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学生德育的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所面临的环境比之前同龄阶段的学生所面临的环境要复杂的多,社会媒体技术的发展,让学生拥有了多种获得信息的渠道,不同的思想相互碰撞,难免产生价值观的冲突和矛盾。这都不利于初中生价值观的成长。所以加强初中生德育工作的开展,让初中生更好的接受正确价值观引导,对于其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才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端正思想,开展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
一、初中学生德育方法艺术性发展的必要
初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最为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教育方法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呈现,也关系到教育过程的效率问题。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开始不断的探究德育教学方法的艺术性发展,其发展的必要性主要有。
(一)开展德育方法艺术性的发展是以学生为教学中心
所以艺术性的教学方法,是比较注重学生的情感感受,根据情感需求,有针对性的展开具体的人性化的教育。在初中生的德育教育方面,教师开展艺术性方法教学就是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感受,是围绕着学生所开展的具体工作。以学生为发展中心,注重了学生的内心发展。这种德育工作更具有渗透性,更正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二)德育方法艺术性的发展对德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初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是教学重点,德育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涉及到学生的个人成长。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较高的德育教学水平。随着我们艺术性教学方法的提出,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这种要求会促使德育教师不断的进行能力培养,增强自身能力的同时更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课堂。
(三)德育方法艺术性发展让德育工作更加的丰富
教育方法的艺术性发展,就是通过使用多种方法更好的传输德育内容,通过有趣多变的过程,学生在良好的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从而丰富了德育工作。可以说,德育方法艺术性注重了教学的艺术性发展,其教学质量的有效性随之也就会产生。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认识德育工作重要性基础上更好的参与到德育的学习中。
二、初中学生德育方法艺术性展开的现状分析
当前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也开始注重了方法的艺术性,在探究艺术性发展的过程中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更好的促进了德育工作的进行。除此之外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就其现状来说主要表现为。
(一)德育教师与学生缺乏深入的交流与互动
在德育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其教学地位决定了教师在权威上、教学地位上的主导一方,其和学生有些一层天然的屏障。而教学方法艺术性的发展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以此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但是实际情况则是,教师无法深入到学生的心理,只是针对个别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教导,这种滞后性的引导仍无法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教师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就无法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更不能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
(二)学生德育学习兴趣仍有待提高
虽然现在的德育教学主张可教学方法的艺术性发展,但是部分学生仍然是对德育内容有一定的抵触,认为德育内容较枯燥和繁琐,不愿意学习德育。为此,无论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以艺术性的方式吸引学生,但仍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无法真正的融入到德育的学习中。
三、提高初中学生德育方法艺术性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促进初中学生德育方法的艺术性方法,让艺术性的德育教学过程更好的感染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
(一)教师加强自身与学生的沟通,建立亲密关系
从事德育教育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赢得学生的信任,逐渐的培养自身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从而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只有更好的与学生互动,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价值观的内容,能够学生错误的思想或者困惑进行及时的纠正,以此更好的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发展。
(二)利用现代的教学工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德育教育的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当前现代的教学工具,例如:多媒体技术、录音机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共同动员感官、听觉和想象力等。让学生不仅接触枯燥的课本,更能通过冬天的图片感受到教师所教授的内容的真实性。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更積极的投入到德育内容的学习中,以此通过学习进行自我成长和自我约束。
(三)加强对德育教学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
在教师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学校也要加强对德育教师的教学考核,对其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方法等实施全方位的考核,以此更好的激励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能较好的反应出当前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学生的德育教学方法的艺术性发展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价值观的形成,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促进学校德育水平的提高。针对当前德育工作开展的现状,我们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从而让德育工作更好的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孙虎.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的德育教学[J].学周刊,2017,(29):176-177.
[2]彭迪锋.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分析[J].学周刊,2017,(25):69-70.
[3]张大勇.初中德育教学生活化的探讨[J].才智,2017,(01):95.
[4]张洪涛.对初中体育教学与德育工作有效结合的思考[J].青少年体育,2015,(12):77-78.
一、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首先,我认为要学会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常常有这样的观点:学生就应该服从老师,被老师批评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这种观点在当今这个发展的时代显然已不适用。处于青春时期的中学生,他们追求个性发展,个体意识明显加强,更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交往。因此,我想,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待人。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在开展班级德育工作、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方面,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
由于受遗传因素、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底各不同”,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教师就应注意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每个学生要有全面的细致的了解。而要了解学生光靠观察还远远不够,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而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批评说教的效果远及不上和学生谈话的效果明显。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二、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教”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班风。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光靠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成人”,而培养健全人格、个人能力是关键,,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三、巧抓机遇,不失时机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光是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中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得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我的做法是:摒弃“说教式”“灌溉式”、“挤压式”的教育方式。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班(团)会、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耳闻目染,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为父母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洗一件衣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表达他们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使德育教育“入耳”、“入眼”、“入脑”、“入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自己的心灵。
四、课堂教学,主攻战场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会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作习习惯。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中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特别是初中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孩子们的交流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中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同学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的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
五、启发诱导,坚持正面教育
中学生天真的性格使得他们天不怕,地不怕,最害怕的就是教师大声地批评他们,因为他们单纯的心灵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这样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得他们下次不敢再跟老师进行交流了。教师应当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让他们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从内容上讲就是以美好的、进步的人和事为主要教育内容,从正面讲清道理 ,坚持以表扬为主 ,启发诱导,说服教育。
六、设立校外德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1.德育的方法和形式要行之有效不断创新
1.1榜样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学生喜欢模仿,而当今宣传报道的中学生的好榜样太少了,我们不仅要为他们树立过去的、遥远的、牺牲的英雄人物,我们更应为他们多标榜一些现在的、身边的、活着的、各个方面的优秀榜样。"模仿"的榜样多了,就会产生一种"从众"效应,从而提升中学生群体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模范英雄人物优秀榜样的向往。
1.2社会实践教育。应加强集体实践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活动,很受中学生欢迎。我们在中学生中组织青年志愿者到社区到敬老院、到农村、到企业参加劳动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开展调查考查活动等,让他们懂得如何融入社会成为社会一分子,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培养中学生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
1.3重视自我教育。"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教育的外因必须通过学生主观接受才能产生作用。一味的说教灌输,往往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我们在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多鼓励赏识学生。重点启发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自立"能力和自尊自强意识。以主人翁意识去学习、去生活,去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将道德的要求变为主动的自我教育,积极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1.4惩罚教育。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合理惩罚犯错误的学生,不仅使他们认识规范的正确性,而且也给其他学生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起警示作用。当然惩罚教育不同于体罚,体罚是情绪化的行为,是有损人体健康的违法行为。而正确的惩罚实行的基础是学生和教育者共同的认可,是照章办事的"法治"。惩罚的目的不是"治"学生,而是通过让学生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从而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培养责任感和健康的心理。所以惩罚应是德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方法,缺少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2.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2.1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学生的模仿性极强,如果父母、师长及其刻意模仿的人们都以身作则,塑造好形象,发挥表率作用,那我们就不必过于再担心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此外,要根据中学生热衷于"追星"的特点,注意发现、总结、推广现实中的好典型,充分运用身边的先进榜样力量,在学生中形成崇尚、学习、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为人师表"应该成为广大教师的言行规范,教师必须以为人师表的美好形象为学生树立起人生的标杆,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以亲切、鲜活、积极、向上、崇高、自信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可学习性、模仿性和借鉴性,不仅可以大大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而且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和表率作用。
2.2因年龄不同宜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要根据中学生成长学习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如对初中生,主要应使他们多从切身的小事做起。譬如热爱集体、爱护公共财物;爱护国旗,唱国歌要起立;遵守社会秩序,购物排队;不随地吐痰,不乱抛废物;拾他人遗失的物品一定要设法归还;在公共场所不袒身露体,不说污言秽语等等,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成年后就容易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更高要求,容易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及其理论。
3.利用学校德育阵地,全面学校德育思想理念,加强传统美德教育
学校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要大力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纪律和法制教育,在教育中要注意了解今天学生的身心特点,注意改革不适应新时期要求的思想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探索出学校思想教育新路子。
在学校教育中要整合学生实际,扎实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真、善、美的信息,使学生在长期的熏陶中受到潜移默化。农村学校自有农村学校的特点,我们在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蚀时,要根据农村学校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
在学校教育中要加快德育师资队伍建设。进行道德教育的首要前提是教师要有良好的素质,教师需是提前"超越"自己,事实上,德育教师需要很高的素质,不仅是通过理论性知识去讲"大道理",还要通过自己的德行去感染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初中学生模仿能力强,道德判断具体化、形象化,德育教师的知识性与示范性的统一很重要,与此同时,要掌握丰富的青少年心理知识与进行教育的技能技巧。学校要强化德育队伍,抓好管理队伍和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加快德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4.利用家庭教育,加强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 中学生 心理健康 方法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7-023-01
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方法入手。
一、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1)重视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引导,加强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
鼓励树立建功于国家和自立自强的观念意识,注意锻炼孩子的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意志和坚强的品德,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障碍,曲折,让孩子去经历,增强其自信,磨炼其意志,培养其独立的人格。(2)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3)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座谈会等。(4)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5)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6)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为家长,应该从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他当作私有“财产”,爱之则宠,恨之则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溺爱型和打骂型的教养方式可直接导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发生。所以家长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以鼓励,这样孩子在被爱,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他也必然知道怎样去爱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
二、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
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视,该策略才有实施的基础;然后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一个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
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和实施心理治疗;非专门性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此外,还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现有教学体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但现实中,班主任大多数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还不能胜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使班主任人人能胜任这项工作,这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三、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一个人格健全的“我”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回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
据调查某校30%的初中生认为社会不良现象对其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湖北某县有一个中学生因看到过多的社会阴暗面心理承受不了而自杀身亡。所以,我们的社会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如向未成年人出售不健康书刊物,出售香烟及不合法药品,开放“三室一厅”等等。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 参 考 文 献 ]
[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
[2] 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 《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关键词: 班主任 德育工作 方法
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全班学生德、智、体和生活等方面的工作,是班级学生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既是学生学习上的严师,又是学生生活上的慈母。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密切接触者,对学生的成长影响重大。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很多,但班主任的核心工作是德育工作。那么,班主任怎样才能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呢?
一、与学生真诚沟通,消除隔阂和误解
误解往往是由于缺乏沟通造成的。班主任与学生沟通,首先要做到平等沟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放下管理者的架子,与学生平等地、真诚地沟通。其次要有爱心和耐心。例如,遇到犯错误的学生,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不要当着同学、老师的面批评他,不要伤害他的自尊心,而是推心置腹地帮助他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和后果,消除他的抵触心理,让他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找其他同学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避免冤枉他,这样他对抗的心理就会消除,就容易接受班主任的开导。如果一次谈话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就多谈几次,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直至把问题解决。反之,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当着同学、老师的面批评他,他就会产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所以教育必须先沟通,班主任充满爱心,坦诚相见,才能使学生敞开心扉,接受教育。
在师生沟通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沟通的方式。其一,个别交谈。班主任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共性问题需要在全班教育外,可采用与学生个别交谈的方式进行个别教育。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而异,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交谈,先肯定、表扬学生的优点、进步、取得的成绩,再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与其共同找出犯错误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同时还要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宣泄、疏导。其二,周记。要求学生写周记,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可以使班主任通过阅读周记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班主任可以通过评语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引导学生的品德、个性向良性发展。其三,通过电子媒介交流。通过短信、QQ聊天或电子信箱留言等现代方式与学生及时沟通,这些方式方便、迅捷,富有时代感,深受学生欢迎。
二、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教育者一定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己必须先尊重他人”,同理,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必须先尊重学生。“人生而平等”,师生之间本身就是平等的,所以应彼此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但我国是一个有着师道尊严传统的国家,不少教师仍坚持家长制、一言堂,对学生说一不二,听不得学生的不同意见,粗涉学生的自由,等等,这些都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先是勉强接受,继而阳奉阴违,最后与老师当面顶撞,师生关系恶化。因此,班主任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善待学生如同善待朋友。
“理解万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往往是达成共识的基础。要理解学生,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进行换位思考,了解学生喜欢看什么书,听什么音乐,喜欢看什么影视剧,玩什么游戏,这样才能与学生有共同语言,而不会与学生产生代沟,产生隔阂。只有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才能做到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也是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源动力。教师爱护学生,师生关系就会融洽,心理上的距离就会缩短。所以,班主任要用自己的爱换取学生的爱,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好,班级气氛也会随之好起,从而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也愉快。
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易犯错误的时期。说他们不成熟,但有时他们的看法却很有见地,让人刮目相看;说他们成熟,但有时他们在一些问题上又表现得很幼稚。一方面是部分学生容易感情冲动,诱发激情犯错、激情犯罪。另一方面是部分学生心理素质差,导致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如学习焦虑、厌学症;性情孤僻,社交恐惧症;耐挫性差,悲观厌世,等等。针对这些现象,班主任可以在班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如召开主题班会,邀请心理医生、科任教师和部分学校领导与学生开展交心、谈心活动,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有意识地针对上述现象进行讨论,从而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疏通内心的情感,使不良情绪得以释放,内心矛盾得到解决;还让他们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现代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集体交往中保持融洽、正常的心境,促进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习环境包括教室环境和思想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有一定的作用。良好的环境促使良好班风的养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极向上。班主任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展教室美化设计活动。最后在同学们的集体智慧下,一个美丽的“家”展现在他们的面前:一张放大的班集体照挂在门口正对面的墙上,同学一进教室就能看到;讲台上一盆绿色的吊兰为师生增添一丝绿意;教室后方还有图书角、鱼缸;学习园地上贴的是每位同学手写的座右铭……在这样的教室学习,自然而然会感到温馨、舒适。
思想环境方面,就是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形成互帮互助、争优创先的良好氛围。班级上方要贴上代表班风的标语,可由同学提出观点,再由全班表决通过,这样既发扬了民主又凝聚了人心,更重要的是同学们按照自己决定的去做,去营造良好的班风。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竞争。为了增强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可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互帮小组,各小组进行评比,如设立“学习擂台”、“一帮一”等,使同学们展开友好的竞争。有竞争就可以不断产生动力,就可以激励每个学生不断取得进步,最终促进学生德育素质不断提高。
五、将量化考评落到实处,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能力
量化管理的前提是要有一套完整的班级规章制度,班级规章制度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由班级全体同学通过民主提议,讨论通过。由于这些规章制度是民主讨论通过的,执行时更容易为同学们所接受。每个小组轮流值周,监督规章制度的执行,将奖惩情况及时公布上墙。如乱扔果皮纸屑的,除了要扣分外,还要罚扫地;一周无违纪的同学可以得到加分,等等,从而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辽宁省特级语文教师魏书生可以说是成功开发学生资源主体的光辉典范。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民主和科学。他尊重每一个学生,用民主的方法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他把学生看作是自己教学的助手,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意识。
六、开好主题班会
很多学校都有规定,每周要召开一次班会,班会除了传达学校的有关规定、通知、要求外,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选择某个方面作为主题,设计好班会内容,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在设计主题班会时,班主任要把班会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于一体,寓教于乐,陶冶学生的情操,转变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内容丰富又符合学生实际的主题班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演讲与口才能力的提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比如开展《文明上网,告别网络陋习》主题班会,就可让学生了解到网络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如沉迷网络,通宵上网;沉迷网络游戏,思维混乱;沉迷网络虚拟世界,受骗上当;沉迷黄色网站,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等等。之后,再让学生查找资料,在班主任的帮助下写作《告别网络陋习,文明上网》的倡议书,号召全校同学都来参加文明上网的活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班主任更是塑造灵魂的中坚力量。班主任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在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能长期有意识地从这六个方面去做,就一定能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较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role of interest in sports in physical study, physical activities and the concept of interest in sports, and put forward the training way of students' interest in sports to improve their exercise capacity.
关键词: 中学生;培养;体育兴趣
Key words: students; training; interest in sports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235-02
0引言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成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1体育兴趣
兴趣是人行为动力的一种形式,而且是非常活跃的、具有很强烈情绪色彩的动力形式。
体育兴趣是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探究需要为基础,推动他们优先认识和积极从事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的基本功之一,影响着学生体育活动的方向、强度和持续时间。它把学生的注意和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与具体的体育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促使他们对体育活动倾注时间和精力。它还是学生乐于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观意向的表现,是学生未来长期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准备条件之一。
2体育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兴趣是学生体育活动心理选择、趋向和准备的突出表现,对他们体育活动的效果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体育教学和训练在学校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位置。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几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合理的运用到教学中去,会给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无意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这种兴趣,会给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兴趣在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有机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只要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有了兴趣,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视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刻苦进行锻炼。克服主观困难,提高运动水平,逐步增强身体素质,保持身体健康。
3体育兴趣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3.1 进行目的性教育,营造体育运动的文化氛围心理学上这样讲到,体育兴趣与一个人的追求有关,追求是人们用积极行动经过努力争取达到的某种目的,体育运动有明确的要求,具体的指标,使学生懂得经过努力才会产生所需达到的效果,促使学生对练习有浓厚的兴趣并产生进取行为。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给学生讲解某种体育运动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特点及其规则,再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体育运动的教学片及一些精彩的比赛录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和参与这项体育运动的动机;从而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通过各种激励策略,努力营造一个愉快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
3.2 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体育教材的特点,运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去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要因每一位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及他们对不同体育活动的接受能力去安排一些容易学习和锻炼又有技术含量的项目以此调动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项目应具有实用性和竞争性以及适当的惊险性。例如舞蹈、健美操等。此外,体育教师应常常给学生讲一些书本上未曾涉及的新知识,这样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若能精心地去设计教学模式,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那么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自然会提高。然而,那种组织无味的体育课,只会给学生带来枯燥和单调,无疑让学生失去了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由此可见,知识和运动技能应该时常更新,及时的淘汰陈旧的学习内容和枯燥的练习方法,以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增强体育教学的诱惑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诱导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体育运动的功能和目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及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测验、比赛等多样的竞技形式,不仅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陶冶情操。
3.3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景,化理为情融入理,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才能触及其精神灵魂。例如:在篮球课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唱国歌,然后再让学生观看中国篮球队在比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录像,接着介绍一些中国篮球界的名人如穆铁柱、姚明、刘玉栋等在赛场上的动人事迹,这样许多学生被他们的爱国行为所感动,纷纷表示要以他们为榜样,为报效祖国而努力。紧接着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新时期作为青少年应如何报效祖国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学好知识、学好技术,将来为祖国多做贡献。这样就可以利用感情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懂得在体育运动中能锻炼一个人的坚强意志,也能培养一个人勇敢顽强品格的一种文明行为,更能培养学生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
3.4 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树立良好的体育榜样体育教师与学生的直接交往较多,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体育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以健康的人格、积极的情绪、乐观的态度去感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相反,如果体育教师具有自卑、懒散、极度内向等不良人格,或对学生冷漠无情,随意惩罚打骂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产生焦虑、恐惧、等问题,严重影响中学生的陕西健康。所以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在给学生讲和示范的时候内容一定要准确,动作一定要到位,这样让学生觉得老师知识渊博,技术精湛,才可以让学生敬佩你,感受你的专业魅力,就会对你的专业产生兴趣,你也就成了学生学习的榜样。
3.5 因材施教,完善学生的性格体育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体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对于意志力薄弱的中学生,可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锻炼,通过游戏、长跑、滑冰、登山、游泳等运动项目磨练其意。对于身体有残疾的的孩子,应主动热情的帮助他们,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像正常学生一样快乐的生活和成长,使他们对体育产生兴趣。对于过度肥胖的学生,应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让肥胖学生通过简便、有趣的体育活动,消耗多余的脂肪,进而养成每天锻炼身体的习惯,已达到强身壮体,健康成长的目的。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难度低、运动量小的活动,使他们通过努力独立完成任务,充分体验快乐,对体育就产生兴趣。
3.6 多组织一些体育项目的比赛,丰富学生的爱好中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有限,生活也比较单调,他们每天除了上课,就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所以对体育的概念就很平常,就不会再课余去锻炼身体,对体育也就没什么兴趣。相反如果我们组织一些体育项目的比赛,就可以引起学生对体育的关注,在课余时间也可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运动兴趣,让学生在课余无聊的时间参加比赛项目的练习。这样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身体也丰富课余生活,促进学校的正常秩序。
3.7 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提高学生本身对体育的认识,进而使其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我们可以采取家访和正面教育学生的方法。教师一方面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鼓励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两一方面,可以在课外时间或星期天和学生一块到广场跑步,做一些强健身体的活动,例如打太极、踢毽子等。力争把社会的体育氛围营造好。另外,教师在上体育课之前,可以将教学场地和锻炼器械干净、整齐的布置一下,以一个有序、整洁的环境迎接学生,提高他们对体育的兴趣。
4小结
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与习惯,不仅是一般的体育教育过程,而且,更要强调这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因此,不仅要求在体育课中进行教育,而且,应课内外结合,校内校外配合,共同实现之。
参考文献:
[1]王中和.现代体育教育改革[J].体育科研,2004,(4).
[2]周兵.体育教学任务[J].体育心理学,2005,(4).
(兰州城市建设学校,兰州 730046)
(City Construction School of Lanzhou,Lanzhou 730046,China)
摘要: 中职学校班主任在管理方面需注意三点:一、寻找问题的关键;二、抓住最佳接受点;三、毕业时做好导航者。通过班主任老师的努力引导学生会有很好地发展。
Abstract: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 in charge in managemen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ree points: First, to find the key of problems; Second, to seize the best accept point; Third, to be a good navigator during students´ graduation. Through the efforts of the teacher in charge, students are guided to develop well.
关键词 : 学习现状;管理方法;中职学生
Key words: learning situation;management method;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4-0284-02
作者简介:朱丽云(1978-),女,甘肃兰州人,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讲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0 引言
现在,许多学生选择中职学校是迫于求学的无奈。因为中考成绩不好,无法进入高中继续读书而不得不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还有一些学生初中毕业后,在社会上闯荡了些时间,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则重新回到学校。这些学生自制力差,对于老师的教诲早已厌烦至极,容易沉迷于网吧、电子游戏等。作业不写不做、上课迟到、说话、看小说、玩手机、睡觉等现象几乎是比比皆是。为了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师不得不多次维持纪律,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造成了学生不爱学,教师不愿讲的不良循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抽选了105位中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到一些学生学习方面的信息,通过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共发出103份问卷,收回100份有效问卷,学生答卷认真,可信度高。通过对调查情况的统计分析,笔者把调查的情况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生的认知驱力:就是学生求知的需要。在“进入中专学校学习,你会怎样做”这道题中,选择“努力学习,会有一个好前程”的占71%;选“就算努力学习,也没有好前程”的占 11%,选“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命运”的占4%,觉得“前途渺茫”的占14%。在学习目的方面,希望“顺利拿到毕业证”的占27%,“继续提高学历”的占60%,“听从家人安排”的占4%,“没什么目的”的占9%。绝大多数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强烈,而且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已经成为他们学习动机的主要构成部分。②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待培养。在调查问卷的统计中发现学生对于学习缺乏基本的主动性,在学习中,独立认真完成作业的只占23%,抄袭他人完成的占24%。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思路跟着老师走的只占25%,不认真上课看手机睡觉的占14%。晚自习时间,选择听音乐、看手机或者什么也不做的占24%。可见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缺乏自觉性。③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待提高。
中职学生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因此,在大部分学生理论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惰性强,缺乏钻研精神,学习目标不明确,效率低下。虽然中职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是他们的智力并不低,并且他们的信息来源非常广泛,更热衷于网络、游戏、娱乐等较为刺激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无法正确对自己做出评价。从调查问卷分析得出三个结论:
①学生自我认可度低,缺乏自信,有的学生还存有较强的自卑感。②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③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养成、合作精神等也有待提高。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发掘中职学生的潜力,注重实施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变说教管理为养成教育。要想培养出有职业道德的技能型人才,除了专业教学质量的保证,还需要大量的班主任进行细心、耐心的教育和引导。
1 寻找问题的关键
很多班主任感叹学生一届不如一届,学生难管、难教育。应该说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很好,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也是空前的,从上幼儿园开始,绞尽脑汁上名校、兴趣班、请家教。但不得不承认学校中确实存在一些不思学业的学生、骄横任性的学生、痴迷网吧的学生、与社会闲杂人员结交的学生、小偷小摸的学生、敲诈勒索的学生、性格怪异的学生等等。面对这种学生,很多班主任想说爱你不容易,经常愁眉不展、嗤之以鼻;火爆脾气的教师甚至大声呵斥、拳脚相加,但教育的结果往往收效甚微。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只有找准问题的关键,才能使德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教育的“突破口”。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对本班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经常性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管理,使每位学生都有心灵的释放。教育并非说教,中职学生对于批评训斥,早已练就了炉火纯青的功夫,肯定和赞许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班级、办公室不是很好的场所,在这里学生会有戒备心里,所以宿舍或操场可能更容易拉近人的心理距离。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周五班会的时间上好德育课,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不必拘泥于教室。比如在《宿舍是我家》的班会中,兰州城市建设学校就走到宿舍中去,给好宿舍拍照,然后贴到教室里,这使同学们热情高涨,于前一天晚上就进行了彻底的打扫,第二天班会时每个宿舍都干净无比。这次班会培养了学生的自理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2 抓住最佳接受点
找到问题关键后,并不是随时都可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还需要找到学生的最佳接受点。
2.1 在生活上多给予帮助和关怀 该校分两个校区(生活区与教学区),是半封闭的管理,这让很多不够独立的学生在生活上产生困扰,班主任就要多到宿舍去看看学生的生活状况,让学生觉得没有父母在身边,还有班主任的关怀。特别是在学生生病和遇到困难时,老师更要担当起做父母的责任,帮助学生战胜病魔,战胜困难,这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给予其信心和力量,从而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2.2 及时给予教诲,循循善诱,不讽刺挖苦学生 中职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总觉得自己是大人了,有问题要自己解决,但自己解决不好,因此情绪常常不稳定,如遇到不满或不平之事,往往不经思考而出现突发性的情绪失控,因此在中职学校里经常会有学生打架事件发生。作为中职的班主任,就不能以普通中学生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学生犯了错误,尤其是学生犯了错误并已经有了一定认识时,班主任应及时给予教诲,循循善诱,而不能讽刺挖苦。当学生获得荣誉和成功时,要在班级中给予公开表扬,以提升他们的自信。
2.3 要善于“引导” 从中职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中职生他们当中很多心智不够成熟,处于一种对眼前和未来一片渺茫的状态。此时,班主任的引领非常重要,班主任首先要从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入手,以恳切的态度,把温暖、理解和信任,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播撒到每位学生的心坎上,赢得他们的信任,此时班主任就可以对他们作深入、全面、具体的指导,学生也能自觉自愿地按照班主任的指导进行,这对学生的成长也是非常有关的。
3 做好导航者
在学生毕业时可能有许多困惑,此时,在就业与升学方面班主任要结合具体情况给予指点。如果家庭经济情况允许、自己年龄也比较小,那么就可以参加“三校生”高考,这些学生可以通过高考考上大学,而且与普高的学生同学历、同文凭、同待遇,这是国家给三职生的一次高考机会。该校11届的三职班的学生共60人,分别考入了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石油化工学院等,升学率100%,所以,选读职校可以快速成材。另外,由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急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率要远远高于大学生。如果学生家境比较困难,那么就可以先就业,在工作的同时通过自考或函授,取得更高一级的学历文凭。
综上所述,中职生要看到自己的优势与长处,任性与失败已成为昨天,今天要努力把握,抓住机会,这样,就可以在明天收获幸福与成功。
参考文献:
[1]马庆发.借鉴多元智能理论 开发职校生学习潜能[J].职业技术教育,2004(28).
关键词:留守学生;初中教学;思想品德;特点方法
一、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留守学生中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师资力量缺乏以及教育观念的落后,导致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的重视。再加上近年来农村留守学生的不断增多,如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则成为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所在。针对这些留守初中生心理上缺乏家庭的温暖及父母的关爱而形成的孤僻、沉默的性格,必须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否则将会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进行,除了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外,还能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指明方向,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做好铺垫。
二、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留守学生的教育特点与方法
1.沟通交流法
留守学生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与家里的老人之间存在严重的代沟,久而久之形成了沉默寡言、孤僻的性格,甚至一些留守初中生在与别人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排斥心理及厌学情绪,这些都将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针对这些学生,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加强与这些学生的沟通、交流,在取得学生的信任后,将思想品德知识渗入到日常教学中,帮助其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比如在进入初中生活的第一课“我是中学生了”的教学前,首先教师要对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个初步了解,教学中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哪怕是消极的、片面的,教师也要注意倾听,然后再作适当引导,疏解学生内心的不适,使其尽快投入到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中去。
2.集体参与法
在留守初中生的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班级作为其重要的生活场所之一,班级的集体氛围及同学的关爱程度,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留守中学生的心理、性格。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集体的力量,给留守学生一些关爱,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积极地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在集体的帮助下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在借助班级集体力量的同时,还需要结合着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性格特点,使他们能够在感受温暖的同时,产生感恩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确定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在上半学期学校召开的秋季田径运动会上,我班取得了年级总分第一的好成绩,其中就有这样的案例。运动会召开前我了解了学生各方面的优势,于是在班会动员时,我先结合第9课“众人划桨开大船”,让大家一起唱一唱这首歌,然后请同学分别讲述“水珠与大海”“飞天圆梦”“伊索寓言”的故事,再思考“迎国庆”板报比赛没有得奖的原因,引入运动会比赛的话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被激发起来,纷纷报名参加。
3.生活帮助法
与其他初中生不同的是,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年龄比较成熟,在处理家庭琐事的时候比较麻利。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生活的压力,这些学生在生活中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再加上父母不在身边,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及生理都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应及时地给予相应的生活帮助,帮助学生战胜困难,树立起自强不息的信念。在加深师生关系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一次二班前排的一位女生上课时趴在桌上,我利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轻声问她什么事,谁知她只流泪不说话。于是我把她带到办公室再次询问,原来是生理期肚子疼,我立即给她一杯热水,又打电话给她的母亲接她回去休息。自此以后,我发现每次上课,这位女生都特别认真,从不会开小差。
4.家长结合法
针对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可以与学生的父母保持联系,使学生父母在外工作时,实时的加强与学生间的联系,经常关心孩子,与孩子加强沟通。此外,在家长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理解,教师应及时地对其进行疏导,使其认识到父母工作的不容易,理解父母的难处,努力学习。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只依靠思想品德教师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教师、学校、家长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结合着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德育教育。与此同时,家长在外务工的同时,也应时时刻刻与自己的孩子保持沟通。只有全面总动员,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留守学生内心的平衡,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陈伟.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理论依据
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理论依据来源于的唯物辩证法。因为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观察人类社会现象和分析人类思想的惟一科学的方法。以的唯物辩证法作为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理论依据的根本点即在于实事求是。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1.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强针对性
在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一切因时间、地点、条件而异,对一切情况不能等同视之、等同对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因条件制宜,坚持灵活机动的方式方法。实践中,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才能准确把握、清晰认识高中生思想形成和心理变化的规律,掌握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既能够针对共性问题做好工作,又能针对个性问题做好工作,杜绝唯心主义倾向和主观主义错误的发生。这是开展好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导向性
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阐明思想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性,揭示了人的思想是在客观外界条件和主观因素相互作用中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高中学生思想教育要把握这一规律,能够立足于高中思想教育的目标,从高中生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思想意识的现状出发,来分析他们的思想需求,因势利导;从高中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出发,创设条件,开展活动;学习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观,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
3.把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不仅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第一性的,而且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总是适应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意识虽然是物质的反映,但它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能动的力量。这说明,意识能够转化为实践的意图,激起人们实践的热情、干劲、信心和毅力。从中亦为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根本的途径和方法。实践中正确认识思想观念的作用和影响,注重引导高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动机,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发思想政治教育者——教师和被教育——学生在认识和情绪上的共鸣,进而统一认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二、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性方法
原则性方法来源于理论依据,又抽象于具体方法,原则性方法是必须遵循的定性式的、规定性的方法,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具体方法中提炼出的基本原则,不仅规定了具体层面方法的方向、准则和要求,而且在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全过程中起指导作用,在整个方法体系中发挥导向和规范作用。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强化个体的领悟性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学生,目的是培养教育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毫无疑问,高中时期的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要通过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来检验。因此,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基本要求是:要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要对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要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达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时一事乃至全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还应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亲情化的服务,在育人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意识劲性开发。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进行自我教育,主动地完善自己的思想品质。只有调动起学生自我约束的修养能力,才能实现最好的教育效果。
2.坚持规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实践的灵活性
规定性即满足于学校的计划和规定,这是前提性条件。开展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定性体现着德德育的方向和内容,反映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由于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总是与其他的社会意识形态并存,特别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多元的价值取向混淆着我国主流的价值取向,高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的可塑期,必定会受其影响,那么,规定性的反映着学校计划性的面对全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符合规定性原则。但是不同思想基础和受不同客观环境影响高中学生必定会有着不同的个性问题,这就需求灵活性的教育方法。而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客观环境在变化,阶段性的形势任务的变化,也要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与之适应,这也需要灵活性的掌握。
3.坚持灌输式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学生的接纳性
灌输式教育表现的是教育者的教育行为,灌输式教育体现于学校的课程设计、专题教育、专项教育之中,强调的是学校教育、教师教育的作用。自我教育则注重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将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的统一起来。任何德育教育,只有在教育者的思想上构建接受容纳的基础,才能是入耳入脑的,能够被接受的,否则只能是单纯的说教流于教育的形式和过程。因此,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供起点和动力,要善于启发,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
具体方法依赖于原则方法。原则方法是必须遵循的,具体方法则可因事而异的选择,是关于将原则方法运用于实际,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直接方法,这种方法具有选择性、真遁形、生动性和创造性。具体方法包括灌输式、说教式、协商对话式、系统分析式、情感熏陶法林林总总,例举这样几种方法用来说明:
1.载体教育法
将教育内容寓于有形的动态的、参与性强的活动中,即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学生的心理感应、情趣感染来实现教育效果。如开展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看一本书、学唱一首红色歌曲、观看一部红色影视剧、进行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开一次座谈会、听一场专题讲座、上一次党课、听一场主题报告、组织一次知识竞赛、参加一次公益活动等有形有色的载体式活动,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身临其境、情感熏陶的教育,将抽象的理论教育活化起来、生动起来。
2.典型教育法
榜样的作用最能感染人、打动人,因为在榜样的升上体现出抽象的教育道理是怎样在人的个性品质中通过社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典型教育既包括正面的典型,也包括反面的典型,以正面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为主,以反面典型的警醒作用为辅。正面典型如一面催人进取的旗帜,对大学生能够发挥激励、感召、引导、效法的作用。可大力开展向老一辈革命家、先进人物、道德模范学习活动,亦可在学生中培养树立先进典型。挖掘和提炼正面典型表现出的优秀道德品质,激发学生效仿和学习。反面典型的教育具有教育对象的针对性、教育过程的真实性、教育效果的深刻性等特点,起到震撼和警醒学生的作用。
关键词:新形势;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为适应当今社会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而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由于中学生身心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认知能力和正确判断能力比较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如果不在这个时候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让中学生误入歧途。因此,只有在中学生人生道德观形成的雏形时期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找寻有效方法,才能使中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1 树立“全员育人、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校是全员育人的主要阵地,学校党政干部、教师、班主任等皆是育人主体。要做到真正把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和渗透于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各个环节,要在全面发展的视野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通过学校各部门的共同努力,运用综合教育手段,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1、树立尊重学生主体性的育人观念。凸显能力培养目标,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就是以学生为本,就是在学习上尊重学生的思想与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关注点;生活上关心学生,服务学生,重视学生的内心需要,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情感上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以诚挚的感情感染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坚持完善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积极开展和推进“三育人”工作。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学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全员育人的客观要求。三者之间密不可分。首先,树立“把课讲得好听”的教书育人观。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书育人既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又要始终以德育为核心;在实际工作中既坚持教书育人工作的理论性、知识性,又坚持教书育人工作的科学性、艺术性。其次,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管理育人观。管理就是服务,学院的管理者放弃官本位走向学生本位,注意对学生自身活力的激发,牢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树立服务学生的意识,自觉联系学生、关心学生,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再次,树立“服务是美丽的”服务育人观。学校的教职工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及为学生服务的荣誉感。有强烈的事业心、较高的道德品质、优质的服务态度。
2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中学生求知欲较强,生性好动。因此,要选择适合于他们年龄特征的方式方法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力求创新、多样、寓教于乐,这样做就会使中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在开放的心态中得到有益的锻炼,取得良好的效果。
1、借助计算机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网站,以及开发和运用其他网站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以形成全方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开展网上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可以邀请专家开办网上讲座,就青少年及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进行互动式交流,利用网络解答问题。采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手段。利用QQ 群、博客、手机短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极具美感、且沟通便捷、形式而生动的网络教育平台,是更能够引起学生广泛关注、积极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载体。
2、把心理学理论及其技术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心理学理论和知识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依据人们的思想活动规律进行的,而人们的思想活动规律受制于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心理学理论和知识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增加教育的科学含量,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
运用心理学知识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前,运用心理学知识对被教育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进行研究,可以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思想状况,及时抓住其思想和行为的苗头,这有助于我们增强思想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把工作做在前头;我们在做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对被教育者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探讨和分析,可以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控制和引导其行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我们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中,推广运用心理学中的心理引导、心理相容、心理共振,以及心理趋同等一系列心理原则和心理方法,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大有帮助的。
3、用新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来充实传统的教育方法。运用灵活多样对问题进行探讨的方式进行教育。在当代社会,大力采用引导式方法十分必要,这种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平等、友好的气氛中进行,教育者通过生动、浅显的实例,向学生讲清道理,从而使受学生易于接受。如可以结合“清明扫墓”等场合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结合司法机关联系的一些“劳教人员”现身说法进行普法教育等。同时,要通过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参加者,使学生在活动中,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3 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学校是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才能更行之有效地对中学生开展系统教育。要正确处理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的两者关系。通过家校互访、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成立校外教育基地等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学校要构筑覆盖全校、延伸课外的立体思想动态网络预警体系,定期对学生进行普查,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家庭要加强素质教育,为孩子们树立表率;社会要建立起健康绿色网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重点要加强网络教育,完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相关机制,占领网络教育主阵地。
总之,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对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要积极把握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新问题、新方向,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重道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工程,全社会都应该积极关注,形成很好的社会氛围,使祖国的未来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胡培培,杨绍安,《浅谈我国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面临的问题》[J]. 科教文汇( 中旬刊) ,2011,( 02)
[2]顾畅,《当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 学生教育,2012,( 09) .
关键词:初中学生 违纪处分 教育方法 班主任管理
一、档案管理法
档案管理法,即当一个学生违纪被学校宣布纪律处分时,班主任应建立专页档案,记录其处分时间、原因、种类以及家庭住址、家长姓名等。
班主任还应记录:处分后每次教育的内容,包括进步的表现,诸如好人好事,学业成绩的提高,各项活动的表现及赢得奖励等等。并在日常教育中,运用对其历史的记录,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纪律等教育。
初中生已有一定的历史荣誉感,一般都希望自己有一夜闪光的青少年历史,尤其受到纪律处分者,更希望自己有新的光荣记录,也亟盼以此淡化同学及老师对他们过去的不良印象,洗刷其过去有关不良的历史记录。
二、心理稳定法
要教之,必先安之。往往在处分的学生中,有的心灵突然受到这种撞击,可能出现情绪不安或有退学的念头;有的则趁机逃学,破罐子破摔,与他们的哥们闯荡世界。因此,当一个学生被学校宣布处分前后,班主任要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心平气和的同他进行谈话教育,务必使他放下思想包袱,认识处分是治病救人,是学校关心、爱护学生的一种具体教育手段和方法,即正确对待处分。同时也要鼓励他今后向良好方向发展,争取早日撤销处分……这步工作不可忽视,它为日后逐步对他施加系统教育,直至撤销处分,完成学业,先令他胸中点头,打下一个心理稳定的基础,这就是心理稳定法。
三、教育网络法
教育网络法,即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有关部门等共同配合做好对他们的教育工作,以促使他们逐渐转化。具体有政教处配合班主任做好日常教育工作,诸如找他们谈话,组织上思想品德课、指导对正反教育教材的阅读等等。
为了取得家庭的配合教育,当一个学生在处分前及在处分期间,班主任与家庭应保持联系,经常互通情况,并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提高对子女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及了解学校校规等要求。
为了争取社会的配合教育,尤其是对那些严重打架、盗窃、赌博、及流氓行为的学生,学校在处分时,可与当地居委会、公安派出所联系,聘请村党支部书记、公安干警为校外德育辅导员。此外,还要有计划的请公安、司法部门的领导到学校上法制教育课。这样,就形成了社会教育网络,也自然形成全社会关心这些令人担忧的学生健康成长的新风尚。
班主任在此期间要充分发挥其联系家长的优势,配合好学校工作。
四、自我教育法
自我教育法,即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教育法。班主任可有计划地搜集一些德育教育教材。比如乡土人物转略,各地青少年学习、工作、创造发明等先进事迹以及青少年犯案例,等等。印发到被处分的学生手上,并组织与指导他们阅读,读后写点感想短文,这样,对他们的心灵会产生很大的触动与向先进看齐的效应。
五、警钟长鸣法
警钟长鸣法,即对他们不时直接或间接敲敲警钟。往往管教稍有松弛时,在处分学生当中就出现重犯现象,因此,警钟长鸣是必要的,尤其是班主任要经常有目的地提醒他们遵守纪律,同时注意采集对这些学生的教育材料,比如校外违纪现象、本校重大违纪史实、法制等报刊有关内容。这些都可以成为提醒学生遵纪守法的教育材料。这样,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时,内容就丰富多了,也容易保持警钟长鸣。
六、活动转化法
被处分的学生,多数智力不算差,只不过是他们的聪明往歪处使而已。那么,要在一定时间内对之教育有效,可辅以活动转化法。即在班上、校内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时,要鼓励或安排他们参加。如此一来,他们心里觉得班主任没有偏见心理。二来,课余时间他们要与其他同学一道投入紧张的活动前训练工作,从而减少了出格念头的思想时间及做越轨事的机会。此外,他们在活动中的优良表现得到同学称赞或夺得优胜时,对他们今后各方面的奋起直追又是一个不可低估的动力。
七、艺术陶冶法
【关键词】生命教育;语文教学;渗透
一、生命教育的提出
近年来,我们的教育一直被“功利”包围,为升学所左右,重知识灌输轻人文培养,重素质教育轻生命教育。据报道,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心理问题而丧失生命,自杀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死因。而从各大媒体上得知全国各地青少年自杀或杀人的案例是不胜枚举,这些现象体现了我们教学中对生命教育的缺失。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因此,学校教育应在各学科中迅速渗透生命教育。而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课程,具有熏陶学生思想感情的文化功能,语文教材为生命教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教育素材,因此语文教学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载体。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一)创设生命教育情景
生命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心灵的传递,是思想的碰撞。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般地说,在欢乐的气氛情景中,人就会欢乐;在悲哀的气氛情景中,人就会悲哀。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感情还能感染别人,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首先,教师以自身的言行使学生感受到自身得到的生命的尊重,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与热爱,通过课堂互动来传递给学生,同时全身心地关爱和信任每一个学生,捕捉生命教育的每一个契机,做学生的朋友,深入了解学生所想,化解学生的心结,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并理解生命。其次,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设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景,把作者寄托的情感化为自己真实的情感,并以此感染学生。例如,在学习《松鼠》、《绿色蝈蝈》课程中,教师可在学生与作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学生走入“情景”,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得以沟通,教师可以事先做好备课,查找与之相关的影视资料,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导入,使学生被松鼠、蝈蝈的可爱的姿态吸引,随后进行声情并茂地讲解,教会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珍惜身边的人、事、物,注重情感的交流和体验。
(二)树立学生的生命意识
生命教育的目标就是使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初中学生涉世未深,思想单纯而美好。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命内涵,树立学生的生命意识。例如,在《生命的舞蹈》课程中,教师可以“尊重生命”为主线进行教学,以红舞鞋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到残疾夫妇用舞蹈展现出的生命的张力,使学生认识到生命无论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于世,都是应该得到尊重和理解的,都是充满着韧性的,从而树立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认真解读和剖析文本中的生命意识,同时将自己和他人的人生经历结合起来,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教会学生善待他人,善待自己。
(三)激发学生远大的理想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教师可让学生明白生死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人的一生就是逐渐的接近死亡,也可让他们了悟古今贤人对生死的超越,让他们明白“死而不朽”“死而不亡”的道理。即臧克家的名言:“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只要我们有远大的理想、敢于拼搏的精神,我们的意志就不会被辱没,死神也就变成我们铁拳下跪地求饶的小丑。这样,学生面对挫折失败也将更加坚强。例如,在鲁迅的作品《故乡》中作者对闰土和自己不同的人生际遇的思考,表达作者对理想的坚持:只要不断努力,是可以创造新的道路的。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认识人生,树立自己的理想,教会学生认识并勇敢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和失败,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四)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教育家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的著名论断反映了语文德育渗透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中我们可有效利用这些素材让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教育、各取所需。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积累,让学生每接触有生命意识的文章或人物都在精神层面有所领悟,一点一滴地积累正面效应以此抑制负面效应,德育渗透的过程是长期渐进的过程。同时,指导学生摘抄名言警句,让学生搜集有关热爱生命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具有强烈生命意识的课外读物和有关生命知识的科普作品、影视作品,例如路遥的《人生》、杨沫的《青春之歌》等,通过无机的重复强化学生的正面思想,使学生在自我阅读时实现与作者生命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激射出生命的火花,从而达到的一种“水到渠成”的自我教育的状态。其次,引导学生时常进行自我反省,孔子说“见贤思齐焉”,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唐太宗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些千古名言告诉我们要通过反省自我,相互比较,及时审查自己的得失,促进进步。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是学生保持自身生命之流长清的内驱力,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总之,生命意识的培养都是一个复杂、长期而且充满反复的过程。为此,语文教学的人性美熏陶、教育,还必须尽可能地与学校教育的其他方面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并持之以恒,使学生以鲜活的生命,丰满的灵魂在在现实生活中书写自己精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几大误区
一、语境严重缺失
茱莉亚认为,“学语言关键在于听,在语境中培养听力理解能力是其它技能之首。而在中国,非母语的环境中,学习资料也比较有限,语境有很大缺失。”
二、过于重视语法
和外教相比,中国教师更注重词汇和语法教学,对此,朱莉娅认为,对词汇
学习的重视源于中国人母语学习方式的影响,源于中国人语言教学的习惯。而实际上,“学习语法是为了忘记语法”。
三、单方面教学
现阶段,无论是传统的纸质教材,还是众多的光盘资料、语言学习机等都是单方面的教与学,缺乏互动和标准的语境,枯燥的英语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提高就更无从谈起。
初中生英语学习热捧“q学堂”
作为中国中小学教育教材的国家队,人教社一直致力于为广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学习资源服务。针对中国初中生英语学习的误区与网络时代的学习特性,人教社组织国内外英语专家,携手中国多媒体互动教育知名品牌——创而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强强联手历时三年推出中国首部立体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网络教材——人教社《英语(新目标)》网络教材(简称“英语互动q学堂”),使得中国广大中学生都能享受到最权威、最智能、最优质的英语学习服务,帮助中学生全面提高英语成绩与提升英语能力,让中国学生彻底告别哑巴英语。
英语互动q学堂构建在创而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成熟运营多年的“exfree.com自由风网络语言学习平台”之上,实现了教材内容数字化、交互功能智能化、运营平台网络化。“英语互动q学堂”整合“立体化”的教学资源。集成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需使用的如教科书资源、词典词解资源、语法教学资料、英语阅读资源、各类语音资源等,按照教学步骤和环节要点进行巧妙整合,形成一个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功能更强大的网络版教材,帮助学生有效地完成自主性学习。
一、学习方法指导,从源头解决问题
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再努力也难。q学堂从帮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
始帮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环境营造,带着兴趣来学习
借助动漫导图与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够在真实英语情境中,自由地进行纯正
的口语训练与英语知识学习。
三、知识系统梳理,便于自己总结问题
最重要的学习关键环节。每单位同步归纳总结和练习,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
解和巩固,学习系统提高。
四、预习复习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帮助学生预习,提前了解课程重点难点,提高听课效率,学习事半功倍。
五、先评测再答疑,知识漏洞无处藏
q学堂在线测试、单元自测,查找知识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有针对才有提高。发现问题马上解决问题,在线语法、教学词典、辅助翻译,及时解决学习难题,知识难点迅速突破。
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遇见这样一些学生,他们接受语言知识比较缓慢,达不到该年级普通学生的水平。随着年级的递增,知识越来越复杂与多样化,难度不断加大,有些学生会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厌学,进而不遵守纪律,使得学习成绩和思想道德滑坡。如何做好这些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帮助后进生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一、理解、尊重后进生
每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与尊重,后进生尤其如此。他们同一般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但同时具有某种程度的自卑。教师要有极大的的耐心和宽容心,不歧视、不排斥他们。同时我们还要教育其他学生支持、关心、帮助他们。只有在这种宽松、平等、温暖的环境中,后进生才能鼓起勇气产生上进心。
二、为后进生创造展现自我的条件
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成绩差的,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教师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平时我还注意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发挥特长,参与到学习中来。有时在学习课文时,我让善于表演,表情丰富的同学进行朗诵;经常请写字好的同学进行板书。总之,要使他们改变多年来上课“没事干”的状态,明白自己是课堂活动的一分子。
三、全面考虑,合理安排
英语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应和课堂教学实际紧密联系,但又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否则,课外活动便失去了意义。因此,我们在安排英语课外活动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知识水平,选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形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类英语课外活动。
为了开展好英语课外活动,我们每学期在制定个人教学计划的同时,应该有目的地订出英语课外活动计划。英语课外活动计划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较大规模的课外活动计划。二是英语课外小组的活动计划。当然,每次开展课外活动,教师都必须事先做充分的准备。要备齐活动所需的材料,要制定出比赛规则、评分标准及奖励办法。同时还应设想到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四、形式多样,寓教于乐
英语课外活动形式很多,但我们应该选用那些适合于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生动活泼,简单明了,能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
譬如,英语朗读比赛。我们就以课本所学课文为内容,要求学生按一定的语音规则去朗读,参加人数不限,可自愿报名。可以组织学生评委进行评分。这种活动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音能力大有益处。再如,英语书法比赛。这对初中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活动先以班级为单位,人人参加,从中筛选出较好的一些参加年级比赛。比赛时,必须统一书写内容,书写格式及其它要求。让参赛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还有英文小报制作比赛。可以要求学生人人参加,比赛前必须向学生们宣布制作要求,包括纸张的大孝小报内容、版面设计及交稿时间和评分标准。开展这种活动既可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又可增长学生的见闻,加强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了解。
对于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课外活动,比如“英语智力竞赛”,我仅限于在课外小组同学中进行。竞赛时,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将学生分为几个组,并邀请其他同学观摩:整个竞赛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两部分。内容有:猜谜,趣味问答,判断是非,填空,听力测试等。活动自始至终气氛活跃,同学们积极思维,争先恐后答题,效果良好。
开展英语课外活动,还必须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在我们教过学生们身体各部位英语名称之后,?便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去做Simonsays,“Touch your nose,(mouth,head,ear,etc)”游戏。这样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这些单词。在学了There be句型后,可以开展实物记忆游戏。学了祈使句型之后,可以让学生分两组轮流命令,互相指定对方一个学生执行。总复习时,可以借助于游戏形式复习一些反义词、近义词、同音词等。还可以通过开展“猜职业”、“猜物”等游戏复习一些“职业名词”和“物质名词”。
五、分配任务,督促后进生形成学习目标
为了督促后进生完成作业及其他学习任务,我给学生布置任务时分成两部分内容:必做型和选做型,必做型是基础知识,难度小,后进生不会有很大难度。难度较大的选做题可以不作。这样,他们很乐意完成任务,感觉自己也能象其他同学一样达到老师的要求了,而且不会认为是老师在故意降低对他们的要求。
另外,后进生最重要的是有奋斗目标。教师应根据他们的个人特点,指导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每天、每周、每学期的目标。比如让学生自己制定任务,规定每天、每周记多少单词,背几个句型,读几篇文章。然后教师经常检查他们的完成情况,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有了成就感的学生会有更大的积极性与动力去学习。
六、改进评价方法,淡化竞争气氛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法;培养
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目前,全国中小学正在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努力探索和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次深刻的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顺应时展的需要。“我们今天知道的东西,到明天就会过时。如果我们停止学习,就会停滞不前。”许多未来学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成为生产的主要要素,这就要求人们不能只有现有的知识,而应该是不断创新的知识。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更新,终身学习己成为时代的需要。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目标。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师不能只顾“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这是现代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
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除培养学生语言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之外,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自学英语的能力,为他们离开学校后继续学习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必须积极研究科学的、适用的学好英语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教授指导学习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应当成为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二、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必须先培养起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儿方面做起:
(一)制定学习计划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表,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有了计划,就等于有了学习目标,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努力方向。教师不但首先要指导学生制定出一个符合实际的现实可行的目标计划,还要在平时的教学管理当中,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督促,定期检查,进行长期管理,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高中的英语学习任务繁重,知识点多而散,如果不做好课前预习,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预习,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此外,课前预习还可以促使学生发现疑难,引起思考,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增强听课的效果。
(三)认真听课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课堂上,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踊跃发言,大脑要不断地跟着老师转,在课内有意识地识记该课的生词、短语、句型以及重点句型,力争在课内就把这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记住,当堂消化。
(四)做好课堂笔记
要学妤英语,有一本详细全面的英语笔记是十分必要的。有的学生认为,记笔记是很痛苦的事情,但在英语学习中,这痛苦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再好的记性不如一只烂笔头。英语的知识点多而散,想仅凭每节课上的四十分钟就全部记住并长期不遗忘是根本不可能的。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的系统性的记录,对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非常重要,对于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非常重要,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浓缩信息的加工能力。
(五)课后及时复习练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过知识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很快,而往后遗忘的速度减慢,因此,课后及时复习对学生巩固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科学的、高效率的学习,必须把握“及时复习”这一环节。复习要做到及时,要在学后当天进行,复习时可先尝试回忆,然后反复阅读教材,对照笔记,记忆掌握重点内容。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三、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