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外贸公司存在的问题范文

外贸公司存在的问题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外贸公司存在的问题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外贸公司存在的问题

第1篇

【关键词】外贸 形式 法律规定 风险规避

外贸是指我国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接受其他企业、组织或者个人的委托,在授权范围内进出口商品,并约定收取费用的一项制度。1984年9月国务院批准的经贸部《关于外贸体制改革意见的报告》,首次提出实行进出口制的外贸改革思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外贸业务已经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甚至成为专业外贸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外贸公司在进行外贸业务时,基于各方面的原因,存在一定的风险。选择合适的形式,合法规避风险是外贸公司求发展中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

一、外贸种类

根据1991年外经贸部颁布的《关于外贸制的暂行规定》,外贸公司实践中主要以下列两种形式进行外贸。一种是有对外贸易经营权的企业(简称委托人)进行的。根据外贸公司的名义又可分为两种:外贸公司以委托人名义与外商签订进出口合同;外贸公司以自己名义与外商签订进出口合同,这种又可分为外商知道委托人存在的、外商不知道委托人存在的两种。另一种是无对外贸易经营权的企业进行的。

二、我国现行法对外贸的调整

目前,规范我国外贸制的框架,是由不同层次、不同调整内容的法律法规共同组成的,主要包括《民法通则》、《合同法》、《对外贸易法》和《关于外贸制的暂行规定》。由于我国《民法通则》只承认直接,因此对外贸的调整只是局部的、片面的。《对外贸易法》是外贸领域的基本法,但对当事人是采取直接还是间接方式,《外贸法》也没有明确规定。

《关于外贸制的暂行规定》是我国外经贸部1991年颁布的专门用于调整外贸法律关系的一部行政规章,它主要调整存在于我国国内有外贸经营权的公司企业和国内无外贸经营权的公司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与国外客户之间的外贸间接关系。但由于是部门法,而且内容与《民法通则》有些冲突,其法律效力常会受到法官或律师们的质疑。我国《合同法》在委托合同一章中对《民法通则》中的立法作了突破性规定,除了直接外,还大胆借鉴了英美法系的隐名制度和被人身份不公开制度,并确立了行纪制度,这首次为我国外贸特别是外贸间接提供了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依据。

三、外贸公司依法规避风险的技巧

可以说《合同法》全面解决了外贸的法律依据问题。但同样是外贸,选择不同的外贸形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法律效力。这会影响到外贸公司的客户维护和发展、业务利润大小、风险承受力等多个方面。当发生关于外贸纠纷并诉诸法院后,比较难把握的一个问题就是对案件的定性及相应的法律适用。法官首先要判断该案件所涉是直接、间接还是行纪合同,继而确定应适用的法律规定。因此待到诉讼时再来为外贸定性,外贸公司已经失去了保护自己权益的主动权。总之,正确选择每笔外贸业务的形式对外贸公司合法规避风险、保护其合法利益具有积极作用。在签订外贸协议前,外贸公司通过对以下方面情况加以考虑,对形式作出选择。

1、委托人具有外贸经营权时,以直接形式。在有下列因素时,外贸公司可以选择直接形式,接受《民法通则》有关规定的约束:该笔业务利润小于风险;国外客户资料可以对委托人公开。在该种关系中,外贸公司以委托人名义与国外客户签订涉外合同,委托人同时是委托合同和涉外合同的当事人,直接承受涉外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所产生的合同责任直接由委托人承担;外贸公司只是委托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涉外合同与外贸公司没有利害关系。这样的形式,虽然外贸公司获得利润较小,但通过直接形式使外贸公司把风险合法的转嫁到委托人身上。

2、委托人具有外贸经营权时,以隐名间接形式。在有下列因素时,外贸公司可以选择间接中的隐名形式,接受《合同法》第四百零二条规定的约束:该笔业务利润与风险持平;国外客户、委托人资料有一定保密需要。在这种外贸关系中,外贸公司以自己名义与国外客户签订涉外合同,签订涉外合同时向外商仅透露外贸公司的人身份。这样外贸公司依法原则上与国外客户不发生直接的法律关系,除非有证据证明这种法律关系存在。这样的形式,外贸公司不仅可以获得较为可观的利润,而且在没有证据证明的情况下仅承担人的责任,因此风险很小。另外也不会出现国外客户和委托人流失的情况。

3、委托人具有外贸经营权时,以间接中的不公开被人身份形式。下列因素中,外贸公司可以选择间接中的不公开被人身份形式,接受《合同法》第四百零三条规定的约束:该笔业务利润大于风险,但外贸公司风险承受能力有限;国外客户资料需要保密。在这种外贸关系中,如果因合同履行发生争议,没有公开身份但有外贸经营权的委托企业一旦对国外客户行使介入权或者国外客户行使对受托人的选择权,那么委托人和第三人之间会发生直接合同关系,受涉外合同的直接约束,人外贸公司则可减少风险。这样的形式,外贸公司在合同履行顺利时获利较大,而且也更能保证国外客户和委托人情况的保密;但在合同履行不顺利且外贸公司的风险承受力出现危险信号时,也可以通过委托人行使介入权、国外客户行使选择权合法规避本应外贸公司承担的法律责任。

4、委托人具有外贸经营权时,以行纪合同形式。在有下列因素时,外贸公司可以选择行纪合同形式,接受《合同法》第四百一十四条规定的约束:该笔业务利润大,外贸公司承担风险的能力也很强;客户资料需严格保密。在这种外贸关系中,外贸公司作为行纪人与国外客户订立合同,外贸公司对该合同直接享有权利、承担义务。国外客户不履行义务致使委托人受到损害的,外贸公司应当独立承担赔偿责任,但行纪人与委托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这样的形式,外贸公司分别对国外客户和委托人独立承担作为合同买方或卖方的法律责任,从而杜绝了国外客户和委托人直接联系可能产生的后患,同时也为外贸公司获取最大利润提供了最有效的途径。

5、委托人不具有外贸经营权时,选择行纪合同形式。委托人不具有外贸经营权时,外贸公司不能采取委托合同方式,只能选择行纪合同形式进行外贸,接受《合同法》第四百一十四条规定的约束。因为国内无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在缔结进出口合同的主体资格上存在法律上的缺陷,没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不能越过人直接与第三人发生法律关系。

四、外贸公司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严格按流程操作业务。具体而言,应先与委托人谈妥事宜并订立相关委托进(出)口合同后,再与外商签订进(出)口合同。即便有特殊情况,也应使合同所示的签订日期早于涉外合同的签订日期。

第2篇

摘要:从我国目前的外贸公司网络营销现状来看,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营销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新形势下外贸公司网络营销的现状、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外贸公司;网络营销;问题;策略

外贸公司网络营销实质上就是指为了实现公司总体的经营目标,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对产品进行营销的外贸公司整体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营销是在现代营销理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以最新的互联网技术代替传统的报刊、电话等中介媒体,利用互联网对产品的全过程销售进行跟踪服务,从而使操作、服务、管理和监督贯穿于公司经营的整个过程,并且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需要。

一、新形势下外貌公司网络营销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大力支持,现阶段我国外贸公司的网络营销状况得到大幅度改善,并且应用范围得到扩展。

(一)外贸公司网站大幅增加

从我国相关部门的统计资料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从2004年以来拥有域名的上网企业已经由数千个上升为数万个,仅十年不到的时间里企业域名已经翻了几十倍,由此现阶段我国拥有域名和独立站点的外贸企业数量已经大幅度增长,并且沿着大幅增长的趋势在不断增加。在1999年到2003年,我国的外贸企业网络营销主要是以阿里巴巴为主,外贸公司网站数量还为数不多,从2004年开始至今,除了几个较为知名的网络营销企业之外,还有更多的门户网站、搜索引擎服务商、电子商务服务商等都开始涌现出来,这些服务网站和服务商的协调发展,促进了我国外贸公司网络影响的快速发展。

(二)外贸公司网络营销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较多

虽然随着网络营销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外贸公司对网络营销应用越来越广泛,外贸公司的网络营销在中国得到了稳定快速发展。但是,外贸公司在网络营销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尤其是我国的很多外贸公司在采用网络营销方式进行营销时,由于工厂和制造商相对陡峭,外贸公司受到严重的冷落。因为,外商们基本上都喜欢光顾多家厂商,对产品的质量、价格等进行比较,受到普遍观念的引导,这些外商往往会倾向与厂商和供应进行直接交易,而对外贸公司进行忽略。

二、外贸公司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依赖B2B商务平台

在外贸公司营销过程中,深度挖掘潜在客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一般潜在客户对于信息的查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外贸公司在进行网络营销时仅仅使用一种营销渠道,必然会造成难以接触大量的海外客户的问题。就目前而言,外贸公司在网络营销过程中由于受到精力分配和、预算的限制和营销人员对其他渠道的使用知识掌握不全面以及操作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外贸网站仍然依赖单一渠道。这种依赖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门使用B2B商务平台对供求信息进行,另一方面是对B2B商务平台或者其他的外贸商务平台支付高价,坐等客户自己找上门来,对于询单不足的问题却束手无策。

(二)轻信搜索引擎收费排名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很多外贸公司对搜索引擎收费排名还存在一定的误解,一味的认为只要对搜索引擎支付了一定的费用,取得了好的排名就一定能够取得好的绩效或者马上产生效益。实质上,搜索引擎的主要作用就是对企业形象进行展示,搜索引擎对有些自愿付费的企业进行收费只能够起到帮助付费的企业提升展示自身空间和机会的作用,并不能够保证支付搜索引擎费用的企业就一定能够产生良好的绩效,当然,虽然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种付费排名的效果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

(三)处理国外客户邮件不专业

在外贸公司网络营销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外贸网络营销方式,邮件都是贯穿于整个营销过程中的,由此,外贸公司经营中邮件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果外贸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对邮件处理不当,必然会影响整个营销效果。

首先,我国很多外贸人员在发送邮件时使用的邮件地址都是免费的,他们认为只要用邮箱发送邮件即可,并不一定需要使用公司的邮箱,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有些客户是不愿意相信地址不固定的邮箱信息的,因此,使用免费邮件地址进行邮件发送就等于是失去了订单。

其次,由于外贸人员每天的工作量较大,在处理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没有进行详细分析和检查,这就导致他们在处理一些邮件时,没有对应该及时回复的邮件进行恢复,有些外贸人员为了节约精力和时间,对邮件的内容不进行详尽的规划和设计,这样不专业的表现,不仅会给客户到来不好的印象,也可能会因为邮件处理的不当而失去客户。

三、外贸公司网络营销问题的对策

(一)不断强化公司自身网站建设

在强化公司自身网站建设中,必须需要做的是对域名进行选择,一个公司的域名,不仅是连接公司和互联网网址的纽带,更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能够让访问者通过它认识公司,了解公司。外贸公司拥有一个好的域名,就像拥有古董一样,越久越值钱,不仅能够增加公司在互联网上的知名度,也能够增加公司的信用度。一般来说,外贸公司在玄烨域名的时候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选择的域名必须简单,在便于输入的同时还能够便于记忆;二是选择的域名要有独特的内涵和意义,充分展示公司的独特性。

(二)真确评估搜索引擎费排名的作用

如今,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公司网站建设越来越重视搜索引擎的重要性,为了能够使公司在整个网络领域中拥有自身强大的搜索引擎以满足网络营销的需求,外贸公司必须对搜索引擎费排名的作用进行正确评估。外贸公司在建设公司网站的时候应该将向广大客户推广自己作为目标,让客户在搜索引擎中迅速及时的找到网站为前提,这就需要外贸公司选择付费搜索引擎排名服务的同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在搜索引擎中增加自身网站的排名靠前和网站曝光度的机会,例如对网站进行搜索引擎优化,分别对用户体验进行优化、对搜索引擎进行优化和对网站进行优化,从而保证公司对付费搜索引擎进行正确评估。

(三)专业化地处理国外客户邮件

在处理国外客户邮件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对公司出口部门的邮箱地址进行合理选择,在选择过程中,公司至少拥有三个电子邮件地址,这样可以保证客户对公司的信用度的评价,在企业的E-mail地址@之后应该是企业所注册的URL地址,这样客户就会从邮箱地址中了解恢复邮件的地址。一般外贸公司拥有的三个电子邮件地址分别是:sale@,export@,support@,公司拥有这三个地址之后,客户自然就会认真对待邮件。

除此之外,邮件的编撰人员必须提高对邮件内容的重视,认真编写外贸邮件,注重邮件内容细节的把握,使邮件中的产品规格和出口报价与实际中的相符,由此满足外商的需要,取得外商的信任。

结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革新,网络营销理念已经被广泛传播和接受,网络营销也已经成为外贸公司营销的一种形式,外贸公司通过网络进行贸易活动,不仅能够提高营销效率,也能够降低不必要的成本费用。在新形势下,外贸公司采用网络营销的营销策略,其最根本的目的是降低交易成本,并且在此基础上增加盈利,从而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莹,潘洁.对外贸易中网络营销应用实例及启示[J].商业时代.2008(17)

第3篇

[关键词] 外贸制 出口 挂靠出口业务

外贸出口业务可简单地划分为两大类:自营出口和出口。在国际贸易中,出口是普遍采用的贸易方式。即使是在发达国家,业务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外贸行业体制改革的现时外贸企业实践中,真正的出口业务并不多见,相反,却存在着大量特殊形式的出口,称为“挂靠出口业务”,这些业务,即不是严格意义上业务,也非传统自营出口业务,因此,文章对挂靠出口业务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形成原因加以探讨。

一、挂靠出口业务的主要流程和业务特点

1.挂靠出口业务流程。首先,由挂靠人找好国外客户,并与之谈妥出口业务的各项条件;然后又联系了生产厂家,确定了收购货源的各项条件;然后与外贸企业单独协议,对手续费或费等予以约定。第二,挂靠人让外贸企业分别与国内生产企业签订形式上的《出口商品供货合同》和与外商签订形式上的《外销出口合同》,国内生产企业直接向外贸公司开具增值税发票,由外贸公司办理退税手续。第三,挂靠人根据需要,安排、指挥外贸公司支付国内生产厂家货款的时间和金额,以及出口业务中各种费用支付的时间和金额。第四,以某种事先的约定方式,将扣除费后的出口业务利润和退税款转到挂靠人名下。

2.挂靠出口业务特点。从上述“外贸”业务的过程不难看出,该类业务操作所反映出的关系是较为复杂的。挂靠人是出口业务幕后真正的控制人,外贸公司是名义上的操作人,的实质,自营的形式。

为什么一项非常明显的出口业务要做得如此复杂呢?关键问题在于出口退税。国家规定,出口应由委托方办理退税手续并享有退税的利益,方不能办理退税。而大多数的挂靠人根本没有开具增值税发票的资格,而他们又想获取退税的好处。于是,就让外贸企业与国内生产企业签订形式上的《出口商品供货合同》,国内生产企业直接向外贸公司开具增值税发票,由外贸公司办理退税手续,再将退税款转到挂靠人名下。一项原本应为“”的业务,在实际操作中却变成了外贸公司完全的“自营”方式。

二、特殊出口业务形成的原因

挂靠出口业务最早产生于从专业外贸公司游离出来的外贸个体户,当时一方面,由于外贸公司因体制僵化、经营呆板,包袱沉重,经营日趋艰难,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巨额利润的诱惑下,外销业务员觉得自己在国有企业干吃了大亏,“辛辛苦苦十几年,不如自己干半年”,纷纷将公司业务转成个人掌控,但当时因外贸经营门槛太高,一般无法取得进出口权,所以,有的名为公司职工,实际将业务在外挂靠,个人牟取利益;有的干脆辞职,将业务带走,挂靠某个公司单干,当时公司即使采取再优惠的政策,也不可能让业务员将一单业务利润的99%甚至更多拿走,而在外挂靠,只需交给外贸公司1%甚至千分之几的费,则可以轻松将其余利润全部拿走。

对外贸公司来说,业务员将业务纷纷带走,经营就更加如履薄冰,不得不靠进出口权这块无形资产来开拓业务,手续费降至千分之几,甚至有的不要费,有的还代垫货款或退税款,目的是上进出口规模,从某种意义上讲,规模也是一种效益,如:有了一定规模才能评为重点出口企业,就能享受各种优惠政策,这些会促使更多的人上门。所以,就有了甘心情愿“为他人做嫁衣裳”的企业,也就有了“真假自营”的现象。

虽然2004年颁布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办法》,外贸经营权的获取由审批制全面转为登记制,外贸经营门槛大幅降低,获得进出口自营权的生产企业快速增长,但是挂靠业务依然有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并且还十分活跃。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贸进出口经营权从登记制变为备案制,明确规定个人可以进行外贸进出口业务,但是,出口退税政策却没有大的改变,仍然要求个人只有注册为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且必须是一般纳税人,在进行税务登记后才能办理出口退税,实际工作中操作较困难。(2)出口量较小的情况下,重置外贸功能所支出的成本可能比外贸企业的费还高,其经济效益不一定高于通过委托外贸企业出口的方式。海关、商检局、外管局、商务厅、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税务局、商会等各个管理部门的注册、年审、培训、稽查、软件、会费,一样也不能少,这方面的费用每年估计大约在5万元左右。如:加入任何一家商会(五大进出口商会)的注册费是8000元,以后每年的年会费根据上年的实际进出口额收费,最低收费是4000元。不加入商会,企业就无法参加广交会,就不能出口某些商品。再如:各部门年检时,又要求出具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年审报告,而取得这样一份报告至少也要3000元。各部门不仅要求有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的专业人员,如加工贸易申报员,核销员、退税员、办税员,还要购买各种申报软件等等,每项费用少则几百,多则几千。(3)企业在国际沟通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熟悉外贸运作流程、国际贸易惯例和海外市场,这些优势是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并非短时间内可以获得。而相当部分的拥有外贸经营权个体企业直接出口时才发现遇到的种种客观困难所耗费的精力与财力比预想的要大的多,而借助大型外贸公司的知名度和商业信用,以及熟练的业务技能,可得到优惠便利,节省办公费用,腾出更多精力和时间去开发客户和货源。在这种情况下,挂靠者甚至在自己家中用一台电脑即可完成外贸交易。这种自由的SOHO(small-home office-home)方式颇受有经验的外贸人的欢迎。

三、特殊出口业务存在的问题

表面看来,挂靠出口对双方都有利,挂靠人利用外贸企业的信誉、经营资格谋求更多的利益;外贸企业从挂靠人的经营活动中取得一定利益。但仔细分析便会发现其实双方享受的权利与承担的风险是不对等的。被挂靠外贸企业只享有收取相对较小数额收益的权利,但却承担了相当大的风险,体现在:

1.以外贸企业名义对外签订收购及外销合同,工厂向外贸公司开具发票,外贸办理退税,在法律上证明外贸公司已经收到等额的货物,必须履行支付等额货款的义务。若发生外商不支付外汇、挂靠人员将资金境外转移、工厂货物有问题等无法履行等情况时,外贸企业就会陷入法律纠纷,打起官司来外贸公司必输无疑。无数例子已经证明而且一直在证明这点。

2.增值税发票产生的风险。从上述挂靠业务的流程可以清晰的看出,挂靠人是真正的操盘手,外贸企业只能从发票上看到工厂名称、产品的名称,不知道工厂的情况,更不知道货物是不是该工厂生产的,若这期间有代开、虚开增值税发票、购买假发票等行为,将给外贸企业带来巨大危害。

3.出口退税上的风险完全由企业承担。外贸公司只做外销单据,从不跟外商联系,典型的不见出口货物、不见供货货主、不见外商,这种“三不见出口业务”,是国家长期以来严格禁止的,一经发现要严厉处罚。如果办理出口退税,单证出现问题,涉嫌骗税,那么企业就要全部承担因出口骗税引起的所有惩罚,情况严重,可能停止企业的出口退税资格,所有应退税资金成为呆账,而导致企业崩溃。

4.税收方面的风险。挂靠业务的利润和退税款除费外,全部归挂靠人,这些所得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在实际工作中,挂靠人用寻找搜集来的各种发票(甚至是虚开的发票)、支付假佣金、支付劳务费等花样繁多的手段将利润拿走,个人所得以外贸公司各种费用的形式转化了,偷逃了大量的个人所得税,外贸公司既有协助他人偷漏所得税而受到税务机关处罚的风险,也有不按规定取得发票受到税务机关罚的风险,另外,外贸公司的费所得,因做成自营,账面已经显示不出来,也漏交了营业税、城建、水、教育费附加,存在被处罚的风险。

5.“挂靠”经营方式虽然不是企业自营业务,但为了拿到出口退税,必须在形式上符合国家的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的要求,账面必须按自营业务来进行核算,违反了会计真实性原则,财务账面所反映的不是经济业务的实质,外贸企业只是一个票据流转中心,一台收汇机器、付款机器、退税机器,很多财务分析指标失去其真正意义的。

第4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汇率风险;防范;外贸公司

汇率风险管理是近年来许多国内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2005年7月21日,国家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将国内企业推向汇率风险管理的风口浪尖。2005年8月2日国家又发出《关于扩大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掉期业务通知》的通知。完善和扩大了人民币远期交易的主体和范围,推出了外汇掉期等金融衍生产品。为企业拓宽了汇率的金融避险渠道,加快了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在2008年7月中旬人民币对美元一改汇改后长期升值的现象,突然出现阶段性贬值,再次向国内企业发出警惕汇率风险的信号,又一次告诉我们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风险都需要充分重视。在中国已实现汇率浮动的背景下,汇率风险管理已经成为涉外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笔者所在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外贸公司)是一家以进出口业务为主的专业外贸集团公司,年进出口总额十几亿美元,外贸合同采用以美元为主,欧元、澳元和日元为辅的外币进行计价。相对国内贸易而言,外贸合同有执行周期较长的特点,所以,外贸公司存在着合同的现金流量因汇率变化而产生较大变动的汇率风险。

一、外贸公司存在的主要汇率风险

(一)汇率变化为合同的签订带来不确定性

外贸公司在对外贸易合同签订前,业务人员需要对合同的预计盈利水平编制预算,然后进入合同的审批程序。业务员在编制进口合同预算时,会因预期外币汇率的过高估计,而低估了进口合同的实际盈利能力,也会因过分担忧本币升值,同样低估出口合同的盈利能力,进而放弃合同的签订。可见,汇率的升降变化,增加了外贸公司签约前盈亏预算的难度,直接影响外贸公司的经营决策。从而影响贸易合同的签订和贸易额。

(二)汇率变动会带来外币资产的缩水和负债的增加

外贸业务的结算方式和经营特性。决定了外贸公司拥有大量的外币存款、应收外汇账款、外币贷款以及应付外汇账款等外币资产和负债。汇率下跌,导致外贸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外币资产所反映的人民币价值减少,产生损失。汇率上涨,使外贸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外币负债所反映的人民币价值增加,也会造成损失。在外币资产和负债不能有效对冲的时期,外汇汇率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其资产的质量和偿付负债所需要本币的金额。从而带来风险并产生损益。

(三)汇率变化能引起合同盈利能力的变化

外贸公司在进出口贸易中,从台同订立到最终的收、付款结算。执行周期较长,在常用的信用证结算方式下。需要经历信用证的开立,审证、改证,装船发货,受益人向银行议付货款,银行付款等过程。执行合同需要较长的时间,如为远期信用证,则合同执行周期更长。在此期间,如果汇率上涨,进口付款时需要用更多的本币去购买外币,以支付既定金额的外币货款,从而产生损失;如果汇率下跌,出口收到既定金额的外汇时。结汇后只能获得更少的本币。汇率的变动,能直接给外贸公司带来汇兑损益的变化,从而改变合同的盈利能力,影响合同的执行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以上是汇率变动给外贸公司带来的主要经营风险,新的汇率形成机制,在给外贸公司带来更大汇率风险的同时,也加大了外贸公司防范汇率风险的难度。近年来外贸公司通过自身学习和总结经验,不断寻求有效的避险途径,来防范汇率风险。

二、外贸公司规避汇率风险的常用措施

(一)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

外汇风险的大小与外币币种有着密切的联系,交易中收付货币币种不同,所承受的外汇风险也有所不同。外贸公司在签订合同前的谈判过程中,争取出口合同以硬货币计价,进口合同以软货币计价。也就是说,外贸公司在出口时,争取使用汇价趋于上浮的货币计价,在进口时,争取使用汇价趋于下浮的货币计价。对能够接受以人民币计价的外商,签订合同时采用人民币为交易币别。外贸公司通过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以减少汇率向不利方向变化的机会。2009年7月1日六部委联合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人民币跨境收付结算试点工作逐渐展开,这使外贸公司看到了未来选择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以便更有效规避汇率风险的可能。

(二)运用合理的贸易手段

外贸公司将对汇率风险的防范深入到贸易执行过程中,运用贸易的手段来减少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通过协商价格,转嫁汇率风险。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长期升值的情况已众所周知,外贸公司在出口对外报价时,从长远合作和稳定渠道的角度出发,争取外商谅解,适当调高出口商品的价格,以转嫁汇率风险。在金额较大的贸易订单价格条款上,还增加汇率变动损失分担的约定,约定当人民币升值或贬值时。相应地提高或降低商品的价格。实践证明,此种转嫁风险的方法已为很多外商所接受,能够很有效地规避汇率风险。

2 控制贸易进程,提前或延期结汇或付汇。在出口业务中,当计价货币汇率呈上升趋势时。外贸公司在合同规定的履约期限内延迟出运货物,或向外方提供信用,以延长出口汇票期限,若汇率呈下跌趋势时,则争取提前结汇。进口情况进行反向操作。

3 改变贸易结构,有效对冲风险。为规避汇率风险,外贸公司主动调解进出口贸易比例结构,在同一时期内减少进口付汇和出口结汇的差额。更多地将收到的出口外币货款直接用于支付进口货款。以达到进口和出口的汇率风险有效对冲的目的。

此外,外贸公司近几年还发展了转口贸易,采购和销售都使用美元计价,并尽可能做到收款和付款同步,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过程中,尽量采用远期信用证和即期信用证的方式结算。如果收到远期信用证,则采用福费廷进行融资并结汇,这样既有效地进行了融资,又减少了汇率风险。

(三)借鉴外部对远期汇率的预估成果,做好合同预算

签约前的合同预算,都需要对未来收、付款的汇率进行预估。针对一般业务员对未来汇率变动把握较难的现状,外贸公司安排专门的财务人员。对中国货币网和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外汇远期、掉期报价进行跟踪,并将远期汇率录入ERP系统,然后由系统对没有报价日期的远期汇率采用内差法进行估算,做到预估的远期外汇汇率相对合理,这样,在未来的1年内,系统里每天都有相对合理的远期汇率。在编制合同预算时,系统自动将涉及外币收、付款的金额。按照预计发生的时间并根据ERP系统的预估汇率折算为人民币金额,将汇率风险进行合理的暴露,增

强了合同预算的合理性,有利于合同的审批和公司的经营决策。

(四)贸易融资

贸易融资既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又可以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在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的情况下,对于以美元计价的贸易合同,外贸公司通过出口押汇、贴现、福费廷等短期贸易融资方式,获得外币并立即结汇,收款后还款,通过进口押汇、进口代付等获得外币,到期时购买外汇还款,以获得较有利的汇率。从而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

随着汇率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外贸公司对风险的防范意识逐渐增强,除了采用上述传统措施防范汇率风险外,衍生金融产品正被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外贸公司常用的衍生金融产品

外贸公司运用衍生金融产品规避汇率风险时,结合自身的特点,始终遵循着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以真实贸易为背景,选择衍生品工具,不签署没有进出口业务相配套的衍生品合同;二是从锁定成本或者锁定收入入手,以实现合同预期利润为目的。不盲目逐利;三是金融衍生品的金额和交割时间与真实贸易相匹配,防止衍生品再次产生风险。外贸公司常用的衍生金融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远期外汇交易

远期外汇交易是以约定的汇率将一种货币转换为另一种货币,并在未来确定的日期进行资金的交割。在对未来汇率的走势作出合理预期前提下,为锁定远期外汇收付的成本,避免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外贸公司结合单笔金额较大的合同,广泛使用远期外汇交易锁定成本,一般都与银行签订一年或者半年的远期交易合同。在使用该金融产品时。在进口项下一般都结合外币贷款或者押汇等进行实际操作。有时,为减少未来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在贸易合同预期利润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外贸公司也会根据收付日期对单笔合同的金额与金融机构签订单独的远期外汇买卖合约,以锁定外汇收付成本,从而锁定合同的盈利水平。远期外汇交易是外贸公司目前可靠的主要避险形式。

(二)择期外汇交易

在签订择期外汇交易合同时。由于银行考虑到外汇的交割,可能是在最不利的情况下进行的,会相应地提高交易费用,因此,外贸公司在签订择期外汇交易合同时。根据外贸合同,约定好交易的金额,在交易时间的选择上,则尽可能地缩短未来不确定时间,在获得有利的远期汇率的前提下,减少成本。该种方式虽然能获得较好的汇率,但是并没有锁定确定金额的外汇收付成本,仍然存在一定的汇率风险,并且银行收付相对较高,所以外贸公司利用该金融产品的机会相对较少。

(三)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

在外贸公司外币账户存款较多,并且未来需要使用该部分外币对外付汇的情况下。针对相对人民币较“软”的货币,通过与金融机构签订掉期业务合约,约定即期汇率和起息日进行人民币与外汇的转换,并按照约定的远期汇率和起息日进行反方向转换,这样有效地进行了汇率风险防范。实现了货币的保值。

总之,汇率风险无处不在,但是有效的防范措施能够使风险化险为夷,外贸公司最近几年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把汇率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战略管理。培育外汇专门人才,加大向金融机构的学习与沟通,综合使用避险措施和金融工具,较好地防范了汇率风险。为更深入地了解外贸公司汇率风险的防范对策,笔者挑选了几个外贸公司实际发生的案例,加以介绍。

案例一:外贸公司与某客户签订进口协议,由外贸公司该客户进口一批货物,合同CIF价总金额为100万美元,手续费为1%,货款按照付汇日外汇牌价折成人民币与被客户结算,于2008年1月10日付汇,即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7.2850(卖出价)。一般的做法是:外贸公司向银行购买外汇后直接付汇,需要支付人民币成本728.50万元,外贸公司将获得费收入72 850.00元人民币。经过测算,外贸公司改变了交易方式,与银行签署外币借款合同和保证金质押协议,约定外贸公司以728 50万元人民币定期存款为质押向银行借款100万美元,用于对外付汇,定期存款和美元贷款的到期日均为2009年1月12日,定期存款年利率4.14%,美元贷款利率为12个月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加100点即4.92875%,同时外贸公司与银行签订远期外汇交易合同,约定到2009年1月12日。外贸公司向银行购买1 050 245.87美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 8052(卖出价),购入的美元将用于偿还到期的美元贷款。此时可以分析一下外贸公司的实际购汇成本,人民币存款产生利息收入7 285 000.00×414%÷360×367=307 463.43元,美元贷款产生利息1 000 000.00×4.92875%÷360×367=50 245.87美元,根据远期外汇交易合同,到期购买外汇偿还美元贷款实际需要支付人民币成本(1 000 000.00+50 245.87)×6 8052=7 147 133.18元(人民币),实际购汇价格为1美元:7.1471元人民币,与付汇时直接向银行购买外汇相比,降低人民币成本7285000.00-7 147 133.18+307 463.43=445330.25元(人民币),是72 850.00元收入的6倍多。通过以上组合方式。外贸公司在通过外汇远期交易合约锁定汇率的基础上,将直接购汇所需要的人民币融资转化成美元融资,在没有额外增加业务风险、操作环节、占用其在银行授信额度的情况下,不但确保了进口业务的顺利进行,按时对外支付了信用证项下有关款项,控制了汇率风险,同时也使实际收益比手续费收入增加了5倍多,大大增强了合同的盈利能力。金融机构以前的NDF业务以及现在推出的“汇利达”等产品的避险功能与本案例类似。

案例二:外贸公司出口一批货物,FOB总价为950 000.DC美元,预计2008年5月底能收到货款。通过研究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速度,外贸公司于2008年2月29日向银行申请押汇并结汇,押汇的年利率为8.1%,将来用该合同项下收到的美元还款,实际押汇金额为646 000.00美元。2008年2月29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7.0916(买入价),合同实际收到货款日期为2008年5月22日,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9291(买入价),则该押汇规避了汇率风险金额为646 000 D0×(7.0916-6.9291)=104 975.00元,扣除融资费用646 000.00×8.1%÷360×83×6.9291=83 593.01元,还可以增加利润21 381.99元。本例中,外贸公司通过出口押汇,做到了实际的提前结汇,锁定了换汇成本,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还大大增强了合同的盈利能力。此外,出口项下商业发票贴现和福费廷等所起的避险作用与出口押汇基本相同。

案例三:外经贸公司进口货物一批,CIF价总额4820497.71美元,2008年1月22日付汇,2008年3月底到货,付汇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72510(卖出价),当时外贸公司美元账户余额很

小,如果直接购汇将支付4820497.71×72510=34 953428.90元人民币,而预计在2008年3月底到4月初会收到一笔约500万美元的出口货款。经过仔细的分析计算,外贸公司与银行签订进口押汇协议,约定押汇利率为6.53%,期限为60天。可以提前还押汇。在3月31日外贸公司收到出口货款498万美元,此时押汇利息为4 820 497.71×6.53%+360×69=60 332.55美元,押汇本息合计4 880 830.26美元,于是将收到的出口货款中的4 880 830.26美元提前还押汇。外贸公司通过上述操作,在将人民币融资转化为美元融资,享有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利益的同时,又将不同期间的美元收、付款行为调剂到同一期间,使进口和出口的汇率风险有效对冲。我们分析一下该做法节约的人民币成本情况。如果外贸公司2008年1月22日购汇,需要支付人民币34 953 428.90元,2008年3月31日收到美元结汇。按照当日人民币兑美元银行汇率6.9980(买入价)计算,可以兑换人民币4 880 830.26×6 9980=34 156 050.13元,合计产生支出人民币797 378 76元(已扣除融资费用60 332.55×6.9980=422 137.20元)。本例中,外贸公司通过押汇,调整了实际付款时问,在出口和进口贸易资金流不同步的情况下,使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同步进行。用出口货款提前还押汇,虽未发生人民币支出,但是节约了人民币成本797 378.76元,如果单从规避汇率风险角度考虑,节约了成本797 378.76+422 137.20=1 219 515.96元。金融机构提供的进口代付等业务同样可以调剂公司实际支付外汇时间,以使进口和出口汇率风险有效对冲,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作用。

以上是外贸公司经营过程中防范汇率风险的主要举措和案例介绍。此外,还有投保汇率变动保险、出售相关外币资产等方式可供我们选择,以规避汇率风险。相信在将来,政府会逐步开放外汇期货交易和外汇期权交易等更多的衍生产品,让企业有更多的避险工具和渠道可选择,使国内企业在有效地防范汇率风险的同时提高盈利能力。

结语

第5篇

一、专业外贸公司的生存现状

1、厂商独立开拓外贸业务的优势。从表面上看,自营出口权放开,工厂直接做外贸,外贸公司这个环节存在被砍掉的威胁,前景不容乐观。现实中,很多外贸公司由于货源没保障(工厂自营了),国外客户也倾向于与厂家直接做,再加上一些外贸公司经营上的问题,使得外贸公司已经举步维艰。也正因为如此,不少外贸高手们离开了外贸公司,而跳到了生产企业。而人才的流失,又反过来削减了外贸公司的竞争力。

生产企业的外贸业务优势在于:专一的行业。业精于专,专做一行,对这一行有更深刻、更独到的理解,很多专业性的知识是外贸公司所不能了解的,这也有利于和客户进行更专业的交流,能满足客户更专业的需要。另外一点,只有工厂能做OEM、ODM,这是生产型企业最大的优势。更直接的出口环节,大大提高了信息流转的速度,同等条件下如果交期靠前也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更优惠的价格:中间环节的减少必然减少产品的成本,物美价廉谁也无法抗拒。但自营经营权的放开,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工厂在短期内都具备自己挣美元的能力。专业外贸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仍然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2、专业外贸公司具备如下优势。更专业的人才:有更快的反应速度,能解决更复杂的问题,能更好地跟进客户,提供更好的、更贴心的服务。专业的外贸人才使出错率大大下降,能与客户更好地沟通。有些客户对服务的要求更甚于价格,国外一些实力雄厚的专业进口商更倾向于和更专业的人打交道,更喜欢SMOOTH COMMUNICATION AND TRANSACTION。

更广泛的信息来源和更深厚的信息积累:外贸公司有很多固定客户,而且这些客户所从事的行业大相径庭,目标市场的信息反馈比生产型企业要多得多,对国际需求和行业流行趋势了解得更多、更深刻。

更大的经营范围:东方不足西方补,这行形势不好换做另一行。还有个好处可以认识很多不同行业的工厂,在满足不同行业的客户时具备相当优势。比如,一个客户以前一直做服装,现有意往鞋类行业进军,外贸公司不会因为行业的不同而丢失这个合作机会。

更多的客户资源:经营范围广当然客户资源也广,这个客户做好了又会带来这个客户介绍的新客户。一些大型企业虽然自己的外贸部门,甚至称外贸公司,他们有自己的营销队伍,做得很成功。而且可能不断增长,加上打自己的品牌。但这种公司太“专业”了,有能力经营的产品有限,除非是类似产品,在产品之间的转换生产也存在很大难度。他们的竞争力只局限于自营的有限产品的范围内,对原有客户变化需求的应变能力相对较弱。更何况大企业毕竟是少数的,中小企业占了大多数,他们根本没能力在短期内建立自己高素质的外贸部,只能和专业外贸公司合作。在中国这样的有自营出口权又不自营的公司数不胜数。正是这些中小企业的存在,给专业外贸公司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二、外贸公司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从世界各国外贸专业公司发展的历史看,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由于商业资本逐步脱离生产资本成为独立的资本形态,作为社会再生产流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商业资本开始独立运作。对外贸易属于商业资本运营范畴,从而使一大批专营对外贸易大公司应运而生。如英国早期的“西印度公司”,等等。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特别是从二战后,随着科技产品的突飞猛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日新月异,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相融合的趋向愈益明显。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跨国公司的兴起及其在世界范围的扩张。其结果,大型的、专业从事对外贸易的公司或企业在发达国家基本消失。即使是在日本、韩国盛极一时的“综合商社”,也非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外贸公司,其经营外贸的商业资本或通过资本、产权纽带,或由契约、合同关系,与产业资本融为一体或紧密结合在一起。目前,在发达国家,绝大部分产品、特别是知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销售,包括进出口贸易,基本上是由产销合一的公司和企业进行的。所剩为数不多的专业外贸公司,大多是一些中、小企业,以专业化经营为主,即专门从事某种或某几种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发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其实很简单,许多知识――资本密集型产品不仅产品性能复杂,而且需要广泛、及时和良好的售后服务,这样的职能是专业外贸公司很难单独承担和完成的。在不少发展中国家,则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历史传统、资源禀赋等多方面原因,仍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专业外贸公司,但其发展趋势也呈现出小型化、专业化倾向。

从我国专业外贸公司发展进程看,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外贸企业的经营方式、经营范围已发生许多变化。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所谓经营多元化,即外贸企业的经营范围不再仅限于进出口贸易,而是涉足内贸、金融、生产等众多领域。如前所述,对外贸易作为一项产业而言,在世界贸易稳定增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大前提下,仍有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愈加融而为一,市场竞争愈趋剧烈,外贸专业公司的行业垄断地位日渐消亡,从而使我国外贸企业又一次面临艰难的发展战略选择,外贸专业公司首先要重新定位,认清自身在市场竞争大潮中的优势和劣势所在。

三、专业外贸公司发展策略

除了此前提到的优势外,专业外贸公司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企业自有资金匮乏,财务负担重,人员包袱重,使外贸公司在竞争中处于先天的不利地位;企业产权制度、组织制度不明晰、不健全,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极大地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经营产品质量差、附加价值低,使盈利这一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优先追求的盈利目标难以实现。从近期看,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初期,市场开放承诺必须尽快兑现的情况下,外贸企业面临的压力无疑是大于发展机遇的。从长期来看,必须调整发展战略。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1、生产销售一体化。外贸企业通过参股、兼并、收购、合作、合营等多种方式,与货源生产企业紧密融合或结合在一起,以自身的“市场优势”与生产企业的“产品优势”互利互补。在知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方面,外贸公司与生产企业的“融合”尤为重要。

2、一业为主,经营多元化。所谓一业为主,就是以经营进出口贸易为主,因为这是外贸企业本身的“市场优势”所在。经营多元化并非指全面出击,凡有利可图事业皆涉足。我国的市场环境近些年来已发生重大变化,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竞争的方式和范围将进一步走向公平、有序和规范,“暴利”或“投机”空间将逐渐缩小。在这种情况下,外贸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必须“谨小慎微”。多元化经营的方向应大多限于与外贸公司本身业务有“前涉”或“后涉”联系的领域,国内商业的批发和零售,少量高科技产业的风险投资等。

第6篇

关键词:外贸业务;中小企业;业务流程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3-0170-03

一、前言

近几年,随着在工业上不锈钢制造加工类产品的广泛应用,不锈钢行业飞速发展。如不锈钢管制造,根据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不锈钢分会的统计数字,2012年我国不锈钢管企业的总产量已达166万吨,其中工业用不锈钢管的产量已从2005年的51万吨增长到2012年的84万吨,年均增长13.29%,至2014年,这一产量数据在不断增长。可快速增长的背后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国内不锈钢产能过剩显现,以致目前我国不锈钢行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关键是要控制行业产能过剩。因此,国际市场的需求将是我们关注的解决产能过剩的主要途径之一。

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不锈钢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不锈钢产量同比增长14.27%至2 169.2万吨,约为全球总产量的一半。2014年全年,中国出口不锈钢385万吨,同比增加119.7万吨,增幅为45.12%。随着不锈钢出口的不断增加,加上国内行业的激烈竞争,企业纷纷把市场转向了国际市场。如,2013年不锈钢无缝管出口总量排名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包钢、常熟华新特殊钢及浙江久立不锈钢管股份有限公司;不锈钢焊管企业出口总量排名在前三的分别是浙江久立不锈钢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永大不锈钢有限公司、中钢集团深圳公司。

不难看出,目前出口业务主要集中在中大型企业,对于小型的企业而言,他们一边要应对激烈国内竞争,一边却缺乏走出去的资质和必要的资源。鑫煌就是这样一家小型的金属加工贸易公司,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同行的压价,鑫煌公司对市场策略做出了调整,开始追逐国际市场,进行金属类产品的出口外贸。小型的金属加工企业面对国际大市场,其面临诸多问题。

二、小型企业在外贸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以无锡东方钢材城为总样本,内有1 000多家不锈钢的生产加工企业,经营的钢种主要以201、202、304、304L等为主,规模类似的小企业生产工艺的差别化也不大,整个竞争激烈,我们走访了几十家加工小企业,有的生意冷清,有的在抱怨客户给价低廉,整个状态一般。鑫煌公司的经营状况在整个行业里属于中上游,近几年国内势头发展较好,而在该行业中,客户对其的评价,包括服务评价、质量评价、信誉评价等都较高,且该公司本身也拥有一定规模生产厂房、生产设备以及一定的生产技术,这就具备了对外贸易的一些最基本的条件,但在对外贸易实施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各种问题。

(一)企业内部

1.小型企业无专业网站。对外贸易最基本的窗口就是网站,尤其是对外的国际网站。对于网站的建设,目前的做法主要是:一是借助阿里巴巴、外贸通等平台建立商铺或网店来推广自己,如阿里巴巴的诚信通就是很多企业利用的渠道之一;二是通过第三方协助,建立自己专业的外贸网站;三是通过外贸公司接单。理论上这三种方法都可行,但实际在执行过程中作为小企业就有自己的顾虑。

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借助平台推广需要有花费,如阿里巴巴诚信通每年产生的基本费用也即年费就将近3万,还不算成交的手续费。企业主考虑回报率,这花费对企业主来说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很多小企业对此操作的意愿性不强;对于自建网站,由于对外贸易网站有别于一般的国内网站,其对网速的要求比较高,因此一般服务器均以美国的为主,这样又产生一大笔空间租赁费和较高的网站维护费,这对于小企业来说,属于超前投资。所以,目前很多厂商采用第三种方式,第三方接单,自己只负责生产,但这种方式也有弊端,即高额的利润给了外贸公司,生产加工企业只拿了部分的加工费用。

2.企业短期难以招揽到可靠且有经验的专业人才。非专业外贸公司几乎不会对这类人才做人才储备,一是因为运营成本问题,二是无专门的外贸业务也留不住真正的人才。这在企业运作中是个很实际的问题,我们也因此对部分外贸销售员做调查,分析他们离开的原因,最终得到了以下结论:(1)小企业对他们而言不稳定,缺乏长期的安全感;(2)小企业的硬件条件太差,不利于长期发展;(3)当手中客户逐渐增多,又无升值机会,就会想要寻找更好的出路。

而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很多专业做外贸的人才几乎都在逐渐建立自己的公司,规模以小型企业为主,业务上以接单为主,并有自己专门的签约加工单位,这对无外贸经验也无外贸业务的企业来说,无形中被加大了竞争压力。

3.外贸业务无保障,风险大。由于缺乏对客户的了解,所以每笔订单都需要谨慎处理,每个客户都需要去仔细分析和服务,这对小型企业而言是个十分耗精力的工作,所以无形当中就增加了许多工作和压力。同时,由于国与国之间的质量标准不同,做事方式不同,所以在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以及相关的交流上也是对我们的一个极为严峻的考验。

(二)国际形势

同样对于外部国际形势,我们依然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钢材出口继续维持高速增长可能性小。国外经济低迷,需求不振,也同样面临产能过剩调整,这也是加大对中国反倾销力度的原因(少数政治因素排除在外)。从2015年3月始,我国出口出现负增长,其中5月、7月、8月和10月降幅都超过10%,10月下滑24.3%。自欧盟执委会在2014年6月启动了反倾销调查,裁定从2015年3月起征收临时关税。欧盟将对从中国大陆进口的不锈钢平板、卷板和卷带征收24.3%~25.3%的关税,最终措施通常持续五年,这对我们企业出口价格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小型企业要走出外贸困境还是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当然对于一些存在的外部环境问题我们无法避免,而对于我们企业内部的不足,虽然此次实践时间短暂,笔者也还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三、相关建议

第一,对于无外贸经历的小型公司而言,在起步时还是应加大与外贸公司的联系。不管是订单的承接,还是出货的程序,我们还是应当借鉴有经验的外贸公司的相关操作。专业外贸公司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国际贸易知识、经验和信息,具有开展国际贸易业务的优势,可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信息及各种商业支持,减少贸易风险。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与外贸公司之间只有建立一种共生的长期合作的关系,才能构筑国际竞争优势。在实践中,我们跟外贸公司多有接触,有金属贸易类的,也有非金属贸易类的,走访这些贸易公司,目的之一就是宣传自己的公司,说明我们与其的合作意向。在接触过程中,我们还是意识到口碑效应的重要性,国外客户对国内厂家的深度接触,有很多都是通过外贸公司为桥梁来实现的。所以对于外贸公司,虽然会使我们经营利润锐减,但可能却是我们“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二,借助一些可信的官方组织或平台。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不熟悉国际市场或由于资金、技术等问题导致无力直接经营进出口业务等原因,开展国际贸易困难重重,所以可以借助一些已存在的大型综合商社。据了解,在无锡不锈钢行业,于2005年9月的无锡市不锈钢型材商会,后2008年8月改名为无锡市不锈钢行业协会(商会)。现有集体和个人会员共350名(家)。其中该商会章程显示的工作内容中显示为会员提供市场信息、经营管理、市场开拓、对外合作、法律援助等咨询服务,组织会员到国内、外考察、交流,推动会员间的经济联合。信息交流,帮助会员发展经济,解决困难。

这无疑对中小型企业而言是个很好的平台,我们应该好好了解并加以利用。除此之外,还有无锡不锈钢网,网站上不仅有各种行业相关资讯,也同时是让外界了解不锈钢相关企业的重要窗口之一。

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和看待这些平台,整合好各种有效资源,让其为我们企业走出去更好地服务。

第三,加快对外窗口――即网站的建立。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了极其难得的机遇。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活动,对于中小企业有较强的适用性:一是网上贸易可使中小企业获得与大企业平等竞争的机会;二是可使中小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减少出口贸易环节,节约交易时间,显著提高经营效率;三是网上贸易可以为中小企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网站是对外宣传的必要手段,而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更是必不可少,除了网站以外,本人觉得还需要跟客户或潜在客户时时互动,所以网站,或微信等手段必须要加强,这也可以让公司的动态时时被关注。

第四,重视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由于缺乏规模效益,必须依靠技术创新,生产新、特、优产品获得市场竞争力,因而技术创新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推动力。通过技术创新,中小企业产品的总体质量水平得到了提高,为扩大出口奠定了坚实的质量基础。

第五,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凸显服务优势。只要在价值链条的某些环节拥有相对优势,都可能成为中小企业发展外贸,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基础。我们在对外贸企业的调查中发现,我们有很多产品能打开国际市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的服务迅速、及时。这对于我们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打开国际市场的一个好的方式。

综上,我国中小企业应该逐渐培养全球化的眼光和思维方式,为自身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灵活运用内外优势,整合社会资源,这也是是加强外贸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途径。同时,我们要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利用有利环境,借鉴走出去的企业的成功经验,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进步、不断壮大企业实力,为“走出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外贸企业;风险控制;财务;资金;远期进口业务

中图分类号:F740.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一、前言

外贸公司与国内企业在业务处理等方面具有不同,外贸企业主要是从事对外贸易和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其业务重点主要来自国外,外贸企业往往通过市场调查或者是客户开发等手段将国内商品销往国外,或者是将国外的商品进口到国内进行销售,以便在这个过程中赚取差价,获得经济利益。

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需要重视的内容相对较多,不仅仅需要了解国内市场的行情,同时要掌握国外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法律法规,其经济管理活动需要满足世界贸易组织或者是国家惯例的规定,其审批需要通过海关、商检、银行、保险等各部门的审核,因此外贸企业业务比较复杂,不仅需要面临国内市场的风险,同时还要面临国外市场的风险。

外贸企业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开放经济环境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就要充分了解自身业务的性质,并要了解企业产品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做好财务风险控制、进口业务和远期进口业务风险控制,以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外贸企业进口业务风险控制流程分析

外贸企业开展的进口业务主要可以分为进口业务和自营进口业务两种形式。在进口业务中,外贸企业作为受托方接受国内委托方的委托代其进口货物,履行人的权利和义务,与委托方共同承担风险。在自营进口业务中,外贸企业需要自己寻找国内外客户进行产品销售,风险自担。

进口业务中,外贸公司面临着进口商品价格变动、为委托方垫付资金或者委托方不提货、进口业务集中与少数委托方等风险,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进口企业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货权失控。进口业务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外贸企业内部流程控制是最基础的控制方式,以进口业务为例,内部控制流程主要有谈判和协议签订、进口合同签订、收取委托方保证金、如果是信用证业务则需要向银行申请开立进口信用证、信用证承兑和到单,办理报关、货物入库、收款发货、信用证到期付汇、与委托方结算手续费并对账,这是进口业务流程。由上述进口业务流程可知,外贸公司在不同的环节中面临的风险是不同的。

三、外贸企业进口业务的风险控制问题探析

(一)进口业务的资金风险控制

外贸企业在进口业务中,要重视资金风险的源头控制,在未出现合同违约事项的前提下,即期证在进口货物发出后就须承担无条件的付款义务,在开展进口业务之前应该对委托方的资产信用状况和经营管理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并要对进口商品的性能和国内市场需求进行调研,评估进口产品与自身原有销售渠道之间的匹配度,不可随意,以便避免由于产品本身性质或者是市场需求原因造成产品销售不畅等问题,导致后期回款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其次,要重视进口商品所有权控制,做好货物监管或者保留货物所有权凭证等方法,保障资金和货物安全,同时需要对进口海关证明书、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等所有权凭证进行管理和存档,在回收货款之后再移交这些凭证。再者,进口业务中外贸企业要熟练掌握商品的销售渠道,重视进口商品性质。不同性质的商品要求不同的销售渠道,如果进口商品不能用现有销售渠道进行销售,那么外贸企业需要重新铺设销售渠道,这样就会带来较大的沉没成本,一旦销售失败将会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外贸企业要对商品销售渠道和市场变化进行全面了解,防止商品进口后由于市场原因积压滞销,造成货物及资金的损失。

(二)远期进口业务的风险控制问题分析

外贸企业在开展进口业务中往往会涉及到远期信用证业务,其具有一定的贸易融资功能。在远期进口业务中,外贸公司进口货物时往往需要垫付款项,在外贸公司将货物移交给委托方,委托方将进口货物销售出去之后往往将资金挪威他用,当信用证到期时部分委托方将无法立即支付应付款项,造成外贸公司远期进口业务中坏账较多,资金难以顺利回收风险系数较高。因此,外贸企业在开展远期进口业务过程中要重视国内客户的信用评价,严格审查远期业务,并要规范远期进口业务流程,按照远期进口制度办事。其次,外贸企业要严格控制纯融资业务,对于一些交易金额巨大,而且市场流通性能好的产品要特别注意,必须选择有信誉的客户才可操作,其次必须严格控制货权,货款不到决定不能让用户先行提货。同时要重视对远期信用证的后期管理,重视改正和延期成本,严格把控好信用证开证关节,尽可能降低外贸企业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三)财务风险控制问题探析

外贸公司的业务涉及本币和外币的兑换,汇率变动会直接影响到外贸企业的财务状况,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比较大,直接影响到外贸企业业务开展状况,影响外贸企业的财务稳定。做好财务风险控制,首先就要及时了解行业市场发展状况,提高企业对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要以信息化为支撑,重视财务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可以根据财务信息进行行业预测和市场划分,同时,要制定并完善财务操作流程,根据外贸企业业务性质设定科学的保证金制度环节,了解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重点,严格把控好货物质量,为资金回收提供必要的保障。企业要强化财务内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分权制约制度、财务审批制度和内部责任制度,将财务工作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并将财务风险管理纳入内部管理范畴之中,结合外贸企业的实际情况更新财务管理理念,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深度发展。

参考文献:

[1]计浩.浅析国有外贸公司进口业务存在的问题[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 ), 2012 (1) :99-100

第8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贸出口的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国企业被外方拖欠货款的问题日益凸显。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上的欠缺造成的债务拖欠等问题已成为外贸企业发展的瓶颈。文章首先对我国外贸企业货款拖欠问题的现象进行客观分析,然后剖析其深层次成因,进而从新的视角为我国外贸企业解决该问题提出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出现的经济纠纷也有所增加。其中国际贸易拖欠,即在对外贸易中应收款不能及时安全收回,大量外汇滞留损失在外,成为困扰我国众多外贸企业的一大难题。而且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这一难题造成的损失也在扩大。支付结算是进出口贸易业务链上最关键的一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支付结算工具日渐增多,这给贸易双方带来了周转与交易的便利,但由于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风险的存在,其中也潜伏了风险。以托收方式为例,若买方违约,拒绝赎单,卖方便无法收回货款。

一、造成我国出口货款被外方拖欠的原因

从国外统计数据上我们可以分析一下造成我国出口货款被外方拖欠的原因:

1.从国际贸易拖欠案起因结构看,我国对外贸易客户信用风险的直接起因以恶意欺诈为主。具体结构为:有意欺诈的拖欠款占60%;产品质量、数量或交货期有争议的占25%;属于我方外贸企业交易严重失当及管理失误的占15%;交易人员私下默契台底交易占2.5%;其他性质占2.5%。我国对外贸易的过半货款拖欠是由客户的恶意欺诈引起,而非人们通常理解的主要是由诸如产品质量或货期等贸易纠纷引起。

2.从国际贸易拖欠案件所涉及的海外公司看:(1)海外华人公司(包括我国港、澳、台公司)占50%;(2)不良外籍公司占20%;(3)纯为货物有争议的公司占20%;(4)驻外机构占5%;(5)其他占5%。

3.从外贸企业性质结构看,我国对外贸易客户信用风险导致的国际拖欠所涉及的企业以国内的全资中资企业为主体。具体结构为:80%来自国内的企业,其中的50%为国有外贸企业,30%为私营外贸企业;另外20%来自三资企业。

4.从客户新旧特征看,过半数的国际货款拖欠由老客户造成。而非人们通常理解的国际货款拖欠主要由资信不良的新客户造成。

二、外贸业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人们经过对几十起不同类型国际贸易拖欠案件进行调查,发现在外贸业务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不重视对外商资信调查。资信调查是我国外贸公司对外成交不应缺少的一个环节,外商资信状况直接关系到外贸公司能否严格履行合同,安全收汇、收货。有些外贸公司在进出口贸易中,对外商既不做资信调查,又轻率采用对出口方具有极大风险的付款方式(d/a、t/t),给国外一些不法商人欺诈行骗造成可乘之机。在对外贸易中,即使多年合作的老客户资信情况和经营状况也并非一成不变。当老客户付款出现异常时,如果缺乏警觉,不及时进行资信调查,了解其目前营运状况,便会丧失避免风险的机会。

2.货物质量有问题,履约不严肃。出口中不按时交货,货物品质、数量、规格与合同不符,导致外方索赔现象时有发生。

3.合同条款有纰漏,业务操作不规范。有些合同货物品质规格不具体,违约责任不明确,支付条款不对等,出现争议难以解决。在信用证条件下的交易中,由于不严格审证,操作不慎,出现单证不符,遭对方拒付货款的不乏其例。

4.不重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在对外贸易中“重关系,轻索赔”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宁可国家利益受损失,也不愿或不善于拆诸法律,有的公司选择国外不良讨债公司追款,反受其害。

从上述现象和存在的客观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国际贸易拖欠的形成,既有国外原因又有国内原因。就国外原因而言,海外一些不良公司利用我国开放之际,积极扩大对外贸易,但相应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外贸公司业务人员与管理者还未完全熟悉国际操作规范,又有急于求成的心态,用人情或小恩小惠等方式,将我外贸公司仅有的一些原始警戒攻破,或在合同条款和操作方法上设下圈套,为今后拖欠制造理由。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企业逾期未收汇属于国外方面诸多原因中,进口商信誉差和我驻外机构有意拖欠约占50%的比重。另外,造成我国外贸企业风险损失的原因除了企业主体信用管理观念的严重缺乏外,来自企业产权制度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的成因

具体来说,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贸公司体制与现代化的国际经贸发展要求不适应。我国外贸公司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制,虽经转换经营机制,扩大自主权,但在经营、企业管理、财务制度等方面没有建立一套健全的制度,对业务人员和业务活动缺少必要的监督和制约,因此既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又不能妥善解决问题。外贸企业产权不明晰,使得很多国有外贸企业管理者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业绩考核,不顾企业长远利益,盲目赊销;有的企业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单纯追求销售额增长,盲目打价格战。这些行为导致了企业应收账款上升,销售费用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效益下降,偏离了最终利润这一企业最主要的目标。强化企业信用管理,就是要在销售收入增长和风险控制这两个目标之间寻求协调一致,保证最终利润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

2.相关部门缺乏信用风险管理意识,由于从政府到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意识都比较淡漠,对信用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导致政府对企业缺乏政策引导和有效支持;有的企业虽然感到信用风险管理需要,但苦于所知不多无从下手,且成本较高,在本来利润率不高的情况下不愿为此支付费用,进而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干脆漠视不管。目前中国出口企业的坏账率超过5%,而发达国家企业却只有0.25%至0.5%的水平,国际平均水平也只在1%左右。中国企业出口中遇到的很多困难,一开始并不是对方存心拖欠,而是中国企业自己出现制度和管理失误。

3.企业内部职责不明确,在我国外贸企业现有的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这两个部门承担的。然而在实践中这两个部门却常常职责分工不清,不能形成协调与制约机制,容易造成外贸企业在客户开发、信用评估、合约签订、资金安排、组织货源、品质监督、租船订舱、制单结汇等诸多贸易环节出现决策失误并导致信用损失。外贸企业内部职责不明确已成为企业账款拖欠趋势得不到有效抑制的根本原因。

4.一些公司管理水平低和业务人员素质差是造成国际贸易拖欠的直接原因。近年来,过分强调国际市场开拓,忽略了国际市场的复杂性和对风险的防范;过分强调开拓面和追求成交额,放松了对国际拖欠的管理。对外商进行资信调查在我国外贸公司中没有制度化,业务过程中随意性大,在调查的案件中,我外贸易公司以d/p或d/a成交的占50%,以t/t、银行转账形式成交的占25%。

5.对外贸企业运作中的行为规范管理不严格。有些外贸公司以承包、放权为名,实际是放任自流,致使内外串通、损公肥私、以权谋私的事件屡禁不止。

6.法律意识淡薄。一些企业负责人和业务人员习惯于用行政手段处理问题,不敢于、不善于动用法律手段解决对外贸易中的问题。有的公司在明显是外方违约或欺诈,使公司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也不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

7.国有资产自我保护机制不健全。在财务和考绩制度上不能及时反映企业逾期未收汇的状况,对造成损失的直接责任者也无相应的惩治措施。主管部门不了解国际拖欠的问题,因而无法设立预警线,难以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

8.信用管理方法落后。目前我国外贸企业业务人员信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信用风险防范手段单一,没能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做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销售业务管理上,由于缺少信用额度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销售人员违规经营、违章操作,甚至与客户勾结留下可乘之机。在账款回收工作上更是缺少专业化的方法。

由于经营和管理体制上存在缺陷,国际贸易拖欠问题不断发生,被拖欠的企业不愿意将事情暴露,所以问题难及早发现,形成一个逃避监管的死角。如不及早研究和解决国际拖欠问题,必然会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四、避免和解决国际拖欠问题的对策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深化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加快外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使外贸企业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得到彻底改善。对此,应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制定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国际拖欠案件的发生,并逐步建立起国际贸易风险的预防、监控、治理机制。

1.提高外贸业务人员素质是当务之急。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国际贸易风险的研究,外贸企业要注重业务人员防范国际拖欠能力的培训,对刚刚从事外贸工作的人员和近年来取得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尤为重要。外经贸院校也应开设有关课程,同时各进出口商会应对本行业进出口公司提供国际市场开拓与风险管理的咨询服务。

2.建立外贸风险管理的规范操作程序。加强内部管理和对外商资信调查,是避免发生国际拖欠的主要措施。尤其以d/p、d/a成交的贸易,需要进行严格的评审和有关部门出具的资信调查。从实际经验看,坚持对新客户先资信调查后成交,对老客户定期进行调查或发现疑点及时调查,可使境外拖欠案件下降50%。我国外贸企业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一直是进出口业务风险防范中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在出口贸易中,我国外贸企业因诈骗而受到的损失是很大的。所以,今后我国要新增设信用管理部门,从规范客户资信管理体系入手,多角度、多方位、动态了解客户状况,统一整理分析客户信息资源,评定客户资信类型或等级,并随所掌握信息的变化及时更新评估结果,尽量做到知己知彼。接着要完善客户信用控制体系,对不同资信类型或等级的客户应在预付款、信贷担保、货款拖欠时间等方面予以不同的对待。

3.外贸公司在无法确定交易风险程度的情况下,应向保险公司办理出口信用险;货款逾期三个月,一定要有追索行动。发现对方逾期不付款,如三个月自己追收不回,应积极寻求外部途径解决(包括仲裁、诉讼等法律途径)。国际贸易经验表明,在货款逾期三个月时即进行追索,损失可以减少70%左右;外经贸管理部门应对外贸企业逾期未收汇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加强对国际经贸法律的宣传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和解决问题。从事国际贸易涉及到广泛、复杂的法律,贸易的每一种方式,交易的每一个环节,合同的每一个条款,都是一种法律关系的体现,涉及不同的权利与义务。因此,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必须依法办事,严格遵守合同,注重发挥律师的作用,这是被国际贸易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经验。

4.我国外贸经营权下放以后初次涉足外贸领域的为数众多的私营企业,可考虑直接将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外包”给信用管理咨询公司。与企业自己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相比,实行信用管理委托制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具有快速性、专门性和灵活性等优点;借鉴国际通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降低外贸信用风险。我国外贸企业在建立起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在对外贸易的实践中应该学会借鉴国际通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的先进做法和手段。

虽然外贸信用风险还将长期存在,但只要我们认真地正视和研究这个问题,就完全可以把货款拖欠的难题解决。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拖欠信用风险管理机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出现的经济纠纷也有所增加。其中国际贸易拖欠,即在对外贸易中应收款不能及时安全收回,大量外汇滞留损失在外,成为困扰我国众多外贸企业的一大难题。而且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这一难题造成的损失也在扩大。支付结算是进出口贸易业务链上最关键的一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支付结算工具日渐增多,这给贸易双方带来了周转与交易的便利,但由于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风险的存在,其中也潜伏了风险。以托收方式为例,若买方违约,拒绝赎单,卖方便无法收回货款。

一、造成我国出口货款被外方拖欠的原因

从国外统计数据上我们可以分析一下造成我国出口货款被外方拖欠的原因:

1.从国际贸易拖欠案起因结构看,我国对外贸易客户信用风险的直接起因以恶意欺诈为主。具体结构为:有意欺诈的拖欠款占60%;产品质量、数量或交货期有争议的占25%;属于我方外贸企业交易严重失当及管理失误的占15%;交易人员私下默契台底交易占2.5%;其他性质占2.5%。我国对外贸易的过半货款拖欠是由客户的恶意欺诈引起,而非人们通常理解的主要是由诸如产品质量或货期等贸易纠纷引起。

2.从国际贸易拖欠案件所涉及的海外公司看:(1)海外华人公司(包括我国港、澳、台公司)占50%;(2)不良外籍公司占20%;(3)纯为货物有争议的公司占20%;(4)驻外机构占5%;(5)其他占5%。

3.从外贸企业性质结构看,我国对外贸易客户信用风险导致的国际拖欠所涉及的企业以国内的全资中资企业为主体。具体结构为:80%来自国内的企业,其中的50%为国有外贸企业,30%为私营外贸企业;另外20%来自三资企业。

4.从客户新旧特征看,过半数的国际货款拖欠由老客户造成。而非人们通常理解的国际货款拖欠主要由资信不良的新客户造成。

二、外贸业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人们经过对几十起不同类型国际贸易拖欠案件进行调查,发现在外贸业务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不重视对外商资信调查。资信调查是我国外贸公司对外成交不应缺少的一个环节,外商资信状况直接关系到外贸公司能否严格履行合同,安全收汇、收货。有些外贸公司在进出口贸易中,对外商既不做资信调查,又轻率采用对出口方具有极大风险的付款方式(D/A、T/T),给国外一些不法商人欺诈行骗造成可乘之机。在对外贸易中,即使多年合作的老客户资信情况和经营状况也并非一成不变。当老客户付款出现异常时,如果缺乏警觉,不及时进行资信调查,了解其目前营运状况,便会丧失避免风险的机会。

2.货物质量有问题,履约不严肃。出口中不按时交货,货物品质、数量、规格与合同不符,导致外方索赔现象时有发生。

3.合同条款有纰漏,业务操作不规范。有些合同货物品质规格不具体,违约责任不明确,支付条款不对等,出现争议难以解决。在信用证条件下的交易中,由于不严格审证,操作不慎,出现单证不符,遭对方拒付货款的不乏其例。

4.不重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在对外贸易中“重关系,轻索赔”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宁可国家利益受损失,也不愿或不善于拆诸法律,有的公司选择国外不良讨债公司追款,反受其害。

从上述现象和存在的客观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国际贸易拖欠的形成,既有国外原因又有国内原因。就国外原因而言,海外一些不良公司利用我国开放之际,积极扩大对外贸易,但相应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外贸公司业务人员与管理者还未完全熟悉国际操作规范,又有急于求成的心态,用人情或小恩小惠等方式,将我外贸公司仅有的一些原始警戒攻破,或在合同条款和操作方法上设下圈套,为今后拖欠制造理由。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企业逾期未收汇属于国外方面诸多原因中,进口商信誉差和我驻外机构有意拖欠约占50%的比重。另外,造成我国外贸企业风险损失的原因除了企业主体信用管理观念的严重缺乏外,来自企业产权制度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的成因

具体来说,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贸公司体制与现代化的国际经贸发展要求不适应。我国外贸公司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制,虽经转换经营机制,扩大自,但在经营、企业管理、财务制度等方面没有建立一套健全的制度,对业务人员和业务活动缺少必要的监督和制约,因此既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又不能妥善解决问题。外贸企业产权不明晰,使得很多国有外贸企业管理者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业绩考核,不顾企业长远利益,盲目赊销;有的企业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单纯追求销售额增长,盲目打价格战。这些行为导致了企业应收账款上升,销售费用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效益下降,偏离了最终利润这一企业最主要的目标。强化企业信用管理,就是要在销售收入增长和风险控制这两个目标之间寻求协调一致,保证最终利润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

2.相关部门缺乏信用风险管理意识,由于从政府到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意识都比较淡漠,对信用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导致政府对企业缺乏政策引导和有效支持;有的企业虽然感到信用风险管理需要,但苦于所知不多无从下手,且成本较高,在本来利润率不高的情况下不愿为此支付费用,进而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干脆漠视不管。目前中国出口企业的坏账率超过5%,而发达国家企业却只有0.25%至0.5%的水平,国际平均水平也只在1%左右。中国企业出口中遇到的很多困难,一开始并不是对方存心拖欠,而是中国企业自己出现制度和管理失误。

3.企业内部职责不明确,在我国外贸企业现有的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这两个部门承担的。然而在实践中这两个部门却常常职责分工不清,不能形成协调与制约机制,容易造成外贸企业在客户开发、信用评估、合约签订、资金安排、组织货源、品质监督、租船订舱、制单结汇等诸多贸易环节出现决策失误并导致信用损失。外贸企业内部职责不明确已成为企业账款拖欠趋势得不到有效抑制的根本原因。

4.一些公司管理水平低和业务人员素质差是造成国际贸易拖欠的直接原因。近年来,过分强调国际市场开拓,忽略了国际市场的复杂性和对风险的防范;过分强调开拓面和追求成交额,放松了对国际拖欠的管理。对外商进行资信调查在我国外贸公司中没有制度化,业务过程中随意性大,在调查的案件中,我外贸易公司以D/P或D/A成交的占50%,以T/T、银行转账形式成交的占25%。

5.对外贸企业运作中的行为规范管理不严格。有些外贸公司以承包、放权为名,实际是放任自流,致使内外串通、损公肥私、的事件屡禁不止。

6.法律意识淡薄。一些企业负责人和业务人员习惯于用行政手段处理问题,不敢于、不善于动用法律手段解决对外贸易中的问题。有的公司在明显是外方违约或欺诈,使公司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也不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

7.国有资产自我保护机制不健全。在财务和考绩制度上不能及时反映企业逾期未收汇的状况,对造成损失的直接责任者也无相应的惩治措施。主管部门不了解国际拖欠的问题,因而无法设立预警线,难以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

8.信用管理方法落后。目前我国外贸企业业务人员信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信用风险防范手段单一,没能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做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销售业务管理上,由于缺少信用额度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销售人员违规经营、违章操作,甚至与客户勾结留下可乘之机。在账款回收工作上更是缺少专业化的方法。

由于经营和管理体制上存在缺陷,国际贸易拖欠问题不断发生,被拖欠的企业不愿意将事情暴露,所以问题难及早发现,形成一个逃避监管的死角。如不及早研究和解决国际拖欠问题,必然会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四、避免和解决国际拖欠问题的对策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深化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加快外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使外贸企业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得到彻底改善。对此,应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制定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国际拖欠案件的发生,并逐步建立起国际贸易风险的预防、监控、治理机制。

1.提高外贸业务人员素质是当务之急。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国际贸易风险的研究,外贸企业要注重业务人员防范国际拖欠能力的培训,对刚刚从事外贸工作的人员和近年来取得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尤为重要。外经贸院校也应开设有关课程,同时各进出口商会应对本行业进出口公司提供国际市场开拓与风险管理的咨询服务。

2.建立外贸风险管理的规范操作程序。加强内部管理和对外商资信调查,是避免发生国际拖欠的主要措施。尤其以D/P、D/A成交的贸易,需要进行严格的评审和有关部门出具的资信调查。从实际经验看,坚持对新客户先资信调查后成交,对老客户定期进行调查或发现疑点及时调查,可使境外拖欠案件下降50%。我国外贸企业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一直是进出口业务风险防范中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在出口贸易中,我国外贸企业因诈骗而受到的损失是很大的。所以,今后我国要新增设信用管理部门,从规范客户资信管理体系入手,多角度、多方位、动态了解客户状况,统一整理分析客户信息资源,评定客户资信类型或等级,并随所掌握信息的变化及时更新评估结果,尽量做到知己知彼。接着要完善客户信用控制体系,对不同资信类型或等级的客户应在预付款、信贷担保、货款拖欠时间等方面予以不同的对待。

3.外贸公司在无法确定交易风险程度的情况下,应向保险公司办理出口信用险;货款逾期三个月,一定要有追索行动。发现对方逾期不付款,如三个月自己追收不回,应积极寻求外部途径解决(包括仲裁、诉讼等法律途径)。国际贸易经验表明,在货款逾期三个月时即进行追索,损失可以减少70%左右;外经贸管理部门应对外贸企业逾期未收汇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加强对国际经贸法律的宣传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和解决问题。从事国际贸易涉及到广泛、复杂的法律,贸易的每一种方式,交易的每一个环节,合同的每一个条款,都是一种法律关系的体现,涉及不同的权利与义务。因此,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必须依法办事,严格遵守合同,注重发挥律师的作用,这是被国际贸易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经验。

4.我国外贸经营权下放以后初次涉足外贸领域的为数众多的私营企业,可考虑直接将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外包”给信用管理咨询公司。与企业自己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相比,实行信用管理委托制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具有快速性、专门性和灵活性等优点;借鉴国际通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降低外贸信用风险。我国外贸企业在建立起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在对外贸易的实践中应该学会借鉴国际通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的先进做法和手段。

虽然外贸信用风险还将长期存在,但只要我们认真地正视和研究这个问题,就完全可以把货款拖欠的难题解决。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外贸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进出口权逐步放开,对于外贸公司而言,不仅原有的政策优势荡然无存,而且要面临着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和日趋激烈、白热化的市场竞争环境。这对外贸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也给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虽然国有外贸企业多年推行改革,已取得了可喜成果,在财务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财务管理较以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于历史积弊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反映在财务管理上的弊端还是很多,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仍处于记账管理阶段,与市场经济的主体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观念滞后

尽管外贸企业已经被推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然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观念和习惯却不能很快改变,虽然也树立起了一些市场经济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感,但在财务管理上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有效防范措施却十分滞后。

以前,企业把财务管理仅仅理解成是借钱、付款、执行财务纪律,是财务部的事情,财务管理游离于经营活动、经营管理举措之外,财务管理根本称不上管理,已丧失其本来意义。

现在,国有外贸企业进行改革,不管是整体改制,还是分离改制,都是向业务骨干倾斜,大部分的业务员成了公司的股东和主要领导,又形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和以前不同的是,企业领导不仅独权,而且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领导层都是业务出身,对业务比较熟悉,因而,在日常决策和工作中,不自觉地偏向业务方面,存在重业务、轻财务、重融资、轻管理的情况,形成了效益是业务做出来的,而不是的财务管理出来的观念,财务管理没有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外贸企业资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是不良资产多,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而企业管理不善是其产生的主要根源。面对架子很大而实际质量不佳的空壳化资产,许多外贸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关注资产质量,但不良资产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止,集中体现在:

1、应收款项欠亏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止。应收款项管理体制没有质的改变,应收款项清欠的呼声很大,得力措施却很少,边清边欠、前清后欠的现象普遍存在。近几年来,外贸公司为解决应收账款问题制定了许多措施,如明晰资金管理权限、限制结算方式风险大的业务等,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堵塞了逾期收款产生,但也导致公司业务贸易机会的流失,形成应收款项管理与业务开拓难以调和的矛盾。这种一味“堵”的做法,使外贸企业不能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管理措施,在控制风险的能力上十分薄弱,如在赊销时缺乏严格、科学的调查程序;销售后对对方的监控不力;货款拖欠后保全债权的行动迟缓等等。

2、投资能力弱,成功的少,失败的多。外贸竞争压力越大,外贸企业就越急于寻找多种经营的路子,但由于在投资领域缺乏经验,方向难以把握,投资盲目,失误较多。二是由于自身规模较小,投资所占的比例较大,成百上千万的资金投入项目,造成资金大量积压和沉淀,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更大。三是在投资领域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即使投入巨资占领控股权,但经济效益却每况愈下,如果再加上投资合作伙伴选择不当、银根紧缩筹资不利、投资监督不力钱权交易等情况,损失就更加惨重,企业很容易限于困境。

(三)筹集资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前,外贸企业因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企业自有资本很少,外贸经营使用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进行周转。目前,外贸企业面临的是困难,资金严重不足,形成了越不能贷款,业务越无法进行,越不开展业务,越无法贷款的恶性循环。

1、融资方式单一,争取银行借款困难。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外贸行业目前在商品和价格竞争的余地越来越小,付款方式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国际、国内贸易结算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利用商业信用周转的时空越来越狭小,因自身原因,又不能通过发行债权或股票进行融资,只能从银行融资,融资方式单一。而争取银行借款又十分困难,主要原因:一是规模小,风险大,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二是外贸属于流通企业,竞争激烈,很难找到借款担保,就连贸易项下融资,如开立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押汇等往往也是通过抵押或担保都相当困难,更别说一般流动资金贷款了。2、资金运用不当,缺乏融资成本观念。企业盲目上项目,挤占流动资金,在资金运营上往往流动比例下降,影响正常周转。另外,企业对融资成本的观念比较淡薄,资金报酬率低,业务利润仅仅够支付银行利息。(四)财务监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薄弱。企业改制后,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但对决策层的控制仍是个难点和盲点。管理层把控制看成是对下属员工的管理手段,不自觉地把自己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使得公司股东形同虚设,监事会制度更是流于形式,董事长和总经理缺乏有效的分工和相互制约,争权夺利,没有科学的决策机制,个人说了算,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

2、会计核算只有反映,没有监督。对财务人员的挑选,以是否“听领导的话”为标准,财务人员对经理言听计从,不敢监督。整个业务流程只有业务员知道,别人插不进去,收购商品和结汇都是滚动的,一笔出口的采购应该与哪笔销售收入、出口费用相对应,只有业务员才清楚,财务人员只是根据业务员的“配单”来做账,对实际发生的业务活动无法进行有效的跟踪,业务过程,只有到收汇时才能看出,这时再谈控制风险已经晚了,根本谈不上对业务的监督。

3、财务核算失真。有些外贸公司有业务,为了逃税等目的,常常做一些“真自营假”、“假自营真”的花账,有些外贸公司自身业务没有一笔,仅仅靠提供服务生存,为了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实际业务人拿到出口退税和业务利润,违反会计真实性原则,将做成自营,财务账面所反映的不是经济业务的实质,表面上亿元的自营收入,都是过账,其实质是收入,所以,很多财务分析指标失去其真正意义。外贸企业只是一个票据流转中心,一台收汇机器、付款机器、退税机器,帮助业务人逃避税收的机器。

(五)财务人员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外贸企业多年动荡、改革,一些有经验、有能力的财务人员跳槽选择了更稳定、待遇更好的单位,造成财务人员队伍不稳定。另外,财务人员仅仅注重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没有将工作重心由对凭证账簿的管理转移到对业务环节和原始业务信息的管理上,对财务管理的各个工作阶段所应具备的专门知识,包括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方面以及筹资、投资和分配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十分匮乏,不能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二、改善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路

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历史的积弊,也有新生的问题,既有宏观的因素,更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一套有效、科学的、完善的、灵活的财务管理制度也不是一朝一夕、一个财务部门就能搞好的,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资产结构、产品结构、经营方式等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建立相关财务管理体系。所以,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没有包治百病的通用方法。

企业建立财务管理体系的手段和思路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不管具体的思路和措施是什么,要想建立有效的、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企业要形成财务管理是生产力的共识

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上下要纠正财务管理只是算账、报账的观点,要树立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的资金管理、经营决策、风险控制、盈利分析、偿债能力、内部监督等实施管理的活动,有其他任何管理无法替代作用的观念。只有从思想上重视,才能在行动上形成前进的动力。

(二)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

只有目标明确,做事才能有的放矢。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体系运行的方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的目标在成本效益原则的指导下,应兼顾股东、员工、合作伙伴等与企业关系密切的利益主体,这样企业才能长久发展,否则,忽视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必然导致矛盾冲突,最终损害企业的价值,导致失败。

(三)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财务管理的基础

第11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外贸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进出口权逐步放开,对于外贸公司而言,不仅原有的政策优势荡然无存,而且要面临着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和日趋激烈、白热化的市场竞争环境。这对外贸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也给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虽然国有外贸企业多年推行改革,已取得了可喜成果,在财务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财务管理较以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于历史积弊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反映在财务管理上的弊端还是很多,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仍处于记账管理阶段,与市场经济的主体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观念滞后

尽管外贸企业已经被推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然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观念和习惯却不能很快改变,虽然也树立起了一些市场经济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感,但在财务管理上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有效防范措施却十分滞后。

以前,企业把财务管理仅仅理解成是借钱、付款、执行财务纪律,是财务部的事情,财务管理游离于经营活动、经营管理举措之外,财务管理根本称不上管理,已丧失其本来意义。

现在,国有外贸企业进行改革,不管是整体改制,还是分离改制,都是向业务骨干倾斜,大部分的业务员成了公司的股东和主要领导,又形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和以前不同的是,企业领导不仅独权,而且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领导层都是业务出身,对业务比较熟悉,因而,在日常决策和工作中,不自觉地偏向业务方面,存在重业务、轻财务、重融资、轻管理的情况,形成了效益是业务做出来的,而不是的财务管理出来的观念,财务管理没有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外贸企业资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是不良资产多,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而企业管理不善是其产生的主要根源。面对架子很大而实际质量不佳的空壳化资产,许多外贸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关注资产质量,但不良资产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止,集中体现在:

1、应收款项欠亏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止。应收款项管理体制没有质的改变,应收款项清欠的呼声很大,得力措施却很少,边清边欠、前清后欠的现象普遍存在。近几年来,外贸公司为解决应收账款问题制定了许多措施,如明晰资金管理权限、限制结算方式风险大的业务等,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堵塞了逾期收款产生,但也导致公司业务贸易机会的流失,形成应收款项管理与业务开拓难以调和的矛盾。这种一味“堵”的做法,使外贸企业不能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管理措施,在控制风险的能力上十分薄弱,如在赊销时缺乏严格、科学的调查程序;销售后对对方的监控不力;货款拖欠后保全债权的行动迟缓等等。

2、投资能力弱,成功的少,失败的多。外贸竞争压力越大,外贸企业就越急于寻找多种经营的路子,但由于在投资领域缺乏经验,方向难以把握,投资盲目,失误较多。二是由于自身规模较小,投资所占的比例较大,成百上千万的资金投入项目,造成资金大量积压和沉淀,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更大。三是在投资领域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即使投入巨资占领控股权,但经济效益却每况愈下,如果再加上投资合作伙伴选择不当、银根紧缩筹资不利、投资监督不力钱权交易等情况,损失就更加惨重,企业很容易限于困境。

(三)筹集资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前,外贸企业因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企业自有资本很少,外贸经营使用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进行周转。目前,外贸企业面临的是困难,资金严重不足,形成了越不能贷款,业务越无法进行,越不开展业务,越无法贷款的恶性循环。

1、融资方式单一,争取银行借款困难。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外贸行业目前在商品和价格竞争的余地越来越小,付款方式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国际、国内贸易结算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利用商业信用周转的时空越来越狭小,因自身原因,又不能通过发行债权或股票进行融资,只能从银行融资,融资方式单一。而争取银行借款又十分困难,主要原因:一是规模小,风险大,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二是外贸属于流通企业,竞争激烈,很难找到借款担保,就连贸易项下融资,如开立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押汇等往往也是通过抵押或担保都相当困难,更别说一般流动资金贷款了。2、资金运用不当,缺乏融资成本观念。企业盲目上项目,挤占流动资金,在资金运营上往往流动比例下降,影响正常周转。另外,企业对融资成本的观念比较淡薄,资金报酬率低,业务利润仅仅够支付银行利息。(四)财务监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薄弱。企业改制后,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但对决策层的控制仍是个难点和盲点。管理层把控制看成是对下属员工的管理手段,不自觉地把自己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使得公司股东形同虚设,监事会制度更是流于形式,董事长和总经理缺乏有效的分工和相互制约,争权夺利,没有科学的决策机制,个人说了算,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

2、会计核算只有反映,没有监督。对财务人员的挑选,以是否“听领导的话”为标准,财务人员对经理言听计从,不敢监督。整个业务流程只有业务员知道,别人插不进去,收购商品和结汇都是滚动的,一笔出口的采购应该与哪笔销售收入、出口费用相对应,只有业务员才清楚,财务人员只是根据业务员的“配单”来做账,对实际发生的业务活动无法进行有效的跟踪,业务过程,只有到收汇时才能看出,这时再谈控制风险已经晚了,根本谈不上对业务的监督。

3、财务核算失真。有些外贸公司有业务,为了逃税等目的,常常做一些“真自营假”、“假自营真”的花账,有些外贸公司自身业务没有一笔,仅仅靠提供服务生存,为了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实际业务人拿到出口退税和业务利润,违反会计真实性原则,将做成自营,财务账面所反映的不是经济业务的实质,表面上亿元的自营收入,都是过账,其实质是收入,所以,很多财务分析指标失去其真正意义。外贸企业只是一个票据流转中心,一台收汇机器、付款机器、退税机器,帮助业务人逃避税收的机器。

(五)财务人员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外贸企业多年动荡、改革,一些有经验、有能力的财务人员跳槽选择了更稳定、待遇更好的单位,造成财务人员队伍不稳定。另外,财务人员仅仅注重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没有将工作重心由对凭证账簿的管理转移到对业务环节和原始业务信息的管理上,对财务管理的各个工作阶段所应具备的专门知识,包括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方面以及筹资、投资和分配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十分匮乏,不能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二、改善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路

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历史的积弊,也有新生的问题,既有宏观的因素,更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一套有效、科学的、完善的、灵活的财务管理制度也不是一朝一夕、一个财务部门就能搞好的,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资产结构、产品结构、经营方式等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建立相关财务管理体系。所以,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没有包治百病的通用方法。

企业建立财务管理体系的手段和思路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不管具体的思路和措施是什么,要想建立有效的、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企业要形成财务管理是生产力的共识

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上下要纠正财务管理只是算账、报账的观点,要树立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的资金管理、经营决策、风险控制、盈利分析、偿债能力、内部监督等实施管理的活动,有其他任何管理无法替代作用的观念。只有从思想上重视,才能在行动上形成前进的动力。

(二)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

只有目标明确,做事才能有的放矢。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体系运行的方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的目标在成本效益原则的指导下,应兼顾股东、员工、合作伙伴等与企业关系密切的利益主体,这样企业才能长久发展,否则,忽视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必然导致矛盾冲突,最终损害企业的价值,导致失败。

(三)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财务管理的基础

第12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外贸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进出口权逐步放开,对于外贸公司而言,不仅原有的政策优势荡然无存,而且要面临着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和日趋激烈、白热化的市场竞争环境。这对外贸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也给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虽然国有外贸企业多年推行改革,已取得了可喜成果,在财务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财务管理较以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于历史积弊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反映在财务管理上的弊端还是很多,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仍处于记账管理阶段,与市场经济的主体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观念滞后

尽管外贸企业已经被推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然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观念和习惯却不能很快改变,虽然也树立起了一些市场经济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感,但在财务管理上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有效防范措施却十分滞后。

以前,企业把财务管理仅仅理解成是借钱、付款、执行财务纪律,是财务部的事情,财务管理游离于经营活动、经营管理举措之外,财务管理根本称不上管理,已丧失其本来意义。

现在,国有外贸企业进行改革,不管是整体改制,还是分离改制,都是向业务骨干倾斜,大部分的业务员成了公司的股东和主要领导,又形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和以前不同的是,企业领导不仅独权,而且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领导层都是业务出身,对业务比较熟悉,因而,在日常决策和工作中,不自觉地偏向业务方面,存在重业务、轻财务、重融资、轻管理的情况,形成了效益是业务做出来的,而不是的财务管理出来的观念,财务管理没有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外贸企业资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是不良资产多,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而企业管理不善是其产生的主要根源。面对架子很大而实际质量不佳的空壳化资产,许多外贸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关注资产质量,但不良资产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止,集中体现在:

1、应收款项欠亏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止

应收款项管理体制没有质的改变,应收款项清欠的呼声很大,得力措施却很少,边清边欠、前清后欠的现象普遍存在。近几年来,外贸公司为解决应收账款问题制定了许多措施,如明晰资金管理权限、限制结算方式风险大的业务等,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堵塞了逾期收款产生,但也导致公司业务贸易机会的流失,形成应收款项管理与业务开拓难以调和的矛盾。这种一味“堵”的做法,使外贸企业不能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管理措施,在控制风险的能力上十分薄弱,如在赊销时缺乏严格、科学的调查程序;销售后对对方的监控不力;货款拖欠后保全债权的行动迟缓等等。

2、投资能力弱,成功的少,失败的多

外贸竞争压力越大,外贸企业就越急于寻找多种经营的路子,但由于在投资领域缺乏经验,方向难以把握,投资盲目,失误较多。二是由于自身规模较小,投资所占的比例较大,成百上千万的资金投入项目,造成资金大量积压和沉淀,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更大。三是在投资领域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即使投入巨资占领控股权,但经济效益却每况愈下,如果再加上投资合作伙伴选择不当、银根紧缩筹资不利、投资监督不力钱权交易等情况,损失就更加惨重,企业很容易限于困境。

(三)筹集资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前,外贸企业因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企业自有资本很少,外贸经营使用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进行周转。目前,外贸企业面临的是困难,资金严重不足,形成了越不能贷款,业务越无法进行,越不开展业务,越无法贷款的恶性循环。

1、融资方式单一,争取银行借款困难

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外贸行业目前在商品和价格竞争的余地越来越小,付款方式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国际、国内贸易结算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利用商业信用周转的时空越来越狭小,因自身原因,又不能通过发行债权或股票进行融资,只能从银行融资,融资方式单一。而争取银行借款又十分困难,主要原因:一是规模小,风险大,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二是外贸属于流通企业,竞争激烈,很难找到借款担保,就连贸易项下融资,如开立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押汇等往往也是通过抵押或担保都相当困难,更别说一般流动资金贷款了。

2、资金运用不当,缺乏融资成本观念

企业盲目上项目,挤占流动资金,在资金运营上往往流动比例下降,影响正常周转。另外,企业对融资成本的观念比较淡薄,资金报酬率低,业务利润仅仅够支付银行利息。

(四)财务监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薄弱

企业改制后,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但对决策层的控制仍是个难点和盲点。管理层把控制看成是对下属员工的管理手段,不自觉地把自己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使得公司股东形同虚设,监事会制度更是流于形式,董事长和总经理缺乏有效的分工和相互制约,争权夺利,没有科学的决策机制,个人说了算,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

2、会计核算只有反映,没有监督

对财务人员的挑选,以是否“听领导的话”为标准,财务人员对经理言听计从,不敢监督。整个业务流程只有业务员知道,别人插不进去,收购商品和结汇都是滚动的,一笔出口的采购应该与哪笔销售收入、出口费用相对应,只有业务员才清楚,财务人员只是根据业务员的“配单”来做账,对实际发生的业务活动无法进行有效的跟踪,业务过程,只有到收汇时才能看出,这时再谈控制风险已经晚了,根本谈不上对业务的监督。

3、财务核算失真

有些外贸公司有业务,为了逃税等目的,常常做一些“真自营假”、“假自营真”的花账,有些外贸公司自身业务没有一笔,仅仅靠提供服务生存,为了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实际业务人拿到出口退税和业务利润,违反会计真实性原则,将做成自营,财务账面所反映的不是经济业务的实质,表面上亿元的自营收入,都是过账,其实质是收入,所以,很多财务分析指标失去其真正意义。外贸企业只是一个票据流转中心,一台收汇机器、付款机器、退税机器,帮助业务人逃避税收的机器。

(五)财务人员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外贸企业多年动荡、改革,一些有经验、有能力的财务人员跳槽选择了更稳定、待遇更好的单位,造成财务人员队伍不稳定。另外,财务人员仅仅注重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没有将工作重心由对凭证账簿的管理转移到对业务环节和原始业务信息的管理上,对财务管理的各个工作阶段所应具备的专门知识,包括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方面以及筹资、投资和分配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十分匮乏,不能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

二、改善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路

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历史的积弊,也有新生的问题,既有宏观的因素,更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一套有效、科学的、完善的、灵活的财务管理制度也不是一朝一夕、一个财务部门就能搞好的,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资产结构、产品结构、经营方式等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建立相关财务管理体系。所以,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没有包治百病的通用方法。

企业建立财务管理体系的手段和思路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不管具体的思路和措施是什么,要想建立有效的、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企业要形成财务管理是生产力的共识

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上下要纠正财务管理只是算账、报账的观点,要树立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的资金管理、经营决策、风险控制、盈利分析、偿债能力、内部监督等实施管理的活动,有其他任何管理无法替代作用的观念。只有从思想上重视,才能在行动上形成前进的动力。

(二)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

只有目标明确,做事才能有的放矢。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体系运行的方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的目标在成本效益原则的指导下,应兼顾股东、员工、合作伙伴等与企业关系密切的利益主体,这样企业才能长久发展,否则,忽视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必然导致矛盾冲突,最终损害企业的价值,导致失败。

(三)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财务管理的基础

第13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外贸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进出口权逐步放开,对于外贸公司而言,不仅原有的政策优势荡然无存,而且要面临着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和日趋激烈、白热化的市场竞争环境。这对外贸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也给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虽然国有外贸企业多年推行改革,已取得了可喜成果,在财务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财务管理较以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于历史积弊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反映在财务管理上的弊端还是很多,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仍处于记账管理阶段,与市场经济的主体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观念滞后

尽管外贸企业已经被推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然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观念和习惯却不能很快改变,虽然也树立起了一些市场经济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感,但在财务管理上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有效防范措施却十分滞后。

以前,企业把财务管理仅仅理解成是借钱、付款、执行财务纪律,是财务部的事情,财务管理游离于经营活动、经营管理举措之外,财务管理根本称不上管理,已丧失其本来意义。

现在,国有外贸企业进行改革,不管是整体改制,还是分离改制,都是向业务骨干倾斜,大部分的业务员成了公司的股东和主要领导,又形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和以前不同的是,企业领导不仅独权,而且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领导层都是业务出身,对业务比较熟悉,因而,在日常决策和工作中,不自觉地偏向业务方面,存在重业务、轻财务、重融资、轻管理的情况,形成了效益是业务做出来的,而不是的财务管理出来的观念,财务管理没有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外贸企业资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是不良资产多,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而企业管理不善是其产生的主要根源。面对架子很大而实际质量不佳的空壳化资产,许多外贸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关注资产质量,但不良资产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止,集中体现在:

1、应收款项欠亏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止。应收款项管理体制没有质的改变,应收款项清欠的呼声很大,得力措施却很少,边清边欠、前清后欠的现象普遍存在。近几年来,外贸公司为解决应收账款问题制定了许多措施,如明晰资金管理权限、限制结算方式风险大的业务等,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堵塞了逾期收款产生,但也导致公司业务贸易机会的流失,形成应收款项管理与业务开拓难以调和的矛盾。这种一味“堵”的做法,使外贸企业不能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管理措施,在控制风险的能力上十分薄弱,如在赊销时缺乏严格、科学的调查程序;销售后对对方的监控不力;货款拖欠后保全债权的行动迟缓等等。

2、投资能力弱,成功的少,失败的多。外贸竞争压力越大,外贸企业就越急于寻找多种经营的路子,但由于在投资领域缺乏经验,方向难以把握,投资盲目,失误较多。二是由于自身规模较小,投资所占的比例较大,成百上千万的资金投入项目,造成资金大量积压和沉淀,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更大。三是在投资领域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即使投入巨资占领控股权,但经济效益却每况愈下,如果再加上投资合作伙伴选择不当、银根紧缩筹资不利、投资监督不力钱权交易等情况,损失就更加惨重,企业很容易限于困境。

(三)筹集资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前,外贸企业因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企业自有资本很少,外贸经营使用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进行周转。目前,外贸企业面临的是困难,资金严重不足,形成了越不能贷款,业务越无法进行,越不开展业务,越无法贷款的恶性循环。

1、融资方式单一,争取银行借款困难。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外贸行业目前在商品和价格竞争的余地越来越小,付款方式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国际、国内贸易结算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利用商业信用周转的时空越来越狭小,因自身原因,又不能通过发行债权或股票进行融资,只能从银行融资,融资方式单一。而争取银行借款又十分困难,主要原因:一是规模小,风险大,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二是外贸属于流通企业,竞争激烈,很难找到借款担保,就连贸易项下融资,如开立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押汇等往往也是通过抵押或担保都相当困难,更别说一般流动资金贷款了。

2、资金运用不当,缺乏融资成本观念。企业盲目上项目,挤占流动资金,在资金运营上往往流动比例下降,影响正常周转。另外,企业对融资成本的观念比较淡薄,资金报酬率低,业务利润仅仅够支付银行利息。

(四)财务监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薄弱。企业改制后,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但对决策层的控制仍是个难点和盲点。管理层把控制看成是对下属员工的管理手段,不自觉地把自己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使得公司股东形同虚设,监事会制度更是流于形式,董事长和总经理缺乏有效的分工和相互制约,争权夺利,没有科学的决策机制,个人说了算,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

2、会计核算只有反映,没有监督。对财务人员的挑选,以是否“听领导的话”为标准,财务人员对经理言听计从,不敢监督。整个业务流程只有业务员知道,别人插不进去,收购商品和结汇都是滚动的,一笔出口的采购应该与哪笔销售收入、出口费用相对应,只有业务员才清楚,财务人员只是根据业务员的“配单”来做账,对实际发生的业务活动无法进行有效的跟踪,业务过程,只有到收汇时才能看出,这时再谈控制风险已经晚了,根本谈不上对业务的监督。

3、财务核算失真。有些外贸公司有业务,为了逃税等目的,常常做一些“真自营假”、“假自营真”的花账,有些外贸公司自身业务没有一笔,仅仅靠提供服务生存,为了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实际业务人拿到出口退税和业务利润,违反会计真实性原则,将做成自营,财务账面所反映的不是经济业务的实质,表面上亿元的自营收入,都是过账,其实质是收入,所以,很多财务分析指标失去其真正意义。外贸企业只是一个票据流转中心,一台收汇机器、付款机器、退税机器,帮助业务人逃避税收的机器。

(五)财务人员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外贸企业多年动荡、改革,一些有经验、有能力的财务人员跳槽选择了更稳定、待遇更好的单位,造成财务人员队伍不稳定。另外,财务人员仅仅注重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没有将工作重心由对凭证账簿的管理转移到对业务环节和原始业务信息的管理上,对财务管理的各个工作阶段所应具备的专门知识,包括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方面以及筹资、投资和分配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十分匮乏,不能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

二、改善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路

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历史的积弊,也有新生的问题,既有宏观的因素,更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一套有效、科学的、完善的、灵活的财务管理制度也不是一朝一夕、一个财务部门就能搞好的,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资产结构、产品结构、经营方式等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建立相关财务管理体系。所以,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没有包治百病的通用方法。

企业建立财务管理体系的手段和思路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不管具体的思路和措施是什么,要想建立有效的、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企业要形成财务管理是生产力的共识

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上下要纠正财务管理只是算账、报账的观点,要树立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的资金管理、经营决策、风险控制、盈利分析、偿债能力、内部监督等实施管理的活动,有其他任何管理无法替代作用的观念。只有从思想上重视,才能在行动上形成前进的动力。

(二)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

只有目标明确,做事才能有的放矢。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体系运行的方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的目标在成本效益原则的指导下,应兼顾股东、员工、合作伙伴等与企业关系密切的利益主体,这样企业才能长久发展,否则,忽视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必然导致矛盾冲突,最终损害企业的价值,导致失败。

(三)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财务管理的基础

第14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外贸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进出口权逐步放开,对于外贸公司而言,不仅原有的政策优势荡然无存,而且要面临着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和日趋激烈、白热化的市场竞争环境。这对外贸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也给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虽然国有外贸企业多年推行改革,已取得了可喜成果,在财务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财务管理较以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于历史积弊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反映在财务管理上的弊端还是很多,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仍处于记账管理阶段,与市场经济的主体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观念滞后

尽管外贸企业已经被推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然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观念和习惯却不能很快改变,虽然也树立起了一些市场经济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感,但在财务管理上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有效防范措施却十分滞后。

以前,企业把财务管理仅仅理解成是借钱、付款、执行财务纪律,是财务部的事情,财务管理游离于经营活动、经营管理举措之外,财务管理根本称不上管理,已丧失其本来意义。

现在,国有外贸企业进行改革,不管是整体改制,还是分离改制,都是向业务骨干倾斜,大部分的业务员成了公司的股东和主要领导,又形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和以前不同的是,企业领导不仅独权,而且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领导层都是业务出身,对业务比较熟悉,因而,在日常决策和工作中,不自觉地偏向业务方面,存在重业务、轻财务、重融资、轻管理的情况,形成了效益是业务做出来的,而不是的财务管理出来的观念,财务管理没有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外贸企业资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是不良资产多,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而企业管理不善是其产生的主要根源。面对架子很大而实际质量不佳的空壳化资产,许多外贸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关注资产质量,但不良资产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止,集中体现在:

1、应收款项欠亏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止。应收款项管理体制没有质的改变,应收款项清欠的呼声很大,得力措施却很少,边清边欠、前清后欠的现象普遍存在。近几年来,外贸公司为解决应收账款问题制定了许多措施,如明晰资金管理权限、限制结算方式风险大的业务等,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堵塞了逾期收款产生,但也导致公司业务贸易机会的流失,形成应收款项管理与业务开拓难以调和的矛盾。这种一味“堵”的做法,使外贸企业不能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管理措施,在控制风险的能力上十分薄弱,如在赊销时缺乏严格、科学的调查程序;销售后对对方的监控不力;货款拖欠后保全债权的行动迟缓等等。

2、投资能力弱,成功的少,失败的多。外贸竞争压力越大,外贸企业就越急于寻找多种经营的路子,但由于在投资领域缺乏经验,方向难以把握,投资盲目,失误较多。二是由于自身规模较小,投资所占的比例较大,成百上千万的资金投入项目,造成资金大量积压和沉淀,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更大。三是在投资领域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即使投入巨资占领控股权,但经济效益却每况愈下,如果再加上投资合作伙伴选择不当、银根紧缩筹资不利、投资监督不力钱权交易等情况,损失就更加惨重,企业很容易限于困境。

(三)筹集资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前,外贸企业因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企业自有资本很少,外贸经营使用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进行周转。目前,外贸企业面临的是困难,资金严重不足,形成了越不能贷款,业务越无法进行,越不开展业务,越无法贷款的恶性循环。

1、融资方式单一,争取银行借款困难。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外贸行业目前在商品和价格竞争的余地越来越小,付款方式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国际、国内贸易结算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利用商业信用周转的时空越来越狭小,因自身原因,又不能通过发行债权或股票进行融资,只能从银行融资,融资方式单一。而争取银行借款又十分困难,主要原因:一是规模小,风险大,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二是外贸属于流通企业,竞争激烈,很难找到借款担保,就连贸易项下融资,如开立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押汇等往往也是通过抵押或担保都相当困难,更别说一般流动资金贷款了。

2、资金运用不当,缺乏融资成本观念。企业盲目上项目,挤占流动资金,在资金运营上往往流动比例下降,影响正常周转。另外,企业对融资成本的观念比较淡薄,资金报酬率低,业务利润仅仅够支付银行利息。(四)财务监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薄弱。企业改制后,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但对决策层的控制仍是个难点和盲点。管理层把控制看成是对下属员工的管理手段,不自觉地把自己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使得公司股东形同虚设,监事会制度更是流于形式,董事长和总经理缺乏有效的分工和相互制约,争权夺利,没有科学的决策机制,个人说了算,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

2、会计核算只有反映,没有监督。对财务人员的挑选,以是否“听领导的话”为标准,财务人员对经理言听计从,不敢监督。整个业务流程只有业务员知道,别人插不进去,收购商品和结汇都是滚动的,一笔出口的采购应该与哪笔销售收入、出口费用相对应,只有业务员才清楚,财务人员只是根据业务员的“配单”来做账,对实际发生的业务活动无法进行有效的跟踪,业务过程,只有到收汇时才能看出,这时再谈控制风险已经晚了,根本谈不上对业务的监督。

3、财务核算失真。有些外贸公司有业务,为了逃税等目的,常常做一些“真自营假”、“假自营真”的花账,有些外贸公司自身业务没有一笔,仅仅靠提供服务生存,为了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实际业务人拿到出口退税和业务利润,违反会计真实性原则,将做成自营,财务账面所反映的不是经济业务的实质,表面上亿元的自营收入,都是过账,其实质是收入,所以,很多财务分析指标失去其真正意义。外贸企业只是一个票据流转中心,一台收汇机器、付款机器、退税机器,帮助业务人逃避税收的机器。

(五)财务人员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外贸企业多年动荡、改革,一些有经验、有能力的财务人员跳槽选择了更稳定、待遇更好的单位,造成财务人员队伍不稳定。另外,财务人员仅仅注重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没有将工作重心由对凭证账簿的管理转移到对业务环节和原始业务信息的管理上,对财务管理的各个工作阶段所应具备的专门知识,包括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方面以及筹资、投资和分配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十分匮乏,不能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

二、改善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路

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历史的积弊,也有新生的问题,既有宏观的因素,更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一套有效、科学的、完善的、灵活的财务管理制度也不是一朝一夕、一个财务部门就能搞好的,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资产结构、产品结构、经营方式等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建立相关财务管理体系。所以,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没有包治百病的通用方法。

企业建立财务管理体系的手段和思路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不管具体的思路和措施是什么,要想建立有效的、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企业要形成财务管理是生产力的共识

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上下要纠正财务管理只是算账、报账的观点,要树立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的资金管理、经营决策、风险控制、盈利分析、偿债能力、内部监督等实施管理的活动,有其他任何管理无法替代作用的观念。只有从思想上重视,才能在行动上形成前进的动力。

(二)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

只有目标明确,做事才能有的放矢。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体系运行的方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的目标在成本效益原则的指导下,应兼顾股东、员工、合作伙伴等与企业关系密切的利益主体,这样企业才能长久发展,否则,忽视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必然导致矛盾冲突,最终损害企业的价值,导致失败。

(三)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财务管理的基础

第15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外贸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进出口权逐步放开,对于外贸公司而言,不仅原有的政策优势荡然无存,而且要面临着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和日趋激烈、白热化的市场竞争环境。这对外贸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也给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虽然国有外贸企业多年推行改革,已取得了可喜成果,在财务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财务管理较以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于历史积弊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反映在财务管理上的弊端还是很多,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仍处于记账管理阶段,与市场经济的主体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观念滞后

尽管外贸企业已经被推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然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观念和习惯却不能很快改变,虽然也树立起了一些市场经济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感,但在财务管理上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有效防范措施却十分滞后。

以前,企业把财务管理仅仅理解成是借钱、付款、执行财务纪律,是财务部的事情,财务管理游离于经营活动、经营管理举措之外,财务管理根本称不上管理,已丧失其本来意义。

现在,国有外贸企业进行改革,不管是整体改制,还是分离改制,都是向业务骨干倾斜,大部分的业务员成了公司的股东和主要领导,又形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和以前不同的是,企业领导不仅独权,而且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领导层都是业务出身,对业务比较熟悉,因而,在日常决策和工作中,不自觉地偏向业务方面,存在重业务、轻财务、重融资、轻管理的情况,形成了效益是业务做出来的,而不是的财务管理出来的观念,财务管理没有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外贸企业资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是不良资产多,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而企业管理不善是其产生的主要根源。面对架子很大而实际质量不佳的空壳化资产,许多外贸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关注资产质量,但不良资产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止,集中体现在:

1、应收款项欠亏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止。应收款项管理体制没有质的改变,应收款项清欠的呼声很大,得力措施却很少,边清边欠、前清后欠的现象普遍存在。近几年来,外贸公司为解决应收账款问题制定了许多措施,如明晰资金管理权限、限制结算方式风险大的业务等,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堵塞了逾期收款产生,但也导致公司业务贸易机会的流失,形成应收款项管理与业务开拓难以调和的矛盾。这种一味“堵”的做法,使外贸企业不能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管理措施,在控制风险的能力上十分薄弱,如在赊销时缺乏严格、科学的调查程序;销售后对对方的监控不力;货款拖欠后保全债权的行动迟缓等等。

2、投资能力弱,成功的少,失败的多。外贸竞争压力越大,外贸企业就越急于寻找多种经营的路子,但由于在投资领域缺乏经验,方向难以把握,投资盲目,失误较多。二是由于自身规模较小,投资所占的比例较大,成百上千万的资金投入项目,造成资金大量积压和沉淀,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更大。三是在投资领域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即使投入巨资占领控股权,但经济效益却每况愈下,如果再加上投资合作伙伴选择不当、银根紧缩筹资不利、投资监督不力钱权交易等情况,损失就更加惨重,企业很容易限于困境。

(三)筹集资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前,外贸企业因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企业自有资本很少,外贸经营使用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进行周转。目前,外贸企业面临的是困难,资金严重不足,形成了越不能贷款,业务越无法进行,越不开展业务,越无法贷款的恶性循环。

1、融资方式单一,争取银行借款困难。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外贸行业目前在商品和价格竞争的余地越来越小,付款方式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国际、国内贸易结算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利用商业信用周转的时空越来越狭小,因自身原因,又不能通过发行债权或股票进行融资,只能从银行融资,融资方式单一。而争取银行借款又十分困难,主要原因:一是规模小,风险大,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二是外贸属于流通企业,竞争激烈,很难找到借款担保,就连贸易项下融资,如开立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押汇等往往也是通过抵押或担保都相当困难,更别说一般流动资金贷款了。

2、资金运用不当,缺乏融资成本观念。企业盲目上项目,挤占流动资金,在资金运营上往往流动比例下降,影响正常周转。另外,企业对融资成本的观念比较淡薄,资金报酬率低,业务利润仅仅够支付银行利息。(四)财务监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薄弱。企业改制后,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但对决策层的控制仍是个难点和盲点。管理层把控制看成是对下属员工的管理手段,不自觉地把自己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使得公司股东形同虚设,监事会制度更是流于形式,董事长和总经理缺乏有效的分工和相互制约,争权夺利,没有科学的决策机制,个人说了算,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

2、会计核算只有反映,没有监督。对财务人员的挑选,以是否“听领导的话”为标准,财务人员对经理言听计从,不敢监督。整个业务流程只有业务员知道,别人插不进去,收购商品和结汇都是滚动的,一笔出口的采购应该与哪笔销售收入、出口费用相对应,只有业务员才清楚,财务人员只是根据业务员的“配单”来做账,对实际发生的业务活动无法进行有效的跟踪,业务过程,只有到收汇时才能看出,这时再谈控制风险已经晚了,根本谈不上对业务的监督。

3、财务核算失真。有些外贸公司有业务,为了逃税等目的,常常做一些“真自营假”、“假自营真”的花账,有些外贸公司自身业务没有一笔,仅仅靠提供服务生存,为了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实际业务人拿到出口退税和业务利润,违反会计真实性原则,将做成自营,财务账面所反映的不是经济业务的实质,表面上亿元的自营收入,都是过账,其实质是收入,所以,很多财务分析指标失去其真正意义。外贸企业只是一个票据流转中心,一台收汇机器、付款机器、退税机器,帮助业务人逃避税收的机器。

(五)财务人员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外贸企业多年动荡、改革,一些有经验、有能力的财务人员跳槽选择了更稳定、待遇更好的单位,造成财务人员队伍不稳定。另外,财务人员仅仅注重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没有将工作重心由对凭证账簿的管理转移到对业务环节和原始业务信息的管理上,对财务管理的各个工作阶段所应具备的专门知识,包括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方面以及筹资、投资和分配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十分匮乏,不能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

二、改善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路

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历史的积弊,也有新生的问题,既有宏观的因素,更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一套有效、科学的、完善的、灵活的财务管理制度也不是一朝一夕、一个财务部门就能搞好的,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资产结构、产品结构、经营方式等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建立相关财务管理体系。所以,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没有包治百病的通用方法。

企业建立财务管理体系的手段和思路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不管具体的思路和措施是什么,要想建立有效的、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企业要形成财务管理是生产力的共识

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上下要纠正财务管理只是算账、报账的观点,要树立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的资金管理、经营决策、风险控制、盈利分析、偿债能力、内部监督等实施管理的活动,有其他任何管理无法替代作用的观念。只有从思想上重视,才能在行动上形成前进的动力。

(二)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

只有目标明确,做事才能有的放矢。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体系运行的方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的目标在成本效益原则的指导下,应兼顾股东、员工、合作伙伴等与企业关系密切的利益主体,这样企业才能长久发展,否则,忽视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必然导致矛盾冲突,最终损害企业的价值,导致失败。

(三)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财务管理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