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三年级语文线上教学范文

三年级语文线上教学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三年级语文线上教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三年级语文线上教学

第1篇

学衔接计划范文.DOCX

(20XX——20XX学年第X学期)

(本文档共【互】页/

[1912

]字)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线上教学和返校开学的教学衔接计划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

——单位

姓名

2020年X月

1、指导思想

结合此次线上空中课堂、科任教师直播教学内容和本

班学生学习情况,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体

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

科素养,为孩子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学科

基础。

2、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经过

本学期为期X周的线上“空中课堂”和科任教师线上直播

教学,根据学生平时上交作业和家庭作业上交情况来看,

有的同学兴趣较浓,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较好,能主动学

习,但有个别学生自制力较差,无论是听课还是作业都不

够认真,甚至出现应付的情况,由于线上教学老师不在身

边,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情要做,个别情况下不能及

时督促、辅导孩子观看空中课堂,进行线上学习,这就导致拉大了学生之间掌握知识情况的差异。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锤炼,九年级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

有了新的认识,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

自己的独特见解,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

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积累较少,阅读面

狭窄。学生语文成绩两极分化严重,个别学生常用汉字都

不能认识三分之一,这是本学期语文教学值得关注的重要

问题。

3、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学习诗歌,语

言凝练,形式精致,讲究韵律和节奏,内容包罗万象。写

作:学习扩写。

第二单元课文都是小说,题材多样,意蕴丰富,人物

形象鲜明,读来令人难忘。写作:审题立意。综合性学习:

岁月如歌一一我们的初中生活。

第三单元是传统名篇,内涵丰富而深刻:有的论述人

生的理性抉择,有的记叙不畏的故事,有的描述少年

时求学的艰辛,有的则是不同时代词人们抒发的壮志豪情。

阅读经典,在人生旅途中学会选择和坚持。写作:布局谋

篇O

第四单元:所选文章或谈论读书求知,或探讨欣赏文

艺作品的方法,或阐述美学观点,基友思想性,又蕴含艺

术美。写作:修改润色。口语交际:辩论。

第五单元:活动探究:演绎舞台故事。任务一:阅读

与思考。任务二:准备与排练。任务三:演出与评议。

第六单元:本单元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人的政治生活,

有以弱胜强的战争实例,有恳切诚挚的进谏忠言,有连类

取譬的婉转讽劝,还有小写社会生活、抒发豪迈情怀的诗

歌。学习本单元体会古人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写作:有

创意的表达。

另外,在第三单元安排了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第六

单元安排了名著导读《简-爱》,在第三、六单元后安排了

八首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

正确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也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

整体语文素养,正确处理人文性和工具性、知识能力和素

养的关系,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积极倡导有

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4、开学安排

(1)

对“空中课堂“讲过的知识运用课堂时间进行回

顾复习,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使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

识进行复习巩固,还未掌握的知识达到掌握的状态,缩小

学生之间的差距,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展开打好基础。

(2)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利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以测

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在线上教学阶段对每一课每一个知识点

的掌握情况,加强指导,严格要求。

(3)

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

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学生养成乐于倾听、勇于发言和

认真写字的习惯。对学生多一些宽容,以欣赏的眼光看待

他们,对学困生多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

在“空中课堂”线上教学活动中未掌握知识而产生的消极

心理,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4)

认真学习新课标,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不搞应试

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

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不断提高独

立备课的能力,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

(5)

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有直

观视觉上的效果,提高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开展丰

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多撰写教学反思、论文。

(6)

引导优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优生的知识

积累、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让优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

掌握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

(7)

关注每个细节,培养优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优生

适当增加读写难度,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灵活的

思维及发展多种能力为目标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

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8)

班级内建立优生的学习档案,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抓好培优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9)

引导学困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第2篇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下称《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感受和想象,注意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三年级作文是整个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如何让学生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关系到高年级习作的成败。由于三年级作文要求学生完成从“说”到“写”,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这也决定了三年级起步作文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及时仿写引领,积累素材,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走好作文第一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降低难度,激发兴趣,为习作第一步打基础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2学段关于习作的要求: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这一指导思想对于三年级作文起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第3学段初接触三年级时,往往不习惯学生的作文――怎么那么短、那么简单?不要忘了,他们还只是八、九岁的学生,才开始学写作文。从说到写,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需要一个过程,对学生的过高要求会使他们幼小的心灵产生惧怕作文的心理,从而失去对作文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使学生感觉到:作文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一件有趣的事,一景一物、一人一事都可以进入习作。教师对习作不做过多的要求,如字数、段落等。由于降低了难度,放宽了要求,学生就可以大胆的写、自由的写,写出之后,再给予肯定、激励,使他们体验到写作成功的快乐,树立作文的自信心,喜欢上作文,以此来实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让小学生“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乐于书面表达”。

二、仿写引领,读写结合,为习作水平提升做铺垫

习作教学并不单纯孤立于语文教学之外,它与学生平时的语文学习、阅读积累是息息相关的,平时我非常重视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语言,这就是积云成雨,积水成渊的道理。按《课程标准》要求我将充满童趣的想象作文作为学生起步训练的内容之一,既丰富了学生作文的题材,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文,为学生提供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续写、仿写精彩片断等练笔机会。特别是要加强对仿写水平的指导,减缓作文教学的坡度,帮助学生解决了不知该写什么的问题,使学生有表达的欲望和热情。在学生的习作中,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融入很多的童真、童趣,这种表达形式上的模仿和创新,完全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不正是习作起步阶段我们想看到的“乐于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吗?

三、积累素材,发展语言,为习作融情悟情强根基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并且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注重在细微处培养学生仿写能力,在学生的积累本中有这样一些栏目:词语宝库、妙句赏析、段落精选、全文摘录。学生将学习的三十多篇优美的范文,进行了词、句、段的多重整合,达到背诵、积累。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对课外书中喜欢的内容也进行积累、背诵。尤其是古诗词中的名篇佳作,是中华民族不朽的国粹,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与学生共同制定坚持《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词掌握目标,并结合季节和特殊的节日作为特定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背相应的诗词。如重阳节时让学生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秋思》等,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诗人的感情、体会诗词的语言美、形式美和意境美,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活动体验,运用语言,为习作表情达意亮路牌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习作也不例外,因此,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升习作能力,并把捕捉到的精彩镜头及时写到日记、周记中去。在一次拔河比赛后,学生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表达:“都怪我们第一局赢了后太骄傲,才输了后面的两局……”“老师对我们说‘输赢都没关系,只要你们尽力去拔’,我反而决心一定要拔赢……”这都是多么深入而有价值的思考啊!

五、注重激励,调动情绪,为习作能力提升做支点

第3篇

【关键词】习作起步教学策略兴趣

进入三年级了,老师和学生们都面临着一个头痛的问题--作文。可谓一提"作文",皆"谈虎色变"――怕教或怕学。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这个学段的一个主要任务。在这个阶段,教师首先要做的不在于传授习作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尝试习作,以实现新《课标》中所指出的"中年级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这些目标。

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内容,采取了一些灵活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在习作的起跑线上感受到精彩,体会到乐趣,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轻松迈进习作之门。

策略一:以读夯基策略

读,是作文的基础,是作文的动力。没有读,就谈不上作。因为没有读,作文就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也就没有基础。叶圣陶说:"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所以说,读是作文的前提,是作文的基础。

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同时,还特别注重"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自己喜欢的理由。"从中让学生初步感悟文章如何遣词造句;对有典型意义的课文的"开头"、"结尾"进行赏析,并让学生有意识地仿说(写)任意习作题目的"开头"、"结尾";对典型的"总起句",如: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北大荒的秋天》中的"原野热闹非凡。"通过品读,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这些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及其妙处,并有意识地让其触类旁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即兴仿说(写),进行专门的段的训练。以此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运用阅读中获得的体验和感受,丰富自己的表达。从而让学生从课文中汲取习作的营养,夯实习作基础。

策略二:以说激趣策略

三年级的习作,我的理解即为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写我心。"为此,我非常重视口语交际的训练,每次习作前,都先让孩子们充分地说,并相互完善,让他们说高兴、说激动,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时,再叫他们即兴习作。如,三年级上册语文练习七,口语交际是让学生把不需要的图书、玩具标出价格,拿到班级开个小小展销会,习作要求学生买卖东西该怎样交流。这是一道口语交际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练习。学生对如何买东西有所了解,但没有讨价还价的经历;对如何卖,就更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了。因此,我们先进行讨论,明确买卖双方交流的内容,实现买卖公平,然后在情境中进行实践与对话。这项活动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又是学生没有实践过的,学生兴趣高昂,对所卖物品的特点、新旧程度、价值等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并在讨价还价中达成一定的共识。当他们处于群情激奋时,再让他们写下来。这样把口语交际和习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加强了口头、书面语言的训练,又降低了习作的难度,做到了说与写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习作不难。

策略三:以趣促写策略

"兴趣"是习作的原动力。情境内容生动有趣,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思维,使其身临其境地观察、体验,从而获得丰富的、真实的情感。

如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1》: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写作文了。写作文并不难,只要你把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作文了。接着,教材提供了两篇范文,告诉学生:这就是作文,并让学生谈谈:读了这两篇作文有什么感觉?你一定会说:这样的作文我也会写,说不定写得比这还好呢!然后告诉学生:起床啦,打电脑啦,招待客人啦,和小朋友一起玩啦……什么都可以写。不过,要先打草稿,然后念一念,改一改,直到自己满意了,再誊到作文簿上。这样提出习作要求,淡化了作文的概念,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三年级学生,已感觉不到是在上习作课,而是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的一节课。

策略四:自由想象策略

法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就是想象。"爱迪生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啊!想象是孩子的天性,是学生习作的翅膀,只有翅膀丰满了,才能在写作的天地间任意遨游。《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要写"想象中的事物",要写"想象作文"。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大胆地、合理地去想象,鼓励他们冲开种种束缚,写想象中的事物,使他们敢于奇思妙想,乐于在思维的天地里翱翔。

如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7》,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学校里来,摆一摆、玩一玩,再编一个童话故事。一说到玩玩具、编故事,对于有着丰富生活经验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大快事,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兴高采烈,滔滔不绝,有的以《一对好朋友》为题,然后编故事,老鼠和猫是天敌,但在纯真的孩子心里,他们可以也应该化敌为友;有的以《小狐狸和小乌鸦》为题,创编故事,小乌鸦谨记妈妈的教诲,再也不上狐狸的当了,但在遇小狐狸时,还是被他的花言巧语所骗……每一个故事都体现了学生的创作才能和个性特点,不得不让教师惊叹于学生的想象力。

策略五:以评生情策略

第4篇

关键词:读;写;悟

如何进行读写训练?教学中我是通过以下方法实施的。

一、以读促写,积累方法

阅读和写作有一致性,真正能够读得好,也就能够写得好。阅读教学中善于根据课文特点因文而异指导学生写作,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重要捷径。

1.阅读中指导学生把句子写连贯

写作时句子之间应相互关联,三年级学生起初写作往往东拉西扯,没有头绪。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从具体句子中获得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经常联系课文内容,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写作练习。写完后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反复推敲,引导学生进行评议、修改、补充,经过长期训练,在评议时,学生能找出前言不搭后语的句子,并知道怎样去修改。

2.阅读中指导学生准确地用词,指导学生品味词语

句意表达是否准确生动,依赖于词语运用是否准确、恰如其分,指导朗读要进行切实到位的词语训练,使词语的形象、情趣、流畅、分寸感一同积淀于学生脑中,丰富词汇。如《燕子》一课,小燕子从南方赶来的“赶”字,横掠过湖面的“掠”字,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的“落”字。作者用词准确恰当,课堂上,引导学生尝试换词,体会这些字的含义,学生通过比较,便会自然而然地悟出作者用词之精妙。

二、写中促读,运用语感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平时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材料、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练笔外,还可以运用教材中的原始材料,通过重新构思,运用扩写、续写、改写、看图写等方法进行写作训练,这不仅给学生创造了练笔机会,而且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材料不足的问题。

改写是一种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好方法,要改写必须要记住课文内容,还要运用新的语言表达形式。指导学生改写训练时,要紧密联系课文内容,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学生学完课文,了解了村庄的毁灭过程。我便引导学生进行改写练习:“如果村民们没有乱砍滥伐,而是保护好家乡的环境,这个村庄又会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从改写中反思身边的一些行为,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写出《小村庄的自述》。

第5篇

关键词:语感培养 读中感悟 生活体验 语言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1B-0051-01

什么是语感?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最直接、最敏锐的感觉。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感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指出语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感的培养并非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实实在在的语言实践与应用。那么,语文教学如何紧扣学科特点,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妙借朗读平台,在品读中积累语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时,读是基本的通道,它是学生思考的前提,也是表达的基础。为了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教师可以搭建平台,在朗读中渐渐走入语境,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感悟、品味,与作者产生共鸣,获得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一课,课文用朴实的语言描写了老班长为了使三个小战士能活着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老班长的革命精神。五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发展期,基于此类题材的课文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充分朗读去感悟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呢?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一些关键语段让学生充分朗读,并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走入作品的意境。如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喝鱼汤时,说了四句话,但每句话的语气都是不一样的,第一句是着急地发问,第二句是爱怜地说理,第三句是果断地命令,第四句是严厉地暗示。老班长为什么会说这四句话,如何用不同的语气读好这四句话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上下文去感悟、理解,当学生对作品全面了解之后,让学生反复诵读,并通过语调、语速、轻重音的变化去感受老班长的心情,从而在诵读中对语言有更多的理解和感悟,最终理解领会文字的深层次含义。

二、妙借生活体验,在感悟中发展语感

纵观人教版教材,不少课文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用到。良好的语感能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组织和应用语言文字,因此,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生活素材,巧妙联接,让学生借助生活更好地理解作品,学习语言,从而让学生在联系生活中触摸语言、感受语言,最终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一课,燕子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特别是春天到了,燕子每天忙碌于田野之间,容易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材将《燕子》安排在第一单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和燕子活动的气息。文字是描写生活的载体,像本课对富有生活气息的燕子的描写如何内化到三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呢?教师要结合作品语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感悟,如课文有一个段落,几对燕子飞倦了,停在电线上,多么像五线谱,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将燕子停在电线上看作五线谱,燕子是音符。三年级学生对“五线谱”并没有太多的认识,因为他们平时接触的音乐教材都是简谱,学生读的时候可能无法与作者产生共鸣,无法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妙。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境将燕子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将燕子活动的其他情景融入其中,配上活泼的背景音乐,学生“走进了”课文,感受了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语感就渐渐形成了。

三、妙借语言实践,在表达中内化语感

语言表达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最重要的渠道,也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必经之路。语感的内化离不开学生的语言表达,只有让学生经常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比较多的理解与感悟。语言实践并不是孤立的活动,而是渗透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渗透在学生的活动中,教师要巧妙整合,有效地为学生搭建平台,从而让学生在语言表达中内化语感。

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课时,本文以生动的描写方法将桂林山水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走进了桂林山水,特别是在描写桂林的水时,作者用了排比的句式突出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插图或课件让学生生动感受桂林漓江水的奇特之处,并感受作者用语的精妙之处,当学生与作者描写的意境融合时,教师以此为语言表达契机点,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通过语言实践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说,语言实践是内化语感的必经之路,只有让学生浸润在语言的芳香里,才能将语感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总之,语感作为学生对语言文字最直接的感觉,是语文素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让语感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需要教师把握语言文字的特点,有效地结合语文学习过程,让语感培养渗透在语言学习的点滴中,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兴趣;观察;积累;仿写;鼓励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巧妙的方法激活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做好中低年段的衔接,我想谈谈个人教学实践后的一些见解:

一、培养兴趣,导入尤其重要

学生习作的初级阶段,教师要少约束多鼓励、少限制多放手,让学生“率性而为”,树立习作的信心。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写出自己的快乐,写出自己的烦恼,也就是心情作文,生活作文,想写多少就写多少,这样起步作文,让孩子觉得作文并不可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与写作热情。课堂导入很重要,不仅减少学生害怕习作的心理,还点燃他们习作的积极性。我根据每次的习作的特点选择导入方式进行习作,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如:

⑴故事式导入:针对三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第一节作文课,我就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听到的大概内容写下来,接着由老师讲个小故事,学生听得专心,笑得开心,然后让几个同学复述,最后再分头写作,这样大家都感到较顺手。

⑵活动式导入:根据三年级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的特点,老师先选大家都能做的小制作、小实验、游戏或 课外活动,让大家参与,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讨论,最后有重点的写下来,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也有话可写,达到预期效果。

⑶情境式导入:习作前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作文前运用录音、录像、投影等手段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形、声、色的感官和新颖的直观形象,如:播放一些动画片,成语故事或活动开展的录像等,引导学生听、看、说、议、写、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培养观察力,激起想象思维

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习作时才有话可说,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 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在学《石榴》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看关于石榴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子儿的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习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我相机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长此以往的训练,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的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困惑了。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七利用玩具编写童话,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来自己的玩具或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文章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自主积累语言,从仿写入手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离开“生活”这潭“活水”,根本无从谈起。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生活范围窄,主要靠阅读获得信息,丰富生活,提升思想。因此,大量阅读是丰富习作的重要途径。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学习主动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于是,我要求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并定期检查。课外我还给学生补充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等,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灵活运用。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另外,我还利用班队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以此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的认识及其应用的方法。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习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才会进入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学生的习作能力发展的规律是:先积累后表达,由模仿到创造。仿写,重在形成,内容可以变换,可以是仿语言、仿文体、仿片段、仿篇章,也可以是仿立意、仿章法、仿表现手法等。长期地、反复地、灵活多样地进行模仿,才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为创造性地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引导学生仿 “构段”、仿 “谋篇”,《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第四小节是总分写法最好的范例。作者先用一个中心句“原野热闹非凡。”概括全段,接着分别具体的描述了大豆、高粱、榛树叶子是怎样热闹的。学生明白了这种写作方法之后,我立刻出示小练笔:

围绕以下中心句进行仿写:

〔1〕下课了,操场上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有的_______ ,有的________ ,还有的_______ 。他们笑着喊着,奔跑追逐,玩得多开心呀!

〔2〕大街上真热闹呀!

〔3〕春天到了,公园里的花真美呀!

课文中的仿写地方很多,有待于我们去开发和引导。学生学会仿写不仅掌握习作的方法,还能领悟写作的技巧。所以对于初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仿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是写作的起步教学。当学生能独立写作时,老师就不能再让孩子们一味地仿写了,就应该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不拘格套,大胆的去写,这才是真正的“百花齐放”。

四、多种形式鼓励,让其乐于习作

评讲作文是作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因此,必须坚持鼓励原则,以情诱情,以情激情。责难、嘲讽、挖苦是否定式评语,只会激发抵触情绪。

(1)评语鼓励。作文批语中,应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使学生读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同时,又认识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在老师评语的引导下积极纠正认识、修改缺点。老师对习作中一个词,一个句的肯定与表扬,尤其是对后进生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肯定,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2)班内范读。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作文,努力将学生作文中的亮点找出来,如: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一个好段,一个精彩的题目,一个漂亮的开头,一个出色的结尾,一个新颖的选材,一个独特的构思,一个深刻的立意……每次作文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找出其亮点,给予大力肯定,使其产生成就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榜样,激发其他同学向榜样学习。范读优秀习作,或办班级作文小报,或教室内张贴,甚至向报刊杂志投稿,都可以让学生觉得他们很光荣,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写出令人羡慕的文章,从而激发习作热情。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教师必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寻找时机,鼓励学生去观察,去寻找写作的素材。只有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用语言描述情境的本身是那么的有趣,才能大大激发学生的说写兴趣。小学三年级学生刚走上写作之路,步履不稳,为师者要“扶”,根据作文教学的原则,耐心地“送”他们走上提高写作水平的科学途径,让他们面前出现一片芳草地。 总之,语文教师要当好学生习作的引路人,让学生在习作的起跑线上感受到精彩,体会到乐趣,引领学生轻松迈入习作之门。最后,让我们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习作教学都能够追求一份诗意,为他们的自由倾吐托起一片蓝天吧!

【参考文献】

[1]杨启平 ,《谈作文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杭州出版社出版 选自语文教育中的《探索》第116页

[2] 李吉林,研究篇中的《向生活开放》, 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选自《情境教学》第207页

[3]柴向阳,《谈作文教育的“新理念”》 , 选自《小学语文教师》2002年第1期第70页

[4]陈素芬,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A],陕西教育,2005.

第7篇

为做好xxxx年春季复学后的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巩固线上教学成果,确保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努力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工作:

一、根据线上教学的内容,调整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与网课做好衔接。

在复课前,学校就组织教研组的老师相互交流研讨,制定学期计划,初步完成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梳理,明确教师分工,督促教师认真备课。学校教导处根据线上所授的内容,调整本学期的教学计划,重新制定教学进度,保障线上教学和复课后的教学内容不断档。

二、整合网上授课内容,改变一贯的按步就班的教学方式,对网上已学内容进行巩固提升。

对于线上教学与本学期新课进行连贯性教学,在新课之前,安排一定时间进行线上知识点的复习梳理,查漏补缺,夯实基础,让学生在知识学习链上实现无缝衔接。

三、开学后教学内容既要面向全体也要考虑个体,线上学习的效果,不同学生效果各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线下辅导衔接。

复课后对学生的线上学习成效进行摸底,目的是检查学生“延迟开学”期间线上学习的状态和效果,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或疏漏环节,以最快速度激发起学生线下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个性化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反复练习、教师个别指导、检测等方法,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逐步解决。

四、特殊时期,线下教学也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关注当前疫情发展的情况,尽最大限度做到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教育教学要充满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

一再延迟的开学改变了学生往日固定的生物钟和学习习惯,当前,教师亟待改变教学方式,充分挖掘本次疫情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尽快把放飞的心收回来、把散漫的态度集中起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学校课堂学习。

返校后,线上线下教育教学如何衔接?

在开学复课之初,通过调查、作业检查、评测、访谈、数据分析等多种方式诊断线上教育教学效果。建立并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全面、客观了解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分年级、分班级、分学科对每一个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建立学习档案,教师科学、准确把握学情,以利线下教学更符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指导学生找准知识遗漏点、能力欠缺点、习惯不足点、发展最近点等,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规划学习路径,克服学习困难。

提倡个性化教学、精准性辅导

学校要根据线上教育教学中年级、班级、学生个体差异等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学校学期教育教学计划,任课教师在摸清任课班级、学生线上学情的基础上完善学科教学计划,耐心释疑解惑,提倡个性化教学、精准性辅导,采取必要的补缺补差补弱措施,做到教学进度符合学生实际,教学难易度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实施因材施教、学有所教,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努力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无缝衔接。营造宽松和谐的线下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上好“开学第一课”,利用丰富多样形式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染病防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学生在学习、生活能力与水平上的差异不是线上教学才有的,但线上教学可能会产生新的差距与差异,准确把握学生在线上教育教学中的表现是保障教育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性因素。开学复课之初,任课教师要与家长、学生一起全面分析线上学习情况,教育教学精准施策,保障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对因故未能参加线上教学和线上教学的学困生等要实施“一生一策”,确保每一个学生均能基本达标。

学校要统筹考虑初三和高三年级学生升学考试的特殊情况,切实增强毕业年级教学计划的针对性有效性,有序安排好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努力保证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重视对初三年级和高三年级学生的团体辅导,及时加强考试升学政策和工作安排的宣传解读,有效缓解毕业年级学生和家长的焦虑情绪。要坚决落实控辍保学任务,要及时对学生返校复学情况进行全面摸排,认真做好辍学学生的劝返复学工作,坚决防止因疫情影响出现新的辍学。

继续推进家校共育

开学后,学校、教师、家长客观总结线上教育教学期间家校共育的经验与教训,保持家校之间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有针对性指导家长树立并践行正确家庭教育观、全面育人观,继续密切关注学生居家、在校学习与生活的情绪与状态,做好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之间的衔接,尤其是作息习惯、学习习惯的调整和优化,尽快适应线下教育教学。

加强对线上教学研究,开创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新天地。在教学教育教研等管理上有新思维,在家校共育内容、方式、观念上有新突破,在课堂教学方式上有新拓展,在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共享上有新办法,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有新方向,在学生学习样态上有新变革,在学情精准分析上有新路径,在个性化教学上有新策略,在育人质量提升上有新范式。

学校要落实好主管、主体责任,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实行“一地一策”“一校一策”“一班一策”“一科一策”“一人一案”,统筹制定线上线下教育教学衔接工作方案,加强领导,细化指导,有效引导,及时评估本地本校学生返校后线上线下教育教学衔接工作成效,确保领导有力、组织有序、指导有方、衔接有招、落实有效。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确保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确保课程教学目标全面达成。

篇五

学校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衔接方案疫情缓解开学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衔接

线上教学是当前防控疫情延期开学期间的一项特殊应急措施。没有开展新课程线上教学的,将实施“零起点”教学;

已开展新课程线上教学的,将认真进行串讲复习,在确保每名学生都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新课程教学。对在重点疫情国家或地区不能按时返校或尚在隔离期的学生,将通过线上教学等方式,继续指导做好居家学习;

返校后通过专门的个别辅导,确保学生跟上教学进程。

学校制定针对性强的摸底调研计划开学返校后各校将对延迟开学期间学生居家学习情况进行逐一摸底和诊断,精准分析学情,区别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学科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做好教学衔接。

各学校立即做好对学生线上学习效果检测的各项准备,原则上开学后周内完成检测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形成报告,以便对线上教学内容查漏补缺,及时调查开学后教学进度。

摸清底细找出问题,做好学科知识内容衔接学科知识内容的衔接,是学生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关键环节。经过长时间的线上学习,本学期课程内容已经完成了相当一部分。要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衔接,我们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摸清底细。首先,做好线上教学情况摸底。教师要提前梳理线上学习期间每节课的学习笔记,找出教师线上讲课疏漏的地方,了解每堂课的学习重难点是否掌握,查查学生是否有缺课情况。再者,开展线上学习效果检测活动。理科类课程可以组织一次综合性摸底检测,文科类课程可以通过现场抽查,通过听、说、读、写等分组互动办法,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学习的薄弱或疏漏环节。

第二步:找出问题。摸清了底细后,要对全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学生线上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个性化问题。要鼓励学生通过复习、检测等手段,找出个人线上学习的失误,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8篇

一、进行了英语学情分析。

本届高复班学生XX年年高考分数不太理想,没有一个学生能达到优秀(120分)档次,而且过百分的学生比例仅有20%,大多学生的高考英语分数在及数线上下。不少学生感到英语特别难学,对英语学习比较头疼。开学之初即对学情进行了认真分析。在日常教学中认真落实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

二、把教学计划落到实处。

本年度教学工作重心即在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上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工作安排上把重心放在了对课本知识的复习上。三轮复习中,首轮复习是从XX年年8月中旬到2009年3月中旬,内容是高一年级课本22个单元,高二年级课本20个单元,高三年级课本16个单元。对这58个单元的复习安排是第一学期复习到高三年级第6单元(2009年1月底)。课本复习安排是每单元课本复习用时1节课,优化设计1节课,英语周报1课时,单元基础知识总结和反馈1课时。平时复习中把高中英语复习语法项目中的13个专题适当融合进去。通过练习和讲解,增强学生对语法的理解和对英语用法的复习巩固。

三、大量练习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

课本复习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关键。从开学之初即对课本知识点认真归纳和总结,通过练习的形式进行学习反馈。英语周报的运用是今年教学工作的一大幸事。人教修订版高考复习版英语周报成了学生的良师,也成了我英语教学中的益友。第一学期共26期,无论是单元复习版和高中英语知识点专题版都是题目中的精品。我立足报纸,认真把握教学工作中的练习环节。

四、听力训练作好提高成绩保障。

首先,我把从网上整理的高中课本和单词mp3拷贝到学生的mp3或mp4里面,引导他们把娱乐工具当作学习的有力帮手。其次是用好优化设计的5套听力、英语周报12套听力、冲浪英语12套听力等多套听力材料,供学生在课上或课下时间进行听力训练之用。再者因为一些学生订阅了《21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三版,所以这些报纸里面的标准的听力mp3也成为学生最为得益的听力助手。

五、扩大阅读,培养英语能力。

课外阅读必不可少,这学期《21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三版为班级大纸三分之二的学扩大了眼界。报纸兼顾新闻、娱乐、科技、校园、地道美文等多方面内容。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把这些精彩的文章当作范文来背诵。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丰富和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六、认真批阅学生英语作文,推荐学生优秀作品。

本学期为近十个学生的英语作文进行多次单独批阅,并从中选出部分佳作为他们投稿。XX年年12月3日的《21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三版和高二版发表了学生撰写的英语文章。这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第9篇

一、进行了英语学情分析。

本届高复班学生XX年年高考分数不太理想,没有一个学生能达到优秀(120分)档次,而且过百分的学生比例仅有20%,大多学生的高考英语分数在及数线上下。不少学生感到英语特别难学,对英语学习比较头疼。开学之初即对学情进行了认真分析。在日常教学中认真落实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

二、把教学计划落到实处。

本年度教学工作重心即在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上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工作安排上把重心放在了对课本知识的复习上。三轮复习中,首轮复习是从XX年年8月中旬到2010年3月中旬,内容是高一年级课本22个单元,高二年级课本20个单元,高三年级课本16个单元。对这58个单元的复习安排是第一学期复习到高三年级第6单元(2010年1月底)。课本复习安排是每单元课本复习用时1节课,优化设计1节课,英语周报1课时,单元基础知识总结和反馈1课时。平时复习中把高中英语复习语法项目中的13个专题适当融合进去。通过练习和讲解,增强学生对语法的理解和对英语用法的复习巩固。

三、大量练习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

课本复习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关键。从开学之初即对课本知识点认真归纳和总结,通过练习的形式进行学习反馈。英语周报的运用是今年教学工作的一大幸事。人教修订版高考复习版英语周报成了学生的良师,也成了我英语教学中的益友。第一学期共26期,无论是单元复习版和高中英语知识点专题版都是题目中的精品。我立足报纸,认真把握教学工作中的练习环节。

四、听力训练作好提高成绩保障。

首先,我把从网上整理的高中课本和单词mp3拷贝到学生的mp3或mp4里面,引导他们把娱乐工具当作学习的有力帮手。其次是用好优化设计的5套听力、英语周报12套听力、冲浪英语12套听力等多套听力材料,供学生在课上或课下时间进行听力训练之用。再者因为一些学生订阅了《21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三版,所以这些报纸里面的标准的听力mp3也成为学生最为得益的听力助手。

五、扩大阅读,培养英语能力。

课外阅读必不可少,这学期《21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三版为班级大纸三分之二的学扩大了眼界。报纸兼顾新闻、娱乐、科技、校园、地道美文等多方面内容。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把这些精彩的文章当作范文来背诵。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丰富和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六、认真批阅学生英语作文,推荐学生优秀作品。

本学期为近十个学生的英语作文进行多次单独批阅,并从中选出部分佳作为他们投稿。XX年年12月3日的《21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三版和高二版发表了学生撰写的英语文章。这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教师:李凌志

2010年1月

第10篇

记得我在三年级示范教学《燕子》这课的第四小节时的经过是这样的:我在学生读了这一小节后,问学生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马上有个学生说是“主要写燕子停在电线上”。这本来是可以的,可是为了符合教本要求,方便我继续教学,我就问了一句“是吗?”有个见机的学生马上纠正说“不是,是写燕子停在电线上休息。”这个答案正符合我心意,我马上大力称赞说:“非常正确,标准答案。”(当我说出这句表扬的话语时,许多只高高举起的手,刷的都放下了,一只也没留下。)我顺着学生的回答顺利的接着教学,当在教学中解释“曲谱”时,我否认了学生的“乐谱”,指出课文中是指“歌曲的谱”。随后我介绍歌曲有哪两种谱时,我直接告诉学生有两种,一种叫“简谱”,一种叫“五线谱”,当有一个成绩有点差的学生准确地告诉我们什么是“五线谱”时,我非常意外,(对于农村的三年级学生,绝大部分是不知道五线谱的。)很中肯的表扬了她,说她见识广博,同学们也不约而同的鼓掌表扬。(因为这个学生平时在班上不爱说话,成绩不好,今天能回答出其他学生不知道的,大家都为她高兴。)接着我继续教学,在课文的最后,当同学们知道“几痕细线”指的是电线后,我叫学生回答“细线”像五线谱上的什么?停在细线上的燕子又像五线谱上的什么?问完我为了鼓励学生回答,说了一句“聪明的孩子一定能回答”。当学生回答说“这细线就像五线谱上的五条线,停在细线上的燕子像五线谱上的——(一时答不上)”我就赶忙帮他回答“音符”并表扬他“说得真好。”最后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堂课,看似非常不错,课堂气氛融洽,达到了我想要的效果。可是,课后大家讨论评价,我发现这堂课的教学评价比较失败。就这堂课的教学过程而言,可以看出我认真钻研了教材,课前准备也比较充分,课堂评价也没有简单粗暴的“硬伤”。然而,我的每一步设计都是“步步为营”、意欲将学生“成功地”导向最后的结论,我的评价(尤其是几处含蓄的否定性评价)变成了纵课堂的利器,直至最后迫不及待地越俎代庖——抢着帮学生说出“音符”,至此,一句“说得真好”仿佛飞机着陆一般,让人长吁一口气——大功告成!于是课后我总结了一下评价失败的原因:

首先,教师过多地“一锤定音”,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教师以主人身份自居,不断牵引和单向度的“终审裁定”,显示出教师的主宰地位和话语霸权。比如,为什么说“燕子停在电线上”就不行,一定是“燕子停在电线上休息”才对呢?教师在潜意识中,总是以前辈、长辈、知识化身自居,动不动就说“是吗”“非常正确”,俨然自己就是一个居高临下的发问者、决定者、评判者,而学生只配做唯老师马首是瞻的应答者、顺从者、被判决者,这样的课不但会禁锢学生的大脑,扼杀课堂审美情趣,而且会影响学生自主性人格的生成。

其次,课堂评价过于极端。教学中,当老师发现学生的答案正是自己需要的时,就忘形的说出“标准答案”“和老师想的一样”“最正确了”等词句,实际上这只让一个同学享受了最高荣誉,却让大多数学生丧失了多角度、全方位思考的机会,要知道语文知识范围广,答案不是唯一的,不一定书上的或老师的答案就是权威。否则,长此以往,学生的回答就会越来越单一,思维就会越来越僵化,思维能力不进反退。这真是得不偿失!

第11篇

笔者曾经新接任三年级一个班的语文教学,第一堂课我要求大家把自己的名字最漂亮的写出来,没想到出现的状况让我啼笑皆非:(1)笔画出现错误,班里五个同学姓名中有“凯”字竞然全部把左下方的“竖提”错写成“竖弯钩(2)间架结构散乱,如把“柯”分开写成“木、可”,(3)不能按笔顺规则书写,如??口”字的错写成“,、一、I”。学生书写毫无规则,真是五花八门。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应从低年级培养起,并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得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不厌其烦的指导,时刻监督。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才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学会正确使用田字格,也是写好汉字的关键。一年级的孩子接触田字格的第一堂课,老师可用编儿歌的形式让学生懂得正确使用田字格。在学生认识田字格后老师出示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中间。”在琅琅上口的诵读中学生记住田字格的正确使用。例如:“日”的写字教学。在认识它的独体字结构及笔画书写顺序之后,再让学生观察其在田字格的书写位置,让学生知道“日”字应该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而且“日”字中间一横应平均分框里的空间,做到书写要布白匀称,这样才美观。

2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

《课标》要求学生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写字教学是以汉字线条结构为栽体,教会学生能准确、端正的书写,最终达到美的感受。要想把字写好,并非一蹴而就之事,也无快捷方式可走。只有从一点一滴学起.,有笔画到结构,再到章法。这一过程是相当漫长且乏味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写字,首先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课堂上做到师生互动,乐中取知。要瀲发学生的求知欲,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是低年级,由于学生年龄特点让他们注意力容易迁移。在低年级的写字教学中老师可讲几段书法名家习字的故事:如王羲之“墨池”的故事、古人?膝盘练字、蕉叶代纸、退笔成豕”的故事。对于中髙年级学生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会汉字的优美”(《语文课标要求》)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汉字的结构特点、笔画的粗细长短、曲直,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向背与呼应等等。例如教学“孟”字:(1)看整体字形,(2)分析结构比例:上下结构,上髙下矮、上窄下宽;(3)观察偏旁部首:“子”字头,横钩至中部收笔,弧弯钩的起笔和基点都在竖中线上,“皿”字底部左右两竖合抱向内,四竖基本等距,(4)最后看笔画:横画的长短对比,竖画的粗细斜正对比,笔画的呼应等。通过这样长期反复的训练,让学生逐步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髙观察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科学地观察,提髙学生审美能力,感受自己书写的魅力,享受书写的成就,以致更加热爱书写。

3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书写水平

第12篇

2013年9月,我成为了一名特岗教师,迄今为止,已在基层默默耕耘了三个春秋。任教以来,我始终坚持“身正为范”的教育精神;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教育意识;认真贯彻国家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努力践行新课程的教学思维理念,踏实进取、勇于探索,经过三年的磨练,也在教育战线上慢慢地成长起来。 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将三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潜心学习,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三年来,本人能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和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踏上工作岗位后认真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思想端正,作风正派,服从上级、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各种会议,办事认真负责,勇于担当。热爱教育事业,把自己的精力全部用于学校的教学中,并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能够主动与同事请教研究业务,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能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三年来,在学校领导同事的关心下,我的思想觉悟得到了提升,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认真对待学生,争取早日向优秀教师队伍迈进!

二、严格要求,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着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示范,希望我的学生都是合格的中学生,并用各种细节引领他们学会做人,做事。给学生做好表率的同时,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书籍,并把很多好书推介给学生,与学生共同成长。其中,连续三年师德师风考核为良好等次。

三、辛勤耕耘,努力钻研业务工作

2013年9月,我被分配至铁佛高峰小学,承担全校的语文教学和一、三年级班主任工作;10月,调入铁佛中心小学,承担四年级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 11月,因工作需要我被调整到铁佛初级中学,承担初三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承担学校的宣传工作及七年级1班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2015年9月调整到实验中学,承担八年级6班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拟定适宜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并认真搜集每课的知识要点,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讲台,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依照“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高尚的人格。教学过程中,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身不足。我注重让学生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课后实践,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在引领学生把握课本的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把新课改的要求体现到教学中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开阔大家的视野,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对基础知识能灵活运用,从而使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以身作则,让学生恪守“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口号。树立团结、守纪、求实、进取的班级风气,以整体环境来影响每一个班级成员。我所带的班学生有三多:留守儿童多,家庭贫困的多,问题学生多。在虚心向其他班主任学习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方法,对待留守儿童我也做到“三多”: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我先后走访四个村共26户人家);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带头遵守班级纪律,并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同学,用鼓励和微笑来使同学自信、热爱生活、热爱班级,拉近心理距离,和学生成为交心的朋友。积极督促学生学习,履行学生在校的学习使命,利用活动课等课余时间,开展主题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组织学生利用闲余时间多读、多写、多思、多问,加强薄弱知识点的学习;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严肃批评不交作业,上课违反纪律的学生;成立“优秀成员团”,对他们进行精心辅导,成为班级的学习骨干,然后“一帮一”,辅导后进生督促学生学习,特别是学习成绩差的不要放弃学习,教会学生懂事,学会尊重他人,学会维护本身的面子,学会维护本身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四、爱岗敬业,认真履行职责

三年来,我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没有因为个人的原因而落下工作,从没有旷工、旷课现象,也没有迟到早退现象。精神饱满的面对每一天的工作,积极参加各种会议,认真听课。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能认真参加每一次的业务学习、教研学习;平时参考成功教案结合本班特点创造性的备课,认真开展教育活动。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别人,努力和大家处在一个和谐的生活氛围之中。

五、用点滴成绩,作为前行的动力

第13篇

【关键词】理解词语 走进文本 训练朗读 发挥想象 审美能力 训练说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课堂教学资源中,教材的地位毋庸置疑,但作为教材的一部分――课文插图,却经常被一些老师忽视。究其原因,一是多媒体的普遍运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插图;二是插图在许多教师的印象中渐渐被淡化。这就无形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如何了充分利用课本是上丰富多彩的插图呢?在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几种做法。

一、插图配合理解词语

《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是核心。有些课文中的许多词语很抽象,再加上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不丰富,理解起来非常吃力。因此,教学中需要运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观察插图不失为一种直观、简便的教学手段。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4课《东方之珠》一课中。学生对“鳞次栉比”等词语难以理解,老师光靠嘴巴来说,又难以说清楚。课文插图中正好画有好多高楼大厦,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排列着,而且很整齐。此时我眼前一亮:这不就是理解词语的鲜活资料。于是让那学生观察插图,结果学生发现:这些高楼大厦排列很有次序,看起来虽然很密,但也很整齐。于是我顺势告诉学生:像这样形容房屋,像鱼鳞和梳子齿有次序地排列着,排得很整齐,就叫做“鳞次栉比”,如此解词,方法巧妙效果好,同时也向学生传授了借图解词的方法。

二、插图加深文本理解

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和教材编写者之间的对话,课文的插图也是在无声诉说和倾吐作者和编者的情感。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13课《第一次抱母亲》书中有两幅画面:第一幅是一个年亲美丽的母亲肩上挑着一个担子,背上背着妹妹,手上拉着哥哥,瘦弱的身躯被沉重的担子压得略显弯曲;第二幅图是病床上瘦弱的母亲已然头发花白,脸上满是皱纹,面容慈祥而安静,作者抱着她,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紧握着母亲瘦削的手。通过这两幅图的对比,学生很自然的想到:母亲是用她的青春和汗水独自辛苦培养着几个孩子。等孩子长大了,她已是风烛残年。看到这一幕,任何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对母亲的敬意,只有那轻轻的动作体现着孩子的孝心。两幅图片,一幅是伟大的母爱,一幅是感恩的孝心。编者用心地将母爱和孝心串联在一起,图文对照读起来,更令人为之动容,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课文的意境和情感在这里得到了升华。抽象干瘪的语言文字通过丰满鲜活的课文插图,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具体的相关情境,这样,学生获得的语言感觉也就变得丰富深切、细腻敏锐了。

三、插图辅助学生朗读

《课标》提出:“是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应到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语文课本上,有许多插图往往画出了最能打动人的一瞬间。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课《第八次》中的布鲁斯王子七战七败后看到蜘蛛结网的情景深受启发,此时观察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王子脸上的表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表情?再看看王子的动作,并且像王子那样握紧左拳,想想此时的布鲁斯王子又会想些什么呢?从而充分体会王子从几乎失去信心到充满信心的心理变化过程。此时再引导学生朗读,学生的读书声里自然会体现着必胜的信心。

四、插图发挥意境想象

插图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和表达思想感情,可以说插图是文本的补充,特别是美感教育占重要内容的课文插图。教学中,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教师可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有准确的语言把意境表达出来,这也是对文本内容的再次丰富。通过观察插图,学生的想象力被激活,大胆而丰富的想象使一个个文字在画面的映衬下变得有声有色,理解起来自然是丰富多彩的。

苏教版的语文课本中,关于古诗的课文,一般来说都配有插图。如《池上》这首诗,插图中画着一个头戴荷叶,身穿肚兜,赤脚站在一只小木艇上,手持一竿竹篙用力撑船的情景,小艇两侧是红荷花和绿荷叶,小艇后面还有一道没有合拢浮萍的水痕呢!让学生看着插图,看着画面,看着小娃的稚气脸庞,流露的童真童趣。如果把看图和说话巧妙结合在一起,那真是一箭双雕。

五、插图提高审美情趣

对光用文字上理解写人的文章往往比较苦涩,但课文的插图有效的弥补了这一不足,有神态、有动作、有外貌、还有服装。巧妙的构图传递着独特的信息,语文教学也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2课《番茄的太阳》中的一幅插图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插图的构图,颜色的搭配,以及人物的表情都非常传神。图片中画着:一个蔬菜摊面前站着四个人物,插图的左边作者卫宣利拄着拐杖,穿着紫灰条纹相间裤子,上身穿着的是浅绿色的上衣,开心地看着小姑娘。画面的右边是明明的一家,父亲的穿着深灰,表情严肃,仿佛在沉思着什么;旁边是她的妈妈,穿着浅灰色的衣服,面带微笑;他们的面前是本文的主人公小女孩盲童明明,头上扎着漂亮的黄色蝴蝶夹,鹅黄色的毛线上穿着灰色的小马甲。明明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她右手托起一枚鲜红的西红柿。明明的前面是一个蔬菜摊,红红的西红柿,绿绿的黄瓜。整个构图呈三角形构图,明明托起的西红柿如一轮鲜红的太阳,正好处于画面的中心,给人强烈视觉效果。明暗色调的变化衬托了人物的性格,父母亲穿着的灰色调,体现了生活的艰难;作者的穿着,裤子的灰色条纹,暗示了作者的思绪混乱和心情的灰暗,而上身的绿色正反映了心情的变化,逐渐变得开朗。明明灿烂的笑容不正体现了开朗的性格。明明的笑脸就是“番茄太阳”突显了本课的主题。通过这样的解读。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教会了学生观察图画的能力。

此外课文的的插图在训练说话和训练习作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里因篇幅有限,不作过多探讨。总之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提升教材内在品质的剂,起着锦上添花的作A用。作为语文教师,如果用好插图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它的内涵,让插图走近学生,走进我们的课堂,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将会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添一抹亮色。

【参考文献】

[1] 袁浩,王向东.《七彩语文 教师论坛》,2012.

第14篇

一、辛勤耕耘让我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始终坚持每讲新课之前必须背透教材,并从各种渠道获得最前沿的信息,(如上网、到图书馆查找信息)争取每节课都“师生双丰收”、做到真正意义的教学相长。并且,下功夫钻研教材及教法。把每一节课都当成是在作公开课。至今想来收获颇为丰厚。因为每一节课后我都不断反思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对我驾驭语文课堂、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完善教学环节等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读书使我扩大了知识面,更丰富了自己的综合知识。利用一年时间我广泛涉猎了《中国通史》、《资治通鉴》《中国现代小说三十年》等书籍,并又一次重新阅读了《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古今中外名著,这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讲课语言,使语文课变的更加生动。总之,以上所有的努力虽然付出了许多汗水但却是值得的,因为它印证着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二、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教学成绩的不断进步。

本学年我又承担了毕业班的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以及三年一班的语文教学工作,面对领导对我的信任,我丝毫不敢懈担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我每天中午坚持为学生辅导半小时,并且每节课后总要进行小测试,及时批改纠正错误,力求使学生在不断进步中建立自信,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初三中考中,我班的语文成绩由原来的中等水平跃居到年级普通班的第二位。同时我还针对本班学生的素质和学习特点,进一步改善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多向领导和我的班主任师傅请教班级管理的经验即方法,并坚持听教学师傅高丽雅和彭景凯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课,学习她们身上丰富的毕业班教学经验。另外我还针对三年一班学生的特点,投其所好,在较短的时间里使我们彼此适应。并逐渐融于一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当然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领导的信任与支持。

三、班主任工作水平在实践中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对于我来说能带初三毕业班既是我的荣幸也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学生到了初三比以往更难管。但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我采取了不同措施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或者采劝感恩式”的教育方法,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让他们信任我进而融化其幼孝冰冷的心灵;或者采取班长轮流制让他们焕发拼搏的意志,培养其精益求精的意识。这样的工作态度坚持了一年,虽然很辛苦,但值得欣慰的是:这所有的付出都或多或少的得到了回报。他们的行为习惯渐渐变好,学习成绩也不断进步。

另外三年级应该是学生学有所成的关键时期,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如何让这种热情不冷却能一直坚持到毕业是我本年度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加大对班级日常工作的管理力度,勤跟班,勤做家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其次更加深入的关心学生,针对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

第15篇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5―0050―01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在大多数小学生在提笔作文时都会发愁,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成为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排除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心理因素,才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前提。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让学生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关系到高年级的习作教学。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做到激励、唤醒、鼓舞,以实现《课标》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的目的。

一、注意导入方式要丰富多样

作文教学中要增加趣味因素的渗透,减缓坡度,调动学生作文的学习积极性,导入方式要多样。

1. 故事式导入。针对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同一题目的优秀作文,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有一个参照点。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会觉得顺手多了,而且作文中的故事情节也会比较完整。

2. 活动式导入。根据三年级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做些小制作、小实验、游戏或课外活动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重点地将活动内容写下来,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也有话可写,效果较好。

3. 情境式导入。就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作文教学前,运用录音、录像、投影等手段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形、声、色的刺激和新颖、直观的形象。如,播放一些动画片、成语故事的视频等,引导学生听、看、说、议、写、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讲评时,教师也可以把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好文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对学生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充分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二、注意作文命题要结合学生实际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及认知能力,只有写他们熟悉的人和事,他们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在作文命题和选材上,要尽量贴近小学生熟悉的生活,要写他们熟识的、易于理解的、感兴趣的真人真事、实景实物,他们才能写得真实、具体、生动,才能达到“不说假话空话”的要求。另外,教师在命题时也不能“老调重弹”,经常要求学生写重复性的作文题目。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无形中削弱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注意讲评要以激励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