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雷锋精神研究性学习范文

雷锋精神研究性学习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雷锋精神研究性学习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雷锋精神研究性学习

第1篇

校园里的一枝梅

孙腊梅接触研究性学习时间较早,作为一所初中校,当时的中北中学并没有这方面的教学内容,但是孙腊梅看到研究性学习的一些材料后,从心里感觉这将是让学生受益终身的学习方式,特别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敏锐的教学思想感受促使她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国内外很多的相关材料,并在信息技术课上让学生尝试研究性学习活动。当时的信息技术课上,学生主要做的无非是机械的打字、无聊的上网、简单的制作幻灯片,几堂课下来,最初的新鲜感荡然无存,很多学生在课上开始变得漫无目的。如何让学生活学活用呢,根据自己一段时间以来钻研研究性学习的体会,孙腊梅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资源,设计了“曹庄花卉”、“探寻身边的历史”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了解花卉的特点、观察其成长过程,采访身边老人搜集历史资料……这些活动貌似和信息技术课没有什么关系,而学生将亲自调查的内容记录在文档中及在制作幻灯片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时都应用到信息技术,学生还学会了在电脑上进行录音、录像内容的剪辑,上网查资料更有针对性。此后的信息技术课,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素材需要提炼、筛选,太多的细节需要孙老师的修正、指导。当被问到为什么会选择“曹庄花卉”和“探寻身边的历史”这样的研究性学习主题时,孙腊梅解释道:“研究性学习,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说,重要的是学生乐于参与、易于实践,最好是学生身边触手可及的;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很多时候,学生们的体验就是学习成果。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主要是锻炼学生提问、调查、交流、合作、反思等能力,没有了成绩和硬性指标的束缚,学生才能毫无负担地轻松投入。”

清明、中秋、春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但是当问到这些节日的来历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故事时,很多学生便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也许就是缺乏探究意识的麻木之情。针对这种现象,孙腊梅引导学生通过采访、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对中国六大传统节日进行研究,探索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众多的风俗习惯以及相关的传说、趣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成功转型为英语教师后,孙腊梅一直在思考如何将研究性学习与英语教学有效地整合。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这一研究课题的进一步挖掘,孙腊梅兴奋地找到了突破点,她创新性地将该课题之前的成果汇报拓展为英文形式。肃穆的清明、浪漫的七夕、红火的春节……这些原汁原味的中国元素由学生自己用英语娓娓道来,这让每个学生都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孙老师,真是不查不知道,原来只想着放假能够多休息几天,殊不知祖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每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着那么多精彩的故事。”“是这样的,你们每个人课下所找的、课堂上汇报的成果虽然只是一点点,内容不多,是不是足以让你们每个人记一辈子?”“孙老师,真没想到我这个水平还能用英语为大家介绍月饼的制作方法。”“只要用心去做,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你的。”……孙腊梅很欣慰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认知,真诚地鼓励着学生。也许学生们最终的研究成果是稚嫩的、不成熟的、没有推广价值的,但关键是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收获成功和喜悦,他们逐步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有了研究性学习在不同学科获得成功的范例,孙腊梅坚信研究性学习在各个学科都能渗透,在班集体建设方面和学生心理健康、德育方面都留下了她不断探索的足迹和丰富的研究成果。

身教重于言教

第2篇

一、传承雷锋精神历史回溯

XX年2月,雷锋雕像落成典礼在洪高校园举行,xx志愿服务团队应运而生;

XX年3月,xx建起了xx省首个校园“雷锋馆”,雷锋文化打造开始;

XX年,学校以雷锋塑像为核心,投资建造了xx高中校园雷锋广场(占地4200平方米),可供近1000人参加活动;

XX年10月,xx雷锋馆被市委宣传部授予“xx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校参观团体络绎不绝;

XX年3月:“感动xx人物”开始评选,“从平凡中发现伟大,在感动中浸润灵魂”;

XX年5月:学校开启“闪灯行动”,有私家车的老师和家长义务接送学生;

XX年3月:xx志愿服务队被省委宣传部授予“xx学雷锋示范团队”,xx雷锋文化业已成为xx学雷锋名片。

二、传承雷锋精神课程彰显

自雷锋馆和雷锋广场建成之后,学校致力于传承雷锋精神的课程开发,雷锋精神在洪高校园落地生根:教师们爱岗敬业,育人不倦,从生活、学习、心理各方面无私关爱每名学子;学生们刻苦专研,勤奋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学雷锋活动”;学校开展诸如“学雷锋”演讲比赛、“雷锋精神”辩论赛、“雷锋之星”评比、“闪灯行动”等雷锋精神传承活动,

典型案例1:雷锋馆、雷锋广场、雷锋塑像服务高中课程

学校利用雷锋馆、雷锋广场、雷锋塑像等资源,将校本资源课程化,落实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就是满足学生的需求,把课程设计与教学管理上都给学生留下空间,例如“雷锋馆”内容的更新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资料和结论,再将学生的资料汇总成册,从而形成了《仰望精神的星空》、《雷锋精神研究》等校本课程。这样给予学生课程主人的地位,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典型案例2:“感动xx人物”评选

XX年开启的“感动洪高人物”评选活动,旨在挖掘身边更多的优秀人物和感人事迹,弘扬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之美,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家在寻找感动的过程中,共享着感动,汇聚着力量,凝聚着人心,感召激励xx人进一步形成踏实勤勉、进取图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做新时代的雷锋,共同谱写着“共建和谐校园,共享品质教育”的美丽诗篇!

典型案例3:爱心传递——闪灯行动

XX年,由于学校周边进行“城中村”改造,从xx大街到学校还有850米的距离,使老师同学每天进出时陷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的困境。为此,学校向有私家车的老师和家长倡议“闪灯行动”,每天进出“泥灰巷”时,车上有空位可以打开“双闪灯”,示意同学们随时可以搭上便车。

闪灯:闪亮的是告知,表明本车有空位,并且愿意帮助!

闪灯:闪亮的是关爱,这个世界不能没有爱!

闪灯:闪亮的是低碳生活理念:车的利用率高些、地球的负担就小些!

典型案例4:志愿团队礼待四方,雷锋精神荡涤心灵

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世界上最美丽的笑容就是充满爱心的笑容,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就是充满爱心的奉献。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十二年时光荏苒,xx学雷锋志愿团队从当初的xx名志愿者发展到如今xxx余人。他们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当代雷锋精神,开展了大量富有特色的志愿者活动。志愿团队的高中生们,在成长中无私奉献,在奉献中成长起来,体味人生的意义,书写了洪山高中学雷锋志愿团队绚丽的青春华章:

XX年,志愿团队与学校对口的xxx社区一起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志愿团队的高中生们,用自己的零花钱给留守孩子们买来学习用品。

XX年3月,志愿团队走进xx社区,宣传雷锋精神,倡导社区居民文明守礼,文明生活,为xx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贡献力量。同年,志愿团队与学校外教一起走上街头,体验环卫工劳动与生活。活动为《xx日报》、《xx都市报》、《xx金报》和《xx晚报》等争相报道。

XX年3月,志愿团队走进光谷,向市民发放“绿色生活,文明出行”倡议书,引导行人文明交通,倡导市民绿色出行,为xx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了自己的汗水。

三、传承雷锋精神价值凸现

在打造雷锋文化的过程中,学校举办雷锋精神流动展览30多场次,吸引了省内外大批党团组织、学校和各界人士来校指导学习,每年接待参观的社会各界人士及国外友人xxxxx人次左右,其中包括全国各地教育局长代表团、各地教育代表团、省内兄弟学校领导,在汉各个高校学子、区内中小学校师生、学校周边社区居民,以及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新西兰、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韩国等各国访问团体。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xx日报、长江日报、xx晚报、xx都市报、xx晨报、xx金报、xx电视台、xx教育电视台、xx经视等几十家媒体对其进行了突出报道。学校学雷锋志愿团队被省委授予“xx学雷锋示范团队”,学校评为“xx省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xx市有效德育先进单位”、“xx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面向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雷锋文化感召时代精神。我们要在“学雷锋、我行动”的实践探索中找到更多激发人性光辉的燃点,在今后的实践中为更多的孩子、更多的家长、更多的社会团体和更多的海内外各界人士提供“雷锋文化”的学习和传承的空间,让更多的人成为雷锋精神星火相传的接力手,去点燃自己和他人绚烂而有意义的人生!

第3篇

一、试题指向明确,有效控制难度

试题文字表述平实、清晰,材料和设问之间融为一体,设问清楚明白,试题编排从易到难,一些试题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如第23题第2问具有一定开放性,考生可从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共同富裕、政府工作宗旨等方面分析。

二、聚焦社会热点,富有时代气息

以重大时政、热点事件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以多种视角去观察世界、了解国情、关注家乡,培养学生关注热点的兴趣和习惯。以时政热点素材为背景的题目占了全卷的80%,、雷锋精神传承、毒胶囊事件、防范网络谣言、金融改革试点、981深水钻井平台首钻成功等热点话题都出现在试卷中。

如第21题以切入,从历史角度阐述中国对海权问题的认识,设问考查了季风气候的影响、根据经纬度确定位置、我国资源短缺问题解决措施等内容,重申黄岩岛自古属于我国固有领土的主张。

三、利用乡土“活水”,凸显地域特色

试题凸显地域特色,创设本土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关心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如第5题以温州交警部门统计数字显示醉驾入刑一年来,我市酒后驾驶人数显著减少,反映了市民法制意识的增强。第10-12题以温州首条国家级健身步道——“大罗山健身步道”的建成为背景素材,从多个角度考查学生知识、能力。又如第23题以小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设题,通过答题引领学生关心家乡建设,关注百姓生活,启迪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加强实践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突出学生主体,加强价值引导

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是两门公民课程,要体现积极的思想教育,追求人文素养的提升。试卷力求用积极健康的舆论导向去引领学生的思想,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社会问题。

第25题通过手抄报的形式,让学生领悟雷锋座右铭传递的生命价值观;通过“最美妈妈”的善举、“7·23”动车事件中涌现的感人事迹,彰显当代雷锋精神的传承,通过践行一件小善事,引导学生学习雷锋要切实落实到行动中去。

五、注重试题创新,推进命题改革

今年的试卷,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重试题创新,全卷图文并茂,图片、漫画、表格与文字的有机穿插,尤其是手抄报、微电影等新鲜的事物都为试题的呈现方式服务,增添了清新感和时代感。

第4篇

因为,只有在“师生关系、同伴关系非常柔软”,教师把德育活动中“每一个学生连带在一起,节律一致,息息相通”时,那么,我们就一定能摒弃那种“缺少人情味的硬邦邦、干巴巴的关系而构成的”德育,摒弃那种“吵吵闹闹、关系僵硬、空气沉闷、学生的身体坐得笔直笔直……”的德育,摒弃那些不重实效的“形式德育”、不重体验的“言语德育”、不切实际的“主旨德育”和不重学生的“单边德育”,在追求“成人”而不是“成事”,追求“养成”而不是“速成”,追求“内化”而不是“外塑”,追求“润泽”而不是“浇灌”的“润泽德育”中,达至立德树人、润泽生命的境界。

一、聚力“微公益”,细节润泽孩子的生命

惯常的德育往往高高在上,“假大空秀”,不接地气。我们认为,“小的是美好的”,而润泽的德育,之所以不是空中楼阁,正因为它是“微德育”“小德育”。

学校“微德育”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正在持续开展的“聚力微公益,传递正能量”主题德育实践活动。

学校充分利用各种德育阵地和渠道营造浓厚的学雷锋氛围,让学生了解雷锋的生平事迹,理解雷锋精神及“微公益”的内涵和外延。教育学生,“爱不为伟大,只为细小”,开展“微公益”活动就是从身边的点滴做起,日行一善,积小善成大德。

学校积极推进“心存善念,随手公益”的“微德育”思路,引导学生从身边事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光盘行动”“美丽教室”“种植梦想树”“我让妈妈露笑脸”“人人爱低碳,细节见环保”等校内外微公益活动,养成抬手做好事、随处可行善的品质,从而成长为有高尚道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践行“微公益”涌现出一批“微公益达人”,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光荣榜、“微公益”故事会、“随手公益”报告会等途径,积极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励和引领学生以“微公益达人”为范本,不断传递正能量。

学校德育中,最为紧要的不是什么都要做,而是要“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尽力做好一点一滴,便是推动教育朝向美好一方的全部蚁力”。“聚力微公益,传递正能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是以虽然做得少,做得小,但却因“做好”“做透”“做到底”,而实现了“做到位”——由于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小”而“实”的话题,深入细枝末节,观察“微现象”,发现了“微问题”;搭建“微组织”,创造“微平台”;开发“微产品”,实现了“微体验”;关注个性化,推动“微德育”,做好了“真德育”。

二、“开笔启蒙”,耐心守候生命成长

教育是慢的艺术,德育亦如是。生命的成长需要的是从容、徐缓、渐进——我们知道,“如果树木在幼苗时期长得飞快的话,只会产出质地柔软、易朽的木材;而如果它们在最初慢慢地成长,好像与困难拼搏一样,就会成长得更结实更好,最终必会长成参天树”。是以,我们认为,润泽的德育,其实就是“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学校开发的“开笔启蒙,幸福成长”德育课程,就是“慢德育”生动的说明书。

“开笔启蒙,幸福成长”德育课程,最关键的环节是“开笔礼”。如果追求快捷、简便、高效,直接抄袭兄弟学校现成的模式,三把两把就可以搞定。但我们始终坚持,“孩子,你慢慢来”,因为我们始终深信,“慢就意味着流畅,流畅就意味着快”。

今年九月整整一个月,各班利用晨会、班队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做了一件事——进行“开笔启蒙,幸福成长”研究性学习。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了诸如“古代学童举行开笔礼有何目的”“开笔礼的各项流程代表怎样的含义”“开学典礼有何弊端”“开学典礼如何扬弃开笔礼”等问题。接着,孩子们带着他们的研究课题,或调查访问,或上网查资料,或写研究性学习报告,或模拟“开笔礼”。

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日,在少先队大队部的主持下,“开笔礼”流畅举行。从会场的布置,到一年级新生的入场,到议程的推进,一切都“无懈可击”,且仅仅花了一个半小时。如此“浩大”的仪式,因为前期慢,反而后期快。原因何在呢?在于潜下了心,在于从容、徐缓、渐进的德育态度。

“开笔礼”的结束,并不是终点。通过开展“开笔启蒙,幸福成长”德育综合实践活动和举行新生“开笔礼”仪式,师生对孔子及孔子的“六艺”教育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我们在“开笔礼”之后,又慢慢地拓展开发了“六艺德育”课程。

我们不知道“六艺德育”课程会走多远,会走多久,会走多好。“但我们所拥有的是恒心。不是耐心,是恒心。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我们都准备持之以恒。”而且,我们知道,做一点是一点,慢慢走,欣赏啊,咱们的“慢德育”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蜗牛也许是牵着咱们去散步呢!

三、“健康1+1”,共筑生命成长的家园

传统的德育是“冷面德育”,是“问题德育”,是“约束德育”,是“被压迫者”德育,是“沮丧者”德育,是“规训和惩罚”。润泽的德育,则解放了师生的心灵,是“亲熟”的德育,“温暖”的德育。

奥地利作家克里斯蒂娜·诺斯特林格曾说道:“挽起他们的手,向他们展示这个世界可以变得如何美好、快乐、正义和人道,这样可以使孩子们向往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种向往会使他们思考应该摆脱什么,应该创造些什么以实现他们的向往。”站在儿童立场,前倾身子,“挽起他们的手”,如阳光温暖心灵,如东风催生憧憬,如春泥孕育生机,如甘露润泽生命,就是最好的“润泽的德育”。

如果说学校哪项德育活动可以称得上是“暖德育”的范例,那么,一定是正在形成中的“健康‘1+1’”德育特色。即在班级实施特色体育活动和特色文艺活动——它清晰地诠释了“暖德育”,其实就是一场师生“在同一视线上相互交换目光”的对话,一种亲熟的师生关系,一种温暖的生活方式。

说起来,这项德育品牌缘起于两位可亲、可爱的老师。李爱国老师,每天早晨,总是以悠扬的笛声开启孩子们生命的黎明——美好的笛声总是引得孩子们在他的办公室外流连忘返。代素兰老师,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于她而言,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课间休息十分钟,当她翩翩起舞,该有多少爱臭美的小女生在“偷学”啊!

“如果你想要造一艘船,那么不要召集人们去堆积木料,也不要向他们布置任务和工作,而要激发他们对无限的大海产生渴望。”注意到孩子们对“无限的大海”产生的渴望后,我们拜托两位老师在他们执教的班级进行了“健康‘1+1’”的创建试点工作。德育必须温暖,而德育的温暖就体现在学生培养模式的人性化,体现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多样化发展上,体现在德育导师的温暖人性上。

两位老师乐意之至,孩子们不再“偷偷摸摸”,也是高兴至极。渐渐地,我们注意到,“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更可贵的是,两位教师将温柔的情怀、柔软的目光投向德育现场,他们“挽起他们的手”,“专心一意地正面直对学生,去接住他们的每一个球,重视他们的每一个球”;而孩子们呢,也沐浴着德育的温柔与美丽之光,完全沉浸在活动中,拥有了免于恐惧的自由。于是,温润的德育课堂诞生了——我们从过度追求功利价值,转向了追求教育对人的幸福和发展本原价值的尊重与回归,师生双方都真切地享受到教育给生命带来的幸福感。

其他班级,其他孩子,看到这样的情景,也跃跃欲试。于是,我们组织了班级特色文体活动的自由申报、自由训练、自由创建活动。创建活动中,“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即便是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都能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和承认。”

当德育变得“自由”,变得“安全”,变得“柔软”,变得“喜闻乐见”,变得“弟子”们成为师长的“兄弟”和“孩子”,“像中国太极拳有看不见的气场在流动”,咱们的德育课堂,也就“有生命的呼吸在,有精神的律动在,有灵魂的气韵在”。师生,都忘我、全情地互相寻找,发现,熏染,彼此给对方以甜蜜的犒赏和享受——“那样的课堂,是师生共有的生命家园:那么湿润,那么温暖”。

第5篇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生物学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上考虑到“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本身的特点,课程内容突出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由于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渗透生态环境教育,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利用教材中的知识,有机渗透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45分钟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场所,也是实施生态环境意识教育的主渠道。依据教材内容,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环境教育,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加强环境保护教育的主要形式。生态环境知识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许多章节都蕴含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如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生物》第1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介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涉及许多重要概念,包括环境、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有机整体等,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生态环境有关知识;第7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重点强调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我国植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让学生明白植树造林的意义,并自觉参与植树、保护植物。另外,像“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可渗透“防止水土流失”;“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可渗透“使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稳定”等等。关键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深入研究教材和课标,认真挖掘教材中的环境保护内容和知识点,从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上列出生态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并在教学计划和教案中得到反映,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

2.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体验生态环境教育的过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亲身经历环保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实现情感共鸣,养成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为。(1)成立生物兴趣小组,让校园处处洋溢生态环境教育的气息学习完“植物的主要类群”后,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带领学生给校园内木本植物分类挂牌;和美术老师合作,引导学生创作以生态保护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拍摄以生态保护为主题的照片,并选择优秀作品在教学楼的走廊和教室展出;从七年级开始,各班的每个学习小组都要养护一种植物,在班级布置评比中作为一个考评点;“优美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的保护”、“保护一片绿地撑起一片蓝天”等宣传标语在校园随处可见。(2)结合重要纪念日,开展各种生态环境保护主题宣传活动如每年的“爱鸟周”,教师可尝试开展系列环保活动:请林业局动管科的专业人员开展爱鸟护鸟的科普讲座,举办保护鸟儿的漫画展,组织学生参加关于当地常见鸟的征文比赛,让喜欢绘画的同学设计爱鸟护鸟的小报,利用鸟类标本在校内外进行宣传活动。在“植树节”前后,和团委老师带领团员们去农村植树,到福山森林公园开展“爱绿护绿”活动,创办“植树节”手抄报,举办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竞赛。通过一系列活动,不仅让教师和学生享受到自然带来的清新,懂得植树绿化的重要,同时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达到了生态环境教育效果。此外,3月22日的“世界水日”、4月22日的“地球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6月25日的“世界土地日”,都是很好的主题宣传活动日,有利于学校开展一系列的校内和校外环保活动。(3)结合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带领学生参观生态教育基地利用每周的综合实践课,请学校相关部门配合、协助,带领学生到自来水厂、科技馆、地震台、气象局、化工厂等单位参观,学生了解到许多生态环境的知识,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态环境的情感,同时也懂得环境污染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种种危害。在学生心中埋下生态道德的种子,使学生懂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深处构筑起一道无形的坚固的“生态屏障”,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4)利用迎检机会,成立环保志愿者组织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学校团委组织成立了环保志愿者组织,由学校委派一名生物教师担任总指挥。无论是校园内的卫生保洁,还是校外的“文明城市,我当小卫士”活动,同学们都尽心尽力,在实践中成长。如开展“吾爱吾校,清洁校园”志愿者活动;“保护母亲河———‘美丽城市美丽心灵家园清洁行动’”为主题的清洁城市活动;利用周末进社区清理卫生死角活动;“雷锋精神永相传———清洁家园齐行动”为主题的青年志愿者活动等。通过这些志愿者服务活动,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习惯,并通过活动形成人人讲生态、个个讲环保的良好氛围,为创建美好幸福的家园添砖加瓦。(5)尝试开发校本教材,构建特色环保课程每学年由学校的生物教研组牵头,各班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若干个环保研究性学习项目。每个项目从教师教什么、学生想要学什么的角度,围绕着“当地生态环境”去探讨,分成若干个小主题,每个小主题的后面都设置了研究小课题,如《红菇生态资源调查》项目、《母亲河污水来源调查》项目、《金塘化工园区排污途径调查》项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生态环境意识,达到生态环境教育的目的。通过几届师生的共同努力,利用环保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开发出了《保护生命多样性的生态环境教育》教材,利用该教材成功开设环保特色课程,更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

3.规范日常行为,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行为

保护环境是公民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之一,包括减少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和讲究公共卫生、美化个人生活环境等内容。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具体规范的指导,从而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观念,养成自觉节约能源,具有环境道德要求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如生物考研组通过举办“低碳知多少”活动,教育学生平时购物时尽量少用塑料袋,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回收,反对浪费,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污水,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折花木,不践踏草坪,不在厕所和走廊乱涂乱画,不损坏公共财物等。

4.加强环境保护法律宣传,强化环境保护的法制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有机渗透环境保护法律知识,强化学生环境保护的法制观念。如在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生物》第7章“我国植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中讲到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不合理的森林资源利用、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行为使得荒山越来越多。草原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等也使得土地沙漠化的情况日益严重。此时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等相关条款。又如在教学第17章第2节“我国的动物资源及保护”时,教师可简要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法规知识。再如在讲授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时,教师还可以继续补充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

第6篇

一、理念做导航

把“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扎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鲜明的个性特长的学生”作为办学目标,把“让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让每位教师都走向成功”作为办学宗旨,把“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作为治校方略;把“诚信做人、认真做事”作为校训,把“求实创新、活泼向上”作为校风,形成了“严谨务实、与时俱进”的教风和“勤学善思、诚实进取”的学风;还精心设计了特色校徽――柳树屯小学校徽是以“柳”、“树”、“屯”三个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组成了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炬,象征着柳树屯小学的蒸蒸日上和蓬勃发展,并配以一本打开的书构成了一个展开双臂、奔向太阳的人,又像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雏鹰,向着广阔的蓝天驰骋而去,象征着柳树屯小学正朝着美好的明天不断奋进。“迎着朝阳我们是展翅的小鸟,吮吸雨露我们是挺拔的小苗……”一首高亢的校歌伴着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驰骋纵横。校徽与校歌相辅相成,鉴证着柳树屯小学的成长历程。

二、环境育英才

我校坚持环境育人,努力创造育人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中思考、感悟、理解,以此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完善自我。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让面面墙壁会说话,打造四个文化长廊。一楼设有评比台、学校简介;精炼的校徽、校训、教风、学风给所有的教师和学生明确了方向;二楼文明礼仪知识、中英文礼貌用语的设计教学生从小做一个文明的人,校长寄语更为老师和学生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教与学的目标,并时刻提醒老师和学生遵章守纪,志存高远,学好本领,提升品位。三楼礼的文化(孔子的论语)、《三字经》以及古诗文化的设计营造了书香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四楼科技长廊,为学生展示了祖国科技飞速发展的现状,激励学生学好科学知识,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每层楼道的拐角处设置标语各一条,内容与各楼层的主题内容相吻合。比如:“人生的阶梯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这些名言警句形成了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一墙一壁都能说话,都能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就如一位位良师益友,“润物细无声”。

2、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每个教室门口由各班自己设计的班级名片,如一块块磁石,将孩子们的心灵牢牢的凝聚在一起;走进教室,师生们精心布置的文化墙既会说话,又会传情。“我们的约定、群星璀璨、远航”,给班级文化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生命。如此健康的文化氛围,真可谓无声胜有声!

3、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学校充分利用每一点空间,将能绿化的地方全都进行了绿化。爬山虎的绿荫、白杨树的挺拔、龙爪槐的风姿……既能净化空气,又能怡情悦性,为学校增添了新的生命的活力。校园环境宁静优美,树木花草相映成趣,道路平坦整洁;校园干净、整洁、地面不见垃圾、无卫生死角;教室窗明几净,布置典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4、各科室功能齐全,美观大方。打扮得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图书馆、实验室、少先队队室、梦想教室成了学生最喜欢、最关注的地方。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艺术作品随处都是;使学生们如坐春风,如沾花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之间受到熏陶,从始至终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

5、设计特色标牌。标牌美观大方、各具特色。如足球形状代表教室、墨水瓶形状代表办公室、钢琴形状代表音乐教室、绿叶形状代表少先队室、微机形状代表计算机室等。

6、利用好各种文化设施。各班黑板报定期更换,内容与每月的少先队活动主题相吻合。它就像一面窗口,使学生从中看到了书本以外的世界。红领巾广播站开展了“校园新闻”、“笑话天地”、“作文天地”、“国家大事”等栏目,每天10分钟向学生输送精神食粮。

三、活动促成长

1、随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蓬勃开展,整个校园都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在学校教导处和少先队大队部的策划组织下,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学段特点,开设了“五名工程”即“读名著,诵名诗,背名篇,唱名歌,赏名曲”五项培养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文化工程。在各年级班主任和相关任课教师的积极配合下,迅速拟订出了“五名工程”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计划。通过实施“五名工程”,极好地展现校园中师生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展示了师生的艺术才华,陶冶了师生的高尚情操,激发了广大学生热爱学校和热爱生活、勤奋学习、努力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推动了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

2、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深化少先队员素质教育。

我校于李裕智英雄中队定期开展中队会,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的活动,培养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及时关注时事,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保钓”班会,更让学生的爱国情感在心中牢牢扎了根。

3、少先队紧密结合实际,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了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如:为了开展体验教育,诠释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在3月5号学雷锋日让学生走上街头清除小广告和白色垃圾。在五一小长假期间,给全体学生布置了特殊的作业,那就是“体验一天劳动者的辛苦”。通过这次体验教育,学生们受益匪浅,对普天下所有的劳动者有了深深的敬意。

4、阳光大课间活动。学校推出特色“校园集体舞”,各年级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音乐教师和体育教师的配合下编排了健康向上、律动感强的集体舞,活跃了学生的课间生活。学习校园集体舞,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和韵律感,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不仅促进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还让学生在集体舞蹈活动中接受美的教育,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

5、为了维护学校的文明和卫生,少先队大队设立了“文明监督员”“环保小卫士”,由各班推选优秀学生代表组成。他们值周的身影成了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研究促发展

(一)、以课题研究促学校发展

学校历来重视课题研究,以科研工作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五期间,学校承担了《参与学习过程,体验快乐数学》市级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学校又承担了《在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的探索与研究》省级课题。在课题研究中,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水平,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二)、以校本研究促教师、学生发展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把教研、科研、培训有机整合,统一规划,统一实施,构建“以校本培训为基础载体,以科研制度为依托”的“三位一体”校本研究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

1、“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日记”(即书香行动)。(1)学校继续开展“读名著”活动。中午师生共读名著活动;充分利用好《读书行动手册》,鼓励学生开展好“写日记,写读后感”活动;开展了书香班级、小书迷等活动。(2)学校继续斥资几千元用于添置教育用书,为教师购买了相关教育教学书籍,教导处带领教师开展好读书、写读后感等活动,鼓励教师将“教育日记”向“网站论坛”上传。通过对教师的博客培训,大部分教师已建立了博客网页。暑假期间,学校教导处专门编辑“读书心得”、“走进学生心灵”等《柳小教研》“教师教育随笔”专辑。

2、开展“梦想课程”,创建特色学校。梦想课程的开展,为学生的发展带来好处,(1)儿童为本:关注“他要”,以活动、游戏、心理训练为主,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互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有新的体会。(2)主题学习:一门课程一个专题,或有几门传递式的课程;以专题的方式组织跨学科的知识,以互动如小组讨论、游戏、展示等方式组织多样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认识梦想,体验成长。(3)多样机会:将所有的课程设计成多样化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参与各种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体验筑梦、追梦、圆梦的各种过程。

几年来学校外派学习,开展校本培训30多次,极大提高了教师的水平。教师中,18人考取了本科学历,全部获得普通话证书,20多人考取了计算机证书,教师的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先后有10多名教师获得了市区级优质课,并在各项比赛中获奖。

(三)以实践活动促学生发展

开展实践活动,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多年来,学校坚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设了很好的实践活动氛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以“三个着眼点、两项内容、三种形式”为线索开展实践活动。

“三个着眼”,一是着眼于学生回归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综合性、现实性的活动来开展,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实践中,锻炼能力;二是着眼于实践能力,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三是着眼于能力创新,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个性化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发展。

“两项内容”,一是以课题为探究目标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二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综合实践活动。

“三种形式”,一是探究、合作的研究性活动主题,精选优秀辅导教师,成立了小课题研究组,各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例如课题《我和水果交朋友》《漫画书和我们》都是从学生自己喜欢的事物入手,从他们亲身经历的事件中展开,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二是学科整合活动,各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综合联系,形成了拓宽和延伸的综合实践活动模式。我校开办的校本课程《梦想课程》就是一门融合问题探究、团队合作、创新创造、情绪智能等元素的跨学科综合素质课程。三是节假日探索研究活动,利用寒假和暑假,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特长,选择一个主题完成,开学后进行交流。去年寒假,我校少先队以“变废为宝”为主题,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巧制作。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探索的空间,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各项比赛中屡屡获奖,全国作文大赛、省、市讲故事比赛、美术竞赛等活动中获得不同奖项。

五、管理创和谐

第7篇

一、队伍建设

1、中层干部坚持每周一次的交流学习制度,主要是交流上周情况,商量下周工作和全体教职工会的主要议程,提高了学部领导的集体领导力。

2、利用周一学习会议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1)领导干部专题培训。每次由一名主讲人,校长、教学处主任、教育处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分别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专题培训或领学先进人物事迹和先进教育教学理念。2)经验交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分别向全体老师介绍自己的学生管理和教学经验。

3、生活老师坚持每周学习制度,校长与分管主任定期参会,对他们进行培训,帮助他们认识高中学生的特点,了解高中学生的教育方法,使他们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共同管理好学生的生活。坚持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制度,通过班主任例会,了解学部德育工作动态,安排班主任工作,把握班主任工作重点,明确班主任工作方向,增强教育效果。强化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班级管理和班风建设以及学生学习发展中的第一责任人意识,进一步改进了《班级量化考核办法》。

4、利用周一全体教工会时间,强调教师要自觉学习有关礼仪知识,从工作、生活、交往中的每一细节,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和集体形象。

5、定期进行教研组长会和年级组长会,及时传达布置各项任务并对各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6、加强了班主任培训和面向全体教师的学生管理培训,注重和谐师生关系,提高管理后进生的能力,善与学生沟通、能与家长交流。

7、每周三进行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为双语上课作准备。

8、利用周四教研活动时间,各教研组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加强业务学习。

9、学期末进行了学生评教活动和教师互评活动,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考核项目。

10、组建教师业务档案,记录教师的成长发展过程,并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

11、组织了“我对学部做贡献活动”,学期末每人把取得的成绩和对学部的贡献以表格的形式写出来,存入业务档案,并作为领导考评教师的依据之一。

12、关注老师的生存状态,经常找老师谈心,特别是对情绪有波动的老师,请他们吃饭、座谈,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和生活中困难,和谐教师间关系,努力使全体老师达到“累但快乐着”的工作状态。

二、教学工作与教育科研

1、每周一次教研活动。主要进行集体备课、评课、课题研讨、业务学习等活动。

2、组织了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的示范课,和全体教师的公开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活动,并及时评课。

3、教师参加课题研究,语文组开展着市级研究课题,数学组、英语组、理综组、文综组也都进行着区级课题的研究。

4、教研组开展了各种活动:英语组组织学生进行了英语演讲比赛活动、英语节演出活动、编写了部分英语短剧。语文组的书法小组、太极拳协会、文学社等社团组织正常进行活动。生物组的绿野协会,在校园东北角上种植各种蔬菜,并两次去校外考察。能力组的电视台录制了三期节目。各教研组齐动手,较好地组织了“科技节”活动。

5、积极进行课堂教学“五环节”教学法研究。全体教师在认真学习“五环节”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基础上,各自进行了课堂教学研究,重点突出了“自学研讨”、“成果展示”、“巩固练习”三个主要环节,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大大增强,逐步向“乐学、会学”迈进。

6、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除了组织“论坛”,进行“案例”交流外,每个教师还建立了个的博客网页,记叙反思性教育教学故事,大家通过网络相互交流学习。

7、配合市区要求,在小班化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走班制”的教学实施方案,着手对配套的排课系统软件、学分制管理软件、教学管理软件进行学习研究,并初步完成了学生选课工作。

8、完善了学生成长档案袋,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学生已走向社区、走向社会,为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全面实施课程方案迈进了一步。

三、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1、加大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力度,增加成绩分析通报透明度。教研组下发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成绩单,考后及时召开分析会,通报情况,比较对比,对成绩不达标的个人、班级、备课组及教研组,将召开专门会议,分析原因、查摆问题、制订措施。成绩分析至每一班级、每一备课组、每个学生、每个教师。

2、落实会议学习制度,每周三次培训会。全体教师培训会、教研会、英语培训会。落实推门听课制度,学部领导、校级领导、教研组长不定期不打招呼,推门听课。

3、各项检查制度化。1)考勤与抽查相结合,确保正常出勤。实行上班签名制,中间进行抽查,以防出现个别失控现象。2)每月一次考核检查。作业、教案情况月底检查,并将其它检查结果汇总,发现问题及时在教师会上预警。3)重点检查了“五环节”教学法的落实情况。4)从办公纪律、教案书写、作业批改等教学环节都作了严格规定,并加大了经常性抽查和常规检查力度。5)加强检查,及时反馈。每周对各班的教室卫生,学生仪表,学生出勤以及其他行为规范做到勤检查、勤反馈,及时公布结果,督促整改。

4、组织提倡班主任撰写德育论文,推动班主任努力摸索教育规律,不断将自己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逐渐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教育风格。有四名班主任老师撰写的成功教育案例被推选到博山区参加班主任优秀案例评选。

5、组织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公开课课,并将班会公开课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

6、重视学生会的自我管理工作。指导学生会同学开展工作,在卫生、两操等方面,充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

6、实施行政管理承包制。班教育组成员负责一个班的全面管理,级部组长、包级主任负责级部管理。班教育组的全体成员与班主任共同召开班会,做好班级稳定工作,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力度。落实“导师制”,班主任向各任课教师明确转差培优任务,建立跟踪卡,由任课教师记录具体工作内容,在培优辅弱工作中,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全面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7、加大了对高三级部的管理力度1)召开了师生誓师大会,调动起了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整了师生的工作和学生心态。2)认真组织了市两次模拟考试,开好每次考务会,作好每次考试的成绩的统计和成绩分析工作,通过分析找到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正措施,基本做到一步一个台阶,为高考再创佳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认真组织好高三考前心理调节工作,班教育组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稳定工作的同时,特别邀请了总校心理辅导教师为高三学生做心理调节,保证了学生有一个好的心理状态。从住宿、饮食到自习、上课都为高三学生创设了适于高考的氛围。4)认真组织了高三送考、高考各种材料的征订和分发、指导学生填报志愿等工作。5)为实现总校制定的必须有考入清华或北大学生的升学指标,把高考任务分解到每个班,确定重点学生名单,分析到每一科,要求哪一科必须提高多少分,以确保尖子生总分达到清华、北大的录取线。6)与市教研室保持经常联系,争取获取第一手资料、得到及时指导,避免在备考中走弯路;要求老师们经常登录淄博教科研网、英才苑、金太阳等教育网站了解高考的最新信息;要求老师们仔细研究2009年各地高考试题,写出分析报告,预测2010年的命题方向,编写一套模拟高考试题,并传到学部网站上,最后与高考题做一对比,不但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水平,还提高了教师本人的知名度。(有的老师没有及时传到网上。)

8、加强了宿舍管理,坚持日检查、日反馈和日公布制度。对严重违纪和屡教不改者及时发现,严肃处理,宿舍区的生活秩序有了很大改善。

9、做好高考分数统计及填报志愿的工作。组织安排六辆大客车运送学生高考,分管领导和班主任跟车带队,每一场为每名学生准备一瓶矿泉水,细心关注到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一点一滴,保证了每名学生轻松进入考场。

10、计算机老师调整网络、下载程序,确保网上填报志愿工作能够顺利实施,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当好每名学生志愿选择的参谋,力争让每名学生升入自己理想的大学,让每一名家长放心满意。

四、德育教育活动丰富多彩

1、三月份组织了以“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时代青年”为主题的“学雷锋活动月”活动,使广大师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雷锋,学习雷锋精神。四月份组织了以“学文明礼仪,做文明师生,创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文明礼仪月”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校师生的文明素养,使他们的语言更文明,行为更规范。五月份组织了“感恩教育月”活动,开展了各种有益的活动,比如到万杰老年公寓献爱心活动,为母校绿化种树活动。六月份组织了以“珍爱生命,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生命教育月”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提高道德素养,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

2、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各班级发动学生,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对各班教室进行美化装饰,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对学部宣传橱窗进行了多次更新,学部内部的教室走廊上增加了对毕业的优秀学子的宣传材料,配以座右铭,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各班级都有班级誓词、班歌,并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了班歌比赛。

3、重视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教育处多次召开班主任会、生活老师会、宿舍长会,认真落实安全管理事宜;并在有的班级开设了安全教育校本课程;组织了逃生演练。

开展预防春季传染病、手足口病、腮腺炎,以及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的知识宣传;做好接种疫苗工作。

4、组织开展了第四届篮球比赛。利用周末时间,联合体育组,在高一和高二组织篮球赛,活跃了学生校园生活。

5、绿化美化校园、培养爱校、保护环境意识。学部各级管理干部带头义务植树,他们去校外山上把过于稠密的火炬树苗移栽到校园南面的荒坡上,从此拉开了高中部师生捐款植树的序幕。各教研组、各班级都捐款从集市上买来树木,种植在操场东侧的荒坡上,并按时浇水养护,所有树木都基本成活。有的班级还制了不锈钢牌子挂在树上,标明班级、树名,很有纪念意义。

为了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本学期成立了多个社团,比如:文学社、篮球社、书法社、绿野协会、沙画轩、电视台等,通过活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充实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对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聘用两名教官对09级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每周拿出半天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军训。通过军训,学生的政治素质得到了提高,这为他们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通过军训,使参训学生重新思索人生的价值,进一步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使学生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得到了磨砺。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了增强。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弘扬。通过军训,使大家更加互助互爱,礼让谦恭,相互关心,真正感到了集体的温暖。使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得到了加强,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准军事化管理以它别具一格的方式改变了同学们的面貌,开拓了他们的人生道路。

五、取得成绩

1、2009年因高考成绩突出,我校被市教育局评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2、今年我校高考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参加普文普理高考的学生共有147名,其中有57名达到了一批本科线,120名同学达到了军检线。无论是一批上线率还是军检上线率均达市第一名。更可喜的是邱崇同学以682的高分被北京大学录取。

3、08级学生王振宇和09级学生孙鹏昊在指导教师张谡的带领下于2010年6月8日参加淄博市教育局举行的淄博市首届中小学虚拟机器人竞赛中获得高中组第二名,并取得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资格;在博山区2010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吕胜同学获市一等奖,李蒙、饶纳新、孙鹏获市级二等奖,魏玉清、李冠运、张乾、谢江涛张丕沛获市三等奖;2010年5月在博山区第14届百灵艺术节上由谢可学老师指导的太极拳表演队获一等奖。

4、曹载武老师获2009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赛中获优秀辅导员三等奖;高占和老师获2009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赛中获优秀辅导员二等奖;2009年10月高占和老师撰写论文《体验式教育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初探》在全省生物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高占和老师《做学生“亲”的老师-----浅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于2009年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曹载武老师2009年在淄博市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辅导工作中执教公开课两节;孔圆圆老师的《爱,就是责任》2009年在《英语周报》第11期第6版上发表,并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孔圆圆老师指导学生孙艺、丁铭在2009年12月13日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分获高二年级组一二等奖;郑彦刚老师撰写的《生物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的探究》于2009年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王新旭老师在09年10月博山区新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5、文宣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师生积极撰写稿件一百多篇,其中十多篇被省新闻网采用,五十多篇被区教育信息网采用,既锻炼了师生的写作能力,又宣传了我们的学校。

6、07级学生杨华东、孙军、周风雷在2009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奥赛中获省赛区二等奖;07级学生王海峰、焦凯、赵秋涵、王子文、李建伟、姬生兰在2009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奥赛中获省赛区三等奖;07级学生王鑫、于闯在26届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获国家三等奖,指导教师王强获优秀辅导员;2010年4月我校09级张文鑫、肖庆李虹希、谢明君等4名学生参加淄博市“卓越杯”青少年双语大赛初赛顺利过关,全部进入复赛。

7、在2010年博山区中小学生百灵艺术节活动中,谢可学老师辅导的太极拳《太极神韵》获一等奖,韩冬萌老师辅导的校园剧《农民才艺秀》获一等奖。:

8、认真宣传发动,做好招生工作。通过招生动员会、和招生经验会,激发起教师们的招生热情,全体教师投入到招生工作中,有的老师招生数量达十几人。通过招生工作,使每个老师体会到招生的艰辛、家长的嘱托和身上的重担,从而促使教师更加关心学生,和谐了师生关系,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1、教师的学风还不够浓厚。许多老师只是满足写好教案或研究试题,而在自我学习、自我提升方面动力不足,在学习、研究学生心理方面尤其欠缺。

2、还没有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存在“说做脱节,做查脱节”的浮漂现象。尤其是对学生仪表检查和要求还存在不严不细的地方;准军事化管理遭遇瓶颈,明显表现出领导和筹划方面的不足。

3、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还不符合“生本理念”下的“五环节”教学要求,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题海战术、死记硬、作业质量不高、满堂灌现象依然存在。

第8篇

关键词:心理法则;集体备课;高中政治

备课组是学校最基层的教学研究集体,作为学校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承担学科教学研究、教学常规落实、教学质量提升、课程资源建设、教师专业成长等任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力量。在深入推进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校高二政治备课组围绕有效课堂建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基于科学制度、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来建设团结协作、高效务实的备课组。

一、善用“刺猬法则”,营造民主和谐交流之气

1.心理法则

寒冷的冬天,两只刺猬相依取暖,一开始由于距离太近而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漓,后来它们拉开了适当的距离,调整了姿势,不但能够互相取暖,而且很好地保护了自己和对方。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就是领导者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有间”、不远不近的关系。

2.教育实践

在教育学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日常相处只有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集体备课中,备课组长作为各学科业务上的带头人,应该做到:一要突出教学质量考核,严格质量管理。学科组长、备课组长要抓好学科教学常规管理,经常检查指导任教师备课、作业批改、教学辅导、教学效果等学科教学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教学的方法。二要突出团结协作精神,做好榜样示范。备课组长要在深入钻研教学业务的同时,在学科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备课制度建设、青年教师发展、学科文化建设等方面精心规划,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参与兴趣和创造潜能。三要突出备课活动组织,严格过程管理。备课组成员应该在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单元分析、课时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学进度、作业练习、课堂教学、教学测试等方面统一要求,研究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通过种种措施,建立起学科组、备课组内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的同事关系,促进民主、平等、和谐的交流氛围的形成。

3.实例分析

面对高考压力,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二政治备课组自组建起就达成了加强集体备课的共识。每次集体备课都确定时间、确定人员、确定主题。每位教师通过寻找资料、设计方法、提出观点等方式,撰写发言稿或制作教学简案,在集体研讨中形成共同方案。每位教师再根据自己班上的情况进行微调。这种取长补短、资源共享的方式让大家有更多精力投入教学的深层次研

究中。

例如,在进行高二小高考复习过程中,首先由备课组长事先根据考试说明和教材内容编制出系统的复习提纲,然后由全体教师进行逐条逐句的研读和修改,在集体思维火花的碰撞中,编制出更富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知识串》和《原理与方法论》等相关复习讲义,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有效的集体备课使大家充分认识到,集体备课既是教学工作的协作平台,也是教学水平的竞争平台。合作促进了教育资源与教育智慧的分享,竞争则提升了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的素质,这种关系的有效处理保证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善用“二八定律”,把握课堂有效教学之脉

1.心理法则

二八定律又名帕累托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80/20定律、最省力的法则等,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该定律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部分约占20%,其余的80%尽管占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作二八法则。二八定律常用来计算投入和产出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2.教育实践

二八定律启示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防止在教育琐事上浪费时间和精力。它启示我们要学会把80%的资源花在能出关键效益的20%方面,因为这20%能带动其余80%的发展。

在集体备案中,教师一要重视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找出重点难点的20%;二要重视分析学生学情和身心基础,找出全面发展的20%;三要重视合作探究学习,找出学习方法的20%;四要重视分析课堂实效,突破学困生的20%;五要重视自身专业成长,找出发展瓶颈的20%。围绕课堂有效教学,必须始终把握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课内与课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通过不断学习和不断反思,有效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3.实例分析

高中政治新课程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刻感受各个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创设近乎真实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顺应和内化新知识,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我们在集体备课的实践中,充分抓住课堂教学关键,着重创设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深入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例如,在对“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课进行集体备课时,有的老师从当前热点话题学习雷锋精神导入,用“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和突破,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动态生成;有的老师以当前篮球运动人物林书豪的成长经历为案例主线贯穿课堂始终,有效发掘案例材料来突破教学内容;有的老师以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成长和创作经历贯穿课堂,用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前提,注重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有效突破,因而往往能够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打造出富有特色的个性化课堂。

三、善用“木桶原理”,抓住集体有效备课之要

1.心理法则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行。人们把这一规律称为“木桶原理”,或“木桶定律”,又称“短板理论”。

2.教育解读

“木桶理论”启示我们,其他木板比最低的木板高出的部分是没有意义的,高出越多,浪费越大;要想提高木桶容量,最有效也是惟一的途径就是设法增加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备课组作为学校基层研究集体,更应该取长补短,构建高效团队,才能提高学科整体教学质量。一是长板先行,发挥骨干教师带动作用。骨干教师在集体备课中要发挥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方面的优势,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二是短板增值,发挥其他教师的协同作用。备课组建设中要通过师带徒、结对子等形式,做到互帮互学、相互促进,以达到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三是间隙加密,发挥集体教研的有效作用。备课组要充分发挥校本培训和集体备课的作用,通过分层培养、个案剖析、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网络研修等形式,促进教师多思考、多实践、多反思,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3.实例分析

高二政治备课组在进行集体备课时,遵循“课型研讨―个人初备―共同备课―个人细备”的基本程序,将教师的个人特色与集体智慧有机结合。例如,在新课“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集体备课时,先由每位教师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充分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完成“个人初备”,合理确定教学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形成电子版的教学设计。在“共同备课”这一环节,先由市“教学新秀”张静老师作中心发言,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等教学重点和难点入手指导突破路径。然后备课组成员分别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做到学进度、学目标、统一阶段练习。最后,再根据各自的知识储备、个人素养、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针对实验班和提高班的不同学习要求对原有教案进行修正,从而增强了原有教案的针对性、有效性。通过规范集体备课程序,骨干教师和其他教师能够站在学科发展同一高度进行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整体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促进了备课组的协调发展。

四、善用“鲶鱼效应”, 发挥教师专业个性之长

1.心理法则

西班牙海边,有一城市的居民很爱吃沙丁鱼,但沙丁鱼只有在活的情况下价格才高,要是死了就不值钱了。很多渔民无法保证沙丁鱼的鲜活,只有一个渔民每次送到城里的鱼都是活的,别人都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后来秘密公之于众,原来他在装沙丁鱼的桶里放了一条鲶鱼,这条鲶鱼在桶里不断搅动,沙丁鱼就会不断游动,从而有了活力。

2.教育解读

当备课组的工作达到较稳定的状态时,常常意味着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降低,这时“鲶鱼式”教师的出现,往往会激活教师队伍,提高集体备课实效,为备课组注入生机和活力。一是制造“关键事件”,促进教师内驱发展。通过参与课程培训、聆听专家讲座、进行职称评审、参加赛课评课等活动,寻找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欠缺部分,促进备课组成员的内驱发展。二是发挥“个性优势”,促进教师取长补短。有的教师教学准备充分,教学知识比较全面,在集体备课中主要负责搜集网络资料和编制教学资料;有的老师注重课堂实效,教学线索比较清晰,在集体备课中主要负责对信息资料的重点筛选和相关知识的线索串联……通过发挥教师特长,实现教学经验、课程资源、课堂教学、教法学法等方面的充分分享,从而促进备课组全面发展。

3.实例分析

第9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性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学科,课程内容源于社会生活,服务社会生活,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要毫无保留地摒弃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走出“低效”“无效”的死胡同。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构建有效性教学,就必须毫不含糊地落实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彻底地改变自己陈旧的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人才观。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教学方面进行一些探讨,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做法如下。

一、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实现有效性教学,教师就要更新观念。新课标指出,教师的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质量高低,是否达到有效性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掌握新的教学理念。但在现实中﹐陈旧的传统教育观念仍然束缚着大批教师的思想与行为。如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培养,造成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恶果,这样的教学是“低效”或“无效”的。同时,学生是否得到应有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有效性教学的标准。据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变“以教师为主”为“以学生为主”,变“满堂灌”为“启发式”,变“强迫学习”为“自主学习”,变枯燥乏味的说教为新颖有趣的教学互动,把课堂回归给学生,努力寻求师生互动的有效教学的途径与形式。教师要多关注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学习是一种乐事,为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创造一条有效的教学途径。

二、优化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性教学理念

优化课堂教学,是达成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条件,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上都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实施有效的教学理念,把“教的最优化落实到学的最优化”。课前,教师要研究学生实际,了解学生基础,掌握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情。

1.把握学科特点,联系实际,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较强思想性,要有效地落实好课堂的思想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作为教师应把握时代的脉搏,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一方面,指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学习时政刊物、杂志,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如结合“公民道德宣传日”,举行以“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结合学习“新时期雷锋精神”开展“关爱社区、服务社区”的公益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与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思想品德课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教学。

2.强化教学常规,营造有效性课堂氛围

初中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有较强的理论性,许多概念、基本观点都比较抽象,要实现有效教学,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要求设计目标有效,课时安排的内容有效,采取的教法有效,设计的问题有效,通过有效的教学互动,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学习九年级教材“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一内容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然后设计出:“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一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探究完成,这一具有悬念性的有效问题的创设,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合作探究的热情,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适时整合教学资源

随着现代教学设备步入学校,逐步改变了教师原有的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工作做法。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课程的内容及思想品德课贴近生活的特点,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投影漫画增强趣味性。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整合一切可以运用的教学资源。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可以观摩、学习、共享思想品德课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情感。如在学习八年级“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这一教材难点时,我在课前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仍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就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这样不仅有效地导入新课,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受歌曲的启发,树立发自内心的爱国之情,在情感上更加热爱社会主义,为胜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参与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尊重学生。我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有自我意识和尊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需要别人的尊重和理解的个体。他们对人对事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渴望别人耐心地倾听和肯定,不愿接受一般化的说教,要求自我表现的欲望十分强烈,同时理解力、概括力、辩证思维也初步发展。教师应当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个性、知识等现状,把师生关系确定为平等关系,共同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他们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比如举办时事政治竞赛、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国情国策演讲比赛、创建和谐校园手抄报比赛、政治小论文征文评选活动等,让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感悟人生的真谛,找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支撑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和精心组织,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真正达到和谐而有成效的境界。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还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学习和发展智力的动力,对课堂小组讨论的开展和深入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讨论进程加以调控,并不时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机智的思辨力、风趣的体态把讨论气氛引向和谐、激烈,避免课堂讨论因缺乏气氛而停止。只有这样,才能深化课堂有效性教学。

总之,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实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打破陈规,转变教学观念,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优化课堂教学,创新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能力;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上好、讲活思想品德课,才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叶平,姜瑛俐.《研究性学习的原理与实施》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