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投诉管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职教中心搭建平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旅游地理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准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电子专业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审美教育。德育课结合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们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读者投诉;文明服务;文明借阅
一、读者投诉面面观
第一,服务态度。这是所有投诉中指责最多的方面,主要发生在流通服务岗位。投诉馆员服务表情冷漠、语气生硬、动辄扣证、随意呵责、大声谈笑、无视读者等等。
第二,服务质量。书刊乱架错架现象严重,个别读者公然违背“一次限取一册”和“阅后归架”的规定,将书刊凌乱地丢弃阅览桌上或随意滥放,监管老师责任心不强,个别读者自觉性太差,致使其他读者找书困难。
第三,服务范围。读者认为在学生四处找地方学习而不得的情势下,图书馆有些流通量不大的阅览室内大部分桌椅空闲,这让学生读者感到极为可惜,是一种资源浪费。建议在这些阅览室内开辟可以让读者自带书本进入的自习区,以缓解教室紧张的压力。
第四,服务时间。很多读者包括教师读者对外文阅览室只有周一至周五的白天开放的规定不满意,希望延长开放时间,增加晚上和周末的开放。同时希望改变只阅不借的现状,打破常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履行一定手续后允许外借。
第五,存包柜的使用。90%的存包柜被学生读者长期占用,造成读者到图书馆借阅存包难的问题,以至于大量的书包等堆放在各借阅室、阅览室门外,既影响图书馆外观的整洁,又时常有丢失现象发生。强烈建议图书馆清柜,增加存包柜,甚至有学生专门在网上做“捐款为图书馆购买自动存包柜”的调查。
二、正确对待读者投诉
第一,即时回复。面对读者提出的问题,对网上投诉应马上予以回复,告知投诉者,图书馆已看到并十分重视读者所提出的问题,表明图书馆有着手调查并解决这一问题的诚意和决心;是当面提出建议的,图书馆负责接待的人员也应向读者表明上述态度,做到首问负责。这一方面是对投诉人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图书馆工作可能存在的失误的一种即时补救,一颗真诚的从善如流的心是化解读者怨责心理的一股暖流。
第二,着手调查。根据投诉的内容,图书馆应派责任心强的人员到被投诉部门了解情况,掌握虚实,因为读者投诉有不同情况,确有个别读者因违规受到处罚,内心怨气未平,所以从一己的私利出发加以指责,出言不逊。对于这种情况,图书馆要冷静处之,在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同时,用时间来冷却愤怒。大部分投诉者是胸怀正直、公平与公正反映问题,言之有据,因此应认真对待,全面深入地调查实情,并针对具体情况查找原因。
第三,解决问题。在查根究源的基础上,要把尽快解决所存在的问题作为目的。有些问题可以一次性解决,比如“存包柜”之类的问题;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得到学校的支持,比方人员紧张致使开放时间不足等问题,馆内领导应提前制定人才引进计划,积极主动地争取分管校长的支持;而有些问题却需长期的努力,比如服务质量问题。对需要时间去改变的问题,要采取措施,列出条文,做出规定,限定时间加以整改,必须做到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像服务态度这样的老大难问题,要从提高馆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入手抓起,虽然收效相对缓慢,但有所作为就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第四,结果通报。在所反映的问题着手解决和已经解决之后,图书馆要通过上网或张贴的形式把处理意见或结果通报给读者,告知读者图书馆所作的努力。这种勇于改过的姿态首先就会感染读者,构筑起馆读之间平和交流的桥梁。
三、主动出击避免读者投诉的频繁发生
一旦发生读者投诉,无论图书馆做怎样的努力,都只能是事后的补救措施,这是被动的服务。而要使图书馆服务真正达到“一切为了读者”的境界,必须主动出击,想读者所想,做读者所需,免读者所恶,全方位地提供优质服务,提高读者满意度。
(一)加强馆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职业修养
针对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道德失范、文明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言行不规范、不能正确处理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每个馆员都应从自身做起,加强职业道德培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把“爱岗敬业、读者第一、勤奋好学、文明礼貌”贯穿落实在实际工作中。荀子在《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职业道德修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这首先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伦理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其次要培养仁爱之心,要热爱读者、礼遇读者、善待读者,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把读者满意作为自己工作的基本标尺,让读者无时不刻地感受到作为一个馆员强大的人格力量。
(二)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支撑就是扎实的业务基础,馆员只有具备了相应的业务知识之后,才能及时到位地服务读者。所以业务知识的不断更新一直都应是馆员努力的方向。随着图书馆建设自动化、数字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新设备、新技术、新手段层出不穷,没有持之以恒的对业务知识的学习与提高,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就无法实现,面对读者的各种咨询茫然不知所措,以敷衍的态度漠然置之,是图书馆服务的大忌。在图书馆员学历不等、专业各异的现状下,图书馆应制订合宜的业务培训计划,定期不定期地组织馆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利用各种途径如讲座、会议、培训班、馆际交流等提高馆员整体素质,为服务质量的提高提供政策支持。
(三)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规范管理
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是馆内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的根本保障。读者借阅规则、阅览室利用规则、违规处理规定、文明借阅守则等都应悬挂在室内,真正做到“规章制度上墙”,使馆员在处理违规读者时在当时当地就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请您看一下借阅规则”比“回去好好看看你的学生手册”要有说服力得多。
(四)加强读者教育,提高文明程度
加强读者教育是当前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读者的不文明行为在各高校图书馆中普遍存在。近些年图书馆把精力和关注几乎全部投放在了数字化、自动化建设上,流通服务处于被冷落和被遗忘的境地;而高校的扩招又涌进了大批素质良莠不齐的学生,读者教育跟不上,导致图书馆不文明借阅的现象严重。所以有必要在高校图书馆中掀起一个文明借阅的热潮,增强读者文明借阅意识,形成以“文明借阅”为荣,“不文明借阅”为耻的良好馆风。
(五)通过多种形式,自觉接受读者监督
自觉接受读者监督是图书馆向读者表达文明服务的一种诚意,同时也是对自己行为的一种约束,它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一是张贴照片:把所有馆员的照片及工号张贴在馆内显要位置,读者对哪位馆员满意与不满意都可借工号来评判,增加工作透明度。读者的评价可以作为对该馆员年度考核的依据。二是挂牌上岗:这是大多数图书馆普遍采用的方法,但实际实施的或许寥寥。这跟张贴照片有异曲同工之处。馆员挂出来的是牌,奉出来的是心,“竭诚为您服务”的热情与真情通过这张牌传达出来。三是设馆长接待日或馆长信箱:通过这种途径,读者的意见或建议可以直接被领导了解,缩短解决问题的周期。四是是设“意见簿”:在各阅览室配备“意见簿”,供学生随时反映问题,并派专人定期查阅汇总其中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五是设总咨询室:开辟一个总咨询室,派富有经验、精通业务的人员轮流值班,既为读者排忧解难、解疑答惑,又圆满解决读者的投诉。
论坛和贴吧也是一种反映的途径,但对于语言粗俗的恶意投诉没有过滤的能力,不仅问题得不到解决,还极大地伤害了馆员的感情,损坏了图书馆的形象,有其不足之处。
图书馆服务最难的不是如何按要求去做,而是如何面对读者不规范的要求。读者的评价是对图书馆服务考核的重要方法,是否重视读者的意见和投诉是检验文明服务的试金石。图书馆的全体馆员首先应尽最大努力避免或减少读者投诉的频率,一旦面对读者投诉,也不应该逃避责任,而是要敢于正视,积极应对,及时校正。毕竟,让读者满意是我们的终极追求。
参考文献:
[1]程亚男.图书馆文明服务手册[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2]梁转琴.关于强化图书馆规章制度人性化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5,(05).
[3]金业阳.大学图书馆管理新探——对读者“投诉与建议”的反思[J].图书馆建设,2006,(02).
[4]刘月霞.高校图书馆员要营造和谐美[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04).
[5]赵艳梅.图书馆人文管理的三个视角[J].图书馆建设,2005,(04).
一、实施背景
本校是一所由多所农村初中撤并的全寄宿制学校,在校生1500 多人,许多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道德认知水平都停留在较低水平。面对学生多、管理挑战大的实际情况,本校采用准军事化宿舍管理模式。
二、准军事化宿舍管理模式在前期的实施
(一)军训
利用军训契机,强化铁的纪律和服从观念,为宿舍管理打好前奏。开学初的第一周组织新生参加军训。
(1)军训的过程在培养学生的坚强勇敢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同时,更是强化了学生的团队纪律和服从观念。
(2)在此基础上,各班军训教官定时走入寝室,对学生进行内务整理培训,重点训练整理床铺、牙刷脸盆摆放,通过教官手把手指导,让学生明确严格的内务标准,为今后自我管理奠定基础。
(二)宿舍管理员负责监督寝室内务工作
(1)内务培训工作。召开寝室长会议,传达内务整理标准,明确内务加分、扣分细则。重点培训物品摆放和床铺整理。
(2)每天定时检查。统计寝室加分扣分,计入班级周考核,上报德育处、反馈班主任。特别是在前期,对表现不良寝室进行批评教育,协助班主任进行整顿。
(3)协助生活指导老师,监督教育学生遵守寝室纪律。
(三)生活指导老师对学生寝室纪律进行监督管理
(1)进行寝室纪律培训工作。召开寝室长会议,传达寝室纪律标准,明确内务加分、扣分细则。重点强调熄灯后不讲话、不吃零食,按时起床,排队出入。
(2)每天早晨检查学生按时起床情况。学生以寝室为单位有秩序地走出寝室。
每晚巡视宿舍,检查学生就寝纪律。统计寝室加分扣分,记入班级周考核,上报德育处,反馈班主任。特别是在前期,对表现不良寝室进行批评教育,协助班主任进行整顿。
(3)协助宿舍管理员老师,监督教育学生搞好卫生内务。
(4)班主任前期指导。前一个月,班主任每天进入自己班级寝室,加强师生沟通,同时对学生的纪律和内务等方面进行培训指导。
(5)德育处教育,评选“优秀寝室”和“星级寝室”。每一栋宿舍进驻一名德育员,每晚对违纪学生进行现场教育。每隔一月,根据各种评分,评选“优秀寝室”和“星级寝室”。
三、准军事化宿舍管理模式的实施情况
从2009 年9 月至今,学生的宿舍卫生、纪律、文明礼仪等方面都有极大改观。寝室干净整洁,物品摆放井井有条,学生出入寝室次序井然,队伍整齐,按时就寝,就寝环境宁静而安详,按时起床,起床号一响,各寝室成员快速而敏捷的处理好内务,打扫卫生,排好队伍,有序的到食堂就餐,队伍中不时的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应该说,宿舍住校生面貌的改观,是校领导及教师辛勤付出的结果,同时,也得益于严格规范的准军事化宿舍管理模式。
(一)准军事化宿舍管理模式二原则
通过对本校准军事化宿舍管理模式及其制度的大致整理,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精细的制度,把握准军事化宿舍管理模式两个基本原则。
其一,严格的要求。以人为本是指无论做何种事情,都要以关心人、谋求人的发展为出发点。严格要求恰好是为了关心孩子,唤醒孩子,让孩子走正道,朝着健康的人生方向发展。孩子一旦离开了严格要求,可能就失去了一种最为有效的规范人生的方法。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就是对学生未来的高度负责,也是制度得以运行的保障。
其二,人性化的关怀。正是广大教师和校级行政人员的辛勤付出,才保证每一项制度的顺利运行。
在开学之初,学生都明白,当他们就寝时,老师的工作才刚刚开始,行政班子成员和值周老师正为他们巡夜,甚至他们知道,班主任家里的小宝宝正盼着妈妈回家!学生都是有情感的,他们能理解这份关怀。
总之,我校的准军事化宿舍管理模式本身就已经包含着许多人性化管理因素。而就现状而言,如何更多的融入人文化、人性化管理因素,建立更为完善的人文化、人性化关怀机制,将寝室管理工作办得有特色,则是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
(二)准军事化宿舍管理模式中人文化、人性化关怀机制的构建
1.必要性分析
(1)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
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学生,容易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心理倾向:
①倔强任性,从自己的主观出发看问题看待事物片面偏激,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容易引发逆反情绪。
②由于家庭经济较好或成绩不错,逐渐形成优越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容易造成交往障碍。
③家庭离异或家庭变故,造成性格孤僻。
(2)全寄宿制学生的特殊问题
①寄宿生第一次离开家庭,不适应在校生活,或生活不能合理安排,萌发消极的退却思想。
②寄宿生和以前相比,和父母亲的沟通几率减少,接受父母的言传身教更少。心理问题缺乏有效的疏导途径,长此以往,容易内向,自控力减低。
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及时疏导,寄宿生在校时间远大于在家时间,从时间意义上而言,学校已然成为他们的第一家园。因此,构建人文化、人性化关怀机制,精心打造学生的家园,增强学生对校园产生“家”的认同,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而言,极有必要。
2.现行模式中的人性化管理因素分析
当前我们较为严格的宿舍管理模式中,本身就已经渗透了人性化管理的因素,笔者作为生活指导老师的一员,欣喜地发现很多闪光点。
(1)学校设立一名专职校医,专门负责学生的健康咨询和疾病治疗,如果学生生病,即便是在半夜时分,校医接到电话也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治疗。
(2)生活管理员的职能也发生某些转变,从最初的内务检查,到目前的尽力为学生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和温馨的服务。天冷时,为学生烧热水,学生衣服破了,从家里带来缝纫机,为学生缝补衣服,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学生理所当然的把他当作可亲可敬的长辈。更便于做学生工作。
(3)生活指导老师在管理寝室纪律同时,也把注意力投向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方面:利用熄灯前的时间,利用平时了解的信息,利用正规或非正式的谈话,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树立信心;巡夜时,帮学生盖好被子,每当此时,学生都会流露出感激的目光。
(4)班主任老师形成了定时进寝室的惯例,在熄灯前学生寝室总能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5)德育处举办一系列课外活动,丰富住校生的课外生活,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学生尽情展现风采。
上述表明,人性化管理因素在准军事化宿舍管理模式中有所体现,并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抓住契机,构建网络化的人文化、人性化关怀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四、关于全面构建人文化、人性化关怀机制的若干建议
1.建立沟通机制,开辟教育第二战场。设立心理辅导员,加强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挑选具有较强沟通能力的教师,协同心理咨询老师,定期约谈有心理异常或心理困惑的学生。定期到班主任、德育处、宿舍管理员、生活指导老师那里获取信息,做好学生名单备案。
[论文摘要]现有的行政关系有陷于失序的隐患,应该引起关注。研究者针对行政关系调整所提出的不同思路,平衡论更切合中国的实际。但是,平衡论忽视了绩效管理的功能。参与式绩效管理对行政主体和相对方都是兼具控制和激励作用,而且有助于形成行政共识。
行政过程属于公共管理的微观范畴,主要表现为行政主体与相对方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关系在形式上体现为管制、指导、协商、控制及监督等,在过程中表现为相对平衡与绝对失衡的不断转化,在本质上存在着许多种矛盾和悖论。如何通过科学的机制设计实现行政过程的动态平衡,既有效地维持公共秩序,又能切实维护公众权利,是调整行政关系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警惕行政关系的失序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社会经历了巨大变迁,但目前仍然面临多重转型的任务。在这段历史性的发展时期,新情况和新现象不断涌现,新问题层出不穷。为了抓住关键时期的发展机遇,在欣喜于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一些值得引起关注的问题,比如行政关系有陷于失序的隐忧。
(一)失序与失衡
“失序”不同于行政关系的“失衡”。失衡是指行政主体与相对方在行政过程中的不对等关系。“一般情况下,在实体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和相对方形成行政机关为优势主体、相对方为弱势主体的不对等关系;在程序法律关系和司法审查关系中,则形成另一种反向的不对等关系”…。失衡有可能是有序的,也有可能是失序的。如果行政过程中的主体都认可行政关系的失衡,或者如果不认可这种失衡,但局限于采取合法合理的方式寻求调整失衡状态,那么行政过程会呈现出有序性。但如果行政过程的主体不认可行政关系的失衡,并且诉诸于不符合法治要求的方式寻求调整失衡状态,那么行政过程会表现出“失序”。
在目前的行政过程中,行政主体在大部分情境中仍处于强势地位,但这种相对优势面临越来越大的公众压力,甚至是(暴力)对抗,而且社会对行政行为的信任度在不断下降,以致在某些领域出现了政府的公信力危机。另一方面.相对方的权利意识在不断增强,维权技能在不断提高,但现有制度框架内的参与机制和维权渠道尚不健全,使得一些本属正常的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容易诉诸于极端之举。面对越来越频繁发生的对抗行为,公信力不断下降的行政主体为了维护公共秩序.往往选择以危机管理的名义去强力控制。
在强制与对抗的互动中,如果上级部门或领导认为下属部门的行为有悖于公共管理的政治要求,会以指示、批示、批评、惩罚等方式介入行政过程,从而使行政关系的优势转向相对方。在整个过程中,行政关系的调整既不是自我纠正式的,也不是有序的,往往取决于特定问题、特定领导以及特定情形。
(二)行政关系失序的表现
以上海某些区出现的“钓鱼式执法”为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对执法机关的不正当执法方式,处于弱势地位的相对方大多选择忍气吞声,因为表达诉求的渠道非常有限,而且成本高昂。行政关系的失衡格局纵容了一些行政主体更加毫无顾忌地选择执法手段,这也为互动关系的逆转埋下了伏笔。当个别相对方选择极端的方式表达抗议时,其他感同身受的相对方即刻予以响应,社会公众由于惊诧于行政主体的肆无忌惮而为指责行政主体的公共舆论奠定了社会基础。于是,行政主体至少处于舆论上的弱势地位。在该事例中,行政关系调整的直接起因是个别相对方的极端行为,而非有序的参与和表达;实现行政关系调整的直接动力来自于上级部门的关注,而非相关主体的协商与讨论。
又比如,近年来各地的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城管”)普遍面临一个三元困境:城管如何执法,才能既维护城市的市容市貌,又能让城市小商小贩合理生存。城市环境属于公共产品,其供给要依靠行政主体的强制手段;小商贩的存在既是民生需求,也满足了一些社会需求;而对于小商贩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社会公众本身也是矛盾着的,在享用这些服务时会赞成小商贩存在的合理性,而在其它时间,则希望小商贩尽量不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在行政实践中,这些矛盾都集中到行政主体和相对方的行政关系上,造成城管工作“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甚至出现“一管就有冲突、一放就有投诉”的现象。如此周而复始,不仅未能解决城市管理的根本问题,反而影响行政执法的公信力。
如果不正视行政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仍然以危机管理的思维沿用个案处理的方式,行政关系将会陷入失序的境地,其表现就是行政主体或者不作为,一旦作为就是强力控制,而相对方要么不参与,一旦参与就会酿成群体性事件。
二、调整行政关系的不同思路
如何防范行政关系陷于失序,既使行政主体依法行政维护公共秩序,又能切实保障相对方的权利?在相关研究中,先后出现过管理论、控权论和平衡论等理论。
(一)管理论
管理论主张维护行政主体的优势地位,认为行政过程的有序来自于行政主体的指导和相对方的服从。应该指出的是,管理论并非完全排斥对相对方权利的保障,而是将保障从属于对行政秩序的追求。另外,也不能简单地将管理论视为行政特权的等价物。因为如果法治相对健全,并且在行政过程之外设计了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相对方的权益可以通过其他的渠道得到保护,那么行政主体的优势地位依然是面临实质约束的。
在实践中,欧洲大陆一些法团主义文化的国家的行政管理过程更接近于管理论。在这些国家,行政主体在法定职责权限内享有绝对优势,管理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在政治运行中,致力于维护公众利益的组织和集团是由国家和政府所创造并规范的。一方面,这些利益表达组织具有垄断性,另一方面,这些组织在与行政主体的互动过程中享有较大的话语权。因而,行政主体在行政过程的优势地位受到政治过程的约束,这也意味着行政关系的失衡由政治关系来调整。
(二)控权论
控权论主张限制或取消行政主体的主导地位,从而彰显相对方的权利优势。这种理论认为在大多数行政实践中,行政主体不仅不能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反而会滋生一系列问题,比如权力滥用、腐败、限制相对方的自由等。所以,控权论主张政府最小化,认为大多数公共事务都可通过市场和私人组织得到解决。另外,控权论的基本假设是,行政过程是由各种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活动所组成的,国家不具有主体性,只是一个各种势力互争雌雄的竞技场。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一场被命名为“新公共管理”的运动席卷全球,一度垄断了公共管理研究和实践的所有话语资源。这场运动的基本思路就是控权论,主张公共管理的市场化、私有化和自由化。经过30多年的实践,如今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这股潮流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它有其情境性,有其局限性。尤其对于众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国家的空心化、公共管理的市场化和公共服务的私有化,并没有实质性地促进公共福利的改善,反而引发了一系列严重问题,比如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足、公共服务分配结构失衡等。
控权论在多元主义文化的英美国家(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英语国家)较为盛行。在这些国家,政治活动的主体是各种利益集团,行政主体的管理行为受到多种主体的限制和监督。主流的社会文化和法律体系都主张对公共权力保持质疑和挑战的态度,因而行政主体的自由裁量权是一种被普通公众所广泛担忧的存在物。如何限制行政主体的权力,确保相对方的权益免受行政主体的肆意侵害,是这些国家在行政管理方面的主要议题。
(三)平衡论
平衡论是中国行政法学界的创新,认为无论对行政主体还是对相对方,都应在法治原则的统治下加以制约和激励,以实现两者在利益关系上、法律地位上,以及在制度、机制的构建和运作等方面的平衡。从理论上说,平衡论主张既要保障行政管理的有效实施,又要防止公民权利的滥用或违法行使。具体而言,平衡论“既不同意控权论过分强调行政程序、司法审查的作用,也不同意管理论过分强调命令、强制手段的作用,……主张综合运用行政法的各种手段:既在必要的场合运用命令、强制手段,同时在大多数场合尽量避免采用行政命令、行政制裁、行政强制手段,淡化权力色彩”。
作为一项本土化的创新,平衡论在中国行政关系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关注。从文化角度看,平衡论的思路符合中国的中庸文化,主张通过调和来解决矛盾,而不是诉诸于零和的博弈与对立。从社会发展的实践来看,平衡论试图在政府与市场、行政主体与相对方之间取得平衡,符合中国在转型时期的政治社会生态。
尽管平衡论的响应者众,但质疑声也不少。其中与管理实践关联度最高的质疑来自于具体的平衡机制:如何既制约行政主体滥用权力(相对方滥用权利),又激励行政主体积极作为(相对方积极参与)。主张平衡论的研究者详细探讨过公务员制度、行政指导等具体的平衡机制。在此,笔者着重分析参与式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平衡机制。
三、参与式绩效管理
要实现行政关系的有序调整,既不能只突出行政主体的权力优势,也不能只强调相对方的权利本位。就此意义上,我们赞成平衡论兼顾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的观点。不过,行政法领域的研究者忽视了绩效管理的平衡功能。
(一)绩效管理的发展与不足
绩效管理是管理实践的重要工具,也是现代管理学的重要议题。比如,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纽约市就尝试用现代方法测量和评估行政部门的绩效。但是,由于行政行为具有目标多样性,行政过程的委托关系具有多层次性,不同行政主体的产出难以横向比较,以及公共产品缺乏类似市场这样的价格发现机制,因而相比企业绩效管理,政府绩效管理实践进展更为缓慢。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下,政府绩效管理广泛地采用企业绩效管理的理念、方式和工具,比如顾客导向、平衡计分卡、绩效合同、绩效规划等。不过,从已有的案例材料看,这些工具的引人并未显著改善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践。
近些年来,研究者逐渐认识到,绩效测评工具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具是否与问题以及环境相匹配。如果政府绩效问题主要表现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大规模地采用绩效合同,并推行公共服务的市场化,那么不仅不能改善公共服务的供给,反而可能导致公共服务“嫌贫爱富”,使公共服务丧失应有的公益性。如果整个国家所处的阶段是快速发展时期,一味地模仿其他国家的限制政府活动范围的绩效管理方式,不仅不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反而会使整个社会陷于断裂,因为这些国家的社会组织尚无法承接起政府转移出的功能。
(二)参与式绩效管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政府绩效管理先后采取过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效能监察、政风行风评议、服务承诺等形式。这些做法在提高行政效率、健全行政监督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诸多尚待改进之处。比如,大多数绩效管理形式都是封闭性的,没有设计公众参与的渠道。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在公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群众评议政府、社会满意度调查等。在目前中国的政府绩效管理中,公众参与最多的环节是对具体行政部门的评估。以南京市为例,该市自1999年以来,一直坚持“万人评议机关”的做法。每年年底,南京市政府向市民发放评议问卷,要求对所有的政府机关进行打分排名。北京、珠海、杭州、海口、银川、昆明等城市都先后开展过“万人评议机关”的活动。
作为政府绩效管理的一种理念,参与式绩效管理主张社会公众应有效地参与到对政府绩效的测评和管理过程。公众参与绩效管理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对施政目标的讨论,对评估体系的建议,对具体行政主体的评估,对绩效结果运用的监督。所以,参与式绩效管理并不仅仅局限于“万人评议机关”的形式。从行政关系的有效调整角度看,公众对具体行政主体的评测仅仅是一个起点,并没有穷尽参与式绩效管理的内涵。
如果缺乏政府信息公开作为配套工作,公众的评测失去了基本的信息基础,只能依据感性认识.不仅不利于行政主体改进工作,反而可能消耗公众的参与热情。比如在不少地方的“万人评议机关”活动中,将所有行政部门不分类别地排列在一起,导致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普遍得分较低,而主要服务于政府内部的部门得分较高。南京市2001年群众评议政府的活动中,得分第一的部门是市委办公厅,得分最低的部门分别是市政公用局、市房地产局、市容局、市规划局等;北京市2003年群众评议政府的活动中,得分最高的部门是市乡镇企业局,得分最低的部门分别是市交通委、市建设委、市城管执法局、市政管理委、市规划局等;昆明市2008年群众评议政府的活动中,得分第一的部门是市政协办公厅,得分最低的部门分别是市规划局、市城管局、市建设局等。
由于各个行政主体的工作难以进行简单的横向比较,因而群众的评议大多数只能作为评估各个部门实际工作的参考材料,这就引发了一个如何对群众评议做出反馈的问题。如果给出积极反馈,比如南京市2002年根据群众评议结果调整了几个部门的领导班子,就会面临“群众感知是否为充分统计量”的问题,毕竟各个部门的法定职责对群众感知有直接影响。但如果不对群众评议结果做出积极反馈,那么群众对评议活动的参议热情就会快速消退,从而使评议活动陷入名存实亡的尴尬处境。
所以,参与式绩效管理不是简单地将公众动员起来定期为行政主体给出评测分数,而是包括目标设定、体系设计、信息生产、结果使用等环节的全过程参与。那么,为什么说参与式绩效管理有助于行政关系的有序调整?
(三)参与式绩效管理促进行政关系的调整
1.参与式绩效管理对行政主体而言,既是控制机制,又是激励机制。绩效目标为行政主体的管理行为设定了目标,指标体系则引导行政主体按照预定方向实施管理。如果公众的合理诉求能够被纳入到政府绩效管理体系中,行政主体的管理行为对公众需求的回应度就大大提高。不过,应该指出的是,行政主体的管理目标应该融合公众需求和部门法定职责,即行政主体在开放性条件下保持相对的管理自主。其中原因在于,公共需求的表达有其内在矛盾性,而且正如“阿罗不可能定理”所揭示的,多种多样的公众需求应该有一种提炼和合成过程,才能形成真正的社会公共利益。
在具体操作上,可以根据脆弱性和敏感度的强弱程度,将行政主体的行为分为四种类别,每一种类别所对应的公众参与形式分别是:广泛协商、自主决策、自由裁量和听证会。如果某一公共问题的敏感度强但脆弱性较低,则可以考虑召集相关公众的代表参与讨论,比如举行听证会。这样既可以节约管理成本,也能满足公众参与的需求,而且将行政关系的矛盾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这一类管理行为包括价格管制、区域性的环境问题、城市市容管理等。如果某一公共问题的敏感度和脆弱性都很强,就必须预先准备好公众广泛和深度参与的方案,因为这一类问题往往是引发行政关系失序的主要领域。这一类管理问题主要涉及社会治安、动拆迁、民生问题等。所以,对于公众参与,行政主体应该在开放性条件下保持相对的管理自主,既充分了解各种公共需求,吸纳其中合理之处,又要主动建立有效的利益合成机制,避免行政过程的不连贯性。从这种意义上说,参与式绩效管理既有助于控制行政主体的方向,又能使行政主体保持一定的自主性。
2.对相对方而言,参与式绩效管理既是控制机制,又是激励机制。通过设定相应的渠道,将公众诉求的表达引导到讨论绩效目标和监督绩效结果等方面,使公众参与呈现出有序性。
在城市管理中有一个著名的“垃圾桶问题”。在扔生活垃圾时,居民通常都希望垃圾桶离住所越近越好,因为方便快捷;而在扔完垃圾之后,居民又通常都希望垃圾桶离住所越远越好,这是出于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考虑。如果只注重部门的法定职责,即便科学合理的垃圾桶设置有时也无法获得相关居民的理解;而如果只注重居民的诉求表达,垃圾桶可能无立足之地。实际上,不仅仅垃圾桶的设置,包括公交车站、通信基站、电力设施等许多公共产品的规划选址都面临类似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合理的参与途径,行政相对方的诉求表达很容易演变为群体性事件,使行政关系面临严重考验。换一个角度看,如果设计了有效的参与途径,公众有序地表达利益诉求,不仅能激励公众参与公共管理过程,而且也能避免行政过程的冲突。
[论文摘要]现有的行政关系有陷于失序的隐患,应该引起关注。研究者针对行政关系调整所提出的不同思路,平衡论更切合中国的实际。但是,平衡论忽视了绩效管理的功能。参与式绩效管理对行政主体和相对方都是兼具控制和激励作用,而且有助于形成行政共识。
行政过程属于公共管理的微观范畴,主要表现为行政主体与相对方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关系在形式上体现为管制、指导、协商、控制及监督等,在过程中表现为相对平衡与绝对失衡的不断转化,在本质上存在着许多种矛盾和悖论。如何通过科学的机制设计实现行政过程的动态平衡,既有效地维持公共秩序,又能切实维护公众权利,是调整行政关系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警惕行政关系的失序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社会经历了巨大变迁,但目前仍然面临多重转型的任务。在这段历史性的发展时期,新情况和新现象不断涌现,新问题层出不穷。为了抓住关键时期的发展机遇,在欣喜于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一些值得引起关注的问题,比如行政关系有陷于失序的隐忧。
(一)失序与失衡
“失序”不同于行政关系的“失衡”。失衡是指行政主体与相对方在行政过程中的不对等关系。“一般情况下,在实体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和相对方形成行政机关为优势主体、相对方为弱势主体的不对等关系;在程序法律关系和司法审查关系中,则形成另一种反向的不对等关系”…。失衡有可能是有序的,也有可能是失序的。如果行政过程中的主体都认可行政关系的失衡,或者如果不认可这种失衡,但局限于采取合法合理的方式寻求调整失衡状态,那么行政过程会呈现出有序性。但如果行政过程的主体不认可行政关系的失衡,并且诉诸于不符合法治要求的方式寻求调整失衡状态,那么行政过程会表现出“失序”。
在目前的行政过程中,行政主体在大部分情境中仍处于强势地位,但这种相对优势面临越来越大的公众压力,甚至是(暴力)对抗,而且社会对行政行为的信任度在不断下降,以致在某些领域出现了政府的公信力危机。另一方面.相对方的权利意识在不断增强,维权技能在不断提高,但现有制度框架内的参与机制和维权渠道尚不健全,使得一些本属正常的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容易诉诸于极端之举。面对越来越频繁发生的对抗行为,公信力不断下降的行政主体为了维护公共秩序.往往选择以危机管理的名义去强力控制。
在强制与对抗的互动中,如果上级部门或领导认为下属部门的行为有悖于公共管理的政治要求,会以指示、批示、批评、惩罚等方式介入行政过程,从而使行政关系的优势转向相对方。在整个过程中,行政关系的调整既不是自我纠正式的,也不是有序的,往往取决于特定问题、特定领导以及特定情形。
(二)行政关系失序的表现
以上海某些区出现的“钓鱼式执法”为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对执法机关的不正当执法方式,处于弱势地位的相对方大多选择忍气吞声,因为表达诉求的渠道非常有限,而且成本高昂。行政关系的失衡格局纵容了一些行政主体更加毫无顾忌地选择执法手段,这也为互动关系的逆转埋下了伏笔。当个别相对方选择极端的方式表达抗议时,其他感同身受的相对方即刻予以响应,社会公众由于惊诧于行政主体的肆无忌惮而为指责行政主体的公共舆论奠定了社会基础。于是,行政主体至少处于舆论上的弱势地位。在该事例中,行政关系调整的直接起因是个别相对方的极端行为,而非有序的参与和表达;实现行政关系调整的直接动力来自于上级部门的关注,而非相关主体的协商与讨论。
又比如,近年来各地的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城管”)普遍面临一个三元困境:城管如何执法,才能既维护城市的市容市貌,又能让城市小商小贩合理生存。城市环境属于公共产品,其供给要依靠行政主体的强制手段;小商贩的存在既是民生需求,也满足了一些社会需求;而对于小商贩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社会公众本身也是矛盾着的,在享用这些服务时会赞成小商贩存在的合理性,而在其它时间,则希望小商贩尽量不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在行政实践中,这些矛盾都集中到行政主体和相对方的行政关系上,造成城管工作“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甚至出现“一管就有冲突、一放就有投诉”的现象。如此周而复始,不仅未能解决城市管理的根本问题,反而影响行政执法的公信力。
如果不正视行政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仍然以危机管理的思维沿用个案处理的方式,行政关系将会陷入失序的境地,其表现就是行政主体或者不作为,一旦作为就是强力控制,而相对方要么不参与,一旦参与就会酿成。
二、调整行政关系的不同思路
如何防范行政关系陷于失序,既使行政主体依法行政维护公共秩序,又能切实保障相对方的权利?在相关研究中,先后出现过管理论、控权论和平衡论等理论。
(一)管理论
管理论主张维护行政主体的优势地位,认为行政过程的有序来自于行政主体的指导和相对方的服从。应该指出的是,管理论并非完全排斥对相对方权利的保障,而是将保障从属于对行政秩序的追求。另外,也不能简单地将管理论视为行政特权的等价物。因为如果法治相对健全,并且在行政过程之外设计了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相对方的权益可以通过其他的渠道得到保护,那么行政主体的优势地位依然是面临实质约束的。
在实践中,欧洲大陆一些法团主义文化的国家的行政管理过程更接近于管理论。在这些国家,行政主体在法定职责权限内享有绝对优势,管理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在政治运行中,致力于维护公众利益的组织和集团是由国家和政府所创造并规范的。一方面,这些利益表达组织具有垄断性,另一方面,这些组织在与行政主体的互动过程中享有较大的话语权。因而,行政主体在行政过程的优势地位受到政治过程的约束,这也意味着行政关系的失衡由政治关系来调整。
(二)控权论
控权论主张限制或取消行政主体的主导地位,从而彰显相对方的权利优势。这种理论认为在大多数行政实践中,行政主体不仅不能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反而会滋生一系列问题,比如权力滥用、腐败、限制相对方的自由等。所以,控权论主张政府最小化,认为大多数公共事务都可通过市场和私人组织得到解决。另外,控权论的基本假设是,行政过程是由各种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活动所组成的,国家不具有主体性,只是一个各种势力互争雌雄的竞技场。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一场被命名为“新公共管理”的运动席卷全球,一度垄断了公共管理研究和实践的所有话语资源。这场运动的基本思路就是控权论,主张公共管理的市场化、私有化和自由化。经过30多年的实践,如今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这股潮流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它有其情境性,有其局限性。尤其对于众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国家的空心化、公共管理的市场化和公共服务的私有化,并没有实质性地促进公共福利的改善,反而引发了一系列严重问题,比如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足、公共服务分配结构失衡等。
控权论在多元主义文化的英美国家(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英语国家)较为盛行。在这些国家,政治活动的主体是各种利益集团,行政主体的管理行为受到多种主体的限制和监督。主流的社会文化和法律体系都主张对公共权力保持质疑和挑战的态度,因而行政主体的自由裁量权是一种被普通公众所广泛担忧的存在物。如何限制行政主体的权力,确保相对方的权益免受行政主体的肆意侵害,是这些国家在行政管理方面的主要议题。
(三)平衡论
平衡论是中国行政法学界的创新,认为无论对行政主体还是对相对方,都应在法治原则的统治下加以制约和激励,以实现两者在利益关系上、法律地位上,以及在制度、机制的构建和运作等方面的平衡。从理论上说,平衡论主张既要保障行政管理的有效实施,又要防止公民权利的滥用或违法行使。具体而言,平衡论“既不同意控权论过分强调行政程序、司法审查的作用,也不同意管理论过分强调命令、强制手段的作用,……主张综合运用行政法的各种手段:既在必要的场合运用命令、强制手段,同时在大多数场合尽量避免采用行政命令、行政制裁、行政强制手段,淡化权力色彩”。
作为一项本土化的创新,平衡论在中国行政关系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关注。从文化角度看,平衡论的思路符合中国的中庸文化,主张通过调和来解决矛盾,而不是诉诸于零和的博弈与对立。从社会发展的实践来看,平衡论试图在政府与市场、行政主体与相对方之间取得平衡,符合中国在转型时期的政治社会生态。
尽管平衡论的响应者众,但质疑声也不少。其中与管理实践关联度最高的质疑来自于具体的平衡机制:如何既制约行政主体滥用权力(相对方滥用权利),又激励行政主体积极作为(相对方积极参与)。主张平衡论的研究者详细探讨过公务员制度、行政指导等具体的平衡机制。在此,笔者着重分析参与式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平衡机制。
三、参与式绩效管理
要实现行政关系的有序调整,既不能只突出行政主体的权力优势,也不能只强调相对方的权利本位。就此意义上,我们赞成平衡论兼顾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的观点。不过,行政法领域的研究者忽视了绩效管理的平衡功能。
(一)绩效管理的发展与不足
绩效管理是管理实践的重要工具,也是现代管理学的重要议题。比如,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纽约市就尝试用现代方法测量和评估行政部门的绩效。但是,由于行政行为具有目标多样性,行政过程的委托关系具有多层次性,不同行政主体的产出难以横向比较,以及公共产品缺乏类似市场这样的价格发现机制,因而相比企业绩效管理,政府绩效管理实践进展更为缓慢。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下,政府绩效管理广泛地采用企业绩效管理的理念、方式和工具,比如顾客导向、平衡计分卡、绩效合同、绩效规划等。不过,从已有的案例材料看,这些工具的引人并未显著改善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践。
近些年来,研究者逐渐认识到,绩效测评工具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具是否与问题以及环境相匹配。如果政府绩效问题主要表现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大规模地采用绩效合同,并推行公共服务的市场化,那么不仅不能改善公共服务的供给,反而可能导致公共服务“嫌贫爱富”,使公共服务丧失应有的公益性。如果整个国家所处的阶段是快速发展时期,一味地模仿其他国家的限制政府活动范围的绩效管理方式,不仅不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反而会使整个社会陷于断裂,因为这些国家的社会组织尚无法承接起政府转移出的功能。
(二)参与式绩效管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政府绩效管理先后采取过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效能监察、政风行风评议、服务承诺等形式。这些做法在提高行政效率、健全行政监督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诸多尚待改进之处。比如,大多数绩效管理形式都是封闭性的,没有设计公众参与的渠道。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在公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群众评议政府、社会满意度调查等。在目前中国的政府绩效管理中,公众参与最多的环节是对具体行政部门的评估。以南京市为例,该市自1999年以来,一直坚持“万人评议机关”的做法。每年年底,南京市政府向市民发放评议问卷,要求对所有的政府机关进行打分排名。北京、珠海、杭州、海口、银川、昆明等城市都先后开展过“万人评议机关”的活动。
作为政府绩效管理的一种理念,参与式绩效管理主张社会公众应有效地参与到对政府绩效的测评和管理过程。公众参与绩效管理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对施政目标的讨论,对评估体系的建议,对具体行政主体的评估,对绩效结果运用的监督。所以,参与式绩效管理并不仅仅局限于“万人评议机关”的形式。从行政关系的有效调整角度看,公众对具体行政主体的评测仅仅是一个起点,并没有穷尽参与式绩效管理的内涵。
如果缺乏政府信息公开作为配套工作,公众的评测失去了基本的信息基础,只能依据感性认识.不仅不利于行政主体改进工作,反而可能消耗公众的参与热情。比如在不少地方的“万人评议机关”活动中,将所有行政部门不分类别地排列在一起,导致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普遍得分较低,而主要服务于政府内部的部门得分较高。南京市2001年群众评议政府的活动中,得分第一的部门是市委办公厅,得分最低的部门分别是市政公用局、市房地产局、市容局、市规划局等;北京市2003年群众评议政府的活动中,得分最高的部门是市乡镇企业局,得分最低的部门分别是市交通委、市建设委、市城管执法局、市政管理委、市规划局等;昆明市2008年群众评议政府的活动中,得分第一的部门是市政协办公厅,得分最低的部门分别是市规划局、市城管局、市建设局等。
由于各个行政主体的工作难以进行简单的横向比较,因而群众的评议大多数只能作为评估各个部门实际工作的参考材料,这就引发了一个如何对群众评议做出反馈的问题。如果给出积极反馈,比如南京市2002年根据群众评议结果调整了几个部门的领导班子,就会面临“群众感知是否为充分统计量”的问题,毕竟各个部门的法定职责对群众感知有直接影响。但如果不对群众评议结果做出积极反馈,那么群众对评议活动的参议热情就会快速消退,从而使评议活动陷入名存实亡的尴尬处境。
所以,参与式绩效管理不是简单地将公众动员起来定期为行政主体给出评测分数,而是包括目标设定、体系设计、信息生产、结果使用等环节的全过程参与。那么,为什么说参与式绩效管理有助于行政关系的有序调整?
(三)参与式绩效管理促进行政关系的调整
1.参与式绩效管理对行政主体而言,既是控制机制,又是激励机制。绩效目标为行政主体的管理行为设定了目标,指标体系则引导行政主体按照预定方向实施管理。如果公众的合理诉求能够被纳入到政府绩效管理体系中,行政主体的管理行为对公众需求的回应度就大大提高。不过,应该指出的是,行政主体的管理目标应该融合公众需求和部门法定职责,即行政主体在开放性条件下保持相对的管理自主。其中原因在于,公共需求的表达有其内在矛盾性,而且正如“阿罗不可能定理”所揭示的,多种多样的公众需求应该有一种提炼和合成过程,才能形成真正的社会公共利益。
在具体操作上,可以根据脆弱性和敏感度的强弱程度,将行政主体的行为分为四种类别,每一种类别所对应的公众参与形式分别是:广泛协商、自主决策、自由裁量和听证会。如果某一公共问题的敏感度强但脆弱性较低,则可以考虑召集相关公众的代表参与讨论,比如举行听证会。这样既可以节约管理成本,也能满足公众参与的需求,而且将行政关系的矛盾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这一类管理行为包括价格管制、区域性的环境问题、城市市容管理等。如果某一公共问题的敏感度和脆弱性都很强,就必须预先准备好公众广泛和深度参与的方案,因为这一类问题往往是引发行政关系失序的主要领域。这一类管理问题主要涉及社会治安、动拆迁、民生问题等。所以,对于公众参与,行政主体应该在开放性条件下保持相对的管理自主,既充分了解各种公共需求,吸纳其中合理之处,又要主动建立有效的利益合成机制,避免行政过程的不连贯性。从这种意义上说,参与式绩效管理既有助于控制行政主体的方向,又能使行政主体保持一定的自主性。
2.对相对方而言,参与式绩效管理既是控制机制,又是激励机制。通过设定相应的渠道,将公众诉求的表达引导到讨论绩效目标和监督绩效结果等方面,使公众参与呈现出有序性。
在城市管理中有一个著名的“垃圾桶问题”。在扔生活垃圾时,居民通常都希望垃圾桶离住所越近越好,因为方便快捷;而在扔完垃圾之后,居民又通常都希望垃圾桶离住所越远越好,这是出于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考虑。如果只注重部门的法定职责,即便科学合理的垃圾桶设置有时也无法获得相关居民的理解;而如果只注重居民的诉求表达,垃圾桶可能无立足之地。实际上,不仅仅垃圾桶的设置,包括公交车站、通信基站、电力设施等许多公共产品的规划选址都面临类似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合理的参与途径,行政相对方的诉求表达很容易演变为,使行政关系面临严重考验。换一个角度看,如果设计了有效的参与途径,公众有序地表达利益诉求,不仅能激励公众参与公共管理过程,而且也能避免行政过程的冲突。
关键词:电力市场营销;问题;对策
1目前电力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1企业的经营思想缺乏市场导向,服务观念薄弱企业经营思想缺乏市场导向是整个企业不能很好进行市场营销的根基。我国的电力行业在市场化改革都是按照国家的行政指令进行生产,长期以往就使的上至企业管理者下至普通职工没有市场意识,服务观念淡薄。
1.2营销人员业务水平低在电力系统内,传统的观点认为营销是生产的附属品,营销应该服务于生产。论文百事通而在员工激励上,营销人员的岗位工资比较低,企业干部提拔的时候往往优先考虑生产岗位,这些都造成优秀的人才不愿意从事市场营销。此外,企业对于营销在职人员的培训没有像生产岗位那样重视。
1.3电价形成机制不能有效的反映供求关系我国的电价是国家严格控制的,电力企业没有权利进行调整,这样价格作为供求关系信号的作用就消失了。电力企业对于市场供求的反应就减慢了,营销的积极性就降低了。
1.4没有形成有效的电力市场营销系统电力企业是在计划经济下发展起来的,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对于市场发展具有滞后性,再加上没有全面的、系统的对生产经营的经验进行总结,就导致企业缺乏系统性的营销策略。供电企业虽然设立了营销部门,可是由于权限的限制也不能有效的开展营销工作。
1.5电力产品供应受国家经济政策以及宏观经济的影响大国家宏观政策对电力市场营销的影响更是深远。进入“十二五”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一部分高耗能企业面临关停,而这一部分企业是电力消耗的大户,这样会对电力企业的盈利能力的产生威胁,企业的营销自然不会主动。
我国现在处于经济发展时期,电力产品需求受国内和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巨大,任何大的经济形势的变动都会对电力企业的经营造成巨大的威胁。
1.6电力行业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造成营销活动难以开展计划经济下,电力企业把工作中心放在了生产环节,轻视了服务环节的建设,再加上部分员工在处理日常业务时态度不好,电力行业被人们称为“电老虎”。进行市场化改革以后,电力企业努力改善这一影响,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2当前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的抓手
2.1转换经营思路,加快市场化经营步伐首先,就要打破固有的计划经济思想,树立市场化经营的指导思想,强化服务意识。其次,明确经营目的。电力企业除了为全社会提供清洁能源以外还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2.2建立健全电力市场营销体系在电力市场改革比较成功的国家和地区中,电力企业都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善的营销系统。反观,国内的电力企业由于地域以及行政区划的影响迟迟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营销系统。
一套完整的营销系统必须具有以下功能:及时的收集整个系统信息,建立起客户信息资源库,并把这一系统作为了解用户供求信息、增加客户满意度的重要工具;统计、分析历史数据,从电能消耗增长率、资金回收率、边际利润增长率方面评估客户,发现新的细分市场;使整个电力营销活动实现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实现客户关系管理,保证现有客户。
2.3建立高效的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PMOS)是一套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采用了先进的IT技术,并且根据所在的电力市场的模式,来实现电力市场的规章,支持电力市场的持续运营,这套系统既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又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优质及经济运行。
高效的PMOS可以及时有效的进行电力负荷预测、电能质量调节、事故自处理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系统崩溃以及其它事故,有助于客户对于电能产品的满意度。
2.4重视需求侧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DSM)主要目的是削峰填谷,引导用户用电方式。DSM把电力产品的供需双方的资源统一起来进行整体规划。电能的主要特征就是不能大量储存,必须保证供需的实施平衡。
在没有DSM的市场下,整个系统在负荷高峰时一般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这时就要有一部分企业不能生产,而到了负荷低谷,又会出现发电机组降低运力处于不经济运行的状况,这样都加剧了电力系统的不经济运行。而在DSM实施比较好的情况下,供应商对用户实施分时分段电价,用户则自觉调整用电习惯,实现削峰填谷。改变了过去高峰强制拉闸限电,低谷低效率运行的状况。新晨
2.5积极探索反周期操作,加强电力产业建设目前全球经济还没有完全复苏,中国外贸型企业也是出于低产量阶段,在这种情况电能需求不会出现大的增长,一旦经济全面复苏电能需求可能出现比较大的增长,因此提前做好发展规划才能应对需求增长。反周期操作的概念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模式,在经济低迷阶段加大投资,不仅能节约设备等的投资,还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当经济装好以后迅速的应对市场需求。
2.6加强营销工作的评价①资金回笼率。在市场环境下,产品销售资金回笼直接反应了客户的满意程度,也就反应了营销策略的正确与否。②投诉数量。客户的投诉直接表现了不满,良好的营销应该能明显的降低投诉,仔细核实、回复投诉本身就是一种营销策略。
综上所述,在市场条件下,电力企业利润和发展不能再依靠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必须走搞好市场营销,提高服务质量,切实解决自身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来扩大市场规模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叶强.供电企业关系营销战略[J].经济管理论坛,2005(21):91-98.
董事局各位董事:
依据董事局200a股东大会工作报告、《集团经营管理责任书》目标任务以及集团董事局决议、决定的要求,我代表______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向董事局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200a年度工作回顾
沧海云帆,长风破浪。当___保安队伍伴随着新年的脚步雄赳赳、气昂昂亮身于___市委、市政府大院时,___物业举司上下无不振奋。这是___物业继20__年1月首度接管洪江市行政中心、200a年1月接管中方县行政中心后,又一次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为过去的一年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为___在新的一年里的工作开启了美妙之局。200a年是___长足进步的一年,迅猛发展的一年。过去的一年,___物业上下齐心,团结拼搏,默默奉献,认真执行集团董事局的各项战略决笫,着力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强化企业品牌,真抓实干,实现了企业既定的发展目标,全年完成变现收入(略去)万元,为年计划的(略去);实现考核盈余(略去)万元,为年计划的(略去)%;实现综合收费率(略去)%;水电损耗率控制在(略去)%以内;实现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世纪花园实现湖南省“省级绿色社区”既定目标。___物业已经初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综合势力、行业口碑良好、团队优秀善战的湖南西部地区的产业集群。
回顾一年工作,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提升服务质量,企业品牌进一步成熟
200a年,___物业在服务集团大局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品牌优势,精心营造市场、打造市场,先后接管了中方县行政中心、中方县国土局、市电力公司、市地税局、市中级人民法院、洪江市开元小区、市建设银行等社会物业的特约服务和专项服务,为企业创收120余万元。
服务质量是品牌建设的基础和生命之源。年初,___物业明确提出了“打基础、抓基层、苦练基本功”的服务质量方针和“接一个项目、创一个品牌、树一个形象、拓一片市场”的品牌发展战略。
(一)、保安整体素质增强,安全防范有力。针对保安曾在值勤过程中屡屡出现执勤行为过激的现象,公司专门制定了《保安职业操守手册》,并于6月下旬组织全体保安进行了职业操守考试。公司还选派优秀保安人员参加全市安全重点单位的内保工作培训和鹤城区安全消防知识培训。经过半年的精心准备,首届保安职业技能大比武于9月中旬在世纪花园隆重举行,12月上旬公司又组织了一次空前规模的保安内务检查评比活动。通过炼兵习武,有效地促进了员工的精神风貌、军事技能、服务意识和质量标杆的提升。也涌现了一大批专业技能强、思想素质过硬的优秀员工。一年来,___保安先后抓获各类盗窃、抢劫人员20余人次,为建设和诣小区维护业利益作出了贡献。特别是___物业靖州事业部飞山新城保安员禹文彬同志,面对穷凶极恶的持刀劫匪,脸不改色心不跳,以其过硬的军事技能与劫犯展开英勇搏斗,最终将两名劫匪制服并扭送当地公安机关,保护了他人的生命财产。禹文彬同志赢得了靖州县人民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赞誉,靖州县人民政府还特地在湖南《潇湘晨报》发稿
宣传。禹文彬同志的壮举彰显了___物业的精神品格,为___物业的品牌建设贴了金加了彩。 (二)、诉求服务进一步规范,服务效率有了提高。全年接待诉求1980起,其中,世纪花园事业部1076起,湖天一色事业部356起,河西事业部251起,靖州事业部294起,已处理1906 起,正在处理74起,诉求处理率达到96.26%。
诉求处理及时快捷与否,关乎物业服务质量和企业品牌形象,它最能赢得业主的认可,也最能激发业主的不满情绪。今年,___物业尤其重视诉求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先后完善、修订了诉求服务管理规定和诉求服务受理程序,突出诉求服务效率和质量的监督管理。从维护人员敲门入户到穿一次性鞋套,佩带工作牌等服务细节进行了规范,使业主满意度明显提升。200a年入夏以来,___物业迎来了空前的装修高峰期,仅湖天一色小区装修户就达到310余户。___在坚持与业主、装修单位签订装修管理服务协议的同时,推行楼管员定区划片责任制,规定楼管员每天入户现场巡视签到,确保业主的装修活动基本规范,违规装修得到及纠正。欣慰的是去年来___物业未出现一起因违规装修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和重大投诉。
(三)、温馨服务深得人心。去年8月,酷暑难当,而担负城区主要供水任务的市二水厂因供水泵房发生水锤事故造成全市停水,___物业组织全体员工夜以继日的为辖区业主免费运送生活用水,帮助辖区业主战水荒、度难关,把人文关怀、企业品牌送进了业主心田。
中方行政中心接管时,正逢大年三十来临,人们正忙于团聚过年,而我们的员工却在天寒地冻、在保洁任务十分艰巨、人员严重不足、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不分昼夜、不知饥寒、不觉困苦,硬是把___的工作标准干出来了,把___的形象树立起来了,把___的品牌打出来了。大年初一,当中方县领导看望我司中方事业部的员工时,高度评价,赞不绝口。开年之后,行政中心寄来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
一年来,中方事业部的保安、保洁先后拾到手机6台、各类有效证件及银行卡20余张、钱包2个,人民币数千元。中方事业部员工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和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充分展现了___人的精神风范,受到了中方县各级领导和干部的一致好评,为此中方县人民政府特意为___物业中方事业部制作了3期电视新闻片,先后在___电视台进行了报道。
二、积极应对市场,卖场物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200a年,针对河西武陵城家居广场二楼油漆经销商规模小、数量少、商家经营疲软,橱柜、集成吊顶、门业商户生意红火,而对商铺需求不断扩大的状况,___物业及时调整思路,不误时机地组织、动员油漆经销商退出二楼卖场。通过商场业态的调整体,使重新整合后的商场人气旺盛,商家稳定。河西事业部的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在解决二楼通道问题上充分听取经销商的意见,果断提出了新开楼梯的建议,把原本的边角死巷变成了黄金旺铺,从而使广场自营的二楼商铺出租率达到100%。去年上半年以来,随着___福兴数码广场的建设进度,加速了我银河电脑城的经销商不稳定情绪的蔓延,其冲击态势咄咄逼人。在这非常时期,我们除了密切关注其招商动态外,千方百计收集信息,及时与电脑城的经销商们互通有无,果断采取应对措施,在迅速完成地下一层仓库改造工程的同时,先后三次组织召开了经销商(业主)座谈会,以求共识,共商大是,为银河电脑城的稳定与发展做了我们应该作的工作。目前,电脑城的部分改造项目已进入实质性建设过程,经销商基本稳定,卖场稳步经营。
三、大力推进事业部制,服务效率明显提高。
___物业点多、线长、面广,服务和管理的类型以住宅区为主,兼容商厦、学校、写字楼,其服务的内容除了常规服务外还涉及到银行票据的稽核稽查。如何提高服务、管理效率除了员工服务意识、服务技能、敬业精神外,还应该有一个促进服务的好体制、改善服务的好机制。200a年,___物业推行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目标考核、工效挂钩事业部制。按照就近、兼顾、均等原则,组建了6个事业部,把日常经营管理权与管理决策权进行分离。公司总部与各事业部签订了年度经营管理责任书。企业推行事业部制,既增强了员工的经营创利意识,又提高了员工的成本控制能力,各事业部更加注重使用人力资源,主动开源节流。如:去年各事业部先后组织员工自己动手维护保养物业区内的基础设施,一改过去凡事就外请劳务的做法。湖天一色事业部仅建筑垃圾清运一项就节省2万余元。企业事业部制还训练了一批管理骨干。如:洪江事业部的黄德明、中方事业部的刘送长、法院项目部宋先求等,他们均能独立开展事业部的日常管理工作,把服务做得有声有色。
四、物业管理理论和社区文化建设取得新成绩。
为进一步探讨物业管理理论,提高从业人员物业管理理论水平,___积极组织员工撰写物业论文,并参加全省房协专委会举办的200a年度湖南省物业管理论文评选活动。我司员工崔世荣撰写的《关于业主委员会运作问题的思考》、欧秀莲撰写的《物业管理企业打造优秀品牌的几点认识》被评为省级优秀论文。这是___物业组织员工首次参加省级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并获殊荣。几年来,___物业坚持创建工作不松手。200a年,世纪花园又获省级“绿色社区”称号,是湖南西部地区目前唯一获此殊荣的住宅小区。在全省“爱国
卫生周”活动检查评比中,世纪花园小区荣获优秀单位。___物业在社区文化建设上特别注重与业主的互动交流,旨在营造和诣氛围。譬如由___与业主联合演出的《拥军秧歌》参加集团庆“七一”文艺节目深得广大业主的好评。一年来,___物业还以集团大局为己任,力争在服务集团多作贡献,坚持不懈地常年协助房产做好交验房工作,譬如湖天一色三期工程共335套房子,因未达到交付条件,尽管前后进行了两次集中交房,但交房率不高。为了确保集团利益,湖天一色事业部全体员工在业主们的一片责备声中忍辱负重、默默工作,使三期工程交房稳定有序,现已交房266套,交房率达到79.4%;协助集团完成了___特色农产品交易会的保卫、保洁工作;完成了洪江武陵城国际大厦开盘、冷水江武陵城国际超市开业、金滩春天材料商阻工事件的值勤任务。 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___物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服务和管理中仍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物业服务还很粗放,精细化服务不够,执行标准不严谨,很多不经意的细节被忽略;延伸服务难有起色,尽管偿试了话费代缴、蒸汽洗车、家庭保洁、游泳训练等家政延伸服务,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经济效益不理想,有待进一步探讨、完善。
2、保安“荒”已成困扰企业发展的新问题。按照现代企业员工年流动率不得超过1.5%的标准比照,200a年度在册保安总人数为143人,全年流动了68人,流动率为47.5%,远远高出现代企业员工流动比的标准,同时也大大超过同年度全国员工流动率21.7%的流动水平。究其原因,既有薪资待遇远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也有保安需求结构不合理的因素,致使保安难招,招来难管,管严难留,保安队伍不稳定的矛盾日益突出。
3、小区车辆停放和管理成难点和焦点,业主不满情绪逐步显露,刮车现象日趋增多,纠纷增多。
4、员工学习还很封闭,没有机会走出去见识学习,开阔视野,使物业管理和服务上缺乏创新和活力。
5、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尚待进一步科学量化,员工苦乐不均现象还很突出,总部、事业部显现人员过剩迹象,员工瘦身势在必行。
6、部分物业的设施设备质量不佳,更新改造跟不上,维护成本难以有效控制,直接影响业主对我司服务的满意度,增加了我司的工作难度。
7、因规模或大局原因,个别事业部出现经营困难,亏损加剧。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清醒认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20__年的工作构想
20__年是“十一五”的第二年,是___物业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努力的方向是实现“四个确保”:一是企业的营业收入保六争七,即:变现收入确保(略去)万争取完成(略去)万;二是确保(略去)%以上的资产回报率;三是确保综合收费率(略去)%以上;四是确保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完成上述目标的基本措施是:
1、进一步完善企业的事业部制,重新构建事业部“责、权、利”体系,以事业部为基本核算单位,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各事业部不允许出现新的亏损。
2、继续推行品牌建设不动摇,一是抓“省级”示范项目的创建工作;二是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在服务的行为、标准、程序上加以规范,在服务的细节上下功夫,努力打造湖南西部地区物业管理行业的第一品牌。
3、加大成本管理的力度,制订和完善各事业部成本管理制度,重新设计办公用品、低质易耗品的使用标准,进一步健全物品采购、保管、领发、回收各个环节的管理规定;严格履行物业维护维修填单报批程序和二次返修的惩处制度,确保经营成本有所下降。
4、改进员工培训方式,在有效利用周集体学习的同时,积极鼓励员工通过自学考取物业管理的相关资质,促进员工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在适当的时候与国内优秀的物业管理企业建立培训学习基地,选派优秀员工挂职培训。
5、切实稳定好保安队伍。保安队伍是___物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___物业的生存与发展,为此,稳定保安队伍,我们必须在解决保安人员的薪水待遇上做点实事。在已经实行保安人员司龄工资加特勤补助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将分步骤的推行12小时工作制,增设仪岗特岗补助,隐形增长保安薪金福利待遇。
6、加大物业盘活存量,实施重点项目“突围”战略。今年,我们将重点突围河西武陵城广场三楼招商、银河电脑城顶楼轻质仓储改造工程。
相关热搜: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专业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企业管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工商管理变化更为突出。就目前企业工商管理进行分析,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只有高度重视工商管理发展,才能有效的推动企业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进步做出应有贡献。
―、企业工商管理概述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己成为未来时展的主要趋势,也是新世纪文化管理的关键时代,更是文化致胜的关键。工商管理作为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如何保证其工作的科学、持续进行己成为当今管理工作要点。
1、企业工商管理概念
所谓企业工商管理主要指的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总称,常见工商业管理在目前包含了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以及生产操作管理多个方面,是通过对管理方法和策略的改进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现代化手段。
2、企业工商管理意义
随着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企业工商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它在管理方法、管理策略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成为当今管理领域的关键。在当今企业管理工作中,做好企业工商管理工作能有效的提高企业运行效率、让企业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充分挖掘每一个员工的潜能,使得企业财务清晰、投资得当,最终提高企业社会经济效益,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二、企业工商管理与基础经济之间的关系
1.工商管理的基础是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工商管理一直都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发挥着监督和管理作用的工作模式。用目前企业工商管理措施分析,它在企业经营交易监督、企业人员素质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是规范员工行为、维护企业利益的重要途径。由此看来,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做好企业工商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对企业未来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我国企业管理工作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必然会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渐趋于成熟。
2.两者相互促进
近年来,企业经济与工商管理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可以说企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工商管理,两者之间是一个相互促进和推动的作用。商品交易发展到一定时期的话,必然会产生市场经济的影响,市场经济本身具备着调节经济的作用,现如今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态势,这种经济体制与传统的计划经济相比较存在着自我意识浅薄、法律法规欠缺的特点,虽然目前经济体制己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完善,并给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企业经济发展做出了良好的铺垫,并使得市场经济得以完善,因此两者之间可谓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态势。
3.工商管理的发展需要经济发展的推动
随着经济脚步的不断加快和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经济体制飞速发展的新时期,企业利益和主体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并且逐渐向着复杂、繁琐的态势迈进,给企业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推动,在工作中自我完善、维护,逐渐形成了以监督和控制为主的新模式。
三、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分析得出’在企业工作中’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它主要表现在稳定经济大局、让企业自行加强管理、保护消费者权益三个方面,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出重大的推动作用。
1.稳定经济大局
在企业运行中,做好工商管理工作对企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可有效的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企业管理人员和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得到协调,并且能在工作中相互配合和协作,从而使其自身的职能在企业当中得到体现。工商管理从改变工作方法开始,将服务机制做适当的调整,对经济大局起到了稳定的作用,有利经济的长期发展。企业管理者在发展企业过程中,要有促进经济发展的思想,此外,工商管理部门还要在执法过程中,了解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与趋势,将市场执法的方法与监管方式进行改进,打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企业的发展需要在稳定的经济环境下进行,工商管理对我国经济大局具有稳定的作为,保证了我国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企业加强管理力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管理者对工商管理的认识度不断增强,重视工商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并对其进行不断完善。工商管理工作中,应在实际研究这方面多下功夫,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以及现如今的市场经济情况,对企业的各项制度与改革措施做适当的调整,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法,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环节的顺利进行,并将服务纳入管理的范畴之内。一直以来,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工作都离不开工商管理部门,因此,工商管理部门要肩负起维护市场经济的责任,正确引导市场发展,打造出一个健康的经济环境。
企业生产经营在工商管理部门的管理之下,可自动加强管理力度,对不良的体制进行更改,维护企业的信誉,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在企业工商管理部门的多项工作当中,保护消费者权益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消费者对企业商品的满意程度,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因此,工商管理部门务必要重视消费者的权益。可采用消费者权益知识宣传的方法,来让广大人们了解到相关的法律知识,从而在消费中会使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并对一些违法经营者勇于投诉举报。对企业来说,要求工商管理部门做好《劳动法》方面的宣传工作,可通过消费者,了解到企业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改善。将保护消费者权益做为工商管理一项重要的工作,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力度,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依据董事局20__股东大会工作报告、《集团经营管理责任书》目标任务以及集团董事局决议、决定的要求,我代表______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向董事局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20__年度工作回顾
沧海云帆,长风破浪。当___保安队伍伴随着新年的脚步雄赳赳、气昂昂亮身于___市委、市政府大院时,___物业举司上下无不振奋。这是___物业继20__年1月首度接管洪江市行政中心、20__年1月接管中方县行政中心后,又一次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为过去的一年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为___在新的一年里的工作开启了美妙之局。20__年是___长足进步的一年,迅猛发展的一年。过去的一年,___物业上下齐心,团结拼搏,默默奉献,认真执行集团董事局的各项战略决笫,着力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强化企业品牌,真抓实干,实现了企业既定的发展目标,全年完成变现收入(略去)万元,为年计划的(略去);实现考核盈余(略去)万元,为年计划的(略去);实现综合收费率(略去);水电损耗率控制在(略去)以内;实现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世纪花园实现湖南省“省级绿色社区”既定目标。___物业已经初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综合势力、行业口碑良好、团队优秀善战的湖南西部地区的产业集群。
回顾一年工作,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提升服务质量,企业品牌进一步成熟
20__年,___物业在服务集团大局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品牌优势,精心营造市场、打造市场,先后接管了中方县行政中心、中方县国土局、市电力公司、市地税局、市中级人民法院、洪江市开元小区、市建设银行等社会物业的特约服务和专项服务,为企业创收120余万元。
服务质量是品牌建设的基础和生命之源。年初,___物业明确提出了“打基础、抓基层、苦练基本功”的服务质量方针和“接一个项目、创一个品牌、树一个形象、拓一片市场”的品牌发展战略。
(一)、保安整体素质增强,安全防范有力。针对保安曾在值勤过程中屡屡出现执勤行为过激的现象,公司专门制定了《保安职业操守手册》,并于6月下旬组织全体保安进行了职业操守考试。公司还选派优秀保安人员参加全市安全重点单位的内保工作培训和鹤城区安全消防知识培训。经过半年的精心准备,首届保安职业技能大比武于9月中旬在世纪花园隆重举行,12月上旬公司又组织了一次空前规模的保安内务检查评比活动。通过炼兵习武,有效地促进了员工的精神风貌、军事技能、服务意识和质量标杆的提升。也涌现了一大批专业技能强、思想素质过硬的优秀员工。一年来,___保安先后抓获各类盗窃、抢劫人员20余人次,为建设和诣小区维护业利益作出了贡献。特别是___物业靖州事业部飞山新城保安员禹文彬同志,面对穷凶极恶的持刀劫匪,脸不改色心不跳,以其过硬的军事技能与劫犯展开英勇搏斗,最终将两名劫匪制服并扭送当地公安机关,保护了他人的生命财产。禹文彬同志赢得了靖州县人民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赞誉,靖州县人民政府还特地在湖南《潇湘晨报》发稿宣传。禹文彬同志的壮举彰显了___物业的精神品格,为___物业的品牌建设贴了金加了彩。
(二)、诉求服务进一步规范,服务效率有了提高。全年接待诉求1980起,其中,世纪花园事业部1076起,湖天一色事业部356起,河西事业部251起,靖州事业部294起,已处理1906起,正在处理74起,诉求处理率达到96.26。
诉求处理
及时快捷与否,关乎物业服务质量和企业品牌形象,它最能赢得业主的认可,也最能激发业主的不满情绪。今年,___物业尤其重视诉求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先后完善、修订了诉求服务管理规定和诉求服务受理程序,突出诉求服务效率和质量的监督管理。从维护人员敲门入户到穿一次性鞋套,佩带工作牌等服务细节进行了规范,使业主满意度明显提升。20__年入夏以来,___物业迎来了空前的装修高峰期,仅湖天一色小区装修户就达到310余户。___在坚持与业主、装修单位签订装修管理服务协议的同时,推行楼管员定区划片责任制,规定楼管员每天入户现场巡视签到,确保业主的装修活动基本规范,违规装修得到及纠正。欣慰的是去年来___物业未出现一起因违规装修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和重大投诉。(三)、温馨服务深得人心。去年8月,酷暑难当,而担负城区主要供水任务的市二水厂因供水泵房发生水锤事故造成全市停水,___物业组织全体员工夜以继日的为辖区业主免费运送生活用水,帮助辖区业主战水荒、度难关,把人文关怀、企业品牌送进了业主心田。
中方行政中心接管时,正逢大年三十来临,人们正忙于团聚过年,而我们的员工却在天寒地冻、在保洁任务十分艰巨、人员严重不足、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不分昼夜、不知饥寒、不觉困苦,硬是把___的工作标准干出来了,把___的形象树立起来了,把___的品牌打出来了。大年初一,当中方县领导看望我司中方事业部的员工时,高度评价,赞不绝口。开年之后,行政中心寄来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
一年来,中方事业部的保安、保洁先后拾到手机6台、各类有效证件及银行卡20余张、钱包2个,人民币数千元。中方事业部员工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和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充分展现了___人的精神风范,受到了中方县各级领导和干部的一致好评,为此中方县人民政府特意为___物业中方事业部制作了3期电视新闻片,先后在___电视台进行了报道。
二、积极应对市场,卖场物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20__年,针对河西武陵城家居广场二楼油漆经销商规模小、数量少、商家经营疲软,橱柜、集成吊顶、门业商户生意红火,而对商铺需求不断扩大的状况,___物业及时调整思路,不误时机地组织、动员油漆经销商退出二楼卖场。通过商场业态的调整体,使重新整合后的商场人气旺盛,商家稳定。河西事业部的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在解决二楼通道问题上充分听取经销商的意见,果断提出了新开楼梯的建议,把原本的边角死巷变成了黄金旺铺,从而使广场自营的二楼商铺出租率达到100。去年上半年以来,随着___福兴数码广场的建设进度,加速了我银河电脑城的经销商不稳定情绪的蔓延,其冲击态势咄咄逼人。在这非常时期,我们除了密切关注其招商动态外,千方百计收集信息,及时与电脑城的经销商们互通有无,果断采取应对措施,在迅速完成地下一层仓库改造工程的同时,先后三次组织召开了经销商(业主)座谈会,以求共识,共商大是,为银河电脑城的稳定与发展做了我们应该作的工作。目前,电脑城的部分改造项目已进入实质性建设过程,经销商基本稳定,卖场稳步经营。
三、大力推进事业部制,服务效率明显提高。
___物业点多、线长、面广,服务和管理的类型以住宅区为主,兼容商厦、学校、写字楼,其服务的内容除了常规服务外还涉及到银行票据的稽核稽查。如何提高服务、管理效率除了员工服务意识、服务技能、敬业精神外,还应该有一个促进服务的好体制、改善服务的好机制。20__年,___物业推行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目标考核、工效挂钩事业部制。按照就近、兼顾、均等原则,组建了6个事业部,把日常经营管理权与管理决策权进行分离。公司总部与各事业部签订了年度经营管理责任书。企业推行事业部制,既增强了员工的经营创利意识,又提高了员工的成本控制能力,各事业部更加注重使用人力资源,主动开源节流。如:去年各事业部先后组织员工自己动手维护保养物业区内的基础设施,一改过去凡事就外请劳务的做法。湖天一色事业部仅建筑垃圾清运一项就节省2万余元。企业事业部制还训练了一批管理骨干。如:洪江事业部的黄德明、中方事业部的刘送长、法院项目部宋先求等,他们均能独立开展事业部的日常管理工作,把服务做得有声有色。
四、物业管理理论和社区文化建设取得新成绩。
为进一步探讨物业管理理论,提高从业人员物业管理理论水平,___积极组织员工撰写物业论文,并参加全省房协专委会举办的20__年度湖南省物业管理论文评选活动。我司员工崔世荣撰写的《关于业主委员会运作问题的思考》、欧秀莲撰写的《物业管理企业打造优秀品牌的几点认识》被评为省级优秀论文。这是___物业组织员工首次参加省级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并获殊荣。几年来,___物业坚持创建工作不松手。20__年,世纪花园又获省级“绿色社区”称号,是湖南西部地区目前唯一获此殊荣的住宅小区。在全省“爱国卫生周”活动检查评比中,世纪花园小区荣获优秀单位。___物业在社区文化建设上特别注重与业主的互动交流,旨在营造和诣氛围。譬如由___与业主联合演出的《拥军秧歌》参加集团庆“七一”文艺节目深得广大业主的好评。一年来,___物业还以集团大局为己任,力争在服务集团多作贡献,坚持不懈地常年协助房产做好交验房工作,譬如湖天一色三期工程共335套房子,因未达到交付条件,尽管前后进行了两次集中交房,但交房率不高。为了确保集团利益,湖天一色事业部全体员工在业主们的一片责备声中忍辱负重、默默工作,使三期工程交房稳定有序,现已交
房266套,交房率达到79.4;协助集团完成了___特色农产品交易会的保卫、保洁工作;完成了洪江武陵城国际大厦开盘、冷水江武陵城国际超市开业、金滩春天材料商阻工事件的值勤任务。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___物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服务和管理中仍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物业服务还很粗放,精细化服务不够,执行标准不严谨,很多不经意的细节被忽略;延伸服务难有起色,尽管偿试了话费代缴、蒸汽洗车、家庭保洁、游泳训练等家政延伸服务,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经济效益不理想,有待进一步探讨、完善。
2、保安“荒”已成困扰企业发展的新问题。按照现代企业员工年流动率不得超过1.5的标准比照,20__年度在册保安总人数为143人,全年流动了68人,流动率为47.5,远远高出现代企业员工流动比的标准,同时也大大超过同年度全国员工流动率21.7的流动水平。究其原因,既有薪资待遇远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也有保安需求结构不合理的因素,致使保安难招,招来难管,管严难留,保安队伍不稳定的矛盾日益突出。
3、小区车辆停放和管理成难点和焦点,业主不满情绪逐步显露,刮车现象日趋增多,纠纷增多。
4、员工学习还很封闭,没有机会走出去见识学习,开阔视野,使物业管理和服务上缺乏创新和活力。
5、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尚待进一步科学量化,员工苦乐不均现象还很突出,总部、事业部显现人员过剩迹象,员工瘦身势在必行。
6、部分物业的设施设备质量不佳,更新改造跟不上,维护成本难以有效控制,直接影响业主对我司服务的满意度,增加了我司的工作难度。
7、因规模或大局原因,个别事业部出现经营困难,亏损加剧。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清醒认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20__年的工作构想
20__年是“十一五”的第二年,是___物业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努力的方向是实现“四个确保”:一是企业的营业收入保六争七,即:变现收入确保(略去)万争取完成(略去)万;二是确保(略去)以上的资产回报率;三是确保综合收费率(略去)以上;四是确保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完成上述目标的基本措施是:
1、进一步完善企业的事业部制,重新构建事业部“责、权、利”体系,以事业部为基本核算单位,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各事业部不允许出现新的亏损。
2、继续推行品牌建设不动摇,一是抓“省级”示范项目的创建工作;二是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在服务的行为、标准、程序上加以规范,在服务的细节上下功夫,努力打造湖南西部地区物业管理行业的第一品牌。
3、加大成本管理的力度,制订和完善各事业部成本管理制度,重新设计办公用品、低质易耗品的使用标准,进一步健全物品采购、保管、领发、回收各个环节的管理规定;严格履行物业维护维修填单报批程序和二次返修的惩处制度,确保经营成本有所下降。
4、改进员工培训方式,在有效利用周集体学习的!同时,积极鼓励员工通过自学考取物业管理的相关资质,促进员工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在适当的时候与国内优秀的物业管理企业建立培训学习基地,选派优秀员工挂职培训。
5、切实稳定好保安队伍。保安队伍是___物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___物业的生存与发展,为此,稳定保安队伍,我们必须在解决保安人员的薪水待遇上做点实事。在已经实行保安人员司龄工资加特勤补助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将分步骤的推行12小时工作制,增设仪岗特岗补助,隐形增长保安薪金福利待遇。
6、加大物业盘活存量,实施重点项目“突围”战略。今年,我们将重点突围河西武陵城广场三楼招商、银河电脑城顶楼轻质仓储改造工程。
关键词:公司法;公司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法律保障。
一、公司社会责任的起源和涵义。
公司社会责任思想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1916年芝加哥大学的克拉克(J.Maurice Clark)在《政治经济学论文" target="_blank">经济学刊》上发表的《改变中的经济责任的基础》一文中写到“:迄今为止,大家并没有认识到社会责任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这是可查实的、最早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文献。然而,克拉克虽然最早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但是他并没有给出公司社会责任相应的概念或定义。直至近四十年后,鲍恩(Howard R.Bowen)才首次明确了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鲍恩1953年的划时代著作《商人的社会责任》被公认为标志着现代公司社会责任概念构建的开始,其将“商人的社会责任”定义为“商人具有按照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去确定政策、作出决策和采取行动的义务。”
公司的营利性和公司的社会责任并非是绝对对立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若只强调公司的营利性,则会导致公司为了营利而不择手段,尔虞我诈,不惜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这将导致整体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和不安,最终也不利于公司的良性发展;若只强调公司的社会责任,则会令公司背上严重的负担,挫伤公司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最终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同时也损害了职工、消费者等与公司相关的主体的利益。因此,应当用公司“利润最优化”取代“利润最大化”,即公司在为股东追求利润的同时,适当地兼顾公共利益,在满足股东对利润的需求时,又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达到公司的营利性和公司的社会责任两者之间的良性相互作用。
在我国,公司的社会责任通常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营利或赚钱作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这些社会利益包括债权人利益、雇员(职工)利益、消费者利益、中小竞争者、当地社区利益、环境利益等内容。
二、有关公司社会责任立法的现状。
我国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第一次以法条的形式规定了公司的社会责任“: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公司法》采取了“应为”
模式的法律规范,强调公司“必须”承担社会责任,这显然与授权性、鼓励性法律规范迥然不同。从约束规范上看,既有法律,又有道德;从约束主体上看,既有政府,又有社会公众;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内容来看,这显然应当理解为公司的一项硬任务、一项严格法律意义上的义务。《公司法》的新规定,说明公司已经逐步成为市场中最重要的主体和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公司的一举一动,将影响众多与公司利益相关的社会利益。因此《公司法》对公司的社会责任加以规定,是符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现状和世界潮流的。然而,或由于立法水平的限制,或出于对减轻公司负担、促进公司发展的考虑,《公司法》中对公司社会责任的规定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陷和漏洞。
首先,《公司法》对公司社会责任的规定过于狭窄,不够全面。《公司法》及一些相关法规对公司职工的利益保护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然而它对于公司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消费者、当地居民等,公司应当如何尽社会责任以及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的限度却没有作出相关的规定。以当地居民为例,公司对其所在地居民的责任主要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但是在当前的公司法中对这方面的规定却是空白的。而在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中,也仅仅是对公司的排污标准和处罚标准作了相关的规定。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在发生了重大污染事件,致使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后相关部门才对肇事公司进行查处整顿。
因此如何在事前对公司进行法律规制,防患于未然,这就显得极为重要。
其次,《公司法》没有明确规定公司社会责任的性质,即公司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究竟是基于法律义务的要求还是道德义务的要求。我国《公司法》强调公司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却没有说明义务的内容,这又给人产生一种公司的社会责任仅仅是一种道德责任的感觉。这样的一种模糊性的规定客观上带来了实施的不便,因此有必要分清公司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其应尽的道德义务的关系。因此,明确公司的社会责任的性质,有利于公司社会责任的落实,杜绝公司以道德责任无强制执行力为由而逃避社会责任。
再次,《公司法》规定的公司社会责任可诉性不明确。
《公司法》尽管规定了公司必须承担社会责任,但是却没有对公司如果不承担社会责任时应承担何种后果、公司的利益相关者能否以及如何要求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以保护自己的利益等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如果不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可诉性问题作出规定的话,公司的社会责任制度将仅仅成为一种摆设,而无法落实到社会经济生活中。
三、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与完善。
1.完善与公司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和司法的力度。
对于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和性质,应当在公司法中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明确例举公司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并通过《劳动法》、《消费者效益保护法》、《产品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形成有关公司社会责任的内容体系。另一方面,劳动者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弱者地位决定了要切实保护劳动者权利和消费者权益就必须辅之以行政行为,加强管理论文" target="_blank">行政管理和监督。因此在执法和司法上,应当加大监管力度,防止公司滥用经济力量,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同时,加大对损害社会利益行为的处罚力度,将成为维持和贯彻公司社会责任的最后一道屏障和最有效的防线。
2.改善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劳动者、消费者与其他非股东利益代表在公司机构中的参与制度。 转贴于
我国2002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一次以专章的形式规定了利益相关者,并明确提出上市公司在保持公司持续发展、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关注所在社区的福利、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问题,重视公司的社会责任。然而,仔细研读后却不难发现,该项规定仅具有指导作用,对于公司却并无真正的约束。其原因在于在当前的公司治理结构下,公司中的权力机构———股东会,决策机构———董事会往往都由股东或者代表股东利益的人组成,因此在公司的运作和决策中,都是以实现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为核心和出发点的。促进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应当从公司的内部着手,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使更多的利益相关方参与到公司的治理中来,使公司的经营真正能够体现社会整体的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
3.建立披露信息机制和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激励机制。
在我国当前的信息披露机制下,公司信息披露的范围仅限于公司的财务和业务等信息。但是,随着公司的壮大和发展,公司的一举一动已经影响到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有必要扩大公司信息披露的范围,如公司的债务情况、企业内员工权益的保护状况、商品质量及消费者投诉状况、环境污染状况、社区关系状况等也应当纳入公司信息披露的范围。企业以追逐利益最大化为行动纲领是无可厚非的,这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激励因素,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因此,加强公司利益与公司社会责任的一致性,是促使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根本途径和方向。建立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激励机制,能够使公司的社会责任与营利性目标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4.借鉴国际经验,引导公司参与社会责任标准认证。
公司社会责任的推展离不开相关社会责任标准的认证活动。一般而言,这类认证是在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下,由非政府组织出面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认证和审核机构,从社会、经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各个方面,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给予客地的评估和审核,并定期公布评估结果,使之成为权威的参考依据。社会责任标准认证客观上形成了一种约束机制,可以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因此政府应当引导企业参与社会责任标准的认证。以SA8000为例,SA8000是1997年8月由美国非政府组织———社会责任国际(SAI)制定的社会责任标准,是全球第一个针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认定标准,其宗旨是规范企业道德行为。它把企业的非经营性、非技术性要求如人本管理、商业道德和精神文明等指标化,使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保护人有了可衡量的具体量化标准。
5.加强对公司社会责任的诉权保护机制。
目前我国新《公司法》对公司社会责任的规定,尚属于一种倡导性的规范,缺乏诉权的保护。例如《公司法》第五条规定了公司必须承担社会责任,那么如果公司不履行社会责任,该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法官该如何作出判决,这些都存在一些法律适用的难题。因此,在以后《公司法》的司法解释及其他配套法律法规中,应该完善有关公司违反社会责任时应承担何种法律后果的规定,赋予利益受损的利益相关者以诉权,保证他们的权益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济,这在另一方面也可以督促公司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北京:法律出版社,1 999.
[2]刘连熠。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3]沈洪涛,沈艺峰。公司的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与演变[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桑慧彬。公司社会责任探析[J].管理观察,2009,(9)。
[5]史际春,肖竹,冯辉。论公司社会责任:法律义务、道德责任及其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关键词】电子商;售后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
1.研究背景
如今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事实上,电子商务的售前和售后是相辅相成的,销售是售后的基础,而售后又是销售的保障。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厂家对售后服务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企业大多建立了独立的售后服务网络体系。过去传统的管理方式已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流通。21世纪是服务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产品价格和产品质量的竞争,发展成为服务竞争,愈来愈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售后服务领域。
2.电子商务的特点研究
2.1电子商务的定义
电子商务是指两方或多方通过计算机和某种形式的计算机网络(直接连接的网络或Internet等等)进行商务活动的过程。它以数字化电子手段,实现整个商业活动的各个环节, 包括商业信息的与检索、电子广告、电子合同签署、电子货币支付和售前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过程。其显著的特点是在完成商务活动联结的过程中,减少了面对面的接触和手工处理过程。1997年11月6日至7日在法国首都巴黎,国际商会举行了世界电子商务会议(THE WORLD BUSINESS AGENDA FOR ELECTRONIC关于电子商务最权威的概念阐述: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指对整个贸易活动实现电子化。从涵盖范围方面可以定义为: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交易;从技术方面可以定义为:电子商务是一种多技术的集合体,包括交换数据(如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获得数据(共享数据库、电子公告牌)以及自动捕获数据(条形码)等。
2.2 电子商务的功能
电子商务可提供网上交易和管理等全过程的服务,因此它具有广告宣传、咨询洽谈、网上订购、网上支付、电子帐户、服务传递、意见征询、交易管理等各项功能。
(1)广告宣传。电子商务可凭借企业的Web服务器和客户的浏览器,在Internet上各类商业信息。客户可借助网上的检索工具(Search)迅速地找到所需商品信息,而商家可利用网上主页(Home Page)和电子邮件 (E-mail)在全球范围内作广告宣传。与以往的各类广告相比,网上的广告成本最为低廉,而给顾客的信息量却最为丰富。
(2)咨询洽谈。电子商务可借助非实时的电子邮件(E-mail),新闻组(News Group)和实时的讨论组(chat)来了解市场和商品信息、洽谈交易事务,如有进一步的需求,还可用网上的白板会议(Whiteboard Conference)来交流即时的图形信息。
3.目前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售后服务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
3.1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售后服务现状
来自商务部一组官方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1万亿元人名币,网络购物交易额达1257亿元人名币;2009年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8万亿元人名币,网络交易额达2586亿元人名币,同比分别增长21.7%和105.8%。另据国内知名电子商务第三方研究结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检测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12月,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已逾4.5万亿,同比增长22%。[1]上述数据有力的证明了中国电子商务在稳定而快速的增长,中国电子商务的前景是非常诱人的。但是,电子商务交易额快速增长的背后,其应该伴随增长售后服务发展的却不是那么的尽人意。
3.2目前电子商务模式下售后服务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电商的发展,各大领域的涉足,一直以来,产品质量差、服务环节繁琐、服务承诺苛刻、服务质量低下等各种关于售后体验的评论甚嚣尘上。有哪些方面的售后服务环节需要加以改进的呢?
其一,服务承诺。目前,国内电商的服务承诺仍然比较苛刻。以京东商城为例,其退换货的规则是这样的:首先,必须是商品产生了质量问题,其次,退货后京东还要和品牌合作商共同判定该产品是否在退货范围之内。如此一来,即便是一些真有质量问题的商品,如果没有得到京东与合作品牌厂家的认可,也可能被拒绝在退货大门之外。至于像手感、颜色、网络显示与实际落差之类的“准质量”问题,理所当然就更不在京东的退货范围之内了。套用一句沃尔玛的服务理念,“顾客永远是对的”,可是在和国内多数电商打交道的过程中,顾客却“永远感觉自己是不对的”。所以,国内电商企业若要提升顾客的服务体验,就要从改变服务承诺做起,彻底颠覆一些“固有”的服务理念。
其二,服务模式。如今,越来越多的电商定位于“综合类百货零售商”这一角色。可以想见,这些电商平台涉及的商品类别之广、品牌数量之巨,再加上顾客分布在全国各地,所以,国内多数电商的售后服务一般都是外包的。
4.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下售后服务问题的相关解决方法
4.1售后服务理念的重新认识
网购投诉居高不下,网络平台的售后服务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电商加快提高产品质量、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是根本。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健全相应的法规制度,为家电网络市场的发展扫清障碍,提供法律保障,净化市场环境。传统理念认为售后服务是企业服务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既是一个服务流程的末端也是新一轮销售与服务的起点。如果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出发,这种定位显然低估了产品售后服务的地位。
4.2提高售后服务的创新能力
只有从每一个用户入手,对产品售后服务进行适合顾客个性化需求的改进 才能真正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4.3创建规范的服务流程和相应的绩效考核体系
首先应有一整套规范化的服务流程,同时也要建立相应的正负激励,形成和谐的竞争氛围,提高售后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4完善的物流配送网络支付等第三方服务体系的构建
要想在电子商务市场竞争中取胜,只有建立完善的物流配送及网络支付体系,并将其作为整体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将物流渠道、商流渠道及信息流渠道进行捆绑,真正的融合、渗透到电子商务企业的各个环节,而绝非简单的将其外包给第三方。
4.5重视与消费者的沟通
面对现实的种种机遇和挑战,企业更加需要通过电子商务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售后服务对于企业的发展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5.结论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务方式,正越来越多的改变着企业以及个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客户关系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虽然它在理论以及应用实施方面都不很成熟,但是随着电子商务应用的普及,加上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计算机网络、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必然会在企业应用领域大放异彩。未来商务领域中的竞争,将是以服务为重点的比拼,因此只有尽快完善企业的售后服务系统,才能抓住市场竞争的先机,领先一步占领经营模式的制高点,从而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售前和售后达到平衡的状态,两者便可以互动和良性循环,这是最理想的运营状态,要达到这种状态不是那么容易,但是作为企业来说,只能是在能力范围内朝着理想的状态去努力,时刻保持一种理性的思维与观念,就能很好去平衡售前和售后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证券日报,2011-01-13.04:16.
[2]齐莉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售后服务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3]黄辉.论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4]郭德洪,李传昭,黄俊.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及其战略.
关键词:公司法;公司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法律保障。
一、公司社会责任的起源和涵义。
公司社会责任思想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1916年芝加哥大学的克拉克(J.MauriceClark)在《政治经济学论文"target="_blank">经济学刊》上发表的《改变中的经济责任的基础》一文中写到“:迄今为止,大家并没有认识到社会责任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这是可查实的、最早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文献。然而,克拉克虽然最早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但是他并没有给出公司社会责任相应的概念或定义。直至近四十年后,鲍恩(HowardR.Bowen)才首次明确了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鲍恩1953年的划时代著作《商人的社会责任》被公认为标志着现代公司社会责任概念构建的开始,其将“商人的社会责任”定义为“商人具有按照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去确定政策、作出决策和采取行动的义务。”
公司的营利性和公司的社会责任并非是绝对对立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若只强调公司的营利性,则会导致公司为了营利而不择手段,尔虞我诈,不惜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这将导致整体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和不安,最终也不利于公司的良性发展;若只强调公司的社会责任,则会令公司背上严重的负担,挫伤公司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最终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同时也损害了职工、消费者等与公司相关的主体的利益。因此,应当用公司“利润最优化”取代“利润最大化”,即公司在为股东追求利润的同时,适当地兼顾公共利益,在满足股东对利润的需求时,又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达到公司的营利性和公司的社会责任两者之间的良性相互作用。
在我国,公司的社会责任通常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营利或赚钱作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这些社会利益包括债权人利益、雇员(职工)利益、消费者利益、中小竞争者、当地社区利益、环境利益等内容。
二、有关公司社会责任立法的现状。
我国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第一次以法条的形式规定了公司的社会责任“: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公司法》采取了“应为”
模式的法律规范,强调公司“必须”承担社会责任,这显然与授权性、鼓励性法律规范迥然不同。从约束规范上看,既有法律,又有道德;从约束主体上看,既有政府,又有社会公众;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内容来看,这显然应当理解为公司的一项硬任务、一项严格法律意义上的义务。《公司法》的新规定,说明公司已经逐步成为市场中最重要的主体和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公司的一举一动,将影响众多与公司利益相关的社会利益。因此《公司法》对公司的社会责任加以规定,是符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现状和世界潮流的。然而,或由于立法水平的限制,或出于对减轻公司负担、促进公司发展的考虑,《公司法》中对公司社会责任的规定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陷和漏洞。
首先,《公司法》对公司社会责任的规定过于狭窄,不够全面。《公司法》及一些相关法规对公司职工的利益保护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然而它对于公司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消费者、当地居民等,公司应当如何尽社会责任以及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的限度却没有作出相关的规定。以当地居民为例,公司对其所在地居民的责任主要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但是在当前的公司法中对这方面的规定却是空白的。而在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中,也仅仅是对公司的排污标准和处罚标准作了相关的规定。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在发生了重大污染事件,致使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后相关部门才对肇事公司进行查处整顿。
因此如何在事前对公司进行法律规制,防患于未然,这就显得极为重要。
其次,《公司法》没有明确规定公司社会责任的性质,即公司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究竟是基于法律义务的要求还是道德义务的要求。我国《公司法》强调公司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却没有说明义务的内容,这又给人产生一种公司的社会责任仅仅是一种道德责任的感觉。这样的一种模糊性的规定客观上带来了实施的不便,因此有必要分清公司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其应尽的道德义务的关系。因此,明确公司的社会责任的性质,有利于公司社会责任的落实,杜绝公司以道德责任无强制执行力为由而逃避社会责任。
再次,《公司法》规定的公司社会责任可诉性不明确。
《公司法》尽管规定了公司必须承担社会责任,但是却没有对公司如果不承担社会责任时应承担何种后果、公司的利益相关者能否以及如何要求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以保护自己的利益等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如果不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可诉性问题作出规定的话,公司的社会责任制度将仅仅成为一种摆设,而无法落实到社会经济生活中。
三、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与完善。
1.完善与公司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和司法的力度。
对于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和性质,应当在公司法中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明确例举公司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并通过《劳动法》、《消费者效益保护法》、《产品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形成有关公司社会责任的内容体系。另一方面,劳动者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弱者地位决定了要切实保护劳动者权利和消费者权益就必须辅之以行政行为,加强管理论文"target="_blank">行政管理和监督。因此在执法和司法上,应当加大监管力度,防止公司滥用经济力量,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同时,加大对损害社会利益行为的处罚力度,将成为维持和贯彻公司社会责任的最后一道屏障和最有效的防线。
2.改善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劳动者、消费者与其他非股东利益代表在公司机构中的参与制度。
我国2002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一次以专章的形式规定了利益相关者,并明确提出上市公司在保持公司持续发展、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关注所在社区的福利、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问题,重视公司的社会责任。然而,仔细研读后却不难发现,该项规定仅具有指导作用,对于公司却并无真正的约束。其原因在于在当前的公司治理结构下,公司中的权力机构———股东会,决策机构———董事会往往都由股东或者代表股东利益的人组成,因此在公司的运作和决策中,都是以实现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为核心和出发点的。促进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应当从公司的内部着手,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使更多的利益相关方参与到公司的治理中来,使公司的经营真正能够体现社会整体的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
3.建立披露信息机制和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激励机制。
在我国当前的信息披露机制下,公司信息披露的范围仅限于公司的财务和业务等信息。但是,随着公司的壮大和发展,公司的一举一动已经影响到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有必要扩大公司信息披露的范围,如公司的债务情况、企业内员工权益的保护状况、商品质量及消费者投诉状况、环境污染状况、社区关系状况等也应当纳入公司信息披露的范围。企业以追逐利益最大化为行动纲领是无可厚非的,这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激励因素,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因此,加强公司利益与公司社会责任的一致性,是促使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根本途径和方向。建立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激励机制,能够使公司的社会责任与营利性目标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4.借鉴国际经验,引导公司参与社会责任标准认证。
公司社会责任的推展离不开相关社会责任标准的认证活动。一般而言,这类认证是在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下,由非政府组织出面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认证和审核机构,从社会、经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各个方面,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给予客地的评估和审核,并定期公布评估结果,使之成为权威的参考依据。社会责任标准认证客观上形成了一种约束机制,可以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因此政府应当引导企业参与社会责任标准的认证。以SA8000为例,SA8000是1997年8月由美国非政府组织———社会责任国际(SAI)制定的社会责任标准,是全球第一个针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认定标准,其宗旨是规范企业道德行为。它把企业的非经营性、非技术性要求如人本管理、商业道德和精神文明等指标化,使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保护人有了可衡量的具体量化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