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电子专业实习小结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改革;校企一体;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1-0029-03
收稿日期:2014-03-11
作者简介:欧志柏(1974- ),男,广西平乐人,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高级讲师;覃志奎(1971- ),男,广西都安人,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高级讲师。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主要面向电子信息产业,为电子信息行业、企业培养从事电子产品生产、销售及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一、建立“校企一体、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电子行业、企业广泛开展调研活动,依据电子行业企业的岗位职业要求和人才规格需求状况,与企业合作,由电子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将课堂教学、岗位认识、技能训练、工作实践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按“岗位技能训练职业技能提升职业技能强化”递进,构建“校企一体、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二、构建“基于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校企一体化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和方法
课程体系的核心是岗位职业能力,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遵循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材与技能对接的“四个对接”原则,按照“三个结合”,即结合职业岗位工作实际、学生实际和学校实际的方法,以学生的基本素质、基础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合格标准为目标,将企业、行业的职业能力与专业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课程体系具有职业定向性,同时,把握能力的综合性,重视学生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塑造健全的人格。
根据课程体系的建设原则,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过程可分为市场调研、岗位分析、体系形成、课程实施四个阶段,即通过调研用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典型岗位群定位岗位能力,确定课程内容,进一步进行岗位技能分析,确定专业课程设置,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开发特色校本教材。
(二)校企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
在“工学交替、校企一体、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共同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实施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1.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对接
通过对电子企业、行业的人才需求调查分析以及对中职电子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分析,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群主要有:电子产品生产(装配、质检、维修);维修电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在上述的职业岗位群中,大企业往往分工较细,比较注重一线员工在某方面的突出能力,而小企业则往往要求一线员工是多面手。据此,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可以确定为以下几个培养方向:电子产品生产方向;维修电工方向;家电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方向。
2.调整专业课程,以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
根据毕业生就业领域,把电子行业分为以下三类:一是电子产品生产,二是维修电工,三是家电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这三类产业对应的岗位群分别是电子产品生产(装配、质检、维修)、维修电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专业课程要依据产业的岗位群进行调整,针对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岗位能力来开设相对应的专业课程。课程与产业对应如图3所示。
3.制定课程标准,实现课程与岗位对接
企业典型岗位任务是从企业典型工作中提炼出来的,在课程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专业课程标准要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引入行业企业标准,注重职业资格鉴定,由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行业技术能手依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行业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制定,实现课程与岗位的对接。岗位与课程的具体对应关系如图4所示。
4.开发特色校本教材,实现教材与技能对接
依托行业、企业和校内实训基地,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引入行业企业标准,注重职业资格鉴定,由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与企业、行业的技术能手,共同开发《电工技能与训练》《电子整机装配》《电子元器件识别与焊接》及《家电维修技能与训练》4门工学结合的特色校本教材,分别对接维修电工,电子产品装配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电子产品装配工以及企业“烙铁手”技能工种。
5.改革考核方法和学生评价模式,检验课程实施的效果
把评价过程和实践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把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重视来自企业和社会的评价,使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更为真实、科学。课程考核方法和学生评价模式按以下方面进行:一是改革课程考核方法。遵循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规律,联系学校实际,根据课程类型、性质和教学条件采取合适的考核方法,执行以专业动手实践技能为主,突出技能本位的考核方式。二是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双证”毕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毕业时必须持有两证:一个是毕业证,另一个是职业资格证书或上岗证。职业资格证书或上岗证是针对毕业生的三个主要就业领域方向的技能证,如电子产品装配工、维修电工、电工上岗证、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制冷中级证、制冷上岗证。学生在毕业前,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专项培训,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技能考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让学生考取国家认可的技能证书。三是引入企业行业评价机制。重视工学交替阶段和顶岗实习阶段来自企业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的考核评价,实现考核评价内容向综合职业能力转变。
参考文献:
[1]胡敏.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跨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研究[J].科教导刊,2013(11):37,43.
[2]陈衍毅.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J].电子商务,2013(4):78,85.
[3]夏爱联.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1):95-96.
Curriculum Reform Electronic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pecialty Based on the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Learning-working Combination” Mode
OU Zhi-bai,QIN Zhi-kui
(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ral School of Hechi, Hechi Guangxi 547000, China)
关键词:LED;校企结合;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293-0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1998年国家教委在普通高校专业调整中设置的新专业,是由十多个专业重新调整后的宽口径专业,其主干学科为:信息科学、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培养在电子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存储、显示和控制等方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知识面的人才[1]。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急需一批实践能力强、应用技术水平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创新型、工程型信息技术人才。作为民办高校,要想求得长远的生存和发展,必须紧紧围绕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一核心,深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师资队伍,加强与相关单位、企业的产学研合作[2],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特色。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85%以上的照明光源来自于LED(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光源具有发光效率高、耗电量少、使用寿命长、安全性好等优点。毋庸置疑,LED已被认为是取代现有照明的第四代光源。随着国内外资本在半导体LED产业的大量投入和社会对LED电子产品需求的急骤增加,LED电子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社会需求的热点。我国当前高等院校中没有关于LED研发、生产的相关专业,如何通过高等教育尽快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掌握LED专业技术高素质人才是当务之急。我校采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既给企业输送适合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解决了电子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同时,教师与企业进行课题研究,加强教师与企业的联系,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大大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扩大了创新机遇。通过校企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建立长期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目前已与河南生茂光电科技公司和光维新科技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一、电子工程技术专业校企结合实践体系构建
1.加强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为校企结合奠定实践能力基础
我校在校企结合LED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主要对象是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该专业于2001年秋正式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近几年来,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不断完善电子工程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不但形成了满足本科生培养目标要求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还增添了大量符合电子工程技术专业发展所需的新设备。在电子实验中心,学生可以动手完成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现代电视机、计算机绘图与CAD、单片机应用、现代电子测量、EDA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等实验课。担任理论课主讲教师一定要参与实验课的指导,并且充分利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开展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计与制作竞赛,提高学生设计与制作新产品的学习与开发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水平。
2.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为校企结合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积极组织各科学科竞赛是挖潜式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一种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深刻体会得以实际应用,而且还会开阔视野、提高应用能力。各种学科电子竞赛活动,既要有理论计算、方案论证,又有实际制作、整机调试,与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要求紧密结合,可以全面检验和提高学生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2]。各种电子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表达能力、培养应变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综合方式。我校2007届、2008届和2009届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中,很多同学在校期间就积极参加各种电子竞赛,很快就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3.以就业为目的,校企双方共同拟定毕业生设计题目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运用四年所学的知识进行电子工程设计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检验,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电子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提高本科生研发素质至关重要。老师在拟定毕业设计题目上,结合企业研发生产实际,以揭示有关LED电子工程技术规律、解决现有或潜在的具有该学科领域前瞻性问题为目标,并与企业技术总工程师互相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
例如,我校2009届10位毕业生,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课题相近但又不同。第一组为LED驱动电路设计与研究,四位同学毕业设计题目分别为:LED路灯驱动电路设计、LED隧道灯驱动电路设计、LED室内照明驱动电路设计和基于PT4017的LED日光灯设计;第二组为LED控制器的设计与研究,四位同学毕业设计题目分别为:光电互补LED路灯控制器的设计、太阳能LED路灯控制器的设计、基于电力载波通信的LED路灯控制器的设计和基于无线通信的LED路灯控制器的设计;第三组为LED照明技术的参数研究,两位题目分别为:LED驱动开关电源技术参数与测试方法研究、LED照明技术参数的测试及可靠性探讨。
以上这些毕业设计题目都是在充分了解LED产业国内外基本发展情况后,尽可能选择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可行性,与企业实际正在开发的产品项目相结合。教师和学生一起查阅文献资料,收集目前所有出版的LED、太阳能、风能、开关电源等有关书籍和资料,和学生一起制定设计方案,开展毕业设计。指导老师风雨无阻,每周至少两天到河南省生茂光电公司去指导学生解决各阶段毕业设计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商讨解决方法。通过四个多月在企业一线的实践和实际课题的设计,他们都获得良好的成绩,全部被生茂光电公司转为正式职工,并且在短短半年时间内,有三位同学破格提拔为助理工程师。
二 、电子工程技术专业校企结合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的根本在于人才。钱伟长院士提出:一个大学不管如何定位,教学必须与科研结合。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不出研究成果,只教好书就不是合格的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而科研的主要目的是创造知识。教学与科研最终目的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两者互相帮助,互相提高。科研创新使教学内容更新和深入。教学对科研有促进作用,提高教学水平。如何提高电子工程技术专业教师科研水平,必须将教学、企业研发相结合。
在校领导和院系领导的支持下,目前,我们电子工程技术专业先后申请的项目中,主要来源于企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大功率LED专用电源的设计
该项目既是河南生茂光电公司大功率LED路灯的关键技术问题,也是目前影响LED路灯推广的瓶颈之一。电源设计对转换效率、功率因数、可靠性等指标要求比较高,针对该领域所申报的黄河科技学院校级项目,已于2009年5月底完成,很多设计思想、方法和措施都是和我校2008届毕业分配到生茂光电公司的学生共同完成的。
2.太阳能LED路灯控制器的设计
该项目为河南省教育厅计划项目,也是河南省生茂光电急于开发研制的项目,同时,也是我校2009届毕业生王同学的毕业设计题目,目前正在紧张进行中。为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该项目由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负责人主持。
3.大功率LED路灯驱动电路设计
该项目为河南省教育厅计划项目,也是河南省生茂光电公司急于开发研制的项目,是LED大功率路灯不能批量生产的瓶颈问题。2009届毕业生孙同学的毕业设计题目就是结合本课题进行的,该项目目前由青年骨干教师负责。
4.LED大功率驱动器的设计
该项目为郑州市科技攻关项目,该课题是LED大功率应用难题之一,由资深LED工程技术专家、多年从事LED照明技术研究的老教授主持。
5.过去申报和正在申报的项目
(1)光电互补独立家用控制器的研制
(2)太阳光能、热能互补控制器研制
(3)智能车载充电控制器的研制(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
电子工程技术专业进行校企结合,使教师走向企业、了解企业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创新了学科建设思路,更新了人才培养观念,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素质提高都是有益的。
结语
在学校政策的支持下,校企结合,利用社会资源给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给学生的就业和学校教学科研的创新都提供了新的出路。相信校企之间基于“精诚合作、互惠双赢”的合作模式,必将有力提高学校的实践教学质量,加快相关课程建设。同时,我们已经开设“太阳能LED技术”选修课程,所培养的学生中,仅光维新电子有限公司年底就向我们选用30名,生茂光电公司也向我们发出订单“直通车”,要选用我们的毕业生。我们相信,随着整个社会“节能环保”理念的深入,我们所培养的太阳能LED技术应用人才将会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阔学生视野,为高校和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进行探索。今后,我校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校企结合操作模式,使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朝着健康道路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虚实结合、系列化功能”;共享型实训基地
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从“生产制造”到“制造、研发、服务”、发展方式从规模型到创新效益型的转型升级,嵌入式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需要大批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基于上述背景,按照电子产品设计开发、生产、技术服务流程,采用企业当前主流生产性设备和自主开发的先进虚拟仿真软件,虚拟现实与真实产品生产结合,开发基于真实产品的实训项目教学资源,满足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产品研发与生产四大功能需求的共享型实训基地[1-4]。
1 形成了“公司+车间”的实训基地模式
按照电子产品设计开发、生产、技术服务流程,建成电工电子基础实训中心、电子产品生产实训中心、电子产品研发与技术应用中心、轨道交通装备综合实训中心、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等“五大中心”,形成“公司+车间”的实训基地模式。
2 校企共建了“虚实结合、系列化功能”共享型实训基地
与上海ABB、苏州博众合作,新建了国内一流的自动化综合与工业机器人实训室;与南海益晶合作在校内新建了能进行工业级半导体芯片精密测试、电子产品批量生产的电子产品检测与组装车间(校中厂);与珠海伟创力科技公司合作建设了国内一流的能进行电子产品手工焊接与调试的SMT焊接实训室;与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合作新建了 “AGV机器人应用中心”实训室;新建了机车车辆电气装置检测实训室和3D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与INTEL公司合作改扩建了能进行CPLD/FPGA电子自动化设计的Altera联合实验室(EDA技术应用中心);与TI公司合作改扩建单片机联合实验室;与长沙科瑞特电子有限公司及苏州瑞苏电子有限公司合作;改扩建PCB制图制版实训室;改扩建ST联合实验室(嵌入式技术应用中心)。
3 实施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基于项目、产品、服务综合性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运行模式, 实现“管理企业化、人员职业化”
把企业 “精益生产”的先进管理理念、和“6S”等现场管理方法与“博采众长、赢向未来”等职业文化引入到基地。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实施以“装备制造业专业(群)+基于项目、产品、服务综合性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运作模式,协调做好教学、生产、培训、鉴定和技术服务工作。在真实的车间和技术中心中以乒羽比赛计分器等实际产品的设计开发为载体,学生在“车间、中心”中做产品、搞项目,实施生产性的项目化教学,实行“管理企业化、人员职业化”;按照企业、行业标准,结合教学要求,形成生产性实习、实训项目化、模块化教学、培训标准,规范实习实训教学实施过程与考核评价。近三年来,开展中高职院校的骨干师资培训、教学技能培训、新技术培训、企业培训等各类培训班22个, 达3981人次。校企共同完成等《可调30V、5A直流稳压电源实训装置》等技术服务22项,各类经费到账198万元,获得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
4 体会与思考
建立良性循环体系是校企合作持续发展与深化的关键:学校和企业通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室、共享教学资源等方式,实现“双主w育人”,为企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企业通过提供“顶岗实习”与“就业”机会的方式,检验评价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只有学校的培养质量获得企业的认可,企业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人才培养的各方面,真正实现“双主体育人”,最终形成良性循环体系。而保障良性循环体系运行的关键是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和制度。
【参考文献】
[1]谢永超.“公司型”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科技广场,2013(8).
[2]谢永超.高职院校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初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