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浅谈初中语文德育教育范文

浅谈初中语文德育教育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浅谈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浅谈初中语文德育教育

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更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初中是重要的教学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处在成长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很强,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帮助学生形成坚定的政治信念

当今社会是全球化的社会,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处在意识形态的斗争之中,经常会出现两种意识形态互相渗透的情况。我国推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了避免受到腐朽的外来思想的冲击,必须让学生形成坚定的政治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对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2.促进学生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决定着国民的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形成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观念,让学生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3.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课业上要承担一定的压力,他们刚刚从小学阶段过渡,而初中和小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任务有很大的区别,如果学生的心理素质较低,很难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宽广的胸襟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让学生无惧生活中的磨练,敢于直面困难。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1.在课堂上对学生展开教育

首先,教师可以在课程导入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在讲《皇帝的新装》之前,可以给学生讲“金斧头和银斧头”的故事。一个农民把木斧头掉进了河里,河神拿着金斧头和银斧头来问农民,农民都说那不是自己的斧头。河神因为农民的诚信,最终把金银斧头都送给了农民。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做人讲求诚信的重要性。在学生对诚信有所感悟之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普通百姓要讲求诚信,国家的君主则更要讲求诚信。通过课程导入,学生可以逐步体会到课程的主旨,认识到诚信的重要作用。

其次,教师可以在课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比如在讲《最后一课》时,教师可以用饱满的情感朗读文本,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在讲《岳阳楼记》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音频和视频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比如在讲《背影》时,教师可以把文本中的画面栩栩如生地描述出来,同时教师可以介绍自己对亲情的体验,让学生感受骨肉亲情的力量。比如在讲《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应该抨击以金钱衡量亲情的行为,让学生对亲情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的情感教育,比如在讲《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可以着力渲染植物的顽强生命力,从植物推及到人,鼓励学生也要像紫藤萝一样,拥抱生活,热爱生活。在讲《落难的王子》时,教师要突出人面对困境时的顽强不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阳光和雨露。

2.在课后对学生展开教育

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阅读的书目。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更能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让学生在知识的熏陶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比如,教师在课后可以让学生去图书馆或书店阅读《唐诗三百首》、《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等。《唐诗三百首》是我国古诗的集大成者,意境醇美,可以让学生感染美和善。《爱的教育》是一首爱的颂歌,可以让学生体悟师生之爱、母子之爱、挚友之爱、大我之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则是生命不息的宣告,作者面对困难永不退缩的态度,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后开展专题活动。比如,教师可以以“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为专题,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与初中生学习生活有关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遇到挫折是十分常见的,然后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遇到的困难,并进行师生讨论和生生讨论,让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关怀下健康成长,减少人生路上的绊脚石。

三、结论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寻找合适的方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初中教育一项非常重要的责任便是引导学生对世界形成正确的认识,在严于律己,积极向善的同时,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作为初中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语文教学也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并未能起到理想的德育效果,究其原因,人们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未能有深刻的认识。基于此,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初中教学的目的,初中语文教师就应高度重视德育教育,明确自身职责所在,探寻出一条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1.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便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具体分析,通过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与掌握,并学会一系列做人的道理[1]。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分清善恶美丑与是非对错的能力,并且能对个人言行将会产生的后果进行基本判断,但是,他们依然不具备强有力的行动能力,无法对自身的性格特点及智力潜能做出全面、确切的评价。而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对世界产生正确的认识,学会如何做一个正直、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德育教育渗透进初中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2.1在导语中渗透德育教育

导语为一堂课的引入部分,教师如果做好了导语的设计工作,不但可充分调动学生对接下来学习内容的积极性,而且还可在潜移默化中使其得到德育教育[2]。以《皇帝的新装》这一课为例,教师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可事先设计相应的导语,向学生讲述“狼来了”的故事,并询问学生对这个故事有什么看法和感受,最后为什么没有人帮小孩驱赶狼群?进而引领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优良的美德,我们应当做个诚实的人。随后再继续引导,倘若国家的臣民均失去了诚信,那么这个国家又会面临怎样的境地?通过设计这些导语,可将学生内心的情感与动机充分调动起来,认真阅读并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并认识到在当前社会发展中,诚信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而升华思想。

2.2在课文讲解中渗透德育教育

(1)情感教育的渗透

其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与政治课说教式的教学模式不同,初中语文是通过刻画典型的人物形象,借助优美的语言与感人的事迹来感染学生,进而达到爱国教育的目的。教师只需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教学,并做好指导工作,便可将学生爱国之情以及民族自强的激情有效激发出来。例如《黄河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等课文,其从不同的角度对祖国展开讴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而《岳阳楼记》、《三峡》等课文则通过优美动人的语言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描绘出来,让学生在感受祖国壮丽风光的同时,产生热爱祖国与家乡的情感。

其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学生的生活水平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也使得他们在长期安逸的环境下,容易缺乏拼搏进取的精神。而初中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讲述人生哲理的课文。例如,《紫藤萝瀑布》这一课,作者由花儿的自衰到盛,感悟到了生命的永恒与人生的美好,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引导学生积极面对人生中的苦难与挫折,要更多地看到生活中的阳光与美好,从而使其养成热爱生活的情感。

其三,培养学生重视亲情与友情的思想感情。初中语文教材收录了多篇有关亲情与友情的课文,而教师在讲授这些课文时,切不可采取单调乏味的说教形式,而是应当从课文内容出发,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基础上,使学生产生热爱亲人、重视朋友的情感。例如,朱自清的《背景》通过真切、朴素的语言,描述了父亲送别将要远行儿子的场景,生动表现了父亲的爱之之心以及儿子对母父亲浓烈的思念之情;而《羚羊木雕》则通过描述“我”将羚羊木雕送给最要好的朋友后,被父母发现逼着要回来的这场小矛盾,表现了成人世界里的重财轻义与孩子之间的单纯。这些课文从正反两面表达了亲情与友情的难能可贵,培养了学生重视亲情与友情的情感。

(2)美德教育的渗透

其一,培养尊老爱幼的美德。尊老爱幼为我国一项优良传统,《木兰诗》通过描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深明大义的豪情壮志以及孝敬父母的优良品质;《散步》一文通过描述一家人一起散步这件平常而又其乐融融的小事,充分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初中语文教师在讲解这些课文时,一定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让学生通过理解并感悟这些故事,从而养成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其二,形成良好的个人修养。初中语文教学除了教会学生基础知识外,另一项重要的任务便是促进学生良好个人修养的形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通过列举舜、胶鬲、百里奚等普通人最终完成大业的事迹,告知学生只有经受住肉体与精神的考验,具备顽强不屈的精神与意志,才能实现才干的增长;《爱莲说》教会人们洁身自好的品质,《愚公移山》则教导人们只有下定决定,坚持不懈下去,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这些文章为德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教材。

(3)人生观教育的渗透

初中阶段为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语文教师在渗透德育教育时,应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品质的养成[3]。初中语文课本中就存在许多表达积极、正确人生观的文章。例如,《我的信念》一文告诉学生应当相信自己,要具备顽强拼搏的精神;《贝多芬传》则通过刻画在逆境之中,贝多芬依旧乐观的形象,从而教导学生不管在面对任何困难与挫折时,都应当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3在拓展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1)利用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一项有效途径便是利用课外阅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与鉴赏,在获得更多技能知识的同时,实现情操的培养。例如,《爱的教育》一书深入刻画了国家、民族、父母、朋友等之间的各种感人至深的爱的情感,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此书展开阅读与鉴赏,从而实现对学生爱心的培养。

(2)加强专题活动的开展。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开展专题活动,可有效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同时也能达到拓展技能、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例如,在学完《成长的烦恼》这一综合活动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有关青少年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使其认识到初中生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烦恼,引导他们将自己的烦恼诉说出来,并通过与大家一起讨论,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走出烦恼的困境。

3.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便是使学生积累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的道理。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就应当将德育教育渗透进导语引入、课文讲解、拓展教学等各个环节,在实现德育效果提升的基础上,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作者单位:安徽省宿松县马塘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桂萍.试论初中语文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5(03):101-102.

第3篇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创造性上,树立人本观念,注重个性发展,强调尊重、关心、理解。可见这需要教师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倡导与落实人文性的开掘与渗透,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的。

一、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抓住义理重锤敲打

人文精神培养需要的阳光、雨露与土壤,就是教师为学生营的造平等、宽容、科学的教学氛围。注重人文性 ,必然认识到学生首先是人 ,是受人类文化熏陶的人 ,是生活中的人 , 是有其独特个性心理特征和情感体验的人。因此 ,在人文性的语文教育中 ,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将受到尊重 ,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受到鼓励 ,学生将始终被看作是一个大写的“人”。

例如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故事性强,父子之情也很感人,但这些都是由篇末的议论支撑的,感悟文章的情感世界,必先走进文本的哲理境界,思考问题:“我”为什么感到“惊奇而自豪”?“我”到底明白了什么?我与学生一起理出三对矛盾,讨论其哲理内涵:一是险与夷。人生之旅,不可能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总会遇到曲折坎坷,甚至险情。此时如果你“感到前途渺茫而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不思进取,那你必然会跌入“险”的深渊不能自拔,“险”会越来越多,小“险”会变成大“险”,甚至“夷”中生“险”;相反,如果你不失自信,迎“险”而上,那就能化险为夷,登上美妙的人生之巅。二是思与行。如果老是只想到困难,“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不跨出尝试战胜困难的“最初的一小步”,那么等待你的将是永远的黑暗;只有既“思”困难又“思”希望,且“思”且“行”,才能冲出阴影,走向光明。三是短和长。在崎岖的险道上跋涉,短短的“一小步”都是很可贵的,正是“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不断积累书写着漫长的人生之路……“我”的经历化作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我”怎么能不“惊奇而自豪”呢?篇末的“我”分明是智者,而走进文本深处的师生与“我”共同完成此番哲思之旅,共同享受优质思维所带来的精神愉悦。

二、发掘教材的人文取向,点燃烛光照亮哲思

我们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古以来,我们的教育界就很重视人文教育。孟子说:“教人从善,谓之忠”,著名教育家陶行之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都是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人文内涵是极为丰富的,鲜活生动的形象、精辟的道理、丰富高尚的情感……无不闪烁着我们民族的聪明才干和人文精髓。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中的人文教育“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中去”。 例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若明若暗,总是结合着紫藤萝瀑布的“流”逐层深入地展开。此时我们需要探索一条能与作者同步的哲思之路:文章先是说藤萝“仿佛在流动,在欢笑”,这是运用视错觉凸现其盛开的壮观;接着说紫藤萝瀑布由眼前视觉的“流”变化为“在我心上缓缓流过”,内蕴深了一层――由花的怡情悦转入对人生的哲理思考;最后又由写“流”的过程发展到写“流”的结果:“……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师生需要思考的是:作者的感悟进入了怎样的层次,把握着怎样的哲理人生?当我们能点亮一盏烛照生命的智慧之灯,一切便豁然开朗:花和人遇到的各种不幸终究是有限的、暂时的,而生命的长河才是永恒的、无限的;面对生命长河的流淌,我们没有理由消极悲观,无所作为,怨天尤人,而应珍惜生命,以乐观豁达的态度汇入生命的长河,成为“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中亮丽的一朵。如此,师生的哲思之“流”与作者“赏花――惜花――思花”这一咏物明理之“流”同步,对作者惜时而行和开朗达观的情怀所产生的共鸣强烈而久远。

三、引导确立学习的主体意识,开拓睿智的理性眼光

如果说情感类时文的鉴赏吸纳能使学生远离情感沙漠,构建生意盎然的情感绿洲,那么哲理类时文的品读积淀能使学生走近哲人智者,架构慧心铺设的人生之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和组织综合性语文活动时,我与学生一起寻觅哲理类时文,随时交流切磋,让思想在哲学的天空里翱翔,让生活在智慧的河流中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