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采购管理的重要地位范文

采购管理的重要地位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采购管理的重要地位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采购管理的重要地位

第1篇

关键词:供应链;石油企业;采购策略

【分类号】:F274;F426.22

1. 前言

我国加入 WTO 后,国内石油石化行业呈现渐次放开的局面,国外的石油巨头通过合作开发、开采、加工及销售等方式,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面对国内及国外企业的竞争,提高企业竞争力成为石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 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练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采购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一个核心环节,是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在企业的产品开发,质量保证,供应链管理及经营管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供应的角度来说, 采购是整体供应链的 “上游控制” 主导力量, 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2. 采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

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哈里森认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产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随着全球经济的形成,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竞争方式已由原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追求效率,降低成木,提高对顾客需求的反应速度。在整个供应链条上,采购处于制造厂商与供应商连接的界而,沟通生产需求与物资供应的联系。一般来说,生产型的企业通常要用销售额的40%-70%来进行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采购的速度、效率、订单的执行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本企业是否能够快速灵活地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采购成本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最终产品的定价情况和整个供应链的最终获利情况,只有通过企业内部之间以及与外部的采购协同作业,供应链系统方可准时响应用户的需求,同

时降低库存成本。采购管理也是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供给过程的管理。采购管理的目标要做到五个恰当: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因此,在供应链集成环境下,选择供应商,与重要的供应商建立起长期合作的战略联盟关系,至关重要。通过与供应商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提高供应商的应变能力,并与供应商在质量提高、成木降低及新产品开发计划上紧密合作,从而提高采购的柔性和市场响应能力,实现供应链企业的同步化运作,建立起新的供需合作模式,是采购管理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而采购管理目标实现的结果也是衡量一个供应链好与不好的重要指标。所以说采购管理目标实现的过程也是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供应链运营成木,提高投资回报率的过程。

3. 供应链管理下石油企业的采购策略

3.1 实行合理的采购流程管理

在流程管理方面,充分关注了企业采购流程管理,加强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采购之间的协调运作。加强核心采购流程的设计,降低采购工作的随意性。以年度采购计划预算编制流程为例,如果没有明确的采购计划,缺乏对采购需求的分析和对供应商的培养,就会导致大量的常规采购变成突发性的临时采购,使生产成本大幅上升

3.2 科学制定供应商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选择良好的供应商, 首先要对供应商进行评价。而制定供应商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分析降低供应商数量的方法和可行性, 一般将供应商数量维持在 2- 3 家, 以确保其稳定供货。通过与供应商签订长期供货标准合同可以缩短内部的采购流程时间, 从而部分达到缩短采购周期的目的, 还可以实现及时供货和零库存的目标。

3.3 与核心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

供应链管理的原则是追求稳定、长期的关系, 所以企业需要在对供应商进行合理的评价后与核心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 对战略联盟的对象和方式进行可行性分析, 并建立相应的原则和目标。战略联盟需要供求双方高层的决策,需要彼此之间相互开放成本结构, 发展战略, 技术, 产品, 使得双方都受益, 在价值链上的各环节建立起稳定、长期、互惠、互动的关系。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 不是固定不变的, 伙伴供应商是建立在双赢基础上的, 他们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不是目的本身,但是伙伴供应商关系对于改善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效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成功的企业经营战略要求企业具有审视整个供应链流程和结构的能力, 并仔细研究什么是有效的什么需要改进, 什么样的供应商才是供应链体系所需要的。战略性的伙伴关系消除了供应过程的组织障碍, 为实现准时化采购创造了条件, 也为降低采购成本, 提高供应链竞争力提供了基础。

与核心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关系的步骤一般为:采购关键因素分析供应商的选择供应商的评价与业绩考核,优胜劣汰确立战略联盟关系风险防范供应商业绩的持续改善。

3.4根据不同类型采购物资确定采购合理的周期

制造商应根据不同环境, 分析影响采购周期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缩短采购周期的方案建议, 对订货周期在系统中加以维护, 并作为评价供应商的一项重要指标。操作业务员在做订单计划安排时考虑所负责的交货周期, 与供应商建立比较长期的关系。另外, 当一个企业需要外购的物料很多时, 就更必须探讨如何针对不同的外购物料采取不同的采购策略。对于不同类的物资采取不同的采购策略, 避免单一采购策略所带来的资金浪费和生产瓶颈。

3.5 以“双赢”的态度看待合作伙伴和供应链的相互作用

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模式对供应和采购双方是典型的“双赢”,对于采购方来说,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在获得稳定且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库存水平,通过与供应商的合作,还能取得更好的产品设计和对产品变化更快的反应速度;对于供应方来说,在保证有稳定的市场需求的同时,由于同采购方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能更好地了解采购方的需求,改善产品生产流程,提高运作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比传统采购模式下更高的利润。

3.6 实行精益化库存管理

JIT的零库存是供应链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思想。JIT是基于“任何工序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或提供服务”。石油企业依靠供应商、配送中心等其他企业的密切配合,或依靠这些企业的库存来实现自身库存管理的精益化。

4. 结束语

石油企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石油生产部门,其采购在勘探、生产和制造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在供应市场不断变化的今天,通过在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及供应商的管理策略,有利于石油企业在整个供应链的核心管理地位的建立,有效降低采购风险和成本,保障石油生产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施国洪,李春林. 传统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策略的比较研究[J]. 江苏商论. 2006(02)

第2篇

关键词:油气管道项目 物资采购 管理风险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加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天然气及石油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这就使我国油气管道行业遇到了发展的黄金期。管道运输在油气运输中占有很重要地位,其质量与大众生活、能源安全等密切相关,所以应受到足够重视。

一、油气管道项目物资采购管理的意义。

在油气管道工程中,物资采购常常在项目总造价中占有很大比重,甚至超过50%。物资采购在整个油气管道项目中占有这么大的投资比例,使物资采购状况直接决定了管道项目运行效果的关键因素。物资供给是油气管道项目生产的基础,生产中用到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都是从采购中得到的;没有采购则不具备油气管道项目生产需要的基本条件,没有充足的物资供给就不能顺利开展生产活动。所以,油气管道项目物资采购是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在具体的物资采购过程中,任何一种采购都必须确保所采购物资的质量都符合油气管道项目的生产标准,应该始终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为核心,以符合项目标准为责任。物资采购管理是当前工程建设滚利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环节,应该将物资采购管理活动始终贯穿于风险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各个环节中。所以,采购活动与采购管理对油气管道项目建设的每个阶段都有重大影响。

二、物资采购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

物资采购风险,一般指的是在具体的采购中可能发生的一些意外状况,造成所采购到的物资不能满足项目需要或者不利于项目收益的提高等。因为油气管道项目物资采购金额在总工程投资中占有很大比重,并且对项目总工期及质量有重大影响。所以控制采购风险是油气管道项目物资采购管理的核心内容。有效预防物资采购中的风险因素,有助于施工单位依照合同履行自身的职责,有助于保证项目成本目标、工期及质量的实现。从油气管道项目中标到签订合同再到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工程竣工及验收,各个环节都需要对所使用的物资进行风险管理。由此可见,加大对油气管道项目物资采购管理,是企业提高经济收益、提升自身市场竞争的最有效手段。笔者调查发现,在油气管道项目的物资采购过程中,其风险主要出现在以下几点:

1、物资采购方案中的风险。

物资采购方案是整个油气管道项目中物资采购工作开展的依据,所以采购方案的合理性及精准度直接决定了采购活动的成败。在具体的物资采购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因为采购者没有准确估计市场行情,导致油气管道项目物资采购使实际金额与计划金额有很大差异,严重超出的计划数目,从而严重影响整个油气管道项目生产活动的开展。如果所采购的物资过早地大批量融进施工现场的话,势必会导致严重的物资积压,就会大幅增加物资管理及堆放场地的成本。另一方面,如果物资没有依照施工进度的需求按时送达施工现场的话,就会因物资供给不足而导致代工损失,直接影响工期及进度。可见,油气管道物资过早或者延迟送达施工现场,都会对工程的进度及利润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运行成果。

所以,为了确保物资采购与油气管道项目的施工进度高度匹配,应该严格根据物资管理制度策划出合理的、精准的采购方案,并将整体采购方案分成精细的分期审核体系,项目管理部门应严格审核采购计划的合理性、科学性,全面预测采购方案是否有利于施工实际的状况,调查实际采购与方案目标是否一致,针对采购方案中的不合理细节应积极采取措施予以纠偏。只有借助严格把关及科学管理,才能有效预防由于不合理的采购方案而引发的采购资金风险。

2、供货商引发的风险。

近年来,油气管道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使得更多的企业都投身于管道建设。在数目众多的油气管道供应商中,其生产条件、资质等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状况,很可能会出现由于物资供应商不能及时供货而影响工期的状况;可能会因供货商所提供的油气管道物资质量、数量不达标,而导致物资积压或者影响施工质量等问题的出现;还可能部分供货商诚信意识不强而出现严重违约现象,导致出现合同诈骗风险。

笔者调查发现当前在油气管道物资采购中,较为常见的风险是质量风险。在油气管道市场中,因为激烈的竞争很多物资供应商不得不大幅降低利润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并且其还必须严格控制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很多油气管道物资供应商虽然从整体上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但是也大幅降低了产品的质量。不断暴露出来的产品质量问题,也给油气管道项目采购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材料质量是油气管道项目建设的生命,其直接关乎油气企业的兴衰存亡,可见,物资质量管理在油气管道项目中必须被高度重视,并常抓不懈。在市场经济中,油气管道项目已经在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想要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求生存,就必须严格控制物资采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所采购到的物资质量能完全符合油气管道项目建设的实际需求。

因此,在油气管道项目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中,必须建立健全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成本风险、大幅提高物资质量。在具体管理中,应做好以下几点:①应详细而全面地调查供货商资质,深刻了解其服务态度、价格水平、交货能力、生产能力。②小批量抽检供货中的产品,针对重要的油气管道物资,应该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供货商的车间进行监督生产。③严格检验需要入库的物资。入库检验是确保油气管道项目材料质量的主要环节,也是杜绝不合格品进入施工现场的有效手段。④评价与考核供货商,并和表现良好的供货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总之,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在整个油气管道项目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其管理成效直接决定了项目建设的成败。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充分重视对油气管道物资采购的管理,全面分析物资采购中的风险因素,并积极制定有效措施予以应对,确保油气管道项目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第3篇

供应链管理是经济全球化下的一种新兴企业管理模式,在此条件下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采购管理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己成为广大企业管理者与相关工作者函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正面临着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严峻形势。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须全面提高T、Q、C、S水平。即不断缩短产品开发时间(Time)、提高产品质量(Quality)、降低成本(Cost)、提高服务(Service),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企业在产品、质量、服务上呈现出同质化的趋势。而在买方市场环境下,顾客的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管理,要求企业能够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做出快速反应,速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在这种状况下,仅仅依靠一个企业来对顾客需求进行快速响应是不现实的而且也是很不经济的,这就需要企业善于而且必须善于利用公共资源和外部资源,相关联的企业必须联合起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形成新的组织形式--供应链。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更新的加速,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步演变为管理科学竞争的新格局。采购作为现代化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和供应价值链上的核心、之一,采购管理的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模式向虚拟化、动态联盟和相互协作的方向发展,对以前只注重于企业内部的、立足于企业的采购管理提出了新课题[2]。对采购管理的研究,也开始上升到供应链管理层次。采购管理作为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已经越来越受到国际大企业的重视[3]。有学者提出优化供应链须从采购开始,这是基于采购在制造企业中的重要性和采购在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决定的。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就是物资的消耗过程。要使生产经营周而复始,不间断的进行,就需要不断从市场采购物资,以补充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原材料、半成品等需要;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成本占企业的总成本的比重居高不下,采购成本的控制是提高企业利润的重要手段之一;易耗消费品、耐用消费品和复合消费品采购环节对生产成品的价值增值作用均大于生产和销售环节。采购对供应链的价值贡献是显著的。而国内大部分企业对此的关注明显不够,不能将其纳入企业的整体战略,还不能认识到采购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战略地位;采购人员素质整体偏低,以致采购管理工作水平不尽如人意;采购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普遍较差,导致采购管理工作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5]。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随着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体系的日益完善及其对企业实践的影响,采购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都离不开供应链管理与运作方面的支持。加速供应链的变革步伐,可以从整体上改善企业采购运作效率和竞争力。研究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关键在于树立供应链战略观,在采购管理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传统供应链的改造和整合。近些年来许多企业对采购和供应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获得了厂家和商家的认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供应链下的采购管理研究,可以用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和模式来解读当前的采购现状、作用和实施,促进企业采购行为的规范,增进采购策略和技巧,充分发挥采购在供应链上的战略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雷雷,冯定忠,山城光雄.基于分层模糊综合评价的供应商组合优化选择[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5(6).

第4篇

【关键词】企业采购 内因型风险 防控

采购在企业生产及供应链中占有重要地位。采购成本是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主体和核心部分。采购与供应管理对利润具有杠杆效应,当采购成本降低一个百分点时,企业的利润将会上升更高的比例。随着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竞争进一步加剧,采购所面对的风险日益增多。强化企业采购风险防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企业采购风险

风险,是指某一行动的结果有多种可能而且具有不确定性。采购风险是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之一,指在采购过程中由于各种意外情况的出现,使采购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偏离的程度和可能性。采购风险分为两种类型:内因型风险和外因型风险。

内因型风险是指企业在采购过程中由于采购计划、采购询价、供应商选择、采购决策、合同评审、订单处理、验收入库等某个环节出现意外情况,使采购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偏离,主要包括计划与存量风险、选择风险、合同风险、验收风险、责任风险。外因型风险包括意外风险、价格风险、采购质量风险、技术进步风险、合同欺诈风险。

内因型风险可通过规范管理加以防控。本文主要按照物资采购流程,着重探讨强化企业采购内因型风险防控的方法。

二、企业采购内因型风险控制范围

按照COSO内部控制框架,企业采购内因型风险控制范围可包括:组织采购;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合同会签审批;对入库物资的数量、金额及应付账款进行记录;在货到票未到的情况下,对已接收的存货进行暂估入库会计处理;向供货商支付货款。

三、企业采购内因型风险的种类

企业采购内因型风险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种类:

(一)计划与存量风险

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二)选择风险

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采购定价机制不科学,采购定价方式选择不当,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三)合同风险

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签订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

(四)验收风险

验收标准不明确、采购验收不规范、对验收中存在的异常情况不作处理,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量不合格、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体现为在数量上缺斤少两;在质量上鱼目混珠,以次充好;在品种规格上货不对路,不合规定要求;在价格上发生变形等。

(五)责任风险

许多风险归根到底是一种人为风险,主要体现为责任风险。如:由于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未能把好合同关,造成合同纠纷;或是采购人员假公济私、收受回扣、牟取私利等。

四、强化企业采购内因型风险防控的主要措施

基于以上分析,强化企业采购内因型风险防控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健全完善企业采购内部控制制度

健全完善相互牵制的采购内部控制制度。例如,采购与询价两不相容职能,是涉及价格风险的关键控制点,只有对采购与询价两不相容职务实施分离,才能规避价格风险。

(二)加强反舞弊教育,强化考核机制建设,提高业务人员综合素质

加强对员工尤其是采购业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增强员工法律意识。重视职业道德建设,每年定期开展反舞弊教育,警钟长鸣,提高采购人员遵纪守法意识和综合素质。

强化考核机制建设,引导业务人员按制度采用合理的采购方式,正确选择供应商,科学定价,规范授权审批,严格验收标准和验收程序,培养企业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内因型风险防范能力。

(三)源头防控供应商风险

立足于从源头上控制物资质量风险、供应中断风险和价格成本风险,实行统一管理、动态考核、扶优汰劣、分类分级管理的供应商管理。对每个供应商,每项合同的价格、质量、交货和服务热情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结果每天即时自动更新,实现对供应商的动态、量化考核。根据动态量化考核结果,按物资品种定期供应商业绩排名,向排名靠前的供应商实施定货倾斜,培育主力供应商群体,不断提升供应商整体质量。

(四)加强合同会签和合同台账管理

加强签约监督:审查签订经济合同当事人是否具有主体资格,是否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审查经济合同主要条款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要求;审查经济合同主要条款是否完备,文字表述是否准确,合同签订是否符合法定程序等。加强合同台账管理,统一归档管理,做到合同保存完整齐全。

(五)加强企业采购全过程全方位监督

加强从计划、审批、询比价、招标、签约、验收、核算、付款、领用等所有环节的全过程监督。重点加强计划制定、签订合同、质量验收、结账付款四个关键控制点的监督。

加强内控审计、财务审计、制度考核三管齐下的全方位监督。督促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采购机制,全方位规范完善企业采购管理,堵塞管理漏洞。

(六)大力推进公开透明的电子化采购

当前,过程公开透明、信息高度集中的电子化采购是推进采购管理改革、提升采购管理水平的革命性手段。将采购业务全流程嵌入电子化采购平台,实现网上提报需求计划、网上询比价或招标、供应商网上报价、定时开标、网上合同会签、网上跟踪采购质量和进度、网上评价供应商、网上核销合同。电子商务系统网上采购公开业务全过程,实行业务操作分段制衡,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暗箱操作,可以实现“决策民主、操作公开、过程受控、全程在案、永久追溯”的管理理念,业务操作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干扰可以有效控制,实现有效控制采购风险。

参考文献

[1] 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领导小组.企业采购管理辅导手册.2012.

[2]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手册.2012.

第5篇

由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与传统采购管理之间有很大不同,因而旧有的采购成本控制理念与方法已不符合实际要求,如何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提高采购成本控制水平是现代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1.供应链管理及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成本

1.1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当前,学界并未在供应链的内涵上达成一致,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视角出发有不同的认识。在哈里森看来,供应链是一个功能网链,它负责执行原材料釆购、中间产品与成品制成、向客户销售成品等功能。供应链是一个协调、组织、推动企业各项功能的过程。伴随物流管理的发展,人们对供应链的看法不断深化,更广意义上的链状结构逐渐受到重视,即包括核心企业,供应商管理以及客户管理在内的链状结构。因此,当前受到普遍认可的看法是:供应链是一个系统性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它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借助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实现对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和产品销售的控制。

与供应链的概念相对应,供应链管理包含多个方面,即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等,借助对各个管理职能的统筹协调,企业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包括缩减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效益,信息共享,增强反应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供应链管理强调规划、组织和调控对与之相关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增值流,甚至与业务伙伴之间的关系也包栝在内,因而作为一种新型管理理念,供应链管理具有突出的集成性。将企业原本的生产业务外包出去,使外部资源发挥其最大功能,实现与这些企业的平等合作,这是该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可简要概括为“横向一体化”。

1.2 采购与采购成本

采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的是一个企业获得服务或货物的过程,包括资金流与物流的相互结合转换、企业间的信息交换等基本要素;狭义上单指企业购买货物和脤务的行为本身。一般来说,在采购过程里发生的各项费用就是采购成本,也可称为总购置成本,购买成本、运输成本、验收成本、安装费用、维护费用等是其主要构成方面。可见,采购成本并不等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费用,它们只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要实现降低采购成本目标,就应当从不同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采购成本的多层面控制。

1.3 采购在供应链中的地位

由于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企业经济联系普遍加强,供应链管理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得到应用,在此背景下,采购在企业管理与发展中的意义日益突出。采购不仅是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的开始,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而且是企业供应链中最重要的环节。采购问題已经关乎企业竞争,应上升到企业经营发展的战略层面。

1.4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采购的特点

与传统采购相比而言,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昇有以下突出特征。

首先,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为订单采购,而传统采购下为库存采购。传统的主动性不足,容易使生产滞后,制约销售利润的增长。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更具有主动性,借助于对生产部门制造订单状况的掌握决定采购订单。

其次,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重视外部资源管理,而传统采购仅是采购管理。传统采购忽视了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合作,仅片面地以企业内部管理为目标。供应链管理要求集成化管理,而外部资源管理是其重要环节,其实施有利于促进生产的零库存化和精细化。

最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属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传统采购属于一般买卖关系。在传统采购中,买卖关系是企业与供应商的唯一关系,二者间没有包括信息沟通在内的其他联系。

2.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加强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措施

2.1 树立科学的采购成本控制观念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科学的成本控制意识是实现采购成本控制的重要条件。一方面,企业高层管理者要对采购成本控制予以高度重视,意识到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空间与可能性,在关注产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加强对成本与核算的关注。另一方面,要使采购人员树立科学的成本控制意识,使各相关部门与人员对成本控制计划有足够重视。总之,只有具备了足够的采购成本控制意识才能使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贾彻和落实。

2.2 提高供应商管理水平

加强供应商管理对于材料采购和设备采购中的意义尤其不容小觑。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过程中,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理念是采购人员的必备素质,具体而言其采购工作应当符合几项要求。第一,为保证供应商的各个方面符合企业合作要求,采购人员要通过互联网详细了解和审査供应商的各类资质与资格,且关注供应商在行业内的信誉及知名度,对其发展前景有所掌握。第二,要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加强考核机制的建设,保证其公平性与合理性,考核和评价各项要求,借助于大数据分析,对不同的供应商进行评价和比较,分出优劣从而选取合作前最佳的供应商。第三,要致力于维持长久而良好的合作关系,有效管理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类供应商,降低所采购设备材料的质量风险。第四,要加强动态管理机制的建立健全,保证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实际合作中适时终止与不符合要求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要保持对供应商的尊重,构建一个和谐的、有潜力的合作空间,以减少摩擦、实现共贏。

2.3 科学衡量采购价格

由于财物风险大都体现于材料设备的价格上,因此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在对材料和设备的采购价格进行衡量的过程中,要尤其提高对财物风险关注。与此同时,在集中采购过程中,企业采购人员要对采购活动进行综合把握,详细了解材料设备的具体供应状况,包括其历史采购价格、价格波动状况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项目整体预算和各季度项目资金分项预算对材料设备采购进行中的价格变化趋势进行有效预测。在供应商价格的公开招投标过程中,要做好物资的原材料价格和项目资金的预算工作。

2.4 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成本控制与采购效率的提高离不开采购物资标准化管理的实施。企业要不断加强对标准化采购的尝试,以各个采购成本控制要素为基点,制定科学的标准体系,努力实现企业采购活动的标准化、流程化和规范化。

2.5 打造采购管理服务平台

企业应以自身采购工作的实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脤务于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为目标,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建立物资采购管理服务平台,努力实现物资釆购管理的网络化。

3.结束语

第6篇

关键词:服务采购;全面控制;体系建设;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9-0116-03

当前,由于涉及面广泛,国际和国内对服务采购尚没有准确的界定,有的采用排除和归纳法,将其定义为“组织对除货物和工程以外的其他企业需求对象进行获取的过程”。本文将服务采购归纳为“组织对技术研发、技术服务、专业咨询,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以及具有一定执行周期的维修、维护保障,会议、培训、物业管理和其他服务的获取过程”。

与货物和工程物资采购相比,服务采购的标的具有无形性、无法存储性、易变性、生产过程复杂等属性。因此,服务采购具有难以控制其多大程度上能满足采购需求,难以确定服务范围和要求,以及难以控制服务提供的进度和风险等特点。

采购管理不仅从根本上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成本,更是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质量。当前,以采购服务为主的单位如科研机构,采购管理工作相对于核心业务在其工作体系中往往处于非常末端的从属地位,整体力量薄弱,而生产性企业又以采购货物和物资产品为主,对服务采购往往按照货物和物资采购模式进行管理,这些都不利于有效开展服务采购管理,充分发挥采购的价值贡献。笔者希望通过此文探索如何将全面控制工作与服务采购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加强服务采购全面控制来提升采购管理水平,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1服务采购全面控制的内涵

法国著名管理实践家、管理学家法约尔(H.Fayol)提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职能,其他其它专家也有将管理职能归纳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四大职能,不管是“五大职能说”还是“四大职能说”,控制均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足见其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中的“全面控制”即以提高效能为中心,实行全员工、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控制”。“全员工”即企业或组织中主管采购工作的领导、采购需求单位和采购管理部门参与服务采购的全体员工;“全过程”即贯穿采购需求提出、需求设计、可行性论证、立项审批、招评标、谈判签约、合同执行、成果验收、服务后评价等环节的采购全生命周期;“全方位”即以费用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风险控制和绩效管理等为核心,控制工作覆盖服务采购活动的所有重要方面。

2全面控制在服务采购中应用的措施

2.1提高对服务采购全面控制的认识

2.1.1实现采购管理理念创新

第一,以科研单位为例,要改变以往只重视科研管理而忽视经营管理和采购管理的观念,在企业管理中赋予采购管理关系自身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地位;第二,要充分发挥科研单位特长,努力把“严、慎、细、实”的科研精神融入采购管理的各方面,追求卓越,一丝不苟;第三,要树立“以控制为导向”、“系统化运作”和“精细化管理”等理念,开展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采购控制精细化管理,实现采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

2.1.2实现采购管理组织机构创新

服务采购单位可以充分考虑自身人力资源结构和业务发展需要,建立与自身实际相适应的采购管理组织机构。笔者所在单位在成立单位采购委员会的基础上,将采购管理、费用控制和法律管理三项职能通过商务合同管理部门融为一体,而不像其它单位分别设立采办部、费控部和法律部,从而可以促进相关工作的有效统一,尤其是实现现实中经常“对立”的采购职能与法律管理职能的融合,在提高效能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获取“1+1>2”的效果;此外,专门组建常设的采购控制工作组,将采购需求单位人员纳入到采购全过程控制工作中,增强控制效果。

2.2开展以全面控制为导向的服务采购管理体系建设

2.2.1采购管理体系建设

服务采购单位应紧紧围绕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有效利用外部资源;规范采购行为,降低采购成本;增强风险控制能力,提高采购综合效能等目标,通过分类、整合采购管理工作内容,积极开展涵盖采办立项管理、招评标管理、合同管理、供应商管理、采办控制等内容的采购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服务采购管理水平,提高采购管理贡献价值。

2.2.2采购控制体系建设

在服务采购管理过程中,尤其要突出“控制”的导向作用,使全面监督和全面控制成为采购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采购控制内容、控制程序、人员队伍建设、垂直管理和横向沟通协作、评价考核等方面形成一套完整的运作体系。采购控制体系应成为采购管理体系的重要子体系,并以费用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风险控制和激励管理等控制为工作重点,采购管理体系其它子体系的各项工作均应以控制子体系的各项控制为导向。

2.2.3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全面控制的顺利实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作为后盾,服务采购单位可积极开展内控制度体系建设,重点按照“制度、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三级开展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表意明确的“采购管理内控制度体系建设”,有条件的单位可积极开展与采购管理密切相关的“法律管理内控制度体系建设”,为全面控制在服务采购管理中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笔者所在单位通过采购管理和法律管理两个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将原有的6项采购管理规章制度丰富、细化为了3项基本制度、12项管理办法、9项实施细则共24项采购管理核心管理规定,大大增强了管理规定的清晰度和可操作性,增强了使用效果。

2.3全面控制在服务采购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2.3.1积极开展费用控制精细化管理

(1)建立和完善采购标准价格体系。

标准价格体系的建立对指导采购合理定价具有重要作用,服务采购单位可以通过统计分析以往合同成交数据和横向对比市场价格来建立标准价格参考体系,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组织编写各类服务价格的《定额标准》。例如,笔者所在单位按内陆和沿海地域划分,制定公司、事业单位、高校的高中初级人员标准人工费率;按二维、三维、叠前、叠后技术要求分别建立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和处理解释一体化的每公里(平方公里)标准综合单价;同时,编制了涵盖海洋工程设计、海洋工程预制、海洋工程涂覆、物探采集与勘察、钻井、完井、修井机费用等费用定额的《海上油(气)田工程建设施工定额》标准。依据标准价格参考体系和《定额标准》控制预算的编制,并进行合同价格谈判,可有理有据地遏制供应商的虚报高价,促进采购成本的降低。

(2)设置招标率红线,严格控制单一开源采购。

通过严格控制单一来源采购,逐步提高邀请招标等竞标方式采购的比例,可以很好地促进价格竞争。笔者所在单位对各所属单位的服务采购招标率设定最低值限制,并将其纳入到各单位的质量目标和绩效考核指标中,促进通过竞标方式采购的项目比例得到了大幅提升,很好地发挥了市场化价格竞争机制的作用。

(3)实施“年度协议”采购。

对于一年内多次合作的供应商,服务采购单位可以像货物采购一样,推行技术服务“采购年度协议”计划,这样一般既可以“稳定委托关系、简化委托流程”,又可以取得一定比例的服务价格优惠,并且与供应商建立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有利于促进供应商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委托任务,间接促进采购成本的降低。

(4)实施同类专题联合集中采购。

对于在各个项目中均会发生的同类服务采购可采用联合集中采购模式,笔者所在单位近年探索实施了“大区域、多项目、同专题”技术服务合并集中采购的采购模式,例如“某区域油气田联合开发前期研究”项目将以往多个油气田开发项目均采购的工程地质和工程物探调查、海洋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同类专题合并采购,相对以往同类专题通过不同项目分别采购,可有效降低动复员、差旅等重复支出的成本,获取可观的规模效益。

(5)积极开展采购需求标准化设计。

采购需求设计是采购费用控制的源头,服务采购应充分利用标准化的简化原理,积极开展采购需求标准化设计。例如,通过开展海上平台、组块、生活楼、模块钻机标准化设计,在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设计阶段可以采购统一的设计服务,进而采购统一规格、统一型式的钢材、设施等物资,既可获得大量规模化采购效益、简化后期建造和管理,又可大大降低采购管理工作量,节约采购管理成本。

2.3.2积极开展进度控制精细化管理

(1)加强采购全过程进度监督。

技术研发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供应商供货周期也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因此作为服务采购方尤其是科研单位可采取多项措施主动开展进度控制工作来保证采购成果质量。第一,组建采购监督管理工作组,形成采购管理部门、采购需求单位、项目组三层采购监控体系,开展从立项、招评标、签约到合同执行、验收、付款“采购全生命周期”的进度控制工作;第二,建立采购进度动态跟踪和定期通报制度,对逾期项目进行催办,对即将到期项目进行督办;第三,通过提醒(预警)与警示并举、绩效考核管理等激励手段确保进度控制效果。

(2)加强采购进度控制。

为加强招评标和合同签约环节的采购进度控制,可以通过《采购计划进度控制表》,在采购立项通过审批后即确定商务负责人严格限时完成发标、收标、评标、谈判、合同评审等各环节采购工作,并根据需要缩短收标等环节用时,促进采购效率的提高。

2.3.3质量控制精细化管理

(1)采购管理纳入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笔者所在单位在国内石油业界最早将勘探研究、开发设计和技术研发等全线产品一次性纳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形成了具有海洋石油特色的科研质量管理体系。为加强服务采购成果质量控制,采购管理工作也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被纳入了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开展采购管理自身质量控制,避免因为采购不科学、不规范而影响采购产品质量。

(2)加强采购技术指标和技术标准建设。

技术指标和技术标准是技术类服务采购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在采购中,对于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可遵照的,在招标文件中必须列明具体、详细的技术指标,明确质量控制措施;对有标准可循的,例如在工程勘察、工程设计等领域可建立技术和商务人员联合比对、筛选、审核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的机制;此外,应积极组织开展标准体系建设,严格按标准进行采购、按标准进行检查和验收,保证采购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3)加强对供应商标准化管理。

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作为石油科研单位,我单位供应商中各类公司质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高校老师或具有高校背景的公司占很大比例,我单位通过建立标准化的供应商考核、评价等管理机制,实现对供应商服务质量的持续、规范管理;并通过加强对供应商工作监督,促进供应商建立标准化工作体系,做到高度重视标准、严格执行标准,甚至主动改进标准,提供更优质产品。

2.3.4积极开展风险控制精细化管理

(1)采购法律风险审查。

经济合同具有重要法律地位,有条件的服务采购单位应设置专职法律人员,并可将法律管理工作纳入服务采购管理总体框架中,确立以采购文件、经济合同及相关规章制度法律审核为核心的采购法律风险控制机制,力争实现采购法律审核百分之百覆盖,有效规避采购法律风险。

(2)内部风险控制管理。

服务采购单位应建立规范的供应商数据管理、合同签订、合同验收、应付账款、合同变更等采购流程及风险控制点,持续开展采购内控流程和控制点实质性测试和符合性测试工作,识别可能存在的实质性漏洞和待改进的一般性缺陷,有效地规避采购运行程序风险。

3全面控制在服务采购中应用效果

实践证明,通过在服务采购管理中开展全面控制工作,可以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和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3.1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创造显著经济效益

2012年,笔者所在单位通过预算控制精细化管理和合同定价控制精细化管理,直接节省采购资金5600多万元,通过实施技术服务“采购年度协议”计划取得近2500万元价格优惠,合计直接节资8100多万元,2010年至2012年三年累计直接节资达1.96亿元。

通过“大区域、多项目、同专题”技术服务合并集中采购,单某区域联合开发一个项目的前期研究阶段即可在采购工程服务时节省装备动复原费用1880万元,节省其它服务采购资金482.93万元;此外,我国每年在海上建设大量的油气开发平台、生活楼、组块,一般通过标准化设计,采购与第一座相同的第二座及之后的每座生活楼的设计服务可大幅节省40%至60%的采购费用。可见,通过在采购需求设计阶段加强费用控制,可直接节省显著的采购成本。

3.2有效缩短采购周期,创造宝贵时间价值

通过加强服务采购全面控制,不仅可以大幅提升采购及时率,还可以大大缩短采购周期和合同执行周期,使获得的成果更早地投入使用,获取宝贵的时间价值,进而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抢占竞争至高点。

例如,2010年以来,通过开展采购控制,笔者所在单位在采购任务量大幅攀升而未增加采购管理人员的情况下,采购立项和合同验收及时率均大幅提高了40%多,避免了采购逾期对项目正常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又如,随着进度控制理念的强化,采购项目立项审批周期2011年大幅缩短至7.8天,2012年进一步缩短为5.7天,其它环节执行周期也大幅缩短,为油气田早日投产开发赢取了宝贵的时间资源。

3.3促进采购成果质量的提高

通过开展采购方式控制,提高竞争性采购比例,增强了供应商之间的相互竞争,促使供应商提供更优质的技术成果;通过合同执行全过程开展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风险控制等精细化管理,推动了供应商与采购方之间的深入技术沟通和相互协作,促进了采购成果质量的提高。

3.4提升采购风险防控能力

通过实施全员工、全过程、全方位的采购全面控制,可有效地防范供应风险、操作风险、质量风险和法律风险,将各种采购风险减少到最小,为企业既高速又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3.5促进科研生产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以全面控制为导向的服务采购管理立足于在控制外委比例、充分挖掘内部潜力的基础上,有效地利用外部优质资源,使其更好更快地转化为自有技术、促进自身水平的提升;立足于更加有效地使用采购资金,更大程度地提高采购成果质量,获取质优价廉的技术研发服务;立足于缩短采购和合同执行周期、提升采购效率,创造宝贵时间价值;立足于提升采购管理水平和企业经营管理软实力,很好地促进了科研生产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利平.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叶天贵.推进全面质量管理提高石油企业整体素质[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1,17(11).

第7篇

一、国有企业物资供应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有企业物资供应管理借鉴吸收国外经验,经过持续不断的改革实践,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企业物资供应工作在管理体制、业务模式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基本适应了市场变化,但仍存在很多缺陷。主要表现在:

(一)存在物资供应资产流失现象

在国有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原因多样的物资供应资产流失现象。物资供应资产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企业内部管理不力,规章制度未落实。物资供应管理制度没有约束力和实际效果差,造成各种漏洞,使一些人在利益的驱动下进行违规操作,损公肥私,同时想方设法避开审查。二是物资供应内部管理不规范。供应物资的使用者和责任者责任模糊,少数采购员不是谋求价廉物美质优的产品,而是为个体厂商提供方便,慷企业之慨;同时,物资供应易受各种“人际利益关系”的干预[2],导致物资质量受忽视、功能过剩等问题。三是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对供应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有些规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形同虚设;对问题曝光牢低,有案不查,瞒案不报,对违纪人员的处理力度小,被查处的责任者少。

(二)资源整合和配置不够优化

虽然部分国有企业总部实现了较集中统一的物资供应管理体制,但各单位之间合作少竞争多、相互割裂的问题没有根本性改变,部门组织之间通常都是分散采购,没有很好地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增加了费用支出。物资需求、供应商、储备、信息等资源重叠、共享难、调剂难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三)采购方式待完善

由于分散的采购形不成较大的购物批量,不能享受优惠待遇,没有充分发挥集团化经营优势;同时,物资采购的工作重心尚未完全调整到位,对同类装置设备材料的设计选型不统一、不标准;同类型的装置、设备各不相同,“万国牌”问题突出。这些问题不仅加大了设备管理和维护的难度,还增加了物流环节的费用,同时造成库存增加,使储备资金占用增多,降低了企业整体运行效率。另外,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及信息技术手段落后,导致盲目追求最低价格,增加了交易风险和成本。

(四)供应商关系管理不全面

供应商总体数量庞大,但结构不合理是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之一。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仍以采购交易为主,而长期战略合作较少。在目前市场交易中呈买方市场的供需关系中,企业对供应商的培养力度不够,过分注重供应商一次性报价,忽视其历史业绩。另外,一些供应商为追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常出现以次充好、提高价格吃回扣、采购人情化等情况。

(五)库存的管理不到位

有的物资管理人员忽视物资计划管理的重要性,不管费用成本高低,周转是否快,盲目增大物资储备,导致资源的浪费与成本的增加。因为盘点工作形式化,只是过过场,管理者心中没数,造成物资积压或短缺。

二、加强国有企业物资供应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遏制国企物资供应资产流失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有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明晰产权,进行标本兼治。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监督体系,形成多层次的监督和综合管理,扼制物资供应领域腐败;二是物资供应管理工作需要精细管理,堵塞漏洞,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三是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健全完善监督机构,明确责任,增加透明度,防止权力集中;四是实行科学、标准的监控程序,及时处理和解决问题,查处违纪者;五是引入竞争机制,选优去劣,让能力差、诚信差的供应商退出物资供应市场,而让有实力、诚实守信的供应商进入。

(二)集中统一的物资供应,优化整合供应资源

物资供应工作强调的就是统一和集中。只有集中统一,才能发挥集团化经营的优势,有效整合资源,确保管理效果。集中式战略采购就是以“集中”管理的理念进行的一种方式。将小批量物资和零星物资化零为整,形成一定的规模通过批量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供应系统要优化整合供应资源,如整合物资需求资源,提高集团化采购的规模和质量;整合供应商资源,优质供应商进行共享;整合储备资源,进行共享和调度调剂;整合人力资源,减少重复劳动;整合信息资源等,实现信息的全面共享,提升效率。

(三)加强物资采购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物资的采购管理可为企业节省成本,增加利润。国有企业加强物资采购管理,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 一是推进物资需求标准化、设计标准化,从而实现标准化采购[3]。二是降低采购成本。控制成本的大前提下,降低买价是采购管理环节的重点。物资采购人员首先了解相关规则及行业信息以及掌握市场最新行情、最新动态,才能不受供应商片面因素的影响,采购到质优、价廉的货物。

(四)供应商是企业物资供应的重要外部资源,物资采购人员要根据物资计划、对市场的调研以及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在供应商动态量化考核方面,可按同种物资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同样价格比服务,同等服务比信誉的原则,选择战略合作的供应商并纳入优质供应商网络,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共赢关系。严格控制供应商准入,尽量减少供应商数量,使更多的采购向优秀供应商集中,要重点关注各行业的世界领头企业,淘汰实力弱、业绩差的供应商。

(五)加强库存的管理

采用“代储代销”、“ 配送”、利用供应商的库存、消灭不合理库存等库存控制策略,使企业库存的最优化,消灭呆滞物资,实现“零库存”。

三、总结

第8篇

关键词 建筑企业 物资采购 人员配备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企业中,建筑物资的采购管理工作是所有建设项目的基础,同时也是确保建设项目成功的重要环节。这是因为建筑工程物资在施工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整个项目的设计和规划也是在建设项目物资采购之中得到体现的。建筑物资采购往往决定着整个项目盈利多少,我们都知道企业的生存法则就是利润,如何开源节流不仅仅是企业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更是所有一线物资人员应该努力思考与追逐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压缩成本支出,降低各种损耗,才能促进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

一.目前建筑企业物资采购所存在的问题

1.采购人员数量不足及素质不高

1.1物资采购并是简单的只要会买东西就行,相反他是一项技术要求高、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项目工程能否成功的工作,为了确保这项工作不出现问题,首先就必须有一支精通采购技术、熟悉商品性能、自身道德水平高、责任感强的高素质团队。

1.2目前建筑企业物资采购中大部分采购人员不够专业,他们知识结构不够全面,对一些相关专业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自身对物资采购的复杂性认识不足,还有一部分采购人员对采购业务和技巧不甚熟悉,导致对厂商信誉和商品质量的把握不够准确,搜集、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不够强,物资采购人员素质与国家采购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

1.3很多建筑企业项目部为了节约增效及精简人员,在物资部门人员的配备上没有在众多方面进行衡量,就直接给予简单比,导致人员配备数量不足,一个项目最多设两个物资人员,物资采购的工作不能高速有效的完成,也给很多不合格的采购人员提供了不少投机取巧的机会,这样给物资管理带来很多问题,造成物资管理方面的疏漏,进而引发一些项目施工方面的问题,拖延整个项目的进度,为企业带来经济与名誉上的损失。

2.采购人员投机取巧

我国国土广袤,采购地点一分散,地域不同,质量、价格上的差别往往很大,产品的规格型号不一,执行的标准不同;物资采购空间大,加上内部控制不完善以及物资采购处于买方的市场。以上种种给不法的采购人员创造了不少机会,现如今我国是市场经济,往往会出现质量好、价格低即性价比较好的货物不买,反而兴致勃勃的去采购价高,质量不好的材料,这些都是采购人员素质不高的体现。这样做增加了工程项目整体成本,也为工程的质量安全埋下了安全隐患,更是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不负责任的表现。让这些不法物资采购人员钻了空子,给整个项目工程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3.采购计划不准确不提前

3.1物资采购计划不全面,整个项目开工前没有提前规划所需要采购的物资,工地临时需要什么,计划人员方才开始计划,没有做到提前规划,这样不仅给项目带来了紧急物资采购现象,无形中增加了采购材料的成本,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施工时间的浪费,建筑项目中许多工序都是有先后顺序的,一个工序的延误会导致相关工序的推迟及延误。

3.2物资采购不考虑项目的资金情况、市场的信息情况以及施工进度情况,进行漫无目的采购,追求品种全、储量大,这样不仅造成库存积压,还大量浪费一个项目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使项目流动资金周转困难,进而影响项目的整体效益。

二.针对此种情况的优化措施

1.物资采购部门人员配备

1.1.建筑施工企业最直接的管理模式是直线职能式模式。物资管理部岗位设置物资主管、计账员、采购员、计划员、收料员以及保管员。但各岗位人员都要符合相应的任职要求才能担负起物资管理的重任。因为物资采购是一个弹性非常大的工作,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和觉悟要绝对正派,可以经得起考验,坚决杜绝材料把关不严、采购过程监督不到位引发的漏洞问题。

1.2整个团队之间精诚合作之余相互监督,才能将物资采购工作落到实处实处,尤其是材料员岗位,它不像技术类岗位,本身做的就是一份操心的工作,对责任意识非常看重。考核材料员能否胜任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是否具有责任心。

2.提前做好采购计划

项目采购管理负责人要高度重视物资采购计划的重要性,严把计划关口,建立完善的物资计划管理制度,使计划采购始终在科学规范的制度约束下进行操作加强物资计划管理。同时提前进行采购资金预算,使物资采购计划具有准确性,科学性,前景性与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强化物资需求计划,提高计划提报的及时性,准确性,从而杜绝了无计划采购、超计划采购和临时计划采购现象的出现与发生,避免造成资金积压,能够从根本上避免材料大量的浪费,避免对建筑企业本身造成非必要的经济损失。

3.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信息与价格变化

目前是市场经济,基于市场竞争公平、公正的原则,材料价格变化非常灵活,因为其核心就是价格。建筑材料的价格是由材料本身的成本与运费叠加组成的,因此掌握材料价格变化的特点与信息,才能避免盲目采购。综合市场的价格变化结合前期的物资采购计划,科学有序的进行采购,这样才能节省一些不必要的开支。

4.严格把控材料质量

整个项目开工之前,先要确立物资采购在整个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在我国现今的社会经济体制下要充分意识到物资采购的重要性,物资市场的迅速发展,导致物资资源非常丰富,同时因为供应商资信优劣悬殊的问题,产品质量也是参差不齐,这样就给采购物资选择创造了很大的自由空间在物资采购过程中,无论是大宗材料还是零星辅材都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千万不能以质量的代价来换取成本的节约,要做到质量与价格相匹配。因此物资部门不仅要保证项目生产建设物资量,也要保证材料质量,为工程项目减少资金占用,防止质量不合格的物资产品进入施工现场,造成后期的项目的质量问题。

三.建筑企业物资采购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采购工作是物资管理的前提,采购活动属于物流活动的一部分,而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在企业生产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资管理工作的最基本任务是根据施工生产的需要,按质、按量、按时、齐备地组织物资供应,保证施工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其核心任务就是购进物资,包含的内容有供应链管理、和供应商关系管理,以及涵盖了领导者决策和领导者素质的内容。在物资采购环节中,项目领导应给予充分的支持与理解,放手让物资部门大胆地去干,要相信物资人员的专业性和工作能力。

结语

建筑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是建筑材料由流通领域进入施工领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决定着这些建筑物资的质量和价格。建筑企业必须采取措施把强化物资采购管理,最终达到降低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基于此,建筑企业物资的采购管理在整个项目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切实做好设备、材料的采购工作。

参考文献

[1]. 邹中林.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研究与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3)

[2]. 寇廷玉.关于当前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1(11)

[3]. 曹北光.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0(17)

第9篇

许丽萍

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吴忠供电公司 宁夏 吴忠 751100

摘要:物资采购供应作为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在生产运行中占有重要地位,电力企业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采用分散采购的方式,造成采购重复、供应环节复杂,物资质量难以控制,库存储备过多,且缺乏专业化、集中化管理等诸多弊端,致使资金成本偏高,不利于发挥企业整体资源优势;随着近年来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原有的物资供应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式下物资管理的要求,物资供应公司作为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供应部门,主要承担物资专业化管理与供应服务工作,这就需要对物资供应进行理念创新、管理创新,结合电力企业的特点,全面推行物资集中采购和配送供应,整合和优化物流资源网络,同时加强供应商管理,做到适时、适质、适量、适价的提供生产运营所需物资,减少库存资金占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电力 实施 物资 超市化管理

1、物资超市化管理的概念

1.1超市化管理最早属于商业销售领域的概念,而后逐步推广到企业物资采购供应管理中,是企业实现零资金占用的一种有效方式;

1.2电力企业物资超市化管理的理念,是从推行集中招标采购,完善供应商绩效考核机制,以及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三个方面构建物资超市化管理模式,主要适用于办公超市化和生产运维超市化采购。

2、电力企业物资超市化管理模式构建

2.1推行集中招标采购,强化物资供应管理,降低供应物流成本

通过优化和整合企业物流资源,推行物资招标采购,建立起“集中采购、直达配送、统一储备、集中结算”新型物资供应管理体制,实现物资供应全过程的集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实施物资超市化管理提供基础保障。

2.2加强供应商管理,完善供应商评审和绩效考核机制

2.2.1电力企业超市化管理包括办公用品及生产运维物资,该类物资的最大特点是品种多,适用范围广,需求极不稳定,缺乏规律性,随时有购买的需要,供应商的选择要遵循先生产商、再商、后经销商的原则,采用公开招标方式优选供应商,强化物资采购监管,严格进行供应商资质审查,资质审查合格的供应商方可参与超市化物资的招标采购。

2.2.2企业要对供应商进行动态管理,建立供应商档案,定期对供应商在质量、供货进度、价格诚信度和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并根据考评结果选出合格供应商和不良供应商,合格供应商可在下一协议期的招标中优先选用,不良供应商应及时终止供货协议。

2.3构建物资采购供应信息和电子商务平台,提高物资超市管理水平

电力企业依托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平台,构建物资采购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实现供应链的信息交换和共享,通过ERP系统实现物资超市的数字化、规范化和高效化运作,提高物资超市管理水平。

3、电力企业物资超市化经营业务流程的具体实施

3.1超市化经营是对电力企业办公用品及生产运维所需物资进行全过程管理,由使用单位编制需求计划,在广泛增求具体使用单位意见的基础上,总部召集供货厂商,通过竞价、招标的方式,选择信誉良好、质量由保证、价格合理、有一定实力的供应商,做为物资超市的基本进货渠道,并与其签订相应的协议,确定稳定的供货关系。

3.2使用部门依据招标结果,在国家电网电子商务系统中进入超市化采购平台选购所需物资,保存提交后生成采购申请号并同步到ERP中,经领导审批后,在ERP中生成采购订单,系统将所需物资明细实现与供应商的信息共享,供应商接到购货通知单后按照协议规定将所需物资送达指定地点。

3.3货到验收合格后,物资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开具发票,在ERP中进行收、发货工作,并将收、发货单连同发票送达财务进行发票校验, 无误后在财务管控中按照协议要求支付货款,财务管理部门要做好财务结算工作,及时进行财务处理,以保证超市化物资供应商的稳定。

4、电力企业物资超市化管理的意义

4.1实行物资超市化管理可充分利用社会库存,降低库存储备,提高经济效益。

4.1.1电力企业物资超市化经营的基本理念是零库存,避免了存货储存带来的保管、装卸、搬运费及存货占用流动资金和库存的老化、变质等一系列问题。

4.1.2通过实行“配送供应、超市化运作”的物资管理新模式,有效避免了层层设库、超储积压等现象,使企业仓储资源得到优化和整合。对企业而言在库物资处于寄售状态,实际耗用后才付款,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流动资金占用,降低了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4.2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能够降低采购成本,确保物资优质优价供应。

电力企业与进入物资超市的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需合作伙伴关系,使供应商获得了相对较稳定的销售市场,销售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共同分享产品降价带来的好处,还可获得供应商提供的增值服务,降低了物资采购成本,确保了物资采购质量,并能够取得价格优势,实现企业与供应商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5、电力企业物资超市化采购管理的建议

5.1电力企业绝对的零库存只是企业经营中物资管理的理想状态,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实现,在物资超市化管理中需认识到零库存不是没有库存,考虑到电力企业的特点,应急物资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物资超市化管理中不能一味的为了实现零库存而影响了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这样就失去了物资超市化采购管理的意义。

5.2不断总结办公用品、运维物资超市化采购过程中的经验,完善系统应用,确保物资供应,持续提升集中采购的效益和效率,全面完成国网公司超市化采购的战略部署。

5.3实行物资超市化管理时,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供应商的利益,电力企业与供应商是共同发展、互惠互利的关系,企业不能一味压缩供应商的利益空间,而是应充分利用电力企业的管理优势、规模优势、信息优势,实现与供应商信息数据及时交换,使供应商与企业共同得到发展。

6、结束语

总之,电力企业物资超市是一种集成一体化物流管理模式,以资金管理为核心,以降低成本、全方位服务为目的,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最大化;电力企业物资管理部门应梳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经营意识,积极推广运用现代物流与信息技术,以实现零库存、零资本运营为经营目标,建立以用户为中心、降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现代物流运作体系,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第10篇

1.背景以及本文研究目的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海外工程承包的发展,电力工程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瞩目的成绩,2013年,55家中国企业入选ENR250强国际承包商排行榜,电力工程领域占9席,2014年,62家中国企业入选,电力工程领域占有10席,中国的电力工程承揽能力得到了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但是由于电力工程采购的特点,中国企业海外市场的竞争情况以及自身的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项目管理水平还有很大的距离,特别是因采购管理不足导致的影响现场施工效率事件也时常发生。在集约化管理和EPC总承包模式成为主流的背景下,如何能提高采购管理水平对于中国企业提升项目管理能力,提高施工效率,保持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结合笔者执行电站工程的经验从采购管理角度分析对现场施工效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措施,希望对海外项目采购管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2.EPC模式下采购管理的重要性

2.1 采购在EPC承包模式中的重要地位

EPC承包模式中的采购份额通常占的合同份额的60%以上,项目利润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购管理的好坏。在EPC承包模式中采购与设计,施工三者之间是承上启下的逻辑关系,采购工作起着承上启下的核心作用。设计方案需要采购实现,设备材料的成本和质量影响设计的转化程度,采购也为施工安装输出物质基础,如土建施工需要设备,大型机械和工具。对于业主无法自行安装调试的重大,重要设备,设备供应商仍需要提供安装调试服务,如大型的汽轮机,锅炉,发电机组,电厂、电站控制系统等,对于一些涉及到计算书,制造图纸,培训和维护指导的特殊设备通常也由设备供应商提供。

2.2 中国海外市场的分布决定

中国企业海外承包市场九成分布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欠发达亚洲,非洲,中东地区,这一类地区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竞争激烈,中国企业与欧美,日韩企业竞争的同时,与中国企业自身竞争也异常激烈,主要以价格战为主;这一地区的资金来源普遍为国际金融机构融资的项目,国际金融机构通常以价格为中标的重要评价因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低价竞标的出现。

2.3 中国企业自身的缺陷需要

中国海外工程承包企业大多出自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虽然在施工管理上有一定优势,但在采购管理上相对薄弱;中国企业在国际项目中的技术水平,信息化,项目管理以及管理体制上与国际一流工程公司有一定的差距,在项目执行中由于采购管理问题导致的目延期等现象时有发生。

3.影响现场施工效率的物资采购因素

3.1 电力工程物资特点影响因素

物资种类繁多,采购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

电力工程设备材料种类繁多,设备材料生产周期不同,主要设备生产周期较长,国际工程还需加上较长的运输期。以阿塞拜疆某330MW火电机组为例,供应商300多家,采购设备材料多达数万种,汽轮机生产周期长达18个月,从中国发往项目现场时间40天左右,如不做好采购计划和发货计划,势必会影响到现场施工进度。此外,主机等重要设备资金需求量大,前期需要大量的预付金额,如果业主和承包商支付不及时,也会因为资金原因影响货物交付进而影响现场施工。

国内主要设备供应渠道集中。

中国电力企业竞争优势在于价格比较优势,主要设备材料价格相对较低,但国内主要设备集中在少数供应商手中,以主机为例,中国主机生产厂家处于寡头垄断地位,承包商在价格和工期谈判上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如果在电力建设高峰期,生产工期以及现场服务人员派遣不能保证按合同约定执行,势必影响到施工进度,其他电厂重要设备供应情况也受电力市场需求影响明显。

3.2 供应商选择和管理因素

电力工程供应商数量较大,由于各供应商的履约情况不同,承包商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估,监造等管理水平不同,因供应商所供设备材料的质量问题导致的返工,交货延误导致未赶上船期致的安装延期,派遣的技术人员无法满足安装培训需要而造成不良影响,不按合同约定执行等行为都是造成现场施工效率低下的原因。

3.3 国际运输影响因素

在EPC承包模式中,业主为了尽可能转移风险,减少管理内容,通常以FOB,CIF,DDU,DDP等外贸条件要求承包商,因此,EPC国际工程的物流活动要涉及到催交,发货,集港,报关,运输,转运,目的港卸货,清关,内陆运输,现场卸货以及仓储等环节。在电力设备运输过程中,大型设备如锅炉汽包,汽轮机,变压器等运输会涉及到驳船与班轮接驳,内陆运输路况等问题,涉及到设备材料包装是否符合国际海关要求,报关和清关文件制作质量问题,转运港吞吐能和转运速度,以及船公司是否具有工作经验都会成为影响施工进度因素。

3.4.信息传递因素

采购过程涉及到承包商和供应商之间,承包商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的传递和分享,因此信息传递的效率影响着采购管理效率进而影响施工效率。供应商的生产进度,发货计划是否能有效的传递到承包商,承包商与供应商之间的技术,商务澄清和变更能否及时传达和执行,承包商货物运输,报关,清关进度,设备材料入场后出入库情况,供应商技术服务人员需求计划,工作证明,签证的办理进度等能否有效顺畅的在项目各相关部门流通也是影响施工效率的重要因素。

4.应对采购管理因素影响施工效率的措施

4.1 加强供应商管理

4.1.1选择合格供应商,加强关系管理

供应商选择是质量管理的先决条件,将供应商经营状况、人员结构、技术装备情况、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情况、出口业绩、以及与本公司合作项目情况作为评价因素,设定评分权重,选择合格供应商,在质量源头把好关;

改变单纯的价格导向管理,加强关系管理。通过对设备材料的重要性,技术复杂性,供应商数量以及结合公司市场战略,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在合格供应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划分,如可分为:零星采购关系,一般合作关系,重要合作关系和战略合作关系四中:对于零星采购关系和一般合作关系,此类关系特点是设备,工具材料价格较低,采购方便,技术易满足,供应商数量较多,可采取价低价策略;于重要的合作关系,如主机的辅机设备,电厂必备的电气,控制等专业的重要设备,此类设备对供应商的资质,技术,服务等要求相对较高,设备金额较大,需要经常合作的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不宜采用零和博弈的战略,可选择2-3家企业形成相对稳定的供货关系,即可形成竞争关系又可提高采购效率;对于主机设备,汽轮机,发电机和锅炉这样的对承包商的项目成本,进度和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设备,应当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与主机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定期进行高层互访和项目沟通,从高层向下辐射,即能能够督促和监督设备的质量和进度,在出现问题时也能及时处理。

4.1.2开发新的供应商,加强与国际知名供货商合作,拓宽供货渠道。

尽管国内供货商在价格上具有一定优势,但随着海外承包市场竞争加剧,利润不足以涵盖风险时,低价竞争战略会逐渐向高价值竞争方式转变。在中国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一些有实力的承包企业开始向F+EPC即带资工程总承包转变,投资,融资是国际承包价值链中的高附加值环节,是中国企业发展的方向,在这种融资模式下,承包商不会因为价格原因拘泥于国内供货商,承包商也更具有话语权,可以选择质高价优的设备材料。同时,一些国际知名供应商既是供货商又是承包商,是有力的竞争对手。通过加强与此类供应商的合作,形成联合体,取长补短,也有助于中国公司参与竞争到更优质的欧洲,美洲等市场,也可以降低国内供应商因垄断地位带来的履约风险等问题。

4.1.2建立供应商的动态管理机制

对供应商进行动态管理,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合作的供应商进行重新评估,依据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制造质量、性能参数、外观质量、包装质量)、产品提交及时性、协调配合及服务(包括技术咨询、资料提供、元器件更换、工地服务等)的态度和水平进行评估,然后加权平均综合得分从而评出优秀供应商,合格供应商和不合格供应商。对评选出来的优秀供应商进行相应的激励,如在议标时优先录入短名单,优先付款,信息共享等奖励办法激励供应商提供更优质服务。对于不合格供应商,按照违约和造成损害后果程度进行分级处罚,如暂停供应商资格,取消供应商资格,列入供应商黑名单,并对项目组通报处罚名单,进行相应的惩罚。

4.2 加强物流管理

4.2.1做好发货和接货计划

承包商根据项目施工计划,设备安装的先后顺序编制发货计划,组织供应商按顺序发货,现场按照设备材料到货顺序,重要性,安装顺序,合理安排仓库,做到货到现场及时卸货,仓储,避免杂乱无章的堆放,避免货物提前抵达,长期占用仓库,二次装卸等影响效率情况的发生。

4.2.2重视包装和运输文件的质量

签订合同时,承包商应与供货商就设备材料性质,出口国家对包装的检验检疫要求,吊装,转口,包装材质,尺寸,防护措施,随货文件等要求作为合同条款进行详细约定;对于重要设备,在发货前由承包商代表或者监理前往厂家监督包装,文件制作,内陆与班轮接驳等发货事宜;重视发货文件的检查,供应商的装箱单,箱件清单,安装图纸,合格证书,出厂检验证书等的准确性,完整性不仅对报关和清关是否顺利有着重要影响,也关系到移交文件的完整性,承包商应加强对文件检查,对重要设备箱单文件进行抽查,对于箱单不准确以及给承包商报关清关,安装等造成损失的供应商给予相应的惩罚;对于关键路径上的设备,供应商运输经验不足的,承包商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保证货物的运输安全和顺畅,报关和清关的顺利完成。

4.3 完善和加强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建立完整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容易影响施工效率的采购模块的完善和建立,如建立和完善运输管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采购合同文件管理模块,现场人力管理等模块,促进信息在各相关部门流动顺畅,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4.3.1运输管理模块。

通过此模块记录设备发运的相关信息,包括发货方式,发货内容,货量,船期,清关情况,(预计)抵达港口日期,官方出口/进口文件办理进度,箱单发票等。通过运输管理模块可以使现场项目组及时掌握货物的发货进度和动态,以便于做好目的港的清关准备,防止货物因清关不及时造成的滞港罚款和工期延误。

4.3.2库存管理模块

通过库存管理功能,建立物资设备的现场管理,包括物资分类、存储仓库地点、领料类型、入库、出库、领料、退料,开箱情况等,记录每一笔物资的来龙去脉,项目组中相关人员可以随时通过此模块掌握库存情况,同时对于需要定期采购的以及需要补充的备件,易耗品等可设置警戒提醒,在低于一定数量时或者设定最迟购买日期,及时提醒采购人员进行采购,因有些材料在当地无法采购需要在境外采购,预警系统可以帮助采购人员提前准备,以免因时间问题耽误工期。

4.3.3采购合同文件管理模块

除了纸质文档外,应当建立采购合同管理信息模块。根据电厂专业,文件性质分门别类的录入管理平台,一方面可以保证文件的完整性,便于项目部人员搜索文件和共享,在项目索赔时可及时提出文件依据,又可以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可随时准备竣工文件,避免项目结束时文件丢失以及文件收集工作量大而给竣工文件的交付带来的困难,降低工作效率。

4.3.4现场服务人员管理模块

通过建立现场服务人员管理模块,实现现场人员签证,工作许可,暂住证的审批,查询功能,使信息在国内和现场项目组之间流通顺畅,确保国内和现场有序的调配服务人员,保证供应商服务人员按照施工进度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入场服务,避免因人员不能及时到位和人员到位无事可做的低效率情况。

4.4 优化人员结构,打造国际复合型人才

人才是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的国际工程公司应当结合本公司人才结构特点,对于以设计,施工人员为主的人员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并定期进行国际商务,项目管理,外语,法律,外贸,金融等知识的培训,打造国际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竞争需求。

5.结语

在EPC承包模式中,采购是实现施工管理的物质基础,设备材料的质量,到货进度,采购信息与施工信息的交换和传递顺畅都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到现场施工效率,因此做好采购管理,规避采购管理中对施工效率的影响因素,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伍仁.EPC工程总承包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杜,2008.

第11篇

关键词:物资管理;市场化;信息化

物资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本企业所需物资的采购、使用、储备等行为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物资管理是企业资产管理的构成部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物资管理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本控制。现代企业理论和管理实践表明,企业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以物资管理为基础的;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无法游离于物资管理之外。可以说“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因此,物资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居于重要地位。

一、当前石油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特点

第一,物资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健全,体系庞大。我国石油企业经过几十年的改革与探索,企业物资管理在计划、采购、使用、储备等管理环节上取得了诸多进展和成果。管理机构逐步健全,从专管的二级单位物资供应处到三级单位的物资配送队,形成了集中管理、分工明确、专物专管的比较科学的管理体系,各级物资管理从业人员数量很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第二,物资采购基本实现市场化。物资采购是企业资金的流出,是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目前,石油企业在许多大型物资的采购上都实行了招投标制度,严控物资采购过程,实行比价采购、现价采购和定价采购制度,较好地解决了企业管理中长期存在的盲目采购、无计划采购、多头采购等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善了企业成本支出状况,提高了资金使用率。

第三,物资配送方式更趋灵活性、多样性。物资的配送、消耗归属于物资使用的管理环节。计划经济时代,统一进货、集中存放、定点发放材料的配送方式被大部分企业所认可,这种管理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弊端:程序僵化缺少弹性,在材料搬运、等待领料等环节造成了许多人力、时间的浪费。经过几次改革,石油企业普遍采取了“即时配送”、“准时配送”、“变领料为送料”等新的管理模式方式,有的施工企业采取了“多批次、少批量”的配送方式,进一步提高了物资配送的效率。

二、当前石油企业物资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科学管理的意识不够明确。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石油企业物资管理工作也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物资的供应程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有些单位本身对物资管理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入,物资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也还不够健全,不能很好地执行国家有关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有的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还比较落后,对物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对现在石油企业存在的问题也不太关注和了解,改进物资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不够。企业本身的管理意识淡薄,不能完全消除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明显偏低,这就使得物资部门的工作效率不能跟上生产节奏,导致了生产物资用不上,造成严重积货,这些积压的物资又不能很好地及时处理,就变成了大量的资金积压,造成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加重库存成本。

第二,物资管理点多面广,资源不集中,管理难度大。石油企业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各个生产单位比较分散,在客观上加大了管理难度。在物资管理的计划、采购、使用、仓储、运输等几个环节,各个部门没有很好地进行沟通,而是处于被动状态。例如,物资供应部门被动性地等着生产部门的物资采购需求计划,再进行材料的采购和仓储,运输部门也是等着物资供应部门和生产部门的需要。部门之间不加强沟通,容易造成供应物流与生产物流各自执政的间断式物流管理,从而给企业经济带来不必要的浪费。

第三,物资管理的网络化程度较低,无法适应现代化企业的需要。传统物资管理方式,更多地依赖物管工作人员的手记笔抄,管理设备和技术比较落后,很多石油企业没有建立统一的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造成信息化服务水平低,信息平台和各物资的运作没有很好地连接,不能达到信息共享。在管理过程中,物资的采购、询价,合同的管理,物资的质量、仓储和配送都没有整合到管理系统上,降低了信息的利用率,运输不合理,使物资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安排。

三、提高石油企业物资管理水平的对策

第一,提高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对物资管理的科学认识。物资管理是一门科学。在企业里,上到企业老总下到基层物管人员,都要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做好物资管理工作。目前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更要加强对企业的物资管理力度,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能力,真正选配一些具有较高政治觉悟、较好业务素质、较强事业心、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的人员进入物资管理岗位。

第二,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加快建立物资信息网,实现网上交易。现代企业管理离不开信息,物管工作的信息化是时展的趋势、潮流。要大力引进计算机技术,把物资供应系统的网络建设作为是各部门交流的一个平台,是各部门开展电子商务的场所,建立电子交易,把物资管理的订货、购买、支付等实物变成电子化信息处理。这样做的优点好处有以下几点:可以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减少了人为操作的可能性,提高了物资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对各种信息进行及早的分析处理,进一步规范了业务处理流程。

第三,加强物资管理中的物资采购管理。物资采购是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环节。一个科学的、好的物资采购体系,可以很好地降低采购成本。在这个环节,我们要坚持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原则,实行灵活的采购制度。要根据消耗物资的数量规模和质量的影响程度,科学划分采购管理分工。如果消耗的物资品种繁多,消耗量差别大,可以实现批量采购。也可以通过集中批量采购来降价节支。集中批量采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未来趋势,是降低采购成本的前提。

第四,进行物资管理系统整合,实现部门业务垂直管理。目前石油企业各分公司大多采取相互独立的运作模式,总厂、二级单位、车间等各级单位物资管理采取各自为政的独立运作模式,管理难度较大,物资管理部门点多面广,事权分散,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且易造成计划人员腐败的机会。建议可参考财务系统机构改革的模式,将所有物资管理部门统一归口到物资供应系统,人员关系也归属到物资供应系统,但仍为原来所属单位提供服务。这样可以集中事权,较好地解决多头采购问题,避免浪费,为企业节约资金,减低经营成本压力。

四、结束语

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企业的成本控制密切相关,而企业的物资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经营成本的高低。那种重生产轻管理的思维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企业要想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必须要加强对物资采购的管理和控制,降低采购成本,缓解经营压力,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4-0089-02

反映医院的经营水平和发展实力、潜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医院规模、拥有先进医疗设备数量等因素直接决定了医院的地位。医院为了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投入巨额资金购置先进的医疗器械、设备、药物药品。但是,由于医院内部控制体系体制的不健全,巨额的投资带来了资产管理上的混乱和浪费。针对这个问题,许多医院开始重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升资产投入带来的经济效益水平,提升医院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医院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1 医院资产管理现状

简单来说,医院的资产管理主要包括医疗设施器械等固定资产管理、耗材药品等非货币的流动资产管理以及资金管理三个方面。医院的资产管理渗透在医院整个医疗活动的整个过程。如今,医院的财务管理主要是将资金和成本管理作为重点,实现把资产效益发挥到最大的目标。在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一些医院盲目扩大医院规模,造成了资产资源的流失和浪费,综合分析发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固定资产的采购管理不符合医院的实际。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带有严重的个人主义、经验主义倾向,出现失误相互推诿,无人负责;二是对于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的采购管理缺乏规划和内部控制,导致设备采购管理出现失控,设备的使用效率严重下降;三是医院采购管理固定资产的权利集中,预算审批和采购等环节分离,管理上脱节,导致盲目增加新设备器械,忽略常规设备的更新;四是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本身不规范,如门诊楼、医疗器械等一些固定资产已投入使用,却没有及时入账固定资产,导致资产的折旧、分摊数额不准确,不能准确反映医院的经营成本。

(2)非货币的流动资产管理使用效率和效果差强人意。医院非货币的流动资产通常包含药物、材料,患者欠费几个方面。作为价值较高的耗材,医院的采购模式基本都是耗材所在科室按期提交需求报告,采购部门根据所需品名、型号、规格以及数量备货,抑或供应厂商直接将所需耗材送至相关科室。在高价值耗材采购过程中,耗材本身直接由所需科室保管使用,而医院设备管理部门只是发挥报销货款的作用。这样的采购模式,导致医院设备管理部门对于耗材管理的缺失,耗材采购计划、审批流于形式,医院设备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预算、计划的合理性、准确性有所降低。

药物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据统计,在医院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为40%~60%,储备成本较高,在医院的业务收入支出中占较大比重。因此,药物在医院非货币的流动资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因药物品种多、数量大、流动性较强,通常情况下在采购过程中只注重价格和质量,忽略了流通环节的控制、财务管理等,给盘点、抽查带来较大困难。

在患者欠费方面,医院普遍存在核算不精确问题。医院患者多、情况复杂,给会计核算带来较大麻烦,加之没有深入贯彻执行权责发生制度,账面不符情况时有发生。

(3)现金流、货币资金管理存在隐患。医院的现金大量集中在门诊与住院收入上,关键控制在于监管收费岗位。目前计算机收费管理已普遍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现金管理的安全性。但是在计算机收费管理的新形势下,资金管理的风险在关键控制点、表现形式出现了新的变化,资金管理的风险依然存在,如收费岗位工作人员不能将所收款项及时上缴,造成大量的现金滞留。除此之外,计算机系统缺乏长款、短款监控、医院审批制度、流程不健全等因素,都成为医院现金流、货币资金管理存在的潜在隐患。

(4)医院其他资产管理有待提高。除了常见的固定资产、非货币的流动资产、现金流、货币资金管理外,医院的其他资产管理业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民营企业与医院联办医院,医院的名称带上企业的名字。其实,医院的牌子是一块无形的资产,可以同时为医院和企业带来信誉。但是,目前许多医院和企业不能正确看待。

2 医院资产管理出现问题分析

(1)医院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关的资产管理意识和知识。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后,医院作为独立的法人,逐步成为独立的经营主体和市场主体。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较,成为市场主体的最突出的变化在于要独自承担风险,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然而,转型后的医院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忽略了医院承担的社会责任,导致盲目扩大医院规模,追求大而全,不能理性面对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不能理性研究处理医院扩大之后资产管理的流程和控制手段。

(2)医院资产管理员工综合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医院的发展要求。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是医院资产管理的重要部门,经调查统计得知,许多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员工仍停留在过去的管理方法中,缺乏更加扎实深入的财务理论知识和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不能为医院领导层的决策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和建设性意见。

(3)医院的资产管理体制体系不完善。在医院资产管理工作中,人的素质固然重要,但是科学的资产管理体制体系不可或缺。医院财务管理部门、采购部门、设备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监督机制,相互配合监督不到位,成为医院资产管理不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医院资产管理思路分析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加强内部控制成为必然。加强医院的内部控制要结合实际、稳步推进,要从五个方面着手。

(1)改善提升医院的管理环境,加强内部控制。第一,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结构,明确管理部门之间的设置、人员结构、工作流程和相互关系,形成各司其职、相互协调配合、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第二,确定医院的长远发展目标,以适应内外因素带来的发展变化。要科学规划医院的各项设施建设,改善医疗环境,提高业务水平,同时积极开展新项目、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第三,加强医院的政风行风建设。要在全体医务人员中牢牢树立“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的思想,加强医务人员与病患的沟通协调,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院的廉政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坚持医德医风宣传教育。第四,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体系。医院应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力度,建立合理的用人制度,充分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整体素质。

(2)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严格加强预算和审批制度控制。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第一,要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制订医疗设备长远规划和采购预算,建立固定资产的采购、检验、入账以及后期的管理维修处置等管理档案,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第二,医院要结合实际情况,严格制定实施固定资产采购审批制度,对于属于重大事项的实行集体讨论,对于符合规定的项目,严格按照招标程序予以采购。第三,医院要落实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应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档案,做到每一项资产有专人负责维护,定期检查盘点。

(3)在非货币的流动资产管理方面,医院要牢牢把握分离不相容制度。在耗材管理方面可采用ABC分类方法,注重把握两个层次,一是分类管理高值耗和非高值耗的耗材;二是区别管理高耗材中的通用材料和跟台高值耗材。

在药品管理方面,医院要成立专门的药物管理组织,确保药物使用安全高效。药物采购与管理人员负责药物的采购供应与管理工作,依据每月各类药物的消耗情况,按照规定的药物采购计划,经审批合格后,方可采购。通常,在供应正常时,库存量为2~4个月,注意把握药品积压与紧缺之间的矛盾,了解市场供求状况,防止假冒伪劣药品进入医院。此外,要通过建立畅通的药物采购渠道,坚持从信誉较好的主渠道采购药物。针对病患欠款、退费等项目管理,必须严格执行票据三联制度。

(4)加强对货币资金管理的风险控制和内部监控。加强资金的管理,一要做到及时上缴当日所收款项,减短现金的滞留时间,做到日清日结;二要加强对收费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监督医院收费人员的收费过程、流程是否符合规定,并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定期评估,杜绝收费管理人员出现差错或舞弊等行为;三是尽可能减少收费人员滞留现金数量。对于当日内不能及时上缴的现金,下班后应严格按照规定要求放入保险柜予以保管;四是财务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财务的监控系统对收费人员上缴款项予以及时确认,同时对于未及时上缴款项进行即时监控。

(5)对于医院其他资产的管理,重点在于改善医院的整体控制环境。医院应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严格制定实施资产预算、审批、流转与处置制度,防止资产的流失。

4 结 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医院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面对科学技术的的深入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医院的规模、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资产管理成为重要课题。医院领导层应加强通过改善内部控制提高医院资产管理效益的意识,建立健全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医院的各项资产安全,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扩大医院的整体影响力,推动医院实现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龙芸健.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医院资产管理[J].时代金融,2010(12).

[2]李喜英.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强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第13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经济利益,如何使经营利润最大化是主要问题。目前,很多中小企业过于看重片面的经济效益,忽略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过于强调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希望提高产量的同时有效降低产品成本。但积压的存货却把生产中的成本无形中转移到了存货当中,短期看来,好像是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但从长远目标看,则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因此,企业要有长远眼光,从本企业的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及交货等多个经营环节考虑,充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才能确保利润目标的最大化。采购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完善的控制体系,利于企业财务工作的发展,促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采购成本控制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1、采购成本控制

采购成本控制作为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与采购原材料相关的活动和人员所产生的物流费用的控制。主要有:采购人员的管理费用、采购订单的费用等。通过采购成本的控制来实现成本控制管理的目标,从而达到增加收益的目的。

2、采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据统计,目前中小企业的采购资金总额占销售收入的50%左右,并且中小企业人才缺失、资金浪费的现象严重,也没有制订长远的发展计划,只追求眼前利益,这些都造成中小企业的损失严重。研究表明,中小企业的采购成本每降低百分之一,相应的利润点会增加百分之八,所以采购成本控制对中小企业的意义不容忽视,因为它是抵抗市场竞争、增加收益的主要渠道。

二、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规范的采购制度

首先,中小企业的采购部门运作效率低,原材料的供应无法及时到达,也不能保证优质低价;其次,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企业中采购人员成本控制的意识薄弱,对材料的计量、使用都无法达到精准的定位,也没有进行严格的财产清查,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最后,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严重,这些都造成了企业的资源浪费严重。

2、采购岗位、采购人员及采购绩效考核等不完善

很多企业中都会存在采购管理岗位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常存在岗位职能交叉、缺乏必要监督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企业物资采购岗位的人员设置要合理、清晰,确保员工各司其职,要分别设置采购负责人、采购员、询价员、合同员以及库管员等,并根据岗位特点以及原料需求计划分别进行针对性的管理。但大部分中小企业未意识到这一点,普遍将这些职位及其职能由一个职位的人员担任。如此一来,便会使物资采购程序出现一定的道德风险或者舞弊现象,从而加大了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的不利因素。部分采购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素质以及道德修养,法律意识淡薄,在采购过程中容易出现权钱勾结或者拿回扣、报假账等问题。此外,部分中小企业未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导致采购绩效评价存在不足之处,可行性比较低,从而使企业无法借助采购绩效考核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更谈不上提高采购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中小企业要意识到这一点,采用科学的采购绩效管理办法,提高采购管理工作效率及质量。

3、库存管理没有落实到实处

企业库存管理和采购成本管理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如果库存管理不当,会导致成本出现大幅度波动,进而对备品和备件产生极大影响。在库存管理中涉及到资产保护,关系到企业是否能正常经营。从现有的物资采购成本管理现状来看,库存积压问题尤为严重。库存积压和企业财务核算体系有一定的联系,由于预算和结算结构不合理或者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类管理,导致库存量出现波动,进而影响到采购成本的整体管理水平。其次和产品维护有一定的联系,没有对产品数量和质量进行严格的审核,增加成本管理难度。

4、供应商管理存在弊端

从现有的企业物资成本管理结构来看,供应商的选择与供应商对采购成本的管理有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在物资采购方面没有选对供应商,会导致企业采购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从现有的管理层面来看,产品质量对整体经营管理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要将质量因素、价格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考虑,选择最佳设备,并对其进行适当的保养。

三、如何加强对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的管理

1、规范采购制度,完善公司机制

一方面,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就要制定规范的采购流程,确定采购人员的职责和权利。如对采购的审批、采购、执行、入库、清查等一系列的流程都有具体的规定及奖励、处罚措施;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系统,每一次的采购明细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存档,并对这些采购的资料进行分析、对比,为选择最佳的供应商提供了标准。通过以上的采购标准,来作为绩效考核的标准,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对企业整体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2、加强采购人员的培训,完善采购绩效考核工作

中小企业规模比较小,在管理方面具有较多漏洞。其采购制度肯定也存在较多疏漏,采购人员的培训也比较少。因此,加强中小企业采购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业务素质,强化其法律意识,能够有效提升采购人员的采购能力及职业素养,规范个人在采购中的行为,从而为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提供良好的人力环境。同时,中小企业在采购中要明确目标成本责任制,将其作为采购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确定岗位目标责任,对采购成本进行控制,将考核结果与采购人员的薪资挂钩,从而激起其采购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3、做好库存管理

针对当前库存管理没有落实到实处的情况,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对其引起重视,结合成本管理要求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双重影响,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零库存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目标,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销售现有的产品,并保证产品价格合理。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需要有时空发展观念,制定严密的审核计划,对货物进行科学的采购,及时配送货物,进而保证物资供应链的有效运转。为了实现高效管理,需要明确管理平衡点,对矛盾点进行评价,实现零库存的管理模式。

4、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

针对供应商管理不合理的情况,可以采用多家采购的形式对其进行合理化管理。多个单位进货,确定最佳采购时间。首先要加强供应双方之间的信任,逐渐改善供需关系,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整合,让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参与到采购过程中来,不断扩大供应商范围。其次需要营造一种竞争的氛围,让不同行业的供应商对自身产品进行整合,实时做出调整,达到适应市场需求的目的,进而促进企业的整体化管理。

结束语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采购成本控制成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企业发展的特点,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找到采购成本控制的最佳方法,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平.对完善公司物资供应管理体系的思考[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0).

[2]师兆勇.关于制造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1):82-83.

[3]王吉党,王立宇,张志东.浅谈企业物资的采购成本管理与控制[J].时代经贸,2012(10).

第14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

引言

物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各种物资的订购、运输、储备、供应等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此外,电力生产又具有高度的连续性,生产和消费同时完成,供电安全与供电质量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从而对物资的选用和匹配比一般工业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稳步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对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经济运行和基建工程的顺利投产,提高全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内涵及意义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具有质的规定性、量的规定性和明确的目的性。从质的方面就是管理从落后状态转变为先进状态,实现管理各方面内容的现代化。从量的方面就是管理水平达到世界公认的水平。从实践方面来说,管理的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应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当今世界日新月异,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物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技术、财务、劳务和运输等多方面的经济活动和经济效益。在火电企业中发电燃料占总成本的80%左右。在一般设备检修、工程改造费用中,材料费也占60%--70%。在火电建设施工中,材料、设备采购费用占整个工程建设费用的65%左右。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好坏,在微观上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和工作、工程的质量,宏观上要影响发供电指标的完成。同时加强物资管理,对于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增强企业盈利、促进企业发展具有总要意义。

二、现代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作者通过对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情况的调查了解,收集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认为,企业在人员素质、计划编制、物资采购、物资储备、物资定额消耗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并影响企业的效益。

1、企业物资供应和采购计划不到位

有些企业没有根据营销计划和生产任务来编制企业物资供应计划,导致盲目采购,物资积压或短缺。物资积压使订货成本、购置成本、储备成本增加,资金占用过多,资金利用率较低;物资短缺使供不应求,影响生产,两者都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物资采购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一是询价以及产品供应商选择缺乏有力监督。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采购从咨询价格到初步确定物资供应商和物资价格都放在采购部门的内部进行。在询价单对外发出的过程中,向哪些产品供应商发出询价则是由采购部门最终决定,在整个询价过程中,缺乏外部的监督与管理。二是采购价格缺乏有效的制约。现在很多电力企业物资管理部门并没有对物资的采购制定一系列的价格标准体制,大部分企业的采购计划,都有类似的情况,就是计划中提供采购价格是历史采购价格的加权平均价格,这些数据并不具备足够的约束力,很难说会出现虚报价格的情况。

3、对物资消耗定额管理缺失

物资发放未按制度、规定执行,发放物资没有顺序。物资发放没有审批程序,发放随意性大。物资发放没有计划,手续未及时办理和办理不清、不全。未按物资消耗定额进行控制发放。物资消耗定额管理缺失包括:原始记录不健全,在生产中材料支领、使用无计划,监控无依据导致不必要的损失,管理上漏洞多,生产用料浪费现象严重。

4、现代化物资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就全国电力物资企业而言,虽然开发了不少电力物资信息系统,但正式投入使用的不多。并且我国的信息资源建设水平远远落后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我国有丰富的原始信息资源,但在此基础上再生的二次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产业的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使用率相当低,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未能进一步加工成商品使其增值。我国的计算机应用要比西方国家落后十几年,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是从1973年开始的,1983年以后才开始了大量的实际的开发和研究工作。物资管理在社会大生产中占用重要地位,其计算机化在发达国家已达到95%以上,而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

三、加强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建议

企业物资管理应从计划、采购、验收、付款、供应、保管、输送等情况的全过程进行监控、设计,并形成管理体,笔者认为,现代电力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1、加强物资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加强物资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是提高物资管理水平的关键,这需要提高物资管理人员业务理论水平、经营管理能力,使其适应信息时代物资管理需求;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做到公正平等、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精益求精,其中要求物资管理人员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2、加强计划管理,做到心中有数

“最大的节约在计划,最大的浪费也在计划”。物资计划的编制是企业物资管理的首要环节,物资计划是企业进行订货采购工作和组织企业内部物资供应工作的依据。在计划制订之初,物资部门组织人员对物资市场进行调研,深入了解物资行情,掌握第一手的价格资讯;生产部门则根据生产能力、预期产量、用户需求、发展储备等因素,估算所需物资的数量、种类,提报物资需求清单;财务部门则负责提供流动资金的详细信息,以资金净流量约束物资计划的规模。企业在通过计算机系统综合处理各部门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统筹安排企业的物资采购、使用、储藏等行为,编制科学、合理的物资计划。计划制订之后,由物资部门担负计划落实及监督的任务,通过定期的物资供应例会等形式,对物资计划的执行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经过多部门的协调合作,使企业所制定的物资计划既切实可行又达到了控制成本的目的。

3、加强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

加强采购管理工作,是电力物资工作一个重要环节。电力企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电力生产和建设费用70%都消耗在原材料和设备上,而且电力企业是一个与装备水平有密切关系的行业,电力建设、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环节都是通过材料、设备这些“物资”来实现的。物资采购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电力生产建设的成本、造价,关系到电力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电力生产的特点是发、供、用(产、供、销)一次完成,其产品不能储存,要求电力产品---电能,连续、稳定,保证供电安全可靠。电力建设的特点是投资大,技术性强,要求建设周期短(合理),造价低。采购物资的质量关系到电力生产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采购物资的价格直接影响电力生产成本及电力建设造价;采购物资是否及时影响生产检修、缺陷消除的时间,从而影响供电可靠性,对电力建设则影响建设工期。因此加强采购管理,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非常重要。物资采购有以下一些方式: 常规采购,招标采购,定点采购,模糊采购。

4、以“零库存”为目标,高度重视物资储备

现代物资储备管理要求企业在满足现实生产需求和扩大再生产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在计划经济年代,“物资储备越多越好”的观念曾经占据物资储备管理的主流地位。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物资的积压使企业承担了巨额的仓储费用,而且无限量地购买物资使企业的资金周转日益艰难,超额的物资储备让众多企业背上了沉重的 “包袱”。现代企业的物资储备管理模式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策。第一,对长线物资、产销平衡物资、紧俏物资实行物资分类管理,对供应充足、可即时购买的长线物资原则上不储存,对产销平衡物资通过合理安排进货时间实现不储存,而对于进货相对困难的紧俏物资则要备有一定的储存量;第二,对物资储备量实施实时监控,及时将储备情况向管理层上报,预防超储现象的发生;第三,若出现物资超储、积压现象,企业内部能够代用的物资实行代用,无法代用的物资可与供货商进行协商退货,或与其他企业交换物资实现“双赢”。积极推行“零库存”的管理理念。

物资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我国企业今后的努力方向。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企业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物资供应管理领域中的宝贵经验,寻找自己存在的差距,在计划、采购、使用、储备等各重要环节的管理模式上不断创新,从而取得更大的、新的突破和进展。

参考文献:

[1] 杨林:刍议电力企业物资管理. 科技创新导报[J]. 2009(4)

第15篇

「正文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建立和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体系。而财政正是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随着政府职能的转换及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建立,过去不太被重视的财政支出结构将进一步得到调整,财政支出的比重将会不断提高,数额不断扩大。而建立政府采购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管理,正是建立和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

一、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特征

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政府采购不仅是指具体的采购过程,而且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是一种对公共采购管理的制度。

政府采购制度最早形成于18世纪末的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其主要特点就是对政府采购形为进行法制化的管理。我们现在所说的政府采购制度,从根本上说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在现代市场经济阶段,市场经济国家认识到市场不是万能的,它本身存在着缺陷。为了弥补市场缺陷,政府广泛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干预国民经济活动,其方式之一就是通过扩大政府财政支出举办公共事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由于政府采购规模的迅速扩大及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广泛影响,很多国家都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或通过专门的法律,以确定政府采购管理的重要地位。

与私人采购相比,政府采购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1)政府采购资金来源是公共资金。这些资金的最终来源为纳税人的税收和政府公共服务收费。(2)政府采购的目的主要是实现政府目的。(3)政府采购的主体是依靠国家财政资金运作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公共事业等,(4)政府采购为非商业性采购,它不是以盈利为目标,也不是为卖而买,而是通过买为政府部门提供消费品或向社会提供公共利益。(5)采购范围广,规模大。(6)采购过程要求能够较充分地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7)采购制度一般是围绕政府意图而制定的,具有较强的政策性。

二、政府采购制度的国际比较

(一)美国的政府采购制度

美国政府采购制度是美国国家预算中公共支出管理的重要手段。政府部门的大多数开支都要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进行。政府采购的办法和规定也多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使政府采购制度能在公共预算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保证了政府公共预算支出的高效、透明。美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政府采购的基本制度比较规范。政府部门的公共支出基本上都要按照政府采购的形式进行,政府采购制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美国的政府采购过程由三个阶段组成(1)确定采购需求(2)签订采购合同(3)管理、执行采购合同。在具体的采购方式上分为小额采购和大额采购两种类型。一般情况下,如果采购金额在2500—25000美元之间,实行小额采购,金额超过25000美元的采购,实行大额采购。政府机构购买力的大小或所得拨款的多少取决于一年一度的财政预算,而预算过程既涉及美国政府的行政机构,又涉及美国政府的立法机构。因此,整个采购过程和各种采购行为都有一定的法律规范和比较切合实际的操作方式。

2.政府采购制度建立在法制基础上,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美国政府在实施采购制度满足自身要求的同时,也通过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的采购行为。美国早在1761年就颁布了《联邦采购法》,而与政府采购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4000多个。从本质上说,法制程序体现的是民主精神,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并兼顾各方利益,尽量满足全体公民及纳税人的要求,这些法律程序使政府采购制度能够帮助各级政府快捷、有效地采购自己所需的商品或服务,并且维护了采购的信誉,保持了采购制度的透明,同时保证了政府实现其社会和经济目的。

3.公平竞争是美国政府采购制度最基本的原则。不论是采用政府不经协商与报价最低、能满足政府需求的投标商签证合同的“密封投标”采购方式,还是政府与报价方进行协商,并就价格,技术能力及其他质量问题进行谈判的“协商采购”的采购方式,都是在自由市场进行公平竞争采购。竞争能使政府有效地利用商业竞争和金融刺激,从市场上买到最好的商品及服务。

4.美国政府采购制度的“申诉”制度,美国政府采购制度是建立在承诺基础上的。根据承诺,所有商家均有权根据政府的需求说明进行报价,有权要求政府依照所说的评判标准,排除一切不相关的干扰,根据其提议的优劣对其报价做出评判。美国采购制度允许未中标的报价方或签约人对政府不合理的行为提出申诉,并由仲裁机构听取其申诉并做出裁决。这种申诉制度有助于维护采购的公正、捍卫采购制度的透明,并且这种公正和透明都是建立在竞争和立法基础之上的。这种申诉制度还可以在很大程序上克服武断决议,大大减少政府在采购过程发生的决策性失误所造成的损失。

(二)英国的政府采购制度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国家之一。英国政府采购政策是针对政府各部门及其机构提出的,同时也要求政府采购职责范围内的其他机构加以遵循。政府采购从决策程序上看,各政府部门的政府采购都实行自我决策,各部门可以根据本部门的需要进行采购。但各部门在采购决策中要受到两方面的制约:一是这些部门所有采购商品和服务都必须在财政部授权支出的范围之内;二是他们的所有支出都必须向议会负责。另外,采购的每个部门都有一名会计官员,主要负责公共财政秩序和法规,同时保证财政支出周全合理,各部门的支出受议会“全国帐户委员会”的监控。因此,英国的政府采购是在政府政策、预算控制、个人责任和议会监控前提下进行的。其基本内容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1.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英国政府部门和其他公共机构采购商品和服务都必须做到“物有所值”。“物有所值”就是所采购的物品总成本和质量上都必须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在政府采购中“物有所值”主要是通过竞争来实现的。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政府各部门在进行采购时可以自行决定最符合合同要求的竞争形式,要以最合理的价格采购自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公平竞争是政府采购的一条核心原则。

2.政府采购的基本方式。英国政府采购的基本方式有以下几种:(1)精心挑选供应商,要求他们以各自的生产产量、产品规格和生产执行情况进行竞争性投标;(2)对于以价格为主要因素又相对较容易些的合同,采取公开招标方式;(3)对较复杂的合同,采取协商和竞争招标相结合的方式;(4)对于极少数极为复杂的合同,采取竞争性的协商谈判方式;(5)对于极廉价的采购或极例外的特殊情况,采取单方面招标方式等。

3.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英国的政府采购是建立在相应的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其内容大致包括:(1)一般合同与商业法律;(2)法定职责,如遵守国际条例等;(3)专门法律规定,如对行贿受贿或不公正合同条款的处理;(4)旨在消除国别歧视、增强欧洲单一市场内商品和服务自由流动的欧共体条约及规定;(5)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和其他国际协定等。这些法律法规为英国政府采购活动的规范化运行奠定了法律基础。

三、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采购制度作为财政制度的组成部分,在西方国家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由于我国政府采购工作起步较晚。因而还是一项全新事物。虽然这一工作现在已在我国各地蓬勃展开,但从我国各地开展的情况看,新问题却不少,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政府采购的有关法规还未出台,各地的政府采购活动不甚规范,操作无序,政府采购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尚不明确。目前,政府采购缺少一个可以遵循的全国性的规章制度。二是采购范围窄、规模小。现行的采购活动还只是局限在对货物类的采购,而且采购方式比较单一。三是现行的事业,行政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体制与政府采购的直接支付方式相矛盾,使节约资金在预算上体现不出来。四是政府采购管理的制约机制还不健全。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有碍于政府采购制度的顺利推行。发达国家政府采购制度经过20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建立了较完善的体系。因此,我们应大胆借鉴国外政府采购的理论与方法,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以促进我国科学规范的政府采购制度的建立。

1、尽快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完善的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国家和地区,为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健全政府采购运行机制,都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政府采购的法规体系。而我国虽然存在大量的政府采购行为,却没有一部《政府采购法》。因此,应尽快制定《政府采购法》,使这项制度纳入法制化轨道。我国《政府采购法》应对政府采购原则、适应范围、门槛价、管理权限等及竞争性招标采购程序、质疑与投诉、履约管理等政策性和技术性问题明确规定。为建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政府采购制度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