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范文

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

第1篇

关键词 网格化管理 智慧社区 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1核心概念界定

1.1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最早引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计算机领域,而后我国社会生活的很多领域都引入了这一管理技术,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到社区治理,“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就是把城市社区的整体管辖范围划分为若干网格区,依次分类编码,并设定相应的社区网格责任人来整合资源,政务再造的一套完整的网格化信息管理平台。由此社区逐步打破了传统的破碎的非系统性结构,实现了从多头管理到综合管理的变革式创新,大大提升了社区的运转效率和服务质量。我国最早探索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是北京东城区。

1.2智慧社区

继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了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发展概念以后,在“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城市社区治理理论”的双重理论指导下,学界提出“智慧社区”(Intelligence Community)的社区治理概念,即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信息集成技术,以社区为载体,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居民幸福感为目的,通过搭建智能化服务平台,以实现社区高效管理、优质服务的一种新型社区管理形态。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模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经有上百个城市相继开展“智慧社区”的试点工作,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北京和平里街道的生活服务圈、清华园街道智慧型社区以及宁波海曙区智慧社区建设模式。

2网格化管理过渡到智慧社区治理的分析框架

2.1从网格化管理过渡到智慧社区治理的现实意义

网格化管理是社区治理的创新手段,对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产生了积极作用。经过这几年国内大部分城市社区的探索实践,结合未来社区的发展走向,虽然网格化管理为社区治理打下一定的信息化基础,但其运行过程中暴露的诸多问题也阻碍了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进一步提升。主要问题包括重管理轻服务导致的智慧化程度有限,重空间分布导致的人性化程度缺乏,社区治理资金来源渠道窄,智慧化设施资源利用程度不高以及网格化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等。智慧社区作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高级阶段和社区治理新一轮改革提升的重要战略,国内大部分基层社区应着力把握住这一发展契机,依托现有较为成熟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逐步引导社区过渡到信息化、智慧化社区的新型治理结构中来。从长远来看,这将有利于“宜居-乐居-利居”社区形态的早日实现,更将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稳定和谐产生巨大的影响。

2.2推进社区治理智慧化的几个方向

2.2.1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提升社区硬件的建设水平

网格化管理机制的运行一定程度上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了信息化支撑,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智慧社区建设,需要智慧化的硬件设施加以构建。从硬件设施建设来说,我们不仅要加强社区无线网、物联网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改造升级;还应加大对社区水电管理、车辆及人员流动管理,安全保卫工作等智能技术的运用,充分结合智慧服务平台优势,有效实现社区居民生活的快捷高效,信息共享。

2.2.2加强社区软件建设、贯彻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社区建设智慧化不仅需要硬件设施,还需要软件建设加以辅助。软件建设主要涉及两个方面:行政主体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意识。行政主体引导社区的规划和发展,因此要求其自身具备相应的顶层设计能力、政策制定能力、执行能力及资源整合能力;其次,强调人本的服务理念,是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课题。社区作为居民的生活空间,应树立“扎根基层、服务居民”的集体认同感,以优质的公共服务协调居民切身利益,解决关乎居民生活实际的问题。

2.2.3提高智慧人群的参与性,健全基层治理人员体系

智慧社区离不开智慧人群的培养与建设。狭义地说,智慧人群主要概括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从居民的角度出发,当前很多社区面临工作开展的一大瓶颈是居民参与度不高,解决这一难题可以充分利用社区人际和智慧网络平台,定期举办知识普及和“智慧社区”平台体验活动,提高广大居民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动员广大居民建言献策,为智慧社区建设出力。另外,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的壮大与培养也十分紧迫,要踊跃吸纳掌握技术、业务、行政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投入到社区工作中来,联合有办事能力的热心居民参与到社区的共商共治中,以及注重激励老员工工作热情和再学习能力等。

2.2.4协调广泛的社会力量,构建多方合作的协同发展机制

在社区治理智慧化的整个过程中,需要联合广泛的社会力量,主要涉及行政主体、市场主体和受益主体:行政主体负责顶层设计及统一规划,市场主体负责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与生产以及应用指导,而受益主体则负责接受行政主体的政策支持与市场主体的技术服务,把社区建设真正落实到实处。因此,社区应积极构建多方联动的协同发展机制,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运行环境,争取早日实现智慧化。

参考文献

第2篇

示范型小区---阳光新城

各位领导,大家好。

现在由我为各位领导对智慧安防小区的建设情况进行介绍:

根据省、市关于建设智慧安防小区的建设要求,我县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方案,2020年落实建设资金1210万元,用于打造27个智慧安防小区,其中:示范型小区3个、优选型小区4个、达标型小区20个。

展板介绍:

各位领导请看,市委市政府对智慧安防小区的建设高度重视,我们按照“高位谋划、高标建设、试点引领、分类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采取“统一规划、高速推进、物业自建、单位筹建、政府兜底”等方式,创建隆化特色的“智慧安防小区”。按照省厅、市局部署要求,秉承“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理念,向“智慧警务”转型升级。

目前一期27个小区共建设人脸识别摄像机124台,人脸识别门禁机190套,车辆识别摄像机43台,全景制高点摄像机14台,人脸识别管理服务器26台,综合监控一体化平台26套,并且全部上线运行。从而达到了用人脸识别技术“控”住人,结构化前端“盯”住物,高清智能前端“管”住事,真正实现了“人过留影、车过留牌”形成了立体化证防控网。

通过前端硬件设备的建设,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数据采集,后台我们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了大数据的清理和挖掘,建设了智慧安防小区管理平台“七朵云”,“感知云、汇聚云、可视云、档案云、预警云、研判云、快搜云”,实现了“智能管理、多维感知、全景展示、智慧分析、预控预警”五大功能,有效补充了我县基础数据社会化采集、实有人口动态管理、小区安全主动防御、违法犯罪精确打击能力上的短板和不足,提升了县级打防管控综合能力,达到了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的良好效果。

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是提升县域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的有效举措,是建设平安隆化的强力支撑。通过智慧安防小区的建设,达到了显著的效果。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位于隆化县建设街的阳光新城小区,该小区分为南、北两个区。

按照省厅、市局对智慧安防小区的建设要求,阳光新城北区按照“示范型智慧安防小区”的要求进行建设。阳光新城南区按照“优选型智慧安防小区”建设要求建设。

1、 车辆识别系统

本小区为人车分流式入口,西侧为车辆通道,按照省厅及市局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标准及要求,在车辆进、出两个方向安装了车牌抓拍摄像机及车辆识别道闸。目前已将本小区居民的车辆信息进行了登记录入,凡本小区车辆,系统将自动识别抬杆放行并记录。非本小区车辆,系统自动拦截。实现对进出小区的车辆进行24小时全天候监控,所有车辆通行记录,自动抓拍,同时系统还能将车辆分为“固定车”、“临时车”、“布控车”3种类型,实现车辆区分管理,同时系统将采集的图片信息实时推送到智慧社区管理平台,进行数据的结构化分析,不仅识别了车牌,还对车款、颜色、类型进行了分析,真正做到了车过留牌。南北两区各安装2套。

2、 大门口人脸识别门禁系统

东侧是居民步行入口,在进门位置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并对本小区的居民进行了信息录入登记,凡是小区居民登记录入的通过人脸识别后,大门会自动打开放行;陌生人则没有权限,无法进入小区,系统还会将采集到的人脸识别信息实时推送到智慧社区平台,进行比对分析。同时人脸识别门禁还增加了测温功能,有效提升了当下防疫工作的管理能力。

3、 人脸识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