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范文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

第1篇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本文将现代教育技术的涵义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同时,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最后,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生物课程进行有效整合的策略进行了综合阐述,实践结果证明,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初中生物课程之间的整合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同时,高效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一、概述现代教育技术概念

我国目前所称为的“现代教育技术”一词的涵义的界定有两种:第一,强调“时间性”。新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媒体技术以及系统技术的教学技术;第二,强调“现代性”。是指现代教育活动中运用到高新科学技术,例如: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总之,这两种“现代教育技术”的涵义观点均有局限性与片面性,如果将“现代教育技术”与AFCT的“教学技术”概念相联系,将教学活动中的物理性以及系统整体性进行突出强调,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诠释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涵义,一方面强调了教学系统中的完整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断的应用新技术来进行教学、评价,另一方面,应需要采用高新技术来不断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得不同的新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不同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二、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如今有很多的科学技术均应用到教学活动中,例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整个教学领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与创新,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培养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力。本文以下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介绍:

目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相关应用型高新科技产品渐渐广泛的应用于教育活动中,跟西方先进国家相比虽然存在着一些差距,但是我国现代教学媒体技术逐渐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并且取得了惊人的教学效果,使得教学活动引入全新的境界,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第一,逐渐对教育技术的机制提高了认识;第二,转变了教学方向,由传统的“教”转为今天的“学”。

综上所述,我国现代教育技术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而且在教学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我国国内教学现状还存在着以下的问题:第一,由于我国东西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以至于在认识上以及观念上存在着差异,因此,西部地区的教学现状仍然较落后。第二,条件不成熟。有很多地区均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优势,但是学校的经费有限,从而导致多媒体技术没有得到普遍的应用于课堂中;第三,过分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有的教学教师认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践结果发现,确实提高了教学效益以及教学水平,便在课堂上45分钟一直使用多媒体技术,而不愿采取其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这种过分采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初衷;第四,电脑教学呈“流水课”“一键式”。教学教师为了防止学生们操作失误而将多媒体中的课件设为”一键式“,学生们通过按键来进行阅览课件,这种做法不仅阻碍了学生们个性的发展,而且使得学生们易失去学习兴趣等等。

三、探讨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生物课程进行整合来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使生物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生物教学是一门与生活相关的学科,因此,教学教师不但需要进行因材施教,而且还要充分的、合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生物教学上讲授到病毒引起的疾病,教师需要找到一些疾病案例,同时,需要将造成疾病的各类病毒等进行制成多媒体课件,不仅有效的培养学生们学生兴趣,而且使得学生们生物教学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另外,通过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生物教学活动中,使得二者之间实现优化与整合,这样不仅使得学生们有效的理解了生物教学内容的难点知识,而且更好的掌握了生物教材内容的难重点知识。

(二)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生物教学活动中,经常需要进行一些生物实验,进行生物实验的时候不仅消耗大量的实验试剂以及器材,而且还会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大解决了上述的问题,教学教师通过播放试验具体操作的录像,并且一边进行讲解,促使学生们更好的记住实验步骤。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教学时,需要合理的采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克服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化静为动,信息量大,图像生动,音响逼真,例如:投影、幻灯、录相、微机等,合理选用生物教材中的难重点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其展现出现,不仅使得生物理论以及内容特点有效的传授于学生们,而且更有利于学生们掌握其中的知识点。例如“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这部分的教学,因为草履虫的身体微小,肉眼难以观察清楚,在教学中配以模型,再以CAI软件演示其内部结构,就有利于学生掌握其内部构造,以加深其深刻印象。因此,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得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学生们从中也获得生物相关的知识,因此,将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不仅节约了学习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生物教学效率。

(三)合理的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实现整体教学目标

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需要合理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而不需要课堂45分钟一直使用多媒体技术。这样不仅使得学生们易失去学习兴趣,而且使得学生们易将生物课堂当做多媒体技术课,从而没有掌握到生物教学中的相关知识点,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但过多会使得课堂教学目标变得不明确,另外,在应试考试前复习生物教材时候,找不到生物课本中的重点内容知识点。因此,需要利用问题情景或展示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等则可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少年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容易使身心疲倦。多媒体虽有加快教学节奏,加大教学容量,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但它具有声、光、电的综合刺激,使用一定要适时适度,在一堂课内频繁滥用,其结果势必事与愿违。因此,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合理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生物教材中的难重点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传授出来即可,从而更有效的实现生物教学的整体目标。例如:在讲授生物教材中的《人类神经调节》一课时,只需要在“条件反射的建立”上放录相带,让学生真正理解简单的反射与复杂的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就足矣。

结语:

本文将现代教育的涵义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同时,将目前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最后,针对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生物课程的有效整合来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相关策略进行了综合阐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果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同时,有效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榕,林雪松.多媒体技术对物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A].第十五次全国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4.

[2]李运林,李克东,徐福荫.我国教育传播理论的建立与发展——纪念宣伟伯、余也鲁来华南师范大学讲学30周年[J].电化教育研究,2012(11).

[3]曾洁.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英特尔?未来教育”受训体验[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

[4]续丹,郑镁.多媒体技术在工程制图教学中的应用[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

[5]赵明秀.工程图学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

[6]续丹,郑镁.多媒体技术在工程制图教学中的应用[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

[7]黎加厚.e-Education:电化教育的新定义──关于《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英文译名更新的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00(01).

第2篇

    论文摘要: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执教手段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着重阐述了高中教师如何应时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所引发的“教学革命”。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所以,当前的形势要求我们高中教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要灵活,要深人到学科教学的精髓所在。在钻研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同时,需要我们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对我们教学人员自身素质的一个考验和提高过程。

    一、转变观念,做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者

    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是对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极大保证。近几年我们学校特别注重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的投人,先后投入资金已经超过500万,具有了一定的硬件基础。从而保证了几年来我们老师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及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不断进步,促使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及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成熟,充分调动了老师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积极性,迎接全新挑战,勇于创新实践。所以,作为现代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就要循序渐进,逐步转变自身观念,迎接挑战,做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者。

    二、加强学习,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我们老师现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热情越来越高涨,我们学校就组织每个学期都要搞一次培训,包括一些五十多岁的老教师也是积极参与。我们学校上百台计算机都是通过10兆光纤连接到因特网,学校近期又给每位教师买了笔记本电脑,所以具有机器多、网速快、容量大的很多优势,老师们几乎是已经离不开网络,各个办公室、多媒体班级、公共教室、多媒体大厅、电子备课室等共有近三百个网络端口,上网查询、下载已经是老师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了,全校200名教师已经超过一大半能够自己熟练应用软件制作课件了,很多老师都是利用网络、带着笔记本电脑或者优盘走进教室直接上课的。投影仪、大屏幕早已经遍布整个学校各个教室,老师无论在办公室还是教室都能轻松上网,实现多媒体网络教学。现代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使教育教学实现飞跃式发展,更有助于教师现代教育素质的提高,只要我们不断钻研实践就能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提高课堂教学设计能力,适应课改过程中对整合的需求

    多媒体技术能够处理数字、图形、文本、图像、声音、视频以及动画。因此,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当中,势必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第3篇

论文摘要: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执教手段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着重阐述了高中教师如何应时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所引发的“教学革命”。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所以,当前的形势要求我们高中教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要灵活,要深人到学科教学的精髓所在。在钻研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同时,需要我们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对我们教学人员自身素质的一个考验和提高过程。

一、转变观念,做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者

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是对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极大保证。近几年我们学校特别注重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的投人,先后投入资金已经超过500万,具有了一定的硬件基础。从而保证了几年来我们老师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及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不断进步,促使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及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成熟,充分调动了老师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积极性,迎接全新挑战,勇于创新实践。所以,作为现代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就要循序渐进,逐步转变自身观念,迎接挑战,做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者。

二、加强学习,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我们老师现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热情越来越高涨,我们学校就组织每个学期都要搞一次培训,包括一些五十多岁的老教师也是积极参与。我们学校上百台计算机都是通过10兆光纤连接到因特网,学校近期又给每位教师买了笔记本电脑,所以具有机器多、网速快、容量大的很多优势,老师们几乎是已经离不开网络,各个办公室、多媒体班级、公共教室、多媒体大厅、电子备课室等共有近三百个网络端口,上网查询、下载已经是老师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了,全校200名教师已经超过一大半能够自己熟练应用软件制作课件了,很多老师都是利用网络、带着笔记本电脑或者优盘走进教室直接上课的。投影仪、大屏幕早已经遍布整个学校各个教室,老师无论在办公室还是教室都能轻松上网,实现多媒体网络教学。现代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使教育教学实现飞跃式发展,更有助于教师现代教育素质的提高,只要我们不断钻研实践就能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提高课堂教学设计能力,适应课改过程中对整合的需求

多媒体技术能够处理数字、图形、文本、图像、声音、视频以及动画。因此,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当中,势必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第4篇

一、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精心设计发散型的物理问题

教学工作是受教学思想所制约的,教学思想是工作的指南。第一,在教育思想上要摒弃传授知识为主的观念,树立培养能力为主的思想,把培养能力、增长才干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为培养能力而传授知识。第二,无论在课堂设计上、内容选择上,还是在教学重点上、教学方法上、成绩考核上,都要体现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思想。第三,教学过程应着重体现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造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思想。讲课时,应给学生自由联想的时间并允许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和求索的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一系列的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发散型物理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向多角度多侧面发展。在课余作业布置上,教师应着重设计具有发散性、创造性的思考练习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大胆怀疑探索,寻根问底,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学习了密度的测量后可以让学生思考:测一杯牛奶的密度,砝码生锈了质量没法测怎么办?没有量筒又怎么办?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别设计出了等质量法和等体积法。到了电学伏安法测电阻时,若没有电压表或没有电流表,学生就能迁移出等压法和等流法,而且还可能设计出更多的方法,可以享受创新的乐趣了。

二、丰富物理课外实验,提高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可安排一些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纸锅烧水”、“瓶口吞鸡蛋”等等。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物理实验中,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例如,学了《密度知识的应用》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鉴别妈妈的金戒指是不是纯金的,要求学生先设计出实验方案,再动手进行操作,然后讨论有几种鉴别方法,比较哪一种实验方法更好。

三、倡导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

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带有很强的实践性、科技性,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可以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基础知识与科技信息密切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针孔照相机、潜望镜、平行光源、电铃、密度计、小天平、量筒、杠杆、潜水艇等实验仪器或模型、楼梯电灯开关电路、手摇发电机等,对原有的实验装置进行改造和创新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了学生把科技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四、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组织学生注意收集报刊杂志上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引导学生在家里定时收听收音机、收看电视里的科技节目,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并定期举办“初中物理报”专刊评比,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及写作能力。可就某一社会问题让学生扮演决策者的角色,应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的方案,撰写小论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了《安全用电》后,组织学生安装照明电路,排除照明电路的故障,同时要求学生调查家里和附近违反安全用电的事例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五、举办科普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5篇

关键词:科学素养;机器人教学;科技实践活动;创新精神

一、机器人课程,现代教育的呼唤

我们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特点及其对人才的要求进行研究的时候意识到,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在各项比赛中获得名次,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质。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特别强调对学生学习经验的培养,注重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对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智能机器人教学非常有利于贯彻这一理念。

二、一边实践,一边思索:智能机器人教学模式的思考

1.以学生长远发展为目标,培养专门人才

在机器人实践活动中不以竞赛为唯一目标,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多角度地看待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轻结果,重过程,对学生的进步和成功都及时给予鼓励,使自信的愉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种正面情绪会促使学生充满兴趣,更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探究中。

2.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课堂教学,小组竞争形成竞赛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设置一些比较复杂的任务,通过小组讨论协作完成,小组间再进行竞争。竞争是触发激情的手段之一,能延续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在小组设置中,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一来形成互相帮助的氛围,增加团队凝聚力,二来把自己解放出来。

3.鼓励学生进行创意机器人的制作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设计自己的机器人,并编写程序完成任务。实践中教师是指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才是主体。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进一步激发创造力,学生亲身体验由抽象的理论到触手可及的实物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主动发展。

二、机器人教学实践活动的成效与思考

1.显性的成效——四年来学生获得的成绩

四年系统教学,我校涌现出一批有潜质的科技特长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全国、省、市各级竞赛活动,已获得全国、省、市多项一、二等奖。

2.隐性的成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教学思想上,开展智能机器人教学活动有利于处理好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即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

发展学生的智能,最重要的是发展其观察、思维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观察受到限制,思维受到束缚,很少有机会动手,能力很难得到发展。而在智能机器人教学实践中,学生真正实现主体地位,在实践中亲自观察、探索、操作,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都能得到较好发展,达到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展智力、能力的目的。

(2)教学内容上,开展智能机器人教学活动有利于处理好基础知识学习和现代新的科学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

常规课堂教学的内容落后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始终存在的现象,即使采取在课堂教学中加深难度、提高速度的办法,也难以消除这个差距,单靠课堂教学无法解决这个矛盾。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将课外、校外科技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智能机器人教学课程的内容不受大纲、教材的限制,适于加进现代科学的新知识,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渗透着现代科学技术新成果的内容。

(3)教学方法上,开展智能机器人教学活动有利于把传授法教学与发现法教学结合起来。

常规课程教学最主要的方法是传授法,是教师通过讲解教材将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应该说,对于刚开始接受知识的青少年学生来讲,这是完全必要的,有益的。但它也存在弊端,往往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阻碍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在智能机器人的教学过程中,课堂内,以传授的方法为主,给学生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在课外,机器人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进行科学知识的自主探究,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4)教学形式上,开展智能机器人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兴趣爱好、特长发展的关系。

课堂教学对完成共性教育和全面的基础教育有很大的优势,但对于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又存在严重的不足。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智能机器人教学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使学生在科技上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以发展。

三、机器人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的思考

1.如何提高智能机器人研究活动的教学与社会效益

智能机器人课程的内容决定了它属于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以科技实践兴趣课为载体的智能机器人教学形式,只能面向一部分学生。笔者在思考,如何让更多学生享受智能机器人课程?是否可以换一种教学载体:如可以把新课程标准下的“地方课程”拿出一部分来用于实施智能机器人教学,或把智能机器人教学与关系比较紧密的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整合,开发出适合本区域学生特质的校本课程。这样,可以让现有的机器人器材,尽可能提高使用率,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取得更明显的教学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秀英.孙增圻教授谈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11).

[2]蔡鹤皋.机器人将是21世纪技术发展的热点[J].中国机械工程,2000(2).

[3]克来格.机器人学导论[J].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6).

[4]程马峰.小学机器人教学实践探索[J].东莞信息技术教研网.

[5]徐提昇.浅谈初中机器人教学[J],2010(1).

[6]中小学智能机器人科技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东莞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网.

第6篇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根据西北工业大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建设的总体规划,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形势与当今的应用环境组织编写的。

全书共分为8章,是电子技术基础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电气、电子信息类和部分非电类专业本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半导体基础知识、放大电路基础、多级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放大电路的反馈、信号的运算和处理、波形的产生和信号的转换、功率放大电路等。

课程通过对常用电子器件、模拟电路及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

STS(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教育是一种新型的科学教育构想,其主要宗旨是强调三者之间的关系,重视其在人们生活和教育中的应用。教学的主要渠道是课堂,而STS教育的主要教学手段也无非是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教材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巧妙地创设情境,运用简单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由此不但让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而且还能有效地将课堂内容通过讲解和分析与STS教育的宗旨相结合。

一、让学生充分了解物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发展及成就

根据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了解物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发展及成就。如现代航空航天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技术、激光技术、防伪技术等,这些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中的科学技术使物理教学更具有时代气息。

物理教材中的问题及实例,很多是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学生应该对这些重要的物理现象及其反映的社会问题有所掌握。如在“噪声的防治”中,教材指出:车辆是城市的主要噪声源之一。此素材反映出的是环保问题,学生要通过能动的学习,运用相关的物理知识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并有效减轻噪音。此方法能使学生深切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解决社会新问题有良好作用,也能让学生认识到:社会问题的解决需用科学的方法,只有不断探索新的途径,才能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几何光学”一章中,教材用简单的文字资料和丰富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各种光学仪器,并将这些仪器的发明、使用和发展与社会生活联系,使学生深切体会其对实际生活的影响。在高一力学“反冲运动”一节,教材给出火箭、喷气式飞机、灌溉喷水器、反击式水轮机等实际模型,从视觉上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其主动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中掌握抽象的物理原理。

二、让学生深刻领悟物理本质是物理教学的关键

除了运用丰富的素材对学生进行STS教育外,还要用查缺补漏的方法有效地补充和渗透STS教育内容,让学生在了解社会热点问题的同时能够联想到所学物理知识并掌握其本质。

例如:在讲解交流电的输送时,可以将我国华东地区严重缺电的社会现实呈现给学生。通过对现实情况的分析,让学生根据所学物理原理了解相关电力知识,分析如何做到稳定电压及廉价的电力供应,并将电力网、核电站、水电站及火力电站的各自特点分析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相关电力知识并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还可给出具体数据和实例,让学生转换角色,根据全国各地每个时段的用电量,对各个电站接入电网的时间作出计划。

又如:在学习“声波”时,通过介绍“北京天坛回音壁”的现象以及利用超声波测速仪直接测量速度的技术,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当今社会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人类文明的进步,深刻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此外,教师在让学生认识物理现象本质的同时,更要注重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在传统物理教学及模拟实验中,经常会出现简化的物理现象,这样只能将物理的本质理想化,与实际生活中的物理问题相差甚远。因此,教师需要在实际问题中找出相应的物理对象和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模型,才能更深入地展现物理现象的本质。

如某航空公司的某架客机在正常飞行航线上作水平飞行时,突然受到外界强大垂直气流的影响,飞机在短短10s内下降1700m,造成众多人员受伤的事故。从物理本质上看,如果只研究飞机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那么假定此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1)求飞机在垂直方向上产生的加速度和方向?

(2)试计算成年乘客所系安全带须提供多大拉力才能使乘客不脱离座椅(g取10m/s2)。

以上事件是见于报端的真实事件,其反映的现象是物理知识和气象知识的结合。气象学中以炎热的6、7、8月为夏季,其明显特点是气温高、降雨多,因此常有局部范围内的突发性垂直气流,致使飞行器造成事故。通过此题,学生可感受到物理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并能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从中学会分析飞机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

第8篇

一、课程如何设置

1990年,根据国家教委印发的《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普通高中物理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即“二、一分段”),物理大纲相应地作了调整,这项调整改变了过去的单一课程设置,是建国以来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的一项重大改革,在物理课程改革上迈出了一大步。

1990年调整后的物理教学大纲,必修课的内容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包括比较全面的物理基础知识,注意面向大多数学生,降低了难度和要求,缩小了初、高中的台阶,减小了学习困难。加之会考制度的实施,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学到比较全面的物理知识,改变了过去学生文理科知识结构的不平衡现象。

但是“二、一分段”这种模式,仍不能适应不同学校的不同情况。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性质不同,要求不同,侧重点不同。必修课的内容要照顾大多数学生能够学得了,要求不能过高。重点校的师资、生源等条件好,多数学生感到必修课的内容浅,他们学有余力,高中的前两年“吃不饱”,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必修课的要求又不能降得过低,否则无法在高三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选修课的教学任务。这样,也还有一部分学生“跟不上”,不能适应必修课的要求。“跟不上”与“吃不饱”的矛盾,一直困扰着高中物理教学。

必修课的内容既要照顾到全体学生都能学到比较全面的物理知识,且学有所得,又要考虑与选修课的衔接,照顾到准备升入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和能力,在目前的高考制度和高中分段教学的情况下很难处理。1990年调整后,各地反映了不少意见。

在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时,应当继续1990年的改革初衷,总结几年来实施“二、一”分段的经验,充分考虑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以及物理学科的特点,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课程设置作进一步的改革。

高中是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要进一步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又要为将来准备升入高等院校的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矗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学生情况的差异,要为有不同发展倾向或发展前途的学生开设不同类型的物理课,明显地分开层次,便于分流,既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解决“跟不上”与“吃不饱”的矛盾,使不同流向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且学有所得。

物理是系统性较强的学科,物理知识本身的特点决定了高中物理课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对准备升入理工科高等院校的学生,能力要求较高。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矗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不论学生将来的流向如何,在高中阶段都需要学到足够的、全面的物理知识,对物理学的概貌有所了解。由物理学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科学研究方法,对探索自然有普遍意义。在高中阶段学习物理课,使学生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熏陶,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这样,对全体学生来说,知识面不宜过窄,程度也不宜过高。如果仍采用分段的办法,则现在所暴露出来的矛盾仍无法解决,不能使不同流向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出路何在?与其分段,不如分为两类物理课,以便分开层次,便于在适当的时候分流,这样对高中物理教学可能会更合适些。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物理课可分为两类。两类物理课的大纲要有不同的要求,各具特色,各有侧重,明显地分开层次。

Ⅰ类物理课属于基本要求的物理课,要学习跟现代生活、现代科学技术关系密切的基本物理知识。知识面应该包括物理知识的主要方面,使学生学到比较全面的物理知识。考虑到现行必修课的内容对全体学生来说要求较高,Ⅰ类物理课的程度要低于现行必修课的程度。定性的内容多些,定量的计算少些。

第9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 现代教学理论; 中心小学; 现代科学; 和谐发展; 思维训练; 知识的基础; 宁德市蕉城区; 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26-02

随着"乐享教育"教学改革试验的日益推进,作为农村小学,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洋中中心小学秉承"有效德育,高效课堂,致力双全,和谐发展"的理念,从"实际出发,明确关系,注重自学,培养能力"方面撕开一道突破口,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如今,城乡差距,课改瓶颈,忽视智力、能力的培养等等问题都深深钳制了农村小学的可持续发展。此情此景下,应该说"乐享教育"为学校打开了一扇窗户。但问题是该怎样透过这扇窗户,走出一条康庄大道呢?

1.正确处理教学改革试验中的三个关系

正确处理现代教学理论与传统教学经验的关系 现代教学理论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来的,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教学改革试验中,理所当然地要用它作指导。而传统教学经验虽然存在着许多弊端,但它是多年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凝聚着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的经验。教育者应"学中做、做中学",做到既吸取现代教学理论的精华,又抛弃传统经验中的糟粕。

正确处理与协调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关系 实验班必须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大家都来支持实验班的工作;但实验班班主任、教师的眼睛还得向下,善于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并吸收其中有益的部分,改进自己的工作。在实验班取得某方面的经验时,不要忘乎所以或对外保密,可以推广的要向平行班推广。同样,非实验班的某方面取得经验时,也要向实验班推广。这样,就可以做到彼此水融,互相促进。

正确处理"双基"与科学新成就的关系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小学生文化科学知识学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必须以学好"双基"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也就谈不上自学能力。而科学新成就是扩大学生视野,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不可缺少的一项学习内容。所以要使二者密切结合,既不能无视飞跃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也不能忽视"双基"的教学,所以在导学案建设上,要不失良机重"双基"。故应倡导课堂教学在努力打好基础的同时渗透、传输科学新成就。这对拓展学生眼界,加深知识的理解是很有好处的,这样真正做到课堂的有效性。

2.扎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如果课堂教学仅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对他们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将是历史性的失误。回想起上次去参观南京灌南学校的"自主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案为导线的自主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的自。笔者感悟到,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感悟到,学习语文不是补课,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孩子获得更多精神营养。所以,要抓实验班,开展"乐享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应把着眼点放在"教会学生如何学",即重在指导学习方法与培养自学能力上。现列举以下三种做法:

首先,培养学习兴趣,注意学生的学习心理,调动"学"的积极性。学习兴趣是一种带有感彩的意向活动,如果伴随学习而来的是兴奋,是愉快,是学得新知识、新技能的乐趣,那么这种学习就能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促进人的智力的发展。为此,应该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设计好导学案。上课时,点燃学生学习的火花,把课堂的气氛营造得轻松愉快,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努力开拓知识面,不断获得新知识,在揭示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奥妙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力量。

其次,抓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是知识的构建、储备与信息搜集、情感体验的过程,是展示的基础。没有预习或预习不充分就不可能进行完整的展示。为此,要将导学稍加前置,在课堂教学之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明确目标任务、较好地掌握学习的方法方式,初步了解教材内容、掌握教材结构、理清教材思路。课堂上则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在自学自悟自结的基础上,做好小组内的工作,既分工又合作,在精诚团结的"兵教兵""兵练兵"中,达到学困生弄懂教学内容的疑难,优生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学相长"、互相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笔者深深地感到:抓好预习犹如教师交给了学生一根拐杖,学生借助这根拐杖,就可以不同程度地走上自学之路。

再者,抓思维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足够的智力训练,这是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关键。在改革教学方法时,要把思维训练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

第10篇

1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习物理知识

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物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的大量物理现象都可以成为学习中感性知识的来源,教师要善于寻找生活中的物理因素,让学生把生活体验同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并且上升为理性认识.

例如,在《大气的压强》一节的教学中,除了做一些演示实验之外,我们还应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找原型,说出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有关生活事例,学生们经过回忆可以列举大量事例,其中仅与“吸盘”有关的常见事例就有:(1)把带有挂钩的塑料吸盘按在光滑的墙壁上,能挂很重的衣服而不掉下来;(2)带有塑料吸盘的玻璃茶几,能把桌架和桌面紧紧吸附在一起,甚至只抬桌面就能把桌架带起来;(3)有一种尾端带吸盘的羽毛球,球被投过来时,只要用一个光滑的塑料板迎着它,球就能牢牢地吸在塑料板上;(4)疏通下水道用的橡皮吸盘,挤压出空气后,需要用很大力气才能向上提起.

这些事例能够配合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切身实际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学生学习起来感到亲切,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2利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用物理知识去说明实际现象背后的为什么,例如:(1)烧水的铝壶底有凸凹不平的同心圆圈,这些同心圆圈起什么作用?(2)油炸食品时,油锅中滴入水滴会发生爆裂声,并把热油溅起;沸水中滴入油滴却没有类似的现象.这又是为什么?(3)夏天,自来水管上常有小水珠,这是为什么?(4)为什么许多电冰箱和电视的后背都涂成黑色?

在回答这些解释现象的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把问题中原有的日常生活用语转变为物理语言,做解释时不要依据直觉的生活经验而要紧紧依据物理知识抓住现象的本质.

当学生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分析,解决了过去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之后,会进一步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同时会感到一种由衷的喜悦,会感到对自然,对生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将激励他们以更高昂的热情去学好新的物理知识.

3结合物理知识介绍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领域十分广阔,联系物理教学的内容也是非常广泛的,下面我们举出一些结合初中物理知识教学介绍现代科技成就的例子:

(1)结合重力的教学介绍宇航员登月时,在月球上走路的情况以及我国首次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宇航员失重的情景;(2)结合摩擦力的教学介绍气垫船和气垫轴承利用空气膜大大减少摩擦阻力的原理以及磁浮列车;(3)结合运动和静止的教学介绍人造地球同步卫星;(4)结合液体压强的教学介绍深水潜水技术;(5)结合能量的教学介绍葛坝水电站、三峡工程、潮汐发电、风力发电和波浪发电;(6)结合光的反射的教学介绍光导纤维通迅;(7)结合液化的教学介绍火箭的液体燃料,超低温的获得;(8)结合升华的教学介绍干冰致冷、人工降雨;(9)结合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学介绍人造卫星围绕地球旋转的运行过程.

应该注意,课堂上联系现代科学技术,教师应该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辅以模型、录像等教学手段,概略地介绍科技成果的内容、应用情况和发展前景,要着重讲清它与所学物理知识的联系.

4把物理知识与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联系起来

第11篇

一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对地方文化产业有促进作用,高校方面和地方文化产业方面都愿意进行合作以实现双赢,但是从现阶段的实践来看,实际情况并不理想,想要达成共赢的目标还比较困难。高校艺术教育的管理模式和地方文化产业管理体制脱节。另外,由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工作往往以培养优秀人才为主,忽略了由于经济发展而造成地方文化产业的变革,这就使得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无法跟地方经济高速发展中的文化产业及时建立联系,导致高校的教学科研成果无法真正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助力,使得高校和地方文化产业产生了一定的隔阂。

二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与地方文化产业的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领域逐渐扩展至服装、建筑、新媒体、动画等方面。密切联系着我们生活中的各方面。其教学目的也不仅仅是培养某一专业或者某一方向的人才,而是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思维、能够熟练使用某些艺术专业所要求的辅助工具,并且其知识面也可以涉及艺术设计的其他相关专业,能够对地方文化产业带来积极影响的新型复合人才。这些接受过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学生,在学校主要学习了艺术理论知识、设计工具基础技能以及文化基础知识,这些偏理论的文化知识虽然可以使学生对于文化艺术有一定的基础,但其实很难直接运用到文化艺术工作中。另外,由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已经初步建成体系,某些教育工作者由于身兼多职或专注于科研项目,往往不会及时根据地方文化产业的变革进行更新和调整,这就直接导致了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和地方文化产业存在一定差距。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原本和地方产业发展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由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和地方产业文化机制存在脱节的情况,使共赢的效果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还是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工作者和地方文化产业的工作者没有对其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作用引起重视,下面笔者将会从高校艺术教学对地方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进行具体分析。

三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对地方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能满足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需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内容能够结合西方现代的科学技术、文化内涵和艺术氛围,从而实现快速发展。教学的进步推动了人才的培养和社会影响力的增加,使得地方文化产业也汲取了新鲜的成分,对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力。高校艺术设计教学通过将创新的理念和科学技术相结合,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加上政府对艺术设计教育的资金投入,使得高校艺术设计的教学硬件设施和教学水平得以完善和提升,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应用平台,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而这些优秀的高校学生在毕业后又将带着他们的文化知识投身于社会文化产业中去,为地方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动力。因此,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是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为地方文化产业储备了大量优秀人才。作为培养优秀艺术设计人才的主要院校——艺术类高校,更是应该注重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为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保障和知识文化储备,不断对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进行更新和调整,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最大能量,为地方文化产业和市场规模的扩充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为地方文化产业注入了活力。地方文化产业的专业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为其服务和工作的艺术设计人才。同时,这些新鲜的创新型高素质复合人才在进入地方文化产业后,能够使得文化产业和服务更具有功能性和娱乐性,由此衍生开发的一大批高品质、高性价比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将更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除此之外,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融,人们已经逐渐不满足于原有的相对传统和局限的文化产品,高校通过对市场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调研,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模式,再结合当今社会中最新、最热的主题词,经过不断地筛选和定位,研究出更适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高校学习中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从传统的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学会发现本地的文化特色,并能够使地方文化产品与之结合。这样地方文化产业才能真正与现代科学技术产生联系,真正达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甚至影响世界的目的。所以,重视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和对优秀人才的培养,能够为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活力,也能够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语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和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相互支撑、共同促进的关系。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针对当地文化特色和经济特点,构建出更适合高校学生发展和实践的教学模式,将地方的文化传统融入日常的教学理论体系,最大限度地增加理论体系中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为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力量。

作者:侯路 单位: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任泽娟.地方高校服务地方文化产业途径探索[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4)

第12篇

第一,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各种专业技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都在不断的更新,变化迅速,以至于我们的教育发展都跟不上各科技术的变化,导致教学专业的技术教学已经落后于现代技术的实际运用,内容更新慢已成为“现代通信技术”专业教学的重大弊端,亟待解决。第二,“现代通信技术”课程在书本内容上主要以理论讲解为主,而且专业内容广泛,概念性很强,有很多知识与模型只有通过抽象的想象才能完成,是一门专业难度较大的学科。所以,非此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觉得枯燥乏味,又没有具体的现场模型和实验给予学生现实的指导,对于这样一门系统性很强,学习内容又抽象的学科来说,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应该对这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出能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实战性人才。

2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校是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地方,主要对象就是学生与老师,学生学习科学技术成就的高低,老师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老师的授课方法进行改进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现代通信技术”的成就。由于“现代通信技术”专业理念性强的特殊性,老师在教学时,没能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深入分析与理解,也没能为学生建立起实际系统的直观了解,使得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对所学知识与技术进行实战分析与理解运用,致使他们在走出学校踏入社会实践时并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现实工作中难度加大,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多加入实验教学与现实事物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实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每个学生都应参与进去,对于所得到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由学生们自己进行归纳总结,让他们在现实环境中理解记忆所学知识,并且鼓励学生对于实验与理解过程中所得知识理论与书本概念和老师讲解不一样的地方提出疑问与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多思多想的自主学习方式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思考中学习,使得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深刻理所学知识内容,以便在实际运用时能从容解决现实问题。

3教学思路的改革

“现代通信技术”作为非通信专业的选修课,应从学生的理解接收能力与现有的学习基础入手,尽量为学生提供思路明确、容易入手的教学模式。教学思路应以基础通信传输过程为主线,将固定数字电话网络和移运通信网络等实践知识作为学生学习的具体案例为学生进行讲解,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基础知识入手,使学生对所学理论能活学活用,透彻地掌握所学知识点。另外,学生学习此专业主要在于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的是能在实践中作出贡献,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在于知识点有多深奥,因此在编辑教材时,我们要由简入繁,由浅入深,对于具体问题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并对现实社会通信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案例为学生进行讲解指导,在实战中教授专业技术知识。改变以前内容繁多、复杂和深奥的特点,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现实操作的能力,使得学生学习时能够步步为营,掌握牢固可靠的专业技术知识。所以综合起来看,整个教学思路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验验证、现实案例的实际模拟和专业技术的实习。

4培养模式的改革

学校为了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对于通信技术课程采用实验箱来进行相应的实验验证,但是这种实验条件下学生在实验时实际动手的操作范围小,而且进行一次实验学校所投入的资金数目也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学实验效果是达不到预想的实验效果的,尤其是那些典型的通信系统实验更是难以很好地完成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将与计算机软件与实验内容结合起来,用计算机软件Matlab,LabVIEW等仿真模拟软件来弥补实验室硬件的不足之处。如通信系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Matlab软件,让学生自主搭建系统仿真模型,借助软件从而完成CDMA典型通信系统的实验,再结合老师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论讲解,深刻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基于“现代通信技术”这门学科的知识内容基础性强,而且很多概念都是抽象存在的,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时不产生枯燥的学习情绪,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丰富学生课堂学习内容,对于很多抽象概念,老师可以制作多媒体素材、PPT的电子白板等方式来向学生传递知识,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加深记忆。如“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中的“硬切换和软切换”等概念讲解中,完全可以运用多媒体,以形象生动的虚拟场景来帮助学生理解。

5结语

第13篇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古籍修复 人才培养 教学体系 创新设计

一、引言

“古籍修复”是一门应用性、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长期以来,古籍修复技艺的传承主要还是依靠行业内部的师徒相授、口耳相传。这种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在技艺延续中曾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但逐渐显现出生源基数少,入学渠道狭隘、教学方法保守、从业人员文化层次低等弊端,不利于现代社会背景下传统手工艺技术的发展和传承。近年来,在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下,古籍修复专业已正式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普通高校在办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人才培养、专业定位、学科建设、课程体系的科学模式,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经验和科学结合,突出研究实验能力与实操技能并重的教学思路,努力发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古籍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二、发达国家古籍修复及相关专业的发展现状

古籍修复现代人才的培养既要坚持传统修复技艺的传授,又要重视引入新技术和新知识。与保护技术比较发达的欧洲和亚洲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下的古籍修复专业人才培养仍停留在较低层次。突出表现为,教学内容重文轻理,知识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课程的设置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创新亟待进一步加强。

国外修复人员的培养,具有研究实验能力与实操技能并重的特点,有利于古籍修复方案的科学制订,使操作技术更加可靠。据初步调查,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波兰等古籍保护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一般都有多所高校开设古籍(文化遗产)修复或保护专业,也设置古籍及纸质文献的保护方向。[1]其课程设置兼顾绘画、微生物学、化学、材料技术、艺术史、修复理论、文献研究方法、计算机应用等实践环节,涵盖针对性较强的修复与保护训练,并根据教学内容安排有大量的专业实习,甚至包括到国外相关机构接受实训。最后,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还要求包括一次文物的修复工作。

国内档案、文博保护的相关专业已具有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并针对需要加入一些理科的课程设置及应用。就古籍修复专业而言,近年的办学经验也提醒我们这门学科的发展不仅需要目录学、版本学等文科基础知识,而且需要规范严格的技术技能,更需要拓展与修复密切相关的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基础知识,加强对修复材料和修复环境的分析及监控,让“古籍修复”真正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轨道。

综上所述,古籍修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在实操技能、实验研究能力、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应该借鉴国内外古籍修复与保护专业及相关学科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立足传统修复技艺,引进相关学科知识,不断进行修复技术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传承创新。只有这样,才是培养古籍修复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科学方向。

三、现代社会背景下古籍修复专业的发展趋势

古籍文献对人类文明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史料作用,同时也是我国档案文献遗产中重要的一部分。据有关专家估计,保存至今的古籍约23万卷,全国古籍藏量应在5000万册左右,可谓卷帙浩繁[2]。古籍修复专业对课程设置、知识技能的要求科学、严谨。如何将传统的技术传授科学地融入现代高等教育体系框架之下是高校办学中探索的重要问题。现代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强调应用型、创新型的特质。高等教育实施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学体系中必须大力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并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1.关注实操技能学习的过程性。

传统的古籍修复多是手工劳动,其技术传承依靠师傅的口传心授,而熟练技工的养成则依靠不断地积累经验。通过专业办学培养古籍修复人才,必须尊重和延续这种技能习得的过程。在实践教学中继续坚持“师带徒”传授方式的合理内核,一对一全面传授、技术观摩,辅之以修复方案集体讨论以促进修复技术的传承和发展。修复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科学严谨的工作流程。修复前要预先制订完整的工作计划,修复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性、真实性、适宜性、规范性、最少干预的工作原则,修复环节要涵盖清洗、去污、溜口、补破、补蛀、镶补、揭裱、托裱等步骤,让学生在实践实操中提高感性认识。通过亲历亲为的学习方式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2.注重培养实验研究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研究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修复方法进行思考,促成古籍修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这项传统手工技艺的科技含量。

实践环节中应进行理化和生物上的科学实验,通过先进的仪器设备观察那些肉眼无法看到的纸质媒材内部的变化,监测纸张纤维和保护测算,从而积累科学数据,使修复方法更科学和更有效。建立专门的古籍修复实验室,配备自控式杀虫防霉机、厚度仪、进纸机、纸张抗张强度试验机、白度测定仪、耐折度仪、干燥箱、纸张水分仪、造纸纤维测量仪、酸度仪、高像素数码相机等设备,对纸张材料的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属性建立分析。配备书芯压平机、纸浆补洞机、纸浆补书机、切纸机、自动压书机、晒纸架等仪器和设备。这些新产品,都是实践的产物,都是技术创新的产物,能帮助师生提高修复效率,使修复工作事半功倍。另外,在修复材料的加工制作上,应实行科学检测、制定标准和按需定购,使修复材料的质量得到保证,从根本上杜绝不良修复材料对古籍文献的负面影响。

3.合理利用高科技手段,引进先进的教学内容。

古籍的修复越来越多地运用高科技手段,一些现代化的高科技仪器设备应该逐渐被引入古籍修复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如在古籍修复过程中使用数码影像、电脑和工业机械等手段参与修复或辅助修复,用来研究古籍载体材料的特性,认识其损毁规律,寻找更好的保护手段,为提高修复古籍的技术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引进和运用高科技,新技术可以有效推动古籍修复实践教学中的知识创新,促进传统修复技艺的提高,推动人文内涵的丰富和延续,是引领古籍修复理论和技术发展的风向标。

古籍资源数字化是传统学术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古籍数字化是保护和传承古文献最有效的形式,也是古籍整理工作的必然趋势。[3]引入古籍数字化教学内容,完成对古籍再生性保护的知识储备是古籍保护工作的发展趋势。古籍资源数字化是传统学术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在数字化过程中,对于古籍特有的个性,需要我们采取一些特殊的加工手段和技术措施。因此,古籍的数字化需要一批既懂得古籍整理又精通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只有实现古籍修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合理构建、提升修复教育的科学规范化程度、推进古籍修复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使其自身达到可持续发展,从而适应古籍保护事业不断发展的动态需求。

四、“古籍修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的意义和作用

1.构建合理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目标。

在加强古籍修复人才培养方案学科建设的同时,也要通过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识谱系来提高和完善学生的技术能力和知识结构,这是塑造现代古籍保护人才的前提和基础。新时期的古籍修复工作人员除却需要基本的动手能力和身体条件外,还要具备充分的知识储备和对现代化设备和仪器的操作能力。现代古籍保护人才应该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诸如版本、目录等古籍文献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掌握造纸技术、书籍装帧、材料化学、基础物理等相关知识,甚至要了解艺术学、美学等有关知识,从而规范并延续科学有效的古籍保护方法与修复技术。因此,在论证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必须对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进行梳理,更重要的是把现代科学技术及先进文化成果及时地贯穿人才培养方案,大力增强课程设置的多元化和综合性,以适应现代修复人才和高校学历教育的需要。

2.注重古籍修复领域的学科建设,提升修复教育的科学规范化程度。

古籍修复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技术的历史由来已久,它的产生和发展与文献的产生和文献载体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现代修复人才不仅要继承古代文献修复的经验,还要在技术和方法上大胆创新。因此,古籍修复是一项既古老又年轻的事业,甚至可以说现代古籍修复是重新研究古籍保护和重新解读传统文化的一门新兴学科。纳入高等教育中的古籍修复人才培养,应从学科建设的高度对文献的修复和保护进行探索研究,走出经验阶段,借鉴国外文化遗产保护中修复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以全新的方法和理念揭示古籍文献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更有效合理地保护和抢救作为古代文化载体的文献遗产。

五、“古籍修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调整实践教学的内容、优化知识结构、完善古籍修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设计。

相对国外古籍修复和保护的科技水平和研究能力,国内的古籍修复和保护基本还停留在经验阶段。古籍保护与修复的可持续发展,决定了实践技术与理论知识缺一不可。根据应用型、创新型古籍修复人才的能力需求和基本特质,高校的古籍保护与修复专业教学,其课程设置应该兼顾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中,应根据实验条件和师资条件对研究领域、专业分化做合理安排。其中实践性课程设置应包括:材质和材料分析、技术和制作工序、保护方法和技术、预防性保护和修复、制作物件复制品、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应用、科学研究方法等内容。此外,实践环节中引入古籍数字化教学内容,完成对古籍再生性保护的知识储备是古籍修复未来的发展趋势,且在数字化过程中,对于古籍特有的个性,需要我们采取一些特殊的加工手段和技术措施。因此,古籍的数字化将需要一批既懂得古籍整理又精通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

2.打造一流的实验平台,提高古籍修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的技术保障。

古籍修复是一个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引入实践教学,对高校办学的软硬件投入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应完善古籍修复专业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科学发展道路,大力建设满足教学需要和推动专业发展的实验平台。古籍科技保护实验平台是以古籍修复及古文献保护为基础,融原生性及再生性保护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

六、“古籍修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的具体内容和措施

为实现应用型、创新型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目标,古籍修复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应满足如下要求:

1.实践教学体系融入自然科学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使修复人才具有从经验修复到科学修复的潜力提升。

在高等教育体系下,古籍修复不仅是一种应用技术,还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一门以修复技术为基础,综合了化学、物理、艺术学、美学的应用科学。因此,新时期的古籍修复人才,不仅要传承传统的修复技术,还要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增加古籍修复的科技含量,推进理念创新、知识创新,探索古籍文献修复的方法论,将传统修复技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完成从经验修复到科学修复的转化,从而使传统古籍的修复适应现代古籍保护的需要。

2.加大重点实验室建设力度,打造古籍科技保护实验平台。

古籍科技保护实验平台主要包括纸质文物保护和文献保护技术两个重点实验室。

纸质文物保护实验室主要拓展在纸质文物方面的综合保护项目,于实验教学中引入用于化学分析、纸张耐久性与物理强度测试与纤维质量分析等的实验项目,着眼于科学修复中所需的工艺检测环节。为加强古籍修复的科学性,纸质文物保护实验室主要从纸质文献载体的变化、保存空间温度、湿度的影响和微生物滋生等方面,分析纸质文物老化受损的原因和机理,总结出纸质文物保护的具体方法和内容,加大纸质文物保护实验室的建设力度,使其成为古籍科技保护方面的实验基地。

文献保护技术实验室主要开展传统古籍的修复与民国文献的保护等实验项目,用于培养学生古籍原生性保护的专业技能。文献保护技术实验室以培养学生古籍保护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立足于古籍修复、保护类实验的独特性、科学性,为古籍保护人才的培养在实验教学方面提供物质基础,并利用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使我校成为古籍修复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古籍修复师鉴定基地。

七、结语

高等教育背景下创新“古籍修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验室建设的具有独特性与时代性。现正值国家、省市教育系统遴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关高校应加大古籍科技保护实验平台的建设力度,增强综合实力,为申报古籍保护类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提供硬件条件,还应进一步加强对古籍修复专业教学体系的科学论证,为古籍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宏彦.国外古籍修复人才的科学培养对我们的启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4).

[2]覃燕梅.我国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工作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7(4).

第14篇

【关键词】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

1.对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现状的分析

1.1缺乏耐心,心态浮躁

一个好的工业设计产品需要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创新。由于在商品社会、市场经济的今天,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缺乏足够的耐心,面对设计任务心态浮躁,过度的模仿与抄袭,图省事,走捷径,逐渐失去了产品创新设计能力,缺乏个性的思维方式和足够的耐心。

1.2对专业缺乏正确认识

工业设计作为新兴的专业未来有巨大的潜力,但目前惨淡的就业形势又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样的形势下,专业学生迷茫无措,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难以培养出合格优秀的人才。

1.3实践能力较差

很多学生直到毕业都还没有完成一次系统的设计,平时碎片化的学习不能全面的掌握产品设计能力,学校中理论化的想当然的设计与实际脱轨,使得学生在毕业进入社会后表现出极差的实践动手能力。

2.对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环境的分析

2.1师资力量薄弱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工业设计类的教师也逐渐增多,同时也更趋向于年轻化,缺乏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想要工业设计的毕业生生存发展的空间更广阔,作为工业设计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能力捕捉到新的信息并及时判断其价值,同时创造性地将它们转化为新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新的发展机会,好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2课程设计不合理

课程设计以拼凑为主,难以形成系统化的教学,专业不细化,一直以来惨淡的就业情况使得校方对专业不重视,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使得专业止步不前甚至倒退。课程设计中的人文教学是不可缺失的,应增强设计教育中的人文学科(包括文学、史学、哲学、美学等)选修课程的课时比例。在设计专业课的教学中,应当注意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与渗透。艺术设计教学除了在公共选修课中讲授人文文化知识以外,还应将相关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融入设计专业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使二者有机的整合。除了在课堂上加强人文知识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以外,还应通过各种讲座、论坛、报刊以及其他舆论形式,在大学校园中唤起对商业化及功利主义的警觉意识,建立起对各种流行思潮的批判性思考。

2.3传统教育的影响

工业设计专业作为新兴学科,与传统学科有很大区别,这也反映在教育手法的区别上,而很多院校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使得教学停留在传统的授课和考量,没有与社会市场接轨,学生设计能力低,学不到实用的知识。比如,在讲工业设计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工业的意识形态功能,来强调设计人应该负有的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在讲授公益工业设计课时,教师可以结合社会公德、环境伦理和全球伦理等方面的问题(如环境保护、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等等),布置课题,让同学们通过作业实践,深入思考这些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培养他们的爱心、责任感与情操。而在工艺史、陶瓷设计、等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则可以随时穿插,讲解一些人文文化知识和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以增强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对历史文脉的把握,从而使他们能够在设计实践中融入更多的人文内涵。

3.对教育教学方法的分析

工业设计是艺术与设计的结合,也是方法与实践的结合,一方面要传授学生科学的设计方法,另一方面还要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对于工业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应突破旧的思想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创新性的方法。

3.1合理安排课程

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以绘画为主,包括素描,色彩等等一些偏艺术类的学科。在这一方应该注重设计素描,设计线描,加强学生对产品形态手绘的能力以及观察力,接受,分析,表达新事物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而不是专注于绘画技巧以及过多的传授经验教训。工业设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型设计人才,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实用性,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调研分析再设计。课程教育应该在实践中进行,让产品能够真实可行的存在,结合市场需求,而不是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育,注重多个学科的综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创新性思维。基础课程要满足专业课程的需要,注重基础课程的适应性和专业课程的实用性。

3.2变革教学模式

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必须从符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实际出发,对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体系以及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变革,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动手解决问题的技能培训教育,建立以艺术设计、技术施工和设计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充实教学内容,加强以现代科学技术和设计管理为目标的学科建设,强化以操作技能为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逐步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在教学实践中充实现代科学技术和设计管理的基础知识。

3.3创新教育的思考

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工业设计。教学在于创新,创新才有进步。在产品形态设计中,灵感是设计师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联想,是灵感生成的源泉。从根本上讲要学习掌握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直觉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思维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增长艺术设计创造的能力,并及时转化为社会经济价值,提高中国工业设计教育水平,是我国21世纪民族工业发展的希望所在。创设不同的条件,使学生能够在适当的环境状况下充分发挥思维活跃、大胆创新的潜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争取进步的欲望。

【参考文献】

[1]徐方瞿.创新与创造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王英杰,刘宝存.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教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第15篇

关键词:测绘技术;国土资源管理;基础知识;作用;服务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41-1

测绘作为国土资源管理中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为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提供专题性与综合性的地理位置基础信息,占据着“前期”的重要位置。随着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范围的扩展及领域的延伸,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急需建立,就要将测绘与国土资源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测绘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工具,实现科学决策,保障和服务国土资源管理。

1 测绘基础知识普及

测绘,即测量与地图制图。主要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获取地球及其表面的各种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地表的形态、形状、方向、大小、位置、数量、分布状况等,经过整理、分析、综合后绘制成图。

测绘按作业顺序的先后分测定和测试;工具不同的工作目的与服务对象分成基础与专业测绘两种。为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各项专业测绘、国家各个部门提供地理位置基础信息而进行的测绘叫基础测绘。而专业测绘则是指产业部门实施的具有专业内容的测绘,用来确保本部门的业务工作。基础测绘必须以国家统一的规划与技术为标准;专业测绘则需以行业测绘技术为标准。

测绘科学技术被誉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最为活跃的三大领域之一。科技的迅猛发展也对传统的测绘观念产生了猛烈的冲击,现代测绘各种高科技手段如红外全站仪、GPS、智能跟踪全站仪等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林业、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勘查等各个领域。先进的测绘手段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 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测绘以为国防及国民经济的建设为目的;以利用各种测绘工具和科学技术,采用各种测量方法得到测量结果以及地图资料为任务。测绘工作是很多工作的先驱,因为任何工程项目的勘察和设计都离不开测绘工作为其提供的图纸、数据等信息。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土资源管理就是要正确且合理地分配土地,使每一寸土地尽可能充分地被利用,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达到和谐统一。众所周知,中国是人口大国,当前我国的人均耕地还不到1.4亩,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控制人口增长,还要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土资源管理,其行文和措施有着不可逆转的纪律性、权威性。国土资源管理必须遵循以下两条原则:1.坚持土地公有制及合法土地拥有者的土地使用权。2.合理地保护、开发与利用土地、耕地,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主义的有序发展。

测绘是国土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1)确定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通过测量获取的地籍图是由最小权属单元构成,是地籍管理中的重要基础文件资料。有关部门依据地籍管理的调查表和宗地图来确定土地的分配制度和使用权。

(2)解决土地纠纷。具有法律效益的真实的地籍资料是解决当事双方无理争吵的可靠的凭据。没有测绘工作所提供的图文资料,上级政府和双方法人代表无法圆满解决这些纠纷。

(3)解决土地变更问题。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使世间万物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土地也一样。测绘工作为土地使用面积的增减与更新以及权属提供及时准确的测绘信息和成果。

(4)国土整治和开发。粮食的人均占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标志之一,与耕地面积息息相关。耕地面积与人口比例的协调一直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3 测绘为国土资源管理各领域服务

我国通过遥感卫星的拍摄,结合地面实地勘察,对土地利用和变化情况进行监测,监测面积累计将近国土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卫星遥感监测为土地利用提供正确的信息,能够很清晰地分辨出每平方米的土地是耕地、森林还是建筑物。测绘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

3.1 土地规划和审批

测绘为土地规划审批过程提供各种基础图件信息,发挥前期性作用。将不同时间的航空正射影像与规划图相叠合,分析土地的利用和规划是否合理,是否科学。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分析结果能够准确地掌握城乡建设规模的发展情况,从而修订有利于城乡扩展的相关政策。

3.2 土地利用

利用正摄影像可以为土地划定权属界限,土地的面积与位置能达到现阶段的土地管理要求。

3.3 土地监测

利用先进的遥感卫星拍摄技术,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信息系统,能过及时监测各种违法乱纪现象、对基本农田的使用情况进行保护。

3.4 地质环境保护

通过基础图件和测绘成果了解突发地质灾害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对当地环境进行全方位调查,预测其发展趋势,为地质环境保护提供有力依据。

3.5 矿产资源勘探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今提供的调查比例区域地形图已经能够满足各地区地质调查的需要。

3.6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需要大量测绘提供的基本信息,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国土资源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 王玉龙.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7,(24):25-25.

[2] 吴齐文.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测绘,2007,(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