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范文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

第1篇

一、营造融洽学习氛围,培养创造性想象力

创造力是一种潜在能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心情,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二十一世纪音乐教育的特点是强调学生的民主和开放意识、参与和自主意识,应当让每一位学生用音乐的方式进行自我表现,在宽松的气氛中自由地参与,这既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放下“架子”,跟学生一起欣赏、一起唱、一起跳,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语言上,教师可用“让我们一起来……”、“请”、“你能行”、“你的想象比老师还丰富”等语言,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形一式上,可提倡课堂讨论,提倡七嘴八舌,提倡标新立异,提倡“优点+鼓励”。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表现内容、创作思想等方面加以引导,引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敢于发言、敢于想象、敢于创新。

二、结合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升华创造性想象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把音乐作品的背景、内容、特点、思想等,直接介绍给学生,这种做法往往使得学生的感知局限在教师所讲的范围内,难以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地联想。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简便,直观形象等特点,它通过图像、文字、音响等来刺激人的感官,从而产生想象和联想,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形象思维的展开起了重要的作用。

如:在《中国民族乐器分类欣赏》这一课,本人选用了十多种乐器的图片及相关的音响资料,让学生通过视听结合的欣赏,加深对各种独奏乐器音色的记忆。如介绍笛子选用了《早晨》、《脚踏水车唱丰收》、《牧民新歌》,还有打击乐合奏《渔舟凯歌》等,学生通过介绍欣赏不但了解了各种乐器,同时又浏览了许多中国名曲,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对中国传统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样,不仅培养了情感,而且陶冶了情操。

三、重视交往合作效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音乐学科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需要学生的各个器官都积极参与,而且更需要学生形成一股合力,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完成。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的人。”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都有所不同。如何让个性不同的学生都发挥出自己的个性优势,共同创造?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广泛开展交往、合作。

四、以“寓教于乐”为宗旨,不知音乐作业

第2篇

关键词:新课改;音乐课教学;创新实践;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是我国校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全面发展学生德智体能力,将其培养一个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音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新课改下,积极探索有益于学生学习的创新课程。

一、创新对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

创新是时展的主旋律,作为音乐教育而言,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经给我国的音乐教育带来极大的影响,不仅从音乐课程教学方法,还是学生学习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一,从音乐教学方法分析创新教育的重要作用。新课改的宗旨强调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固定不变、按部就班、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必须构建生成性的探究性活动过程。[1]在此环节下,一个和谐、充满生机的课堂环境将是创新教学方法的奋斗目标。著名的卡尔.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就是一个非常讲究音乐教学的创新思维的训练的实践方法,这是一个平等的舞台,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音乐教学创造,在观点的碰撞下,产生一些新的想法,进而将其实践,形成新的事物。另外柯达伊教学法,它主要透过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水平,也就是注重培养传统音乐语言思考、演唱及创作方面的能力,进而提升全民族的素质等。这些音乐方法均强调教育创新,推动了音乐教学的发展。

第二,发挥学生参与音乐教学主体地位。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上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探究音乐问题的欲望。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应当抛弃先前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围绕学生而开展教学活动。此时的音乐教师应当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推动学生与音乐开展沟通,让学生自主发现音乐的美,以此提高音乐课堂效率。[2]在这一教学理念影响下,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开展互动、民主、宽松的师生关系,将音乐课程创造成一个充满人间美的环境,学生也会再次积极探究音乐问题,充分展示创新精神与动力,逐渐完善自己的创新意识,为音乐课程有效教学保驾护航。

二、新课改下音乐课创新教学的途径

“教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当前教育改革大形势下,创新教育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效率,在新课改这一时代背景下,音乐教师就应当充分捉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挥自己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比传统教学更为优越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探究问题的形式而形成的自主学习过程。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素质教育下的音乐课程,要求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在自己努力下,得出所需要的结论。在问题意识教学中,音乐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有所创新,推动全部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在这一环节上,音乐教师也应当转换自己的教学思维,从“知学生所思所想”方面提出问题,强调问题应与课本知识点相结合,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依照学生的学习思路,循循引导,真正起到,改变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3]在问题意识的指引下,学生自然的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知识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切实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学习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设置小组讨论,让每一个问题经过千百次的讨论、验证,这样自然提高该答案的科学性、精确性,同时在这种学生互动的模式中,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也容易创造出结果。

(二)导入的艺术,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

在音乐课之前,音乐教师应当本堂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一个开心的笑话或精彩的开场白,以博取这些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吸引他们继续听课,以此引出该堂课讲解的内容,为激发学生学习这些知识打下基础。如音乐课上,老师演奏了一首贝多芬的曲子,小张问小五:你懂音乐吗?小五:是的。小张:那老师弹得是什么。小五:琵琶。学生一听,大多会哈哈大笑,就立刻活跃了课堂气氛,师生间的距离在此时也被拉进了,同时学生也明白今天音乐课学习的主要内容――钢琴。相信学生在这一极具艺术性的导入下,可以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钢琴的兴趣。[4]在这一好的课堂气氛下,音乐教师应当捉住时机,向学生讲解钢琴相关的知识,以此充足学生的知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教学生现场弹奏钢琴,这样学生学得更快,进而提高了他们动手操作能力。这样音乐教师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教师合理运用情感与学生展开学习互动

师生间的交流是相互、彼此感染交融的过程,音乐教师情绪上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此,在音乐课程中,每一位音乐教师都应当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失控影响教学。同时音乐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及生动的语言等,以此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5]在教学环节上,教师应当充分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变化紧密相连,将学习中注入情感因素,尊重学生学习主人翁的态度,让他们在音乐学习、音乐欣赏中获得情感上的认知与升华,这本是音乐课内在的要求。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也是情感流露的过程,每一个曲子,每一首歌,每一个演奏者,都是抒发自己情感的历程,期间有着丰富的情感经历,这也就让音乐充满艺术性、情感性,对此,音乐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看待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 谷晓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02)

[2] 朱艳;音乐创新教学中的感思与实践[J]. 音乐天地. 2007(04)

[3] 胡振邦;声乐“传帮带”教学模式的设想[J]. 中国音乐教育. 2008(11)

第3篇

>> 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学探微 反思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学 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学的探究 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教学 谈谈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教学体会 小议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 如何加强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教学 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 试谈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教学 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教学探微 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刍议 新课改下怎样优化初中音乐教学 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刍议 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歌唱教学思考 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学研究 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学路径探究 新课改下初中音乐生活化的思考 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谈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开展 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开展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学的目的不再局限于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素养。初中音乐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唱歌曲、学习乐谱知识,还能陶冶学生情操,有利于促进德育、智育、美育的发展,对学生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新课改音乐教育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匈牙利教育家柯达伊提出,音乐是人的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修养,教育就不完整,离开了音乐就谈不上是个全面发展的人。

一、细致分析教材,把握教学目标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前准备很重要,而备课则是重中之重。很多教师在备课时注重的是目标和过程,往往忽视教材分析这一环节,通常都是照搬照抄教参。只有教师真正吃透、理解了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知道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是真正对学生有用的,对本课有用的。因此,教师要具体细致地分析教材,反复聆听音乐作品,深入到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中,并把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触和理解记录下来,尤其要把本课涉及到的音乐要素分析透彻。一旦学生把音乐作品分析透了,目标自然而然也就清晰了,方法、形式等也就相应地水到渠成了。有了教材分析具体细致这个前提,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清晰也很重要。在每堂音乐课中,大目标是靠小目标去实现,小目标靠大目标去统一,它们之间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所以有了大目标后,制定小目标时必须注意,若干小目标都必须为实现大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 的过程,而不是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在教学环节的每一步都要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怎样才能达到我预设的目标?”也就是在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架设桥梁, 以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师只有围绕目标,环环相扣,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 ?傚i 半。”因此,新课导入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如下导入策略。

(一)“故事讲述”导入

音乐故事可以讲歌曲内容,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表现内容情节以及社会艺术价值等。如在歌曲《猎人合唱》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题,先让学生听歌剧《自由射手》的故事,把学生引入童话情境之中,然后将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引到歌曲《猎人合唱》上来,这时,学生对学唱《猎人合唱》已经迫不急待了。用音乐故事导入,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二)“学生演唱”导入

所谓“学生演唱”导入,就是利用学生对卡拉0K比较感兴趣的特点,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通过卡拉0K演唱导入新的课题。

例如,在教唱歌曲《东方之珠》时,请一位同学用卡拉0K形式演唱《我想有个家》,此歌属流行歌曲,多数同学较为熟悉,并十分喜爱,台上同学的演唱牵动着台下同学的心,有的跟着旋律模唱,有的挥起双臂互动,整个课堂非常有激情。接下来教师导入“刚才我们演唱的这首流行歌曲,诉说了一位流浪在外的孩子,期盼拥有一个温暖的家,今天我们同样学习一首流行歌曲,表达炎黄子孙对祖国香港的深沉眷恋和亲切的关爱。’’运用学生演唱与主题密切相连的歌曲内容开场,不仅丰富了主题内容,而且增大了知识容量,是一种很好的开场形式。

三、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教师在教授课程时都是按照教材的组织形式和内容照本宣科地教学,对课外内容很少有扩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歌曲的时候对创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创作背景、创作意图进行引入,使学生不但学习了音乐知识,还学习了其他科目的知识,扩大了知识面。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不外乎“一听”“二唱”“三表现”,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需要学生去感受、体验,这种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被动的学习,逐渐失去对音乐的兴趣。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法,还给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可以采用合作式学习的方法,教师把学生按照座次分成几个小组,小组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讨论,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责任感,有利于德育的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培养了能力。

四、加强课堂互动,创造实践空间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应是教会学生学”,即教学生学会学习。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好的教学方法对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师生合作

师生间的合作,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种合作方式必须建立在无权威的学习环境中,师生合作必须默契。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扮演“主持人”并与学生结成“合作伙伴”,努力将自己融入课堂中,和学生一起活动,让他们来当“小老师”,如小指挥、小导演、小编舞、小理论家等。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中。

(二)生生合作

这种合作方式需要教师多留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的参与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更多的机会。在小组共同提高的同时,个人与小组成员分享成功快乐。这种学习方法,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给了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五、合理多元评价,增强学生自信

第4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新课改;教学方式发方法

一、立足教学实际。设立科学、开放的教学目标

我国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教师把音乐课教学目标的重点都放在了对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的训练上。在许多人看来,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看学生在这节课掌握了多少乐理知识,学会了多少歌谱。但这并不利于学生综合索质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以一种传统的条条框框禁锢了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与学习兴趣。我们站在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从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学大纲要求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与创造力。使其在感悟音乐的过程中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这才是小学音乐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虽然培养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技能训练活动虽然是必须的课程内容,但不能成为唯一而绝对的课程目标。我们应站在小学生学习主体的角度,立足教学实际,设立科学、开放的教学目标,在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也达到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二、要适应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课内到课外 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2、从本学科到跨学科 实践证明,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小学各门课程中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

三、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1、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

2、是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就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了。视奏也同样要“一目数行”。这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

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切莫只讲不练。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应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的时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带唱,这样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无长进。可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激发兴趣,提高视谱能力。

四、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中来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地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反之,一个自身素质较差的教师,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运用自如。

我认识一位中年教师,她为了教学生唱好三部合唱,练就了一手绝招:自弹自唱,能一人同时演唱、演奏出三个声部来,口唱第一声部主旋律,右手用钢琴奏出第二声部,左手同时奏出第三声部。三个声部同时出自一身,给了学生一个很好、很清晰的合声效果,更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它说明了:合唱并不难,一人能做到,多人更能做到。所以她的合唱教学一直在当地名列前茅。

五、范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范唱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说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一首歌曲学生能否完全接受、学会,与教师的范唱有着一定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范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自我情感以声音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形成学生情感上的共识,而这是无法用乐器、高科技设备等音乐器材来代替的。范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作用如此的重要,原因在于:

1、范唱在教学过程中属于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式,对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2、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一般将范唱安排到新歌学习之前,旨在以教师的声音和形象来引导学生认知、了解歌曲的内容、风格,体验、感受歌曲的情感,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第5篇

笔者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歌唱教学没有正确的定位,导致教学实践中目标和方向不明。那么教师如何利用每一次歌唱教学教给学生基本的歌唱技能和表现方法,更好地帮助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呢?那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地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了。

一、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一)歌唱,在正确的姿势中生根

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声音的源泉。正确的演唱姿势可以使演唱时的声音更稳定、更灵活、更动听,而错误的演唱姿势则会阻碍歌唱技巧的发挥。要使学生真正得到发自内心的精神解放,就要从良好的歌唱姿势开始。因此,笔者认为歌唱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演唱姿势,使其处在“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最佳状态是进行有效歌唱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歌唱,在一呼一吸中发芽

呼吸是发声与歌唱的动力,不会呼吸的人就不会歌唱。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根据歌曲需要设计一些呼吸训练的游戏,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气息浅,吸气抬肩,不会控制气息等错误的方法,采用他们能够理解并完全可以做到的方法进行练习,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游戏中感受到气息的支持,并运用到演唱中来。

(三)歌唱,从科学的发声中开花

发声是歌唱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方法,才能正确稳定地唱好每一个音。那么歌唱教学中该如何进行有效地发声训练呢?首先,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不宜搬出太专业的音乐术语,而应从“轻声地说”开始,通过示范、讲解,形象生动的比喻,让孩子们理解并做到“轻声高位”地朗读,起到以字带情、以字带声、以字带腔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快乐地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做到咬字准确、吐字清晰,为更好地表现作品情感内涵奠定基础。

二、遵循音乐的艺术规律,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

音乐是运用语言的声调,生活中各种音响、节奏创造出各种旋律来反映人们思想感情和社会现实生活的。由于旋律是由声音的高低、长短、快慢、强弱等要素组成的,它必须通过人们听觉的感知,才能使人获得音乐的感受。因此,歌唱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给学生一个反复听、唱的过程,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印象,使音乐长久地保持在他们的记忆之中,从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其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

三、“双基”教学是培养学生对歌唱的兴趣爱好和审美能力的首要条件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不要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首要目标,要强调音乐兴趣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片面地理解了这一阐述。众所周知,音乐基础知识包括构成音乐的诸多要素。比如:音符、休止符的时值、调号、拍号、力度、速度等,这都是学习歌唱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掌握的东西,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在歌唱学习中准确地把握音乐风格,才能真正地谈及歌唱,否则一切都是空谈。音乐基本技能训练包括视唱练习、节奏训练、歌曲表演以及乐器演奏的训练等等。假如一个人的耳朵里没有音高、音准的概念,听不出节奏的疏密,感觉不到音乐的色彩,那么审美该如何去审?假如一个人不懂得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发声、歌唱的咬字吐字,只会大声喊唱,那么歌曲该如何去唱?

第6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兴趣 ;审美;创新实践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支持下,我国音乐教育受到各级教育部门普遍关注,音乐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随着美育被正式写进教育方针,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得到显著加强,音乐教育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的任务是提供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去,并在音乐实践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课标还着重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从音乐艺术的审美感知角度上看,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为此,就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学生为主体,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音乐课的形式是以动为主,以情引动,以动助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儿童爱玩、爱动这一天性,运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等,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和场面,将具有动感的音乐与儿童好动的性格特点相结合,让学生在唱唱、跳跳、玩玩、动动中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

如在歌曲《小麻雀》这首歌曲教学中,由于面对的学生都是低年级的,年龄较小,我运用设置情景,曲后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学习歌曲,感受音乐,发挥其主体作用。具体做法是:设置情景,让同学们带上头饰,自由发挥想象力,表演小麻雀、小花猫的走路动作,在表演中让学生自己体会小麻雀、小花猫有礼貌的一面。表演结束后再问:“我们该学习小麻雀、小花猫的什么品质?”学生很快就能悟出对人要有礼貌的道理。

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了游戏、歌表演、乐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益于学生淋漓尽致地发挥其主动性。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音乐学习情境

兴趣是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情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般情况下,上课铃响后,学生停止活动回到教室,注意力总是很难一下子集中起来,思想仍停留在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主要表现为目光游离不定,情绪动荡不已,在常规的师生问好下,学生勉强收敛,但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能摸准学生的思想动态,改变机械的训话方式,可巧借媒体优势,化枯燥为鲜活。

如在教一年级歌曲《小宝宝睡着了》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夜晚宁静祥和的气氛,在导入新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上课了,我走到讲台前,用右手食指立于嘴角上作“嘘”状,然后拉上教室窗帘,学生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几十双眼睛都盯着老师。此刻,打开多媒体,伴着优美的乐曲课件中出现了已经闭上眼睛的月亮,旁边有几颗小星星在时隐时现的眨着眼睛,接着画面上出现了一棵大树,微风轻轻吹动着树叶,树干上有几只已打瞌睡的小虫儿,树窝里躺着几只可爱的小鸟,在树下的小屋里亮着一盏灯,有一个可爱的小宝宝正伏在桌面上,透过窗子数星星,数着数着就睡着了。随着乐曲的停止,学生的目光也停在了这一瞬间。这时,我轻声地对学生说:“夜深了,天上的星星、月亮都闭上了眼睛,鸟儿休息了,虫儿也停止了歌唱,就连小宝宝也睡着了。”然后用充满亲切的口吻对学生说,“同学们,让我们也闭上自己的小眼睛,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起进入甜美的梦乡吧。”同学们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听着老师亲切的话语,他们完全沉浸在甜美的意境之中。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来导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三、以“审美”为核心,创新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标提出要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教学中,应注意发掘教材的创新实践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创新实践,使他们真正成为会学习、会创新的一代新人。

例如,在欣赏刘天华的音乐作品二胡独奏曲《光明行》时,结合音乐家刘天华的生平介绍,给学生讲述1930年冬天,北京饭店的大厅挤满了本国的知名人士、外国大使馆人员,他们都是特意来欣赏刘天华独奏音乐会的,音乐会开始前,有几个外国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中国的诗歌、文学很有价值”、“中国的山水画别有风味”,“至于中国的音乐嘛?”有人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环视了一下身边的人,几个外国人不约而同地耸了耸肩。然而当刘天华教授手腕一挥,琵琶奏出的声音就象是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悦耳,二胡的演奏更使这些外国人惊讶不已,“拉锯式”的一推一拉的运弓,居然奏出了令人迷醉的音乐,他们情不自禁地翘起大拇指说:“中国的音乐真好!”这样把学生带入到音乐创作的背景当中.这样,不仅让学生更投入地欣赏音乐作品,同时使学生更加热爱中国的民族艺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引发学习激情,调动学习情绪,充分发掘他们的创造力,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注重学生有效参与,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不仅是《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实施小学音乐教育目标的关键,也是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只有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感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能创造音乐艺术、音乐教育和审美体验的价值。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这就是我们音乐教学的最大成功。

参考文献:

[1] 山东教育报

第7篇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音乐教学 创新元素 解析

在高中教学中,音乐教学是一种欣赏性较强的一门教学课程,在这一门教学科目中,教师通常都十分注重教学设计,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前必备的准备工作,是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高中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应以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为主要依据,同时要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审美特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并提高音乐本身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高中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一、新课改对高中音乐教学的要求

1、要求教师对高中音乐课程目标有所明确。在高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并利用音乐鉴赏教学模式使学生了解音乐艺术形式,使学生对音乐独有的艺术之美有所体验。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音乐创作能力,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的个人情感得到丰富。教师还应大力鼓舞学生自主大胆的进行创作,对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有所帮助,使学生通过音乐创作活动将自身的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互相尊重的意识。另外教师还应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民族音乐鉴赏,使学生的文化事业得到有效拓展,为学生未来发展的文化修养提供有利条件。

2、要求教师对新课改高中教学理念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新课改后的高中音乐教学理念为:教学的重点为音乐审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因此在新课改教学环境下的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对新课改教学理念有所理解,要多鼓励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训练和音乐活动参与,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创作能力和音乐艺术审美能力,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多给学生自主音乐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学会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掌握音乐知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表现形式的把握能力,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加强音乐知识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提高教学效果。

二、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创新

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实践性。由于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影响,当代高中教学主要讲究“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并明确提出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下完成学习,因此在新课改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注重鼓舞学生进行参与式的学习活动,要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完成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使传统教学中的单一性有所改变,教师还应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搭建参与性音乐学习的平台,同时教师还应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学生不同学习特点来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实现因材施教,加强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关系,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所显现,还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使学生产生好奇和疑问,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性,注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发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充分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到音乐体验学习当中。由于音乐是一门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因此在高中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学方式要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由于音乐是一种直觉体验所获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对于学习者来说音乐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应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主要作用在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问进行引导,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单一的向学生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使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缺乏学习主动性,另外,传统教学模式下,使学生缺乏实践学习过程,从而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于理论知识上,例如过去的音乐教学,教师只是在黑板上画出五线谱,并以板书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音乐符号,并要求学生能够将这些音乐符号默写下来,同时忽视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特点,导致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过程中无法通过自身的审美特点对音乐进行正确的欣赏。如中国古典音乐中具备较强的非语义性,多半都是靠韵味的理解能力来实现音乐的欣赏,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只对学生进行一些理论上的知识讲解,使学生对非语义性音乐的欣赏能力受到严重的阻碍。

3、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实践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所谓参与实践性学习主要是指让学生踊跃的参与到音乐的演奏、演唱和创作中来,使学生与音乐艺术无限的接近,例如教师在进行《音乐与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安排相应的音乐前奏作为课堂的主要素材,组织学生根据前奏自行编排舞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探究性学习概念我国实施新课改教学理念后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要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对于探究性学习内容的设定教室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审美特点和音乐欣赏能力,进行相应的学习内容布置,使学生通过自身喜好来进行自觉音乐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师应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知识交流活动,还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使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有所增强。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教学的不断深入实施,使高中教学又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单一的知识讲解,应加强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交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高中音乐教学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教学理念,使教学模式向现代化迈出重要的一步。

参考文献:

[1]杨立春.新课改下的高中音乐教学[J]

[2]蔡淳.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J]

第8篇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改进;优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音乐教育为培养和提升人们的素质有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面对广大中学生的情感陶冶和心灵滋养,音乐艺术教育为实现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感、身心健康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重视中学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创新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中学音乐教学模式中,实行的是一种比较强制和机械的教育,老师只是把课本知识理论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后的音乐课堂。因此,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建立一种比较新型的教育理念,以审美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其他兴趣爱好,面向所有学生,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音乐的实践,鼓励学生创造音乐,整合其他学科,使音乐文化多元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创新教学理念,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转换在课堂上的角色,把课堂还原给学生,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2)老师要不断转变教学思想观念,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综合素质。课堂上的音乐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主要阵营。

二、调整心态,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老师是音乐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要想达到两者之间最理想的效果,就要营造一个积极、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

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和老师的艺术素养、教学水平、组织知识能力以及自身言谈举止有着直接的关系。老师要想真正地驾驭课堂,有效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积极讨论,就要提前备好课。但是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状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不可预料的,这就需要老师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全面备课,才能回答学生的问题,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的气氛。另外,还要营造一种感染力和体验性比较强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尽快地融入课堂学习。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老师还要运用感召力比较强的语言,使学生提高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优美的语言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可以凝聚学生的注意力。

要想上好中学音乐课堂,不仅要求老师具备比较扎实的文学基础,还要求老师具有亲切和蔼的态度、标准的普通话,语言要有情感,语速要有节奏感,课堂教学要具有一定的激励特点,让学生愿意学习、喜欢学习,利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来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目前的音乐教学是应试教育教学向素质教育转型并不断发展进步的时期,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教学是时代的需求以及音乐教育教学进步发展的需要,多媒体技术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接触到学生心理发展的最优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愉快、轻松、具有活力的课堂环境与教学模式不仅改变了原有的音乐教学模式,还可以使学生提高音乐素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对象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也可以把音乐想要表现的东西更直观地表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强多元化文化的有效渗透。中学音乐的多元化不只体现在它的形式、歌唱方式、创作方法上,还表现在它自身丰富的文化背景上。借助多媒体,老师可以将课堂资料做成PPT的形式,让学生亲身去体验,这种真实而又自然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一首歌,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更深的意义。所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综上所述,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因材施教,不断创新教学观念,寻找比较切合实际的音乐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徐启蕊.关于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空中英语教室:校本教研,2011(11).

[2]李强.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新课程:上,2011(07).

[3]唐衍超.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8).

第9篇

关键词:新课改;音乐教育;双基教学

“对音乐教育的基本认识应该是所有学习者都应该在知识、技能和欣赏方面得到发展,以促进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快乐,升华他们的精神世界。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音乐知识与技能、表现与鉴赏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吴斌先生的一席话阐明了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工作了一年的年轻教师,我在这一年的音乐鉴赏课堂教学中充分认识到双基教学在音乐鉴赏课的重要性,对于双基教学我思考了以下几点:

一、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加强双基教学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必要性

新课改总目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了首位,这是由音乐课的性质和价值决定的,音乐的核心是审美。可是,无论多么先进的教育理念,音乐教学始终离不了识谱、歌唱。

“音乐双基”指的是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对乐谱上的符号及一些相应的感念性名词如何体现作为音乐的音及其关系的理论阐释。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让他们学习音乐基础知识,也是为了他们在掌握这些基础后更好地对学习音乐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在学生读懂了他们教科书上的乐谱后,才能更好地引发他们内心的情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与情感体验的加工后,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以及诠释,转化为自己的演奏或者演唱。

二、多媒体教学、传授方式单一的教学模式淡化了双基教学

在我开始音乐鉴赏课教学后通过与其他音乐教师平时的交流观察中发现,多媒体教学已经日趋在音乐鉴赏课教学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的确,随着现代先进教学技术的发展与渗透,多媒体教学在我们的直观教学中为音乐鉴赏课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与之同时带来的问题就是教师更多地关注多媒体的操作和教学内容的演示,而忽视了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反馈,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多了个障碍物,人性化的师生情感交流被冷冷的“人机交往”所代替,少了一份与教师面对面的亲切感,多媒体技术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是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如果在音乐鉴赏课中用课件的演示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使课件内容固定化、程式化,不仅虚化了音乐教学,分散了让学生去体验、感受音乐的注意力,而且把学生的想象思维限制、定格在某一固定的内容中,使学生了解音乐的途径变窄,失去充分的想象空间,我也曾在平时的音乐鉴赏课中有过这样的体会,比如在《优美与壮美》这节课中,在欣赏《牧歌》这个环节中我发现,光是采用多媒体给学生欣赏,他们不能体会到牧歌这种优美的旋律,在情感体验上不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共鸣,因此,我着重从这首乐曲的旋律线进行教学,分别请学生进行其中一小段旋律的演唱,并模仿内蒙演唱的风格,体会内蒙长调带给我们的优美,通过这些基础知识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音乐中的优美体会比之前更深刻了。

三、加强双基教学的一些对策

1.改变教学中一些错误的观念,正确认识新课改下音乐“双基”教学观

“淡化音乐知识技能”不等于轻视音乐知识技能或不需要基础知识教学,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没有审美能力的提高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没有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是绝难形成音乐审美能力的,音乐知识的掌握有助于音乐技能的形成有助于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在我们的音乐鉴赏课中加入双基教学,比如在识谱节奏方面,及对乐曲的分析理解双基是一切音乐创造活动的基础,否则仅凭我们对于音乐的原始本能的体验,没有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作支撑,是难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更谈不上创新了。

2.打造趣味课堂,寓教于乐

“良好的音乐氛围”是指音乐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心情应该是轻松、愉快、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民主、亲切、友好的。音乐氛围包括客观物质环境和学生内在的情绪心理状态,但主要的是后者。外部环境比如:教室的门窗玻璃、桌凳、窗帘做到干净整洁,用鲜花、绿色植物装饰走廊、窗台、讲台,课前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音乐,使学生一进教室就产生轻松、愉快、舒适的心情。

良好的音乐氛围创造还取决于教师,教师的精神面貌和言谈举止时刻决定着课堂的气氛。所以上课前应调整好情绪,以满腔的热情、振奋的精神、亲切友好的微笑去面对学生,这样才能创造出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体验,促进学生小组内合作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关键。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增强教师语言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讨论。

总之,在新的课程环境下,教师要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新的教育理念,既不要将情感教学当成“双基”教学的“克星”,也不可将“双基”教学当成是音乐教学的全部。教师要防止在理解课标上的偏离,要积极改善双基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自愿自觉、愉悦欢乐地进行音乐读写能力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游戏般地经历一个音乐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让我们一起乘着“课改”的翅膀,向着更高、更新、更美的方向飞翔!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音乐艺术; 教学效率; 新课导入; 教学语言; 小组合作; 课堂小结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以各种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中音乐是一门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课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和信息技术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们能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进而创造音乐。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和健康发展,这样才能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质量。在此,笔者以歌曲《丢丢铜仔》教学为例,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一、设计精彩的导入激发兴趣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的确,一节好的音乐课,新课导入非常重要,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有不同的导入方法,这样才能有好的效果。如歌曲《丢丢铜仔》导入,我让同学们屏住呼吸,然后播放背景音响材料,接着让同学们模仿火车汽笛声音,这样,同学们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同时我加大了模仿难度,让同学们模仿火车行进中有节奏的声音,看谁模仿的最好,结果同学们模仿的都很好,最后我深情地地对同学们说:“我感受到你们的火车开动得既欢快又有气势。可是在交通不方便的台湾山区,山里的孩子们迎接第一辆火车进山会是怎样的场景呢?――让我们一起来表现一下山里孩子迎接火车的喜悦之情吧!”这样很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运用生动的语言带入情境

语言是人们情感交流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音乐课堂教学情境教学的重发手段之一。说话抑扬顿挫、眉飞色舞的人,不可否认,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被感染其中,所以生动的语言可以让人兴奋自如,而枯燥的语言会让人了无生气,毫无活力。在音乐教学中,身为老师的我们在语言方面就要生动形象,要善于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把学生带入音乐世界,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充满激情,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过度语的设计,使环节之间连接得更紧密、更恰当。如:为了让学生感受《丢丢铜仔》的意境,我问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山里孩子喜悦之情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更美妙的音乐世界吧!”,“同学们能很好的把山里孩子喜悦之情带进我们的课堂,春风得意,笑容满面。同学们要是把课堂学习难度再加大一点你愿意吗?你有信心吗?好,我们一起走进二部轮唱的学习!”过渡环节时,“练低声部的同学非常来劲,剩下的同学你们甘于示弱吗?那好,我们来学习高音部吧!”“同学们,大家学得真棒。快乐吗?好玩吗?下面我们将进入学习的部分,希望大家快乐投入吧!”

三、通过小组合作以加深理解深度

初中音乐教学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倡导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分组讨论与合作学习,使学生加强自力锻炼,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攻关能自勉的主动境界。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掌握知识,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深度。例如,在本堂课的第三个环节为歌曲编配打击乐曲伴奏时,我设计了一个“寻找合作伙伴”的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寻找另一小组合作,这样一小组寻找用手中的打击乐器(手铃和铃鼓)或自己创编的声势动作为另一小组二声部演唱做伴奏,另一小组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演唱二声部,再让其他小组根据轮唱的音准、节奏、音色的统一和打击乐器的编配及伴奏进行评比打分,使我们知道哪儿做的好,哪还有不足,通过反复练习和探究,使我们音乐能力都有所提高。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我校――云枫初中的特色之: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展示。

四、重视课堂小结以渗透德育教育

如今许多的音乐教师,比较重视课堂的开始,往往忽略课堂的结尾,其实,音乐教学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音乐之外,德育教育是音乐课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别的学科无法替代的,音乐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的小结,点出在本节课中我们懂得了什么?有哪些还做的不够好?得到了哪些教育?今后我们应如何做等。对于这堂课我们可以这样小结:今天我们更深入地学习了台湾民歌《丢丢铜仔》,虽然只有简单的两乐句,但是它的旋律却是那么活泼、优美,可以反复吟诵,通过学习使我们了解到我们的民歌是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不仅演唱的语音语调很有特色,而且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更加说明了我们的民歌就是在人民生活中产生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歌曲。希望同学们能在平时日常生活中留意并收集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与老师同学分享,丰富我们的音乐生活。

以上仅是我在歌曲《丢丢铜仔》教学中得到的一些体会和感想,在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爱学、乐学并学有所获。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音乐体验的情感,提高学生音乐基本功和音乐素养。

第11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小学;问题;对策;新课改

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实施重要手段的音乐教育,面临着进一步的深层次变革。音乐教育关系到学生艺术视野的拓展、道德情操的培养以及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健全发展。但当前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的存在,对于上述目标能否实现,着实令我们担忧。本文欲就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教学观念、教学设施、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过于落后以及教师专业素质偏低等问题展开初步探讨,探索性地提出改进策略与建议。

一、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偏低,缺乏有效培训。

当前,小学音乐教师的中坚力量可以说仍是一定数量的非专业教师,他们在小学音乐教育岗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这些教师多没有受过专业化音乐教育。多是出于兴趣、爱好,通过长时间的坚持,使自己在音乐方面有了一技之长,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任音乐教师,对于音乐专业教师必备的素质可谓是无从谈起,如:钢琴不会谈。对于好不容易配备齐全的教学设施,因为教师个人技能问题,却闲置不用,成了学校的硬件摆设。如果说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历史遗留问题,那么不能对音乐教师开展专业的技能培训,则是小学教育管理者的失职。不能对小学音乐教师开展有效的继续教育培训。只能会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及学校教学水平越来越落后。因此,急需重视与加强对小学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

2. 小学音乐教学设施落后,不能有效满足教学需要。

在当前众多小学中,音乐教育的设施可谓是极其落后,缺乏专用的音乐教室,甚至连音乐教学书籍、挂图等教具都严重缺乏,更不用说专业化的琴房。对于小学音乐教育,最常见的占乐教育设施就得属于破旧的风琴了,至于其他音乐教育辅助工具则很少有。因此,导致很多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过程中,分不清竹笛和箫的区别,对于音乐教材中提到西洋乐器更不知为何物。在小学生的概念里,只要能发音的器乐都是“琴”;小学的音乐教学设施的严重缺乏,导致有效的音乐教学不能开展,进一步制约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3. 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在小学教育中,虽然大多数学校都已能够正常开设小学音乐教育课,但却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将音乐教育课开设成“唱歌课”,甚至“流行歌曲课”。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了一方面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内容的缺乏,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音乐教师以流行歌曲应付了事。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学音乐教材与小学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也不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教学技能开展教学。加之,小学音乐教学资料缺乏,使小学音乐教学缺乏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问题的对策

1. 加强对小学音乐师资队伍的培训与建设。

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地吸引高素质的音乐教学人才到小学工作。当前,我国众多高校都已经设立并开设了音乐教育专业,每年向社会输入了大量的音乐专业毕业生,通过为他们提供发挥专业特长与聪明才智的舞台,相信会有高素质的音乐专业人才走进小学。另一方面,要彻底解决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不足问题,就需要不断地扩大全国各大音乐院校的招生数量以及师资力量,动员优秀毕业生后到小学工作和发展。学校也可亲临各大音乐院校招聘优秀的专业人才到学校工作。同时,还可以到音乐院校聘请优秀教师到小学开展教师培训,切实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

2. 加大小学音乐教育的投入。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可以说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力,而音乐教学设施条件如何、音乐教师素质高低又是制约我国音乐教育发展成败的关键。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已经多年的今天,我国成功解决了小学的危房问题,小学教师工资也获得了有力保证,因此,我国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大小学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小学的办学条件,如:修建专业化的音乐教室,配备钢琴、电子琴等音像器材以及开展多媒体教学的设备等;还可以通过在图书馆、资料室中增加相关音乐教学书籍、杂志以及音像资料等,供小学音乐教师们自学和研究使用。

3. 配合新课改,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第12篇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音乐教学

一、创设情境,丰富情感体验

1.多媒体课件进入情境

运用多媒体可以出营造出声画并茂的情境,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授彝族歌曲《迷人的火塘》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了一组介绍彝族居住环境、服饰以及习俗的图片。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我配以生动的语言,让学生了解彝族的“蘑菇房”“长街宴”等,缩短了学生与歌曲间的距离,因而在学唱歌曲的时候他们非常投入,从音乐中得到了美的熏陶。

2.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处处有音乐,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授《洗手绢》时,首先让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做过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接着我就鼓励学生伴着《洗手绢》的音乐,创编一个自己劳动的情境,学生兴致盎然地活动开了,有的模仿扫地,有的模仿拖地等,劳动场面真是热火朝天。有了这些体验后,我就让他们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表演唱给大家听,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充满了生命力。

3.律动表演体现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在音乐课上适当地根据歌曲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动作语言来表现歌曲的情境,从而感受歌曲的情绪,这样既很好地表现了歌曲,又让学生得到了兴趣的培养。例如,在教唱《玩具兵进行曲》时,让学生模仿叔叔的正步走,加上适当的动作,让学生在教室里走队形,学生兴趣高昂,一个个把歌曲的情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激发兴趣,引导探究互动

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要求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创造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创新,使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力度记号》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聆听火车由启动向远方开去,然后由远处向近处开来的声音,想一想声音有哪些变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用自己理解的动作和图形表示出来。然后由小组代表将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展示。学生创编的动作和图形虽然是各式各样的,但是所表现的力度是一致的:由强到弱,再由弱到强。这时教师相机揭示音乐中的力度记号为“渐弱”“渐强”。

三、适时引导,创新表现形式

1.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

例如,学习《小雨沙沙》时,首先引导学生说说种子在土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们是怎样长大长高的?接着让学生结合插图自由想象,并要求学生能用动作把种子发芽的情景表现出来,由学生创编动作表现音乐的内容,并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更容易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

2.创编歌词

例如,《这是什么》这首歌曲,在学生熟悉新歌之后,教师通过课件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进行歌词创编。

滴答滴答 几点钟 滴答滴答 七点钟

你在做什么 我在吃早饭 啦啦啦啦……

3.为歌曲创编伴奏

例如,学习《火车开了》,教师可以把全班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模仿每四拍一次的火车叫声“呜”,第二组模仿每两拍一次的车轮声“轰”,第三组模仿每两拍一次的“咔嚓”声。学生根据老师的指挥依次呈现,让学生体会三声部节奏的和声效果。

四、竖笛辅助,提高教学效率

竖笛的音色纯正清丽、柔和轻盈,被称为“柔和的笛子”。竖笛教学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接近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促进学生的听音、视谱、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声部歌曲《春晓》时,通过竖笛的吹奏,将学生分组吹奏各声部,或一组吹一声部,另一声部来互相配合,这样多声部能完全和谐统一配合起来,在教学速度上比以往加快了一倍,而且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整个教学过程永远保持着十分愉快的状态。

第13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音乐教学;体会

我们的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在此,谈谈自己在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引趣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

在实际教学中逐渐发现不管课堂教学内容多精彩,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始终不好,甚至会出现正常教学无法进行的情况。新课标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于是我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研究酝酿合适的导入方法,由于方法得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被调动起来,学习效果越来越好。例如在《雪绒花》这一课中学生进教室时给他们放录音《哆唻咪》,用音像图画式和提问描述式引导学生:同学们刚刚听到的是什么歌曲?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想看这部电影吗?随即给学生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段,学生聚精会神的观看后,不仅对此歌的创作背景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对片中的音乐也逐渐熟悉了,因此,再学习这首二部合唱歌曲就比较容易而且也学的很投入。因为在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段时,已经三次出现所要学的《雪绒花》的旋律部分了,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基本上都记住了主题旋律,都听会了,那教师只要在解决第二声部的难点部分和歌曲处理上进行启发和引导就可以了。

导入的目的是教师有意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十分巧妙地把学生带进新的教学内容中去,所以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设计的内容一定要与主题内容联系紧密,具有关联性,因此,在备课时首先必须认真分析课题内容,然后再去酝酿合适的导入内容,因为在音乐教学中,“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起着诱导、铺垫和衔接的作用。一个精彩的导入能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专注地参与课堂学习,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归纳,定会总结出更加完善的设计,为每一节音乐课设计出一个优秀的导入。

二、恰当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现在的学生知识来源非常丰富,各领域的知识有可能比老师懂的多。要将新的精神和思想渗透到音乐教学中,不断地更新课堂教学方式。一定不要再一成不变的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学生厌学,使一堂生动的音乐课变得枯燥乏味。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启用情感教学模式,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多寻求些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的结合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要以情感人,这对中学生来说较为恰当。

在这几年的教学摸索中我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在欣赏京剧时,我拿一些脸谱和服饰,采用分组抢答的形式,让学生们每组选一个人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教师:“现在问题开始,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脸谱哪个是生、旦、净、丑?”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问答形式很平常,但若教师变换形式来进行,就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没被选中的其他学生兴趣也都很浓厚,甚至都站起来举手,大家在一片热烈而有序的气氛中回答完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仅学到课外知识,而且对音乐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学生来说,老师采用一些接近生活、接近社会的形式以及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并且对音乐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产生了,而学生的情感也是发自内心的。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较容易进入状态,也较容易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角色。通过对角色的体验,将学生的内心情感转换到外在情感,而且对其他同学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而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将情感进一步陶冶与升华。

三、灵活、多变是解决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法宝

1、如何避免器乐教学枯燥的问题。

在器乐教学的基本练习中,反复的音阶练习学生掌握得很快,但是显得枯燥,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势新颖的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教学中我自始至终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目的,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的喜悦和乐趣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创新热情,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

2、调整唱歌教学的发声练习。

过去唱歌教学程序中首先是发声练习,有的学生不是笑就是做鬼脸,虽然有几分钟的发声练习,可到了演唱歌曲时声音质量却没有提高,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唱歌教学前的发声练习还有必要吗?这些音乐标准对于学生来讲是不是太“专业”?怎样解决发声练习与演唱歌曲相结合?于是我思索并大胆在唱歌教学过程中摸索不再单一做发声练习,而是在演唱过程中随时随地引导学生,提醒学生的坐姿、背挺直、鼻腔打开,嘴撅起来,体会歌曲意境以情带声,并随时给学生做歌曲演唱示范,加上灵活多变的伴奏,整个教学过程把演唱方法融入其中。学生演唱声音经过调整后非常好,效果是单一的发声练习所不可比拟的。

3、识谱教学还要不要教、如何教?

第14篇

一、现状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教学目标不明确;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没有兴趣的音乐课,则形同虚设。

2.对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旧,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科之间缺乏综合性。

3.对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单纯的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相脱节。而音乐的学习过程则是一种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探究和创造的过程,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们往往采用没有突出音乐艺术特点、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重视教学的结果,轻视教学的愉悦过程;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轻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好。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可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

4.对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评价相一致,都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多“以智商式思维”为理论依据,以纸笔测验为唯一方法的学校评价等等。

二、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高中音乐教学对策

教学是学校永恒的旋律,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形态,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也将进入新的阶段。由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面对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1.在教学目标方面

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地、有个性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只要有适宜的课程和学习环境,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课程目标应该面向全体,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具体表述。多元智能课程的目标就是符合每个学生的兴趣目标,学校重视的不是课程开发,而是人的发展。因此,笔者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即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在教学实践中,音乐作品应该贴近生活,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

2.在教学内容方面

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能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为理解而教。因为,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发展某种特定的智能,高中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觉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音乐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多元化。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在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包括教师的“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还将不断出现。多元智能课程的方法就是一种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的方法。“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

三、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是我国近年来关注的国外教育思潮之一,加德纳把智能定位为我们今天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我国今天的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新支点;同时提出了智能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我们的教育观应该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呼唤我们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跟上时代的步伐,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而随之变化。

第15篇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一种“人本思想”。教师必须在观念上把学生当做大写的“人”,而且是有思想、有灵性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机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效果,而且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把教学时间放到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上来,在活动中了解、影响、激励、鼓舞学生,营造一种接纳、支持和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教师应从“独奏者”角色过渡到“伴奏者”角色,从此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强调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权威与尊严,以教师为中心,抹杀学生的个性,导致师生间缺乏平等的沟通对话,师生关系必然存在隔阂。在现代社会,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不仅仅需要学生尊重老师,同时老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和谐关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学生要做我的朋友。”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当做朋友一样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分融洽和谐,就会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