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青少年素质教育内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科技馆;素质教育;功能
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活动中,科技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一,科技馆能够让学生在其中学习到知识;其二,科技馆能够满足青少年好奇心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模式。科技馆会结合青少年的兴趣与爱好、结合青少年的个性特点组织策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活动,这些科技活动能够有利于促进青少年智力的发展,锻炼学生的能力。这些科技活动遵循学生自主的原则,能够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知识普及,有利于向青少年传播科学精神,使得青少年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具备一定的科技素质使得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得到有效的弥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促进青少年个性能力的发展,有利于陶冶青少年的情操,使得青少年具备一定的意志品质,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笔者在本文中将着重分析,如何让科技馆在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中发挥出作用。
1大力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是当前的急迫之事
青少年的素养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开展面向青少年的素质教育活动,即是对青少年综合能力提升的需要,又是推动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必须之事。我国开展素质教育发展之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青少年的综合素养。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当前开展的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并对对开展素质教育的基地和学校进行实地调查,从而就本文所讨论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笔者认为素质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4点:第一,素质教育活动受到市场和经济大环境的反面影响,出现了形式多样的素质拓展活动。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以及我国文化理念的约束,对素质教育的活动类型未形成体系化的约束,同时对素质教育的市场未制定规范和规则,使得一部分不良文化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观。第二,当前科技越来越发达,信息技术在青少年逐渐普及,甚至成为一部分学校开展课堂教育活动的工具。然而这种情况下,使得青少年大量受到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造成对认知上的偏差,偏离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第三,当前的素质教育虽然形式多样,然而其本质依然未脱离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未能够充分理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趋势。第四,受我国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的素质教育方式依然未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对青少年开展的学校教育依然是以满足考试需求为目标,未能够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养。针对上述问题,使得素质教育的开展越来越迫切。
2让科技馆在素质教育活动中发挥功能
2.1通过常规展览举办素质教育活动
常规展览,即科技馆中常设的固定展览项目。通过固定展览,开展面向青少年的素质教育活动,能够提升展品的利用程度,并向青少年直观的展示作品,让青少年亲身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从而提升青少年对科学的认识程度。由此可见,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可以通过科技馆进行有效的开展。因此,需要提高对科技馆展品的应用程度,提高科技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通过科技馆的常规展览,能够帮助青少年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如对社会的审美能力。通常情况下,科技馆可分为高新技术区、水乐园区等不同的类型的展位,每一种区域都会有其标志性的色彩和音乐,甚至不同用味道进行区分,这种感觉上的刺激,能够激发青少年对科技馆的兴趣度,同时能够提升青少年的感觉的认识。
2.2通过临时性展览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
在青少年中间普及科学知识,不仅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养,还能够帮助青少年提升对感觉的认识程度。同时,青少年时期是学会学习的重要阶段,因此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能够让青少年形成知识上的迁移能力,并且能够帮助青少年获取更高层次的知识的能力,对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开展科技普及教育,让青少年的认识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让青少年的综合素养得到发展,提高青少年的综合能力。临时性展览,不仅能够帮助青少年得到认知能力的提升,还能够帮助青少年提升理解能力。临时性展览通常会根据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以及大众所关注的内容进行开设,因此能够让青少年通过临时性展览获知当前社会所关注的重点,与社会进行链接。以神舟飞船升天事件为例,科技馆开设了以航空航天知识为主题的临时性展览使得青少年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结合相应的史料与图片使学生能够形成深刻的感官印象,向青少年介绍一些宇航员的故事,也可以将一些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通过这一展览提升青少年的知识水平。
2.3开展专项主题活动为青少年提供定制化教育
科技馆需要能够对青少年的心理教育有深刻的理解,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为青少年提供符合其特点的素质教育活动,方可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青少年时期,身体之间成熟,而心理却处在成熟与不成熟的交叉阶段,对社会有懵懂的理解,却难以脱离家庭和学校的环境,认知上依然处在表象的程度。这时期的青少年,渴望获得知识。因此,笔者认为需要通过科技馆开设的各种活动,对青少年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定制化教育项目,从而促进青少年的综合能力。这种定制化的青少年素质教育活动,如何满足如下3点:第一,开展的定制化活动过程中,需要保障青少年的身心安全。第二,所开展的定制化教育活动需要达到对青少年开展素质教育的目的,以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养为目标。第三,定制化的素质教育活动要有娱乐性、能够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引起青少年的兴趣。
2.4让青少年融入到科技研究团队,提升青少年对科学的认知程度
研究分析,能够提升青少年对事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锻炼思维,并且能够提升青少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青少年时期需要获取的能力素养。目前,我国青少年普遍存在欠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科技馆开展的活动能够锻炼青少年在这一方面的能力素养。科技馆可以请青少年加入其科研项目中的方式,提升青少年解决问题的能力。科技馆在设计这一类活动项目的时候,安排青少年以科技馆的科研项目为核心,或者让青少年加入科研团队等方式,达到获取的知识与研究设备相结合,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青少年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青少年;素质教育;含义;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素质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知识建构、能力形成、创新意识的培养。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具有社会化的重要特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如何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实施素质教育,下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一、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源自于素质概念的提出。素质教育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一个是可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一个是塑造学生的心灵,形成创新能力;一个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等方面。素质一词的含义应该理解为人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的基础。也指人的解剖生理特点等。人的某些素质也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和形成,通过学习和实践等活动获得和形成。所以,在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体现。素质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和人的思想、道德、知识、技能、技巧等方面共同形成人的品质属性,是各个层次的高度融合,而不是单一层面的理解。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具有非常广泛和深刻的内涵,体现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教育确定的方向,即为实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让人才的概念具有新的含义,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品质和能力提高。
二、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青少年活动中心是青少年校外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社会不断进步、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发挥主阵地的作用,是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1.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青少年活动中心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是一个系统的活动场所,在这里实施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目标全面的特点。青少年活动中心不属于学校教育,也不属于家庭教育,而是属于社会教育,是三大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成立和建设,具有极其明显的社会化特征,在经费来源、活动方式、经营管理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化特征。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特征,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比如,科学知识、兴趣特长、人际交往、沟通交流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尽可能地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不同与学校的考试评价,这里的学习检验更为科学化和人性化,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点。比如,在青少年中心创建实践教育基地,基地以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为目的。连同家长一起开展亲子活动、户外生活体验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尊敬长辈,体会父母在自己成长中所付出的心血。
2.科学实施教育方式
在全国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的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个性能力的形成。教育心理学也表明,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与他们的学习效率呈正相关。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大力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做课堂教学的主人。但是实践中我们也看到,老师依然不太能放得开教学的手脚,学生依然是听得多,参与得少。而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则不同,在活动中心,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宗旨,那就是在活动中育人。所以每一项活动都是师生的互动。体现了活动中形成能力、活动中提高素质、活动中获得知识、活动中具有创新等特点。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动脑、动手、动脚。青少年活动中心本着学生参与教学的原则,提倡学生进行手脑互动的训练,手眼协调的训练,发散学生的思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训练,学生亲自感受艺术的魅力,在这种参与式的活动中,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都得到了训练,青少年在这里茁壮成长。
3.广泛实施教育内容
青少年活动中心较之学校教育而言,其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宽泛性,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点,体现了关注学生发展和能力形成的本质属性。青少年活动中心丰富的校外教育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在多方面、多层次上形成能力,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使青少年在多方面形成能力,开发自身具有的潜能,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做好基础和辅助。比如,开展的夏令营活动、艺术节活动、素质教育拓展等内容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没有校内教育的多种束缚,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具有广泛性和灵活性。
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社会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突出自身的教育特点,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培训方式
公共图书馆作为广大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如何充分发挥出公共图书馆在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公共图书馆馆员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信息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复杂纷乱,公共图书馆必须做好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指导工作,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1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概况
1.1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信息道德是整个信息活动中的行为准则,主要用于调节信息使用者、信息服务者和信息行为的行为规范。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人们获取信息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信息安全、有秩序地传播。信息素质教育包括信息道德教育、信息能力教育和信息意识教育。信息能力主要有获取信息能力、处理加工信息能力和利用信息能力。信息意识则是指人们获取信息主体、判断信息和如何有效抓住有用信息的敏感程度。信息意识教育就是培养青少年的信息观察能力,及时、准确地从复杂的信息中发现并利用有用的信息,进而实现个体目标。1.2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需要。互联网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比较晚,但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互联网与信息化之间的融合推动了信息社会的发展。在信息化社会中,熟练掌握网络知识和技术,跟上时展的潮流已经成为青少年发展的必然方向。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对于身心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有必要对其进行信息素质教育。
2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培训方式不成熟公共图书馆在青少年素质教育方面的培养主要包括信息技能培养和信息道德培养,其培养方式比较单一,只是单纯采取讲座的方式,并没有结合青少年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连续性的信息素质教育,严重阻碍了公共图书馆在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2.2缺乏政策上的支持实际上,西方部分发达国家比较重视青少年的信息素质培养,相关政府部门也制订出了一系列关于青少年素质培养的政策、发展规划和教学计划等。而我国根本没有相关政策来支持公共图书馆在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因为缺乏统一规划,所以,对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是极为不利的。2.3宣传力度不够电子阅览室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一部分图书馆并没有认识到电子阅览室的重要性,再加上社会各界对电子阅览室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人们对电子阅览室的误解不断加深。大多数家长认为,电子阅览室就是网吧,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于他们成长,不主张自己的孩子到电子阅览室内上网。因为公共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并没有阻止青少年玩耍网络游戏,所以,很多家长和老师对阅览室持否定态度。2.4责任缺失我国建立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时间比较短,在开展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工作中缺少相关的经验,同时,还存在意识上的偏差。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普遍认为,青少年素质教育是学校的主要责任,与图书馆没有直接关系,政府部门也没有专门针对公共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硬性指标。正是因为责任缺失,使得图书馆没能承担起自身的责任。
3提升公共图书馆的作用
3.1完善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公共图书馆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加强教育读者对图书馆的认识和利用,使青少年可以熟练掌握基本文献信息检索方法和相关的检索工具,不断提升青少年鉴别文献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根据青少年的实际需要,将导读与导航服务相结合,进行连续、不间断的辅导。另外,要不定期举行各种宣传活动,例如开展读书活动,对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向青少年介绍识别网上信息的方法,适时加强对青少年网络道德方面的教育。青少年是信息社会的主体,应不断提升他们利用信息中的道德自律意识,抵制网络游戏,合理使用信息,促进信息社会的发展,以完成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3.2合理利用馆藏资源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应及时调整对青少年的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网上信息资源的出现并没有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仍旧是以纸质图书为主。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应加强建设特色馆藏,确保其具有权威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在印刷纸质版文献时,还要实时采购一些电子文献,使青少年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另外,还要结合公共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建立特色的馆藏数据库。目前,有很多公共图书馆都将网络资源作为未来建设馆藏资源的重要内容,开始加大建设网络资源的力度,为更好地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提供了条件。3.3提升馆员的专业素质为了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要不断提升馆员的专业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新形势下,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不断吸收新的信息知识和来自信息社会的挑战,还要做好青少年的信息素质教育。众所周知,公共图书馆是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青少年自身的信息素质和掌握的技能可以很好地反映出青少年的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也是社会对综合人才的基本要求。
4结论
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主要是以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时间比较晚,培训方式还不成熟,缺少政策上的支持,宣传力度不够等,还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公共图书馆只要将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放在首位,脚踏实地,充分利用图书馆内的资源,营造良好的青少年素质教育氛围,才能逐步完成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培养。
参考文献
[1]巩明英.论图书馆在培养青少年信息素质方面的作用[J].学术纵横,2014(08).
关键词:素质教育;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26-01
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其目的是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作为社会化教育机构,肩负着对学生实施社会化教育的历史重任。那么如何开展实施素质教育,下面浅谈自己的体会:
一、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优势特点
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其发展定位以及育人目标都较之学校教育有很大差别,培养兴趣、培养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强调个性的发展是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的目的和宗旨。侧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侧重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在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全面性
校外活动中心内设大量的教学设备和设置,配备较强的师资人员,所以在开展一切校外教育活动中具有全面性,覆盖面广,教育网络发达,青少年来到这里进行学习,可以享受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精良的师资,并且可以持续和长久地接受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具有协调和沟通的能力。
2、公益性
校外教育具有公平和公益性,青少年活动中心是面向全社会的青少年而开放的,尤其是设备和设施都是免费供学生使用的。学生可以单独也可以由家长带领到活动中心来学习和体验。活动中心还利用一些重大节日免费向青少年提供一些竞赛、辩论、展览等活动,这都充分体现了活动中心教育的公益性、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接纳和包容性,也是活动中心公平性的表现。
3、娱乐性和开放性
青少年活动中心对学生实施的教育,始终都是贯彻寓教于乐的原则,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快乐中建构知识和形成学习能力。教师实施的教育都是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开展,都是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而设计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内容,在实际体验中感受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形成。活动中心的设立是向着全社会中的青少年开放的,具有一切现代教育的特征,所以活动中心开展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二、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
1、科技与艺术有机结合
在青少年活动中心所开展的素质教育中,科技和艺术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一些家长中存在一种认识,那就是科技和艺术是两个没有交集的项目。可是科技和艺术的结合应该成为举办展览和竞赛,让学生展示自己才艺的机会,所以要大力加强科技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2、注重活动中心的文化建设
活动中心对青少年进行的素质教育是一种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活动中心要在自身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实施素质教育。活动中心的文化建设首先是环境方面,可以利用中心的围墙进行墙面文化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墙面文化吸引学生,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尤其开辟出特定的平面,让学生自己设计图画,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遴选学生的优秀书法和绘画作品,体现我的世界我作主,我的学习我作主的办学风格。有了强烈的文化氛围,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
3、加强实验基地建设
活动中心应该建设成为学生进行科技与艺术学习的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提供科技制作的基地,提供艺术培训的实践基地。通过诗词、书画、民乐、舞蹈,强化民族文化培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挖掘中心的名师资源,对外聘请专家名师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国画、书法、民乐、舞蹈等专业培养,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修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关键词 素质教育;音乐教育;地位;作用
二十一世纪国际经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竞争的关键是人的素质,而提高人的素质关键要靠教育,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的音乐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整体的、与学生的成才诸方面皆有关系的教育行为发挥作用,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辅助手段,为素质教育服务,又融入素质教育之中,并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同时,素质教育给我们提出了加快音乐教学改革步伐的迫切要求,并指明了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因此,深入探讨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明确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发展,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1.音乐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补充
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各种知识的全面性、联通性、多样性和实践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教育也正好注重于人的个性情感、审美趣味和鉴赏能力的培养。音乐具有强烈的抒情功能,它可表现人们丰富多彩的感情:当民族面临生死存亡时,《黄河颂》、《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铿锵有力的节奏可以唤起国人保卫家园的信心;当国家出现国泰民安的盛世时,《走进新时代》、《江山》等歌曲优美舒缓的旋律可以展示人们内心的喜悦;当一个民族的生存极其依赖于自然环境时,《青藏高原》、《珠穆朗玛》等歌曲那种高亢辽远的曲调可以展现出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当人们情感出现起伏波折时,《童年》、《同桌的你》等歌曲那种轻松婉转的音符可以抒发个人复杂的情感纠葛。由此可见,加强国民音乐教育可以为改造社会、提高文明、净化个人心灵服务。
2.音乐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完善
爱因斯坦在谈到音乐与工作的关系时说:“音乐不会影响研究工作,两者都从同一渴望之泉摄取营养,而它给我带来的慰藉也互为补充。”造就一个爱因斯坦,除了高超的理科知识以及相应素质外,音乐给予他无限的想象空间,使他的创造性发挥到最佳状态。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人,音乐可使他的智慧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显露出来,就伟大的科学家来说,只有科学的美,而没有艺术的美,是残缺不完善的。音乐教育客观上为所有可能成为英才的脱颖而出的人起着积极的作用,其以培养学生音乐特长为目的,但更强调在学生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上,在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培养学生高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而有人说:二十一世纪将是艺术与科学共同创造的时代。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来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素质,从而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在一个国家的文化教育里,在一个民族文明素养的培植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二、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音乐教育可以促进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发展
在艺术世界里,音乐是最善于表达并激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能给青少年以美的熏陶与感染。音乐教育可以让青少年意识到在音乐集体活动中自己承担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担任不同的演唱形式,在乐队中承担某件乐器的演奏,都会使他们感受到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和责任,意识到自我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以体现,从而引发他们热情地投入到集体活动中去。因此,经常与健康的音乐为伴,会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逐渐养成互爱互助、举止文明等好的习惯。
2.音乐教育可以促进青少年智力素质的发展
音乐教育不但可以丰富青少年音乐知识修养,还给青少年的智力发展以支持。爱因斯坦在谈及他的科学成就时说:“我的科学成就有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爱因斯坦不仅能拉一手好提琴,而且还研究音乐与科学的关系。音乐是时间艺术,时间的观念在音乐中天然存在;音乐又是空间艺术,存在于音响的想象空间。音乐教育中只有对一支曲子由逻辑思维、想象到整体形象的融合协调,才能充分理解其内涵,进而在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智力要素得到发展。
3.音乐教育可以促进青少年能力素质的发展
音乐教育强调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优秀的音乐总是同人类的社会进步相联系,总是充满生机和创造性。个人对音乐作品独创性的感受和实践对青少年创造精神及创造力的培养无疑非常重要。音乐活动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合作性和交际性,参与音乐活动可以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与他人、社会交流、协调和融合的能力,也使青少年在更多更有益的社会交往中得到多方面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发展。
4.音乐教育可以促进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发展
音乐教育还可以促进青少年自我意识、意志品质和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对促进青少年心理平衡、身心健康,使他们的情绪情感得到和谐的调节及控制,从而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思维品质,实现自我调节与控制情绪情感方面的作用更为显著。当青少年身心沉浸在美的感受中、精神上得到美的滋养时,可以通过音乐艺术声波、形象感染、节奏变换、速度快速、情感体验等,使冲动趋于平和,紧张趋于松弛,消沉变为振奋,伤感得到抚慰,喜悦得以抒发,从而调整心理平衡,有利于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二者密不可分,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育既要完成本学科的内容,还要担负起人类一般发展所必需的培养目标,体现对人全面素质的培养,这是现代教育发展观赋予音乐教育的使命。目前,确立音乐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使音乐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已成为教育界共同关心的课题之一,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确立素质教育观念,切实尊崇以人为本,从提高人的精神品质和生活质量出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子华.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5).
【关键词】校外活动素质教育青少年
素质教育实施的机构显然不仅仅只是学校,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外教育机构被赋予了更多的教育责任。现阶段,校外教育机构的功能更加多样化,对素质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推进作用,成为了我国素质教育实施的主要阵地。
一、素质教育对青少年的作用
1.加强青少年的道德素质。
作为素质教育中尤其重要的一部分,校外活动中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是必须的。所以,在开展校外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努力强化对青少年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所以使得在开展校外活动时,必须通过结合一些校外游戏的特点,独立自主的开发,大家一起创新,开展一些有着独特教育内容的校外活动项目。
2.锻炼青少年的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是一种品德,是科学教育以及自然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培养的主要内容。素质教育不仅可以使青少年建立起完整的科学知识结构,还有助于提高青少年自身的科学素质。如今,科学素养已经成为现代化人才的重要评判标准。青少年若想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立足,就必须拥有一个较高的科学素质。为推进素质教育进程,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好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有积极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团结、互助的精神,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此外,学生也可以在课堂活动中学习专业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开展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面临的困难和思考
1.完善校外教育管理制度。
素质教育是不仅应该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是校外活动中心应该重视的教育方向。在校内,素质教育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学生获取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教学方法,是学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校外,由于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也要在把素质教育引入家庭和社会教育的领域。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校外素质教育的开展,重视校外教育机构对学生的重要影响。在校外教育机构中实行素质教育一般有两方面的理念。第一,要有专属于校外教育的特色,校外教育机构在实施素质教育时,最主要的就是要开发出学校没有的教育项目,所以在校外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尽量不要与校内教育内容重复。校外教育机构在开展教育活动时要侧重于校内教育所遗漏的教育内容,要创新教育方法,调整教育方式,使校外教育机构的功能更加多样化,拥有更加优化的教育结构,与校内教育相得益彰,满足学生素质教育的需求,共同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第二,校外教育机构要有地方特色。校外教育机构要全面了解自身的教育资源,并进行充分的利用,因地制宜开发符合地方特色的教育方式,使教育更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提高校外教育机构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校外活动素质教育的开展中,首先要提供优质的教师。教师要形成教学艺术就必须要有深厚的专业造诣和扎实的教学功底,教师的专业能力必须足够优秀才能够确保“言传身教”的质量与效果。在素质教育中,教师是教育的实践者,教师所采取的教育方式对素质教育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因此,为使学生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就必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对与校外教育机构来说,若想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主要有三部分内容,第一,要求教育工作者自主用于创新教学方法,积极记录教学笔记,并以实际为基础探索科学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处于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中。第二,校外教育机构要重视对教师的培训,拥有一个完整的教师培训渠道,并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成果的评估,奖励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惩罚教学水平较低的教师,促使教师积极自主的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进而提高教学效率。第三,校外教育机构要注重教师的对外交流,让教师在对外交流中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优点,进而充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3.确定核心教育理念。
开展校外素质教育活动,必须以引领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方向为己任,以融入校内教育、体会学生需求、提现特色教育、实现素质教育为核心理念,以立足实践教育、补充学校教育为责任,以中小学生体验和成长教育为核心内容,整理学校教育资源。以诚信赢得发展,凭实力打造品牌,用专业保障质量,靠责任成就未来。
1信息素质概念及构成要素
1.1信息素质概。最早是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尔考斯基提出。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对信息素质有了比较准确的定义:具有信息素质能力的人,必须能够充分地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有能力去有效地发现、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从根本上讲,他们已经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知识如何学习,因为他们知道是如何组织的,如何去实现和使用信息。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因为他们总是能够为任何任务和决策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1.2信息素质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信息意识、信息情感、信息道德、信息分析、信息评价和利用能力及信息知识水平与信息行为能力。
2大力推进我国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
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作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信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我国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靠教育部门或几门课就能解决的,需要青少年自身、社会和学校的共同作用。
2.1青少年信息意识的自我培养
青少年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首要的是在信息活动中树立开发和利用信息的观念和自主、自觉的能力。信息意识的自我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培养对信息的敏感度。对信息能够有特殊、敏锐的捕捉力,能够从大量的、平常的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为我所用;第二,对信息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有价值的信息能保持足够的专指度,对信息的积极态度形成一种习惯性倾向。第三,增强对信息的判断能力。比较准确地判定信息的价值,剔除不良信息,远离有害信息。第四,形成对信息的批判能力。在获取、利用信息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握信息内核。
2.2学校是培养青少年信息素质的主体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信息素质的主体。在推进信息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校其信息素质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同,方式、方法、措施亦不同。
2.2.1中学生、中职生信息素质教育
中学生、中职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内容主要是信息意识、信息情感、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几方面。可通过广播、板报、参观图书馆(室)、讲座等方式向学生宣传、讲解信息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学校要重视图书馆(室)建设,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室),教会学生查找馆藏文献信息的方法、技能,掌握常用工具书的使用;向学生宣传、介绍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知识;中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课学校要把它落到实处,保证课时和上机操作时间,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因特网知识,利用网络接受健康、向上、有助于学习的知识信息,教育学生把握上网时间,不沉迷网络游戏,远离有害信息;电视、广播、报纸是传播政治、文化、经济、科技等最新信息的媒介,学校要给学生一定时间收看新闻、重大活动的直播和读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应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2.2.2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高等学校要认真执行教育部关于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规定和课程计划,参照国外信息素质评价标准,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大学生信息素质评价标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学校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关键,因此,图书馆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多做工作,求得学校领导(特别是主管教学的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内容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情感、信息分析、评价和利用,信息知识水平与能力,信息道德和终身学习的培养教育。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应发挥图书馆教育功能,利用馆藏文献信息、专业人才、技术力量等优势,做好各项工作。图书馆要做好新生入馆教育和指导,以多媒体、参观图书馆、文献借阅规划、规章制度、电子信息查询方法等,尽快使新生了解图书馆,喜欢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和最有效途径,学校要有统一规划,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包括信息基础理论课和信息技术课。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技术方法。
信息检索课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是大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一门基础知识,是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检索课也以手工检索转向以计算机网络检索。图书馆承担着信息检索课的教学任务,馆领导要予以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是教学质量的前提保证,要不断总结经验,改革信息检索课教学的方法、内容、手段。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利用图书馆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检索设施,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注重大学生信息知识水平与信息行为能力,信息分析、评价和利用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从海量的信息中快速、准确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和网络安全、网络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人、信息法制意识和信息免疫力。
2.2.3社会青年信息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青少年素质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效途径,也是现代社会对青少年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基于素质教育观念,审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从青少年实际的心理素质情况出发,构建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是素质教育整体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解读
1.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与意义。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普及心理健康的卫生内容与常识,一方面帮助青少年学习解决与处理常见心理问题的技巧,另一方面帮助青少年适应学习、生活与社会做准备;二是预防重大心理问题与疾病的发生,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活动,帮助青少年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利用学校提供的心理资源寻求帮助,做到防患于未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会影响青少年思想与品德方面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实现人格的健全与完善,促进青少年健康水平的提高。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开发青少年的心智潜能,通过情绪、心态、信念等方面的心理教育,充分开发青少年的心智潜能,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2.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主要的心理问题。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在心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大方面:一是学业适应问题,由于课业负担过重与升学竞争过强,很多青少年难以适应学业的开展,出现考试焦虑情绪、厌学情绪、抗挫折能力差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二是人际交往萎缩问题,现在的青少年基本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娇生惯养,形成自我中心的孤僻性格,很难融入到人际交往的过程之中;三是情绪情感问题,这种心理问题的内在表征为恐惧,如心理症状的恐惧、社会评价的恐惧等,容易使青少年产生焦虑、敏感的情绪;四是社会适应问题,青少年由于个性发展的不成熟与不完善,存在薄弱的意志力、较差的承受力、不稳定的情绪等各种个性发展问题,这使得青少年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仍然存在,这些心理问题会阻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利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与健康成长。因此,要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探寻素质教育背景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为青少年形成健全的心理提供途径与保障。
二、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构建。教师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之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构建是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基础,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先要构建教师心理健康观与心理健康教育观。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培训、讲座等多种活动类型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观念,引导教师深入地认识到心理健康对青少年心灵成长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倡导教师“心理保健师”的新型身份,即教师要时刻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状况,及时发现青少年出现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地针对性措施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途径,这种课程的开设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心理学课程的开设,通过心理学课程中认知、情感及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学习,引导青少年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来适应学习生活,掌握合理的人际交往技能来适应社会生活;二是身心方面指导课程的开设,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特殊性,这就需要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课程来满足青少年的实际发展需求,如青春期发育、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课程等。
3.专业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建立。心理健康辅导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学校要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来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访谈等活动,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门的场所、专业的人员、适当的时间与活动经费保障。专业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三个方面: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二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监护;三是协助专任教师合理安排心理课程,培训相关教师进行心理课程的教学。通过专业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建立,可以帮助青少年及时地解决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与价值观,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4.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途径的扩展。引导青少年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就需要不断扩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营造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一方面,学校图书馆可以通过购置有关青少年心理保健的杂志报纸或有关心理学的书籍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青少年对于心理健康保健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可以共同编辑心理小报,开设“心灵之窗“”大声喊出心里话”等心理栏目,让青少年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心理保健的常识,为学校创设良好的心理校园环境与氛围,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感受性,促进心理健康校园氛围对学生无形的熏陶与感染。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家庭与社会的相互配合与支持。家庭教育、社会环境都会影响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水平与质量,因此,要实现家庭、学校与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体化,为青少年提供正确的家庭教育、良好的社会环境及适当的学校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促使青少年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作者:任丽 单位: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跆拳道;青少年教育;素质教育
跆拳道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运动项目,其拥有多层次、多功能的教育意义,特别是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身体素质提升以及心理素质教育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跆拳道与中国传统武术一样都是亚洲十分传统的文化,拥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与精神。因此,针对跆拳道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促进功能进行研究对于跆拳道教育的普及以及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跆拳道对青少年礼仪素质的促进
青少年的礼仪素质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来说十分重要,是青少年道德素质中的重要构成部分。而在跆拳道的训练中青少年则可以继承礼仪,发扬优秀的道德传统。跆拳道十分注重礼仪,不单单要求训练者掌握跆拳道的技术,同时还要学习对跆拳道中的礼仪、道德修养进行学习。每一次跆拳道的练习与训练都要做到“以礼始、以礼终”[1]。总的来说,跆拳道这项运动拥有十分传统的道德修养,继承发扬了讲礼仪、有道德的优秀传统。因此,青少年在跆拳道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学习到谦让的利益,忍耐的精神、谦虚的品格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跆拳道教学理论认为,跆拳道的学习者其言行举止均展现着其本人对人的道德素质与品格,而实际上跆拳道教育则是对人道德品质的完善。
二、跆拳道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促进
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是其健康成长、顺利的发展基础。在学习跆拳道的过程中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必然将得到锻炼。跆拳道的技术动作是需要全身协调配合的,主要通过不同的腿法来配合表现。跆拳道运动能够有效推动人体力量的爆发、速度、耐力、协调等全面素质的进步,能够十分明显的实现强身健体的作用。当前青少年的学习压力较大,青少年的课外活动相对很少,参加体育运动的机更是寥寥无几。全国青少年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并且每年都在逐渐下降。而跆拳道则可以有效改善青少年身体素质较差的这一情况。某研究针对青少年参与跆拳道训练后体质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青少年学习跆拳道,身体素质得到了十分显著的提高[2]。
三、跆拳道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促进
跆拳道对于青少年心理素质的促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青少年训练跆拳道的过程中由于礼仪是学习跆拳道的基础,同时跆拳道还具备十分严格的等级划分,所以青少年在跆拳道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十分清晰的意识到需要充分尊重并且接受师长的谆谆教导,明确自己处于学习者的地位。在技术等级规范中,青少年能够准确清晰的意识到自己所掌握的相关技术、相关动作以及达到了某种级别,以便设定训练目标,督促自己不断进步,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在跆拳道的实际训练过程中青少年还能够观看到每一场都是公平而公正的比赛,以便在比赛中对比自己,寻找自己的不足与缺陷,学习他人的优点,从而形成渴望胜利的欲望,进而实现自我完善。在上述心理的影响下,在跆拳道的训练中青少年的性格将会变得更加成熟,拥有更加独立的自我意识。其次,促进坚定品质的培养。在跆拳道战术的学习过程中,青少年需要面对比自己弱小、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并且要学习运用不同的战术手段来应对。不害怕面对强大的困难,在认真分析对手技能的基础上来解决问题,就算遇到困难也不轻言放弃,即使胜利的机会很小也要全力拼搏,坚定意志,全力奋战。最后,促进正确社交模式的建立[3]。在跆拳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较高频率的使用与同伴一同训练的教学方式,在练习中经常要求同伴准备把握靶位的程度,要求同伴做出准确的配合动作,在与同伴相互交流、相互鼓励的过程中进行训练,以获得较为良好的训练效果。同时,青少年在学习跆拳道过程中还可以与同学相互讨论、相互鼓励,共同援救跆拳道战术战略等。青少年在学习跆拳道的过程中不单单掌握了跆拳道技能,同时还掌握了人际交往的技巧。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跆拳道是一项十分优秀的体育项目,同时也是亚洲文化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跆拳道不单单可以强身健体,防护自卫,同时还学生在学习跆拳道的过程中强化民族净胜,促进礼仪素质、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提升。这是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无法比拟,无法替代的。因此,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可以适当开设跆拳道教学课程,将其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这不单单可以跆拳道运动的发展塑造了绝佳的空间和宽阔的平台,同时还能够深化创新改革,全面实行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郭志远,刘益彰.跆拳道对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18):249.
关键词: 养成教育 素质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教育,通过有效的培养与锻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社会公民。
一、什么是养成教育及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养成教育是指家庭、学校、社会根据个体道德的生长规律,通过对受教育者的道德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反复训练,使之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从而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心理结构,凝聚为道德品质的培养方法。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什么是素质教育?我们通常所说的素质教育的“素质”是指“素养”,是指这种平时养成的,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水平以及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
养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是什么?简单地说,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养成教育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如何加强养成教育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这段话指出了加强青少年基本行为准则培养,对青少年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而青少年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任务在学校,因为学校的养成教育是育人的基础工程,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当前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基本道德素质抓起。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所阐明的“八荣八耻”是对全体公民的基本要求,当然也是青少年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对于学生,我们还应当始终长期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他们的道德素质养成必须从这些最基本的道德素质要求的培养抓起,要求他们人人皆知、人人践行,将这些规范作为自己生活的基本准则。只有着眼于青少年的道德建设实际,从切实可行处抓起,才能逐渐提升青少年的道德层次和水平。
(2)道德规范、准则的要求要有可操作性。
道德规范、准则要求必须具备可操作性,这是养成教育中必须坚持的最基本原则。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培养,不仅要使受教育者明了道德原则、规范、准则的基本要求,而且要使他们具体知道如何去做。只有可操作性强,才能使青少年易于理解和遵循,从而将道德认知转变为自觉的道德行为,并在行为的不断重复中凝结成优秀的品质。因此,我们应着重进行道德行为规范的可操作性研究,将正确道德观念的教育落实在行为之中,使得青少年能够在道德行为中培养习惯,在道德习惯养成中积淀道德素质。
(3)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寓养成教育于活动之中。
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养成教育尤其强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为此,应注意以活动为载体,吸引广大青少年普遍参与,在自觉参与中深化道德认识,践行道德规范。青少年道德实践活动多种多样,应该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根据不同层次青少年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明确具体标准,制定落实措施,力求取得实效。要坚持在各种类型的道德实践活动中突出德育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并与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和文体活动结合起来,使青少年在自觉参与中道德情操得到陶冶,道德习惯得到养成,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4)家庭、学校和社会凝成合力,共同做好养成教育工作。
在对青少年进行养成教育过程中,家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家庭中长辈的思想品德观念和言行作风,对子女不仅潜移默化地发生着熏陶作用,形成其品德发展特别是学会做人的主观基础和出发点,而且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血缘上的联系决定了家庭德育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长期和相对稳定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一任“老师”给予孩子的影响是最久远的。家长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给予孩子积极正面的示范,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
学校德育是青少年养成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德育具有德育内容系统性、途径方法综合性、德育管理规范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它在德育活动中使社会德育、家庭德育的内容理论化;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提高识别、抵制和消除社会、家庭中不良因素的能力。学校道德教育在青少年道德素质养成中具有主导性作用,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坚持不懈地把养成教育放在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抓紧抓好。
社会德育是家庭、学校和单位德育的延伸、补充和拓展,而且因其德育资源丰富、感染力强,从而导致社会德育具有极大的覆盖面、辐射力和渗透性。青少年道德养成,应该充分利用社会德育的资源,建设有利于青少年优良品德生成的环境氛围,培养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应时刻注意社会不良环境对青少年道德养成的副作用,花大力气整治道德建设的社会大环境。
(5)与规章制度建设相结合,并辅以必要的法律手段。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公民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离不开严明的规章制度。”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养成靠教育,也要靠制度、纪律和法制。科学、合理、严明的纪律、规章制度可以促进各项道德规范、守则等在实践中的落实,为整个青少年道德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青少年道德养成还必须始终注意利用法律对其行为的调节和规范作用,因为法制是推进道德建设的有力手段和重要保证,而青少年良好道德素质的养成总要经历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法律的约束是绝对必要的。
三、我院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
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的十七大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我院始终围绕“学生的养成教育”这个中心,目标明确、常抓不懈,为培养出具有良好行为规范、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人格+技能”的高素质的人才而努力。
(1)以入学教育为起点,引入养成教育。
从新生入学报到的第一天起,就开始进行入学教育和军事训练。在为期近十天的入学教育和军训期间,学生要学习学院专门编订的《学生手册》、《学生安全手册》、《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试纪律、宿舍管理、违纪处分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思想上绷紧养成教育这根弦,同时参加队列训练、内务整理、野外拉练等军事训练项目,从行动中落实养成教育,养成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协作、一切行动听指挥的良好作风,上好入学第一课。
(2)以一日常规为抓手,融合养成教育。
系对班级的考核以及班级对学生的考核主要以一日常规为抓手,内容涉及遵守作息时间、遵守课堂纪律、爱护环境(教室、宿舍、保洁区)卫生、文明礼貌用语、爱护公共财物、团结互助等多方面内容。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们利用班会、周记、个别谈心、亲手做示范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在他们的示范作用下,学生们很快就适应了学院的学习、生活环境,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和维护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3)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激活养成教育。
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深化养成教育。平时通过校园广播、报纸、网站、橱窗、黑板报等阵地宣传报道校内先进人物的光荣事迹,请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等。还举行一些专题活动,如举行“宿舍文化艺术节”,活动对宿舍的要求不再仅仅是干净整洁,而是要突出宿舍布置的文化品位和宿舍成员的文化素质,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逐步达到这个要求,同学们就在创建的过程中,无形地提高了自身养成教育的要求。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更是学生施展才能的大舞台,他们通过书画、美术、摄影、演讲、朗诵、文艺汇演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文艺才能,并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4)以“三自”服务为契机,深化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综合竞争力。学院开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教育活动,让学生以自己的力量来服务大家,以自己的高素质来感染大家,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滋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学生会来协助搞好学生管理;通过学生评议会等组织来帮助大家解决矛盾,促进团结等等。
养成教育是一种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一种素养和人格的教育,是关怀学生一生的教育。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所以,我们不应把养成教育仅仅理解为贯彻学生行为规范的内容,而应把它提高到贯彻教育方针的高度去认识。学生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学校德育的核心就是养成教育,学校德育的根本出路在于以校为本、以生为本、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张树臣.本能教育论.全国高校素质教育教材研究编审委员会.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3.6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146-02
完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有利于满足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需要,有利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然而,据初步考察,目前我国在大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对青少年的公共文化服务,尤其是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缺乏足够重视。1989年,国家教委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在规划中强调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由此确立了艺术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地位,并迎来了迅猛发展的事态。
一、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内涵
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是指青少年学生在课余和学校以外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包括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以及其他课余时间),由校外教育机构、文化教育单位以及各种社会教育团体,依据国家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旨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艺术文化素质的教育活动。青少年的校外艺术教育重在启迪、培养青少年的情感。艺术教育既能够培养和提升青少年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又能够陶冶青少年的性情、净化青少年的情感、美化青少年的生活。另外,艺术教育能引导青少年热爱生活,开拓青少年的视野、增长他们的文化知识。艺术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审美想象、直觉与创造力、审美情感、爱心以及心理调控力,在促进青少年感性成长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其理性成长。
二、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特征
(一)参与者的广泛性
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参与者遍及整个社会,其中,我国从事校外艺术教育的队伍就十分庞大,许多政府部门和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都把加强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开展校外艺术教育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和职责所在。以规划和指导校外教育为重要工作职能的政府部门和国家机关有教育部、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等,开设了专门的部门和机构来负责校外艺术教育工作,包括全国妇联、少先队、共青团、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同时,青少年参与校外艺术教育的积极性也很高,在一项对北京、天津、大连、杭州、本溪、湛江六个城市30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参加过少年宫活动的少年儿童占总人数的40.4%,主要学习内容包括舞蹈、美术、乐器等;参加过兴趣小组的少年儿童占总人数的76.8%,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美术、书法、舞蹈、唱歌等。
(二)内容的多样性
少年儿童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校外艺术教育除了对青少年进行乐器、书法、舞蹈、戏剧、声乐、绘画、雕塑、朗诵、武术等多方面的训练外,还涉及到个人成长发展的其他方面,如政治观念、道德思想、文化知识、人格心理等等。从功能上讲,校外艺术教育侧重于开发人的潜能和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因此,内容的多样性是校外艺术教育的突出特征,也是校外艺术教育区别于学校教育的关键。
(三)形式的灵活性
校外艺术教育因学习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而备受青少年的欢迎。少年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群体,观察和学习外界事物的视角和方式比较特殊,和其他社会群体相比需求也比较特殊。以传授系统知识为根本任务的学校教育,即使进行改进和革新,仍不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满足不了青少年个性化发展的要求。校外教育以满足少年儿童成长需要和个性化发展为目标,在形式上讲究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慢慢也就形成了校外艺术教育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科学性、儿童性、知识性、幻想性等重要特征。校外艺术教育采用的形式和方法直接关系到少年儿童参与校外艺术教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形式灵活多样的校外艺术教育能够引导少年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
三、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审美功能
艺术教育能够提高青少年的审美判断能力,有助于塑造高尚的人格。审美享受虽是一种客观化的自我享受,但在整个欣赏过程中,青少年的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会受到影响、受到教育熏陶,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二)认识功能
艺术教育能够促进青少年在艺术学习和欣赏的过程中获得对主观世界的了解、把握和启发。认识到艺术背后蕴藏着的勃勃生机以及博大精深的时代性和艺术性。
(三)教育功能
青少年通过对艺术作品和表现形式的学习和欣赏,获得某种有利的教育和启迪,从而使其思想境界得到某种程度的升华。
(四)心理功能
艺术及其作品具有协调、净化青少年心理的功能。积极健康的艺术能对负面信息造成的精神状态进行调整和重构,因此,它对学习负担过重或者处于消沉、郁闷、惆怅等困境中的青少年无疑是一剂良药,能予以有效的治疗。艺术以它独特的魅力,愉悦青少年的身心,使青少年健康和谐地成长、发展。
四、发展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青少年开阔眼界,获取新知识
校外艺术教育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自己所喜爱的活动,参加各种兴趣小组。这样,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领域、活动空间,还能把从课本上获得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以加深对知识的消化。
(二)是对青少年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有效途径
青少年的校外艺术教育要坚持维护和促进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原则。学校的艺术教育由于受“教育法”等法律的约束,教学内容必须按照教学大纲和计划,学生对课程的开设和选择没有发言权,并且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学校的艺术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满足每一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需求。而校外艺术教育则把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因此,这就要求校外艺术教育机构的教师在教学和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并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出适合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三)有利于开发青少年智力,培养能力
人们常说,人的能力是在相应的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即使是天才也不例外。校外艺术教育由于其活动的类型多、培训项目多,参与性强,所以对青少年儿童能力的发展与培养作用十分显著。广大中小学生在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中,解决矛盾和问题,正是培养他们动手动脑、发挥聪明才智、独立思考、刻苦钻研能力的过程,也是素质教育中强调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调整自我
在家庭和社会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却越来越大,学生的心理障碍越来越多。可以说,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如何使我们的教育在理智训练和感情抒发之间求得平衡,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并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以化解和消除。因此,艺术教育应与科学教育并重,加强青少年的艺术教育有助于从小就形成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青少年的校外艺术教育是校内艺术教育的重要补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减轻青少年学习负担的有效方法。因此,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发展要面向全体青少年,避免艺术教育的边缘化和功利化,切实提高青少年的审美素质,为广大青少年营造一个充实的精神家园,促进青少年个性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敏.浅谈校外艺术教育[J].科技信息,2007,(23):319.
[2] 陈丽.艺术教育浅议[J].江西社会科学,2001,(09),23-26.
[3]李静捷.校外艺术教育对培养青少年审美素质的作用[J].吉林教育,2009,(06):83.
[4] 姜文,楚守涛.对校外少儿艺术教育的反思[J].黄河之声,2010,(11):104-105.
[5] 郭声健.艺术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 沈礼.中国艺术教育现状探析[J].艺术设计月刊,2007,(02):34-35.
[7] 范琰.艺术教育的时代内涵和教学意识[J].上海高教研究,1998,(02):18-21.
[8] 戴勤燕.浅论校外艺术教育教研活动的机制与功能[J].上海教育科研,2009,(12):50-51.
[9] 董玉华.校外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2000,(04):16.
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信息意识教育。信息意识是人们对眼前的繁杂信息的正确判断与捕捉,也是人们对信息的敏感度。要培养青少年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就是要培养他们敏锐的信息观察力,善于发现信息,利用信息,让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为自己的学习研究服务。2)信息能力教育。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的组织处理能力与信息的利用能力等。信息能力是青少年自主学习和创新研究的基础,也是未来社会必备的基本能力。3)信息道德教育。信息道德是个体在获取信息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和规范。信息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青少年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与活动。要培养青少年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素质,有信息责任感,能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活动,那么未来的信息社会才会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2 公共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普遍注重应试教育的分数,升学率,忽略了对青少年人生很重要的图书馆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与培养,加之中小学的图书馆条件简陋,不成规模,学校义务教育中也没有一整套完全针对中学生的完备的图书馆知识教育体系的理论或教材做支撑,导致青少年图书馆意识淡漠,更不用说利用图书馆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信息能力了。
信息素养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国家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精神,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综合能力,关系着个人、团体、社会在信息时代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国际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青少年信息素养培养不但能促进未来信息社会创新人才的培养,而且能使青少年获得知识创新的基本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起青少年获取信息、分析判断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生存、竞争及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今天的信息素质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的提升,既关系着个人将来在信息时代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国际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有社会教育职能的公共图书馆,应肩负重任,为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撑起一片蓝天,做出应有的、不懈的努力。
3 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优势
信息时代的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系统的重要窗口,作为学校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知识和信息的主体,其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便捷的文献检索系统、 得天独厚的人才技术及特有的服务、在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优势。
3.1 公共图书馆具有资源方面的优势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系统的文献信息中心,肩负着为社会大众及青少年提供精神食粮、传递情报信息和传承人类文明等重要职能。它所蕴藏的丰富多样的文献信息资源,无论是纸质文献,还是电子信息文献及网上期刊数据库,其专业性、系统性、连续性,是任何其它信息机构所不能比拟的。所有这些都使公共图书馆成为社会首选的重要的信息素质教育基地;也使其成为普及社会大众及青少年信息素养的中坚力量。
3.2 公共图书馆便捷的文献检索系统、特有的人才技术及服务,使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更容易实施
公共图书馆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是集信息储存、开发、检索、评价、使用等为一体的信息管理部门,其便捷的文献检索系统,对青少年的信息素质教育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在这里汇集了一批既有专业水准、又能熟练应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公共图书馆通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先进的技术手段,完善的服务设施,使各类杂乱无章的知识信息经过分类、排序、编目,成为有有章可循便于查找的有序信息,这种便捷的文献检索方法使信息素质教育更容易实施。
4 公共图书馆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措施
公共图书馆承担着社会教育和信息资源开发的双重功能,事实上已成为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承担者。应当充分利用图书馆自身信息资源和优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发挥其应有的引导作用。
4.1 通过公共图书馆入馆教育的专题宣传,培养青少年的信息意识
公共图书馆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应根据自身的信息资源特点及服务优势,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做好关于信息素养实践的宣传。把新生入馆教育课做成网络专题宣传片的形式,放在图书馆主页的醒目位置,便于读者浏览与学习,也便于读者更快地学会利用图书馆的能力。入馆教育的内容是关于如何利用图书馆的信息导航:如图书的借阅方法,纸质期刊的查阅方法,电子期刊的网上查阅及下载方法,必须遵守的信息道德准则及规范等。图书馆在青少年首次入馆时便做好信息导航工作,引导其观看新生入馆教育宣传片,便于他们更快速地了解图书馆的各类信息资源及服务。图书馆的一线服务部门也要张贴有关本室服务的说明, 并备有相关资料的目录查询及索引、导航指南,与网上宣传相得益彰。这种周到细致的宣传,让青少年更快速的了解与熟悉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而增强他们发现并获取信息的能力,因而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青少年的图书馆意识、信息意识。
4.2 制定针对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标准教材,有计划地开展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
我国目前还没有适合国情的专门针对青少年群体的信息素质教育的标准。应该尽快制定出满足青少年需求的信息素质教育标准,有计划地开展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使青少年在接受能力、学习能力最强的学习阶段就能具备熟练的查询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本领和技能,为他们将来进一步的专业信息素质教育的学习与研究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国家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信息人才奠定基础。
4.3 公共图书馆可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与人才优势,不断培养青少年利用图书馆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信息能力
公共图书馆凭借完备的文献信息资源、人才技术、及服务优势,可充分发挥在信息素养方面的教育、指导作用,不断培养青少年利用图书馆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信息的获取和加工处理能力。国家要加强对图书馆的政策性支持及资金投入,支持公共图书馆不断拓展自身的社会教育职能,增强全社会的图书馆意识和利用图书馆终身学习的能力。
图书馆可以设立专人专室,专门从事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实践。在信息素质教育方面可以多借鉴国外先进的信息素养教育理念及经验。作为具有社会教育职能的公共图书馆,有义务与责任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学习与培训。青少年可以利用周末去图书馆,完成信息素养课的学习与实践。有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习与实践,相信在青少年的心里会种下信息素质理论与知识的种子。
公共图书馆是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否具备必要的信息技能,熟练地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并有效的加以利用,体现了当今青少年的个人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也是未来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最基本要求。而探索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真正发挥公共图书馆在提高青少年信息素质中的作用,这又是当前信息教育管理者,特别是图书馆员将会长期面临的一项任务。面对信息社会的新挑战,公共图书馆需要做出新的尝试,做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引领者。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青少年 情绪教育 素质教育 普及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0.076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teenagers is gradually refined, and the emotional education as an educational content is introduced to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teenagers. Emotional education and quality education have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link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up, the problem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motional education, it is helpful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emotional education to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teenagers.
Keywords teenagers; emotional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universal
1 情绪的含义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指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体验,以个体需要为中介,反映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心理活动。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前者和原始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后者经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获得,因此每个人所拥有的复杂情绪和情绪的定义都有所不同,是多元的、复杂的综合事件。情绪又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二者对生活和人生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前者明显有助于人身心的健康发展,后者若不做恰当的处理会给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有损身心的健康。由上述可知,情绪是人类生命的一部分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由此,学会恰当的处理个人情绪成为人们学习、工作与交流的重要课题。处于人生关键阶段的青少年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期,由于对一些概念的理解模糊加之这一年龄阶段的怀疑和叛逆心理,对周围事物和行为的理解的探索使其情绪处于不太稳定的状态,变化多端,若不能正确的判断新生事物和正确处理自身的情绪,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将会受到严峻的挑战,进而情绪朝着更加不良的方向发展。
2 情绪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约翰・怀特认为,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去过有意义而且充实的生活,同时要让他们获得个人幸福并尽到作为公民的社会责任,主要目的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道德意识的个体,这种道德意识既体现在面对面的人际交流活动中,也体现在个体作为社会的公民、民族国家的一份子乃至世界公民等更宽泛的层面上。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经过学校和家庭的通力合作让儿童成为一个正派的人,关心他人和自身的福祉;教师和家长要公平地对待学生,关心孩子而不带来伤害,放手让他们去追求自在的生活而不是试图控制他们,培养孩子们的慷慨、宽容、善良以及公平等美德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但仅仅依靠学校设置的课程是没法教授这些东西的,必须借助日常家庭生活与课堂的融合才能养成。扈中平认为教育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这具有终极性、普及性和丰富性。从以上两位学者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并能愉快的生活的个体,但这却不抹杀个体的主体性,而是为了让个体能够更好的融入团体和社会并保持自我的独特性。
情绪教育和素质教育蕴含以上宗旨。人的情绪包含正负两个方面,情绪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人摆脱不良情绪的驱使,引导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素质教育是为了让人具备好的素质,不损害他人与社会,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人类社会的和谐。可见两种教育都是好的教育,这与社会大的教育方向是一致的。从人的教育的角度来讲,两者都具备使人摆脱野蛮走向文明的功能,因此都属于理性的教育,当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培养人充分利用理性认识和处理感性自我的能力。素质教育从大的方面确定了人的培养目标。情绪教育从人的心理的一个细节入手,探索情绪对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个体行为是个体素质的外在呈现方式,从这一方面来说情绪教育与素质教育产生密切关联,关注和培养青少年理性处理自身情绪的能力成为完成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方面。
3 青少年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与情绪教育现状
一、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背景
1、传统的法律文化背景
“天人合一”的哲学理想致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单纯盲目追求社会秩序的和谐,认为“讼”是矛盾的集中体现,无讼才能和谐,以诉讼为耻,无讼为德,无讼是儒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礼之用,和为贵”,对破坏和谐的诉讼极力予以反对,主张“讼不可长”、“讼不可妄兴”,无讼是求是全社会追求的目标。受到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现在,民众多多少少都存在一定的厌讼心态,把诉讼仍然称之为“打官司”,遇到问题和麻烦,往往“不信法”,这恰恰违背制度的立法原意和目的,也与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相悖离,与依法治国方略和理念相悖离。法治要求在一定层面上讲缺乏传统文化土壤。
2、现在的社会环境背景
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现阶段中国社会内部已引入市场机制为主轴的改革,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和继续向前推进,在各行各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同时,平等利益主体多元化进一步生成和发展,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进一步体现出复繁多样。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良好运行要求建立健全健康和谐的法治环境,利益主体之间的交往交易、摩擦纠纷需要法律来保护保障,需要用法律途径来解决。
3、法育的课标设置背景
目前,青少年法制教育仅仅存在于小学、初中《思想品德》课标中,而且是极少量存在。在于小学《思想品德》课标中的总体目标中规定树立法律意识,在分类目标中规定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平;知道法律基本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标 分类目标中规定:遵纪纪法,追求公正,自主自立,增强公民意识;在内容标准中规定学法知法,目标为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体会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法律意识。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标内容基本与初中相同。在这里,法制教育不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作为思品德育内容的少量存在。因此,中小学法制教育存在教研教改滞后,法制教育与新形势不合拍,与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法制教育不够重视。
二、青少年法制教育现状
1、教育现状
一是中小学法治教学课程设置存在较大缺陷,在教材上,目前尚缺乏成套、统一的法制教育教材,除了初中开设的《思想政治》(内含少量法律知识) 外,小学和高中均无法治教育正式教材,因而使小学、高中甚至普通大学的法治教育大多流于形式,效果极其欠缺。二是法制教育教学活动组织不规范,缺乏生动活泼的法育教学与宣传活动,具体表现在时间上,没有确定统一的法制课时,有的甚至没有安排法制课。三是把法律素质排除在素质教育内容之外。在法律已经影响规范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法律素质已成为个体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三是我国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中,法律素质的理论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有对法律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培养受教育者法律素质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在实践中忽视甚至放弃对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熟不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政治理想,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为政治服务的,当今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同样要为实现政治理想服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强大推进器,这种作用的集中表现就是培养法律职业群体和包括法律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人才。如果素质教育理论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无视法律素质的存在,不重视法律素质的研究,学校教育实践仍然沿用原来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加强法律素质教育,就必然影响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
2、学生现状
当前,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青少年身体生理发育出现早熟现象,而其心理成熟相对生理发育明显滞后,因缺乏独立自理、自我约束、辨别是非的能力,极易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而误入歧途,目前,青少年犯罪正是当今世界各国不愿面对而又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已向家庭、学校、社会敲响警钟,我国青少年犯罪呈逐步上升趋势,数量多、蔓延快、危害大,青少年犯罪已逐渐成为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3、社会现状
一是对青少年法制教育认识不到位,多年来,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始终受制于社会、家长及政府职能部门对学校的评价标准,升学率上去了,可“一好遮百丑”,学校就是“先进学校”,不愁生源,雨后春笋般 的“特色学校”,“改制学校”,“名校”,都来自升学率。二是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三厅一吧”(游戏厅、歌舞厅、录像厅、网吧)等文化市场经营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往往成为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温床。
三、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普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六五”普法的重点对象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基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作为“六五”普法工作重点对象,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意义十分重大,事关国家民族事业前进、发展和未来
二十一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强弱对比竞争,我们必须深入贯切人才强国战略。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论》提出:“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在法律已经影响规范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青少年法制教育十分重要,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法律素养、提高青少年依法办事能力和水平十分重要,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刻不容缓。
四、切实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刻不容缓
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它提出了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合理素质结构,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思想的、文化的素质。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教育、学生、社会现状要求我们应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切实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刻不容缓。
1、将青少年法制教育设置成独立的课程体系
法制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之所以没有地位,得不到应有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没有法制教育课程,没有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使法制教育成了可有可无的“软任务”。也因此建立科学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能够接受到系统的法制教育十分重要、迫在眉睫。比如,许多学校仅仅是每一学期或学年请校外的“法制辅导员”举办一至二次法制讲座。其实,法制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一样,具有自身的认知规律和结构体系,没有相应的课程就难有法制教育实效。因此,教育决策部门应当及时修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建立法制教育课程体系,让法制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学科纳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去,使法制教育在学年编制、课时分配、学周安排和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加以明确,把“软任务”变成“硬任务”。这不仅是法制教育地位使然,也是课程现代化的一个客观要求。同时,要加快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法学院校、师范院校增加开设青少年法律教育专业,为青少年法律教育配备专业师资力量。
2、编写统一的法制教育教材
法律作为调整人的行为的规范已渗透到个人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提高法律素质法律素养的落脚点在于养成和提高人的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及习惯,为切实培养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和素养,教育主管部门首先应该组织编写完整而系统的法制教学教材。我国的法律已形成了以宪法为根本法的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教育部门应组织力量,根据未成年人成长发育的特点和认知、接受能力特点,编写小学、中学、大学的法制教育教材,使未成年人接受法治教育系统化、持续化。比如说,在小学根据儿童的特点以法制连环画、法制小故事等形式编写教材,让他们初步树立法律观念;而到了中学,以文字和案例相结合等方式编写教材,开展开办法制板墙报、开展模拟法庭、创建校园法治文化等实践活动,让中学生逐步形成法律意识等等。
3、将法制教育纳入毕业升学考试考核考评
关键词:道德建设;教师;青少年
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和教师形象不符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形象。比如一些教师把青少年清晰地分为三六九等,不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做一视同仁。对优生有优待,对后进生没有好脸色,这会给处于青少年带来非常大的心理阴影;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提倡更新教育观念时,树立新时期的教师形象,已经成为老师面临的亟需解决的课题。
一、加强师德建设,为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动力和源泉
青少年是道德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对受教育者的未来负责,而不能只看个人眼前的利益和荣誉。教书育人要真正重视于青少年的成长,目光不能短浅,也不能急功近利,要从大处着眼。教师对青少年教育的重点单单停留在应试上,就很容易忽视青少年全面健康的发展。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爱心,把青少年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考虑到青少年的未来发展。
二、通过加强师德的建设,陶冶教师的道德情感,进而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感
教师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行为中,如果没有真挚的感情,只凭“理智”去履行了应尽的义务,那么表现出来的也只是勉强。师德的影响力就很难发挥出来,以至于学生对“善”不能很好地学习,对“恶”也没有恨的心理。所以,注意环境的创设是陶冶教师的道德情感的关键,其中主要就是教师道德情感建设。在教育过程中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式,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和思想进行讨论和批评,强调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还应当克服自身能力的限制,要从正面积极自我客服,从而对青少年树立坚忍不拔、不畏困难的道德意志。
三、注重教师的行为训练,促进教师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所谓道德习惯,是指建立在高度自觉基础上,自然而然产生的持续的道德行为。学校通过各种教育方法,对于教师自觉按照道德要求规范行为、调节行为和评价行为是极为重要的。更为重要的是,把自觉的道德意志转化为实际的良好的行动,并经过日积月累而成为高尚的道德习惯。只有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提上来了,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行为训练。训练的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课和社会实践等,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从而达到知与行的统一。四、加强师德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注重师德的建设,对每一位教师都是非常重要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身为一名人民教师,绝对不仅仅只传播专业知识,更要在做人方面,道德方面都为青少年做出模范和表率。教书育人需要端正心态,心中充满爱,才可以更好的影响青少年。工作中,教师要严于律己,只有严于律己才能严格要求和管理青少年。只有严于律己才能服众,才能使青少年信服。作为教师过硬的专业知识必不可少,只有具备了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使自己能够较好青少年的同时,更能是青少年信服。教师不能只凭自己的经验夸夸其谈来给青少年上课。而应该是有丰厚的知识,运用教学的艺术传达给青少年。教师教育的观念、知识内容、教学方式只有跟上社会和时代的进步,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
四、结语
总之,搞教育不能盲目的跟风走,搞形式主义,这样一来我们的教育就是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每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我们不能强求所有人都完全一致。素质教育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道德教育,那么道德教育的前提就是要做好师德教育的工作。只有有了高尚的教师队伍,学校才能有良好的教风,有了良好的教风才能更好的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戚万学,主编.道德教育新视野[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肖川,著.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于光远,陈保平,著.教师素养新论[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