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整体护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普外科患者作为主要观察对象。以护理方法的不同为依据将8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及实验组(n=41),常规组患者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21~82岁,平均年龄(51.5±11.2)岁,该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22~85岁,平均年龄(53.5±14.5)岁,该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两组患者在实施性别及其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主要护理方法
常规组采用抗感染、严密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改善情况等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整体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心理护理。相关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由于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而容易出现焦躁、紧张以及恐惧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有效的解决患者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其进行安慰,以缓解患者紧张、恐惧以及焦虑的情绪,从而使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2)加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及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对各种注意事项、疾病知识以及日常生活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认真、详细的讲解,以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了解。
(3)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充分准备好手术要用的物品,手术时要密切配合医生,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对术中运用到的各种器械进行熟练的操作,并做好手术器械的配合工作;术后要认真清点相关手术设备,以确保其无遗漏现象的出现。
(4)术后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在患者回到病房之后告知相应的注意事项;对患者的病情给予密切的观察,以便及时掌握患者的情况;叮嘱患者遵医嘱服药;对处于康复期的患者给予鼓励,并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指导,以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的康复治疗。
1.3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及生命体征显著改善,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及生命体征有所改善,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及生命体征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比较严重。
1.4主要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其统计学的研究分析,一般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效果对照
经护理以后,常规组护理的有效率为97.56%,实验组护理的有效率为82.93%,实验组的护理有效率明显比常规组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经护理之后,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89%,常规组为25.47%,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比常规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护理的满意情况比较分析
经护理之后,实验组护理的满意率高达100%,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护理的满意率82.9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41.5±5.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74h,平均时间(21.5±3.6)h。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40.6±5.9)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78h,平均就诊时间(17.6±5.6)h。纳入标准:18~60岁者;语言交流无障碍者;理解能力正常者;排除标准:昏迷者;存在严重生命安全者;精神病患者;严重器官衰竭者。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实施一般急诊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排班制度
排班时需要与APN班、白班、弹性班结合。白班为8:00~18:00,A班是早上7:30~13:00;P班15:30~22:00;N班为22:00~8:00。治疗护士与办公室护士等均为白天上班,两种班次更换1次。
1.2.2工作制度
责任组长主要负责护理质量安全、专业技术及病房管理,对护士进行治疗,作护理质量的监督及考核,及时予以质量改革及反馈,从而促使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升;建立责任护士制度后,需要责任护士每日查房,加强与医患双方进行交流,促使责任护士能够更加了解患者病情,并掌握护理相关重点,及时了解病情变化,促进医患配合。考核方式: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考核结果,与评职称及晋升有关,为有效调动护士积极性,将考核成绩与绩效挂钩,采取多劳多得的制度,从而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1.3评价标准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问卷总分为100分,主要有5个模块,主要内容为病区管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关爱及沟通、主动性、服务态度等方面。护理质量是主要经过急救药品器材、病区管理及分级护理、护理文件等方面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住院患者满意度为(49.35±5.60)分,出院患者满意度(22.54±2.65)分、健康教育实施评分(25.65±1.84)分;对照组住院患者满意度为(38.35±3.25)分,出院患者满意度(18.56±1.65)分、健康教育实施评分(18.42±1.63)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质量分析
观察组病区管理(97.82±5.32)分,分级管理(97.54±5.14)分,消毒隔离(96.85±4.65)分,急救药品器材(97.41±5.11)分;护理文件(96.81±5.21)分;对照组病区管理(90.11±4.15)分,分级管理(89.18±4.26)分,消毒隔离(88.75±4.12)分,急救药品器材(90.48±3.11)分;护理文件(86.47±4.36)分。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整体护理中实施责任制方式,可以实现分层级作排班模式调节,责任护士进行分管患者,开展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能够使护士获得患者的信任,有利于增强护患关系,从而更加细致的观察患者病情,有效实施护理制度。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报道结果无明显差异。针对急诊特点,实施整体四化一体的护理模式,责任护士通过随医查房,与住院医师加强沟通,深入了解患者病情,并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有利于加强医护配合,从而促进护理质量提升。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能够有效增强护理操作的整体能力。实施考核制度,也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关键。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语
统计600例在毕节地区中心血站自愿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者,男280例,女320例。年龄23至45岁。其中23~30岁360例,占60%;31岁~45岁占40%。发生献血反应者48例,献血反应率为8%;其中,低钙反应36例,占献血反应总数的75%,轻度献血反应12例,占献血反应总数的25%。
2护理
2.1采血前护理献血环境尽可能做到使无偿捐献者感到安全、舒适、方便。工作人员要衣帽整洁,态度和蔼,并做好相关知识的宣传,认真回答献血者提出的问题。仔细核对体检表,根据其献血经历、体重、身高、血比积、血小板计数等决定能否捐献血小板及捐献量。对害怕捐献者要关心他们的感受,做好解释工作,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并询问是否休息好,有无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凝集药品的情况。同时告之不能空腹献血,对女性献血者主要询问是否在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嘱咐其要避开这些特殊时期。
做好采集前的一切物品准备工作,认真检查耗材,查看其有效期,有无渗漏;生理盐水、抗凝剂有无浑浊。进行耗材安装,做到准确到位。
2.2采集中护理再次核对献血体检表,根据献血者的体质及血小板计算、血比积、身高体重等情况,征得本人同意,决定采集一个或两个单位。在采集前常规给献血者服用10%葡萄糖酸钙溶液20毫升。做好静脉的选择,要选择粗大饱满有弹性的静脉进行穿刺。严格无菌操作。穿刺成功后,按采血键采集。对第一次捐献血小板者,我们采血护士要多关心他们的心理感受,介绍我们整个机采血小板的工作流程。随时观察献血者的面部表情,同时和他们谈论开心的话题,营造良好的献血氛围。使献血者的心理放松,轻松愉快完成捐献。在采集过程中,如遇机器报警,要及时妥善处理。并向献血者解释清楚对身体无任何影响。解除他们的疑虑,消除他们紧张情绪。
2.3采血后护理血小板采集完成后,指导献血者用三手指并压针眼的准确位置,力度适宜,时间不少于十分钟,嘱其稍作休息,并注意观察捐献者的面色和情绪,询问是否口渴饥饿,若需要,及时送上牛奶、饼干等食品。待其休息半小时后再离开,以避免性晕厥及献血迟缓反应的发生。
2.4献血反应的处理
2.4.1轻度反应处理在采集过程中,如出现轻微心慌、头晕症状时应采取平卧位,双腿屈曲,嘱咐献血者做深而慢的呼吸并全身放松,闭目休息10分钟后症状即可消失。如出现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时立即终止采血,按回输键回输。平卧位,双腿屈曲,并按压人中、内关穴位,症状缓解后给予饮料。
2.4.2中、重度反应的处理若出现晕厥、抽搐、大小便失禁等反应,立即停止采血,给予回输,采取头低脚高位,双腿屈曲,协助医师进行急救,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防止舌咬伤,待其清醒恢复后才能在同事或家人的陪同下回家休息。并做好解释工作。
2.4.3低钙反应的处理低钙反应的原因是在血小板采集过程中,每个循环回输血液中混入了8.33%—12.50%的ACD—B血液保存液,回输速度为80至90ml/min。由于回输速度快,进入体内的枸橼酸、枸橼酸钠来不及经肝脏解毒[1],使血液中的钙离子快速降低,当血钙降至正常值以下时就会发生低钙反应。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在采血前给捐献血小板者口服10%的葡萄糖酸钙溶液20毫升。在采集过程中再次口服10%葡萄糖酸钙溶液20毫升,同时饮用牛奶250毫升。并随时观察口唇发麻症状,若出现口唇发麻症状,则适当降低回输速度,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低钙抽搐现象;但若出现严重的低钙反应,则应停止回输,保护好献血者,防止舌咬伤和肢体受伤;从另外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溶液10毫升,切不要在采集血小板的管路中推注10%葡萄糖酸钙溶液,以免管路中出现凝血块,给献血者身体造成危害。经过上述处理,献血者很快就恢复正常,视其情况,并征求其意见是否继续或者终止献血。
3献血后的相关注意事项
3.1告知献血者献血后,当天避免做剧烈活动,穿刺部位针眼24小时内避免被水浸湿,保护好针眼处,避免感染。若针眼处有血肿发生,则在24小时内采取冷敷,24小时后采取热敷,手臂不要负重等措施即可。
3.2告诉献血者捐献当天适当休息,多饮水,不饮酒,避免重体力劳动,有利于血容量恢复。
3.3宣传无偿献血的好处,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中来,并带动身边的人,为需要帮助的人献出自己的爱心和勇气。
参考文献
[1]肖星甫.输血技术手册.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