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思想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素质教育思想;贯彻执行
G633.3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的是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教学不仅仅是要打好学生的语言基础,还要调动学生的语言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众所周知,语文课程是教学的必修课,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其中蕴含的文化内容与民族思想、爱国情怀息息相关,对健全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有积极的作用。然而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认识不充分,教学还是看重分数和成绩,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本文就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对素质教育理念加以分析,并深入挖掘语文的内在精神,贯彻和落实好素质教育新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初中语文教学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它的教学在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坚持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紧密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人文精神的传播,是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教学课程,对整个语言文化的传承都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初中语文教学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灵魂高度,让学生对语文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在阅读和学习中体会中国文化,借助学习语文来探索世界,展望未来;其次,初中语文教学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有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教会学生用“心”去阅读,在语文学习中更好的对自己进行定位,找准应当扮演的角色,健全自己的人格修养;最后,初中语文教学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有助于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唤醒他们沉睡的灵魂,提高国家荣誉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理想,并全面提高自我。
二、初中语文教学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的有效对策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有关素质教育的内容
初中语文课本的编写不是随意为之,而是多名专家集体研究和分析的结果,教材中蕴含着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对启迪学生的思想,做好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渗透文章中的文化思想。例如,教师在教学《,你在哪里》的时候,不仅仅要让学生理解文章的表面含义,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对这个人物进行解读,讲述他的故事和事迹,并对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介绍,让学生在学习之前了解文章的意义所在,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素质教学理念。
(二)适当的加入思想教育
素质教育与思想教学相辅相成,初中语文讲解在教学生知识的基础上,还要传递正确的思想精神,健全学生的人格。如在讲解文章《捕蛇者说》的时候,就可以将道德修养内涵渗透给学生,而不是仅仅告诉他们一些道理,不要强加给学生各种想法,而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去感悟,感到“苛政猛于虎”,然后在告诉学生新的思想内容,学生会感到封建社会的黑暗,会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如果再加以引导,会让他们更加热爱学习,团结互助等等。
(三)思想教育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育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做到学有所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不能只是口头教学,而是要让学生学会感受和倾听,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在生活中也同样强调语文的意义。
所以,我们在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要结合课文的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所悟、有所感,真正的领会语文教材中的深层次内涵,理解语文学习的真实情感。比如在讲《黄河颂》这课的时候,如果一味的用理论灌输祖国的伟大和发展历史,就会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不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甚至引发他们的厌学情绪。相反,如果让学生主动谈谈自己的见闻,谈谈他们见过的祖国的大好河山,学生就更容易产生亲近感,并在讲述中抒发自己的情感,进而会产生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并热血沸腾的朗读《黄河颂》,产生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的美好愿望。只有坚持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才会达到教育的目的,才使德育教学和素质教育落在了实处。
三、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教学的必修课,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要掌握语文的深层次意义,就必须转变原来单一教学的模式,做好教学创新,将素质教育理念与语文教学融合在一起。对此,初中语文教学要转变固有的教学模式,全面贯彻和落实素质教教育理念,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素质教学内容,加入思想教学内容,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从而贯彻好语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
参考文献:
[1]赵春辉.浅谈思想素质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8,03:34.
[2]白亚亚.素质教育下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1:71-72.
关键词:语文教师 学生 思想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课堂教学 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3
正文:
2014年2月10日,丁某在兰州市某中学操场踢球时,与受害人张某发生口角争执后继而相互殴打,丁某用脚踢打张某腹部。后经司法鉴定,张某所受损失属重伤二级。法院以被告人丁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类似的校园暴力事件屡见不鲜,而且逐步演化为群体性的校园暴力事件,类似的案子值得我们深思,带给我们的教训是沉痛的。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帮助学生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同时语文课教学中又应渗透着不可低估的思想教育,语文教育工作者也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贯彻落实到语文教学工作之中,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氛围和机制。
一、语文教材给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教师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首先应该是情感的交流,人的情感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和体验,师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课文的作者或文中其他人物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自己健康的真挚情感去叩击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然后辅之以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就会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2、教师要善于寻找突破口,做到润物无声,育人无痕。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都与的思想教育相联系,都有一定的思想性。但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抓重点,找突破点,使思想教育融入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把最重要的思想教育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效果。
3、教师要善于采取多种形式,多管齐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当然还可以以其他形式多样的活动来进行教育,如口头作文、专题讲座、演讲比赛、作文比赛、课外阅读、社会调查、义务劳动等,使思想道德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卓有成效。
二、有了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和方法,那么就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落实,这需要因“文”而异,巧妙设计教育思路,以便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下面就针对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教育作几点分析:
1、不失时机的渗透爱国、爱家乡的教育。初中语文课本中,表达爱国、爱家乡主题的作品很多,典型的如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字里行间饱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小弗朗士”,一个平日里不好好学习,调皮捣蛋的孩子尚且如此爱国,更何况其他的孩子呢!尤其要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加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教学中可结合课文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感。还有主席的词――《沁园春・雪》,既歌颂了伟大祖国河山的壮美,又抒发了作者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以爱国爱家乡为主题的篇目还有很多,教师在进行诸如这些文章的教学时,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把爱国爱家乡的美好愿望转化为自己好好学习,立志报国,建设家乡的实际行动中来。
2、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模仿某个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将是一生的。古人说的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要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不断的加强自身修养,注重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表率作用,才能给学生带好头、起好步,这样的教育效果将是无法估量的,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3、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正确的是非标准和良好的分辨能力,才能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通过阅读大量有益的作品,对学生的心灵不断进行美的塑造。其实,好多作品,字里行间洋溢着真善美的追求。譬如,评价一个人,就要看人物的内心品质,而不能只看外表。如《藤野先生》一文中的主人公藤野老师,虽然不刻意注重仪表,穿着朴素,可他有着一颗高尚的心灵,以至于让鲁迅先生终生怀念他,教师就可以适时的向学生讲明白:人美在内心,我们看人、看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小说叙述“我”的一家人对于勒叔叔态度的不断变化,就是想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映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教师可恰当的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家庭伦理道德观,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和相互支持。再如,通过阅读名著《爱的教育》,告诉学生要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的心,善良、真\的心。爱祖国,爱家乡,爱生活在自己周围的一切善良美好的人和物。
一、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
就是说要通过语言文字训练来进行思想教育,不可以离开语言文字训练进行空洞的说教。换句话说,就是要根据语文文字国有的思想内容去进行教育。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基础知识,培养自学能力,严格训练基本功,使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内在规律认识汉字的优点,进而形成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认真读写汉字的思想和习惯。
在听话,说话教学中,一方面要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使他们聚精会神地听别人讲话,努力学说完整、通顺、连贯的话;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听人讲话要认真分析,分辨是非,自己讲话要老老实实地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和谎话。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和体会,正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受到应有的感染和教育,具体一点儿讲阅读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所谓“晓之以理”,就是使学生明白课文通过记叙的内容所说明的道理,从而提高认识,树立某种观点或信念。为此,教师应该抓住课文的中心词句,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使他们由一悟理。还可以根据全文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从而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所谓“动之以情”,就是用应该中蕴含的感情打动学生使他们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进而形成或发展某种高尚的情感。其办法很多。例如,教师以恰如其分的感情朗读,背诵或进行复述课文,激发学生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或复述课文,使他们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之后,启发他们进行联想和想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既应重视“文理通顺”的训练,又应该“抒情明理”和指导,使学生在锤炼表达能力的过程中提高认识,陶冶情操。具体地讲,应该做到命题诱情,导作达意,评文扬善。
二、分析文本的艺术形象教育感染学生
语文教材中具有众多鲜明的艺术形象。这些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形象,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验越有限,那么生活中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思想的影响就越强烈。”语文教师要利用学科特点,抓住形象,以情育人,形象大于思想,达到德育之目的。如朱自清的《春》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象,对文中“春草”“春花”“春雨”的描绘,以欣喜的感情把它表达出来,让整个形象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自然美景中陶冶成长,以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三、利用语文学习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最好机会,而有针对性的语文活动,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演讲会、朗诵会、黑板报、读书活动等等诸多语文活动,都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舞台。在举办“悠悠中华情”诗歌朗诵会时,全体学生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台上朗诵的学生声情并茂,台下的听众不时掌声雷动,并跟着台上同学一起朗诵起来,台上台下成了朗诵爱国诗歌的海洋。之后,有位学生在感想中这样写:“这次诗歌朗诵会,让我进一步深深地了解了我的祖国,了解了我的祖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了解了我的祖国遭受的深重灾难。我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把爱国之情化作一个个具体的行动,现在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让我的祖国更加强大”。还有一位学生在感想中这样写到:“我站在台上,面对着‘悠悠中华情’几个大字,我心潮澎湃,脑海里浮现出的是鲜艳的五星红旗,心里是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许多同学都用不同的文字表达出了自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同学们一句句真诚的饱含深情的话语,也让我深深的为之动容,深深的为之感动。我觉得这次活动办得非常成功,达到了活动应有的效果。同学们的爱国之情被激发了,懂得了怎样去爱国。相信他们以后一定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强盛做贡献。
四、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领悟生命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