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安全隐患原因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 引言
当前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 其电梯作为不可缺少的垂直运输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几年电梯设备安全状况总体保持稳中有降的平稳态势, 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电梯事故仍呈高发态势,形势依然严峻。
二、电梯现存的安全隐患因素
1电梯安装方面的安全隐患因素
隐患之一,是电梯旋转部件的防护装置安装不到位。GB7588— 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电梯所采用的保护装置要能看见旋转部件,并且不妨碍维护人员的检查与维护工作。而TSGT7001— 2009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对电梯的旋转部件防护的要求是:机器设备间、井道内及轿厢上的滑轮、链条、限速器、曳引轮等都应该设置防护装置。
隐患之二,是电梯轿厢内安装的应急灯亮度不足。TSGT7001— 2009要求电梯的正常照明中断时,应急灯能够及时接通,并且应急电源能够自动再充电。但是,现在大部分正在使用的电梯虽然有应急照明装置,但轿厢内应急灯的亮度通常达不到要求。例如本市一些电梯的应急照明亮度甚至比不上手机的亮度,根本看不清操作面板和电梯的一些安全提示。
隐患之三,是土建进度与电梯安装进度不匹配。土建进度滞后主要针对新装电梯而言。
一旦发生电梯困人,乘客可以通过电梯的五方通话系统(即管理中心主机、电梯轿厢分机、电梯机房分机、电梯顶部机房分机、电梯底部机房分机)与外界取得联系,从而获得救援。但在新装电梯验收检验时,土建部门常常因为进度赶不上,在电梯施工完成并能够正常运行时值班室的建构还没有完成,五方对讲系统因而会出现问题。而新装电梯尤其又多安装在新建居民小区,往往物业管理较为不到位时期,一旦居民小区电梯发生困人事故,联系不畅,影响救援,容易造成较为恶劣的影响。笔者就曾遇到过此类情况。
2电梯设备运行方面的安全隐患因素
2.1 电梯门系统的事故及其分析
电梯门系统的结构特点,如每一运行过程都有要经过开关门动作两次,造成了电梯门系统方面的事故发生率居电梯各类事故的首位。电梯门系统事故一般分为剪切、碰撞事故和坠落井道事故两类。门锁开关被短、接应急按钮被短接、门锁电路短接和门锁电路故障短接等原因会造成剪切、碰撞事故;层门损坏、强制关门、装置失效利用紧急开锁装置开启层门、在门锁损坏或门锁啮合尺寸过小的情况下用力扒开门厅等是造成坠落井道事故的原因。2011年本市西区某居民小区就发生过一未成年男童强行扒开电梯层站门坠入井道的不幸事故。
2.2 井道内事故及其分析
建筑层面不断增加的同时,电梯井壁也不断高升,这将给电梯井道事故的发生增加一些威胁。电梯井道内事故可分为电梯的冲顶、蹲底、溜梯事故三类,而这三类事故的发生又是紧密相关的。电梯在平层停梯时制动器如果不能可靠制动下闸,就可能发生溜梯;溜梯一定会引发蹲底,蹲底不一定是由溜梯引发的。电梯的制动器是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部件,它的工作性能是否可靠直接关系到乘客的人身安全。本市某高校的计算机学院教学楼就曾多次发生电梯溜梯导致部分学生和教师不敢乘坐电梯,后经排查恢复正常运行。
3电梯使用方面的安全隐患因素
3.1 管理方面的缺陷
现在大多数的电梯使用单位在安装了电梯后就以为万事大吉了,他们没有充分认识电梯的使用规范,管理规章不健全。如有些单位用客梯来运送对电梯造成伤害的货物,如沙子、油漆、煤等。这点在新的居民小区集中上房开始装修时表现的极为明显,而施工工人进出电梯时又往往野蛮操作,尤其导致电梯门损坏较为常见。
3.2 乘客使用的不规范
电梯是一种特种设备,正确规范的使用非常重要。由于现在城市人口混杂,很多市民根本不知道怎么样正确使用电梯。有的乘客反复多次按按钮甚至按按钮时用力过猛;有的乘客带小孩乘电梯时小孩子在电梯内蹦跳;电梯经常超重。这些不规范使用会给电梯造成很大损害,从而导致一些事故的发生。
三、电梯安全隐患解决方案
对于以上提到的各种现存的电梯安全隐患因素都应该有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下将讨论针对现行的各种安全隐患因素的一些可行方案。其中对于电梯安装方面的安全隐患,主要的解决方法是使用正规厂商的电梯、做好前期验收工作等,从而可以使电梯有好的质量,为安全运行打下基础;对于电梯设备运行方面的安全隐患因素如门系统事故, 井道内事故的解决方案是加强电梯运行时的管理及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及增强管理者的安全管理意识。
1使用正规厂商的电梯
正规厂商生产的电梯能够满足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无论是在安全上,还是在可靠性上都能够得到保障,并且正规厂商的安装维修人员比较专业,因此,选择电梯时要选择正规厂商的电梯。
2做好前期验收工作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必须经过检验之后才能够出厂或者交付使用。未经验收的电梯造成电梯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这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电梯使用单位如果采用外购零部件,该零部件一定要有合格证明和有关的型式检验合格证明,同时应对零部件在产品中的协调和功能进行检验和调整。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的电梯必须是经过安全检查的,这才能有效减少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
3提高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意识
电梯使用单位对电梯进行定期监督检查,重视电梯维护保养和各项使用电梯的规章制度是保证电梯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使用单位可以建立一套电梯安全管理方案:建立电梯安全技术档案,把电梯安全运行日志和事故维修都记录在内;配备合格的专业人员管理电梯使用情况,专业人员要把电梯的日检、周检等准确记录下来;开展排除事故和设备维护的评优活动,奖励优秀个人和部门。
4加强电梯日常维护保养
电梯使用单位要与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建立合同,做好电梯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而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的职责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该认真负责其维护保养的电梯的安全性能,比如电梯应当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调整和检查;②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应该有专门人员轮班来接听电梯维修电话,保证在当接到故障通知后能立即赶赴现场,采取必要的应急救援措施;③电梯维护保养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④电梯维护保养作业中,现场作业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以保证作业现场的安全防护,使施工安全进行;⑤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单位要协助电梯使用单位建立电梯技术档案。
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在日常维护保养中发现电梯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时,应当书面告知使用单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应当同时书面向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
5提高维护和使用人员及乘客的素质
电梯安装人员的技术素质、受训程度以及他们对国家标准、规范的理解、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电梯的安装质量和电梯的安全技术性能。现在许多电梯安装人员的技术素质不高,具体表现在对国家标准、规范理解不深,甚至理解不正确;在安装过程中在不看安装说明,不执行安装工艺光凭自己的经验和习惯进行施工;在安装过程中不认真填写安全检验的记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化的快速前进,电梯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人们对电梯的可靠性以与安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电梯失控超速下坠时自动制停设置的专门安全装置,电梯安全钳系统在电梯安全保护装置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动作正常与否不仅关系到电梯本身的运行安全,更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鹏才.浅谈电梯检测中顶层高度的确定[J].汕头科技,2006,(2).
[2]孟闯.电梯安全隐患浅析及解决方案[J].装备制造技术,2011(4).
【关键词】 护理管理;安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工作的安全性要求也更加严格。护理安全是指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2006年全国共发生9800余起严重事件,医院经济损失2亿元[1]。这些现象从一侧面反映了医患之间的不和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患双方都存在明显的风险及不安全因素。我们面对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护理管理者必须将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放在首位,如何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把护理隐患降到最低限度,提高护理安全管理,防止医患纠纷,是需要护理管理者探讨的严峻课题。
1 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主要原因
1.1 管理隐患 管理不力、要求不严,监控不严,制度不落到实处,护理人员分工协调不当。
1.2 护理人员素质隐患 对病人护理不周,服务态度差,言语冲撞。有章不循,违反制度或技术操作常规。依赖陪人、护工、实习同学,工作责任心差,观察不细,粗疏。情感受挫,情绪波动失控,注意力分散,错误用药或执行医嘱。比如和家人或同事闹矛盾等,情绪有波动,做事心不在焉,这是导致差错发生的最大隐患,差错的发生有时就在几秒钟,一闪神之间。
1.3 技术隐患 业务知识缺乏,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均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如对急救设备不会使用,使抢救不得力。
1.4 环境与卫生隐患 医院的基础设施、病区物品配备和放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地面过湿、过滑致跌伤、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致烫伤。环境污染所致的隐性不安全因素,如由于消毒隔离不严格等造成院内感染。
2 防范措施
2.1 更新管理方法 (1)护理部严格依照规章制度管理,重新细化安全考核标准,注重流程中的督察力度,组织定期检查、随时检查、重点检查、滚动式检查、堵塞漏洞,防范缺陷。(2)护士长管理从细节开始,构建严谨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护理单元,利用晨会、交班会、例会等评析护理工作中的得失,设想某种不周可能导致的后果。(3)每位护士明确护士的法律责任,严格依法执业,持证上岗。熟悉病人享有的权利,明确护患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及护理带教中的法律责任问题。
2.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的识别准确性 健全与完善各科室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标本采集、给药、输液、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中、后,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完善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
2.3 提高用药安全 高浓度电解质制剂等高危药品,必需单独存放,醒目标志。对药名、剂型、外观等相似相近的药品具有识别技能。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预防输液反应。
2.4 提高病人满意度 加强护患沟通:沟通也是一种护理,是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措施[2]。护士必须意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根据病人性别、年龄、受教育的程度,采取恰当的方式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和健康宣教。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护士的理解与信任,减少和避免纠纷发生。
2.5 提高护理风险识别能力
2.5.1 建立科学的护理风险管理系统 建立不良事件、压疮预报制度,不管是否受到伤害,都要鼓励护理人员及时上报安全隐患,以期在第一时间采取补救和整改措施,如隐瞒不报,则按相关规定实施惩罚。
2.5.2 善于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 在工作中强化对识别疾病、护理操作、用药、意外事件中的风险能力外,对有可能引起意外的任何设施、用具都具备戒心,如车辆的刹车、吊杆、氧气、门窗的安全、床栏功能完好等。
2.5.3 发挥患者监督作用 护士可能由于工作繁忙忽视某些不利于护理安全的行为,或由于某些习惯性行为而忽略其危害性,但患者能够发现护士发现不了的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和健康信息传播,提高病人的卫生信息拥有量,增强其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能力,为预防不良事件发生赢得机会和时间,提高管理效率。
2.6 培养学习型护士,规范护理行为 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护理专业水平,提高对高危病人观察能力。
参考文献
文章来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病人及家属的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求医期望值也不断提高,稍不满意就易引发医疗纠纷。护理实习生初次参与临床护理工作是医疗纠纷高发阶段。作者对本院2003年7月至2005年6月发生的8例护理差错、投诉案例进行总结,分析临床护理教学和工作中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以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3年7月至2005年6月带教护理实习生50名,发生护理差错、投诉各4例;具体原因见表1.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护理实习生60人,发生护理差错、投诉各1例,差错为护生发错药(未在带教老师监管下操作),投诉主要原因为护患沟通不完善引起误解。
1.2方法
(1)护生护理安全隐患原因:护生发生护理差错、投诉的原因。
从以上案例分析,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①法律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足:护生擅自独立操作,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相关的差错占37.5%.其中发错口服药、接错液体、抽错血各1例。护生进入临床,对各种法律、法规了解不多、重视不够,部分护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带教老师忙于处理急诊病人,此时护生容易脱离带教老师的视线而擅自进行操作,导致护理差错;在实习后期护生对各个班次的护理工作比较了解,带教老师在许多方面已经放手,护生有了较多的实践机会,由此放松了防范护理差错的警觉,也因带教老师疏忽带教意识而导致护理安全问题。
②基本功不扎实、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护生因操作失败或反复操作而引起护理投诉占25%.其中反复静脉穿刺输液、抽血各1例。护理实习生来自十几所不同的院校,学历层次不一,部分带教老师在因才施教方面做得不够,让操作生疏的护生单独操作,当操作不顺利时,病人及家属常感觉把他们作为学习、练习的对象[1],因而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引起护理投诉。有时带教老师凭主观经验带教,想当然护生在某些专业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从而忽视某些细节的带教而出现护理安全隐患。
③护理操作流程不严谨:护生因操作流程不严谨而引起护理安全问题占12.5%.如给新生儿洗澡时,不注意水温,造成新生儿皮肤烫伤。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导致差错的发生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护生仅凭自己习惯性思维认为温度是合适的,不注意经常检查室温和水温,忽略了“三查七对”这道程序,就易发生护理差错。护理操作流程和查对制度是在长期护理实践中形成的,正确执行才能有效预防医疗差错事故。有些护生认识不足,嫌其繁琐而不严格遵守,易导致医疗差的发生。
④护患沟通欠缺: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在有效的沟通基础上。有些护生由于语言表达不严谨、服务态度不端正,引起病人和家属的不满而致医疗纠纷占25%.如一些癌症病人,家属要求对病情保密,但一些护生和病人交流时不注意语言表达方式,将病情透露,导致病人较大情绪波动;护生对病人提出的问题,随意说不知道,而未及时与带教老师沟通,帮助解决,引起病人和家属的不满,从而导致医疗纠纷。(2)防范措施:
①加强带教老师安全带教意识:在护生进入医院实习前,科教科召开带教骨干会议,明确带教老师职责及带教方法,在带教过程中要求带教老师做到“放手不放眼,放做不放教”[2],在给护生提供充分实践锻炼机会的同时,坚决不放松对护生的监督和指导,把好护理安全关。
②加强法制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护理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3]。通过学习《执业护士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护生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安全意识,使之懂法、知法、守法,确实明白在工作中存在的法律责任问题,充分认识到护理行为时刻都受到法律的制约,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
③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是防范护理差错最基本的措施。要求护生严格查对制度,严格遵守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规定每位带教老师认真履行带教职责,不允许护生单独操作。
④注重三基训练: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训练贯穿整个临床护理教学的全过程。要求带教老师多讲,通过护理操作示教和床边指导对护生进行操作训练;鼓励护生多问,虚心求教,不断完善护生的知识体系。
⑤加强护患沟通技巧培养:护理工作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着促使病人早日康复而进行的,这也是它的最终目的,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4]。在护理教学查房中注重培养护生的沟通技巧和口头表达能力。
要求护生在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经常深入病房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如遇有病人拒绝护生操作时,不要勉强,如遇有技术操作不成功时,应及时表示歉意,避免因沟通不当引发医疗纠纷。
⑥定期检查、严格管理:护士长每天巡视护理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及时反馈给带教老师和护生。在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对护生的护理安全教育要贯穿始终,带教老师要善于发现安全的隐患,将各种医疗纠纷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已发生的差错行为,要与护生一起分析发生差错的原因,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
2结果
2003年7月至2005年6月50名护理实习生发生护理差错、投诉各4例,发生率6%;实施防范措施后,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护理实习生60名,发生护理差错、投诉各1例,发生率2.9%.取得满意效果。
3讨论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妇产科,关系着两个人的安危。而妇产科对护生来说不是一门重点学科,在校学的知识可能印象不深 。老师应特别注意对护理实习生的能力培养,这就需要取得病人的谅解和配合。要达到这个目的,带教老师和学生首先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多和病人及家属沟通,言语亲切温柔,视患若亲;其次,要严格遵守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不得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再次,要创造条件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带教老师要精心指导,学生虚心细致地学习,尽可能减少病人的痛苦。“多致谢、早道歉”是护理学生预防医疗纠纷发生的有效办法;这样才能确保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振雄,黄裕新,闻勤生,等。临床实习教学中医疗纠纷隐患及防范。西北医学教育,2005,13(1):28~29.
2骆秀玉,黄宏坤。加强实习生医疗安全教育,防范医疗纠纷。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3,1:133~134.
3谢海娥。潜在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昆明医学院学报,2005,(1):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