,此类业务品种的创新能力有限,创新业务品种相对较少,虽有所发展,但发展较缓慢,仍处于摸索和推广阶段。西方发达国家中间业务的品种多达2万余种,而我国仅有500余种。国内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相对较少,涉及范围狭窄,仅限于银行卡、结算、、信息咨询、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门类,缺乏高科技含量、高收入的中间业务,这说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力度不够,还有待深化。
(三) 组织体系不健全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现有的组织体系制约着整个中间业务稳定、快速发展。一方面,整个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经营没有统一的规定,自发性强,缺少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中间业务的管理,在系统的开发和设计上很少考虑到产品和客户的需要;另一方面,没有特定的机构对中间业务的开展进行组织管理,管理效率明显较低。
(四) 对发展中间业务的理解深度和认识高度有待提高
由于目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尚未成熟,还处于发展初期,人们对发展中间业务的理解深度和认识高度还有待提高。一方面,许多客户认为,银行给他们提供的中间业务服务项目是银行对客户应履行的义务,客户理应无条件地享受这样的服务;另一方面,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对中间业务能否成为银行三大业务之一存在较大疑问,由于对经营管理和发展关注不够,导致在实践过程中,中间业务仍处于自发、盲目的状态,中间业务的发展缺乏内在动力,相关部门没有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有效的发展措施,致使不能及时地了解、掌握市场信息,适时地把握发展机遇,金融品种开发滞后,严重影响中间业务的发展。
(五) 中间业务缺乏相关政策支持
目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缺乏具有可行性的法律法规文件、具体的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降低了中间业务发展的可行性。商业银行的体制基本上是按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范围设定业务领域的,这种体制框架以及配套的会计、财务、稽核等制度都没有为中间业务的商品化创造体制前提,严重影响了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规范开展。
(六) 缺乏从事中间业务的全能型人才
中间业务属于银行高端服务的范畴,要顺利地开展这项业务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一直以来,中小商业银行也在着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可是缺乏既懂银行业务又懂金融各个领域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而且现有人才流失情况也比较严重。因此,从事科技含量高、服务要求层次较高、操作难度大的中间业务人才十分紧缺,人才的短缺也是制约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创新的一个重要瓶颈。
三、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对策建议
(一) 加快中间业务产品的开发创新,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品种
中小商业银行要把焦点集中在中间业务产品的开发创新与推广上,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中小商业银行应尽快改变中间业务主要集中于传统项目上的局面,加快中间业务产品创新的步伐,要逐步建立业务品种不断推陈出新的运作机制,建立中间业务项目小组责任制,完善严格的调研、设计、开发、验证、试行和推广的规范程序。在开发中间业务品种上要具有清晰的战略眼光,借鉴其他行的成功经验,结合本行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同时,中小商业银行要摆正自己在经营过程中的位置,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质量,制定多样化的营销策略,运用各种营销手段,积累并不断开发各类客户,使中间业务良性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电子金融业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异军突起,成为了金融活动的主力军,中小商业银行要根据新形势,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开展网上银行业务,推广各种卡类金融产品,使得金融活动更加便捷、快速、稳定。
(二) 建立有利于中间业务发展的组织架构中小商业银行应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由于银行的中间业务分属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并且很多是与其他资产负债业务相融合的,需要一个统一的部门来进行规划和整合,明确操作规程,确保中间业务的规范性,总行应制定统一的政策、原则和措施。另外,由于产品创新对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创新企业化、组织化的趋势下,企业组织结构对产品创新的效率具有较大的影响。业务创新涉及多个职能部门,中间业务产品设计需要将各自独立的职能部门进行整合。促进中间业务升级转型,需要加强对中间业务的统一规划和指导,因此中小商业银行要建立健全中间业务管理机构,保证中间业务的连续性,协调中间业务开办部门同银行内部其他部门的关系,以便发挥各专业部门的整体功能,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形成“一条龙”配套服务。
(三) 转变公众观念,深化对中间业务的认识
一方面,中小商业银行应积极地更新、转变运营理念,树立市场观念,提高银行的竞争意识,加深中小商业银行对于拓展中间业务的认识。同时,公众和银行准客户对中间业务的肯定和支持有助于其顺利开展业务,中小商业银行要特别重视社会宣传效应,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明白,银行向客户收取中间业务项目服务手续费是在情理之中的。另一方面,正确处理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三者之间的关系,制定统一规划和有效的发展措施,把提高中间业务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抢占市场份额当作中小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发展的重要指标来进行考核,明确中间业务在银行业务中的地位,从而改变银行当前的收入结构,提高中间业务在整个银行业务收入中的比重。
(四) 完善与中间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关法律部门要不断完善和规范《商业银行法》,逐步解决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矛盾与关系,进一步明确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法律地位,不断完善中间业务监管法律法规的建设,逐步建立起一个全面的、专门针对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要增强中间业务监管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促进中间业务的发展。
(五) 提高员工素质,加强中间业务方面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任何企业不断发展创新的根本,商业银行开拓中间业务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全能型人才作后盾,因此,人才培养是促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当务之急。首先,建立全行中间业务人才培养交流中心,着重培养既懂银行业务又懂金融各个领域业务的全能型人才,并建立人才备选库。其次,国家应选择部分重点院校与商业银行进行联合办学,开设银行中间业务专业,为商业银行开辟稳定的人才来源渠道。再次,加强各银行之间的学习和交流,经常组织员工到中间业务发展较好的商业银行进行学习,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最后,有针对性地引进专门人才,扩大全能型中间业务人才队伍,研究有关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理论、策略、业务种类及经营机制,关注国内外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最新动态,为拓展本行中间业务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薛萌萌,王建国.中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比较[J].河北金融,2013,(6):7-8.
[2]元悦.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3,(8):62-64.
[3]陈柱.内蒙古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J].经济论坛,2013,(8):41-44.
[4]李伟.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浅析[J].新经济,2014,(2):39-40.
[5]裴向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与前景[J].中国连锁,2014,(2):49-5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我国金融体系当中,中小商业银行逐渐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中线商业银行的出现,使得原有的垄断的局面,发生了改变,也丰富了金融市场的形式。促进了金融业向买方市场的发展和转变。但是,随着我国市场开放性的不断扩大,外资银行大量进入我国,同时随着四大国有银行的改制,使得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中小银行应基于发展现状,明确发展问题,尽快摸索出新的发展对策,从而得到良好的生存与可持续的发展。
中小商业银行的概述
中小商业银行的含义、范畴。对于中小商业银行的界定,主要是根据资产额为标准进行的。除了传统的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之外,中小商业银行主要包括了城市农村信用社、股份制、区域性的商业银行等,都是其中的组成部分。
我国设立、发展中小商业银行的意义。对中小商业银行进行建立和发展,非常的关键和重要。在完善和健全银行体系、改革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促进银行同业竞争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小商业银行能够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进行适应,对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收缩带来的市场空白进行填补。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现状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资金规模分析。近年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资金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截止到2016年末,在所有的中小商业银行当中,已经超过了110万亿元的总资产规模,同比产生了30%以上的增长量。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中小商业银行的规模较小,因而其盈利能力不但具有灵活性的特点,但同时也很容易受到外资银行或大型国有银行的冲击和影响,因而盈利能力稳定性稍显不足。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占有份额分析。以2016年为例,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存款市场份额,达到了85%以上的比例,而在中小商业银行当中,仅占有了不足15%的市场份额。在其它方面的市场份额当中,贷款占比、资产占比、净利润占比等,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分别为84.51%、84.36%、85.77%,均高于中小商业银行的15.49%、15.64%、14.23%。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分析。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大约拥有950亿元以上的不良资余额,和同期相比,发生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同时,达到了85%以下的不良贷款占比,同期相比,也产生了一定的降低。资产质量正在不断提升。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方面,已经上市的地方商业银行竞争力由于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可能超过国有商业银行。从整体竞争力方面来看,股份制的商业银行,要比国有商业银行更高,但是,其只具有比较分散的竞争力水平。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发展中存在的题
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利率市场化迫使存贷利差收入空间变窄;人才制度不够完善,高端人才储蓄不足;发展程度严重失衡,受外力因素政策影响较大;具有比较集中的经营区域,在金融服务方面,覆盖面还不是很广;在理财产品、盈利模式上,只具有单一的形式,没有产生较高的中间业务收入;在内部结构方面,缺乏完善性,政府的意愿,往往会对贷款造成影响;在市场定位上,存在着不恰当的问题,可能会进行盲目性的投资,没有形成较高的盈利能力;风险处置有待深化。
地方政策干预。在很多地区,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会受到地方政府及政策的较大干预。地方政府,可能会对中小商业银行进行控股,所以能够控制这些中小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中小商业银行处于相对较为劣势的地位,因而对地方政府和政策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地方政策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干预更加容易,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难以与市场实际情况相匹配。
高素质人才欠缺。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当中,由于薪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大型国有银行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因而在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地位。在中小商业银行的很多关键位置和关键领域上,都欠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不能为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较大的帮助,所以,中小商业银行在发展中,会产生阻碍及影响。
市场定位不准确。当前有很多中小商业银行,都是在原有信用社的基础上发展和建立的,采用的经营方式仍是过去较为陈旧的方式,对于自身的灵活性特点,没有进行很好的体现。在市场定位方面,无法摆脱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传统观念,没有进行很好的创新。对于自身在传统业务、资金实力方面与其它银行的优劣势,没能进行很好的认识,仍然希望以传统业务带动银行发展,市场定位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客户群选择范围小。我国当前的很多中小商业银行,往往会进行比较狭窄的客户群的选择范围,存在着质量不足的情况。中小商业银行由于自身规模和实力较为有限,对于一些大型工程或大型企业的贷款项目,很难顺利获取,因而主要的客户群体仍然集中在中小企业身上。中小企业小额贷款,缺乏稳定性,提供有限的资产的能力,低技术含量的产品,生命周期较短,并且缺乏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因而容易破产,造成中小商业银行的坏账。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对策建议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当中,利率风险管理系统应该建立提高定价能力;积极引进人才,优化管理层,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兼并和重组扩大自身的规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加业务创新;细分市场,努力做到精而细;加强内控机制改革,提高管理水平,获得合理的政府政策支持,加强产品创新,突出特色,明确定位,提高资产的质量,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实行跨区域发展。对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来说,应当大力推动跨区域发展,追求规模经济,区域风险规避。中小商业银行一旦实现规模的扩大,收入提升,成本降低,盈利能力和利润规模都能够得到扩大。通过跨区域发展,使自身品牌价值得到提升,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竞争优势,在金融业市场竞争中,取得更为理想的生存与发展。
大力发展网络业务。中小商业银行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跨区域网点往往偏少。因此,如果仍然坚持传统的金融服务、地理位置、机构网点,资产规模,将带来更大的限制。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应加大力度发展网络业务,不断完善和优化网络银行,实现个性化、低成本、宽空间的网络业务服务,为中小商业银行带来的竞争优势也会体现在发展和竞争上。
对中间业务进行开展。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较低的中间业务是一个重要的业务风险和巨大的利润空间,因此应当受到中小商业银行的充分重视。与金融体系的改革的深化,商业银行之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为客户提供更高效和方便的服务,能够战斗和留住更多的客户。中小商业银行应当基于客户的实际需求,汇票业务,收费业务、保险业务,代表工资业务、信用卡业务,储蓄信用卡业务,信用卡业务和其他中间业务发展,从而吸收大量的低成本存款。
加强对中小企业服务
2014年国家工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统计,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迅速,其中以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主的中小型商业银行已有317家,其商业银行总资产合计714.763亿元。金融市场份额占全银行业的37.2%。
二、SWOT理论分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
中小商业银行想要发展,就必须要正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根据SWOT理论的分析来看:
(一)S(strengths)优势
相比起我国国有四大银行,中小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小,中小型客户居多。因此,受到外界金融风险的影响小。另外,由于地方政府的干预。所以也比较容易受到地方政府的政策补助。最重要的是,中小商业银行规模小带来的灵活性使得其改革更为容易,无论是业务营销方式的改变,还是内部结构体制的治理,都比国有四大银行要容易得多。
(二)W(weaknesses)劣势
(1)市场定位缺失。一方面,我国的金融市场主要被我国的四大国有银行划分,导致我国的金融市场产品导向完全由四大国有银行控制。因此,使得中小商业银行对于自身的战略定位缺乏,基本遵从国有银行经营业务为导向,国有银行经营什么业务,中小商业银行便经营什么业务;另一方面,原本中小商业银行还占据了一些中小城市或者乡镇的金融市场。但近年来金融市场改革的进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凭借网点的拓展和业务的扩散,其主营的营业业务已然拓展到中小城市和乡镇之中。使得中小商业银行原有的业务自主性和市场份额更为降低,最终使得中小商业银行在跟随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被逐渐兼并吞没。
(2)金融体制欠缺带来的歧视性。我国特有的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归根究底就是:政府主导性和垄断性。一方面,政府的主导性使得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行政干预下失去了自身的主导权,从而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永远只能被动的改变,而不能主动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另一方面,垄断性带来的四大国有银行的强势,面对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又或是业务拓展。完全依靠自身的强大资本优势,直接抄袭或者兼并。二者合一,使得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环境更为的苛刻。
(3)规模限制带来的风险。一方面,在我国的金融市场观念之中,资本的大小决定了公信力的多少。因此,我国的国有银行才会稳固地占据着金融市场巨头的领导地位。而中小商业银行因为资本的限制,导致了规模不够巨大,使得公信力不足,限制了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想要发展,就必须依靠强大的资本作为后盾。而中小商业银行自身的规模限制,导致资本规模得不到扩充,业务的拓展缺少资本的支持。从而使得中小商业银行陷入资本怪圈,发展的越来越慢,直至被淘汰。
(4)内部控制体系缺陷。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法人管理结构和董事会监事会制度都不完善,业务自我发展能力和约束机制的欠缺导致了产权的不明。董事会、监事会制度的缺少使得风险管控体系丧失,引发中小商业银行的风险增加。
(三)O(opportunities)机会
2014年的金融体制改革,国家开始允许民营银行的出现,而私人投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得我国原本四大国有银行为主的金融格局有了重新地划分。在这个前提下,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得以参照新兴的外资银行和私人银行重新进行改革,从而在新的金融环境之中转换出一套特色化的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模式
(四)T(threats)威胁
金融改革的进行,使得民营银行合法化和外资银行更为强势地进入。这样的改革虽然使得中小商业银行原有的威胁解除,不在受四大国有银行影响。但同样的,金融市场的竞争也更为的激烈,中小商业银行原有的市场也将重新进入新的竞争者,增加了风险程度。
三、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
(一)确立市场定位,走特色化道路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想要发展,就必须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通常来说,不同的市场环境有着不同的市场划分,而不同的划分必然有着不同的金融需求。中小商业银行想要发展,和国有四大银行同业务竞争显然是不可取的,无论是资本上还是人力上,乃至于内部的管理方式上,国有四大银行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
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在发展之初,就要为自己确立好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将业务重心放在中小企业的市场之上,以个性化服务和针对性产品,在中小企业市场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转变融资方式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规模限制,一直是限制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中小商业银行想要发展,就必须转变融资方式。改变原有的政府借贷,他行贷款模式,而将民间资本和个人资本加入进来。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方式,结合一切可利用的资金源。使得一方面,通过脱离资本控制,而使得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自主化;另一方面,通过融资的多元化,扩大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资本规模,从而使得中小商业银行规模限制的问题得到解决。
(三)内部控制体系改革
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不能单纯地依靠外在条件的改革,而更多的是需要银行企业的改革。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当主动的进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改革,使得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明细每一个部门的全责,并确立出切实可行的奖励机制。使得中小企业银行内部的积极性提高,主动的进行产品的创新和利润的追求。从而推动其对市场的规划,应对不同时间和环境,制定出相对应的市场定位。
(四)技术支持,建立IT系统
虽然我国现今的中小商业银行已经脱离了手写的局面,但对于客户资源的整理和客户数据库的建立却明显缺失。市场的划分在于对客户群的划分,而客户群的划分就来源于对客户资料的整理和收集。因此,一套IT系统的建立,将是整个商业银行发展的基础所在。因此,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想要发展,就必须建立完整的IT系统,不间断地进行客户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使得商业银行对于市场的划分和细化始终占据市场的前瞻地位。
四、结论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问题;对策
一、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及作用
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是指工、农、中、建,交行五大商业银行以外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含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
(一)发展现状
自2000年以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快速发展,并以参股、并购、在海外设立分行等手段进军海外市场、扩大对海外的资金投资,通过十多年的l展,中小商业银行渐渐成为银行业的生力军,中小银行主要由第二梯队的股份制银行和第三梯队的城商行组成。近年来,中小银行扩张速度惊人,资产规模节节攀升,在业务创新、跨区经营、上市融资等方面,可谓动作频频,方兴未艾,搅动了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
(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作用
中小商业银行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金融和经济的发展,首先,中小商业银行通过其灵活的市场灵敏度和较高的金融服务效率,支持大量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二是通过金融制度的变革与创新,迅速推进了我国金融业的市场化进程。而中小商业银行为中国银行业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和新的手段,也推动了整个行业从计划垄断经营向公开竞争经营的转变,提高了中国银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改革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和地位。
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严重失衡
当前,各地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财务状况等方面差异较大,发展程度严重失衡,它一方面受各地政府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受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发展战略的限制,使得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存在地区差异。
(二)金融服务覆盖面有待拓宽
地区性的限制极大地限制了中小商业银行的进一步扩大规模。与全国性商业银行相比,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辐射面受到严格的区域限制,因此其资产规模小,在这种情形之下,抗风险能力显得更弱,业务发展也受到拖累;
(三)盈利模式单一,中间业务收入较低
中间业务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中发展较晚,其管理模式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从而抑制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发展。而它包含的业务也较为单一、狭窄,产品的创新能力不足、金融产品的单一,也导致他的金融产品对客户缺乏吸引力。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筹资功能、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类、类业务实现盈利,而通过以为市场提供智力服务而从中收取手续费为主的业务很少,从而导致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低下且缺乏专业经验。
(四)市场定位不恰当,投资具有盲目性,盈利能力呈下降趋势
中小商业银行普遍存在战略定位不够准确的问题,因此,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且中小商业银行客户群体波动性较大,由于银行各方面实力和地域性的商户。这些客户可用于担保的有效财产较少,中小商业银行因此承担了较大的经营风险,对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不利。
三、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对策
(一)细分市场,找准定位
通过对其他国家中小商业银行成功经营经验的总结,中小商业银行应主要依托地方政府及地方人民银行,以地方中小企业和市民为主要客户,积极参与到地方经济改革中,为发展地方经济提供全面金融服务。总而言之:要想发展中小商业银行,就要努力服务地方经济、瞄准中小企业和市民,将市场进行细化。在差异化、精细化的过程中,积极进行品牌区和区域化的探索。
简而言之,应该立足于本区域,立足中小企业,立足零售。首先,立足本区域就是着眼于所在地区,服务于所在区域,将业务的主战场立足于所在区域。在此充分挖掘本地的市场的基础之上,再实现了跨区域经营,其次是立足中小企业,在过去经营活动中积累了一些客户要继续保持,而随着银行定位的改变,更要积极开拓中小企业这个市场。最后是立足零售,立足零售是相对于国有大商业银行来讲的,因为相对来讲在一个区域的范围之内,充分利用网点多的特点,积极探求如何发展零售业务。在此基础之上,充分发展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
(二)加强内控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力争得到政府政策的合理支持
“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助于形成对经营者的产权约束,在此基础上,使中小商业银行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与此同时,同时,还应当与当地政府进行有效合理的合作,以期取得政府多方面、全方位的支持,加快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
(三)加强产品创新,突出产品特色
打破“以产品为中心”的传统创新模式,在组织机构、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变革,贯彻“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形成需求-研究-决策-试点-推广-持续改进这种运作方式,建立科学高效的产品评价体系,及时改进、推广创新,形成具有特色和经济效益的产品体系。
结语: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我国发展迅猛,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应从外部环境到内部制度,按照它发展的内在规律做好做精,按照这样最前沿的标准和要求去做,这样才能防范风险,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07期,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分析及防范,作者:刘志兰
[2]《金融论坛》,2011年第04期,中国中小银行可持续发展策略:规模领先还是特色制胜,作者:孙G
[3]银行家研究中心,2005-200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报告(城市商业银行篇)[R],2006
[4]《新华网》,2003年8月27日,《刘明康指出支持城市商业银行上市》
【关键词】新监管标准;流动性风险指标;模糊层次分析法
1.引言
2009年9月,银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明确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及时获得或者无法以合理成本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或其他支付义务、满足资产增长或其他业务发展需要的风险。
2010年12月16日,巴塞尔委员会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Basel III),中国银监会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成果,结合国内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管实际,也于2011年4月末推出了《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新监管标准)。对中小型商业银行而言,在新监管标准指引下,银行业正在面临一次巨大的变革。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由于受到规模、管理水平和能力等自身条件的限制,流动性风险管理比大型银行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2.新监管标准下中小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认识
2.1 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模式不合理
中国银监会的《新监管标准》在全面评估现行审慎监管制度有效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更具前瞻性,有机统一的审慎监管制度安排。在新监管标准要求下,尤其在流动性监管方面,引入新的流动性监管标准,建立了流动性风险量化标准着重强调了流动性约束,要求监管更加细致严格。然而在新监管标准要求下,国内中小商业仍坚持传统的业务模式,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缺乏有效合理的、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流动性管理机制。具体表现为无法实时动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流动性风险的度量、监测、控制和报告缺乏独立性和时效性,导致流动性管理措施无法有效执行;无法对资金流进行有效预测,综合权衡风险,合理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币种结构、分布结构;缺乏与银监会监管标准相符合的流动性监管措施;国内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日趋多元化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
2.2 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指标体系存在局限性
银监会自成立以来,一直高度关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工作,采用了流动性监管指标评价流动性风险。流动性监管有众多指标,比如流动性比例、存贷比、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拆人资金比例和拆出资金比例等,现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主要有4个:存贷比、流动性比例、核心负债比例和流动性缺口率。实践证明,以上指标在监管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现行流动性监管指标已难以充分揭示流动性风险,这些指标只是一种事后反映和静态控制,不能准确把握整个银行的流动性供需变化和缺口变化的。从实质上来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具有动态性变化的特征,同一银行不同时点的流动性变化可能存在巨大的差异。
Basel III提出的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两个新指标,两个新指标弥补了上述不足,因此银监会在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中提出我国自2012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标准,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于2013年底和2016年底前分别达到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均不得低于100%的监管要求。《新监管标准》中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调整为: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存贷比和流动性比例。新的流动性分线监管指标有助与中小型商业银行改进流动性指标监管体系,进一步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
2.3 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技术手段有待改进
当前,国际上先进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已经进入动态化、数量化、模型化时代,并且大量使用VAR值、压力测试、情景模拟、蒙特卡罗模拟等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同时,国际先进银行将流动性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和操作风险管理进行有机整合,逐步形成了一套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相比之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尚处于定量风险判断的初级阶段,对国际广泛使用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无论在认知层面还是在应用层面上都远远不足。从技术层面上看,《新监管标准》对银行的数据质量和系统建设提出了很高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准确、及时、全面计量、监测和报告流动性风险状况。然而,对于分布广泛,业务相对单一的中小商业银行而言,涵盖了银行表内外各项业务、涉及多条数据,而且为了保证数据准确性,监管机构还对报表中庞杂的项目设定了严格的检验条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难以满足如此苛刻的技术要求,大部分计量工作依靠手工完成,准确性差,耗时长,往往需要几周时间才能完成一次测算,指标监测频率低。
基于以上现状,短时期内《新监管标准》指引下,现行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指标评价对中小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并不适用。因此,在《新监管标准》下,建立一套适用于中小型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模型势在必行。
3.建立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3.1 指标的选择
根据流动性风险管理阶段,完整的流动性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资产流动性的监控指标;对负债流动性的监控指标;资产负债流动性状况的指标。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及所面临的问题,在《新监管标准》要求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侧重定量测量,动态分析。所以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在结合《新监管标准》关于流动性风险指引,引入新的流动性监管标准的同时,仍需要从自身流动性管理现状出发,结合资产、负债特征,在与新指标相结合的条件下,保留并优化存贷比、流动性比例、流动性缺口率、超额备付金率,核心负债比例等流动性监管指标。同时增加商业银行市场信息指标,综合反映资产负债流动性指标,推动中小商业银行业构建多情景、多方法、多币种和多时间跨度的流动性风险监控和监测指标体系。
3.2 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价指标分析
按照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发展,以下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划分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指标:核心资产流动性指标、核心负债流动性指标、资产负债流动性综合指标
3.2.1 核心资产流动性指标
资产流动性指标主要包括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存贷款比率、流动性覆盖率。
(1)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是指保证存款支付和资金清算的货币资金占存款总额的比率。目前,超额备付金是指商业银行存在中央银行的超过存款准备金率的那部分存款,即按规定在中央银行开设存款账户,存入一定数量的准备用于支付的款项。由于这个存款账户和法定存款准备金使用同一个存款账户,因此超额备付金就是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数量以外保留的准备金,其应达到的数额用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来衡量。计算公式: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备付金额/存款总额×100%
(2)流动性覆盖率旨在确保商业银行在设定的严重流动性压力情景下,优质流动性资产与未来30天内的现金净流出之比,是衡量银行短期流动性风险程度的指标,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应当不低于100%。计算公式:流动覆盖率=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未来30日内的现金净流出×100%
(3)存贷款率是评判流动性的总指标,贷款通常是流动性最低的资产,而存款而是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贷款对存款的比率越高,就预示着银行的流动性越差;反之,贷款对存款的比率较低,说明银行还有多余的头寸,可以利用稳定的存款来源发放新的贷款或进行投资。计算公式:存贷款比率=银行贷款额/银行存款额×100%
3.2.2 核心负债流动性指标
核心负债流动性指标主要包括核心存款比率、核心负债比率、短期投资比率、中长期贷款的比率。
(1)核心存款是指那些相对来说较稳定的,对利率的变化不敏感的存款。该比率高的银行流动性能力也相应较高,计算公式:核心存款比率=核心存款/存款总额×100%
(2)短期投资比率是一个正面的流动性指标,短期投资所占比重越大,则资产的流动性越强。同现金指标一样,该比率越高,则银行的机会成本越大。计算公式:短期投资比率=(短期同意存款+同业拆出+短期证券)/总资产×100%
(4)中长期贷款比率指标是存贷款比例指标的分解和补充,中长期是以一年期以上(含一年期)为限。该比率若接近或等于1,表明资产负债对应平衡:该指标若小于l,则表明出现流动性缺口小于l,则表明出现流动性盈余。公式:中长期贷款比率=中长期贷款总额/(中长期存款总额+中长期债券总额)×100%
3.2.3 资产负债流动性综合指标
资产负债流动性综合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比率、贷款总额与核心存款的比率、利率风险率、资信评级、净稳定资金比例。
(2)流动比率指流动资产总额和流动负债总额之比,用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计算公式: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
5.结论
在银监会《新监管标准》指引下,本文结合中小商业银行特点,分析了目前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管理技术,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在原有流动性测量指标基础上,结合国际新流动性指标发展趋势,从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实际出发,建立了一套综合的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因素,从核心资产流动性、核心负债流动性、资产负债流动性综合指标三大方面对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进行评估:指标体系从动态角度,实现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估相结合,不仅涵盖了存贷比、流动性比例、核心负债比例和流动性缺口率等传统指标比率,而且将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现状与《新监管标准》相结合,进一步优化评估流动性风险指标,引入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率、流动性缺口率、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资信评级等动态指标,构建的综合流动性风险指标体系为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照依据。
通过对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相关指标因素相对重要性的判断,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了12个流动性指标对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确定的权重;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进行评价,并最终得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估的总体得分。在《新监管标准》指引下,该综合流动性指标体系的运用使得银行机构及投资者对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价更加合理,从而有利于中小商业银行现代经营理念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林颖,关小虎.解读巴塞尔流动性风险监管新指标[J].经济研究参考,2012,31:59-66.
[2]杨伯元,杨小菊.当前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分析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2,2:69-70.
[3]侯勇,黄儒靖.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分析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2,3:74-75.
作者简介:
P键词:中小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swot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利率市场化一直是金融领域热议的话题。它对有效引导资金的使用效率,资源配置的优化,金融市场的完善,以及有效地推进货币政策实施,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07年SHIBOR的建立,第一次产生了具有市场普遍参考意义的市场参考利率;13年,央行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全面放开利率管制;15年,存款利率上浮。这些都是央行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所做的努力。
而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央行放松至只通过基准利率来调控市场,使商业银行的自扩大,可以进行自主定价,加强创新来获利,同时也要为此承担相应的风险。
在这个影响的过程中,中小商业银行这类金融机构的影响更为特殊和典型,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其中包括,金融组织优化,促进银行间同业竞争等等。因为,研究中小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形势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中小商业银行有其特殊性,虽然市场地位低,份额小,业务种类较单一,管理利率风险的能力也差,但也具有交易成本优势,信息成本优势等等。
所以,中小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具有一定的机遇,也会面临较大的挑战。
综上,探索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受到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和应对策略,对中小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利率市场化的概念及发展进程
(1)利率市场化是就是由资金供求决定利率水平,即市场主体在中央银行制定的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自主决定利率。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根据自己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2)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
大概分为四个阶段:
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放开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
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
4.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调节货币市场利率,间接影响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
2 中小商业银行的行业概况以及发展现状
(1)行业概况
近二十年来,我国以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中小商业银行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小商业银行机制灵活、市场意识强、经营效益好,逐步具备了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框架,在发展中形成的良好经营管理制度和引进外资参股的实践,也为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开放积累了宝贵经验,已成为我国银行体系中的一支生力军。
(2)发展现状
新三板市场蓬勃发展,新三板银行凸显的独特投融资价值,让中小银行也加入到新三板行列中来,目前,已有多家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与全国中小银行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新三板已挂牌和拟挂牌银行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我国银行业共有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44家城市商业银行、337家农村商业银行、147家农村合作银行、1927家农村信用社。
3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小商业银行影响的SWOT分析
(一)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优势分析:
虽然中小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将会受到更多的负面冲击,在各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小银行的倒闭概率也远高于大型银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利率市场化中,中小银行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1)区域特征明显,具有信息成本优势。
中小银行一般都与其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关系密切,从业人员的本土化等都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对客户的信用以及经营状况了解更加便利、及时和有效,降低了信用风险。
(2)业务审批速度快,具有交易成本优势
中小商业银行能利用信息成本优势与中小企业保持密切合作,将交易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且组织机构的扁平化使决策时间更迅速,地点相对集中,符合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此外,中小商业银行更善于细分客户市场,做出符合不同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且具有人力资本优势。
(3)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优势还体现在中小银行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贷成本。从中小企业借款者的角度分析,中小银行更适合于中小企业贷款。
(4)监督成本优势。
一个区域内如有某家企业发生违约,信息便会在这个狭小范围内迅速的传播且受人关注,从而形成低成本的有效社会监督。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和中小银行为(二)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劣势分析:
(1)资产规模偏小,传统业务竞争力弱
就资产规模来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5家)就占比37%,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总共几百家加起来占比也不过44%。同时大银行的客户资源丰富,大型集团客户倾向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与政府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机会也会被大银行占有。因此,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小银行难以与大银行直面抗衡,必须走出自己特色化的竞争道路。
(2)利差收入依赖度高
利率市场化后,中小商业银行之前所依赖利差收入模式必定需要改变。而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传统利息收入远远高于非利息收入的特殊盈利模式下,利率市场化的不断发展会使净息差逐渐减小。而利息差的缩小也会使商业银行将竞争注意力转移到贷款价格和客户资源等方面,也会间接地削弱银行的盈利能力。
由于中小商业银行的经营体系不完善,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很小,利息收入占总营业收入之比高居不下。因此,利率市场化势必对我国中小银行的利润和稳定持续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3)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弱
最大的风险是利率风险。当利率异常波动,银行将遭受损失。首先是来自于利率风险的压力,利率市场化使利率无规则的变化,利率的期限结构也随之变得复杂化,因中小商I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的能力与技术方面的劣势,会使其风险管理压力加大。其次是,操作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的管理难度加大,对于中小商业银行,为了增强竞争力,若过于追求短期的收益却缺乏相应的风险控制能力,很可能使中小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提高,间接地埋下了信用风险的隐患,使其增加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管理难度。
4 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分析:
(1)利率市场化利于银行公平竞争
利率市场化给了国内商业银行全面竞争的价格手段,形成一个优胜劣汰机制,来保护和维持国内商业银行间的公平竞争。
(2)利率市场化利于银行业的金融创新
利率市场化强调了利率风险的重要性,一些以规避利率风险为主要目的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从此有了施展的地方。一方面,利率风险会使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扩大,另外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也会增大,这会给商业银行金融施压;另一方面,金融产品定价自的加大为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创造了机会。
(3)利率市场化利于银行业客户结构的优化
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使商业银行开始关注贷款市场的发展趋势,通过了解客户与银行业务往来可能获得的盈利,客户的资质状况,和银行为其提供贷款所需的成本,包括资金,违约成本、管理费用等,最终确定不同的利率水平。达到在吸引优质客户的同时也能对风险较大的客户给予更高的利率作为风险溢价,优化银行客户结构的目的。
5 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分析:
(1)传统的利益格局被打破
利率管制使传统银行业可保持高盈利,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就可以获得高额利润。但是利率市场化将要破除这种利率管制以及金融资源的行政配置权,以至于使金融机构存贷款的竞争扩大,特别是金融行业不断降低准入门槛,,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民营银行就会大量涌现,以至于这些严重依赖地方经济和存贷差收入的中小银行面临巨大挑战。
(2)经营模式被改变,利差收入减少。
利率市场化后,融资成本的增加导致了中小银行存款利息支出的增加。另外,中小银行间争夺客户相竞争,会形成的较低贷款利率,减少贷款的利率收入,无疑会使中小银行遭受打击,甚至会促使破产。
(3)管理利率风险难度加大。
利率市场化使中小商业银行面临更多的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利率管制下的利率波动范围小,幅度限制,对利率风险管理能力相对差一点的中小银行有利。但利率市场化之后,利率波动的频率增强,幅度急剧加大,而中小银行的管理利率风险能力较差,不具有大型商业银行完善的利率波动预测能力,必然会导致中小银行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阻碍中小银行的稳健经营。
通过swot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有利有弊,有机遇也有挑战。虽然中小银行资产规模小,传统业务竞争力弱,中间业务相对落后,利率风险管理能力有待加强。但同时,可以利用自身的信息成本,交易成本,监督成本优势抓住机遇扩大自主经营权,加大核心竞争力,进行金融创新,增强风险管理。
6 中小商业银行应该采取的对策
(1)加强金融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现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竞争力,难以与大型商业银行抗衡。应该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创新金融产品,挖掘潜在客户。对不同的客户,能够针对性地介绍差异化的产品,提高配套化服务的质量。
(2)拓展中间业务,丰富利润来源
通过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分析,中小商业银行必须转变业务的重点,拓展中间业务,降低对利差收入的高依赖性。中间业务的技术含量高,成本低,专业化,附加值高,有利于应对利率市场化对传统业务的冲击。
(3)借助地方政府支持,争取中小企业客户群
小企业的融资具有资金规模小,频率高,需求急,风险大的特点,而中小商业银行具有组织机构扁平化,地区集中,业务审批手续快的特点,可以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
(4)加强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是中小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意识不强,能力较差,应该深入对利率风险的分析和把控。另外,防范手段单一,应该学习和采用新的规避风险的方法,持久期法或者VaR模型。利用适当的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的转移,对冲和减少。
其次是风险定价能力。为了推进资产负债管理,需要匹配风险和收入的关系,对金融产品合理地定价。
最后,是广泛吸纳优秀的风险管理人才。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离不开一支有能力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
(5)同业合作,共同发展
中小银行总体来说,资产规模小,市场份额占比低,所以,由实力强的银行做牵头行组成银团,或者利用兼并重组这些方式,来使经营规模扩大,资本实力增强,风险管理的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1]宋方.利率市场化: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利率研究,2006,(5):48D51.
[2]寇军中,熊陈楚.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及银行应对策略分析[J].经济管理者,2008,(12)
[3]陈征.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商业银行策略[J].知识经济,2009.
[4]陈贞刚.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知识经济,2012,(10):77-77
[5]河北课题组,利率市场化与中小商业银行应对策略,银行家,2011年8月,64-67页
[6]长春,飞,周艳明,利率市场化下的风险管理策略,内蒙古经济研究,2011年11月
一、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在同业间处于弱势地位
中国银行业的垄断程度非常高,缺乏有效的竞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拥有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具备强大的零售银行业务的潜力,占有全国70%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小商业银行由于规模小,分支机构少,加上经营业务上的雷同,无法与国有大银行进行同等竞争。中国加入WTO后,随着银行业务向外资全面开放,国际金融巨头将纷纷进入中国,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全球性的营销网络和先进的管理,加上混业经营的优势来占领国内金融市场,以单一业务为主要经营模式的中小商业银行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中小商业银行受旧有体制影响,还未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公司治理结构。有的虽已进行股份制改造,但内部治理仍不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班子和监事会各方职责不够明确,无法达到有效制衡。行长或经理多为上级行政任命,使得银行的经营掺杂政治目标,业务受行政干扰严重。另外由于对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不足,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经理人员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容易产生“败德行为”,因监控不力而弓I发经营风险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国家长期来对国有大银行在政策上倾斜和在经济上扶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资金往来、开户等方面有很多优惠政策,因而可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在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而中小商业银行不但受扶持很少,还要受一定的政策歧视,国家对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有诸多限制(比如信贷额度、授信对象和融资工具等),这使得中小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越来越少,金融工具和金融创新不足,金融风险也越来越高,自身的持续稳定发展受到制约,竞争力下降。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是地方财政和就业的重要保证。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
尽管中央银行的信贷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但出于安全考虑,各银行往往集中力量抓大客户,而不愿向中小企业放贷。对大企业“争贷”和对中小企业“惜贷”的结果,使得大企业资金富余却苦于没有投资项目,而中小企业想要发展壮大却得不到后续资金,因而形成了“二元化”结构的存贷方式。
(二)直接融资渠道不通畅
我国的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门槛设置很高,中小企业自身条件有限,难以达到其要求。即使目前深市新推出的中小企业板市场对中小企业全面开放,但其设置的门槛仍然较高,融资能力有限。相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其经营规模和管理能力远未能达到要求。因此,对零散、科技含量低的中小企业而言,向社会公众直接融资仍然很困难。
(三)非正式融资仍是中小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
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和自身条件的限制,中小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仍然是内部融资和非正规渠道融资(主要是民间借贷)。尽管金融监管部门控制严格,但民间借贷市场不仅一直没有停止反而十分活跃,在银行存款利率不断下调,同时又缺乏其他投资渠道的情况下,许多城镇居民将手中的资金投入到这一市场上,保障了民间金融活动的资金来源。中小企业在发展壮大中由于自有资金不足,在银行“惜贷”和直接融资不畅通的情况下,往往以远高于银行的贷款利率向民间筹集资金。
三、中小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相互协调发展
中小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关系的不协调,必然会加剧中小企业经营的困难,使之丧失可能的发展机遇,导致赢利能力下降甚至企业萎缩。反过来,广大中小企业的萎缩,也会导致银行潜在客户的减少,降低银行经营效益,阻碍自身的发展。因此,建立相互依存的新型银企关系,对于中小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是中小商业银行的初始使命和市场选择
中国人民银行对中小商业银行每年用于中小企业的贷款有明确的规定,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要任务也是为本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中小企业在中小商业银行的股权中也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也是股东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内在要求。另外,中小商业银行由于规模和实力明显劣于国有商业银行,争取被国有商业银行所忽视的中小企业这部分客户群体,就成了中小商业银行现实的选择。同时,中小企业金融需求相对简单,具有显著的地域性,与一些中小商业银行的地方性、区域性相一致,可以为中小商业银行带来稳定的资金来源,分散中小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二)中小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势
中小商业银行一般管理层次少,与地方经济联系密切,信息反馈灵活,交易成本低,因而更适合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为其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和零售业务。另外中小商业银行可以凭借机制灵活、人员素质高和电子化水平高等优势,进行技术、业务、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创新,可针对中小企业的不同需要设计不同的金融服务品种,如投资咨询、财务顾问、信息调研、结算便利等。这不仅能帮助中小商业银行吸引客户,扩大市场份额,还能带来可观的非利息收入。
(三)中小企业为中小商业银行提供生存基础
中小企业作为中国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已经成为金融业务依赖的主要对象,构成了中小商业银行主要的客户群体。中小企业的兴衰直接制约或间接影响着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不管是从结算量还是从存款数量来看,中小企业都占有绝大多数的份额;另外,中小企业也是中小商业银行金融商品的最大消费群体,其消费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可以说,中小企业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促进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中小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开展合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首先要切实消除对中小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的歧视,政府应该对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中小商业银行在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并且适当放宽中小企业的受信门槛,保证其顺利获得生产所需资金;其次要采取措施妥善处理中小商业银行现存的不良资产,可通过适当注资或拍卖转让来降低不良资产率;最后要减少政府对中小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不合理干预,使其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化解自身的问题。
(二)发挥地方金融优势,参与中小企业的改制和重组
发挥地方中小商业银行与地方中小企业长久以来形成的良好银企关系的优势,积极协助中小企业搞好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等工作,主动帮助他们与有关部门一道制定具体的改制、重组方案,提出有针对性的债权处理意见,对改制、重组后债权债务已落实的中小企业,其正常的生产经营中所需的资金可按信贷原则予以优先解决。同时要以资产重组为切人口,帮助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以增强中小企业的活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加强中小商业银行自身建设,提高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能力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经营绩效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8-0024-05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始终坚持以规模促发展的经营发展思路,跨区域成为中小商业银行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银行发展的内在要求。
银行业是规模效应比较明显的行业。银行分支机构越多、规模越大,越能降低单位资产的平均成本,扩大利润规模。当然,这样做的负面效应也客观存在,分支机构距离总行越来越远,发达地区机构密度越来越大,银行风险资产比例越来越高。2006 年,监管部门首次明确支持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使得众多中小商业银行加入了跨区域经营的行列。2009 年监管部门再次调整了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市场准入政策,放宽和简化了机构设立标准,准入门槛的降低,使得众多中小商业银行出现了“饥渴式”跨区域冲动,迫不及待地希望异地拓展业务抢占市场、做大规模。
经过多年跨区域经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究竟如何,是获得所谓的利好,还是增加了银行经营风险? 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迅速扩张,是陷入了“规模陷阱”,还是实现了规模与效益双丰收?以下对这几点进行了相关分析。
1 文献综述
1.1 跨区域经营与银行效率研究
Robert等(1997)实证研究证明美国在取消跨州经营限制后,银行间的跨州竞争导致成本效率提高,并在10年间逐步给银行带来相当多的收益。取消管制不仅给效率高的银行带来经营绩效的提高,也使更多的银行提高了效率。Calomiris(1993)研究发现有分支机构的银行比单一银行破产概率要小很多,同时取消地域管制,能使银行将其规模扩大到最优水平。
1.2 跨区域经营与竞争力研究
焦瑾璞(2002)引入竞争力的相关理论,从商业银行的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环境因素、竞争态势四个方法设计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Allen 等(2004)研究发现拥有广泛分支网点的大银行比单一银行更有竞争力。张望(2010)对跨区域发展的中小银行发展起因分析,认为中小银行跨区域发展,应考虑该地区特点,结合自我发展战略目标,突出其比较优势,并对中小银行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具体建议。
1.3 跨区域经营与营利性研究
也有许多学者采用经济增加值EVA、EPS、ROE等单一指标来评价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但由于中小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经营覆盖范围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且发展参差不齐,单一的评价指标有失公平。
1.4 跨区域经营与风险管理研究
Emmons等(2004)对美国7137家银行的研究表明,经营区域扩张对社区银行风险的影响不如规模扩大重要。Deng、Elyasiani (2008)发现总分行之间的距离会降低银行的价格并增加银行面临的风险,进入更偏远地区能提高银行价值但风险降低有限。Allen 等( 2004)发现随着银行数目的增加,银行会选择风险更大的投资。
2 中小银行跨区域经营模式及发展现状
2.1 跨区域布局特征
经过多年跨区域经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已基本形成了全国性机构布局或区域性机构布局。
从经营布局、机构数量、发展数量上看,大部分中小商业银行都选择了立足区域经济圈、辐射全国的发展战略。国内沿海大中城市,东部地区、一线大城市更是跨区域的首选,尤其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发达区域是跨区域必选之地(见图1)。另外,由于监管部门对银行跨区域审批标准主要是监管评级,相对来说,东部地区中小商业银行监管评级普遍要优于中西部地区,也就造成了东部地区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机构的数量明显多于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
2.2 跨区域发展现状
跨区域经营使中小商业银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已占据了国内银行业25%左右,整体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其中城市商业银行成为近年来银行业中规模扩张最快的群体。自允许跨区域设立机构后,城市商业银行新增资产每年增速都在25%以上。从图2中看出,城市商业银行2011年资产扩张增速达27%,远高于国有银行的14%。
从数据上看,国内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总体良好。然而银行风险暴露具有滞后性,当前的数据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银行所面临的真实风险,特别是对于高速扩张的银行而言,在规模扩张同时也暴露了不少潜在问题,主要有:
一是跨区域下目标区域和目标城市高度同质化。从图3看,沿海经济区几乎占据了全国三分之一的金融资产,东部地区金融发展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这些区域金融资源丰富,也吸引了许多银行在国内沿海大中城市,东部地区大城市作为跨区域的首选。这些区域金融资源丰富,能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规模效应,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金融资源在东中西部的不均衡状态。
二是管理半径的扩大,人才问题更加突出,加大了金融人才的流动率和银行经营的不稳定性。
三是快速扩张或埋隐患,风险和内控要求更高。近几年来,中小商业银行在极速扩张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操作风险案件,如某银行票据风波、钢贸企业汇票案、员工私挪储户资金放贷案、分行行长窃取客户巨款案等,各类案件暴露出部分中小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漏洞,也让监管层意识到中小银行高速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四是集权式管理使得分支机构业务发展受阻。一般来说,总行充当战略规划中心,对分行的业务发展实施规划指导职能。由于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区域的经济不同,总行出于统一考核、指标等因素,对分支机构可能采用统一的业务发展规划,造成业务开展难度大,成本高。另外,分行没有充分的灵活性和自,以及层层报批的集权式管理,容易耽误市场时机,使得效率下降。
3 实证研究
针对我国中小银行跨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分别从跨区域发展速度、跨区域发展范围、跨区域发展程度三个角度,并借鉴以往学者的研究(Sambharya,1995;Grant,1987等),以资产回报率和资本充足率这两个指标衡量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绩效与风险。
同时根据银行特征在模型中适当加入规模、存贷比、不良率、资产负债率等控制变量。
3.1 变量设定
3.1.1 自变量设置
(1)Speed——跨区域发展速度。跨区域发展速度表明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的异地扩张次数,选择银行当年在异地城市新设立的分支机构来衡量跨区域发展速度,银行在一段时间内进行的扩张或收缩,可以更好地反映银行机构扩张的动态关系。
(2)Scope——跨区域发展范围。将银行在异地城市设立的分支机构合计数为指标来衡量中小银行的跨区域发展范围。
(3)CRDI——跨区域发展程度。通过银行分支机构数量、分支机构和总行距离、银行职工人数以及对存(贷)款分散程度来测量。这里用两地邮政编码差值来替代城市距离,即综合距离=各省机构距离总数×(省内机构数/全国机构数)+省内机构平均距离总数×(分行机构数/省内机构数)。同时考虑到银行各分支机构的大致分布情况,用银行存款总额除以综合距离得到分支机构与总行的离散程度,即CRDI=银行年度存款总额 / 总分行间的综合距离。
3.1.2 因变量设置
ROA——资产回报率,衡量银行赢利能力;
CAR——资本充足率,衡量银行抵御风险能力。
3.1.3 控制变量设置
(1)Lnsize——银行规模,采用去除价格因素后的银行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2)OWN——银行所有权,银行所有权虚拟变量,股份制商业银行取值为1,城市商业银行取值为0。
(3)Lev——银行资产负债率。
(4)NPL——反映风险管理能力的不良贷款率指标。
(5)C_R——成本管理,反映银行管理水平的成本收入比指标。
(6)LDR——存贷管理,反映银行存贷比控制能力。
(7)preROA——上一期绩效指标,反映上年度银行绩效对本期的影响。
3.2 研究假设及模型设定
3.2.1 研究假设
根据前述理论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来研究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并在假设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多回元模型进行实证验证。
假设一: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有利于提高银行绩效。
模型(1)实证分析了影响经营绩效的因素,从表1可知:
所有样本银行:跨区域发展程度、银行规模、资产负债率和上年度绩效变量与绩效变量ROA显著正相关;跨区域发展速度和跨区域发展范围与ROA均呈负相关,尤其Scope与ROA呈显著负相关。回归检验说明跨区域经营能提高中小商业银行业绩,但跨区域速度太快会对银行绩效产生负面效应;股份制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绩效并不一定比城市商业银行好。
股份制商业银行样本:跨区域发展程度与绩效变量成反比,说明股份制商业银行2005—2011年这7年间跨区域经营并未对绩效带来正面的效应。
城市商业银行样本:除成本收入比与ROA呈反比外,其余变量均与绩效变量ROA呈正相关,说明跨区域经营给城市商业银行绩效带来积极的利好,但也导致成本增加。
回归结果验证了假设一,跨区域经营有利增加中小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但跨区域速度太快、范围太广却会影响绩效。跨区域经营对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尤其突出。
(2)模型(2)回归分析。
模型(2)实证分析了影响银行风险因素,从表2结果可知:
所有银行样本:跨区域发展程度、跨区域发展速度、银行规模与风险呈显著负相关,说明跨区域发展程度越高,资产规模大,银行风险小。
股份制商业银行样本:跨区域发展程度、跨区域发展范围与风险水平显著负相关,跨区域发展速度、资产负债率、不良贷款率以及存贷比与风险显著正相关,说明股份制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能减少风险,跨区域速度太快反而加大风险。
城市商业银行样本:跨区域发展速度、跨区域发展范围与风险正相关,说明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越大,银行风险越小,但跨区域速度越快、范围越广,风险越高。
这一检验结果不支持假设二,实证结果显示,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整体上降低了银行风险,但对不同中小商业银行影响程度不同。股份制商业银行跨区域速度太快,风险越大;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对降低风险的作用不明显,并且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范围越大,风险越大。
(3)模型(3)回归中变量相关性分析。
模型(3)实证分析了银行绩效与风险关系,以及跨区域经营对各自影响,由表3结果可知:
在所有样本银行中:跨区域发展程度、跨区域发展速度、跨区域发展范围以及风险变量与银行绩效显著正相关;不良贷款率与绩效成反比,说明跨区域经营能提高中小商业银行业绩,但风险与绩效成正比,高风险伴随高绩效,不良贷款率越高,银行绩效越差。
在股份制商业银行样本中:跨区域发展范围、风险变量、资产负债率、上年度绩效变量与绩效均为正相关。
在城市商业银行样本中:跨区域发展范围与银行绩效为正相关,跨区域发展程度与风险变量对绩效影响不显著。
回归结果验证了假设3,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有利于绩效提升,然而风险与效益并存。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一是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有利于提升银行绩效,但影响结果不尽相同。实证显示,股份制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并未给经营业绩带来积极的正面影响,而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绩效要明显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究其原因主要是:①由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前一轮已基本完成了全国范围的跨区域扩张,转而向三四线城市纵向延伸。另外,机构布局基本到位后,股份制商业银行将精力集中在架构调整、业务转型、科技建设等核心竞争力上,而三四线城市投入产出效应还未进一步显现。②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后生”,尽管起步较晚,但经过几年的跨区域经营,催生了该群体规模的快速扩张,整体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二是资产规模与银行绩效相关,银行资产规模越大,其业绩相对而言就越好。
三是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但绩效与风险并存。主要表现在:①要把握好跨区域发展速度和数量关系;②尽管中小商业银行纷纷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增资或合并的方式增加了资本金,但分支机构的快速扩张、经营战略的调整、新巴Ⅲ及中国版资本办法的出台,使各行资本金后续补充压力依然存在;③跨区域经营意味着异地战线的拉长,管理半径的扩大,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逐渐累加,这些都给国内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④跨区域经营,异地分支机构扩张、人员增加,导致经营成本的增加,如果没有合理的控制好成本,反而会给银行绩效带来负影响。
4.2 建议
一是权衡好规模与质量问题。二是明确定位,实现差异化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平衡资源投入和使用效率,转变经营模式。四是完善总分行管控模式,提升银行管理水平。
另外,尽管按资产规模分类的监管标准符合国际监管趋势,然而国内银行业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经过十多年发展,这种“唯身份论”的分类监管模式已不能有效体现监管政策的导向作用,也难以发挥监管政策对银行防范风险的功能。笔者也建议监管部门以监管评级为基础的同时,研究商业银行分类的新标准,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银行发展,实行差别化监管和动态监管,并根据新的分类标准,发放银行跨区域经营牌照。
参考文献:
[1]郑瑶.企业跨区域发展的投资环境综合评价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05.
[2]Hitt,M.A,Hoskisson,R.E.,& Kim,H.International diversification:Effects on innov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product-diversified firm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7,40(4):767-798.
[3]吴群英,汪少华.浙江企业依托块状经济的跨界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1):112-115.
[4]李燕妮.美国商业银行跨州经营的改革[J].农村金融研究,1999(6):23-25.
[5]Robert.W,Vishny.Legal Determinants of External Finance[J].Journal of Finance,1997,52(7):3.
[6]Calomiris,Charles.Corporate Benefits from Universal Banking:Germany and the United States(1870-1914 )[J].NBER Working Paper,1993(7):4408.
[7]焦瑾璞.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8]Allen & petition,Financial Stability,Journal of Money,[J].Credit and Banking,2004,36(3):453.
国外先进银行现金管理业务发展现状
从国际范围上来看,最优秀的现金管理服务提供者都是知名的大银行,从包括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渣打银行及荷兰银行等国际大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的经营情况看,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银行通常将该项业务部门作为行内独立核算的利润中心,有独立的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在会计核算系统中可以很清楚看到每项产品营业收入和每位销售经理的销售收入,并以此作为对产品经理和销售经理激励的依据。
其次,银行服务的范围不仅仅局限在某一地区,一般都提供跨国服务,先进的欧美银行提供的现金管理业务能够做到查询全球分支机构的各银行账户信息,如账号、借/贷情况等详细信息,支持跨行收款和信息报告,以便客户进行自动对账。
第三,银行服务手段高度电子化和自动化,以德意志银行为例,通过为公司客户提供功能强大的现金管理核心平台――
DB-Direct,可以为集团企业的最高决策者提供针对所有地区/国家、所有机构、所有业务、所有银行、所有账户、所有货币的财务最优化调节方案,以及最佳的实施路径,并负责完整的自动化执行。
第四,组织结构相对固定。与国内银行许多不同层次客户经理对应客户不同层次的分支机构的常见做法不同,国外银行通过一位集团客户经理或一个经理小组来提供该客户所需的全部现金管理服务。
国内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现状
在中国,现金管理业务是随着外资银行在中国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和大型跨国企业地区总部向中国迁移,而为国内商业银行界所熟知的,促使中资银行开始提供现金管理产品和推出自己的品牌,但这也仅限于几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极少数领先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从2002年开始,中资银行陆续全面抢滩国内企业甚至跨国公司的现金管理业务,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推出现金管理品牌“财智账户”和“十大解决方案”,截止2007年9月底现金管理客户已超过5万户,主要客户有中德合资上海克虏伯、柯达(中国)、东方航空等中外大企业。招商银行在2005年11月提供“集团通”本外币现金池服务的基础上,2007年9月又正式推出批发银行业务品牌“点金|公司金融”旗下以“C+”为标识的现金管理品牌体系以及“跨银行现金管理平台(CBS)”服务,实现跨银行的账户管理和付款交易管理,目前招商银行现金管理服务企业客户近4000户。
随着国有大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的开展,部分中小商业银行也已经开始对现金管理业务进行积极尝试,如广东发展银行在2007年下半年借鉴国内外先进银行开展现金管理业务经验,将相关公司业务产品和服务进行整合,并逐步完善系统和研发配套新产品,在全行重点推出了现金管理业务,引起客户强烈反响,成功营销百胜餐饮(广东)有限公司、江苏舜天国际集团和中山市万荣营销有限公司等一批集团客户,为这些集团公司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现金管理解决方案,能够帮助集团企业降低财务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且通过集团统一管理及调配内部资金实现子公司账户零余额管理。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初具规模,具有独特的网点优势和巨大的客户资源优势是外资银行所不能代替的,但是包括中小商业银行在内的国内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发展与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相比,在发展现金管理业务过程中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观念滞后,现金管理业务发展缓慢。目前,一些中小商业银行将现金管理业务狭隘地理解为只是为客户提供简单的现金收、付款业务,而对包括结算、银行账户管理、融资、投资、咨询、账户透支、现金池和公务用卡等在内的一系列广义的现金管理业务认识不够深刻,还没有意识到为企业设计现金管理财务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和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并能为银行带来收入,增加银行效益;尤其是没有认识到现金管理业务是当前以至将来商业银行竞争重点优质客户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部分中小商业银行的现金管理业务发展还是较为缓慢。
组织架构松散,缺乏“一站式”服务的现金管理理念。国外先进银行现金管理核心竞争优势在于通过垂直化条线管理为客户提供综合的资金管理解决方案,并以有效的交付渠道整体实现方案功能,而不是向客户分散地销售现金管理产品。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一般多为总分行体制,没有专门的现金管理业务线,而涉及到现金管理业务的各项产品及服务多分散在公司业务、国际业务、会计结算、电子银行和科技等多个部门管理,而且各个部门在职责划分和管理目标上相对独立,不是以现金管理业务发展和收益增加为统一目标,跨部门管理带来矛盾和冲突难以避免,特别是在拓展新业务方面普遍存在条块分割、管理分散、协调配合不力的现象,已不适应商业银行自身发展和竞争需要,这样一方面造成推广效率低、客户信息需求反馈慢、产品升级换代慢;另一方面,客户使用不同的现金管理产品时,往往需要联系多个部门,手续繁琐。
经营模式的差异,缺少专业化的营销队伍和管理核算系统。与国外银行不同,我国的商业银行大多没有专业的现金管理服务团队,而是由身兼数职的客户经理承担,客户经理既负责现金管理产品的销售,也负责信贷产品的销售,还负责客户关系的日常维护和客户需求的挖掘等工作,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现金管理业务中,在信贷产品短期内利益更大的情况下,现金管理服务的销售得不到保证。在产品销售的过程中,国内银行也大多没有专业的产品经理团队为客户经理提供专业支持,在销售完成后,缺乏专业的实施和客户服务团队保证实施效率和售后服务质量。
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核算系统,无法清晰计算出每个产品营业收入和每个销售经理的销售收入,并以此作为对产品经理和销售经理奖励,就无法针对性地制定考核和激励制度,如果采用现行考核和激励制度,在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由于考核和激励不到位造成的脱节现象,难以达到发展现金管理业务的目标。
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缺乏科学高效完善的产品研发机制。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现金管理产品在大类上没有显著区别,但各类产品的深度还远远不够,只提供了最基本的服务,没有深入挖掘客户需求,收费缺乏科学量化依据,并且我国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产品由多个部门管理,研发力量分散,有限的研发资源不能集中使用,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业务部门对产品研发的预算没有决定权,依赖于电子信息技术的新产品和原有产品新功能的研发主导权在电子银行和信息技术部门,研发速度远远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速度,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缺乏品牌经营意识,无强势营销的规划。除个别商业银行已经在探索以市场运作规则对产品进行有效包装、打造品牌外,国内大部分银行现金管理产品品牌宣传多数停留在产品功能宣传上,缺乏品牌经营意识和无强势营销的规划,要不就是“东施效颦”,品牌大而空,市场定位模糊,针对性不强,不能取到强有力的宣传效果。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现金管理业务的策略和途径
随着我国金融政策的放松管制和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优质企业“融资脱媒”现象日益突出,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通过积极发展现金管理业务,有助于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建立与客户长期业务合作关系,并逐步实现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改变目前规模有限,在息差收入上占比较高的现状。针对中小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灵活的自身特点和优势,目前可以应用现金管理业务的目标客户主要有以下几类。
集团型和连锁型企业客户。随着经营环境和经营观念的变化,国内许多大型企业集团和连锁型公司开始关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增加资金收益,这一切都迫切要求银行为其量身定制综合化、最优化和个性化的现金管理方案,现金管理这一利润丰厚的中间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新焦点。
政府机关、事业法人客户。此类客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可以决定某一行业或者某些行业的发展、某一或某些大项目的投向;客户信用良好,是非常优质的客户,一般只有存款和结算的金融需求,对其他金融产品的需求并不强;具有非常高的附加价值,通过与此类客户的合作,可以为银行带来大量潜在的客户和利润;对银行内部系统网络支持、银行服务效率、银行的品牌和形象等比较关注。
目前,政府部门与银行合作的典型形式是商业银行利用其强大的结算网络而为政府部门、事业法人客户提供一定范围内的收付款服务,这样的服务水准还维持上简单现金管理水平上。所以,这类业务还有很大的空间来提升银行的现金管理水平。
金融同业客户。随着商业银行经营领域的拓展,中小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其比较优势来为银行同业、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提供专业的现金管理服务,使它们能够更专注于自己更有优势的业务领域。因为金融同业客户对现金管理也比较了解,所以这类客户可能会对商业银行的现金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但因为成本和比较优势的原因,他们主观上更情愿将现金管理服务外包给商业银行。中小商业银行应该抓住这一机遇,提高自己的现金管理水平,针对每一类金融同业客户的具体需求,为其设计出更符合其利益的现金管理方案,从而实现银行与客户的双赢。从目前银行与金融同业合作的情况来看,在现金管理上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为解决中小商业银行开展现金管理业务时遇到的问题,并结合自身优势和市场定产位,提出以下重点发展现金管理业务的策略和途径。
转变经营观念,重视现金管理业务的拓展。中小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并充分认识到现金管理业务是当前以至将来的竞争焦点和手段,相比国内外先进银行,也不要盲目悲观,虽然在业务系统和产品方面与其他银行有差距,但只要集中力量重点发展现金管理业务,凭借综合实力和发展速度,完全有可能在现金管理业务的某一点(方面)或某个重点区域(客户基础好的分行辖地)取得突破,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同时,广泛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先进经验,关注国内外银行发展趋势,密切注视市场动态,并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做好现金管理业务的创新,在条件成熟时,推出新型的、高档次的、高技术含量的现金管理业务产品,以使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的发展逐步接近国内银行业的先进水平,稳步推进现金管理业务的持续发展。
调整组织架构,建立产品经理和客户经理相互协作的营销体系。借鉴国内外先进商业银行以产品为主线的管理模式,设立以效益考核为核心的专门现金管理服务部门,建立一个产品经理和客户经理合理分工、相互协作的营销体系。在产品研发阶段,产品经理主要负责对客户需求的梳理、制定规划并参与研发工作;在产品的后期管理阶段,由客户经理主要负责制定营销策划、产品分销渠道的管理、产品的销售支持以及产品的市场考评。产品经理、客户经理分工不同、职责明确,但二者又是相互协作的。由于客户需求的多元化,客户经理更强调对客户的纵向了解,并将信息反馈给产品经理,产品经理在客户经理的帮助下,加强对产品的纵向了解,二者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产品的推销。这种中小商业银行营销体系在扁平式架构下,相比机构庞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信息传递更加迅速,为客户提供现金管理服务上可以突出效率和速度。
建立和完善现金管理业务的管理机制,争取竞争主动权。首先,是建立客户综合贡献度评价机制。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普遍缺少对客户综合贡献度的深层次分析评价机制。一般都是从日均存贷量、中间业务收入等存量指标审视客户价值,难以进行长期、规范和有效的客户跟踪分析和反馈,由于没有统一的客户管理系统和分析手段单一又使国内商业银行无法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对客户需求潜力进行深度挖掘,特别是现有的或潜在的现金管理需求,来提供相应的现金管理服务。中小商业银行应该着手建立全面的客户综合贡献评价机制,使用客户信息系统对客户进行跟踪和分析。其次,是建立完善的现金管理业务考核和利益补偿机制。现金管理所服务的大型集团客户往往涉及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的横向业务协作,而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开展现金管理业务是强调“主办行为主,相关分行配合”的原则,依靠行政管理方式多于市场机制方式,缺乏以利益为导向的考核和利益补偿机制,造成业务发展中利益分配的不均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现金管理服务的全面推广和深度发展。中小商业银行特别在向集团型客户提供现金管理服务方案时,必须要有良好的内部协调机制。
整合现有产品,提高银行综合竞争力。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现有的现金管理产品,虽然已经具备了账户实时查询、资金实时划拨和初步的资金归集等基本功能,但离客户个性化、综合化的服务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比较优势不明显,且系统的功能也相对单一。为此,中小商业银行必须树立起以客户的综合化需求为基础、个性化需求为核心的现金管理服务理念,满足客户最优化的需要,着手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整合现有资源,完成对资金归集和现金池两大系统的升级改造,提升产品的整体功能。从现金归集方面来看,虽然较多商业银行原有的网上银行网络已经初步实现了集团母子公司之间、主账户与子账户之间的归集,但是由于现有系统不完善和研发力量薄弱等原因,导致现金池很多功能难以实现延伸和优化,客户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例如当客户实现全国范围收款时,没能得到付款方的信息;现有的小额支付系统已经开通跨行或跨地区现金归集时,而网上银行却一直没有实现等。因此,亟待整合现有资源,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满足客户高层次现金管理的需求。
另外,在对现金池的管理方面:首先需要对现有产品进行有效地梳理整合,为客户提供多种多样的产品服务模式;其次,在保证实现各子账户的零余额管理的同时,还需逐步提供虚拟现金池、投融资服务、集团内部结算和外汇衍生工具等高层次现金管理产品。
第二,解决好产品管理分散和营销分散的问题。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现金管理这条主线,将低层次、低效益产品与电子银行、银行卡、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等高层次业务进行有效整合和包装,集中力量做大、做强精品业务,使现金管理产品充分体现综合化、最优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从而全面提高中小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
强化品牌建设,全面发掘市场机会。众所周知,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维护一个老客户的5~10倍,尤其一旦一家客户选定某一银行为其现金管理业务主要合作银行后,客户的大部分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都将依存这家银行,这也就是品牌忠实度问题。为更好地服务于优质客户,提升客户的忠诚度,中小商业银行整合相关产品和服务后,根据不同行业存在现金管理需求制定相关行业现金管理解决方案,加快打造极具市场冲击力的“强势品牌”,实现品牌增值和业务发展的良性互动,并要注意品牌营销全国统一策划,统一宣传渠道。
中小商业银行利用自身优势和地域优势,全面发掘市场机会,积极通过现金管理产品推介会、行业联谊会等方式,扩大成功案例影响面,打造强势品牌,同时善于把握渠道,选择合适的渠道宣传银行成功的现金管理服务案例,使宣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借助行业协会举办的各种活动进行宣传,举办企业高层财务人员财务管理研讨会,选取一家已接受银行现金管理服务的行业龙头,介绍使用现金管理服务后给企业带来的财务影响,并带动其他企业接受、认可并进而使用银行现金管理服务。
[关键词] 开放条件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业务
1995年7月,以深圳城市合作银行正式成立为起点,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在中国金融舞台上开始出现。其在我国的地位比较特殊,一向被看作是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后的第三梯队。城商行主要来源于原城市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在原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由地方政府、城市企业和居民投资入股组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地方性商业银行。虽然出现较晚,但数量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最多,目前全国共有117家。根据中国加入WTO签订《服务贸易总协定――金融服务协议》的规定,2006年底我国金融业将对外资全面开放。开放后,数量众多、出现时间晚、规模较小的城商行如何生存和发展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将以城商行为研究对象,就开放条件下其应如何市场定位及进行业务选择进行一些探讨,以期能对城商行的发展提供帮助。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城商行经过10年有余的发展,当前总体发展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资本充足率低,不良贷款率高
资本充足率低和不良贷款率高这两个问题是城商行自出生以来就有的先天不足,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仍是困扰城商行的两大难题。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指标,城商行目前在这一指标上总体较低,不符合要求。根据2004年2月27日,中国银监会颁布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2007年1月1日以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对于那些资本未能达标的银行,银监会将限制其机构和业务发展。目前,四大国有行和1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总体情况较好(参见表1)。城商行中也有很多符合标准,如2005年底天津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8.64%,北京银行则高达10.83%。然而,资本充足率低的城商行更多,导致城商行的整体资本充足率较低。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末,城商行的总体资本充足率仅2.7%,其中核心资本比率为1.8%,在112家城商行中,有80%左右的银行未能达到8%的最低监管要求。
资料来源:各银行网站2005年年度报告
不良贷款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好坏的标准,城商行目前在这一指标上总体较高(参见图1)。不良贷款率一般的警戒标准是15%,低于这一标准被认为是资产质量较好。在我国的金融机构中,虽然四大国有行的不良贷款率最高,2005年为10.49%,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主要集中在农业银行一家,其2005年不良贷款率为26.17%,而其他三家则都低于15%的警戒标准,2005年工行、中行、建行这一指标分别为4.69%、4.62%、3.84%。对照而言,城商行不良贷款率高则是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银监会的《2005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表》整理得出
2.规模不断扩大,但总体仍表现为中小商业银行,所占市场份额较小,实力较弱
自1995年城商行组建以来,规模不断扩大,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扩张更快。2001年我国加入WTO时,城商行总资产为8730亿人民币,2005年底增至20367亿人民币,资产每年平均递增27%,发展可谓十分迅速 。然而,城商行与国内其他商业银行相比,总体上仍属于中小商业银行之列,所占市场份额较小,实力较弱。以2005年的资料为例,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仅四家,但其资产占国内同期全部金融资产的50%还强;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其资产占国内同期全部金融资产的15%多些;城商行为112家,数量最多,而其资产占国内同期全部金融资产仅5%多些(参见表2)。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银监会的《2005年总资产、总负债》整理得出
3.市场定位不清
城商行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和服务城市居民”的市场定位。但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城商行表现出市场定位摇摆不定的现象,突出表现为很多城商行热衷于跟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争抢大客户、大项目。例如有资料显示,目前如果按贷款对象进行划分,城商行向国有企业、5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100-500人中型私企以及地方政府的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平均分别为17%、14.5%、18.6%和6.7%,对100人以下的小型私企平均为17.8%,而对家庭的消费贷款(包括商品房按揭贷款、汽车消费信贷,以及其他耐用消费品贷款)更少,平均仅2.2%。
4.地方政府在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在城商行的利益格局中,地方政府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城商行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从地方政府来说,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能保留一家属于自己的城商行是极为重要的事情。当前,大多数城商行的第一大股东都为当地地方政府。目前我国东、中、西部省份地方政府对城商行的平均持股比例分别为22.3%、28.9%和21.9%,全国地方政府对城商行平均持股为23.75。
二、城市商业银行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分析
1.众多的中小企业是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资源优势
当前,中小企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使城商行拥有一笔其他竞争主体无法比拟的客户资源优势。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全部企业总数中占99%以上,在工业产值中占60%左右,实现利税占40%,就业人数占75%,在新增就业机会中占80%以上,其增长速度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4倍 。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来讲,银行贷款仍是其目前众多融资渠道中的首选(参见图2)。但由于中小企业缺少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和与生俱有的高风险性,其往往被大银行排斥在外,从而出现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普遍现象。这对规模较小的城商行来讲,恰恰是一笔难得的客户资源。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调查.金融时报(第2版).2004-6-22
2.城市商业银行具有与客户地域联系密切,熟悉客户资信与经营状况的优势
城商行自成立之初,就面临一个只能在本地经营的区域限制,直到近来,监管当局才鼓励其跨区域发展。长期的区域限制使城商行与本地客户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熟悉当地的经济民俗,对本地客户的客户关系、经营状况、资信情况等十分了解。与之相对,国内其他银行及外资银行不具有这种优势。因为一方面国内其他银行及外资银行在某地方上不可能设置过多的分支机构,从而加深对一地客户的了解;另一方面国内其他银行及外资银行在某地方即使设有分支机构,其经理人员也会因经常调换,使得其对地方客户的了解程度相对较差。而且即使这些地方分支机构的经理人员能够了解地方客户的经营状况,他们也很难向其上级机构传递一地客户的经营信息。
3.城市商业银行具有经营灵活,决策效率高的优势
城商行规模普遍较小,属于中小商业银行之列,与大银行相比,其具有决策层少、业务集中、决策效率高、同样的技术条件下业务调整快的比较优势。以中小企业融资为例,企业要申请贷款,如果是大银行常常要经过多方面调查,再加上层层审批,所耗费的时间很长。可是城商行则不同,一方面,他们熟悉本地情况,了解借款企业,省去了方方面面的调查,另一方面,简单的管理结构也使得贷款申请无须经过层层审批,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决策。例如,宁波市商业银行提出,公司业务从申请到决定一般在3-5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在实际操作中真切地做到了这一点。
4.地方政府支持的优势
如前所述,地方政府在城商行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也很希望在本地经营的城商行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从而在多方面对地方城商行给予支持。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xx城商行是当地人自己的银行”这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使城商行在当地拥有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这种优势是国有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具有的。
三、开放条件下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与业务选择
1.开放条件下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
目前,中外银行的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与117家城商行所住暂的城市重合。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生存并发展,城商行必须首先明确市场定位。对此,城商行的选择应是:
(1)企业客户群体定位在中小企业。一方面这是城商行避免与竞争对手正面交锋的唯一选择。长期以来,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主要立足于国家重点发展行业和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等优质客户,信贷业务主要集中于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在看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市场定位,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竞争首先集中在对高端优质客户的争夺上。花旗、恒生、渣打等大银行对小存户开始收取多项服务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抓大放小的竞争策略。显然,城商行在实力较弱的情况下与以四大行及外资银行为首的大银行争夺大型优质客户是不明智的。
另一方面这是城商行发挥比较优势的唯一选择。目前中小企业在中国发展迅速,其在融资时首选的又是银行贷款,但实际中却面临着大银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现象,这为城商行提供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对于中小企业的高风险,城商行因具有熟悉当地客户资信与经营状况的比较优势,因而可将这种风险降到最低。城商行为本地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也容易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从而可以降低经营成本。
(2)个人客户定位在大众客户和中产阶层。与企业客户群体定位类似,城商行在个人客户定位上若想回避与大银行发生正面交锋,又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获得发展,就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个人客户群体,这一群体就是大众客户和中产阶层。这一客户群体对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较多,如信用卡业务、汽车、住房信贷业务等。这对金融资源有限和业务范围受地域限制的城商行恰好适合。长沙市商业银行的成功是城商行应将个人客户定位在大众客户和中产阶层的典型例证。该行在本市率先推出了汽车消费贷款、二手房按揭贷款和“芙蓉医保卡”等针对大众客户的业务,使得该行七年内从一家亏损严重的小银行跻身于全国城商行的十强之列。
2.开放条件下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选择
我国地域优势不同的城商行要想在开放条件下获得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取得当地客户的认同,这就需要城商行根据客户需要恰当选择业务。结合城商行的市场定位和比较优势,适合城商行发展的业务创新,主要有以下三种:
(1)大力开发人民币理财业务。人民币理财业务在我国始于2004年10月初光大银行首推的“阳光理财B计划”。该业务具体操作方式是投资者通过储蓄存款的形式购买该产品,银行和投资者之间共同签署一份承诺到期还本付息的理财合同;之后银行将募集到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投资,最后将扣除银行应得收益外的投资收益按照之前承诺还给投资者。由于这一业务具有收益较高、低风险、银行的信誉保障等特征而受到投资者推崇。但自从2005年3月17日人民银行将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由1.62%调低至0.99%,导致货币市场的各种投资工具收益率急剧下降,使得该业务因收益减少而进入低谷。
然而,对于城商行来说,在开放条件下必须始终坚持大力发展人民币理财业务。一方面,城商行会通过人民币理财业务而吸收存款,从而达到扩大银行规模以应对开放条件下的竞争危机;另一方面,城商行开发人民币理财业务所获得的收益率将远高于股份制、国有、外资银行开发同类产品的收益率。因为,城商行面对的企业对象是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的步伐下,城商行可以将通过人民币理财业务募集到的资金进行贷款利率较高的中小企业贷款。
(2)集中发展中小企业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应是城商行始终要集中发展的重点业务,其通过增大这一业务,会从中小企业的成长中获得长远的、较高的盈利空间。在2004年10月底人民银行加息后,城商行的贷款利率不再有上限设定,城商行的自主性得到加强,因此,对于中小企业贷款,可以通过贷款利率的调整来弥补会给银行带来的可能损失。而且即使城商行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也不会面临损失客户的危机,因为对于中小企业来讲,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的成本要远低于通过民间金融融资的成本。以北京市规模较大的金宝典当行为例,其一月期的融资利率为4.2%,人民银行2006年8月19日公布的同期(按最短期6个月计算)流动资金贷款月利率为0.465%,二者相差甚多。
>> 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下全国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研究 利率市场化、中间业务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分析 利率市场化形势下加快基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转型的途径选择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管理创新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创新研究 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利率市场化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业务转轨研究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转型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业务转型探讨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 利率市场化形势下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变革策略研究 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票据融资业务发展研究 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研究 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参考文献:
[1]罗英.利率市场化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15,238-240.
[2]邹玲.商业银行创新中间业务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7.
[3]赵磊.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研究[D].首都经贸大学, 2013.
[4]程志龙.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浅析[J].时代金融,2015,3: 54-57.
作者简介:
关键词:甘肃县域金融;尤努斯模式;中小型商业银行;发展模式
一、县域金融理论研究
在县域经济和县域金融这二者之间,到底是县域经济拉动县域金融,还是县域金融拉动县域经济?H.T.帕特里克在1966年提出的“需求追随型”和“供给领先型”两种不同的金融发展模式,解释了这个问题。
(一)需求追随型金融发展:县域经济决定县域金融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人均收入很低,无力支付金融机构进入费用或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或者有能力支付也因为交易量小,每单位交易量所承担的成本过高而不愿去利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由于缺乏需求,金融服务的供给也无从产生,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也就不存在。但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入,产品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长,人们收入的增加使得利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人也就逐渐增加,对金融服务也提出了相应更高的需求,这意味着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简单的金融体系也就演变为复杂的金融体系。
所以说,县域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县域经济这个基础,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金融发展的总体水平,尽管二者在短期内可能出现不一致,但长期总会趋于均衡的。其次,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也决定着县域金融发展的体制,因为当作为大环境的经济体制因素发生改变,县域金融运行的小环境势必也要相应调整。再次,县域经济发展的规模、增长速度及结构也决定着县域金融发展的规模、增长速度及结构。
(二)供给领先型金融发展:县域金融拉动县域经济
供给领先型金融发展认为,金融发展不但可以先行于实体经济部门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而且对于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它能将滞留在传统部门的资源转移到能够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部门,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1.县域金融对储蓄的影响
县域经济生活中的货币分布是不均衡的,而县域金融体系在交易成本方面具有优势,并且能够提供流动性强、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金融工具,这无疑会刺激居民的储蓄倾向。
2.县域金融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县域金融中介及金融市场的出现,极大地克服了阻碍储蓄向投资有效转化的因素。首先,它具有规模经济效应。以银行为核心的县域金融中介能够代表所有存款者对投资进行监督,避免了广大储户对投资实行直接监督而可能引发的高额交易费用,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监督成本。其次,银行等有组织的县域金融中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大大降低了县域储蓄者的流动性资产持有量,使之可以将资金投向生产性投资而非可以随时变现的资产,这样就保证了县域投资的连续性。
3.县域金融可以提高资本边际生产力
县域金融体系通过信息的收集,对各种可选择的项目进行评估,将储蓄有效地在借款者之间进行分配,大大降低了县域借款者与贷款者之间订立金融契约的交易费用,从而提高了县域金融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将资金配置到资本边际生产力最高的项目中去。可见,县域金融体系可以借助其自身优势,充分发挥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作用,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县域经济增长。
二、县域金融发展的模式选择
甘肃69个县域的人口占全省的70.26%,但GDP仅占40.74%,财政收入只占16.24%。2010年,甘肃省投放农业、乡镇企业和农副产品收购的贷款仅占县域吸收存款额的26%,县域金融资源四分之三流向中心城市。
目前,县级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均无贷款权,信贷供给萎缩,基本上成了“大储蓄所”;农业发展银行资金运用受到一定限制;农村信用社在县域经济中事实上成了主要的金融机构,但是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较差、自身经营困难,包袱沉重,难以形成规模经营,而且农村信用社业务范围主要以“三农”为主,难以有效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对于甘肃这种以农业为主,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县域经济短期内很难带动金融发展;相反,金融发展缓慢甚至倒退又使有限的县域金融资源外流或者闲置,极大地阻碍经济发展,这就陷入了所谓的“马太效应”。以靖远县为例,全县金融机构由2004年底的58家下降到2010年底的38家,县工行、县建行将其营业网点全部收缩在城内,农行在农村的营业所及城内的储蓄所撤销了一半。网点的收缩削弱了县域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导致县域资金供求失衡。
所以,在短期内无法大幅提高县域经济水平,并且伴随着县域金融发展倒退的情况下,必须采取“供给领先型”的发展模式,优先发展县域金融,鼓励银行业积极进入县域金融领域,开发金融产品,彻底改变甘肃县域金融目前的颓势,推动甘肃地区经济快速与可持续发展。
那么究竟怎样建立一套有效机制来突破当前的县域银行业务发展的瓶颈呢?首先,银行必须转变经营理念,创建新的农村信贷理念和信贷模式。在这方面可以有效借鉴在孟加拉国获得过巨大成功的“尤努斯模式”,转变县域金融业务经营理念,实现扶贫盈利两不误;其次,在当前国有大型银行逐渐从农村撤并的现状下,中小型银行应该抓住机会,审时度势,瞄准中国县域金融这块大蛋糕,积极进驻县域金融领域开展业务。国家也需要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鼓励中小银行进入县域金融领域。那么,尤努斯模式究竟有何借鉴之处,为何鼓励中小型银行进入县域金融领域,这些内容将会在以下章节得以讨论。
(一)尤努斯模式的借鉴
从实践看,尤努斯模式的成功,主要是突破了传统的信贷理念,创新了制度安排,并且形成了适合贫困经济地区的“草根”金融文化,从而既实现了社会效益,又实现了经济效益。
1.创建了突破传统观念的“草根”信贷理念。
一直以来,银行业出于对风险的控制,在贷款时一般采用抵押贷款制度或者担保人制度,并且对象必须是优秀客户或者大客户等有经济实力的个人或单位,而且将优势行业,大城市作为其目标市场,这就形成了传统的信贷理念。然而,尤努斯模式颠覆了传统的信贷理念,完全废除了贷款的抵押制度,认为穷人会比富人更讲信用。因为穷人如果不讲信用而赖帐将受到人们的歧视,会在他的生活环境中不能得到人们的承认,失去安身立命的基础,因此穷人在没有抵押品的情况下也会及时归还贷款。乡村银行成功地依靠社会舆论、道德力量及人际关系,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在孟加拉整个银行业坏帐率达60%的情况下,保持了98.89%的贷款回收率,并完全履行着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彻底颠覆了“穷人缺乏信用”、“无恒产者无恒言”的传统银行经营观念,建立了适合于金融支持贫困地区的“草根”信贷理念。
2. 以扶贫性与商业性的有机结合
尤努斯创办乡村银行的初衷是想帮助穷人找到脱贫的途径。银行规定,贷款对象必须是不超过0.5英亩土地的穷人;如果没有土地,其家庭财产价值也不能超过1英亩土地的价值,否者不予贷款。并且尤努斯模式将贷款对象主要锁定在乡村妇女这个社会地位极其悲惨的群体,其贷款对象中有96%是农村妇女。但是,乡村银行并没有因为从事扶贫事业而将自己定为慈善机构,它强调以商业化的手段达到扶贫的长期持续性,将贷款利率定在20%左右,高于银行业的整体利率水平。这就形成了乡村银行的制度框架基础,即商业性运行机制与扶贫性经营二者有机结合。没有商业性运行,乡村银行不可能持续经营,达不到为社会最贫困群体提供扶贫资金的目标;而没有扶贫这一动机与经营理念,乡村银行就失去了它经营的根基与特色,就不会在银行业风起云涌的发展改革中独树一帜,取得成功。
3. 建立了市场化为导向的正向激励和内生约束机制。
从银行内部看,乡村银行的业务规模小、频率高、较分散、情况复杂,银行工作人员大多数时间奔波于田间地头,十分辛苦。所以,乡村银行的员工普遍待遇要高于同行,并且银行实行论功行赏制,大大激励了银行从业者的积极性。
对贷款人来说,为了在不需要抵押的前提下实现对贷款的制约与监督,乡村银行采取内生性的约束机制。他们将经济背景相同的人五人一分组,这五个人具有互助,互督,互保的功能。其中一个人不能按时还款,其他人有义务进行帮助,并且一个成员的违约将会影响其他成员的再次贷款。6个小组再组成一个“中心”,每个星期召开一次会议,银行派工作人员组织还款贷款,并帮助解决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小组+中心+银行工作人员”的监督约束机制,无疑是一种极具智慧的金融制度创新,将银行纯粹的外部监督变异为内生性的监督约束机制,极大地消除了道德风险,有效地降低了乡村银行的管理成本,充分调动了贷款人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中小银行在县域金融中的优势
1.县域金融市场为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第一,大型商业银行撤离留下了一批优质的客户资源。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多年来的金融职能的发挥,增强了县域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丰富了金融知识。
第二,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也为中小商业银行的进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有所增加,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增幅较大,对农村及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县域金融适应了金融改革的大势。
利率市场化和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中的比重是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大势。利率市场化意味着中小商业银行与大型商业银行处在同一平台上进行面对面的规模与效益的对抗。显然,在这两方面都不占据优势的中小商业银行必然要选择与大型商业银行的错位经营策略,而发展县域金融则是最佳选择之一。直接金融在社会融资中比重的提高,则意味着传统以存贷款业务为主的羸利模式必须转向发展中间业务、个人金融业务为主,这在客观上要求中小商业银行必须将经营战略向县域转移,将目标客户转向金融资源相对潜力较大的县域金融市场。
3.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县域金融有了更宽松的政策支持
为了支持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2009年4月30日,银监会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市场准入政策进行调整并下发了《关于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调整意见(试行)》。根据《调整意见》,符合条件的中小商业银行在相关地域范围下设分支机构,不再受数量指标控制;简化审批程序,将省内分支机构审批权限下放给各省银监局;鼓励商业银行优先到西部、东北等银行机构较少地区、金融服务相对薄弱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并对符合监管导向的相关申请予以优先支持;银监会不再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设立分行和支行设定统一的营运资金要求,由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根据业务发展和资本管理需要统筹调节、配置。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县域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结论及启示
甘肃县域金融发展缓慢的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还是因为银行将传统的经营模式套在县域金融这一特殊领域,致使坏账率高企,资金运营低效,并且无法调动农民的金融需求,而尤努斯模式无疑在这些方面都获得了成功。并且,中小型银行在县域金融领域的优势也逐渐显现,并且有可能在将来成为县域金融发展的主导性力量。所以,在甘肃县域金融发展的模式选择上,应该采取“两步走策略”。即,银行业内部创新运营机制,转变经营理念,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借鉴尤努斯模式成功经验,积极开拓县域金融市场;国家在外部提供更多激励措施,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中小银行积极进入县域金融市场,并且设立专门的指导与监督机构,引导中小银行健康快速的发展农村银行业务,最终将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为甘肃县域金融发展带来活力。
参考文献:
[1]石全虎.《县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思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02):60-64.
[2]郭建民,于晓鹏.《对我国西部县域金融体系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10 ,(13):38-39.
关键词:收益重新分配,“资金池”,混合存款,银行卡,市场博弈。
ResearchofBenefitsAllocationofSavingsandDevelopmentofmarkettoBankCards
(DepartmentofEconomics,Guangx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Nanning530003,China)
Abstract:Inordertostudythebenefitsallocationofthesavingsinthebankcardsandthedevelopmentofthecardmarket,wesetupthebankcard“Fundspond”admixturesavingsmodelontheresearchofsavingbenefitsbetweenthesingleandtheadmixedratesbythemethodofcomparative.Theresultindicatedthatthebenefitsshouldbereallocatedtoimproveitsindustryimpartialityandspeedupthemarketdevelopment,thebankcardswouldgetabetterdevelopmentafterreallocation,andthemiddleandminibankshadtheiroptimumvaluationinthedevelopmentofthebankmarket.
Keyphrase:BenefitsReallocation;“Fundspond”;Mixedsavings;Bankcard;Marketgame
随着科技在银行业的广泛使用,银行卡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方便、快捷和安全的支付工具。借记卡和准贷记卡的存款利率为活期利率,贷记卡则没有利息。尽管目前有银行卡在客户提出需求的情况下可以分数目进行定期和活期计息,但范围有限,限制过多。针对这种情况,文章提出“资金池”混合存款模型,来探讨它对银行卡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资金池”混合存款模型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博弈。
一、有关银行卡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银行卡的发展趋势:一是银行卡业务发展呈加速之势,银行卡有关方面的观念均发生明显改变。自从1985年中国银行在国内发行第一张信用卡以来,我国银行卡业务由分散经营、无序竞争逐步走向联网联合的阶段。现在我国已成为全球银行卡业务发展最快的国家。根据中国银联的统计,截至2004年底银行卡总发卡量超过8亿张,同比增长约25%。2004年,人民币卡交易总笔数逾50亿笔,同比增长15%;总交易金额26.65万亿,同比增长48%,其中消费金额约5980亿元,增长最快,同比增长82%[1]。二是受理环境持续得到改善。根据北京市邮政储汇局负责人对外宣布,截止到2004年7月底,北京邮政储蓄营业网点452个,电子化覆盖率达100%,遍布北京市各城区及远郊区县,与全国3万个邮政储蓄网点实现互联[2]。?
新浪财经调查发现:满意度、费率最合理和重新选择的银行卡之间存在很大关联度,而华夏卡最先实行在客户要求下才可以选择银行卡中定期存款。
数据来源:10:48)
图1银行卡比较
Fig.1Differencebetweenbankcards.
目前,虽然很多银行相继实行这种存款方法,但是依然没有一家银行实行自动混合存款。在此,本文提出“资金池”混合存款模型来探讨它对银行卡的影响。
二、模型的建立及量化比较
本文针对目前借记卡和准贷记卡(暂不考虑没有利息的信用型贷记卡)的存款利率为活期利率建立模型,对银行卡存款按照在卡里时间沉淀的不同层次自动进行不同利率水平的计息。
(一)模型的建立
在时间轴上任取一结算时点W,通过该点的终值进行比较。把存款利息视为持卡人的收益,取款所失去的利息视为持卡人的成本,这里有个潜在前提:不可超支。建立“资金池”混合存款模型,如图1,倒立的一维时间轴表示时间从零到永续存款,即:W可以逼近。
令:xi≥0(i=1、2、…、m)为客户第i次存入的金额,yj≥0(j=1、2、…、n)为第j次取款金额,那么银行卡中存款总额为,取款总额为。Ti为第i笔存款在“资金池”中距离结算时点W所保存的时间长度,Qj为第j笔取款到结算时点W的时间长度,rk(k=2、3、……、n)为“资金池”中定期存款第k段的年利率(取r1为活期存款利率),显然有rn>rn-1>…>rj>…>r2>r1>0成立。tk为“资金池”中定期存款第k区域所包含的天数,取t1=1,为活期时间的基本单元一天。uik为第i笔存款保存在“资金池”的定期存款第k区域所包含的天数的倍数,vjk为第j笔取款在“资金池”的定期存款第k区域所包含的天数的倍数,那么有,,其中,,且uik,vjk优先取大值。
根据银行目前的时间计算标准,一年取360天,一月取30天。由于rk是年利率,而为了方便计算,所以存款和取款在k段的实际利率均为:。令:Ri为第i笔存入的金额到结算时点W的利息收益,Cj为第j次取款金额到结算时点W所付出的成本,有,,持卡人存款到结算时点W的总收益,持卡人取款到结算时点W的总成本为,则可以得到“资金池”混合存款模型在结算时点W总收入为:
(1)
为持卡人以目前活期利息率到结算时点W所得到的存款总收益,为持卡人以目前活期利息率取款到结算时点W所必须付出的成本,为持卡人以目前活期利息率到结算时点W所得到的总利润收入,则有下式成立:
(2)
从而,由(1)式和(2)式可以得到持卡人“资金池”混合存款模型和现在的活期之间的资金收益差:
(3)
又,rn>rn-1>…>rj>…>r2>r1>0,所以:。这说明:持卡人在“资金池”混合模型中所得到的总利润收入要大于持卡人以目前活期利息率所得到的总利润收入。
(二)比较
人民币活期存款业务是自由地存款,且在存款余额大于规定数目(有些商业银行规定最低额为十元)的情况下自由地取款。
人民币定期存款中的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主要采取的是固定的日期取款的方式,这对客户取款的约束性非常大。定活两便则指客户在存款时不必约定存期,可随时支取的一种储蓄,一般五十元起存,其开户和支取均比照活期储蓄存款。定活两便储蓄存款由储蓄机构发给存单,一般50元起存。存单分记名、不记名两种,记名存单可以挂失,不记名存单不可以挂失,它的存款存期不限,存期不满3个月的,按实际天数计付活期利息;存期3个月以上(含3个月),不满半年的,整个存期按支取日定期整存整取3个月存款利率打6折计息;存期半年以上(含半年),不满1年的,整个存期按支取日定期整存整取半年期存款利率打6折计息。但是,当存期在1年以上(含1年),无论存期多长,整个存期一律按支取日定期整存整取1年期存款利率打6折计息。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10月29日调整的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可以知道:以整存整取三个月的定期存款的利率比活期存款利率高137.5%,五年则高达500%倍;以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一年的利率比活期存款利率高137.5%,五年则高达312.5%倍;以定活两便(按一年以内定期整存整取同档次利率打六折执行)三个月的定期存款的利率比活期存款利率高82.5%。
(三)例证
某银行卡2000年5月1日存入5000元,2002年7月1日取出2000元,2003年6月1日又存入3000元,然后,在2005年5月1日结算,下面进行收益比较。
在本例中可知:m=2,n=1,(x1,x2)=(5000,3000),y1=2000,k=1、2、……、7,结算时点W为2005年5月1日,tk为“资金池”中定期存款第k区域所包含的天数,有(t1,t2,t3,t4,t5,t6,t7)-1=(1,90,180,360,720,1080,1800);(r1,r2,r3,r4,r5,r6,r7)=(0.0072,0.0171,0.0207,0.0225,0.0270,0.0324,0.0360)(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计算中,,且uik,vjk优先取大值,有:,。
以来计算持卡人以目前活期利息率到结算时点W所得到的总收益,以来计算持卡人在W点总收益,在本例中代入数据得到:,。从而有:。
根据得出:持卡人损失了78.7%的收益。
通过本例可以知道,持卡人“资金池”混合存款模型到结算时点W总的利润收入远大于持卡人以目前活期利息率到结算时点W所得到的总利润收入。所以,本模型带来的结果是:银行卡存款收益进行了重新分配,发卡行利润的减少转移给了持卡人。
三、银行卡存款收益的分配
在论及收益分配之前,首先讨论成本问题。目前,ATM机、POS机、自助缴费终端等金融机具的普及越来越广,持卡人在柜台取款的几率也越来越小。银行以客户在存款和取款上次数的增加成本为由来让客户损失这么高的利润是不合理的。其实,如图三所示,银行卡的收益还包括其他的来源[3]。
在图中,根据商户必须的支付为:交换费+银联网络服务费+收单服务费。银行可以得到交换费,有些兼营收单业务的还有收单服务费。目前,四大银行已经执行的收取借记卡10元的年费成为这些银行卡成本的回收理由。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在2004年3月1日起调整现行银行卡跨行交易收费办法和标准,不再规定收单机构收取的商户结算手续费比例,只规定发卡机构收益和银联网络服务费的比例。按照新规定,对于超市、加油、航空售票等类型的商户,发卡行固定收益为交易额的0.35%;对一般类型商户,发卡行固定收益为交易额的0.7%。按新规定,持卡人在他行ATM机上成功办理取款时,在同城按每笔4元标准支付手续费。使用POS机跨行交易时,对宾馆、餐饮、娱乐、珠宝金饰、工艺美术品类的商户,发卡行固定收益为交易额的1.4%。对房地产、汽车销售类商户和批发类商户,发卡行固定收益比照一般类型商户的办法和标准收取,但发卡行收益每笔最高分别不得超过40元和16元。
在商家和发卡行的争议之外,这些利润都应该对银行卡的成本做出一定权重的贡献。
根据国家一直以来对利率和通货膨胀等的调整与控制,居民的货币需求大幅度波动的可能性极小,对此,各个银行机构完全能够根据宏观态势以及自己的数据库把握客户对资金的需求量,同时,各个银行相继实行在持卡人要求下的定期存款制度等都说明了本模型的可行性。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建议:各商业银行可以整合自己在存取款上的数据库资料,大致估计出存款和取款的次数与金额对成本的影响度,以及综合考虑其他方面附带的成本,从而得到收益差的分配系数μ(0<μ<1)。银行的收益为,持卡人增加的收益为。
可以参考:μ=f(xi,yj,m,n,…),μ是x,y,m,n的增函数(在此还可以考虑其他的影响变量),其中,xi≥0(i=1、2、…、m)为客户第i次存入的金额,yj≥0(j=1、2、…、n)为第j次取款金额x。
在此,从宏观的角度,不应该让μ值过低,因为这将影响到投资和消费。
四、“资金池”混合存款模型下的中小商业银行的卡市场博弈
银行卡“资金池”混合存款模型的实质是让持卡人的那部分收益合理地回归。这在持卡人看来则是卡的价格降低,使用价值上升,市场反应表现为银行卡整体需求增加。
(一)垄断竞争市场被挑战者的选择
虽然银行产品具有较大的趋同性和可模仿性,但在中国,银行卡会因为各个银行整体规模、网点的普及率以及服务的不同等给客户带来的差异依然是明显的。中国的银行卡市场属于垄断竞争(monopolisticcompetition)市场,它满足:厂商较多、不存在进入障碍、厂商进出自由和产品差异等特点,故市场存在实际(客观)需求曲线D和主观需求曲线d(如图4)。建立坐标系,横轴为市场需求量Q,纵轴为卡的实际价格P。
如图,某银行对卡进行“资金池”混合存款模型变动,让卡的实际价格降低,而其他银行没有跟进的时候,即都保持目前的活期利率时,那么该银行会得到所预期的市场需求的增加量(q1-Q0);而当银行业中的其他所有银行也进行“资金池”混合存款模型变动时,该银行的市场需求线会沿着D向下平移到,连续的变化后,该银行得到的实际(客观)需求曲线为D,增加的市场需求量为(Q1-Q0)。这说明,使用“资金池”混合存款模型的银行虽然没能得到预期效果,但市场扩大。当某银行采取“资金池”混合存款模型的时候(即低价策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其他银行会从成本、利润和市场等方面综合考虑来选择自己的策略(如图5)。
在垄断竞争市场,当被挑战者面对较弱竞争对手的低价策略时。如果实施报复的成本太高,则应采取“忽视”策略,因为对手的降价策略不大可能导致自身销售额下降,而自己的跟进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利润;如果发现成本合理,则应采取“进攻”策略,加大降价的力度,使对手无法实现其计划的市场份额目标,并且让对手不堪重负牺牲的利润先期退出,这样的结果会让市场份额在一定范围内重新分配,实施进攻策略者可占到更大先机。
当一个和自己相当或更强大的挑战者发动价格战时,因为对手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被挑战者如果忽视的话会加大生存风险,在成本过高的时候,也必须选择“跟进”策略使负面影响最小化。但假如抵抗所带来的价格回应成本合理,被挑战者可以采取“防御”策略让挑战者知难而退,使其认识到短期内的侵略性定价可能带来财务上的盈利牺牲长远利益,让挑战者选择。
(二)中小商业银行的银行卡策略。
借记卡业务是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同市场接触面最广和开展最广泛的中间业务。2004年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国工商银行对其借记卡客户收取每年10元的年费后依次,但中小商业银行没有跟进。究其原因,目前中小型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在借记卡业务上的竞争力尚存在差距。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布局和用卡环境是中小商业银行无法比的,也就是说中小商业银行的银行卡附加值普遍较低、功能显单一的情况下,方便成为消费者选择卡的首要考虑因素。另外,持卡人在同城的跨行ATM交易中每笔款要付4元的手续费,也让中小商业银行的存量和增量用户都受到明显影响。在这些综合情况下,我们根据图5的博弈分析可以知道,其他的国有商业银行会在中国工商银行收取年费后跟进,而中小商业银行就不得不保持免费。
面对强大的对手,中小商业银行增加借记卡的附加值是其选择。根据图5的博弈,假如中小商业银行选择在借记卡年费的跟进,但采取“资金池”混合存款模型。这样只是把客户的应得利润退回,但对于比自己更强大的对手国有商业银行而言,这个成本是过高的而选择忽视,这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会有一定的增加。
四、结语
本研究通过建立银行卡“资金池”混合存款模型比较分析了存款收益分配的差异性及对卡市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卡存款收益需要重新分配,分配系数μ需要从宏观和微观的多方利益中权衡确定,在达到公正的同时,对银行业的市场化有促进作用;中小商业银行在采取存款收益的重新分配后有利于本银行的卡市场发展;该模型同样适应只有存折的情况。笔者需要继续考虑对该混合存款模型的修正,以提高它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高埃仁.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研究[J].《投资研究》,2004第10期。
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却面临着融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据了企业总数量99%以上,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的促进,科技创新的推动以及就业岗位的创造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力量。国家80%以上的城镇就业,65%的专利发明,60%的生产总值,50%的税款就充分说明中小企业对国家的贡献。但是中小企业却一直面临着融资问题,融资难阻碍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中小企业资金需要得不到满足,已经影响了中小企业规模的壮大,影响其发挥应有的最大作用。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原因及外部环境的原因,导致融资可获得上障碍重重。中小银行的发展有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获得。银行一直是企业融资的主要外部来源,特别是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下,银行信贷更是中小企业融资不可或缺的成本优势依然成为中小银行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帮助的主要因素,包括信息获得成本,信息传递的成本,监督中小企业的成本,成本等;中小银行在地缘上具有草根优势;与大银行相比具有服务优势,小银行结构简单,在贷款事前事中事后方面管理都有优势;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联系密切且顺应各自发展,中小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合作具有体制上的优势。从中小企业方面来讲,由于自身因素,选择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更是理性的选择。因此,中小银行的发展更能为中小企业带来更多融资所需资金。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着种种困难,中小银行在为中小企业融资上带来希望,中小银行的发展是否能够更好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就变得更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接下来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对中小银行和中小企业的研究进行文献梳理;第三部分介绍中小企业和中小银行发展现状;第四部分研究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优劣势;第五部分对中小银行更好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提出的建议;第六部分是总结与展望。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献对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部分就对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研究进行梳理。有部分国外研究从银行规模阐述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具有的优势,认为中小银行拥有的中小企业结算账户不多,集中度很高,可以获取详细的中小企业信息,具有信息优势(Nakamura,1993);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关系长久且专一,这种独占的关系能够更好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Ber-ger,2002;Goldberg,1999);中小银行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可获得更多的中小企业软信息,在发放关系型贷款上具有更大的优势(Udell,Miller,2005);小银行与中小企业里任职人员接触的比较多,这种关系是大银行所不具备的,这种接触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状态和相关数据获得具有优先优势(Rajian,1998;Degryse,2000);与大银行相比,中小银行获取中小企业财务数据需要各种途径和关系来进行发放贷款的决策(Cole,1999);有学者对欧洲地区银行进行研究,得出银行业竞争越大,银行规模越小,越能够与中小企业建立更多的合作(Simon,2005)。对于国内的研究,部分认为中小企业经营透明度不高,信息公开性差,大银行具有信息获得和传递成本,小银行在信息成本上具有很大优势(林毅夫,李永军,2012),也有研究得出,中小银行服务可以避免信息不对称问题(汪正宏、梅春,2009);部分用理论建模对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进行研究,发现中小银行的信息优势、数量等与中小企业融资总额成正相关,在建模衡量信息成本和成本上,中小银行具有优势(李志赟,张捷,2002);在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作用研究中,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证明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有促进作用(程惠霞,2004);通过实证数据证明中小银行倾向向小企业发放贷款(秦捷,钟田丽,2011);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贡献性及必要性,从短期来说能够得到一定的体现(杨帆,2010);另外还有研究得出,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渗透面上更深入(赵光君,2002);中小银行市场占有上升可以帮助中小企业生成(雷震等,2010)。综上所述,已有文献从银行规模、小银行优势、成本优势等方面对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进行研究,多方面说明中小银行发展可以增加中小企业融资可获得性,但是我国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等的应用,中小银行依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小企业也面临新的融资问题,因此需要对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可获得性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三、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现状
本部分分别对中小银行发展现状和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
(一)中小银行的发展现状
对中小银行的定义并没有一个固定概念,如美国,按照资产的多少和员工的数量进行划分,将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下,员工数量在200以下的银行称为中小银行;日韩要求银行工作人员300人以下;德国则要求500人以下。我国对银行规模的认定从资产总额考虑,大银行包括工农中建(即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小银行包括村镇银行、城市商业银、农村信用社等比大银行规模资金都小的银行;中型银行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13家股份制银行。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央行,银监会和个协会调控监管、5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有13家、212家农村商业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有144家以及其他3424家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组成的银行机构与非银行机构互补的金融体系。2015年3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11816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9920亿元;截止到2015年3月,中资中小型人民币信贷收支达到662347.81亿元。中国银监会2015年一季度统计结果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同比增加12.07%。其中,中小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104.6万亿元,占比58.5%。中小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在持续的上升,资产比重也在上涨,利润占银行业总利润比重显著提高,维持了很好的利润间和资产扩张之间的平衡;中小银行的法人机构增速在快速提升,中小银行治理进入了转型期,制度的建立,环境的改善等都有利于中小银行的进一步发展,风险把控能力显著增强,对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能力显著增强。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根据《中国制造2025》显示,在所有企业中,中小微企业占99.7%,国内生产总值的60%是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从税收方面看,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从就业方面看,80%以上国企下岗失业人员和大量农民工就业或再就业于中小企业;另外,创新研发方面,中小企业完成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中小企业具有经营权集中、组织形式简单,生产多样化、环境对其影响力大,生命周期较短、应变能力强的经特点;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额度小、期限短,需求紧迫、频率高的资金需求特点。中小企业融资可获得性优势不明。中小企业融资面临融资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自身以及社会经济大环境等几个方面。从中小企业主要外源性融资的商业银行来说,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控制体系和服务的流程还是不够完善;在对创新适应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和工具方面,商业银行在现有条件下可提供的业务种类有限。从中小企业自身来说,规模小、风险抵御力小、持续经营获利能力弱;企业制度不健全,管理不正规,信息不够透明;可用抵押物少且缺少相应有用的担保条件;在没有健全信用监管体系下,中小企业的资信等级较低。从社会经济环境来说,国家目前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不健全,担保机制上没能突破现有的局限性,信用体系仍然很欠缺,需要政府、银行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四、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优劣势分析
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具有突出的优势。中小银行在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时,具有特定地域优势,中小银行对自己的客户资信和经营情况及特点较了解,能提供针对中小企业需要的个性化服务;中小银行子在获得中小企业信息上具有优势,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中小银行能够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在政府担保下,能够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多的贷款规模,更小的贷款利率和更宽松的贷款条件。另外,中小银行经营决策下率高,具有信息获取和监督的成本优势,集中经营及经营灵活等优势。中小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上也有一定的不足。在市场定位上,中小银行的发展部分已经将重心转移到大企业、大项目上,这是被银行追求盈利所驱使的;这一定位转变使得中小企业在向中小银行融资时得到何绍甚至得不到贷款。中小银行资金主要来源于存贷利差及存款额,利率的变动及盈利能力的变动影响中小银行资金来源稳定性。中小银行在提供服务产品、服务手段、服务配套设施等都需要改进。另外中小银行员工素质整体来说需要更多更高能力的从业人员,部分中小银行在风险意识上还需要加强,在风险把控每个环节都需要加强。
五、中小银行改善服务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银行;石嘴山;竞争力
一、我国中小银行竞争力探讨
(一)竞争力理论与概念
银行业在金融业四大支柱中居首位,其竞争力水平的高低关系到金融行业的竞争力高低。而中小银行以数量居多,对于银行业整体竞争力关系重大。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国际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中小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其他金融机构强有力的挑战,其地位出现了不断下降的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现代商业银行业也同样面临着优胜劣汰的局势。
(二)我国中小银行的现状与发展
1、中小银行现状的概述
以资产额为界定标准,中小银行是指国有银行以外的全国性或区域性的股份制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凭借其特有的生命力,逐步成为了我国银行业中最具有活了的群体之一,市场份额从2003年的165%扩大到2012年末的273%。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原型为城市信用社的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发展到了147家,总资产99845亿元,贷款余额43718亿元,存款余额72673亿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36%,不良贷款比例为077%,税后净利润108095亿元。截止2011年末,全国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83794亿元,贷款余额93078亿元,存款总额129525亿元,平均资本充足率1154%,平均不良贷款比例为06%。
从以上数据可以显示出近年来我国中小银行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稳步发展,已成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模较大的中小银行,提出积极探索的发展战略则至关重要。
2、中小银行面临的激烈市场竞争
自从加入WTO组织之后,外资银行借助其完善的客户经营管理系统及广泛的业务网点给我国的中小银行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但是但是由于外资商业银行在中国市场的资产管理、资金业务创新等方面收到较多的限制,使得我国中小银行面临的主要竞争对手转变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仅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信用度,同时还具有本土经营的独特优势:在拥有覆盖全国范围的经营和服务网店的同时还具有庞大的不同专业、不同年龄、具备知识背景的从业人员。此外,稳定客户群并完善本币和外币的结算系统,对整体社会经济命脉把握的较高熟悉度和深厚的人文背景也使得四大商业银行对中小银行的排挤变得更加激烈。
3、中小银行具备的资产质量优势
2012年末,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为07%,城市商业银行为081%,低于大型国有银行099%的不良贷款率水平。与此同时,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对中小银行的监管,要求中小银行提高资产质量的真实性,针对资产质量不真实的中小银行,监管部门可采取限制分红或者降低对其评级的措施。对于风险处置不彻底,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中小银行,监管部门可以要求其启动二次处置。监管部门对中小银行资产负债的有效管理,进一步优化了中小银行资产的质量,使之成为中小银行在金融市场竞争中的主要优势,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数量和质量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为宏观经济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我国中小银行竞争力分析
1、市场经营风险分析
中小银行无论是在地域性还是在资金实力方面都存在较多的局限性,存在主要金融业务的服务稳定性查、发展后劲不足及资产负债比率较高的弊端,这些问题是的中小银行暴露出较多的客观上的经营风险。此外盲目的进行机构和业务范围的扩大,过分的追求存贷款规模和采取其他的不合理的制度性措施更是加重了中小银行的经营风险,民生银行的发展现状就能很好的证明这一问题。
2、自身经营分析
制约我国中小银行自身经营水平的重要因素就在于人才问题。首先从招聘人才方面来讲,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通过高待遇和高薪酬的方式招聘人才。然而,这些被招聘人员其实并不具备相应的工作经营甚至不是真才实学,操作人员偏多和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的缺乏使得中小银行的整体劳动力水平偏低。其次是对人才的培训,普遍存在培训体系不完整,培训方式不规范的缺陷,这就使得相关的技能训练和知识补充落后于国有商业银行。最后是对人才的任用,也普遍存在套搬国有商业银行模式的现象,干部制度存在着不能进行公平、科学的员工工作能力的评定和审核状况。
二、银行竞争力实证研究――以石嘴山银行为例
(一)石嘴山银行发展情况
石嘴山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3月21日,是在原宁夏石嘴山市城市信用社基础上成立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银行总行设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下设14个管理部门,1家营业部,1家分行(银川),目前在石嘴山市两区一县设有10家支行、1个营业部,2008年8月在吴忠市发起设立了吴忠市滨河村镇银行。2010年4月银湖支行(银川),清河支行(银川)。
(二)石嘴山银行竞争力评价
1.石嘴山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现实竞争力指标全部是定量指标,潜在竞争力指标有一半是定性指标。考察中小银行的潜在竞争力本身涉及其软性的许多方面,而软性方面的考察有相当程度的主观性,在比较方面的指标时有失偏颇。将两类指标综合起来比较石嘴山银行的竞争力,可以发现石嘴山银行在这两类指标表现上的差异。
2.银行业务的拓展分析
(1)信贷产品创新方面。石嘴山银行在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及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小企业金融品牌,已支持7300余户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
(2)货币市场业务方面。石嘴山银行通过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以优化资产结构、融通短期资金为主,为满足对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扩大资金融通渠道。
(3)金融服务方面。为进一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石嘴山银行不断加快电子银行业务创新步伐,96555电话银行、短信银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等先后上线,使全系统电子化服务水平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质的提升,客户可享受更加人性化、理性化的现代化综合金融服务。同时,加快中间业务、理财业务的产品创新,相继推出了麒麟理财产品、麒麟银行卡、个人一本通通知存款等业务。
(三)石嘴山银行的实践与探索
石嘴山根据小微企业生命周期和融资需求特点,石嘴山银行设计了“小精灵”――小额贷款专家品牌,“小额、精准、灵活”地为小微企业提供高效金融服务,并持续对“小精灵”小微企业服务品牌的产品线及操作流程进行优化升级改造,重点加强了同质、同类客户群体融资需求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形成了三大类、24项小微信贷产品。针对农户春耕期,设计了“农资贷”,采用“银行+农资销售公司+零售商”三方合作方式,核定农资销售公司最高担保额度,向农资零售商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针对创业类企业和企业主,开发“创业贷”小额创业担保贷款;针对商协会客户,开发“商会通”会员联保贷款业务;针对小微企业主和个体经营户,开发“自助循环贷”等产品,按产品特色设计标准化业务系统模块,有效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董玉飞“我国中小银行竞争力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