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安全隐患原因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 引言
当前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 其电梯作为不可缺少的垂直运输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几年电梯设备安全状况总体保持稳中有降的平稳态势, 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电梯事故仍呈高发态势,形势依然严峻。
二、电梯现存的安全隐患因素
1电梯安装方面的安全隐患因素
隐患之一,是电梯旋转部件的防护装置安装不到位。GB7588— 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电梯所采用的保护装置要能看见旋转部件,并且不妨碍维护人员的检查与维护工作。而TSGT7001— 2009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对电梯的旋转部件防护的要求是:机器设备间、井道内及轿厢上的滑轮、链条、限速器、曳引轮等都应该设置防护装置。
隐患之二,是电梯轿厢内安装的应急灯亮度不足。TSGT7001— 2009要求电梯的正常照明中断时,应急灯能够及时接通,并且应急电源能够自动再充电。但是,现在大部分正在使用的电梯虽然有应急照明装置,但轿厢内应急灯的亮度通常达不到要求。例如本市一些电梯的应急照明亮度甚至比不上手机的亮度,根本看不清操作面板和电梯的一些安全提示。
隐患之三,是土建进度与电梯安装进度不匹配。土建进度滞后主要针对新装电梯而言。
一旦发生电梯困人,乘客可以通过电梯的五方通话系统(即管理中心主机、电梯轿厢分机、电梯机房分机、电梯顶部机房分机、电梯底部机房分机)与外界取得联系,从而获得救援。但在新装电梯验收检验时,土建部门常常因为进度赶不上,在电梯施工完成并能够正常运行时值班室的建构还没有完成,五方对讲系统因而会出现问题。而新装电梯尤其又多安装在新建居民小区,往往物业管理较为不到位时期,一旦居民小区电梯发生困人事故,联系不畅,影响救援,容易造成较为恶劣的影响。笔者就曾遇到过此类情况。
2电梯设备运行方面的安全隐患因素
2.1 电梯门系统的事故及其分析
电梯门系统的结构特点,如每一运行过程都有要经过开关门动作两次,造成了电梯门系统方面的事故发生率居电梯各类事故的首位。电梯门系统事故一般分为剪切、碰撞事故和坠落井道事故两类。门锁开关被短、接应急按钮被短接、门锁电路短接和门锁电路故障短接等原因会造成剪切、碰撞事故;层门损坏、强制关门、装置失效利用紧急开锁装置开启层门、在门锁损坏或门锁啮合尺寸过小的情况下用力扒开门厅等是造成坠落井道事故的原因。2011年本市西区某居民小区就发生过一未成年男童强行扒开电梯层站门坠入井道的不幸事故。
2.2 井道内事故及其分析
建筑层面不断增加的同时,电梯井壁也不断高升,这将给电梯井道事故的发生增加一些威胁。电梯井道内事故可分为电梯的冲顶、蹲底、溜梯事故三类,而这三类事故的发生又是紧密相关的。电梯在平层停梯时制动器如果不能可靠制动下闸,就可能发生溜梯;溜梯一定会引发蹲底,蹲底不一定是由溜梯引发的。电梯的制动器是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部件,它的工作性能是否可靠直接关系到乘客的人身安全。本市某高校的计算机学院教学楼就曾多次发生电梯溜梯导致部分学生和教师不敢乘坐电梯,后经排查恢复正常运行。
3电梯使用方面的安全隐患因素
3.1 管理方面的缺陷
现在大多数的电梯使用单位在安装了电梯后就以为万事大吉了,他们没有充分认识电梯的使用规范,管理规章不健全。如有些单位用客梯来运送对电梯造成伤害的货物,如沙子、油漆、煤等。这点在新的居民小区集中上房开始装修时表现的极为明显,而施工工人进出电梯时又往往野蛮操作,尤其导致电梯门损坏较为常见。
3.2 乘客使用的不规范
电梯是一种特种设备,正确规范的使用非常重要。由于现在城市人口混杂,很多市民根本不知道怎么样正确使用电梯。有的乘客反复多次按按钮甚至按按钮时用力过猛;有的乘客带小孩乘电梯时小孩子在电梯内蹦跳;电梯经常超重。这些不规范使用会给电梯造成很大损害,从而导致一些事故的发生。
三、电梯安全隐患解决方案
对于以上提到的各种现存的电梯安全隐患因素都应该有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下将讨论针对现行的各种安全隐患因素的一些可行方案。其中对于电梯安装方面的安全隐患,主要的解决方法是使用正规厂商的电梯、做好前期验收工作等,从而可以使电梯有好的质量,为安全运行打下基础;对于电梯设备运行方面的安全隐患因素如门系统事故, 井道内事故的解决方案是加强电梯运行时的管理及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及增强管理者的安全管理意识。
1使用正规厂商的电梯
正规厂商生产的电梯能够满足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无论是在安全上,还是在可靠性上都能够得到保障,并且正规厂商的安装维修人员比较专业,因此,选择电梯时要选择正规厂商的电梯。
2做好前期验收工作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必须经过检验之后才能够出厂或者交付使用。未经验收的电梯造成电梯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这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电梯使用单位如果采用外购零部件,该零部件一定要有合格证明和有关的型式检验合格证明,同时应对零部件在产品中的协调和功能进行检验和调整。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的电梯必须是经过安全检查的,这才能有效减少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
3提高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意识
电梯使用单位对电梯进行定期监督检查,重视电梯维护保养和各项使用电梯的规章制度是保证电梯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使用单位可以建立一套电梯安全管理方案:建立电梯安全技术档案,把电梯安全运行日志和事故维修都记录在内;配备合格的专业人员管理电梯使用情况,专业人员要把电梯的日检、周检等准确记录下来;开展排除事故和设备维护的评优活动,奖励优秀个人和部门。
4加强电梯日常维护保养
电梯使用单位要与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建立合同,做好电梯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而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的职责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该认真负责其维护保养的电梯的安全性能,比如电梯应当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调整和检查;②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应该有专门人员轮班来接听电梯维修电话,保证在当接到故障通知后能立即赶赴现场,采取必要的应急救援措施;③电梯维护保养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④电梯维护保养作业中,现场作业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以保证作业现场的安全防护,使施工安全进行;⑤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单位要协助电梯使用单位建立电梯技术档案。
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在日常维护保养中发现电梯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时,应当书面告知使用单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应当同时书面向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
5提高维护和使用人员及乘客的素质
电梯安装人员的技术素质、受训程度以及他们对国家标准、规范的理解、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电梯的安装质量和电梯的安全技术性能。现在许多电梯安装人员的技术素质不高,具体表现在对国家标准、规范理解不深,甚至理解不正确;在安装过程中在不看安装说明,不执行安装工艺光凭自己的经验和习惯进行施工;在安装过程中不认真填写安全检验的记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化的快速前进,电梯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人们对电梯的可靠性以与安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电梯失控超速下坠时自动制停设置的专门安全装置,电梯安全钳系统在电梯安全保护装置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动作正常与否不仅关系到电梯本身的运行安全,更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鹏才.浅谈电梯检测中顶层高度的确定[J].汕头科技,2006,(2).
[2]孟闯.电梯安全隐患浅析及解决方案[J].装备制造技术,2011(4).
【关键词】 护理管理;安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工作的安全性要求也更加严格。护理安全是指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2006年全国共发生9800余起严重事件,医院经济损失2亿元[1]。这些现象从一侧面反映了医患之间的不和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患双方都存在明显的风险及不安全因素。我们面对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护理管理者必须将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放在首位,如何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把护理隐患降到最低限度,提高护理安全管理,防止医患纠纷,是需要护理管理者探讨的严峻课题。
1 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主要原因
1.1 管理隐患 管理不力、要求不严,监控不严,制度不落到实处,护理人员分工协调不当。
1.2 护理人员素质隐患 对病人护理不周,服务态度差,言语冲撞。有章不循,违反制度或技术操作常规。依赖陪人、护工、实习同学,工作责任心差,观察不细,粗疏。情感受挫,情绪波动失控,注意力分散,错误用药或执行医嘱。比如和家人或同事闹矛盾等,情绪有波动,做事心不在焉,这是导致差错发生的最大隐患,差错的发生有时就在几秒钟,一闪神之间。
1.3 技术隐患 业务知识缺乏,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均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如对急救设备不会使用,使抢救不得力。
1.4 环境与卫生隐患 医院的基础设施、病区物品配备和放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地面过湿、过滑致跌伤、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致烫伤。环境污染所致的隐性不安全因素,如由于消毒隔离不严格等造成院内感染。
2 防范措施
2.1 更新管理方法 (1)护理部严格依照规章制度管理,重新细化安全考核标准,注重流程中的督察力度,组织定期检查、随时检查、重点检查、滚动式检查、堵塞漏洞,防范缺陷。(2)护士长管理从细节开始,构建严谨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护理单元,利用晨会、交班会、例会等评析护理工作中的得失,设想某种不周可能导致的后果。(3)每位护士明确护士的法律责任,严格依法执业,持证上岗。熟悉病人享有的权利,明确护患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及护理带教中的法律责任问题。
2.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的识别准确性 健全与完善各科室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标本采集、给药、输液、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中、后,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完善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
2.3 提高用药安全 高浓度电解质制剂等高危药品,必需单独存放,醒目标志。对药名、剂型、外观等相似相近的药品具有识别技能。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预防输液反应。
2.4 提高病人满意度 加强护患沟通:沟通也是一种护理,是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措施[2]。护士必须意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根据病人性别、年龄、受教育的程度,采取恰当的方式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和健康宣教。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护士的理解与信任,减少和避免纠纷发生。
2.5 提高护理风险识别能力
2.5.1 建立科学的护理风险管理系统 建立不良事件、压疮预报制度,不管是否受到伤害,都要鼓励护理人员及时上报安全隐患,以期在第一时间采取补救和整改措施,如隐瞒不报,则按相关规定实施惩罚。
2.5.2 善于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 在工作中强化对识别疾病、护理操作、用药、意外事件中的风险能力外,对有可能引起意外的任何设施、用具都具备戒心,如车辆的刹车、吊杆、氧气、门窗的安全、床栏功能完好等。
2.5.3 发挥患者监督作用 护士可能由于工作繁忙忽视某些不利于护理安全的行为,或由于某些习惯性行为而忽略其危害性,但患者能够发现护士发现不了的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和健康信息传播,提高病人的卫生信息拥有量,增强其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能力,为预防不良事件发生赢得机会和时间,提高管理效率。
2.6 培养学习型护士,规范护理行为 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护理专业水平,提高对高危病人观察能力。
参考文献
文章来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病人及家属的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求医期望值也不断提高,稍不满意就易引发医疗纠纷。护理实习生初次参与临床护理工作是医疗纠纷高发阶段。作者对本院2003年7月至2005年6月发生的8例护理差错、投诉案例进行总结,分析临床护理教学和工作中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以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3年7月至2005年6月带教护理实习生50名,发生护理差错、投诉各4例;具体原因见表1.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护理实习生60人,发生护理差错、投诉各1例,差错为护生发错药(未在带教老师监管下操作),投诉主要原因为护患沟通不完善引起误解。
1.2方法
(1)护生护理安全隐患原因:护生发生护理差错、投诉的原因。
从以上案例分析,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①法律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足:护生擅自独立操作,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相关的差错占37.5%.其中发错口服药、接错液体、抽错血各1例。护生进入临床,对各种法律、法规了解不多、重视不够,部分护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带教老师忙于处理急诊病人,此时护生容易脱离带教老师的视线而擅自进行操作,导致护理差错;在实习后期护生对各个班次的护理工作比较了解,带教老师在许多方面已经放手,护生有了较多的实践机会,由此放松了防范护理差错的警觉,也因带教老师疏忽带教意识而导致护理安全问题。
②基本功不扎实、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护生因操作失败或反复操作而引起护理投诉占25%.其中反复静脉穿刺输液、抽血各1例。护理实习生来自十几所不同的院校,学历层次不一,部分带教老师在因才施教方面做得不够,让操作生疏的护生单独操作,当操作不顺利时,病人及家属常感觉把他们作为学习、练习的对象[1],因而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引起护理投诉。有时带教老师凭主观经验带教,想当然护生在某些专业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从而忽视某些细节的带教而出现护理安全隐患。
③护理操作流程不严谨:护生因操作流程不严谨而引起护理安全问题占12.5%.如给新生儿洗澡时,不注意水温,造成新生儿皮肤烫伤。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导致差错的发生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护生仅凭自己习惯性思维认为温度是合适的,不注意经常检查室温和水温,忽略了“三查七对”这道程序,就易发生护理差错。护理操作流程和查对制度是在长期护理实践中形成的,正确执行才能有效预防医疗差错事故。有些护生认识不足,嫌其繁琐而不严格遵守,易导致医疗差的发生。
④护患沟通欠缺: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在有效的沟通基础上。有些护生由于语言表达不严谨、服务态度不端正,引起病人和家属的不满而致医疗纠纷占25%.如一些癌症病人,家属要求对病情保密,但一些护生和病人交流时不注意语言表达方式,将病情透露,导致病人较大情绪波动;护生对病人提出的问题,随意说不知道,而未及时与带教老师沟通,帮助解决,引起病人和家属的不满,从而导致医疗纠纷。(2)防范措施:
①加强带教老师安全带教意识:在护生进入医院实习前,科教科召开带教骨干会议,明确带教老师职责及带教方法,在带教过程中要求带教老师做到“放手不放眼,放做不放教”[2],在给护生提供充分实践锻炼机会的同时,坚决不放松对护生的监督和指导,把好护理安全关。
②加强法制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护理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3]。通过学习《执业护士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护生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安全意识,使之懂法、知法、守法,确实明白在工作中存在的法律责任问题,充分认识到护理行为时刻都受到法律的制约,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
③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是防范护理差错最基本的措施。要求护生严格查对制度,严格遵守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规定每位带教老师认真履行带教职责,不允许护生单独操作。
④注重三基训练: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训练贯穿整个临床护理教学的全过程。要求带教老师多讲,通过护理操作示教和床边指导对护生进行操作训练;鼓励护生多问,虚心求教,不断完善护生的知识体系。
⑤加强护患沟通技巧培养:护理工作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着促使病人早日康复而进行的,这也是它的最终目的,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4]。在护理教学查房中注重培养护生的沟通技巧和口头表达能力。
要求护生在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经常深入病房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如遇有病人拒绝护生操作时,不要勉强,如遇有技术操作不成功时,应及时表示歉意,避免因沟通不当引发医疗纠纷。
⑥定期检查、严格管理:护士长每天巡视护理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及时反馈给带教老师和护生。在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对护生的护理安全教育要贯穿始终,带教老师要善于发现安全的隐患,将各种医疗纠纷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已发生的差错行为,要与护生一起分析发生差错的原因,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
2结果
2003年7月至2005年6月50名护理实习生发生护理差错、投诉各4例,发生率6%;实施防范措施后,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护理实习生60名,发生护理差错、投诉各1例,发生率2.9%.取得满意效果。
3讨论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妇产科,关系着两个人的安危。而妇产科对护生来说不是一门重点学科,在校学的知识可能印象不深 。老师应特别注意对护理实习生的能力培养,这就需要取得病人的谅解和配合。要达到这个目的,带教老师和学生首先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多和病人及家属沟通,言语亲切温柔,视患若亲;其次,要严格遵守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不得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再次,要创造条件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带教老师要精心指导,学生虚心细致地学习,尽可能减少病人的痛苦。“多致谢、早道歉”是护理学生预防医疗纠纷发生的有效办法;这样才能确保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振雄,黄裕新,闻勤生,等。临床实习教学中医疗纠纷隐患及防范。西北医学教育,2005,13(1):28~29.
2骆秀玉,黄宏坤。加强实习生医疗安全教育,防范医疗纠纷。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3,1:133~134.
3谢海娥。潜在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昆明医学院学报,2005,(1):145~146.
病人安全的议题从1999年开始已受到世界各发达国家的重视。由于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和具体性,即使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三查七对”制度执行的情况下仍有一些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因此安全的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提高护理安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也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标准。
1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1.1 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相关隐患包括管理制度不完善,业务培训不到位,设备物资管理不善,质量监控不力,对护理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对病人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护理文书书写缺乏规范性,以及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医护比例失调等。护理管理人员的年轻化,导致安全管理经验缺失;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缺失和不完整,对相关危险因素没有分析和改进,从事故、差错中寻找根本原因的较少,罚而不改,发生不安全事件后责任只落实到个人的做法,使当事人及当事科室采用消极态度应对,采取隐瞒等方式,使安全隐患不断,最终导致更严重的差错。
1.2 护士自身存在问题:由于护士疏忽大意,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履行职责,不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违反操作规程,擅离职守,观察病情不仔细,各种处置不及时;缺乏法律知识,自我维权意识不强,护士未经执业注册便从事护理工作;护理人员指导病人自护方法欠妥,造成健康损害;侵犯病人的自由权、知情同意权、隐私权、生命健康权以及名誉权等;低年资护士增多,导致技术操作熟练度低,经验不足,协作精神不强,工作责任心不够等,都可能对病人的安全构成威胁。
1.3 病人行为因素: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有赖于病人的亲密配合与支持,若病人心理承受能力差,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忧心忡忡等心理现象,从而不信任医生、怀疑医生诊断有误等,产生护理隐患。病人的求医动机和行为,对病人能否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积极参与疾病治疗具有重要影响。如果病人明白自身的病情并与医护人员充分合作,医疗过程中实际效益将大大增加。若病人有冒险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采取不合作态度(如自杀、自残等),老年病人及婴幼儿因视、听、触觉等感知能力差,会增加医疗不安全因素。
1.4 设备、设施因素:在医院系统中,医疗设备运行及医疗服务实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有人员、设备、服务都存在着风险,例如:手术时使用的电刀、电极板灼伤病人;呼叫系统突然故障而延误病人抢救;地面湿滑致病人跌倒;设备、设施不能满足病人需要,曾有报道,某医院护士连上3次胃管均脱出,结果经调查,并不是该护士有技术问题,而是这批胃管本身存在质量问题等。
1.5 医疗服务中影响护理人员的安全因素
1.5.1 生物污染: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经常接触病人的体液、血液,以致罹患医院感染以及感染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疾病。常见感染途径:(1)锐器刺伤;(2)呼吸道吸入及皮肤黏膜损伤;(3)无保护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等污染物,长时间停留在污浊的环境中。
1.5.2 空气污染:(1)手术室使用的麻醉剂,可呈气态弥散于空气中吸入,也会吸入大量病人吸入后排出的麻醉废气。麻醉废气致癌、致畸及影响发育等问题已得到普遍关注[1]。(2)紫外线。医用250 nm的紫外线能使空气中的氧分子分解成臭氧起到杀菌作用,而臭氧是强氧化剂,能破坏呼吸道黏膜和组织,眼睛暴露其中,可引起急性角膜结膜炎。(3)化学消毒剂,少数有致癌、致畸作用,一些挥发性消毒剂对黏膜有刺激作用。
1.5.3 光、电、声、射线、药物污染:如激光不仅对眼睛、皮肤有损害,还会引起反射性烧伤、错误照射等其他并发症;医疗仪器发出的报警声、电流振动等噪声可引起护理人员头痛、听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而出错;长期接触X线防护不当,大量照射可对人体造成多种损害,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血功能低下甚至诱发肿瘤,致胎儿畸形;电切时产生火花易发生烧伤;细菌毒素类药物通过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其毒副作用主要有骨髓抑制、致畸、致癌等严重后果。
1.5.4 身心损害:对护士工作压力源的研究显示,一方面因护理工作责任大、技术操作多、工作不规律、工作负荷重,为病人提供护理的时间不够,服务对象的刁难、病人病情危重等;另一方面还存在病人对护士的利用、暴力事件以及性骚扰现象,缺乏组织及同行支持等使护士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另外,工作量大,严肃紧张的工作环境,技术业务的日新月异,势必会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高强度的压力使其产生心身耗竭综合征。
2 护理对策
2.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质量检查与考核制度
2.1.1 健全制度保障护理安全:护理管理者以完善护理安全制度着手,如通过制订专科护理安全防范制度、差错事故管理报告制度、制订差错事故处理预案流程,护理差错隐患自查登记制度、新药信息传递制度等,保障护理安全。
2.1.2 护理安全管理注重前馈控制:医院成立护理安全组织,行使安全巡视检查与教育指导职能,预防各种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把各种不安全的因素控制在实施护理措施之前,控制在护理技术操作之前,控制在下一次护理过程之前,消灭在本次护理过程之中,从而达到护理安全的目的,已形成了护理界的共识。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建立三级护理安全监控网,即护理部-护士长-安全监控护士,逐级收集护理危险因素,每月组织护理安全讨论1~2次,就现存的及潜在的安全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并组织定期检查,做到每周各科室自查,每月重点抽查,每季度护理部综合检查,并将结果通报,检查中发现违规、违纪等现象,视情节轻重做出相应的处罚。
2.1.3 强化护理质量“零缺陷”意识:护理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是进行护理缺陷控制,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是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通过缺陷控制,使医疗护理过程中各环节可能发生的问题降到最低限度,从而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质量“零缺陷”是现代质量管理的最高要求,即要求第一次把工作做好,不做重复工作,实行自我控制、自我改进。如果护理工作达到“零缺陷”就可能预防和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2.2 加强法律学习: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护理人员法制淡薄而发生的护理缺陷或纠纷时有发生。护理人员应学习法律知识,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理人员关系较密切的法律知识要有所了解,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还可聘请法律顾问为护士上法制课,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1)护理记录完整、齐全、准确。(2)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及可能出现问题承担风险的义务。(3)医疗用品符合要求。(4)完好封存现场。
2.3 重视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的培训,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对低年资的护理人员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培训,加强青年护士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鼓励护士参加自学考试,选送年轻护理骨干外出参加各类学习班、进修班,不断拓展其理论水平,以了解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理念。针对护理记录存在过于简单化,主观判断偏多,内容质量不高,重点不突出,内容不严谨,以及为了应付检查,重新抄写、涂改,破坏了记录原始性和真实性的现象,护理部组织护士学习并掌握护理文书的书写方法、规范和要求,建立护理文书质控组,构建由护士长、护理骨干、专职病历监控员组成的护理文书质控网络,实行护理部,科室二级负责制,使护理文书的质量控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做到各司专职,各负其责。
2.4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维护护士心理健康:临床70%的治疗、护理、生活服务是通过护士来完成的,在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时,就会导致超负荷的工作,引起心烦、乏力、急躁和焦虑情绪,影响其心理健康。因此应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在管理过程中运用“以人为本”原理,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合理安排公休时间,缓解护士压力,减少身心损害;营造“尊重护士、爱护护士”的良好文化氛围,同事间关系融洽,团队协作精神强,努力培养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和具有“慎独”精神及善于调控情绪的高素质护理队伍,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2.5 形成高危防范机制促进护理安全成效:通过调查分析出高危因素防范要点,对高危人群重点教育、高危环节严格控制、高危时段不忘警示,对主观意识过强、安全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的高危意识予以矫治;利用各种规范醒目的标识起到提醒和警示作用,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加强防范,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
2.6 大力倡导护理安全文化,开辟护理安全路径:护理安全文化形成八个观点: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安全超前,安全是效益,安全是质量,安全也是生产力,风险最小化和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观点;三种意识:自我保护,保险防范和防患未然的意识被称为护理安全文化的精髓。大力倡导医院护理安全文化,鼓励护理人员谈经验教训让组织分享,而不是批评惩罚,以使隐患不成为事实。采取这些措施后,有效地降低了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要充分重视预防住院病人跌倒。许多国家已经或正在把住院病人跌倒作为临床护理质控的显性指标。评估住院病人跌倒危险性已被公认为是有效和必要的防范对策。医院运用护理安全路径为住院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模式,降低了住院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减少了医疗护理差错,满足了病人的知情权,避免了资源浪费,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关键词】手术病人;交接;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87―02
手术室是特殊的治疗和抢救的场所,手术病人由于注射镇静剂或麻醉等相关原因 ,在交接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怎样保障手术病人的安全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我院手术病人术前、术后交接过程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报告如下。
1 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1.1 术前交接,查对不严导致的安全隐患 (1)接错病人,由于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未按规范当面进行病历、病人交接,未进行逐项核对,尤其是同名、同姓换床病人,术前紧张或注射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的病人; (2)饰物及活动假牙未取,术前病房护士未做好宣教工作,术日也未再次强调,由手术室护士再次核对病人才发现病人带有饰物及假牙,或麻醉师在插管时才发现假牙;(3)术前镇静剂、围术期抗生素漏输,常见于连台手术,由于时间不能确定,病房护士接到手术室电话通知才执行医嘱,匆忙中遗忘;我院部分手术科室在术前于病房给手术病人注射抗生素,部分科室又带入手术室于术前使用,未统一时间用药,术前准备工作繁忙也容易忽略;(4)导尿管夹闭未开放,择期手术病人,尤其是长期卧床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因为定时倒尿,期间夹闭尿管,病人被送往手术室未交班,手术室护士也未逐一核对,术中无尿,检查尿管时才发现尿管被夹闭未开放,这类护理缺陷虽可补救,却给病人及家属带来对医院护理工作的不信任,也是医疗纠纷的隐患。
1.2 术后交接存在的安全隐患
(1)术中的情况,麻醉方式、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抢救用药、术中出入量、术后注意事项麻醉师未逐一向接班护士交待清楚,致使观察不到位,病人出现并发症;(2)伤口情况,尤其颈部手术后伤口,有无渗血及肿胀,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3)管道管理不到位 手术后只有麻醉师护送病人回病房,主刀医生很少能与病人同时回病房,引流管在手术室未做标识,数量、引流部位、导管是否夹闭交待不全,此类安全隐患,可危及病人生命,是医疗纠纷的导火线。
1.3 病人运送途中的安全隐患 护送途中病人管道脱落,坠床,跌倒,由于手术前、后对病人情况评估不足,对管道未加重视,尤其输液管最易脱出。手术后病人处于麻醉未清醒状态,因烦躁不安,车床护栏未上,未用安全带约束病人,车轮故障致使病人坠床;关注病人运送途中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1.4 护理记录不全面,不连贯引起的安全隐患, 麻醉记录不全面,护理记录短缺,病人术中抢救记录,出、入血量,麻醉与护理记录单不相吻合;护理记录单未及时、准确记录病人皮肤情况;病人出、入手术室时间与病房护士记录时间不相吻合等;护理文书是反映患者病情发展和动态变化,反映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护理过程[1],提供医疗护理行为的法律凭证,护理记录不完善,一旦引起医疗纠纷,则难以举证。
2 防范对策
2.1 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
质量、安全、管理、服务是医院的主题。我院主要围绕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强化患者安全意识,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深入学习其精神。强调护士把病人的安全放在首位,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遵守护理常规及规章制度,为病人提供安全服务。我院护理部每季度开展护理安全研讨会,分析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科室经常强调关注手术病人安全,关注工作细节,及时暴露并分析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和风险应急预案,提醒护理人员增强责任感,规范护理行为。
2.2 规范病人交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2.2.1 严格执行患者查对确认制度与流程
依据手术通知单和病人病历,手术护士与病房护士交接时应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查对手术部位标识、腕带、生命体征、手术同意实施签名单、输血同意签名单、化验单、带入药物、医学影像资料等。还必须与清醒的患者交谈,询问病人是否有活动性假牙及禁食、禁饮情况,有否贵重物品或首饰,有无注射术前针,有无留置胃管、尿管等引流管,既往史、过敏史等。交接护士再次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进行确认,并在交班本签名。
2.2.2 以腕带作为识别标志
对实施手术、昏迷、神智不清、无自主行为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手段《中国医院协会2009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明确指出医院要确实保障病人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建立以腕带作为识别标识,腕带准确注明“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床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2]。
2.2.3 关注手术部位的体表标识
术前由手术医生在病人手术部位作体表标识,并主动邀请病人参与认定,手术室护士在交接手术病人前应该查看病人手术部位体表标识,再次确认手术部位,避免错误的病人、错误的部位、实施错误的手术。
2.2.4 严格执行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制度
在麻醉开始前、切皮前、病人出室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严格按核查表内容进行三方核对并签字,最大限度保证手术部位、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正确无误。
2.3 加强接送患者途中安全措施
强调手术病人注射镇静剂后必须使用车床规范接送,以防万一。使用前检查车床性能是否良好,车床必须有护栏或安全带,车轮性能良好,防止病人摔伤,并有保暖被盖,避免病人受凉。运送途中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于醒目位置,并注明置管部位、日期和时间,过床时避免脱出。由麻醉师、医生、巡回护士共同护送病人回PACU/ICU。重症病人备氧气袋、呼吸囊、监护仪、微泵、急救药品、急救用物、专用监护床,以减少危重病人术后搬动次数,安全并动态观察病人。
2.4 强调麻醉后交接
病人由于麻醉、手术的刺激及药物的作用,往往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如生命体征变化、麻醉意外等。接班护士应及时到位,当场监测病人的血压、脉搏、心率,呼吸、意识,伤口敷料及各种引流管情况,引流管标识清晰,有不相符及时反馈,以便及时处理。掌握病人的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术殊情况,输液管道,出、入量等,是否有镇痛泵,镇痛方法及注意事项,并逐一核对交接。
2.5 完善手术前、后护理交接记录单
护理文件是医疗事故处理中的法律依据和凭证,是患者病情发展和动态变化的真实反映,也是评价治疗护理效果的科学依据。以往我们交接病人,无论是术前接病人,还是术后送病人返病房,只有口头交接班,而无任何记录。现在强调谁执行,谁签名,谁负责,落实到个人。我院完善手术前、后护理交接,建立手术交接单,规范手术患者交接登记,加强了护士的责任感,杜绝了手术前、后交接不到位现象。
3 体会
一直以来,医院都形成手术病人口头交接班的固定形式,认为病人经过层层把关,不会发生任何差错,对病人交接过程的安全隐患预见性不足,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容易导致医疗纠纷发生。而病人从病房到手术室,接受手术,再到手术后回病房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有可能酿成严重后果。我们需要强调科与科之间的协作,加强手术病人交接环节的安全管理,规范交接流程,遵守交接核对制度,保障护理安全,保障病人安全,预防和减少手术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金芳,手术病人交接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医学信息,2011,10;372
关键词 中小城市 院前急救 安全隐患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6.001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边缘学科,是与内、外、妇、儿等临床学科相并列的二级学科[1]。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前急救是伤员未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患者痛苦,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均具有极其重要意义[2]。
资料与方法
笔者走访广西区内、外,了解中小城市院前急救情况,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2008年3月~2010年3年我科出诊人次6882例病人中实施院前急救的4378例病人进行院前急救质量评估,对常见的隐患的进行分析总结,同时针对性提出防范措施。
服务质量评估包括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急诊病人疾病的转归及常见的隐患的原因分析,包括出诊是否及时、设备药品是否能满足、医护人员急救操作是否规范熟练等进行列表调查评估。
认定存在安全隐患病例: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的病例,到达院前生命未得到支持的病例,病人家属对急救过程不满意或投诉的病例。
认定不存在安全隐患病例:创造条件不可以避免死亡的病例,到达院前生命已经得到支持的病例,病人家属对急救过程满意的病例。
医患沟通不到位:接听出诊电话时沟通不到位:未详细询问地址、联系方式,出诊地点的标记性物体或特征性建筑物,导致出诊时司机因方位不明走弯路、走错路,出诊过程无法有效联系患者及家属及时纠正错误的行驶路线,使救护车空跑或延时到达。到达现场未能充分告知使病人或家属的知情同意权,未能详细而快速地了解病情,评估疗效,特别是危重病人、重症病人、生命征不平稳的病人未能预见性地交代病情。各种院前急救原始资料记录、院前急救医疗、护理文书书写、保存缺陷,部分病人只履行口头告知义务而没能书面签字。个别医护人员态度差,导致沟通困难。客观上,急诊病人及家属心情急躁,导致医患沟通困难。中小城市市民综合素质偏低,依从性差、暴力倾向严重。
急救技术不够熟练:个别低年资医护人员平时三基基础不扎实,在紧急情况下心理素质差,导致手忙脚乱,未能快速、有效地建立静脉通道,未能快速有效建立人工气道,未能及时、正确地使用各种急救仪器设备。
转运途中观察病人不仔细,未能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准确性的评估,致使病情加重或者恶化时抢救效果欠佳。
中小城市急诊医护人员接触的危重病例相对较少,接受的院前急救培训相对较少,这也是技术不够成熟的客观原因之一。
医疗设备药品准备不足:中小城市急救设备装备相对落后,因为病例较少,设备利用率较低,给设备维护增加难度造成出诊时设备容易出现故障。急诊病人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学科,范围广,学科交叉较多,药品准备常常难以满足专科的要求。由于出诊前对病情估计不足,导致所准备急救药品、仪器不能满足需要。
对 策
加强沟通:规范接听急救电话用语,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平时到学校、社区进行急救知识的普及。切实贯彻落实各种医疗、护理核心制度,很多安全隐患因素都与各种制度落实不到位有关,有些制度只上墙,没得到真正的落实。
[关键词] 护理安全;急诊输液室;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2(c)-0180-03
护理安全贯穿于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1-2]。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与护士法律意识淡漠、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专业理论知识薄弱、技术操作不熟练、缺乏责任感、工作粗心大意、缺乏人文关怀、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等有关。2012年5月本院急诊输液室对出现的常见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与业务培训,提高护理行为质量,收到良好效果。
1 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问题
1.1 环境问题
门诊输液大厅患者多,流动性大,输液之前护士报患者姓名,患者存在未听清便应答,容易导致液体输错。输液室病种多,输液人次高,护士少,对护理工作带来困难,出现忙乱现象,并易引起护患纠纷。
1.2 医嘱问题
医嘱与患者实际情况不符多是因为医生未能认真把关,患者使用他人医保卡导致处方上患者信息与实际患者信息不符,如姓名、年龄、性别等,甚至可导致小儿处方药剂量过大等情况。另外,由于药品更新,药品种类增多,经常出现一种药物存在多种剂量与剂型,导致发药错误,引发输液室护理安全问题。
1.3 患者因素
患者医学知识缺乏,擅自调节输液速度,输液过程中擅自更换输液椅,易引起漏输或输错液体,造成患者出现不适症状。部分患者不遵守皮试试验规定,有未做皮试或擅自离开观察区,可导致药房已发药并盖皮试阴性章的情况。有的患者擅自带走输液、丢失病历或药品清单,使用间隔时间超过24 h等。
2 实施措施
2.1 严格查对制度
接收护士接到患者递给的注射单和药物时,要严格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核对医嘱(如为青霉素类药物需核实是否需要皮试,是否做过皮试、什么时间做皮试),根据注射单核对药物剂量、剂型、批号、号牌等。本院实行配药、输液、接瓶、拔针签名负责制。在接瓶时,护士应在接药单上签上姓名、试剂,拔管时护士应核对巡视卡上的瓶数,与患者核对无误后在注射单上签名。以杜绝输错液体或漏输液的护理差错发生。
2.2 护士长灵活调配人力资源
护理人员的安排非常重要。护士长需根据门诊不同季节护理工作需要量,动态调整护士排班,并以优化组合为原则。合理配置医护人员,可以有效避免患者过多、排长队引起的忙乱现象,并缓解护士疲劳状态,有效提供护理人员工作效率,避免由于注意力松散判断失误而出现护理缺陷。
2.3 严密观察,加强巡视
巡回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特殊用药、更换液体、拔针时间做到心里有数,及时巡视观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年龄,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调节输液速度,并做好用药指导,尤其是特殊用药,如护康液、垂体后叶素、硫酸镁、硝酸甘油等,护士一定要交代患者不要自己调节输液速度,并说明原因和后果。巡回护士需根据用药情况及时换药拔针。如有需要更换座位的患者,护士应进行适当的处理。在输液前告诉患者有几瓶液体,请患者输液过程中不要擅自换座位或离开座位,如果换座位一定要将未输完的液体带走。拔针时核对输液卡瓶数并签名,同时询问患者挂了几瓶,还有没有液体,确认无误后方可拔针。
3 讨论
3.1 安全隐患因素
随着药物品种的增多,有很多药物化学名、包装等非常相似,在进行配药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药物的混淆,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后果[3-4]。有些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忽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在工作中与患者沟通能力差,解释不到位导致患者误解[5]。门诊患者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流动性大,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护理人员要求高,且自身缺乏医学知识和常识,对疾病认识不足,不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6-7]。
3.2 管理措施分析
3.2.1 教育护理人员树立法制观念 养成遵纪守法、以患者安全为第一的行为习惯。加强监督管理,严把质量关严格执行医嘱,发现医嘱有疑问及时与医生联系,然后再根据病情、药物性质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做到准确无误。
3.2.2 严格配药程序 患者取药后交给护士,配液护士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排查液体的不合格因素,如液体变色、混浊、沉淀、絮状物等,确保液体安全才可进行后面操作[8-9]。
3.2.3 加强输液患者的巡视 门诊输液患者基本无陪护,要加强巡视,一方面及时为患者更换液体、观察病情变化,另一方面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关疾病健康教育,及时阻止患者自行调节输注速度。巡视后在巡视卡上记录巡视时间并签名。
3.2.4 规范服务言行,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并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护理水平。临床工作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换位思考,对患者的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进行操作时说明护理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用药名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患者问题,对其合理要求尽可能满足。
3.2.5 定时进行反馈 通过交班会、周会、护士长会、护理质量研讨会等多种形式随时查,随时反馈,逐级反馈。建立质量反馈登记,将工作中易发生的差错记录下来,进行汇总,组织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及时改进工作[10-12]。
3.3 实施效果
本科成立输液管理小组、服务品质小组和药物管理小组对静脉输液各环节进行把关和监督,对输液室护理安全风险事件进行归类分析,分析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风险因素、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提高程度和患者满意度。同时,提高了护士的沟通能力,通过对患者及家属及时的健康教育,对预防护理纠纷、消除护理工作安全隐患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本院2012年5月~2013年4月急诊输液室患者进行患者满意度情况调查,采用李克特满意度问卷调查表[13]进行调查:分为5个等级,“很满意(5分)、满意(4分)、一般(3分)、不满意(2分)、十分不满意(1分)”的分值。总满意度=(很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100%。采用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由专人负责,研究人员不在现场,保证筛查的保密性和真实性。派发问卷前先向患者解释研究目的、意义,根据实际情况和主观感受自我评定,以不记名方式分别在20 min内独立完成,并当场回收。发出问卷536份,有效问卷500份,问卷有效率93.28%,患者满意度为96.87%。结果显示实施调整措施后的护理安全问题得到解决,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加强护理环节质量控制,从安全措施、服务质量、技术操作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认真做好每个护理环节的质量控制,对安全隐患加以纠正,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玉蓉,梁克清,刘澹露.浅谈输液室护理安全管理与防范对策[J].吉林医学,2011,32(7):1396.
[2] 何桂梅,呼延宁,司晓茹.浅谈输液室护理安全工作及安全管理[J].社区医学杂志,2011,8(15):54-55.
[3] 詹宪玲,孙明.儿童输液室护理投诉原因分析及防范[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56-257.
[4] 姜丽娟,崔秋霞,崔扬红.门急诊输液室护理投诉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9,9(6):57-58.
[5] 张淑新.中药湿热敷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3):122-123.
[6] 陈丽芳.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9):47-48.
[7] 张自力.门诊患者保存输液药品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病案,2013,10(1):76-77.
[8] 杨文都.安全管理在输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269-270.
[9] 张连辉,杨志敏.精细化管理在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6):552-553.
[10] 张清英.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3):72-73.
[11] 邵桂花.护理投诉36起原因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3):110-111.
[12] 许美珍.急诊输液患者的安全管理[J].护理学杂志,2001, 16(5):309-310.
关键词:电梯;安全隐患;监督检验对策
前言
作为一种常规的交通工具,电梯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本身结构的复杂性,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笔者根据个人多年来的监督检验工作经验,先对电梯的常见故障以及安全隐患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再对电梯安全隐患的监督检验对策进行详细的论述,希望能够通过提高监检质量的方式,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保障乘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电梯的常见故障及安全隐患原因
近年来电梯困人的事情基本上每天都会发生,电梯伤人的事故也经常出现。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召唤系统失灵,错误接收使用人命令,导致电梯无法正确做出动作的事故,这类事故也成为系统事故,在电梯事故总量中占据了80%左右。其次是由于电梯门轨道滑轮无法正常滚动,造成了电梯门无法正常关闭,继而出现冲顶、溜梯或者蹲底等事故,这类事故在电梯事故总量中占据了15%左右。最后是电梯制造过程中存在问题或者是在安装中未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说明书进行安装,倒是各个部位出现锈蚀或者磨损,影响了电梯使用寿命而导致的电梯事故,这类电梯事故在电梯事故总量中占据了5%左右。通过科学统计我们发现,在电梯事故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就是系统事故,它发生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其他两类事故,因此我们要严格进行监督检验工作。通过归纳总结,电梯自身质量隐患以及安装、使用与维护方法不当,是造成电梯事故的关键因素。
1 电梯设备存在自身质量隐患
由于监管力度的缺乏,电梯设备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很容易由于电梯设备自身的质量隐患而导致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综合考虑电梯设备的特殊性,其自身质量隐患主要有三类,我们分别对其进行描述:
1.1 门系统事故
门系统事故是指电梯门在运行过程中导致的一系列安全事故,就电梯安全事故的详细统计来说,这是最容易发生的一种电梯安全事故。通过事故原因的分析,我们发现这类问题主要是由于电梯门系统的独特构造,在运行时需要分别开门、关门两次,相对于其他的零部件来说,工作量较大,因此电梯门是电梯中最容易损坏的部件之一。此外,长时间的持续运行,还会造成电梯门电力联动、门锁等装置的可靠性下降,继而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大幅上升。
1.2 电梯冲顶、蹲底以及溜梯事故
这三种电梯事故的发生原因都与电梯制动器性能有着密切的管辖。电梯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制动器发生故障,极易造成上述三种安全事故。一旦事故发生,就会对电梯内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严重影响。例如:电梯发生溜梯事故,乘客在进出电梯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受到电梯剪切,对身体产生严重伤害。电梯制动器之所以发生故障,主要有两种原因,分别是电气故障以及机械故障。
1.2.1 电气故障
继电器控制的电梯,都会有一套切断装置来进行制动线圈的通断,在电梯出现故障时不能切断或者无法及时切断都会造成电梯的冲顶、蹲底以及溜梯事故。
1.2.2 机械故障
由于电梯长时间的运行,会由于机械锈蚀或者磨损,降低制动器的抱闸制动力矩,我们通常都是对弹簧压缩压力以及制动器的工作行程进行调整。
2 电梯安装、使用以及维护方法不当
电梯的安装不当会造成电梯运行困难,作业人员未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电梯安装,极易导致电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如果电梯安装施工人员或者乘坐人员错误使用电梯,如使用客梯载重物就会严重影响电梯性能,严重时还会产生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后由于电梯的工作特性,我们必须定期对其进行保养和维护,避免零部件的老化、损坏,否则也会导致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电梯安全的监督检验对策
现阶段安装技术对电梯的监督检验工作有很大影响,质量检验、性能检验、使用寿命检验以及功能检验都属于安全技术监察范围,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监督检验,保证电梯的寿命和使用性能。
1 型式检验
电梯的种类有很多,不同机型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并且由于电梯中的使用部位较多,因此监察人员需要根据电梯机型,按照相关规范步骤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检验。门锁、限速器、缓冲装置、超速保护装置以及制动器等安全装置必须进行严格的监察。控制柜、电梯导轨、绳头组合、导引线等运行结构也要按照要求进行型式检验。在电梯安装定型后,监察人员还需要对其制造过程进行了解,是否存在组合结构不稳定、转厂制造问题,制造厂家的安全技术是否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机构的规定等。
2 电梯出厂检验
对于每部电梯都有明确的机型、出厂日期以及出厂单位,因此制造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制作电梯,弱化安全事故责任。此外,强制性标准要求也能够提高电梯的出厂质量,但是我们仍需对其进行严格的出厂检验,监察人员需要根据电梯型式以及产品合格证等文件进行检查,最后还要对零部件的供应商以及产品性能进行检查、确认。
3 质量调试
在电梯完成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之后,我们还要在安装之前,对其进行质量调试,鉴于不同建筑对电梯有着不同的使用需求,因此电梯的应用性能和整体功能会在满足安全技术要求下存在不同类型的运营特征。质量调试阶段主要是通过对电梯各部分结构运行功能的调试,保证电梯与建筑的和谐使用,并在电梯交付之前,深化安全技术监察能力。如果监察中发现安装单位未按照要求对电梯进行型式检验或自检,将不允许电梯投用,也不具备质量调试资格。
4 定期检验
电梯在持续使用一段时间后,不仅其型式部件与安全部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磨损,其质量调试功能也会出现偏差,这都会对其运行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定期检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型式部件和安全部件存在安全隐患,应立即停止使用该电梯,在处理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5 电梯运行系统检验
电梯运行系统中层门门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装置,它在电梯的安全运行以及预防事故发生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加强运行系统的检验。电梯层门是由门锁装置对其进行控制的,因此说门锁装置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电梯的运行状况。在设置电梯层门的时候,我们需要安装电器连锁开挂装置,以实现对层门开关更好地控制。此外,我们在对电梯电气控制科学性以及结构稳定性进行完善时,还要提高对电梯开关动作可靠性的重视,使电梯安全开关设置满足可靠性要求,避免由于开关安装不科学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6 安装人员与维护人员的技能检验
电梯的安装质量与电梯安装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他们对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熟悉、掌握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人员技术水平与职业资格的检验。安装单位还要不断加强电梯安装人员的再教育,并通过持证上岗制的彻底落实,保证安装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工作态度。此外电梯后期的维护人员的水平我们也要予以足够的重视,通过定期教育使其充分掌握电梯的维护原理与维护技巧,并通过准确掌握电梯行业的标准、规范的方式,实现电梯维护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结论
综上所述,鉴于电梯安全事故频发的现状,我们必须对其安全隐患原因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总结,并通过加强监督检验力度的方式,保障电梯安全、平稳的运行,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提东.浅谈高层建筑电梯的主要安全隐患以及解决对策[J].科技视界,2015,3:31-33.
[2]谢文碧.刍议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J].科技信息,2015,11:23.
关键词:输液风险 新生儿 护理管理 无陪护
新生儿病房是医院高风险科室,护理方面存在许多风险以及缺陷。[1]对输液风险的管理为护理管理重要内容。因新生儿其特殊生理情况,并且输液要求较高,速度以及剂量的控制更加严密,近年来疾病谱逐渐复杂,给药形式也逐渐多样,输液设备的广泛使用,导致新的输液风险发生。[2]本次研究对我院在2013年3月至 2014年3月上报在输液护理方面存在缺陷以及病人家属的投诉记录,分析评价出现的输液风险,并制订管理措施,在控制输液风险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方法与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新生儿病房共输液4551次,其中2013年3678次,2014年873次。
1.2 方法
1.2.1 规范无陪护病房的输液规程 (1)安全针留置穿刺(2)留置针的维护程序 (3)处理液体外渗过程(4)规范输液泵使用(5)外出患儿检查核对流程(6)规范医嘱执行(7)护士责任巡视制度(8)上报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流程(9)输液反应记录以及处理。
1.2.2 培训无陪护新生儿病房的护理人员输液,增强护理人员相关输液知识。
1.2.2.1培训形式 由担当静脉治疗专科护士进行操作的培训,护士长担任与静脉治疗有关知识以及流程规范的理论培训。
1.2.2.2培训内容 程序课程按照鱼骨图进行设计(1)血管解剖(2)用药种类以及药物计算的方法(3)药物性质(4)导管的维护方法(5)输液泵出现报警原因及处理方法(6)留置针的穿刺技巧与规范(7)液体发生外渗的处理(8)并发症处理(9)职业暴露的处理过程。
1.2.2.3 培训时间 每季进行1次操作和理论培训 每次为2h课时,其中护士听课应不低于6课时》。
1.2.2.4效果评价 每季对科室护士抽查并考试,主要内容是在上季度的培训项目的操作技巧。成绩大于90分为合格,在理论学习3个月后进行考试,成绩大于80分为合格。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采用X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分析,当P
2 护理对策
2.1培养护士职业道德以及慎独精神 相关课程主要有(1)培养护士的职业道德(2)对团队协作进行安全分析(3)输液缺陷案例讨论(4)慎独精神的培养(5)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以及护理风险。
2.2安全器具使用(1)使用婴儿理发器 自2013年3月开始应用婴儿理发器对输液患儿进行备皮无头皮刮伤发生(2)输液装置的螺口连接 自2013年3月开始应用带有BDQ-Sytetm无针型密闭式的输液接头BDPegasusTM留置针和输液器螺口连接,降低接口发生松脱导致药液的浪费以及患儿针刺伤风险(3)应用安全固定器具 应用3M 防止过敏的透明敷料对新生儿行导管固定,并且加上3M绷带对四肢留置导管进行固定,网状头套固定头皮静脉(4)选取输液工具要合理 在新生儿四肢进行留置针输液期间,由于其皮下脂肪较薄,容易出现输液发生外渗,尽量避免进行前额正中的血管穿刺和使用离心方向进行穿刺输液。
2.3对医嘱查对以及费用的核对制度进行规范 完善患儿出院前的费用核对,尤其对危重以及死亡患儿费用核对。
2.4对护士的输液和巡视行为进行规范 指导护士按照一看二触三对照方法,每30min观察一次输液的流速,部位以及余量,并记录。
2.5增强对四新人员管理 加强管理新来护士,实习护士生,新来病人以及新来医生等。以及学习新的物品,药品,材料,操作,知识以及规定。
2.6上报缺陷以及讨论制度(1)进行无惩罚的缺陷呈报制度,护士反映遇到输液问题以及安全隐患(2)以出现的护理差错做案例,进行讨论,吸取教训。(3)召开护理发生纠纷的案例分析会议 护士长通报上月的改进情况,并分析讨论本月出现护理缺陷。
3. 结果
4 讨论
4.1输液风险发生原因
4.1.1管理因素 包括规章制度不完善,监督力度不足,护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弱,培训护理人员的力度不足等。[3]
4.1.2护士因素 护士慎独精神的缺乏,在无患儿家属情况下,查对制度的执行不严格。未核对患儿身份并未能认真对病房巡视,未及时发现以及处理发生的液体外渗等情况,缺乏相关药物知识。药物剂量计算错误,操作技术水平不同处理并发症方法不正确。
4.2输液风险护理的防范
4.2.1提高护士职业道德和能力 输液安全和慎独精神关系紧密,需要护士有较高职业道德以及技术,要了解输液安全隐患,提前做好防范,减少风险的产生。
4.2.2增强护士防范意识 新生儿病房其特殊性较强,如有不慎导致缺陷,给病人造成痛苦,导致重大的损失,引发医患矛盾,对医院信誉以及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要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实行风险意识的培训,增强风险管理,加强护士对风险的防范意识,提升操作技能和护理质量,在根本上对新生儿无培护病房的输液风险进行防范。
参考文献:
[1]彭红,王桂兰.无陪护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管理程序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4):266-267.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对策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xisting safety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nursing.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r hospit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nursing safety hazard accidents occurred in recent years, to summarize cause potential safety hazard factors analysis, put forwar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Results Nursing personnel ability is insufficient, lack of safety consciousness, patients do not match is the main factor leading to obstetric nursing safety hidden trouble woma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ecurity risk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Obstetrics nursing; Safety hidden trouble;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当今人们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医院护理的好坏也越来越重视。所以为了更好地增加人们对妇产科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安全隐患,我们就我院在近几年来发生的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事故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影响妇产科护理中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妇产科共有护理人员12人,均为女性,年龄20~43岁,平均(27±9.85)岁;学历:本科0人,专科5人,中专7人,其比例为21∶29;职称:2人为主管护师,1人为护师、9人为护士,其比例为1∶10∶21。
1.2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
1.2.1患者的不配合 妇产科在医院内是比较特殊的科室,在即将分娩、分娩过程中、分娩过后是妇女最为脆弱的时候,产前她们担心自己会不会顺产,更为重要的是,她们多是第一胎,难免心里紧张,压力大。分娩中,一个孩子会不会顺产存在很多因素,如骨盆、胎儿、产道因素,产妇担心自己会不会顺产,以及分娩的痛苦让孕妇情绪更加紧张,从而导致胎盘早剥的发生,只能就地急诊剖宫产进行分娩,并且产后还会发生许多并发症。所以很多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不可预料的危险。无论孕妇处在生产的任何阶段都存在很多的危险,而患者的不配合的根本原因是护理的疏忽[1]。
1.2.2护理人员的能力不够以及其失职 从本医院的护理人员的调差中,我们得到专科5人,中专7人,其比例为5∶22∶5,可见大部分的护理人员都为专科,其所学知识及技能不够全面,对待突况应变能力缺乏,所以有可能导致对于突况的产妇不能及时治疗,导致医患事故的发生。医院每日收治的伤患比较多,而医院的护理人员数量有限,他们不能一一照顾全面,导致其在护理工作中存在明显的疏忽。也有很多的医护人员责任心缺乏,对于产妇的护理不够全面,就有可能导致某些疾病的漏诊,从而危及到产妇以及婴儿的生命健康。
1.2.3医院设备质量存在安全隐患 当前,部分医院的妇产科医疗设备并未按照国家规定购进,质量不合格,就有可能导致对产妇的检查与护理不够全面到位,有漏诊错诊的可能,对孕妇的治疗也不够到位,从而造成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1.3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
1.3.1加强对产妇的安全教育指导 定期给产妇培养一些有关产期的安全教育,使他们注意生活中的小细节,听从护理人员的安排,从而较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1.3.2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责任心 妇产科的护理人员除了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外,还需要掌握精湛的护理技能,熟练的护理操作以及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所以我们必须给护理人员定期上一些护理专业的课。我们同时要注意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培养,让她们对待产妇要有较高的责任心、爱心,从而减少由于护理人员的失职与护理水平低造成的安全隐患[2]。
1.3.3加强医院的基础设施 先进的、合格的仪器是诊断治疗疾病的基础,所以我们要根据国家规定购进适宜的医疗设备,减少误诊的发生,从而减少安全隐患。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数据资料用t检验,组间对比用χ2检验,P
3讨论
产科护理以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视的护理方面之一,其护理的安全性关系到产妇与婴儿的健康。但是产科护理仍存在护理人员能力不足、缺乏安全责任意识以及患者不配合等安全隐患。本次探讨中我们采取相应的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并且实施后,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都明显的提高,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现代的产科护理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科学、有效的妇产科护理管理模式是改变现状的主要方法[3],不仅能够提升护理质量,而且能够有效减少安全隐患,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闫华,孙丽莉,刘玫玫.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淮海医药,2011,29(2):176-177.
关键词: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成为衡量护理服务水平的重要质量指标,其最终目标就是患者安全。因此,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安全知识学习,正确评估、分析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促进护理安全。现将自身的体会总结如下:当前,由于社会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享受到了良好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1乡镇医院护理安全隐患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由于乡镇医院长期以来忽视了医院护理的发展,造成了医院护理的投入比较少,导致了护理设施和护理人员的匮乏。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医院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而护理制度建设、护理人员的职业培训都很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镇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人员的文化水平还比较低,护理制度还不完善,护理工作还存着不规范问题。由于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有限,乡镇医院在对患者的护理教育与医疗咨询方面还有待改善。乡镇医院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具有支撑作用,因此,农村地区的广大患者就很关注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
1.1乡镇医院护理人员导致的安全隐患因素 ①乡镇医院护理人员流动性比较大,这严重影响了乡镇医院的护理工作的安全问题。由于护理人员的流动性,造成了乡镇医院护理水平不能有效提高,容易存在安全隐患。乡镇医院的护理人员不但在待遇方面低于他们的期望,而且乡镇医院在护理人员的职业培训方面、晋升空间比较狭小,这些因素导致护理人员寻求去城市的公立医院发展。②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护理技能还比较差。一些乡镇医院的护理人员学历很低,大部分是中专学历,在临床护理经验方面也很缺乏,护理专业技能缺乏指导和培训,这造成护理人员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容易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出现护理事故。③乡镇医院护理人员在沟通方面还比较缺乏。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必要的护理告知时,对护理告知的意义不清楚,不予告知,留下了护患纠纷的隐患。
1.2乡镇医院管理不规范导致的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 乡镇医院在护理制度建设方面还不完善,对于护理人员没有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护理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不彻底,这些因素造成了护理安全隐患问题,也造成了医疗纠纷的发生。一些乡镇医院没有护理的规范化急救抢救流程,缺乏应急预案流程及护理质量控制标准。乡镇医院护理工作中繁重,但是,医院配备的护理人员数量不足,难以满足现代医疗的护理服务要求,对于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都有隐患。
2乡镇医院护理安全对策
2.1提高乡镇医院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乡镇医院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要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让他们树立崇高的行为准则。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培训,提高乡镇医院护理质量,更新护理人员的护理观念和知识结构。医院要聘请专家为护理人员讲授医疗法规,加强对医疗护理隐患纠纷的学习,自觉地维护医院的形象和护理人员的利益,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医院还应制定定期培训制度,要加强护理人员对护理质量和案例学习,考核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操作能力;医院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进修和护理经验技能的交流和研讨;要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护理人员要能够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维护患者的各项权利。
2.2提高乡镇医院护理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乡镇医院要重视护理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福利待遇,给予护理人员应有的尊重。要针对出现过的护理纠纷与安全隐患问题,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医院要建立护理安全隐患事故上报制度,促使乡镇医院的工作人员都参与到护理安全管理。医院要完善护理管理规章制度,制定护理紧急风险预案等护理管理流程,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杜绝护理纠纷或事故的发生。乡镇医院要加强护理风险识别工作,认真分析护理风险事件的过程,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医院还应优化护理人员的人力资源配置,建立专业素质高的护理人员队伍,促进护理团队的结构合理,更好地位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减少护理安全隐患。
3结论
对于乡镇医疗事业的发展,社会应多给予支持,特别是对乡镇医院的护理工作来说,要提高护理安全,消除医疗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科学的护理制度,妥善建立与积极执行护理风险防范应急预案,维护护理人员的工作稳定,创造良好的护理环境,提升乡镇医院的医疗护理服务形象,为当地农民提高较好的医疗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杨俊芳.基层医院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6).
[2]孙和平.民营医院护理安全管理隐患与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常见安全隐患的原因。方法:对2005~2007年我科记录在册有关院前急救纠纷27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院前急救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为急救前隐患、现场急救隐患、转运途中安全隐患三个方面。结论: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能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院内急救密切相关。院前急救是伤员未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患者痛苦,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均具有极其重要意义[1]。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人们的维权及法律意识不断增强,院前急救面临严峻考验。由于院前急救大多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医护人员在救护过程中稍有不慎,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如何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是每个医护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
1临床资料
分析总结我科2005~2007年院前急救纠纷27例,其中投诉出诊时间长15例,医护操作不熟悉5例,设备及药物不全4例,患者坠床3例。
2安全隐患
2.1院前急救安全隐患
2.1.1出诊不及时接听120电话时未详细询问地址、联系方式,导致出诊时司机因方位不明走错路,而又无法有效联系患者,使救护车空跑或延时到达。急救人员抢救意识不强,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出诊。司机对道路不熟悉或交通不畅,特别是上下班人流高峰期,影响急救车行使的速度,造成出诊到达现场时间延误。
2.1.2急救反应慢出诊时未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对伤病员评估不足,未能更好地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携带药品及仪器,导致到达现场急救时由于药品及仪器不符合现场使用,再折返车内拿取所需费时,而对伤员延时救治。
2.2现场急救隐患
2.2.1医嘱查对存在安全隐患院前急救时受环境和条件所限,护士都是执行口头医嘱,增加了出差错的几率。现场执行口头医嘱时除“三查七对”外,更强调“三清一复核”即听清、问清、看清和医生复核,保证抢救过程忙而不乱和治疗安全。用药后详细记录用药时间、剂量[2-4]。
2.2.2急救设施、设备、药品存在不安全因素院前急救不仅现场卫生条件差,还受到携带急救药品、设备等限制,客观上为急救工作安全性增加了一定难度。
2.2.3急救技术掌握不熟练在紧急情况下手忙脚乱,未能及时、正确地使用各种急救仪器设备,未能快速、有效地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急救药物的使用。
2.3转运途中安全隐患
转运途中路况不良,车内照明不佳,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细致,或者医生坐在副驾驶位置,未与护士一同坐在患者旁边观察患者病情,导致病情变化不能及时抢救。
运送时没有拉起床栏,对不合作的患者没及时使用约束带,致患者摔下车床。
2.4护理文书不规范
不重视院前抢救护理记录,记录不及时、不详细。
3对策
3.1及时出诊
确保在规定时间内(5min)出诊,根据“120”指挥中心发送出车通知单上提供的地址、电话,直接与患者或家属联系,保证出车路线正确,情况许可下,让患者家属于指定位置等候,避免寻找,延误时间。同时由医生了解患者病情,护士及时评估,并根据病情准备急救药品、仪器,使其处于应急状态,保证到达现场可以快速、准确使用,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3.2加强理论技能培训
护士应具备相应的综合医学理论知识和现场救治的基本技能。定期对护士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电击除颤、心电监护、穿刺留置输液、处理复合伤等培训和考核,提高现场急救应急能力及服务质量。
3.3加强途中转运护理
3.3.1心理护理患者和家属的感受最为重要,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急救环境,及时、简明、扼要地介绍各种治疗、护理措施是确保急救护理程序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环节[5]。在转运前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说明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合作、谅解,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
3.3.2安全护理转运时固定车床,拉起床栏,对不合作患者使用约束带,保持合适安全的转运,意识障碍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3.3.3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患者意识、呼吸、脉搏、血压、面色,对意识清醒者,定时进行简短对话以判断意识的改变;意识障碍者,随时观察瞳孔的变化。
3.3.4应急处理发现生命体征异常及时处理,保证抢救药品、仪器及时、正确使用。
3.3.5强化风险意识医疗行为本身是一种特殊性质的行为,具有紧急抢救性、高技术性、结果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而院前急救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危重、年龄不一、文化层次及社会背景不同的各种疾患人群,其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稍微疏忽,可能会铸成大错[6]。院前急救人员应认识到工作的高度风险性,对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要有预见性。完善急救流程,定期对急诊科医护人员培训《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知识,增强风险意识。
3.3.6加强救护车管理救护车应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物品、仪器、药品准备齐全、充分、完好。每班认真交接,定人、定期检查,排除不安全隐患,确保急救畅通。
3.3.7规范护理文书重视院前急救护理文书的书写,在完成急救任务的基础上,准确、及时地书写院前护理记录,记录出诊到达时间、上车时间、到院时间、抢救措施实施时间、内容,包括:生命体征、病情的变化及执行医嘱的时间,使记录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7]。
3.3.8良好的心理素质院前抢救过程直接受现场人员监督,面对抢救场面要沉着、冷静、稳重、严肃,排除外界各种干扰,做到临危不乱,紧张而有序地开展抢救工作。
[参考文献]
[1]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第2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
[2]赵文静,张巍巍,宋平,等.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救护[J].南方护理学报,1997,4(30):7.
[3]万伟,杭星.高血压性脑出血院前急救之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153.
[4]郑松枝,魏肖利.急性脑出血病人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2):94,103.
[4]马彦辉,桑梅,牛小秀,等.我院急诊抢救疾病谱特点和构成比的分析[J].现代护理,2007,13(28):2694-2695.
[5]李患礼,陈瑶.急诊与医疗纠纷[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6,3(3):1323-1324.
【关键词】 护理安全;老年;综合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27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38-02
本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制订综合护理措施并评价护理效果,为临床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我院2007年2月――2009年2月期间住院的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总结并制订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并于2009年5月――2011年5月实施,抽取实施前后病例各300例,评价护理效果。2007年2月――2009年2月期间抽取的300例患者中男182例,女118例,年龄60-85岁,中位数年龄746岁。其中冠心病86例,脑血管疾病80例,2型糖尿病5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50例,直肠癌16例,肺癌18例。2009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抽取的300例患者中男180例,女120例,年龄60-84岁,中位数年龄753岁。其中冠心病82例,脑血管疾病78例,2型糖尿病5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50例,直肠癌18例,肺癌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疾病种类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安全隐患
121 患者及家属因素 老年人生理功能退化,免疫力下降,常常罹患慢性疾病,病程迁延不愈。有些老年人平衡功能差、感觉迟钝、听力视力及理解能力减退,临床上易发生坠落、摔倒、烫伤等意外事件[2]。患者离开工作岗位,自觉自身价值消失,会产生孤独感。部分老年人固执偏执,不执行医嘱和护理措施。部分患者家属工作忙,照顾不周,对老人关心不够,会增加意外事件的发生。
122 病房环境因素 病房摆放物品过多,患者活动空间小,地面积水、灯光不够明亮以及卫生间没有扶手等均可能引起摔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123 健康教育不到位 老年人往往记忆力差,对于合理用药、合理饮食及运动度等指导需要反复讲解。如果讲解不到位,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会增加。比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反复和患者讲解便秘的危害,不能用力大便,否则可能导致心衰加重等情况。
124 护理人员因素 对老年人安全护理,应强调加强责任心[3]。部分护理人员因为工作繁忙、责任心不够,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工作中发生的安全隐患,未及时处理。和患者解释病情时,有时过度夸大,加重患者心理负担。
13 综合护理措施
131 评估患者病情 采用跌倒、坠床等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患者进行正确评估。对于高危患者应加强护理,在床尾给出警示标志,并告知家属安全防护措施,保护患者安全。
132 改善病房环境 患者床上标识防跌倒及坠床的警示牌,保持地面干燥,病房照明充分,患者去辅助科室检查时由专人陪护,避免患者摔倒。房间不放置过多物品,患者在卫生间时不能反锁门,万一发生意外可及时抢救。
133 加强安全意识,规范护理流程 加强护理人员安全风险意识,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加强对老年患者的责任心,特别是对评估的高危患者。加强病房巡视,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严格控制液体的输入速度。
134 加强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耐心地向老年患者解释各种辅助检查的目的、治疗药品的作用及注意事项、饮食指导及活动指导,讲解疾病的发病原因、诱发因素等。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纠正其对疾病和治疗的错误认知、不良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增加治疗依从性,积极地配合各种诊疗和护理措施。使患者充分了解治疗及护理中的注意事项,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综合护理措施实施前300例患者共发生意外事件10例(34%),实施后共发生2例(06%),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 结
护理安全是医院医疗安全的核心,对老年病房患者实行安全管理,在为患者提供医疗安全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4-5]。本组结果显示:正确评估患者状况、加强对老年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改善病房环境、规范护理操作和加强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措施,可显著减少老年住院患者住院期间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在临床工作中,护士长应加强护理操作的监督,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制订改进措施,杜绝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加强责任心,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疏导,通过制订并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加强病房风险管理,减少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使护理风险降低到最小。
参考文献
[1] 付凤齐,邢娟青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健康教育需求及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7,7(3):63-64
[2] 赵敏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47-48
[3] 姚红英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与管理对策[J]上海护理,2011,11(2):82-85
【关键词】心内科;老年人;护理安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43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52-0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均寿命延长,相比较而言,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降低,容易诱发各种疾病[1-2],心内科住院患者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其生理特殊性,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一直是医院关注的重点。本文分析了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避免医患纠纷,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心内科收治的112例老年住院患者,其中男53例,女59例,年龄62-84岁,平均年龄72.15岁,体重(60.7±7.6)kg,身高(158.2±4.9)cm。其中单一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专科疾病的患者有56例,其余均合并有2个系统(含2个)以上疾病,常见合并的疾病有:糖尿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前列腺增生、脑梗死等。2影响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的因素
2.1跌倒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包括:①疾病因素:患者由于没有按时按量服用降压扩血管的药而发生低血压跌倒或者长期卧床,导致直立低血压等。②平衡失调及步态紊乱:老年患者起床过猛引起头晕眼花、站立不稳等造成跌倒。③感觉功能因素:由于疾病发作产生错觉或感觉失误而跌倒[3-4]。④环境因素:由于地面湿滑、灯光昏暗、病床无护栏等跌倒。本组患者有1例起床时头晕跌倒,1例夜间坠床。
2.2违背医嘱中断治疗老年人记忆力减退,有一些药物会出现漏服或者少服,没有按时按量遵医嘱用药,导致不良的后果发生,本组患者有2例漏服降压药,后再护士的提醒下补服,本组有3例患者在给氧过程中发生给氧管自行脱落、反压的情况。
2.3患者不合理干预治疗有些患者因不习惯吸氧,自行取下吸氧管、自行调节输氧流量和静脉滴注速度,导致意外的发生。本组有4例患者自行取下吸氧管,使得治疗中断,呼吸困难加重,后被护士发现,反复劝告下继续吸氧。
2.4外出检查时发生意外心内科患者经常需要外出进行各项检查,病人在运送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心绞痛、心跳骤停。此外,由于计划不周密,运送方式不当、使病人等候时间过长也易导致意外发生。本组有1例心脏介入手术后返回病房过平车时,患者自行参与过车,导致出血、心肌梗死面积扩大,1例患者做B超由于等候时间过长导致家属不满遭到投诉。
2.5药物不良反应老年人由于自身生理原因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比其他年龄的患者要大很多倍,本组有2例患者应用降血压药后出现咳嗽、头晕、头痛等症状,1例心肌梗死患者使用利多卡因致精神障碍。3对策
3.1对老年住院患者的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在老年住院患者入院时,护士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及向家属了解患者的精神状况、有无视力、听力障碍、有无伴随病、生活自理能力等情况,并逐一做好记录,评估出护理安全风险,对于高风险患者重点防护。护理人员拖地后应该尽快用干拖布擦干地面的水,以防地面湿滑造成患者跌倒,针对老人夜间起床多的特点,规定护士熄灯时预留地灯,所有卫生间和沐浴间安置扶手,避免意外的发生。
3.2督促患者按时按量遵医嘱服药护士要按时督促患者遵医嘱服药,防止患者出现漏服、少服或多服的情况,对于服用降压药的患者要指导患者起床或改变时动作要缓慢,防止性低血压,对于服用镇静催眠药物的患者则要安排患者卧床休息等,依据患者服用的不同药物及药物的不同药性,做好服药后的护理工作。
3.3做好外出检查的护理工作患者外出检查时,护士一定要做好周全的计划,准备好相关的人员和物资,事先联系好相关的业务科室,选择恰当安全的运送方式,严格按照检查护送流程操作,尽量缩短等候的时间,做好交接手续,降低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3.4加强健康宣教工作护士要态度和蔼,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对疾病的发生原因、注意事项、药物的用量用法等进行细致耐心的讲解,必要时可以发放健康小册子和小图片,建议病人在空闲时可以拿出来阅读,以便掌握相关知识。护士要善于换位思考,与患者亲切交谈,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帮助患者树立克服病魔的信心。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系列的对策,以满足患者需求、患者至上为原则,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以提高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性,降低影响老年住院患者安全的危险因素,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参考文献
[1]高琳,王世荣,刘静.护理风险管理在病人集体转运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1(13):441-442.
[2]程丽.老年病人住院期间护理不安全原因分析与对策[J].家庭护士,2010,6(9B);2424-2425.
[3]李林涛,王声裙.老年跌倒的疾病负担与威胁因素[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22(4),262-264.
关键词 基层医院 护理安全 隐患防范
基层医院护理安全存在的隐患
病人方面的因素:①病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病人的法律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以及媒体报道反面医疗案例的增多,使医患关系紧张,病人对护士的不信任感增加,致使护患配合不理想,增加了不安全因素。②病人对医疗水平期望值过高: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对自身健康的要求及护理服务的需要日趋增高,并已趋多样化。基层绝大多数病人由于缺乏预防保健和疾病基本知识,期望医院能够解决一切健康问题,如果与自身期望值有差距,患者对医生的诊治、用药、疗效等方面不满意,便会产生失望、恐惧、埋怨等心理现象,一部分不良情绪就会转嫁到护士身上来,不信任医护人员,出现不遵医行为,拒绝配合治疗,导致病人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③医疗费用和病人承受能力方面:基层医院面临的90%以上是农村病人,由于经济原因,医疗费用的支付超过了病人的承受能力,加之护士兼着催费的职能,这些极易引起病人对护士的不满情绪,甚至造成病人及家属的误解,而引发矛盾;还有部分病人病情稍有好转就急于或自动出院,不遵医嘱按时规范服药和及时复诊,导致病情再次发作甚至加重,在此过程会产生负面情绪,都会给医患配合带来不利因素。
护士方面:①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护士在学校和临床工作中所受法律知识教育很有限,受传统观念和习惯影响,护士工作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护士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例如在查房或交班时随意暴露患者的躯体,在某些操作如备皮、导尿时不注意遮挡或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忽视了人性化护理,甚至在不适宜的场合谈论患者的隐私,就侵犯了患者隐私权和保密权;工作中忽视有关安全告知,如防止跌倒、坠床的防范措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举证责任意识,忽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通常表现为做的多而记的少,对护理文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护理记录单记录不全、不及时或重点不突出,重要的病情变化及治疗、用药后的观察没有记录或与医疗记录不相符等。这些问题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并导致在处理医疗纠纷中不能提供有利的证据而处于被动地位。②基层医院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不高:基层医院临床一线工作的大多是中专毕业的低学历护士,缺乏提高执业素质的意识和继续教育的机会,专科知识贫乏,住院患者往往存在疾病复杂,涉及到很多专业的医疗问题,护士很难准确实施护理;同时医院实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短时间聘用大量护校刚毕业护理人员,尽管有老师带教,由于缺乏临床经验及沟通交流能力,满足不了患者的身心护理需求,个别年轻护士学习培训的时间较短,业务基本功不扎实,执行操作流程不够规范,有可能导致操作失误而发生护理缺陷和差错,这些都将成为护理安全隐患。③护理人力资源限制,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多数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备床护比不能达到1:0.4,有些医院甚至不到1:0.3,而且护士职责划分不清,身兼多种护理工作以外的职能,护士只能机械性地完成当班治疗护理任务,无暇顾及患者的心理需要,甚至一些生活护理要靠患者家属来协助完成。尤其是患者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部分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差,责任心不强,环节细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患者带来不安全因素。④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体制不健全,科学管理理念相对滞后: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多数基层医院护理管理者都是从科室护士长提拔上来,主要是经验型管理,接受科学管理知识培训有限,对各种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持续改进重视不够,对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预见性差。⑤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理念滞后:长期以来,由于护士的社会地位不高和琐碎工作,导致部分护理人员工作没有成就感,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和工作热情,难以保证较强的工作责任心,给患者带来不安全因素;尤其缺乏“慎独”精神,例如夜班单独值班不按规定程序洗手、加药不戴口罩、不按等级护理巡视病房、不认真床头交接班等,增加安全隐患。⑥缺乏有效沟通技巧,健康教育效果不佳:在实施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缺乏丰富的业务知识、社会经验和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在做解释工作时,不能做到有效正确指导病人饮食、起居、情志等注意事项,健康教育照本宣科,流于形式,未达到预期效果,病人对基本疾病知识未掌握,不能很好配合治疗护理。
防范措施
医院方面: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必须达到床护比为1:0.4,严把进人质量关,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每个科室的具体情况,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
护理部方面:①培训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护理部制定可行的安全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教育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医院安全管理和职业道德等;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利用各种会议、交接班、展会、查房等时机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对科室工作中发生的差错或病人反映不满意的方面,要随时组织科室护理人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分析造成差错或不满意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做到持续改进。②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护理质控组织,强化质控力度。护理管理者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科学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为确保护理人员严格依法执业,必须建立健全各项护理监控机制,实行护理部、科室护士长、科室质控小组三级管理责任制,加强基础质控、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做到各尽其职,防患未然。建立考评机制,请经验丰富、操作规范的高年资护士或医师对基础业务知识和技能进行讲解示范,护理部和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技能考核,多途径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业务水平。建立检查机制,护理部和科室护士长要经常检查各种制度、规范的落实情况,认真督点部门管理、各种护理记录是否规范,质量监控采取随机抽查和定期、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检查的情况进行通报,分析护理缺陷及其原因,纠正偏差,保证安全。③强化细节做好安全告知和全院统一标
识化管理,相关安全告知和醒目规范的标识提示是防止不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途径。护理人员在接待新病人做人院须知介绍时要做详细的安全告知并签字,如未经医师允许不得私自离开病区,老年和特殊病人如厕必须有人协助,幼儿必须留陪人监护等;全院统一标识化管理,如卫生间张贴“地面湿滑、防止摔倒”,开水房热水器上注明“开水、凉水”、“防止烫伤”,特殊用药悬挂“特殊用药,禁止调节滴速”,存放氧气地点张贴“易燃易爆品,禁止吸烟”等标识,从细节上防范不安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