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医生论文范文

医生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生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医生论文

第1篇

论文和临床工作矛盾,医生如何选择?

调查中,面对论文和临床工作的矛盾,60%的医生选择以临床为主,或者科研暂缓。他们的理由是:临床工作是一个医生的本职,其他都是次要的,要对病人负责;国内的科研受限于客观因素、人为因素,也做不出什么创新的东西。

一位受访者颇有些戏谑地说:“以后遇见病人,医生可以很客气地说:不好意思,您的手术我做不了,但是您也别担心,首先我是教授,教授给你看病本身就是你的荣耀;第二,虽然我做不了手术,但是我写过文章,要不您看看我的文章……”

另一个受访者则拿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事儿。2004年,他所在的医院因为没有省级的科技进步二等以上奖项,进三甲时被一票否决。此后,院领导为医院发展提出医、教、研一体化的方针,“逼”着医生“搞科研”,制定了很多政策,包括与晋升职称、发放高级职称人员津贴挂钩。“金钱刺激等措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些人开始造假,花钱打通各个环节,结果获省级二等奖,院里大肆表彰。”

如此,这位三乙医院的副主任医师认为,基层医院还是应该以医疗为主。“在我国,大多数基层医院不具备搞科研的能力,科研是何等严谨、严肃、严格的事情,科研的结果是用来推动医学发展的,是解决临床难题的,一个假的结果将会对临床工作造成多大的危害!因此我认为不分医院级别、能力,盲目地追求搞科研,写论文,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就必然会导致造假。”

不过,仍有四成的受访者选择“科研为先”。毕竟论文是自己的事情,关系着晋升,没有科研,就别想在专业领域内占有一席之地,同时这也是推动临床进步的基础,能不断增长自己的临床知识;另外,临床工作只要基本完成就可以了,病人的事情是谁都可以管理的。

临床水平高的医生和科研水平高的医生,谁更有地位 ?

58%的医生觉得,要根据医院的级别和地区来分,在三甲医院,科研水平高的医生更有地位、更有发展前景,也更有钱;在下面的医院,则是临床水平高的医生占优势。

但是,有50%的医生还是认为,写论文是能提高临床水平的。因为写论文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可以了解专业前沿、总结经验、熟悉专业英语。30%的人认为,写论文没用,国内的很多论文都缺乏创意、拼凑数据、剽窃抄袭、滥竽充数,没有实际价值。另外,有20%的医生觉得,写论文有用,但作用有限,因为写论文而减少临床时间,得不偿失。

第2篇

1.调查的一般情况

问卷调查于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开展,问卷发放采用电子邮件、工作单位现场发放等多种方式,共发放373份,回收348份,剔除无效问卷21份,有效回收率为87.67%,详见表1。

2.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其特点分析

(1)就业区域、单位和工作性质情况分析如表2所示,在就业区域调查中,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排名前三的分别为珠三角大城市、直辖市及省外省会城市、广东其他地级市;单位性质调查显示,主要以企业为主,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民营企业、外资或合资企业、国有企业;工作性质调查显示,主要以销售为主,而排名前三的还包括教育与培训、行政管理。依据第三方药品交易平台药房网商城提供的信息[2],收录了广东省药企503家(在国内直辖市和省份中,仅次于623家的北京),其中大部分(以及最知名的药企,如白云山、陈李济、三九等)都位于经济较发达的珠三角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佛山、东莞)和粤东的潮州、汕头等几个城市。而通过访谈,也发现药企相对集中和生源主要来自于广东是造成本科毕业生就业区域相对集中的最主要原因,同时,鉴于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要经过层层考核,其应聘难度大,而行政管理和技术研发等工作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相对容易是民营药企的销售岗位,因此本科毕业生大多在民营企业从事销售工作。(2)基本工作状态特点如表3所示,问卷调查项目“现在的工作是您的第几份工作”结果显示,已经换过工作的人员超过70%,其中已经是第3-5份工作的最多,占37.92%;在“是否满意目前的工作”调查中,选择不满意的占66.06%,而满意的仅占18.96%;在“不满意目前工作的原因”调查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工作性质不喜欢、工作不稳定、工作环境差和节奏快。通过访谈发现,药学、中药学专业的本科生营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相对薄弱,而目前“医药商品购销员”职业资格鉴定实施和企业销售业绩要求对从事销售工作的人员形成了较大的工作压力,所以大多数调查者都表达了对现有工作状态的不满,同时因为目前民营企业的工作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工作性质不稳定所造成的安全感缺乏,以及过快的工作节奏,均对员工造成明显的工作压力。而企业方则表示,因为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医改导致的药品市场紧缩、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较差而国际竞争激烈等客观原因,药企本身的发展也举步艰难,能够提供给本科毕业生的各方面条件确实亟待改善。(3)未来职业规划与分析如表4所示,有换工作打算的占到了67.59%;在“最希望的工作单位”调查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外资或合资企业、行政机关、国有企业;在“最希望的工种”的调查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教育与培训、技术研发和行政管理;在“如何提升职业能力”的调查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攻读研究生、参加各种招考和学习管理知识技能。访谈和文献资料分析也显示,一方面,药学、中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观较为保守,不愿意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目前制药行业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客观存在,作为一级劳动力市场的珠三角大城市、直辖市和其他省会城市的大型外企(或合资企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拥有稳定而良好的工作环境、更多的培训与晋升机会、较高的薪金与福利,受到学生的亲睐。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学生处于民营企业的销售岗位,导致学生不能在现有工作岗位安心工作、频繁变换工作。而面对期望的工作岗位相对缺乏和竞争激励等客观形势,调查者大多希望通过继续深造、参加公务员考试和参与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升能力,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重新择业。

二、对策建议

针对广东省药学、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就业区域相对集中、工作满意度较差、现有单位与工作性质与期望存在较大差距、工作变换相对频发,以及未来职业发展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的特点,本研究从引导就业观念转变、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等三个层面,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引导就业观念转变

拓展自主创业空间就业形势与就业观念是密切相关的,一般说来,形势会影响和改变观念,就业观念只有跟上就业形势的变化,才能适应发展变化的形势,这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具体体现[3]。目前民营企业是药学、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主要聘用单位,而销售则是供给相对充足的岗位,药学、中药学本科毕业生只有通过“百里挑一”的层层考核才可能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要求得稳定、起点高的工作单位(及岗位),同时大部分本科生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惨遭“淘汰”。因此,从学校就业指导教育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应该积极引导就业观念转变,纠正本科生不愿意下基层、不愿意从事基础工作的传统观念,从平常的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着手,带领学生下基层、从事基础性的工作,并且必须把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踏实务实的作风作为学生工作的核心;另一方面,医药保健行业具有较好市场活力与自主创业空间,不少医药民营企业都是通过自主创业发展而来的,因此,也应该从自主创业的教育(相关课程)、实践着手,鼓励并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计划(项目)的实施。

2.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

开辟高校与企业多赢局面一方面,随着世界各国竞相采用现代技术开发天然药物,为我国医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是我国医药产业缺乏创新,大部分药品为仿制药物,无法与国际制药巨头竞争,严重制约了我国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大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创新药物研发的支持力度,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增强制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另一方面,我国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引入探索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30多年的发展,校企联合逐渐成为各高等院校公认的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企事业单位对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和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受到更广泛的关注与实施。完善药学、中药学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高校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支持,企业为大学生提供实习见习的场所与机会,既可以增强民营药企的实力、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环境,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技能与社会适应能力,还可以间接改善学生就业条件,从而达到多赢的局面。但是,在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过程中,必须本着诚信合作的精神,解决好相关合作文件执行力和约束力问题。

3.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第3篇

1.老龄化社会和养老方式的改变需要大量全科医生

目前中国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老龄化已成为社会问题。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应向社会养老转变,当前社会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只有满足老年人对卫生服务的需要,才能全面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

2.民众对医疗保健要求提高的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医疗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民众对医疗机构诊疗、服务水平的期望值愈来愈高,同时也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有了较高的要求。全科医学的发展,还承担起社区教育的功能,为人们提供健康教育、预防疾病和保健康复等具体服务,可以促进社区整体的发展。

3.减轻民众“看病贵、看病难”压力的需要

在农村实行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途径,让80%的病人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得以解决,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是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能担当起医疗服务、康复任务的全科医生。鼓励大医院医生向基层医院流动,吸引病人在基层医院社区门诊就医,从而减轻“看病贵、看病难”的社会压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具体措施

1.研究制订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生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开展全科医学人才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的调研,听取有关专家和教师的意见,形成了调研报告,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在临床专科学生中确定全科医生方向学生,组建试点班,采用“前期趋同、后期分流、分段培养”的方法,创新“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提高素质”的“3+2”全科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全科医学教育,使之适应基层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双向转诊、预防保健、卫生宣教等工作岗位需求,培养新一代具有全科医生素养的临床医学人才,为后二年进入培训基地奠定了基础,储备和输送了人才。

2.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立通识教育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课四大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发全科医生方向课程模块,将全科医学概论、临床诊疗与护理基本技术、社区康复、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社区预防与保健5门课程融入课程体系中,集医疗、康复和公共卫生为一体,努力培养学生的全科医学素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以农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为切入点,在基础医学教学中融入临床、全科医学的相关内容,早期接触临床,删减部分与基层医疗实际需要脱节或挂钩不紧密的课程、章节和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预留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保障全科医生课程的理论讲授。

3.加强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大实训平台,强化实践教学

校内以模拟场景、模拟病房、模拟病人为主,进行情景式教学。校外加强附属医院和6所临床教学见习基地建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做一体化。在毕业实习期间,安排一个半月到乡村卫生机构实习,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走村串户,开展卫生宣教、计划免疫、义诊咨询、健康查体、帮助建立健康档案等,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机会,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能力,增强社区医疗和大卫生观念。

4.校院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制订专兼职教师任职标准,由校院共同聘任临床医学专业任课教师,对聘任的教师实行双向培训,每年选派青年教师到临床第一线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保证专业教师每四年有半年时间到医院挂职锻炼,弥补实践教学能力的不足。同时,学校定期不定期指派校内专家教授到各教学基地进行专题报告和学术讲座,提高医院教师的理论授课和临床带教水平。

5.持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

从入学开始就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讲清楚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趋势,临床医学人才的需求状况,教育他们审视度势,主客观结合,主动适应人才需求变化,到基层去为广大群众防病治病。三年内医德、医风教育不断线,在“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誓言的引领下,培养医学生“诚信、责任、坚守”的职业道德信念,促进职业素养的形成,为临床医学生“下得去、留得住”奠定思想基础。

三、取得的成效

1.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全科医学课程成绩优良

由于以就业为导向,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到课率高,课堂互动热烈,全科医学方向课程考试成绩优良,学生全部通过毕业考试。

2.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就业率高,用人单位满意

经过实践,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极大提升,2014年毕业生就业率为80.87%,其中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占76.4%,受到用人单位好评。2014年在、财政部开展的“西部志愿计划”实施中,我校临床毕业生占山东省支援人数的55%,我校是我省民办高校唯一荣获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称号的高校。

3.促进了专业建设的全面发展

成立了由兄弟院校知名教授、校内教师、行业专家组成的第二届临床专业指导委员会,有效地指导和督促专业建设的开展。先后建成了以“人体机能学”为代表的省级精品课程7门,以“诊断学”为代表的校级精品课程14门;主编和参编省级以上教材33部,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5+3”教学改革五年制教材《全科医学概论》定稿会在我院召开,课题组成员刘西常担任副主编,专业建设的发展也培育了教师队伍的成长,一大批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4.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