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成本决策方法的运用范文

成本决策方法的运用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成本决策方法的运用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成本决策方法的运用

第1篇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社会经济和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推动形成了以预测、决策、预算、控制、考核评价为内容的管理会计体系,至此“,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构成管理会计完善的体系。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脉络,管理会计在吸收西方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不断创新,产生了很多独特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目前,西方国家盛行的作业成本法、成本企划、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标杆管理、适时制等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在我国部分企业得到了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面林万祥(2008)认为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①改革开放前与计划经济和国营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主要应用有厂内经济核算、经济活动分析、资金归口分级管理、厂内银行、内部结算;②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至20世纪末与转型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会计,这一时期大量引进西方管理会计并结合中国实践进行应用,但是在成本会计系统、短期决策、资本预算、业绩衡量等方面,应用比例低于美国和日本;③21世纪初与国际趋同和本土化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标杆管理、适时制等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开始在我国部分企业得到应用,一些方法的本土化改良研究也已广泛开展。2.推广应用的措施方面由于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李晓洁(2005)认为,推动管理会计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企业重视,包括设置专业部门、培育相关人才、构建相关信息系统;理论体系的完善。3.管理会计创新应用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巨大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如何有效使用管理会计方法化解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可持续地开展循环经济是理论有待研究的问题。

二、管理会计在提高企业价值中的应用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运用广泛,涉及到预测、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等方面。本文主要从成本控制、管理决策、预算管理、业绩评价四个方面探究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以及管理会计如何提高企业价值。

(一)管理会计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成本控制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关键环节,其目的是通过找出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及时发现实际成本与预定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以连续并合理地降低成本和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运用管理会计进行成本控制首先应进行成本性态分析,其次按照成本性态分析结果及企业业务特点选择成本控制方法。

(二)管理会计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1.短期决策企业短期经营决策主要有生产决策、价格决策,采用的决策方法是贡献毛益分析法、差量分析法、边际分析法等。2.长期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新产品开发决策、旧设备更新改造决策等,决策方法包括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等。长期决策常常会诱使管理者提供虚假信息,为竞争公司有限的资金而高估现金流入、低估现金流出,因此在进行长期决策时一定要评估项目相关信息的真实性与合理性,以做出最优长期决策。3.基于价值链的管理会计决策管理会计可以从三大价值链出发,分别以利润、资金和成本三个要素为导向,构建决策方法框架。纵向价值链应以利润为导向,重点关注其自身的利润诉求,利用利润库分析、客户价值分析和供应商契约调控价值链上各方关系。

(三)管理会计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1.预算管理的应用全面预算包括经营预算、财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可以运用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经营预算也称业务预算,是企业综合预算的基础,涉及企业的供、产、销各项经济活动。财务预算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预计现金收入、支出、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资本支出预算也称为专门决策预算,与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有关。2.预算管理的意义编制预算使决策具体化,有利于保证决策所确定的最优方案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和执行。预算管理使各部门管理人员明确自己在业务量、成本、收入等方面应达到的水平,有效安排和控制各部门经济活动,并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可以作为控制及业绩评定的标准。

三、结语

第2篇

变动成本法现实意义应用

由于现今大部分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企业内部各层的科学管理是企业长效发展的关键,变动成本法则应运而生,它与过去的完全成本控制方法大有不同。为了使企业在成本控制和管理上有更加有效的职能体系,企业使用变动成本法成功地反映出企业成本、利润、业务量以及销售量等各项成本指标间的量化关系,使得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和业绩绩效考核有了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

1变动成本法应用现状

变动成本法在实务中应用的直接效果就是帮助企业的决策者对未来预测和决策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依据,从而使企业对未来成本预算有一个更加真实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加以控制和决策。如果企业成本的固定部分与变动部分有较大幅的差距,则变动成本法可以很好地运用于这种情况。企业高层在对企业未来发展动态进行决策时,对成本控制决策依据有很高的要求,只有提供可靠的成本信息考量指标才能避免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致使企业造成损失,而变动成本法的合理运用可以很好地为决策者提品的具体状况和变动成本的实时控制,较大范围地控制成本核算误差。在企业实现各项经营目标时,变动成本法的运用恰如其分地为其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使企业更快速地实现阶段性目标。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依据变动成本法所得出的企业成本信息指标,对企业内部的各个管理高层工作情况进行理论分析,分析各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对成本的核算和控制是否达到预定目标和预期效果,从而全面完善成本控制过程中的有待改进之处,更好地实现企业成本控制长效发展。

2变动成本法的主要内涵和现实意义

很多发展较为迅速的欧美国家已经较为普遍地使用了变动成本法来实现企业盈利,这种方法既可以合理评估企业损益,也能科学地计算企业产品的成本。企业变动成本有别于固定成本部分,前者更多地指的是企业经营发展中因为企业产量的波动变化而产生的制造费用、人工差旅费和材料费用的总和构成的成本波动,正是由于变动成本法良好的全局控制,使得其在实务中越来越多地为人所用。由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变动成本的分析和运用离不开两个要素:产量、销售量、企业利润,而企业产量变化的决定因素是变动成本,因此,企业在进行产品的营销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销售配比的合理性,贯彻成本变动法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把握产量、销售量和企业利润,并对企业的管理层的决策和企业经营的长效发展提供一份有意义的成本控制依据。另一方面,企业成本变动法所能达到的效果不仅是在宏观上为企业成本控制提供依据,它还可以为企业单个的产品制定量身定做的盈利评估和销售规划提供依据,并通过对盈利界点的全面分析为企业的销售目标做出决策依据,使企业在未来的产品销售上有一份更加全面的认识。正由于变动成本关系着企业发展核心的三大要素,因此变动成本法同样可以应用到企业日常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去,并通过与弹性预算、标准成本、作业成本等各项方法的结合,更好地完善企业会计制度。

3分析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在实务中出现的各项问题

最近国际了一份统计结果,其中表明由于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运用而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值达到7.8%,而这个数据正以每年2.7%的增幅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变动成本法在国际发达国家中的运用使得各个企业的成本控制得到了良好的进步,并预示着这项成本控制方法将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正因如此,成本变动法在实务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更加不容忽视,接下来的文章将依据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状况提出影响其长远发展的几项问题:

其一,变动成本法与企业过去普遍运用的固定成本法有很大不同,其对于企业产品的成本核算有很大区别。变动成本法,顾名思义,其仅仅关注的是企业产品的变动成本,而对企业成本控制中同样存在的固定成本没有涉猎,而企业过去运用的固定成本法却两者兼顾,正因如此,企业固定成本法运用所产生的产品的单位成本远远低于企业变动成本法的运用,这一点根据不同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差别性一边表现为百分之三十到五十的差幅。其二,变动成本法的应用产生的直接问题是企业变动成本往往会被控制在不变的波动幅度之内,而且这个幅度是保持恒定的,而在实务中,企业的不同发展时期所控制的产量确是有较大不同的,因此固定成本是不能忽视的一项控制因素,而这一问题难以与变动成本法相契合。这个问题在企业不同性质产品的盘存业务上表现尤为严重。其三,企业经营和决策的管理者往往寻求更为清楚简要的成本控制依据,这样的形式更有利于减少管理者工作的繁杂度,而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恰好做到了对企业产品成本控制的三要素进行简要阐述,方便了企业管理者,使它们能够更加迅速地预测企业发展目标的合理性,为企业的阶段性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企业运用变动成本法来控制企业成本,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进行简便的管理方式,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便利;其四,具体分析企业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可以发现,在这种成本核算方法的驱使下,各个企业运用了与以往大有不同的账户设置方法。正由于变动成本法在实务应用中有很大的简便性,所以企业在账户设置方面仅仅采用已分配变动制造费、固定制造费、变动制造费这几个较为常用的账户,与此同时,其业务量化的操作方法也很简便。

4分析限制变动成本法应用的几个原因

首先,处于上市阶段的企业十分关注自身的市场盈亏比例、企业经营阶段损益值和投资的收益效果,这几项经营指标关系着企业自身和投资股东的权益,因此,分析变动成本法的运用效果离不开这几项经营指标。然而,变动成本法在进行成本核算和统计时却与企业运行的会计体系规定有很大出入。依据会计体系的规定可以知道,产品的成本核算相关各项费用要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方面,无论是由于变动成本中的企业费用还是固定成本中的企业费用,都对企业资产费用的核算具有决定性影响,而运用变动成本法核算成本,恰恰会忽略固定成本中的费用,这会使得企业资产降低,是企业在表面上产生资产过低的现象,而这种误差幅度往往有三到五个百分点之大,这时的企业难以认清自身资产实力,在上市阶段面临挑战。其次,企业的经营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个企业都寻求能为企业长效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的成本控制依据,而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并不能达到这一目的,它所能达到的效果只是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近期发展的成本依据。企业成本控制的波动由企业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共同决定,因此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时候难以忽略固定成本,而变动成本法取恰恰仅以变动成本作为依据进行企业成本控制,这种情况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并无裨益,因此,为了避免企业决策者的决策偏离轨道的结果,必须采取与其他成本控制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对企业资本进行预算。

5合理运用成本核算法的讨论

以上的文章分析出了变动成本法的具体不足之处,以此提醒各大企业,在运用变动成本法的时候,需要分析企业具体经营状况中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这两者之间的变化幅度,依据具体情况合理运用变动成本法。这一点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也要尤其注意,由于会计核算规则中明确表现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区别性和重要性,因此企业需要将这两者进行严格区分,避免产生会计核算误差。由于变动成本法的运用会使固定成本部分全部划分到变动成本的损益范围中去,这将致使企业盈利有所减少,这种情况也将直接影响国家的税收情况,因此,企业在变动成本法的运用过程中要辩证的看待,对于这种有损国家财政的情况要加以调整。宏观来看,变动成本法的运用利弊兼有,企业在加以运用时一定要结合自身产品的不同产量特点来看。与此同时,为了使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在企业中更为科学,企业要建立一套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并将企业工作流程加以规范,确保会计部门进行成本信息采集时得到准确真实的数据,这不仅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加强绩效,更要求企业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对加强自身道德素质的监督。只有稳定、科学地运用变动成本法,才能从实际上对企业成本控制和决策的长效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6总结

通过全文对变动成本法的现状、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的简要分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成本控制方法选择提供了一份借鉴。变动成本法的潜力需要企业、社会、国家共同发掘,虽然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但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发现,将使变动成本法有一个良好的过渡,为企业的未来更好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杨化峰,郭景先.谈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J].财会月刊(会计版),2006,(10):11-12.

[2]高樱.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结合运用[J].经济师,2010,(2):156-157.

第3篇

 

关键词:医院 管理会计 财务 探究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基本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约开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短短二十多年时间,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近二十多年来,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信息产品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高速进步,便企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全面质量管理、适时制、作业成本法等管理会计方法的出现,大大强化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和成本计算的正确性。随着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成本管理会计中引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从而形成战略成本管理,至此传统的管理会计也开始向战略管理会计转变。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及其现状

 

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医院对管理会计的内容和其对医院财务管理的作用知之甚少。在我国正在推行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加强管理会计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对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降低医院运行成本,促进我国医院优质、高效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是医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一种全新管理思路。重视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对提高我国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三、管理会计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现代会计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分,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在目的上,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了满足医院的内部管理需要;在内容上,管理会计既规划未来又控制现在、评价过去,特别是规划未来,即对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在核算对象上,管理会计既可以把各个科室或责任中心作为核算对象,又可以把成本控制等管理环节作为核算对象;在核算方法上,管理会计既可以采用会计核算方法,也可以用数学、统计方法以及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核算;在核算要求上,管理会计不需要数据的准确,计算出的数值只要能反映问题就可。总之,管理会计有别于财务会计,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起着不同于财务会计的重要作用。 

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医院要为其发展制定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管理会计中的决策会计则可以满足医院管理决策的需要。因为管理会计并不仅仅只为医院财务管理提供信息,而还要对医院财务部门所掌握的大量会计信息进行计量、加工,并通过一系列决策理论和方法的适当运用,对现实经济技术条件下的不同备选方案的预期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后,提供决策咨询意见,从而减少决策失误。借助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等方法,对医疗仪器设备购建与更新、产品开发、外资利用、技术引进等方面的可行性方案进行经济评价。借助管理会计中的本、量、利关系分析,及变动成本计算法、盈亏平衡分析法、边际贡献法开展定量分析,以患者为中心,做好全成本核算管理,实现对医院经营活动的科学规划和严格控制,充分合理利用各种技术设备,引进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调动员工降低成本消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疾病诊断治愈率,不断增加效益。 

 

四、现阶段我国医院强化管理会计运用的意义

 

在目前的形势下,医院强化管理会计的运用,有着现实必要性。重视并充分运用管理会计,对我国医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一定要采取措施,加大管理会计的运用力度。具体而言: 

(一)建立医院运用管理会计的组织框架。在财务管理模式上,应改变传统的以财务会计主体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下“报账型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经营管理型模式”的转变,建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并行的财务管理模式,并运用管理会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拓展传统财务管理的内涵,如进行医疗业务成本量利分析、开展风险管理、存货控制等;同时应建立现代医院管理会计的组织形式。由于我国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没有将管理会计纳入其中,因此,要采取逐步引入,持续提高,最终有机融合的科学发展过程将管理会计融入其中。此外,还应建立独立于财务部门的审计部门,并在制度上和组织体系上保证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独立开展工作,监督医院的经济活动。 

(二)营造医院管理会计发展的良好环境。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一直靠行业优势维持运转,人员由政府安排,主要资金由财政部门解决,有困难找政府。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建立一个合理的经济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成为我国医院建立管理制度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医院可通过建立责任会计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如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分级进行经济核算,责任会计负责全院各科室的责任经济核算,并直接对总会计师或财务科长负责,其主要职责有编制责任预算和进行日常记录、核算及编制责任报告等。要以责任预算和业绩分析为工作重点,建立科室管理员制度,科室管理员为科室核算责任人,直接对科室主任负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核算网络和成本控制网络,为医院预算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我国医院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大体说来,我国医院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应是理论体系逐步完善化、实践应用灵活化、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化、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领域的作用明显化。

第4篇

    在这三大部分中,核算型电算会计是管理型电算会计和决策支持型电算会计系统的基础,它向这两个系统提供原始的、来自企业具体业务以及来自经济事项的最原始数据,管理型电算会计又是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它把决策支持型电算会计得出的会计决策信息细化成管理会计的若干个具体目标,而且把决策执行的结果信息反馈给决策支持型电算会计,管理型电算会计又会把自己管理目标与核算型电算会计结合起来,控制住核算层系统中不该发生的会计事项,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管理型电算会计还是对核算型电算会计的归纳和总结,而决策支持型电算会计又是对管理型电算会计的归纳和总结,这也符合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哲学规律。

    核算型

    核算型电算会计的会计目标与手工会计的会计目标没什么差异,因为它主要是作为手工帐务的代劳工具,而它的使用对象是会计人员,它主要运用了财务会计的核算方法、原理及计算机知识,而它的功能主要是完成事后核算。

    管理型

    管理型电算会计的会计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人、财、物和供、产、销以及其它经营进行全面管理。它的使用对象不仅包含了会计人员,而且还包含企业管理者乃至企业的最高层领导,从某种角度来说,它更主要的是面向企业的高层领导。管理型电算会计不仅使用了财务会计的核算方法和原理,而且运用了管理会计的方法和原理,以及决策科学的思想、技术、方法原理,将业务处理中的核算型电算会计上升至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管理型电算会计。管理型电算会计有如下功能:分析功能、控制功能、预算功能。分析功能包括对各种财务报表和预算报表的比较、结构、比率、绝对数趋势、定基、环比等多项分析。预算功能:管理型电算会计提供从一般科目到投资、筹资、资本支出、销售收入、成本乃至现金流量的全面预算。控制功能包括通过保本点、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预计流动比率、预计投资报酬率等计算控制,通过预算报表与实际中执行的反馈结果进行控制。总结到一点,管理型电算会计的功能就是事中管理与控制。

    决策支持型

    决策支持型电算会计的会计目标是提供会计上的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支持环境,且对企业的财务决策全过程提供支持。非结构化是指规律完全没被人们掌握的问题,如某些突发事件。与此相反,规律完全被人们所掌握的问题是结构化问题,而有部分规律被人们掌握的问题则是半结构化问题。结构化问题与非结构化问题是划分管理型电算会计与决策支持型电算会计的标志。管理型电算会计解决结构化决策问题,决策支持型电算会计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

    决策支持型会计对会计决策过程提供全过程的支持是指它不仅支持做决定的活动,而且还支持做决定前的情报活动,做决定前的思考活动(设计方案、选择方案),当然还支持做决定后的决策实施活动,因此,它支持决策的全过程。支持是指它提供一种有丰富数据基础的形象化决策支持人机对话环境,从而让决策者在这个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由于这类决策规律没完全被人们所掌握,因此,它不能由计算机完成,只能由人去完成,但计算机能提供支持。决策支持型电算会计的使用对象是企业的总会计师、总经济师与企业总裁,直接为他们进行财务方面的战略型决策提供支持。决策支持型电算会计既运用了会计理论和方法,又运用了数量经济学、模糊数学、控制论和模型技术。决策支持型电算会计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点:

    · 为财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 提供模型支持;

    · 提供方法支持;

第5篇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企业;应用

变动成本法是比较常用的成本计量方法,不但具有核算的功能,还能为管理者做决策提供参考。在使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成本计算的过程中,成本性态分析是前提条件,产品成本只考虑那些变动性的生产成本,然而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虽然在编制对外报表时要用传统成本法来计算产品成本,但是出于内部管理和短期决策的需要,企业往往更偏向于采用变动成本法来核算产品成本。

一、变动成本法与传统会计核算方法的不同之处

(一)产品成本的构成

变动成本法下的生产成本只包含变动生产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把混合成本性质的制造费用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变动性制造费用归入产品成本,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则直接归入期间费用。变动成本法之所以这么核算的依据是:固定性制造费用是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不管在此期间内是否利用其效益,该费用都不会减少,因此应该与会计期间相联系。固定性制造费用与企业生产持续经营的时间长短成比例,与产量没有相关性,因此不宜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也不应列入产品成本,而应该归属于当期,列入损益,作为本期销售收入的扣减项。

(二)损益的确定程序

采用变动成本法编制的损益表被称作贡献式损益表,它的编制依据是:在产品销售收入的基础上,减去已售出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算出贡献毛益,再把固定性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其他期间费用从当期损益中扣除。在企业某一期间单位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贡献边际在评价企业盈利能力上更具有优势。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下总成本通常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销售毛利是传统法下提供的中间评价指标。与传统成本计算法比起来,变动成本法能更真实地反映产品的生产盈利能力,更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

二、变动成本法在企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方法使用不正确

我国中小企业的扩张速度是惊人的,长期以来企业运用的都是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因此很难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转换到变动成本法中。由于变动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存在相同之处,在实际应用中容易混淆。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成本项目都是一个混合成本的状态,很难真正区分开,不但没能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效率,反而导致决策错误。另外,由于大多数企业在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上比较困难,干脆直接忽视,只关注变动成本,使得数据分析不准确,没有发挥变动成本法的作用,导致变动成本法的使用初衷被改变了。

(二)产品定价考虑不够全面,产生偏差

变动成本法下核算的产品成本仅是总成本的一部分,也就是变动成本。通过边际贡献这个中间指标虽然能够很直观的让管理者看到产品的盈利能力,但是把固定成本放入期间费用中,产品的成本降低了,从而会导致产品的定价过低。产品的价格降低会进一步使企业利润降低,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长期决策的制定不利。但是如果企业在使用变动成本法的最开始就把固定成本也考虑进来,不但会增加企业工作量,还会降低管理者做决策的效率。另外,变动成本法便于企业做出趋势图分析产品成本,以此来观察未来趋势,但是这些成本数据不够全面,很难符合实际发展状况,无法为企业做具体的定价决策方面提供帮助,不具有代表性。

(三)变动成本法的运用难以满足对外财务报告的要求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会对所得税、存货的价值以及损益的计量结果产生影响,因为变动成本法的核算是把固定成本作为期间费用计入损益中,这么一来企业的存货成本就会降低。采用变动成本法计量出来的存货价值和损益变动与现行会计报表的要求有较大的差异。除此之外,变动成本法下的企业应税所得和税后利润也不符合现行所得税的要求。因此,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计量不但在会计系统中不兼容,也难以满足我国对企业的规范性要求,由于变动成本法自身的局限,企业只能运用于内部管理中。

(四)缺乏具体的实行方案,相关人员专业水准不高

变动成本法目前的运用普遍缺少一套具体的实施方案,企业在短期决策方面确实利用到了变动成本法的优势,但是不利于企业制定长期决策,并且由于变动成本法和企业某些财务数据本身存在着冲突,如果没有一个可行的方案去调和这些矛盾,变动成本法很难真正的发挥其作用。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相关人员专业水准也不能满足使用变动成本法的要求,没有在工作中遵循变动成本法的基本规律,容易忽略固定成本的影响,导致决策片面。当然这个现象的产生与企业是脱不了干系的,企业没有重视对相关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在针对变动成本法的运用和日常事务的应变能力上,因此变动成本法在实务中应用显得困难重重。

三、企业充分发挥变动成本法优势的方法及改进措施

(一)改变固有思维模式,采取传统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相结合的形式

为了提高经济实力,企业必须选取一个合理的管理模式和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否则难以获得长久的稳定发展,由于变动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在概念以及准则上存在着冲突,可以将变动成本法和传统的成本计量方法相结合,这样变动成本法的优势能被企业充分利用,但是又不违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企业可以运用变动成本法对成本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合理的预测,但是在对外公布财务报表等财务信息时将企业的成本和利润进行调整,以便数据能运用于对外财务报表中,同时也不违背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首先要做到的是明确区分变动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然后在明确变动成本法优势的基础上在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进行协调。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员工,在日常经营中都要明确企业的规划,并且会利用变动成本法核算出来的成本数据制作成图表,例如趋势图等,为企业短期决策提供便利。长期决策由于受到变动成本法局限性的制约,要站在宏观层面多参考传统成本法,发挥变动成本法的有效性。

(二)结合实际情况对产品进行定价

采用变动成本法的企业在成本定价上要比采用传统成本计量方法的企业要考虑的更多,必须进行综合考虑,在不增加过多工作量和不影响企业决策效率的前提下还需要考虑固有成本的作用和影响,并且确保企业的利润不受到定价的损害。具体操作体现在,企业内部必须成立一个专业的团队,这个团队必须对企业情况了如指掌,在日常经营中协助财务部门对企业资金的流入流出、成本的增减变动进行统计分析,并且用最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进而最大限度地适应企业的需求,充分发挥变动成本法的优势。对于企业来说,定价的科学与合理是最难做到的,变动成本法能更直观地让企业看到自己的产品成本中的可控制部分,因此需要克服的是如何去控制固定成本,以便在定价中取得优势,击败竞争对手。

(三)为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

由于变动成本法自身的局限性,企业必须专门制订一套适合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并且以此作为标准对变动成本法调整,以防企业在使用变动成本法来核算的过程中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变动成本法不能毫无约束的运用,因此必须在特定的规范下实施才能发挥变动成本法的优势。企业要提高对变动成本法的重视,在制订方案之前,先对变动成本法进行综合分析,列出可行性方案,对今后可能会涉及到税收、对外财务信息等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传统成本法使用的必要性进行斟酌,得出一个相对客观准确的结果,不能盲目地使用变动成本法。

(四)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

变动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量方法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尤其是企业财务工作环境必须要适应变动成本法的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如果在技能上和思维上没有提高,那对企业来说便很难顺利应用变动成本法。首当其冲的是财务人员,在理论上必须对变动成本法的内容理解透彻,在实践中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应用,例如区分企业的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法是否能在企业中合理顺畅的应用取决于相关工作人员是否具备了相应的专业能力,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保持积极学习的态度,以便于跟上发展的脚步,使变动成本法的应用能够顺利展开。企业还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多引入符合企业经营和市场需求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四、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变动成本法在企业实际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但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变动成本法的局限性,彻底改变传统成本法,还需要多方的努力,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第6篇

引言:

成本会计是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20世纪初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许多企业推行泰勒制度,不仅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也促进了管理和成本会计的发展,产生了用于成本控制和分析的标准成本法,使成本会计的职能从成本计算进而扩展到成本控制和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电脑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变,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性竞争的加剧,大大改变了产品成本结构与市场竞争模式。成本管理的视角应由单纯的生产经营过程管理和重股东财富,扩展到与顾客需求及利益直接相关的、包括产品设计和产品使用环节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更加关注产品的顾客可察觉价值;同时要求企业更加注重内部组织管理,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增加顾客价值的内耗,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此时,如何做好成本会计在企业的合理运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成本会计涵义及职能

1 现代成本会计的涵义

成本会计是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的直接结合,它是运用专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活动。成本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步完善。成本会计是成本会计人员协助管理计划及控制公司的经营,并制定长期性或策略性的决策,并且建立有利的成本控制方法、降低成本与改良品质的重要方法。

现代成本会计是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直接结合,它根据成本核算和其他资料,采用现代数学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针对不同业务,建立起数量化的管理技术,用来帮助人们按照成本最优化的要求,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实现最优运转,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

2 成本会计的职能

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行为职能。

二、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本会计的运用也不断发展。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时代,企业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成本会计技术。成本会计必须要适应了企业管理的需求,促进企业的发展。下面就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合理运用进行一下具体分析。

1 在企业决策上的运用

成本会计要有效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及时提供以外向型为主体的多样化信息和相应的分析研究资料,为企业高层领导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战略思考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从而使他们能据此高瞻远瞩地对企业内外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综合透视,从中了解竞争对手的长处和短处及今后的战备趋向;并了解现有和潜在顾客目前的需求及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而洞察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可能捕捉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2 在企业成本管理上的运用

设计阶段对产品的成本、费用控制将对以后批量生产时的产品制造成本起决定性作用,将长期地对生产成本产生潜在的影响;其属于成本控制中的事前控制,也是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在控制的方法上,首先要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技术上的可行性评估,评价、筛选出可行性的设计方案;进而在对设计的边际贡献通过差量分析法、相关损益分析法等,选择边际贡献大的方案;或通过编辑各设计工序成本、总成本并通过成本否决,在满足产品技术指标的要求下,选择成本最低的设计方案。企业设计新产品时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设计好的产品;应当从企业和用户的最大价值出发,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产品必要的功能。

成本水平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体现,表明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部分,如何将战略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正确引进和运用于战略成本会计管理是目前我国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的一步。成本会计认为采购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采购成本,而且包括与低质量、低可靠性和不理想的运输条件相联系的成本。因此在对成本的管理中不应仅仅要考虑采购价格,同时还应考虑到采购的原材料的质量、可靠性和送货的及时性等多种因素,这样确定的成本涵盖的内容更全面,提供的数据更实际可靠。在进行了对采购成本的归集处理工作后,还应分析价值链中采购环节每一作业与成本的关系,以作业为基础,按照因果关系把采购成本分配到其应承担的产品成本中,这样使得产品成本相关性大为增强。

3 在企业市场发展上的运用

在成本会计系统中,首先考虑产品在市场的定位问题,一是考虑产品类型的定位;二是考虑产品在同行业中的定位。在生产阶段,成功实施战略成本会计系统需要以高质量的经济信息为基础,并且注意收集一些信息:如产品的数量、质量、消耗、成本和生产组织等信息,财务信息,销售信息。取得信息后,根据企业内部有限资源及外部市场环境,对几不同条件下的决策目标求出备选方案。

4 企业售后服务上的运用

实施成本会计的目的即是降低总成本,对成本实行优化管理。主要应从适宜质量控制、网点布局控制、完善售后服务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产品质量的适宜水平控制,主要是正确处理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力求实现适宜质量与较低成本的最佳结合。为此,应当注重对质量成本的控制;其次,要注重从战略成本会计角度强化质量经济分析。定期向户进行调查,然后将信息反馈给成本会计部门,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使成本质量得到优化配置,有效的削减隐没成本。销售阶段的的成本会计系统可以通过网点配置与布局的合理化进一步得以实现;最后,完善售后服务产品的售后服务对于企业稳定和吸引顾客源、树立良好形象、促进销售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我国企业采取现代成本管理理念与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1 要充分的考虑全面性

成本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进行成本管理设计时,需要充分的考虑全面性,要全员参加,充分的落实到管理及其生产的全过程,不能够武断的下达命令,对于作业成本设计时更是如此,一定要充分的取得管理人员及其基层工作人员的全力配合才能够进行。

2 需要以人为本

在现代的成本管理当中,人是主观能动的。企业怎么样才能够激发出全体员工的能动性,这是管理者需要全面考虑的问题。怎样才能够完善管理方法,使员工自愿、积极主动的

转贴于

去参与,这样才是目的。所以,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一定要与“以人为本”相结合。

3 综合性

因为我国企业现代成本管理的方法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所以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综合运用。比如为了加快存货的流通速度而盲目的去采取零存货方法,这是很不可取的。

4 持久性

企业现代成本管理是一个需要长期改进、不断完备的过程,在管理理念中也有提到。成本的管理不能够只是单纯的去追求短期的利益,应该走长远路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7篇

论文关键词:医院管理会计财务探究

论文摘要:管理会计是随着泰罗的科学管理的产生而产生的,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在国外的企业中得到了推广运用和发展。它的主要职能是为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而建立的各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供内部管理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等。它最重要的职能是为最优经营决策和最高经营效率提供各种有用的方案和资料。本文将从我国医院管理会计的现状及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简略的阐述。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基本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约开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短短二十多年时间,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近二十多年来,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信息产品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高速进步,便企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全面质量管理、适时制、作业成本法等管理会计方法的出现,大大强化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和成本计算的正确性。随着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成本管理会计中引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从而形成战略成本管理,至此传统的管理会计也开始向战略管理会计转变。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及其现状

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医院对管理会计的内容和其对医院财务管理的作用知之甚少。在我国正在推行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加强管理会计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对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降低医院运行成本,促进我国医院优质、高效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是医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一种全新管理思路。重视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对提高我国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三、管理会计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现代会计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分,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在目的上,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了满足医院的内部管理需要;在内容上,管理会计既规划未来又控制现在、评价过去,特别是规划未来,即对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在核算对象上,管理会计既可以把各个科室或责任中心作为核算对象,又可以把成本控制等管理环节作为核算对象;在核算方法上,管理会计既可以采用会计核算方法,也可以用数学、统计方法以及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核算;在核算要求上,管理会计不需要数据的准确,计算出的数值只要能反映问题就可。总之,管理会计有别于财务会计,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起着不同于财务会计的重要作用。

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医院要为其发展制定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管理会计中的决策会计则可以满足医院管理决策的需要。因为管理会计并不仅仅只为医院财务管理提供信息,而还要对医院财务部门所掌握的大量会计信息进行计量、加工,并通过一系列决策理论和方法的适当运用,对现实经济技术条件下的不同备选方案的预期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后,提供决策咨询意见,从而减少决策失误。借助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等方法,对医疗仪器设备购建与更新、产品开发、外资利用、技术引进等方面的可行性方案进行经济评价。借助管理会计中的本、量、利关系分析,及变动成本计算法、盈亏平衡分析法、边际贡献法开展定量分析,以患者为中心,做好全成本核算管理,实现对医院经营活动的科学规划和严格控制,充分合理利用各种技术设备,引进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调动员工降低成本消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疾病诊断治愈率,不断增加效益。

四、现阶段我国医院强化管理会计运用的意义

在目前的形势下,医院强化管理会计的运用,有着现实必要性。重视并充分运用管理会计,对我国医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一定要采取措施,加大管理会计的运用力度。具体而言:

(一)建立医院运用管理会计的组织框架。在财务管理模式上,应改变传统的以财务会计主体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下“报账型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经营管理型模式”的转变,建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并行的财务管理模式,并运用管理会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拓展传统财务管理的内涵,如进行医疗业务成本量利分析、开展风险管理、存货控制等;同时应建立现代医院管理会计的组织形式。由于我国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没有将管理会计纳入其中,因此,要采取逐步引入,持续提高,最终有机融合的科学发展过程将管理会计融入其中。此外,还应建立独立于财务部门的审计部门,并在制度上和组织体系上保证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独立开展工作,监督医院的经济活动。

(二)营造医院管理会计发展的良好环境。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一直靠行业优势维持运转,人员由政府安排,主要资金由财政部门解决,有困难找政府。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建立一个合理的经济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成为我国医院建立管理制度必须解决的问题。来源于/

(三)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医院可通过建立责任会计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如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分级进行经济核算,责任会计负责全院各科室的责任经济核算,并直接对总会计师或财务科长负责,其主要职责有编制责任预算和进行日常记录、核算及编制责任报告等。要以责任预算和业绩分析为工作重点,建立科室管理员制度,科室管理员为科室核算责任人,直接对科室主任负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核算网络和成本控制网络,为医院预算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我国医院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大体说来,我国医院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应是理论体系逐步完善化、实践应用灵活化、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化、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领域的作用明显化。(一)成本计量目的多元化和成本概念结构多维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医院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医院面临市场经营等经营管理问题,其成本控制、成本考核分析各方面的成本问题越来越多,成本管理的目标也自然发展为融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考核和分析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体系。为满足预测、决策和计划等成本管理要求的计量目的,预计成本分为边际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固定和变动成本、目标成本等。而为满足控制、考核和分析等成本管理要求的计量目的,则要求建立正确的计划成本、标准成本、目标成本、责任成本等成本计量制度,同时还要求成本计且能获取医院以前年度成本资料等。多元成本计量目的要求相应建立多维成本概念,正如杨纪瑰教授所述:"服务于不同目的,采用不同方法和包括不同范围所进行的成本计算的结果,就可能产生不同的成本概念和成本数字。"在管理成本的大框架下,各种成本的涵义和外延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发展。

(二)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将成为应用主流。

目前理论界对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已有定论,但尚未形成系统的体系,在实际应用中也仅应用在少数制造行业中。事实上作业成本法同样适用于非制造行业如金融保险业、商业、医疗卫生业等行业。目前,随着医院自动化程度提高以及会计和管理人员成本管理观念及水平的提高,市场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及大范围推广运用,形成全国范围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这不但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且有利于制订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投资决策,提高医院竞争能力,增加医院价值,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作业成本法势必成为我国未来成本管理的核心方法。医院已不仅仅从医院内部成本核算着手,已经开始拓展到考

虑社会消费水平和患者后续服务质量、医院品牌效应的提升等方面。

六、讨论

以上所述仅是医院管理会计发展的几个方面。随着管理会计理论尤其是在实践应用中的发展,必将对医院成本核算、预测决策、分析和控制、业绩评价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产生深远影响,并推动医院管理、医院财务会计理论、医院财务管理等学科交叉融合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管理会计学》;李敏;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8篇

管理会计是二十世纪初产生的一门新兴的会计分支学科,它把会计信息应用于企业管理,为经营决策优化和提高经营效率提供各种有用的方案和资料,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界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为更多的决策者、理财人所掌握和利用,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管理会计运用于高校的财务管理尚处于摸索阶段,但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必将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财务管理的规范化起到促进的作用。

一、管理会计运用于高校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会计的职能是包括反映、监督和参与经营预测和决策。财务会计主要注重前两个基本职能,而管理会计注重预测和决策。管理会计在经济业务活动过程的主要目的有四个:一是预测,为编制财务计划提供依据;二是控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核算并跟踪管理;三是决策,通过核算结果对可选方案提出最优方案;四是评价,对实际业绩进行考核并为下一会计期间积累资料。管理会计运用于会计的一些方法,为规划、决策、控制与考核提供资料信息,为决策者提供最终决策依据。管理会计偏重于为单位内部管理服务。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构、投资渠道、培养方式等教育体制状况不一。但财务管理模式基本大同小异,大都采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很少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未能行使管理会计的职能。面对各种不同的条件和对象,如何运用管理会计的内容进行规划、预测、控制、评价是现今财务管理的一项主要目标。管理会计中独特的预测方法,可以根据各种不同备选方案选出最优方案,进而可以为高校投资发展决策,制定招生计划及确定最低收费标准等提供决策依据。因此,高等学校在其经济活动中充分运用管理会计这一手段,对其经济活动加以反映、监督、预测和控制,从而提供决策的依据是十分必要的。

二、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分析

(一)投资决策的应用

目前,我国高校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大多数高校需要扩大办学规模,投资需求大。如何能使资金增值,避免财务风险,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实现低成本扩张,将是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可以运用管理会计中的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两个基础概念进行决策分析。如果将资金存入银行,可以获得利息,几乎没有风险;如果将资金购买股票,可获得高于银行存款利息几倍的报酬,但风险却较大。高校财务管理可以运用概率分析的方法对风险和报酬做出科学的比较。以现金净流量,内含报酬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多元化投资策略,优化投资组合,形成一个财务风险相对分散而投资效益达到最大点的投资组合。管理会计中的投资决策方法将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二)预算管理的应用

管理会计的规划控制职能主要是通过全面预算来实现,其中财务预算处于核心地位。目前,大部分单位在编制财务预算时,一般是以以前各种费用的实际支出数为基础,对预算期内的变化因素进行调整来确定。这种做法的一般缺点是将原来不合理的费用支出甚至错误决策带来的不必要支出继续存在下去,从而继续造成浪费,既不符合真实性,也缺乏客观性。特别是在高等学校由于实行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原则,支出又不尽均衡,如一次高额购入大型实验设备即作为设备购置费一次列支,而不是以折旧形式计入成本(支出),以“以前实际支出数”为基础的不合理性显而易见,或造成经费支出浪费、或造成经费安排不到位。零基预算就是以“零”为基础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或者说,零基预算是写在“白纸”上的预算。这种编制预算的方法不从原有的基础出发,根本不考虑基期的费用支出水平,一切以“零”为起点,从根本上来考虑各个费用项目的必要性及开支规模。具体到高校就是要根据年度或预算期的事业发展规划以及教学计划、科研计划、购置计划、维修计划等,充分考虑支出的必要性以及价格质量等因素,按照有关的定额、标准进行编制。为了发挥预算对支出的控制作用,预算的编制要力求明晰、详尽,增强预算本身的可操作性和对支出规模支出过程的可控制性,做一件事清清楚楚、花一分钱明明白白,力戒“大概、可能、差不多,然而恐怕很难说”的模糊预算,起不到应有的控制作用,形同虚设,计划要切实可行、预算要执行严格,同时要考虑执行中的变化因素,安排预算要留有余地、以利于防范突发事件和确保资金周转。同时还需要做好有关标准、定额资料的积累工作。

(三)成本二分法的应用

现代管理会计的成本二分法不仅适用于生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同样也适用于高校的财务管理。它通过分析学生数量与办学成本的依存关系,可以清楚地掌握学生数量对哪些项目产生影响,从而能合理地安排支出,有效地配置资源和节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具体表现为:

1.固定成本:指在一定限度内不受学生数量变动影响而固定不变的成本。如:离退休费、仪器设备或教学设备等。另外,管理会计还将固定成本按其支出数额在实际工作中能否改变,进一步细分为酌量性成本和约束性成本。酌量性成本:指管理当局的决策行为能改变其数额的成本,如培训费、招生广告费等。约束性成本:指管理当局的决策行为不能改变其数额的成本,如离退休费、房屋及设备租金等。对固定成本,高校在编制预算时,其应用主要包括:要分清那些经费项目是属于固定成本、酌量性成本,还是约束性成本;在编制预算时,要想降低酌量性成本,必须从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减少绝对额着手;降低约束性成本,要从经济合理、规模适度地利用高校的扩招能力,提高高校的招生率与就业率入手;另外,固定成本宜采用总额控制、定额管理、费用包干、专项下达的管理模式。

2.变动成本:指总额在相关范围内随学生数量的变动而发生相应变动的成本。如奖学金、物价补贴等。对其应用主要包括:分清哪些经费项目是变动成本,并熟悉其特点,其宜采用定率管理的模式。

3.混合成本:指其成本总额不随学生数量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如设备购置费、修缮费等,对其应用主要包括:分清哪些经费项目是混合成本,并了解其影响因素。同时应用回归分析法加以分解,以确定其成本性态的影响金额。

4.实证分析。笔者引用某高校2001-2003年之间教育事业费中设备购置费、公务费的实际支出情况,分析办学成本与学生数量的关系从中可见,2001-2003年学生数量从13641人增加到15287人,但设备费总额3年来基本持平,不受学生数量增减影响。而公务费却随学生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从生均来看,随学生数量的增加,生均固定成本呈减少趋势,而生均变动成本却增加。

(四)责任中心的应用

责任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子系统,是为了适应经费责任制的要求,对内部各职能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和考核。所谓责任中心,就是单位内部有专人承担规定责任和行使相应职权的内部单位。搞好责任会计,设置好各责任中心,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层领导的聪明才智。

(五)量本利的分析应用

量本利分析是在成本习性分析基础上,对业务量、成本、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的分析,其中的方法对高校财务管理具有指导性意义。在高校中,“量”为学生人数,“本”为办学成本或办学投入,“利”为事业结余。从财务角度分析,在是否扩大招生规模的决策中,在不增加新的固定成本的前提下,假设生源充足,则取决扩大招生规模能否带来贡献毛益,即增加的收入是否超过增加的教育成本。只要扩大招生规模能带来贡献毛益,补偿部分固定成本,则扩大招生就是可行的。随着高校办学自的进一步扩大,在保证完成教育科研任务的前提下,高校可开展各种形式的办学活动。这些活动是有偿进行的。作为学校就要考虑到至少招多少学生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这时可以利用量本利分析原理,预测招生人数的盈亏临界点,通过计算确定最低的招生人数。

三、在高校财务管理中推广应用管理会计的途径

(一)在高校财务部门设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资金效益的最大化。管理会计活动是根据基本的财务管理信息,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需要用较为复杂的数学方法。如果手工计算,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在会计网络化的基础上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建立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基础教育比较落后。传统的管理会计教育模式不注重与实际相结合,所用理论基本沿用西方的。因此,要提倡理论研究的现实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培育一支素质高、观念新,能适应现实之需的专业管理会计人员队伍,并充实到高校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当中。

(三)转变观念,改进财务管理方法

首先,高校领导者应更新观念,切实改变以往墨守成规的财务管理僵化模式,增强创新意识,引导财务人员积极参与决策。其次,财务人员应改变一贯的事后报账算账的财务管理模式,变被动为主动,找出一条在集权模式、权威被认同的思想下而财务管理能动性、主动性又能充分发挥的路径,实行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程财务管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四)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使之与我国高校的会计实践相适应

第9篇

在计算机迅速发展的今天,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传统会计模式被计算机逐步取代的情况下。会计工作向何处去?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坐等会计工作的空间日益缩小乃至“消亡”。还是抓住机遇、开拓进取、转变和延伸会计工作的功能,进一步发挥会计对客观经济活动调节、指导、约束、促进的能动作用?答案很明显。那就是向管理型会计转化。

1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管理会计,顾名思义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履行管理职能的会计。所以其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一个企业内的任何一个责任部门,期间可以灵活多变,计量不必那么精确,依据法律不需那么严格,所提供信息用于企业内部管理,着重依据现在、面向未来。而财务会计是核算型会计,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可以说是一种传统会计,主要是向外部有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提供反映过去情况的财务会计信息。财务会计必须是以一个企业作为一个会计主体,严格划分会计期间,计算必须精确。严格按照《会计法》及其他法规办理事务,所提供信息除供内部使用外主要用于对外公布,着重对已经过去的业务作全面的反映。

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也是有很紧密联系的。管理会计的很多数据来源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提供数据的真实与否对管理会计结果的正确与否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深入发展的今天,这两种会计的划分会逐步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内外结合、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结合、既提供信息又利用信息进行管理的会计信息核算、管理系统。

2 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

管理会计完全冲破了传统会计条条框框的束缚,是在广泛吸收现代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现代数学和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是通过预测、决策、计划、预报等环节提供有关未来信息的会计。管理会计就是一种实施管理职能的会计,而且是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在内的全过程管理的会计。

传统的财务核算会计时期,会计人员只能忙于应付核算。而无暇从事管理,再加上由于理论上的误导,人们也不去研讨有关会计的管理职能。而现在,人们获取会计信息逐步冲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传统会计理论和方法对会计信息处理和利用的制约、指导作用有所淡化,这就使进一步改革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的理论与方法成为可能;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拓宽和加深了会计的信息源,这就为利用更加科学、更加先进的管理模型创造了条件。从信息论的角度看,会计工作既是一种生成信息、供应信息的工作,也就是一种利用信息、参与管理的工作。所谓管理一般是指确定目标、进行决策、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和实行控制等活动的总称,其中决簸和控制是核心。控制的实施更便于实现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更能够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渗透。控制是对人们行为的约束,控制的标准概言之是合法、合规、有效,从而确保目标的实现。实施控制需要建立各种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

3 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换时应注意的问题

管理会计的对象应定位于管理成本。管理会计对象大致有资金运动、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运动有关的成本、利润等。其核心内容应该是成本。贯穿于管理会计的主要方法就是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即对企业各种活动的形成与结果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成本问题应是其关注的重点。但管理会计所运用的成本概念,远远比财务会计里的成本概念含义丰富。财务会计主要从核算的角度来运用成本,注重的是将成本与对应的收人进行配比,以便确认损益,它关注的是成本信息的可靠性。管理会计对成本的认识和运用与财务会计有所不同,它以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成本为基础,对成本概念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展开,并运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

3.1管理成本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

决策成本。它主要是企业管理当局作决策时需要考虑的成本。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时,都需要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选择,然后从中选出可行的或者最优的方案来具体实施。在对不同方案进行财务比较、选择的时候,一个共同的基础就是看不同的方案成本的大小。这里的成本就是决策成本。决策时需要考虑的成本很多,其核心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因此,在决策阶段。会计人员应当提供科学的机会成本,为管理当局决策服务。

控制成本。企业的各方案确定以后,就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分工协作,相互配合来完成方案确定的任

转贴于

务。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管理当局需要制定各种预算指标和标准成本,通过对这些预算指标和标准成本的分解与落实。把各部门和各项任务都纳入预算体系,促使各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将各部门工作的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指标、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保证目标的实现。在控制阶段,会计人员不仅要参与预算指标和标准成本的制定,更要利用其掌握的成本信息优势。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控制。管理会计所应用的控制成本,其核心是预算成本和标准成本。

责任成本。企业各种活动的结果既要通过其所取得的收入来反映,也要通过其所花费的成本来考核。为了有效评价各管理层的经营业绩,需要对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考核。按照“谁负责,谁承担责任”的原则来考核,其考核的依据就是各管理层的责任成本。但在对管理人员进行业绩评价时,不能依据成本总额,而应依其所能控制的成本来进行。因为只有依据各自能够控制的成本进行的评价才是恰当的,所以,责任成本的核心是可控成本。

3.2管理会计是提供信息和运用信息的统一。通常认为,财务会计提供信息,管理会计运用信息。实际上,管理会计不仅运用信息,而且也提供信息。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对管理当局的决策、控制和业绩评价,更具有可靠性与相关性。

管理会计提供大量的与经营管理决策相关的信息。例如,成本性态的划分有助于管理当局获得产品定价的相关信息,以便于合理利用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预期报酬率、贴现率等指标的生成和运用,便于企业进行筹资决策与投资决策。管理会计产生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运用信息的过程,两者很难具体分开。这使管理会计既不同于财务会计,又不同于财务管理,它是生成信息与运用信息的统一。

第10篇

摘要:在会计教学中,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重叠交叉内容较多,而两者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但会计界对于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一直认为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笔者认为事实上,两者是可以进行融合的。

管理会计产生与成本会计,是与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企业经济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从而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对策、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功能。应该说,管理会计是对企业内部经营的管理,其目的、职能和手段对企业而言都是必须的,但是由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管理会计未有系统开展,其众多工作都为财务管理所执行,因此,笔者认为,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能更好地实现企业最佳经济效益的目标。

一、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

财务管理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筹资、投资和收益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管理,是组织企业资金运动,处理财务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因此,从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概念可以看到,两者均以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研究对象,研究最终目的也都是为了通过价值的管理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众所周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是一种资金的运动过程:从货币资金的筹集、投资形成生产所需商品,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然后是生产,资金流入商品,形成可供销售的商品;再是商品的销售,又形成货币资金。而财务管理研究的对象正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日常资金营运活动及利润分配活动。由于资金是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或者说资金运动是价值运动的表现形式,因此,财务管理就是以价值形式为研究对象。

如前所述,管理会计也是以价值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价值信息的处理加工,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因此,无论是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都是对价值的研究,财务管理直接对价值运动进行分析和反映,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也是能够进行融合的,笔者认为,应当要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不仅是因为两者有一致的研究对象这一基础,还因为管理会计关键是对价值是一种分析和反映,可以说更多的是在方法上的研究,而财务管理直接进行价值的实体管理,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更有利于财务管理的发展。

二、管理会计中有许多内容和财务管理内容重叠

目前,一般的教科书中,管理会计包括的内容为: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量本利分析、短期经营决策、投资项目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系统、责任会计等方面内容。财务管理则包括:权益和负债筹资管理、长期和短期投资管理、长期和短期资产管理、利润及其分配管理、财务计划和控制、财务分析等。在这些内容中,存在许多重叠:成本形态分析、变动成本法和本量利分析作为预测方法,在财务管理的利润及其分配管理中也大量地运用;杠杆理论里两者都有阐述;存货控制的经济批量模型的运用;资金时间价值与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全面预算和标准成本控制系统在财务管理的财务预测和控制中有运用;责任会计评价方法在财务绩效考核中有运用。这许多内容的重叠也是导致管理会计虽然在企业中方法有应用而不系统的原因,因此,笔者认为,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不但有利于管理会计方法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有利于财务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三、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

由于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研究基础的一致性,同时,大部分研究成果的重叠,笔者认为,有必要将两者进行融合。同时在前面已经分析了管理会计是注重对价值的分析和反映,主要侧重于“技术”与“方法”;而财务管理是对价值实体的管理,更侧重于决策时对“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因此,笔者认为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较好。

笔者对于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的具体想法为:

1、对于重叠部分内容

由于前者侧重于“技术”与“方法”,后者侧重于决策时对技术与方法的应用,因此,笔者认为该部分内容可以列入财务管理,并在这些原理和方法阐述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决策。如:货币时间价值原理、净现值法和内涵报酬率法等资本预算的方法、本量利分析基本原理、存货控制模型等基本的原理和方法放入财务管理后的阐述应加强,同时,财务管理在这些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来进行证券估价、价值分析、资本预算的具体决策、财务风险分析和存货控制管理决策,这样,财务管理不但要在财务上运用这些方法,而且需要对方法本身进行探讨。这样有利于原理和方法的融合和运用,也有利于其改进和完善。

2、对于非重叠部分

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上有部分内容非重叠,对于该部分内容,笔者认为可以将其纳入财务管理中的财务预测,财务控制和财务考核。以上部分内容主要是管理会计中的预测分析、全面预算、标准成本控制系统和责任会计。事实上,企业进行的财务预测也必须进行销售、成本和利润的预测分析;财务控制中也少不了利用标准成本控制系统;财务考核中也必然会涉及责任会计的考核方法。因此,融合会使财务管理更趋向完善和整体效益;也会对企业的实际操作较有利。

除此之外,还有如平衡计分卡(BSC)业绩考评体系、作业成本法(ABC)和作业成本管理(ABCM)、全面质量管理(TQM)和适时生产系统(JIT)等方法都可以被扩展到财务管理中。

平衡计分卡是现代战略管理会计综合评价企业业绩的考核系统,由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往往更取决于一些非财务指标,而平衡计分卡在考核企业业绩时,引入了非财务指标。而现代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也必须加入非财务指标,平衡计分卡业绩考评可以给财务分析和财务考核带来一种新的视角,避免了单独使用财务指标进行业绩考核给企业带来的短视行为,有助于实现企业的长期财务目标,进而有助于企业长期财务管理的良性运转。

作业成本管理是以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将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进行成本链分析,包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等,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指导企业有效地执行必要的作业,消除和精简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作业成本管理可以使作业成本精简和作业效能提高,从而实现财务管理成本效益的要求。

综上所述,企业的使命就是创造价值,财务管理的目的在于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而依据价值增长规则和规律,建立以价值计量、评价、报告为基础,以规划价值目标和管理决策为手段,整合各种价值驱动因素和管理技术、梳理管理与业务过程必然是其选择,这也是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余绪缨、汪一凡、毛付根、胡玉明,《管理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第11篇

关键词:成本;成本的作用;成本管理观念;成本管理制度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必然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企业有必要对生产经营业务成本、经营管理费用和专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核算、考核、控制和分析。因此,企业成本管理显得有为重要,牢固树立成本观念,以较少的耗费取得最大的效益是现代企业永恒的追求。

1 产品成本的作用

1.1 产品成本是生产耗费的补偿尺度

产品成本需要补偿份额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水平的多少,成本作为补偿劳动耗费尺度,企业应该加强成本管理、以降低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耗费,提高经济效益。

1.2 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是产品成本

产品售价的制定应该以产品成本为基本依据,价格低于成本耗费不能得到补偿,高于同类产品竞争中处于劣势,价格一定条件,企业竞争是成本竞争,产品成本越低盈利越大。

1.3 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的根据是产品成本

产品成本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耗费的综合反映,资金运用是否合理、原材料是否节约、劳动效率的高低都能通过产品成本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出来。

1.4 产品成本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成本成为企业管理者进行投资决策、经营决策的重要数据,成本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和竞争能力大小,企业要生存、发展就要做出科学的经营决策。

传统的成本管理,只注重产品生产环节的管理,没有形成系统的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和分析,没有充分发挥成本管理作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不仅仅重视产品质量,更应关注售后服务,管理不再是领导者管理而是全员参与管理。

2 更新成本管理观念

2.1 树立系统成本管理观念

成本核算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直接相结合,利用管理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经营全过程中的各种成本、费用的耗费,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构成有机整体。

2.2 全员参与成本管理观念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由主要管理者制订,员工照章执行,现代市场经济下,要全力培养员工成本意识,让员工成为管理者。成本降低的过程要求每一位员工都参加,降低成本不再是单一的产品生产管理,成本概念的发展、变化导致成本管理理念的多样化。成本贯穿于企业的每一个角落,只有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让职工明确成本的重要性,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3 员工处处节约的观念

成本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管理者对成本管理体系制订多么完善,员工们没有人人、事事、节约观念,难以达到用最少耗费取得最大的效益,不能做到以最低成本提供高质量产品,让每一位员工树立节约意识,时刻警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并以此理念为引导,制定标杆,通过持续强化节约意识,对每一位员工实行成本指标考核,来约束职工降低成本观念,从而更好开展成本管理工作,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2.4 更新成本管理思想

我国成本管理一直停留在生产过程的管理,只注重产品成本的成本、费用的变化,缺乏西方发达国家对成本的开拓观念。有竞争观念,经济效益观念,缺少现代成本管理观念,经济越发展,要求企业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成本的概念和内容发生变化。更应更新成本管理观念,不断运用发散思维把作业成本管理观念在运用中完善,并在此基础上不断革新成本管理观念。

3 成本管理制度应当在企业全面建立起来

3.1 建立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一种体现。借鉴发达国家管理水平,经营管理目的不同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交纳税金进行产品成本管理、加强内部成本控制和考核,进行可控制成本管理、成本效益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班组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等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细化到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3.2 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

没有约束的经济必然是低效率的,监督与执行相互牵制的运行机制,能够保障企业管理的秩序化,推动企业价值的实现有决定性作用。成本管理人人有责,为了保证成本管理的顺利运行企业有必要分级、分部门制订成本管理责任制度,采用层层负责制,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员工工作岗位,明确各自的责任义务,每个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制订,能更好约束执行成本管理目标。

3.3 建立奖励制度

有理性的经济人必然会倾向于那些有利于自身利益,自身利益最大化追求成为激发每个人积极性、创造性与责任感的原始动力,企业应根据各员工岗位的具体情况,详细制定奖励政策,严格按照奖励办法对其工作贡献以进行奖励。要对各项费用进行明细的核算,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令员工信服,从而起到示范作用。

4 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在具体运用中要符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使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4.1 注意全局性

要全员参加,落实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只有得各级管理人员和基层车间工人的支持才能顺利进行。无论多么完美无缺的成本管理方法,如果不能使全体员工自愿、积极主动参与,将达不到预定目标。

4.2 综合性运用

由于现代成本管理方法是一个系统整体,每一种方法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所以在运用时一定要综合使用,才能达到成本管理目标。

4.3 运用要持久性

第12篇

【关键词】 资本结构;模糊层次分析;财务决策

资本结构决策是现代公司财务的核心部分,决策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资金的运行效果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著名的MM理论发表至今,国内外财务研究学者投入了巨大的精力研究资本结构,取得了许多极具意义的成果。随之,人们对公司资本结构决策有了深刻的认识,知道了许多资本结构决策的影响因素,然而,对资本结构的理解仍然不足。Barclay and Clifford (2003) 对美国企业的实证调查发现公司的决策者对资本结构决策制定仍然是一个谜。他们指出人们只知道资本结构的变化会转化成信息传递给投资者,但不清楚公司是基于什么理论和原因选择发行债券、股票或复合型证券 。Vivien et al (2006)对欧盟公司的融资决策的综合调研报告指出,由于存在大量不清楚的定性因素,决策者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是基于不同的异类的资本结构理论,而决策者的反馈是目前的资本结构理论过于纯理论,他们需要的是一种指导他们作决策的科学工具 。为了克服纯理论的资本结构研究,文章引入日趋成熟的模糊层次结构分析决策工具(Fuzzy-AHP)进行资本结构决策工具探讨,目的是能够为业界提供有效和实用的资本结构决策工具。

一、模糊层次结构分析法

层次结构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由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主要针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AHP把复杂决策问题逐层分解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的各个因素。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构(主要是两两比较)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AHP以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处理各种决策因素的特点,以及其系统灵活简捷的优点,迅速地在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在实践中,专家组在因素间进行两两对比时,由于在模糊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偏见性,专家提供的判断往往不是精确的数量。例如,专家提供的是方案一比方案二在知名度影响上要差,而不是提供方案一比方案二知名度影响上要差30%。因此,在AHP分析过程中必须解决模糊的定性信息。为此,本文运用模糊理论(Fuzzy)处理专家进行因素间两两比较的不确定判断信息,使得整个决策过程更加合理和有效。本文称之为Fuzzy-AHP。

二、构建资本结构决策的AHP模型

构建资本结构决策的AHP模型的首要工作是把资本结构决策的关键因素进行逐层分解。

修正的MM理论考虑企业的税收情况,负债的杠杆作用和利息的税盾效应提高了企业整体价值,负债比重低的企业可以通过债务融资的方式优化资本结构。现实中,企业存在大量负债,会产生沉重的利息负担和企业在财务困境时无法从外部及时获取资金,导致破产风险增加,因此权衡理论(Static Trade-off Theory)认为企业是存在最优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决策必须考虑税盾好处、财务困境成本流动性风险。由于公司普遍采用委托-的股份制,Jensen and Meckling的成本理论研究得出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委托-的关系公司结构下,资本结构决策就是降低成本。Stulz在成本理论基础上提出控制权理论,资本结构决策就是股东、债权人和管理者之间利益控制权的调节。认为管理者总是想把可用的内部盈余用于投资,以扩大企业的规模和要求奢侈的工作条件等行为,债券融资使企业负担定期的利息和本金责任,使得经营者更好地管理企业。考虑到企业身处复杂的金融市场,Myers and Majluf (1984)的等级次序理论(Pecking-Order Theory)研究得出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影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市场风险,使企业股权融资的股价被市场错误定价,低估的价格使新投资者获取旧股东的价值 。企业应该按照内部融资、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的次序进行融资。Baker and Wurlger(2002)对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研究更加深入,他们认为资本结构决策主要考虑市场时机(Market Timing),当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被高估时,企业倾向于股权融资,当股票市场价值被低估时,企业倾向于回购流通在外的股权 。

此外,战略匹配、经济周期、财务灵活性和流动性因素均是公认和实证的资本结构决策的关键因素。当然,资本结构决策因素远远不止上述,随着学者的不断深入研究,资本结构决策因素也不断被人们所认识,作为开放式模型,这些新的因素可以不断地加入到AHP模型,使得决策模型越来越完善。决策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特点,把关键因素按利益(Benefits)、成本(Costs)、风险(Risks)进行归类 ,如图1所示的AHP决策模型。

三、Fuzzy-AHP 决策过程

(一)建立因素间两两对比矩阵

根据图1的AHP决策模型,企业决策专家组对模型中每一层次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例如因素Ci与Cj相比,若是同等重要,就赋予aij=1, 依据九点尺度,赋值为1表示同等重要,3表示稍微重要,5表示明显重要,7表示非常重要,9表示绝对重要,2、4、6、8是以上判断之间的中间状态。建立成对比较矩阵如下:

公式(1)中aij=1/aji,当i=j时,aij=1,aij是全部专家对两个因素相比较的重要性赋值的平均数。

2.三角模糊数处理

公式(1)中aij的数值代表决策专家组中所有专家的一致看法。Saaty用专家们的平均数作为aij。在现实中,不同专家有不同的偏见,两因素的权重比较有不同看法。如果单纯使用平均数来代表决策专家的意见是过于粗略的 。因此,需要对不同专家的aij进行模糊处理,比较合理的方法是采用三角模糊数(Triangular Fuzzy Numbers)进行模糊处理,如图2。L代表所有的专家赋值中的最小值,M是专家赋值的几何平均数,即代表绝大多数专家的共识,在LU之间代表专家们不同意见的可能性。由于每个成对比较矩阵数字表示决策专家的主观意见,是一种模糊的概念,通过模糊数的处理,能很好地把离散的专家的意见进行一致化。可以运用以下公式来计算三角模糊数。

4.确定最优方案

Saaty and Ozdemir (2003)认为任何的决策因素均可以归类为利益、成本和风险三大类。其中成本和风险是负面因素,它们的数值越高,对决策目标越不利,这与利益因素的数值意义恰恰相反。因此,必须对成本和风险因素与利益因素的权重进行统一化处理。例如在利益因素下,方案1的权值为1,表示该方案在利益因素上是最大的,在成本因素下,方案1的权值为1,表示方案1在成本花费上是最少的。最后根据Saaty and Ozdemir (2003)的方法,即结合四种方法判断最优方案,如果在四种方法中某方案均取得最高数值,即为最优的决策方案 。这四种方法如下:

Pi=Bi/CiRi

Pi=bBi +c(1/Ci)+r(1/Ri)

Pi=bBi +c(1-Ci)+r(1-Ri)

Pi=bBi+ c(1/Ci)+r(1/Ri) (8)

其中,b、c、r是利益、成本、风险的权重,Bi、Ci、Ri 是第i种融资方式分别在利益、成本、风险之下的权重。

四、案例学习

Fuzzy-AHP的决策过程在数值处理上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但随着计算机在决策管理的广泛运用,Fuzzy-AHP也将会越来越简化。为了更加详细说明Fuzzy-AHP的决策过程,本文进行举例说明。某家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4%,该公司希望通过优化资本结构,企图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公司运用了本文的Fuzzy-AHP资本结构决策模型。下面是决策的步骤。

Step1:基于企业财务决策者的知识和经验,公司成立资本结构决策的专家组,专家组成员数量为5―7位。基于头脑风暴法,专家组成员分享各种意见和观点,寻找资本结构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和决策方案。结合公司自身的特点,专家组最后确定资本结构方案为资产负债率为20%、26%和30%,并建立如图1的Fuzzy-AHP模型。

Step2:专家组对利益、成本和风险进行两两比较和赋值,收集专家们的赋值,并运用公式(2),确定Lij、Mij和Uij,如表2所示。基于各专家的决策稳定性和风险容忍度,选定稳定值 和风险容忍度。鉴于资本结构决策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本文认为专家组的稳定性和风险容忍度均处于中性水平,即α=0.5,λ=0.5。通过公式(4)对表3数据进行去模糊化,得出利益、成本、风险的成对比较矩阵,如表3所示。通过特征向量公式(6),计算出在α=0.5,λ=0.5下,利益、成本和风险的权重值分别是0.57、0.265和0.165。

Step 3:专家组根据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分别对利益的子因素、成本子因素和风险子因素进行评估。经过三角模糊数和去模糊化的处理,并建立成对比较矩阵,最后再特征向量计算,从而确定子因素的权重,如表4所示。

Step 4:基于利益、成本和风险下子因素,重复step 3的操作,计算资本结构的三种决策方案在每一个子因素下的权重;最后经过归一化处理得出如表5、表6、表7所示的数据。

Step 5:对于利益来说,方案的权值越大,对实现总目标的价值越大,然而,对于成本和风险这样的负面分类来说,方案的权值越小,就越好。因此结合公式(8)的四种方法,计算三种方案的最终权值,结果如表8所示。在四种判别方法中,资产负债率是20%的资本结构决策方案的数值均是最大,因此通过Fuzzy-AHP资本结构决策,该公司最优的资产负债类为20%,公司可以通过内部融资或者股权融资实现这样的比例。

五、 结论

资本结构决策是现代财务管理决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结构决策受到众多定性因素的影响,人们对这些因素的认识仍然不够深入,并且这些定性因素难于定量化,因此其决策程序的科学化直接决定了相关决策的实施效果。本文引入Fuzzy-AHP决策模型,无疑为实践者提供科学和实用的决策程序。作为开放式的模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丰富决策的层次结构,并且在计算机的辅助下,计算会显得更加简单和快速。此外Fuzzy-AHP亦可运用于其他复杂的财务管理决策,这将是财务管理决策上的新探讨。

【参考文献】

[1] Michael Barclay and Clifford Smith. The capital structure puzzle: The evidence revisited [J]. 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2003,17(1):4-5.

[2] Vivien Beattie, Alan Goodacre and Sarah Jane Thomson.2006. Corporate financing decisions: UK survey evidence [J].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 2006,33(9): 1 402-1 434.

[3] Stewart. C. Myers and N.S. Majluf. 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Investors Do Not Hav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4, 13(2): 187-221.

[4] Baker, M. and J. Wurgler. Market timing and capital structure [J].Journal of Finance, 2002,57(1):1-30.

[5] Thomas L. Saaty and Mujgan Ozdemir. Negative Priorities i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J].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ing. 2003(37): 1 063-1 075.

第13篇

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为组织内部的管理者和雇员提供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控制和决策,以达到组织业绩最大化的基本目标。它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强调成本确认,主要注重成本核算的真实和精确;第二阶段强调成本相关性,主要注重不同目的的不同成本信息要求;第三阶段强调成本决策分析功能,主要强调成本管理的战略价值;第四阶段强调成本的行为面,主要强调多人决策情形下各行为层面的激励和考评。

二、管理会计对企业经营的重要作用(在企业中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

(一)管理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的目的。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它表现为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及外的“价值链”,通过了解整个行业的价值链来进行成本管理,更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在企业中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

(二)向公司利益相关者提供非强制性相关信息。在这个领域内,有三个方面特别值得关注:一是未来预测信息。二是非财务信息。三是社会责任信息。

(三)辅助和审核管理决策。尽管这是管理会计的传统职能,但要从体现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和在长期经营中最佳使用经济资源的要求重新认识。

三、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会计从西方引入我国虽然已达三十多年,但其实际应用状况却不甚理想。总的看来,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大体上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脱节

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应用是与一定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相关联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又会引起管理会计实务发生变化,最终导致管理会计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相应地发生变化。而对于我国目前管理会计的研究而言,主要集中于介绍引进国外最新研究成果上,西方国家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是有其高度发达的经济背景的,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应当立足于自身的经济条件,建立在自身的经济、社会环境基础之上。

(二)管理会计的方法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由于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依据特定的经济环境而建立起来的,它所确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设在变化着的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并不能成立,人们很难运用这些理论和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

目前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和外资企业、大型企业,而西部、中小型企业应用较少。这主要是因为管理会计的基层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企业领导根本不懂管理会计,对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没有清楚认识。

四、影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原因

(一)企业外部环境对管理会计应用的影响(在企业中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

管理会计与企业外部环境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目前我国已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部分企业会计人员仍然是领导者的附庸,对企业的决策不是建立在管理会计的方法基础上来制定,而是几乎全凭领导者的指令来决定,难以尽到管理会计人员应有的职责,导致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不能普遍应用。

(二)企业内部环境对管理会计应用的影响

我国多数企业很少运用管理会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因为管理会计有些方法的应用是建立在较高管理水平基础上的。管理会计作为一种专门为现代企业进行决策服务的管理信息系统,正好满足了企业的这一需求。而现在中国多数企业尚未达到这种较高的管理层次,造成管理会计需求不足,从而影响了一些先进方法的应用。

(三)管理会计自身缺陷的影响

目前的管理会计可操作性差。我国的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仅限于对国外著述的翻译介绍,很多属于纯理论的探讨,不具有应用的针对性。管理会计的技术和方法主要采用数学和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大多为数学分析模型、数学规划模型、矩阵代数模型,令人望而生畏。在没有较好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管理会计在理论层面上是缺乏可操作性的。

五、管理会计在我企业国应用的发展对策

(一)创造良好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在企业中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

加快企业改革,尽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只有企业机制真正转换了,管理会计的应用才会由“别人要企业用”变成“企业自己要用”,使企业产生一种运用管理会计的内在驱动力。其次是对投融资要加大改革力度,改革传统的行政审批制度。这样,自我投资的项目完全由企业自己决策,将来责任也完全由其负责,真正做到谁出资,谁审查,谁负责。这将有利于科学的投资决策,也将大大促进现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二)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

企业经营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因此有必要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并把懂管理会计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了懂管理的领导队伍还不够,企业还要有精明强干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进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这样能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

第14篇

艺术管理学是将五个传统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实施,在表演或视觉的创作以及艺术作品的展示中的应用。在管理界有一句非常着名的格言就是"管理即决策",很显然,艺术管理决策在艺术管理活动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艺术管理决策,主要是在艺术管理活动中,决策人或组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制定相关方案并执行的过程。由于艺术活动本身的特殊属性它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活动,其既包含了无法量化测算的艺术创作过程、大众审美需求、市场前景预测等,同时也涵盖了可以量化决策的设备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因此,艺术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决策环境和艰巨的决策任务,需要同时应用理注决策理论和有限理性决策理论来进行决策。

2艺术管理视角下的理性决策

2.1理性决策理论及方法

理性主要是指人类的判断、推理等,不同于感觉等心理活动的思缚活动。有学者认为,理性是人类人认知世界的最高层次。%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经济人主要代表经济生活中一般个体的抽象意义,且经济人与理性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经济人假设中认为,经济人的思维和行为都是理性的,且决策目的都为获取最大化利益。理性的经济人能够带动整个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

古典决策理论是一种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的决策理论,认为决策都应是理性的,理性决策应保证有明确的决策客体、清晰的决策目标、各个决策方案的结果对应概率都能够精确计算、决策者决策总为最优、决策过程不受时间及成本限制。

理性决策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决策与定量决策两种。M其中,定性决策主要是居于心理学、行为学等,通过调查分析,充分发挥专家智慧的决策方法。这一方法运用中,决策者会从决策对象的本质展开研究,根据个人能力作出决策。通常适用于自身因素较为复杂、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的客体,一般包含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等。而定量决策方法,主要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对决策中不同要素的关系进行表现,并获取最优决策方案的方法。

2.2定量决策在艺术管理视角下理性决策中的运用

决策中一般包含决策者、方案、自然状态、自然状态概率以及结局几个基本要素。

首先,在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具有明确可供选择的方案,能够在唯一的自然状态下,获得决策结局,在决策过程中,只需要选出最优方案即可。确定型决策中可运用的决策技术众多,包括内部投资回收率法、线性规划法等。以线性规划法在艺术管理决策中的运用为例。例如,某演出公司安排了A、B两场巡演,这两场巡演计划同时进行,需要一定的人员、场地等成本。其中,A巡演人员成本为2万元,场地等成本为4万元,每场演出所获取的利润平均为8万元;B巡演人员成本为4万元,场地等成本为2万元,每场演出所获取的利润平均为6万元。而公司在人员预算上有48万元,在场地等预算上有60万元。在市场情况良好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实现预算利用最大化以及组织利润最大化?所获取的最大收入为多少?通过线性规划法,可以设A巡演场次为x场,B巡演场次为y场,获得的最大收入为z万元。[3]从而获得目标函数z=8x+6凡通过计算,可以获得最优方案,即A巡演为12场,B巡演为6场,所获取的最大收入是132万元。

其次,在风险型决策中,决策者虽然有多个不同的选择方案,但是可能出现的自然状态和结局也相对较多。自然状态概率可预测,决策者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决策中所用的决策技术主要有决策树法贝斯决策法等。

最后,在不确定型决策中,自然状态同样众多,且其概率不可预测,需要决策者融入主观意志进行决策。决策技术包括乐观的大中取大原则、悲观的小中取大原则、最小的最大后悔值原则、等可能原则等。

由于在艺术管理理性决策中,决策者的目标多样化,对问题的认知能力有限,处理水平有限,会受到时间、空间等影响,因而决策中并非完全理性,还需要在运用古典决策理论的同时,运用其他理论对其中的缺陷进行补足。

3艺术管理视角下的有限理性决策

3.1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有限理性"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是理性的,但是这种理性是有限的。随着各类科学理论的不断进步,人们也开始意识到经济人假设的缺陷以及完全理性决策模式可操作性的缺乏,从而使有限性决策理论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赫伯特?西蒙的"满意决策"、林德布罗姆的渐进决策理论等。在有限理性决策理论中,艺术管理决策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时间因素、伦理因素、决策者个人因素等,决策者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3.2艺术管理视角下的有限理性决策

首先,艺术管理的决策客体本身具有特殊性,往往客体无法量化测试。比如说如何评测受众的审美规律,如何评估某一艺术作品的市场价值等。这些无法量化的测算就使艺术管理决策的难度大大增加,需要在有限的理性框架下开展决策。艺术管理决策有限理性具体体现在三方面第一,艺术管理决策相关联的要素众多,而艺术管理决策者能力有限,无法将其全部找出,只能分辨出关联明显的要素;第二,艺术管理决策者无法预知所有的决策方案及相应的结果涕三,决策者必然存在一定的主观意识,且艺术管理决策会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

其次,在有限理性决策框架下开展艺术管理决策,也可以辅以理性的决策技术以实现科学决策。例如,某地想要测算当地需要多少艺术团体,以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就可以依据理性决策技术进行各因素规律分析,能够获得准确的定量结果,从而为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目前,基于这种决策理论的决策支持系统已经大量出现,并广泛运用于城市交通管理、航空管理等。例如,分布式决策支持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在艺术管理决策中,也可以对这些系统进行充分运用。

最后,艺术管理决策者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决策能力,加强学习,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充分理解艺术本质及规律,将艺术知识与管理知识充分融合。同时,充分发挥团队作用,积极吸取新知识、新技术,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

4结语

第15篇

艺术管理学是将五个传统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实施,在表演或视觉的创作以及艺术作品的展示中的应用。在管理界有一句非常著名的格言就是“管理即决策”,很显然,艺术管理决策在艺术管理活动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艺术管理决策,主要是在艺术管理活动中,决策人或组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制定相关方案并执行的过程。由于艺术活动本身的特殊属性,它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活动,其既包含了无法量化测算的艺术创作过程、大众审美需求、市场前景预测等,同时也涵盖了可以量化决策的设备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因此,艺术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决策环境和艰巨的决策任务,需要同时应用理性决策理论和有限理性决策理论来进行决策。

2 艺术管理视角下的理性决策

2.1 理性决策理论及方法

理性主要是指人类的判断、推理等,不同于感觉等心理活动的思维活动。有学者认为,理性是人类人认知世界的最高层次。[1]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经济人主要代表经济生活中一般个体的抽象意义,且经济人与理性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经济人假设中认为,经济人的思维和行为都是理性的,且决策目的都为获取最大化利益。理性的经济人能够带动整个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

古典决策理论是一种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的决策理论,认为决策都应是理性的,理性决策应保证有明确的决策客体、清晰的决策目标、各个决策方案的结果对应概率都能够精确计算、决策者决策总为最优、决策过程不受时间及成本限制。

理性决策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决策与定量决策两种。[2]其中,定性决策主要是居于心理学、行为学等,通过调查分析,充分发挥专家智慧的决策方法。这一方法运用中,决策者会从决策对象的本质展开研究,根据个人能力作出决策。通常适用于自身因素较为复杂、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的客体,一般包含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等。而定量决策方法,主要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对决策中不同要素的关系进行表现,并获取最优决策方案的方法。

2.2 定量决策在艺术管理视角下理性决策中的运用

决策中一般包含决策者、方案、自然状态、自然状态概率以及结局几个基本要素。

首先,在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具有明确可供选择的方案,能够在唯一的自然状态下,获得决策结局,在决策过程中,只需要选出最优方案即可。确定型决策中可运用的决策技术众多,包括内部投资回收率法、线性规划法等。以线性规划法在艺术管理决策中的运用为例。例如,某演出公司安排了A、B两场巡演,这两场巡演计划同时进行,需要一定的人员、场地等成本。其中,A巡演人员成本为2万元,场地等成本为4万元,每场演出所获取的利润平均为8万元;B巡演人员成本为4万元,场地等成本为2万元,每场演出所获取的利润平均为6万元。而公司在人员预算上有48万元,在场地等预算上有60万元。在市场情况良好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实现预算利用最大化以及组织利润最大化?所获取的最大收入为多少?通过线性规划法,可以设A巡演场次为x场,B巡演场次为y场,获得的最大收入为z万元。[3]从而获得目标函数。通过计算,可以获得最优方案,即A巡演为12场,B巡演为6场,所获取的最大收入是132万元。

其次,在风险型决策中,决策者虽然有多个不同的选择方案,但是可能出现的自然状态和结局也相对较多。自然状态概率可预测,决策者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决策中所用的决策技术主要有决策树法贝斯决策法等。

最后,在不确定型决策中,自然状态同样众多,且其概率不可预测,需要决策者融入主观意志进行决策。决策技术包括乐观的大中取大原则、悲观的小中取大原则、最小的最大后悔值原则、等可能原则等。

由于在艺术管理理性决策中,决策者的目标多样化,对问题的认知能力有限,处理水平有限,会受到时间、空间等影响,因而决策中并非完全理性,还需要在运用古典决策理论的同时,运用其他理论对其中的缺陷进行补足。

3 艺术管理视角下的有限理性决策

3.1 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有限理性”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是理性的,但是这种理性是有限的。随着各类科学理论的不断进步,人们也开始意识到经济人假设的缺陷以及完全理性决策模式可操作性的缺乏,从而使有限性决策理论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赫伯特?西蒙的“满意决策”、林德布罗姆的渐进决策理论等。在有限理性决策理论中,艺术管理决策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时间因素、伦理因素、决策者个人因素等,决策者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3.2 艺术管理视角下的有限理性决策

首先,艺术管理的决策客体本身具有特殊性,往往客体无法量化测试。比如说如何评测受众的审美规律,如何评估某一艺术作品的市场价值等。这些无法量化的测算就使艺术管理决策的难度大大增加,需要在有限的理性框架下开展决策。艺术管理决策有限理性具体体现在三方面:第一,艺术管理决策相关联的要素众多,而艺术管理决策者能力有限,无法将其全部找出,只能分辨出关联明显的要素;第二,艺术管理决策者无法预知所有的决策方案及相应的结果;第三,决策者必然存在一定的主观意识,且艺术管理决策会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

其次,在有限理性决策框架下开展艺术管理决策,也可以辅以理性的决策技术以实现科学决策。例如,某地想要测算当地需要多少艺术团体,以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就可以依据理性决策技术进行各因素规律分析,能够获得准确的定量结果,从而为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目前,基于这种决策理论的决策支持系统已经大量出现,并广泛运用于城市交通管理、航空管理等。例如,分布式决策支持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在艺术管理决策中,也可以对这些系统进行充分运用。

最后,艺术管理决策者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决策能力,加强学习,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充分理解艺术本质及规律,将艺术知识与管理知识充分融合。同时,充分发挥团队作用,积极吸取新知识、新技术,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