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数学作业探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作业设计是检验教师课堂评价能力和引导学生巩固知识、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良好的作业设计,和教学目标一脉相承,更是对课堂教学避轻就重的精华提炼和重难点的有效突破,它不仅要求教师对课堂有准确的把握,而且能够充分的解读教学目标、融合学情设计难易适中的作业题目。传统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倾向于按照教学进度来布置课后题,或者大量的做试卷,作业设计缺乏体系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没有层次性和递进性,造成了知识掌握不牢固、不准确等问题。新课程标准倡导作业的设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丰富作业设置形式,提高作业的单位效能,这对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实践,本文认为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设计小学数学作业。
一、抓住小学数学的计算性、基础性特点,设置口算、快速计算等常规作业
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科的初级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稳固数学根基、提高数学思维,是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也是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必须抓住的本质特点。正是基于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小学数学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落实中都注重提高学生的基础计算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实践,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也影响了学生成绩的高低和课堂教学的流畅与否。因此,抓住小学数学的计算性和基础性特点,体现在作业设计中,首先要定时定量的设计计算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设计相应的计算题目,如口算、列式计算、竖式计算、应用题计算等。其次,在作业设计中要注意计算与当天学习内容的均衡,过度强调计算容易造成当天学习内容的敷衍,或者让学生的负荷过重。另外,小学生的数学作业量不能过大,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趣味性快速作业,如数字接龙、计算连环套等,快速作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进数学学习成绩的全面提高。以《分数乘以整数》一课为例,教师共设计了两项作业,第一项作业以课后题为主,旨在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程度,第二项作业为计算能力训练作业,包括口述题如=()×()、简单计算如、大数据计算三个类型。通过这两项作业,学生不仅掌握了课堂知识,也提高了计算能力,获得了更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根据知识巩固规律,将复习、巩固和预习三者有效融合在一起
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思维能力发育还不完善,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都需要通过多次重复来完成。因此作业设置中必定会以复习为主。根据知识遗忘规律,知识的巩固必须要进行阶段性复习和强化,这也是作业设计的一个隐形要求。同时,作业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更是为了将要学到的知识奠定思维基础、做好课前准备,所以作业还要涉及到预习内容。只有将知识复习、系统巩固和预习三者有效统合在一起,才能体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精髓,也符合作业设计的本真追求。当然要做到三者合一并不容易,首先需要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研究小学数学知识的体系,完善的知识体系能够为作业设计提供内容框架和层次,提高作业设计的准确性和规律性。其次教师要研究学生,能够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理解规律设计作业,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正确率,激发学习积极性。第三,教师要钻研教材,准确掌握上节课知识与下节课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设置作业的过程中方能潜移默化的将知识复习与预习融为一体。例如《一个数乘以分数》这节课的作业设计中,教师把作业设计为三部分:上节课知识即分数乘以整数的复习、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和混合训练,第一项作业完成了知识复习,为巩固当天学习内容进一步夯实了基础,第二项作业是直接复习当天内容,强化理解和记忆,第三项内容则是涵盖了前两项内容,也正是下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学生提前进行学习,为下节课教学打下坚实基础。这个作业设计不仅达到了作业设计的应有目的,也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高效措施。
三、控制作业量,设计适当的探究性数学作业
【关键词】小学数学训练创新
一、巧妙的布置作业,提高学习效率
布置课外作业是一向不简单的工作,所谓课外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课堂的内容,同时开拓课外的知识,那么这就很高的要求的老师对作业的控制,巧妙的布置作业要求老师科学合理的安排作业,有轻有重,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业,为学生提供高效资源
老师在布置作业前,要精心的分析教材,结合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善于观察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学习任务,精选作业,为学生提高高效的作业资源,严格控制作业量。
(2)作业内容要有意义,富有启发性
启发性的作业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能让学生更喜欢去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杜绝拖延和抄作业和不交作业的情况,引导学习回忆复习课堂上的内容,让学生们养成归纳、整理、审题、分析的这些良好习惯,让他们善于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作业完成后引导他们自我检查,自我批改,提高准确率。
二、提高课外作业的质量,以学生们的发展为根本。
(1)、引导学生构建数学认知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老师应该促进学生学习和知识的构建,所以,应该从如何学习,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课外作业观念、数学思想方法、思维品质等方便入手,构建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作业策略
(2)、科学的进行作业分层,让学生共同进步。
现在数学教育不同于过去,现代教育更注重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又具有多面性,在数学作业上要求老师对作业的设计必须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首先第一点就是要适应全体学生,让基础不同和智力等不同的同学都能接受并且有能力去完成,其次也要考虑个别学生,对于个别特殊学生群要给予特别的关照,根据他们的缺点和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合理的安排作业的进度,不能盲目的设计一些高难度的作业,可以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进行,让他们一步步的上进,而不是一口吃个大胖子,所以在作业的分层中要做到以集体为主体,同事合理考虑个别学生,设计科学的作业分层,最终使全班同学整体进步。
(3)数学作业要有意义,要实现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为目标
数学不单单的普通的计算,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包括作业的设计,都要设计的有技巧,通过作业可以提高学生探究发现的精神,而不是重复的计算成为学习机器。
小学数学设计的方法和形式有很多种,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如何让孩子们更主动的去完成和喜欢数学作业呢,本人经过几年的探索,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四、 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喜欢做作业。
小学生不同于高年级的学生,学生在小学时期,思维虽然活跃,但是他们对于枯燥的文字和数字并没有很大的兴趣,反而对于色彩鲜艳,看起来很美,很有趣的作业很有情趣,所以老师在作业设计方面,要形式多样化,简单复杂结合起来,尽可能多以带有图片的作业为主,最好是结合课本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这样学生在做作业时,既轻松还能提高他们对作业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在作业的设计上要注重视觉享受,让下学生一眼看去就能主动的喜欢上,而不是那些单调的文字让学习看着都没有学习的兴趣。
五.利于数学日记的情感性,增加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
在数学作业中我们可以像语文一样,让学生去记录数学学习日记,让学生自由发挥,让他们根据实际生活的点点滴滴作为作业材,让数学作业变的更富有情感。对于日记的内容和形式老师不要过多的干涉,只要有关数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主动的从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不断的实践摸索,作为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科目小学数学也应该根据素质教育需要去适应素质教育,这样就严格的要求教师在课外作业设计中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和研究,去不断的摸索新的高质量作业设计,才能更好、更有效的的,巩固和延伸数学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最终让素质教育真正的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当中。
参考文献
[1] 对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认识与实践 - 新课程(小学版) - 2010(2)
[2]自主性小学数学作业“后设计”模式研究 - 2011
[3]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评价 -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 2012(5)
[4]结合实际灵活多变――浅谈农村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 - 新一代(下半月) - 2013(1)
[5]小学数学作业批改也要讲究策略 -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 2011(23)
[6]谈对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几点思考 - 学周刊:B - 2012(1)
[7]期刊论文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探索 - 新课程?下旬 - 2013(9)
一、当前农村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学数学老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多以计算题唱主角,借助纸笔完成,以书面的形式来呈现,又是要求个人完成。这种毫无趣味可言的课外作业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数学作业产生了厌倦的负面情绪。有的老师在作业布置时“一刀切”,没有层次性,无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造成“差生吃不消,优生吃不饱”的状况,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和优等生的发展。教师布置作业时,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脱离,总是写呀、算呀,学生感到的是负担和乏味,体验不到做作业的乐趣,导致了它的低效甚至是无效。这样的作业除了加重学生的负担之外,对农村的学生来说更是一种折磨。
二、农村小学布置数学作业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思维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个体。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要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有“基本题”,又要有“提高题”,要有后进生“跳一跳能找到”的“果子”,还得有优等生觉得富有挑战性的作业。
2.趣味性原则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传统作业往往内容枯燥、形式单调,学生感到乏味。我们应该发挥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方面的独特作用,力求做到题目新颖有趣,形式灵活多样,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完成作业,在心情愉悦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3.开放性原则
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适度地引入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态势。
4.实践性原则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要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协同参与,要强调实践,强调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农村小学布置数学作业的策略
1.教师要布置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鉴于作业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视作业的布置,但是长期以来,学生与作业之间的“矛盾”却一直存在。很多学生抱怨教师留的作业过多,而大部分教师也为学生不能及时的完成作业而苦恼,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影响教学的有效进行。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教师在作业布置的时候只考虑到自己的角度,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体会。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意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加强对于学生学习体验的感受,从他们的学习兴趣点入手进行布置,以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与生活实际接轨,鼓励学生勇于实践
来自于生活实践中的数学作业,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例如教学“利息、利率”这一内容后,可以安排以下作业:做自己的小会计,到银行去了解利率,然后把你积攒的钱存起来,想一想怎样存最合算?把你的分析汇报给大家听。在这一系列的实践中,学生对利率,利息这一知识的理解极为深刻,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数学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中。
3.作业要有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要布置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开放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首先是课题式开放作业,以“小课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其次是阅读摘录式开放作业,以作业的形式积极引导学生阅读数学课外读物,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拓展了知识视野,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愿望。再次是多向发散型开放作业,在多向发散型开放作业中,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思考方向,使学生产生纵横联想,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展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最后是丰富的调查式开放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数学的数感,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才能。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仅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普遍关注,也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为此,我进行了小学数学作业本双栏任务单的实践探究。我把作业本的一页纸分为两栏,第一栏让学生做题,第二栏给学生自由使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发现学生作业本第二栏既可以当练习本、改错本,又可以当展示学生思维本和师生交流互动本,功用还真不小呢!
一、展示交流的舞台
1.草本合一展示思维过程
在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一致认为,计算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可以采取作业本和草稿纸合一的形式,不仅节省了纸张,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打草稿的习惯。如:
学生在做题时,有些步骤口算起来就比较吃力,他们就会在作业纸第二栏列出竖式。这样既可以节省找验算纸的时间,又可以直接检查自己的计算过程是否正确,真是一举两得。
2.画图展示思维过程
第二栏能给学生提供画图的舞台。学生可以在第二栏画图以帮助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出应用题。
3.写出思考过程
这两名学生都在作业本的第二栏展示了他们做题时的思考过程。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做题的思路,而且还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若学生做错了,教师可以知道学生错在哪里,为什么错。
二、思维发展的空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均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数学的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业本第二栏就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间。
1.一题多解
学生在做题时,经常会遇到一题多解的题目。作业本的第二栏就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空间。复习时,他们可以拿出这个作业本,看看自己当初做这道题时是怎么想的,用了几种方法,每种方法是什么意思。这样就避免了时间一长就把一些知识遗忘,起到捡拾记忆的作用。
2.形成有序思维链条
学生还可以在作业本的第二栏处写一写自己曾经做过哪道题与此题是同一个题型。如:第一个学生就把自己曾经做过的一道题、课本上的一道题和自己现在做的第10题归为一类;第二个学生总结出她多做的这道题属于倍比关系的题。这样做便于他们在复习时对于此题型的归纳与整理。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提高的。因此,教师充分利用作业本第二栏,可对学生进行有序思维的培养。
三、拾错纠错的场所
1.改正错误,纠正思维偏差
学生做题时由于思维品质上的差异,往往会出现错误,出现错误他们就必须要改。作业纸的第二栏处就给学生提供了改错的空间。学生在改错时,可以对照着自己第一次的做法,一边检查第一次是怎么错的,一边在作业本的第二栏写出正确的做法,又是一举两得。
2.反思原因,分析思维漏洞
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错误进行系统分析是非常重要的,这时可以利用作业本的第二栏分析错误的原因,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如:一位学生在做“(5.3-3.9)×4.5-0.9”这道题时,他先计算小括号里面“5.3-3.9”的差是1.4,然后“1.4×4.5”的积是6.3,最后得“6.3×0.9=5.67”。显然他在做题的过程中把“(5.3-3.9)×4.5-0.9”看成了“(5.3-3.9)×4.5×0.9”。他发现错误后,除了及时改正错题外,还分析了自己做错这道题的原因“没有检查,不认真。我把减号看成乘号了”。
这几个学生不仅改正了错误,还反思了错因,加深了对本题的理解,而且还培养了反思意识和习惯,这真是一举三得!
四、情感沟通的纽带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在交往和互动中传递知识的过程。这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两者必须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形成一种沟通和交流。教师必须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才能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使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合作互动的沟通过程。作业本的第二栏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是情商训练的载体。
第一个学生是在和老师商量能不能给他加分:“王老师,您少给我加20分,您还能给我加吗?”第二个是学生的家长给学生写的话:“在学习上要认真,不能马虎,望戒骄戒躁,努力进取。”没有作业的第二栏,也许就会失去师生之间、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机会。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所以作业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又一种方式,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批改作业,评定成绩几乎由教师包办,呈现的评价方式,是填写单一的“优、良、中、差”等级,这样单一的等级评定,已成为广大学生的“家常便饭”,而学生对教师大量时间批改后的作业,只看成绩,并不加反思。这主要是因为学生错误地认为,作业是自己的事对错与否是老师的事,与自己不相干,没有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也没有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让评分成为人精神生活唯一的、吞没一切的领域,如果一个人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因此,呈现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方式,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其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一、让作业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了受赏识而生存,为此,教师应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批阅学生的每次作业,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自信。特别是对于急需鼓励的中后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获得表扬,奖励次数越多,其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及时有度的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共鸣。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与之建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把作业当作与教师交流的机会。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
二、让作业评价成为改变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剂”
作业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积极的作用。
不同个性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就有所不同。喜欢学数学的学生,一般做题较认真,能独立思考,解题方法有创造性和灵活性。对这些作业呈现这样的评价:“优+与众不同=优?,优+奇思妙想=优+,优+字迹工整=优+,优+格式规范=优+.”不怎么爱好数学而且性情急躁的学生,作业一般较马虎,对教师发还批改过的作业不认真看,错了也不思考错在哪里。为此,对待这样的作业,评语要讲究艺术性,既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要用委婉的语气表达批评。如,“良+如果能认真订正作业=特优,良+如果能不懂就问=特优,良+如果能认真及时改正=特优。”
对一些不爱动脑筋,作业有抄袭现象的同学,老师的评语是:“B+如果能独立完成作业=特优,B+如能积极开动脑筋=特优”。
“等级+简语”式作业评价是描述学生作业水平,并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这种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导向性,评价时重在激励,贵于引导,皆在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进步与不足,不断明确努力方向,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时期,各个方面很不稳定,因此,评价不能一成不变,一以贯之。对学生的评价,尽可能地以个性特征为参照,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横向比较。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于以表扬、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比较中树立信心,在评价中不断进步,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三、让作业评价成为学生转变的“调节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因此,评价的结果应具有激励导向作用,更应具有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时教师应尽量从积极的方向,把鼓励和批评两者巧妙的结合起来,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评时又肯定了其进步的一面。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对于表现有进步的学生,老师可以对他说:“你的字进步可真快呀,比我小时候写的好看多了,老师还要向你学习呢!本次作业为优”。“你总是第一个交作业,批改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本次作业为优”。
对于一些偏爱体育运动,却放松自己的同学说:“运动场的英姿让教师久久难忘,但老师同样希望看到你课堂上出色的表现和漂亮的作业”。
无论是一句赞美的话,一个赞许的微笑,一则善意的批评,学生阅读后,激起的是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因,获得是学好数学的信心,倘若改用“上课不听讲,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做”等语言责备,学生将会产生逆反心理,由此也会影响其学习数学的信心。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批改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模式正从知识型向素质型跨越,此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便无可厚非地成为校方的重要任务。为此,数学教师应坚持创新教育方法并注重细节,将批改作业这一工作做得合理且科学。
1 活化学生作业,正确评价学生解题思路
学生作业是学生的名片,每当教师拿起一本作业时,不要把它当作死东西,而要和天真活泼的学生联系起来,假设自己和学生交谈,那么,作业本就会跳起来,活生生的呈现在教师的面前,如果是这样,作业批改不再枯燥无味,而是变得可亲可爱,教师就不会在对错之间徘徊,而是注重学生的解答过程,体会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规律,不要用简单的‘‘A、B、C”评价学生的解题思路。一看“过程”是否完整,这主要看解题过程中,依据是否合理,步骤是否完整,结果是否正确。二看形式是否规范,这主要看所用文字、符号(包括标点符号)、图形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整洁,作业格式是否规范。三看是否具有创新性,这主要看解题思路是否具有独创性,是否能够进行一题多解,或者与其他学生有不同的解题思路。
2 教师留给学生的作业最好要随堂批改
新课后,一些课堂练习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即时反馈答案、当堂批改的方式。学生在作业时,教师作巡回辅导,巡视中看到学生做对的题目,随即批阅,但看到错题时可暂不作批改,只悄悄指出学生的错误,让他们自己订正。这样边巡视边指点,一般可批三分之一学生的作业。这样做的效果相当好,对学生来说,既可以让他们及时知道自己解题的正误,又可以提高做作业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作业情况,又可以减少课外批改作业时间。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知识,如计算题,力争课堂作业在当堂完成,而后由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学生自我批改,同时在错题旁边用铅笔做记号,校对完立刻订正,再让教师批改。这种方式提高了作业批改效率,缩短了反馈时间,同时有利于教师了解个别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3 鼓励上进
造成一些学生作业质量差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要想使学生改变现状,取得大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使是优等生也会时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相结合的批改策略。当学生通过努力,在作业的某方面有所进步时,或者在特殊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能照常完成作业时,哪怕没有全部完成对,就可以不失时机地适当抬高评价等级,对他们进行鼓励,使其体会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班的小明同学学习成绩比较差,每次作业难得有几题会做对,不是不认真只因智力有限也怪不得他。有一次我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我记得那节课他听得特别认真,上课发言也很积极,看到他这样我也讲得热情高涨。没想到那次布置的除法作业8道题他居然对了6题,我知道这对他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在等第一栏里给了他―个大大的优秀。看得出来这对他是一个多么大的奖励。再如,教师发现一位作业向来工工整整、从不马虎的同学,这次却做得零乱和潦草,而且有不少笔下之误,她没有武断地否定这篇作业,而是对作业不好的原因进行了解。当她得知该生当时家里出了事,身体又不舒服时,就表扬了他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并给其作业评了较高的等级。
4 作业评价信息要鲜明准确
作业批改坚持多样性,坚持鼓励性,但是不等于说教师在批改中模糊学生的错误,相反,教师在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的时候,要结合学生心智特点,评价传递出的信息应该鲜明,对就是对了错就是错,应该一目了然,清清楚楚,这样学生看到自己的作业批改后,就知道我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哪个地方错了,我应该这样做,知道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不然,教师的批语不细致不具体,学生往往会不知所措,莫衷一是了。
5 巧用评语
为此,我在多次学习新课标并经多方讨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新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对小学数学作业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实践。
一、课堂作业全批全改和部分批改相结合
(一)全批全改。一般来说,对于新授课的作业,在课堂上先及时抽改几本,发现问题当堂解决,过后采用全批全改的方法。这样可以了解每个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情况,检查本堂课的教学效果,调整下堂课的教学内容,对普遍存在的问题,除了在全班进行讲解,还要在当天的家庭作业中适当布置相应的习题进行练习,加以巩固。个别问题,也大都可以通过学生的书面修正得以解决。
全批全改时,在找出了共同问题之后,剩余的作业又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分两种情况进行。
1、结果评判。对于当时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强,要求要高一些,可以根据作业的结论判以对或错,让学生自己找错改错。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批改。学习程度差的学生,往往作业速度很慢,在学校空余时间相对较少些,没有时间甚至没有能力去查错,批改这类学生的作业要细一些,不仅要看结果,更要看其计算的过程。要在错误之处做上记号,以利学生针对错误加以订正,必要时还要面批,或由学习好的学生定向帮助,分析错误原因,然后指导订正。
(二)部分批改。练习课的作业,主要是巩固知识,提高正确、熟练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类作业,可以采用部分批改的方法。具体做法是:1、先抽一部分学生(其中好中差均有)的作业全面批改,大概了解学生地这部分知识的运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答案(包括算式、计算过程和结果以及一题多解答案等)或是直接口头告诉,大家批改,或是写在黑板上,由学生对照自改,有普遍问题时,在告诉答案时就指出来,最后由老师统一评价。这种方法省时,反馈及时,能当堂解决问题,但也受制于能否当堂完成作业。
由于学生人数多,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对批改时可能发现的问题应有所估计和对策。遇有个别学生对作业的正误拿不准时,教师可个别指导批改。这里讲的批改和下面谈到的互相批改等,课堂的组织和批改规范化都是极重要的。
二、家庭作业自我批改和互批互改相结合
(一)自我批改。减轻教师作业批改负担,关键在于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批改作业是提高自我评价能力的有效途径,自我批改可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批改,也可以是学生的独立活动。习题难度不大,作业量又较大的情况下,由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学生自批。如果时间比较充足,在自习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完全独立的自我批改,通过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回顾和检查,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互批互改。学生互批互改作业,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作业批改负担,更重要的是通过互批互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从主观上提高对自己作业质量的要求。互批互改有多种形式:同桌之间互批互改;小组内同学互批互批;组与组之间互批互改等。
在作业量比较大或习题比较碎,批改起来较费时的,可采用给出答案同桌互批的方法,这种方法易于组织,也不会给学生造成批改负担,收效也不错。具体方法为:
1、教师出答案,学生互批。教师道德做出正确的答案,尔后,由学生自己按照答案进行同桌之间的互相批改。
2、学生出答案,同桌互批。事先按排几个数学学习好的学生,定期轮流负责,每次两人,各自认真做出每题的正确答案,一题多解的几种做法也都写出来。对改时,由一个学生主讲答案,有不足的地方另一同志加以补充。同桌同学按照答案互相批改。
上面所述的批改作业方法,可放在课堂作业前或课前几分钟内进行,时间不宜太长。批改后要求学生及时将家庭作业置于教师便于检查的位置。在学生做课堂作业时,教师巡视检查进行评价,发现作业质量差的当面指出,特别好的口头表扬,对个别差生及时点拨,帮助批改,能防止或减少不做家庭作业的现象发生,对于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有效作用。通过自我批改或互批互改,学生可以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而轮流负责答案的同学也可由此增强责任心,也能提高参与意识和工作能力。
三、轮流批改和讨论批改相结合
容易批改的家庭作业,如口算题、填表、制图表等,可由四人学习小组的同学轮流负责批改。而综合性较强的,或是计算过程繁杂的作业,由四人小组长负责讨论批改。这样批改,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由此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作业质量和学习兴趣。
四、面批面改
基础知识差的学习后进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掌握也比较慢,作业常常出错。这类学生的作业,尽可能当面批改,通过交谈方式进行提问,反问等,启发诱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教师从中注意发现不足,再通过辅导加以弥补。面批中,还要注意捕捉差生智慧的闪光点,随时加以鼓励。这种方法,不仅能起到及时补差的作用,还有助于增强学习落后生的自信心,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眉批和激励性语言评价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方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0-0076-03
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主要是评价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路、方式、习惯以及各方面的能力等。作业的内容、形式以及作业量也会关系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当然作业还可以反馈老师的教学效果。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存在很多的弊端,在新课改的形势下这些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并且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所以我们对传统的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建立了新课改下的作业评价方式,更多地体现出评价的人性化、多元化以及生活化,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评价标语多样化,催化学生发展
在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中,教师一般只是简单地给学生一个“对”或者“错”,没有太多的语言交流,后来又发展成为“优”“良”“中”“差”等四个等级,这也只是简单地评价了学生作业的好坏,并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改善的意见。这样的评语常常会让学生不知所措,也不知该从何下手真正才能让老师满意。每一个学生都会期待得到老师的肯定或者赞扬,他们希望老师可以肯定自己,这会大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面对这种情况,新课改下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了被肯定的感觉,因为每个学生不管学习好坏他们总会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人的诞生或许都要受到别人的欣赏,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应该要带着欣赏、尊重的心态去评价,针对每个同学的不同之处给出人性化、生活化的评价标语。评价标语一定要多种多样、有特色,这样学生才会有被重视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越来越优秀,才会更加全面。例如教师评价学生完成《减法》一课的作业时,对于做得好的且书写工整的可以给出:“你的作业让老师感到幸福与骄傲,赏心悦目”;对于差一点的同学老师可以说:“老师相信你,也期待你更精彩的表现”;对于那些不认真、不细心的同学老师有必要进行一些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你在老师心里一直都是很聪明的学生,如果再仔细、认真一点,你会更优秀的”。这样的评语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只是一句评语,那是老师对自己的期待与希望,也更多地体现出老师对自己的关怀与重视,因此他们会更加努力、上进,努力成为老师所期待的样子,同时也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形式多元化,调整学生态度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接受能力都是不一样的,由于基础的差异使得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也是各不相同。但是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老师给出的作业形式或者作业量都是一样的,这本身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不公平的地方,也同时造成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着他们对待学习的热情、兴趣与积极性,所以老师在评价学生时要注意有特色、有个性。不同学生评价的形式也不相同,有选择地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对待学习形成积极的感情态度。
其实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形成一种责任感以及学生的使命感,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学生之间的一些差异,老师不能够对他们一概而论,相同的作业形式会给同学带来不一样的感觉,优秀的同学会觉得老师的要求偏低,稍微差一点的同学会感觉老师的要求偏高,这是一种必然的现象。这也导致学生在付出努力时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而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对待学习的态度也就不会再那么认真、仔细。老师就可以通过对待不同学生用不同的评价形式来调节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比如《轴对称图形》一课,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会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关于图形的作业,那么对于做得优秀的作业,老师可以马上给出一些鼓励、期待性的评语;而对于一些相对较差或者做得不好的同学老师可以实行“延时评价”,即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改正,找出错误的地方,然后老师再给他们评价。这样的方式不但弥补了学生在知识上的欠缺与不足,也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调整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使得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越来越自信,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三、评价对象互动化,帮助学生进步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都是以长辈的态度来对待晚辈,有些话老师还是不能够直白地表达出来,或者老师也不可能很详尽地了解每一个同学,这也会对同学的评价有不完整之处,所以老师需要一个更好的、有效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比较完善的评价。同学之间的相处要远远比师生之间的相处和谐得多,同学之间可以无话不谈,可谓知己知彼,所以老师可以选择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当然也可以让学生的父母对学生进行评价,达到帮助学生完善自己、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评价对象之间可进行相互的评价,当然我们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互相评价的结果,同样我们重视的是他们之间互相评价的过程,这是一个双向交流、沟通的过程,对于评价的结果我们希望学生可以最大限度接受,而不是强调结果的正确与否。这样也改变了以往老师是评价主体的地位,将其转换为家长、同学,当然学生也可以对自身进行相关的评价,这样会让学生对本身的认识更加具体、深刻。在评价时学生要把自己的作业交给评价人看,他们可以将评语以及他们的观点写在本子上。例如《找规律》一课的作业,要考的就是学生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学生的家长、同学都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对其提出相关的建议以及改善方法还有一些鼓励性、肯定性的话语,学生也可以寻找自身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为以后的学习做一个好的铺垫。在这样的评价方式下,学生在得到各个方面的认同之后,必定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展现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
总之,有效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一个手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得到老师、家长以及身边朋友的肯定与赏识,这样他们才会在学习中更加自信,也会越来越优秀,因此改变评价方式就显得重要。过去的那种单一的、绝对的、简单的评价方式会为他们的学习带来很多的不利之处,在新课标下老师实行多样的、多元的、互动性的评价方式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带来自信的同时给学生也带给老师很多的惊喜,达到了真正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教育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褚水林.数学作业评价人性化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9(8).
一、小学探究型数学作业的辅导
1.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以教师直接指导为辅
探究型作业的教师直接辅导与一般作业的辅导相差不大,辅导的方式方法、辅导的时间与内容等都是学生需求的。
2.帮助学生成立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互相辅导
探究型作业的辅导重点或者特色应为教师的间接辅导——引导、帮助学生成立学习共同体,促进学习共同体中的学生互相探讨与帮助。学生在完成探究型作业时,个人的力量可能是微薄的,学生无法独立完成作业(实际上也没必要一个人独立完成),这就有必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要充分考虑以下要素:
■
学习共同体系统结构模型
教师要求学生完成探究型作业的流程是:个人独立思考——学习共同体内部交流(发现与问题)——学习共同体进行探讨——个人进一步思考整理——学习共同体得出合理结论(结论可能是具有个性化的个人结论,也可能是共同体的共同结论)。教师还要提醒学习共同体中各成员之间的分工与配合,这些由学生自行商量确定。下面是一个共同体的分工情况样表。
学习共同体成员分工表
(备注:每次个人担任的角色都可以调整,而且在探究过程中角色可以相互交叉,只是每个人的任务会有所侧重。)
二、小学六年级探究型数学作业的批阅
1.批阅重点应为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过程
探究型作业的批改在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在探究中和作业呈现的方式中折射出来的思维过程与方法,要坚持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衡量,关注学生作业中飞扬的个性和成功的体验。作业批改的同时还要注意对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等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批改态度,使他们通过老师的批改都能得到收获和情感上的满足。
2.批阅方式应是全批与抽阅相结合
探究型课外作业的批阅可以采取全部批改和部分抽阅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全批全改了解学生对作业探究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辅导和教学。但是由于学生是采取学习共同体完成探究型数学作业的,所以教师可以抽测部分学生的作业批改,以了解情况。抽测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的两种最为有效,并常被使用:每个学习共同体中抽测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抽测几个有代表性的学习共同体的所有学生。这样既可以了解到每个群体的情况,也可以了解到一个群体的所有情况。
3.多运用评语式批改方法
评语式批改方法中的评语分为两种。一种是激励式评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有正确答案且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给予简短的激励性批语,对同样付出努力却只得到部分答案或错误答案的学生给予鼓励,激发其斗志,树立其信心。另一种是思维、方法指导的评语。教师可以用评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解答过程进行回顾、检查,找出错误原因,或者利用评语适当给予点拨,以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还可以利用评语引导学生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总结规律和探究心得等。
三、小学六年级探究型数学作业的讲评
1.讲评重点应为解题方法、探究过程
探究型作业的讲评重点除了落在解题是否正确和知识的运用分析上,更要落在解题方法和探究过程上。作业中的题目毕竟数量少、模型单一,所以只有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规律,帮助学生通过一次探究作业的练习看出某类题型解题方法的本质,才能帮助学生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探究型作业讲评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解题策略和探究过程等进行指导。通过作业讲评使学生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看看自己探究的方向是否正确、材料是否充分、探究步骤是否合理、结论是否正确等。
小学数学作业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巩固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实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促进了教育理念的革新,也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其重要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小学数学教育整体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但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步存在差异的是,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改革仍然发展缓慢,特别是农村地区,传统落后的数学作业设计观念已经严重制约了作业对课堂教学效果巩固作用的发挥,对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产生着不良影响。所以,现阶段,要想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对家庭作业设计进行改革,使其能够符合农村地区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一、转变传统作业设计观念,树立科学的设计思想
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既要符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也应该立足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所以,新时期,农村地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基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作业内容的选择应该加强与农村地区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领悟相关数学概念的内涵,并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1]。其次,作业设计应该兼顾趣味性和灵活性。教育心理学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除了最基本的书面作业外,还应该设计多种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三,作业设计应该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受到自身教育环境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学习素养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在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选用分层次作业设计的方式,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征,发展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学习优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四,作业设计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作业的数量。必须改变农村地区以大量作业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作业设计观念,而是应通过多种形式作业设计缩减书面作业数量,减轻学生负担,提升作业设计质量。
二、改革作业设计形式,探究多种设计方法
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学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众教育观念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特色,因此,农村地区的作业设计只有与农村数学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相符合,才能发挥巩固性训练的优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设计游戏型作业,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游戏教育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教学思想,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将游戏教育思想应用到家庭作业设计中,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不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内隐知识体系的构建产生积极影响[2]。所以,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农村特色,设计趣味性和教育性较强的游戏,进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一课后,教师就可以适当的设计趣味性较强的游戏作业。结合农村地区独特的自然优势,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搜集是轴对称图形的自然物品,如一部分树叶、花朵等,使学生在实际的观察对比和寻找中加深对轴对称知识点的认识,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教学效果。
2、设计应用型作业,增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应用型作业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家庭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真正的应用到社会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如在讲解完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认识”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农村地区学生家庭一般会定期在集市上买卖东西的特征,组织学生参照自身家庭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帮助长辈卖东西”和“帮助长辈买东西”两项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的买卖过程中加深对于钱币知识的认识,巩固教学效果。同时,这样应用型的作业设计,还能够让学生从小养成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习惯,对于学生的人格成长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3、设计分层次作业,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作业;设计应用;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381-01
一、研究背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除了从数学的角度出发以外还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趣味性、吸引性、激励性的数学作业。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以至于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学习、研究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成为一个数学探究的的参与者和主体者。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更是让他们亲近数学、热爱数学,从而使数学学习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轻松的活动过程。
1、小学数学作业现状分析。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式下,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值得关注。我们广泛研究了现有小学生数学作业的书籍和资料,通过阅读一些专家、学者的调查研究成果,发现传统作业中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习题形式单调、陈旧。主要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对作业产生厌烦情绪。
(2)习题中缺乏应用性,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习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题,而所谓的应用题也只不过是通过机械地辨别,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题。
(3)学生的作业都是统一的,无论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所做的作业都是一样的。这样就难免会出现成绩优秀的学生认为作业太简单,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又因为作业太难而不会做。
(4)大部分老师只是将书上的练习题和练习册作为作业留给学生,而这些习题很多都只是例题的翻版,机械的模仿和套用例题的方法即可解答,并不能真正地将所学的知识理解与应用。如此一来,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就会下降,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5)长期以来,由于认识的偏狭及应试的导向影响,一些教师仍抱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考试为宗旨”的旧观念,不敢越雷池一步,总是不厌其烦地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让学生在“练习再练习”的重复的作业堆里徘徊,大量耗费了本属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作业是无可奈何的负担。
2、国内外数学作业研究动态。“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在我国不仅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此曾多次下发关于“减负”的文件,但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在我国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西方学者对作业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其结论和观点是值得关注和借鉴的,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与实践方面对学生作业问题进行认识与审视?如美国有一种贴近生活的家庭作业(Real-life homework),这种作业所依据的原理就是:当鼓励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时,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就特别深;当孩子们意识到所学的知识会马上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时,那么,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就越发有意义?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探索出了“愉快教育”、“兴趣教学”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有效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学好数学。在作业方面研究方面也提出了开放性作业、实践型作业、创作型作业、探究型作业、游戏型作业研究等。有些老师为了体现新颖也做了一些尝试,但收效甚微,只是让繁华的外表掩盖了数学的本质。目前较为流行的“新型作业”有二:
(1)改变传统标题,对作业进行华丽的粉饰和包装,作业的本质并没有得到改变。
(2)通过设置情境图,以使作业图文并茂,鲜艳华丽等。其实大量色彩鲜艳、纷繁复杂的情境也给学生的作业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喧宾夺主,偏离了设计的意图。
3、我个人对作业布置的看法
我校是团场学校,生源构成十分复杂,家长对子女的要求也参次不齐,家庭教育环境千差万别,由于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高标准需求,及自身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因此学生请家教现象十分普遍,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在家庭、社会及校内教育的三重压力下厌学现象十分严重,学生把作业当作一种负担,没有乐趣可言,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师迫于家长、社会的需求,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也一味地追求考试分数。
二、研究意义
1、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目前,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从上到下已成为一种共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学生健康着想,我们尝试寻找一种新的作业方法,使学生少些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和快乐。
2、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学生的时间、精力有限,且青少年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这一学科的作业多了,势必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学习和发展,使能力的发展出现缺陷,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3、进一步丰富新课程标准的理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何改变学生旧有的学习方式而达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做作业是一个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尝试从作业这一角度,使学生能在一种适当的负担下愉快、高效地作业。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更是师生情感与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一份设计精巧的作业,不仅可以查漏补缺,巩固知识,还能在激发学生兴趣、创作热情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有一个正确的作业观,明确作业的功能、布置、设计与评价,将直接影响数学教学的成果,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方兴未艾,国内有很多专家学者对如何“减负”等基础教育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国家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做出过很多努力,但是这么多年来,效果却始终不能让人满意,中国学生课后作业书面化,数量大,耗时长,效果差,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仍然是中小学教育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那么,体验式作业在小学数学领域究竟有哪几种类型呢?教师应该如何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体验式作业呢?不同的体验式作业对发展孩子的创新思维和数学能力分别有什么样的提高呢?教师只有思考了这些问题,才能在给小学生减负的同时,真正使孩子们从体验式作业中激发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发掘孩子们的学习潜能。
关于体验式作业是什么这一问题,陈鼎孟在其文章中认为,体验式作业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学生社会性发展所需要与可能为基础,以教材、家庭、学校、社会资源位载体,进行体验与实践,通过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感悟中的成长,促进个性形成的过程。那么,小学数学领域的体验式作业存在哪些形式呢?
1 数学周记
在当前课程改革活动逐步深入的今天,数学日记已经成为了一种新颖的作业形式出现在小学生的生活中,但毕竟日记要求小学生“日日记”,而很多学生可能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在此提出数学周记的概念,应该更适合在小学中推广实施。
除去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记录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数学周记中记录一些与课堂教学活动有关的课外知识,亦或自己对于具体数学知识的独特认识与理解,这对于拓宽其数学视野有着很大的作用。
当然,学生记数学周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有不同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教师的工作,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将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因此学生记数学周记的方向和角度同老师的引导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数学周记,学生通过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对数学的学习。因此数学周记不仅能够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能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体验中反思学习并积累,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和理性思维的提高。
2 小课题,长作业
“小课题长作业”也是小学数学界非常流行的一种作业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所教知识,让学生去完成一些有趣的“小课题长作业”。如此的作业形式不仅可以开拓教师课堂教学领域,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起着重大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着很多值得研究的小课题,比如人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节约用水”的课题研究,上课之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先搜集资料。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同学们将课外搜集到的关于我国乃至世界的水资源状况进行交流。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继续对“节约用水”做一个调查,时间可以是一周,也可以是一个月。比如计算每天的用水量,其中包括在家的用水量和在校的用水量,这就要求学生调查家庭、学校某一周或某月的用水量及学校师生的人数。还有要学生观察浪费水的情形,比如忘记关水龙头等,并用分组实验的方法,给每组学生分派具体的任务,合作完成这项研究。完成调查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报,并让学生提出具体的措施如何“节约用水”。
数学小课题作业需要学生的亲身经历或开展数学活动,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它还能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其探究能力,也是极好的一种体验式作业形式。每个小课题的研究,从课前的搜集资料到课后的调查研究以及汇报交流成果,教师可鼓励学生把整个过程以及自己在活动中的感悟,所见所闻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是“小课题,长作业”,既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也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以及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的能力。
3 团体合作式作业
首先在这里需要指出,本文所探讨的几种体验式作业的模式都不是相互独立的,在很多层面上是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新课程强调一种共建共享的合作文化,因此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学会合作,这也是新课程生成性、建构性对学生发展的要求。
传统的数学作业都是你做你的,我写我的。教师其实完全可以改变一下这种一贯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团体作业,打破传统作业“独立作战”的形式,变个体独立性为集体合作型,当然,这需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安排。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在生活中,扑克是极好的数学工具。例如在低年级学习了“数的大小的比较”之后,可以布置与父母一起进行的合作型作业。学生可以与父母进行扑克的比较大小游戏,让学生将自己与父母比大小的每一组扑克点数记录下来,中间用“>”、“
当然,团体合作式作业不仅仅是跟家长合作,还可以跟同学合作。总之,合作型作业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无形中得到能力的提升,这种能力不单单体现在学习方面,更重要的是学会合作,这将对孩子们日后的长远发展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4―0103―01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是巩固和强化学生知识的重要手段,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传统的数学家庭作业往往是选做课本及各种教辅资料上的练习题,导致作业过多、机械、单调、重复、乏味,学生往往不能有效完成。那么,如何布置家庭作业,使家庭作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
一、增强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喜欢做作业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剂,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此,在设计家庭作业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喜闻乐见。
例如,低年级算术题可以设计成“送小动物回家”、用尺子“连一连”、用水彩笔“涂一涂”等形式的作业,学生们很喜欢,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完成。这种家庭作业,把训练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既增添了趣味性,又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二、设计实践类课外活动,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操作性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同时还帮助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知识,了解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并培养学生用已有数学知识研究、分析生活现象和自然规律的意识。
例如,量一量自己和家人的身高并制成表格,称一称一斤鸡蛋大约有几个,用硬纸板制作一个钟表模型等等,学生积极性很高,完成情况良好。这种家庭作业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充实了生活,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三、没有布置作业时,让学生自己安排作业
传统的家庭作业,都是教师布置,学生做。久而久之,养成了学生等待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的坏习惯,形成了教师不布置作业就不动书本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跟学生约定:如果哪天老师没有布置作业,那么回家后自己安排作业,内容自选,形式不限。
例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选择课本上的练习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全班同学设计一道题目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自主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等等。刚开始效果不是很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越来越喜欢做这类作业。这样,将家庭作业的权利完全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开放性作业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综合性、探究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多种解法”或“多种答案”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留给学生创新、发现的余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例如,用七巧板拼一个你自己喜欢的图形,你和你同桌家一共有多少盆花、数一数你们家养了多少只小动物,并制作一张条形统计图等等。这类作业相对较少,学生基本上都能独立完成。这种家庭作业,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可以自由作答,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既培养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独特的创新意识,同时还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过程的体会到思考的快乐。
五、分层次作业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教师根据作业题目的难易程度设置星级标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选择地完成,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例如,文化用品商店商品价目表――橡皮擦1元、文具盒9元、书包20元、玩具熊18元、手表15元、录音机68元……
自选两件不同的物品,一共需要多少钱?
买两件不同的物品最多需要多少钱?最少呢?
自选三件不同的物品,大约需要多少钱?
一、家庭作业的设计意义。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业是学生学习的
“助推器”。多元智能理论为有效设计数学家庭作业提供了良好的思路。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及生活实际,打破课内与课外的界限,让数学家庭作业成为一座桥梁,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设计好数学家庭作业,给学生提供富于实践性、探索性、开放性、趣味性、层次性的作业材料,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是提高数学家庭作业的质量,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一环。
二、了解农村家庭结构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家庭作业。
我们在设计家庭作业时,应从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设计他们感的作业;学生居住以村落为主,作业可为合作状态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学生的家庭作业较少辅导,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期望值也相对较低(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孩子除学习外,还可以回家务农);对于学生这样的的生活环境,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考虑,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家庭作业。
三、家庭作业要遵循的原则。
1、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要“精”。
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要“精”,要充分体现课堂所授内容的精髓,以练习典型题目为主,涉及面不已太广。
2、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要“易”。
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要“易”,使学生在家无人指导的情况下,能轻松的完成作业。
3、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要“少”。
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要“少”,让他们在顺利完成作业后,有时间为家庭做一些农活,为父母减轻一些生活压力。
四、认真分析教材,设计具有生活化的家庭作业。
1、实践性作业。
教师要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布置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亲身实践去体验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如学《面积》时让学生估算操场面积,并用数学方法验证;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前让他们制作立体图形等。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操作,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且在头脑中形成表象。
2、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特别要在“寓做于兴趣之中”上下功夫,最好把数学知识编成故事,童话,游戏等形式,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来劲,就跃跃欲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学生在学习完百分数知识后,布置这样的一组作业;请同学们调查你所感兴趣的几种物品价格,根据调查内容提出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开放性作业。
教师在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地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对学生思维进行求“新”、求“活”的调控,让学生发散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提出问题,大胆创新。例如教了圆的面积后,设计这样一道家庭作业:在家中找出带有圆面的物体,看看谁能想办法测量出需要的数据?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谁的面积最大?你发现了什么?在学习了平均数和中位数后,让同学们根据班级学生的平时成绩,帮助老师选派同学参加数学竞赛。
4、综合性作业。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次布置作业
To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lamination arrangement work inquisition
Zhang Pingping
【Abstract】The arrangement work, is in administrative levels teacher respects the student manifestation. Teacher has paid attention to student’s individual difference, to meet their different study needs, but establishes the guidance student active learning’s environment, achieved stimulated the student to study the enthusiastic goal, trained the student to grasp with the utilization knowledge manner and ability, could get up truly has enabled each students to obtain the full development goal.
【Key words】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In administrative levels arrangement work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 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
而分层次布置作业,就是老师尊重学生的体现。老师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满足他们的不同学习需要,而创设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培养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真正能起到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目的。
1 对作业现状的分析
由于学生能力和基础的差异,布置相同的作业会导致以下几种情况:作业太难,中差生不能适应,就会为了完成作业,想办法抄袭别人的;作业太简单,中等生和上等生就吃不饱;作业难度中等,上等生和后进生或者吃不饱,或者消化不了。所以统一的作业总体上是不具有普遍适应性的,而作业分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比较好的方案。
2 采取的实施方法及措施
2.1 对学生进行分组。实施“动态分层式”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前,要将学生按不同学习水平进行分类。我通过平时的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细致了解,再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成三个组。
A组(基础组):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后20%学生);
B组(发展组):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中间50%学生);C组(提高组):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前30%学生)。
例如,我将我们班的51个孩子按照学习的情况分为A、B、C三个大组,A组是基础组,共10人。这些学生基础、智力比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非常吃力。平时做作业速度慢,反应迟钝,别人20分钟的作业,他们双倍的时间都完不成,经常不能完成作业和练习,即使完成质量也很低,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自己缺乏自信,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我又把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的这部分在提高组。他们课堂上完成作业的速度非常快,可是教师为了统一进度,常常导致这些学生往往无事可干。还有中间的20人则分在B组发展组。为什么这么规定小组呢,那是因为我们习惯性的把A规定为最好的,然后依次越来越差,越往后的感觉越来越不好,所以我就倒过来,让那些差点的孩子觉得他们并不是最差的,老师是很关注他们的。先给A组布置,因为本组的孩子不论是写作业的速度还是脑子的灵活程度都是最慢的,为了让他们交作业不是最晚的,所以我先给他们布置作业,让他们先做。然后再给B组布置作业,最后给C组布置作业。
2.2 在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必须做到:对学生的分组应由老师掌握,不宜对学生公开,防止优生自满、差生自卑,尽量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由于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都会有相应的提高或降低。因此,根据每个学生提高后所达到的新水平,我们再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组学生进行相应调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力,不断进步。这样做使每位同学都充满了信心,懂得了要想争当最好的,只有时时刻刻努力,才能得到进层和提高。
2.3 具体操作过程:学生经过分组后,教师在学生学习每一单元前,制定好单元计划,并根据计划制定每一单元的分层目标。把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分为三层,即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基本目标:指全体学生可以掌握的运用与分析的教学目标;中层目标:指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比较复杂的运用与分析的教学目标;发展目标:指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掌握的分析与运用的教学目标,这一部分是对教学大纲范围的拓宽和对教材内容的加深。例如:对“分数乘法”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具体的学习目标。
基础目标:会进行简单的分数乘法计算, 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中层目标: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能写出数量关系式,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熟练、正确的进行简算。
发展目标: 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能写出数量关系式,会画出线段图, 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含有二次(包括二次以上)简便的计算, 综合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合理、灵活地进行简算。
通过对学习目标的分层,使学生心中很明白自己该学些什么,教师心中也很明白,每一个学生该学到什么程度。
具体操作过程:将学生分成了基础组,发展组,提高组三组之后,根据学习目标也相应地把作业分成四个星级题。
(1)基础练习题:基本概念、公式、法则、性质、规律等知识巩固,数学基本技能的训练的练习,作业量稍多,但内容简单,属应知应会,目的在于夯实基础,提高基本技能,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主要针对基础组的学生。
(2)灵活应用题:在基础知识上进行综合训练,作业量适中,题目方式较灵活,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应用,主要针对发展组的学生。
(3)综合提高题:作业量较少,有一定的技巧和难度,需在掌握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综合才能完成,目的在于深化、提高和拓宽,主要针对提高组的学生。
(4)思考题:接着,着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每一组的学生的作业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在作业中规定一星级的题目基础组的学生必须都要做,二星级的作业发展组的学生必须都要做,三星级的作业则提高组的学生必须都要做,也就是说三组学生一定要完成与之相对应的作业,其他层次的作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可以试着选择其中一个层次的题目来做,有能力有时间的话也可以选择两个层次的题目做一做。
2.4 定期调整分组。当学生完成了自己的作业,通过教师的评价,及时了解了自己达成学习目标的状况,及在学习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之后,尝试让学生之间进行合理的层际流动。对于已经达标的学生,鼓励他们升入高一层,通过对他们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使其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寻求更大的发展;对于退步较大的学生对他们进行降级处理,同时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给予他们帮助和辅导,使之达标。在每次考试中能够达到高一级的目标要求,可以进入到高一组。不能跟上队伍也可以退回到低一组。如基础组的学生可以进入到发展组,提高组的学生也有可能退回到发展组等等。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学习有压力也有动力,在成功的尝试中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的兴趣。
3 在对作业分层时,教师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针对性原则:作业的设计要适合不同组学生的知识水平,难度不能过低或过高。
(2)层次性原则:作业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创造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原则:作业应避免机械化与程式化,要力求创造性,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还要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习与生活联系,培养实践能力。
在一道题中我们就能体现出这三个原则。比如有这样一题,将两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求出这个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我对孩子们的要求是A组只要能正确的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可以了,B组至少用两种方法求周长,C组同学至少用三种到四种方法求周长,结果孩子们一共总结出了7种方法,这六种方法是(4+4)×2+4×2,4+4+4+4+4+4,4×8-4×2, 4×6,4×4+4×4-4×2,(4+4+4)×2,8×3这使我觉得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要是在布置作业时,不对孩子们做出详细的要求,那么我觉得孩子们就不会去更深入的思考,而只是求出图形的周长就算完成任务了。
4 分层布置作业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动态分层式”作业的实施后,它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学生作业负担大大减轻。尤其是基础组的学生,不用再做摸不着头脑的难题,大量的时间练习基础性的题目,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其次,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再次,有效地调动了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建立了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5 分层作业对老师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