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科研课题的研究路线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线路维修;发展动向;研究开发
中图分类号:A715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这些年来,我国铁路行业发展迅速,线路的维修也占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的线路维修要向着有利于线路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研究课题要考虑到线路的合理经济化维修,这是一项十分复杂困难的课题。
二、铁路线路维修的基本
铁路线路是由路基、道床和轨道等组成,它是一个整体工程结构,其任何组成部分的改变或损坏,都将影响整体功能。铁路线路设备常年在大自然中,经受着风雨冻融和列车荷载的作用,轨道几何尺寸不断变化,路基及道床不断产生变形,钢轨、联结零件及轨枕不断磨损,因而使线路设备的技术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线路维修养护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经常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维修质量,才能使列车以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
三、我国铁路线路维修的发展动向
从宏观的角度把线路修理作为一个系统研究线路维修工作, 要研究外部条件对系统的联系和制约, 以及系统内部线路维修与轨道结构、管理体制、作业方式之间的统一和协调。
1.强化轨道结构
在一定的运输条件和轨道条件下, 轨道变形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目前我国的轨道结构仍然以50kg/m钢轨为主型钢轨, 截至2013年末,50kg/m钢轨占正线延展长度的58.7% ,这种结构不能适应机车轴重2 3t、货车轴重21t、平均货运密度1800万吨・公里/公里的运输条件的需要, 轨道部件折损和结构变形加剧, 无法按正常周期安排修理。
2. 坚持线路修理中的三级修程制度( 大修、中修和维修) 和维修中的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制度。
大修、中修、维修是线路修理中的三个环节, 只有合理适时进行大修和中修, 才有可能合理安排维修工作。大修的任务是彻底消灭线路永久变形, 使大修后的线路质量完全恢复到原有标准或达到更高的标准, 主要内容是全面更换钢轨, 清筛补充道床, 更换失效轨枕等。中修是在两次大修之间消灭线路一定程度积累的永久变形, 主要内容是加强道床、解决道床不洁及厚度不足问题, 同时, 更换失效轨枕。在保证这两种修程周期及质量的基础上, 维修的任务是要维持大修和中修质量。各修程有各自不同的要求和作业内容, 降低大、中修质量而增加维修工作量, 或以维修手段延长大、中修周期都是不科学的。
线路维修包括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综合维修是在大、中修间或两次中修间按周期、有计划地对线路进行综合性修理, 主要内容是改善轨道弹性, 调整轨道几何尺寸, 整修和更换零部件; 恢复线路的完好技术状态。经常保养是根据线路变化情况, 在全年度和线路全长范围内, 有计划有重点的养护, 以保持线路质量经常处子均衡状态。临时补修是对突发性的轨道部件折损和几何尺寸超限进行整修, 保证行车平稳和安全。
3.按“ 可靠性” 原理制订计划预防性维修的临界周期。
我国铁路线路维修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解放初期的 “ 事后修” ;50年5代中期开始的一年一遍综合维修的“ 计划预防性维修” ,80年代开始按不同轨道结构, 以累计通过总重密度为依据确定线路综合维修周期的维修改革。不同阶段的维修方针都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的, 对保证行车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宜用现代的技术观点去评价过去的技术决策。
国外线路进行维修的目的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认为线路维修的主要目的是恢复道床弹性; 另一类则认为是消除轨道几何不平顺。根据我国具体情况, 综合维修的重点应该是改善道床弹性, 作业性质和内容介于苏联的起道修和综合维修之间。在一定的轨道类型及运输条件下, 线路变形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它
基本上与累计通过总重有一定的函数关系, 因此, 确定线路维修周期应以累计通过总重为坐标, 而不能以时间为坐标。
四、改善维修的技术开发
改变轨道维修中的人工作业, 实现高效、省力的目的。如附图所示。
其中, 可以认为轨道结构革新是最根本的。可是, 在营业线上实现轨道革新需要巨额资金和很长时间, 从合算性观点出发, 其适用范围必须限定。因此, 即使不进行板式轨道那样真正的省力化轨道的革新, 而是通过构件强化、革新等延长维修周期, 将必要的作业量控制在当前可能实现的水平, 也成为重要的课题。可以说, 除了预测运输量极大、难以确保必要维修作业量的进行之外, 在当前阶段后者是更为现实的。
另外, 自动化检查和机械化作业对提高维修水平来说, 也是十分重要的、实质性的研究课题。关于这些问题, 主要工作是作业方式的分析和机械开发研制.可是, 轨道检测理论及数据处理技术、传感器应用技术等, 已纳入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应积极开展的课题。其具体内容概要介绍如下:
1.轨道结构的强化和长寿命化
板式轨道作为省力化轨道自开发以来已有四分之一世纪之久, 已被正式用作以新干线为首的新建线路的标准构造。可是, 日本铁路公司占全部线路90 % 依旧是传统的有碴轨道, 今后将这种既有营业线有碴轨道改造为省力化轨道的技术开发, 是必不可少的。关于这个问题, 可以认为施工效率和成本是目前的关键,基于这一观点今后必须继续开展研究工作。
此外, 虽不是在铺成的路面上或在土路基上铺设板式轨道这种正式的省力化轨道, 一直在进行通过赋予轨道以弹性来减少道床恶化的方法的研究, 尤其近几年来, 有碴弹性轨枕的省力化效果引人注目, 作为有碴轨道较简单的降低维修作业量的轨道已试行铺设。有碴弹性轨枕在降低枕下压力的同时, 还具有在全部频率范围内降低道床振动, 以及防止道床下沉和道碴细粒化的效果。与在高架桥、隧道等刚性路基上采用道碴垫层防止道床恶化的情况不同,有碴弹性轨枕不仅对刚性路基产生效果, 在土路基上也能期望获得一定的降低维修作业量的效果。
2.自动化检查和机械化作业
检查业务在线路业务中所占的比例约30%,与维修业务相同占有较大比例。这些检查, 以前由于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原因大部分依靠人土完成。今后, 为了实现线路维修大幅度省力化的目的, 在重新评价检查项目的同时,实现主要项目的自动化检查很重要。
实现检查业务自动化的重点是, 开发各检查项目相应的传感器技术和对结果判断的评价方式。随着新干线的高速化, 除了需要采用不同于以往所述的新检测技术外, 还从提高检测效率的观点出发, 进行以双转向架高速轨道检测车为首的新的检测方式和检测设备的研究开发工作。
3.轨道维修的系统化
轨道维修业务的大部分是轨道不平顺修理业务, 很早就使用轨道检测车定期检测轨道状态, 在一定的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维修。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将其称为近似于状态监视保护的维修体系。
关于维修安排的优先次序和维修工作量, 在缺乏数据根据时, 将调动可能动员的维修劳动力, 对异常值进行优先管理, 或者是根据经验和直觉, 依次分配剩余劳动力。
五、关于高速化技术开发课题的应用
原国铁时代, 由于经营状态的不断恶化、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心日增等原因, 新干线和既有线的列车最高速度, 分别在1964年和1965年以后的很长时间里停滞不前。直至2009年,东北、上越新干线的最高速度只不过提高到24Okm/h。其间, 各国尤其是欧洲国家, 在以高速化恢复铁路活力方面进行了脚踏实地的技术开发工作。有关铁路高速运行技术,稍有落伍的感觉。但是, 民营化以后, 由于日本铁路公司集团对改善经营状况有很高的积极性, 和1975年以来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技术积累, 铁路高速化的时机终于来到。
1.防止道碴飞散的对策
随新干线高速化产生的严重问题之一, 是列车在降雪期落雪及列车风造成道碴飞散的现象。对前者, 在东海道新干线通车之初即有人指出。近年来由于大幅度提高列车速度, 需要重新考虑万全之策。而对后者, 东北新干线通车之前的综合试验线(小山地区)上的高速试验已确认了这一现象, 但由于东北、上越新干
线通车时将最高速度限制在220km/h,且道碴区间的延长不到全线长度的10%,故问题并未明显表现出来。
其结果, 通过试验弄清了产生道碴滚动的列车速度和碎石形状的关系, 与此同时还弄清了道碴飞散的发生机理。另外, 还结合防止列车落雪造成道碴飞散的措施, 对诸如用塑料网覆盖道碴主要部分的道碴网, 在轨枕中间部位预先设置高背轨枕, 以及促使道床颗粒相互粘合的粘合剂等措施及其效果进行了研究。虽然分别确认了这些措施的效果, 但各种防治工程的耐久性和降低成本是今后实用化所必须解决的课题。
2.涂油改点油
在高寒地区, 由于冬季道床冻结, 线路动道床作业不能进行, 过去利用这段相对清闲的时间进行螺栓涂油, 无论是多人的“松―涂―紧”流水作业, 还是单人的“松、涂、紧”作业, 都存在着钢轨放缩, 人为造成应力调整, 使轨缝变大、钢轨爬行串动。为克服以上弊端,我们将过去的涂油改为用挤压式油壶在螺栓上点油。改进后, 省工省力, 不会因为松动扣件使线路指标超过规定标准, 也不会造成钢轨爬行串动。因为油虽点在顶端, 但在春夏秋季进行, 太阳一晒油能够渗漏到内部, 同时油在螺母上端能防止螺母上部锈蚀, 而且大大地节省了油料。
六、结语
通过对新时期下,线路维修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分析,进一步明确了线路维修的发展方向,为铁路维修专业的优化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助于提高铁路行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参考文献:
[1]鲁希孔、钟国藩 铁路道岔养护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1
[2]何佩瑜、陈汉娥 铁路曲线养护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9
[3]童大埙 铁路轨道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2
关键词:客运专线 沿线城市 客运量 多元LOGIT模型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出行的舒适性、快速性与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另外,运输市场管制的放松使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铁路在“提速”的改革基础上,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率先进行客运专线的建设,将客运和货运业务分线运行。
客运专线的建设将极大地提高铁路在运输市场中的地位,吸引和诱增更多的客流进入铁路运输市场。沿线城市是否引入客运专线,对铁路部门而言将出现旅客运量的分流,从而导致铁路经济效益的增减。如果要想定量地测算出客运专线引入沿线城市给该城市经济上带来的影响,那么铁路运量的分流变化情况是首先必须关心的问题。
1分流渠道的确定
根据居民交通消费行为,一个城市的居民可以分为出行和基本不出行(相对区域旅行来说)两类。在新的交通工具或方式出现以前,对于出行的居民,他们只能选择运输系统中现有的运输方式;当新的交通工具建成后,它将作为运输系统中一种新的运输方式,供居民出行选择,吸引系统中其他运输方式承担的运量,并作为其运量构成的一部分,即转移运量[1]。
如果沿线城市i引入客运专线,则该城市的铁路出现转移运量;如果沿线城市i不引入客运专线,设在相邻i城市k公里的j城市引入客运专线,则i城市引入客运专线情况下转移过来的旅客运量加上既有的旅客运量将分化为如下4种出行渠道:选择其他交通方式、选择既有铁路、选择客运专线和不出行。这里,选择不出行的旅客比例很小,可忽略不计。
2 运量转移概率的确定
2.1多元LOGIT模型
同一种运输方式,不同的旅客在不同的时期或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就会产生不同的选择意向,即主观价值。退一步说,即使同一旅客在不同条件或从不同角度下也会有不同的主观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用“选择概率”的概念来解释并衡量旅客的主观价值,就具有一定的意义。在此,提出了运输方式选择概率模型———多元LOGIT模型[2]。
人们旅行时,总是愿意选择综合费用最小,即效用最高的交通方式。这里的效用包括安全性、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性在内的综合效用。效用值的变化,必然引起运输方式选择的变化,即由一种方式转移到另一种方式。这里引入著名的多元罗吉斯模型(MultinomialLogisticsModel),如下所示:
这里,Pi是第i种运输方式的选择概率,N是可供选择的运输方式,Vi是效用函数,它由多种服务特性组成:
式中,Sij是选择第i种运输方式其效用函数中的第j项服务特性;ρj是第j项服务特性(分别指经济性、舒适性、快速性、方便性、安全性)之权重,j=1,2,…,5。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安全性因素。在现实生活中,不安全的交通工具是绝对无人选择的,安全性因素对交通工具的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把安全性因素放在服务特性中,以相对应的权重来影响选择概率是不够的,不能反映真实的选择意向。所以,对上面的罗吉斯模型进行改进,把安全性因素从服务特性中提出,让它直接影响选择概率,起到安全性否决作用。得到修正型的多元罗吉斯模型:
2.2 服务特性权重的确定
权重的确定可以采用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硕士论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研究公、铁客运合理分流》中所确定的权重值[3],并作相应的修改和调整,如表1所示。
2.3服务特性Si1的量化处理
(1)经济性(Si1)。旅客选择运输方式考虑到经济性因素时,主要是直接以该运输方式的票价作为依据,间接地考虑到路途的花费。路途的有关支出与旅行时间有关,在快速性中将予以考虑,所以,用票价作为经济性的衡量指标。
Si1=Ci=Ri×Li,
式中,Ci是第i种运输方式票价(元);Ri是第i种运输方式运价率(元/人·km);Li是第i种运输方式旅行距离(km)。
(2)
快速性(Si2)。用送达时间作为标度,送达时间即是旅客在途旅行时间,与旅行距离、交通工具以及旅行速度有关。
式中,Ti为第i种运输方式在途旅行时间(h);Vi为第i种运输方式旅行速度(km/h)。
用时间价值系数将Ti转化为价值指标:Si2=W·Ti
式中,W是旅客时间价值(元/h),旅客时间价值前面已经给出。
(3)
方便性(Si3)。采用间接旅行时间JTi作为标度,间接旅行时间是指旅客前往乘车点时间与候车时间之和。用时间价值转换为价值性指标:Si3=W·Ti
当发车间隔时间小于1h时,取平均发车间隔时间作为候车时间,民航侯机时间目前暂取1.2h。
(4)
舒适性(Si4)。以旅客恢复疲劳所需时间来标度。恢复疲劳所需时间越长,其舒适性越差,反之则舒适性好。
旅客在旅途中的疲劳程度与其旅行时间是成正比关系的。对于健康的旅客,无论乘坐何种交通工具,旅行多长时间,从人的生理角度来看,基本恢复疲劳的时间不会无限增长。在此,我们给定一个恢复疲劳的极限时间LT,暂取为24h。可以认为,恢复疲劳所需时间与旅行时间呈曲线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ti采用第i种运输方式旅行时间(h);tj(恢)采用第i种运输方式旅行ti时间后恢复疲劳所需时间;αi,βi待定参数。
用时间价值将恢复疲劳时间转化为价值性指标:
Si4=W·tj(恢)
(5) 安全性(Si5)。安全性以安全可信度来标度。安全可信度是随伤亡事故率的变化而反比变化的。当伤亡事故率为零时,安全可信度为1;当伤亡事故率超过一定限度,安全可信度为0,视为不安全。
式中βi是第i种运输方式的安全可信度;αi是第i种运输方式伤亡事故率;αm是极限伤亡事故率;αi,βi是模型参数。
3 转移运量的确定
假设在城市i不引入客运专线而相邻的城市j引入客运专线,对铁路部门来说,将出现诱增运量和转移运量。诱增运量在这里忽略不计,转移运量主要来自短途旅客中的公路运输和长途旅客中的民航运输。
利用已有研究成果,得到各种运输方式服务特性的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由《中国经济统计快报》所提供的《2002年中国交通运输统计》中的有关客运量的数据,可以近似地得到铁路、公路与航空之间的旅客发送量比例为1∶14.57∶0.08。另据有关资料统计,短途旅客的旅客发送量占旅客运输总量的50%以上[4],且随着高速公路的修建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可以近似地认为城市总的出行旅客人数中,短途旅客的比重为60%。如果引入客运专线,短途运输方式主要由客运专线、既有铁路和公路3种运输方式组成;如果不引入客运专线,短途运输方式主要由既有铁路和公路2种运输方式组成。同理,由于短途旅客的发送量比重约占该城市总出行人口的60%,因此长途旅客的发送比重应为40%。如果引入客运专线,长途运输方式主要由客运专线、既有铁路和民航3种运输方式组成;如果不引入客运专线,长途运输方式主要由既有铁路和民航2种运输方式组成。
根据表2中的数据,分别计算出城市引入和不引入(相邻城市j引入)客运专线所产生的各种运输方式的选择概率并计算出相应的转移运量。
关键词:配电网合环潮流计算可靠性
0 引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通过科学的手段来尽量的减少用户的停电次数和时间就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如果能准确的计算出合环电流对调度员判断合环操作的可行性是非常有意义的。
1 信阳市城区配网合环点模式分类
信阳位于河南省最南端,是河南电网的南大门,市区有河、平桥和羊山新区组成。城区配电网合环操作从合环点追朔到上游电源(追朔到110kV、220kV)可以分为五种模式:同一个110KV变电站同一条10KV母线供电的10KV线路合环、同一个220KV变电站、110KV变电站10KV不同母线供电的10KV线路合环、不同220KV变电站同一个110KV变电站不同10KV母线供电的10KV线路合环、同一220KV变电站不同110KV变电站供电的10KV线路合环、不同220KV变电站不同110KV变电站供电的10KV线路合环。正常运行方式下满足以上五种模式的联络开关分类如下:①满足同一个110KV变电站同一条10KV母线供电的10KV线路合环开关,如五6柱1开关、茶7柱2开关等。②满足同一个220KV变电站、110KV变电站不同10KV母线供电的10KV线路合环开关,如五7柱1开关等。③满足不同220KV变电站同一个110KV变电站不同10KV母线供电的10KV线路合环开关,如曾27线卫校支柱开、工区路01#环网柜等。④满足同一220KV变电站不同110KV变电站供电的10KV线路合环开关,如茶11柱2开关、鸡公山大街01#环网柜。⑤不同220KV变电站不同110KV变电站供电的10KV线路合环开关,如新华东路05#环网柜曾12线进线开关。
2 合环操作时产生环流的原因
配网进行合环操作时合环开关的两侧电源一般处于分列运行状态,但它们的上级电源(也许是上上级电源)应该是并列的,合环操作时产生环流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①合环开关两侧变电所10kV母线的电压差产生环流。如果两侧变电所10kV母线对系统的短路阻抗比较接近,合环时的环流则较小。
②合环开关两侧变电所10kV母线对系统的短路阻抗不同产生环流。合环操作时合环开关两侧变电所的10kV母线电压数值即使相同但对系统的短路阻抗差异较大时会产生很大的环流,合环的风险较大。
3 信阳市城区10KV线路合环潮流变化计算
3.1 10KV线路合环前的系统方式
宝变110KV上母由信宝线供电:(电源为信阳变):带宝#1变。宝变110KV下母由沙茶-宝茶线及沙宝变线供电(电源为沙港变):带宝#2变。
曾110KV西母由宝变110KV上母供电(电源为信阳变):带曾#1变。茶变线及沙茶线供电(电源为沙港变):带茶#1变。侯变由沙侯线供电;(电源为沙港变)如图1所示。
3.2 10KV合环前的潮流图2
3.3 几种合环的潮流及结论
3.3.1 宝变10KVI段出线通过宝TJ与曾变10KVI段合环(110KV电源由宝110KV上母提供)。10KV合环后环流小,线路有功由原来的一个站带改为两个站分担。
3.3.2 侯变10KV出线通过曾12节点与曾变10KVI段合环(三级电磁环网)侯变由110KV电源由沙110KV母线提供,曾变由110KV电源由信110KV母线提供)。10KV合环后环流小。线路有功由原来的一个站带改为两个站分担。无功由1.2MVAR的环流。
3.3.3 曾变10KVI段出线通过宝TJ节点与曾变10KVⅡ段合环(三级电磁环网)。10KV合环后环流小,线路有功由原来的一个站带改为两个站分担。曾10KVI段出线分担的多。无功有0.1MVAR的环流。
3.3.4 茶变10KV出线通过茶7节点与曾变10KVI段合环(二级电磁环网)110KV电源由沙110KV母线提供)。10KV合环后环流小,线路有功由原来的一个站带改为两个站分担。
4 合环操作前应采取的措施
4.1 由于配网线路改造频繁,凡遇到大的配网改造,配网运行单位应及时在配网联络开关处核相,确保联络开关两侧相序、相位一致。
4.2 配网运行单位应定期核查配网设备参数正确,包括联络开关的遮断容量、导线、电缆的型号、长度。并上报调通中心备案。
4.3 对于同一个110KV变电站同一条10KV母线供电的10KV线路合环模式,在负荷较低时段,由于合环点电压差较小,一般可直接合环。
4.4 对于由同一个220KV变电站、110KV变电站供电,10KV不同母线供电的10KV线路合环,必要时合上10KV母联开关后,再进行10KV配网联络开关合环。
4.5 对于不同220KV变电站同一个110KV变电站不同10KV母线供电的10KV线路合环、同一220KV变电站不同110KV变电站供电的10KV线路合环、不同220KV变电站不同110KV变电站供电的10KV线路合环。应开展配网合环潮流计算,为配网合环倒负荷提供理论依据。
5 改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营林生产 林业生态 可持续发展 研究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112-01
1 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对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本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相互促进的特点存在于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之间,其中,前者是后者实现的基础,只有科学的进行营林生产和经营,才能够不断推动我国森林规模的扩大,在这一过程中营林经济效益也将有所增加,为实现林业生态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更能够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经济收入[1]。
相反的,如果经济效益成为营林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目标,林业生态将受到严重的忽视,林业发展无法同时代的进步保持一致,营林生产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也将是短期的,不仅会严重危害林业生态,还将影响我国的经济效益以及整体的生态平衡。
由此可见,新时期我国相关部门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为实现营林科学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促进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吉林省公主岭二十家子林场为半山区,位于公主岭市南部地区,共拥有4640公顷的林场面积,其中16.65万立方米为活立木蓄积,拥有52.1%的森林覆盖率和2315公顷的林地面积[2]。该林场在发展中,主要生产销售育苗、迹地更新和森林保护,新时期为了相应国家号召,努力实现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积极落实了以下措施:
2.1 优化产业结构
第一,优化种植产品
吉林省公主岭二十家子林场在经营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当地的地质、土壤条件、气候特点以及生态环境等因素,科学的进行综合性分析,从而对种植的产品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为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工作人员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加大营林品种市场调研力度,对各种营林品种的优势以及成本等因素进行有效的判断,同时针对不同营林品种,有针对性的选择种植技术,确保苗木可以得到健康的成长,为创造更多的营林效益、维护生态平衡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注重产品开发
值得注意的是,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是积极展开营林生产的最终目标,要想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林场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科学的进行市场调查,对板材的市场需求量以及质量进行充分的掌握,并对林木产品进行合理的升级和开发,同时应用先进的技术对其就行精加工,提升林木以及板材的质量,同时通过合理的价格,不断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3]。
例如,在生产一次性筷子的过程中,会导致大量的林业资源产生浪费,在这种情况下,林场经营过程中,就必须进行有效调整和优化,确保制造出来的筷子具有较强的环保性和重复利用的功能,从而为林业资源的节约做出重要的贡献。
2.2 健全法律法规
长久以来,我国在发展中,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发展都存在不健康的特点,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具有紧密的联系。由于缺乏相应的机制来实施监督职能,各种肆意放牧、乱砍乱伐现象屡见不鲜,严重破坏了林木资源,导致林木资源利用率下降,在破坏了林业生态的基础上,还给国家长久的经济效益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4]。在这种情况下,新时期,我国在积极促进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力度,通过严格的法律,不断提升相关林业工作人员保护林业资源的意识,促使其在日常工作中,积极主动的加入到保护林业资源的工作中来,为节约林业资源、加大环境 保护力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与此同时,相关林场在经营的过程中,还应当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通过定期培训,促使其不断的提升林业种植的专业技能,并对保护林业的重要性产生深刻的认知,从而在全身心投入到林场经营当中的过程中,更加合理的保护林业资源,为我国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合理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上目标能够得到更快更好的实现。
在对林业资源保护、实现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进行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不仅要不断的提升相关工作人员保护林业资源的意识,还应当促使其对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产生深刻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其在日常工作中,从我国整体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的制定法律法规和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策略。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我国在积极实现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更加合理的改善现有的生态环境,更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为我国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意识到我国各个地区林场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肆意放牧和滥砍乱伐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加大惩罚和治理力度,并综合应用多种先进技术,才能够为林场和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丽娟,万志芳.基于DEA方法的黑龙江森工林区营林生产效率评价[J].林业经济问题,2013(4):329-334.
[2] 袁红萍,彭东生.新会计准则下林业企业营林生产成本费用核算研究[J].商业会计,2013(24):19-22.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课题;过程控制;实践性
课题研究水平和质量是衡量高职院校科研实力和教师队伍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准,是高职院校科研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表现,也是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整体科研实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所承担的科研课题数量也不断增多,但随之带来的科研课题管理的弊端也越来越凸显。具体表现为:课题立项后不按计划开展研究;高职称、科研能力强的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只作摆设,不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者参与课题研究的精力与时间不够,对课题的研究仅仅停留于初始阶段等等。这些都将严重地影响到课题研究的按期按质完成,致使科研成果质量下降,课题研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提高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水平已成为大多数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高职院校教育科研课题全过程控制的对象
ISO9000/2000认为过程控制就是对过程进行策划,并对整个过程实施控制,使其在受控条件下运行。其指导思想是:所有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通过过程控制来确保过程的结果符合规定的要求。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过程一般都包括:课题立项前的管理、课题实施阶段的管理和课题结题后的管理[1]等环节,因此,对科研课题实施的全过程控制主要就是对课题申报立项、课题实施阶段、科研课题成果鉴定、课题文件资料归档等全过程要素进行必要的控制,确保科研课题质量符合预期效果。
二、教育科研课题全过程控制的内容及措施
1.教育科研课题申报立项控制
课题申报立项是课题研究的基础和开始步骤。控制内容主要有:课题选题立项控制、课题设计论证控制两个方面。
(1)课题选题立项控制。教育科研课题选题是课题申报的第一步,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性一步,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题的主攻方向、目标和内容,对科研课题研究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作用。控制重点为:课题选题的针对性、创新性、独特性、前瞻性。对此,学院科研处每年都会根据各项教育科研课题申报时间提前着手组织申报准备工作,确保课题申报质量,增加课题的立项率。具体措施有:积极主动与上级立项单位加强联系,及时了解课题申报信息、课题选题信息、近期的热点题目信息等信息;通过校园网、宣传栏、公示、电话通知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聘请国家、省部级著名职教专家来院进行科研课题申报知识和填报技巧讲座;用科研经费购买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专业书籍,配发给每个系部组织学习,使申报者对科研课题申报所需要求、内容、审批程序有所较详细的了解,确保课题选题的针对性、创新性、独特性、前瞻性。
(2)课题设计论证控制。课题设计论证是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确保教育研究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专家评审课题时最为关注的重点。控制重点是:课题论证设计的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可行性、特色性和创新性;立项依据的客观充分;目标表述的准确、具体、简明;研究内容的切题、具体、完整,研究思路是否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方法是否科学、路线是否合理、先进可行,措施是否具体明确,组成人员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完成条件是否实事求是;预期结果是否明确等。学院制定了教育科研课题申报评审审查机制,确保申报课题的高起点。所有教育科研课题申报必须先通过本系部专业教师的初审,再由科研处组织学院学术委员会专家进行会议评审论证,用投票表决的方式评出主题鲜明、优势突出、逻辑严紧、思路清晰、论述流畅的高质量优秀课题推荐申报。
2.教育科研课题实施阶段控制
课题实施阶段是指课题立项后到课题完成鉴定的全过程,是整个课题研究的中心环节。控制内容主要有:开题论证控制、中期实施阶段检查控制、课题结题鉴定控制、课题经费控制四个方面。
(1)课题开题论证控制。课题开题论证是课题申报立项后对课题研究的再认识,再深化过程,它是课题研究的前提,是顺利完成研究任务的基本保障,是保证课题研究质量的需要。控制重点:课题名称主题确切、特色鲜明;研究综述全面客观;课题研究界定准确;课题研究预期目标定位具体;课题研究内容突出主题和紧扣研究目标;课题研究方法有针对性;课题研究实施步骤、措施可操作。学院科研处对教育科研课题开题论证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即科研课题开题论证首先应在课题组范围内进行,让课题组全体成员全面了解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明确各自的研究任务和具体做法;然后再聘请有关专家、权威开题论证,对课题研究方案提出进一步全面的系统的研讨与审议,就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修改意见和建设,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然后要求课题组根据专家组的修改建设,认真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按修改后的论证方案组织实施,以此提高课题整体研究层次。
(2)课题中期实施阶段检查控制。课题中期检查是课题研究管理的关键环节。其检查方法原则上是按《课题开题论证书》所设计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等逐条进行检查考核。控制重点是:课题研究是否偏离研究方案目标;课题研究是否按计划的内容与进度进行;课题研究过程的资料是否完整齐全等。对此,学院制定有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对课题中期实施阶段各因素加以控制,确保课题有计划、有步骤、按质按量地进行。如学院科研处从课题立项开始,就安排有专人联系对接课题,进行经常性的沟通、跟踪、督促,并于每年9月份定期组织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对立项科研课题进行一次全面的监督检查,对提前或按进度完成研究任务的课题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未按进度完成的课题则进行认真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及时调整实际操作与计划的偏差,对于无故不能按期完成或进度缓慢者给予警告批评,直至终止课题研究,撤消课题经费,且课题主持人两年内不得再申报教育科研课题,以此来保持课题成果的高质量。
(3)课题结题鉴定控制。课题结题验收是课题研究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的总结和评价。控制的重点:课题研究内容、最终成果是否按原计划完成;课题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创新性、理论性;课题研究的依据、思路、操作、方法是否科学。学院出台了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对成果质量进行控制,如科研课题完成后,课题主持人要及时向科研处提出结题申请,并提供结题鉴定所需的有关材料及社会影响和效果的证明材料,在完成系部初审的基础上,科研处会同有关专家对照其开题论证书的要求进行课题完成情况评审,给出书面结论。对评审合格的课题,学院根据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有关规定给予结题奖,同时作为课题资料公开发表的论文、获奖的课题成果等,还根据不同级别另行给予奖励,确保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率和优秀率。
3.课题文件资料归档控制
科研课题文件资料是课题研究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学院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和鉴定验收的重要依据,课题文件资料的收集和归档是科研课题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学院科研课题档案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控制重点是:文件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学院制定有科研档案管理办法,确保课题文件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如把科研课题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纳入科研管理工作的程序中,列入到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范围,并针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不同阶段的工作特性,明确归档范围、工作目标及具体要求,把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文件、资料完整地收集、积累、整理、预立卷。管理办法中规定:教育科研课题归档实行课题负责人负责制,负责日常科研文件的收集,科研处负责督促、指导科技人员作好文件材料的积累工作;科研档案归档的重点是我院承担的教育科研课题各个阶段形成的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特别是教育科学研究阶段形成的作为研究结果依据的原始材料。如:课题申请报告(书)及批件,任务书、合同书及开题论证书,课题研究工作进展和总结,科研成果申请材料及证书,专利申请材料及证书,在专业刊物上发表的教育科研论文,编写出版的专著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科研材料等;科研档案实行教育科研工作和建档工作“四同步”管理。即下达计划任务与提出归档要求同步;检查计划进度与检查教研科研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验收、鉴定成果与验收、鉴定档案材料同步;上报登记、评审科研成果与学院档案管理部门出具教育科研课题归档情况的证明材料同步等。
三、教育科研课题实施全过程控制的成效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自2008年起对所有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实施全过程控制管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率、结题率、优秀率稳步提高,学院科研工作显现出勃勃生机。至2011年8月,学院共获省部级以上教育科研类立项课题29项,省市级以上论文奖44项,省市级以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12项;在核心期刊或国家级期刊上公开349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19篇);公开出版专著5部,课题研究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达到了预期效果。
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包括课题申报立项、课题实施阶段、科研课题成果鉴定、课题文件资料归档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对课题完成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教育科研课题实施全过程控制,有利于对课题进行全方位的动态跟踪,有利于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协调,为确保科研课题按预定的目标保质保量完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提高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质量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申报的科研课题应具各一定的科学性、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
(2)申报的科研课题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着眼于临床医学、医技科室技术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研究,使科研工作直接为提高医疗服务、计生服务质量和培养人才服务。已经有明确结论的课题不再立项,切忌低水平重复选题。
(3)申报的课题必须是学术新颖、立题依据充分、目标明确、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课题组成员应具有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
(4)每年月日前,各课题负责人申报下年度的科研课题(含专题调查项目),填报《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书》所有项目栏电脑打印后一式六份送医务科汇总。特殊项目视情况随时申报。
(5)每年月日前,由医务科组织本院“学术委员会”论证、审批申报课题。由课题负责人进行答辩,“学术委员会”根据课题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和实用性进行审议并提出评审意见报院长批准后由医务科报上级科研受理部门。
(6)已获各级部门资助的科研课题负责人及前两位主要合作者,原则上只能参加两项区级以上课题,超过两项不予申报。
(7)没有查新咨询结果的课题医务科不予组织论证及申请。
2、科研课题管理制度
(1)申请的科研课题正式批准后,由医务科建立科技档案,通知课题负责人,并到医院财务部办理科研经费立账手续。
(2)科研经费应专立账目,单独核算,计划使用。科研经费专款专用,由医务科审核,报主管院领导审批。
(3)立项课题的课题组应将课题临床病例及实验工作记录在“科研课题记录本”上。
(4)医务科定期召开科研课题协调会,详细了解课题进展、科研经费开支等情况,积极协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督促课题按计划开展。
(5)医务科对已立项入档的科研课题进行一年二次的例行检查(月旬、月旬)。课题负责人每半年要对课题做一次书面小结并向医务科提交“课题研案阶段性报告”。
(6)立项科研课题如调整研究人员,需填写“科技计划项目研究成员更换申请表”,经医务科审核盖章后报立项部门审批。
(7)科研课题完成后,课题负责人要向医务科提交“结题报告书”及课题研究报告、发表的论文。
(8)科研课题不能按计划实施,可酌情给予一年以内延期,仍不能按期完成的,医院将收回科研经费。
3、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1)获得市级以上立项的科研课题,医院按上级拨款的同等数额给予科研经费投入,非资助立项课题可申请医院拨给一定的科研经费。
(2)上级拨款的科研经费一旦到位,院财务科应设立专账,并发给课题负责人专用小账本,以便核对收支情况。
(3)经物价局批准的普查或其它检测项目的科研经费收入,在检查结束后,课题组应将收取的款数全部交给院财务科,部分作为科研经费的补充,并分别记入财务专帐及课题组小账本内,课题组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
(4)课题组用科研经费购买的仪器、试剂、药品、交通费、接待费等,按医院有关规定执行。
(5)科研经费用完,但课题仍未完成者,其后发生的一切费用不得报销,课题研究再需经费,则由课题负责人向立项单位或本院院长提出申请,获得追加经费方可报销。
(6)科研经费不得用于与科研无关的开支。
(7)申报的科研课题一旦立项,医院按立项级别对课题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具体办法按科研奖励的规定执行,立项后无故中途终止项目者,要退回奖金,并根据情节对课题组给予
关键词:科研管理 知识领域 管理方法
On the Applying Project Management to Management of Science Project in Research Institute
Lan Wang, Xiaofeng LIU, Shuwen GUO
(Weapon Industry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Xi'an City, Shaanxi 710065)
Abstract:The fundamental factors measuring popularity of an institute and core competitiveness are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t is an important work tha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departments should organize declare project and carry out research. For innovative research projects,extensive knowledge and high risks,at different stages of research projects,must take the appropriate project management methods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research tasks on time with high quality.
Key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Knowledge areas, Management
目前在一些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着不少类似问题,如项目研究范畴雷同,经费核算不准,过程控制不够及时,评价验收不规范,技术推广滞后或者未推广等问题,结果造成很大浪费[1];再加上科研管理涉及知识领域广、受控因素多、工作量大,这一切对科研管理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果在科研课题管理中科学地运用项目管理的手段,使科研项目的管理实现制度化和科学化,那么就可以极大地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任务,既出人才和成果,又创效益。
1 科研项目管理新特点
项目管理体系包含对进度、范围、质量、资金、人力资源、采购、风险、沟通、整体等九大管理领域,其中前四项属主体领域范畴,最后一项属综合管理,其余四项属辅助领域范畴[2]。就科研所科研课题管理而言,其内容涵盖一般项目管理框架外,还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特征:
1.1 创新性
创新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人们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出不同于过去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产品。科研项目创新既可以表现为一种新发现,体现出对新知识体系的贡献,即基础性研究,也可以表现为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体现出技术的先进性和潜在的效益,即开发研究。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创新是各类创新的源头,那么科研管理则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和保障。一方面为使创新在复杂的智力系统中达到更好的效果,往往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灵活的反应机制,服务于课题研究;另一方面在管理上创新,即在课题管理中,找寻一种有利于目标实现的最佳管理组织方式,将课题研究思维模式转化为创新性的课题管理思维模式,在科研课题管理中应用项目管理的方法,从理念上和行动上增强对课题管理的成功标准把握。因此科研管理也是一种创新性的实践活动。
1.2 知识性
科研所科研项目组研究成员是知识密集型群体,课题研究的结果是知识产品,因而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提升其开发创新能力、转变和创新其管理思路及管理方式都属于知识管理的范畴。在对项目组织所拥有的和能接触到的各种知识资源进行提取、判识、评价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的管理过程就是科研管理中的知识管理。
1.3 不确定性
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风险,首先是辨识风险,查找它们的来源信息,一般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即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内部信息包括:对内部成员有效沟通失败,成本预测不全面,项目进度把握欠佳、评价体系不完整等;外部信息包括:该课题研究的前景瞻望不深远,市场预测偏移,外部因素干扰等。当获取信息渠道不通畅时,不确定性增加,风险随之增加,当信息能够充分获取时,未知因素减少,风险概率随之降低。针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采用量化的方法评估风险,通过利用模糊数学理论、灰色系统理论或者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理论,综合研究不同的不确定性因素,对科研项目进行分析、建模,进行技术风险评估和市场风险评估,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
2.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
既然科研课题管理有自身特点,属于一个特殊的管理范畴,那么从项目前期准备、申报立项、中期检查、评价结题到成果转化等各阶段必须实行全过程管理,使管理活动贯穿于项目整个寿命周期。以下从科研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申报立项阶段、实施阶段及总结阶段谈谈如何开展全过程管理。
2.1申报准备阶段,强化长期科研的意识,为申报课题做铺垫
在项目申报通知前,一方面积极组织讲座及交流会,聘请有科研经验的专家讲解和宣传其从事科学研究的经验,营造一种积极进取、和谐宽松的科研氛围,增强职工和科研人员科研信心,发扬雷厉风行、协作配合的科研作风,鼓励大家积极申报科研课题,以此提高团队凝聚力和管理工作效率,有助于将来项目申报工作质量;另一方面提前开展系统论证和大体设计,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是一个无结束的过程,一般项目从组织申报到上报申报材料往往半个月,仅依靠这么短的时间准备科研项目的申报是不现实的,因此就需要申报者在了解各级各类项目申报时间的前提下,有一个长期的科研申报准备,需要从事科研的人员具有“长期科研”意识;最后在制度方面,科研管理部门应协调各部门在配套经费、试验设备、办公环境、成果奖励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完善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引导科研人员积极申报课题。
2.2申报立项阶段,切实组织好科研选题和队伍组建工作
申报阶段是项目管理的关键,在以往的的课题申报过程中,由于选题不当或填报表格时,没有认真研读吃透通知精神,导致申报的课题偏题、课题重点不够突出、研究思路不明晰、项目目标不明确等失误,导致申报的项目中标率偏低。因此该阶段须做好:
第一,选好课题,严把申报质量关和遴选关。科研管理部门接到申报通知后,要及时有力地进行动员,鼓励生产人员及科研人员认真填写科研申请书。申请书是专家评审时的唯一依据,填写申请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项目能否申报成功,这其中题目重要性可以达到50%~80%,所以说题目的选定又是重中之重。一个好题目首先要有新意。“新”不可能全新,可以老题新做,也可以“小题大做”,尽量使问题细化,从纵深挖掘,从内涵挖掘;其次要有有价值,能体现某个领域的创新或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最后要有竞争力。总之,选择科研课题既要考虑能够最佳发挥自己具有的知识贮存、知识结构和研究才能,又要遵循可创新性、合理性、实用性的原则。在填报申报表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要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邀请组织专家评议申请项目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创新之处等,把好选题关、论证关、申报关,确保研究技术路线正确、研究方法得当、研究价值高的申请课题预选上报,从一开始就使课题的申报立足于高起点,提高立项成功率。
第二,组建好研究团队。对于一个研究所而言,科研实力的强弱并不是单个学科、单个部门或者单个项目成果的累加。对科研课题的申报,科研管理部门必须进行有意识地引导,首先提倡勇于奉献、热爱集体的精神,其次整合优势,挖掘特色,将科研实力集中到重点基地和重点学科建设上来,全局统筹规划,以联合协调的科研格局,协调组织跨部门、跨单位联合申报,适时引入“外援”,当然课题负责人和研究主体必须是研究所本单位人员,并注意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的有机结合,组成多学科的课题组联合攻关,避免个体的、单一学科的、分散的研究活动单打独斗。对于主要参加者人数不应太多,也不要太少,一般依课题的内容选择3~5人较为合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综合研究或应用对策研究,生产部门的人员最好有一些,与生产联系紧密的课题尤其应如此;在成员搭配时,尽可能合理,如分工、专业特长、学科特长等,使科研课题研究在一个团结、和谐、技术过硬的团队中开展。
2.3项目实施阶段,切实做好中期检查及进度、成本、技术统一协调
申报立项获准后,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给课题组转发科研管理办法,积极抓好研究计划、研究经费组织落实等科题启动工作。一旦课题研究实施,就必须在研究过程中,适时地对课题进行查促,避免过程管理失控或者由于管理不规范,致使经费超标和课题延期,出现弄虚作假甚至资源浪费等现象。因此,科研项目能否按时结题及确保资助效果的关键环节是科学的中期管理工作。
第一,严格执行中期检查。进度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部分,科研课题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定时实行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节点进度控制管理。通常科研项目启动后3个月和结束前3个月必须各设定一个节点检查,检查由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凡在科研计划书中明确的课题节点任务、目标执行情况应逐一检查,形成节点检查报告,将作为阶段性预算分割、产值分配和考核项目负责人及部门负责人的重要依据。目的在于对项目研究意义、进展程度、研究水平等进行阶段评估与考核,对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督促解决,以保证课题的有效实施[3]。
第二,加强成本管理。成本管理贯穿于项目的自始至终,是反映项目研究状况最直接的指标,经费管理要实现专款专用,科学地管理。如果经费管理不当,不仅不能够有效约束项目研究人员遵守管理规定,而且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导致课题目标不能按期高质量地完成。因此,必须制定科学的经费管理模式并严格执行,切实发挥经费资助实效,这种在经费使用上先算后花,预先控制,可以有效避免项目超概算严重,对课题研究尤其重要,是科研所项目管理手段中最具有激励约束功能的手段。
第三,进度、成本、技术管理统一协调。项目进度计划、成本计划是实现研究目标的控制结点,在以进度和技术为依据,以实现既定的技术性能、满足客户需求为最终目的的 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三项原则:一是注重预测性,从时间、经费、技术等各方面预判,做好应急预案,解决突发事件;二是注重均衡性,在进度、经费、技术这几个约束因素间寻找平衡,以获得整体上利益最大化;三是利用“矩阵管理”的特点,及时调整项目组,使项目管理在灵活运用人力资源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
2.4 项目总结阶段, 做好项目结题验收和成果申报转化工作[3]
第一,严格执行项目结题验收。科研项目最终形成的是科研成果,按照项目结题程序,认真履行结题验收,既能鉴定项目完成的质量,也能衡量科研管理工作的质量[3],因此科研结题验收对于促进科研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推动科研项目按计划、高质量完成很有意义。一般情况下,在把好项目申报关、中期检查关的前提下,课题研究都可以按时结题。但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情况,科研管理部门应督促项目负责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各种材料,并认真初审提供的材料,对已达到预期研究目标的科研项目,再向立项单位提出结题申请并交结题验收评议组,以便检查验收,通过结题的项目及时移交上级主管部门。
第二,注重科研成果申报和转化。科研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后,并不意味着项目就此结束,而是项目的另一个新的起点。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科研项目验收后的追踪管理,以此为契机,推动项目成果朝三个方向发展:一是加强科研档案归档意识,规范管理,做好备案工作,及时督促项目负责人将科研项目结题的全部材料整理成册,报送并存档,并提供所有材料的电子版,这直接影响着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连续性;二是督促课题组在时机成熟时申报鉴定成果,并加强科研成果转化。科研成果转化是指新发明、新产品、新技术转化成成品、样机、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等,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最好形式,经济的竞争愈来愈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重视科研成果转化是世界竞争发展的需要。因此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科技人员致力于科研成果的转化。从优化政策环境、协调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机制等方面,保障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使科研成果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也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关键。三是抓紧成果的报奖申请,通过科技奖励达到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认可和评价。
3. 结束语
总之,研究所科研管理的总体目标和根本宗旨,就是通过符合科学研究自身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以及优质、高效的服务,建立与国际化、开放型、现代科研院所相适应、充满活力、高效精干的科研管理制度,达到提高科研水平、丰富科研成果、促进人才培养、增加科技收入、实现科技目标,从而整体提升科研所研究实力。在管理中应做到:
3.1针对科研人员的工作具有知识集成、学科集成的特点,有继承性更有创新性等特点,实施以柔性管理为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地激发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科技人员的创新潜能。
3.2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科研人员为原则,开创项目管理新思维。从服务的角度进行过程管理,管理过程中提高服务质量,服务过程中提高管理水平,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造科研氛围和科研条件,使研究所多出成果和多出人才[4]。
参考文献:
[1]徐敏.项目管理在设计院科研课题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4(2):156-158.
[2]王悦,孙树栋等.科研项目管理的成功标准和风险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6(3):27-29.
近年来, 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诉求越来越高, 有更多一线体育教师参与到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和研究之中。如何撰写科研课题申报书已经成为许多中小学体育教师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由于科研课题的立项来源不同, 课题申报评审书的格式、内容、规范和要求也会有所差异, 但总体而言大同小异, 且不管在任何级别、类别的课题申报评审书中, 课题设计论证部分都是最为重要的内容, 是评审专家关注的重点内容, 也是项目申请成功与否的关键。当然, 同时也有一些其他注意事项不可忽视。
一、撰写科研课题申报书, 课题设计论证是重点
(一) 课题设计论证包含的内容
1.课题名称。选好题是做好课题设计论证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甚至可以说是关乎课题能否获得评审者青睐的关键要素。课题名称应明确研究的核心内容, 可采用研究的内容、研究的群体、研究的方法3个结构组成, 如, 小群体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课堂应用的行动研究。
题名撰写需要注意:语言精练, 避免多余词缀, 最好不要超过20个汉字, 如果太长, 可考虑副标题方式呈现;用专业术语陈述句式表述, 不能用大白话、比喻句、疑问句;题目切忌大而空, 要小题大做, 而非大题小做;避免使用诸如“浅谈”“浅析”“试论”之类缺乏研究自信的谦辞。
2.课题的研究背景, 即选题依据。做研究需要有明确的选题依据, 是课题研究的背景说明, 即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通常选题依据分为现实依据与理论依据2方面进行论述, 理论依据就是后续的文献综述部分, 现实依据则是指研究者在现实中发现的拟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课题的研究背景可以大到国家宏观政策战略, 如“健康中国战略”给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也可以小到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观察到的现象, 如不同榜样类型对激发学生运动参与有效性上的差异。撰写研究背景时可考虑从现实的需要、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但要言简意赅、切中时弊、直指问题, 避免冗长空洞的长篇大论。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即文献综述。所有课题申报书的设计论证部分均需要对该主题进行文献综述, 目的是概括总结前人的研究思路、主要研究成果, 在前人研究存在的争议、不足和问题中寻找本课题的切入点。使评审者能够判断申报者对该课题研究领域的熟悉程度, 以建立对其后续研究的信任感。文献综述的撰写可以采用时间线索和主题线索。文献述评中的所谓“述”, 是指系统梳理回顾前人相关研究, 指出研究了哪些内容, 有哪些一致的结论, 又有哪些争议, 所谓“评”就是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哪些可以借鉴?哪些存在问题和不足?今后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4.课题的研究目的与目标。无论在课题论证还是学术报告中, 研究目的清晰准确的陈述都非常重要。研究目的的表述方式通常为“本研究拟采用××方法, 旨在发现 (或揭示) ××规律, 解决 (或探讨) ××问题”。然而研究目的这样表述比较笼统、概括和抽象, 需要将其转化为更具操作性的研究目标, 即要具体解决哪些问题。如, 某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揭示体育锻炼对高中生的健康促进作用, 具体的研究目标可以细分为:不同锻炼方式对高中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同锻炼强度对高中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锻炼对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高中生健康促进的差异性。
5.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意义通常包括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小学的课题研究往往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某些具体问题, 借助已有的理论知识, 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因此, 在研究意义的撰写上更应侧重于从微观和实践的角度, 指出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发展的实际作用。同时, 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理论指导, 能够进一步检验理论甚至是完善理论, 进而取得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1]。
6.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当选题确定之后并不能立刻开始实施研究, 而是需要将所欲解决的大问题细分为若干个具有逻辑递进关系的小问题, 形成具体的研究内容。确定研究内容时需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即每一项内容就是一个问题, 且这个小问题既是独立的又是与其他问题存在着联系[2]。研究主要问题最好分层分标题逐一撰写, 以便评审者清晰了解研究思路。
7.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在实际开始研究之前, 需要有明确研究思路的指导。研究思路就是对研究的整体设计与把控, 包括:如何选取研究视角和切入点?从哪个问题开始研究?哪个问题是关键核心环节?是采用横截面研究还是纵观追踪设计?是单一研究还是系列研究?是理论思辨性质的研究还是逻辑实证研究?这些均需要在课题行动之前考虑周全。
课题申报书中需要陈述的研究方法, 是指在实际完成研究工作时所采用的资料具体收集和处理的方法。撰写研究方法部分时注意需符合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向, 如, 实证主义取向、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多种研究方法共同使用等;研究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只有适合与否, 研究方法一定要契合于研究主题, 最恰当的就是最好的方法;所有研究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优势特征, 也同样存在着局限和不足, 多种研究方法配合使用, 集多种方法的优势于一项研究之中[3]。
8.课题研究的步骤。研究的步骤是说明研究的先后进展顺序, 一般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阶段成果阶段和结题阶段。每一阶段都要有明确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要有阶段性成果指标。课题研究的步骤可以采用研究技术路线图的方式呈现出来。
9.课题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课题论证中需要说明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并能够针对技术难点提出可供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创新是学术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也是选题的重要原则。创新点可以表现在多个方面, 如, 分析视角、研究方法、人群领域、理论贡献、实践应用等。
10.参考文献。撰写课题论证是在检索、阅读、引用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撰写的, 需要在课题申报书中详细罗列参考文献。有如下注意事项:参考文献要与前文的引文一一对应, 并非将所有自己阅读的文献都罗列出来, 而是只罗列前文引用过的文献资料;要注意引文质量, 尽可能选用学术期刊上面发表的论文, 特别是SCI、SSCI、核心期刊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二) 撰写课题设计论证的常见问题
1.缺乏对核心概念的明确界定。任何研究都会有1~2个核心概念, 对核心概念进行理论界定是后续研究的基础。体育教师在研究中往往忽视概念的重要性, 经常出现重要概念没有明确界定, 或是定义缺乏权威性的问题。由于核心概念界定缺失, 导致后续研究中的测量指标、测量工具、问卷设计、分析评价等方面都会出现严重问题。
2.缺乏相关的理论依据。中小学教师长于实践而短于理论, 他们问题意识明显而理论意识薄弱。表现为课题论中无论选题依据还是研究设计均缺乏理论支撑, 或者根本就没有理论, 或者只是写了理论的名称而没有具体内容, 特别是与现实问题相关联的理论内容。
3.文献准备严重不足。多数中小学体育教师未养成阅读学术文献的习惯, 在课题设计论证中突出表现为文献检索不足、阅读不够、文献综述出现严重问题:综而不述或述而不评, 只是以往研究结论的简单堆砌, 并未呈现研究思路和主要结果;把工作现状或实践现状等同于研究现状, 是工作总结而非研究综述;引文质量不高, 或占有资料不足, 导致分析出现偏差。
4.研究思路缺乏逻辑性。研究思路混乱表现在:研究内容缺乏细化, 笼统而模糊;研究的逻辑顺序不清楚, 缺乏层次感;没有研究技术路线图。
5.研究方法陈述过于简单。许多课题论证中研究方法部分的表述过于简单, 只是说使用问卷调查法或访谈法, 但并没有详细说明使用什么问卷, 样本如何获取, 访谈哪些人, 访谈什么内容等。研究方法的陈述需要详细具体, 切忌笼统。实验法需要详细说明自变量、因变量、实验类型、实验过程、实验步骤、测量工具名称、被试取样方式、无关变量控制方法。问卷调查法需要说明问卷来源、测量工具名称、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方式、抽样方式、样本容量与分布等。访谈法则说明访谈对象、访谈主要内容、访谈结果处理方式等。
二、撰写科研课题申报书, 不可忽视的其他注意事项
(一) 务必重视前期研究基础
项目前期研究基础在课题申报评审中的重要程度仅次于设计论证, 是评审专家们非常关注的重点内容。
1.课题申报并非临时抱佛脚的仓促行为, 而是长期积累准备的过程。体育教师需要尽早明确并稳定在1~2个研究方向做持续探索, 积累系列研究成果, 包括论文、研究报告、教材著作、影像视频、教学课例等。因此, 在申报选题时, 需要考虑哪些主题是自己前期积累比较多的, 应尽量避免选择前期积累较少的研究方向。
2.需要详尽呈现课题负责人和团队成员的学术经历及与该课题相关的前期研究成果, 包括科研课题、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著译著等。前期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可以采用注明文献被引频次、下载频次、获奖情况等方式, 表明该课题已经具备较为扎实的研究基础, 以期向评审专家证明课题负责人和成员有学术研究能力确保课题的顺利完成。
(二) 合理搭建课题研究团队
教育类项目经常需要团队共同完成, 研究团队人员结构 (年龄、职称、协同单位、研究领域、研究基础、专业知识与能力) 的合理性, 甚至关系到课题审批和研究活动的成败。因此, 申报人必须要考虑研究团队的合理建构, 尽量做到3个结构合理:一是, 年龄结构合理, 老、中、青三结合, 搭建研究梯队。二是, 专业结构合理, 尽量避免全部为体育教育单一专业。如, 某体育教师拟申报体育锻炼心理效益方面的课题, 其优势是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资源, 但相对缺乏心理学理论基础和学术研究经验, 可以在团队中增加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研究成员。如此, 可增加课题评审者对该项目顺利完成的信任。三是, 协同单位结构合理, 尽量避免团队成员均来自于同一个体育教研组, 可以选择学校相关部门、其他中小学、高等院校的人员加入到研究团队之中。
(三) 规划研究预期结果
研究课题有经费支持就会有业绩考核, 需要在立项申报书中说明在后期结项时的考核指标, 即预期研究成果, 包括预期完成时间、成果名称、成果形式、负责人。通常在级别较高的课题申报书中都会注明预期研究成果的最低指标。如,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要求是出版学术专著1部, 并且在CSSCI上发表3篇系列论文。
研究预期结果要尽可能详细, 可以采用列表方式清晰呈现。如果课题时间周期较长, 可以考虑设计阶段性成果。教育研究成果可以有研究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专著、教材、教具和教学仪器、教学软件 (包括音像制品, 计算机软件) 、影像资料 (含课件) 、典型的教案、教具学具、学生作品等[1]。
(四) 提前准备相关资料
一、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强化能力的培养
1.强化基本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基本操作实验是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基本操作实验,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如实验的安全和注意事项、熟悉常规仪器的使用、化学药品的性质等。其次,让学生学会有机化合物物理常数的测定,如熔点、沸点、折光率等。最后,掌握有机物分离提纯方法。
2.组织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机物性质实验,可验证有机物的特性,让学生掌握官能团的性质及鉴定方法,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由于验证性实验,只是“照方抓药”,因此可根据有机物的类别,选取代表性实验来做,压缩验证性实验的数目。还可根据需要,在有的实验中选取部分,重新组合一次实验内容。
3.开设“系列化”有机合成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所谓“系列化”有机合成实验,根据教材内容,将多个实验合并成一组大实验。使前一次实验的产品成为下一次实验的原料。“系列化”合成实验,只最初一次投入原料,减少了药品用量,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污染,保护了环境。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4.开设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性实验,即由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提出课题,由学生去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出合成路线、装置图及实验方案。师生共同讨论,制订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学生在开放实验室独立实验,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学生通过设计性实验,巩固了课堂知识,训练了综合操作技能,培养了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提高了创新能力。
5.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提离学生的科研能力。
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承担其中某一个子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题,井写出科研论文。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一方面,对教师来说,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学生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学到了科研方法,提高了科研能力,为将来进行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方法中,应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做到精讲多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采用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探索。
讨论式教学,是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和查阅资料后,在实验前由教师对实验的关键、实验操作的技巧、实验注意事项等提出问题,由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总结和提高。如做验证性实验时,教师提前将重组后的实验方案给学生,实验课时由学生讲解,教师提问,学生讨论,然后总结,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2.采用研究式教学法,提离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
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即采用了研究式教学法,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制订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提交实验记录和科研论文。实践证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井能较好地完成研究任务,动手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积极开展研究型,创新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是我一直追求的做法。欲开展研究型教学,则应在学生已经在本门课程的相关学习中,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进行。譬如在学习分子重排过程的亲核重排或是在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讨论中,均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逆向思维的准则提出合理的分子重排机制或合理的反应机理。通过多种对比,筛选最后确定最为合理的重排机制或反应机理。通过这种训练后学生的研究性思维便会悄然形成。同时,学生的自学潜能,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老师自身的教学体会也自然地感受到,有机化学后半部的较深与较难的内容体系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轻松地实现重点的突出与难点的突破,最后复习起来也就无须费什么精力了。学生也觉得有机化学越学越有味。
三、理论与实践的和谐,互动式的实践教学
所谓“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双向式的自学—质疑—讨论—归纳的教学方法,其实质仍是一种师生的双边活动。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与化工类专业及相关专业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要求学生在掌握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具体实验项目熟练掌握试验操作技能和使用现代仪器,其核心内容是有机物的合成与分离。通过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训练,旨在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和谐统一,以及锻炼、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关键词】建筑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显性和隐性培养环节;跨学科延伸
1 建筑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快速发展,高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建筑学学科创新型人才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稀缺资源。为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建筑学学科教育从业人员应积极探索创新教育途径,培养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科研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建筑学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不同于以思想和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学科,建筑学研究生需要综合运用科学原理,针对建筑设计、建筑艺术、建筑技术等方面的工程实践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因此,善于发现实践中的科学问题,并能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创新途径解决问题,最终形成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是培养建筑学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创新型研究生应该是具有宽阔深厚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不断提升的实践创新能力、勇于探索的创新个性品质,三者要有机统一。其中,宽厚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应该包括建筑工程类专业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实践知识及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等工具类相关知识。实践创新能力是在专业实践的创新活动过程中,用具有创新意义的方式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创新个性品质是指具有对科学问题的高度敏感性与洞察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见图1-1。
图1-1 创新型建筑类研究生素质结构1
建筑类研究生应该注重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参与科研实践是建筑类研究生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具有高水平、综合素质的导师和任课教师是培养建筑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必要保障,但是目前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应该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提供丰富的学术交流机会,这对于创新型建筑类研究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出于经费等制约,研究生很少能有机会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学术氛围相对封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课堂灌输知识,缺乏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学术问题的探寻,难以对相关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对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目前高校对建筑类研究生考核形式还主要集中在课程考试、、学位论文等几方面,而对于研究生心理综合素质、实践训练技能、科研创新能力等缺少评价机制。
2 建筑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2.1 创造三构成理论
在对创造力的研究中,哈佛大学的阿马比尔(Amabile)教授提出的创造三构成理论较有影响力。他认为,创造三构成理论包括专业知识(Expertise)、创造技能(CreativitySkills)和工作动机。在阿马比尔的创造三构成理论中,专业知识是创造者创造能力和创造性工作的基础,而创造技能是开展创造的重要保障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工作动机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2。见图2-1。
图2-1 阿马比尔的创造力三构成理论2
2.2 显性和隐性培养环节并重
在研究生显性培养环节中,课程的设置对研究生知识的积累非常重要。研究生在所修课程中不仅获得了专业知识,提高了专业技能,而且通过选修不同的课程完善了自身的知识结构,为其创造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样一门课程,授课教师不同、所选用的教材和参考资料不同,其教学内容就会在课程内容的前沿性、教学深度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别。教学方法不同也将会影响教学效果,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创造三构成中的专业知识来看,创造能力的培养并非天赐,而是必须与扎实的专业知识的传授紧密结合。显性培养环节与隐性培养因素对研究生的创造力培养几乎同等重要。导师不仅应该关注研究生是否完成了实践环节,还应该关注其有效性,以明确显性培养环节和隐性培养因素的效果。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创造能力培养更是建筑学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标,创造三构成理论为建筑学研究生创造力教育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2.3 注重科研课题的跨学科延伸
将建筑设计和科研实践引入教学过程中,是培养研究生创造性的重要手段。研究生可通过建筑设计和科研实践获得多方面的综合训练,并在实践中整合和补充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研究和设计能力,从而由一名学生转化为符合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建筑类研究生需要理论与实践结合,针对实践中科学问题,激发创新意识,研究新方法、新技艺,提升创新能力。产学研结合的协作式培养模式无疑是非常适合建筑类研究生创新实践的途径。导师要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在新形势、新变化下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另一方面,导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创新,将传授知识转为启发思维、激发创新潜能。
在确定研究方向时,导师应鼓励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拓宽专业知识面,培养对学术问题的研究兴趣,关注社会现实和学科的发展趋势,在专业知识的学科交叉点容易产生创新点,应重点关注。课题应具备研究意义和可行性,同时要重视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的确立,从研究方法上对课题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建筑学研究生应熟悉建筑设计、建筑艺术、建筑历史和建筑技术等研究方向,面对新现实和新课题,能做到专业知识的熟练运用,目光独具,及时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要解决的问题,并能够总结凝练成学术课题,通过调查研究和运用科学方法使之解决。
3 结语
建筑学研究生应兼具理论研究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独立开展科研课题研究的学习者。在有限的培养时间中,教师应及早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研究特长确定科研课题的研究方向,传授一整套研究方法,向学生提出阅读资料和提高研究技能的要求,督促研究生按时完成课题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应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建筑学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的发挥,培养研究生的过程,就是对提高其创新能力的过程。这中间导师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师生应该是一种科研伙伴关系,相互信赖,相互启发,共同合作,以便顺利完成建筑学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 丁金华.“五位一体”建筑类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J] . 四川建筑, 2015,(2) : 54-56
[2] 杨青娟等. 基于创造力构成的建筑学研究生教育研究 [J]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 (9) : 108-112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5(a)-214-02
医院是临床实践的场所,在我国目前的体制下,医院普遍存在着临床工作量大、人员缺乏、经费不足等问题。同时不少基层医生抱怨说:“我们缺少大型医疗设备和实验室,没有科研条件,再者我们平常见的都是被研究透了的普通疾病,因此没什么可研究的,论文不好写,没得写。”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的科研课题俯拾皆是,前提就是需要医务工作者在工作和学习中进行长期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本文就从基层医疗单位医生的角度探讨如何开展临床科研研究。
1 正确认识强化临床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
1.1 强化临床科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临床科研的本质是探索人体生命本质和疾病相互转化的规律,寻求防病治病和恢复健康的方法的认识活动过程,包括:以发现为主要研究内容;发展新的技术,以解决已有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以阐述、解释为主要研究内容;验证和检验已有的科学发现;数据积累性工作――总结规律。要实现医院持续稳定、又好又快地发展,就要坚持依靠临床科研不断发展和创新临床技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诊治水平。明确主要研究方向,制定出以临床研究为中心,促进临床诊疗技术与服务能力的发展,合理组织力量,利用各种条件,发展医院医学科学研究。以技术创新为核心,走科技兴院之路,打造医院品牌,培育医院核心竞争力,实现医院可持续性快速健康发展。
1.2 强化临床科研是提高医院学科人才建设水平的关键[1]
没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就不可能造就高水平的人才,也不可能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临床科研是推动学科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培养学科人才、显示学科水平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临床科研,临床学科才能逐步确立和形成优势,培养业务熟、技术精的医疗科技人才队伍[2]。
2 基层医院开展临床科研工作的条件
首先,在基层医院拥有一定数量的有研究价值的病种和病例数,保存有较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其次,随着全社会卫生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化,在基层医院也增添了一些硬件仪器设备,可满足临床科研使用;另外,在基层医院的人员结构中也有一些曾涉足临床科研的高级职称人员;从循证医学角度看,临床科研的成果最终必须以是否能指导基层医院的实践来验证其应用价值,而一个好的临床课题必须源于多中心的随机荟萃试验,这样得到的数据才最有科研价值,往往基层医院是可以通过协作来开展临床科研的,并能提供详尽的有价值的共享数据;临床科研的市场应用需要基层医院能参与整个研究过程,只有得到了基层医院检验的临床科研成果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才更有说服力。
3 临床科研的选题
研究者必备的要素之一是自信,缺乏自信是基层医生开展科研和撰写论文的头号敌人;要素之二是知识,仅有自信是不够的[3]。
3.1 科研选题的重要性
科学研究工作能否成功,关键就在科研选题上,科研选题是一项严肃的研究工作,也是一种灵活的研究艺术。爱因斯坦与他的学生费尔得合著的《物理学的进化》一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3.2 科研选题的灵魂就是创新
关于“创新”现在普遍的误解:谁都没做过的事情、谁都没用过的方法。其实不然,科技部认为创新是:第一类是原始创新。原始创新的核心在于所在研究领域中基本概念上的建立或突破、新方法的建立或在新的领域内的拓展。基础研究的工作主要属于原始创新,如诺贝尔奖80%以上都属于原始创新。第二类是次级创新,次级创新主要表现在对现有概念、理论、方法等的补充和改良,应用基础研究和大部分应用研究多属于次级创新,又叫集成创新。第三类是消化吸收再创新。
3.3 如何实现创新
3.3.1 博览群书,建立扎实的知识积累创新就是要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探求新的发现和发明,绝非凭空想象。知识积累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起点。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把当时已有的科学水平作为起点和前提的,包括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技术的学习和积累、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科学问题的经验的积累。
3.3.2 练就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它强调开拓性、创造性和突破性。人类所创造的成果,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外在物化。
3.3.3 寻找新的突破创新的目标是新意。如何通过创造性思维活动实现有新意的科研选题是科研工作的最关键一步,也是第一要素。总结前人成功的经验,归纳如下。①善观察――发现新问题:在医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问题,通过仔细观察,善于发现问题。首先在现有的书本、杂志上找答案,如果没有现成的答案,就应该研究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就会有很好的选题方向。提出问题的源动力就是永不满足。②勤思索――解决新问题(能力):解决新问题的本身,就是很好的创新研究,在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可充分地采用想象,激发灵感。想象是创造的重要条件,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方法。而灵感与触发信念,是阅读、交谈或学术交流中偶然得到某种思想的启示和思维而引发的。
4 基层临床科研如何选题
4.1 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要善于捕捉临床实践中的研究课题:课题最好出于自己比较熟悉的、与工作实践紧密相关的领域,不要超出距离当前工作太远的范围,或是探讨自己一无所知的问题。临床人员从事实验室研究应紧密围绕临床,密切联系实际去选题,希望最终能用于临床实践或解释疾病的某个问题。实用性是医学研究的“价值”体现,科研要有明确的研究目的,以解决特定的医学问题,具有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研选题的基本过程就是在工作中、学术交流中、意外事件中发现问题,再大量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课题。如在老年病房的工作中发现老年心力衰竭的患者较多且难于治疗,经过查找文献知道,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原发性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或终末阶段,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目前仍存在许多疑惑和难点,资料表明随着社会的老年化及医学的进步,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有报道,心力衰竭2年的病死率在男性为37%、女性为33%,而心力衰竭6年的病死率则分别达到82%和67%,病死率甚至高于多数常见恶性肿瘤。这样就对老年心力衰竭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同时也认为对心力衰竭的研究会对临床治疗带来益处。想了解凹陷畸形的女性有何不良后果,对若干入选未婚女性进行长时间随访,观察哺乳、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乃至乳腺癌等发生情况,课题构思就很有新意和实用价值,但却是个不显眼的小问题。类似的临床问题数不胜数,最有价值的课题来源于临床实践当中,只要多动脑筋,何愁无题可选、可做。
4.2 立足协作是选题创新的途径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要从事一项跨学科的研究或交叉学科的研究只凭单一学科的知识和条件是无能为力的,必须在纵向和横向上进行多学科的科研大协作,否则就不可能产生重大突破,也不可能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科研任务。科研协作是一种观念,要在科研人员头脑中扎根,要贯穿于科研过程的始终。在选题阶段我们就要立足于协作。在相关的若干领域内选题,走跨学科的科研大协作的路子,充分利用各自的人才、设备、技术、知识和信息的优势,通过积极开展协作达到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缩短研究周期,提高科研效率,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发挥优势形成特色。
5 明确科研目的、精心设计科研流程
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①科学问题的提出:形成和确定研究课题――选题;②制定研究计划――完成计划书: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内容的选择、技术路线的选择、技术方法的选择、技术方法的建立;③开展研究工作――完成过程;④研究结果复核、验证――实验结果的产生、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分析;⑤研究结果的文字表述――表达载体(论文、专利等)。
选好课题即是明确研究目的,目的明确是指打算集中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而且要想到可行性,缺什么条件要设法落实,然后进行设计,制定科研路线,就是确定计划、步骤、方法,尤其是观察指标和实验数据,如有多人参加,要分工负责。临床科研也包括为解决临床某一问题为目的的急性或慢性动物实验。目前循证医学(或译作证据医学) 倍受关注,实际上做到第一级,即多中心、大样、随机、双盲、对照的系统性研究并不容易,国内大多为回顾性病例分析,资料多有欠缺,如果病例数量较多,或者是少见病例,自己有经验体会,也还是值得总结的。但如果要求更高档次,有条件时能做到双盲,甚至随机更好,否则应争取进行前瞻性研究,即便病例少一些也无妨,严格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指标力求新和全。比如重症胰腺炎,死亡率甚高,进行一般性分析总结,很难有新的发现,但如果做出计划,检测入选患者的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以及有关的特殊蛋白,然后按采集标本时间段对比死亡和生存病例的差别,数据的异同,以及有关的变化消长规律,得出的结论显然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由于一些数据的检测难以作为常规,必须先有计划,然后前瞻性地严格进行才能做到资料完整,结论可信。
6 基层医院临床科研中的“伦理”问题
基层医院要开展临床科研,目前缺乏的只是科研人员素质的正规化培训和得到与科研相关的伦理委员会的指导。因此,有关基层医院开展临床科研的瓶颈问题应该是科研所要涉及到的伦理问题[4]。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有二:首先,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应与国内大型医院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临床科研活动,并在上级医院的伦理委员会指导下,解决试验中涉及到的伦理问题。其次,找准时机有针对性地对基层医院有一定科研素质的人员进行伦理方面的培训,使之成为基层骨干,以维护临床研究中伦理问题的严肃性,在条件成熟时基层医院也要成立相应的伦理委员会,使临床科研能适时合法地在基层医院得到可持续地开展,避免出现大问题。
总之,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人,对于有心者来说,开始策划论文的时间应该是他(她)参加工作的第一天,不是在将要晋升职称之前的临阵磨枪。只有在工作和学习中经过长期深入的观察和思考,才能酝酿出有见地的科研课题和论文计划。
[参考文献]
[1]张洁,陈志强.加强临床科研管理,推动医院整体发展[J].河北中医,2007,29(2):186-187.
[2]邓军,徐迪雄,解志杰,等.强化临床科研,全面提升医院科技综合实力[J].重庆医学,2005,34(6):809.
[3]冯庚.临床科研课题从哪里来[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6,3(5):1480-1481.
高校与国家有关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并称为科研的三大方面军。据统计,2003年度,在基础研究方面,高校获得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约占全国的6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约占全国的7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约占全国的61%、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约占全国的59%。在应用研究方面,“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计划)”资助的19个主题中,高校获得支持的课题数占46.3%,经费数占37.8%;25个重大专项中高校课题数占33.5%,经费数占28.1%。以高校为主共承担课题1650项,占项目总数的43%;国拨经费25 8亿元,占国拨经费总数的33.1%。从近年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情况来看,高校获奖数占全国的比重达到了59%。
保持科研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关乎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大事。而科研立项是高校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主渠道。能否打开这条渠道,能否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是衡量一所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项目申报是科研立项初始环节,其好坏关乎立项工作的成败。因此,掌握一定的策略和技术对于项目申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高校科研项目申报的几个误区
无论从高校的基本职能看,还是从当今社会的时代背景看,加强科研管理工作势在必行。然而,细细观察现实可以发现,很多高校仍未对科研立项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具体到项目申报环节来说,尚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未必会在同一个科研部门出现,然而,即使是零散的出现,也会导致很多项目不能顺利地通过审核。
选题出现偏差
很多项目在选题环节常常出现偏差,主要表现在缺乏新意、研究内容重点不突出等方面,更有很多项目在提出以后才发现是国内外学者已做过的工作。这就导致项目的选题不具有创新性和前沿性,客观上造成了人力和财力的浪费。
研究目标模糊
有些项目申报人对研究目标的描述不够清晰,并未系统地阐述该目标,使得整个项目申报书的内容不够完整。这往往会导致立项评审人员找不到申报人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最终会影响项目的中标概率。
论证不充分
充分的论证会使得选题更有说服力。现实中,很多项目在论证环节做得不好,常常是没有找准论据,致使项目的价值降低。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不够;对项目的前景描述模糊;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或资料陈旧;等等。
方法和技术缺陷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的选择会影响项目的立项成功率。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反映项目研究的全过程,思路必须清晰明了,必须与项目具有密切的适切性。有时候,一个很好的选题会因为选择了错误的研究方法而导致整个项目申报工作满盘皆输。
团队结构不合理
项目团队结构主要包括项目负责人和参研人员的学术背景、年龄结构、研究能力等方面。跨学科项目对团队的学术背景要求较高;时间跨度较大、重要性较高的项目对团队的年龄结构、研究能力要求较高。项目负责人在组织团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团队结构的合理性问题。
在项目申报环节,或许还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掌握相应的策略和技术对于项目申报工作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高校科研项目申报前期管理策略
一般而言。在不同的时期,国家和地方相关职能部门或科研机构都会组织项目申报工作,高校科研项目申报大抵以此为契机开展。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应采取适当的策略引导科研人员发现问题。激发申报热情,提高项目申报效率。
提高申报积极性的策略
有时候。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学校项目管理部门对申报工作没有重视,对申报者的情况、申报课题的内容等方面了解不深入透彻,无暇全面细致顾及到各系的具体工作。在这种形势下,一般采取教师自由申报。不逐项预先进行项目论证,缺乏组织指导,对项目本身的质量没有严格的把关和审查。这种申报形式对于今天越来越强的科研竞争显然是落伍的。作为高校的科学研究机构,应主动面对各种项目申报工作,做好调研和动员工作,深入了解有申报意向的教师情况,了解他们的想法,为他们出谋划策,在各方面给予支持和鼓励。
从事项目研究是一项复杂的智力、体力劳动,需要长期而又艰辛的付出,否则就得不到高质量、高满意度的项目成果。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对项目申报工作产生了畏难情绪。对于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来说,提高有科研能力员工的申报积极性是开展项目的第一环节。管理部门在布置申报工作时要消除一部分人的畏难情绪,尽可能地给予鼓励,使他们在申报基金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打消顾虑。
团队组建策略
一个项目从申报到获准立项涉及诸多因素,科研管理部门和项目申报者的协调配合是重要环节。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研究队伍是科研项目获得立项的重要保证。要把握本校科学研究的特色和优势,突出特长,在科研立项的竞争中以我所强占据有利地位。对于申报重大科研课题,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做好项目队伍的组织和策划工作,跨学科专业、跨院系组织科研力量,做好专业搭配,将不同的小型的、专业型的精干队伍整合,形成大的科研团队,发挥团队优势。
此外,如果可能的话,还应同其他兄弟院校加强信息交流,组织联合申报,做到取长补短,尽量避免单打独斗,以确保课题获准立项。
查新策略
科技查新就是通过各种情报手段,对科研课题和科技成果的新颖性、科学性与适用性进行综合性客观评价。通过查新可提高科研课题立项和科技成果的评价水平,避免科研工作低水平的重复,少走科研弯路,减少鉴定、评奖的失准现象,促进科研管理的科学化。
科技查新在科研开发、科研管理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为科研立项提供客观依据;二为科技成果的鉴定、评估、验收、转化、奖励等提供客观依据;三为科技人员进行研究开发提供可靠而丰富的信息。科技立项查新对指导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讨论科技查新在科研立项方面的应用。
在立项依据方面。通过查新有利于申报人更准确地把握本项目所涉及的科学研究前沿。为下一步撰写申报书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科研项目在论点、研究目标、技术路线、技术内容、技术指标、技术水平等方面是否具有新颖性,在正式立项前,首要的工作是全面、准确地掌握国内外的有关信息,查清该课题在国内外是否已有人研究开发过。从而了解国内外有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研究开发方向:了解该课题是否已研究开发或正在研究开发;研究开发的深度及广度;
已解决和尚未解决的问题等等。这样可防止重复研究开发而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和损失。
选择申报时机的策略
时机的把握对每一个科研项目而言都显得极其重要。把握申报时机要与科技项目查新工作密切配合。正确估计当前的科研形式,了解做什么是无意义的,做什么是有意义但不是必需的,做什么是有意义且必需的。做什么是急迫的,等等。
与之相关的,是选题的导向问题。一般认为,科研选题主要有以下三种导向:第一种是以科学发展为导向,持这种导向的一般是基础研究;第二种是以市场需要为导向,持这种导向的一般是应用研究;第三种导向是既考虑市场需要,又兼顾科学理论体系本身发展需要,持这种导向的一般是基础性应用研究。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项目选题的了解,做好选题导向的指引。
高校科研项目申报的操作技术
选题技术
爱因斯坦曾说:“在科学面前,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选题就是提出问题的过程,是指在特定问题所涉及的范围内,经过筛选、拓展、推断、限制、比较权衡和抽取之后,将某一问题或其侧面转变和选定为研究课题,进而确定为项目所要解决的主题。选题是做项目的第一步,在整个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项目选题要突出一个“准”字。选题必须符合相关单位“选题指南”所列的选题范围,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选题不能只是符合要求,还要体现出研究水平。理论性、基础性的项目要注意体现科学前沿,并突出自己的新思路、新观点,对一些理论性工作要和实际工作相结合,注意理论工作的实践验证。应用性的项目要体现出较强的应用前景、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解决应用问题,这样的选题才有较强的竞争力。
选择课题不论通过何种途径,都要遵循科学、创新、可行的原则,以研究者的经验、知识和能力等作为选择的参照条件,形成研究的大致范围。不要脱离自己工作经验的范围。进行与工作完全无关的研究;不要脱离自己的知识背景,从事与自己的知识积累、知识结构不同的研究;不要选择缺少资料文献搜集渠道的研究;不要选择自身无法控制、无法操作,在能力、时间、财力等方面不能兑现的研究。另外,在选题时还要处理好宏观研究、中观与微观研究的关系,处理好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关系,处理好模仿性、应用性研究与创新性、开发性研究的关系,处理好热点问题研究与基本问题研究的关系,处理好长、中期研究与短期研究的关系。
论证技术
项目论证是科研项目申报的关键过程。论证的过程,就是调查、判明研究本项目有关的因素及其关系。有人说,一个成功的论证就是完成项目的一半,这种看法充分体现了论证过程的重要性。论证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立项,因此,论证时必须花费大力气。
项目论证要突出一个“新”字。所谓论证要新,就是论证时要有创新意识,表现为以下两点:
(1)观点新。要让评审专家看过以后有耳目一新之感,认为项目组的论证确实有闪光之处,这样立项才有可能实现。否则。论证只是泛泛而谈,毫无新意。甚至采用早已过时的观点。即使其他资料准备和预研工作做得再好,立项也是无望的。科研项目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论证没有新意,项目完成后其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
(2)材料新。就是在论证中所参考和引用的观点、资料必须是最新的。在国际国内都是处于领先水平的。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只有在掌握国内外前沿最新动态和资料的情况下,才有创新可言。撰写论证报告时,在阐述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难题、预计突破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等方面都应该具有新意。
设计技术
项目设计是项目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建立在项目论证的基础上,描述的是研究的整体框架、基本结构和主要流程。是对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进行相对完整、严密的策划与安排。从而在研究过程的展开之前就能清晰地把握研究的全部过程和预期的研究成果,所以项目设计就是引导项目研究进行的计划或策略。这一环节对整个项目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进行项目设计要突出一个“细”字。项目设计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做“细”:
(1)项目研究的基础问题。科研项目的提出和设计,不应是出于偶然的冲动,而是一种科研实力的较量和竞争,必须以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资料准备和实验条件作为基础。因此,申报者必须尽可能地提供与项目研究有关的资料,尽可能地让评审专家相信项目组成员的研究能力,从而提高申报项目的命中率。
(2)项目研究内容、方法和手段。研究内容就是研究项目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取得的成果,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效益研究方法实际上是实施项目的办法。包括理论分析、实验论证、操作程序等一套完整的计划方案;技术路线是对研究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要尽量采用先进可行的技术措施。使人对你完成项目的能力有足够的信心。所以无论是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与手段的论述,都要求突出重点、有条理、明确、具体。
填表技术
【关键词】民办高校,课题申报,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特别是民办普通高等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据统计,截止到2014年,全国民办普通高等学校有424所,在校生已经已超过400万,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科研是大学的使命之一。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将科研作为重要职能之一。科研工作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学校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目前,大部分民办本科院校已意识到这一点,都把科研兴教、科研强校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许多民办院校的科研工作仍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足,科研整体实力与一般本科院校还是有差距的。本文拟就课题申报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几点思考 ,以便进一步有效地推动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的开展。
一、民办本科院校课题申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研项目的申报是科研立项的前提,随着立项竞争原来越激烈,特别是民办高校想要更多的项目获得立项资助,就必须做好项目的申报工作。笔者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总结了在申报中常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一)选题盲目,缺乏创新
从近几年民办本科院校科研课题申报的情况来看,在科研选题中存在一定的偏差和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盲目。一项科研课题,是否有科学依据,是否具有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这是确立选题立项的主要依据。许多研究者随意选题,很少考虑社会的经济文化建设的实用性;选题大而空,片面追求“新理论”、“新说法”和“大战略”等等。在以后的论证过程中才发现研究内容已经超过了既定选题范围或脱离实际研究方向,直接导致研究价值的降低。
2.选题重复,缺乏创新。一些研究人员,由于前期调研工作不到位,以及文献检索意识和收集资料能力不强,对所要研究的课题缺乏前期详细调研论证,致使所选课题重复,由于不了解已有研究的情况,使得申报材料毫无新意,大大影响课题中标率。另外也有一些部分教研人员闭门造车,从理论到理论,未能很好地关注当前实际生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没有注意本学科目前发展的趋势及前沿问题,所选课题缺乏创新性,也常常因此导致立项的失败。
(二)申报书填写不规范
科研课题申报必需填写“项目申报书”。项目申报书作为项目申报者与评审专家之间沟通的依据 ,要准确、全面地反映申报者的申报信息以及申报者对该项目基本内容和大体框架的理解。上级部门以此为依据,对所申报项目进行评审,从而决定是否立项。但有些申报者对申报书的意义和它在申报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认识不足,认为只要自己的课题内容好,有研究价值,项目申报书填写的并不十分重要。因此,在项目申报书填写过程中,不注意相关指南和规范要求,凭一己之见任意填写,甚至不填,使得项目申报书的形式审查中就败下阵来。例如申报书上要求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在规定位置签字盖章的,往往有人漏填,或叫人代填;在课题设计论证一栏表述不清,中心思路不明确,使申报项目缺少主题和必要的技术支撑;有些内容不管字数有没有要求的,都是长篇大论,没有抓住重点讲;在可行性报告中不能出现申报者信息的要求也忽略,最终由于申报书的填报不规范而被淘汰,实属可惜。
二、民办高校课题申报的对策
(一)科学选题
在申报科研项目过程中 ,申报成功与否 ,选题是很关键的一步 , 不仅直接关系到将产出什么样的成果,甚至关系到科研工作的成败。第一,选题要坚持需要性原则。该原则是指选择的创新课题一定要与社会实践的需要和推动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紧密联系。创新活动以人类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因此,科研项目应紧紧围绕学院的改革、创新、发展要求和目标,围绕专业建设、学生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教改,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来选题立项。第二,选题要坚持创新性原则。选题的创造性原则, 是指所选研究课题必须具有新意, 有独创性和突破性。申报者要及时了解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最感兴趣的热点、难点问题,了解企业发展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问题和制约因素,这些问题就是值得去研究解决的问题,是别人还没发现的问题,就是创新类的项目。这样,从行业中发现课题符合民办院校的研究特色,而且研究成果也能够很快在生产实际中推广运用。
(二)认真阅读申报要求,填写申报书
对于申报书规范、慎重填写,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因此,在填写申报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填报指南相关要求进行填写。申报者需要端正自身思想、认真阅读申报指南以及注意事项等,需要确保填报申报书符合要求。
第二、对申请书填写语言文字要求规范、逻辑清晰。一方面,对于申报者填写申报书,需要注意用字规范、词语准确性、思维逻辑严密、申请书内容完整、内容主题清晰等;另一方面,关于申请书中的研究方案和采取技术路线都需要阐述清晰明了,从而更好的体现出申报者对项目的思考及解决方案,同时应该要避免过泛、过大的进行夸张描述,让评审专家看到申报书一目了然。
第三、对于项目申请经费上面,需要预算合理和详细。我国一系列项目资助计划在进行申报过程中,对于项目申请经费中支出的各项条款都需要有明确用途说明,并在项目执行中严格按照申请书上经费支出比例进行花销。所以在项目申报时,需要注意项目主管部门给予的最大限度经费支持,对于申报项目的金额不能够过高。最好是能够在申请书上能够准确计算出各项费用,能够保证支出不超过预算15%为好。
参考文献:
关键词:技术路线图;技术特征;流程图
中图分类号:D03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Introduc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ical roadmap for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with example
Zhang Henghui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200125)
Abstract: A successful technology project always has sophisticated technical thinking, which epitomizes the technology roadmap.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functions of technological roadmap on the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summarizes the critical steps and processes, described the key steps and flow combined with instances.
Keywords: Technological Roadmap;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 Flow chart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化和科技工作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技术研发的管理理念和思路也在不断改变,科研和生产的结合更加紧密。科研目的不再是重视技术的本身,而更注重实际的应用;生产的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也更趋紧迫;从技术原型创新开始到中间试验、工程应用,再到市场推广的“全过程研发”正在大量地推行。随着科技的进步,科研项目的复杂程度增加,导致常用的经验、思路和方法已不适应当前科研项目技术问题的解决,其研究效率和研究成本必然会增加[1]。
技术路线图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一种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进行管理的新工具和新方法。该方法通过项目研发风险与可行性的深入探讨,直观显示项目目标以及过程的关键时间和关键点,为研发者提供较为准确的技术路线[2]。
技术路线图虽然发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其理念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国内开展技术路线图的研究,更应该结合新时期下国内企业发展模式、创新需求开展适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的技术路线图研究。本文通过技术路线图在工程技术研发方面的应用,结合实际技术项目的研发过程,对技术路线图的形成与制定和流程进行了总结。
1、技术路线图的发展与意义
技术路线图(Technological Road Map,TRM)是满足产品的开发需求而进行备选技术的识别、选择和开发的技术规划,可以用于探寻和确认技术资源、组织目标和不断变化的外在环境三者的联系,是支撑科技管理和规划的有效工具[3]。
TRM最早出现在美国的汽车行业,之后,许多公司、行业协会、国家实验室、政府部门等开始绘制各种TRM。中国科技部于2007年组织有关专家首次开展了国家TRM研究和制定工作;中国科学院2009年6月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2011年上海绘就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域技术路线图;为我国科技创新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自此之后,TRM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国际上,国际能源署(IEA)了2050年核能TRM、风能TRM和太阳能光伏TRM等;美国政府层面了生物质能源TRM、氢能TRM等。另外,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国家都先后开展过产业TRM研究制定工作,以期提高这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技术路线图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是一个迅速发展的领域。技术路线图可以将各种理论和趋势的论述与各种理论模型组合在一起,鉴别出学科之间以及学科内部的潜在联系,发现更广阔的知识空间,解释并理解各种调查和实验情况。技术路线图甚至可以将解决问题的各种工具和设备以及图纸、图表等整合在一起。
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由于产业技术路线图给出了清晰的技术创新路径及其演进规律,可以按照时间序列和过程节点,把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等各方面创新主体有效组织起来,围绕同一目标开展创新,做到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实现产学研合作的集成创新。
从技术路线图过程来看,主要市培养了良好的沟通机制,进而形成研究应用化的氛围,提高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成功率、技术产业化的成功率。在科技管理工作中,通过技术路线图的过程,可以让技术人员更清楚市场的需求,从而开发更适合需求的技术。
2、科技项目中的技术路线和技术路线图
2.1 科技项目中的技术路线
科技项目在立项阶段需要填写《科研计划项目课题任务书》,在对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的描述中,往往涉及技术路线与实施方案问题。科技项目中的技术路线一般是指项目研究的准备、启动、执行、再重复⋯⋯直至取得成果的过程,是一种基于时间规划、叙述现状与技术发展前景逻辑关系和演变过程的意思表达。
具体来讲,科技项目的技术路线就是指申请者对为达到研究目标而准备采取的技术手段、具体步骤及解决关键性问题的方法等。合理的技术路线可保证既定目标的顺利实现。撰写技术路线时应尽可能详尽,每一步骤的关键点要阐述清楚并具有可操作性。如有可能,可以使用流程图或示意图加以说明,以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科技项目的技术路线侧重在申请项目研究内容确定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研究开发,即把申请人的研究方案和技术措施用文字表达清楚。同行专家即可根据申请人提出的技术路线判断申请人提出的研究课题能否如期完成及所能达到的水平。在技术路线中,特别注意要把关键问题写清楚,并且要把解决关键问题的方案、技术措施写清楚,同时还要写出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为解决这些困难所采取的措施等。
技术路线关键在于表达清楚,不要求有过高的复杂性。
2.2 技术路线与技术路线图的相似性
技术路线与技术路线图有许多类似之处。首先,宗旨上的相似。根据定义,技术路线网是用来描述技术变化的步骤或技术相关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最终的结果和制定它的过程和方法;科技项目技术路线是指项目研究的准备、启动、执行、再重复......直至取得成果的过程。二者都是描述技术动态(由当前向未来发展)过程的方法。通过这种描述,人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酝酿中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事项的基本轮廓。
其次,表达方法的相似性。根据定义,技术路线图使用的表达方法主要是简洁的图形、表格、文字等;科技项目技术路线使用的表达方法主要有文字、流程图、示意图等。如果忽略宗旨上的差异,二者之间是完全可以互通的。
第三,作用的相似性。根据定义,技术路线图可为技术开发战略研讨和政策优先顺序研讨提供知识、信息基础和对话框架,提供决策依据,提高决策效率;科技项目技术路线可表述科技项目如何实现研究内容的逻辑步骤,说明科技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同时作为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的参考。二者的主要作用是一致的,都是描述科技事项内容的实现步骤、过程、相关要素。
因此,科技路线图与科技项目技术路线具有同构的逻辑关系,可将技术路线理解为技术路线图的子集。
3、技术研究中运用技术路线图方法的重点
(1)市场需求
目的是针对技术路线图的技术现状,识别未来市场对技术和服务的需求,分析技术发展趋势以及驱动力,明确技术发展定位。其核心工作是采用科学的方法,筛选出市场需求要素优先序列,为选择技术创新战略、确定技术创新组织形式以及研发计划的组织管理等提供依据。同时,市场需求要素分析还将为确定研究发展目标提供依据。
(2)研究目标
目的是在明确技术的现状以及未来市场对产业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统计方法,凝聚专家对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判定,确定技术发展目标。
(3)技术壁垒
目的是根据未来发展目标,分析影响目标实现的技术(包括工艺)壁垒。其核心工作是从现存的技术壁垒中筛选出优先要解决的技术壁垒。通过对这些技术壁垒的突破,实施技术升级,实现目标。
(4)研发需求
目的是确定突破产业技术壁垒和关键技术难点的研发需求,找出现实与目标的差距,厘清需要培养和提升哪些能力,确定研发需求和组织研发主体之间的关系;确定技术发展模式(主要为三种模式,即自主研发,技术合作,技术引进)。通过这些研发需求,突破技术壁垒。
针对上文中有关路线图的重点,典型的科研项目中的技术路线图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
图1 技术路线图的一般流程
4、技术路线图的应用实例
下面以在桥梁顶升移位技术研究为例,介绍相应的技术路线图具体实施过程。
(一)、市场需求
桥梁的顶升移位技术的技术难度大,需要从结构分析、设备使用、施工管理等方面共同完成,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目前国内多家单位,对不同地区、不同桥梁进行了相应的施工,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也不乏失败的案例,主要表现在:
施工过程中,设置的临时结构,或为施工进行的改造结构不合理,导致结构产生不利受力,甚至出现安全事故。
前期受力分析不够,导致顶升过程中或归位后出现结构不利受力。
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对既有结构的合理改造,在顶升部位、移位过程中或归位过程中出现不利受力损伤破坏。
既有桥梁移位后缺乏相应的检测和保护措施,导致结构后期受力发生改变,受力性能减弱。
因此,需要从设计、施工、检测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规定,包括设计的相关技术条件、施工安全相关技术规定、施工设备与安装相关要求、质量检测与保证措施等。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实现真正的经济、安全、环保工程的实施。
目前国内尚无桥梁顶升移位改造的技术规范或规程,相关施工均依据施工单位工作经验进行,或参考国内外其它行业相关技术规范、规程和建议,缺乏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二)、研究目标
在总结桥梁顶升平移改造技术在桥梁结构中的设计施工经验基础上,补充和完善桥梁顶升平移改造中的关键技术,并通过一定的桥梁结构施工验证,从而实现最终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家标准《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技术规范》的制定中。
(三)、技术壁垒
多年来,国外在该领域实施技术垄断,技术引进费用高昂,且容易引起知识产权纠纷。
(四)、研发需求
桥梁结构空间尺寸巨大,自重大,受力性能复杂,要确保桥梁的顶升施工和后期使用的安全,需要在确保其顶升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方法,确保每一部施工工序均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然而要实现这一点,空间结构受力性能的预测不可缺少。
为此,需要解决三大关键技术:
(1)利用动态仿真技术,实现桥梁结构在顶升平移过程中的受力动态分析,从而辅助顶升施工方案的制定与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2)桥梁结构的顶升平移过程中的机械施工的连续性、协调性和平稳性。
(3)顶升平移后桥梁的上、下部结构发生改变,加上使用性能的变更,需要以新结构的角度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估,需要针对性的桥梁检测与评估标准。
(五)、研究基础
开展产学研合作,组建科研课题小组进行联合攻关,利用产学研联合体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多种相关研究设备,施工单位拥有许多试验和依托工程应用的大型设备,进行一系列的科学试验,并将取得的科技成果应用于施工单位的具体工程中。
参考文献
仪德刚,齐中英,赵新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技术路线图[J].科技管理研究,2006(1):98-100
韩晓琳,张庆普.技术路线图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J].预测,2007(2):41-47
李栎,张志强,安培浚.技术路线图的发展与应用分析[J].图书与情报,2009(3):8-13
【关键词】 中医药科研;查新检索;委托
How to complet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ntific research item to look up the new retrieval request
Zhang Jie1Tao Tao2
【Abstract】 Introduced how to complet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ntific research item to look up the new retrieval consultation request work the main point.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ntific research; Looks up the new retrieval; Request
从事中医药科学研究的人们都清楚,任何一项课题在开始进行研究前,都应该而且必须对前人做过的工作进行系统的调研和追索,应该对整个课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和深刻的了解。调研结果应当使自己明白,所选的课题一定是在国内外或者本地区前人没有做过或者是没有做完的,而且是有意义的课题,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信息缺乏、孤陋寡闻而重复他人做过的工作。同时在自己的研究工作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追踪和课题相关的同行的进展,以实时修改或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切人点。
查新工作正是为了避免课题的低水平重复而开展的一项科技评价工作。科技查新的实质就是以文献检索为基础,经综合分析对比,对某项科研课题立项或成果的新颖性进行的相关调查与评估。国家科技部、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的科研管理部门明文规定:凡进行申请医药卫生科研立题、成果鉴定以及各类科技奖项,均须先进行科技查新检索。科技查新的第一步是要填写好查新委托书,开始进行检索查新。笔者以从事检索工作十多年的经验在此谈一下做好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检索委托的要点。
中医药科技查新的主要内容包括新的学术理论、新药的开发研制、药物有效成分的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动物模型的建立、治疗护理新方法、新的发病机理阐明、药物新剂型、仪器设备研制或改进、中医药事业管理等。
通常查新检索分为两大类:科研立项检索和成果检索。前者是科研工作正式开始前的一个铺垫,是科研工作者为成功申报项目、获取资金支持而进行的基础工作之一;它要求科研工作者把自己对该研究的具体思路、具体技术路线和具体方法等提出来,通过查新检索与国内外同行已有的成果进行一个比较,为专家评估是否立项提供文献学评估参考。后者是科研工作结束后,通过查新检索对所做出的工作进行一个文献学方面的新颖性评估,以供课题鉴定小组专家参考,要求委托人出具结题报告或撰写好的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文章、专著等。
委托书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法律效应,相当于一份合同文件,它一般由基本情况、查新要求、检索词、参考文献等组成。
基本情况包含项目名称、委托时间、单位、委托人姓名、负责人姓名、电话、地址邮编、查新检索类别(属于立项还是成果)、查新检索范围(国内外还是国内)、查新检索限制等。这些内容在检索报告中是必需的基本项目,委托人一定要认真填写,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曾经出现过前来进行委托的客户不太注意对上述项目的填写,由于遗漏或误写,以致于开始检索工作后,在需要进一步沟通时,检索人员无法和委托人取得联系的情况。
查新要求是委托书的重要核心内容,它凝集了科研人员研究工作的心血。国家对此的一般要求是用300~500字对科研项目内容进行简介,反映关键技术指标或技术路线、预期目标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一般成果检索的客户由于科研工作已经结束,有了成熟的结果,在提供结题报告或文章后,查新要求基本是明了的。而立项检索则不同,很多科研人员因为对检索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等不甚清楚,在委托时出现一些麻烦,在我们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有:客户在进行委托时对科研项目创新点的表述不清,或只有项目简介而没有具体一点的关于新颖性、创新性的详细内容;只有为什么立题,而对创新点缺少科学性描述,缺少详细内容。如某研究项目提出了三个自己的创新点,但检索人员通过文献对比分析,发现均为已有的技术、方法和实验,毫无新颖性可言。也有的委托人在一些具体实验指标上,一些实验指标明明是别人早已做过的指标甚至在国家标准里已明确记载,却偏要写上是自己首创或国内首创或首次实验。另外对于标书中有些中医药项目具有创新意义的技术路线、结果、数据表述不清楚、指标不明确,含糊其词,当检索人员详细询问时,却被以技术保密等原因被拒绝告知。当然,由于中医药科技的飞速发展,检索人员不可能熟知所有委托人专业领域的知识,这可能是造成委托人对检索人员理解分析能力怀疑的原因。在这里应该向委托人说明一点,每一份检索报告都不是只由一个检索人员单独完成的,按规定还要有上级业务人员的最后审核,遇到检索人员很难理解的课题时,检索人员还会集体进行会商讨论,单位还可以出面组织本地区相关专家人士来解决问题。另外,要相信检索人员都具有起码的职业道德,不会泄露委托人的技术机密。有的委托人由于时间关系或其它原因,尚无非常明确的关于研究的具体思路、具体技术路线、指标和具体方法等。这时就需要和检索人员多进行沟通,可以先进行一些文献方面的检索,把文献让委托人带回去认真研读后再来进行委托。随着近年来对晋升职称要求的提高,很多平时科研意识不强的委托人,为了晋升职称而勉强进行科研,临时抱佛脚,这种情况下经常是拍拍脑袋想出一个“点子”来进行申报,他们对检索的目的、意义和要求不甚清楚,盲目性较大,自己对查新要求也提不出什么具体的内容;也有的认为查新不过是个盖个公章走一下过场的事情,,,,这些都需要各单位科研管理人员多和检索人员配合,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按照国家规定,检索词是由委托人根据研究内容提供的5~10个中英文对照的关键词。它对检索人员查全、查准文献,下好检索结论意义重大。所以委托人对此也应该加以重视,如果委托人单位图书馆有中国中医药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辑的《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我们建议最好多参考一下,争取写出规范的主题词(关键词)。该书的最新版本保持了我国根据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出版的《医学主题词表》(简称Mesh)原词表的体系结构及与MesH的兼容,还融会了近年来词语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成果,调整了部分树形结构的设置,对主题词重新加以注释和定义,增补了新词,删除了个别低频词。修订版共收录主题词13905条,其中正式主题词83O7条,入口词约5598条(所谓入口词即非正式主题词)。由于中医药科研工作的特殊性,有的委托人在填写检索词时,会有意无意地提供出一些怪僻的检索词汇,我们觉得最好尽可能把检索词按照主题词规范进行归属。当然一些自拟方剂名称、民族药、地方性草药名称等可以除外。
对参考文献的填写没有什么特别要求,因为它是科研人员在对课题进行认真准备基础上才能够提出来的,只要按照国家对参考文献撰写规范填写即可。
查新检索咨询工作关乎到科研立项和科技成果的水平,不合格的查新报告将会影响课题申报,影响成果鉴定与评奖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填写好查新检索委托书是开始这项工作的第一步,委托人和我们查新工作人员都有责任把它做好,不断的改进完善,为中医药科研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