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动态财务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基本模型
(DFA模型)令ECt表示财产保险公司在时期t,t∈{1,2,…,T}的权益资本,Et表示财产保险公司在时刻t的收益,则财产保险公司的权益资本ECt可以表示为:财产保险公司在时刻t的收益Et主要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投资收益It和承保收益Ut。
(二)Copula函数
在财产保险公司动态财务分析模型中,关键是要刻画投资风险与承保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常见的方法是假设投资风险与承保风险均服从正态分布,并使用线性相关关系刻画投资风险与承保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然而也有研究表明投资风险与承保风险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Eling和Toplek,2009)。[12]最常见的刻画不同随机变量之间非线性关系的方法是Copula方法(McNeil等,2005;Demar-ta和McNeil,2005;Embrechts,2009)。为了在财产保险公司DFA模型中刻画低风险投资、高风险投资、机动车辆险和非机动车辆险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引入了四种不同的Copula函数,它们分别为四维GaussCopula函数、四维tCopula函数和两种四维不可互换ArchimedeanCopula函数(ClaytonCopula函数和FrankCopula函数)(Eling和Toplek,2009;Sun等,2008;SCORSwitzerlandAG,2008)。
(三)基于动态财务分析的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度量研究
在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度量中,常见的风险度量指标为在险价值VaR和尾部在险价值TCE。在险价值VaR虽然使用起来较简单,但是Artzner(1999)认为一致性风险度量方法应该满足单调性、平移不变性、正齐次性和次可加性的条件,VaR不满足次可加性,因此不是一致性风险度量函数,而TCE满足一致性风险度量方法,是更好的风险度量方法。[24]本文中财务风险度量指标分别选择了在险价值VaR和尾部在险价值TCE。在在险价值VaR和尾部在险价值TCE的基础上进一步可以对财产保险公司风险调整后的绩效(Risk-adjustedperformancemeasure,RAPM)进行评估。目前,广泛被使用的RAPM指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Sharp指标;另一类是风险调整后资本资产收益率(RiskAdjustedReturnonCapital,RAROC)指标。Sharp指标是用风险组合获得的超额收益与为了获得超额收益所承担风险的比值来表示,并根据评估的结果评判风险组合的绩效,但是采用Sharp指标会使风险组合管理者倾向于较为保守的资产配置策略。RAROC指标的核心思想是将未来可预见的风险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进而得到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并据此评估组合的绩效。RAROC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Sharp指标的缺陷,因此RAROC指标也获得了更广泛的使用(田玲等,2011)。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方法说明
本文选取了2001年至2011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相关数据作为样本。投资收益率、机动车辆险赔付率和非机动车辆险赔付率根据2001年至2011年相关数据计算得到,数据来源为2002年至2012年《中国保险年鉴》。由于无法准确获得该财产保险公司无风险资产(银行存款和国债)和风险资产的收益率,且在数据模拟方法上并无太大差异,因此在实证过程中直接使用了投资收益率而未进一步进行划分。在投资收益率、机动车辆险赔付率和非机动车辆险赔付率分布函数的模拟过程中,将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χ2分布、指数分布、Pareto分布等分布函数作为备选分布函数,并使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和Anderson-Darling检验方法,判断备选分布函数的拟合优度,最终选取正态分布拟合投资收益率分布函数以及对数正态分布拟合机动车辆险赔付率和非机动车辆险赔付率分布函数,具体结果见表2。为了简单起见,假设可投资资金的比例为1,即该保险公司所有资金均被用于投资。假设消费者反应函数为1,即该保险公司所有潜在投保人均能转化为最终投保人。保费水平根据总保费收入与总承保金额的比例计算得到,并对2001年至2011年中国保险市场保费水平做向量自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2。秩相关系数根据表1的计算方法通过Matlab编程计算得到,样本区间为2001年至2011年投资收益率、机动车辆险赔付率和非机动车辆险赔付率数据。权益资本、税率、承保市场规模、保险公司市场份额、综合费用率均为2011年年末数据。假设财产保险市场增长率为10%。
(二)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度量结果
通过前面的分析和计算,接下来就可以对风险进行度量。Copula函数分别选取了GaussCopula、tCopula、不可互换FrankCopula和不可互换ClaytonCopula函数,VaR和TCE的计算需要使用MonteCarlo仿真技术,共进行了10000次仿真,具体步骤为:首先,根据相关关系和Copula函数参数值,运用MonteCarlo仿真技术得到了10000个随机数。其次,根据式(1)得到10000个权益资本EC的值。最后,对该10000个权益资本EC的值按升序进行排序,其中第9500和9900个数值即为置信水平为α=0.95和α=0.99时的VaR,对第9501至10000个数值,以及对9901至10000个数值求平均数即得到置信水平为α=0.95和α=0.99时的TCE。进一步根据式(15)和式(16)得到RAROC的值,具体结果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保险公司的RAROC始终小于0,说明该保险公司为了获取现有收益承担了过高的财务风险。
(三)可投资资金比例与分出再保险比例对财产保险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由表3结果可以看出,总体的RAROC始终小于0,说明该保险公司为了获取现有收益承担了过高的财务风险,需要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由动态财务分析模型可知,保险公司的风险主要来自于投资业务和承保业务。对于投资业务,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调节可投资资金的比例k(0≤k≤1)的方式降低风险。对于承保业务,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提高再保险的比例l(0≤l≤1)的方式降低风险。①因此,接下来的研究将围绕可投资资金比例与分出保险比例(即提高再保险比例)对该保险公司绩效的影响展开。首先,假设提高再保险的比例l为0,即假设该保险公司维持现有的再保险策略,然后通过调节可投资资金的比例k的方式考察调节投资业务对总体绩效的影响。②由于可投资资金的比例k的取值范围为[0,1],将等分为100份,即每一步的步长为1%,测算取不同值时RAROCVaR和RAROCTCE的变化情况,通过测算发现,可投资资金的比例k越高,则保险公司的绩效也越高,说明保险公司的投资策略应该是将所有的可投资资金全部用于投资。该投资策略与目前中国保险市场投资现状是相符的,首先,由于中国保险法和保监会的相关规定的限制,保险公司能够配置于高风险资产的比例是较低的。其次,中国资本市场从2008年以来,一直处于剧烈波动中,保险公司通过配置高风险资产获取高额收益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保险公司主要采取的是防御性投资策略,将更多的资产配置于国债、存款等低风险的资产。正是由于以上原因,保险公司总体投资风险是较低的并且是可控的,因此保险公司为了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只能是通过增加投资额的方式实现。其次,假设提高可投资资金的比例k为0,即假设该财产保险公司将所有可投资资金全部进行投资,然后通过调节再保险的比例l的方式考察再保险对总体绩效的影响。由于再保险的比例的取值范围为[0,1],将l等分为100份,即每一步的步长为1%,测算l取不同值时RAROCVaR和RAROCTCE的变化情况,同样,通过测算发现提高再保险比例,可以提高保险公司的绩效,其中,只要再保险的比例l再提高5%时,保险公司就可以将总体RAROC提高到零以上,说明再保险对保险公司的绩效的影响是显著的。
三、结论与建议
一、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特点
第一,资金来源广泛。在一般情况下,财产保险公司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资本金和保险费,但是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财产保险公司的项目不断增多,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财产保险公司资金来源更加广泛。第二,资产分布比较集中。财产保险公司按照集中管理的原则管理资金,各个分布保险费用的支付都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来实现,为总公司资金的集中化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持。第三,财务会计负债数据信息不准确。财产保险公司的基本属性是负债公司,收取的保险费用也是负债资金,因而保险公司的资金管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风险。
二、动态财务分析下财产保险公司财务的风险度量
(一)基本原理
在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度量中常见的风险度量指标在险价值VaR和尾部在险价值TCE,在险价值VaR虽然操作简单,但是却不是一致性风险度量函数,而TCE满足一致性风险度量的方式是有效的风险度量方法。在险价值VaR和尾部在险价值TCE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对财产保险公司风险调整后的绩效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当前,财产保险公司风险调整后的绩效评估常用的指标包含Shap指标和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指标。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指标(RAROC)能够弥补Shap指标应用风险,是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规避的一个重要标准。RAROC的取值范围在正无穷和负无穷之间,在负无穷和0之间的时候是,说明财产保险公司为了获取定期收益承担了较多的风险,且RAROC的大小和财产公司所需要承担的财务风险呈现出一种反比关系。在RAROC取值范围在0到正无穷之间的时候,RAROC的大小和保险公司所需要承担的财务风险呈现出一种反比关系。
(二)实证分析
(1)数据选择。选取2016年到2017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的有关数据作为基本样本,投资收益率、机动车辆的总体赔付率、非机动车辆的赔付率根据有关数据信息计算分析得到。在排除多种因素之后,实证过程直接使用投资收益率来进行更深入的划分,将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卡方分布、指数分布等分布函数作为备选分布函数,采取科学的检验方法来判定备选分布函数的拟合优度。
(2)度量结果。首先,根据相关关系和Copula函数参数值,应用专业的仿真技术得到1000个随机数。其次,在得到10000个权益资本EC值。最后,对10000个权益资本EC的数值进行升序。在经过数值的平均计算之后得到保险公司的RAROC始终小于0,充分正经保险公司为了获取现有的收益承担了较高的财务风险。
三、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控策略
(一)根据财产保险公司实际情况制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财产保险公司在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要认真分析公司所在的内外部环境,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积极寻找应对财产保险公司风险的措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保险公司的社会适应力。结合时展需要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也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根据财务人员的个性特点和需要来为其安排适合的岗位,发挥人员在财务风险规避工作中应有的作用。
(二)打造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通过打造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对财产保险公司经营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个风险进行预警分析,制定科学的财务报表,从而透过财务工作从多个角度体现保险公司的财务发展情况。
(三)增强财产保险公司的赔付能力
财产保险公司的长远发展需要得到充足资金的支持,资金是公司发展的第一原动力。因而,保险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信用贷款、政府拨款等方式来筹集发展资金,缓解自身发展压力。另外,保险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客观实际来调配资金,不能出现为了扩大经营而采取降低条件的签单行为。财产保险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树立自己良好的信誉形象,积极寻找长期合作的伙伴,提升自身财务管理成效。
动态财务分析(DynamicFinancialAnalysis,DFA)是非寿险公司中越来越多使用的一种工具,它通过模拟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和公司现金流来预测公司未来的财务状况,并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支持。DFA起源于二战时期,并在20世纪90年代应用于保险业,其最初的用途是评估偿付能力。随着计算速度和非寿险精算技术的快速发展,DFA已经发展成为非寿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工具,可以在公司的战略规划、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和日常经营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与传统的敏感性测试相比,DFA模型中考虑了影响公司运营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在随机模拟生成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下,使用模拟方法得到未来多个时点上资产价值和负债价值的预测,然后得到所需财务变量的分布,同时输出财务报表。另一方面,DFA在运行过程中可以记录每条模拟路径的细节,因此,当财务变量的某些结果偏离了管理层预期时,与之对应的模拟路径可以说明它们是如何发生的,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模拟路径反向确定究竟是哪些情景假设导致了财务恶化。这使得管理层可以针对这些不利情景对公司经营策略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经营策略输入DFA模型查看调整效果。这个过程可以多次循环,直至不利财务结果的产生概率低于符合公司风险定位的某个小概率值。从非寿险公司风险管理的角度上看,DFA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而更多的是一种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它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不同的DFA软件对其实现方法进行了不同的诠释。每个非寿险公司在应用DFA之前都要对自己的DFA模型进行大量的自定义,以使得DFA模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而随着监管政策、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公司的发展,DFA模型的维护人员也需要经常对其参数和结构进行调整,以得到更切合实际的预测结果。
二、DFA模型的结构
将DFA应用于非寿险公司时,需要对DFA模型的多个模块进行设计,这些模块囊括了影响公司运营的各种因素,对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和公司运营情况进行模拟,并最终输出财务报表。
1、利率模块
保险公司的资产和负债都与利率有关,因此利率模块是DFA模型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利率模块包括短期利率模型、长期利率模型和通胀率模型。短期利率模型的选择需要同时考虑简便性和准确性,还要考虑到利率在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变化,即参数风险。长期利率模型可以由短期利率模型导出。通胀率一般被认为与短期利率正相关,可以通过历史数据对其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并用于预测。
2、投资模块
投资模块对各种资产的价格变化模式、久期等参数做出假设,并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各种资产的投资比例做出限制。在投资模块中,不同风险的资产需要使用不同的折现率折现,DFA模型的维护人员可以参考投资部门的意见衡量资产风险,在无风险利率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风险溢价,来计算资产的市值。另外,投资策略的不同风险偏好也可以体现在投资模块中。对于不同的经济情景和不同的偿付能力状况使用不同的投资策略,并在资产负债匹配的约束下投资,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保险公司的情况。非寿险公司的资产配置一般以债券和股票为主,债券的价格通过利率模块中的假设得到,股票价格一般使用CAPM、三因素模型等定价模型模拟。投资模块对不同类型的债券分别建模,并假设公司在流动性不足时出售资产。
3、再保险模块
再保险模块体现了保险公司的再保险策略。大多数公司会购买比例再保险和超赔再保险,再保险部门向DFA模型的维护人员提供公司再保险合约的各项参数,并给出公司因未来市场环境和公司财务状态的变化可能采用的其他再保险方案。公司可以通过再保险模块来测试各种不同的再保险策略对公司财务结果的影响,以收益—风险散点图的形式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另外,再保险接受人违约风险也可以在再保险模块中考虑。再保险接受人的信用评级、历史违约概率等可以作为再保险接受人违约风险的内部因素,巨灾、宏观经济环境等可以作为再保险接受人违约风险的外部因素。
4、承保模块
承保模块中一般使用市场类型的转换概率矩阵来描述市场环境的变化,然后根据市场环境的类型对保费增长率和费率等做出假设。然而,由于我国的保险市场运行时间较短,保险业如今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已有文献对于我国非寿险承保周期的探讨也尚未有定论。由于历史数据不足,国外使用较成熟的转换概率矩阵方法对于我国目前来说缺乏必需的使用条件。我们可以参考当前国内外的整体经济发展形势和我国短期经济发展规划(比如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划),然后根据行业的平均保费增长速度和公司的短期业务规划来确定各险种的保费增长率假设。
5、巨灾赔付模块
当巨灾发生时,各风险单位发生索赔的独立性假设不再适用,因此保险业经营的基础——大数定律也不再有效。所以,需要在DFA模型中对巨灾事件单独建模。巨灾事件的损失频数可以基于历史数据使用泊松分布、负二项分布等离散型分布拟合,损失程度可以基于历史数据使用对数正态分布、帕累托分布、韦尔布分布等连续型分布拟合。另外,巨灾发生时,不同业务线、不同地区的子公司可能都会受到影响,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也是巨灾模块所需要考虑的。DFA模型一般使用传染矩阵来描述不同地区损失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以模拟巨灾事件对大范围赔付模式的影响。
6、非巨灾赔付模块
非巨灾赔付往往有充足的历史数据,可以通过三角流量表来估计终极赔款。根据中国保监会的规定,对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IBNR),应当根据险种的风险性质、分布、经验数据等因素采用至少下列两种方法进行谨慎评估提取:链梯法、案均赔款法、准备金进展法、B-F法。实务中一般由精算人员根据经验确定评估IBNR所需的参数,比如链梯法中的发展因子、B-F法中的预期赔付率等,然后反馈给DFA模型的维护人员,用以估计终极赔款和与其相关的业务和财务指标。各业务线的损失额可由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的分布得到,而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都与通胀率密切相关。另外,各业务线赔付额的上涨幅度往往因各类保险标的的价格上涨幅度不同而有差异,因此有必要分别建模。
7、税收模块
税收模块中根据现行税收制度计算与所得税相关的项目,如应税收入、所得税费用等。
8、结果输出模块
结果输出模块的作用是向使用者提供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模型结果,DFA模型的维护人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要求输出所需变量的统计量。由于DFA使用随机模拟得到财务数据的大量模拟结果,财务数据的统计量(比如均值、方差、分位点、最大值、最小值等)有必要在结果输出模块中出现。另外,根据我国保险企业会计准则编报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也应当在结果输出模块中自动生成,以便使用者能够迅速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9、随机数发生模块
随机模拟方法的基础是产生服从均匀分布的随机数。常用的计算软件都有内置的均匀分布随机数生成程序,比如Excel的RAND函数、ExcelVBA的Rnd函数、Matlab中的Rand函数等。得到均匀分布的随机数后,需要使用分布函数求逆法或其他针对某些特定分布的方法,将均匀分布的随机数转换成非均匀分布的随机数,然后用于DFA模型中的模拟。
三、DFA在非寿险公司中的应用
由于DFA从公司整体的层面出发,对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和公司未来运营情况进行预测,并可以得到所需财务变量的概率分布,因此其应用十分广泛。
1、资本管理保险公司的资本管理需要同时满足两个相互矛盾的目标:一方面,公司在监管部门的要求下,需要保持足够的偿付能力;另一方面,公司在股东的压力下,需要获得较高的资本回报率。由于未来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和公司运营中的不确定性,与其他工具相比,DFA可以更好地帮助公司确定一个合适的、足以支持整体风险的资本水平。例如,管理层可能希望知道,作为一家获得AA级信用评级的公司,需要持有多少资本,才能确保5年内资产的市值始终大于负债的市值。DFA可以模拟公司运营情况,生成资产市值与负债市值之差的大量模拟结果,然后根据AA级信用评级所对应的置信概率取分位点,即可得到公司所需的资本额。由于各个公司都会将资本保持在超过监管最低要求的水平之上,超出最低水平的超额资本可用于很多用途,比如支付红利、回购公司股份、开发新产品、进入新市场或者进行一项收购。这些用途都有其收益和风险,而DFA可以从公司整体的角度帮助公司确定哪些用途具有最大的收益/风险比。另外,公司需要将可用资本分配到各项业务中,以计算每项业务的利润与净资产收益率。有些公司使用DFA来评估各项业务的风险,计算各项业务的风险调整的回报率,并依此来分配可用资本。
2、战略管理
保险公司在制定战略时,可以用DFA来评估战略的可行性。在对宏观经济形势、监管趋势、法律环境、技术环境、市场环境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之后,管理层会确定未来数年内的各种经营目标,包括分支机构数量目标、人力资源目标、业务发展目标、险种结构目标、投资目标和利润目标等,这些目标值可以作为DFA模型的假设,进而分析其可行性。在使用DFA模型评估多个战略的优劣时,管理层经常使用现代资产管理理论中著名的有效前沿概念。保险公司还可以用DFA模型得到各种不同战略达到的财务结果的概率分布,进而计算出不同战略的收益和风险,以向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由DFA得到的多个战略的收益和风险可以绘制成散点图,如果不可能存在其它点在同样的收益水平上风险更低,或者在同样的风险水平上有更高的收益,那么这样的战略就被称作是有效率的。对于每个级别的风险,都有一个不可能超过的最大收益,这些有效的战略对应的收益—风险点组成了有效前沿,但有效前沿的精确位置是无法得到的。另外,当度量收益和风险的方法改变时,有效前沿的形状也会完全不同,这也会导致最优战略选择的结果不同。
3、资产负债管理
由于寿险资产和负债的长期性,寿险面对的风险主要来自利率风险,而非寿险负债期限较短,利率风险的影响相对较小。正因为此,寿险公司比财险公司更早开始重视其对于利率的高敏感性,也更早开始资产负债管理模型的研究。与寿险的资产负债管理相比,非寿险公司面对的损失在发生时间上和数量上都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另外,非寿险公司的索赔成本与通胀率密切相关,而通胀率对寿险产品的影响很小。很多文章认为非寿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是DFA产生的重要动力之一,因为非寿险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在时间、数量和复杂性上的特点使得在进行现金流建模时必须依赖于随机模拟。作为一个为保险公司进行财务建模的工具,DFA模型可以对资产和负债进行随机模拟,并通过对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和公司运营情况的模拟反映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DFA模型的输出结果以概率分布显示,使用者可以容易地得到资产、负债、盈余和其他财务变量的分布情况,进而得到资产和负债的久期、破产概率、资本需求等与资产负债管理紧密相关的指标。
4、偿付能力管理
根据A.M.Best的统计,非寿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一、准备金不足、费率偏低和业务发展过快;二、商业欺诈、资产高估、业务波动剧烈、再保险违约、巨灾和关联公司的不利影响;三、内控不完善;四、通胀率和利率的持续高涨。在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下,比率法(包括保费法和赔款法)和风险资本法(RBC)等静态偿付能力监管模型忽略了保险公司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变化,也忽略了影响公司经营的各项因素对偿付能力的动态影像,监管时效性较差。为克服静态偿付能力监管模型的缺点,一些保险业发达国家已经采用了动态偿付能力监管的方式,我国也于2010年要求保险公司在年度偿付能力报告中加入动态偿付能力测试(DST)的内容,要求保险公司对业务类别现金流、利润表、资产负债和偿付能力进行预测,并使用最优估计下的基本情景和必测、自测的两类不利情景。如前面所述,保险公司可以轻松地在不同情景下使用DFA模型进行动态偿付能力测试。
5、公司价值评估
非寿险公司的价值评估除了适用于各个行业的账面价值法、现金流折现法(DCF)和市盈率法,还有经济增加值(EVA)模型、实物期权估价模型等,近期还有文献提出产险公司的内含价值定价模型,将续保率和新业务价值纳入了考虑范围。与上述的各种静态评估方法相比,DFA模型可以采用随机模拟方法进行非寿险公司的价值评估,既能够模拟非寿险公司资产和负债的巨大不确定性,也能够评估各项假设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在使用现金流折现法时,基于当前的一系列关键指标假设(如折现率、资本金、业务增长率、续保率、赔付率、费用率、投资收益率、准备金等),DFA模型可以通过随机模拟得到非寿险公司未来新业务价值的概率分布,再加上公司的账面价值,就可以得到公司的总价值。在使用经济增加值模型进行价值评估时,DFA模型可以预测出未来数年的税后净营业利润和资本成本,得到每期的经济增加值,然后使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对每期的经济增加值折现求和,再加上当前的公司资本总额,即可得到公司的价值评估结果。
关键词:财务分析;偿债能力;营运能力
基金项目:201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编号:2012480)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收录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一、公司简介
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为“太阳纸业”,股票代码为002078)成立于1982年,公司总部位于山东省兖州市,公司业务涉及造纸、化工、外贸、科研、林纸、酒店等多个领域,拥有资产总额230亿元,年浆纸产能400万吨,员工1万余人。经过30年的发展,太阳纸业已成为一家全球先进的跨国造纸集团和林浆纸一体化企业,是中国最大的民营造纸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之一,并位列世界造纸百强行列。2006年,太阳纸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08年2月,10万吨化机浆项目建成投产,开创了自制木浆的先河。2008年6月,太阳纸业老挝有限公司成立,在老挝建设公司林浆基地,成为民营造纸企业第一家。2008年8月,年产40万吨液体包装纸项目投产,产品填补亚洲空白。2012年12月2日,公司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献礼建厂30周年。2013年3月,公司成功从溶解浆水解液中提取出木糖产品,填补了世界空白。
二、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指标分析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告等会计资料为基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对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作进一步加工和处理,为股东、债权人和管理层等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提供依据。
(一)偿债能力分析(表1)
1、短期偿债能力。在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中,流动比率由2008年的0.70下降到2012年的0.58,虽然,2011年的0.67同比2010年的0.64有所增加,但是,其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速动比率在2012年下降到0.42,同比2008年,下降了9个百分点。从整体上看,太阳纸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是下降的。
2、长期偿债能力。在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中,太阳纸业的资产负债率在2008~2009年是下降的,2009~2012年是逐年增加的,并且2010~2011年的上升速度是最快的,在2012年太阳纸业的资产负债率达到了70.63%;与2008年相比,2009年的股东权益比率增加了1.65%,而2009~2012年呈现下降的趋势,同样,2010~2011年的下降速度是最快的,从2009年到2012年太阳纸业的股东权益比率下降了10.32%;产权比率由2008~2009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2009~2012年产权比率不断上升。由此得出,太阳纸业的财务风险越来越大,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来越小。
(二)营运能力分析(表2)
1、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赊销收入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是评价应收账款流动性大小的一个重要财务比率。根据表2反映,太阳纸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虽然在2008~2010年有所上升,但是2010~2012年呈现下降的趋势。总体上,太阳纸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下降的。反映了太阳纸业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越来越慢,应收账款流动性越来越弱。
2、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可以反映企业存货的变现速度。太阳纸业的存货周转率在2010年同比2010年有所增加。此后,2010~2012年有所下降。说明,太阳纸业在2010年销售状况不是太好,但此后销售状况趋于好转。
3、流动资产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在2008~2012年呈现平稳态势,说明该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在2008~2012年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太阳纸业的流动资产利用效率在降低,企业的管理水平在降低。
4、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2008~2012年,该企业有三种新的产品投入生产增加了新的生产设备。固定资产的突然增加会影响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三)盈利能力分析(表3)
1、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利润额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主要用来衡量企业利用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从表3可以看出,受金融危机影响,太阳纸业在2008年的资产报酬率较低,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资产报酬率都在上升。2011年,中国造纸行业产能过剩、上游成本增加使得造纸行业的发展受到困难,2011年、2012年两年的资产报酬率连续下降。从以上数据分析得出,太阳纸业利用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在下降。
2、股东权益报酬率。股东权益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与股东权益平均总额的比率。2008~2010年该公司的股东权益报酬率增长了8.62%,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的股东权益报酬率下降了12.19%。整体来说,该企业的股东权益报酬率是下降的,该公司的盈利能力在下降。
3、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反映出在一定时期内企业通过销售获得利润的能力。从以上数据得出,2008~2010年太阳纸业的销售毛利率是上升的,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销售毛利率不断下降,整体来说,该企业的销售毛利率是下降的。由于造纸行业上游成本不断增加,2008~2012年,该企业的销售净利率不断下降。说明该企业处于的行业的成本不断增加,通过销售获得利润的能力不断下降。
4、成本费用净利率。这是企业净利润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2009年,该公司成本费用净利率增加了4.64%,此后至2012年,该指标下降了7.05%。因此,太阳纸业为获取收益而付出的代价越小,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下降的。
三、结论
(一)公司的偿债能力较差。由以上分析得出,太阳纸业的流动比率的数据与传统西方经验中的2∶1相去甚远,太阳纸业的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先增后减会对流动比率的真实性产生影响,而速动比率也与一般经验里的1∶1有一定差距。并且,近五年,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的上升和股东权益比率的下降都表示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来越弱。说明该公司没有充分利用好财务杠杆有效地融资,对该企业来说,融资越来越困难;对债权人来说,将会认为其贷款缺乏足够的保障。
(二)公司的营运能力相对较弱。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变差,2008~2012年太阳纸业不断投入新的生产线,使得生产设备等固定资产突然增加,会对固定资产和总资产的真实性产生影响。因此,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变现会影响太阳纸业的营运能力。
(三)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差。2011年开始,产能过剩、环保压力过大等问题使得造纸行业遇冷,如资产报酬率、销售毛利率股东权益报酬率等财务指标不断下降。近几年,造纸行业的上游成本不断上升,会影响造纸企业的盈利能力,销售毛利率、成本费用净利率不断上升恰好说明这一点。
四、建议
(一)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力度,增强企业竞争力,引领行业潮头。随着电子媒体的高速发展,对于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需求大幅下降。为了应对造纸行业遇冷的情况,太阳纸业应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更好地适应时展需要。如2013年幸福阳光系列品牌生活用纸已经投入生产,将为太阳纸业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加强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建立定期对账制度,确定合理的催款方式。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正确运用赊销,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企业而言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数额巨大的有形资产之一。
(三)调整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增强企业偿债能力。合理调整自有资金收益,按照财务杠杆原理,合理确定企业的举债规模,将可以得到举债经营的杠杆利益。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物资采购 招标 动态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25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151-02
前言
目前,企业面临材料价格上涨、技术更新加快、采购成本高、部分供应商垄断、开发供应商难度加大等物资采购环节的严峻形势,企业必须更新采购观念和创新采购模式,用战略思维构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采购体系,达到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空间的目的。
拥有并保持一个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供应市场,具有成本领先优势,对任何一个公司,都是具有关键战略意义的。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面对日益严峻的成本压力和残酷的市场挑战,科学管理物资供应商使之提供合适的产品或服务,已成为众多企业规避风险、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采购成本控制与供应商管理已成为影响企业未来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
传统的采购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采购部门也不仅仅是“买东西”,对供应商进行现代化管理正逐步成为采购部门的重要职责。供应链管理体系应用而生,对降低供应环节的风险、提高服务的响应速度和持续的降低成本有着无可比拟的巨大作用。供应链管理体系建立后,每年在供应链环节可节约成本6-8%,效益相当可观。
建立物资采购运态数据库可以提供所需物资实时市场价格动态和采购价格信息,为集团公司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前期市场调研消耗,同时避免了人工管理带来的暗箱操作,形成不必要内耗,为集团快速响应市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夯实基础。
1动态数据来源
1.1山西焦煤物资价格目录、集团公司历年采购的各种物资价格历史数据,由各采购单位提供的实时物资交易数据。
1.2通过暗标方式与准人的商贸公司或供货企业签订协议,由准人的供应商联网实时传递物资的价格数据,并汇总到动态数据库中。
1.3准入供应商的下属供应商物资报价。使企业对每一项采购物资的来源有地可寻,更准确的判断采购成本、采购价值。
1.4市场实地调查物资的价格数据。由市场调研组调研而成,多方互相制约,促进工作快速完善执行。
2数据库的管理
2.1物资采购价格动态信息,只限于集团公司领导调阅查看和对物资采购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2.2动态数据库由企管处负责建立,提供接口给二级物资采购单位,二级物资采购单位根据集团公司的要求建立本单位的物资采购数据库,并与集团公司动态数据库联网,每周将集团公司各单位物资的采购情况,上网报送集团公司领导。
2.3物资价格如果变化,数据库管理人员根据准人商贸公司或供货企业实时传递的价格变动情况和变动原因,及时对物资价格数据进行调整,同时向二级物资采购单位通报市场物资价格变动情况。
3实施步骤
3.1成立动态数据库管理小组
3.2成立招标小组
3.3成立监督小组
4数据库功能
4.1权限分配
领导决策层权限:查看、修改、审批、发文通告功能。
供应商权限:自己独立账号下资料的查看、添加。
采购部权限:执行领导指示采购工作,订单生成、进度查询、到货验收、结单付款申请提交。
财务部门权限:验收单查看、财务审批、上下级工作通报。
企管处:相应权限下资料查看、错误纠正修改。
4.2数据库角色分层
4.2.1供应商
产品以类别详细划分,可实现按类别、按名称等的检索。使领导的查询条理明晰。
同样,由于我集团公司采购物资种类、规格繁多,我们可根据采购物资的不同而把供应商划分为不同级别,以方便领导层对物资信息的检索。
集团采购物资科系统,可按照采购频率、单次采购数量、合同金额大小等将其划分开来。即:长期主要采购物资、长期次要采购物资、临时大宗采购物资、临时小量采购物资。
因此,供应商也可按照物资采购类别的划分来归类,分为A、B、C、D四级。
A级应商是我集团公司长期主要物资的供应商。为集团公司长期紧密战略性合作伙伴。主要材料的提供者。
B级供应商为我集团公司长期次要物资供应商。采购频率较低。
C级供应商为我集团公司临时大宗物资供应商。采购数量多。
D级供应商为我集团公司临时小量物资供货商。涉及合同单位小,金额少,合作数量少。
一级供应商供应物资还含有许多从小供应商处汇总而来的物资,我们要更清楚的了解采购情况就需要对这些小供应商报价也集成到数据库。相对应的这些供应商我们将其划分为二级供应商——a、b、c、d级。a、b、c、d级供应商是有特定上家的供应商,隶属于A、B、C、D之下,为A、B、C、D级供应商的下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需将其供应给一级供应商的产品、规格、合同数量、合同金额详细列表填写。供我集团公司查看。
各供应商联系人为集团公司企管处主管人员,各企管人员在各自领域内享有独立查看,错误批复、修改权限。真正做到任务责任到人。
4.2.2集团公司管理人员
根据集团公司实际情况,集团公司软件实操者包括企管处的企业管理者及采购部业务执行者两大类。
软件浏览内容上两者严格划分,各司其职,有效防止业务人员的暗箱操作。
企管处主要负责保证数据库信息准确实时性,在供应商价格变动情况下可及时将变动更新到数据库。
采购部主要执行采购任务,需要对采购流程进行一系列作业,不享有数据库的查阅权,只有上传已购物资价格数据权限。不同岗位上的业务员负责范围明确分配。对无关事宜不需要享有查看功能,统一界面下按业务员编号登陆管理系统,界面简单清晰。
4.2.3招标部
通过招标小组,在BS架构网页上对网上的投标单位投标报价进行汇总处理。
4.2.4监督部
对投标网页投标信息享有查看权,抽取数据做记录对比招标部报告进行招标监督工作,可实时查阅数据库内自动对比生成的价格大幅异动。
5软件说明
软件专业化标准化的界面,细节到了每一个按钮、面板、标签、图标、滚动条、状态栏及封面的设计。美观大方,流程设置清晰明了,使用户在办公时舒适、便捷。
软件采用BS+CS架构(通俗说CS就是客户端+服务器端,每台电脑必须安装客户端,优势是速度快,可以处理复杂数据。BS就是网页形式的,优点是免维护,免配置)。
二级供应商数量繁多,商家具有很大不确定性,集团公司亦不与其产生直接业务,仅了解其产品报价即可,因此,二级供应商的报价需采用BS架构(其登陆账号由一级供应商负责发放,我方进行审核),简单便捷易实现我方调阅目的。界面罗列上级供应商(一级供应商)名称、产品规格、产品数量、产品报价、产品名称、产品产地等等,可直接在线提交数据资料,实现小供应商实时网上报价。
一级供应商是我集团公司的直接物资供应商。涉及业务流程手续,办理需要相关人员审批,因此,一级供应商的报价采用CS架构。在每个一级供应商处发送数据库管理软件,在供应商各自的权限平台下填写报价单,报价单发送至相关业务员系统,避免因数据繁多导致的错误和丢失。一级供应商上无修改下级供应商报价资料权限,仅可拉取报价。
一级供应商全程操作可留痕查看,自动集成供应商报价动态数据库,供我方随时调阅。
历史合作商各产品成交价格从采购部数据中自动生成列表记录,集成历史价格数据库。
供应商报价动态数据库与历史价格库自动对比生成动态数据库,领导决策层通过对动态数据库的查询掌握价格差异。(与现货交易查询软件类似,实时显示物资价格变动、最新报价、最新成交价格)
当投标报价与历史价格相差超过10%时产生价格异动,生成异价数据库,自动提示领导决策层,方便领导准确的判断。
【关键词】 集团公司; 财务预算控制; 动态博弈分析
一、前言
对于集团公司而言,实施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预算控制。从一定程度上讲,预算控制是集团管理层对其下属公司的日常经营行为实施监督和管理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其经营情况以及绩效进行管理的基本前提。编制预算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集团公司实施预算管理的最终效果。然而,当前针对企业预算编制所开展的有关研究大部分关注的是实施预算管理的有关模式、预算管理的功效以及编制预算的出发点等,对编制预算过程中人的行为的研究极少。在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当中,预算松弛是一个极为常见的问题,通过对该问题进行分析,不难发现,预算松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信息对称性高低的影响,由此也不难发现当前相关研究的局限性。笔者对现有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发现以下不足之处:第一,当前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建立在信息对称基础之上的,有关预算参与方不对称信息的分析极少,对不对称信息给预算参与方所造成的影响的认识不到位。从本质上讲,因为方更加了解实际情况,所获取信息的准确性程度也相应更高,然而委托方在实施预算管理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和方进行充分而全面的交流和沟通,只是从自身角度出发来设定预算目标,这样就可能造成预算目标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后果,不但无法实现预期,甚至还有可能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第二,相关的博弈过程分析不充分。当前在制定预算目标的时候对方因素没有予以全面考量,所以在实施预算管理工作中有可能面临以下局面:一种就是委托方未对方反作用力予以综合考虑,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后果;另外一种就是委托方考虑到了方的反作用力,将会刺激方付出更多精力,与此同时,委托方也会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然而现有预算管理研究并未将此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博弈论就是立足于理性经济人角度,对决策主体行为、直接作用时的决策以及决策均衡等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研究,由此可以认定,在集团公司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引入博弈论进行分析是最佳选择。笔者在此首先构建起不对称信息情况下的博弈模型,并对集团公司财务预算控制有关问题展开讨论。
二、集团公司财务预算控制的动态博弈分析
(一)构建博弈模型的前提假设
集团公司财务预算控制动态模型的构建是建立在以下五个假设条件基础之上的:
1.集团公司预算方案的编制工作涉及两个博弈参与者,分别是集团总部审批部门以及成员企业,并且两方参与者均为理性经济人。
2.一般情况下,为对实现预算目标的难度予以有效控制,确保预算考评结果符合甚至超出预期,成员企业会采取将成本费用提高或收入降低的做法。有关上提成本费用和少报收入两种做法的博弈分析一致,在此只对编制成本费用预算博弈过程展开分析。第一步对成员企业参与人类型作出选择,?准∈ф,其中ф代表成员企业类型空间,包括?准1和?准2两大要素,分别表示成员企业提升成本费用的预算水平以及成员企业如实申报成本费用的预算水平,并且前者小于后者。成员企业知晓成员企业类型空间具体的取值,集团总部审批部门只知晓概率分布情况,换句话说,在预算水平方面,成员企业和集团总部审批部门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3.成员企业在知晓自身预算状况的情况下,发送信号m,M代表企业成员信号空间,且m∈M,M={m1,m2}。其中,m=m1意味着成员企业未对自身高报成本费用类项目预算水平的做法进行刻意隐瞒;m=m2则表示成员企业实际上将自身的成本费用上提,但通过某种方式及手段对自身的这种做法予以隐瞒,号称如实申报预算水平。对自身行为进行刻意隐瞒所需要付出的成本用字母I表示,一旦刻意隐瞒行为被发现,将会面临罚款处罚,所罚金额用字母F表示,但如果此种行为并未被发现,则会给成员企业单位带来一定的收益,用字母R表示。
4.成员企业参与人将信号m发送到集团总部审批部门,后者在接收到该信号之后予以审查和复核,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集团总部审批部门行动空间用字母A表示,且有A={a1,a2},a∈A代表集团总部审批部门所采取的行动;a=a1意味着成员企业预算得到了集团总部审批部门的核准;a=a2意味着成员企业预算并未得到集团总部审批部门的核准。除此之外,为顺利实施预算管理计划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为确保集团发展战略顺利实施,集团公司制定了针对总部审批部门的激励措施,即一旦成功查出成员企业抬高成本费用预算水平行为,以罚款为基数,提取一定比例(?琢)的奖金,罚款用字母F表示,则所提取的奖金表达式为:?琢F。与此同时,集团总部审批部门通过弱力度方式对成员企业上报的预算水平进行审查,为此所花费的成本用字母c1表示,然而成功审查出成员企业抬高预算水平行为的概率相当低。此外,成员企业抬高预算水平的行为还可以通过强力度审查行为查实,但相比较于弱力度行为,所花费的成本更高,用字母c2表示。
5.对于理性经济人主体的成员企业而言,会以期望收益最大化原则为指导来选择行动方案,因此,如果成员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报告预算水平,绝不会声称自己有抬高预算水平的行为。与此同时,用u1表示成员企业效用,用u2表示集团总部审批部门效用,字母m表示的是成员企业类型依存信号战略,a(m)表示集团总部审批部门行动战略。
(二)动态博弈模型分析
第一步,以上文所介绍的动态博弈模型构建的前提假设为依据,对不同状态下两种参与者的效用进行计算:
利用海萨尼转换法,选定虚拟博弈方“自然”,用字母N表示,从而得到集团公司编制预算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详见图1所示。
依据上文针对该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所做的分析,可以推导出以下结论:
1.如实申报预算水平情况下的分离策略。
m(ф)=?准■,?准=?准■?准■,?准=?准2
假如成员企业选择此种策略,集团总部审批部门对应的信息推断为P(?准■,m1)=P(?准■,m2)=1,P(?准■,m2)=P(?准■,m1)=0。按照集团总部审批部门所作出的选择,a(m)∈A,取其预期收益最大值,即
max■u2(ф,m,a)P(ф,m)
前文已经论述,集团总部审批部门实施强力度审查行动所付出的成本要高于实施弱力度审查行动所付出的成本,在m=m1的情况下,可以推导出a(m1)=a1;在m=m2的情况下,同样可以推导出a(m2)=a1。由此可以得知,a(m)=a1,且有m∈M,换句话说,在成员企业就预算水平进行如实申报的情况下,实施弱力度审查措施对于集团总部审批部门而言是最佳方案,可以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当集团总部审批部门实施弱力度审查行为时,成员企业策略为选择申报方案m(?准)∈M,同时对预期收益予以最大化。
在?准=?准1的情况下,可以推导出最大化预期收益为R-I,由此可得m(?准1)=m2。同理,在?准=?准2的情况下,可以推导出m(?准2)=m2,所以,对于成员企业而言,上提预算水平是最佳反应,这与如实申报预算水平策略并不吻合,换句话说,如实申报预算水平并非成员企业子博弈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
2.奖励系数?琢≤(c2-c1)/pF,模型子博弈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为混同均衡[m*(?准),a*(m),pm(?准,m)]。但事实上,当成员企业实施混同策略的情况下,也就是m*(?准)=m2,集团总部审批部门信息推断为:
p(?准1,m1)=1, p(?准2,m1)=0, p(?准1,m2)=p,
p(?准2,m2)=1-p
对于集团总部审批部门而言,最佳选择为a(m)∈A,同时对预期收益予以最大化。在m=m2的情况下,结合奖励系数?琢≤(c2-c1)/pF,可以推导出预期收益最大值为-c1,则a(m2)=a1。
在M=m1的情况下,可以推导出集团总部审批部门策略为a(m1)=a1。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面临混同策略,集团总部审批部门的最佳反应为a*(m)=a1,换句话说,始终实施弱力度审查措施才是集团总部审批部门应对成员企业预算水平的最佳策略。集团总部审批部门始终采取a*(m)=a1策略,针对这一情况,成员企业选择申报方案最大化预期收益才是最佳策略。模型子博弈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为{m*(?准),a*(m),p(?准,m)}。
在奖励系数?琢>(c2-c1)/pF的情况下,集团总部审批部门与成员企业将交替使用混同策略及分离策略,并且正是由于集团总部审批部门实施的混同策略才造成成员企业的混同策略m(?准)=m2。
三、建议
对于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而言,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编制预算,从本质上讲,编制预算的过程就是双方进行博弈的过程,在此需要对人的行为因素予以综合性考量。上文已经就集团公司编制预算过程中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展开分析,并推导出相应结论,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第一,在奖励系数?琢≤(c2-c1)/pF的情况下,模型子博弈精炼贝叶斯均衡为{m2,a1,p(?准,m)},此时需要将对集团总部审批部门所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状态进行改变作为工作重点,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成员企业抬高预算水平行为所招致的风险系数。首先,对于集团公司而言,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成员企业在信息披露工作方面的透明性,确保更加充分地将信息予以公开,对财务信息披露行为进行必要规范,指定专门工作人员进驻成员企业负责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由集团公司负责向其支付薪金,这样有助于进一步强化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监管力度。其次,对于成员企业所实施的抬高预算水平的行为,一旦发现,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处理,并采取必要的处罚措施,这可以对成员企业的收益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成员企业实施高抬预算水平行为进行有效控制。
第二,在奖励系数?琢>(c2-c1)/pF的情况下,公司将混同策略及分离策略交替使用,在信息既定的前提之下,也就是集团公司知晓成员企业抬高预算水平概率既定的前提之下,需要将集团总部审批部门在惩罚成员企业所实施的抬高预算水平行为收到的罚款当中提取奖金的比例适当上调,这样可以起到更显著的激励效果。不仅如此,为充分调动集团总部审批部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热情,还可以由集团公司独自确定总部审批部门费用支出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薪金待遇。
第三,对于集团公司总部审批部门而言,也需要对构建博弈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维护,努力塑造良好的形象,扩大自身影响力,并尽可能地维持审查政策的统一性及稳定性,这对于成员企业长期博弈预期的养成以及博弈次数的增长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创造出更加有利于成员企业进行自我约束和控制的外界条件。
综上所述,对于集团公司而言,实施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预算控制,抓好集团的预算控制工作对集团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理性经济人假设基础之上构建博弈模型,并对集团公司财务预算控制展开分析。
【参考文献】
[1]段永峰,曲政,曹明华.信息不对称状态下企业并购行为的博弈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何红霞,陈修浩.企业集团预算博弈的治理措施[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2).
[3]李冬嵬,张婷婷,刘畅.基于博弈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框架体系构建[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4]张磊.浅谈母子公司体制下预算控制的三步走[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3).
[5]高晨,汤谷良.交互预算:应对战略不确定性、契合管理控制的新机制——基于天津一汽丰田公司的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10(9).
[6]田思民.决策与控制的调和——论预算准确性和博弈难题的改进[J].中国总会计师,2012(2).
[7]赵美媛,孙璐.预算博弈中对弈一方的行为剖析——基于三种不同激励报酬计划[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9).
[关键词]财务分析框架;企业战略;商业模式;企业价值
一、传统财务分析框架
传统财务分析主要围绕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四个要素的指标展开,如预算分析、信用分析、投资分析、成本费用分析、收益质量分析、盈利预测分析和财务危机预测分析,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需求。但该框架存在三个关键性的缺陷,导致其无法满足现代经济环境下的公司财务分析需求。第一,缺乏整体性视角。它所强调的是不同利益相关者目标下的专家分析,缺乏统一目标,导致各模块之间分析相互割裂,并且模块具体分析时容易陷入过度的细节分析,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现代公司管理进入战略导向时代,即战略已成为企业发展和运行的先导因素,那么现代公司财务分析同样也需要战略视角,通过将财务分析与战略选择管理、战略执行管理相融合,形成有机整体。第二,经营和财务相割裂。传统财务分析对经营部分的分析主要体现在营运能力分析,局限于经营效率的总体性评价,缺乏与战略、价值目标的有效联系,同时脱离具体业务过程的经营效率无法深入分析其中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导致分析结论停留在经营的表层分析,无法深入剖析,难以为管理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随着信息技术在公司运作管理中的广泛使用,经营和财务一体化程度进入新阶段,需要现代财务分析在战略视角下有效融合经营和财务,即通过财务视角剖析战略目标实现过程,尤其是经营过程驱动,为管理者提供具体有价值的建议。第三,缺乏价值链视角下的动态分析。虽然传统财务分析强调满足各利益相关者需求,其中也包括客户视角分析,但在实际分析中占据核心的往往是投资者视角,而投资者分析往往又局限于单个公司的盈利能力、财务风险等总体性层面的静态分析,很难深入分析利益相关者的结构变动对其商业模式、战略以及公司内部价值创造的影响。客户导向下的公司管理,需要不断审视并改变其定位和业务系统,调整商业模式,提高整个商业模式的价值创造空间,改善现金流质量。商业模式的调整需要现代财务分析超越现有公司边界,在更大范围内考察公司价值创造能力、效率及风险,即需要价值链视角下进行动态分析。
二、财务分析框架拓展与创新
面对传统财务分析无法满足现代公司管理和控制需要状况,学者在不同角度对财务分析框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与优化。克雷沙•帕利普等(1998)试图通过在传统财务分析框架上引入行业环境和竞争策略分析来弥补其战略视角不足的缺陷[1]。具体来说,通过将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分析置于经营策略分析的前提之下进行分析战略绩效实现程度。学者普遍认为该分析框架下,战略分析超脱于经营和财务分析,战略、经营和财务仍然处于割裂状态,即这种形式上的粘合无法实现战略、经营和财务的有效融合。李心合、蔡蕾(2006)分析认为现代公司面临新的挑战,财务分析需要嵌入财务学、价值创造、战略、生态、价值网等新视角来扩展财务分析的框架结构[2]。他们提出以公司价值及其创造为目标,以战略分析为起点,以价值驱动因素分析和价值源泉分析为主体的分析架构。其中价值驱动因素分析使用“五种状态”模型,价值源泉分析使用利益相关者价值网络模型。这种融合多视角下的分析框架主张站在公司实体角度把握,其优势在于实现了价值层面的逻辑整合。其缺点是价值源泉与价值驱动因素仍然处于相互割裂状态,导致战略管理和战略执行无法有效无缝衔接,且价值源泉分析和价值驱动因素内部具体模块的分析也处于相互割裂状态,难以整合成一个有效整体。张先治(2008)将企业的经营决策与控制分为资本经营、资产经营、商品经营和生产经营四个层次,对应的基于管理者决策与控制的财务分析体系可由资本经营财务分析、资产经营财务分析、商品经营财务分析和产品经营财务分析四个部分构成。具体各种类型的财务分析从效率分析、状况分析和风险分析三个方面进行[3]。这种分析框架结合企业的经营模式进行细分为四个层次,并在四个层次的报告体系基础上对效率、财务状况、风险进行分析。其优点在于考虑了不同企业或企业不同层次的经营模式,并且通过形成对应的内部报告体系,能够进行针对性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具体意见,但实质上并没有跳出传统分析框架,财务分析与战略、经营仍然处于割裂状态,无法在价值层面实现有效整合。刘刚等(2009)认为基于价值最大化目标,管理者既要关注价值创造结果,也要关注价值创造过程[4]。价值创造结果通过KPI指标来分析,而价值创造过程则以价值源泉及价值驱动因素为核心内容。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框架,包含外部价值链分析和内部价值链两个层面。其中外部价值链分析为战略选择层面,主要包括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和投融资战略等方面;内部价值链为战略执行层面,主要包括资源耗费、作业流程等价值驱动和价值源泉分析。该分析框架以价值最大化目标为出发点,实现内、外部价值链的有效整合,包含战略选择管理以及战略执行管理两个层面,并且在具体层面分析中克服了模块间的割裂,如外部价值链分析通过战略选择、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调整来实现逻辑整合,识别价值创造结果战略动因、商业模式动因;内部价值链分析基于作业流程的资源耗费分析,有助于识别战略执行的作业动因分析。周福源(2012)提出一种融合的财务分析框架[5]。在战略执行层面,该框架试图通过基于运行脉络的效率分析资源与核心能力对竞争优势的贡献来实现财务与经营的融合;在战略选择层面,该框架基于运行模式中资金环节、采购环节、销售环节等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以及采取资金战略、供应链战略、营销战略的有效性分析;最后通过战略分析与战略执行分析的结论相对照,分析价值创造结果的形成动因,即判断出是外部环境因素、战略决策因素还是战略执行因素,实现战略视角下有效整合。这种分析框架在宏观战略层面、微观经营财务层面进行了相对有效的整合,并且基于“业绩—风险—持续—成长能力—价值”综合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价值导向下的动态分析。
三、财务分析框架理论整合
学者针对传统财务分析框架的优化改进主要围绕其关键缺陷展开。在整体性视角层面,学者认为价值最大目标是财务分析的出发点和归宿,现代财务分析需要战略视角下实现价值层面的有效整合,包括战略选择管理、战略执行管理;在微观层面的整合,学者认为要避免财务与经营的割裂,主张基于运行脉络的效率分析,包括业务流程及其资源耗费、关键资源和核心能力对竞争优势的贡献;在动态分析方面,偏重战略调整分析,强调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能力对战略调整的影响。相较于传统财务分析框架,学者提出的新财务分析框架实现不同程度的拓展与创新,但关于财务分析框架的拓展与创新还未形成相对统一观点,同时在动态分析、宏微观层面衔接整合仍然不够。笔者试图在其他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整合,并形成综合财务分析框架(见图1)。该分析框架以商业模式为核心,形成企业战略、商业模式与企业价值之间的长期动态分析。商业模式是关于企业如何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来获取企业价值的交易系统,因此商业模式以企业价值作为落脚点。商业模式更注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和交易结构,其关注点超过产业价值链的范畴需要,能够超越企业边界,在更大范围内考察价值创造能力。同时,商业模式确定意味着利益相关者结构和交易结构的确定,能够为战略制定提供坚实基础,因此商业模式的调整通常伴随着战略调整[6]。基于商业模式的财务分析框架下,定位强调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方式,决定企业需要提供不同业务系统实现价值。业务系统不同,盈利模式不同,所需要的关键资源能力不同。基于业务系统的收入成本分析和现金流结构分析,可获得关于效率状况、质量状况和风险状况的信息。因此,该分析框架在宏观上通过商业模式与战略、价值之间逻辑整合实现动态分析,在微观上基于业务系统的关键资源能力配置,分析收入成本和现金流,实现经营与财务的融合分析。分析的结论不仅能帮助管理者准确把握价值创造的微观业务运行层面因素,还能进一步分析盈利模式、业务系统等商业模式设计、战略选择方面的宏观层面因素,使财务分析不再是停留在表层的总体性评价。
[参考文献]
[1]克雷沙•帕利普,等.经营透视:企业分析与评价[M].李延钰,等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2]李心合,蔡蕾.公司财务分析:框架与超越[J].财经问题研究,2006,(10):67-73.
[3]张先治.基于管理者决策与控制的财务分析——企业内部报告的财务分析应用[J].财会月刊,2008,(8):13-14.
[4]刘刚,陈嘉忠.基于管理者视角的财务分析框架探讨[J].会计师,2009,(3):60-61.
[5]周福源.公司财务分析框架:融合观点[J].商业会计,2012,(9):104-106.
关键词:财务分析;存在;问题
1前言
企业财务分析是指企业根据信息使用的目的不同,从财务角度入手,比照目标和标杆指标,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进行专业分析,揭示活动结果与目标的差异,探求产生差异的驱动因素,提出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因企业运行环境变化快,需求、目标导向及分析方法的多元化,以及多部门多层次人员参与等因素,导致有些企业财务分析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十个常见的问题,希望对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有所启发。
2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十个常见问题
问题一:重会计核算,轻财务分析。
目前,我国仍处于经济转轨期。一方面,由于市场和自身的原因,有些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管理人员的管理决策很少依靠财务信息支持,造成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调整频繁,为了跟上变化,大部分企业的财会人员没能处理好企业会计核算反映调整与财会工作服务经营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学习新准则、新制度以及调整核算体系和会计信息系统上,很少有时间进行财务分析,从而也难以通过财务分析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产品。在会计核算按照国家强制提供的标准照章处理,企业对财务分析的需求和供给都不足的情况下,大部分企业仍存在重会计核算,轻财务分析的现象。
问题二:找不准需求,不知为谁服务。
在现实中,有些企业财务人员因不了解或不全了解相关各方对财会工作的需求程度,导致其不清楚财会工作为谁服务,反映在财务分析上则表现为:不清楚应为谁提供财务分析产品,应该提供哪些产品。
这些企业的财务部门不习惯与业务单位进行对接,习惯以总部为据点运营,将本部门定位为居高临下的总部职能部门,不清楚财务分析的“客户”,不愿意为业务部门提供个性化的财务需求。财务分析一种模式走天下、只出一种财务分析产品,财务分析报告专业晦涩,让人看不懂。
问题三:定位不清,作用不明。
有些企业对财务分析的定位和作用认识不清,片面地重视企业财务分析,分析得很细,分析结果提示的问题也很到位,然而分析完后却到此为止,没有下文。他们错将财务分析当作战略执行分析的核心,而不是战略与战略行动方案。这样一来,导致财务分析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财务分析的作用似乎也越来越大,但企业仍在走老路,战略执行或偏离目标,或困难重重。
问题四:只检查过去,不指导未来。
受管理者控制性思维习惯的影响,有些企业习惯于对过去已完成、不变化、有结果的活动进行财务分析和检查,而不能够基于过去,结合当前,着眼未来进行分析和沟通。不服务于未来的财务分析,只会发现过去的问题和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
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上,这些企业的财务分析以内部的、静态的的信息为主材料,很少采用外部竞争者提供的动态环境信息,从而使财务分析结果无法为企业战略的动态调整提供指导和帮助,那么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是阳光大道还是荆棘丛丛就不得而知了。
问题五:找不到标杆,不知优劣。
由于没有战略、或战略不清晰,或战略没有转化为可执行的标准,有些企业对外不清晰行业竞争情况,不找或找不到外部标杆,不分析或分析不出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看不到机遇与威胁。对内,缺乏走向战略目标的明确的行军路线和阶段目标,走到哪算哪,甚至不清楚企业走到了哪一阶段。
找不到外部标杆的结果是习惯于自我比较,习惯于与本企业的计划比,与过去同期比,是计划和过去存在问题还是当前存在问题,不得而知。没有正确的比较就没有真正动力,就不能找准正确的方向,找不准方向就不知企业存亡。
问题六:不考虑风险,或过于保守。
有些企业缺乏风险意识,决策不进行风险分析,过去运气比较好,胆子大,财务分析从不考虑或很少考虑风险,对分析结果不进行风险调整,把偶然的成功当成决策系统的必然成功,导致企业决策层夸大自身能力,喜欢冲击小概率事件,看不到前方万丈深渊,直到风险变损失时,企业已陷入万劫不复,难以重生的境地。
由于缺乏对风险的正确认识,有些企业惧怕风险,或缺乏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责任制度,要么视风险为洪水猛兽,要么但求无过,对存在风险的业务一律回避,满足于赚取微薄的利润,看不到风险中蕴藏的机会,错失发展良机,以致落后遭致淘汰。
问题七:不计资金成本,影响效率。
有些企业财大气粗,摊子很大,特别是一些垄断企业,项目分析与内部核算不计资金占用成本,企业内占用大量资金的业务单元明为贡献实为包袱。这类企业有时为了做大,并购了大量不计资金成本的微利企业,其结果是股东投资回报不断受到侵蚀而企业却浑然不知。这些企业虽长年盈利,净资产回报率却大大低于市场利率,占用股东和社会的大量资源低效运转。
问题八: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
货币计量假设虽然为财会工作提供了处理企业信息的便利,但也容易使一些企业只重视结果而不顾过程。有些企业重财务指标分析,轻非财务指标分析;分析的过程是从大结果到小结果;只出数字结果,而不清楚数字内涵,始终找不到产生结果的驱动因素,更没有涉及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
以价值为管理基础的企业,倾向于降低成本和强化资产结构等较易达的的目标,常忽略外部众多难以用货币计量的不可控因素的影响,遗漏一些非货币性的外部战略性信息,对威胁与机遇的反应较慢;对内仅以财务指标评价,否决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业务。
问题九:习惯使用静态分析,缺乏动态分析。
有些企业习惯于用静态的思维、静态的企业发展战略、静态的市场环境、静态的生产经营计划和静态的员工需求与能力对企业进行静态的分析。这些企业很少关注外部和内部的变化,很少动态地去修正和完善企业的战略规划,很少调整行动方案。从而难以做到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
问题十:不解剖整体,个体分析不足。
有些大企业、大集团规模越做越大,财务越分析越来越宏观,出现了重视整体分析,轻视个体分析的一锅煮现象。他们没有像解剖麻雀一样对企业各分部中心、各业务流程、各作业单元分别进行财务分析,因此也就分析不出个体的战略贡献,从而难以挖掘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分部中心的分析不客观,不到位,就会造成低效率挤占战略单位和高效分部资源的现象,而企业整体资源配置的低效,最终将影响企业整体效益。
关键词:财务分析;存在;问题
1前言
企业财务分析是指企业根据信息使用的目的不同,从财务角度入手,比照目标和标杆指标,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进行专业分析,揭示活动结果与目标的差异,探求产生差异的驱动因素,提出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因企业运行环境变化快,需求、目标导向及分析方法的多元化,以及多部门多层次人员参与等因素,导致有些企业财务分析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十个常见的问题,希望对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有所启发。
2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十个常见问题
问题一:重会计核算,轻财务分析。
目前,我国仍处于经济转轨期。一方面,由于市场和自身的原因,有些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管理人员的管理决策很少依靠财务信息支持,造成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调整频繁,为了跟上变化,大部分企业的财会人员没能处理好企业会计核算反映调整与财会工作服务经营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学习新准则、新制度以及调整核算体系和会计信息系统上,很少有时间进行财务分析,从而也难以通过财务分析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产品。在会计核算按照国家强制提供的标准照章处理,企业对财务分析的需求和供给都不足的情况下,大部分企业仍存在重会计核算,轻财务分析的现象。
问题二:找不准需求,不知为谁服务。
在现实中,有些企业财务人员因不了解或不全了解相关各方对财会工作的需求程度,导致其不清楚财会工作为谁服务,反映在财务分析上则表现为:不清楚应为谁提供财务分析产品,应该提供哪些产品。
这些企业的财务部门不习惯与业务单位进行对接,习惯以总部为据点运营,将本部门定位为居高临下的总部职能部门,不清楚财务分析的“客户”,不愿意为业务部门提供个性化的财务需求。财务分析一种模式走天下、只出一种财务分析产品,财务分析报告专业晦涩,让人看不懂。
问题三:定位不清,作用不明。
有些企业对财务分析的定位和作用认识不清,片面地重视企业财务分析,分析得很细,分析结果提示的问题也很到位,然而分析完后却到此为止,没有下文。他们错将财务分析当作战略执行分析的核心,而不是战略与战略行动方案。这样一来,导致财务分析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财务分析的作用似乎也越来越大,但企业仍在走老路,战略执行或偏离目标,或困难重重。
问题四:只检查过去,不指导未来。
受管理者控制性思维习惯的影响,有些企业习惯于对过去已完成、不变化、有结果的活动进行财务分析和检查,而不能够基于过去,结合当前,着眼未来进行分析和沟通。不服务于未来的财务分析,只会发现过去的问题和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
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上,这些企业的财务分析以内部的、静态的的信息为主材料,很少采用外部竞争者提供的动态环境信息,从而使财务分析结果无法为企业战略的动态调整提供指导和帮助,那么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是阳光大道还是荆棘丛丛就不得而知了。[]
问题五:找不到标杆,不知优劣。
由于没有战略、或战略不清晰,或战略没有转化为可执行的标准,有些企业对外不清晰行业竞争情况,不找或找不到外部标杆,不分析或分析不出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看不到机遇与威胁。对内,缺乏走向战略目标的明确的行军路线和阶段目标,走到哪算哪,甚至不清楚企业走到了哪一阶段。
找不到外部标杆的结果是习惯于自我比较,习惯于与本企业的计划比,与过去同期比,是计划和过去存在问题还是当前存在问题,不得而知。没有正确的比较就没有真正动力,就不能找准正确的方向,找不准方向就不知企业存亡。
问题六:不考虑风险,或过于保守。
有些企业缺乏风险意识,决策不进行风险分析,过去运气比较好,胆子大,财务分析从不考虑或很少考虑风险,对分析结果不进行风险调整,把偶然的成功当成决策系统的必然成功,导致企业决策层夸大自身能力,喜欢冲击小概率事件,看不到前方万丈深渊,直到风险变损失时,企业已陷入万劫不复,难以重生的境地。
由于缺乏对风险的正确认识,有些企业惧怕风险,或缺乏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责任制度,要么视风险为洪水猛兽,要么但求无过,对存在风险的业务一律回避,满足于赚取微薄的利润,看不到风险中蕴藏的机会,错失发展良机,以致落后遭致淘汰。
问题七:不计资金成本,影响效率。
有些企业财大气粗,摊子很大,特别是一些垄断企业,项目分析与内部核算不计资金占用成本,企业内占用大量资金的业务单元明为贡献实为包袱。这类企业有时为了做大,并购了大量不计资金成本的微利企业,其结果是股东投资回报不断受到侵蚀而企业却浑然不知。这些企业虽长年盈利,净资产回报率却大大低于市场利率,占用股东和社会的大量资源低效运转。
问题八: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
货币计量假设虽然为财会工作提供了处理企业信息的便利,但也容易使一些企业只重视结果而不顾过程。有些企业重财务指标分析,轻非财务指标分析;分析的过程是从大结果到小结果;只出数字结果,而不清楚数字内涵,始终找不到产生结果的驱动因素,更没有涉及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
以价值为管理基础的企业,倾向于降低成本和强化资产结构等较易达的的目标,常忽略外部众多难以用货币计量的不可控因素的影响,遗漏一些非货币性的外部战略性信息,对威胁与机遇的反应较慢;对内仅以财务指标评价,否决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业务。
问题九:习惯使用静态分析,缺乏动态分析。
有些企业习惯于用静态的思维、静态的企业发展战略、静态的市场环境、静态的生产经营计划和静态的员工需求与能力对企业进行静态的分析。这些企业很少关注外部和内部的变化,很少动态地去修正和完善企业的战略规划,很少调整行动方案。从而难以做到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
问题十:不解剖整体,个体分析不足。
有些大企业、大集团规模越做越大,财务越分析越来越宏观,出现了重视整体分析,轻视个体分析的一锅煮现象。他们没有像解剖麻雀一样对企业各分部中心、各业务流程、各作业单元分别进行财务分析,因此也就分析不出个体的战略贡献,从而难以挖掘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分部中心的分析不客观,不到位,就会造成低效率挤占战略单位和高效分部资源的现象,而企业整体资源配置的低效,最终将影响企业整体效益。
关键词:财务分析;存在;问题
1前言
企业财务分析是指企业根据信息使用的目的不同,从财务角度入手,比照目标和标杆指标,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进行专业分析,揭示活动结果与目标的差异,探求产生差异的驱动因素,提出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因企业运行环境变化快,需求、目标导向及分析方法的多元化,以及多部门多层次人员参与等因素,导致有些企业财务分析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十个常见的问题,希望对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有所启发。
2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十个常见问题
问题一:重会计核算,轻财务分析。
目前,我国仍处于经济转轨期。一方面,由于市场和自身的原因,有些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管理人员的管理决策很少依靠财务信息支持,造成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调整频繁,为了跟上变化,大部分企业的财会人员没能处理好企业会计核算反映调整与财会工作服务经营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学习新准则、新制度以及调整核算体系和会计信息系统上,很少有时间进行财务分析,从而也难以通过财务分析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产品。在会计核算按照国家强制提供的标准照章处理,企业对财务分析的需求和供给都不足的情况下,大部分企业仍存在重会计核算,轻财务分析的现象。
问题二:找不准需求,不知为谁服务。
在现实中,有些企业财务人员因不了解或不全了解相关各方对财会工作的需求程度,导致其不清楚财会工作为谁服务,反映在财务分析上则表现为:不清楚应为谁提供财务分析产品,应该提供哪些产品。
这些企业的财务部门不习惯与业务单位进行对接,习惯以总部为据点运营,将本部门定位为居高临下的总部职能部门,不清楚财务分析的“客户”,不愿意为业务部门提供个性化的财务需求。财务分析一种模式走天下、只出一种财务分析产品,财务分析报告专业晦涩,让人看不懂。
问题三:定位不清,作用不明。
有些企业对财务分析的定位和作用认识不清,片面地重视企业财务分析,分析得很细,分析结果提示的问题也很到位,然而分析完后却到此为止,没有下文。他们错将财务分析当作战略执行分析的核心,而不是战略与战略行动方案。这样一来,导致财务分析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财务分析的作用似乎也越来越大,但企业仍在走老路,战略执行或偏离目标,或困难重重。
问题四:只检查过去,不指导未来。
受管理者控制性思维习惯的影响,有些企业习惯于对过去已完成、不变化、有结果的活动进行财务分析和检查,而不能够基于过去,结合当前,着眼未来进行分析和沟通。不服务于未来的财务分析,只会发现过去的问题和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
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上,这些企业的财务分析以内部的、静态的的信息为主材料,很少采用外部竞争者提供的动态环境信息,从而使财务分析结果无法为企业战略的动态调整提供指导和帮助,那么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是阳光大道还是荆棘丛丛就不得而知了。
问题五:找不到标杆,不知优劣。
由于没有战略、或战略不清晰,或战略没有转化为可执行的标准,有些企业对外不清晰行业竞争情况,不找或找不到外部标杆,不分析或分析不出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看不到机遇与威胁。对内,缺乏走向战略目标的明确的行军路线和阶段目标,走到哪算哪,甚至不清楚企业走到了哪一阶段。
找不到外部标杆的结果是习惯于自我比较,习惯于与本企业的计划比,与过去同期比,是计划和过去存在问题还是当前存在问题,不得而知。没有正确的比较就没有真正动力,就不能找准正确的方向,找不准方向就不知企业存亡。
问题六:不考虑风险,或过于保守。
有些企业缺乏风险意识,决策不进行风险分析,过去运气比较好,胆子大,财务分析从不考虑或很少考虑风险,对分析结果不进行风险调整,把偶然的成功当成决策系统的必然成功,导致企业决策层夸大自身能力,喜欢冲击小概率事件,看不到前方万丈深渊,直到风险变损失时,企业已陷入万劫不复,难以重生的境地。
由于缺乏对风险的正确认识,有些企业惧怕风险,或缺乏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责任制度,要么视风险为洪水猛兽,要么但求无过,对存在风险的业务一律回避,满足于赚取微薄的利润,看不到风险中蕴藏的机会,错失发展良机,以致落后遭致淘汰。
问题七:不计资金成本,影响效率。
有些企业财大气粗,摊子很大,特别是一些垄断企业,项目分析与内部核算不计资金占用成本,企业内占用大量资金的业务单元明为贡献实为包袱。这类企业有时为了做大,并购了大量不计资金成本的微利企业,其结果是股东投资回报不断受到侵蚀而企业却浑然不知。这些企业虽长年盈利,净资产回报率却大大低于市场利率,占用股东和社会的大量资源低效运转。
问题八: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
货币计量假设虽然为财会工作提供了处理企业信息的便利,但也容易使一些企业只重视结果而不顾过程。有些企业重财务指标分析,轻非财务指标分析;分析的过程是从大结果到小结果;只出数字结果,而不清楚数字内涵,始终找不到产生结果的驱动因素,更没有涉及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
以价值为管理基础的企业,倾向于降低成本和强化资产结构等较易达的的目标,常忽略外部众多难以用货币计量的不可控因素的影响,遗漏一些非货币性的外部战略性信息,对威胁与机遇的反应较慢;对内仅以财务指标评价,否决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业务。
问题九:习惯使用静态分析,缺乏动态分析。
有些企业习惯于用静态的思维、静态的企业发展战略、静态的市场环境、静态的生产经营计划和静态的员工需求与能力对企业进行静态的分析。这些企业很少关注外部和内部的变化,很少动态地去修正和完善企业的战略规划,很少调整行动方案。从而难以做到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
财务分析主要是指从项目的角度出发,考察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债务清偿能力、风险能力等财务状况,据以判断该投资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一)项目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分为:一类是贴现指标、另一类是非贴现指标。项目盈利能力分析主要考察一个项目的盈利水平,在项目经济评价中,盈利能力分析占有突出的地位,是决定项目是否可行的重要标准。因此,项目盈利能力分析十分重要。它是在编制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等基础上,通过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等指标,以判断项目的盈利能力。
(二)项目清偿能力分析。项目偿债能力分析主要是考察项目在计算期内各年的财务状况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具体可根据有关财务报表,计算借款偿还期、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等指标。如果采用借款偿还期指标,可不再计算备付率指标,反之亦然。
(三)不确定性分析。不确定性分析主要包括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项目经营的未来状况可能与预测产生偏差,投资项目因而有可能面临潜在的风险。为了更好地对项目进行经济可行性评价,需要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估计项目可能承担的风险,确定项目在经济上的可行性。
二、项目财务分析的步骤
项目财务分析过程中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但是以定量分析为主。结合项目财务报表的编制和项目财务分析指标的计算,以及对于这些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找出项目财务的可行性。因而项目财务分析主要是一个定量分析的过程,这一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一)项目财务数据搜集。根据项目财务分析的需求,搜集相关的各种数据参数,包括国家有关的财政和税收政策,项目的造价和运营与维护等方面的成本数据。
(二)项目财务数据预测。项目财务分析是对一个项目整体经济活动的分析,作为一种事前分析,项目财务基本数据多数是预测性的,预测项目的市场前景和项目的收益与成本方面的数据;项目产品产量和销量的预测;项目产品销售价格和销售收入的预测:项目产品生产成本及税金的预测等。
(三)编制项目财务分析用报表。项目财务分析用报表分为基本报表和辅助报表,其中基本报表包括项目现金流量表、项目损益表、项目负债及其偿还表、项目资金来源与运用表、项目资产负债表等。对收集和预测的项目财务数据进行全面的汇总和整理,编制项目财务分析用报表,使这些数据之间形成内在联系。
(四)全面进行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项目财务分析主要是通过编制和计算动态财务分析指标去进行项目财务可行性的分析与评价。因此在进行项目财务分析时必须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对于不同时间点上发生的项目现金流量采用折现等方法将其换算为现在或未来同一时间点上的现金流量值,以保证不同项目方案或不同项目财务分析具有同等的价值基础。
(五)给出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结论。项目财务分析最终的工作是根据上述分析得到的结果编写和给出有关项目财务可行性的报告,这一报告实际上是整个项目可行性报告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是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如果某个项目的财务可行性有问题的话,没有哪个企业会去开展和实施该项目。
三、项目财务分析的技术方法
(一)资金时间价值。资金时间价值是指等额货币在不同时间点上具有不同的价值,即随着时间的转移,资金会发生增值。资金增值的途径有两个,一是资金投入生产经营取得利润,二是资金存入银行。后者由于存款人推迟消费要得到相当于利息的补偿。两种来源相对应,资金的时间价值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利润,二是利息,它们也可以用利润率和利息率表示。习惯上,人们一般使用资金价值的相对量,即利息率和利润率来衡量资金的时间价值。
(二)财务分析的静态分析方法。静态分析法对投资项目进行经济分析时,不考虑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对方案进行粗略的评价,这种方法计算比较简单而且比较实用。包括:
1、静态投资回收期法。
2、借款偿还期法。
3、投资利润率法。
4、投资利税率法。
5、资本金利率法。
6、资产负债率法。
7、流动比率法。
8、速动比率法。
(三)财务分析的动态分析方法。动态分析法对项目的分析较为全面,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在此基础上对项目进行考核,与静态分析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更为实际、合理。包括:
1、动态投资回收期法。
2、净现值法。
关键词 统计相对数 财务分析 应用
一、前言
统计相对数能够对不同研究对象的同质特征进行抽象化处理,这样能够提高不同研究对象的可比性,更加清晰、方便以及直观地反映各个财务指标之间存在的关系。正是由于其优越性,被广泛地推广和应用在财务分析中。值得注意的是,在财务分析中应用统计相对数时,需要考虑特殊要求,即指标口径可比性要求和总体范围可比性要求,充分考虑上述要求,能够有效地提高财务分析结论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并对财务行动、策略进行调整,保证企业的综合效益。因此,文章针对统计相对数在财务分析中应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财务分析中应用统计相对数的重要性
相对数是对两个相关联的指标进行比较,常用的比较方法包括相减比较、相除比较,相除比较方法的应用相对广泛,可以分为无名数与有名数。例如,人口数量/平方公里,倍数、千分数以及百分比属于无名数,人口密度属于有名数。企业财务分析中,通常需要对不同阶段的财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此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水平进行判断,或者对企业的自身数据和其他同类型企业进行比较,分析两者之间存在差距的原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进和调整,以便于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但是,不同企业的规模以及经济资源等存在一定的差异,直接采用总量的方式进行对比,显然不科学或者没有实际意义。因此,将统计相对数应用到企业财务分析中,能够有效地提高两者指标的可比性。以利润为例,假设,M企业今年盈利8000万元、去年盈利5000万元;N企业今年盈利600万元、去年盈利300万元,如果直接进行比较,两者之间不存在可比性。利用统计相对数,先转化成利润,然后再对两者的差异进行比较。统计相对数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对绝对差异的抽象化,还能够对总体的内部结构特征进行反映。例如,对某一区域的第一、第二产业所占比进行计算,能够大概地反映该区域的现代化发展水平。财务分析的统计方法众多,统计相对数能够比较清晰、方便以及直观地反映各个财务指标之间存在的关系,正是由于其优越性,被广泛地推广和应用在财务分析中。
三、统计相对数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一)动态相对数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动态相对数指的是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同一现象数值的对比,该指标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现象的发展变化的相对程度,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速度。企业财务分析中经常需要对企业的财务动态进行分析,以便于对企业各项指标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因此,企业会计年报通常需要列报至少两期的财务数据。企业财务分析中的动态相对数通常指的是一种工具,其指标名称并不固定,企业通常根据自身的财务管理需求,采用动态相对数对所需要的财务指标进行动态分析。
(二)结构相对数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统计的目的在于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状况,统计结构相对数能够反映和其他指标的关系。总体中部分指标和总体整体指标对比获得结构相对数,以此对总体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评价和判断。例如,将企业总资产为总体,包括两个部分指标,即总体单位的所有者权益、负债总额,通过对比负债总量和资产总量,能够获得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这样能够从经济资本来源角度,对企业资本结构的科学性进行判断,如果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将会增加企业的风险,导致企业收益水平降低。
(三)比例相对数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比例相对数指的是将总体中不同的组成部分进行数量对比,以此获得一系列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数的目的在于对总体组成部分的协调性进行评价和判断。通过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能够反映企业的实际发展水平,然后根据企业的财务指标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结构进行改进、调整以及优化。例如,随着企业规模的萎缩或者扩张,企业的债务比重会下降或者上升。因此,通过对比企业的负债总量和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总量,根据两者的对比结果来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是否协调、平衡进行预测和判断,决定是否对企业的财务战略进行调整。企业总资产这一总体包括所有者权益总量和负债总量,辐照总量和所有者权益的比值就是产权比率,该指标是衡量企业财务状况的财务杠杆,被广泛地推广和应用在企业财务风险水平与收益水平评价中。
(四)强度相对数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强度相对数指的是两个存在一定关联,但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的比值。企业财务管理中通常利用强度相对数反映某财务特征和其他财务特征的对比强度,这样能够实现对特定财务状况进行识别。例如,对比流动资产总量和流动负债总量,获得企业的财务流动比率,对企业流动资产资本状况和流动负债状况进行对比,能够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判别,同时还能够准确地识别企业经营过程中是否存在财务风险,然后将其作为企业财务风险决策制定的主要根据,对企业的财务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
四、财务分析中应用统计相对数的特殊要求
财务分析中应用统计相对数的特殊要求包括两个:
(一)指标口径可比性要求
企业根据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而财务分析中的统计相对数全部由财务报表提供,当会计准则发生变化时,会对财务报表以及相对数的基础数据造成影响,导致出现计算口径不同的现象,严重地影响财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这就需要在进行不同时期每股收益率对比分析时,当出现前后期指标计算口径不一致的现象。例如,前期、后期的口径分别为加权每股收益率和稀释每股收益率,这就要求在进行不同时期每股收益率分析时,需要根据会计准则对后期指标口径进行调整,保证前期、后期每股收益率口径的一致性。
(二)总体范围可比性要求
总体范围可比性是对动态相对数来说的,指的是财务相对数的分子、分母的总体范围相适应或者相同。例如,对比报告期每股收益率和基期每股收益率,能够获得动态相对数,该动态相对数能够对企业的每股收益率进行分析和评估。但是,集团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合并范围不同,上一时期合并的盈利子公司,如果没有被并入本期,势必会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财务分析时需要对信息进行披露,由分析者对不同时期的合并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对合并范围变化对企业财务分析结果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五、结语
财务分析中应用统计相对数,能够比较清晰、方便以及直观地反映各个财务指标之间存在的关系,分析两者之间存在差距的原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进和调整,以便于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正是由于统计相对数的优越性,其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被称之为最具有创新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分析方法,值得被广泛地推广和应用。
(作者单位为天津财经大学)
[作者简介:官宸(1994―),吉林长春人,注册会计专业。]
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即财务分析,可想而知,财务分析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随着现代企业扩展的规模越来越大,它们不仅要降低投资风险获得长远的经济效益,还得跟上现代化的企业发展制度。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明确的认识到财务分析的作用与意义,在财务管理中充分的利用财务分析的价值。财务分析即企业的财务部门通过收集相关的财务数据并结合相应的财务报表,借助于现代专门的财务分析技术对企业现在或者过去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估的一种活动方式,同时,它还是对企业将来的运营经济状况进行预测的一种有效判断方法。综合来说,正确的财务分析结果将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对企业的发展做出最佳的决策。财务分析需要考虑的层次如下表
二、财务分析的具体方法
1、财务状况主题分析
一个企业拥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对企业的稳定发展都是无可厚非的。故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分析可以通过对现有的公司的资金使用率、资本结构、负债率、发展能力、运营能力、杜邦的状况进行分析,借此来得到企业正常运营的财务情况。这样的财务分析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有着深刻的长远发展意义,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利用得到的数据信息为企业的管理经营提供科学的指导。
2、财务政策分析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的最终经营目的都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经济利润,可见,利润在企业的销售额中所占份额越大,企业的最终收益就越强。针对相应的财务报表分析研究,预测公司的财务收益和运营中将面临的风险程度,及时的对企业财务管理政策的做出定向的修改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3、现金流量分析
在企业财务管理分析中,可以通过现金流量的财务分析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一定的预测。现金流量分析即一定的评估企业相应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的有效方法手段。
4、投资报酬分析
剖析财务管理中财务分析的重要意义曹锦丽摘要:本文从财务管理中财务分析的几个重要部分具体的阐述财务分析的内容,并剖析财务分析的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意义。结合财务分析的意义,充分发挥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价值。关键词:财务;管理;分析;价值财务分析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投资报酬分析。因一般的企业都是正规的盈利公司,任何的财务分析都是为了更好的获利,因此,投资报酬分析对于企业投资者了解未来企业的运营业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财务分析方法。同时,它还可以直接的帮助企业投资者进行正确的项目投资决策。
5、财务分析报告
企业管理者除了可以通过明确的财务报表得到确切的财务信息,在相应的项目投资决策确定之前,财务部门须按照业务发展和财务管理政策的要求,编写财务分析报告、投资财务调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等,以便于给企业财务投资提供可行性的数据支持。
三、财务管理中财务分析的意义
1、财务分析能够加快企业向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引来下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企业不仅要不断的创新,还得不断完善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跟上时代的步伐。为不断的完善企业的经营模式,财务管理也必须与时俱进,通过合理准确的财务分析对企业的投资发展建立蓝图,并及时的找出解决企业经营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长远发展的内在动力。
2、财务分析是反映企业状况的有效手段
在财物分析中总是能找到企业运营状况的影子,一份完善的财务分析报告是间接能动的反映着企业的收益基本状况的,因此,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分析的精确度对企业的项目投资、经营发展能够起到有效的决定作用。
3、财务分析能够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践行下,经济全球化的引来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者总是在经济发展之上谋求盈利,而在投资未得到收益之前,企业管理者能通过何种手段来了解企业的获利程度。现在唯一的一种有效手段就是财务分析,财务分析将为企业投资者提供一定的可参考的财务状况指标。所以,为了企业投资者的根本利益,企业的长远利益,财务分析任务将承担着不可估计的重任。
4、财务分析有利于风险管理
企业也是也是一个整体,它的正常运营需要各部门的相互配合、相互督促。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可想而知,如果其中的一个部门稍有差错将会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益。比如:如果财务部门聘用的财务人员专业技能不合格,不仅仅影响财务部门的正常运作,而且间接的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为了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审计部门就应该发挥其专有的权利,提高财务部门的录用审核管理,降低风险管理,保证企业的安全运作。可见,财务分析将有益于企业的风险管理。
四、充分利用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价值
1、加强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
综上所述,已经让大家充分的认识到财务分析的重要性,那么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管理者们就必须高度的重视财务分析的所处地位,及时的认识到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发展方向的引导作用。并且加强财务人员管理,监督工作人员认真严谨的做好财务分析工作。以确保企业的利益不受到损失。
2、完善财务报告
借助于现代技术分析现在的财务报告,不仅能够及时的了解企业的内部财务信息,而且还能够借助于它反映出企业发展的状况。纵观以往的财务报告,由于分析的因素不够全面,无法满足企业的决策需求,远不及现在财务报告的优越性。科技总是在不断的向前进步的,企业的工作人员需要不断的创新,灵活的运用现在的信息技术完善财务报告,提高财务分析的质量,使得财务报告能及时的更新,动态的反映财务状况。
3、完善财务分析方法
1)健全财务指标体系企业在发展,像陈旧的制度一样也需要更新换代,在原有财务分析各类指标也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项目投资行业有变、经济发展速度有变,考虑的财务指标也有很大的出错。为了凸显财务分析指标设计的优越性,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方法就必须相应的改善已有的财务指标体系。做到与时俱进,灵活变通。
2)动态分析财务指标比率动态分析财务指标的比率对完善财务分析方法起着动态调节的作用,企业在做投资时面对的风险因素也存在不确定的因素,为了得到准确的财务分析结果,及时的确定当前经济形势,及时的调整财务指标等都不可忽视。相比之下,动态的分析形式对财务指标比率进行估计,对企业的财务分析能够做出及时的调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五、结束语
关键词:企业;财务分析;问题;对策
财务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财务进行分析,它对企业的生产起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财务分析能够明确的指出企业发展中的各项矛盾,并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但是,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一企业分析的质量并不高,实用性也不强,还存在各种的问题与不足,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财务分析工作,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较为完整的分析,提升财务分析的质量,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企业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一)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的有效手段
企业发展的目标就是让股东权益实现最大化,即企业价值的最大化。通过财务分析,不仅仅能够发现企业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财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够根据财务情况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走向做宏观上的指导,并就前段时间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正措施,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对财务分析数据进行解读,能够发现企业在运作过程中部存在的一些矛盾,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依据,实现企业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二)反映企业的经营状态的重要依据
在对财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能够重新整合一些利润表、资产负债表以及现金流向表等财务相关表格,进行发现目前存在的一些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微量元素,并在和以往数据进行对比的过程中分析企业近期的营运能力以及获利能力,有助于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的运营状态有较为直观的了解,并且有助于财务部门以及出台相关措施适应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分析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务分析的作用不够重视
财务分析在国外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国外企业普遍对财务工作比较重视,财务部作为重要的决策支持部门,其地位普遍在生产经营部门之上。但是在国内的引进和发展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由于引入财务分析的理念比较晚,加上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还不够完善,财务分析在管理决策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依赖。即使在一些管理先进的大中型的国有企业,往往也是“重业务、轻职能”,财务部作为职能部门,在公司地位不高,人员配置受到限制,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从根源上限制了财务分析的能力和效果。
(二)财务分析框架存在局限性
框架的关注点未能面对企业增值信息,缺乏对企业整体战略的关注;难以突破企业边界,在现代社会中,上游制造商与中游供应商、以及下游客户之间的互相影响越来越大,公司的管理和发展也逐渐打破公司自身的边界,需要范进行围更广、价值链更深人的全网络或全流程管理,而相对应的财务分析,目前还很难做到突破企业边界,向整个价值链、产业链的视角和思维去做总体分析;企业财务分析所使用的数据为历史数据,这个基础决定了企业主要是面向过去,而在企业战略思维上很有局限。
(三)财务分析方法存在局限性
目前国内通用的财务分析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通过这些分析方法,可以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一般的比对与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企业对财务分析工作的要求。但在此分析法下,财务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只能采用历史一段时期的数据为分析基础,由于数据基础的局限性,因此使用比较分析法时,并不能完全依据数据结果进行判断。在看到数据趋势的同时,应对数据背后的企业经济内容需要进一步的探究与分析。
三、企业财务分析存在问题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财务分析的重视力度
首先,决策者和财务人员在落实企业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所起到作用的同时,也要把它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使其能够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准确且可靠、真实的会计信息。企业管理者要从思想和认识上提高,把财务分析工作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步骤,只有企业的领导班子加强对财务分析的重视,才能够敦促各个部门相互加强交流和沟通,以便于努力配合做好财务分析工作。第二,财务人员在财务分析中担任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只有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升,财务分析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让每位财务人员都了解财务分析的业务流程,以便提升在岗职工的财务分析意识和工作能力。
(二)拓展财务分析框架
要突破财务分析原有的框架局限,应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企业财务分析在关注“面”的分析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增加对“质”的分析,在关注各个分离指标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将各因素整合,既尊重企业已经取得的进展和业绩,又要拓展到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具体来说需要将分析与战略、经营、资源配置和绩效衡量有机连接到一起,形成公司整体的分析框架。另外还需要将战略分析与价值驱动因素分析连接起来。第二,企业财务分析在关注自身企业的同时,还需突破边界,增加对上下游供应商、客户的分析,同时关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从整个产业链、价值链的角度进行分析。
(三)改进和完善财务分析方法
企业财务分析人员要尝试优化,财务分析要尝试对现有分析方法进行优化,从多角度、多维度、从整个价值链的视野进行描述和分析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如:采用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财务分析,横向指标与纵向指标相结合,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相结合,财务分析指标与企业经营指标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等。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财务分析工作也应该在回顾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的情况下,着眼于未来,利用现有的资料,并充分结合企业动态的发展情况,采用合理的技巧和方法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完成企业财务分析工作。
作者:张东晓 单位:平顶山神马帘子布发展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摘要]利用企业财务分析报表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分析是学习《财会管理》课程的最终目的,教学中要突出一个重点,置疑两个基本,明确三点要求。
《财务管理》教材中《财务分析》一章,集中阐述了有关企业财务分析的若干问题,现就如何讲解其重要意义、把握它在书中的地位、其基本内容、内在逻辑、重点难点等问题提出若干意见,供参考。
一、学好本章课程的重要意义
按照会计专业教学的总体要求,学好《财务管理》知识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在学习后掌握对企业的经营、运营情况进行基本管理的财务技能。本章是在叙述了企业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和财务预算后的具体应用知识。是前几章节的总结与应用。
具体地说,本课讲企业财务分析,既是财务管理知识在具体问题上的应用,也是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全面要求。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意义有三点:一是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和改善经营管理。因为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其变动趋势,提示企业内部各项工作出现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是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掌握本企业实际情况的重要办法。二是有利于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和债权人制定信用政策。投资者、债权人对有关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其发展趋势,必须有深入的了解,这就要求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以利于选择最佳投资目标或制定最佳信用政策。三是有利于国家财税机关等政府部门加强税利征管工作和正确进行宏观调控。无论是加强税收和利润的征收管理,还是制定宏观调控措施,国家财税机关及有关政府部门,都有必要进行财务分析,全面、深入的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其变动趋势。
二、本课的基本思想
1、突出一个重点——企业综合财务分析与评价。既学会为企业进行会计报表分析。因为无论是偿债能力分析、资产管理状况分析还是企业盈利能力分析,都是将有关财务分析指标孤立地从某一特定角度出发去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不是全面、系统地评价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与财务成果,也不能实现财务分析的目的。而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归集汇总的结果,也是企业各种财务活动结果的集中反映。
2、围绕两个基本——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内容。基本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在财务分析中,比率分析法应用得比较广泛,其中财务比率有相关比率、结构比率和动态比率,应作重点讲解。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有偿债能力分析、资产管理状况分析及盈利能力分析。
3、明确三点要求——做好财务分析应遵循的具体要求。一是所依据的信息资料要真实可靠。二是根据分析工作的目的正确选择财务分析的方法。必须着重让学员明确:不同的工作目的有不同的分析方法,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三是要从多项财务指标的变化中掌握企业财务活动的规律性。要在进行绝对指标比较分析的同时进行相对指标比较分析,要在进行横向分析的同时进行纵向分析,要在与目标标准进行比较的同时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
三、本课的内在逻辑联系。
本课分三节,第一节为概述,讲解财务分析的概念种类、原则目的、方法要求,是一个知识的铺垫。第二节主要对财务分析的内容进行论述,是进行财务分析的具体操作讲解。第三节是讲如何运用各种分析结果对企业的全面经营进行,也是学习本章知识的根本目的。第二节内容是第一节知识的具体应用,第三节是前两节内容的总结性应用。全章为递进式知识结构。
四、本课的重点、难点
1、财务分析的要求与方法的选择。由于财务分析对企业关联各方的决策影响重大,为了确保会计人员在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时客观公正、结果真实可靠,必须明确财务分析的各项要求。这是解决为什么对一个企业进行财务分析、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分析的工作前提,因此,它也是本课首先要讲清的问题,使用课时不用很多,但一定要让学生正确理解财务分析的要求。同时要让学生牢记:进行财务分析的受益人是哪类群体,长期投资者最关心投资的收益,分析时应重点提示企业的获利能力;短期投资者最关心股票、债券的变现能力,分析时应重点提示企业短期营运能力;而债权人最关心企业的还款保障。从而在学习期间就树立针对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财务分析方法。
2、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是投资商、贷款银行、企业股东、股民所共同关注的因素,直接影响投资者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动力。偿债能力分析有长期和短期之分,而企业的长期负债通常在企业债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构成企业的主要债务。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即付比率、资产负债率和资本金负债率。在讲解中要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分析作为重点。在讲解企业偿债能力分析时一要教会学生计算债和所有者权益在资金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二要引导学生在进行评价时防止片面强调偿债能力而忽视企业的整体效益。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是经营者经营业绩的体现,也是职工集体福利设施不断完善的重要保障。因此盈利能力分析十分重要。主要用资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去评价。要引导学生对企业进行盈利能力分析时将目标标准、行业标准与历史标准相结合。
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是在《营运资金管理》与《收益及分配的管理》两章节后的具体应用。
4、综合财务分析与评价。它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节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利用企业的会计报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杜邦分析法是讲解静态分析的主要方法。此法的特点是直观、层层分解、逐步深入。将企业的会计报表分解为杜邦分析图应为重点讲解内容;绝对额比较法与结构百分比比较法是动态分析法是主要讲解内容。动态分析法的特点是比数字、比结构,工作较为繁琐,教师不能化繁而简、避重就轻,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不怕苦不畏繁的工作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