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思想政治的收获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文/大隐
我在如皋长寿村做调查,问卷上有关排便的答案是非常一致的。凡是高寿者都有每日排便的习惯,而且是几十年如一日。这种经年养成的好传统使得如皋老人的肠道非常卫生。
如皋市长寿老人中每年因消化系统疾病去世的只占总人数的1.35%,医学专家对如皋长寿老人进行肠检时发现,他们肠道中的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等有益菌群普遍高于一般人,肠道年龄在30岁左右。这说明保护肠道卫生是如皋长寿老人的一个养生秘诀。
我国古代养生家对保持大便通畅极为重视。汉代王充在《论衡》中指出:“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金元时代的朱丹溪也说:“五味入口,即入于胃,留毒不散,积聚既久,致伤冲和,诸病生焉。”意思是说,肠中的残渣、浊物要及时不断地给以清理,排出体外,才能保证机体的生理功能。如果大便经常秘结不畅,就可能会导致浊气上扰、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调,因而产生或诱发多种疾病。
保持大便通畅可以防病延年,这在长寿之乡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生活常识。但每天排便几次合适呢?这是因人而异的。从理论上说,排便量的多少与食物摄入量、种类、液体摄入量、排便频率、消化器官的功能、状态有关。一般来说,进食粗粮、大量蔬菜者,粪便量大;反之,进食肉食、细粮者,粪便量少。
长寿之乡的一位老人向我介绍了几种利便偏方,在此值得一提:
方法一:用3-5滴蜂蜜和香油加开水冲饮,每天早晨空腹喝一小碗,10分钟后可见效果。
方法二:用泻叶、甘草、姜片、肉桂、小茴香做料,加水煮沸,每天5杯。
方法三:用紫菜做汤,加少量醋,早晨起床后空腹饮用,每天一杯。
方法四:每天早晨起床前,全身放松,将两手手心叠放按在肚脐上,顺时针方向揉50-100次。
我在如皋走访时发现,除极个别的老人一周排便一次外,其他都是规律性的每天一次。杨门英老人已经101岁了,她的孙女告诉我,老人每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解大手”,几十年来都是这样,老人每天进食量并不大,但每天早上排便是铁的定律。老人对这个定律的解释是,如果一天不解手,身体就会不舒服。
调整生活 逆转“假衰”
“假性衰老”概念认为,只要尽力挽救,一切都还来得及。这里总结了最让人迷惑的10个衰老假象。希望在“假衰”带来的警钟下,我们能重新调整自己的生活,让真正衰老的到来延期。
头发脱落
[逆转法]:1.缓解头发压力。经常保持适当的运动、放松,可以减轻精神压力,缓解脱发并帮助毛囊重新长出新发。2.吃营养头发的饮食。蔬菜、谷物、牛奶、瘦肉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鱼可以缓解脱发。
眼睛干涩,视物模糊
[逆转法]:1.沏上一杯茶,茶香能缓解头昏、头痛引起的眼部不适。睡眠时用枕头,清火、明目的功效可以在夜间修复眼睛损伤。2.按摩眼周。按摩后闭目休息,然后凝神远望,最好是绿色植物或天空。
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
[逆转法]:1.朗读,可以使大脑皮层的血流量及神经功能的调节处于良好状态,有助于减轻精神压力,同时锻炼我们的记忆力和表达力。2.将记忆融入感彩,带着特征主动记忆能记得更牢。另外,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以用手机、笔记本电脑随时记下重要的事情。
耳鸣,听力下降
[逆转法]:1.多吃维生素A,可以促进内耳神经细胞的再生。胡萝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田螺、牡蛎、鸡肝也是富含维生素A的宝库。2.按摩助听穴位。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
经常气短、气促
[逆转法]:1.膈肌参与的深呼吸。方法是:吸气时用鼻腔,腹部肌肉用力,将胸腔扩张到最大,呼气时用口吐出。2.每周爬一次山,这样肺功能将得到提高。同时,山区森林里的新鲜空气也是对肺脏的一次“清洗保养”。
心肌力量减弱
[逆转法]:1.耐力运动增加心肌力量。每周进行3次运动,每次连续30分钟以上、心率达到130-160次/分,例如慢跑和登山,可以保持心肌力量。2.保持合适的体重。肥胖带来的危害远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瘦人的心脏可以比胖人年轻10-15年。
松弛,出现下垂迹象
[逆转法]:锻炼胸肌。女性的形状是以胸部肌肉为基础的,如果胸肌锻炼得当、发育良好,就可以帮助塑形,防止下垂。
柔韧性下降,身体变得僵硬
[逆转法]:1.增加柔韧性练习。通过向前、向后弯腰和腰部左右旋转,练习腰部柔韧性。2.少穿高跟鞋。高跟鞋可引起关节间的韧带脆弱,尤其是膝关节的前交叉韧带,造成脊柱和骨盆歪斜,膝关节僵直,遇到强力冲击身体容易受伤。
腹部肥胖,臀部下坠
[逆转法]:1.月经前两周性激素分泌水平最高,我们在这个时间段增加运动,可以多消耗掉30%的脂肪。2.增加站立的时间。久坐让脂肪集中到腹部、臀部、大腿等身体中段,站立可以“燃烧”额外的脂肪,对减少长期霸占腰围的赘肉效果明显。
摘 要:“生活世界”是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作为“生活世界”理论集大成者的哈贝马斯,借鉴了胡塞尔、许茨等人的思想,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生活世界”理论学说。而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中存在生活世界教育缺失等问题,因此,可借鉴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来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中的问题,这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哈贝马斯;生活世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
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不尽如人意,归根究底,“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主要原因为受教育者的接收效果不够理想。”而生活世界教育的缺失,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一个重要问题。因而深入探讨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的内涵
“生活世界”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核心概念,与“交往行为”概念共同构成这一理论大厦的基础。哈贝马斯主要从“交往理性”出发,丰富及发展了“生活世界”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生活世界是交往行动的境界和背景
哈贝马斯认为,生活世界作为“提供了指导我们共同生活、共同经历、共同言说和共同行动的知识。作为共在的我们,只有在日常语言的交往互动中才能获得指导我们行动的知识和规范,而生活世界就是这种知识的源泉”。[2]而作为这种知识背景的生活,具有“绝对的明确性”、“总体化力量”和“背景知识的整体论”特征。“绝对的明确性”即生活世界作为一个背景,在我们日常交往行为的背后,明确指导我们的行动。“总体化力量”即生活世界使交往行动者处于统一的生活中,使他们的相互理解具有公共性基础,他们的存在是被包容的。“整体论”即生活世界由各种成分相互交融,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整体。
2.生活世界为交往行动者的相互理解提供“信息储存库”
“生活世界表现为自我理解力或不可动摇的信念的储蓄库,交往的参与者为了合作的解释过程可以利用这些自我理解力和坚定的信念。”[3]生活世界的三个知识特征,即“绝对的明确性”、“总体化力量”和“背景知识的整体论”,使生活世界构成了人们交往行动情境的直观性前理解的脉络,也给解释过程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满往参与者在行动情境中产生的理解需要。
3.文化、社会和个性相互联系,构成了“生活世界”的三维结构
哈贝马斯认为,生活世界与文化、社会和个性,与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之间构成内在与外在两种结构关系。内在结构主要是指生活世界与文化、社会和个性之间的结构关系;外在结构主要是指生活世界与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之间的结构关系。通过二者之间相互作用,才真正实现沟通交往理性。“文化、社会和个人作为生活世界的结构因素与文化在生产、社会统一和社会化的这些过程相适应。”[4]文化、社会和个性通过交往语言这一共同中介,相互联系,从而交融在一起,构建了生活世界。同时,生活世界还外在地与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中生活世界教育缺失的表现
(一)教育内容的绝对科学主义使教育生活“知识背景”的缺失
从整体来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都是以科学理论为绝对主体,科学世界对课程内容选择起支配作用。在这种教育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没有了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单调、枯燥压抑了生活的激情,教育只是向学生灌输“我应该是什么样的”,而遗忘了“我原本是什么样的”,未能处理好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教育缺乏应有的生活“知识背景”。
(二)“信息储存库”与教育“真诚性”的缺失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种交往行为活动中,师生之间建立相互理解的“信息储存库”是非常重要的。哈贝马斯认为这种“信息储存库”建立的关键是具有真诚性的语言。然而,现实教育中,师生之间“真诚”的缺失使教育过程遭遇了很多障碍。一方面,就教育者而言,主要起灌输作用、扮演独白角色,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其自身可能都不太认同,因此在言语表达上也是非“真诚”的。另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缺乏真诚表述自己主观世界观念的机会。学校、教师不能创设真诚表达主观观念的氛围,大部分大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些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接收效果。
三、“生活世界”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启示
(一)摆脱绝对科学主义,面向社会现实生活
现实的生活世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种交往活动的背景预设,是进行教育的师生主体和社会存在基础,也是教育知识的根本来源。如何恰当处理好生活世界与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重要问题。因此,课程要直接面向社会,与生活融为一体。但这也并不是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它的全部时空直接指向生活,而是要在追求知识的同时更要去追求人的“生活价值”,强调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学以致用,以实现教育、生活与现实的辩证统一。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效果。
(二)改变传统教育方式,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双向平等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特别注重“主体间”对话与话语的分析,“它倡导的交往行为合理化强调主体之间平等自然的对话”,“不仅要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而且还强调双方同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而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以强迫灌输式教育为主,完全忽视了被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因此,只有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必须通过双向平等的交往和对话,才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世界的回归。
(三)充分实现生活世界的内在与外在结构功能,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包括文化、社会、个性这三大方面的内容,注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文化传承、社会合作和联结、个体社会化这三大教育功能。在文化层面,当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考虑时代的背景和特点,与时俱进。对于一些不符合新形势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及时做出调整,既要继承优良的文化传统,又能适应时代要求,掌握新的时代文化。在社会层面,大学生的爱国情操,团结合作的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可通过对国内国外政治热点进行深入分析,进行开放性教学,鼓励学生发表自身观点,通过真诚的交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在个性层面,教师应该关注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感体验,通过与学生深入探讨,引导学生客观正确地看待现实中的思想政治状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客观实际状况,与社会的需要合拍,这样有利于使教育内容被学生接受的效果更为深刻而有效。
参考文献
[1] 刘光义,道德接受机制教育研究[J],教育研究.1997(2)
[2] 张向东.理性生活方式的重建: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57-58.
中图分类号: 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的起点,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的作用,为圆满完成各项企业生产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障?结合多年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关键应以“五新”为抓手,不断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
一、坚持与时俱进,观念上要新 观念创新是根本。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企业的根本性、基础性工作,是巩固全体干部职工共同思想的重要手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为生产经营、勘探开发,能源生产,构建和谐企业,提供强大精神支撑。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体现时代要求,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目标是努力造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具体讲就是要培养干部职工成为本专业精通、本工种多能、企业系统通用的新型复合型人才。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具体实际,为完成企业生产任务鼓劲加油,努力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环境和氛围,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要对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热点和干部职工关心的焦点进行超前研究,提高预测性,采取相应措施,把问题想在前头,把工作做在前头,使思想政治工作与干部职工的愿望和要求相和谐,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二、坚持以人为本,内容上要新 内容创新是重点。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同时又要靠具体的人来实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抓住四个结合:一是教育引导和鼓舞鞭策结合。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优势,通过学习、座谈、谈心、主题活动等形式,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的作用。要敢于接触矛盾,又要善于化解矛盾,既要大张旗鼓地表扬,又要义正词严地批评。对职工做出的贡献、做出的成绩、取得的荣誉,要及时予以宣传、表扬、奖励;对职工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该指出的指出、该批评的批评、该处理的处理,形成鼓舞先进、鞭策后进的良好氛围,使思想政治工作达到理想效果。二是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要摆脱我讲你听,专讲大道理的传统、单一的说教。对职工要思想上尊重,感情上贴近,生活上关心,帮助解决职工工作、家庭和生活上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在政治上,要将职工的工作成绩与晋职、奖励、立功相挂钩,保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上,要尽力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特别是要引导职工如何正确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要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生活上,要设身处地的为职工排忧解难,使他们无后顾之忧。真正做到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三是经常性工作与心理调适相结合;企业本身是高危职业,干部职工大多又因事业、家庭双重压力,身心疲惫,生活无规律,心理压力过大,久而久之,势必影响士气和生产力。 思想政治工作应重视人的心理作用,因人施教,换位思考;经常分析研究工作对象的思想状况,要加强舆论引导,帮助干部职工学会及时自我减压,调整好心态,树立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追求。四是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素质与做他人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做到“四会”“四熟悉”、具备“四个能力”。“四会”:即会及时发现问题,会做个别人的思想工作,会化解矛盾,会组织有实效的学习。“四熟悉”: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基本方法和工作对象。“四个能力”:即具备驾驭思想动态的能力、发现问题苗头的能力、谈心说理的能力、处理棘手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素质,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坚持科学发展,形式上要新 形式创新是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利益关系复杂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各种观念相互交织,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的难度加大。加之职工队伍年轻,中青年职工较多,思维活跃,接触面广,思想政治工作更要做深做细做活,充分发挥统一思想、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作用。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形式,应多搞点开放引导式教育,比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谈心、诫勉、座谈、研讨、家访、帮困等活动,沟通感情。特别是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体育活动,既陶冶情操,提升品位,又激发活力,凝聚人心。同时,以书本、声像为教材,辅之以多样化的媒体、互联网为媒介,讲求方式方法,帮助干部职工提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能力,使理论灌输与实践活动、正面宣传与反面教育、典型示范与精神激励等有机结合,引导青年干部职工用奉献衡量价值,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
摘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而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是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更。新课改核心的转变,由以前的灌输式转变为当今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形式。因此,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师生互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现状并不乐观,存在着总体效果不好、互动形式化、缺乏主动性等现象,本文针对此现状,提出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鼓励学生交流和提供多种互动途径等手段促使其课堂师生互动趋于完善。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教师;学生
思想政治学科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渠道,要求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简单接受知识的积累过程,更是学生情感交流、精神构建和人格健全的过程,其旨在指导高中生形成关注事物、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国有句谚语叫“按着牛头喝水――勉强不得”,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要建立和谐的师生互动,使学生拥有积极的情感和接受的态度。
一、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的概述
(一)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涵义
单向传播式学习是一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其教学要素包括教室、黑板、粉笔、教材等。教师将其所学知识毫无保留地集中地传播给学生,学生再将这些知识理解、记忆、吸收,形成自身的知识结构。多向互动学习是与单向传播式学习相对应教育模式,沃勒对互动进行了最早社会学探讨的。他是以制度支配和服从关系为线索,论述了师生之间的种种碰撞。教师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是学校正规课程的代言人,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期望,而学生成为其期望的原材料。最早论述课堂互动的著作是《教室中的互动》,德拉梅特所著。此书认为人的社会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关系,是一种社会互动过程。
人们对课堂互动含义的理解各不相同,综合各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课堂互动,就是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为基础,以相同的教材为链接,通过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教与学的课堂过程。互动,是人际交往的概念,属于社会学研究领域,而课堂师生互动又属于教育学研究的范畴。从而推导出思想政治课课堂互动的涵义,即通过思想政治教师的指导,学生围绕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在与教师互动中自主探索学习,形成思想政治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操作过程和运行机制。
(二)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的意义
高中思想政治课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生一起面对现阶段生活的中遇到各种困惑、矛盾与冲突。课程包含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不仅要完成对学生的知识的传授,还要引导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正是有这样的学科特点,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需要互动。没有互动,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首先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积极地参与自然地升华情感,主动接受各种信息。学生将接受的知识内化并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教育具有培养创造精神和压抑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才能最大程度地释放内在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第三,有利于思想交锋。“对话”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平等地位,师生可以就某一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鼓励思想交锋。这使“一言堂”变成“众言堂”,由教师“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极大地激发学生积极性,实现了学生真正参与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是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此,笔者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式,以笔者毕业的高中学校为实证,对在校高中生随机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8份,有效回收率为89%,为本文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撑。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的现状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互动式已愈来愈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调查显示,互动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但仍存在着种种问题。
(一)互动总体效果不好,学生收获不甚显著
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次调查中,在问及“你认为大部分老师组织的课堂互动,总体效果”时,有30.0%和36.5%的学生选择了“一般”和“不太好”,有高达8.4%的学生选择了“非常不好”;在问及“从互动教学中的收获”这一问题时,有40.4%和24.2%的学生选择了收获“一般”和收获“很小”,有14.6%的高中学生选择了“没有”收获。(见图1,2)
这表明,在新课改几年后的今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互动教学效果并不是很乐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种双边的活动构成教学活动,而以情感沟通为起始点,建立相互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预设目标和学生需求目标相统一,构成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图1:关于“大部分老师组织的课堂互动,总体效果”问题的回答统计图2:关于“你从互动教学中的收获”问题的回答统计
(二)互动教学活动次数少、形式单一
关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主要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应答、要求与反应、评价与反馈,以及个别辅导、眼神交流、直接接触等过程中”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中。在调查中,在问及“在政治课堂上,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的频率”时,有6.7%和25.3%的学生选择“总是”和“通常”,选择“一般”或“很少”的占17.4%、46.1%,还有4.5%认为是“从不”。56.8%的学生表示“思想政治课老师通常组织的教学形式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其他形式少之又少。
从课堂师生信息传递方式角度出发,有效的教学互动有以下几种形式,他们分别:双向型、多向型和网状型。就教学效果来说,网状互动最优,多向互动次之,双向互动效果较差。在现实的思想政治课堂上,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的比较少,只有极少数的教师使用,并且互动形式单一。新课改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互动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学生只是作为教师教授和影响的对象存在着。
(三)课堂提问中师生互动形式化
提问是课堂常用的师生互动方式。通过提问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诱导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教师可以恰当的调节教学进程。在问及“认为老师问题设置如何”时,选择“一般”占30.3%,“较差”占32.1%,还有“非常差”占12.9%。学生表示,“通常老师提问的是”是“概念原理内容”的有42.1%,只有14.7%的学生选择“情感态度”。
这表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科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然而,现有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往往华而不实,出现了师生互动形式化的现象。据调查,思想政治课教师大多提问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使提问流于形式。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握分寸”,不是问题太难,学生望而生畏,就是问题过易,学生脱口而出,也觉得索然无味,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四)师生互动主体缺乏主动性
有部分同学认为,思想政治课堂单调、呆板、没有生机,在问及“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频率”时,有高达27.5%的学生“很少”主动参与,更有3.9%的高中生“从不”主动参与。而在问及“在课堂大部分同学与老师主动互动的情况”,只有9.6%和19.1%选择了“非常主动”和“比较主动”。(见图3,4)
上述数据表明,学生缺乏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而很多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缺乏兴趣,感到索然无味,把学习活动当成苦差事,这极大地削弱了师生互动过程的效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对学习内容不甚了解,他们只关心考点,还有少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不重要。图3:关于“你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频率”问题的回答统计图4:关于“你认为课堂上,大部分同学与老师主动互动的情况”问题的回答统计
(五)师生互动主体不平等
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是由政治教师发起的,所有同学都有机会参加活动。然而在问到“你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机会”这个问题时,只有7.3%、15.7%的学生选择有“非常多”、“较多”,31.5%的学生选择只有“一般”机会,还有41.0%和4.5%的学生认为“较少”“从未”有机会回答问题。(见图5)
数据表明,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师生互动存在不平等现象。据调查,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机会非常多或较多的这部分学生中,优等生占大多数。在与学生交谈中,他们反映成绩好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回答问题,大多进行的小组讨论也是由成绩靠前的同学任组长,并进行最后总结。学生说,只要上课不捣乱、不影响老师讲课并且考试及格,老师就不会“找麻烦”。通常情况下,学生只是简单地接受各种既定的思想政治知识,而这种被动、消极的学习,与我们旨在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是格格不入的,会严重制约教育质量的提高,影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图5:关于“你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机会”问题的回答统计
三、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的主要措施
众所周知,教学即交流。没有课堂的师生互动教学就不可能发生,良好的课堂师生互动是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是课堂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信息传递与反馈的行为过程。因此,政治教师要积极推进课堂互动。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我们要努力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呼吸,如果不能营造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①所以,为了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就要求政治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实现教学内容的教授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要在课堂上要用亲切的语言和面部表情与学生互动,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恰当运用幽默艺术,可以调节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氛围,改善师生关系,增强教学魅力。因此,思想政治课课堂师生互动的前提是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课堂教学离开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难以进行下去的,而互动最常用、有效的方式是问答。这里提倡“对话式”问答行为,他是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并在学生观点基础上再提出新问题;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提出质疑,就某一问题共同探讨,学生对问答的进程和方向有较多的支配机会。教师适时地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延伸到实际的生活领域,注意把知识和行为统一起来,把知识变为行为,改造的主观世界,使他们成为言行一致的人,这样做才符合教与学的要求。
(三)科学设计讨论小组
教师讨论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其中最为重要者当推小组活动。研究表明,每一个小组的特征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影响成员之间的互动行为和课堂互动的整体效果。随着小组规模的扩大,小组成员会愈加不满足,减少参与讨论,较少合作,所以小组一般以5-8人为宜。小组内聚力是成员继续留在小组的一种吸引力量。内聚力强的小组,成员之间随时准备互动交流,经常认真倾听、相互影响,更严格地遵守小组准则。小组组长是影响小组实现目标进程的重要角色,可由小组自选产生、教师指定或教师自己亲自担任。
(四)鼓励学生交流,教会学生如何表达
陶行知说过“人像树木一样,要是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某自由。”人的性格各异,所以在一个班级里,有的学生开朗乐观、自信敏捷,他们更容易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而有些学生内向沉静、不善言谈,他们需要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引导下才会逐渐参加到课堂互动中。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善于互动的学生的言辞和表现,更要注意性格内向学生的参与程度,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鼓励,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思想政治课互动之中。同时,有部分学生在与其他同学交流过程中对自己的想法无法详细阐明,更不用说评论其他人的观点了,这也会影响学生互动的积极性。这是就需要政治教师经常组织辩论和演讲等活动,教会学生如何表达。(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杨亚平,柏艳:《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语文.2012-03-20。
关键词:初中教育 政治教学 道德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想还不够健全、不够成熟,这个阶段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给予的引导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既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正确的价值引导,也需要学生独立的思考以及亲身实践。初中政治教学就是一个让学生主动去体验、亲身实践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实现学习文化知识与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的有机统一,这也是新的课程改革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初中政治的教育中要坚持以德为先,利用政治教学的优势,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不断努力。[1]
一、初中政治教育在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中的作用及其现状分析
初中政治是对学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的基础课程,在中学德育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方向以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就目前我国的初中政治教育来看,政治教学与一般的文化课程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教学工作在学生思想品德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初中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内容与现阶段的学生需求已经不能相匹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实际中的政治教学的重点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其应有的效果。 [2]
二、加强初中思想道德课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
总的来说,作为德育工作主要阵地的政治教学要想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以时代的发展为导向,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在初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现代初中学生的特点,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道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发挥其主导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的价值取向、思想素质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另外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要将教材中的德育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1、提高学生对于政治课程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的课堂教学最主要的就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学生有了积极主动学习的动机,才能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就需要教师组织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课堂学习活动,旧思想政治课来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课堂风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并且能够被学生所接受,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兴趣便很自然的被带动,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大大提高。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与感悟,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其德育的功能。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并且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将课堂学习的主动给学生,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束缚,创造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顾虑,让学生无拘无束,大胆的提出问题,自主探讨,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3]
2、开展有效的社会实践,将思想政治知识落到实处
除了进行有效的课堂教育之外,学校还要开展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要与社会、家庭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协调,把思想品德教育向课外延伸。安排与教学实际内容相结合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密切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及时的给与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学生的生活也更加的丰富多彩,而且思想品德知识教学也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落到了实处,发挥出了其应有的效果。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会体验到思想品德教育的实用性以及其现实意义,即巩固了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成果,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收获了经验,又养成了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在学校里面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帮助学生处理现实问题,学生会深刻的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并非只是空谈,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更加的注重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也就会更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素养,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3、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对于学生爱国思想的培养也就成了初中思想政治建设的主要方向。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可以用国教育的题材有很多,教师在选择的时候要找准切入点,充分的利用教材并且适当的补充一些新的内容,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感,正确的引导学生的爱国主义行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具有鲜明代表性和广泛吸引力的时政素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将爱国主义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一起,强化教学的效果,进而实现德育的功能。[4]
总而言之,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学科的优势,把德育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真正的从教学中有所收获,并且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仍然是重点,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科技相联系,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为培养适应现代化需要的新型人才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樊西洋.《谈促进学生道德践行的有效途径》.教育教学论坛.2011(10)
[2]样荣坤.《谈初中政治中的德育》.学周刊.B 2012(6)
关键词:记忆共性;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理解;熟读;联想;仿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381-01
政治科是中高考的必考科目。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人认为政治考试只要坚持考前一段时间突击背诵记忆一下就足够了,想在政治科的高分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政治教学的现状非常不尽人意,无法实现预期效果与既定目标。教师普遍认为政治易教难考;学生普遍认为政治易学难考。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参考其他学科的经验,我认为,我们可以运用记忆共性(理解、熟读、联想、仿写等)来增强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的信心,提升思想政治的教学效率,实现思想政治的教学目标。
一、记忆共性之一――理解。
思想政治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思想政治的基本常识与观点,帮助他们提升各自的思想观念、政治觉悟、道德品质等,同时,要求他们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观点去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学生就要记忆、掌握并利用相关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记忆是智慧之母,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把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就要了解前人的经验,要记住对前人的经验。也就是要理解教材涉猎的基本概念、观点、原理等,要全面懂得客观事物的意义,能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努力占有知识,运用知识。应该说,理解是掌握、记忆、运用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比如,教学《如何创建优秀班集体》,就要让学生理解班集体的概念、形成、优势等,这样才能让他们积极参与创建,从而记忆和掌握知识。
二、记忆共性之二――熟读。
熟读是文科类科目学习的基本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说明了熟读的重要性。熟读能扫除思维方面的障碍,促进大脑思维细胞的活跃和记忆细胞的兴奋;熟读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所读内容的印象,掌握其内容结构。当然,读的形式多样,可有朗读和默读、诵读等。
朗读可以是个别读或集体读。从学生个别朗读时的状况我们能够检验他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就要分层次地要求学生个别读,以便掌握学情。集体读则能够活跃学习气氛,增强学生的自豪感,促进记忆,让他们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果。当然,朗读的内容大多是一些基本要领和原理等。默读则能够让学生静下心来,边读边体会含义,帮助学生领悟内容,加深理解,促进记忆,培养记忆能力。诵读是在朗读、默读的基础上,检验对课文内容结构掌握的程度如何,也是熟读的最高阶段。通过检查学生的背诵,促进和提高学生记忆能力,让他们体味成功,感悟收获,增强他们学习政治的兴趣。
三、记忆共性之三――联想。
詹姆斯说“一件在脑子里的事实,与其他多种事物发生联想,就容易记忆,所联想的其他事物,犹如一个个的钓钩,能把记忆着的事实钩钓上来”。这就是说人的记忆能力主要来自联想。思想政治涉及很多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要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概念和知识点,就必须掌握和记住它们。而这些知识点和概念大都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即便掌握其中一点,也要通过联想把前面和后面的知识点一个个钩钓起来,从而拓宽知识面,加深记忆并掌握这些知识。
比如,教学“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内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然后联想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而决定了原始社会的生产资料的归属,人们平均分配生活生产资料,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而且形成了合作互助的人际关系。但是,人们生活困苦,处于野蛮状态。奴隶社会尽管存在剥削和压迫,其生产关系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这样以来, “判断社会进步与否的根本标准就在于这个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相适应”的原理学生自然掌握。然后,联想因为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产生不同的社会,我们再引导学生联想到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不同的,把前后生产力水平与生产关系特点相对应,自然理解“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应的”这一原理。再进一步联想就能掌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因此,联想能够促进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点和概念,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四、记忆共性之四――仿写。
作文教学常有仿写的要求,帮助提高写作能力与水平。仿写的过程就是理解和消化知识的过程,同时,能够促进记忆。思想政治教材的练习常有辨析、分析说明、论述等题型,这其实也是一个仿写的过程。
为了培养学生论述题与分析说明题的答题技巧,我们可以精选一些类似的题型训练学生,要求他们仿照这些题型进行必要的仿答、仿写,从而,养成答题规范化、具有逻辑性的好习惯,增强学生对知识和概念的记忆与理解,提高其答题的技巧与得分率。比如,有这样一道题:一报社记者要求一企业经理简要谈谈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经理:发展经济必定引发环境污染。记者: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应该如何处理?经理:发展自然产生污染,污染必然需要治理,治理又会发展经济。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经理的观点。
其实,解决这一题的关键就是解决“发展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知道经济发展必须在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环境是经济的基础,也是制约经济的因素。如果片面发展经济,忽视环境的承受能力,势必造成环境污染,而环境污染又会影响将来的经济发展。我们只有把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才能保障经济的健康持久发展。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要面对的问题。经济必须发展,环境更需保护。但是,要保证二者的协调发展,要让它们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统一。
总之,我们要善于运用记忆的共性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实现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提升,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成绩。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时事 高中政治 教学研究 知识应用
引言
人们普遍重视高中教育阶段,因为高中阶段对于学生、家庭乃至国家和社会来说非常重要,通常对学生往后的工作岗位的选择及生活水平层次具有一定影响。高中阶段也是学生人生价值观念开始塑造成型的阶段。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念,学校课程专门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将时事引入高中政治教学中,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极大地拓展了高中生的视野,能有效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为此本文对时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1.将时事有效地引入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直以来,高中政治教学的开展所收获的效果并不理想,这主要是由于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眼中有些乏味、枯燥,很多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并不感兴趣,因此难以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就要求教师加强政治内容的引导学习工作。
时事政治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引入方式,教师可以直接根据相应的国际事件作为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切入点。通过新鲜的时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思想政治的教学中。例如,教师可以将近几年农产品价格疯涨的新闻事件,如“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等作为切入点,为学生讲解“多变的价格”这一课程内容,必然会取得良好效果。
2.结合时事内容,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政治概念
目前的政治教学当中,教授给学生的教学内容主要还是哲学、政治学乃至经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和原理。不过,这些内容本身对于高中生来说,要想充分理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主要是因为学生所学的这些内容明显与其实际生活离得比较远。因此,为了能够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政治教学当中丰富的知识和内容,教师可采取相应教学方式及手段引入一些近期时常发生的时事政治内容,这种时事政治很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国际关系:国家利益”时,高中政治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最近发生的大型国际事件,如“中国多地爆发反日游行”、“马航失联客机搜寻”等,并且提示学生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自觉收集相关资料内容,帮助其详细了解相应的背景资料,从而真正为学生学习政治内容奠定坚实基础,这对于帮助学生学好政治知识和内容具有重要作用。
3.结合时事,培养学生政治知识应用能力
在高中政治教学当中,好的教与学的方式非常重要,因为其能够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出优秀的思维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非常轻松,由此,其对于政治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学习也将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因此在开展政治内容的教学过程当中,必须针对时事政治进行深入、有效的分析,这样才能真正锻炼学生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充分应用政治知识的能力,真正实现对政治课程的活学活用。并且相应的政治教学也必须充分结合自身所要教习的政治内容对时事政治进行优化选择,以此做好深度剖析,保证能够帮助学生对于时下的一些政治敏感问题和概念等了解得更加透彻。
由此看出,对时事政治的分析工作非常有必要,教师必须在强化政治教学的基础上将时事政治充分应用于政治教学当中,通过政治的内容和知识进行由简入深的讲解,从而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时事政治,锻炼其运用高中政治知识的能力。另外,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自身所学政治知识,针对当前发生的时事政治进行深度分析,并由此培养学生的政治应用能力。
4.通过时事,使政治教学内容形成知识网络
高中政治在高中考试当中所占比例也相对较大,而针对学生所开展的考试考查通常是一些热点型的时事政治。所以,高中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最好也是结合时事政治进行,从而以此为学生引出相应政治知识内容。因此,教师首先就需要充分掌握和了解当下所发生的时事政治的情况,并想方设法地对时事政治的热点内容进行全面、深入了解,促使其能够真正和政治教学的模板有效结合起来,并以此将众多分散的政治模块内容相互连接。因为时事政治都可以采用课堂所学政治知识进行深系,从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构成知识网络。
所以,时事政治的运用可真正有效地将课堂政治教学当中所包含的多个模块内容结合在一起,而教师只需充分结合政治本身的内容针对时事政治开展有效的整理和分类,便能够帮助学生真正有效地学好高中政治内容,从而帮助学生真正将其关于政治的思维直接拓展到课堂以外的环境当中。
结语
要想在高中政治教学当中充分运用时事政治开展教学,要求教师努力提高自身对于时政的分析能力,这样才能将时事政治融入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学习政治知识内容,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秀辉.时政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3(15).
新课程的实施不仅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变,更是实际效果的变化。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成为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思想品德课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呢?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运用适当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突破性的把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的真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开展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政治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比如,在讲“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对公民义务和权利一致性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应用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深化学生对该课堂知识认识的深度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最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改变的只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得的方式。
政治课程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的基础得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师从“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倡导的是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的理念。比如,我们提到的“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在讲这一课前,学生肯定先要知道,公民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如果单纯的靠教师用抽象的文字去论述两者的定义,那么学生对两者的定义的理解便在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成分。但是,最为政治教师要意识到,政治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不妨把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掌握,让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思维模式都能得到开发。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说”对政治知识和观点的认识。这样一来,不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且还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驽驾能力,从而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为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也给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目标的确立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回归生活,让政治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政治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因此,如何让政治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的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知道,每一个政治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单纯的从知识的关键字眼的理解和讲解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变得抽象,反过来讲,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也就是运用不同的“数据”去倒推一个“数学等式”,那么这个政治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例如在讲“正确认识自我”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一场综合性的拓展活动,比如可以播放“我相信”等带有激烈作用的歌曲等,来营造一种挑战自我的气氛,然后,教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的知识,而且还对自己平生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可见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化生活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学生与课堂的粘着力,使课堂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新课改下,创建思想政治教学的和谐课堂。
新课程改革下,思想政治课堂提倡合作、民主和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不仅是思想政治知识传授者,更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还可以参与学习和探讨,师生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和交流是教学的重点,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精神和团结合作精神。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学生可以就思想政治的内容发表自己的建议和看法,教师要适时对学生做出鼓励和表扬,要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鼓励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中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让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时,有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
四、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教育。
【关键词】 建构主义 主动学习 情感
一、以自主学习为基础和前提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充满自信,情绪饱满。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之中,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个人的自主学习对于思想政治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细胞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取决于先天的遗传因素,也不仅仅取决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它还受制于自身一种随机的自我的成长和发展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在各个环节上体现人的本性,张扬人的个性,努力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人人参与、互动互助的合作学习形成了新型的师生平等关系
营造了生动和谐的课堂生态情感环境。合作学习要求人人参与(包括教师), 强调教学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合作。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首先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个性化的,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个性感受与体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与推理,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游戏、辩论等形式,可以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互助。这就是合作学习的互动互特征。
当课堂教学进入到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学生之间的人际沟通形成多方面的信息互动,众多的信息供每一个学习个体参考、选择和学习。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建构起新的知识,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并由此产生新的疑问。这时,教师的适时介入,或以平等的态度陈述看法,或以简洁的提问因势利导,以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和认识,引导学生在个体多元解读的基础上,正确地理解文本,正确地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这样,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就形成了平等对话、信息多方交流、师生互助、币生与文本互动的格局。这样,新型的师生平等关系就构成了愉快、轻松、民主、自由的情感环境。
三、预设目标与生成性目标有机融合的合作学习
学生通过探究实现认知结构的迁移和整合。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过程是师生交互影响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动态变化的过程。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各人的知识水平、学习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对于同样的学习内容,就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反应。这些反应课前无法预设,却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然要出现的。教师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思想的碰撞,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提高对话的质量,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应该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在课前依据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等所预设的目标:另一个是在教学活动中由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激发出来的生成性目标。换句话说,如果能把预设目标与生成性目标有机融合,学生的个性体验得到尊重,学生就能处在一个和谐平等的情感环境中合作学习。通过大家明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相互质疑,观点对立或不相一致的认知冲突就会激发出新思想、新思维,促使师生进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兴致勃勃地主动探究下去,从而实现了认知结构的迁移和整合。不管成功与否,他们都能有所收获,自然就能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而对于那些认知水平不足的"学困生"来说,他们也能在合作讨论、交流信息的过程中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帮助,也能有所收获。
注重课堂教学活动中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相结合,能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发生调整和改变,表现为成长发展的过程。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既需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又需要以教师的参与指导为后盾。合作学习的课堂,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知感受与情感流露,是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与环境之间的全新整合,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是语文学习生长与发展状态的优化。那么,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构建课堂的情感环境,共同开创课堂的生命长廊吧!
四、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教师在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内容及所处的时间、地点、条件时。根据科学理论,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具有"与时俱进"理论的品质。其间社会现实生活各领域的重大变化和事件与高中生联系密切的部分,必然要求反映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来。为此,有时书本观点要作修改,有时教学内容要作增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在处理同一教学内容时要留意是否有这方面的新变化。
教学内容要作新切换,教学活动的"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重点。这种"关系"就方向性来说可以是横向的联系、纵向的联系、发散的联系、网络交叉的联系。就性质来说,可以是生活逻辑的联系、理论逻辑的联系、非逻辑(想像和联想)的联系。如果某些"关系"又链接着学生的易错点、社会生活热点,这也就成了思想政治教学的重点了。思想政治教学教师要引导和启发学生努力寻找和发现"关系",以整体建构所学内容,使知识网络化、观点系统化,以对知识全面准确的理解去综合运用知识,体验感悟知识。最终实现课程教学的总目标。
【关键词】政治课;差异化教学法;拓展教学法
一、在差异化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突破性的把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的真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开展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政治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比如,在讲“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对公民义务和权利一致性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应用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深化学生对该课堂知识认识的深度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最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改变的只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得的方式。
政治课程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的基础得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师从“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倡导的是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个学生,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的理念。
比如,我们提到的“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在讲这一课前,学生肯定先要知道,公民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如果单纯的靠教师用抽象的文字去论述两者的定义,那么学生对两者的定义的理解变在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成分。但是,最为政治教师要意识到,政治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不妨,把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掌握,让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思维模式都能得到开发。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说”对政治知识和观点的认识。这样一来,不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且还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驽驾能力,从而让学生在主动学子中,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为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也给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的目标的确立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回归生活,让政治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政治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因此,如何让政治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的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知道,每一个政治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单纯的从知识的关键字眼的理解和讲解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变得抽象,反过来讲,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也就是运用不同的“数据”去倒推一个“数学等式”,那么这个政治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
例如在讲“正确认识自我”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一场综合性的拓展活动,比如可以播放“我相信”等带有激烈作用的歌曲等,来营造一种挑战自我的气氛,然后,教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的知识,而且还对自己平生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可见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化生活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学生与课堂的粘着力,使课堂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政治知识点的迁移、拓展教学法
众所周知,政治知识是学生的思想支柱,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政治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教学法,是以政治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结构脉络。然后采用关联发散思维的方式从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方向。
例如,在讲“正常情绪”一课时,教师可以发出这样的提问:“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当人产生情绪时,人的身体各部分将发生什么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通过政治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政治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对生物知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四、总结
在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学生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深化政治知识,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与发展。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地实践下去,学生一定会乐于上政治课,并在政治课上进行自我教育,作为教师也会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的。
参考文献:
[1]王玉芳.河北省召开初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观摩会[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7年06期
[2]董欢.初中思想政治课接受有效性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关键词:兴趣 氛围 精讲 精练
要想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政治的兴趣,提高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有效结合政治学科特点――“思想政治课除了传授的基本原理和观点以外,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并且该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来进行教学。针对目前政治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认识、看法。
一、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
教师的人格魅力能充分地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就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修养,为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蓄势。首先,教师应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其次,教师应理清当前新形势,对教材非常熟稔,充分了解学生,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经常注意并善于营造温馨、充满情感和良性竞争的教学氛围,以努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平时要多学习,多在教学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努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很多学生觉得政治学习乏味、无趣,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学语言力求诙谐幽默
绝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讲课幽默风趣的教师,不喜欢刻板、表情严肃、语调单一的教师。尤其是政治教师,更不能过于严肃、古板,应结合所教内容适当地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来缓解学生压力,调节课堂气氛,让单调的政治课堂充满活力,让课堂气氛活跃、轻松起来。
(二)教学内容应富有时代感
政治教学要紧密结合当前形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政治教材内容要不断做出更新,教材内容应更加充实、新颖,教学理论应更切合社会实际,这样才能使得政治课更有吸引力和时代感。
(三)教学尽量做到寓教于乐
如果教师教得枯燥无味,学生就很难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政治课更是如此,因为政治学科本身理论性强,条条框框较多。教师可以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学习过程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提高能力。对于重难点知识的教学,教师可通过组织一场辩论会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因为辩论会的开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学生很乐于参与这样的活动,在这愉悦的活动氛围中,学生可以得到较大的收获,取得明显的进步。通过参与演讲比赛、社会实践与调查活动,学生可以提高政治知识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一)情感式教学是创设民主和谐教学氛围的基础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调动,使其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政治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运用情感式教学,减少抽象、空洞的理论讲授,增加丰富的情感,尽量使用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寓教育于情感之中,使政治学科和情感教育融为一体。我们在教学中应多采用一些直观、形象、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政治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政治教学应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仔细研究,正确区别、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现象,这对学生学好政治是十分有利的。
(二)适时地鼓励、尊重学生是创设民主、和谐教学氛围的条件之一
优秀的教师都深信“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当然“夸”不是无原则、盲目的,而是针对学生取得的进步的一种肯定,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一种鼓励。例如,原来上课很少发言的学生,现在能偶尔举起手来,这时教师就需要表扬这位学生的“改变”;对在一次辩论赛中取得优胜的学生,教师要肯定他的才华;对政治成绩有所提高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以求他取得更大的进步……另外,学生若多次不能回答教师的课堂提问或屡次不能取得好成绩,教师不能对其进行讽刺与挖苦,要尊重他,鼓励他,帮助他树立自信,这样才能逐渐提升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四、教师精讲与学生精练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讲究的是通过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以人为本讲究满足人的需求和发展,在满足个人需求的同时协调整体的目标,使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达到一致,促进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以人为本讲究的是柔性管理,取而代之的是以往强硬的命令式指挥。所以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能够在满足员工的需求的基础上增加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提高自身报酬的同时,增加企业的利益。
推行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使员工产生真正的行动力和自觉性,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员工就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员工的思想觉悟高低不一,必要情况下需通过大会或培训的形式进行讲解,使员工真正明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表面的思想政治工作无法使员工产生真正的认同感。以人为本的目的和要务就是提高员工的工作环境、劳动报酬和晋升发展空间。如果他们因积极地工作没有获得实际的收益,必然会妨碍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方法
提高以人为本理念的推行力度。以人为本不仅反映在对员工的尊重和平等的态度上,还包括对其工作环境、发展前景、工资待遇的改善上。以人为本的理念重在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情绪,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使其在安全的、无忧的心境下,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因此在对员工进行管理时,要保证员工的作息时间合理,才能使员工拥有好的精神;保证员工的基本生存和生活需求,才能使员工甘心和放心地坚守岗位;工作环境安全清洁才能使员工有舒畅的工作心情。如果不能通过收获作为奖励,就无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自然不能改善其工作质量和效率,发掘员工的最大潜能,思想政治工作必然实效不高。
利用现代科学管理理念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企业管理界产生的管理和激励理念都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其综合了心理、哲学、管理专业各方面的知识对人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从而形成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例如马斯洛需求、双因素激励、保健和激励因素等等都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上发展出来的。根据这些激励方式方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将更有科学性和针对性。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思想工作的开展自然更见成效。
创新推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利用单一的说教形式,硬推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无法得到应有的成效,甚至使员工产生厌烦和抵触的情绪。以人为本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丰富化,将使员工接受教育更加容易。例如,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过职工演讲、办企业报宣传栏、表扬和奖励先进等方式,提高宣传的生动性。只有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推进方式,才能使员工明白自身的发展和工作待遇的提高是与自身努力工作相辅相成的道理,从而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政治教学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帮助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要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不断提高高中政治的教学质量。本篇文章主要对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就如何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给予相关的策略。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学方式落后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是否理解,就强硬的要求学生背过,导致许多学生认为学习政治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教师的教学模式误导了学生的政治学习方法,不利于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受过去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分数,过分的强调考试的技巧和方法,教师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只是根据以往考试的重点内容讲解,讲解的内容不管学生是否能够听得懂,只是机械的讲解教材上的内容,学生机械的接受,根本不能够理解,导致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缺乏主体性。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探究式教学质量不高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一些教师虽然转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但是一些高中政治教师的探究式教学的质量不高。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看起来非常活跃,但是教师讲解的相关内容和教材的知识不相适应,学生学到的教材知识不多,学习效率也就很低。教师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还是非常死板的按照教材的内容讲解,教学方式不灵活,设计的探究活动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一些探究性活动缺乏创新,导致许多学生对政治课堂不感兴趣,课堂上缺乏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教师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不能够在政治课堂中提高学习能力,从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3.学生没有主动学习政治的热情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很多学生认为政治课并不重要,只是在临考试之前背一下就能够应付考试,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对政治的重视,有的学生甚至在政治课堂上学习其他科目的课程,导致高中政治教学质量不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讲课内容只是根据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方式,不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也不断降低。
二、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的相关策略
政治学科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针对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对于提升高中政治教学水平,并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1.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高中政治教师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教材知识为基础,并且结合现实生活的实例进行讲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3]。例如在学习实现人生的价值这一课时,教师要事先收集一些关于人生价值观的一些事例,如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最美妈妈”“最美司机”等这些表现出正确价值观的事例,让学生通过这些事例,根据教材上的相关内容,提问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除了举一些具有正能量的例子之外,还要通过列举一些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好的现象,如社会上的一些撞人逃跑现象、偷窃、抢劫等,通过列举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判断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2.提高探究教学的质量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全面开展探究式教学,政治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提高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的质量,从而不断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开展的探究活动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政治探究教学。在探究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和敢于解决问题,对于不会的问题要及时的和教师沟通,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学习和提高自己创造力。例如在学习投资理财的选择这一课时,教师在对课本的相关内容讲解之后,教师就如何正确的理财开展探究活动,教师让学生以4个人为小组,假设每个小组有10万元人民币,学生如何理财才能够收获的利益更大,风险最小?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思间思考,每个小组将投资方案写到纸上,交给教师,教师将每组的方案读出来,全班同学进行分析该组投资方案是否合理,收益如何,风险多大,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断提高高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3.提高学生的学习政治积极性
高中学生要不断转变对政治课程的观念,增加对政治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对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单纯依靠学生自身来提高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远远不够,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政治教师要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给学生传授政治知识,同时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多彩的消费这一课堂时,教师在上课之前将消费的各种类型列举出来,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在多媒体上播放,教师也可以搜集相关视频,给学生播放视频,这样就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再将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通过多媒体列举出来,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得到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列举的一些相关的材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列举,列举符合学生思想的例子,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对学生和教师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是现代高中政治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提高政治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高中政治教师要根据政治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转变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不断提高高中学生对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琦.论新课改背景下增强高中政治教学活力的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1,05(28):56-57
[2]汪仁琼.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06(02):89-90
[3]陈守剑.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5(04):85-8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高中学生
作为高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承担着传播知识的作用,同时也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当今的教育实践里,思想政治课常常会面临这样的尴尬境地: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学生对此缺乏学习动力,究其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缺乏吸引力的原因
(一)教学观念上,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主张推动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能主动、活泼、全面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社会、家长仍按高考的标准评价学校,许多普通高中不得不以应试教育的观念继续开展教学,这使得素质教育难以形之有效地全面展开。与考试无关的知识不教,学生不理解的知识但能依旧“背多分”也可以不多解释,导致原本理论性较强的政治课,因为“不理解”而更加缺乏吸引力。
(二)教学内容上,高中思想政治课本内容相对抽象
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本身,理论性比较强,逻辑严密,知识相对抽象。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虽然觉得政治课很重要,可是学习起来却十分困难,尤其高中阶段学科多,时间紧张,学生就更容易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认为课本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差距很大,无法产生认同感。所以,怎样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怎样提高高中政治课的吸引力,怎样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是现在政治科教师的重要课题。
(三)教学模式上,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缺乏创新性
应试教育观念已经在现代社会根深蒂固,导致有些教师放法把握时代的脉搏。因此在上课时,教师习惯教,学生习惯被动地学,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最终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不能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动力和方法,而教师期望学生考试分数提高,所以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围着考试转,致使学生不想学,甚至于厌学,最后影响学生成长。
(四)教学主体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强
教与学应该是一种互动活动。可是一些教师因为急于完成授课任务,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忽视了学生和教师间的合作,这样就在无形中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和动力,就很难吸收知识。只有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学生才能更好地自我学习,主动学习。一旦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思想政治课教学必将失去吸引力。如何探索教学实践中科学有效的方法,它既能检验教师授课成功与否,又能够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吸引力的具体方法
(一)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1.结合课本知识,融入时事热点和学生身边案例,引起学生兴趣,并鼓励学生在已有的感性认识中主动思考,独立学习,不断主动探索,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真正参与到学习中,主动学习。例如,在学生学习课本中的哲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正在发生的时事热点来和学生共同讨论。比如说近期日本核辐射的影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联系的普遍性的观点进行分析。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上亦是如此,要对学生传授“钓鱼”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鱼吃。其实教育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学生在自我调查和自我发现中,就会慢慢地了解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内容,同时他们也会充分地认识到将来所要肩负的重任。用这样的方法和途径,才能培养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1.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和“灌输式”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演讲等各种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方法的采取还应因材施教,通过联系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就学生的性格和家庭影响作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
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课,恰当地运用现代科技,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比较强,知识相对抽象,如何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直观的感性认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或者是照片、视频等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在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这本书中,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作用就得到了极大的体现。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但是如果只停留在教师的言语上,那整堂课的教学会索然无味。在教学中大量引入各种视频图片,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既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快乐。
(四)政治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
1.作为一名政治老师来说,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高中思想政治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各个领域,内容广泛,因此也要求政治老师必须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要有广博的知识面,更要有详细地贯穿完整的政治系统内容。有些老师知识的讲解严格以书本为纲,不会融会贯通,所以学生在学习中自然也不会贯穿到一起去。这样就形成了学生对知识的脱节。只有让学生理清知识,才能做到把知识环环相扣。
2.教师必须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政治老师只有做到了以宽广的胸怀关爱全体学生,才能赢得全体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才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情感赢得情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喜欢你,也会因此喜欢你的课堂,从而在无形中提高政治的吸引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使得整个政治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3.政治教师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要注意关注时事新闻,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政治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针对性和时代感,可是我们现在的政治教材,比起时政新闻来说就有些滞后了。教材赶不上实际情况,就会造成理论和实际脱节,这样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政治老师就必须密切关注变化着的实际,用新颖的事例解释课本知识,从而才能引起兴趣,提高政治课堂的吸引力。
4.政治教师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必须熟练地掌握现代教学工具,从而充分地运用它。同时要学会幽默的语言,在理论性强的政治课堂上,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定义的讲解,善于利用幽默的话语,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觉得有趣,从而寓教于乐,提高政治课堂的吸引力。
总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只有被吸引,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和完善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思想政治教学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主要渠道。只有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感兴趣,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方法,才能真正搞好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孙佰玲.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J].新课程研究,2010(3).
关键词:生活课堂;学习兴趣;实效性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把握的一个方向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在充分利用新教材,探究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课堂之外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寻找、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政治”,并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生活,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一、开发引进生活资源,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1.关注社会生活中的资源
思想政治是站在很高的位置上反映生活和社会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四大必修模块――《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内容,本身就是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政治学习资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密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让理论贴近现实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深切感受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具体内容并激发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识,使思想政治课迸发生机和活力,取得教育的实效。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他们的视野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学生都要开阔。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优势,巧妙地将各种社会信息进行整合、提炼,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共同探究中生成知识,解决学科中的问题。
2.挖掘校园生活中的资源
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最亲切的。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挖掘学生校园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恰当地把这些素材引进课堂,使学生感到真实、自然、亲切,使学生眼中的政治不再是抽象的,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比如,在学习“民主监督”一课时,可以联系学生监督学校、监督班级管理的素材,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积极探究中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培养公民观念,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采撷家庭生活中的资源
家庭生活中蕴含着很多思想政治教学可利用的资源。如,家庭消费、家庭投资理财、家长的工作类型、收入形式等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学中可利用的资源。这些素材会使学生有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我国的分配制度”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查父母、亲人的收入数量及来源,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相关原理进行分析,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领悟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和意义,在体验中掌握理论,在生活中去感受所学知识的价值。
二、转变教学方式,构建新型“生活课堂”
1.开展“课堂讨论”,启发学生关注日常生活
讨论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常用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是一种最有利于师生间情感沟通、信息交流的活动形式。它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使更多学生动脑、动口,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开阔视野,澄清一些糊涂认识。要使讨论式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要精心设计、选择讨论的内容,并灵活设计讨论的方式,如,同桌共议、小组讨论、全班发言等。讨论中,教师要适时介入,给予必要的引导、辅导。如,在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结合广州当地实际,设计讨论题“你怎样看待‘打包’这一现象?”“勤俭节约的作风是不是过时了?”要求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结合自己生活体会进行分析,每小组派一名同学主动发言,发表观点。小组讨论,气氛往往比较活跃,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共享探究学习的成果。
2.采用“辩论”,帮助学生明晰生活态度
辩论是正反两方各持观点,各抒己见,通过“辩”“驳”来树立自己的观点。它生动有趣,学生参与意识浓。在新课程教学中,如果利用辩论方法进行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在辩中学,在议中学,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使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如,在教学“正确对待金钱”这一探究性课题时,教师可开展课内辩论活动。一组为正方,以“金钱不是万能的,但人生离开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为主要阐明的内容,一组为反方,以“金钱对人生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为主要阐明的观点,展开辩论。辩论结束,教师作总结,学生评出最佳辩手,给予表扬。通过辩论使学生懂得“从一定意义上讲,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对于金钱,我们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3.开设“时政讲坛”,引导学生留意生活热点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迫于高考压力,一味地埋头读书,问及最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他们往往是一脸的惘然。教师以“时政讲坛”为契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课堂与大千世界联系起来,就可以达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效果。在每一堂思想政治课上课之前利用5分钟时间,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时政话题在班上进行演讲交流并作简要时评,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学生的综合素质。“时政讲坛”的开辟,架起了相互沟通思想政治课堂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心理距离。
三、生活课堂,让思想政治课充满活力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只有使学生在兴趣中学,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强课堂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本身是奇妙的、充满无穷乐趣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生活资源,探究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思想政治学科“生活课堂”,引入鲜活又熟悉的生活资源,能使学生印象深刻,不仅能唤起学生回忆联想,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从而乐学、爱学。
2.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打造“生活课堂”,教师在进行每一堂课教学时,向学生有针对性地提供时政材料或生活情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可引人入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然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思维互相激荡,这样,学生不仅会释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教师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练地进行引导评价。这种方法,既容易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
3.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创建生活课堂过程中,师生一起“说生活,品生活”,把抽象的理论融入生活事例中去感悟,去体会,学生怀有亲切感,就容易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轻松愉快地掌握政治理论知识。在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性互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平等、和谐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教导,从而提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