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本科教学毕业设计问题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又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因此,毕业设计作为一个实践环节在整个本科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是其它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然而,在当前学校生源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由于教师队伍的增长速度相对缓慢,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学生人数年年增加,从毕业设计的选题陈旧到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监控不严,这样不可避免地导致大学生毕业设计质量降低。同时,由于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的问题,在最后一年毕业设计的时间段内,毕业生在做设计和找工作之间,几乎毫无例外地更看重后者,因而在更多的时间里,大都忙于找工作,往往疏忽了毕业设计的全程质量,只是匆匆敷衍了事,难以达到毕业设计的预期效果。针对这些情况,本文就大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保证体系展开论述和探讨。
一、大学生毕业设计的基本现状
多年的办学实践和学生毕业后的意见反馈表明,绝大部分工科类同学都对毕业设计的过程记忆犹新,它总结和巩固在校四年所学的知识,感觉从中收获颇大。许多大学毕业生认为是通过毕业设计的训练才使自己真正对所学专业的理解,更容易适应新的工作,由此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性。但随着近年来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及包括民办院校(未独立学院)对招生人数的增加,毕业设计工作面临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下面总结了扬州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包括民办院校环境工程专业)3年来开展毕业设计工作的一些情况(如表1所示)。
表1近3年扬州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教学基本情况
注*:有部分大学生写毕业论文
对应2002年制订的《扬州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实施办法》,笔者认为对于环境工程专业的现状来说,落实《办法》需要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专业教师引进不平衡,生师比逐年加大
从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规模来看,至2009年环境工程专业有两个班学生毕业,有招生规模增加,2010年将近有四个班学生毕业,环境工程教研组专任教师在指导了学生毕业设计方面增加1倍以上的工作量,但是师资队伍规模基本没有变化。许多教师每年指导毕业生人数都维持在学校要求的上限即8人,民办院校将近8人以上,这与其他学校规定的指导3~5人的适宜人数相去甚远。个别教师由于指导学生过多,感到时间与精力不足,对于设计中出现的“图纸有错误,公式使用不规范;英文翻译、英文摘要、英文标题不规范”等无暇顾及,从而引起毕业设计的质量下降。
2.学生难以集中进教室做设计,思想上难以认真
学校集中将本科毕业设计安排在第8学期,由于毕业生较多,许多学生没有设计教室及实验室,因此大多数在宿舍完成,再加上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毕业设计与就业没有多大关系,只是走过场,遇到实际问题干脆敷衍了事;另外,由于毕业设计安排在毕业前夕,这个时期各种各样的人才市场、人才交流会接连不断,为了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一半以上的学生急于参加招聘会、面试及岗前培训等活动,部分考研过初试关的学生又要忙于准备复试或找寻调剂机会,多数无法安心认真撰写毕业设计。况且,等到论文答辩时间,一部分学生已经和用人单位签订了协议或已经考上研究生,他们认为毕业设计对自己影响不大,因此有的学生对毕业设计有临时拼凑之嫌,这自然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3.毕业设计环节管理困难
目前,工科院校的学生做毕业设计时都会用到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图,学生电脑不可能搬进教室,那么教师指导就很困难,监管也成问题,这就加大了对毕业设计进程管理的困难,毕业设计质量不易保证。用计算机绘图进行毕业设计,每年都会有个别学生直接拷贝他人现成的设计成果,略加修改就成为自己的设计,这样也就造成部分学生遇事不愿多加思考,从而慢慢丧失独立工作的能力。此外,大学生就业率已成为考核大学办学质量的标准之一,学生有就业压力,学校同样有压力。因此学校对大四学生因找工作而耽误学习的宽容态度,在执行管理制度上相应地打一些折扣。
三、对改进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建议
1.改进毕业设计实施模式,增加学生的毕业设计时间
根据学生毕业设计时间精力的限制,可以将毕业设计开始的时间提前,增加毕业设计的时间。提前一学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尽早收集资料,利用寒假将文献检索和英文翻译做好,在第8学期就可以直接进入毕业设计的实质性设计阶段,这样既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又不影响学生择业。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研究水平
积极引进专业师资,尤其是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或高级工程师,这不仅解决了教师数量不够的问题,还解决工科大学生工程素质下降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高校为提高教师整体的学历水平,在引进教师时一般要求具有博士学位,而目前的博士培养体系,大多侧重于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对工程素养的训练和要求不高,使得多数博士生基础科研能力较强而工程实践能力相对较差。
3.开展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法,提高大学生总体素质
开展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法,提倡大学生各个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目前一般各个教师只指导自己带的学生,使得学生所学知识的比较局限,答辩时对于许多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知所措,因此加强教师团队指导可以使得学生毕业设计在内容与选题、实验与研究、结构与格式甚至设计方案比选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对提高毕业设计整体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4.培养大学生毕业设计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大学生进入社会和工作
毕业设计的指导、写作与答辩是开放教育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学生的创新意识更是学生能力的提升,更是关系到毕业生如何适应社会和进入工作岗位如何对落后技术的开拓。因此通过启发与科研实践可以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考以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指导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不能因循守旧,用以前的设计范例或指明几种设计方案让学生去做,这会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可以鼓励学生广开思路去考虑设计方案。对学生提出的新思路、新想法,指导教师热情帮助分析或扶持,充分调动学生设计的积极性,使设计显得多彩和有生机。这样做既对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发挥钻研精神起到很好的作用,而且有些方案对教师也是一个启示,开阔了教师的视野。
四、结论
毕业设计工作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参与的一项实践活动,每一位学生和指导教师都要从思想上充分重视,严格按照毕业设计规范化文件来操作,教师对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极大的耐心,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毕业设计工作中,同时要密切配合导师和督导组的检查督促工作,做好毕业设计的全程质量监控,从而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韩玉志.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0,(9):78-79.
[2]张天军.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实践探讨[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9):490-492.
[3]李俊龙,胡锋,吉东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8):41-42.
[4]刘磊,富容国,常本康 对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分析和建议[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4):115-117.
[5]胡小燕.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滑坡原因分析及对策[J].科技广场,2005,(11):113-114.
[6]汪灵,林金辉,龙剑平.理工科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团队指导法研究与实践[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关键词]毕业设计 问题 对策
一、当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本科生通过一次高质量的毕业设计的完成,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但是近年来,浙江省教育厅反馈的检查结果显示,我校本科毕业设计总体水平很低,无论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还是其他专业,从往届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过程和情况来看,都存在着大致相同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毕业设计时间过短,难以达到毕业设计的目的
很多高校的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四学年,虽然从第七学期就开始了选题和准备工作,但是真正开题及写作是在第八学期进行。由于学生在最后一学期既要实习又有专业课需要学习,所以毕业设计的时间明显不足,指导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毕业设计紧张,从而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同时,现在就业的压力使得学生从大四开始就四处求职,有些找到工作的学生甚至提前到单位实习,绝大部分学生无法安心完成从查阅资料到论文设计再到撰写论文等任务,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2.毕业设计选题不当
选题的一般做法是老师确定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方向选择,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指导学生作选择,但这样的方法导致的结果是有些题目很受学生欢迎,一个题目有很多学生选择,而有些理论性太强的题目却没有学生愿意做,于是只好硬性摊派,这势必会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同时,在毕业设计题目拟定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比如,有的选题过大,超出了一个本科生的能力和所学专业的知识范围;有的题目过窄,使学生难以发挥其能力;有的指导教师只是让学生查阅资料,完成文献综述类的论文;有的教师只是让学生写出数据分析报告式论文,这些或许对提高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有帮助,但是无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毕业设计需经费不足,实验条件不具备
近几年来,毕业设计经费不足的问题一直是困扰毕业设计工作的一大难题。我校现在维持人均200元左右的毕业设计经费,这远远不能满足毕业设计工作的实际需要,甚至连外出调研、收集信息的交通费、住宿费都不够。不同专业对费用的要求不同,但经费短缺却是共同的问题,尤其是理、工类的学生,自己很难找到合适的实习地点,又解决不了实习和毕业设计的经费,实习过程无法保障,毕业论文质量也就难以提高。这种优质教学资源相对匮乏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矛盾,直接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4.对毕业设计完成的过程重视不够
目前教学中,普遍比较重视课堂教学,而对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由于没有具体的计划安排和必要的检查制度,使毕业设计很难掌握和监督,有一部分学生因种种原因,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的成果属于东拼西凑,但指导教师顾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也放松了要求,这不能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5.成绩评定的方法不够科学
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缺乏科学性,没有建立统一的评定标准,教师往往只凭自己的主观印象给定成绩。即使规定了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也不是很具体,而且评分的主观性都很强。由于缺乏科学的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导致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很盲目,不明白重点注意事项,也不利于提高论文质量。
二、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基本对策
如何克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本课题组研究结果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选题原则,提高选题质量
毕业设计题目选择的合适与否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过去毕业设计有的题目不合适,内容太简单或者太难,工作量太多或者太少,甚至有的中途改题目,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在这方面我们认为,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通过科研项目或者实习内容来选题,这样毕业设计的任务明确,要求具体,实用性强,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题目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应该有利于综合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理论分析、撰写论文等方面的能力。
3.毕业设计题目要尽量做到研究的技术、方法都比较新颖,能够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分析当今社会中的实际问题。
4.毕业设计题目不宜太难或者太简单,题目的难易程度应以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为基础,这样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5.在指导教师拟定毕业设计题目后,教研室应该先组织专家进行审核,对不合适的题目应及时调整更换,还可以在开题报告答辩时审核选题内容是否有意义。
(二)保证毕业设计的时间充足
许多高校虽然从第七学期就开始毕业设计选题,但是大部分任务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时间只有3~4个月。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增大,毕业生多数时间忙着找工作,指导教师为学生求职着想也放宽了对学生的要求。鉴于此,我们认为目前较为可行的做法是适当将毕业设计时间提前,可从第三学年起进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带着选择的课题,检索文献、查阅资料,做好论文的前期工作。第七学期的课程多是专业课,可以将专业课的学习与毕业设计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最后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只需完成论文的撰写和一些必要修改就可参加毕业设计答辩。这样较好地解决了毕业生找工作与完成毕业设计的冲突,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制定毕业设计计划,严格组织实施
毕业设计过程也是一个科研过程,包括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任务和要求。第一阶段下达任务,要让学生熟悉课题内容,指导他们复习有关预备知识,查阅有关资料,然后以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的形式上交。第二阶段是开题阶段,要学生写出毕业设计方案,并进行答辩。然后根据开题报告提到的方案和要求开展毕业设计工作,指导教师应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比较,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阶段是完成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开题报告方案写出合格规范的毕业论文。第四阶段组织答辩,评定成绩。其中前两个阶段是最关键的,需要指导老师和学生经常沟通,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要科学化
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主要反映在选题的合理性、专业理论知识的扎实程度、研究能力以及行文写作的规范性等方面。
根据目前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管理状况,结合其他院校毕业设计评定的方法,我们建立了如表1所示的毕业设计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该指标体系,不同专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专家打分法或者经验总结等方法给予权重和相应的评价结果,再采取量化的方法,对毕业设计质量作出评价。
(五)加大毕业设计的经费投入,加强毕业设计工作条件建设
经费短缺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问题。学校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大毕业设计资金投入,要保证有足够的实验条件、图书资料,使毕业设计在物质上得到保障。现在较可行的一个方法是,可以在教学与科研之间建立联系,毕业设计选题以科研课题为基础,这样既可以为科研服务,同时又依托科研经费,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经费资源,解决毕业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又可以让毕业生在科研工作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科研和教学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以此来推动毕业设计的改革。
(六)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把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
影响毕业设计的因素很多,众多因素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的整体,因此,要把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
毕业设计质量提高的主要条件在于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教师要以身作责,勇于创新,对于刚参加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教师,在指导中缺乏经验,可由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并鼓励参加相应的培训。
毕业设计教学方法对于质量的影响很重要。毕业设计教学能让学生掌握运用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为此教研室或者系部需要定期召开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经验交流会和研讨会。
(七)努力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工作的认识
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对毕业设计完成过程和结果认识是否明晰,关系到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所以,教研室必须做好毕业设计的动员工作,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工作对其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的意义,同时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成绩与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任务,这样他们才会有更多的投入,认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参考文献:
[1]倪化境,梁治国,孙亮等.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4,(3).
[2]白忠喜,朱小芳,温军.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的举措[J].中国大学教学,2005,(8).
[3]于英华.毕业设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
[4]王强,张治民.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探讨和实践[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3,(72).
一、2015年湖南高职学生毕业设计总体情况
(一)毕业设计成果抽查情况。本次抽查从96830名2015
届三年制高职毕业生中抽取了2722名,对其毕业设计成果进行评价。2722名学生分属64所高职院校,共涉及18个专业大类,255个专业。其中,达到合格标准(60分)的有2522人,总体合格率为90.9%。学校毕业设计成果合格率100%的有7所,占10.9%;合格率90%-99.9%的有32所,占50%;80%-89.9%的有20所,占31.3%;70%-79.9%的有3所占4.7%;60%-69.9%的有1所,占1.6%;60%以下的有1所,占1.6%。
(二)毕业设计工作评价情况。本次抽查对64所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评价。其中90分及以上的有3所,占4.7%;80-89.9分的有19所,占29.7%;70-79.9分的有31所,占48.4%;60-69.9分的有11所,占17.2%。
(三)从微观看。毕业设计教学现状并不令人乐观,毕业设计的整体教学质量仍让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一是毕业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存在缺陷,利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环节对学生进行工作训练的综合性不足。二是选题简单化、形式化现象较为普遍。不少选题过于陈旧(沿用了五六年),缺乏前沿性,有的题目非常大,不可能完成,也无实用价值,只能泛泛而谈。三是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过程控制把关不严,流于形式虽然各系(院)都制定了毕业设计工作规程,规定了检查和评价标准,但执行起来往往职责不明,检查不力,要求也不规范、不具体、不完整,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湖南高职学生毕业设计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由于各院校毕业生数量每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因此,指导教师负担过重,多数院校指导教师同时指导十几个学生,大多数指导教师同时又要兼顾教学科研任务,其精力投入明显不足,从而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指导教师的水平、能力较差和责任心的缺乏。目前或因指导论文任务过重、或因述选导师不严格,致使一部分水平不高的教师也指导毕业设计。这些教师本身不会做设计,不会查资料,不会写论文,怎么可能指导出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另外部分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对学生毕业设计指导不认真则是毕业设计质量差的原因之一。教师的能力、投入与责任心对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影响高职院校大多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成,师资队伍中真正符合高职教学要求的教师比例偏低,一些教师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认识不清,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技术转化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师更少。
(三)学生因素:学生的认识、目的、态度、自觉性、主动性对毕业设计的影响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主要实施者,要使毕业设计高质量地完成,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目前,就业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影响最大,最后一个学期几乎所有学生都忙于找工作,或直接在实习单位就业,加之一些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很少考虑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如何,学生也认为毕业设计对其就业影响不大。
(四)毕业设计考核不严。从某校2015年毕业生设计成绩册看,毕业生人数为1401人,其中毕业设计成绩为:优秀占31.4%,良好占65.3%,中等占1.6%,及格占1.9%,没有不及格成绩。有8个院(系)学生的毕业设计没有及格以下成绩,6个教学单位没有中等以下成绩。学校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的监控缺失虽然各学校都制定了毕业设计工作规范、检查制度与质量评价标准,但在实施时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较普遍。
(五)学校对学生做毕业设计经费投入不足。指导老师没有时间与经费到学生实细单位去现场指导,只能从文字到文字。同时给予指导老师的毕业设计指导课时少,好多学校指导一个学生的毕业设计只给老师记2个课时的工作量。
三、提高高职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一)提高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重要性的认识。高职院校的“产品”是人而不是物,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产品”走向市场的一次质量检验,不能削弱,只能加强。应充分利用其特有的综合性、实践性、探索性,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强化真题真做的意识。对高职学生而言,毕业设计就是上岗前的模拟培训。鉴于目前毕业设计开始时已有不少学生去求职、应聘甚至就业的情况,应在毕业设计前一学期召开毕业设计动员会,目的是使学生切实明确毕业设计对他们今后工作的重要意义。要认识到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它教学环节彼此配台,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而它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代替的。从更深层的意义来讲,毕业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它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学生三年所学知识的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培养探求真理精神,提高学生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胚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责任感、使命感和进行综合素质培养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学生毕业前的综合训练,是学生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的准备。
(二)加强指导,严格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工作要全过程、全方位指导,包括:指导学生选题,确定研究方向;指导学生查阅文献。指导学生确定题目,并对相关文献资料汇总、分类、分析等;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指导学生完成写作大纲、实验及设计方案,分析是否切实可行;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验,及时提出问题和改进意见,帮助学生立论和分析实验结果;指导学生按学校规定格式进行论文写作。
(三)提前选题时间,放开选题内容。为避免教师指导工作过于集中和毕业生就业的冲击。可将毕业生论文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准备和研究阶段),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第三阶段为答辩阶段。准备阶段适当提前从二年级下半学期开始;第二、第三阶段统一安排在第5、6学期进行。由于第一阶段在时间上正是高校安排毕业实习的时间,所以二者在时间上的重叠不仅可以增强它们之问的有机联系,使目前毕业设计安排上存在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提高毕业设计的效率,而且学生还可带题参加实习,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进行调查研究,或者结合实践立题,增强立题的现实意义。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生产实践中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进行选题,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通过毕业设计得到真正的检验和锻炼,使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四)规范管理。建立和完善毕业设计的规范化要求,加大管理力度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和根本保证。对毕业设计工作高校应有明确的工作整体要求,有完整的工作规范和系统的管理制度,有切实可行的质量评价标准。同时应设立专门的管理和指导机构,保证这些制度、标准的具体落实和严格执行。应对指导教师的遴选有基本要求。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格式、写作及全面质量要提出具体、规范的要求,并切实把这些要求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毕业设计中。毕业答辩要严肃正规,评分要严格。可采取一些措施如校、系二级答辩,第一次未通过可参加二次答辩等方法保证质量。
(五)增加教育投入。高职院校在加大学生毕业设计管理的同时,对学生毕业设计工作要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精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六)加强校企合作,增强毕业设计的实用性、针对性。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其突出特点就是技术型、应用型、实践型,而非理论研究型。毕业设计要符合这个宗旨,关键是要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厂校结合,校企合作。通过真题真做,学生有成就感,而成就感又可以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校企合作还可使学生参与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培养其拼搏精神、敬业精神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了其责任感、事业心。
(七)加强过程控制,实行全程跟踪,有效控制与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只有加强毕业设计全过程的监督,才能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为此,应制定完整的毕业设计工作规范,明确校、系、教研室及指导教师各自的职责与管理目标。高职院校应加强目标管理,各系应加强过程管理,坚持毕业设计检查评价制度和毕业设计评估,将毕业设计工作作为院、系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及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些检查包括各系的自查和学院的抽查,一般分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前期主要检查开题情况和学生任务落实情况,适当的时候可组织往届优秀毕业设计成果展览;中期着重检查教师指导工作是否到位及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要对全体学生的毕业设计进程情况做详细了解,对设计进度缓慢的学生应协助指导教师加强监督;后期检查答辩与成绩评定,对全部毕业设计进行预审,对于最终没完成任务或不能完全达到要求的,应督促学生修改补充,对于没有完成任务或不能达到要求的,应取消其参加答辩的资格。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必须深入到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质量,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析解决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鉴于目前毕业设计时间与学生求职就业时间相互矛盾的状况,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可以聘请和委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辅导为主,学院指导教师可以定期下厂或运用网络与学生加强联系,最后学生回校参加答辩,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关键词:材料类;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185-02
毕业论文(设计)是普通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文)》明确提出:“毕业设计(论文)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毕业论文(设计)对大学生将四年所学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实际生产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尝试从事科学研究,探索新知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3]。它对大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岗位或者顺利开展科学研究都有直接影响。一所高校本科教学整体水平如何,毕业论文质量也是一个关键评价因素[3]。然而不能否认的是,近年来,我国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呈现出整体下滑趋势,甚至出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之争[4,5]。在这种形势下,笔者对长沙理工大学材料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结合材料类专业的特点探索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一、材料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及考研与毕业论文(设计)存在冲突,影响了毕业论文的顺利开展
进入大四第一学期,学生们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找工作或者复习考研上,这使得他们无暇顾及毕业论文(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进入最后一学期,未找到工作的学生继续找工作,部分找到工作的学生被就业单位要求去实习,考研通过初试的学生要继续准备复试,未通过初试的学生转而把精力放到找工作上,这就导致就业及考研与毕业论文(设计)发生冲突,使得毕业论文的时间得不到充分保证[2-6]。
(二)毕业论文选题与学生就业、读研方向脱钩,学生兴趣不高
材料类专业实践性要求高,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能尽快胜任担负的工作。学生迫切希望毕业论文选题能与其将从事的工作相结合,以便能顺利过渡到工作岗位。另外,考研的学生也希望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能与其选择的读研方向相结合,为今后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但目前采用的选题方式都是单向方式,即由导师拟题,学生网上选题,学生在拟题上没有参与权,这就使得毕业论文选题与学生就业、读研方向脱钩,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部分毕业论文存在诚信缺失,学术不端现象
近些年来,社会急功近利思想严重、诚信意识淡薄,大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的学术不端现象也日趋严重,主要体现在剽窃抄袭,数据造假,等方面。学术不端现象不仅有违学术精神,还败坏学习学术风气,同时扼杀了学术的公信力和创造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一种很大的伤害[6]。
(四)师生交流不畅,毕业论文过程难于管理
随着近年来学校提出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专业教师自身的压力不断增大,不仅承担繁重的课堂教学工作,还要开展课题研究,完成一定量的科研任务,而指导毕业生数量常在5~8人,一些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难免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选题机制后,部分学生会去就业单位开展毕业论文工作,大部分时间在校外,这也造成师生交流不畅。
(五)毕业论文评价体系片面,客观性不强
尽管笔者所在学校的毕业论文评定中存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几个等级,也有相应的评定细则,但存在指标体系不够全面,重结果轻过程,操作性不强,在实际操作中容易被人扭曲,产生很多不合理的问题。如论文及格率过高,不及格者几乎为零;评定老师自由裁量的弹性度太大,出现了许多人情分等。这都影响了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二、提高材料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对策
(一)延伸毕业论文时间,缓解毕业论文与择业及考研在时间上的冲突
近年来,长沙理工大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开展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生课外科技立项”、“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并制定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校企联合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材料类专业可以以这些课题和科技活动为依托,将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与之相结合,让学生在大二或者大三就进行与毕业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并完成一部分工作,从而解决大四因考研或择业导致毕业论文安排时间不充裕的问题。
(二)建立“师生协商拟题”的毕业论文选题机制,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改革仅由导师拟题的单一选题机制,实行“师生协商拟题”机制并行。笔者所在材料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及读研方向与专业方向基本一致,学生在拟题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就业、读研的需要与本方向的指导教师进行协商,拟出双方都满意的论文题目,再由教师编写选题审批表提交学院,由学院组织的专家审定小组评审下达。这种方式,由于学生参与了拟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热情。
(三)引入论文重复率检测系统,严格毕业论文质量出口管理
为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学术诚信氛围,长沙理工大学自2013年起,对应届全部本科毕业论文采用“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具体要求为:(1)理工科R(文字重复率)≤30%,文科R≤40%,通过检测,是否修改由指导教师或学生自定。(2)理工科30%70%,疑似有严重抄袭行为,学院确定三人专家组进行鉴定。如确认毕业设计(论文)不存在严重抄袭行为,按B类处理;如确认毕业设计(论文)存在严重抄袭行为,专家组写出鉴定意见,学院签署意见后,报校教务处备案,同时取消答辩资格,成绩计“不及格”,学生需在一年内重修毕业设计(论文)。
(四)借助互联网工具,建立毕业论文师生沟通平台
以QQ群、微信群等为纽带,以指导老师为单元,建立毕业论文师生沟通平台,指导教师和学生不用面对面也能进行顺畅交流。师生沟通平台涉及信息、实验数据上传,进度汇报,疑难解答、资料共享、网上评阅、语音或视频在线群组讨论与交流等。指导教师可以基于群记录对学生论文进度进行考核。
(五)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毕业论文模糊综合评价系统
毕业论文的评价体系涉及选题质量、文献查阅与综合能力、论文工作状况、基础知识水平、知识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论文写作水平等一系列指标的考核。它实际上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考核体系,它的建立需要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进行。荆宁宁[7]、曹柬[8]提出的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法)的毕业论文模糊综合评价系统,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修正后可用于材料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评价。首先将毕业论文每个环节均纳入评价,运用设计毕业论文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再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将教师的定性评价(优秀,良好,中,合格)转化为定量评价(百分制分数),最后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按照学校规定的比例,对学生成绩进行分等列出。这一方法评价系统、全面、合理、有效、公正、简便。
三、结语
笔者在长沙理工大学开展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和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项目(湘教通[2015]291号第150项)时发现,学生在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时,可以实实在在地从事科研活动,将四年所学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实际生产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延伸毕业论文时间、建立师生双向拟题与选题机制、引入系统、创建网络交流平台、构建模糊综合评价系统,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改革创新工作,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蒋亦华.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阐释与建构[J].现代大学教,2009,(2).
[2]陈贞丰.关于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5).
[3]柯颖.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J].学术论坛,2008,(10).
[4]任森春,李菁楠.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与改革思路[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
[5]田春生.目前我国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4).
[6]陈艳娇.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设计方案新构思[J].江苏高教,2011,(5).
本文对材料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出现的时间冲突、学生兴趣不高、学术不端、过程难于管理、评价片面等问题进行深层次探讨,提出延伸毕业论文时间、建立师生双向拟题与选题机制、引入系统、创建网络交流平台、构建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等措施,以期解决上述矛盾。这不仅能保障毕业论文顺利开展,促进毕业论文质量提高,还可以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毕业论文(设计)是普通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文)》明确提出:“毕业设计(论文)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毕业论文(设计)对大学生将四年所学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实际生产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尝试从事科学研究,探索新知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3]。它对大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岗位或者顺利开展科学研究都有直接影响。一所高校本科教学整体水平如何,毕业论文质量也是一个关键评价因素[3]。
然而不能否认的是,近年来,我国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呈现出整体下滑趋势,甚至出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之争[4,5]。在这种形势下,笔者对长沙理工大学材料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结合材料类专业的特点探索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一、材料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及考研与毕业论文(设计)存在冲突,影响了毕业论文的顺利开展
进入大四第一学期,学生们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找工作或者复习考研上,这使得他们无暇顾及毕业论文(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进入最后一学期,未找到工作的学生继续找工作,部分找到工作的学生被就业单位要求去实习,考研通过初试的学生要继续准备复试,未通过初试的学生转而把精力放到找工作上,这就导致就业及考研与毕业论文(设计)发生冲突,使得毕业论文的时间得不到充分保证[2-6]。
(二)毕业论文选题与学生就业、读研方向脱钩,学生兴趣不高
材料类专业实践性要求高,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能尽快胜任担负的工作。学生迫切希望毕业论文选题能与其将从事的工作相结合,以便能顺利过渡到工作岗位。另外,考研的学生也希望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能与其选择的读研方向相结合,为今后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但目前采用的选题方式都是单向方式,即由导师拟题,学生网上选题,学生在拟题上没有参与权,这就使得毕业论文选题与学生就业、读研方向脱钩,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部分毕业论文存在诚信缺失,学术不端现象
近些年来,社会急功近利思想严重、诚信意识淡薄,大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的学术不端现象也日趋严重,主要体现在剽窃抄袭,数据造假,写作等方面。学术不端现象不仅有违学术精神,还败坏学习学术风气,同时扼杀了学术的公信力和创造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一种很大的伤害[6]。
(四)师生交流不畅,毕业论文过程难于管理
随着近年来学校提出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专业教师自身的压力不断增大,不仅承担繁重的课堂教学工作,还要开展课题研究,完成一定量的科研任务,而指导毕业生数量常在5~8人,一些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难免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选题机制后,部分学生会去就业单位开展毕业论文工作,大部分时间在校外,这也造成师生交流不畅。
(五)毕业论文评价体系片面,客观性不强
尽管笔者所在学校的毕业论文评定中存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几个等级,也有相应的评定细则,但存在指标体系不够全面,重结果轻过程,操作性不强,在实际操作中容易被人扭曲,产生很多不合理的问题。如论文及格率过高,不及格者几乎为零;评定老师自由裁量的弹性度太大,出现了许多人情分等。这都影响了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二、提高材料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对策
(一)延伸毕业论文时间,缓解毕业论文与择业及考研在时间上的冲突
近年来,长沙理工大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开展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生课外科技立项”、“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并制定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校企联合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材料类专业可以以这些课题和科技活动为依托,将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与之相结合,让学生在大二或者大三就进行与毕业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并完成一部分工作,从而解决大四因考研或择业导致毕业论文安排时间不充裕的问题。
(二)建立“师生协商拟题”的毕业论文选题机制,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改革仅由导师拟题的单一选题机制,实行“师生协商拟题”机制并行。笔者所在材料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及读研方向与专业方向基本一致,学生在拟题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就业、读研的需要与本方向的指导教师进行协商,拟出双方都满意的论文题目,再由教师编写选题审批表提交学院,由学院组织的专家审定小组评审下达。这种方式,由于学生参与了拟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热情。
(三)引入论文重复率检测系统,严格毕业论文质量出口管理
为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学术诚信氛围,长沙理工大学自2013年起,对应届全部本科毕业论文采用“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具体要求为:(1)理工科R(文字重复率)≤30%,文科R≤40%,通过检测,是否修改由指导教师或学生自定。(2)理工科30%60%,文科R>70%,疑似有严重抄袭行为,学院确定三人专家组进行鉴定。如确认毕业设计(论文)不存在严重抄袭行为,按B类处理;如确认毕业设计(论文)存在严重抄袭行为,专家组写出鉴定意见,学院签署意见后,报校教务处备案,同时取消答辩资格,成绩计“不及格”,学生需在一年内重修毕业设计(论文)。
(四)借助互联网工具,建立毕业论文师生沟通平台
以QQ群、微信群等为纽带,以指导老师为单元,建立毕业论文师生沟通平台,指导教师和学生不用面对面也能进行顺畅交流。师生沟通平台涉及信息、实验数据上传,进度汇报,疑难解答、资料共享、网上评阅、语音或视频在线群组讨论与交流等。指导教师可以基于群记录对学生论文进度进行考核。
(五)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毕业论文模糊综合评价系统
毕业论文的评价体系涉及选题质量、文献查阅与综合能力、论文工作状况、基础知识水平、知识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论文写作水平等一系列指标的考核。它实际上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考核体系,它的建立需要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进行。荆宁宁[7]、曹柬[8]提出的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法)的毕业论文模糊综合评价系统,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修正后可用于材料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评价。首先将毕业论文每个环节均纳入评价,运用设计毕业论文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再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将教师的定性评价(优秀,良好,中,合格)转化为定量评价(百分制分数),最后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按照学校规定的比例,对学生成绩进行分等列出。这一方法评价系统、全面、合理、有效、公正、简便。
三、结语
笔者在长沙理工大学开展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和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项目(湘教通[2015]291号第150项)时发现,学生在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时,可以实实在在地从事科研活动,将四年所学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实际生产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延伸毕业论文时间、建立师生双向拟题与选题机制、引入系统、创建网络交流平台、构建模糊综合评价系统,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改革创新工作,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国内研究现状本科毕业设计规范化的科学管理
对于本科毕业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同时它也关系到高校的学生培养质量和在社会中的名誉、影响。因此,针对上述毕业设计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各高校都在探讨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下文阐述了国内各高校在提高本科毕业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北京科技大学于晓红教授认为毕业设计的质量是高等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有力保证。他从实施以人为本的选题方式、强有力的师资保障、监督检查机制和科学客观评价体系等方面,论述了毕业设计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成。重庆大学毛小庆阐述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结合重庆大学的实际,分析和总结了毕业设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科学选题、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因材施教、开拓毕业设计新途径、完善毕业设计过程、保证毕业设计答辩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措施。扬州大学戴隆超老师就目前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各个因素,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思路和方法,并进一步指出了改善措施。天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郑州大学等重点大学都针对目前工科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就如何提高工科毕业设计质量进行了探讨。另外,很多以教学为主的学校也从不同方面开展了毕业设计研究工作。如盐城工学院刘必荣从基础知识掌握、就业、对毕业设计认识、选题、指导老师投入、开题、学生的创新意识薄弱等方面分析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机械工程类的毕业设计现状,提出从基础知识掌握、就业、对毕业设计认识、选题、指导老师投入、开题、学生的创新意识薄弱等方面分析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机械工程类的毕业设计现状,提出根据培养目标,实行科学化选题;建立规范的质量监控机制;加大毕业设计的指导力度、指导深度等有效措施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还有南阳理工学院庞兴华、常州工学院吴强、合肥学院谷曼也提出了很多本科毕业设计提高对策和方案。从省内、国内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很多高校都把提交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作为重要课题来研究,并结合各自校内实际情况,提出了各种解决措施;但同样可以看出每个高校采取的措施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申请人认为这些经验只能借鉴,不能照搬,要立足本校实际,结合本校定位、生源质量、培养目标、师资力量、师生比例等现实情况,提出切实能提高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和途径。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工作思路
首先,由于各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特殊性,必须总结往年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研究等手段,总结出教师、学生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及对毕业设计质量的影响。通过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出本科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切实可行的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应对措施。针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符合学校实际的相应措施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并在新的一届本科毕业设计中进行运用。探索面向“培优”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及团队指导模式。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拔高技能等训练,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提高实践能力。而且可以根据课题性质组织3~5名教师进行联合指导,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指导效率和知识利用率。根据上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加强等流程,总结一整套用于毕业设计的工作方案和监控机制。另外,实行毕业设计开题准入制度,从源头杜绝学生敷衍、应付心理,对于没有达到毕业设计开题要求及不具备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提前进行预警。后续的每周指导、中期检查直至毕业设计完成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后,及时反馈、整改,绝不能出现等到该答辩时才发现某个学生不能通过的情况。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在校期间的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本科生培养过程中一个重要阶段,毕业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本科生培养的质量。本文分析了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如指导教师精力不足、学生态度上的不重视、校院管理方面的不严格等。总结了国内外重点院校及教学类的本科院校在毕业设计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最后提出了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工作思路。
作者:杨海峰刘同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1.1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
1.1.1管理文件齐全,但执行过程存在问题。我校重视毕业设计有关教学文件的制定和管理,对毕业设计制定了较全面的管理办法,从组织领导,指导教师,选题原则,过程管理及检查指导,答辩,成绩评定等方面都有相关的管理办法。并在《榆林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指导手册》中提供了设计说明书的写作规范及具体格式要求,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校负责检查毕业设计的教师不全是专业教师,他们往往不能发现专业上的问题,而主要检查设计说明书的格式问题,这使得指导教师们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格式审查上,对设计内容的指导时间相对减少。
1.1.2防抄袭软件的引入,并不适用于给排水专业毕业设计。学校为了杜绝毕业设计(论文)的抄袭现象,特引入了防抄袭软件。但对于给排水工程专业专业的毕业设计,主要成果是图纸,防抄袭软件不能检测,所以只能检测设计说明书。而设计说明书中的计算方法、设计步骤大都来源于课本和规范,重合度很高。为了顺利通过学校的重合率检测,在毕业设计后期,学生们不是忙于修改图纸,而是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降低设计说明书的重合率上,有的甚至随意修改设计说明书,这已违背了引入防抄袭软件的初衷。
1.2指导教师存在的问题
1.2.1部分指导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我校给排水专业以青年教师为主,大部分教师毕业后直接任教,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甚至没有进行过真正的工程设计。对现行规范研究不够深入,近几年规范变动较大,哪里作了哪些修改,并没有作调查研究。这使得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1.2.2部分指导教师投入精力不足。由于学校的教学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大部分专业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承担其它教学任务,无法在毕业设计中时刻监督学生,只能做不定期的检查与指导,一些问题可能得不到及时解决。并且每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较多,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很难做到全面兼顾,难以确保整个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
1.2.3成绩评定过于宽松。由于毕业设计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所以无论读研,还是工作,都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有较高的要求。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标准也因此而相对放宽,近几届毕业生中也从未出现因毕业设计成绩不及格而不能按时毕业的情况,以至于使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相对降低。
1.3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3.1时间投入不足。毕业设计安排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进行,而这个时期恰好是学生找工作的重要时期,学生的择业与毕业设计在时间上发生冲突,导致部分学生忙于应聘不按时回校,不能把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毕业设计上,这已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3.2重视程度不够。学生们知道,一般情况下毕业设计成绩都在及格以上,所以部分同学只是简单套用课本和规范中的计算步骤,以完成设计为目的。并不深究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可行,设计成果是否能够应用,使得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严重脱离。
1.3.3前期基础不够扎实。部分学生前期专业课程学习不够认真,基础理论知识薄弱;课程设计敷衍了事,以完成为目的,并不深究设计内容;毕业实习只是简单“走过场”,并未意识到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息息相关,这些都使后继的毕业设计不能顺利进行。
2提高给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改革措施
2.1注重过程管理,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继续加强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与督促,并适当辅以学校的检查,高效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防抄袭软件的引入,不适用于给排水等以图纸为主要设计成果的专业。给排水专业的图纸是否为学生独立完成,只能靠专业教师评定。而其设计说明书中引用课本和规范部分不能随意更改,学校在进行重复率检测时可适当放宽要求。
2.2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保障毕业设计的质量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积极邀请设计院的工程师来我校开办讲座,并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指导,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设计水平。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走进企业,学习工程实践经验,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指导水平。
2.3提前安排毕业设计,加强学生的重视程度
为了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我们在第七学期提前就把毕业设计的任务下达,让学生可以提前到实际工程中去考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严格把握毕业设计的进度,一旦进度滞后,通知该生的毕业设计成绩相应降低一个等级,从而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紧迫感。消灭学生毕业设计100%及格率的思想,加强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2.4精心准备毕业实习,使毕业设计事半功倍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息息相关,毕业实习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继的毕业设计质量。我们应对毕业实习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学生在毕业实习中充分了解自己的设计内容,使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毕业实习的作用。
2.5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实施开放型毕业设计
鼓励学生到设计部门或相关企业做毕业设计。让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生产第一线,真正实现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做到真题真做,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并且一些单位可能就是学生将来的就业单位,这种方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择业与毕业设计时间上的冲突问题,还提高了专业就业率。
3结语
关键词:毕业设计;质量监控;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1-0055-03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过程最后阶段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训练,做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通过毕业设计,还能考核指导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以及教学管理水平,所以,它是审核评估方案中规定的三项文卷审阅(支撑材料、毕业设计和试卷、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之一[1]。这些年来,专家学者们构建了科学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做了大量的有益的研究与实践[2-6]。在CNKI中国知网中输入关键词“毕业设计”,可以查到近4000篇研究毕业设计的论文,并且再输入“质量监控”,也可以查到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论文近250篇。黑龙江科技大学自从2005年开始,已经连续开展了11年的毕业设计评估,为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乃至教风建设、学风建设以及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这些年的毕业设计评估及研究,发现了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评估的视角探索并实践了监控与保障毕业设计质量的办法,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策略。
一、毕业设计质量现状分析
(一)学生方面
1.就业压力大。一些学生忙于找工作,静不下心来做毕业设计,根本不去深入调查开展设计研究,对毕业设计的态度是应付了事。
2.学生急于到单位报到实习或上岗工作。特别是有些私企,由于人力资源不足,招聘到学生后就要求学生到单位报到参加工作,国家又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限制,学生又怕失去这份工作,不得已只能牺牲毕业设计的质量;有的学生主观上就不愿意做毕业设计,找到工作后寻找各种理由到工作单位实习或工作,还有一些学生出于攀比心理,自己主动要求到就业单位实习,导致留给毕业设计的实际时间明显不足,只能从网上找些资料,东拼西凑,抄袭应付。
3.前松后紧。由于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不认真和学习态度不端正,主要精力没有用在毕业设计上,毕业设计前期进展缓慢,后期突击应付,不能给指导和审阅教师提供足够多的时间进行指导和审阅,致使很多设计质量问题难以避免。
4.通过网络购买毕业设计。在“百度”中输入“购买毕业设计”可以查到318万条相关的结果,所以一些学生图省事,直接到网上购买毕业设计。
5.一些毕业设计选题与就业岗位关系不大,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缺乏兴趣和主动性。有些毕业设计选题过大过深,还有的选题偏离了专业的培养方向,由于学生的能力不足而无法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
(二)教师方面
1.指导学生人数偏多。有的专业由于编制紧张,导致专业教师的数量明显不足,生师比远大于8∶1的比例,致使指导教师用在每个学生身上的单独指导时间不足,特别是一些同学前松后紧,到了答辩前便急匆匆地集中找教师审查毕业设计,致使教师无法仔细检查设计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由于现在的学生难以指导,一些资历深的教师甚至不愿意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设计,使得参与指导的教师的实际指导人数更多,难以保证指导设计的质量。
2.毕业设计认识不够。有的指导教师在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设计,认为毕业设计就是走走形式而已,设计的质量无关紧要,教师对自己要求不严,自然而然地对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就把关不严。
3.精力不足。现在各高校的教师都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主要精力不能全部用在教学上。
4.指导经验不足。个别指导教师业务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也就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疏于对学生的指导和督促检查,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5.答辩把关不严。一些教师对答辩的认识不高,认为答辩就是走过场,所以就疏于审阅、疏于提问,答辩时把关不严,对发现的问题又不要求学生修改,致使毕业设计质量低下。
(三)教学管理方面
1.为了评估时获得较高的分值,一些专业在一定程度上不切实际地罗列一些劳民伤财的实证,有的甚至在实证方面弄虚作假,忽视了对毕业设计内容本身质量管理的重视。
2.尽管学校从宏观上制定了一套毕业设计上的管理规章制度,但由于学校专业类别多,专业分布面广,规章制度无法细化,学校也无法制定各专业(或专业类别)具体的毕业设计操作规程和实施细则。在过程管理方面,从选题、实习调研、资料搜集、报告(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报告)撰写,到毕业设计文件修改定稿、毕业答辩、成绩评定,缺乏明确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
3.管理制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一些专业在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安排上貌似要求严格,但缺乏对各个环节认真检查的相关机制,致使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相关各项规章制度就形同虚设。
4.指导效果“大锅饭”,奖罚不分明。对个别责任心不强、投入精力不足的指导教师缺乏有效的约束惩罚机制,对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投入精力大的指导教师缺乏激励机制。
(四)评估方面
1.毕业设计评估指标体系繁杂,过于注重过程管理。黑龙江科技大学原来的毕业设计评估指标体系中包含3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1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都对应不同的分值和评价等级,很多观测点很难数量化,致使一些学院或专业为了获取较高的评估分值,罗列很多不切实际的实证材料,教师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准备实证材料上了,而这些实证对毕业设计本身质量作用不大,导致教师怨声载道。
2.聘请的一些专业评审专家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审
核出来的问题不具体,提出的整改意见针对性不强。有的评审专家对毕业设计评估的初衷不了解、有的评审专家碍于情面、有的评审专家由于精力所限等种种因素,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多数都是轻描淡写,审核出来的问题很笼统,不具体,缺乏针对性,提出的建议不具有可操作性。
3.每年评估专业太多,重点不突出。评估中心必须对这些专家评审意见重新进行再加工,才能整理形成反馈意见,有的还要重新评审才能形成有意义的反馈意见,又由于评估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致使形成的反馈意见提不出来有针对性的问题,当然给出的整改建议就更缺乏目的性和可操作性了。
4.由于受毕业设计评估指标体系条条框框的约束,限制了各学院、各专业在毕业设计管理特点上的发挥,调动不了各学院、各专业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毕业设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审阅时过分重视对过程管理的审核,忽略了毕业设计本身的质量审核。
二、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探索与实践
(一)改革评估模式
1.学校专业多,分布学科门类广,改革前每年全部进行评估,致使重点不突出,抓不住主要矛盾,查问题轻描淡写,浅尝辄止,问题笼统而不具体,缺乏针对性。针对这一问题,从2013年起,改革了面面俱到的做法,每年对每个学院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专业,集中精力、集中人力进行重点评估,待学校评估结束后,要求各学院仿照学校的评估模式对没有进行评估的其他各专业,自己选聘评审专家进行自评估,学校再对各学院自评情况进行审核,实行“以点带面”。
2.取消了各学院的自评报告,改为按照专业进行自我总结,要求总结突出问题导向,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下一年度的整改措施。
3.评估指标体系中所有容易造假的指导教师指导过程实证均不作为评估的内容,避免了“先上车,后补票”问题,评估主要审核毕业设计本身的质量,查找具体问题,用事实来证明,让查出来的问题摸得见看得着,利于整改,实行“以果看管”。
4.学校深入各学院评估时,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召开指导教师代表参加的座谈会或进行深入访谈,直接听取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使学校对毕业设计的改革与管理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5.改革前的毕业设计在评估反馈意见时,都是学院领导和教研室主任参加反馈会,再由学院将反馈意见传达到指导教师。改革后的毕业设计反馈意见会,要求全体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参加,让指导教师听到原汁原味的反馈意见,避免了由于“二传手”对反馈意见的理解问题而造成反馈意见的偏差。
6.答辩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设计状态和答辩教师的工作状态,所以,严把答辩关,对全校所有的专业的答辩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掌握第一手答辩情况,并把答辩过程作为毕业设计评估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树立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
改革前进行毕业设计评估时,在肯定成绩的条件下,轻描淡写地查找一些问题,以肯定成绩为主,查找问题为辅。这几年,黑龙江科技大学在毕业设计评估时树立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当然要求评估专家有敢于触及矛盾、解决问题的责任担当。对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不掩盖、不回避,评估专家要在发现问题上下功夫。
(三)将毕业设计评估与整改相结合
通过毕业设计质量评估,找到毕业设计这一环节所存在的问题。而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一是靠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二是靠改进毕业设计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所以,把在毕业设计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不但在反馈会上进行初步反馈,还以评估文件形式将反馈意见下发到各学院,并且要求各学院、各专业在下一年的毕业设计总结中要充分地说明针对上年度的反馈意见采取了哪些整改措施和办法,整改的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整改困难等,需要学校层面解决哪些问题,并把对上一年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下一年评估的一项指标进行考核,实现了毕业设计评估与持续改进闭环运行,解决了毕业设计最后一千米的问题。
(四)加强督导工作
对于毕业生不超过三届的专业以及指导不超过三个轮次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作为重点评估对象的同时,从毕业设计任务书的下达、开题报告及开题答辩、中期检查、毕业答辩等实行全过程的跟踪检查和指导,并且重点放在指导上,充分体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指导方针。
(五)约束与激励机制并用
将毕业设计评估结果纳入到各学院的年度考核结果中,同时每年评出前30%左右的毕业设计工作效果好的专业进行奖励,做到约束和激励机制并用,调动了各学院各专业做好毕业设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对评估方法的改革是正确的,改进措施是得力的,毕业设计质量提高的效果是明显的。
三、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策略
(一)规范毕业设计质量标准
加强学风建设,解决好毕业设计与就业找工作这一对矛盾,这也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之一。只要师生共同努力,结合学生特点,合理选题,在管理上按着毕业设计质量标准要求学生,适当保证毕业设计的时间,就能使毕业设计的质量不断提高。严格执行评审与答辩标准,对于没有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的学生,或者设计质量达不到标准的学生,当年不允许补答辩,与下一年级一起再次进行答辩,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对于文科类、经济类等以文字论述为主的毕业论文实行制,并制定过关标准,对于不通过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于工科类专业,相近类的题目放在一个组进行比对答辩,坚决遏制毕业设计抄袭之风的蔓延,对于发现抄袭行为的,一律按照考试舞弊处理。探索试行分期答辩制,对于毕业设计进度快、质量好的学生,实行“快马加鞭,快车先到”,以激励有能力的学生先行答辩,先行毕业。
(二)进一步巩固和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完善激励机制
进一步巩固和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建立系统完善的激励机制。学校每年评选毕业设计指导先进学院、优秀毕业设计指导先进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优秀教师,并给予单位和教师个人表彰奖励。同时将毕业设计先进单位作为年末评优的依据之一,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作为教师评优评奖、晋职晋升的依据之一,对于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设计的学生给予表彰奖励,颁发优秀毕业设计证书,并将其荣誉纳入个人档案。各学院可以仿照学校的做法,评选院级毕业设计指导先进专业、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优秀毕业设计学生,形成系统完备的毕业设计激励机制。
(三)强化选题的作用
毕业设计选题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的质量,要严格实行双向选择,既可以学生选导师,也可以导师选学生,既可以导师出题学生来选,在满足专业培养目标等毕业设计相关要求的前提下,更是倡导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就业岗位或者学习兴趣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大力提倡“真刀真枪”、真题真做、实物制作,增加学生的责任感、成就感、获得感,既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毕业设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实行节点管理
针对毕业设计“前松后紧”问题,优化毕业设计工作流程,针对每个毕业设计题目,学生与导师一起,共同制定毕业设计工作流程,将毕业设计划分为若干阶段,诸如调研阶段、开题阶段、毕业设计初稿阶段、毕业设计修改阶段、毕业设计答辩阶段,再将每个阶段划分为若干个节点,严格实行节点管理,保证实现段段清。
(五)倡导团队指导法
毕业设计质量难以提高的主要问题就是优秀指导教师少,优质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这可以采取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指导效率的办法,即团队指导法不失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好方法[7]。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外,也需要指导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齐抓共管。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管理工作者,都必须遵守具有很强约束力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只要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就一定能使毕业设计质量再上新台阶,从而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 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2.
[2]杨雪华,杨姝,蒋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 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
[3]赵丽新,杜溟,陈明等.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 系的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1).
[4]赵红梅.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构 建研究[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
[5]关连成,陈素玲,周亚慧.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 题及应对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关键词] 高校 本科 毕业设计 教学现状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开启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第一扇大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评定学生获取毕业资格、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1]
高校本科毕业设计概述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包括选题、开题报告、收集资料、构思论文提纲、撰写初稿、修改定稿、论文答辩等几个阶段。指导期间,导师和与学生要进行频繁的交流,按期对学生进行论文写作的基础性训练,使学生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培养其学术研究的素养,进行创新能力的训练。
毕业设计是毕业生在离校前对所学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各种综合能力培养的全面检验,对于弥补教学过程中的某些薄弱环节,培养创新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毕业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影响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2]。
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指导不到位
在毕业设计中,教师指导不到位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近年来高校的扩招致使“一带多”的现象,师生比例失调,难免顾此失彼。部分教师对学生降低要求,提供的题目太小,致使毕业设计工作量明显不足。也有个别教师精力投入不足,责任心不强 ,学生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2.题目设计不合理
一些教师的毕业设计题目陈旧,内容简单,技术含量不高,跟不上新科技应用的节拍;也有一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从热门领域中寻找设计题目,严重偏离了自己的专业和科研内容,使指导工作留于表面或导致文不对题的结果。
3.毕业设计指导过程把关不当
对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不遵守作息时间,对未能按期完成设计任务的学生降低要求,从而使毕业设计达不到预期效果。毕业设计把关不严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不足, 因而对其缺乏足够的重视。
(二)学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消极等待,缺乏主动性
在实际毕业设计中,部分学生由于基础不扎实,遇到问题时束手无策,即便听了老师的辅导也不知从何下手,因此消极等待指导教师的帮助。部分指导教师过分具体指导,越俎代庖,把指路变为带路,学生从期待指导到依赖指导,从主动变被动,仅为解决问题而学习[3]。
2.过分依赖指导
有一部分同学依赖情结很严重,似乎没有教师的指导就无法开展设计。他们畏苦怕难,不愿动脑筋,不愿走弯路,怕自己的设想或方案被推倒重来。问题严重的学生发展到没有老师点头,就不敢往下做。
3.受就业、考研影响,精力投入不足
毕业设计期间请假面试是屡见不鲜的事,毕业设计时间受挤压冲击,无暇顾及毕业设计。
面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竞争压力,许多本科生已把考研看作二次择业,备考和复试大量占用了有效的设计时间,致使毕业设计质量得不到保证。
提高毕业设计的对策
(一) 针对教师的问题对策
1.倡导敬业精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要加强和提高专业指导教师的素质水平,重视青年教师的培训和锻炼,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同时,指导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和相关技术,了解毕业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熟悉各种教育研究方法。
2.结合个人研究方向及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计题目
作为指导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及其动态前沿,在设计题目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本科毕业生的题目,要确保毕业设计的可行性条件。
3.优化毕业设计指导方案
针对学生差异,分层实施个别化指导。对于自主性强的可以提前布置任务,对态度消极的,既要严格又要有耐心。尤其是在理解题目和大纲构思方面,一定要严格把关,否则,不是离题就是偏题。
(二) 针对学生的问题对策
1.积极引导,端正态度
要明确告知学生毕业设计的意义和重要性并严肃提出毕业设计的要求,使其开始就有一个积极的态度。
2.因材选题,发挥特长
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来选题,这样不但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还能有效提高毕业设计的积极主动性,因为动力源于兴趣。
3.以任务为驱动,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毕业设计中所用到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在前期课程中已学习和掌握,现在所需的是如何应用到毕业设计中解决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巩固和提高,在应用中升华和创新[4]。
4.加强人文关怀,增进情感交流
指导教师应耐心地从学习上多指导、多帮助、多辅导学生,更要从思想和心理上多关心 、多激励 、多尊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尊重个性需求 ,调动主动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以关注人的发展与自我完善来彰显人文关怀。
结 语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临近毕业的最后一门必修课,是学生进入独立思考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因此重视和加强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5],更是对前期学习效果的一个实践检验,为了孩子,我们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参考文献:
[1]延安大学教务处.延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手册[z].延安大学出版社,2010.
[2]段琼瑾,刘金香.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有效途径[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
[3]李同英.改革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7(3):82-85.
[4]姚锡远.关于创新教育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1):20—23.
关键词:毕业设计;存在问题;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034-02
一、引言
本科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1,2],尤其是对于工科学生而言,通过毕业设计可实现近四年学习的知识综合应用,更为关键的是有效打通课程之间的融合,提升知识的应用水平,实现从知识向能力和经验的过渡,为从事工程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毕业设计成为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替代的教学环节和培养手段。本文以作者从教的云南农业大学水利学院毕业设计为分析对象,分析地方院校工科学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探讨对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的措施。
二、毕业设计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水平、需求多样性。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进入毕业设计阶段的学生水平差异较大。即使进入同一个毕业设计小组的学生,对前期课程的理解程度、对工具实用的熟练水平、具备的能力良莠不齐,上述差异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和教师的毕业设计指导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对于相同水平的毕业设计任务,素质较高的学生认为工作内容、难度难以满足需求,而对于相对较差的学生反而认为难度偏高、内容偏多,难以按质按量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毕业设计答辩已经充分印证这一情况。随着就业选择的多元化,以我院毕业生为例,毕业去向仅仅在专业领域内可能存在攻读研究生、水利管理部门、水利设计单位、水利施工单位、水利监理单位等多种选择,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社会背景存在密切关系,从而对于选定的毕业设计课题,存在不同的兴趣取向,因此,学生在没有充分理解毕业设计目的的前提下,对其充满信心、兴趣的完成毕业设计存在不利影响,不能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内容。
2.师资条件难以满足毕业设计需求。本科院校在在引进青年教师时,受制于评估、政策等限制,主要对学历层次和科研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新入校教师一般要求具有博士学位,拥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然而,青年教师在接受工科高等教育时,经历的就是“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培养模式,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训练,这导致了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先天不足[3]。主要来自于高校的青年教师,工程背景较弱、工程实践意识较弱、实践能力不足,其指导毕业设计存在一定困难。以我院为例,近5年内,青年教师全部来自于高等院校和科学院系统,这些年轻教师具备了较强的科研能力,到校后进入到教学一线,部分直接开始进行毕业设计指导,出现过个别老师将自己当年的本科毕业设计内容作为指导内容,或者不管学生需求,将自己主持的课题肢解后,让本科学生作为毕业设计内容,其弊端不言自明。
3.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淡薄,解决问题能力不足。随着网络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丰富多彩,导致学生信息量极为丰富,但处理信息的能力存在下降。在前期课程学习中,学生在问题明确的条件下,利用互联网可以快捷获得结果,但并没有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进入到毕业设计阶段,随着问题的综合性的增加,学生很难建立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突然间觉得问题难度增大,只有在老已经建立思路、方法、流程的基础上,仍然有部分学生只能勉强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即便在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的基础上,学生也很难真正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其毕业设计效果较差,难以真正满足毕业设计要求。
4.课题内容陈旧,与实践结合度不高。受制于目前在校学生数量大,毕业学生数量多,要求一个指导老师指导多名学生,则很难实现一个学生一个课题,很多情况下,指导老师只能把往年的毕业课题拿出来让学生锻炼,则出现了有的课题连续多年不变,教师指导学生的思路和模式也很难得到提高。笔者在参加毕业答辩过程中,曾经发现有的学生在设计依据中列出了早已淘汰的设计规范,显然基础资料来源久远,指导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和工程实践形成紧密结合,以至于出现这样的浅显错误。
三、问题改进的思考
1.拓宽毕业设计指导渠道。现状条件下,大多地方院校师生比例难以达到要求,是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不堪重负的原因之一。要立即转变这一现状,短期内实现难度较大,只能设法拓宽毕业设计指导渠道,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毕业设计工作中来,建立合适的毕业设计基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渠道之一。近年来,国家在水利基础设施的加大投入过程中,各类设计单位任务饱和、工作任务较重,为学生毕业设计的需求提供了机会,学校、学院、指导教师可很好地利用这一机会,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机会,在各类设计单位建立毕业设计或者实习基地,利用社会力量,实现毕业设计学生和毕业设计基地的双赢。具体措施可以采取在各类设计单位中,选取专业对口、技术实力较强、社会责任感高的设计单位,建设毕业设计、实习基地,聘请经验丰富、学历层次较高的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完成毕业设计阶段学生的培养工作。
2.逐步改善师资结构,实现人才多元化。以青年教师为主的现状条件下,学校人才引进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多元化人才引进策略,而不是仅仅以学历、文章为唯一要求。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学历、文章的确重要,但对于部分教学研究型大学来说,人才培养也至关重要,因此在师资的引进过程中,不能唯学历论、唯博士论,对于良好的工程背景,较为丰富的工程经验人员,考虑适度倾斜,可以实现师资结构中既有学识丰富、理论水平高的教师,也有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的从业教师,这样的师资结构不但有利于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而且对于青年教师未来发展增加了新的x择,而不是现状条件下的千军万马写文章,万众一心报基金的局面,其实效随时间的增加必将突显。
3.做好制度保障,鼓励教师多元发展。教师的从教之路也是个人的发展之路,发展过程也必然是一个自我目标的实现过程,只有个人目标与学校的需求获得统一,才能实现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目前,高校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职称、各类人才项目的入选成为教师最为重要的需求,而这些需求与文章、项目、奖励直接挂钩,导致青年教师在一定范围内,必然重理论研究、轻工程实践,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要求青年教师提高实践水平,提高毕业设计指导质量,何来提高毕业生实践动手、创新创业能力?只有在职称评定、人才项目遴选的制度设计中,充分重视教师实践能力,鼓励青年教师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回归科学研究的初心,做好教师实践能力评价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引导教师热爱工程实践,实现自身的多元化发展和整个师资队伍的多元化发展,各个教学环节包括毕业设计,方可得到持之有效的改善。
4.突破n程之的间壁垒,增强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在毕业设计指导和参加学生答辩的过程中,经常可以发现,若提问学生一些综合性问题,学生往往不知所云,其实质是学生并没有打通课程之间的壁垒,知识点是鼓励的,并未转化为系统知识,往往工程设计是综合性的,涉及到多门课程之间的内容,必须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逐渐打破这种壁垒、形成联系,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解决毕业设计过程中没有形成知识系统的困境。
四、结语
毕业设计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的重要过渡,是对四年所学的综合和应用,体现了毕业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在分析了地方院校工科学生毕业设计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毕业设计渠道的拓宽、师资结构的改善、学校制度保障以及课程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改进提出了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正军.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升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1,(6):36-37.
[2]孙权,吴秋云.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032.
[3]张根华.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刍议―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12):18-20.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Graduation Design Problems and Improve the Thinking
WANG Long,YANG Rui,YU Hang,GAO Rui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201,China)
对选题重视程度不够毕业设计通常是以工程或项目为主,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设计一套系统或完成一个项目任务.毕业设计的选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选题太陈旧,知识点没有更新,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工资系统管理”等,学生对此选题不太感兴趣,导致其对毕业设计的信心不足,甚至不愿意去做毕业设计;照抄照搬网络或历届学生的毕业设计,连代码都认不全;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不清楚工作任务.跟踪管理不够高职院校对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不够,学生选题后基本上处于放羊或半放羊状态,学生忙于自己的顶岗实习,无心顾及毕业设计事宜,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遇到问题或困难时,没有时间去找指导教师沟通和交流.毕业答辩流于形式由于学生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完成毕业设计,对毕业设计内容不太熟悉,导致其答辩时无话可说,不能圆满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毕业答辩的成绩管理也不到位,学生毕业设计做得好的就能通过,做得不好的,修改一下,也可以通过.整个毕业答辩的成绩没有层次差别,只要能通过即可.
2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
2.1选题是关键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关键,好的选题可以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得心应手,事半功倍.一是以就业或顶岗实习工作为突破口,将毕业设计与就业或顶岗实习工作紧密结合,根据其内容进行选题,解决工作实际中的问题.例如,网络技术方向的毕业生,可根据实习单位的设备进行选题,利用实习单位的设备进行相关的实验和验证,从实践出发,解决实际问题.软件技术方向的毕业生,可先了解企业的开发环境和流程,对毕业设计进行规划,根据所学专业知识选题,设计出实用的系统,达到毕业设计的目的.二是以历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为基础,逐步创新和完善.学生就业后,首先要能对现有设备或系统进行正常操作和使用,然后在其基础上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最终在本岗位中升级并应用.选题时,指导教师可直接将历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交给学生,让他们首先要看懂别人的设计内容和思路,然后,再对其提出的要求,促使学生进行创新和完善,最后形成自己的、具有创新内容的毕业设计.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一是学生可直接借鉴现成毕业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不但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能学习到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二是在别人毕业设计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创新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全新理念,如果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那么设计出来的作品就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也将真正达到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目的.例如,网络方向的毕业生做毕业设计时,第一步是搞清楚毕业设计中所使用的网络设备,对其性能及相关参数进行了解,找出其优点和缺点.第二步是根据设计要求,改进缺点,对相关的设备更换或替代.第三步,对更换的设备或改进的技术进行测试和调试,得出结论,明确自己的设计思路.最后,写出设计论文并进行答辩.再例如,专业软件技术方向的毕业生做毕业设计时,首先搞清楚毕业设计的开发环境,然后对设计的系统功能进行分析,并在指导教师的建议下,对系统中优点进行细化,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最后,进行系统的升级改造和功能的完善.
2.2管理上要加强
思想上高度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大多数安排在最后一学期,与顶岗实习阶段交叉,这就更需要学校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毕业设计教学.学校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开专门动员大会,强调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毕业设计当作一门课程来对待,明确告知学生,毕业设计将记成绩,如果毕业设计不合格,这门课程不合格.加强毕业设计的跟踪指导要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的监管,制定毕业设计跟踪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对在指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防止毕业设计走过场.建立和健全毕业答辩监督机制毕业设计真正达到效果,必须在管理上狠下功夫,形成一系列完整的制度和措施,真正做到全方位监控,全过程管理.学校在毕业设计教学之初,召开专门的动员会,强调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加强监管,形成一整套毕业设计管理机制,全方位、全过程对毕业设计进行有效管理、监督和跟踪;在毕业答辩时,加强毕业答辩的管理和控制,对于优秀的毕业设计给予表扬和表彰,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要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并要求其限期完成,不能完成者,以不合格记载到成绩册中.
3结语
关键词:高职;外语类专业;毕业设计;双导师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更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是衡量各校教学水平、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学生毕业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国家教育部历来重视高校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教育部办公厅曾《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浙江省教育厅也面向全省各类高校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可见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大致经历了照搬本科院校论文模式到总结体会式,再到毕业实践设计的变革,体现出毕业设计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改变而不断改进的历程。那么,历经多年改革之后的高职院校现在又是如何要求并规范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总体质量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深入浙江省内部分高职院校,调研了外语类专业部分毕业生及校内外指导教师,经过整理和分析,形成了以下报告。
一、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通过对浙江省18所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部分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调研,基本情况如下。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总体现状
调研发现,这些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统一要求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具体名称除2所院校仍沿用最初的“毕业论文”,其他16所都使用“毕业(实践)(调查)设计”的名称;毕业设计时间都安排在第5和/或第6学期;学生都有专门指导教师;设计字数全部要求3000字以上,近50%院校要求5000字以上;都有答辩要求,其中7所则要求所有学生参加答辩。综合来看,各院校相比以往有了更规范的毕业设计(论文)要求。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改进之处
与初期的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相比,目前无论从设计内容要求、指导教师配备还是过程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进。
1.强调基于工学结合的设计范式。调研发现,18所院校中仅有1所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来源于所学知识,以理论为主;14所来源于“学校所学知识+岗位实践技能”;另3所院校设计内容则全部来源于岗位实践。可见,沿用本科学科体系的论文写作模式已基本由工学结合下的解决岗位实际问题的方案设计范式所取代。
2.毕业设计计划更加周密而详细。调研发现,各院校为每位毕业生配备了专门指导教师,有近一半以上院校另外配备了校外实践指导教师。从教师配备到设计选题、开题论证以及最后的答辩等,各院校都有较之前更周密详细的计划安排。
3.监督与管理更加多样化。相比以往单一的管理监督方式,现在高职院校普遍采取了更多样化的方式,主要有指导教师的抽查、校院两级督导的抽查和网络平台辅助下的毕业设计管理等。多样化的管理和监督方式,帮助指导教师和相关部门随时把握学生毕业设计进展,相比以往更趋合理。
(三)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调研同时发现,学生的毕业设计在得以改进的同时,尚存在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1.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仅有在校专任教师真正参与学生毕业设计指导。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有近41.2%由校内指导教师指导,近58.8%配备由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但在具体指导过程中,往往仅由校内指导教师真正参与指导。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校外实践指导教师通常一人指导多名学生,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实践指导教师由于对学生毕业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认识不足以及相关报酬待遇不明确等问题,导致对指导工作流于形式。而校内指导教师则往往因自身岗位实践欠缺、教学任务繁重、指导学生数量过多等原因,导致实际指导也不甚理想。调研部分指导教师发现,有61.1%的指导教师认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总体质量一般或较差。这些都说明了学生毕业设计总体质量不容乐观。
2.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抄袭现象较普遍。毕业设计时间都安排在第5或第6学期,该时间段多数学生急于就业,一些找到了工作的学生忙于适应新岗位,导致学生没能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毕业设计上。[1]加之一些院校片面追求学生就业率,对于已签约学生往往放松毕业设计环节,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轻视,导致抄袭现象的存在。调查发现,近61.1%的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近41.2%的学生毕业设计一半以上内容直接来自抄袭。
3.毕业设计只重视点的监督,缺乏全程性的监督和过程性管理。调查发现,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只在学生选题、开题和设计完成等几个点上给予指导监督与管理,缺乏过程性管理与监督,导致一些学生在老师要求上交材料时临时拼凑,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质量。4.对毕业设计审核不够严格,答辩环节把关欠严。调查发现,一些院校过于追求学生的就业签约率和毕业率等,导致对学生毕业设计把关不严,要求放低。此外,在答辩环节,近83.3%的院校只有校内指导教师参加,缺乏岗位指导老师的把关。校内指导教师往往缺乏实践经验,导致答辩效果欠佳。这些现象反过来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持不重视态度,也直接影响其质量。
二、双导师协同下的毕业设计实践探索
基于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必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认真完成毕业设计,探索更趋科学合理并具创新的设计模式,以进一步全面优化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为此,在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分析与论证,笔者提出了校企合作、双导师协同下全程监控管理的毕业设计创新实践思路。
(一)落实校企合作双导师协同下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配备应该从单一在校老师转变为“岗位指导师傅+在校指导教师”双导师制的协同合作指导方式。[2]双导师既全程参与内容指导,又参与全程的监督与答辩考核工作。双导师通力合作,在校指导老师更多从设计的理论知识和规范性方面给予指导;岗位指导师傅则从设计的实践操作和实用价值方面给予辅导。这样,双导师协同指导下的毕业设计既能保证设计具备一定的理论高度,又结合岗位工作实际,具备实际应用价值,提升了整体质量。
(二)合理安排学生的毕业设计时间
从调研的院校来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很多主客观原因都导致学生无法重视毕业设计。为此,有必要提前学生的毕业设计时间,在学生实习的同时,就安排毕业设计。这样,一方面,保证了时间;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学生在实习岗位上提前关注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案措施。这种由实习任务所驱动的毕业设计既能更多引起学生的重视,也往往提高了设计的实际应用价值。
(三)规范点、面结合的全程式监督和过程管理及考核
针对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点监督管理的方式所导致的学生临时拼凑材料现象,有必要采取双导师合作下的点、面结合的全程式监督和过程管理考核方式。有网络服务平台的院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施全程化监督管理。双导师分工合作,从不同的侧重面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全程监督指导,实施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相结合方式。这样势必会引导学生全程认真对待设计,也将更好地保障设计整体质量。
(四)双导师协同监督和审核毕业设计,共抓答辩工作
针对重学生就业率而轻学生毕业设计的现状,有必要改变现有的审核方式,制定更加严格规范的设计要求。双导师分别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严格审核学生的设计过程和结果,在双导师都审核通过的情况下,才允许学生参加答辩。答辩过程采取双导师共同参与、分组交叉的办法,即学生自己的指导老师不参与所带学生的答辩,由其他组的导师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答辩。[3]学生一辩不通过,自动进入二辩,二辩不过,则延迟学业。严格的监督、审核与答辩制度势必直接影响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也必将极大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五)利用系统杜绝学生毕业设计的抄袭现象
除了以上提及的双导师协同指导下的全程监督、管理与审核,为杜绝学生毕业设计的抄袭现象,不妨利用系统检测学生的设计。一经发现雷同率超过30%以上,坚决要求学生重新设计,否则不予毕业。严格的制度与监督管理政策可以有效杜绝学生随意抄袭现象。
三、实施双导师协同下毕业设计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环节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实施双导师协同下的毕业设计模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在工作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注意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充分调动双导师的指导积极性,提高指导质量
指导教师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为此,校企双方应该通力合作,制定相关政策,合理落实双导师待遇、工作量和责任等问题,给予指导老师足够时间、精力和资金保障。同时,对双导师进行必要的毕业设计指导培训。只有在保障了双导师的时间、精力和待遇,同时明确了指导的内容和要求等情况下,他们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指导中,从而提高指导质量。
(二)科学利用和管理网络平台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监控学生的毕业设计,很多院校有专门的网络平台辅助。为此,需要配备专业的网络专家维护和管理该平台,以保障其正常运行。此外,需要对指导老师进行平台使用和维护的培训。这样可以更好地让服务平台真正服务于师生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规范条例
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制定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规范条例,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缺少针对不同专业要求的科学规范化的毕业设计规范条例。不同专业,甚至全校所有专业都参考同一份毕业设计规范条例的现象普遍存在。此外,现有的条例多数缺乏校企双方的共同探讨与论证。因此,各高职院校有必要尽快制定具备专业特色、经校企双方共同研讨和论证的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规范条例。毕业设计是学生毕业前最重要的一门综合必修课程,是联结学生在校学习和就业工作的纽带。如果双导师能够协同指导学生认真参与毕业设计,必将极大提升学生综合专业知识和岗位实践能力,更能培养他们今后在工作岗位上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毕业设计,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从双导师的合理配备、协同合作、时间安排、监督考核的落实和高质量规范条例的制订等方面落实,以充分保障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总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田娜,袁文光.浅谈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艺术,2012(1):191-193.
[2]王海岳.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毕业论文工作改革探讨[J].江苏高教,2008(6):55-57.
关键词:工程管理;毕业设计;全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阶段,安排适当的毕业设计(论文)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有助于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进一步学习、掌握并应用新知识的能力,为毕业参加工作或者进一步深造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但是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存在很多问题,如选题范围窄、重设计、轻论文,缺乏创新性,指导教师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经验,指导不到位,过程管理形式化,学生不重视等。基于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管理的角度对上述问题从选题、指导、过程管理、答辩以及其他方面提出具体教改措施,以期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更好地发挥毕业设计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毕业设计选题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性质、难度、分量必须体现工程管理专业综合训练和培养目标的要求,选题应具有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1.充分论证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将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时间提前至毕业设计(论文)前一学期,各指导教师提出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上报教研室或系,须经教研室全体教师充分论证后再实施。2.拓宽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范围。在传统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方向招标控制价、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商务标、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结合往届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拓宽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范围,例如可行性研究、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细化以及BIM技术相关方向。此外,要求书写论文的同学结合在校教师的科研项目,保证论文的质量与创新。
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
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中存在部分年轻指导教师理论水平较高,但缺乏足够工程实践经验,指导毕业设计力不从心,难以指导出质量高、创新性的毕业设计。针对这个问题,学校采取以下解决措施:指导教师根据自己擅长领域选择毕设指导方向,学生根据第七学期专业实践方向进行选题;针对部分教师毕业设计指导经验不足以及相关实践技能缺乏等问题,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组织校内指导经验丰富的教师、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毕设质量以及毕设实践性。
三、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
在往届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中存在部分学生以就业、公务员考试等各种理由应付指导教师检查,拖延完成毕业设计的情况,过程管理流于形式化。为了增强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晨读,可适当加大平时成绩比例,针对平时成绩制定详细的阶段性考核方案。阶段性考核方案要求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指导期间下发每周进度要求,学生按时提交周进度文件,指导教师认真进行检查并从进度、内容以及出勤三方面给定每周的平时成绩,最后汇总的平时成绩与毕业设计最终成绩挂钩。平时成绩较低的同学必须返校参加中期答辩,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以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四、毕业设计(论文)书写规范
尽管学校制订了专门的毕业设计(论文)书写规范要求,但由于学生对办公软件的掌握不够熟练,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前后,指导教师在说明书格式检查方面会花费大量精力,进行重复性检查工作。鉴于这种情况,答辩前可召开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讲座会,会上对规范要求进行详细讲解,统一要求,给出样例,减少学生以及指导教师在规范要求方面的工作量。
五、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根据诸如基于BIM技术的建模以及应用等部分选题的需要,增加成果展示、汇报的答辩形式,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参加,对毕业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指正,增强毕业设计的实践性。
六、毕业设计(论文)反馈
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以及政策的制定不能盲目,在毕业设计(论文)结尾,根据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制定调查问卷,问卷范围应该涵盖选题方向、选题内容、教师指导、平时成绩考核、答辩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实现对毕业设计(论文)的不断调整,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七、以比赛的形式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及创新
以赛促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高校BIM毕业设计大赛,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促进毕业设计与行业新形势相接轨。毕业设计来源于大赛成果,以比赛的形式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及创新。以上提出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措施在本校2017届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中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在调查问卷调查中,学生对上述教改措施给予了充分认可。在毕业生答辩中,企业专家对毕业设计(论文)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今后,我专业还会继续改革和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制度,注重实践性,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日语;毕业设计
一、引言
毕业设计是一门课程,是对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检验,也是高职院校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模式。在国外校企合作被称为“合作教育”,它是学校与企业利用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优势互补,合作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有效地将企业课堂融入校内课堂,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方共赢”。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指出:“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要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可以采取岗前实践和毕业综合训练等形式,由学校教师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选题,确定训练内容和任务要求。时间应不少于半年。”对于高职院校日语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毕业设计要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需要,内容和任务要在校内外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这些都是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取代的。
二、国内外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研究现状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能力的全面考核。日本的高职院校称为专门学校,不学原理,学的是手艺技术,其毕业生一般是做劳动者,如厨师,护士,技工等。1997年德国制定“职业教育改革计划”强调课程设置方面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实训课程占主导。德国高等职业院校入学资格相对宽松,但教学过程是很严格的。《职业教育法》规定学生要顺利毕业,必须通过中间考试,毕业考试、师考试和进修考试“,宽进严出”有效地保证了德国高职教育质量。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矛盾逐渐显现。宏观方面主要是从分析目前高职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结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毕业设计方案的设想。如有的学者提出了制定符合高职教育特征的教学计划、拓展传统的毕业设计形式和内容,将毕业设计改成“毕业作品”,强调选题的实用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等。微观方面主要是与日语、英语、园林等专业结合进行毕业设计改革。如有的学者指出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主要模式,提出通过“订单培养”模式、“校企互聘”模式、“工学交替”模式推进与企业的深度融合等。以我校2015年实施的日语专业毕业设计方案为例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理念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完成新方案的修订和完善,以便使得下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能够具有实用性、可行性和创新性,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三、日语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日语专业从2015届毕业生开始实施“2.5+0.5”的模式,毕业设计是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毕业实践手册”。以本校日语专业2015届毕业生(4个班级、123人)的毕业设计为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新的毕业设计方案与以往有显著变化,如:取消了学术意义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内容根据学生类型可选择(实习、专升本)、毕业设计成果评价形式多样(毕业实践手册+视频+答辩)等。在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地改进措施。
1、毕业设计1———完善毕业实践手册
从参加顶岗实习的毕业生提交的毕业设计1,即毕业实践手册中完成情况来看,填写过于简单。一方面是学生文字组织能力、撰写水平不高,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所填的内容措辞上过于专业和繁琐,如“能力、知识、素质”、“岗位职业道德要求与工作规范”、“实践工作任务及时间安排”、“本岗位工作流程和典型任务”和“本岗位操作规程”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修改和完善毕业实践手册,如把“能力、知识、素质”更加具体化为“语言运用能力、日语专业知识、综合职业素质”等。另外,毕业实践手册的部分内容和顶岗实习网络平台里的内容有较大部分的重复,建议毕业设计1改为中日文的实际工作案例,让学生完成某个工作案例的呈现,案例主要可包括具体的工作岗位和真实的一个任务等。
2、毕业设计2———调整日文视频
日文视频拍摄的内容,现有方案要求填写顶岗实习所在单位的简介和岗位设置情况、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岗位工作的案例分析、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2015届毕业生提交的视频中一部分同学更多地是工作场地的拍摄,对日语语言的组织和表述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建议如从事与日语相关的工作,可以提交日文视频。如从事与贸易及其他相关工作,可提交中文视频或者中日文相结合的视频,只要视频内容是真实包含顶岗实习所在单位的简介和岗位设置情况、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等相关内容即可。
3、毕业设计指导———提高企业参与度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实践型、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即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还需要了解企业对本专业从业人员的岗位能力需求。我院日语教师基本上都有到企业实践的经验,对企业用人要求有一定了解,只是在共同指导一名学生实习,完成一个毕业设计时,缺少校内外老师之间的沟通,校内老师多于联系指导学生提交材料,企业指导教师的参与流于形式、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缺失沟通交流。因此要加强校内外指导教师的交流合作,校内外教师共同认真完成毕业设计指导记录。
4、毕业设计答辩———侧重毕业实践与职业规划结合
在答辩环节,答辩学生介绍自己的自然情况,学习阶段的成绩表现以及毕业设计完成情况。注意表述时候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做到思路清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老师点评学生的表述时,适当鼓励和提出希望相结合,给学生更多的赞扬和自信。建议在提问环节,答辩小组的提问可以从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结合起来提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注重实践需求、敢于发表观点,问题可以侧重毕业设计和职业规划等方面。归纳以上4个方面,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整个毕业设计改革的新思路。
5、毕业设计验收———遵循毕业设计评价体系
日语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方案中有详细的毕业设计评分标准,根据不同的表现评价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主要还是关注学生提交的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在评分环节主观性较强。毕业设计作为校内、校外衔接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可引入实习单位对各岗位员工的考核方法与标准,便于单位统一与员工一样考核,要坚持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并以企业评价为主的原则。
6、实践教学基地———尝试实践课程和学分认定
整理4个班级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时发现,在校企合作紧密的实践教学基地实习的学生的毕业设计完成的相对较好。如在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实习的学生所在的企业会主动与日语专业老师联系,如企业派专人到学校组织面试,中间出现的任何问题,校内外指导教师及时沟通,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有些实践教学基地的企业要求学生提前实习,面临学分认定困难的问题,高职日语专业今后可以尝试着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构建校企合作办学的有效模式,如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训,提前半年学生去实习,实习阶段的学分可由企业给学生进行与校内课程相近的培训课程或者实习任务。四、结语目前各高职院校各专业都在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结合专业的特点和地区的优势积极地探索毕业设计的改革。本课题结合本校日语专业的毕业设计实施方案,归纳了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提出解决的对策。显而易见地是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同时,校内教师加强与企业指导教师的合作,扩大毕业设计范围、力求考察学生的语言应用与生产实践能力,让学生完成带有企业工作一线内容的毕业设计,形成更加完善的新方案,并希望对于其他院校的提供适当的参考。另外毕业设计改革是各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课题,本课题从校企合作的角度提出完善毕业设计方案,增加企业的参与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更加科学地布置毕业设计的内容,如何更加合理地安排校内外指导教师的分工协作,如何在价值取向上更多地考虑用人单位的人才规格等等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薛兵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制约因素与建设机制研究[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4,(4)64-67.
[2]陈晓军,张鹰.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工科毕业设计改革[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关键词]毕业设计 质量 探索与实践
一、引言
毕业设计是大学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所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也是毕业生们从学校走向社会,对所学基础课程知识、专业课程知识和各种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运用和检验的一个重要阶段,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对于弥补教学过程中的某些薄弱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及求实作风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笔者连续几年指导了学生的毕业设计之后,逐渐对毕业设计的形式及作用产生了一定的疑惑。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有一些因素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分析这些因素以及探索其相应的应对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毕业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
虽然全国各高职院校的发展存在着差异,但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却有所相同,从调查材料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看,当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 毕业设计的选题
首先选题缺乏创新性,提供给学生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没有经过专门的课题组的认真讨论,而是直接由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每人提供几个题目,一些经验缺乏的青年教师提供的选题往往缺乏一定的创新性,而且很多题目雷同,如计算机专业方面的选题往往是“×××系统的开发”。第二,有些选题不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一些学生由于在就读期间攻读了本科学位(与自己的专业大相径庭),或缺乏对本专业的兴趣,因此,在做毕业论文的时候,往往会撇开本专业的知识和理论而另选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题目。第三,选题缺乏可行性,造成选题可行性不足的原因多是有些教师在没考虑实验条件、资料查询等因素的实际情况下拟定的选题。第四,选题的大小和深度不当,而且严重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往往出现了大题目小论文、脱离实际,这样严重影响了论文质量。第五,选题过分追逐热点问题,有些学生认为热点问题资料好找,并有现成的文章可以参考,所以就选热点题目,这样有些学生做论文时东拼西凑。
2. 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
随着这几年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力量明显薄弱。首先体现在指导教师中教授、副教授的比例不高;其次是缺乏指导经验的青年教师比较多。一些学校虽然明文规定必须要讲师以上才能独立指导毕业设计,但实际上把助教作为指导教师的比例还是比较高。另外,一些教师由于自身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在指导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强,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在教师中普遍存在重视课堂教学,轻视毕业设计指导的倾向,主要表现为等待学生自己来找,如果学生不找也就不管不问,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去做都不闻不问,学生的论文拿来一遍就过。
3. 毕业设计的管理监控体系
一些高职院校在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上没有具体的操作与管理措施。学校对指导教师也没有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没有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和指导机构。毕业设计监控程序不规范,评价体系也不科学。不少学校根本没有明确的毕业设计教学实践和评价标准,或者是就算有标准但也没有严格执行。
三、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1. 精心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毕业设计的目的是总结学生在校三年期间的学习成果;同时,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这个环节,能帮助自己对某一课题作较为深入的研究,巩固和加深已学知识,培养自己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首要任务在于科学地选定课题和合理确定毕业设计内容。首先,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来选题,把自己的科研课题拆分为若干个子课题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其次,可以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来出题,而且每个系部可以建一个毕业设计题库。在出题过程中,师生应当共同讨论,将一些难易适中、大小适度,而且有实际价值的论文题目进行集中,组建毕业设计选题库,并且每年要及时定期更新。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自主选定毕业设计题目。而且可以拟定,如果是学生自己选定的毕业设计题目经审定被采用,可获得适当的加分;如果是有学生在毕业设计前就已经找到工作,他们能够结合自己的工作来选题,也可以适当加分。实践表明,以上这些措施从源头上就保证了毕业设计质量,这样能激发学生正确对待毕业设计的热情。
2. 团队指导模式,改变师资力量的薄弱局面
近几年以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大量扩招,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校师资力量的增加与招生规模的扩大明显不相协调,有些学校出现了一个教师需要指导多达上十个学生的现象。而且,由于每个教师知识的偏重性原因,对于单独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来说,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选题都能做到非常的了解。因此,系部可以成立一个个的小团队来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首先团队要考虑职称结构问题,每个团可以由一个教授主持,团队中副教授、讲师比例适宜;然后考虑专业知识结构问题,团队成员的构成可以以不同学科知识、不同研究方向为原则,大家各司其职,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另外,每个团可以向校外聘请一个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来共同指导。实践证明,团队指导模式能够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团队模式指导实现的手段可以是面对面的指导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在线交流或利用E-mail来完成答疑解惑。
3. 建立健全的管理监控体系,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可建立健全的管理监控体系。该体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严把进入毕业设计环节的“入口关”。对于某些学生学科考试不及格门数比较多的,比如说三门以上专业课程没及格的学生,推迟一年或半年进入毕业设计;对于那些找到工作并开始上班的学生,可由本人提出申请,与其所在工作单位进行协商,制定一份详细的毕业设计计划,经专门的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协商同意后,可让学生在工作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其毕业设计指导可以由单位指导老师与学校指导老师共同承担。
第二阶段,毕业设计的领导小组要组织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中期检查。在这个阶段,要检查学生前期工作的完成情况,发现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后期的毕业设计工作作好安排。在这期间,可以同时开展教师和学生的互评活动,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前期表现给学生打分作为最后毕业设计总评的一部分;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情况给教师评分,作为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一部分,这样给学生增加了压力,给教师增强了责任心。
第三阶段,毕业答辩前答辩流程的制定和毕业答辩的实施。在答辩前制定详细周密的答辩议程,可以规定每位学生陈述毕业设计的观点5分钟,答辩委员(该答辩小组不能有自己指导的学生)提问5分钟,学生回答所提问题10分钟。答辩前三天将学生论文交给答辩小组委员,这样能充分熟悉该小组学生论文的内容,加快答辩过程中提问进程。在答辩过程中,答辩秘书(由助教担任)认真做好记录并严格控制时间,既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观点和回答问题,避免匆匆而过走过场;也能避免学生罗嗦重复,回不到主题。最后,毕业设计成绩的综合评定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团队导师评分,主要综合学生平时表现、工作量以及论文水平,占总评的60%; 另一部分是由几位答辩委员就论文选题、陈述观点、回答问题等方面评价, 占总评的40%。要特别注意控制第二次答辩,为了促使学生能自始自终认真进行毕业设计工作,根据综合评定实行末尾淘汰制,控制10%左右的学生进行第二次答辩。实践证明,学生毕业设计的通过率大大增加了,更重要的是毕业设计的质量大大提高了。
四、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好手段,也是对该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最好检验。为了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保证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首先必须提高对毕业设计工作重要性的充分认识,更重要的是在做好各项保障工作的同时,要努力提高指导教师和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毕业设计质量保证体系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史先传.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实践[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
[2]秦明建.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的研究[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