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个性化教学设计范文

个性化教学设计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个性化教学设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个性化教学设计

第1篇

体现教育个性,彰显教师的艺术与智慧,是新课改背景下教育者们广泛关注的课题。如何通过当前教育不可或缺的辅教学工具———多媒体的个性化设计,寻找属于教师自己的教育个性,值得深思。作者从实践出发,对此进行了论证与研究。

关键词:

多媒体;个性化教学设计;教育个性

乌申斯基对教育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个性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育的力量就是从教育者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中流露出来的。苏霍姆林斯基同样认为,失去了教师个性对学生的影响,将很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那么良好的教育个性体现在哪里?体现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体现在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态度中;体现在对学生正确的价值引导中。要实现这一切,教育者离不开多媒体的帮助。作为新时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个性化教学设计是体现教学良好教育个性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如何进行多媒体个性化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一、借助多媒体,创设个性化教学情境

学生只有在支持性的环境下,看到某个任务的价值,并且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的时候,才会呈现出一种激励性的学习动机。所以教育者虽然习惯给学生组织一些任务型或者问题型的课堂活动,但很多时候效果不佳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直接地感受到这个任务或者问题的价值所在,或者说某个任务和问题过于枯燥、单调,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不用说想要挑战完成的积极心理和动机。多媒体的介入,能够为学生展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之中通过生动的、真实的场景还原,自然而主动地产生参与欲望和探究心理。就好像在生物课“传染病”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对病原体与免疫系统二者之间的“斗争”有一个直观而鲜明的认识?可以借助多媒体引入动画情境,免疫系统充当“保卫者”,而病原体则是“侵略者”,学生被这样的画面牢牢吸引住,“狭路相逢谁能胜”的疑问浮现于脑海中。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一边思考一边分析。观看后,他们主动地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保卫者”是怎样战胜“侵略者”的?这自然地就成为他们的学习目标,只要教师稍加引导,他们就会进入一种主动探究的状态中。

二、借助多媒体,提升学生的潜在价值

教师教育个性最根本的体现在于让学生个性得到最大空间的发展,让学生通过学习挖掘自身潜能,创造出超乎他们自己想象的价值,并在享受这个过程的同时,让学生的个性更鲜明。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中关于景色的内容,让学生先面对画面进行“心中解说”,然后点名让某个人解说,其他人给予评价。而记叙性的内容让学生看过后,给画面添加对话与神态,进行现场表演。这样无论是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质疑,还是师生之间或者生生之间的评价,皆可以借助多媒体落于实处。多媒体在课堂中可以充当公正的“第三者”的角色,它不会做出对与错的评价,这样学生可以保持持续热情进行体验与观察,放心地遣词造句,抒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让学生在可以进行自由支配的时间中,才可以顺利地进行学习。多媒体能够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并给予他们“无声宽容”,这种生动灵活且极具艺术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可以“玩味”和“体悟”学习内容的机会,这无疑是让学生个性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一个最佳途径。

三、借助多媒体,传递个性化信息源

第2篇

数字媒体引入课堂,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和谐统一。课前教师的导入更直观,学生的学更主动,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了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使得学生更主动地融入教学过程当中,积极主动,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活动,优化了课堂教学。学校教育中的美术教学,以往大多以老师为中心,教授技法知识为主要目的,同学们比较被动地接受各式各样的技法知识,学生们完成同一幅绘画作品,同时完成了一样的绘画作业,学生们的创造精神与发散思维经常被抑制。类似的学习方式当然不能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也不适应新的课程要求。数字媒体应用于美术教学是新课程的时代要求。在数字媒体环境下和计算机时代,怎样优化美术教学单一和滞后的教学方式,加强个性化教学形式,怎样应用数字媒体于教学环境之中,更好地实施个性化教学,达到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个性化教育,已成为美术教学当前急需改革的问题。伴随数字教学环境的不断进步,我们感到数字媒体技术集幻灯、录音、绘画、媒体技术以及信息资源等多种现代化教学于一体,通过电脑的信息集成、编组、复合、展现,非常有利于美术课实施教学改革的需要。电脑多媒体美术课教学信息存贮量极大,画面生动、色彩感强、静态动态效果随意处理,展示方式富有趣味性,文、图、声、动画多渠道、多方位制造教学情境等等,这些优势很好地优化了美术课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活动质量和效益,为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和艺术创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二、充分利用数字媒体,培养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1.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充分利用数字媒体于美术教学活动之中,使美术课堂变成全新的模式,较好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了学生们的学习思维方式,有效地发挥了美术教学活动的作用,极大地发展了学生们动手动脑能力、丰富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力,提升了学生们的协调合作能力。进而促进学生们的综合学习能力。数字媒体教学设计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审美素质的发展。在临摹教学中学习传统知识,引导学习,观察发现规律。启发教会学生思考,学会比较,为写生做准备。通过观察物体的大小、比例、位置等变化关系。进行主客观比较,反复观察,提高认识能力。一些美术基础知识,象构图、比例、透视等常识,通过反复比较、反复思考,才会发现。美术老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在写生中实践。

2.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

数字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参与实验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艺术学习中的求异思维将得到锻炼和发展。同学逐渐在实践课中领会到美术作品贵在创新,具有个性化的作品才美丽,才有长久的生命力。由于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是建立在数字媒体之上的,新颖的教学方法、个性化的信息资源,新鲜的探索方法,以及个性的创新力,为美术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数字媒体在美术教学上为学生的创新思想提供了发展,老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改变,教学方式得到更新,推动了美术教学个性化的发展。通过理论的指导,观察思考,美术教学充分运用发现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方法,进行的知识和技法学习,通过直观教学获得收获。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直接看到,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亲手实践。因此美术课堂教学生动而精彩。面对美术知识难于理解这一特点,临摹教学除了要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观察,教师亲自示范的作用,还要在观察中求异思变,在探索中求发现。国画教学,有许多个性化学习方法,国画教学从随意性的笔墨,到泼墨,再到晕染,逐步熟悉用笔用墨,达到随意写形,再到写意表现,完成中国画的笔墨方法。手工教学可以通过粘贴、剪纸等制作装饰性图案。手工教学从纸工开始,从窗花入手,由简入繁引导学生创作图腾纹样,通过创作精美作品,体会创造乐趣,寓教于乐。

三、充分利用数字媒体,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活动

1.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数字媒体时代,美术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课题研究的开展,提高了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网络认知的能力,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更为个人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网络媒体优质资源,使教师的个人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和资源的限制,增强了科研能力。故此,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则关键在于多种数字媒体以及教学媒体适时、恰当地运用。数字媒体的运用促使教学的内容直观形象,更加具体,更加生动,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洞察力。

2.设计个性化教学环节

笔者在教学“小鸡的画法”时,为了较好地调动学生们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数字媒体课件通过演示,使学生观察小鸡的结构、小鸡的动态,进而体会用笔用墨。通过数字媒体播放小鸡的声音,在听的过程中使学生们思维敏捷、兴趣高涨,更好地让学生们了解小鸡形体结构特征、生活环境,更好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事实证明,数字媒体用于美术教学,使美术教学更生活化、科学化。以往我们的美术教材,有许多脱离生活实际的地方,而充分运用数字媒体,恰好可弥补其中的不足,可以改变以往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缺陷,大大丰富了学生们的感性知识,较好地为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生动的、形象的感性资料,集中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化解了教学重点、解决了学习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数字媒体优化了美术课堂结构。在教学“青蛙的画法”时,特意让同学们找来资料,在课堂上用数字媒体播放青蛙的形态特征,用数字媒体播放《小蝌蚪找妈妈》,使同学们更有兴趣,兴奋起来,进入情境。然后进行提问:青蛙有怎样的特点,怎样用笔用墨,通过数字媒体欣赏作品,使学生们兴趣高涨,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想象力,于此同时也让学生亲自感受了笔墨造型,体会自然美,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兴趣,一张张完整的作业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数字媒体教学有其直观性、可操作性、实践性和技艺性的特征,它对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意识,培养健康向上的人格,具有特有的功能。只有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以学生为主体,以审美教育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个性化创造的美术教学,才能充分发挥美术课的特有功能。

3.确立个性化教学新目标

通过对数字媒体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初步揭示在美术教学中使用数字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的客观事实和规律,基本形成体现学生认知主体、培养学生形成独特认知结构的美术教学模式,培养一支在建构主义教育思想指导下、能掌握信息技术并在教学中运用的高素质美术教师队伍,研制、开发一批有利于学生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发展求异思维、有效提高审美能力的美术课教学软件,实现学校美术教学质量的整体上进。

四、总结

第3篇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设计;教育个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179-01

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个性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育的力量就是从教育者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中流露出来的。我们平时上课要求都写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教案。特别是在新课标下,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如何设计好教案做好课前的准备就越发显得重要了。教学设计是教学的基础,设计好了才望上好课,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般来说,教师在写教学设计前,应做到“六看”。“六看”指的是看课标、看教材说明,看训练重点、看预习提示、看教材内容、看课后练习。

1、看课标。“课标”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也是备课的依据,备课前要钻研课标看看教材同课标有什么联系,该体现什么重点,对所备课文有什么要求。

2、看教材说明。教材说明最能体现课标精神和编者意图,要通过看教材说明把握所备课文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从而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应的教学方法。

3、看训练重点。训练重点,是集中体现教学目标的,它是针对课标和教材体系本身确定的,看训练重点就在于教学定向,要围绕训练重点定目标,选方法。

4、看预习提示。它是对所学课文的轮廓介绍,是备课前对课文内容熟悉的一条捷径,预习提示中常有对作者简介,文章背景提示,主要内容的叙述,主题思想的揭示,学习方法的建议,值得思索的问题,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把握。

5、看教材内容。这是备课前的一项主要工作,对教材内容不熟悉,不可能运用自如,更无法架轻就熟,要从亲身的读中去感受文章最能体现重难点的地方,去感受文章最美的地方,以此为备课奠定基础,也才能做到胸有全局。

6、看课后练习。课后练习,是对学生能力训练的基本要求,教师备课前不但要练习,还要一丝不苟地做练习,通过做,了解训练点有哪些,这些训练点分散在课文哪些地方,该通过哪些方式引导学生过手,这样才能写出质量高的教学设计来。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尝试采用“六看”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范例:?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教师待尾巴进入课堂。(情景设置法:突出“趣”字,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为课堂营造轻松活跃、民主的氛围。)

老师长尾巴了,帮老师想个办法。(学生发言)

你们会怎样对待一个“长尾巴”的老师?(学生继续发言)

大家没有,唯有老师有,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如果这节课每个同学也跟老师一样冒出一条尾巴,那会是怎样一个情景?或者我们每个人一生下来都带着一条可爱的小尾巴,那又是怎样的一个情景?

(2)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谈动物的尾巴。同学们再帮老师一个忙,老师要为“动物世界”策划一期节目,节目名称叫做“神奇的尾巴”,请同学们为老师推荐一些动物,说说理由。(学生发言)

人类的很多发明创造的灵感都来自动物,列如直升机的发明来自蜻蜓的启发,雷达的发明来自蝙蝠的启发。课外的想象很多也来自动物,来自于身边的生活。美国一位作家为我们作了大胆的想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注意读书“四到”,划出佳词妙语。(2)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字障碍。(重点字词:闲暇、翘起、蹭等)(3)自由朗读,揣摩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行文思路。(4)分组讨论:课文分几步展开描述的?(提示:提出设想――想象样子――装点保护――尾巴功能――美好愿望)

3、研究学习

(1)学生与文本对话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在作者的想象中,人类的尾巴是什么样子? ②人类对尾巴的态度?③尾巴的作用、功能?④作者对人类有尾巴持怎样的观点?(上述问题涉及全文,答案均在文中有显示,可有效帮助学生研究课文)

看图说话:联系课文插图,从样子、装饰、作用三个方面复述课文如何展开丰富的想象。

(2)学生与老师对话

①课文想象丰富、奇特,举出你最感兴趣的例子加以说明。

(提示:意在激趣,运用想象举一也可,略有分析)

②作者以大胆、奇特的想象提出“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的话题,并对尾巴的形状、功能等作了描述。那么作者的想象有何根据呢?(提示:体会想象既有客观事实的合理性,又有不X荒唐的奇异性)

4、迁移拓展。尾巴有种种好处、如果每个人都装上一条尾巴,会不会带来什么烦恼?请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学生自由发言,想象力的迁移)

(提示:既然尾巴有多种功能,它也可能带来很多麻烦。让我们为自己设计一条理想的尾巴,要联系生活,扬长避短。)

基本要求

内容:从“样子”“装饰”“作用”三个方面展开想象;方案由图案、说明文字两部分组成。

形式: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一份设计方案。

注意:能写的写,能画的画,能说的说,每一个人都要有一个点子;方案展示:小组共同上台展示作品,口头说明方案。(每个成员参与)

5、课堂小结。想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文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对同一事物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的新的见解。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同学们也不妨试着对周围的事物,换个角度去思考,大胆的作出假设,提出不同于传统的新见解,也许你会获得一种别有洞天的喜悦,让我们在生活中大胆运用合理奇特的想象,创造更加丰富多姿的生活吧!

参考文献:

第4篇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一文中提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高职教学实践性要求再次提到前沿。而高职英语教学重点落实在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上,加强高职英语实践性教学因此也成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重点之一。

二、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思考

(一)高职英语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职大学英语课程归属于公共基础课范畴,教学思想强调集体意识, 利于教学管理与评估, 却限制了个人的主体意识和意志的自由。高职英语教学缺乏对自身教学性质、学生就业岗位的认真分析,模糊了职业性和应用性,表现为英语教学大纲中突出知识目标,忽视能力目标,专业特色不明确,学生交际能力训练方面的内容不够,缺乏针对性实践应用训练,与学生现实情况脱节现象比较严重。近年来,各个院校积极尝试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从教学方法、教材、师资、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了一定努力,但教学效果仍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学生原有的英语基础差,缺乏学习动力,教师因材施教不够等都有一定影响。新时期下高职英语课堂实践教学这种耗时低效的状态亟待改变。

(二)高职英语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1、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让学生在开放性氛围中主动学习英语。学生是实践的主体,实践主体可以是个体或者团队。实践环境也不仅限于教室,可无限延伸至生活等场所。以项目或任务训练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学生可以开放式运用各种现代手段去找到获取信息、自主学习英语的方法。

2、打造个性化设计的英语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的特色和重点。要突破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瓶颈,同时鉴于每一级、每个专业、每个班级、同一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有其个性特点,现阶段急需对英语实践教学进行个性化设计,建立实践教学个性化体系。

三、高职英语实践教学中的个性化设计

(一)个性化设计原则

1、切合学生个性特点,激发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满足需求并使之适应需求的变化以达到期望的目标。因此,需求分析是课程设计的前提。学生对学习目标、对自己甚至是对教师的不认可均会直接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求在实践中加入趣味性,因为学生学习兴趣部分来源于趣味中所营造的轻松氛围。英语实践应根据实践对象心理和实际能力进行设计。实践的趣味性、可行性和竞争性, 让学生感觉想参与、能参与、想获胜, 从而可以使学生忽视英语的难度以及暂时忘记过去学习中的不愉快经历, 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有效地达到完成实践的目的上, 英语作为实践形式必需的工具退为辅助的工具和手段。

2、显性实践目标与隐性教学目标的融合。实践的目标是公开明确的 , 教学目标是隐藏不露的。实践目标应该简单而直白 , 以便让学生迅速理解、接受并朝着该方向努力, 有助于在短时间内开始组织、开展实践以及保证实践的有效进行。教学目标应该一直在教师的内心保持清晰的图象, 课堂上发生的一切教学内容都要紧紧围绕着提高英语听说能力这一目标展开, 并在课堂方向发生偏移时提醒教师及时进行调整。另一方面, 不强调教学目标也是为了使学生忘却“学习的痛苦”。游戏是教学的载体, 游戏的目标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显性游戏目标与隐性教学目标两者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相辅相成, 不可或缺。

3、确保全体个体的有效参与性。在教学时间、教学资源无法增加的情况下, 最普遍、最有效、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大班教学对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艰巨的任务。课堂实践设计要使每个个体参与到以练习、游戏等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当中来,实践机会均等, 并保持很高动机。

4、把握教学预见性、可行性与可适性。英语实践教学设计还应有预见性,考虑不同层次和类型学生的反应。在实践设计中, 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并相应制定好不止一个的后备和调整方案。对实践内容和过程的转移,例如德育教育融入,需要正确有效的引导,这种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机动性对教师本身的能力也提出很高的要求。

5、个性化设计主体和对象统一。学生是实践中的表演者、主动参与者;教师是实践教学者, 还是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协助者和促进者。学生和教师既是个性化设计主体也是对象。实践中师生之间的距离, 当师生处于更为平等的地位时, 产生的效果会更好。

(二)个性化设计策略

1、实践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的个性化设计。根据高职学生专业特点和个体差异,在实践中融入专业性和实用性内容。将ESP 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特殊用途英语)教学巧妙融入高职英语实践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专业,可以加入专业英语案例等,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实践形式的个性化设计。拓展教学内容多样化的实践形式。哪怕是英语游戏、歌曲等的实践教学设计,都要紧密贴合英语实践个性化教学目标,使高职英语教学在统一的授课计划和教学内容上,对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实践形式来提高教学效果。

3、实践对象的个性化设计。个体和分组教学,给不同层次学生一个实践平衡点。个人会从中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所有学生真实有效地参与实践活动还锻炼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个性化设计教学实践案例

游戏名称 :Number Counts

班级人数 :50

教学目标 :培养听说的能力, 树立开口的信心。

教材内容 :Unit1 College Life的听说部分中Greeting & Introduction

游戏时间 :10 分钟

游戏规则 : 从数字1、2、3用英语依次接力,逢7和7的倍数跳过念数字。说错者上台进行中英文自我介绍。

游戏内容 :

第一步 : 从数字1、2、3用英语依次接力

第二步 : 说错者上台进行中英文自我介绍

第三步 : 表扬全体学生的配合度与参与积极性, 肯定上台表现优秀的个体学生 , 纠正普遍的发音和明显的语法错误。

常见问题 : 少数学生反应不及时;个别学生发音错误; 需随时维护课堂秩序。

第5篇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数学作业;个性化 一、研究的背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而,作为数学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业设计也应遵循此原则。新课程的作业设计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一项设计精巧的个性化作业,可以与课堂教学紧密配合,不断促进每一位学生思维、智力、兴趣、意志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改变这种弊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精心设计个性化作业,积极实施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提供个性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鉴于上述认识,笔者对小学小班化教学形式下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进行初步探索与实践,希望通过此次实践研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真正给学生以自主选择、个性发展的空间。

二、小班化数学教学中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实践及策略

1.作业形式多样,促进学生个体潜能发展

传统大班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过多的原因,教师只能布置以习题类文本练习为主的作业,用以诊断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掌握。因此,学生常视作业为沉重的负担,这与作业形式单一有关。而小班化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减少,教师有较多时间切实地了解每一位学生,因而在数学作业设计中能切合学生的见闻和想法,采用生动活泼的多种作业形式:准备性作业、游戏类作业、实践性作业、创作类作业、探究性作业等。

2.作业层次分明,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特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现代学习方式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因此,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在保证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一定训练的同时,体现一定的弹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全体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让作业成为学生展示个性、超越自我的一个平台。

3.作业内容综合,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综合是知识发展的一种趋势,是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作业内容综合不仅仅要求各学科要有机整合,更要求每个学生独有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教师设计综合化的作业,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有意识地沟通数学与其他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从而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4.设计自主作业,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设计学生自主作业,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作业”不仅仅是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形式和内容等,更可以放手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作业。

为了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这样也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自身的认知结构。当下达“作业设计”这一任务时,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参与到作业设计中来,而且设计的作业也非常丰富。

三、小班化数学教学中有关个性化作业的其他思考

要让通过精心设计的数学个性化作业起到应有的作用,除了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目标拓宽的学生自主作业外,教师还得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设计的目标要有针对性和合理性,能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让他们通过探究、操作、交流、分析,获得成功的喜悦。

2.作业的时间要短期与长期相结合,每学期可考虑一、两个需要花一番艰苦努力的、时间跨度相对较长的作业。

3.作业的评价要有激励作用,对学生的作业采取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弹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一些作业可以通过汇报会、展览、比赛等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成果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展示出来,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由于个性化作业设计和评价都比较复杂,学校有关领导可否适当考虑为教师设计与评价个性化作业的工作量而制定“设计作业时”,让教师更加重视作业设计,也更有对作业设计和评价工作的积极性。

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让小班化数学教学中个性化作业服务于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的生命都能彰显自己独有的个性!

个性化作业,生命因你而精彩!

参考文献:

[1]全力迈向新世纪的小班化教育.教育发展研究,2002(3).

[2]课外作业问题研究.教学与管理,2002(2).

第6篇

作者简介:陈凯亮 (1994―),男,福建福清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学设计;

陆岩 (1994―),男,黑龙江鹤岗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学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发生了方方面面的变化,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网联网、虚拟现实技术的日益普及,教育工作面临着在信息时代变革背景下如何教学的深刻问题,其中网络环境下个性化教学的设计与实现便是其中的重要热点。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是教育的核心,教学方法不再以灌输为主,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大幅度扩展,学生学习时的时空限制也越来越少,这一系列变化的出现都可以促进教育工作者“因材施教”理想的实现。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信息技术基础建设突飞猛进,网络教育方兴未艾,因此如何利用好网络教学的独特优势、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是当代教育工作者不可逾越的命题,而本文通过对核心概念的剖析,挖掘各种学习风格的不同,探讨网络教育环境下教学的技术实现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一、个性化教学的核心及其必要性

个性化学习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和需求,挑选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学习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完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具有学习环境创设者的地位,可以说个性化教学是教师根据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及需求,提供合适的教学环境、教学策略的教学模式。需要说明的是个性化教学与个别化教学不同,前者主要强调教师对学习者的了解及采取的相应策略,后者主要强调师生人数的多少。

个性化教学是“因材施教”教学观念在现代教学中的实现方式,是提高教学效率、达成教学目的的重要教学方法,其实现有以下几方面的必要性。一是适应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差异,避免学得慢的跟不上、学得快的不耐烦而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二是适应学习者的习惯媒介差异,有些学生更容易接受文字方面的知识,有些学生更容易接受视频、音频方面的知识,针对这些差异,个性化教学可以采用特别的教学媒介;三是适应学生生活经验的差异,不同的生活经验对知识的理解有不同的影响;四是适应学生兴趣及性格的差异,兴趣与性格的不同对学习的影响非常重要,针对其性格与兴趣设计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对教学效率有重要作用。

二、基于学习风格的网络教育环境设计

个性化网络教学环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环境,在基于学习风格的教学环境需要检测学生的学习风格,然后进行提取,提取之后根据不同的学习风格设计教学方案。具体网络教育环境见下图:

学习风格是最初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后来逐渐扩展到教育心理学、职业

基于学习风格的个性化网络教育环境框架图

心理学等学科,其内容包含知识、情感、心理、社会等各个层面。在学习方面,学习风格与认知风格不同,认知风格仅限于直觉、认知过程、认知控制等方面,而学习风格具有更大的范畴,可以说认知风格是学习风格的一个部分。关于学习风格,英国学习与技术研究中心将学习风格确定为71种,并重点研究了其中13种;我国学者在研究学习风格时一般将学习风格分为四大类,分别是行动者、反思者、理论者以及实践者。

(1)行动者。行动者喜欢活动具有刺激性,喜欢做中学,因此在课程设计时,必须安排做什么。例如成立学习小组,让行动者担任组长,完成竞争性的团队任务。行动者表现欲强烈,喜欢与他人交流,因此可以建立微信群,让行动者担任群主,老师甚至可以在群内向行动者匿名请教。行动者的缺点是喜欢冲动,所以在学习环境设计时可以提醒行动者先思考再行动。

(2)反思者。反思者喜欢行动之前对学习内容做充分的考察,喜欢观察与思考,不乐意做无背景的事情,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得好好想想。在对反思者设计学习环境时,可以给要学习的内容加上充分的背景资料,满足其热爱思考的特点。反思者与行动者不同,不喜欢抛头露面,更喜欢默默无闻,但是他们做事细致,因此在小组学习中可以担任收集资料的工作。

(3)理论者。理论者对文字、图片的敏感度不高,更喜欢有逻辑性的学习资料;理论者对学习资料中的含有逻辑性的字眼非常敏感。理论者逻辑敏感度高,喜欢有难度的学习内容,在小组学习中,理论者可以担任小组任务中与关键技术相关的角色。理论者的缺点是对动手活动的积极性差,因此需要适当培训。

(4)实用者。实用者喜欢能够学以致用的学习材料,他们希望所学知识能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实用者最常见的问题是这东西有什么用。实用者喜欢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因此针对他们的学习环境应该设计成能够支持人们生活的事物。实用者的缺点是过于注重现实,对长远发展有利的知识和能力缺乏兴趣,因此在培养时需要提供这方面的提示。

三、个性化教学的相关技术及实现

第7篇

[关键词]个性化;工程训练;教学服务平台;必要性;框架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116-02

培养具有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是高等院校工科专业教育的主要目标。[1]工程训练是高校工科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为制造业培养高级工程人才进行的预备性教育。[2]近年来,随着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其对工科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许多高等院校在传统金工实训所包含的制造实训项目的基础上,不断引入了数控加工、3D打印、柔性制造系统等一批先进制造设备与技术,形成了先进制造技术与传统加工工艺相结合的工程训练模式。然而,要培养符合不同专业需求的工程实践能力,仅增加工程训练的硬件投入和盲目增设课程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可见,工程训练在注重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前提下,更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师资队伍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最大可能地增加实践操作的时间,以更好提升学生个性化实践操作能力,是每个高校工程训练环节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我校工程训练中心在学校多校区办学和学分制改革的背景下,开始尝试基于信息平台的“线上认知,线下实践”实训教学模式和个性化工程训练教学服务平台构建。

一、地方高校工程训练现状分析

地方高校的工程训练在训练模式、训练内容、训练资源和训练平台上存在如下特点:

训练模式上,以集中受训、灌入式为主,缺乏对因材施教,对学生工程训练个性化发展培养体系与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训练内容上,以理论为主,与实践脱节,以模拟性训练为主,缺乏学生能动性发挥及创新意识培养。

训练资源上,广义上的训练资源不应局限于工程训练中心内部资源,还应包括校内其他实验中心及企业实习基地的资源,而这些资源往往是跨校区、跨院系的,实际运行中这些资源壁垒往往很难打破。

训练平台上,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排课阶段,没有做到时间、空间上的开放式训练。

二、个性化工程训练教学服务平台构建的必要性

搭建个性化工程训练教学服务平台,推行个性化实训教学的管理和运行模式,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趋势,是学生个性化工程训练的内在需求,更是实现“线上认知”即在线视频教学等的基础。

(一)满足学生个体差异需求

构建个性化工程训练教学服务平台,推动“线上认知”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实训模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同时,个性化工程训练教学服务平台可以根据受训学生的特征差异及需求,提供基于基础实训的项目式综合创新实训命题[4],引导学生围绕命题进行创新设计,并在设计可行的情况下制订“线下实践”工艺方案,帮助学生完成从设计到制造的完整项目训练。

(二)发挥学生能动性

构建个性化工程训练教学服务平台,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能动性,增强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最终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训练场地物理利用率

个性化工程训练教学服务平台的构建,可推进“线下实践”教学。按学生网络学习兴趣偏好分组组织,从而明确学生分组个性化实训目标,也极大提升了有限物理空间和实训设备的利用率,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由发挥。

(四)实现教学资源高效共享

借助个性化工程训练教学服务平台,可尝试资源丰富、功能多样的网络教学及管理手段,共享的教学资源,可很大程度地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五)工程训练时间开放化

个性化工程训练教学服务平台的应用将为实现工程训练中心训练室的预约开放提供平台,工程训练中心通过门禁系统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硬件资源全天开放,学生可以自由到场训练,增加课堂外创新项目训练时间,真正做到实训资源在时间、内容及空间上的共享。[5]

三、个性化工程训练教学服务平台框架设计

工程训练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个性化工程训练教学服务平台的构建,是为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打造开放式教学服务平台,打破原有的时间、场所限制,实现“线上认知,线下实践”,“虚实结合”全天候的以学生为主导的自由学习模式。个性化工程训练教学服务平台设计是借鉴已有教学平台的设计思想,结合工程训练的服务型特色,提出工程训练教学服务平台、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手机微平台以及服务平台管理系统四大子系统相融合的工程训练教学服务平台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

个性化工程训练教学服务平台,分为用户层、功能层、网络层和知识库层四个层面。

用户层主要为人机交互web门户,用于为教学平台用户提供网络浏览器登录门户,并完成需求描述,系统按照不同需求类型对教学服务资源进行分类检索,并利用交互式人机界面告诉用户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输入哪些相关信息。

功能层主要为系统平台,负责对用户的操作需求进行解析,依据教学知识检索需求调用系统模块进行推理分析,如需求匹配模块,用于从知识库中调用相应视频等描述参数与需求描述参数进行匹配分析运算,并将匹配排序结果对应的视频、文档等资料排序后通过人机交互WEB门户反馈给用户。

网络层主要用于系统知识共享传输。

知识库层由基础知识库、教学视频库、试题库等组成,用于分类存储工程训练教学知识资源。

个性化工程训练教学服务平台能充分体现并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学生能实现自主网上学习、自主选训练模块、自主预约实践时间、网上交流答疑等一系列学习过程。

四、结论

根据地方高校的工程训练在训练模式、训练内容、训练资源和训练平台上存在的不足,从满足学生个体差异需求、发挥学生能动性、提高训练场地物理利用率、实现教学资源高效共享、工程训练时间开放化等多角度分析了个性化工程训练教学服务平台构建的必要性。根据“线上认知,线下实践”实训教学模式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工程训练教学服务平台框架设计方案,该平台框架包括工程训练教学服务平台、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手机微平台、以及服务平台管理系统四大子系统,分为用户层、功能层、网络层和数据库层四个层面,该平台将帮助学生实现自主网上学习、自主选训练模块、自主预约实践时间、网上交流答疑等一系列自助学习过程,为工程训练教学服务平台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思路。

[ 参 考 文 献 ]

[1] 周梓荣,周建宇.构建新型工程训练体系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9(4):91-94.

[2] 刘翔,王蕾,刘长生,周幼庆,明俊.学分制下工程训练教学体系设计与思考[J].大学教育,2014(15):113-114.

[3] 傅丽凌,杨平,骆德渊,寇化瑜,李国庆,熊寿林.探索工程训练新模式实施大学生个性化层次化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85-87.

第8篇

该课使用的教材是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该教材沿着信息素养的主线分章节介绍。本节是第四章第二节第二部分,属于信息素养中的信息加工范畴,是信息素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本教材有关信息加工的内容有三,即文本信息加工、表格加工和多媒体信息加工。由此可见本节内容是教材的重点内容,为以后学习信息集成和信息交流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图表的制作方法,并能根据图表分析数据。

能力目标:帮助学生建立数据之间的图形关系,发现事物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作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图表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难点:(1)图表类型、数据源、图表选项的选择;(2)图表数据分析。

四、教法与学法

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为目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为实现该教学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自学法和讲练结合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教学媒体

硬件资源:微机室,具备上网条件和电子教室。

软件资源:Excel,课件:PowerPoint,还需要一个Excel文件,包含三个工作表,每个工作表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任务。采用电子教室,将文件传到每台电脑并打开。

六、教学过程

1.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南京青奥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的又一个重大奥运赛事,是中国首次举办的青奥会,也是中国第二次举办的奥运赛事,共设28个大项、222个小项,有204个国家的3787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是参赛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体育大赛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继续展示课件,显示两个表格数据,第一个是2014年南京青奥会奖牌榜;第二个表格是青奥会举办两次以来中国、美国、俄罗斯获得的金牌数。选择这两个表格数据,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所有数据与青奥会有关,作为本节内容的中心,丰富相关知识。其二,青奥会影响大,在媒体中已有所了解,易引起学生关注。

继续展示课件,显示由第一个表格产生的柱状图和饼图,由第二个表格产生的折线图。接着将两个表格放在窗口的左侧,将三个图表放在窗口的右侧,让学生比较左右两侧,哪个能更直观、更美观地反映问题,从而导入本课。

展示课题,完成导课。

2.鼓励自学,掌握图表作用。

该环节是学习表格数据图表化的基础,因为不同类型的图表适用于不同情况,学生要先弄清每种图表的作用,在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图表。高中学生自学能力较强,所以采用自学法。

自学后,提出问题如下:

问题1:要生成2014青奥会各国金牌数在总金牌数中的比例图”,应采用哪种图表类型?

问题2:要生成“历届青奥会中国的金牌走向”,应采用哪种图表类型?

通过这样的问题检查学生能否在实际问题中灵活选择图表类型。

3.任务驱动,完成教学任务。

该环节采用四个任务,任务一,将“本届青年奥运会前十名国家获得的奖牌数”生成柱状图,并加标题。任务二,将“2014年青奥会前十名国家金牌数在总金牌数中的比例”生成饼图。任务三,将历届青奥会中国获得的金牌数做成折线图,从折线图中青奥会金牌数明显减少的位置,是否可以试探找其原因。三个任务的目的不同,任务一要求学生掌握生成图表的方法,任务二巩固生成图表的方法,并进行简单分析,任务三熟练生成图表,深入分析图表。这三个任务按照循序渐进的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掌握一般方法到实践应用。

下面逐个说明任务的实现方法。

任务一,将“本届青年奥运会前十名国家获得的奖牌数”成生柱状图,并加标题。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命令。让学生根据图表向导制作图表。并让学生留心两个问题,其一,图表向导有几个步骤?其二,图表标题在第几步设置?

学生完成探索,基本可以弄清以上两个问题,但是制作的图表会有很多问题,而且每位学生出现的问题不完全相同,如何让学生弄清出现问题的原因呢?方法是:利用电子教室,将某个具有典型问题的图表展现给所有学生,让其评价,学生提出图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修改意见,集中学生智慧,完成图表制作。比如,有的学生做出的图表是空的,这样正好教会学生如何选择数据源。还有的学生不会在已有图表的基础上修改,只会删掉图表,这样正好教给学生利用鼠标右键选择命令修改图表。

这种学生发现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全部投入到学习讨论中,发挥集体的智慧,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图表的制作方法及修改方法。

任务二:将“2014年青奥会各国金牌数在总金牌数中的比例”制作成饼图,并显示所占比例。

该任务由学生独立完成。从本任务中学生能真正理解饼图的作用。

在任务二的基础上,设置任务三,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不仅能熟练制作图表,而且能够对复杂图表进行分析。

任务三:生成“历届青奥会中国的金牌走向”折线图,分析青奥会金牌数明显减少的位置,是否可以试探找找原因。

学生已经掌握了图表的制作方法,做图表又对又快,提示学生在折线处单击鼠标右键添加趋势线,这个任务的设置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即进一步学会分析图表,从图表中提炼数据反映的问题。

通过以上三个任务,学生学会了制作图表和分析图表的方法,如何引导学生将学会的方法运用于实践,才是关键所在。

4.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鼓励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后,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注重体现以下几种思想:

1.讲练结合。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重难点知识。

第9篇

论文摘要: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学校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网络教育资源日益丰富;基于internet的教学方式已经深入人心,推动了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学习观念。个性化网络教学系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强调学生自主个性学习,并采用ajax、struts、spring、hibernate等框架技术,使得项目开发过程简捷、结构清晰,并且系统具备很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提高了软件系统项目的可重用性。 

 

一、网络教学的现状 

随着internet技术的日益普及, 计算机网络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热点。在网络教学环境下, 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 实现传统教育无法做到的“个性化教育”。但在目前的网络教学中, 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质上并没有改变。对网络教学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的改变上,同时系统开发一般采用web技术,不能适应网络发展与内容更新带来的变化。为此我们采用assh框架技术研究并设计扩展性良好的网络教学系统,让学生根据自我水平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调用各种学习资源,自我设计学习进度直至达到学习目的。 

二、系统框架技术 

在程序开发时,我们选择已有的优秀架构可以集中精力处理业务逻辑。在开发网络教学系统时,我们选择了当前流行的j2ee web 应用框架。它整合了ajax、struts、spring、hibernate4四个架构(简称assh 框架)。 

ajax全称为“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在浏览器与 web 服务器之间使用异步数据传输,这样就可使网页从服务器请求少量的信息,而不是整个页面。ajax 可使因特网应用程序更小、更快、更友好。[1] 

struts中模型是一个action类,开发者通过其实现商业逻辑。视图是由与servlet配合工作的一整套jsp定制标签构成,利用它们可以快速建立应用系统的界面。控制器actionservlet是模型与视图的联系纽带。[2] 

spring提供了轻量级管理业务组件的ioc容器。spring通过依赖注入机制,可以在运行期间为组件配置所需要的资源,而无需在编写组件代码时指定,从而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了组件之间的耦合,实现组件的即插即用。[3] 

hibernate实现对关系数据库的对象化。hibernate不仅能够管理javabean(或者称之为pojo)到rdbms 表的映射,还能够供应用查询和获取数据库中的数据。hibernate事实上是标准的o/r 映射技术。[4] 

三、系统分析与设计 

系统基本形式为一个交互式动态网站。用户必须登录后才能访问系统,并且不同身份登录后,所拥有的权限是不同的。用户身份有:教师、管理员和已注册过的学生等。每个身份可以注册多个用户,用户可以操作自己权限内的模块。整个系统划分为网络教学模块、智能推荐模块、网上交流模块、答疑模块、网络测评模块、后台管理模块等。 

1.网络教学模块 

该模块主要有“课程选择”、“课件阅览”、“视频点播”等部分, 提供相关课程的在线教学内容, 如html 网页、ppt电子教案、doc 教学文档、rm、asf教学录像等,这部分是网络教学系统的主要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 

2.智能推荐模块 

学习内容的选择上,系统根据学习历史记录和能力估计,选择学生没有掌握或是没有学习过的教学内容,这些学习内容是与当前学生能力最接近的。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系统将根据对学生估测的能力和学生的认知风格,选择最适合学习者的内容呈现方式。 

3.网上交流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通过“网络论坛”来实现,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在线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充分发挥自主权和发言权,对课程的某些主题可以在网上展开讨论,发表各自见解,探讨学习心得、交流学习经验等。对疑难问题将设立专门的网页,分专题进行深入、系统、理性的探讨,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同时该模块接受来自各方面对教学的反馈信息,如教学问卷、学习要求及期望等。 

4.答疑模块 

该模块分为自动答疑和人工答疑两种方式。系统自动答疑是指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通过网络远程提交问题的描述,系统将根据学生提交的问题描述,对问题库和领域知识库进行智能搜索,将对该问题的解答呈现给学生。当没有检索到对该问题的解答时,自动将问题发送到学科教师的留言信箱中,当教师对该问题进行回答后,系统通过发送留言通知该学生。之后,系统将对该问题的解答归纳到领域知识库中,以便其他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能给予自动应答。人工答疑则是学生将问题直接针对某个老师发送,老师一旦上线给出解答后即反馈给学生。 

5.网络测评模块 

该模块支持网上自测和正式考试两种类型。学生可以登录后进行网络自测,选择课程及内容进行测试, 可以自己设定章节、题型和难度系数等因素, 然后由系统随机生成测验卷, 自测完成后, 自动阅卷并给出正确答案; 教师以合法身份登录后可以对试题库中试题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同时通过人工或智能组卷方式, 生成试卷对学生进行在线考试。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并考试试卷, 并且能够对考试结果进行批改、统计和分析。 

6.后台管理模块 

该模块是网络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人员管理、课程管理、试题管理、论坛管理、成绩管理等。 

四、系统关键技术的实现 

1.页面设计 

主要采用jsp和部分servlet定制的标签来表现。为了加强用户体验与交互能力,在网页设计大量采用ajax技术来实现,如自动完成、在线提示等功能。 

2.课程信息录入流程实现 

本系统采用assh框架进行开发实现,下面以课程信息录入为例阐述系统的实现。在响应新增课程数据页面请求时,通过导入课程管理模块的配置文件struts-course-config.xml来完成业务流程的部署。当点击course_add.jsp上的保存按钮时,将输入数据用set方法存入到courseform中,然后根据struts-course-config.xml调用coursesave.do进行业务处理。在coursesave.do 中页面数据将从courseform中读取。coursesave.do执行成功后将显示页面(course_save_success.jsp)。coursesave.do对应的coursesaveaction在导入课程管理模块的spring配置文件中指定,也要定义名字为”/coursesave”的受管bean。同时,coursesaveaction 使用到courseservice。要使用courseservice,需要在coursesaveaction 中生成csservice 的get、set方法,并且coursecontext.xml中对“/coursesave”进行courseservice 的依赖注入。 

spring和hibernate 从dbcontext.xml 中读取和数据库有关的信息。数据库信息包括数据库连接、与数据库结构相对应的映射文件,把它封装在datasource中。然后将datasource注入到sessionfactory中,sessionfactory同时还对课程信息表courseinfo,所对应的映射文件courseinfo.hbm.xml以及hibernate相关操作然后将sessionfactory注入到数据访问类courseinfodao中。courseinfodao中是对courseinfo 表进行保存\查询\删除等基本数据操作,在coursecontext.xml中需要courseservice进行courseinfodao及其的依赖注入。这样做,使得当courseinfodao变化时,只需修改coursecontext.xml 给courseservice 实现新的注入就可以了,由此解除了数据访问层和业务层的紧密耦合。 

3.事务控制 

为了对系统中的事务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采用了spring的声明式事务管理机制。声明式事务最大的优点就是不需要通过编程的方式管理事务,只需在配置文件中做相关的事务规则声明(或通过等价的基于标注的方式),便可以将事务规则应用到业务逻辑中。因为事务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横切逻辑,这正是 aop 的用武之地。 

五、结束语 

成功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界面, 让学习者乐于学习,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自我发现、自主选择的智能型个性化学习环境,同时创设一个多人在线、互相帮助、协作式学习环境。本文采用框架技术设计的个性化网络教学系统旨在构建一个性能优良、适合网络发展的智能型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view/1641.htm.[eb/ol]. 

[2]孙卫琴.精通struts:基于mvc 的javaweb 设计与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383-403. 

[3]罗时飞.精通spring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29-48,191-224,303-309. 

第10篇

机械制图作为设计专业学生在一年级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整个的设计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机械制图的教学目的主要有:(1)教授学生读取视图信息的能力,即通过二维视图到三维空间的联想能力,这样的能力同样会体现在工业设计相关课程中;(2)根据绘图规范完成产品、零件等在工程图纸和软件中的视图绘制;(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以及科学、规范的操作方法。

同时,机械制图也是众多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机械、土木、材料、电气、化工等专业中都会用到机械制图的知识。因此,在不同专业的教学中,需要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侧重,以便更好地适应不同专业的需求。工业设计作为一个以产品的设计和创新为主的交叉学科,对于机械制图教学也有其独特的需求:(1)课程研究的对象主要以产品为主,这些产品主要是以塑料件为主,并不是机械工程专业中的机械零件、机械设备;(2)课程针对的学生和工科学生在生源上存在差异,工科类都是面向理科类招生,而设计类的学生包含了理科、文科、艺术类多种生源,不同生源对于课程的接受程度存在明显差异;(3)适当与相关课程联系,如在产品的三视图表现中可以和产品的2D草图、效果图做相应的交叉教学应用。

目前,随着工业设计专业逐步的成熟和完善,相对应的机械制图教学也应当更具有针对性,而不仅仅是“拿来主义”。简单地将机械工程专业的机械制图教材进行按部就班的讲授,无法更好地将课程和专业结合在一起,因地适宜的改革十分必要。根据上述提到的关于机械制图教学目的中的要点和工业设计对于机械制图的需求点,总结得出:充分利用设计中的图形化元素进行辅助教学,可使机械制图的课程能够有针对性的满足设计类学生的需要,且能够和后续课程进行很好的结合。

首先,完善教材和教学课件中产品设计针对性的图形化案例教学,在关于机械制图的相应知识点、制图方法、制图规范讲授完成后,实际应用案例在常规、简单的机械零件演示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经典产品在相应环节的演示。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做完作业后无法及时得到反馈,有些空间理解力差的学生也无法想象出真实的三维空间模型。传统的机械制图是把机械制图规范、方法等传授给学生,教会学生用尺规作图的手工绘图方法,学生普遍反映手工绘图作图繁琐、枯燥,劳动强度大,学生易产生畏难心理。对此,在制图教学中,应适当地引入合理的产品设计案例。如在产品案例(如图1所示)讲授知识点的同时可以将制图与后期相应的产品制造工艺、产品的2D设计表现、计算机辅助建模等课程知识有侧重地引入,可避免简单的就事论事,这些经典的产品图形案例是任何严谨的文字和详细的规范都无法替代的。学生在学习时也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知识点能够更深入的消化吸收。

其次,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小组讨论是设计类课程在上课时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教学模式,但由于机械制图往往是一些标准化、规范化的内容,因此基本没有关于课程讨论的环节。机械制图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可以通过增加一些类似制图与设计表现等结合的专题,提出一些发散性问题给学生讨论,通过大家的分析、研究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例如,如果对于一个概念产品(如图2所示)或者一个超现实概念怎样用最合适的视图表现形式来展现。

机械制图的教学大纲中已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达到想要的效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以便让他们对于工业设计、机械制图能有很好的认识和掌握,讨论的同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完成读图、填图、分析图形和绘制物体投影三视图等练习,以利于启发学生进行推理的思维活动。

再次,加快完善针对产品设计的制图教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合适的教材能够突出工业设计专业对于机械制图内容需求的特点,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规范。教材作为课程的基础,辅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合适的教材对于整个教学过程能够起到催化剂和加速器的作用。目前,国内市面上的机械制图教材大多数分为两类:机械和非机械两类,对于设计专业来说,针对性还不够强。即便有一些针对于工业设计专业的机械制图教材,但基本上还是对于非机械类制图教材的一个简化,并没有实质性的知识点之间的整合。针对这种现状,非常需要一本能够从产品设计角度出发的机械制图教材,以加强这门基础课程与专业的集合程度。明确机械制图在整个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第11篇

服装设计课程改革个性化教学目前,《服装设计》课程的设置比较注重理论教学,实践课时较少,学生普遍缺乏市场意识,其改革重心是探讨如何使服装教育与市场相结合,培养市场所需人才。据此,本文作者通过“应知应会目标”“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的调整”这两个改革措施,从学生、老师、学校和企业四方面的提升和结合中提出具体个性化教学办法,以培养“技术+艺术”的现代应用型人才。

一、前言

高校承担的是综合型人才培养培训的重任,必须注重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学校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课程改革包括对应知应会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和考试办法等几方面的改革,它的中心思想集中在企业岗位所需职业能力培养上,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服装设计进行服装设计教学工作的最终目标。如何让《服装设计》这门课程适应目前学生的现状及社会的需求,笔者在本文提出对课程改革的几点意见并对此进行了探讨。

二、目前现状

《服装设计》课程是高等院校服装专业培养设计基本理论知识体系、设计实践能力、形成创新、时尚、务实的专业意识以及扎实技能的主干课程,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服装设计的基础知识及基本的设计方法,具备熟练使用手绘或电脑作为设计作品表现形式;结合流行趋势独立完成服装设计任务的能力。

如今,我国已是世界上服装销售与生产额最大的国家,也是最大的服装消费国,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来,纺织服装业作为几个受惠行业之一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目前逐步形成了以广东、江浙、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地区为主的服装产业区。与此同时,“我国的服装教育也在仅有的20余年迅速发展起来,为我国的服装产业输送了大量服装设计人员,但随着近年来服装设计领域朝着国际化潮流发展越来越快,且与市场的结合日趋紧密”,这使更多的服装高校教育者充分认识到必须要让学生在就读期间要有良好的市场意识。

对《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不仅仅是将各种设计知识收集起来,而且需要运用一定的科学原理进行有效的组织,确定它们之间的有效关系,从而建立起具有“艺术、工程、文化”三个方面结合的有效知识系统,并形成以工作室或者研究室为单位的核心团队进行个性化教学与专题性服装设计内涵的讨论学习,进一步从社会文化、文学艺术、音乐舞蹈、建筑绘画、工艺美术、民族个性、哲学思想等“多元”视角开拓服装设计课程的立体化“多维”模式,探讨服装设计中核心的文化意涵。我院正是秉承“培养具备服装基础理论、设计创新和综合素质能力,能从事服装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管理、营销贸易、教育研究及宣传评论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宗旨,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下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国际贸易规范化对服装产业与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和要求。

对于高校学生,特别是占大部分比例的农村学生,大部分没有进行过相关的美术基础教育,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资源匮乏,二是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入学后上服装设计课时普遍审美情趣不高、知识面窄、对服装设计的理解仍停留在“学服装=车衣服”的观念上,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直到走进课堂上课才发现原来学服装还是要画点画的!因此,要想上好服装设计课程难度较大,针对目前学生的状况,在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教学内容的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灵活性不高,传统的评价考核办法不全面。学校应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多接触国内外市场的流行资讯。同时,针对目前许多服装企业人士提出的毕业生在工作中市场意识淡泊,只注重个性的突出这一点,早在2003年的服装业信息化高层论坛上,不少专家也向服装教育界提出了“服装教育要与市场相结合,培养市场所需人才”的要求。从目前的服装设计教育培养出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学生普遍缺乏市场意识,甚至不会进行有效的信息搜集与市场开发,将设计只能停留在作品阶段,不会针对品牌定位与市场行情进行产品的开发。如果我们培养的设计人才只是把自己摆在艺术家的位置上,把服装设计视为纯艺术品的创作,忘却了服装的具体功能和商品性,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设计人才就不能是合格的人才。因此,目前很多高校将以对市场的开发和研究作为服装设计行业的首要课题,亦是服装设计课程课改的重要课题。

三、课程个性化教学改革的措施

目前,《服装设计》课程特点较为模糊,作为服装设计的专业主干课,课程设置太过规律化,与企业所需人才类型的培养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专业课程设置仍与国家纺织工业部委以及服装行业早期所推行的的主导思想相一致,即过于注重时尚创意与艺术表现,课程设置比较注重理论教学,实践课时较少,特别是与企业结合的课程几乎没有,以此培养的毕业生能力大多单一,就业后对岗位适应性不是很强。当前,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服装企业急需懂技术、实际操作能力强、能准确把握流行信息、了解市场动态,并能有效的进行准品牌定位开发的高级专业人才。因此,企业要求的毕业生不是理论上的纸上谈兵,而是能在产品运作过程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现代应用型人才。

1.应知应会目标

对于大学生,应以实用知识为主,重点是培养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知应会目标如下:

(1)熟练掌握一般画面构图方法。

(2)熟练掌握工业款式图绘制方法。

(3)熟练掌握一般色彩的基本搭配知识,并能进行简单的调色。

(4)掌握手绘着装效果图的绘制。

(5)熟练掌握CorelDRAW绘图软件使用方法,能用电脑进行电脑工艺单制作。

学校和老师应该以责任人的身份引导并督促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以上目标,并随时提供资源解决学生在所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适当采取一定考核办法,保证“应知应会”目标不是一句空话。

2.教学内容的调整

针对高校机制灵活、敏锐的特点,我个人认为服装设计课程必须要立足“市场教学”,同时结合“本科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此培养目标。当前,很多高校将以培养“艺术+技术”相结合的优秀人才为办学宗旨,这一决策是非常符合时宜的,但其首要问题是怎样将服装设计教学与市场相结合,课程的内容与教学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那么,从这一点上我想对服装专业的设计课程提出几点如下建议:针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可将四年的专业课程教学循序渐进深入,具体可按照由“专业基础课程导入专业理论课程”,再由“专业技能课程导入专业技能实践课程”的顺序,最后进入到产品实战设计环节。

3.个性化教学的方法实践

(1)结合本土优势,加强校企结合

这点无论在服装发达地区还是中原地带都是很必要的,在课程的设置上采用“学校老师与企业老师相结合的模式”,理论部分以学校教师为主,产品开发部分则由企业老师完成,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得到锻炼。大学期间唯一与企业结合的途径就是专业实习,这是服装设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直接有效手段。再则让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也可以接触到很多先进的缝制设备,来激发设计灵感、实现设计理念。

(2)了解市场信息,提升教师自我素质

学校的教育决策以及专业老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尤为重要,教师本人来说只有自身亲历服装企业的模式才能有足够体会讲解给学生,没有高素质的服装专业教师,与市场合的教学方案就不能得到很好开展和实施,因此,教师全面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尤为重要。所以,作为学校也应在课余组织教师去公司参观、学习或进修,定期参加服饰博览会。鼓励教师在企业任兼职设计师,通过兼职,教师才能充分认识市场,不断地了解市场信息。

(3)强化服装品牌设计课程

在服装品牌设计课程上进行大胆的尝试,要求学生在原有服装设计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相关品牌的市场调研与报告,并深入调查其中一个品牌,然后自创这个品牌的竞争性品牌,从品牌的命名、定位,到企业内涵、消费对象定位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最终完成该自创品牌的下季的服装企划方案,整个过程均按照企业对服装设计师的要求,尤其是在设计稿的规范方面更是严格按照服装企业生产单的模式进行训练,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样的服装设计图表达方式才是以后走向工作岗位的需求。虽然时间比较短,但却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对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了清晰的认识。

四、结论

综上,市场才是服装企业生产的原动力,市场的不断需求才使得服装企业前进发展,而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服装设计、制版与营销管理人才。面对目前大多企业反映的毕业生就业后不能与市场很好结合的现状,归根到底在于学生市场环节实践的匮乏。因此,要及早树立学生的市场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就必须要进行服装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笔者通过“应知应会目标”“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的调整”这两个改革措施,从学生、老师、学校和企业四方面的提升和结合中提出了具体个性化教学办法。

参考文献:

[1]李元虹,李兴刚.加快高等服装教育改革,迎接入市挑战[J].苏州大学学报,2002,22(6):195-196.

[2]徐照芳.等试论民办高校服装设计课程改革[J].文教资料,2011,(21):187-189.

[3]王蕴强.高等服装教育改革浅议[J].中国高教研究,1995,(3):88-90.

[4]许星.香港服装教育及对我国服装教育改革的启示[J].江苏纺织,1999,(2):52-53.

第12篇

关键词:网络教育;学习风格;个性化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发生了方方面面的变化,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网联网、虚拟现实技术的日益普及,教育工作面临着在信息时代变革背景下如何教学的深刻问题,其中网络环境下个性化教学的设计与实现便是其中的重要热点。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是教育的核心,教学方法不再以灌输为主,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大幅度扩展,学生学习时的时空限制也越来越少,这一系列变化的出现都可以促进教育工作者“因材施教”理想的实现。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信息技术基础建设突飞猛进,网络教育方兴未艾,因此如何利用好网络教学的独特优势、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是当代教育工作者不可逾越的命题,而本文通过对核心概念的剖析,挖掘各种学习风格的不同,探讨网络教育环境下教学的技术实现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一、个性化教学的核心及其必要性

个性化学习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和需求,挑选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学习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完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具有学习环境创设者的地位,可以说个性化教学是教师根据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及需求,提供合适的教学环境、教学策略的教学模式。需要说明的是个性化教学与个别化教学不同,前者主要强调教师对学习者的了解及采取的相应策略,后者主要强调师生人数的多少。个性化教学是“因材施教”教学观念在现代教学中的实现方式,是提高教学效率、达成教学目的的重要教学方法,其实现有以下几方面的必要性。一是适应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差异,避免学得慢的跟不上、学得快的不耐烦而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二是适应学习者的习惯媒介差异,有些学生更容易接受文字方面的知识,有些学生更容易接受视频、音频方面的知识,针对这些差异,个性化教学可以采用特别的教学媒介;三是适应学生生活经验的差异,不同的生活经验对知识的理解有不同的影响;四是适应学生兴趣及性格的差异,兴趣与性格的不同对学习的影响非常重要,针对其性格与兴趣设计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对教学效率有重要作用。

二、基于学习风格的网络教育环境设计

个性化网络教学环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环境,在基于学习风格的教学环境需要检测学生的学习风格,然后进行提取,提取之后根据不同的学习风格设计教学方案。具体网络教育环境见下图:学习风格是最初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后来逐渐扩展到教育心理学、职业基于学习风格的个性化网络教育环境框架图心理学等学科,其内容包含知识、情感、心理、社会等各个层面。在学习方面,学习风格与认知风格不同,认知风格仅限于直觉、认知过程、认知控制等方面,而学习风格具有更大的范畴,可以说认知风格是学习风格的一个部分。关于学习风格,英国学习与技术研究中心将学习风格确定为71种,并重点研究了其中13种;我国学者在研究学习风格时一般将学习风格分为四大类,分别是行动者、反思者、理论者以及实践者。(1)行动者。行动者喜欢活动具有刺激性,喜欢做中学,因此在课程设计时,必须安排做什么。例如成立学习小组,让行动者担任组长,完成竞争性的团队任务。行动者表现欲强烈,喜欢与他人交流,因此可以建立微信群,让行动者担任群主,老师甚至可以在群内向行动者匿名请教。行动者的缺点是喜欢冲动,所以在学习环境设计时可以提醒行动者先思考再行动。(2)反思者。反思者喜欢行动之前对学习内容做充分的考察,喜欢观察与思考,不乐意做无背景的事情,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得好好想想。在对反思者设计学习环境时,可以给要学习的内容加上充分的背景资料,满足其热爱思考的特点。反思者与行动者不同,不喜欢抛头露面,更喜欢默默无闻,但是他们做事细致,因此在小组学习中可以担任收集资料的工作。(3)理论者。理论者对文字、图片的敏感度不高,更喜欢有逻辑性的学习资料;理论者对学习资料中的含有逻辑性的字眼非常敏感。理论者逻辑敏感度高,喜欢有难度的学习内容,在小组学习中,理论者可以担任小组任务中与关键技术相关的角色。理论者的缺点是对动手活动的积极性差,因此需要适当培训。(4)实用者。实用者喜欢能够学以致用的学习材料,他们希望所学知识能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实用者最常见的问题是这东西有什么用。实用者喜欢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因此针对他们的学习环境应该设计成能够支持人们生活的事物。实用者的缺点是过于注重现实,对长远发展有利的知识和能力缺乏兴趣,因此在培养时需要提供这方面的提示。

三、个性化教学的相关技术及实现

网络环境下实现个性化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实现方式紧密相连,现阶段网络学习平台使用的可行的信息技术主要有Web2.0数据库技术、推送(Push)技术、Agent技术、SNS技术、用户档案文件以及安全身份认证技术和数据加密技术。Web2.0数据库技术在信息资源的共享方面、读写方面有很强的便捷性;Push技术能够把信息推送到用户面前,能够根据用户的特点给予客户需要的信息;Agent技术能够通过感应外界环境,实现设计者寻找特别的知识库的目标,有自主性、交流性、协作性等特征;SNS技术即社交网络技术,使用该技术能够刻画用户的个人身份、社会网络,用户可实现与他人分享,告诉他人你的信息等功能,通过SNS,学习者可以便捷地与教师个性化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并实现合作学习。用户档案文件可以基于用户的兴趣与行为建立档案,通过显性文件对用户的初始信息进行反馈和评价,通过隐性文件根据用户的浏览轨迹得到用户的特征表述;安全身份认证技术和数据加密技术是对网络环境应用的补充,起到保障数据安全传输的作用。总之,现阶段我们对网络环境下个性化教学在理论梳理、现实应用方面都存在不足,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不断充实和论证,以达到理论结合实际并指导实践的学术水平。

作者:陈凯亮 陆岩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第13篇

一、新课导入――习题设计要以学情为重点

高中数学知识前后章节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应设计适当的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温故知新。这样的习题应以教材为中心,承上启下,浅显易答,以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例如,在讲解“函数的表示法”一节时,初中已经接触过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和图像法。高中阶段重点是让学生在了解三种表示法各自优点的基础上,使学生会根据实际情境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示方法。因此,在导课环节,教师可设计一些作业让学生在比较、选择函数模型表示方式的过程中,加深对函数概念的整体理解,而不再误以为函数都是可以写出解析式的。

课堂练习:

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x(x∈{1,2,3,4,5})本笔记本需要y元。试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y=f(x)。

(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函数概念中的对应关系、定义域、值域是一个整体.函数y=5x不同于函数y=5x (x∈{1,2,3,4,5}),前者的图像是(连续的)直线,而后者是5个离散的点。由此认识到:“函数图像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

二、课内自学――习题设计要以教材为中心

在设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课内自学,为配合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尝试让学生主动的解决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应以教材为中心,以教材内的例题或习题为重点,也可适当拓展变换条件,体现基础性与思想性。

例如,在讲解“向量的加法与减法”一节时,为了能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向量的有关的概念,灵活地应用向量加法的运算律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笔者设计了如下习题:

例1.已知向量a、b,则在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a|>|b|,则a>b;

(B)若|a|=|b|,则a=b;

(C)若a=b,则a∥b;

(D)若a≠b,则a与b一定不共线;

例2.在ABCD中,=( )

三、交流反馈――习题设计要以易错题为主

通过学生自学,对教师呈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交流,中下游学生讲解、分析,优生点评、拓展,学会把问题理解透彻。学生交流评价时,其他学生暴露的问题是矫正补救的核心,也是教学的关键,教师要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些较为浅显的易错题,以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如在讲解“不等式及其性质”一节时,有的学生存在对充分不必要条件的概念理解不清或不等式的转化考虑不全等问题,容易解题出错,因此笔者设计了如下习题供学生讨论。

1.设则使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部分学生错选B,对充分不必要条件的概念理解不清,“或”与“且”概念不清,正确答案为D。

2.不等式的解集是:

部分学生错选B,不等式的等价转化出现错误,没考虑x=-2的情形。正确答案为D。

四、课内探究――习题设计要以实践为主体

教师在充分理解科学探究的目标内容的前提下,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的角色应该是课堂探究的组织者与实施者,要以作业为载体,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既是探究教学的起点和基础,又是探究的对象。在教与学中,教师如果在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中渗透探究思想,就会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进行椭圆概念的教学,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实验――要求学生用事先准备的两个小图钉和一根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将细线的两端固定,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所得图形为椭圆。

(2)提出问题,思考讨论。

①椭圆上的点有何特点?

②当细线的长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

③当细线的长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

④你能给椭圆下一个定义吗?

(3)揭示本质,给出定义。通过上述的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的方法,进一步探究它们之间具有的内在联系和各自特征,完成了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

五、达标检测――习题设计以查缺补漏为主

第14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个性化作业设计;多元智能理论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滚动课题“高中政治作业设计与讲评有效性研究”(编号:2014NG05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0-0029-02

《辞海》中关于“作业”一词的定义是“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从该阐释中可以看出,“作业”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它不应该被简单定格为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的手段,提升考试成绩的训练场,而更应该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潜能的开发等价值来进行考量和设计。高中思想政治作为一门智育、德育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显性德育课程,其学科特征赋予其更为特殊的功能和要求。而倡导“以学生为本”、 重视开发学生“个性化潜能”的多元化智能理论,在引导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教育思维的同时,亦为当前高中思想政治作业个性化设计提供了多元化视角和有益借鉴。

一、坚持主体性原则,挖掘学生个性化潜能

主体性原则即人本性原则,它倡导在作业设计过程中立足学生这一主体地位,从客观学情出发,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个性化潜能,借此使学生在享受和愉快的学习体验中得到启发。目前部分政治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如在新授课后直接让学生做教辅资料或指定的习题集中的课后跟踪练习,至于作业的形式、数量、难易程度、完成时间均由任课教师统一规定,诸如此类的作业设计方式,很难称作真正意义上的“作业设计”,由于作业布置的统一、单调,压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自觉主动性,遏制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主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相对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因此,在作业设计上要重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最优发展。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为他们提供能够充分展现其才艺特长、张扬个性的“自助餐”式作业。如在学习“传统文化的继承”前,可以这样来设计课前作业:①列举你所知晓的曲阜本地的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②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搜集整理不同时期曲阜祭孔仪式的演变轨迹;③客观评价孔子思想对当今社会和人的影响;④如果你是一名导游,如何向游客介绍“三孔”景观(孔府、孔庙、孔林)。每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一至二项来完成作业。此类作业设计形式为不同学生创设了适宜的求知环境,增强了作业设计的弹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作业,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促进了学生个性化潜能的进一步发展。

二、遵循分层次原则,做到因材施教

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由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关的多种‘智能中心’组成,并且人的智能不断受到先天和后天的影响,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展各项智能。”基于加德纳教授的分析,由于学生在思维水平、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每位学生发展的速度、轨迹、目标定位也不尽相同。这要求政治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要将学生的能力水平与知识层次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因材施教。

具体而言,要在作业设计的内容、数量、难易度、自主选择性等方面分层次要求,以便更好地挖掘每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出难易有别的多梯级的具备可选择性的政治作业。例如,讲授“公司的经营”后,教师可以根据学情特点设计两组作业。A组题型面向全体学生,主要包括掌握基础知识,习题中的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部分。B组题型由基础较好的学生去完成,可自由选择,题型设计形式亦可丰富多样。如结合315晚会曝光的“饿了吗”黑心作坊、“车易拍”二手车交易藏骗局等现实社会热点,讨论影响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抑或作为某企业的管理者,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请设计出一份企业经营发展策划书。此类设计,有效避免了“一刀切”现象,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有效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起点上获得发展,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获得感。

三、添加生活气息,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政治课程要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新课改的亮点之一就在于课程设计的生活化,强调课本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但实际情况却是,应试教育大背景下,高中政治作业设计仍然延续着传统作业的风格,表现为作业设计仍多以书面试题形式呈现、作业设置与实际生活脱节、学科间渗透性不足、作业功能单调等。这不仅背离了思想政治课作为“显性德育课程”的宗旨,长此以往,也会使学生对政治学习的价值产生疑问,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智力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据此,教师在作业设置时要紧紧契合新课改精神,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阅历出发,主动引领学生在认知社会、融入社会的各类实践中,深刻感知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社会领域应用知识的力量和深刻思考的价值,让课本理论真正从书本回归到生活实践中。例如,在共同探究“投资理财的选择”这一课题时,除了给学生介绍教材上基本的理论知识外,还要引导学生在周末或假期的社会实践中,运用、检验、感知、提升对投资理财知识的认知,如引导学生到银行开立账户,将部分积蓄存入自己的银行账户,并计算出期满后将获得的利息情况。再如,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对“支付宝”“余额宝”等网上理财工具的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经济生活技能。这种实践型的作业设计,不仅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并感知学习的效用和价值,而且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完善作业多元评价标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获得感

加德纳教授认为:“评估方案如果没有考虑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异、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专业知识的多样化,就会逐渐落后于时代的需要。”传统作业评价往往较关注答案本身的错与对,特别是在“标准答案”的衡量下,教师很可能用一个“良”“中”“差”等级,就轻易抹杀了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辛勤付出,以及所迸发出来的创造火花。事实上,有些学生在作业上下足了功夫,但由于能力的欠缺,虽付出很多却往往得不到理想的成绩,打击了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热情。

教育家第斯多惠主张,“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此话的核心在于对教育对象的信任,以及对其内在价值的肯定。因此,对待此类学生,教师应摆脱传统的训导形式,秉持开放、发展、多元的作业评价标准,淡化结果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他们的作业态度、作业习惯,努力挖掘作业内容中展现出来的闪光点,如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进步等,促使其兴趣、意志、热情等非智力因素的成长和发展,这也是思想政治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初衷。例如,在批阅材料说明类试题时,对论述全面但语言嗦的这类学生,除了通过给予合适的得分鼓励外,还可以这样批注:“你对问题的认识非常全面,请继续保持,要能在语言组织方面再凝练些就更完美了!”通过这样的书面评价,既能给予其积极肯定,同时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进一步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意义,不仅仅在于它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质疑,更在于他开创了一种个人发展的新模式,也为高中政治教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提供了诸多借鉴。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把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中,落实到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教学细节中,敢于打破传统的作业设计模式,根据学生多元智能和个性化特点来开展作业设计,不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进而实现每位学生的最优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2] 刘树仁.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个性培养的启示[J].教育评论,2007,(7).

第15篇

关键词: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029-02

一、《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一体化教学改革背景

在模具工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对模具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融合了塑料模具和制造技术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但是由于它的内容复杂,原理多,总装结构示意图密集,使传统模式的教学比较费力,且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只有通过一体化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有限时间里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才能顺利完成教学要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教学改革的目标: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产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到企业的零适应期,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以模具企业的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教学的基本模式。首先打破课程中传统的按章节讲解的教学模式,采用老师先讲基础的知识,然后学生单独练习,再分组讨论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通过学生的一边学一边做,老师观察并进行指导,达到预定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学、做”中培养他们的动手、相互协作能力,调动他们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专业技能,激发创造他们的潜能。

2.《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当中常用的方法。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先以项目教学为主要手段,然后以情境教学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与技能的训练。在教学方法上有多种灵活方式,比如:情境教学法、讲授法、现场指导教学法及分组讨论法等等。分组讨论法:是将一组人选集中在一起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最后大家达成一致的结论。例如:在讲解塑料模具结构的时候,学生们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将每个部分的名称一一讨论出来。讲授法:教师通过口语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在教学方法中应用广泛,且其他各种方法在运用中常常要与讲授法结合。现场教学:是在自然和社会现实活动中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现场教学既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的补充,又是它的继续和发展。借以开阔眼界,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陶冶品德。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塑模中塑料原材料的讲解,老师可以先设计一个场景,让学生通过视频中的场景了解一些知识,然后设计疑惑问题,使学生产生兴趣,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

3.《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编写一体化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培养人才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是实现培养目标,组织教学活动,体现教育的重要的依据。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改变传统授课模式当中的单一性和枯燥性,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集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接受过程。一体化教学计划避免了重复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突出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4.《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编写一体化教学教案。一体化教学已经在中职学校的学习中占主体地位,因此老师编写的传统教案也要随之改变。《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案中的所有内容必须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围绕模具制造额不同岗位,以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坚持理论知识“必须、够用”原则,围绕“设计”、“制造”来编写,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根据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所涉及的知识为能力体现。

5.《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时间的安排。在《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不但要考虑到内容与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学校现有的实训设备、场地以及学生的基本素质情况,采用四学时为一个情景教学单元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教、学”和“做”的时间多数情况下是1:1的比例,当然对于难度系数较大或是学生部容易掌握的内容,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

6.教师在《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分工协作。由于《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一体化教学需要完成“做中学”、“学中做”,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有良好的团队分工协作,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一名主讲与一名实训相组合的授课模式。主讲老师主要负责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模具的设计技能,指导学生完成模具的设计;而实训老师主要是指导和帮助学生实现模具的加工、装配和调试等,让学生能够正确有效的消化学习的知识点,达到巩固,加深,掌握的目的。

四、教学效果总结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采用一体化教学,虽然增加了教育的成本,加大了教学的压力,但是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提高了学生设计能力与图纸质量、操作技能、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

参考文献:

[1]陈列强.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能力培养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2001,(3).

[2]张晓东.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