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论文摘要结合北京798艺术区的案例和景观设计师布雷·马克思的设计作品,从场所精神、文化传统对景观元素地域性进行研究,论述了风景园林如何结合场地特征进行规划设计。
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风景园林学科中,这种关系体现的尤为明显。风景园林设计是一门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建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不仅能够反映不同地域的地理、地貌等自然环境特征,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的不同,导致当地具有独特的地理、地貌和文化传统特点,使当地的风景园林出现风格迥异的面貌。风景园林设计总是敏感的反映着这种当地文化思潮、思想体系、社会生活需求以及经济技术条件,这样风景园林设计就会具有某种倾向性,而这种倾向性往往就引导着当地风景园林出现其独特风格而又包含其内在的逻辑发展轨迹,也就形成了当今世界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的风景园林。
1对场所精神的的表达
20世纪末,随着工业的逐步萧条,景观设计也慢慢开始转向后工业景观,北京798艺术区改造就是在对原有的历史文化遗留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将原有的工业厂房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带来了对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全新诠释[1]。
后工业景观作为后工业时代一种新的景观形式,伴随着工业废弃地的改造、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展而兴起,这种工业文化的独特表达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认可,也为后工业国家生态修复做好了铺垫。这种趋势很好的反应了城市更新理念对工业历史的追寻以及对现代艺术的表达。
波尔多植物园是一个以分类为主题的植物园,风景园林师通过运用当地的乡土植物和普通的自然生境来展现不同植物景观的特点,将全园划分为水花园、生境走廊、耕作田、植物林荫道等几个部分,以表现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景观艺术变化,较好的展现了城市历史及园林师对艺术的追求。
2对文化传统的深层挖掘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文化传统最能代表一个地区独特的景观风貌。因此,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的体现最能反映当地的地域特征。巴西著名设计师布雷•马克思将巴西当地的地域特征与他的风景园林作品完美结合,展现了独特的个性和不凡的艺术天赋。布雷•马克思早期主要受巴西本土文化和当地自然植物景观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当时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但先锋艺术并没有把他完全给淹没。布雷•马克思发挥他独特的艺术天赋,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现代主义设计思想,通过丰富的图形,夸张的色彩打破了那种完全模仿自然的设计方式,同时也与世界其他的现代主义思潮划分界限。他对民间艺术和抽象、立体主义很感兴趣,创作的方式多种多样,灵感来源极其丰富,陶瓷贴面、花岗岩废料构筑的景墙和铺地,像绘画一样的设计平面,利用棕色、黑色、白色等马赛克组合形成有机线形的图案以及富有动感的铺装效果,与周边环境完美融合[1]。正如布雷•马克思所说:“一个好的风景园林设计是一件艺术品,对比、结构、尺度和比例等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但首先它必须要有思想。”这个思想就是对场地文化传统的深层挖掘[3]。只有这样的设计作品才能够体现出出色的艺术特质,也才能够很容易让大众接受。
3科学、艺术、文化的融合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途径和方法,发挥艺术构思,才能体现结合场地特征。而L.麦格哈格的设计方式就是这3个方面的完美结合。L.麦格哈格在1969年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书中直观的揭示了景观设计与环境后果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计算机辅助叠图分析法。麦格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中指出,“西方的傲慢与优越感是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的,东方人与自然的和谐则以牺牲人的个性而取得”,似乎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由于人类的行为正成为景观可持续性、稳定性的决定因素,在自然与人之间,在发展与保护之间,人们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生态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必须坚持。
4结语
风景园林发展到今天,很多好的作品都是完美的结合了场地规划设计,而现代化城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使得人类更加注重结合场地的风景园林设计。地域性的表达成为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所最求的目标,如何将科学、艺术、文化完美的融入设计是风景园林发展不变的主题。
5参考文献
[1]王向荣,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J].中国园林,2003,19(3):11-18.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适地适树理论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风景园林学中的“适地适树”主要指人们在植物景观营造过程中,根据对其的功能性需求,选择适生于当地气候和景观营造场地条件的植物种类及品种,并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和养护管理,以形成稳定的、适宜的、节约资源的植物景观。“地”指植物景观营造地区的气候条件、场地的基址条件以及人们对所营造植物景观的基本功能需求;“树”涵盖植物景观营造过程中常用的,具有一定生态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的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适”指植物景观营造所应用的植物材料既适生于营造地区又适应场地的基址条件,同时适宜构建资源节约型、安全健康和长时间处于稳定状态的植物景观功能空间。
一、适地适树原则的贯彻
进行定位树种试验以及对造林地(或环境条件相似的土地)的天然林和人工林进行调查,是贯彻适地适树原则的基本方法。在各种不同条件下营造各树种的试验林(即树种试验),可为适地适树提供直接的依据。但要从这类试验林中得出可靠的结论,往往需要几年以至几十年的很长时间。为了较快地获得这方面的资料,可利用天然林和散生树,特别是利用现有的生产性人工林进行调查研究,并应用数量化理论、多变量分析及其他数学方法深入探讨现有林中各树种的生长指标(包括其立地指数)与各立地因子之间及各因子组合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对各树种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生长进行预测【1】。
二、适地适树的标准
虽然适地适树是个相对的概念,但衡量是否达到适地适树应该有个客观的标准。适地适树的衡量标准主要是依据造林的目的来确定的。不同的地区就要有不同的衡量标准,比如,对于用材林树种来说,一定要确保成活、成林、成材,同时还要确保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也就是说要具备抵抗间歇性灾害的基本能力。另外适地适树的衡量标准还包括数量标准,衡量适地适树的数量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某个树种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立地指数,二是平均材积生长量,三是立地期望值,具体表现在:
1、立地指数与树种选择
立地指数可以很好地表现出立地性能与树种生长之间的关系,倘若可以通过调查计算,充分了解树种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相关的立地指数,特别是如果能够将同一立地条件下的不同树种的立地指数做出对比,就能够比较客观地提供选树的具体依据,还可以与适地适树原则相结合。但是,立地指数在进行适地适树的指标的判断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是无法衡量或评估人工林具体的产量水平。由于树种的不同,其树高与胸径和形数的关系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单位面积上能够容纳的树种株数也不一样,由此可见,立地指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同样是有所差异的。
2、材积生长量与树种选择
衡量适地适树的指标还包括平均材积生长量。如果在成熟收获时,树种想要保质保量的达到平均材积生长量,就要将决定其材积生长量的立地条件以及密度范围和经营技术水平充分考虑在内,由此而来进行衡量的指标就变得相对复杂起来。然而,倘若我们把具体的规定落到实处,使其可以顺利达到高产量的范围,就需要分析经营水平的高低,或者将其分成几个经营集约度等级,来实施调查研究人工林产量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变化情况,这样不仅可以非常鲜明的将出立地条件的影响度充分反映出来,还能够为制定适地适树的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换句话说就是需要分地区,并且按照立地的种类和经营强度编制林来进行收获表分析,从而更好地实施适地适树理论在风景园林植物规划设计中的实施和应用。
3、立地期望值与树种选择
针对不同树种采伐年龄、培育费用、成材价格等,单从经济效益来反映林地立地的产量,而且是在树种的地位指数或蓄积指标的基础之上,还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立地经济评价指标中进行立地期望值的设置,来评价立地的经济效益。
三、基于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适地适树理论新解分析
1、适地适树之场地条件特征分析
在适地适树理论分析过程中,场地条件特征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1 地区气候特征,主要受到太阳辐射、温度、水分以及小气候等自然环境方面的影响,以及城市环境的影响。太阳辐射受到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坡度坡向以及季节更迭与昼夜交替的影响,会呈现出辐射不均匀、时间缩短、直射辐射少而散射辐射多的特点,另外建筑物、污染气体等城市环境也会给地区气候特征造成影响【2】。
1.2 场地基址条件。场地基址条件主要包括土壤条件、水分条件、地形条件以及生物条件,通过对物化性质及形态结构、土壤肥力、自然降水、温度、太阳辐射等方面的分析,对于场地基址的土壤污染情况、水资源供应以及山水格局、地形高速、走向以及朝向等进行分析研究,从而确定场地基址。
1.3 人的功能性需求。人的功能性需求主要是从区域环境改善、景观美化以及文化创造三方面来分析。由于人类需求的特点与内容,改善和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城市环境,同时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文化教育的展开。
2、适地适树之植物材料分析
适地适树之植物材料分析主要从植物对气候的适生性、植物对场地的适应性、植物与人需求的适宜性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的。
2.1 植物对气候的适生性。植物对气候的适生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节律变温、三基点温度、三基点水分以及一般适生条件。在分析植物对气候的适生性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城市热岛”以及“城市干岛”、“城市雨岛”现象的影响,关注降水量和蒸发量以及时间分布,做好气候适生性分析【3】。
2.2 植物对场地的适应性。植物对场地的适应性主要有水分、土壤、地形以及生物因素的影响,水分补给量以及流失量、土壤结构及土质、地形是阴坡还是阳坡、潜在生物种类都是在分析过程中需要重视的方面,只有如此,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植物种类选择及配置。
2.3 植物与人需求的适宜性。植物与人需求的适宜性主要表现在具有稳定的空间环境、益于健康,能够有效节约资源。进行植物的生物、生态学特征及种间关系的研究,促进植物种类的选择和配置。
3、适地适树之实现途径
3.1选树适地。若场地条件适宜营造植物景观,则尊重和保持场地的基本条件,对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充分认识的条件下,选择适当的植物种类根据人们对场地内植物景观的基本功能需求进行植物景观营造。
3.2 选地适树。在已确定造林树种的前提下,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去选择适合该树种生长的造林地。造林地选择不仅关系到造林的成败,而且关系到林木生长迅速、丰产、优质,只有当选择了能满足某个树种生物学特性的立地条件,才能使其正常生长发育而成材成林。如果“地”选择不当,不仅苗木不易成活,即使成活也生长不良,最终成为“小老树”。在速生用材林的培育上,这一点非常重要,如南洋楹适宜发展区域多在北回归线以南,且应选择山坡中下部土层厚的地方。
3.3 改地适树。植物景观营造场地的某个条件或某些条件不能满足观赏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需求时,可以通过土壤管理、给排水管理和养护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逐步改善场地条件,使之满足植物景观生长发育的需要。这也是园林中的常用方法之一。
3.4 改树适地。通过育种、选种等方法,改变植物的某些原有特性,并目的性地选育某一抗性,例如抗寒性或抗旱性,使植物与立地条件相互适应。在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实践中,应以“选树适地”为主,配合实施改地适树或改树适地,这样既不违背自然和经济规律,还可以充分发挥人在植物景观营造中的创造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适地适树理论对于风景园林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促进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彭江,彭海.谈森林采伐利用管理[J].科技创业家,2012(12).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 环境 措施
abstrac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is a tedious work, needs to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many related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rich practical experience, combining with the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traditional garden planning compared with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added many new elements, but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excessive speed caused we related industry is not mature, this paper in chengdu in sichuan province to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site selection and use of, by using the traditional planning design theory and modern planning design theory of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looking for suitable for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to develop, and hope to be able to to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help.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environmenta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地区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不断加快,我国风景园林建设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风景园林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分支,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我们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师仅仅凭借感觉建立起来的感性认知来进行规划设计工作是不够的,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需求越来越明显,人们在深刻的反省中重新审视我们与自然环境的之间关系,希望建立人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关系,建立一个融生活方式,文化内涵的理想的生存环境空间。因此现代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资源的浪费、景观和周围环境不协调、中国传统规划和西方的规划设计手法不能完美的结合。因此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迫切的需要改革创新。
二、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念
在现代都市人心中,风景园林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游玩或者休憩的场所了,它还具有了环境保护和放松心灵的功能。风景园林中的植物不仅仅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工具,还具有净化空气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起到调节湿度以及减低噪声等功效用。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还有一些的地方特别需要注意:1.不能盲目的追求豪华与宏大的风景园林,而应该使风景园林的规划融入自然;2.不能只是片面的模仿,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风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应该自己的特色;3.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要了解及满足人们的需求;4.风景园林不仅要表面优美富丽,更应注重成本投入及后期的管理;5.风景园林的建造不能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6.对园林中的植物不要随意的配置,要保护风景园林中植物的多样性;8.不能只看重植物的种类而忽视了具体的规格以及品种,例如四川气候湿热,我们就应选择与这种气候相适应的植物。
三、风景园林规划的问题和看法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将风景园林规划与周边环境相结合,对风景园林规划提出一些意见和看法。
1.现代风景园林特色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表现形式中,要做到大方朴素,色彩的运用上也要尽量做到简单明快,以达到清新、典雅的效果,在资金的投入上,要尽量考虑到其经济性,并且在园林所处地区的人群类型也要有所考虑,体现出设计中的现代特色,加入一些现代元素在里面,使风景园林所在地区的人们能感受到现代的风格。
2.自然风景园林规划措施
自然地风景园林环境规划是园林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例如四川成都自然环境因素地势险要,因此给施工和设备配置带来相当大难度。我们在风景园林的开发和利用时,要认真考虑自然条件的要求,如土壤的酸碱性、地质结构、水环境等。我们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师的职责要尽最大努力对不利因素进行处理,通过运用各种科技手段,变自然环境的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将那些人为不能改变的风景环境条件运用特定的造景手段隐藏或融合在风景园林环境中。
3.风景园林造景规划措施
根据四川气候温暖湿润的特点,在风景园林中进行植物造景时,应采用一些亚热带乔木和灌木,对于一些草本、藤本植物通过将这些植物各自的生长特点与艺术表现手法相结合,使其能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达到互相呼应的效果。使其表现出时序景观,也就是植物随着季节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景致。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时要根据植物的季节特性,将不同时期的植物进行合理搭配,使植物随季节的变化呈现一种生命循环,生生不息的感觉,而且能随季节的变化呈现不一样的魅力。
3.城市风景园林规划
随着人口数目的日益增多,城市建筑的密度也越来越大,以至于市区内的公用空间的面积就越来越小了,因此在处理城市风景园林用地时,可以利用环境的特点进行以下几点规划:城市地势相对平缓,风景园林规划时对现有土地的地势进行一定的调整和规划,兴造风景园林时处理地形的难度相对较低,可规划一些大型的标志性景观,使风景景物一览无余;打造风景园林景观要保持主体景观的体量感的效果,主次分明体现出坦荡地势的大气之感;同时还要注意配景的点缀效果,对于标志性的风景加以修饰,形成柔美的景观;绿地面积应该对现有山体、荒地的绿化进行改造工程,使风景园林的理念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城市风景景观规划设计自然会受到建筑物周围环境条件的制约,布局相对比较松散,处理时有一些难度。
4.山林地风景园林规划措施
四川地区的山林地久富盛名,对于成都地区山林地风景园林的规划尤为重要,山林地地势高低起伏、蜿蜒转折、连绵不绝、壮丽秀美;与地势平缓之处相比风景更加豁然。山林地是四川最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凹地可以继续深挖引入水源成湖泊,还可以就地取用山上石材建造沿山势建造房屋以及曲廊。同时山中林业繁荣树木遍地,风景园林因此也会郁郁葱葱。但我们要注意保护自然风景,合理利用天然资源。
5.水源地的风景园林规划措施
水孕育大自然无数的生命,也孕育了我们人类的生命,人和生物都具有亲水的天性。水景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元素,水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出现在各种形式的风景园林中。在水边建造风景园林,不仅可以使绿色植物生长得旺盛,还可以给风景园林提供很好的景色,在四川地区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特别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对水环境合理的处理来突出四川地区城市的地域特色。
6.后期服务系统规划措施
风景园林中的社会服务功能需要特别的重视,它在满足人们日常的休息、游玩等活动的基本需求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废物,垃圾、污染等问题,因此在后期服务的设施上,要考虑到观赏园林的人们的需求,建立方便的服务设施,而这种服务设施要在方便的同时还不能破坏原有的风景园林的美感,使其能够契合园林风景,不能显得格格不入,这就需要我们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员去深入的规划、探究。
四、总结
建设风景园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风景园林的规划需要我们根据用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而不仅仅是将景物简单罗列、随意的堆砌一些用地的材料。风景园林的建设中使用的材料也不再只是简单的植物与建筑材料,而应加入了一些现代化的元素,例如灯光、音效和喷泉等。我们风景规划人员要将风景园林的规划视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我们设计师要不断的探索研究,以开放和务实的眼光来看待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各种问题,着重分析规划设计中有利和不利的条件。合理利用有利的条件,尽量避免不利条件对风景效果的影响,充分考虑人文、环境背景、风景园林面积的大小以及容积率等现实中的实际问题。结合古今中外的风景园林实例,不断追求独立的,创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风格。
参考文献:
[1]胡晓燕. 《浅谈现代园林设计》 [J],科技资讯,2007(30)
[2]孟兆祯. 《中国风景园林的特色》 [J].广东园林,2006,28(1).
[3]刘智. 《现代园林设计的要点分析》 [J],现代农业科学,2009(05)
[4]孟兆祯. 《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理法》 [J].风景园林,2005(2).
关键词: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现状;对策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塑造城市地方特色、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无论古典园林还是现代景观,其设计灵感的源泉大都来源于自然,而自然的景观,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季节的变换、草木的荣枯、河流的盈涸……往往使得自然景观最美的一刻稍纵即逝。古典园林对此基本上只能是“顺其自然”而已。现代景观设计则可利用众多的技术手段将之“定格”下来,以令“好景常在”。下面将阐述城市景观园林建设的重要作用及设计对策。
1城市景观园林建设的重要作用
1.1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景观园林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园林的内涵和形式往往由当前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来决定;另一方面,城市景观园林又能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极大地提高物质文明和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很多地区通过如火如荼的城市景观园林建设,改善城市原有面貌,为城市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总之,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了城市景观园林建设步伐,而和谐生态的环境又促使经济和文化走向更加繁荣。
1.2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气体、汽车尾气等排放的加剧,空气污染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重大难题,如何有效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市民幸福指数,成为城市景观园林建设最迫切的任务。城市景观园林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一方面,通过大面积种植绿色植物,吸收环境中的有害气体,释放氧气,达到净化空气、调节温度、降低噪音等目的,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另一方面,城市景观园林合理布局、精美建筑、有序运转、完善管理等,使置身于绿茵遍地、和谐生态环境城市中的人们,身体更加健康、精力充沛、创造力旺盛。由此可见,城市景观园林建设对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状态具有重要的影响,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1.3展现城市文化内涵
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其创造元素往往取材于当地的生活习惯、民俗文化、人文建筑、特色景观等,这些元素通过提炼升华,以铺装、雕塑、假山、水景、园林建筑、小品等景观布局手法和形式呈现在广大民众视线,容易引起居民心理上的共鸣,增强居民的城市自豪感和幸福感,同时从侧面也向外展示了城市特色文化,以城市名片形式对外传播,为提升城市形象打下基础。
2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现状分析
2.1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研究不深
在我国,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专业,这一新兴学科专业尚处研究、教育、实践的萌芽初期。传统园林学一统天下的格局已松解,风景园林、环境艺术、旅游游憩3者在分争天下,现阶段还难以做到重组统一。以视觉形象为核心带动的景观艺术,是环境艺术专业的强项;以环境绿化、水土整治为核心的园林绿化艺术与技术,园林专业最为擅长;游憩娱乐学这一专业在中国名义上没有,但实际上正在从旅游管理、风景园林学科中快速产生一个旅游游憩分支专业。不管是哪种,均涉及到研究怎样的环境为人们所接受,会引发什么样的行为活动等。
2.2观念目标陈旧僵化
当前我国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在形象问题上,虽然引进、吸收、消化是促进发展的动力,但是个性鲜明、耐人回味的创新性作品很少,很多都在照搬模仿,其根本是忘记了中国元素的魅力所在。
环境绿化设计中从属不清。大多数设计者,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环境的硬质景观,而忽视了绿地林荫一类的软质观。各类缸砖、花岗岩、石料、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所占比例过大,相比之下,绿地草皮、林木花卉、河池水体则往往处于从属地位。场地意识淡薄更是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2.3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针对刚刚起步、众说纷纭、观点各异的我国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研究的实际,要在实践中做到不断创新,就必须借助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
首先依据以人为本的游憩规划设计为要素,研究制定以环境为主导的景观资源筹划和评价体系;其次要从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操作落实着手,研究各类景观的活动项目空间,时间分布规律,以及相应的规划设计元素组的构成。
3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规划建议
3.1园林规划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是大城市景观空间的主体,任何的空间环境设计都应是围绕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并体现出对人们的关怀,根据人们的区别划分,来分析人们的各种行为心理特点,以此来满足其各自需要的不同空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以及行为方式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城市中的景观设计也应适应性地做出变化。
3.2以生态为核心,加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生态学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使人们普遍认识到将各种生物联系起来的各种依存方式的重要性。就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而言,所有的景观元素也都相互关联。设计就如同植物嫁接一样,如果砧木、接穗和嫁接方法等选择不当,嫁接就很难成功。这类设计手法对于非自然环境而言,造成的后果不是很严重,只不过是原有景观类型的消失而已。然而,对于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环境来说,风景园林设计方案就会造成破坏自然的恶果,而且设计本身也难以获得成功,强行实施后或者遭到原有景物的排斥,或者代价昂贵。
3.3园林规划设计与城市的发展相适应
园林规划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城市的发展,园林规划设计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城市规划中要充分地考虑园林规划设计。而园林规划设计也要配合城市的规划,与城市规划发展方向一致,促进城市的发展。例如我国自2015年起在全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已有16个城市进入试点范围,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中,融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因地制宜采取屋顶绿化、雨水调蓄与收集利用、微地形等措施,提高建筑与小区的雨水积存和蓄滞能力。推进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建设,改变雨水快排、直排的传统做法,增强道路绿化带对雨水的消纳功能,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等措施,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消纳自身雨水,并为蓄滞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
3.4园林规划设计应与环境艺术相结合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们生存环境的逐步恶化,园林规划在改善人们生活环境质量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园林规划设计与环境艺术相结合成为将来园林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园林规划与环境艺术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改善当地的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并且通过与艺术相结合,能够提升人们审美,增强对人们情操的陶冶。
3.5园林规划要充分融入当地风俗
一个优质的园林规划要充分地体现当地的特色与风俗风貌,人们通过园林规划就能体会出当地的风俗人情。现代社会越来越追求体现地域特色,尤其是在园林规划设计上,更加注重融入地方特色。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问题;对策
1. 风景园林规划的内涵
“风景”在《辞源》中有以下两种解释:一为“风光、景物”;二为“犹言风采”。“风光和景物”是指能够被人们所感知并能够产生情绪的事物,而“风采”则多指有关人或事物的特征和习惯。综合而言,“风景”可定义为:自然和人工的景物,但也蕴含了能够感受景物的人的行为表现,以及其各自或二者之间的发展规律。既有静态的形象,又有动态的变化,既有客观的表现形式,又有主观上的意识信念。
在我国,园林的称谓始于西晋,“园”指建筑、水池、山石和树木等的综合体,而“林”则指成片的林地。“园林”可定义为: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或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可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规划是按照人的意愿从宏观的方面来安排和创造新事物,以此来定义风景园林规划,可知:风景园林规划就是指按照人的要求,安排和建造具有风景意义的事物,即营造事物。而“景以境出,因借体宜”则是历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创作理念和方法的核心。
2. 风景园林规划存在的不足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而在此进程中对自然界造成的破坏则必须通过人为的方法来进行补偿,作为改善环境最有效的风景园林行业,自然担起了这一重要任务,但我国风景园林起步较晚,在设计规划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
2.1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我国古代园林艺术辉煌灿烂,享有盛名,但风景园林作为一门学科则还处于起步阶段,众说纷纭、观点各异就是当前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实际情况。要在实践中做到不断创新,就必须借助适合于我国国情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但从现在的情况看,这一点做的并不到位,许多城市的景观似曾相识,而有的城市为了向“大众”靠拢,则不惜毁掉原有的自然景观,给当地的环境造成巨大损失。没有系统的理论做指导,“千城一貌”现象便不会终结。
2.2观念目标陈旧僵化。当前我国风景园林的规划在形象问题上,虽然吸收了不少西方的经验,但恰恰是由于这种经验,使得很多作品都在照搬模仿,忘记了中国元素的魅力所在。比如说,环境绿化设计中从属不清,西方的建筑较为现代化,对各类石料、花岗岩、不锈钢等金属材料运用较多,而中国的设计风格则历来讲求“天人合一”,喜好以自然风景穿插于建筑之中,如只是一味模仿,却置绿地草皮、树木花卉于从属地位,则失去了本身的中国特色,令人印象浅薄,这样的作品,并不能算做成功。
2.3人工景观堆砌。“生态”和“自然”这两个词大量出现在中国设计师的言谈话语和设计说明之中,但实际上人们对生态的认识却十分模糊,往往是将生态等同于园林绿地或营造湿地等等,同样,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也很是肤浅,树木和湖泊河流在一定程度上就充当了自然的代名词。现在,“景观”一词被大量炒作,被看作是高于风景园林的设计范畴,但是在大多数设计师眼中,景观就等于园林绿化+硬质景观,从而造成设计作品中人工加工痕迹严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但没有“因地制宜”,反而使宝贵的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2.4简单设计复杂化。设计不能一味追求奢华,而失掉了本身的质朴,朴素是种理念,简约有时更能体现身份。从实际情况看,不少城市空地和街道的绿化设计只需简单即可,比如上世纪五十年代英雄纪念碑周边的油松,八十年代机场路边的杨林大道等,这些都是简单设计的典范,在今天看来也是值得称赞的经典作品。但现在的一些设计师,为追求所谓的“亮点”,恨不得把所有的元素都运用其中,但出来的作品却显得浮躁和大好喜功,失去了本色,作表面文章的居多。
3. 风景园林规划的建议措施
虽然目前中国的风景园林设计还不成熟,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未来我国风景园林的发展,既不能依赖于抄袭国际园林大师的作品,又不能生搬硬套我国古代的园林形式,而是应该深入研究其中研究本质,做到情景相依。
3.1确定合理的规划设计。设计师在创作之初,就要有一个鲜明准确的立意,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定位,针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尽可能多的找出解决方案,以寻求综合性的创作路线。首先是要考虑当地绿地的分布地和所占比例,最大限度的加以利用;其次是要善待园林建筑,由于建筑构筑物、雕塑等硬件往往是构成园林景致的要素,所以在园林设计中,要十分注意这些硬件的设计;最后是要注意园林的整体布局,从细微之处落手,从整体形象规划,为园林设计加分。
3.2“因地制宜”布局园林。结合国情,基于实践,是我国现代园林规划设计的本质所在。目前,在许多城市的发展规划中,都把风景园林的建设划为单独的一项,要使园林建设有自己的特色,最重要的当属“因地制宜”。中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的风景皆不相同,园林的建筑当然应该结合地区特色,比如说闻名于世的苏州园林,秀美绝伦,而坐落于北京的皇家园林则大气非凡,南北特色显著,现代的建筑也要注意体现这一特点,因为正是有了地方的差别,才使得园林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不至于产生审美疲劳,更重要的是,通过园林的展示,每一块土地都能展现出它独有的内涵与特色。
3.3公众参与设计。设计师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素养,另一方面,要欢迎公众参与到设计中来。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是为全民服务的,所以公众才是真正的使用者,而园林设计规划的合理与否,则将直接影响公众的生活质量。公众的参与能集思广益,使决策更为科学,增强设计项目的可操作性,避免设计师陷入自我陶醉之中,可以使园林的设计更加人性化,真正发挥为人民服务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促进市民对城市景观的理解力的提高,懂得欣赏景观才更懂得生活,从实际意义上推动风景园林设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3.4法律法规的支持。以法律为后盾才是我国风景园林发展的终极保障。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国务院1985年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91年的《城市绿化条例》,还有建设部公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这些法规条例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我国的园林设计,但这并不完善,很多都是以前颁布的,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执行方面的问题尤为严重,不按章办事,缺乏监督,使得园林的建设仍停留在原地,进步缓慢,所以要注重法律,执行法律,以法律为保障,我国的园林事业才能真正取得进步。
4. 总结
风景园林是一个具备社会、自然、艺术等多元功能的综合体,既要满足生态、环保的社会功能,又要符合自然规律,当前我国的园林设计还存在很多问题,只有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创造特色,才能使其在世界园林学科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重焕我国园林艺术的神韵和风采。
【参考文献】
[1] 吴小琼,秦华,杨棚淅. 当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值得思考的问题[J].山西建筑,2009(13):346―347
[2] 夏立言,赵勤燕. 浅析我国城市园林的现状及未来发展[J].民营科技,2009(8):65
[3] 朱佩娜,崔世昌. 城市园林现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林业建设,2008(2):21―22
风景园林学以空间营造理论为核心基础,包括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和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1)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包括表述模型、评价模型、过程模型、变化模型、决策模型和影响模型等,是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进行施工前的参照基础。(2)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包括:范围和目标的确定、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经济文化背景分析、完成调研报告、概念设计和施工设计等,是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基础。3.风景园林学在风景园林建筑中的应用(1)对风景园林建筑进行规划与设计:通过对园林建筑地的分析,进行功能整合,对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进行研究,对园林景观进行整体性设计。(2)在园林中对植物的应用:研究城市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对城市园林树种进行规划,实现园林植物是配置和设计。
二、植物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植物在风景园林中的配置原则
风景园林的景观建筑设计必须要有科学性和艺术性,把科学性和艺术性进行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和环境的生态相适应,又要符合艺术构图的原理,把植物的个体和群体美展现给观众,并让观众在欣赏的时候感受到意境美。所以风景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也要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等原则,实行协调对比,体现植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2.植物颜色的配置设计
风景园林在进行景观建筑设计时,对植物也有特殊的要求,例如植物的类别、颜色等,这些都要根据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要求进行选择。大部分植物的颜色都是绿色,因为时间、地点和条件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和景观效果,所以在进行植物配置设计的时候,要根据植物颜色的不同进行。一般的植物配置可以根据植物颜色的不同,进行色度的对比,色度级差别大的配置在一起,例如银杏和桧柏颜色对比明显,可以配置在一起;如果色彩比较相近,从颜色配置上来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大叶黄杨和海桐,颜色相近,而且形状相似,不适合搭配在一起。所以,在进行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时候,应该把植物色彩和不同颜色的背景建筑或者植物进行配置设计,实现最佳的观赏效果。3.植物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植物一般都具备表现季节变化、可以作为观赏景观和能够衬托其它景观的作用。风景园林景观的建筑设计一定要符合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体现植物的个体美和群体美,充分发挥作为园林景观的观赏特征,吸引观众的兴趣,实现园林建筑的目的。
三、山石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山石在风景园林中的布置
景石在风景园林中的布置营造,应该遵循“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原则。认真进行景石的选材和山石景观的造型,创造山石的意境,体现石材自身自然和个性的优点。在对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进行置石和山石景观的艺术创作过程中,保证山石的自然性,注意整体景区的构造,保证山石的自然特征和环境协调关系。根据风景园林的不同建筑要求和景区的不同特征,对山石景观进行不同的艺术构造。
2.山石景观的分类
风景园林景观的建筑设计中,对山石景观的构造分为:自然地貌式山石景观、艺术造型式山石景观、意境式山石景观和抽象式山石景观。风景园林自然地貌山石景观的构造,应该根据岩性和地质构造不同,进行景观构造,使观众感受自然的美好;对自然山石景观进行概括和重组,通过夸张和变形等艺术手段对山石景观进行处理,体现山石景观的艺术性;用抽象的意境进行山石景观的构造,引发观者的联想;运用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山水造型进行抽象处理和构造,,表现风景区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的内在意境。
3.进行山石构造的方法
关键词:景观园林;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现代景观园林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传统园林,同时又与传统园林有很大区别,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现代景观园林是风景园林、环境生态和旅游休憩三者的结合体。自然环境优良的城市也会吸引来更多的投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城市经济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一、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在景观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按照其设计原则进行,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下就是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科学规划
在园林规划设计时,不仅要保证其设计结果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还要以人为本,满足人们对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功能的要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时,要充分结合人们的生活方式,保证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能够满足人们心理和生理的需求,切实保证能够起到调节人们心情的作用,使得人们在生活中确实能够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同时还要科学规划,保证城市宏观建设与微观相协调统一,协调好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中各个元素,做到主次分明,具有一定的观赏效果。
(二)配合本土文化,因地制宜
我国是一个民族种类众多的国家,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风俗各不统一,各个地区的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化和科学技术也有很大的差别,在景观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配合本土文化,因地制宜,才能够被不同地区的人们所接受。在现阶段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改善城市的环境,调节城市的生态系统,保证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在欣赏景观园林美的同时,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在景观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不能只专注城市绿化,更要结合实际情况,配合建筑艺术,从整体出发,从而保证每一处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都能够因地制宜,结合本土文化进行。
(三)植物造景为主,维护生态环境多样性原则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植物造景的作用,把植物的形态美、色彩美和生命美等引入城市中,实现城市四季常绿、四季有花,彻底改变城市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但是,并不能引入单一植物,破坏当地城市生态环境的多样性,要充分考虑引入新的动植物,配合乡土植物,保证城市生态的多样性,同时要充分考虑规划动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比如湿地、河流等,但是还要保证引入的动植物能够使用当地的生态环境,保证引入的动植物与乡土动植物不发生直接竞争,将生长相克的植物分开种植,坚持动植物共生的原则,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中国现代景观园林现状
(一)思想陈旧
我国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虽然不断引入新元素、新理念,但是在吸收其它国家的设计理念时创新度不够,很多都是直接照搬,没有将新元素与中国景观园林和人文风情结合起来,因而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景观园林作品非常少。另外,在吸收新元素时忽略了中国传统园林特色,没有做到古今的完美融合。
在规划设计中,设计者将重点放在了构成景观环境的硬质景观上,忽略了绿地林荫一类的软质景观。设计中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金属材料等,而绿地、水景、树木、花卉反而成为了次要要素,景观园林没能与周围环境达成完美统一。在当前形势下,设计者需要更新设计理念,正确认识景观园林,努力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观园林,以景观园林来带动经济建设。
(二)缺乏创新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成熟,还处于探索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理念不断创新,规划设计不断出现新的风貌。为了促进我国景观园林的发展,必须培养出更多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人才,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要紧贴社会发展实际,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从而促进我国景观园林的发展,使得传统园林元素与现代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
(三)规划设计理论研究滞后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要在实践中进行理论研究,并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从而实现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创新,促进景观园林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没能给予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充足的理论支持,这也是造成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理念陈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当前形势下,要加大景观园林理论研究,不断促进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
三、探讨我国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理念
在进行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时,不仅要不断更新设计理念,还要将现代设计元素和传统设计元素相结合,还要从我国的地域文化特色出发,结合当地的人文景观特色,努力打造具备中国特色的景观园林,形成中国特色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理念,推动我国整个景观园林的发展。
(一)现代景观园林中视觉景观的设计
现代景观园林的设计必须具有高度的观赏性,还要给人们带来高度的视觉享受,反之,景观园林就没有其存在的价值以及其应有的作用。景观园林的设计主要是用来观赏的,人是一种视觉感很强的生物,并且人与人之间的审美观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所以,我国的景观园林设计要从我国人民的价值观、审美观、思维模式和认知模式上出发,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结合起来,设计出适应我国人民审美的景观园林。同时,在视觉景观的设计上,要协调好景观园林设计和周边自然环境还有地域人文环境的关系,协调好景观园林设计中各个要素的关系。例如,要设计一个休闲式的景观园林,在景观园林设计时,所有的设施设备等元素就只能从休闲的角度考虑,而不能掺杂其他的元素进去,不然就会破坏了景观园林的整体感观。
(二)现代景观园林中大地景观的设计
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大地设计要充分利用大地资源,努力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气候、地形、土地和动植物的利用,来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优秀的大地景观设计,能够形成层次感强和错落有致的景观,在一年四季当中给人们不一样的景观感受,随着季节的变换,欣赏到不一样的景观,提升现代景观园林的观赏价值。另外要注重场地的设计理念,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并非在于刻意创新,更多的在于发现,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发现它积极的方面并加以引导。
(三)现代景观园林中精神景观的设计
精神景观设计是现代景观园林设计创新的重点部分。精神景观设计创新简单的说,就是把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当做一门艺术来创新,精神景观设计的创新要从我国传统的园林、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等方面寻找要点。简而言之,精神景观设计要在我国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中所包含的要素中,选择一个最佳的切合点。在美学观点上,精神景观设计要将空间虚实景观打造成具有高度观赏价值的景观环境。在生理学观点上,精神景观设计就是将人工材料和原生态景观协调统一,提升现代景观园林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结束语
在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景观设计方面的缺点和不足的前提下,改变和创新是我们现在最应该考虑的问题,在借鉴外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要把我国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和外国文化结合,从中找到我们新的发展之路,同时也不能摒弃我国优秀的景观规划设计文化历史,将三者相结合才是我们要走的发展改革之路。在求新求变的过程中也要加强生态环保理念,把它根植于我国景观规划设计的新思想当中去,只有这样我国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的创新与发展才会是可持续发展的,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参开文献:
[1]原丹丹.浅探风水理论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2]马兰.关于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讨论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8:142-143.
[3]于冰沁.寻踪―生态主义思想在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中的产生、发展与实践[D].北京林业大学,2012.
关键词:风景园林 ;中国特色;价值探讨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我国风景园林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在我国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从20世纪50年代创立到其后的30多年,其教育体系一直比较稳定,变化不是很大。从90年代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风景园林行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设计项目数量惊人,实践的范围不断拓展,不同专业的人员纷纷投身这个行业之中,引发了对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急速扩大的市场需求。同时,1999年有关部门大张旗鼓地推行教育产业化,掀起了各大高校纷纷设置新专业和扩大招生规模的浪潮。在此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也急剧地扩张了。除了过去传统的几个农林院校和个别的工科院校大量扩招外,原来没有该专业的农林、建筑、艺术、甚至地理学科的院校都设置了相关专业,尽管名称不同,但其教学内容、培养方向实际上差不太多。1990年,全国设置风景园林本科专业的院校是21所,到了2006年,全国设置风景园林、园林、景观设计、景观建筑学、环境艺术本科专业的高校达到了109所。目前高校数量查阅其他资料)
然而,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繁荣,有着许多泡沫的成份,尽管相对于风景园林行业几十年处在边缘的尴尬地位,这样的景象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但也确实带来了许多问题。 无论是原有风景园林专业还是新增该专业的院校,都没有时间来做好思想上和技术上的准备。原有的师资面对翻几番的学生数量显得严重不足,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地增加了,被大量学时搞得疲惫不堪的教师失去了教学的兴趣和钻研业务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扩招相对应的,教师队伍也出现了急剧的扩大,新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经验不足,仓促上阵,不能保证高水平的教学。多年来形成的一些优良的教学传统被打破了,小班课变成合班课,原本一个老师带十来个学生的设计课现在变成了每个老师带三十几个学生,每个学生能够享有的教育资源相对减少了,质量下降了。几十年不变的课程体系面对新的行业发展形势表现出许多局限性,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欠缺,即便是具有悠久传统的专业课程,其内容也比较陈旧,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但无论是老课的革新还是新课程的开设却面临学术研究水平低和人才缺乏的瓶颈。 经过十年左右的大发展,随着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的调整,高校大规模扩招行动的结束,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现在已经进入了平稳发展的时期,我们终于有时间喘息并坐下来思考它的未来
二、我国风景园林体系的发展趋势
(一)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系统化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LA)专业,在国际教育界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而设立的,这个学科体系的建立对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环境、景观工程实践都有积极的意义。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正经历着最重大的变革。
1.风景园林专业的内涵
风景园林专业是应用艺术、科学和技术三个类型的知识来规划、设计和管理土地的一门学科。从事该专业的工作者——景观设计师,运用人文科学知识来考虑资源的管理和经营,创造一个令人愉快的生存环境。职业内容包括土地经营管理、城市扩展控制、资源保护与经营管理、城市扩展控制、中心老城区复兴。设计主题有:居住区、商住发展、公司厂房和机构部门、校园、度假旅游胜地、公园、城市广场、交通网络和滨水区域发展等内容。
该专业应学习艺术、设计理论、土木工程、场址分析、土地规划过程、生态分析,以及影响设计过程的社会、经济、 法律 、环境和政策的问题。该学科理论建立在人文学科和生态学分析之上,其艺术在于创造有意义的场所,其伦理是关爱土地以及居住其中的人。
2.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目标
风景园林专业致力于探索并提供:有信息、程序和技术所组成的、用于景观规划设计职业的应用知识;与相关的社会学、自然科学专家进行语言和图形交流的能力;理解由文化决定人类行为,以及社会、 政治 、经济和法律上对土地利用及决策的影响;理解形成土地合理利用和设计的两大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和生态因素。
3.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方向
当今中国风景园林学科正在迅速扩展。传统园林专业局限于园里植物和园林规划的局面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由于风景园林是一门集艺术、科学和技术于一身的学科,因此必然要和这三个领域发生联系,这就大大的拓展了传统风景园林专业的范围,使其从单一专业扩展为综合专业。
为培养未来负责环境设计的领头人,学生要从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等三个学科的交叉中受益,并在课程中求得深入全面发展。这些课程有:人类学、生物工程、农业工程、比较文学、土壤学、生态学、环境伦 理学 、森林资源学、地理学、地质学、房屋供给与消费者经济学、 哲学 、社会服务学和社会学等。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学科
我国国土之大,各地气候、土壤、植被等条件各不相同,更兼有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由此形成了各自的地域特色。我国许多着名的园林古建筑无不包含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底蕴,其设计思想无一不折射出独特的人文理念,这也是引起人们无限遐想的根本原因。弄清楚国学的内涵在园林 教育 中的作用,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园林专业,培养合格的园林专业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传统的园林设计方法
《园冶》中记载,相地、立基、屋宇、装拆为园林设计的步骤。我国园林传统的创作路线和方法讲究综合性和实事求是,表现在:(1)总在处理着一个个的具体空间以及这些空间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图纸;(2)在做出任何一个判断和决策时,已经照顾到方方面面;(3)时时刻刻离不开对现场的调查、理解和分析。可以说,我国园林文化大大超越了迄今为止的西方发展水平,这也是一些世界大师对中国传统园林十分佩服的根本原因。
(二)风水与中国园林
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从本质而言,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无异,探讨的都是“天人( 自然 与人)关系”。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风水学说的集大成者,其中很多原理都与现代科技有“巧合”之处。例如,建筑对风向的处理不当,不仅不利于人体健康,也不利于安全与美观。中国园林设计,一直遵循着“坐北朝南”的地理原则,可以避免对人不利的“阴风”(北风),这也顺应了中国的季风型气候。
古代风水学中关于水的认识,大多符合 科学 道理,如可选择河流岸的台地上,且要高于常年洪水水位之上,避免在水流湍急、河床不稳定、死水沼泽之处建房等。除此之外,对水源水质也要详加注意。另外,风水学中符合医学科学的内容也很多。例如,住宅建筑前屋低、后屋高,符合人们对于光照的需要,配合“坐北朝南”进行采光。
从根本上说,在去除风水中迷信的糟粕部分,中国园林的风水,深深浸透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它们讲求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生态因素,适当保留有景观特色的自然地形地貌,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使中国东、西、南、北、中的园林景观各具特色,美不胜收。
(三)国学是中国园林之源
传统对于现代而言,文化从来都是有继承性的,如果否认传统,现代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园林教育也是一样,现代园林教育只有在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才能继续发展。在过去的十几年的时问里,中国风景园林规划专业教育,正在从以古典园林为核心的传统园林设计教育转向以现代景观为核心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教学。历经百年,景观规划设计学在国际上一直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专业而独立存在的,在我国,这一学科专业尚处萌芽阶段。积极寻求结合国情的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创新之路,是我国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高敏;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体系发展模式研究[J];旅游学. 2009年03期.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原名景观设计原理)课程基于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注重在专业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与实践领域的导论介绍,使学生对于本学科专业基础理论有初步系统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专业观。教学单元由导论、基础理论、设计程序与方法和不同类型设计要点组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教学中侧重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以恰当的手段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掌握景观调查、分析、评价、决策、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术。目前课程存在主要问题有:
1.课程名称内涵不清晰
2005年国际风景园林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风景园林教育》中强调《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为风景园林教育要求学生掌握的主要知识点,景观设计原理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在专业实践中理清设计思路,学会应用学科前沿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专业实践项目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因此有必要在课程教学环节中增加方法论的知识点,来拓宽本课程内涵与外延。2011年我国风景园林学专业一级学科成立,将景观、风景与园林名称合并统一为风景园林学。我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方向隶属于风景园林学科范畴,本课程名称应和学科称谓保持一致,故将本课程名称更名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
2.理论课程与设计实践课程脱节
作为专业主干理论课程,传统的教学体系存在理论课与设计课脱节的问题,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学完理论课程并完成教师指定的作业,收效甚微;学生在设计实践课上普遍存在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设计方法不正确的问题。因此如何将理论课程与设计主干课程结合,提高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与科学设计的实践能力,是景观设计原理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3.结课方式不易体现教学目标
景观设计原理课尝试过开卷考试、研究报告的结课方式。开卷考试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相关知识及热点问题进行文字考核,这一方式无法满足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报告以学生实地调研后撰写调研报告进行PPT汇报为考核方式,对学生实践调研、分析与表达问题的能力有提高,但也存在小组内部工作量不均等问题。
4.课程教材需要更新
本课程教材为2010年校内印发的讲义,随着风景园林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需要及时更新本课程教材,并为今后的《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教材出版工作奠定基础。
5.授课方式“满堂灌”
景观设计原理一直以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满堂灌”授课方式,这种传统授课方式无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点掌握程度,以及设计方法的应用能力进行全面评估与考核。
二、课程创新理念及教学目标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采用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融嵌式”改革主线,按学生对专业实践课程的认知结构来搭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教学认知塔,精细化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单元知识点,与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度保持同步,成为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理论拓展平台,激发学生的理论学习热情。图1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认知塔。将学生认知过程分为概念认知、统觉认知、思维认知与创意思维四个阶段,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主要侧重前三个阶段的培养。概念认知侧重风景园林学的基础理论与设计方法培养,目的是帮学生树立科学专业观、掌握基础设计方法与形式表达方法;统觉认知侧重类型设计与调研方法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景观设计要点与思路,掌握调研方法;思维认知侧重理论体系与分析方法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并确定主题表达方式的能力。
三、多层次的创新模式与知识构架
根据环境设计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规范现有景观(风景园林)方向的学科知识结构,完善《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教学大纲与细化单元知识点。图2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架构图。将本课程拆分三个教学单元: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A、B、C(各16学时,共48学时),分别与主干实践课程环境设计A、B、C的教学环节保持同步,作为其理论教学拓展平台。
1、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A:基础理论与设计方法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A共分三个教学模块:风景园林学科导论、风景园林设计方法与风景园林形式表达。风景园林学科导论主要介绍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社会需求、专业实践、专业教育及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专业学习观;风景园林设计方法侧重讲授基本流程、场地调研、功能分析、交通分析、生态分析、行为分析等设计方法,以广场景观设计为例重点介绍,使学生掌握基础设计方法;针对初学者形式处理不好的问题加入风景园林形式表达的教学环节,通过几何母题法、有机曲线法、城市肌理法、文化符号法、自由组合法与空间整合法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形式表达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环境设计A的专业实践(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进行理论的应用,通过文字简图的形式表达设计构思,规范过程草图,深化设计成果,并作为本课程的检测途径。
2、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B:类型设计与调研方法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B由风景园林设计类型、风景园林设计案例与风景园林成图表达方法三个教学模块组成。风景园林设计类型主要介绍庭院景观、社区景观、公园景观、滨水景观、商业景观与旅游景观的设计要点,其中重点介绍社区景观的调研与分析方法,并带领学生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完成调研报告;风景园林设计案例环节分为国际案例、国内典型、扩初阶段、施工阶段、作业阶段与竞赛阶段6个类别,帮助学生理清不同案例设计思路与要求;风景园林成图表达以构思、过程与成果表达三部分构成,使学生掌握设计全过程的表达方法与技巧。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环境设计B的专业实践(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进行理论的应用,完成居住小区调研与分析报告,规范过程草图,深化设计成果,并作为本课程的检测途径。
3、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C:理论体系与分析方法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C由风景园林三元理论、风景园林学科专题及风景园林主题表达三部分构成。风景园林三元论由景观美学、景观生态学与景观行为学三部分构成;风景园林学科专题由发展简史、文化遗产、棕地修复、生态设施与雨洪规划五部分构成,帮助学生熟悉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动态,搭建自身理论体系;风景园林主题表达模块重点使学生掌握主题立意的分析与表达方法,由问题分析、理论分析、学科分析与文化分析四部分组成。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环境设计C的专业实践(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进行理论的应用,从问题分析、主题确定、方案设计方面,规范过程草图,深化设计成果,并作为本课程的检测途径。
四、课程创新实施办法
1.优化课程体系:通过调研与分析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量化每门课程学生需要掌握与完成的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与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比对分析,去除重复的内容,深化重要知识点,将本课程的知识结构融入环境设计专业整体教学框架中,减轻学生重复学习的工作量,优化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构架。
2.规范课程讲义:目前建筑类、农林类、美院类与综合类院校都有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不同的院校背景下也形成的不同的教学特色与优势,如侧重建筑设计基础与城市景观方向、种植设计与生态景观方向、公共艺术方向等。本校风景园林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以建筑学科的教学体系为依托,侧重风景园林学科综合知识的理论教学,探索独立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特色教学体系,按照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认知塔(图1),梳理与完善《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大纲与讲义,将本课程的重要知识点通过概念图解地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剖析,增加知识点并更新设计案例。这种按照学生认知过程来叙述风景园林设计原理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不同设计阶段之间的联系,更快速地掌握与理解原理知识。通过图解式的引导,来增强学生对风景园林学科理论学习的兴趣点,规范掌握设计表达方法。
3.增设课堂实践环节:由“满堂灌”向“实操型”转化,在重要知识点讲解完成后,让学生在课堂做练习,并进行评析,授课形式调整为讲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形式。比如风景园林形式表达的授课环节中,让学生应用几何母题、有机曲线、城市肌理、文化符号、自由组合等形式表达手法当堂设计一处小型场地,并进行点评,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力与应用能力。
4.建立教学共享平台:提前将课程讲义、大纲、与各部分知识点提供到校园网共享平台上,学生可以提前自学,部分知识点改为学生课下自修的形式,为课程的实际操作环节打基础,也为今后结合MOOC做铺垫。比如风景园林发展简史的教学环节,内容繁多,可改为课下自修的形式,同时结合《苏园六纪》、《城市的远见》等专题片的自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点,拓展专业知识面。
关键词: 景观 景观规划设计 三元论
一 前言
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中国聚居环境建设中,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曰是举足轻重。面对迅速发展变化的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市场,置身于如火如荼的景观规划设计工程实践。明确景观规划设计的根 本目标,具备掌握评判景观旅游规划设计方案的眼界标准,熟悉景观规划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的理论原理,从而发展创新、规划设计出更多的景观杰作,是每一位从事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同行首要解 决的根本问题。 历经百年,时至今日,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已扩展得越发广泛。时空范围上,从数万km2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到数hm2的城市广场、公园、居住小区景观环境;项目内容上,从风 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旅游度假区策划规划、主题公园规划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滨水带规划设计;项目性质上,从自然原始景观的保留到人工生态的再造,从传统文化的发掘 到现代精神的追求,从基于理性的解析重构到基于浪漫的随心所欲,从基于工程技术的计算论证到基于文学艺术的灵感顿悟,总之,落实在各个具体项目中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时空跨度之大、项目 种类之多、呈现结果之丰富,已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景观园林。诗情画意还要,叠山理水也不可少,但仅靠这些园林的传统已难以满足今天社会对于景观的需要。目标的大众性、项目内容与参 与人员的丰富性、规划设计实践的环保生,这三个特性代表了现代景观有别于传统园林的基本特性。
二 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
从国际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来看,笔者认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基本方面均蕴含有三个不同层面的追求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理论研究:
1、景观感受层面,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的设计,即狭义景观设计;
2、环境、生态、资源层面,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自然资源在内的调查、分析、评估、规划、保护,即大地景观规划;
3、人类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包括潜在于园林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即行为精神景观规划设计。如同传统的风景 园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这三个层次,其共同的追求仍然是艺术。这种最高的追求从古至今始终贯串于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的三个层面。笔者将上述三个层面予以概括提炼,引出了现代景观规划 设计的三大方面: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笔者称之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或三元素)。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素,源于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纵览全球景观规设计实例,任何一个具有时代风格和现代意识的成功之作,无不饱含着对这三个方面的刻意追求和深思熟虑,所不同的只 是视具体规划设计情况,三元素所占的比例以及侧重不同而己。
景观环境形象是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
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 人工材料,研究如何保护或创造令人舒适的良好的物质环境。
大众行为心理是随着人口增长、现代信息社会多元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 生活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元素对于人们环境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个优秀的景观环境为人们带来的感受,必定包含着三元素的共同作用。这也就是中 国古典园林中三境——物境、情境、意境一体的综合作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同样包含着传统中国园林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强调景观环境形象首先需要的呈鲜明的视觉形象强调环境生态,首先要有足够的绿地和绿化强调群体大众的使用,首先要有足够的场地和为大多数人所用的空间设施。这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恰 恰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与传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侧重的差异所在,也正是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和建设自始至终所面临的三大难题,考察时下中国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只要能够首先把着眼点 放在解决这三万面的问题上来,就可以算是成功了一半。
当前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在形象问题上,从南到北,照搬模仿、少有个性鲜明、耐人回味、境界高远意味深长的作品。不少设计仍然被僵化地局限于西方传统园林的模仿、照搬。
环境绿化设计中,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景观规划设计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环境的,“硬质景观”,而忽视了绿地林阴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景观环境建设中,各类缸砖、花岗岩、石料、 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所占比例仍然过大,相比之下,绿地草皮、林木花卉、河池水体则往往处于从属地位。
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场地意识淡薄,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司题。由于人口众多、几千年来城市户外环境场地一直极度缺乏。习以为常之后,就连景观规划设计也丧失了“提供足够的活动场地”来满 足游憩行为这一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目标。对于居住,人们都知道建筑面积、人均居住面积等术语;可是,对于居住的景观环境,若要问一下,一个人起码应该有多少户外活 动场地才适合,就 连我们专业人员也很少去认真思考。 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实践,鲜明的视觉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是基本的出发点,随着景观环境建设的发展,仅仅满足 这三方面,也许还远远不够。但这毕竟是远期景观发展的基础、对于未来景观建设的腾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正是基于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在众说纷纭的各类景观规划设计流派中,三种新生流派正在脱颖而出:
1、 与环境艺术的结合——重在视觉景观形象的大众景观环境艺术流派;
2、 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结合的城市景观生态流派——以大地景观为标志的区域景观、环境规划,以视觉景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以环境生态为导向的城市设计;
3、 与旅游策划规划的结合——重在大众行为心理景观策划的景观游憩流派。这三种流派代表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
转贴于
三 景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三元
游憩行为、景观形态、环境生态是最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三元。就目前中国现状而论,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城市规划、建筑学、环境工程、环境艺术、专家学者、部门领导、管 理人员,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职业背景的人对于景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理解、解释各不相同,甚至差别很大。为此,人人都需要跳出学科、专业、职业、经历的局限,根据中国社会 的需求,以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检验作为立足点,来看待自身也在不断演进的景观规划设计。根据多年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笔者以为,对于中国,全面的景观规划设计应包?quot; 游憩行为“、”景现形态“、”环境生态“这三个方面的规划与设计。”游憩行为“的规划,其核心是对景观资源(分为自然天成的和人为创造的两类)、人们的行为心理与项目经济 运作,这相互交织的三者进行揣摩、分析、设定、预测,统称策划”景观形态“的规划设计,又称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其核心是对游憩行为、景观项目、设施建设,这二者进行 空间布局、时间分期、设施设计,统称规划设计;环境生?quot;的规划设计,其核心是对景观环境、景区、景点的自然要素环境与因景观开发建设而引起的影响,进行识别、分析、保 护的规划设计。一个几万km2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也好、一个风景旅游区的项目策划也好、一个景观场所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也好,虽然规模、层次、深度各种相同,但是,规划设计中 都必须将这三方面作为基本内容予以考虑,所不同的只是三方面的比重、深度有所十同而已。
四 景观规划设计操作方法论的三元
多学科专业人员介入、层次明确的系统理性、规划与设计的专业素质,这是景观规划设计操作方法论上的三元。
景观规划设计的多学科专业性,要求操作中,首先要保证一定数量人员的同时介入。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一个稍上规模的景观规划设计项目,通常需要来自不同领域总共数人乃全 数十人的介入,其中至少要有四五位专项负责人员参与,若要保证起码的质量,哪怕是再小的景观规划设计也不是一两个人所能完成的 其次,在众多学科专业同时介入中,必须树立规 划的层次级差观念,哪些方面是重要的?那些方面是次要的?哪些是潜在决定的因素?哪些是间接甚至是引起误导的表象?目的是抓纲带目、纲举目张。谁是纲,谁是目?必须达成共识,否 则纲目混淆,主次颠倒,反而给规划帮了倒忙。这就如同城市规划,社会经济、人口、文化、总体、道路、景观绿化、市政管线,在众多分工专项中,需要由“总体”作为龙头,也 如同建筑设计,建筑、结构、水、暖、电、概预算中要由建筑作为统领对于景观规划设计,经济、心理行为、游憩、资源、文化、历史、景观、园林、环艺、交通、设施、环保、生态 等等,在这些众多因素的专项规划中,也需要一个“龙头”,这个龙头必须是游憩行为一时空形态布局一环境生态保护三结合的“规划”。结合国情,基于实践,笔者坚持以景观与城 市规划师的规划专业素质作为景观规划设计师的实践根基。这种规划的根基,除了时间空间布局与形态设计,其根本的素质在于:一方面要具备条分缕析、辨别纲目的严密的理性思维 与行动;另一方面还要具备灵活应变、始终创新、自由浪漫的感性思维与行动。这也正是“规划”与“设计”的本质所在,景观规划设计更不例外。
五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研究的三元
明确观念、分清纲目、不断创新,要在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中做到这些,还必须借助于理论,借助于结合中国国情的景观观划设计理论。对于目前我国刚刚起步、众说纷纭、观点各 异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笔者提倡以下三方面的研究侧重:
1、从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固入门,研究以人为中心的游憩规划设计和以环境为主导的景观资源筹划;
2、从景观规划设计的操作落实着手,研究各类景观活动项目空间与时间分布的规律以及相应的规划设计;
3、从景观规划设计诸纲目因素的分析评价突破,分析判定景观规划设计的价值观念,把景观经济、社会、环境的三大效益评价与景观规划设计关联的各个要素挂钩量化,寻求发现满 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中国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在规律。
六 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三元
当今中国景观观划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专业正在迅速扩展,传统园林学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打破,代之而起的是风景园林、环境艺术、旅游游憩三大专业分争景观规划设计天 下?quot;三国格局“。不足为奇,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其核心就是这三大方面的综合。一是艺术,即以视觉形象为核心带动的景观艺术,在这方面,环境艺术专业最为擅长;二是物质 环境的规划设计,即以环境绿化、水土整治为核心的园林绿化艺术与技术,这是园林专业的强项;此外,园林绿化也好,环境艺术也好,所营造的景观园林环境终究是为人类所使用 的。这就涉及到研究人的心理行为,什么样的环境为人们所喜爱,什么环境下会引发什么样的行为活动,等等,进一步通过组织人的活动、安排娱乐休闲时间,这样只引出一个大的分 支,国际上叫”游憩娱乐学“。在中国名义上没有这个专业,但实际上正在从旅游管理、风景园林学科中产生。目前,在全国,设有环境艺术专业的大专院校约100所;栌性傲肿ㄒ档 拇笞ㄔ盒S?0所左右;设有旅游管理(旅游规划方向)类专业的大专院校约80所。由此就构成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这一学科。从学科发展演化来看,环艺、游憩娱乐都是近现代、工业革 命以后引入的,园林专业则较为传统。
具有竞争生存力的现代学科,往往需要若干个专业的共同支撑。面对未来学科之间的竞争,应当变群雄逐鹿的“三国格局”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三位一体”。
从国际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来看,笔者认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基本方面均蕴含有三个不同层面的追求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理论研究:
1、景观感受层面,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的设计,即狭义景观设计;
2、环境、生态、资源层面,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自然资源在内的调查、分析、评估、规划、保护,即大地景观规划;
3、人类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包括潜在于园林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即行为精神景观规划设计。如同传统的风景园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这三个层次,其共同的追求仍然是艺术。这种最高的追求从古至今始终贯串于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的三个层面。笔者将上述三个层面予以概括提炼,引出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大方面: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笔者称之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或三元素)。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素,源于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纵览全球景观规设计实例,任何一个具有时代风格和现代意识的成功之作,无不饱含着对这三个方面的刻意追求和深思熟虑,所不同的只是视具体规划设计情况,三元素所占的比例以及侧重不同而己。
景观环境形象是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
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保护或创造令人舒适的良好的物质环境。
大众行为心理是随着人口增长、现代信息社会多元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生活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元素对于人们环境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个优秀的景观环境为人们带来的感受,必定包含着三元素的共同作用。这也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三境——物境、情境、意境一体的综合作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同样包含着传统中国园林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强调景观环境形象首先需要的呈鲜明的视觉形象强调环境生态,首先要有足够的绿地和绿化强调群体大众的使用,首先要有足够的场地和为大多数人所用的空间设施。这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恰恰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与传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侧重的差异所在,也正是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和建设自始至终所面临的三大难题,考察时下中国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只要能够首先把着眼点放在解决这三万面的问题上来,就可以算是成功了一半。
当前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在形象问题上,从南到北,照搬模仿、少有个性鲜明、耐人回味、境界高远意味深长的作品。不少设计仍然被僵化地局限于西方传统园林的模仿、照搬。
环境绿化设计中,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景观规划设计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环境的,“硬质景观”,而忽视了绿地林阴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景观环境建设中,各类缸砖、花岗岩、石料、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所占比例仍然过大,相比之下,绿地草皮、林木花卉、河池水体则往往处于从属地位。
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场地意识淡薄,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司题。由于人口众多、几千年来城市户外环境场地一直极度缺乏。习以为常之后,就连景观规划设计也丧失了“提供足够的活动场地”来满足游憩行为这一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目标。对于居住,人们都知道建筑面积、人均居住面积等术语;可是,对于居住的景观环境,若要问一下,一个人起码应该有多少户外活动场地才适合,就连我们专业人员也很少去认真思考。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实践,鲜明的视觉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是基本的出发点,随着景观环境建设的发展,仅仅满足这三方面,也许还远远不够。但这毕竟是远期景观发展的基础、对于未来景观建设的腾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在众说纷纭的各类景观规划设计流派中,三种新生流派正在脱颖而出:
1、与环境艺术的结合——重在视觉景观形象的大众景观环境艺术流派;
2、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结合的城市景观生态流派——以大地景观为标志的区域景观、环境规划,以视觉景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以环境生态为导向的城市设计;
3、与旅游策划规划的结合——重在大众行为心理景观策划的景观游憩流派。这三种流派代表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
[NextPage]
2景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三元
游憩行为、景观形态、环境生态是最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三元。就目前中国现状而论,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城市规划、建筑学、环境工程、环境艺术、专家学者、部门领导、管理人员,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职业背景的人对于景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理解、解释各不相同,甚至差别很大。为此,人人都需要跳出学科、专业、职业、经历的局限,根据中国社会的需求,以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检验作为立足点,来看待自身也在不断演进的景观规划设计。根据多年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笔者以为,对于中国,全面的景观规划设计应包?quot;游憩行为“、”景现形态“、”环境生态“这三个方面的规划与设计。”游憩行为“的规划,其核心是对景观资源(分为自然天成的和人为创造的两类)、人们的行为心理与项目经济运作,这相互交织的三者进行揣摩、分析、设定、预测,统称策划”景观形态“的规划设计,又称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其核心是对游憩行为、景观项目、设施建设,这二者进行空间布局、时间分期、设施设计,统称规划设计;环境生?quot;的规划设计,其核心是对景观环境、景区、景点的自然要素环境与因景观开发建设而引起的影响,进行识别、分析、保护的规划设计。一个几万km2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也好、一个风景旅游区的项目策划也好、一个景观场所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也好,虽然规模、层次、深度各种相同,但是,规划设计中都必须将这三方面作为基本内容予以考虑,所不同的只是三方面的比重、深度有所十同而已。
四景观规划设计操作方法论的三元
多学科专业人员介入、层次明确的系统理性、规划与设计的专业素质,这是景观规划设计操作方法论上的三元。
景观规划设计的多学科专业性,要求操作中,首先要保证一定数量人员的同时介入。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一个稍上规模的景观规划设计项目,通常需要来自不同领域总共数人乃全数十人的介入,其中至少要有四五位专项负责人员参与,若要保证起码的质量,哪怕是再小的景观规划设计也不是一两个人所能完成的其次,在众多学科专业同时介入中,必须树立规划的层次级差观念,哪些方面是重要的?那些方面是次要的?哪些是潜在决定的因素?哪些是间接甚至是引起误导的表象?目的是抓纲带目、纲举目张。谁是纲,谁是目?必须达成共识,否则纲目混淆,主次颠倒,反而给规划帮了倒忙。这就如同城市规划,社会经济、人口、文化、总体、道路、景观绿化、市政管线,在众多分工专项中,需要由“总体”作为龙头,也如同建筑设计,建筑、结构、水、暖、电、概预算中要由建筑作为统领对于景观规划设计,经济、心理行为、游憩、资源、文化、历史、景观、园林、环艺、交通、设施、环保、生态等等,在这些众多因素的专项规划中,也需要一个“龙头”,这个龙头必须是游憩行为一时空形态布局一环境生态保护三结合的“规划”。结合国情,基于实践,笔者坚持以景观与城市规划师的规划专业素质作为景观规划设计师的实践根基。这种规划的根基,除了时间空间布局与形态设计,其根本的素质在于:一方面要具备条分缕析、辨别纲目的严密的理性思维与行动;另一方面还要具备灵活应变、始终创新、自由浪漫的感性思维与行动。这也正是“规划”与“设计”的本质所在,景观规划设计更不例外。
五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研究的三元
明确观念、分清纲目、不断创新,要在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中做到这些,还必须借助于理论,借助于结合中国国情的景观观划设计理论。对于目前我国刚刚起步、众说纷纭、观点各异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笔者提倡以下三方面的研究侧重:
1、从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固入门,研究以人为中心的游憩规划设计和以环境为主导的景观资源筹划;
2、从景观规划设计的操作落实着手,研究各类景观活动项目空间与时间分布的规律以及相应的规划设计;
3、从景观规划设计诸纲目因素的分析评价突破,分析判定景观规划设计的价值观念,把景观经济、社会、环境的三大效益评价与景观规划设计关联的各个要素挂钩量化,寻求发现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中国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在规律。
3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三元
当今中国景观观划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专业正在迅速扩展,传统园林学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打破,代之而起的是风景园林、环境艺术、旅游游憩三大专业分争景观规划设计天下?quot;三国格局“。不足为奇,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其核心就是这三大方面的综合。一是艺术,即以视觉形象为核心带动的景观艺术,在这方面,环境艺术专业最为擅长;二是物质环境的规划设计,即以环境绿化、水土整治为核心的园林绿化艺术与技术,这是园林专业的强项;此外,园林绿化也好,环境艺术也好,所营造的景观园林环境终究是为人类所使用的。这就涉及到研究人的心理行为,什么样的环境为人们所喜爱,什么环境下会引发什么样的行为活动,等等,进一步通过组织人的活动、安排娱乐休闲时间,这样只引出一个大的分支,国际上叫”游憩娱乐学“。在中国名义上没有这个专业,但实际上正在从旅游管理、风景园林学科中产生。目前,在全国,设有环境艺术专业的大专院校约100所;栌性傲肿ㄒ档拇笞ㄔ盒S?0所左右;设有旅游管理(旅游规划方向)类专业的大专院校约80所。由此就构成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这一学科。从学科发展演化来看,环艺、游憩娱乐都是近现代、工业革命以后引入的,园林专业则较为传统。
具有竞争生存力的现代学科,往往需要若干个专业的共同支撑。面对未来学科之间的竞争,应当变群雄逐鹿的“三国格局”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三位一体”。
关键词:现代园林,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要点分析,探讨研究
随着工业化速度的加快,工业对于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的污染使得原本美好的自然环境变得污浊不堪,于是为了接近自然,人们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探索,千方百计的想办法来改善人类自身所居住的自然环境,从而更好的适应自然,经过许多有识之士的苦苦追寻和探索,于是一个崭新的名词便应用而生现代风景园林,风景园林我国自古就有,最为著名的当属苏州的风景园林,它们是将园林和艺术的完美融合,使其和自然相得益彰,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现代风景园林首先要选取合适的地理位置
风景园林的设计首先应该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规划,一个成天和工业开采,矿石开发相关联的地区,无论怎样,都不会具有建设现代风景园林的特点,即使建设好了,人们也难以拥有欣赏环境的兴致,更多的是被隆隆的机器声所取代的烦躁和不安,由此可见,生态环境本身的特点是风景园林设计的基石,没有其做为坚固的铺垫,那么万丈高楼也就没有了建设的动力和意义,只有有了它的存在,才能够为期下一步整体的规划找准方向,从而使得不同的自然环境拥有不同的设计模式与之相对应,让风景园林既有了生态园林中物种的多样性和古朴,又不失现代风格,二者完美融合,所提现的不但是设计师们别具匠心的设计能力,带给人更多的就会是美好的享受和畅想。
2.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类型
一般来说,风景园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根据自然环境本身的特点,对整个园林进行原始意义上的构造建设,从而使人为点缀的具有现代风格的东西能够和原本存在的东西进行巧妙的搭配,构成别具一格的现代风景园林,二是利用现代的建筑学手段,对自然环境进行人为的造景,使之给人一种自然的感觉,例如风景园林中经常使用破旧的石子来对弯曲的小路进行点缀,从而让人们感受到更多的这是一种原本存在的东西,和自然相得益彰,虽是人为造景,却显示不出一点的人工雕刻的痕迹,这是一种感受,更是风景园林设计师们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一种超自然的追求,力求以园林所处的整个大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以整体的观念作为指导,进行整体的布局和建筑构想,这是优秀设计师们所应该考虑的问题,更是现代风景园林真正的设计要点和要求。
3.现代风景园林武汉市东湖风景区磨山风景园林举例
磨山是中国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东湖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它三面环山水,既有优美如画的自然风光,秀丽的山水,丰富的植物,又有丰富的楚文化的人文景观,众多的奇花异卉,耐人深思的楚文化,别致的园中园和浓郁的荆楚风情无时无刻不在反映着磨山景区的风景和园林特点,也无时无刻的不带给人以遐想。充足的雨量与光照,使得这里拥有观赏树种达到了250多种,共200余万株,被誉为绿色的宝库,这里更是花的海洋,花的种类和品种成千上万,每逢阳春三月,花开时节,群芳斗艳,漫山遍野,花海如织,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让你体会到的不仅是大自然的欣欣向荣,生机和活力,更多的是对生命的反思和感叹。
行吟阁,屈原纪念馆,长天楼,天坛等景点,让你不禁能够体会屈原的那份高洁,也很容易就能想到曾经在自己脚下这片古老而又现代的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刘备,孙权,曹操三分天下,此之间的战争又是多么的惨痛和刻骨铭心,让人在欣赏风景的同时能够更好的去了解三国那段历史,去感受别具一格的三国风情。三十多平方公里的东湖碧水在它的东北西三面紧紧环绕,使他犹如一座美丽的半岛,在这里登高峰而望清涟,踏白浪以览群山,畅游其中,让人感受到的不仅是山下竹木奇石,小桥流水的那份惬意,更多的是对这样生活的感叹,让人很难以想象的到在现代这样纷繁复杂的都市中还有这样一处人间仙境,历经一会,便会使你心向往之,流连忘返,
在磨山南麓,还有一处栽种万株桂花的桂花园林,每逢农历八月,满山的桂花浓郁芬芳,于是也就有了八里磨山,十里飘香的民间传说,喜爱植物花卉的你,不但可以徜徉花海,更可以和许多文人墨客一道去感受这里的文化和人类那富有情感的思想结晶。东湖风景区磨山风景园林,其建成更多的是得益于原本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积淀,但它的存在为我们现代风景园林的规划性设计指明了道路和方向,每一棵树,每一朵花都是对风景园林的完美表述和诠释,构成一片片风景,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4.总结
现代园林规划性设计要点还有很多,在此不做过多探讨,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够毁坏原来的自然环境而进行重新的建造,那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毁了人类自己,仅其以上几点对现代风景园林规划性设计要点的探讨举例分析,希望能给相关人员些许收益。
参考文献:
[1]. 钱学林;;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J];中国园林;2010年02期
[2]. 项之圆;东湖风景园林的审美探析[D];武汉大学;2009年
关键词:景观设计;设计理念;自然环境;环境景观
Abstract: with the city in every area of our country in the process of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landscape requirements are also increasing. As a complex work,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not only requires us to work personnel to master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landscape planning, but also have rich practical experience. Nowaday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large number of new technology, into the new technology.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work harder,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so caused our mastery of some relevant technology is not mature.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analysis on the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planning for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and combined with the design theor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planning theory, in-depth study of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in China's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road, hope to be able to eng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China's help.
Keywords: landscape design; design concept; natural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 引言
园林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现状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人们生活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对于生活、工作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园林景观设计人员仅仅凭借以往的经验和技术来进行规划设计工作是不够的,我们必须灵活的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时能与周围的环境完美结合,建立人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关系,建立一个拥有文化内涵和生活舒适的理想的园林环境空间。因此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必须做到资源的节约、景观和周围环境协调、中国传统规划和西方的规划设计手法能完美的结合等要求。以下本文以绿化类的建筑居民环境景观为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二、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在现代的城市居民心中,园林景观的意义已经不仅是用于游玩或者休息的场所了,它还拥有着环境保护以及放松心灵的功能。园林景观中的绿化植物不仅仅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工具, 而且还拥有净化空气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起到减低噪声及调节空气湿度等功效。
然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1. 对于绿化类的园林环境不能盲目的追求宏大的园林景观,而是应该使我们设计的园林景观能融入自然;2. 由于每个地区都有自己不同的气候环境,因此在进行绿化类的园林景观设计时不能只是模仿,而应该融入自己的特色;3. 园林景观在设计建造时不能破坏本地的生态环境,不能对园林中的绿色植物进行随意的配置,要保护园林中植物的多样性;4. 我们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不能仅仅注重植物的种类,而忽视了具体的气候、环境等因素,例如大连地区气候清爽、温和,冬季寒冷,我们就必须选择与该气候相适应的绿色植物。
三、 对园林景观设计问题的看法及改进措施
以下是结合在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以及对园林景观设计与居住区环境的结合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以及改进措施。
1. 园林景观设计要有特色
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表现形式中,应该做到大方朴素,特别是在绿化类园林设计时对色彩的运用也要尽可能的做到简单明快,以达到清新、舒适的效果;还要在资金的投入上,要尽可能考虑到其经济性和实用性;对园林景观所处的地区环境以及居住的人群类型也要充分考虑,在设计中体现现代园林特色,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和技术,使人们能感受园林景观的现代特色,同时又要注意古典园林特色的保留。
2. 园林景观设计中对自然环境的处理措施
自然环境的利用和保护园林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利用原有的地势以及环境基础,不仅会给施工和设备的配置带来相当大难度,而且会增加园林施工的投资成本。因此我们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时, 必须认真的考虑自然条件的限制,例如大连地区的土壤的偏碱性、地质结构复杂等。我们作为园林景观设计人员的应尽最大努力对不利因素进行处理, 通过运用各种先进科技手段与设计手段, 变自然环境的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 将一些人为很难改变的环境条件利用特定的造景方法隐藏或者融合到园林环境中。
3. 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对于居住区的植物造景要根据各地的不同环境进行设计,例如大连地区的气候温和、湿润的特点,在进行园林植物造景时, 可以适当的采用一些亚热带以及温带的乔木和灌木, 对于植物的应用,运用其生长特点与艺术表现手法相结合的方法,使之能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达到互相呼应的效果。园林设计时还使植物表现出时序性、色彩变化性等,不让人们感到单一枯燥,也就是利用植物的季节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景致,还要根据植物的季节特性对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使其随季节的变化呈现出一种生命循环,色彩斑斓、生生不息的感觉。
4. 园林景观设计中对城市密集区的环境规划措施
随着城市人口数目的日益增多,城市中建筑物的密度也越来越大, 因此城市居住、 生活区内的公用空间的面积就变得越来越小了, 所以在处理城市密集区园林设计时, 可以对环境规划进行以下处理措施: 由于城市区的地势比较平缓,景观设计时要对有限的土地地势进行调整和设计, 可设计一些大型的标志性景观,作为景观的总要节点; 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保持主体景观的体量感的效果, 做到主次分明, 体现出坦荡地势的层次感;设计时还要注意配景的点缀效果, 由于水平面积的狭小, 可以对标志性的景观的垂直方向进行修饰, 形成柔美、 大气的景观; 绿地面积由于受到建筑物周围环境条件的制约,布局相对比较松散, 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加强园林景观节点的联系, 增强景观的整体感。
5山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山体在园林环境景观的设计经常会作为点缀和造景的作用,由于大连地处平原地区, 所以山石景观配合绿化环境的园林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在绿化环境景观设计中加以石质景观可以使景观更加大气, 增强地势平缓的城市环境豁然感。我们可以在设计时取用附近地区山上的石材建造假山以及曲廊等, 与繁荣遍地的树木相呼应, 使园林景观显得更加郁郁葱葱。我们在设计时必须注意保护自然环境,合理的利用天然资源。
6. 水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水孕育了大自然的无数生命,也孕育了我们人类的生命, 因此人和生物都拥有亲水的天性。水景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水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出现在不同形式的园林风景中。建造风景园林时用水加以点缀, 不仅可以使绿色植物的生长更加旺盛, 而且可以为园林景观提供很好的景色, 增加园林景观的生气,使环境更加丰富多彩。
四、 总结
建设园林景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园林景观的设计需要我们根据用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而不仅仅是将景物简单罗列、 随意的堆砌一些用地的材料。风景园林的建设中使用的材料也不再只是简单的植物与建筑材料,而应加入了一些现代化的元素和新的科学技术。我们园林设计人员要将风景园林的设计视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我们设计人员还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以开放和务实的眼光来看待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各种问题,着重分析规划设计中有利和不利的条件。合理利用有利的条件, 尽量避免不利条件对风景效果的影响, 充分考虑人文、 环境背景、 风景园林面积的大小以及容积率等现实中的实际问题。结合古今中外的风景园林实例,不断追求独立的,创新的, 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设计风格。
参考文献
[ 1] 胡晓燕. 《浅谈现代园林设计》 [ J ] , 科技资讯, 2007 (30 )
[ 2] 孟兆祯. 《中国风景园林的特色》 [ J ] . 广东园林, 2006, 28( 1) .
[ 3] 刘智. 《现代园林设计的要点分析》 [ J ] , 现代农业科学, 2009(05 )
一、风水理论的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即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周易·大壮卦》提出:“适形而止”。因地制宜是务实思想的体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天人合一,这正是园林设计的真谛所在。
2.依山傍水原则
依山傍水是风水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依山的形势有两类,一类是“土包屋”,即三面群山环绕,奥中有旷,南面敞开,房屋隐于万树丛中,湖南岳阳县渭洞乡张谷英村就处于这样的地形。另一种形式是“屋包山”,即成片的房屋覆盖着山坡,从山脚一起到山腰。长江中上游沿岸的码头小镇都是这样,背枕山坡,拾级而上,气宇轩昂。
二、园林地形设计中的风水学
园林地形设计,包括山地、斜坡、台地、平地的竖向设计等,主要内容是人工挖湖、堆山,其要旨是山势山形的营造。无论是大地形的改造还是小地形的营造,都应在风水学理论指导下进行。
风水环境选择的方式方法虽然众多,然归纳起来其精髓为龙、穴、砂、水四大要素(有书将“向”加人,统称“地理五诀”),其原理是“龙真”、“穴的”、“砂环”、“水抱”四大准则。
风水术借用了民间有关龙的观念,称蜿蜒曲折的山为龙脉,或称山龙;称源远流长的江河为水龙。龙,又有干龙、支龙,真龙,假龙,病龙、死龙、来龙、去龙、直龙、横龙、飞龙、潜龙之别。
古之风水,以龙山为吉地,以山的气脉集结处为龙穴,在吉地的龙穴作墓地或建宅,可以得到吉祥。可见,风水术的龙的观念是由龙崇拜演变出来的。
“龙真”指生气流动着的山脉。寻龙的目的是点穴,点穴必须先寻龙。龙脉的形与势有别,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位于外,形在于内,势是起伏的群峰,形是单座的山头,所以认势惟难,观形则易。势为来龙,若马之驰,若水之波,欲其大而强,异而专,行而顺。形要厚实、积聚、藏气。在龙脉集结处有朝案之山为佳。朝山案山是类似于朝拱伏案之形的山,就象臣僚簇拥君主。朝案之山可以挡风并且很有趣屈之情。
“穴”指山脉停驻、生气聚结的吉穴。提到“穴”,人们便自然想到“墓穴”,其实古人最早是“穴居野处”,故“穴”指用来安居、下葬的场地。在园林中一般指厅、堂等主要建筑物。人们长期以来追求“风水宝地”,实际上就是追求一个有勃勃生机的生息之地。
“砂”指穴周围的山势,“砂环”指穴地背侧和左右山势重叠环抱的大好自然环境。砂环,可以使地中聚结的生气不致被风吹散。
“水”,指与穴相关的水流、水向,“水抱”指穴地面前有水抱流。水抱,使地中生气环聚在内,而没有走失的可能。
真山讲究山势山形,假山亦然。由于假山要“宛自天开”、“做假成真”,因此适宜于真山的风水学理论也适合于假山营造。园林营建和风水环境选址实际上遵循同样的原理,人造山与人造水、建筑是一个有机整体,地形并不孤立而存在。
三、风水格局在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1.藏而不露
传统的造园艺术认为露则浅而藏则深,为忌浅露而求得意境之深邃,则常采用欲露而藏的手法把某些精彩的景观或藏于偏僻幽深之处,或隐于山石、树梢之间。总之,古典园林,不论其规模大小,都极力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并总是千方百计地把“景”部分地遮挡起来,而使其忽隐忽现,若有若无。这种手法往往在园林的入口处理应用比较广泛,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古典园林入口一般都处理的小巧、朴素、淡雅,而忌华丽、张扬。进入园门后则常常以影壁、山石为屏障以阻隔视线,不使人一览无余的看到全园景色。
2.空间对比
在古典园林中,空间对比的手法运用相当普遍。将两个具有明显差异的毗邻空间安排在一起,可借两者的对比突出各自的特点。例如使大小悬殊的两个空间相连接,当由小空间而进入大空间时,由于小空间的对比、衬托,将会使大空间给人以更大的幻觉。江南一带私家园林,由于多处市井,只能在有限的范围经营,为了求得小中见大,多以欲扬先抑的方法来组织空间序列,即在进入园内主要空间之前,有意识地安排若干小空间,这样便可以借两者的对比来突出园内主要景区。
四、小结
随着生物文明与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在人与自然矛盾日渐尖锐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加倍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努力实现“天·地·人”之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的理想目标。风水理论不仅对中国古典造园产生过深刻影响,而且对当今园林规划设计也有重要的借鉴与启迪作用。风景园林学科应该学习风水理论倡导的“自然审美关照”精神,力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风水理论博大精深,应当研究,也值得研究,与一切传统文化一样,它既不乏迷信色彩,但也更有其科学的内涵。我们不能苛责古人,而应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去发掘、研究、应用风水理论,涤除迷信糟粕,摒弃历史偏见,使优秀文化遗产重现辉煌。在风水理论中还有大量值得风景园林借鉴利用的理论、思想和方法有待进一步发掘、研究,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参与这门“准学科”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呼海艳.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风水观分析及其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
[2]林徽因等著,张竟无编.风生水起:风水方家谭[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4
[3]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
关键词:园林建设;植物配置;应用
1 园林建设中植物配置的作用
第一,园林植物能够美化环境。园林绿化是美化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园林植物是园林绿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第二,园林植物能够改善环境。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污染;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有些园林植物还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细菌。此外,园林植物可以缓解人们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而且植物释放的负离子及抗生素,还能提高对疾病的免疫力。
二、园林建设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1、适宜原则。适宜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常所说的“适地适树”,二是与四周环境的协调性。适地适树指植物的特性要与立地条件相适应。立地条件是指种植地的气候特征、土壤理化性状、光照强度以及湿度等情况。园林植物的特性包括植株高度、绿色期、开花期、花色、适应性等。目前大多数城市的绿化植物种类不够丰富,这与对绿化植物的要求太高,过于追求完美或轻易否定有关。
2、根据绿化性质和功能进行配置。首先要确定园林绿化所要表达的主题,根据这个主题配置选择适当的树种。确定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乔木、灌木、花卉,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继续延伸并扩大其内涵,最终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特征。如香山红叶、玫瑰园、牡丹园等,都是以突出的植物主题,形成独特的风格。另外,要根据实际需要,恰当地选用不同的地被植物。如在规则式布局中,应选择植株整齐一致、耐修剪的品种;而在自然式的环境中,则可选择植株高低错落、花色多样的品种,从而呈现出活泼自然的野趣。
3、统筹安排,全面兼顾。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自然规律,要根据园林所处的环境、地形地貌特征,自然景观,城市性质等进行统筹规划。要注重保护城市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把握好它们与城市园林的关系,使城市建设与自然和谐,在城市建设中可以回味历史,保障历史文脉的延续。
4、经济适用性原则。经济原则指的是发展节水型园林,或者是在植物配置中要适当考虑节水的问题。例如有节制地发展草坪,尤其是冷季型草坪,多选择耐旱节水的草坪品种,可采用冷暖季草混植,或选用耐旱的地被植物,如沙地柏、扶芳藤等。在配置中优先选取较耐旱的园林植物,如银杏、臭椿、国槐等。
5、遵循生态学原理。符合自然规律和风貌的园林建设,必须重视生物多样性。因此,园林植物的配置要重视植物群落的多层次性,形成乔木、灌木、草本相结合的、群落层次分明,物种丰富、艺术感染力强的群落结构。同时也要注重植物叶色、花色、高低植物的配置,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
6、遵循美学原理。植物美是构成园林美的主体,在园林绿化中要高度重视植物色彩多样性、色调的明暗偏色之异。要充分掌握植物的生态学特性,运用它最佳色彩稳定规律,实现科学配置。要善于运用对比色、邻补色和协调色,形成色彩明确、对比鲜明、和谐统一的园林景观效果。
3 植物配置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1、园林景观的美学功能和艺术性是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之一。当景观设计解决了园林景观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其永无止境的追求。当园林景观在其功能基本一致时,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风格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这种园林景观就能受到人们的欢迎,通过人们在心理上对这种设计形式的接受,以便实现设计师在经济、道德、大众审美等方面的影响,强化所设计园林景观的社会认同感。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强调基本理念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性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创造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美是指通过园林景观的结构、图案和文字所反映的情意使消费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园林景观的意境产生于园林景观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
给予游客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当然,不是所有园林景观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我国多年来园林规划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景观外形设计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通过这种意境的创造,在空间物质化的表现与无限的联想之间,
以空间、形体、文化、寓意所呈现出的信息载体,它涉及这样一种理念:即存在着一种超越个人理解力并能借助于一种中间媒介达到的群体共通的普遍的状态。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来寻求、创造、组织、表现这些中间媒介,这是工业规划设计中最为基本而重要的工作。
3、种植具有环境保护作用和经济收益的植物。一个小区或某幢建筑周围应该以突出某种植物特点为主,如四季花园中,杨柳阁以杨柳为主,樱花阁以樱花为主,或者以突出某个季节景色为主,或春、或夏、或秋、或冬。如以展现秋景为主的植物群落,上层以乔木银杏、枫以金黄、红叶色渲染秋景,柿子果实秋冬季亮丽红艳,冬季和翠绿的雪松、云杉又构成层次丰富的冬景。
4、园林设计上植物多样性与适应性同时并重。这几年,城市绿化提出了增加绿化树种、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目标。于是许多城市一味求新,盲目引进外来树种。为求好心切引进新品种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忽视了苗木的适应性,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根据环境,因地制宜地选用具有防风、防晒、防噪声、调节小气候,以及能监测和吸付大气污染的植物。有条件的庭院,可选用在短期内具有经济收益的品种,特别要选用不需施大肥、管理简便的果、蔬、药材等经济植物,如核桃、葡萄、枣等,既好看又实惠的品种。
5、在栽植上,除了需要行列式栽植外,一般都避免等距、等高的栽植,可采用孤植、对植、丛植等,适当运用对景、框景等造园手法,装饰性绿地和开放性绿地相结合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景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大大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给人民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一个舒适、安逸的园林绿化环境。在园林绿化中,园林植物配置的合理应用,是提升园林绿化整体效果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烁.周翠荭.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对历史文脉的传承[J].科技信息. 2011,(19).
[2] 李建胜.朱伟勇.伍丽娟.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趋势[J].中华民居.2011,(6).
[3] 苏桂芳.中小城市园林规划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