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互联网行业技术范文

互联网行业技术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互联网行业技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互联网行业技术

第1篇

服装网络销售是企业或者个人借助网络平台将服装商品通过图文信息表达,第三方物流和在线支付或者货到付款的方式传送给消费者的过程,目前网络销售模式有B2C和C2C等销售模式,有的个别企业采用定制的男装网络销售模式。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互联网购物目前已经成为大家比较热衷的一种购物方式,各种服装、配饰、生活用品等都在网络上进行购买,能节约大量的时间,同时还可以在短时间内看到或购买到自己喜爱的商品。

2.理论基础

2.1网络营销的基础——Internet

Internet一词源于英文Interconnectnetworks,即互联网,Internet所提供的服务可分为六大类,电子邮件服务、交互式信息服务、文件传输服务、远程登录服务、信息研讨和公布服务、其他服务,通过这些服务实现了资源共享,节约用户时间,提高办事效率等。

2.2网络营销运营模式具体分析

2.2.1营销模式B2C、C2C介绍

B2C是Business-to-Customer的缩写,而其中文简称为“商对客”。“商对客”是电子商务的一种模式,也就是通常说的商业零售,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这种形式的电子商务一般以网络零售业为主,主要借助于互联网开展在线销售活动。B2C即企业通过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新型的购物环境——网上商店,消费者通过网络在网上购物、在网上支付。C2C实际是电子商务的专业用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比如一个消费者有一台电脑,通过网络进行交易,把它出售给另外一个消费者,此种交易类型就称为C2C电子商务。

2.2.2营销模式PPG介绍与分析

PPG的核心商业模式是通过将现代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零售业进行创新性融合。PPG将现代化网络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零售业进行创新性融合,以区别于传统的渠道分销模式,采用更优化的直效营销方式,辅助以卓越的供应链管理的体系,在统一的品牌战略管理理念下,呈现一种全新的高效商业管理模式。从结构而言,PPG模式的核心在于生产销售与供应链管理。这一生产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缩短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生产链”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反映速度。PPG汲取现代商业模式中的核心理念,通过系统且严密的筛选过程,仅挑选最好的生产供应商进行合作。PPG通过严密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及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从面料选材时即开始严格的筛选,同时实时监控供应商生产流程,并以接近苛刻的质量检测标准,力图保障PPG的产品品质的最优化。

3.X品牌男西装天猫店铺销售模式优化

天猫店铺销售模式B2PW概述。B2PW意为BusinessToPart-timeWorker,是指企业与在校的服装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兼职者之间的一种合作关系,共同为企业设计制作出顾客满意合体的高级定制男西装,此种销售模式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合作的形式展开活动。此种模式源于资源整合,资源整合,是企业战略调整的手段,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日常工作。整合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就是要有进有退、有取有舍,就是要获得整体的最优。在资源整合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资源整合过程模型,分析了企业资源整合能力,旨在为企业提供如何提升资源整合能力,进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提供建设性建议。

4.销售模式X品牌男西装B2PW具体实施运行

X品牌男西装消费群体年龄定位于20—40岁男士,西装一套价格在800—1500之间。

4.1宣传渠道

X品牌男西装采用B2PW的销售模式,在宣传方面采取人工宣传和网络宣传两种渠道。同时企业自己也会进行一些网络推广,如搜索引擎营销、E-mail营销、病毒性营销以及其他推广方法,这些都是目前店铺推广常用的方法。搜索引擎是常用的互联网服务项目和最基本的网络营销手段,搜索引擎服务市场的竞争也随着搜索引擎广告价值的不断提高而日趋激烈,广受企业青睐。

4.2优质售后服务

第2篇

回首2015年,全球领先的多媒体通讯核心设备和行业设备供应商东进技术继续高歌猛进,积极拥抱互联网,与行业结合战略深入推进,在金融领域创新突破,实现品牌和市场双丰收,书写东进发展新篇章。

关键词一:拥抱互联网

当下,互联网浪潮正深刻影响着各个行业和领域,改变着消费者的行为和思维模式。作为与互联网联系最为紧密的行业,通信业受到最直接的影响。

对传统行业而言,在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需要一个优质的通信网络来予以支撑并赋能业务创新,这对东进来说,恰恰是一个巨大机会,而这源于东进在通信行业的深厚积淀和强大的研发实力。

自2007年Keygoe系列多媒体交换机推出以来,东进旗下的Keygoe家族不断发展壮大,Keygoe1000系列多媒体交换机、Keygoe3000系列多媒体交换机、Keygoe200系列多媒体处理板,再到全新的Keygoe 9000系列多媒体交换机,产品推出速度之频繁、蕴含技术之高端、对业界影响力之大,使得东进每推出一款Keygoe系列多媒体交换机引发业界高度关注,不断推动CTI行业深入发展。

对于目前通信行业的互联网化,东进已在技术、产品以及应用等方面做足工夫,帮助运营商积极应对挑战、拥抱未来,以更高效的方式实现业务的互联网化以及服务模式的多样化和创新,这也正是东进“与行业结合是通信业未来发展重点”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和落地。

在此大背景下,东进Keygoe9000系列多媒体交换机在过去的一年大出风头。

据了解,东进Keygoe9000多媒体交换机以全IP化的系统架构和强大的多媒体处理能力,与基础电信运营商的NGN/IMS实现对接,并通过互联网将NGN/IMS延伸到企业客户的内部网络,帮助基础电信运营商和增值服务提供商为企业客户提供融合多媒体业务,助力企业在新兴的IP网络环境中实现快速创新和业务增长,并保护已有投资。

在实际应用中,包括东进Keygoe9000多媒体交换机在内的产品在通信、制造、电子商务、公共事业、政府、航空等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二:金融创新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互联网金融模式不断推陈出新,金融支付、金融安全问题受到金融机构和广大用户的高度关注。对于金融设备供应商来说,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考验的是企业的技术实力。

得益于东进的研发实力以及对金融行业客户需求的敏锐把握,在过去的一年,东进的技术研发在金融领域有着诸多的创新突破。

2015年10月在上海举办的2015中国国际金融展上,东进携旗下针对金融行业的IT产品和解决方案亮相展会,在展会期间大放异彩。

据了解,除了主打的eNAC电子支付网控器和VPC语音支付安全设备登台亮相外,东进还隆重推出三款新设备――DT511即时制卡设备、金融声纹验证机和金融数据密码机。

第3篇

【关键词】旅游行业 移动互联网络 互联网络应用

在这个智能手机与移动上网设备普及的今天,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络的完美结合,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早已习惯了用手机上网,办公,聊天,看电影,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世界,很多人都已经看到了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商机,很多的企业也通过移动互联网络发展壮大了自己。而作为我国传统行业的旅游业,又该如何把握这次飞跃的契机呢?

一、传统旅游业的现状

中国传统旅游,人们通常先选择旅行社,然后进行咨询、交涉,然后支付一定的佣金,最后商议发团时间,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旅游者并不能体会到旅行中的乐趣,而一味的被团长或导游牵着鼻子走;反过来说,旅行行业的组织和管理者们也由于长期的固定线路而失去工作激情,只是形式性的带着人们出游,而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满足更是渴求,旅游行业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这也让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行业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差距,不管是服务理念还是管理方式都与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严重脱节,亟待变革。

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旅游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转点,新时代的年青人更倾向于自助旅行,一部手机,一个背包,一台笔记本,一双帆布鞋,这便是年轻一代旅行者最时尚的标志;而行程计划的安排,宾馆客房的预定,火车机票的购买,驴友之间的互动沟通,与家人朋友的旅行分享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络轻松实现。

二、旅游行业管理现状

我国旅游行业管理具有很大的时代特征与国情烙印,往往是各个旅游管理部门投入人力物力不少,效果却收益甚微,在这里笔者举例说明一下,我国某省一处旅游热区,由于当地旅游业发展过快,管理严重脱节,导致了当地的旅行社不规范运作,导游与当地商店或宾馆串通一气,带领旅行者进店购物拿回扣;住宿质量与旅行社承诺不一致等等诸多问题异常凸显。就此,当地的旅游管理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及物力资源进行管理和规范,虽有成绩,但由于旅游运作环节过多,而收效不大,后又在当地旅游局的领导下,成立宾馆饭店旅行协会,一度按等级统一价格,并由各家协会成员互相监督,然而由于旅游管理部门无法全面的监控协会成员,就出现了一些宾馆饭店因利益所趋导致互相作弊的行为,使旅行协会形同虚设。

由此看来,旅游业的管理需要更先进的方式进行监督规范,而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便成为一种不错的方式。

三、旅游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在过去,消费者的查询及预定需求只能在传统宽带服务上进行,即使用台式电脑或笔记本进行浏览搜索,而离开这些信息获取源头,旅行者踏上旅程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了,从而失去对信息新旧程度的把握,致使旅行者一些无端的对天气或不确定因素的猜测,从而影响旅行的行程安排。

现在移动互联网络与旅游业相结合,这是新兴事物与传统行业的结合,由于旅游行业具有异地特征,在过去,人们只有亲身到了目的地或查阅资料才能知道该旅游景点的各种信息,否则只能通过曾去过的人们口耳相传,信息陈旧且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而现如今,移动互联网络的涉入,在整个旅途中,你都可以全面客观掌握目的地你想要知道的一切信息,如气候、交通、住宿、物价等等,以便于旅行者能够及时的对行程路线等做出修改。

移动互联网络方便旅行者出游的同时也便于当地旅游行业的管理工作以及我国旅游行业的正确发展,笔者发现,各级旅游行业管理部门,也借此东风及时推出移动互联设备软件或网站,加大旅游信息的更新及畅通,便于旅游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之贯穿旅游者的整个行程。

旅游管理部门在软件上对自己的景点进行广告宣传,对本景点的交通线路,特色景观进行简单介绍,对所管理辖区内的宾馆饭店购物广场进行分类,价格等级进行公示,并允许旅行者对其进行打分评价,使辖区内的服务类行业公平竞争,规范运作;并能够在软件上进行机票或酒店的预订、支付;更有些旅游景区加大辖区的无限网络覆盖,使辖区内无死角,无论是跟团旅行,还是驴友自助游,发生任何情况,都不会与群体失去联系,此举更能充分消磨旅行者的时间碎片,无论是在排队时、睡觉前还是在就餐前,巴士上都不会让旅行者觉得无聊,随时随地都能与好友分享旅行的快乐,与家人报个平安;还可以轻松上网、看电影、玩游戏、收发邮件、处理公务等;当旅行者疲惫的返回家中时,该类应用还能及时的对旅行者进行问候以及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对旅行者表示关切之情,打消旅行者在本次旅行中产生的不满等消极情绪。

四、移动互联网络介入旅游行业所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移动互联网络的旅游行业应用还相对不成熟,能够使用手机制定旅游线路及预订各种服务业务的用户还较少,一段时间内,还是制约移动互联网络在旅游行业管理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就目前来看,该领域运营费用还主要依靠外界资本运作来维持,不能够实现独立盈利,如何发挥移动互联网络的技术优势,使不断增长的移动互联用户真正的愿意为这类应用买单,是解决此类应用较少的又一难题,一旦攻克此难题,旅行者使用移动互联网络来选择并购买旅游服务将呈井喷式增长。

五、结束语

提升旅游行业管理的服务质量和科技含量,最大限度的发挥移动互联网络的技术优势,更好的服务于旅游行业和旅行者,是对该领域工作人员的严峻挑战。移动互联网络正在悄悄的改变着旅游业的传统商业模式,改变着旅行者的旅行方式,让旅行更休闲,改变着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的工作模式,让管理更轻松有效。

参考文献:

[1]夏冰.朱若男.刘娜.移动网络对我国旅游城市影响的分析与预测[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3).

第4篇

    互联网企业对知识、技术的依赖性较高,企业员工的薪酬激励情况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值得深入研究。

    互联网企业是指从事互联网运行服务、应用服务、信息服务、网络产品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生产以及其他与互联网有关的科研、教育、服务等活动的行业总称。技术型员工起源于职业定位的不同,最早引入这一概念的是埃德加·舍因(Edgar SchEin),根据他的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型(或职能型)职业定位主要关注的是工作的实际内容,这种员工一般都希望一直在自己擅长的技术或职能领域工作。

    二、互联网企业技术型员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技术型员工流失严重

    有研究表明,互联网行业员工流失率为17.9%,高于所有行业的平均值15.8%,其中技术型员工流失率高达18.5%,行业内人才争夺十分激烈。互联网行业薪酬逐年上涨,但是每年的涨幅在不断缩小,且趋于稳定。大型互联网企业的技术型员工薪酬(如百度、腾讯)明显要高于中小型互联网企业。

    2、技术型员工工资中固定部分占比较高

    技术型员工的薪酬构成也一般员工基本相同,由岗位工资、技能工资、各种津贴、奖金、佣金等组成,但是其中固定部分约占到75.2%,技能工资仅占到22.4%,其他可变工资占2.4%,固定部分所薪酬总额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员工。这一方面体现了对技术型员工的保障,但同时也体现了薪酬构成的激励不足。

    3、对技术型员工激励重视不够

    互联网企业对技术型员工的重视程度,取决于企业经营者在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方面的动力大小。正是由于企业经营者在技术创新动力与需要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企业在重视技术型员工程度上的差异,也导致了企业在激励技术型员工方法和效果方面的明显不同。 一般而言,大型互联网企业比较重视技术创新,对技术型员工的激励也较为重视,以企业内部能够形成资源向技术型员工优先配置的良好环境。

    4、薪酬分配模式单一

    尽管国内技术型企业使用的薪酬分配模式种类较多,如项目工资制模式,协商工资制模式,提成工资制模式,技术承包工资制模式,宽带岗位工资制模式。但是单个互联网企业对于技术型员工所适用的薪酬分配模式却十分单一,一般单个企业仅使用1到2种分配模式,比如常见的是提成工资制模式和技术承包工资制模式。

    三、建立适合自身企业的技术型员工薪酬激励机制

    互联网企业的规模大小及具体发展定位都影响着企业的薪酬激励,但无论如何互联网企业需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设计技术型员工薪酬激励机制。首先要确定薪酬目标,因为薪酬目标是薪酬激励机制设计的核心,不同的薪酬目标,决定了企业要设计不同的薪酬政策、薪酬内容。

    1、确定薪酬目标的基本原则

    一是技术型员工的薪酬水平要以能促进技术型员工的行为与组织目标相符合,要有利于企业新产品开发并适应市场,涉足客户需求,且考虑企业成本。二是体现内部公平,即薪酬制度的制定过程和实施过程都要体现公平原则,且能够体现技术型员工的价值,满足其需要。

    2、确定薪酬激励机制的目标

    互联网企业对技术型员工的东西激励目标首先应是通过制定合理的薪酬机制,使技术型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把企业的利益与技术型员工的利益联系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以达到激励技术型员工积极努力工作,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在提高自身利益的同时,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益。其次是设定较大的弹性薪酬空间,对于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技术员工要给予相应的回报作为对员工的肯定,不同的贡献给予不同的回报水平,体现公平原则,确保留住核心技术人才。第三保证企业薪酬的外部竞争性,即要确保企业的薪酬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吸引力,才能把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吸引到企业内为企业发展服务。第四,法定福利必不可少,这一点能够为企业赢得良好的形象,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做到法定福利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要保障。

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 技术型员工 薪酬激励

一、绪论

互联网企业对知识、技术的依赖性较高,企业员工的薪酬激励情况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值得深入研究。

互联网企业是指从事互联网运行服务、应用服务、信息服务、网络产品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生产以及其他与互联网有关的科研、教育、服务等活动的行业总称。技术型员工起源于职业定位的不同,最早引入这一概念的是埃德加·舍因(Edgar Schein),根据他的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型(或职能型)职业定位主要关注的是工作的实际内容,这种员工一般都希望一直在自己擅长的技术或职能领域工作。

二、互联网企业技术型员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技术型员工流失严重

有研究表明,互联网行业员工流失率为17.9%,高于所有行业的平均值15.8%,其中技术型员工流失率高达18.5%,行业内人才争夺十分激烈。互联网行业薪酬逐年上涨,但是每年的涨幅在不断缩小,且趋于稳定。大型互联网企业的技术型员工薪酬(如百度、腾讯)明显要高于中小型互联网企业。

2、技术型员工工资中固定部分占比较高

技术型员工的薪酬构成也一般员工基本相同,由岗位工资、技能工资、各种津贴、奖金、佣金等组成,但是其中固定部分约占到75.2%,技能工资仅占到22.4%,其他可变工资占2.4%,固定部分所薪酬总额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员工。这一方面体现了对技术型员工的保障,但同时也体现了薪酬构成的激励不足。

3、对技术型员工激励重视不够

互联网企业对技术型员工的重视程度,取决于企业经营者在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方面的动力大小。正是由于企业经营者在技术创新动力与需要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企业在重视技术型员工程度上的差异,也导致了企业在激励技术型员工方法和效果方面的明显不同。 一般而言,大型互联网企业比较重视技术创新,对技术型员工的激励也较为重视,以企业内部能够形成资源向技术型员工优先配置的良好环境。

4、薪酬分配模式单一

尽管国内技术型企业使用的薪酬分配模式种类较多,如项目工资制模式,协商工资制模式,提成工资制模式,技术承包工资制模式,宽带岗位工资制模式。但是单个互联网企业对于技术型员工所适用的薪酬分配模式却十分单一,一般单个企业仅使用1到2种分配模式,比如常见的是提成工资制模式和技术承包工资制模式。

三、建立适合自身企业的技术型员工薪酬激励机制

互联网企业的规模大小及具体发展定位都影响着企业的薪酬激励,但无论如何互联网企业需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设计技术型员工薪酬激励机制。首先要确定薪酬目标,因为薪酬目标是薪酬激励机制设计的核心,不同的薪酬目标,决定了企业要设计不同的薪酬政策、薪酬内容。

1、确定薪酬目标的基本原则

一是技术型员工的薪酬水平要以能促进技术型员工的行为与组织目标相符合,要有利于企业新产品开发并适应市场,涉足客户需求,且考虑企业成本。二是体现内部公平,即薪酬制度的制定过程和实施过程都要体现公平原则,且能够体现技术型员工的价值,满足其需要。

2、确定薪酬激励机制的目标

互联网企业对技术型员工的东西激励目标首先应是通过制定合理的薪酬机制,使技术型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把企业的利益与技术型员工的利益联系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以达到激励技术型员工积极努力工作,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在提高自身利益的同时,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益。其次是设定较大的弹性薪酬空间,对于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技术员工要给予相应的回报作为对员工的肯定,不同的贡献给予不同的回报水平,体现公平原则,确保留住核心技术人才。第三保证企业薪酬的外部竞争性,即要确保企业的薪酬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吸引力,才能把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吸引到企业内为企业发展服务。第四,法定福利必不可少,这一点能够为企业赢得良好的形象,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做到法定福利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要保障。

3、确定薪酬政策

薪酬政策是薪酬体系之本,体现了企业薪酬体系的价值观,并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员工行为。薪酬政策需要体现四个方面,第一,是内部一致性,即薪酬差别要体现技术型员工的工作差异。第二是外部竞争力,即企业如何根据市场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给自己企业技术型员工的薪酬水平定位。这是由于薪酬水平具有市场的相对性,员工会拿薪酬水平进行对比。第三,员工贡献度,即薪酬政策要体现员工对业绩的重视程度,这一薪酬政策将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第四,有效的薪酬管理,尽管每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的薪酬激励机制,但是对薪酬激励机制的管理也十分重要,需要让员工清楚企业的薪酬制度使其行业、能力、贡献与其获得的报酬是等价的,并能够感受到员工对薪酬的满足。

参考文献:

[1]互联网行业员工流失率偏高.北方网.2012.06.17

[2]宁长利.通信运营企业网络口技术型员工激励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

[3]李大港.IT企业技术型员工企业文化认同感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09.

作者简介:

第6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互联网技术 人力资源配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金融服务从实体网点服务扩展到以互联网为中介金融服务,并产生了互联网金融这种新的金融服务形式,颠覆了传统商业银行服务模式,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就人力资源配置而言,互联网技术给传统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配置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商业银行只有积极应对挑战,创新人力资源配置机制,才能在互联网时代中持续健康发展。

一、互联网技术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配置的挑战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断削弱人工网点的基础作用,减少传统柜员数量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带来了电子支付和移动网络支付市场的高速发展,使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人们也已经习惯通过互联网来开展金融活动,人工网点的基础作用不断削弱。因此,商业银行对传统柜员的需求持续下降。同时,由于科技的发展,很多银行网点采用自助设备来取代人工劳动,这也进一步减少了对于传统柜员的需求。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带来挑战,人力资源投入将呈下降趋势。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抢占了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市场份额,导致传统银行业务的竞争压力加大,营业收入持续下滑。首先,互联网金融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使商业银行在储蓄存款方面的业务受到影响,并且这还会导致商业银行资金成本的提高,进一步削弱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其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改变了商业银行的贷款模式和人们的贷款习惯,对商业银行的核心信用功能造成损害。可以看出,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传统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而这两个业务也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业务。二是传统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过高,导致盈利能力不强。与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商业银行要承担营业场所、网点运营等费用,总成本较高,不利于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也给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带来了影响。而人力资源成本是商业银行成本的重要部分,通常占总成本的一半以上,甚至高达60%。因此,人力资源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盈利水平,这就要求商业银行控制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这必然会造成对人力资源投入的下降。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银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商业银行人力资源使用效率达不到市场发展要求。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导致了大量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诞生,同时,一些小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也积极的运用互联网技术,将线下业务和线上业务结合起来,大量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这打破了银行业原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平衡,互联网金融机构不断抢占市场份额,而传统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占比不断下降。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不断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进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在白热化竞争的市场中获取竞争优势。然而,现阶段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使用效率还比较低,人均净利润和人均产出比都出现下降趋势,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要求。

二、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配置对策

(1)优化商业银行实体网点布局,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优化商业银行实体网点布局,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源耗费是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要对商业银行重合交叉服务网点进行整合,提高单个网点的服务范围,改变传统商业银行网点小而乱的状况。其次,要优化低效商业银行实体网点。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大对电子设备的运用,用自助设备来取代部分人工操作,甚至是将商业银行的实体网点改造成自助式银行的形式,减少人力资源成本,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2)科学规划用工总量,强化人均成本效益理念。主要分为两点:一是要以盈利能力为导向规划用工总量。对于能快速适应互联网技术发展,并在市场竞争中能达到较高的盈利水平的商业银行或网点,可以适当的增加其用工人数,并将引进的人才配置到新兴市场中去,实现商业银行的“开源”,促进非利息收入的增长,进一步促进其盈利水平的提高。而对于发展缓慢,不适应互联网技术发展要求的商业银行或网点,要严格控制人员规模,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放在对现有人员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挖掘上,实现现有人员的优化配置。二是不仅要关注商业银行的总体效益,更要重视人均效益。在用工规模一定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每名员工所创造的价值。因此,商业银行要强化人均成本效益理念,在绩效考评中加大人均效益指标所占的比重,并将其与人均成本结合起来,以实现人员向效益较好的方面倾斜,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3)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互联网技术对人力资源配置的支撑作用。首先,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特别是大数据技术对员工进行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方面的分析,提高人员与岗位的匹配度,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要积极借鉴成功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在数据挖掘和应用方面的实践经验,推进商业银行自身的数据收集、整合和应用,便于商业银行管理者了解其网点、人员总量和经营情况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为管理者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三、总结

总之,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打破了银行业原有的市场结构,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给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要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调整和变革,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来促进自身的发展,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万建华.金融e时代 [M].中信出版社,2013.

[2] 程瑛.试论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5,(12).

第7篇

毕业论文的写作,效果质量如何,与数据的支撑有重要作用。特别是针对医学、计算机、生科、化学等偏向于实验调查性的专业,数据的搜集更是作者需要攻克的主要任务。本文,以资讯、数据两大类与大家分享互联网常用的数据资料搜集网站,具体如下:

资讯类

新浪科技 tech.sina.com.cn/

腾讯科技 tech.qq.com/

艾瑞网 iresearch.cn/

艺恩网 entgroup.cn/

虎嗅网 whuxiu.com/

36kr 36kr.com/

钛媒体 tmtpost.com/

游戏大观 gamelook.com.cn/

亿欧网 iyiou.com/

媒介360 chinamedia360.com/main

数据类

中国票房 cbooo.cn/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net.cn/

艾瑞网 iresearch.com.cn/report/viewlist.aspx

易观智库 analysys.cn/

游戏产业网 cgigc.com.cn/list/79644663134.html

百度指数 index.baidu.com/

大数据导航 hao.199it.com/

CSM(电视收视率) csm.com.cn/

第8篇

  (1)变量和要素选择  

  当我们准备建立这么一个模型时,我们需要筛选出合适的因素来组成表达式,作为一般和显而易见的考虑,劳动力,资本,土地都是不可或缺的,技术、管理作用如何,我们可以尝试引进。作者曾将耕地面积作为内生变量参与模型检验,但因为P值远高于0.05而不符合检验标准,为了简化起见,只保留资本变量,因为他们的效应可以说是成正比的,土地作为不动产,本身也是资本的一种形式。互联网农业区别于其他农业形式的关键因素中,信息化水平应当是一个可以用来衡量的变量。互联网+农业的互联网因素涉及面广,为了衡量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水平,这里以可以被测度的农业信息化水平来代表。 

  (2)假设与函数选择   

 为了得到可靠的论证,提高模型的验证效果,互联网农业的柯布道格拉斯模型需要以下假设支持:  

  ①时间平稳性:假设消除了该模型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对于时间(年份)的异常波动性(突发事件、重大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引起的)。  

  ②农业信息化水平短中期稳定:假设在3-5年的时间内一个地区内的农业信息化建设程度和服务水平保持稳定,变化可以忽略。   

 ③为方便研究,技术和管理水平变化引起的总产值的变化以原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常数项A的函数化形式A(t}b)表达,a保持恒定。  

  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Q一ALaK}。式中,Q为总产出,L为投资,K为劳动投人,A, a,日为模型参数,其取值范围在0-1之间。因为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非线性模型,求解的基本思路是,首先用变量代换,将非线性模型转化成线性模型,再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求得各个模型参数。为此,将模型两侧取对数,生产函数则变为InQ = InA + a11nX + aZInX +...anlnX,用最小二乘法便可求得各参数。  

2 确定模型变量和参数   

 根据具体的经济关系,J十充分考虑各变量历史资料的可获取性、确定模型的变量。   

 (1)内生变量   

 Q一农业总产值;单位:亿元   

 (2)外生变量   

 K一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单位:亿元;K1一农业流动资产投资(以化肥施用量为代表);单位:万吨;L一农业劳动力;单位:万人;T一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分值。  

  其他变量和参数需要说明的是,Q为加上管理与技术变量之前和之后的农业产值,g为管理水平分值,Z和Z‘为中间变量,为了方便研究在管理和技术变量的作用,我们使g和t在变化前和变化后的L与K保持不变,所以Z = Z',},凡,凡,凡,。,刀为模型参数。   

 3模型推演     

  在不测量g的情况下,增加流动投资变量K1,公式可简化为:   

 4模型的系数估计与检验   

 (1)模型结构方程式  

  根据上一部分关于农业生产因素的分析,同时考虑到数据支持间题,我们对农业经济增长构建如下模型:In q =c(1)t+ c(2) ln(l)+c(3) ln(k) +c(4) ln(kl)+ e...............……(1)    方程一反映农业的产出与投人的关系,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流动资产投资、农业劳动力有关;    可用此计量模型求出各个要素对农业总产值的弹性系数。。(1),c(2),c(3),c(4)为待估计的参数。    (2)模型的参数估计及检验  

  ①数据来源  

  本模型参数估计采用面板数据,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农业信息化水平评分来自于哀晓庆,李奇峰,李琳等人所做的《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农业信息化评价研究》一文。其评分依据的原始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为消除价格变化的影响,涉及价值量的数据均按可比价格计算,农业固定资产投资K1,农业流动资产投资K1(以化肥施用量为代表);农业劳动力L均由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可直接得到。

②数据处理与模型    

计算采用的是Exce12003和Eviews6.0软件。经过Eview、分析得到如下回归方程式:    logg=2.504477+0.2829901og(l)+0.0935961og(k)+0.5627601og(k)+0.155540t    可还原为    Q=e2.504477+0.15554fL0.2829901K0.0935961凡0.56276    

③模型检验    

本模型估计出来的参数所反映的经济意义和经济理论与实践相符;在0.05显著性水平下本模型各方程均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各方程的拟合优度均大于0.98;估计参数在0.05显著性水平下能够通过参数的显著性检验。通过对面板数据的随机效应hausmar,检验,P值远小于0.05,应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由于时间序列只有3年跨度,不满足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条件,不需要做单位根与序列相关检验,只能建立混合效应模型。  

第9篇

关键词:工业节水;运行管理;运行控制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4.030

1 循环冷却水运行管理和控制的发展历程

1.1 无序阶段

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最先由国外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而我国大约在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引入。此时,我国的循环水基本上处理无序管理状态,甚至相当一部分工业公司仍然在使用直流水。大量的水资源被浪费,即使使用循环水系统的公司,由于对水处理技术的不了解,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问题,水处理行业急待发展,更谈不上运行管理。

1.2 粗放式管理阶段

自上世纪70年代,我国引入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后,绝大多数企业对水处理的认识仅停留在加药这一层面上,往往忽视其它方面,管理粗放。此时,虽然我们在技术上仍然需依靠国外公司的输出,但水处理技术带给我们的经济效益已引起大家的关注,国内水处理行业迅速发展。

1.3 精细化管理阶段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国内水处理学术体系已相对成形。大家也开始认识到了水处理不再是简单的加药,而是包含加药管理;水量管理;水质分析、检测管理;趋势预测;物料管理等多方面的结合,国内水处理行业蓬勃发展,此时的管理主要由人工完成,虽较为精细,但人工操作引起的时滞性、失误性制约着水系统的最经济、最优化运行。

1.4 “互联网+”管理阶段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互联网的高速普及、现代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客户与水处理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简单易行。“互联网+水处理”模式进入我们的视野,下文的2.1-2.8即是这一阶段的详述。

2 “互联网+”时代的循环冷却水运行管理和控制

现以某厂于2015年技改后的循环冷却水运行管理和控制系统为例,简要探讨”互联网+”时代的水处理新思路与技术。

2.1 水量管理及控制

水量管理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控制浓缩倍数。该厂2014年补水平均电导率约为545;总硬度378mg/L(以碳酸钙计);总碱度425 mg/L(以碳酸钙计),水质较差。技改前浓缩倍数在2.0~2.5,现拟采用加酸法控制浓缩倍数至4.0。本次技改,以补排水之电导率作为电磁阀的开启控制依据,因此,排水控制电导设定在2180。技改后,改变以往人工操作的时滞性较大状况。由于实现了控制自动化,循环水浓缩倍数得以大幅提高,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下图4为技改前后,浓缩倍数变化曲线图。图5为2014年及2015年同期月平均补水量。图6为技改前后,pH值运行数据。可以发现,技改后,浓缩倍数及PH值非常稳定,且补水量大幅下降。

2.2 库存管理和运行档案管理

本次技改实施后,由于所有水处理药剂均采用泵投加,因此分别存储于储罐中并加装液位计,其存量可上传于工控机,实时监控,节省人工清点操作。水质检测数据实时存储,调阅方便,实现无纸化办公。

2.3 数据共享与运行监控

当下,互联网应用迅速发展。在该厂本次技改中,利用互联网技术使得现场监测数据同时、实时传送至工控机及水处理服务提供商(以下简称服务商)服务器,实现数据共享。

这一技改,打破地域与时间限制,使得服务商与该厂的信息沟通更快捷。服务商可以随时获得该厂运行数据,以便于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运行工况进行评估,及时对运行方案进行调整。

服务商对自控系统各个模块的运作更加了解,在对现场运行数据进行实时传送的同时,将各个模块的状态也发送至服务器。这样,在工控系统运行出现故障时,服务商可以快速做出响应,指导现场工作人员进行故障排除或系统维修、维护。

这一技改,使得系统运行的合理性、安全性得到很大提高从而保证水处理效果预期目标的实现。

2.4 大数据统计与资源共享

一般来说,服务商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运行工况可以做出更准确的评估,但是苦于对现场数据的缺少。用户对现场数据掌握详尽却往往无法对运行工况做出合理评估。本次技改,使这一现状得到有效改善。

依托互联网技术,服务商的服务器可以汇集众多用户数据,形成水处理运行管控数据库。而各用户之间,可以通过服务器授权实现资源共享,对循环冷却水系统在运行过程出现的问题与经验进行交流,互通有无。

2.5 移动办公与管理、控制

智能通信设备现在已经相当普及,手机、平板电脑都可以通过移动蜂窝网络接收水处理管控服务器提供的信息。

在本次技改中,服务商授权该厂使用服务器数据远传模块。使用手机上网功能即可方便展现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运行数据与设备状态。这一改进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操作员不再需要坐班,即可通过移动终端启停、微调自控系统。

3 当前现状

科技在不断发展,“互联网+水处理”带给我们更稳定、更安全、更经济、更快捷的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管理控制策略。当下,许多公司的水处理工作仍存在不重视管理或管理不到位,从而引起处理效果不尽人意的现况。希望以上所述对大家有所帮助,不当之处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第10篇

关键词: 专业技术职称; 网络评审; 构想

中图分类号: G2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7-0057-02

一、白银有色集团职称评审工作概况

白银有色集团目前职称自主评审的范围有工程技术专业副高级、工程技术中级、政工专业中级以及集团公司现有专业系列中符合评审要求的初级专业系列。

集团公司职称评审工作严格按照国家职称评审制度正常开展,在评审模式上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在以衡量个人专业技能、业绩成果为导向的前提下,采用评聘分开、量化考核的申报评审方式对申报人的资格、水平进行评判。经过不断地改革与完善,有效地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学术繁荣,起到了吸引人才、盘活人才资源的积极作用。

职称评审是一项内容繁琐、程序复杂、任务繁重的工作。随着集团公司“走出去”战略和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将呈大幅上升,职称申报评审人数也将不断增长,且因集团公司在国内外诸多分、子公司的成立,人数的增多尤其是地域的限制都对目前职称评审的方式提出了考验,材料申报、专业考试及论文答辩等环节已无法用传统方式进行。首先,申报人员需提供申报表、评审表、推荐材料、信息录入简表等纸质材料,以及证书、科研项目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而这些纸质材料的分类整理及审核都需要做大量工作,如按专业学科、申报系列、申报级别分开整理;申报人基本条件及申报的相应论文、科研、业绩等的审核确认;送审论文的整理送审等等。其次,专业不对口、学历达不到要求的申报人员须参加专业考试,申报晋升高级职称人员还须参加由专家评委组成的评议组组织的考评答辩,这对集团公司派驻在省外、国外工作的申报人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对集团公司下一步职称评审工作提出了考验。为化解矛盾,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建立一套含申报、评审、管理于一体的网络评审系统,使申报人通过网络轻松完成申报、身份审核、专业考试、论文答辩等环节已是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

二、Web 2.0概要

Web 2.0的概念最早是由O’Reilly媒体公司总裁兼CEO提姆奥莱理提出,是相对Web 1.0的新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Web 2.0在模式上实现了由纯粹的“读”向“写”、“单方面的接收”向“共同建设”的发展;对于Web用户来说,能够从被动地接收信息向主动创造信息转变;从Web的构成单元上来看,是由静态“网页”向“发表实时信息”的发展;从使用的工具上来看,是由互联网浏览器向各类浏览器、RSS阅读器等内容发展;总之,Web2.0给人们带来的是可读可写、参与性、互动性很强的互联网世界。

三、评审系统与Web2.0结合的意义

以往,集团公司职称评审要使用大量的人工,工作量大,申报、评审的及时性、准确性也不容易达到预想的标准,尤其是集团公司近几年确立了“创新式规模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在国内、外已建成投产好几个矿业公司,这些单位的员工职称申报与评审工作靠原始的办法根本不能达到时效性。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开发一套基于Web2.0技术的集申报、评审、结果整理的职称网络评审系统,利用Web2.0的互动性强的特点,为充分展示申报人的条件,提高申报材料的审核效率、便于评委给予公正客观评价提供一个平台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四、网络评审系统构想

利用互联网技术,突破集团公司各分、子公司分布广、远的限制,解决集团公司在省外、国外员工申报评审职称时要提供一大堆纸质材料且必须在集团总部参加考试、答辩等的不方便因素,从而实现如何展现申报人的各方面条件,全面反映申报人的工作能力、业绩水平,方便评审专家客观公正的给予评判是系统功能的重点,因此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如何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合理的架构。

(一)用户分类和数据流程设计

评审系统以用户为中心,用户分类如图1所示。

系统的基本数据流如图2所示。

(二)申报、评审流程设计

1.申报人根据集团职称评审年度规划的时间要求,登录申报系统后可以方便快捷的在系统内填写职称申报数据信息,包括各类评审用表,业绩成果、论文论著,荣誉称号等,各级管理员可按申报程序逐级处理申报数据,按申报类型核对整理上报数据,确定是否符合评审条件、是否参加专业考试等,条件及材料审核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将及时反馈给申报人进行整改,最终完成申报材料的审核。

2.有专业考试要求的申报人将在规定的时间段在本单位专门的多媒体会议室登陆考试系统后统一参加对应自已专业、级别的考试,由系统评定考试成绩并反馈给申报人。

3.经集团职改办审核,对符合评审条件及有专业考试要求且成绩合格的申报人将由管理员对其送审论文转对应专业评委(2名)审阅并给出书面的论文鉴定结果等,申报工程技术高级职称的还将通过多媒体系统和4-5名学术组专家面对面参加答辩,接受评委就其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成果、发展方向等的质询,同时查看发送的代表作以及申报人的其它论文科研情况,便于充分考察申报人的实际学术科研水平,最后在系统中给出答辩成绩。

4.经集团职改办审核,对论文鉴定及答辩成绩合格的申报人,根据申报人级别、系列分别组织召开一定数量评委参加的评委会,由主任委员组织,和其他委员一起,通过多媒体系统,根据申报人专业技术成果、业绩贡献等,采取差额评审的办法投票评审,评审结果经集团职改办审核后经系统确认公布。

(三)特色服务设计

根据用户类型的不同,用户所进行的操作也不同,可对申报人增加特色服务设计。对于申报人来说,系统将提供全面的展示机会,在登录系统后通过填写各种类型的评审用表完成申报,并且可以选择相应的个性化服务。

1.个人学术博客

在这里既可以撰写表达和阐述个人的学术观点的文章,也可以是对当前热点问题,对本专业领域发展及方向的一些看法;既方便评审专家从学术科研角度方面评判申报人是否达到评审条件,也给专家提供了一个全面看待申报人条件的参考资料,同时申报人的业绩成果和学术博客也可以接受监督加强交流,便于进一步端正学术风气,提高学术水平。

2.定制服务

定制服务是为增加申报人对评审过程的了解,增强职称评审工作的公正公开而设置的,申报人可以选择定制系统服务消息,如:了解评审工作进度,材料审核进展以及材料审核反馈情况。

(四)数据库服务

由于申报评审所涉及的表格类型比较多,数据量大,加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用户权限的问题,数据服务将是系统设计的另一个重点,数据服务将根据申报数据接收系统的要求对申报材料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过滤、转换、消除不一致性,提供必要的质量保证,比如数据一致性,安全,访问控制和数据管理等。

结束语

网络评审系统是简化申报评审工作,突破集团公司地域限制、提高效率的一个改进方案,随着集团公司“走出去”战略及跨越式发展,来自国内、外各地职称申报人数将不断增加,申报、评审的工作压力将越来越大,因此,网络评审管理系统无疑是改进工作方法的一个重要举措。

第11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产业;安全隐患类型;控制办法;金融风险预警;监督管理

互联网金融产业根据字面的理解是互联网以及金融服务产业相互结合并同时具有两者属性的新型产业。这一行业的发展需要依靠数据服务中心的数据作为行业运行的基准信息资源。此外,还需要依靠互联网的力量,通过互联网的数据管理平台的信息统计以及相关的传播功能,最终把互联网金融用户的操作终端当作金融控制的手段。想只靠这些来带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远远无法实现的。还需要利用互联网的金融机构等作为其正常运行的外部环境。互联网金融行业由于融入了互联网这一新鲜的血液使得其与传统模式的金融行业具有很大的区别。互联网和金融行业的完美结合使得互联网行业的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使得金融行业不再单调。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将带动互联网发展的同时,给予金融行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并转变人们对传统行业创新的理念。

一、新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安全隐患分析

1、互联网的网络技术操作带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互联网技术是21世纪发展最快的信息技术,但是互联网行业与金融行业,所需要遇到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还需要应对金融行业的金融风险。互联网技术网络系统的设计由于金融行业的进入,加大了其工作的难度。在运行过程中表现出很多困难。比如互联网金融行业在整个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需要充分的依赖计算机或者其他移动设备的硬件设施以及软件相互匹配,所以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具有很大的系统风险性。互联网金融行业企业的融资支付方式是利用互联网金融的多方信用来建设支撑的,所以存在多个错综复杂的网络节点,具有明显的双向互动联通的特点,在进行整个网络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很容易由于一个节点的风险而给整个金融体系的网络带来风险,严重的甚至会使得整个金融体系的网络崩溃。在进行互联网金融网络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硬件设置的完善,确保数据的全部保存。2、互联网金融行业技术方案设计的不够完善带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若金融机构的整体实施技术方案与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所处的环境不匹配,或者满足不了外部环境的考验时,往往会使得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交易系统和外部交互的效率有所降低。大部分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是利用互联网的集成方式来实现系统的搭建。但是在选择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技术解决方案时要同时考虑技术问题以及金融业务本身的发展。互联网信息系统都是相互关联的整体,不是一个单独金融机构。若建设互联网金融系统的平台延展性不够,就会使得其被淘汰于技术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平台。3、互联网金融行业面临黑客攻击带来金融行业的风险。目前黑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产生,黑客对互联网系统的攻击使得互联网金融系统发生运行障碍机率增大。致使很多重要的数据被黑客篡改或被删除,这些数据的更改使得金融客户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如何维护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安全性值得互联网技术人员考察和探究。4、新进入互联网行业的人员对传统的金融行业认识不足带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互联网行业的思维理念会使得互联网金融行业产生安全隐患。互联网行业与金融行业具有很大的差别性,这使得互联网金融行业在构建时,不能对金融行业的行业内部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使得互联网技术人员的金融知识不足,进而导致对各种金融网络风险认识得远远不足。由于金融风险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并且其潜在的危险性很大,互联网技术人员若不能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就很容易使得金融行业受挫。5、传统金融业务的特点带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由于金融行业的本身属性使得其与互联网行业结合后产生经济风险。互联网和金融行业的叠加效应使得其加大了金融行业的风险因素。互联网金融行业新提出的互联网产品创新模式等使得金融行业整体防御性降低。互联网的融入使得金融行业的内部消息传播的极为迅速,但是正是有很多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点使得其散布谣言导致金融秩序的混乱。6、互联网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道德问题带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互联网金融行业作为一个新发展起来的行业,正处于业务快速膨胀期。短时间内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由于时间比较短,所以加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人才良莠不齐,对互联网金融行业产生了大大的威胁。互联网金融行业根据大数据引入的理念对金融客户分析其信用类型,并进行归类评测。但是这种模式的发展使得信息的真实度以及全面性有待考察。7、未来法律制定的不确定因素带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比较晚,所以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获得了相对较为宽松的法律环境。这使得其目前的发展受到法律制约比较少。但是由于很多法规正在制定中,未来出台什么样的法律还未曾知道。8、互联网金融行业专利竞争危险加剧,带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互联网的加入使得金融产品的革新换代速度逐渐变快,各种各样的金融行业产品陆续面世。所以,互联网金融行业需要专利保护来保证金融产品的安全。但是我国目前在这一方面的布局不是很完善,使得其起不到切实的保护作用。专利保护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仍处于大面积的灰色地带。此外,互联网金融行业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大,使得很多国外企业大量参与到我国的金融行业中来。然后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对于自身专利的保护力度还远远不够,保护意识也不够完善。

二、新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安全风险防范办法

完善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部署,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特征的认识,需要各方面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程度,使得业内人员根据市场的走向来调整自身的发展。1、为了避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网络技术操作风险,需要进行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提高企业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为了实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身防范能力,需要互联网金融机构加强其风险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互联网金融行业技术的监管部门需要根据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所面临的各种技术风险,进行相应的防范,并制定符合规范的行业风险应急预案。对于可能发生的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进行预测,并根据以前发生的案例,制定新的防范措施。2、为了防止技术方案的设计不完善带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技术部门需要在面对金融技术风险时,制定详细的解决方案,并选择合适的来执行,避免技术方案出错导致金融客户的利益受到威胁。3、为了应对好互联网金融行业中黑客的侵入。需要利用相关法律政策为主要约束办法来执行。有关部门需要颁布相关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法律法规,对于非法侵入金融数据库内部的人员进行惩罚。此外,互联网金融行业需要提高自身技术,防止被入侵。4、为了避免新进入互联网行业的人员对传统的金融行业认识不足造成风险,需要提高互联网金融行业人员的风险意识。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充分地认识到互联网行业的安全隐患。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扩充自身关于传统金融行业的知识储备。充分认识到互联网行业与金融行业相互结合之后的风险因素。并同时避免自己的工作失误,所带来金融风险。5、提高企业的互联网技术手段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来减少传统金融行业的特点所带来的风险。虽然金融行业的本身属性使得其与互联网行业结合后产生经济风险,两个行业的叠加也加大了金融行业的风险程度。互联网金融行业机构需要从技术手段出发,收集整理市场的金融信息,在收集的过程中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互联网的金融产业使得金融机构在各种监管体制下所接受到的信息更加的具体化。保护金融互联网行业的安全,提高互联网技术在金融行业应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互联网金融行业需要实现金融数据系统的建立,进而对于捕风捉影的信息进行筛除,避免恶意信息带来的风险。6、为了避免互联网金融行业内部的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互联网金融企业需要提高互联网金融行业人员的入行标准。同时对企业内部的人员进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培训,使得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充分地认识到互联网行业的风险隐患。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起步晚,发展又十分的迅速,使得其从业人员的风险操作意识不够强。这给互联网金融带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作为互联网金融公司职员更加需要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投资者要阐明其风险投入的大小,要根据实际的市场走向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同时要加大互联网金融行业内部的互相监督,使得不符合行业标准的机构尽快解体。7、为了提高互联网金融行业机构的应变能力,避免未来法律的制约。在进行互联网金融的设计发展过程中,要设计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总体规划方案,并使得设计方案具有延展性,可以适应不确定因素的制约。此外,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积极的关注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有关法律制定,并对企业内部计划进行及时的调整,以便适应外部的法律环境。8、提高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专利保护能力和完善专利保护制度。互联网金融企业要提高自身的保护意识,在提出新创意,获得金融收益的同时要形成专利保护的概念,要把专利当作自身抵抗外部竞争的有力工具。在进行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的专利保护预案的同时要控制自身研发创新的周期,保证自身专利的保护策略可以使得企业专利在整个申请阶段都得到有力的保证。国家需要根据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申请专利的流程更为透明化,这样才能切实的保证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安全。

三、结论

互联网金融行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发展的影响是不可逆转的,但是风险与收益并存,所以需要各部门加大风险投入意识,完善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制度。

参考文献

[1]韩壮飞.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例[D].河南大学,2013(5):55-57.

第12篇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一场以互联网为驱动的新科技革命,互联网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于2015年首次提及“互联网+”战略,“互联网+”即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成新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优劣互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要素结构优化作用,将互联网技术渗透至社会各领域,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活力。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当成一种工具,而是将互联网思维深植于物流行业。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对社会构成要素、形态历史演变、系结构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论。我国对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应用主要侧重于复杂系统问题、创新系统体系、城市系统发展等问题的研究。例如,赵亚男,刘焱宇和张国伍(2001)介绍了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概念、研究方法和特点,说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是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范如国(2014)认为复杂社会网络系统具有小世界、无标度、社团结构等特征,并通过复杂系统理论研究社会治理的系统创新;孙喜,杜澄(2011)对基于系统结构和基于系统功能这两种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进行了文献述评;周青,刘志高,朱华友等(2012)介绍了创新系统的理论演进及各产业技术领域研究,并辨析了几大创新系统理论之间的关系;刘继生,那伟和房艳刚(2010)将脆弱性理论应用于辽源市社会系统研究,对辽源市社会系统敏感性、恢复力、脆弱性进行评价分析。因此,以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为基础,结合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的相关理论分析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体系,为电子商务及物流行业发展提供指导。

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

1.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讨论“对社会中已经存在的系统质,能否建立合理的系统模型和理论来加以描述和还原的问题。”具体可以归纳为整体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环境分析法四种。整体分析法是社会系统分析方法的核心,它认为系统由若干分离区域构成,应从全局角度理解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服务业的融合创新,互联网、物流企业是新业态体系的核心部分。

2.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

“互联网+”是指将互联网融入传统行业中,让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制造业的发展、运营模式,实现国民经济各行业边际效率递增、商业模式创新的目标。电子商务实际就是“互联网+”的例子―“互联网+商贸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是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物流的融合,将互联网思维、方法论、技术、系统和工具深植于电子商务物流行业,改变原始物流运作模式,全面推行信息化,利用平台化发展优势实现各方面资源共享,使电子商务物流运营更为科学高效。

三、基于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

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融合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物流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新业态,同时不断向其他业态渗透,实现行业生产边际效率递增。互联网、电商物流相互作用形成整体,互联网优化电商物流产业结构、电商物流释放互联网能量。

1.发展目标

电子商务模式使得消费者的物流需求不仅限于速度,体验经济、延生服务需求愈发旺盛,原始物流发展模式严重制约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将互联网融入物流行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运作希望实现以下目标。

(1)通过一体化服务满足需求

传统分离式物流,即物品流通过程中自成战线、标准不一的服务已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通过互联网信息的及时更新、传递将物品周转各项服务融合在一个闭环网络系统内,统一服务标准实现各局部之间的完美对接与协调,构建完整体系,为用户提供高标准、个性化物流服务。

(2)通过信息、数据资源整合实现精准营销

大数据时代,企业通过对客户信息、销售信息、反馈信息整合得到大数据,为企业的下一步发展计划贡献力量。公共信息平台的建立使得信息共享更加容易,企业之间相互开放实现基础资源共享,依靠大数据和信息共享减少不必要的物流浪费,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加之线下的物流体验、延生服务、推行试销、定制物流等实现精准营销。

(3)通过“互联网+”创新动力实现电商物流生态化运作

“互联网+”战略为电商物流发展形成创新动力。通过“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开展,电商物流企业改变原有粗制滥造式物流服务,物流行业利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赢的市场机制,实现物流业的变革转型,使电商物流行业低效、混乱的局面得到重塑,构筑电子商务物流产业生态圈。

2.要素结构

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具体包括物流服务商、互联网服务商、电子商务企业、消费者、政府五个主体要素;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种结点要素以及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智能物流技术装备三种支撑要素。

物流服务商是核心要素,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将互联网融入传统物流模式,归根结底还是需要物流企业进行实体运作,完成物品的空间位移。物流服务商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高标准的物流服务,是互联网+电商物流体系的核心;互联网服务商是灵魂要素,互联网为物流行业发展提供创新动力,互联网+电商物流利用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技术改造物流产业,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互联网精神”贯穿于体系的始终,互联网服务商是互联网+电商物流体系的灵魂;电子商务企业和消费者是驱动要素,互联网+电商物流体系具有双重驱动,电商企业需要物流服务,是第一层驱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使电商企业产生物流需求,是第二层驱动,二者相互作用构成互联网+电商物流体系最为关键和活跃的要素;政府是统筹要素,政府作为监管者把控整个发展体系的运作。政府对相关服务标准的制订、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优惠政策的出台实施等优化互联网+电商物流的发展环境,从全局把握整体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的发展。

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形成网络状物流服务体系,由相应物流点和线组成,结点要素是互联网+电商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条件下,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种基础模式在干线运输、支线运输和最后一公里配送的衔接下形成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运输配送体系。

物联网技术是互联网+电商物流的发展基础,RFID/EPC和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各类传感技术、GPS/GIS/北斗系统定位追踪技术实现了实体物流与虚拟互联网的对接;大数据、云计算是互联网+电商物流的大脑,能够有效地实现精准化运作;智能物流技术装备是根本,互联网+电商物流的实体操作应用通过各类智能技术装备完成。利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中层次分析法构建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层级构架模型如下图。

3.运作机制

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在传统物流行业基础上融入互联网,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业务经营模式,加速推进物流智能化,实现物流产业升级。应用整体分析方法分别从主体因素政府、相关行业和企业的角度探究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运作机制。

对于物流企业,首先,要改变传统物流模式,加快信息化进程,实现物流产业升级。信息技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用互联网工具武装物流行业,利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物流服务能力变化积极响应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响应电商物流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其次,企业主动开展平台化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物流的大数据、足够的资金池搭建物流平台,实现各式数据、信息、资源的共通,产生的聚合效应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实现物流绿色智能化运作;再次,企业应主动积极采用先进物流设施设备及相关技术,开展绿色智能运作。先进的物流技术装备是开展互联网+电商物流的基础,企业应改变传统观念,主动参与技术设备、信息系统的更新升级,积极响应政府“低碳经济”的号召;最后,在互联网+、互联网化过程中,企业要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专注于消费者需求,先驱解决电子商务物流行业中最痛苦的问题,专注于用户体验,用有限的企业资源提供极致的服务。

对于政府,首先,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升级。政府对物流行业长期发展和“互联网+”战略进行总体规划,并通过给予政府补贴、技术支持等优惠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培育智能化、信息化的“互联网+电商物流”示范企业;其次,加快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加快制定物流技术、编码标准,加速RFID、条形码在仓储、配送等业务领域的应用,同时促进数据层、应用层、交换层信息化标准的衔接,推动物流化标准体系建设;再次,投入大量资金联合企业建立公共平台,实现物流基础设施、互联园区信息平台及高速公路通行信息的联网共享,实现全国物流基础设施的联网监控管理;最后,政府主动融入“互联网+”变革。政府工作人员亲身体验网购、互联网物流带来的变化,对基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创新有更多的包容,主动参与到“互联网+电商物流”的创新浪潮中。

四、“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保障实施建议

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是互联网经济下物流发展新业态,从法律环境、人才培养、技术管理创新三个方面提出保障实施建议。

1.法律环境

良好法律环境是“互联网+”成长的肥沃土壤。政府出台互联网、电子商务及物流业相关的指向性文件在很大程度上对互联网+电商物流产生积极影响,相关行业专利保护、互联网金融安全、客户信息保密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有利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对于“互联网+”创新,政府主管部门应有更多的包容,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互联网+电商物流的创新发展,为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营造积极、健康的法律环境,使其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转。

2.人才培养

优秀人才是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必备要素,培养优秀的专业性、综合性人才符合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要素优化”精神。企业一方面积极培养所在领域专业人才,加快培养一批物流专业人才和互联网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培养优秀管理人才及涵盖行业发展相关领域综合性人才,综合性人才知识面广、对相关法律熟识,并对新事物有极高的热情。因此,造就一批熟悉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运作程序、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服务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

第13篇

关键词:互联网+;勘察设计行业;转型;创新升级

引言

自2015年我国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相关的行业计划和政府政策相继推出,标志着“互联网+”的时代到来。

在“互联网+”趋势下,很多传统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着必须做出改变的紧迫感。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大国实力体现的重要行业,承担着实施国家产业政策、服务国家工程建设项目、加强工程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重要使命,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生态保护、提高效益等方面肩负重要的责任。

近年来,勘察设计行业也从CAD制图模式发展出新的BIM技术理念、工程数字化管理理念等新模式、新理念。作为设计单位,既要面对经济转型实现持续发展,又要融合互联网新模式适应社会的深刻变革,在新的背景下,如何认识互联网新模式、如何利用产业资源、如何找到模式融合的发展方向,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互联网+”和“+互联网”

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兴起,如何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行业整合以及整合的路径成为人们研究的方向。当前,主要的整合方式包括“互联网+”与“+互联网”两种模式,二者本质相通但具体路径及内部关系仍有差异。

具体到勘察设计行业,在选择“互联网+”或“+互联网”两种道路上,有各自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互联网+”和“+互联网”的主导方不同。“互联网+”模型下的勘察设计企业整合要以互联网为主导,以互网的模式、需求甚至管理为主导,实现原有勘察设计行业的业务,依托互联网的优势来提升整合效果。而“+互联网”更强调传统勘察设计企业的主导作用,在传统企业自身业务、机制等基础上,融合互联网的技术或理念,提高企业或业务运转的效率,从而增加生产力。

第二,“互联网+”和“+互联网”优势不同。“互联网+”以互联网行业为依托,借助互联网行业技术开发、快速迭代、业务运营等方面的先进工具,将用户体验、业务效率提高,达到前所未有的业务规模,达到对传统行业的整合或冲击。而“+互联网”则侧重传统企业对勘察设计行业多年的积淀,以此为基础,融入互联网行业的思想,逐步进行流程改进、业务优化等过程,实现传统行业的业务变革。

第三,互联网+”和“+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不同。“互联网+”利用互联网行业模式,实现传统行业业务,形成对传统勘察设计行业的整体的模式转变或革命,其模式转变大,变革更彻底。“+互联网”则是利用传统行业的基础不断引入互联网经验提升效率,其整合过程存在一个阶段性的融合,通过不断得整合使得原有设计行业与互联网行业的融合深化,形成变革。

总的来说,“互联网+”和“+互联网”是两种不同的整合方式,但二者并不对立,有效利用两者思路,相辅相成,实现传统勘察设计行业的变革发展。

二、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

设计行业首先面临的转型发展问题是行业属性的变化问题,随着过去长时间以来设计行业的发展,收入不断提高,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原有行业的内在属性在逐渐变化,收入结构不断调整,本质上,设计行业在新的经济结构中创造价值的方式发生了改变,设计行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经济新常态给设计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生产方式受到了威胁,设计行业必须思考挑战背后的核心,设计行业作为服务型机构的核心本质依然成立,必须更加突出服务属性,立足新的环境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寻找转型过程中的竞争力。

设计行业首先面临的转型发展问题其次是发展环境的变化。每一次社会经济的变革都是伴随着技术的变革和应用,每当处在新技术发展并冲击传统技术和行业的时候,便是旧的经济模式收到新模式冲击的时候。设计行业目前便处在行业环境剧烈变化的时刻,新模式不断涌现对旧模式形成冲击,这也促使新模式不断试错并最终取代旧的模式。只有意识到所处的环境,才能激发紧迫感,促使传统设计企业思考变革的方向,必须选择一个转型的指导思想,实现自我革新,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第三个设计行业首先面临的转型发展问题是供给结构的变化,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得互联网行业对许多传统行业进行了革新。设计行业同样是非常依赖技术的行业,作为深刻改变人们生活行为的技术进步,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势必影响设计行业的技术运用和行业本身的发展方向。当前互联网技术最显著的发展方向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向都给予设计行业非常多的冲击,加之互联网技术本身具有的信息共享、数据检索等优势,促使设计行业人员不得不考虑行业技术的走向,将行业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结合,主动将“互联网+”作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最后是工作模式上的变化。新生态下将衍生出自由的设计群体,他们不属于任何设计机构,通过专业的分包平台,上传自己的专业背景、设计案例、项目经验、收费标准等内容,实时更新内容便于发包方来有针对性的选择承接人员。同时,设计人员也可在平台上搜罗适合自己的项目,联系对方;平台上的共享各类项目文档,有助于真正实现协同工作,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整合各种专业资源,通过平台,还可以学习各类专业规范和标准以及获取技术资源和工具,有的放矢;作为设计人员会很注重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客户反馈评价,不同的等级和评价会直接影响自己未来获得项目的机会和定价费率。

三、发展和转型的突破口

寻找发展和转型的突破口,首先要了解互联网的主要经济模式,其中最主要的内容,便是平台的构建。互联网实现对传统经济的变革,主要是依赖平台概念,平台连通了多个不同的客户群体,解决这些群体的某些需求或通过连接提高其某方面的效率。各行业通过平台的建设来为用户创造价值,这既是未来行业竞争的关键,也是转型发展的重点。

在“互联网+”的发展中,云平台的概念即成为了平台的新型模式,云平台所连接的更放更强调价值的高效整合,通过形成整合各方的价值闭环,极大地提高整合各方的协调与创造能力。

在平台的概念下,业务发展模式从过去的产业、区域等发展思路转变成了以资源整合方式为创新方向的发展思路,其主要融合的方面包括互联网技术资源、资本资源、其他产业资源等。通过这些资源的融合,整合出新的业务模式,提高竞争力。作为设计单位,能整理利用其他单位的资源,或与其他单位资源共享、整合创造以提供更具竞争力或更高效率的产品,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四、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导向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并非原地踏步,近年来,随着管理要求的不断细化,勘察设计行业的信息化包括信息管理、信息采集、业务流程等方面,在引进信息技g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经验。

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设在“互联网+”的时代对传统行业也有了新的要求,更加促使企业要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做好统筹规划,才能使业务发展适应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有能有力推动企业精细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互联网+”已经成为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不断转变发展方式、转型提质的新时期。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新型城镇化及建筑产业化的推进,城市快速交通体系、绿色建筑、海绵城市、城市综合管廊等方面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平台”打造也将给设计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生产模式以及管理模式。未来,需要我们更加全面地制定转型和发展战略,甩开膀子以更大的决心面对新技术的挑战并迎接更大的市场前景,同时更要拥有变革转型的信心。

五、结语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互联网+”虽然对越来越多的行业进行改造和升级,但与其相对应的是这些行业同样产生了新的市场,甚至是更加广阔的发展机会,勘察设计行业唯有主动求变,主动融入互联网行业,找准切入点、夯实着力点,方可在新的行业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参考文献

[1] 罗百辉.《互联网+协同制造是一个有机的生态体系》,2016年4月7日.

[2] 曹淑敏.《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解读[J]. 软件产业与工程, 2015(5): 7-10.

第14篇

1.产品的信息效应。目前,互联网行业中很大一部分产品属于信息产品,其本质是指互联网企业为满足用户需求而创建的用于运营的功能及服务,它是网站功能与服务的集成,与传统意义上的产品有实质性区别,譬如百度的产品分为贴吧、图片、音乐、视频、百科等,网易的产品分为邮箱、新闻、体育、博客、微博等,搜狐的产品分为邮箱、视频、财经、娱乐、电影等。互联网产品的信息效应主要表现为信息的高速度传递,互联网企业间的竞争具有短、快、多等特点,因此互联网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不易被发现,并且企业会打着创新的幌子进行反复的垄断决策,这使得互联网企业的垄断行为具有极强的破坏性。2.用户的锁定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说,正是由于互联网产品的信息效应导致了用户锁定效应的出现。在互联网行业市场中,互联网的产品和服务的高信息化特点使消费者对某个互联网厂商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具有依赖性,且这种依赖性的程度会随着消费者精力和时间的不断投入而持续增大。因此,一旦互联网企业具有一定的市场支配能力,便会采取用户锁定的垄断方式,以达到对互联网市场的分割和封锁的目的,这间接剥夺了互联网消费者对互联网产品或服务的自由选择权利,同时也影响了行业内中小微企业的可创新发展,不利于形成行业良性竞争。3.复杂的垄断效应。互联网行业和传统行业存在着本质的不同,特别是互联网行业极强的网络外部性特点使得互联网的垄断行为不易察觉,因此对于互联网行业中企业垄断行为的界定更加复杂。互联网的特殊性决定了互联网企业垄断的复杂性,高度集中的互联网产品或服务的供给并不能判定该互联网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并且在实质上该互联网企业也不一定真正拥有市场垄断地位。此外,由于互联网行业的高技术、强竞争、快发展等特点,互联网企业间博弈呈现出的动态的演化博弈特点,单个互联网企业的市场支配地位相对传统行业来说稳定性较差,且对其具体垄断行为的认定社会争议性较大。

二、我国互联网行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违法认定

如前所述,互联网行业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具有复杂性,因此在探讨如何规制互联网行业中垄断企业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之前,我们必须对互联网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进行违法认定分析。

(一)互联网行业中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认定原则

在讨论互联网企业滥用市场地位行为的认定原则之前,我们要明确的是: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互联网企业拥有行业市场支配地位这一现象不属于违法行为,只有当互联网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去强化自身对市场的支配能力,限制行业的公平竞争才构成反垄断法意义上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具体来说互联网垄断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认定有以下三个原则:第一,缺乏正当理由,限制行业竞争。互联网垄断企业通过利用自身对市场的影响力,将本应自由、开放、统一的互联网市场分割成为互不联系、彼此封闭、相互限制的条块式结构,妨碍了互联网行业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的形成,阻碍了互联网市场竞争机制建立与完善的进程。第二,利用支配地位,侵害用户权益。一旦某一互联网企业利用自身的行业影响力,做出损害互联网消费者权益的决策,均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如互联网巨头强制消费者“二选一”,或者是通过控制搜索引擎,恶意屏蔽一些网民本应了解的公共信息。第三,要特别强调的是,由于互联网行业是高技术的创新型信息技术行业,因此创新对于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反垄断法规制互联网行业垄断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目标之一就是使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具备一个公平、自由、互助的行业环境,因此可以考虑将互联网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是否妨碍行业进行技术创新纳入到判断其是否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法律考量之中。

(二)互联网行业中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构成要件

首先,涉案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行业中具备支配性地位,也就是说要对涉案企业的垄断能力进行核实,确定其在行业内的支配性地位,如计算分析其市场份额、行业核心专利技术拥有量以及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其次,涉案互联网企业对其市场支配地位有滥用行为,这主要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来判断,具体包括: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无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无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无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无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揚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再者,涉案互联网企业滥用自身的支配性地位是为获得不正当收益。最后,涉案互联网企业滥用自身的支配性地位对互联网消费者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后果。

三、互联网行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规制对策

(一)政府监管层面:完善反垄断的法律体系,转变行政化的监管方式

互联网行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主要规制措施应该还是对于《反垄断法》内容的不断完善和执行的不断强化。长期以来,《反垄断法》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用来维护市场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律武器,是规避市场经济盲目性和失灵现象的有效手段,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性力量。互联网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政府应该提供一个公平、自由、有序的行业发展环境,这就要求政府的监管必须有法可依、依法行政,减少传统的行政化监管方式,彻底杜绝人为主观性不正当干预和权力寻租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实现监管的目标,在运用法律法规规制互联网行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过程中,应当依据互联网行业的技术经济特征,在权衡利弊的前提下,就互联网反垄断的政策目标、规制重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整。

(二)行业约束层面:制定行业自律规范机制,发挥行业组织约束作用

一直以来,行业协会组织在对行业企业行为的规范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制定互联网行业自律规范机制,发挥互联网行业协会组织约束作用对互联网行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规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互联网行业协会组织在互联网企业行为的监管中具有以下优势:第一,互联网行业协会组织制定的互联网行业运行规范,对行业内所有互联网企业具有较强的约束力;第二,行业协会组织对行业运行的特点和情况较为熟悉和了解,能更好的对一些复杂的极具隐蔽性的垄断行为进行有效规制,这极大的提高了监管的效率;第三,互联网行业协会组织机制的设立有利于充分发挥协会对互联网企业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制约,极大的降低了政府公共产品成本,是对政府监管的重要补充。

(三)企业自律层面: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教育,提高企业自身自律能力

互联网企业是互联网行业的核心市场主体之一,互联网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互联网行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规制具有战略性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互联网企业的反垄断宣传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使各市场经营主体达成反垄断的发展共识,提高企业自身的自律能力,具体的做法包括:第一,加强反垄断宣传教育,帮助互联网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引导互联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积极主动地遵循公平竞争原则;第二,对于行业内那些具有支配性地位的互联网企业,要加强对其经营行为的引导和监管,既积极支持其不断创新,又要对其经营服务进行规范;第三,对于互联网行业内的小微企业,政策上要给予扶持,同时也要培养其抵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维权意识,加强互联网行业的内部监督。

四、结语

第15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风险防范;具体措施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与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相较于传统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属于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实现了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行业的有机结合,互联网金融是在传统金融行业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进行网络上的借贷、投资以及资金支付等金融活动。互联网金融包含着许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第三方支付、电子商务金融以及互联网货币基金等。互联网金融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行业的主要不同之处。互联网金融通过现代的金融管理模式将所有的客户连接在一起,并应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来为客户打造一个广泛的互联网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无论是资金供给方还是资金需求方,都可以获取自身想要的金融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交易过程的公平性、公正性、真实性以及透明性。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由于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传统金融行业的有机结合,这使得互联网金融既有互联网的特点,也具有传统金融行业的特点,因此,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既包括开放性、公平性的特点,也包括资源共享以及合作共赢的等联网方面的特点。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还具有“去中介”“去中心”“扁平化”“轻资产”等金融方面的特点,并且互联金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金融方面,主要体现金融的功能。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类型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类型多样,其中既包括互联网方面的风险,也包括传统金融方面的风险,因此,互联网金融不能忽视传统的金融行业风险,也不能过度的依赖互联网技术,应全面分析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类型,概括来讲,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一)技术风险

所谓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传统的金融行业为基础,并应用互联网技术,其重点体现在金融功能方面,无论是客户还是企业,都会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资金收益方面,在选择投资的过程中,会更加注重金融服务,这就使得互联网金融对互联网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互联网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会直接影响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质量,一旦存在互联网风险,会给客户以及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由于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尚不够完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网络病毒以及网络黑客等都会对互联网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威胁,互联技术的应用难度较高,一旦互联网技术应用不当,便会导致更大的风险问题。

(二)操作风险

互联网金融所提供的一切金融方面的服务,都要借助互联网平台以及互联网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互联网金融服务的风险,尤其体现在操作方面。互联网平台以及互联网系统的操作风险不仅仅只是体现在操作方面,而且也体现在网络病毒与黑客的威胁等方面,例如,电子货币支付、大数据经营以及互联网金融账户转变等,这些活动都会受到黑客入侵的威胁。除此之外,在互联网服务程序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也会存在操作风险。并且信息技术的设备使用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部分互联网金融机构会选择使用外部的技术,这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金融服务的质量,而且会产生较大的互联网操作风险。

(三)信用风险

互联网金融是通过互联网完成相关交易的,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对客户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如果在约定的期限之内,借款客户没有根据相关约定进行还款,这时便会出现金融风险。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所有的金融活动都是虚拟交易,无论是资金的支付方,还是资金的借贷方,都需要应用互联网进行支付活动,这种网络的虚拟性支付会使双方都存在一定的质疑,这便存在着一定的信用风险,与此同时,也会导致金融风险的产生。

(四)网络安全风险

互联网金融对网络的依赖性较强,网络的安全性,将会直接影响到互联网风险的产生。一旦网络存在着安全风险,便会带来金融交易风险。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的金融交易,这种交易所采取的是第三方支付的形式,这就对第三方的安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旦第三方的交易信息或者金融信息被窃取,便会造成比较严重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数据库的储存能力较强,一旦互联网数据库出现问题,便会对用户数据产生较大的威胁,这也会导致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发生,除此之外,互联网信用平台的安全性也是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互联网的所有金融交易都要通过这个平台来完成,如果平台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便会导致系统瘫痪,进而使客户的数据被曝光,这不仅会使客户产生较大的损失,而且会严重影响金融公司的服务质量,会对金融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缺乏有效的监管

由于目前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度尚不够完善,这使得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进而导致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工作很难顺利开展,使互联网金融行业缺乏有效的监管。目前,我国的关于互联监管的政策都是要求金融企业自行监管,通过金融企业对自己的经营行为进行规范,进而起到监管的作用。但实际的情况并不理想,对金融企业的管理和监管,应用这种自律的方式很难起到有效监管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金融企业越来越多,随着金融企业数量和规模的增加,也产生了更多的问题,单靠金融企业进行自律,很难保障金融行业的持续发展。因此,政府监管政策不完善,使产生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受传统金融行业的抵制

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与金融的有机结合,金融企业与互联网互相融合、共同发展。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的金融企业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影响传统金融企业的发展,因此,会受到传统金融企业的抵制。传统金融企业要想适应新的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需要对自身的管理体系以及管理制度等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并且还要组建电子平台等,虽然传统金融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所在,但其往往不能及时进行改革,进而会使其受到比较大的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因此,传统金融行业的抵制也是造成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金融行业缺乏自我管理意识

由于互联网金融属于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关于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这给了一些想要获取短期利润的企业以可乘之机,虽然这些企业的相关资质并不符合规定,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整体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并且缺乏自我管理意识,使得一些相关资质不符合规定的企业可以从中牟利,但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经营风险,影响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

四、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一)提升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安全性

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向人们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因此,要想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防范,首先要注重提升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安全性。应从硬件以及软件两个方面入手,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的安全体系,进而起到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作用。就硬件方面而言,需要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注重提升计算机的性能,确保计算机的高效运行,并且要注重不断提升计算机的稳定性;就软件方面而言,要注重加强对安全密匙以及身份验证技术的应用,进而实现网络门户的安全访问,这样可以有效防范不法分子登录网站。除此之外,还应注重提升相关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培训,使相关操作人员掌握先进的操作技术以及安全防范措施。并其通过培训还可以增强相关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使其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能够主动查找安全漏洞,并对安全漏洞进行修复。这是重要的网络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二)完善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是产生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完善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使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管理和防范工作有法可依。首先要加强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立法强度,这是目前的重点工作。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压缩影子银行的生存空间,进而降低影子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才能保障我国金融体系的平稳运作。其次,要注重创建产业规范以及相关的部门规章制度。由于互联网金融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易,这与传统金融行业的运营模式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传统的行业标准已经不能适用于现代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因此,应创建符合时展需要的行业管理规范。

(三)推动行业自律

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管理和防范,不仅需要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而且需要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这样才能提升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只能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起到硬性的约束作用,而良好的行业自律行为可以从主观上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防范,因而其具有更加深远、更加持久的效果。由于目前我国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这使得行业的自律行为显得更为重要,它是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重要补充,也是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和防范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推动行业的自律,还需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以及专业水平,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因从业人员渎职或操作不当而导致的互联网金融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但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随之而来的风险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应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类型以及引发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管理和防范。

参考文献:

[1]付孝军.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校园网贷的风险防范及监督管理[J].教育现代化,2018,5(42):241-242.

[2]李昱.大学校园互联网金融贷款现状分析及风险防范措施[J].中国商论,2018(23):39-41.

[3]杜亚涛,刘雨晴.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及法律防范措施[J].商业经济研究,2017(16):161-16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