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范文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药市场现状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

第1篇

关键词:医药市场营销教学

医药市场被人们称为朝阳行业,行业的利润增长很快。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深化,医药分家趋势的明朗化,再加上外资巨头的纷纷涌入,使得我国医药市场营销竞争愈演愈烈。所以医药企业越来越意识到高素质的营销人员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由于我国的医药代表与国际一般的医药代表群体不同,国内的医药代表医学,药学的专业人员以外,还有很多都是毕业于其它毫不相关的专业,甚至还有一些医药代表的文化素质相对偏低。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培养既懂医药专业知识又懂营销技巧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成为了一个难题。《医药市场营销》的课程,就是为了能够培养这样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和市场对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的需求。同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仍然有许多地方急需提高。

一.《医药市场营销》教学的现状

鉴于医药行业本身专业的特殊性,普通的营销专业课程不能培养出适合市场的医药企业的营销人才。由此《医药市场营销》作为培养洞悉医药企业市场营销的活动规律,讨论医药市场如何满足市场需求以便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应用型课程也就应运而生。虽然是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分支,但是其内容都是跨学科的综合知识,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而目前的课堂教学仍然是被动式教学,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观念陈旧,不重视学生实践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往往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目前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找到适合市场的培养方式进行教学改进,才能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医药营销人才。

二.对《医药市场营销》教学改进的几点建议

1. 构建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

由于《医药市场营销学》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需要一些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大体分为前修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部分。前修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关系、高等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营销学、企业管理等课程,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医学、药学、医药基础学、解剖生理学、医药商品学等课程。前修课程是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必备前提,而且这些都是今后学生从事医药营销具体工作中会用到的知识。

2.丰富教学材料与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黑板板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教学需求,特别是这门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好的教学活动包括合理的教学计划,精心编排的教材,丰富的教学案例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因此学校可以建立相应的教学案例库,行业数据库,还需要借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用ppt来展示具体的图标信息,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感受,由于今后学生工作会用到特殊的软件来进行市场问卷的设计和海量数据的处理,还要教会他们使用营销实训软件等等课本以外的知识。近几年国家正在大力改善高校的教学设备,这是一个难得的契机。还有一点也要改变,由于课程的教学并不是属于理论研究方向的,所以传统的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已经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通过教学教会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可以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从营销的角度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具体的考核方式上,也可以采取市场分析,营销策划,案例讨论和模拟实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培养。

3.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当做教学工具,通过营销市场的真实案例所呈现的营销行情,引导、鼓励和要求学生从复杂的医药市场表现中,运用所学的营销知识,在案例的启发下,学到通过书本难以讲授的市场营销思维和实际运用技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作为案例总结的时候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沟通和表达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站在药企和医院的角度来考虑和解决问题。介绍民营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通过对医疗市场针对性的营销,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领域取得巨大成功,其市场竞争力毫不亚于部省级的公立医院;在讲授品牌策略时,介绍河南宛西制药―一个曾经既无区位优势,又无地域品牌优势的企业―通过河南的道地药材“怀地黄”,以及医圣张仲景这一中医名人的品牌效应,伴随着“药材好,药才好”的口号,将仲景牌六味地黄丸一举打造成了六味地黄丸的第一品牌。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关注和留心生活中的成功的医药营销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积极思考的思维习惯,对今后的工作是有很大帮助的。

4.改进教学内容,贴近实际

当前各大院校在进行《医药市场营销》教学的时候,大多把药与营销分开,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在实际工作中除了要求具备营销的技巧以外,还要具备完整的医药知识和健康的心理知识,才能向医生和患者提供完整的作用原理,副作用和用药禁忌,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从而有利于打开市场,所以具体教学的时候尽量穿插知识进行讲解,比如讲授新产品的营销策略时,可以介绍现代化的药物剂型如控释制剂、缓释制剂、透皮吸收制剂以及现代化的制药工艺等;讲授品牌策略可以结合“地道药材”等,知识的交叉讲解有利于学生的灵活运用。随着近些年医药市场的放开,大量民间资本的进入,为医药市场的营销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通过开展社区营销,会议营销,演讲营销等方式,许多民营医疗机构在专科医疗市场上取得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也给相应的市场营销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将会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市场环境,让学生明白,从上游产品的生产到终端的医疗服务的营销整合,才能最大化市场。

5.加强校企合作,强调实战

《医药市场营销》的教学要服务于实际的市场,需要培养的是复合型的人才。学校要积极利用自身的资源,比如与社会上的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并要求学生写实习报告,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可以邀请往届的毕业生在工作中做的比较好的佼佼者回学校做主题报告,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出建议;企业也可以与学校进行合作开展订单班,通过学生自己报名,企业考试选拔的双向培养模式,使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尽量培养那种出了校门就可以上岗进行工作的复合型的人才。

三.总结

总之,只要付诸行动,同时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最终肯定会获得成功。也正是所有的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共同的需要,也是培养中国医药营销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雷朝阳.论市场营销教学案例来源的模式创新[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

[2]周筱莲.大学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案例教学现状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06)

[3]史保金.普通高等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05)

第2篇

我国的卫生机构分为医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医学科研机构和其他共九个类别。医院是主要的药品消耗单位,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等也消耗一定的药品,但相对来说后者数量要少得多。医院分为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专科医院三种,其结构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我国医院数目变化情况(家)

分类 195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08年 2008年

综合医院 2692 7859 10424 11872 12599 12902

中医医院 4 678 2080 2591 2518 2610

专科医院 85 694 1362 1543 2271 2494

医院数合计 2803 9902 14377 16318 17764 1839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卫生费用占GDP比重上升

2008年末,全国卫生机构总数为29.6万家,比上年增加0.5万家。其中,医院18,39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万家,卫生院4.2万家,门诊部6,148家,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0.2万家,妇幼保健院(所、站)2,997家,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581家。与上年比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所、急救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共6类机构数量有所增加,卫生院、妇幼保健及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等数目在减少。按医院床位数分组:1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10,867家,100~199张的医院3,812家,200~499张的医院2,759家,500~799张的医院715家,800张及以上的医院243家。

据测算,2008年卫生总费用达6,584.1亿元,比2002年增加794.1亿元。卫生总费用构成是:政府预算卫生支出为1,116.9亿元,占17.0%;社会卫生支出为1,788.5亿元,占27.2%;居民个人卫生支出3,678.7亿元,占55.8%。人均卫生费用为409.5元,比2002年增加58.8元。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由2002年的5.51%上升到2008年的5.62%。卫生费用占GDP比重上升

2008年末,全国卫生机构总数为29.6万家,比上年增加0.5万家。其中,医院18,39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万家,卫生院4.2万家,门诊部6,148家,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0.2万家,妇幼保健院(所、站)2,997家,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581家。与上年比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所、急救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共6类机构数量有所增加,卫生院、妇幼保健及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等数目在减少。按医院床位数分组:1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10,867家,100~199张的医院3,812家,200~499张的医院2,759家,500~799张的医院715家,800张及以上的医院243家。

据测算,2008年卫生总费用达6,584.1亿元,比2002年增加794.1亿元。卫生总费用构成是:政府预算卫生支出为1,116.9亿元,占17.0%;社会卫生支出为1,788.5亿元,占27.2%;居民个人卫生支出3,678.7亿元,占55.8%。人均卫生费用为409.5元,比2002年增加58.8元。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由2002年的5.51%上升到2008年的5.62%。

诊疗和入院人次增加

2008年,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为22.03亿次。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数为21.32亿次,占96.8%;营利性医疗机构为0.63亿次,占2.9%。非营利性医院、卫生院占总诊疗人次数的88.7%。在医疗机构诊疗人次中:医院13.05亿次,占59.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0.46亿次,占2.1%;卫生院7.03亿次,占31.9%;妇幼保健院(所、站)0.86亿次,占3.9%。与上年比较,医院诊疗人次数增加0.92亿次,卫生院诊疗人次数减少0.07亿次。2008年门、急诊人次数为21.05亿次,占总诊疗人次的95.6%。综合医院分科门诊构成情况是:内科占30.7%、外科13.4%、妇产科10.2%、儿科7.5%、中医科6.6%、其他科室占31.6%。2008年全国居民到医疗机构就诊的平均次数为1.7次。

2008年全国医疗机构入院人数为6,669万人,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入院人数为6,500万人,占97.5%;营利性医疗机构为143万人,占2.1%。非营利性医院、卫生院占总入院人数的91.9%。医疗机构入院人数中,医院为4,668万人,占7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万人,占0.2%;卫生院1,621万人,占24.3%;妇幼保健院(所、站)307万人,占4.6%。与上年比较,医院入院人数增加509万人,卫生院入院人数减少5万人。医院、卫生院每百诊疗人次入院3.1人,每百门、急诊人次入院3.3人。2008年全国居民每万人口入院526人。

门诊和住院费用上升

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继续增加,医疗费增长幅度略有上升。2008年,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急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为117.7元,比上年增加9.5元,增长8.8%;出院病人人均住院医疗费用为4,283.7元,比上年增加373.0元,增长9.5%。与上年比较,门诊医疗费用增长幅度上升0.2个百分点,住院医疗费增长幅度上升0.8个百分点。医院级别越高,病人医疗费用越高(见表2)。

表2 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诊和出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在2008年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诊病人医疗费中,药费占52.5%,检查治疗费占29.7%;与上年比较,药费比重下降2.2个百分点,检查治疗费比重上升1.2个百分点。在住院病人医疗费用中,药费占43.7%,检查、诊断、治疗费(含手术费)占36.6%;与上年比较,药费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检查诊断费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

用药金额呈现上升态势

根据“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China Pharmaceutical EconomyNet(以下简称CPN)”推总数据显示(以下如无特定说明,金额均指推总金额),2008年全国医院购药的总金额为981亿元人民币,2008年上半年已达到金额573亿元,与2008年同期比增长率达到23.85%。从图1中可以看出,医院购药金额随着季度变化有所波动,但总体趋势呈现上升态势。按此趋势预测,2008年全国医院购药总金额将达到1,200亿元左右。

CPN药品分类采用WHO的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ATC)编码,共分为15个大类。在2008年医院用药大类排序中,全身用抗感染药仍雄居首位,全年用药金额为282亿元,占总体医院购药金额的28.76%。其次为抗肿瘤药和免疫调节剂,用药金额为172亿元,占总体医院购药金额的17.51%。首位比次位高出64%,显示出全身用抗感染药仍有明显的优势。第三位为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药,全国医院购药总金额为122亿元,占总体医院购药金额的12.43%。第四位是作用于消化系统及代谢药,总金额为117亿元,占总体医院购药金额的11.83%。第五位是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总金额为107亿元,占总体医院购药金额的11.00%。前五大类药品购入金额占2008年医院购药总金额的81.53%。

2008年上半年,各大类药品均呈持续性增长,大类排序未见变化。与2008年上半年同期对比,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增长13.23%,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增长22.11%,心血管系统药物增长34.09%,消化系统及代谢药增长29.09%,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增长18.57%。在前五类药品中,增长率最快的是心血管系统药物,而第一大类全身用抗感染药已明显放慢了增长速度。从图2可以看出,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类药与心血管系统用药在医院购药市场中还有很大的差距,心血管系统用药在医院用药市场中要超越抗肿瘤药和免疫调节剂类还需要一段时间。

图1:2008年~2008年上半年全国医院购药趋势及预测

第3篇

【关键词】窑湾乡;施肥;营养;肥力

中图分类号:S6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5-014-01

宜昌市窑湾乡位于宜昌市近郊,耕地面积60.62公顷,柑橘种植面积5696亩,水面54.1公顷。全乡现辖7村1场(园林场)1所(农科所),36个村民小组,3298个农户,总人口7571人,劳动力4192人。区域类土壤大多数为白垩纪紫色砂岩发育的灰紫色土。窑湾乡以盛产“窑湾蜜桔”而闻名遐迩。柑橘是窑湾乡农业的支柱产业,柑橘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80%以上。由于农民长期施肥结构不合理,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柑橘品质变差,严重影响农民的收入和柑橘产业的发展。通过调查窑湾乡柑橘生产施肥现状,并分析其土壤肥力变化趋势,找出施肥和土壤肥力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挖掘该区域柑橘的生产潜力、提高柑橘种植效益提供参考。

一、 材料与方法

(一)调查方法

调查时间为2011年2月—3月。调查地点分布在窑湾乡的黑虎山、石板、大树湾、唐家湾等几个柑橘主产区村,共调查62个农户。详细记录每个农户的柑橘施肥种类、施肥量、施肥方法和柑橘产量等。并在农户的代表性田块用GPS定位,取土样100个(0—40厘米),测试pH值、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等指标。

(二)土壤取样与分析方法

分别在该乡的黑虎山、石板、大树湾、唐家湾等村的灰紫色土柑橘种植区农户的代表性田块用GPS定位,取土样100个(0—40厘米),测试pH值、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等指标。每个土样代表面积50亩左右。每个土样按照农业部颁发的《土壤分析技术规程》进行检测。

二、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农户在柑橘施肥中大多数农户只施用一次肥料,即还阳肥。由于近年来,柑橘价格的降低,柑橘销售不畅,造成有些农户不施用肥料。具体为:所调查的62个样本农户中,不施肥的有10个、占样本总数的16.1%,施一次肥料(还阳肥)的有42个 、占样本总数的67.7%,施二次肥料(还阳肥、壮果肥)的有10个、占样本总数的16.1%。而根据柑橘的需肥特性和实际施肥效果,柑橘根际施肥必须施用二次肥料。所以,这说明窑湾乡大部分农民柑橘施肥极不合理,影响柑橘产量的提高。

该区域柑橘种植过程中氮、磷、钾的施用量(折合成N、P2O5、K2O)存在极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氮肥施用量不平衡、氮磷钾配比不平衡这两个方面。所调查的农户的氮肥最高用量达807千克/公顷,而施用最低的为,44.85千克/公顷,平均用量为,269.1千克/公顷。最高用量与最低用量之比为18:1,两者相差18倍。施氮量过低,影响柑橘的产量,而是氮量过高,一是造成氮素的浪费,影响生态环境,二是造成柑橘的品质下降,产生粗皮大果、味酸。总的说来,该区域柑橘施肥中,大部分用量明显不足,调查的总农户中,有29个氮肥用量少于400千克/公顷,加上不施肥的10个农户,共有62.9%的农户氮肥用量不足。

所调查的农户样本中,柑橘氮、磷、钾的施用配比平均为1:0.3:0.4,远远低于柑橘正常生长需肥水平的1:0.5:0.7。在调查的施用氮、磷、钾单质肥料的14个样本中有8个农户不施用磷肥、占样本总数的12.9%,每公顷施磷肥在175千克以下的农户有40个、占样本总数的64.5%。磷肥的平均用量为,150.8千克/公顷,最高用量为,220千克/公顷,最低用量为,29.25千克/公顷,两者相差7.5倍。 在钾肥用量中,有12个农户不施用钾肥、占样本总数的18.5%,每公顷施钾肥在255千克以下的农户有45个、占样本总数的72.6%,钾肥的平均用量为220.6千克/公顷,最高用量为,380.2千克/公顷,最低用量为,30.3千克/公顷,两者相差12.5倍。在调查施用复合肥的38个农户中,全部施用的是45%硫酸钾型复合肥(15-15-15),氮、磷、钾配比为1:1:1,复合肥的平均用量为,487.5千克/公顷,最高用量为,977千克/公顷,最低用量为,97.5千克/公顷,两者相差10倍。

在调查施用有机肥的6个农户中,有2个农户施用的是生活垃圾,3个农户施用的是饼肥,1个农户施用的是商品有机肥。平均用量为3400千克/公顷,最高用量为,5600千克/公顷,最低用量为,1600千克/公顷,两者相差3.5倍。在6个有机肥用户中,配施氮、磷肥的有3个,只配施氮肥的有2个,施商品有机肥的1个农户没有配施化学肥料。

综合上述:该区域柑橘施肥中,磷、钾肥施用严重不足,氮肥相对过剩,且氮磷钾配比失调,有机肥施用稀少,造成柑橘粗皮大果、味酸不甜,产量和品质下降。

三、结论

1.调查结果表明,窑湾乡柑橘种植农户近二年有超过15%的不施肥、施一次肥(还阳肥)的为67.% 仅有16.1%的农户施了二次肥,(还阳肥、壮果肥)。

2.在施肥品种中83.9%的农户施用的是化肥,且施肥比例严重失调,该区域氮、磷、钾等单质肥料施用比例为1:0.3:0.4、复合肥施用比例为1:1:1,与柑橘正常生长的需肥比例严重不符,只有9.76%的农户施用了有机肥

3.施肥不仅对柑橘产量与品质影响较大,而且还影响柑橘的价格或农民的收入。以有机肥+化肥的施肥方式种植柑橘的产量和价格最高 ,农户的收益最好。

4.窑湾乡柑橘园土壤普遍缺氮、部分缺磷、大部分缺乏有机质和速效钾。整个土壤肥力很低,严重影响柑橘的产量和品质。

参考资料:

第4篇

[关键词]中医药;营销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

[DOI]10.13939/ki.zgsc.2015.01.054

据吴海侠所做的对广东省医药营销人才队伍现状调查显示,目前医药营销人才队伍中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广东省医药营销管理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为20%和13%,高中及中专学历的为67%。医药营销管理人员中49%为药学相关专业毕业,11%为管理专业毕业,这种现象在全国也基本相似。由于学历普遍较低,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薄弱,基层营销人员难以适应工作要求。基层企业营销人员学历偏低,初中以下占11%,高中占40%,中专占34%,大专占12%,本科占3%;知识结构不合理,具有药学专业知识的占49%,管理专业知识的占4%,营销专业知识的约占10%。这种水平的营销队伍很难适应工作要求。[1]

1 中医药院校在医药营销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医药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点。

1.1 学生职业目标模糊

虽然很多院校在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培养中都有培养目标,但多数大而空,并没有实际落实好,因为通才教育和受困于教师资源有限等问题,等到了大三大四却发现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都适合从事营销或者不想从事营销工作,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在学生刚进入大学时就必须给他们做好职业规划,讲明专业培养的目标。时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所从事职业看法,帮学生疏导对职业认识模糊不清的障碍。否则学生大学四年下来,茫然不知所从,缺乏竞争优势,就业压力也就比较大。没有明确的目标为导向,人才的培养也就失去了方向。

1.2 学生课余时间丰富但都挥霍了

曾红强曾通过对复旦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商学院等全国12所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课余时间问卷调查得知:只有不到14%的同学认为课余时间过少;课余时间安排上22%的同学课余时间花在课程学习上,社团活动时间不到5%。百分之七十多的时间花在睡懒觉、上网打游戏及运动方面,且运动时间也不到10%。[2]如果老师能够帮助他们规划和指导好学生课余时间,那么对于学生学习或是综合素质成长方面肯定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于学营销学方面的同学讲意义就更重大了。

1.3 课程设置不合理无连贯性

目前,多数中医药院校在医药营销专业课程设置都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种课程设置强调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的教育,共性课程多,且多在大一至大三上占据了大量课时而专业课程少之又少,断断续续,这让学生学起来没有知识的连贯性,非常吃力,从而放松了学习,觉得大一至大三的学习就是陪太子读书玩玩而已。而专业课程多在大三下学期及大四上学期,因为专业课程课时压缩的原因,培养的学生尽管也具备一定的药用专业和营销知识,但是确实不稳固不扎实。缺乏对医药市场营销相关行业知识的了解。[3]因而,学生毕业后需要长时间熟悉行业背景知识,直接提高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和风险。另外,由于课程设置中实践训练环节太少,导致学生虽然有理论知识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因此,专业知识与医药营销市场的脱节,对于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来说,很难实现其解决实际医药市场问题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基于上述课程设置培养的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医药营销行业知识而缺乏竞争力。

1.4 培养手段单一坐而论道

当前多数院校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手段是采用“课堂+实验”的培养方式。其中课堂,坐而论道,填鸭式,即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传授学生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则是学生走进计算机机房,利用模拟软件对营销的某个环节进行模拟。基于上述方式培养的学生尽管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也了解一些软件的使用,但其整个学习过程完全和社会脱节。毫无实践和创新能力,思维比较死板,与营销所讲求的极强创新发散能力相去甚远。即使一些院校能够提供和创造条件建立一些专业实习课程,大多也是由老师带领学生到企业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走个过场。

2 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对策分析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人才定位和学生就业。因此,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取长补短、错位竞争,既体现医药专业知识,又具备营销专业基本技能,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探讨和解决。

2.1 根据市场需求落实好学生培养目标

对于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需要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要根据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方案。例如,目前医药营销市场需要的营销人才类型主要有两种。

2.1.1 营销管理人才

医药营销管理人才缺乏已成为影响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高素质的医药营销管理人才应有较高学历,受过良好培训,团队意识强,对市场敏感且反应迅速,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战略判断能力,能够对营销各环节进行宏观和有效管理。

2.1.2 基层营销人才

由于政府采用药品集中招标制度,使得医药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导致基层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对基层营销人才的要求也就越来越苛刻了。基层营销人员主要从事一线药品销售、市场开发与推广、售后服务、药品推介等工作,因而他们应具有一定的医药专业知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2.2 引导学生规划好丰富的课余时间

医药营销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极高的综合素质,不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须具有深厚的社会知识以及高超的销售技巧。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药营销工作者,我们必须利用好这些时间。

2.2.1 多阅读自己感兴趣医药专业知识书籍

所谓术业有专攻,作为一名医药营销者,必须对药学知识有较全面系统的掌握和了解,这是开展好营销工作必备的前提和基础。但我们可以重点摄取某方面的知识,来提高我们的竞争优势即所谓的“核心竞争优势。”虽然我们专业课程多多少少都涉及了这方面的医药知识但都太笼统了。如对心血管发病机理及治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多看些相关书籍及论文

2.2.2 加强社会知识

医药销售工作除了具备专业的医药知识外还应具备相应的社会知识,我们需要面对成百上千的客户,我们需要接触各种类型的人,他们的文化、兴趣等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销售人员得是个多面手,全面发展。如客户对股票期货感兴趣,那我们不要求是“股神”巴菲特也至少得知道什么是牛皮市、绩优股、多头市场,伦敦金等。

2.2.3 锤炼和加强营销人员所要求的基本素质

如沟通表达能力、组织策划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关系处理等。医药销售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一个好的药品必须以一个优秀的、乐于被接受的表现形式来跟消费者见面,在市场推广的过程中要能够做到清楚、简洁、有力、易懂、形象、突出优势特点,让一个好药品以最好的方式、最快的速度在消费者及医药界中被较好接受并留下最好、最久远的印象;现代营销是高度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市场信息万变,风险永恒存在,为规避风险扩大利益,营销人员必须具备较好的组织策划和管理协调能力,这种应对和处理能力的获得除了通过一部分专业学习,医药营销的开展往往还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参与努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卓越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将有助于将一个队伍打造成整齐划一、坚强有力、充满战斗力的团队,也有助于每个人的快速成长,形成成员之间互助、互学共同进步和共同成功的和谐局面。所以我们除了积极参加和组织学校社团相关活动之外还得在专业内部组织针对于有助于营销人员素质提高的活动,如辩论赛、社会调查与实践、课题研究等。

2.3 课程设置应体现连续性及专业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应区别与其他课程专业。对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力求对不同院校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系统分析,从而为全面解决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课程的设置不应当简单照搬国内外同类教材的内容,而应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分析医药市场营销案例、医药市场特点、医药营销环境及医药营销策略,来总结医药市场营销活动的特殊规律,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而在课程时间设置上一定得体现其连贯性。

2.4 培养手段的多元化

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实用性非常强,应当实现培养手段的多元化,才能保障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4]

2.4.1 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课堂教学方式应当大量引入符合实际的各类材料,充实讲课内容。主要应坚持以下教学模式的引入。

一是案例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引入相关案例,在深入浅出地导出医药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时,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不仅以国内外著名的医药企业作为分析对象,也应分析院校所在省市医药企业的市场营销过程,为其策划市场营销策略,撰写营销案例,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做到实地分析和深入理解。

二是“角色扮演”。根据医药市场营销教学的特点,从终端角度来看,医药药房、社区药店等都是分销渠道的最后一站,每个终端上都须进行营销活动。实践课程中,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扮演直接消费者、客户(病人、家属及广大需要健康服务的人群)和间接消费者(医院分管的院长、主任医生、药剂科主任、药师、经理、营销人员等)。学生在扮演角色时,体会不同角色在组织中的优势与苦衷,更贴近实际地考虑问题,各种角色同台“演出”,模拟操作,使学生了解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以及各项营销业务的处理程序,进一步加强对医药市场营销的感性认识。

三是专题研究和讨论。专题研究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专题的研究,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撰写专题文章。专题讨论:教师事先选取专题,让学生查找资料,在课堂上讨论,各抒己见,最后进行总结。使学生充分了解当前医药行业的法律法规及改革趋势。

2.4.2 在模拟营销实验室进行“营销实战”训练

在形体训练、人员营销等方面进行实践性指导教学。在实际演练中,学生会遇到在医药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问题,涉及企业整体营销战略、产品研发、价格制定、分销、促销策略、市场与销售、绩效分析等多方面问题。

2.4.3 社会实践调查

市场调查是做出营销决策、制订营销计划和营销战略、进行营销活动策划的依据。准备调查专题,让学生深入社会、企业、社区等开展相应的医药市场调查活动,并对调查得来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说明。在实践调查中,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同时,找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点,学生的专业知识会更加牢固。

2.4.4 加强毕业生联系及信息反馈

充分利用好毕业生这个资源,发挥毕业生的“余热”。当毕业生走出校园,投身于社会工作以后,已经毕业的学生并不是说已经与母校没有任何联系了。毕业生对于用人单位来讲,就等于高校自身的形象。毕业生的好坏,往往影响着企业对于高校的看法。通过收集毕业生的信息反馈,不仅有利于高校及时判断自身是否存在问题并及时改正,同时,积极组织优秀毕业生返校演讲,传授经验,当面解答应届生对于未来所从事职业的困惑。我们也可以借助时下受大学生欢迎的新兴媒介,如微信(微公众号)、微博,创立微信、微博公众号,将所有毕业学生或者应届生加入这个平台,大家在平台上积极探讨和交流。

4 结 论

医药市场营销是医学和市场营销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对它在总结市场营销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突出了医药市场营销的特殊性,它不但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社会条件,还需要考虑高校自身的资源和学生自身的条件,同时也是不断改进和完善落实好教育方法的过程。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满足新时代医药行业对医药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海侠.医药营销人才现状分析及培养建议[J].中国药业,2009,18(2):11.

[2]曾红强.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调查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11(6):115-118.

第5篇

>> 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权益保护状况调查分析 我国中药专利保护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USPTO中我国专利引用状况的统计分析 我国首个自主研发抗癌新药上市 浅析我国的专利权保护问题 我国专利权的行政保护浅析 论我国银行业的专利保护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专利保护社会信用问题探究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状况的实证分析 我国上市银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分析 我国中药专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专利分析软件的功能现状分析 我国专利质量状况及其影响要素探析 我国专利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论我国的立法批准制度 新常态下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分析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信用状况的KMV模型运用与实证分析 因子分析在评价我国钢铁类上市公司经营状况中的应用 论我国新药注册审批制度的变革对新药研发的影响 我国新药研发的现状与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国家知识产权局.拜耳收购:暗藏进军国内中药市场玄机?[EB/OL]. [2015-05-07]..

[3] 国家食品药品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2013年药品审评报告[EB/OL]. [2015-05-07].http://.cn/news.do?method=viewInfoCommon&id=313280.

[4] 国家食品药品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2014年度药品审评报告[EB/OL]. [2015-05-07].http://.cn/news.do?method=viewInfoCommon&id=313425.

[5] 丁锦希.美国药品专利期延长制度浅析-Hatch-Waxman法案对我国医药工业的启示[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6,37(9):A113-A117.

第6篇

关键词:工作任务导向;市场营销;课程

课程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各类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于职业院校而言,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快速推进,医疗卫生行业得到大力发展,高职学院主动对接行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增加,普遍加大了针对医药类岗位群的专业建设力度,因而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得以兴起,并迅速成为了相关专业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建立在市场营销基础之上,专门以医药类生产、流通和销售企业的营销活动与规律为研究对象,同时是建立在医药学、经济学、市场学、管理学和行为学基础上的综合应用科学,是医药管理、医药营销、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和医学类专业的选修课。经对湖南省内6所高职学院相关专业开设的本课程教学调研,以及16家医药制造企业、医药批发企业、医药零售企业岗位需求调研,认为深化高职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教学,有着非常紧迫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职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建设与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普遍理论繁杂而实践又欠缺真实性。高职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建设总体起步较晚,且基本借用市场营销课程建设成果,采取压缩调整、补充添加的方式确定教学内容,尚未在充分调研和广泛收集相关资源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重新解构和重构,造成市场营销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占据大量条目和篇幅,而富有针对性的与医药营销密切的实践内容明显偏少。其突出表现为,课程内容理论知识逻辑体系完整庞杂,实践体系则一定程度上存在分散、分割,且融合不足,明显缺乏来源于企业、市场的真实事例。大多是以理论体系中某个单一知识点来联系案例的方式呈现,而不是系统地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以系列化的实践项目或活动进行串联,造成实践教学内容必然缺乏真实体验和现场感受,导致学生实践训练脱离实际。由于课程内容与医药市场营销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大部分参加顶岗实习的在校学生和离校上岗的毕业生,均无法适应纷繁复杂的真实市场,普遍反映学校所学知识用不上、用不了,而所需的技能又寻不着、急需用。

(2)教学模式普遍过于传统而新理念难以落实。高职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普遍是采取理论教授加上少量案例分析的传统方式进行,过多强化教师主导,而学生主体地位尚未显现。同时,由于医药市场营销是偏向文科性质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校均未认识到基于情境设计的实践教学场所建设的重要性,导致教学设施条件明显不足。大多是仅仅依赖教材和有关参考书籍来组织教学,不具备相应的教学辅助条件。由此课程教学中不能做到以项目为载体,以案例为依托,以企业为背景,用活动任务来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此外,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方式单一、简单,仍然主要是采取笔试的方式,组织学生参加理论测试,兼顾平时考核,以此总体评价学生的课业成绩。

(3)教学方法普遍较为单一而多法并举不够。高职医药市场营销课程,需要培养学生一定的市场营销理论素养,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从事医药营销的“实战”技能,主体教学任务应该是组织学生进行真实、典型案例“真枪实弹”的教学。但目前学校仍主要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大量的课时安排在封闭的课堂,以教师照本宣科陈述知识为主,不能按照课程性质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不能结合课程任务的要求进行内容开发,不能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需要选择教学方式,造成诸多早已成熟、又确有实效的教学方法被束之高阁,无法提高课程教学效率、效果。

2.基于“工作任务导向”优化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设计

医药行业的重要性、特殊性和敏感性,决定了医药市场完全有别于其他商品市场,它有自身的独特活动规律和行业规范。因此,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首先不宜完全照搬市场营销学的相关成果,而应合理进行扬弃。其次要科学分析医药市场的主要特点和本质要求,独辟新径构建内容体系,再者要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思想,是当前职业教育界广为接受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结合,更加重视工作任务与职业情境和教学内容的融合,以达成课程教学与岗位知识能力的对接。因此,基于“工作任务导向”来优化本课程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科学确立课程开发设计理念。高职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开发,要立足于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服务产业的实效性和校企互动的广泛性,推动课程内容体系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以切实提高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因此,本课程内容设计要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养成教育为着重点,以强化实际应用为目标,充分体现理实一体的职业教育理念。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以项目为载体,以典型任务和工作活动为学习情境,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场所与工作岗位的融通、学生身份与员工角色的互换、教学环境与职业情境的融合,使工学结合真正落到实处。同时,通过项目化课程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和素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2)合理确立课程教学目标。高职医药市场营销课程要严格落实“素质本位,能力核心”的基本要求,坚持“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市场营销理念,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和沟通交流表达能力,较熟练地从事医药营销的技术技能,以及一定的继续学习、自我发展和创业的基础,为学生从事相关职业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服务。具体目标应该包括三个维度:一是就知识目标而言,要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医药市场调查和分析方法,以及医药市场营销策略和医药企业产品整体营销技术。二是从技能目标来说,要训练学生有效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环境和购买者行为,使之具有实施医药市场营销活动计划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医药市场营销策划的能力。三是从素质目标来讲,重在培养学生公平竞争、团队合作精神,沟通交流和营销服务意识,以及开拓进取和创新创业能力。

(3)有效确立课程教学内容。高职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内容,要根据医药营销岗位需求调研和医药营销人员知识能力结构分析结果,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课程目标为基本依据,按照课程设计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解构和重构,打破传统的市场营销课程内容体系,采取“项目”加“典型任务”的形式,整体规划设计。在大量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本课程内容构建了11个项目载体,具体包括认识医药市场营销、医药市场调查、医药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医药市场消费者探析、医药目标市场攻略以及“撰写医药市场调研报告”等39个典型任务,各典型任务均以一个综合性活动来具体呈现教学内容,立体构成课程教学体系。同时,考虑到专业课程的前后衔接和教学内容的相互呼应,其教学重点应为医药市场调查、营销环境分析和营销策略制定等;其教学难点应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习惯、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综合运用营销技能技巧的能力等。

3.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高职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策略

(1)教学情境设计要真实化。课程教学要以医药市场营销实践过程为依据,以完成产品营销策划方案为主线组织授课,形成以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做到“理论教学项目化,实践技能职业化,教学做一体化”,更好地培养学生营销综合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建设的理实一体教室、模拟药房和校外实习基地,有序开展理论教学、情境模拟、实战操作,实行工学结合培养。

(2)教学方法手段选择要多样化。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设计特点,以及高职学生学习行为习惯,本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运用主要是基于工作情境理念,立足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为此,本课程将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综合选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任务驱动法、教师讲授法以及学生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实训作业法等教学方法;同时,充分发挥课程网络空间和师生教学空间的作用,系统建设以典型真实案例、实训项目、经典营销事例等为主的教学资源,并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特别是要大力倡导案例教学法,国家医药政策的变化对医药市场营销有着巨大的影响,加上医药本身的特殊性,想让学生及时掌握市场变化,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及时更新、不断丰富教学案例,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对于情节性较强的案例,可通过教师的组织,以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的方式,演绎案例故事情节,能够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市场环境的理解。

(3)实践技能训练要模块化。课程要结合医药市场营销核心岗位能力要求,以及高职医药类专业学生实际情况,将课程涉及到的所有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进行模块化设置,即按技能内容先组建成系列化的由单项到综合的技能项目,再进行归类设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这不仅是学生适应岗位的需要,也是关注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在技能项目模块化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学生沟通交流能力、调查分析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等与专业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形成综合性的训练模块,通过课堂教学、实训演习、社会实践、企业实习等途径实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素养及综合能力。

(4)考核评价要实现多元组合。本课程作为核心课程,要更多关注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以鼓励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要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由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进行,实现知识与技能考核评价、过程与结果考核评价的统一。学生课程成绩构成为形成性评价占30%、总结性评价占70%。其中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的方式来评定成绩;总结性评价以案例分析、方案设计及营销策略制定等为主要内容,采取笔试和口试的方式来评定成绩。同时,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医药商品购销员、医疗器械购销员职业资格考试,发挥社会考试的评价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泉利.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策略探讨——基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背景[J].职教论坛,2014(26). 

第7篇

[关键词]新医改;SST零售连锁药店;经营战略;分析和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4112

新医改对当下连锁药店带来极大影响,其不仅刺激了医药的消费,扩大了医药市场,增加了对中医药的关注度,进行医药产业层次管理、优化了医药监管系统,对医药经营许可进行划分,为SST零售连锁药店医药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新医改对当下SST零售连锁药店带来的积极影响11刺激了医药的消费,扩大市场

新医改的实施,使得SST零售连锁药店的医药市场不断扩大,增加了医药消费业务,提高了SST零售连锁药店的经济效益。首先新医改背景下,增加对城乡医疗的关注度,增加了医药产业发展的整体性。基础的医疗保障体系贯穿整个城市和乡镇的居民,在有效时期内,包在城市群众和工作群体的医药参保率达到91%以上。整个城市居民和工作人员参保率的提高,定会增加医药产业的容度,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医药消费作保证,增加了人们群众的医药购买能力,扩大了整个医药产业的市场需求,进而促进了整个医药市场的消费。SST零售连锁药店是医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定会受到积极影响,提高SST零售连锁药店的经济效益。[1]

12增加了对中医药的关注度

新医改背景下,增加了多民族药业和中医药产业的关注度。其明确给出,中医药产业于我国医药行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增加立法对中医药产业联系度,增加对中医药产业的推广和研发力度,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作保证。其次指出,要增加对卫生事故的关注度,增加对中医药产业民族产业管控,全面发挥中药产业积极作用。新医改给出的全面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利于传承我国传统的中药产业,对中药产业经营模式进行创新,来实现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目标。中药产业的长远发展,必定会促进SST零售连锁药店的发展,为SST零售连锁药店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

13进行层次管理、优化监管系统,对许可进行划分

新医改给出:完善增政府监管体系,增加政府的监管力度,增加对药业的关注度,对医药产业的生产、运作、价格、宣传等财务支出活动进行严格管理。建立合理化医药产品管理体系,增加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增加对具有危险性药品的关注度,把经营管理规则落到实处,对许可类别进行创新划分,建立分层次管理体系,对城镇和农村的医药进行一体化管理,保证医药价格的合理性,对医药的临床运用进行规范,全面发挥医药工作人员积极作用,保证经济管理的效果。与此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要增加管控力度,为医药产业的发展构建一个广阔发展空间和平台。其次,医药许可的分类,层次化的管理,符合当下SST零售连锁药店的发展,为零售药店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3]

2新医改下SST零售连锁药店的经营战略的构建

21延伸SST零售连锁药店的农村市场

全面秉承新医改发展理念,坚实新医改发展目标,贯彻医疗产业的公共性发展观念,倡导医药卫生产业的公益性,把预防放在首要发展目标,把农村放在首要位置,增加中药产业和西医的联系,把正事进行划分发展,把管办进行划分发展,把具有盈利性质的和不适应鼓励性质的进行划分,增加政府机构的关注度,对医药产业发展进行扶持和帮助,完善医药产业管理力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政府对零售医药产业关注度的增加,在当下,要想促进SST零售连锁药店的长远发展,首先全面贯彻新医改的发展目标,在遵循新医改发展理念基础上,利用发展政策优势,把SST零售连锁药店产业延伸的农村市场,来促进连锁药店的长远发展,为广大人们群众增添用药便利性。其次,从农村发展现状来看,SST零售连锁药店在农村市场发展和空间较大。农村当下实体药店的发展没有价格优势,药品的种类较少,缺少医药药师,农村药店经营者对医药知识了解较少,进而增加了SST零售连锁药店的优势。[4]

22增加高档药品和中药产品类别

在新医改背景下,SST零售连锁药店要想促进自身的发展,首先要增加高档产品在整个药店药品的比例。新医改对普通药品的发展实施了制约计划,明确给出不再对医药产品进行加价。进而减少了SST零售B锁药店的消费行为,使得普通药品的销售数额不断减少,SST零售连锁药店的经济利益也自然会受到影响。面对这一形势,SST零售连锁药店要增加对高档药品的关注度,引用具备高新技术产品和医疗设备;其次也要增加SST零售连锁药店中中药的占比。新医改曾明确给出:要增加中药产业在公共医疗业和社会公共服务中关注度,来应对社会突发事件。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这对中药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极大机遇。SST零售连锁药店要抓住这一机遇,增加中药材比例,对中药药材进行加工,增加中药使用便利性,为购买和使用人员提供便利条件。另外,连锁药店也可以对购买人员和使用人员,进行中药成分和熬制方法讲解,增加养生话题的交流,增加广大人们群众对中药的关注度,了解中药材的神奇之处和积极作用。[5]

23增加对零售连锁药店的关注度,构建健康的连锁药店

新医改曾明确给出,要增加对我国零售连锁药店的关注度,保证医药产业的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结合发展,形成医药产业生产和流通一体化。新医改对医药连锁产业的关注度,是SST零售连锁药店发展的动力,也是连锁药店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对连锁药店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医改也倡导医药的换分发展,利用药对医进行互补,进而也为零售药店的发展带来机遇。面对这一大好发展形势,SST零售连锁药店要增加自身品牌名誉度,为消费人员营造健康购买环境,设置购买会员卡,对药品的使用期限严格审查,增加药品的种类,增加对安全医疗设备关注度,如:血压量测仪、加湿设备、医疗足浴盆等。[6]

3结论

全面秉承新医改发展理念,坚实新医改发展目标,贯彻医疗产业的公共性发展观念,倡导医药卫生产业的公益性,把预防放在首要发展目标,增加对高档药品的关注度,引用具备高新技术产品和医疗设备。首先,增加SST零售连锁药店中中药的占比,对中药药材进行加工,增加中药使用便利性,为购买和使用人员提供便利条件。其次,零售连锁药店也要树立品牌意识,为消费人员营造健康购买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深化中国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对策与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4(31):51-71

[2]黄晓明,景浩我国连锁药店经营管理现状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5):240-242

[3]吴海侠新医改背景下连锁药店经营模式的转变[J].黑龙江医药,2011(1):94-96

[4]刘伟,王利杰,任令飞,等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制度对零售药店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中国药房,2011(36):3364-3366

第8篇

【关键词】医药渠道 营销管理 物流体系

一、药营销渠道概述

相对于其他商品而言,药品较为特殊,其销售渠道具有以下特点:(1)不存在零阶渠道。我国医药管理法有明确规定,药厂不能将药品直接销售给患者,必须通过医药商业企业才能进行销售。这种销售形式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药品销售成本,抬高了药价。(2)药品销售渠道行业门槛较高。任何药品销售企业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获取GSP认证后才能进行药品销售。(3)药品销售限制较多。处方药需经过医师处方才可获取,特别是麻醉类、精神类药物。这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药销售渠道范围。

二、当前医药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医药行业发展给予了密切关注,通过各种政策扶持,为医药市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在医药营销渠道管理过程中依然暴露了一定问题,具体如下:(1)营销渠道结构存在缺陷。从医药营销渠道构成来看,主要包括了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药品商,三者密切相关,环环相扣,是我国医药营销渠道的主要构成。在医药营销过程中,商机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制度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药品生产企业销售能力的不足,让销售渠道得到了有效扩充,增加了药品生产企业所获得利润。但商制度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商之间存在明显的过渡竞争,造成整体效益受到压缩,导致销售渠道过长。很多大型商下面还有次级。换句话说,药品到达患者手中时,需经过层层。这不仅让渠道成本有所增加,也加大了渠道管理难度。部分渠道成本费用变相为药价升高,使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2)医药渠道范围相对较小。目前,我国医药渠道整体规模较小,覆盖能力有所不足,导致营销深度不够。上述情况给医药渠道建设带来一定的阻碍作用,降低了医药营销渠道的运行效率。(3)商品名混乱。部分医药企业过度强化产品商品名,导致药品通用名弱化,造成了“一药多名”现象日趋严重。这给医药市场规范化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影响。(4)医药招标采购风气不正。实际招标过程中,部分医药营销企业会相互压价,造成低价投标,给市场规范运作带来了极大影响。甚至部分招标采取“暗箱操作”,收取高额投标费,增加了医药企业的经济负担。

三、完善医药营销渠道管理相关策略分析

(一)实施渠道战略设计

随着我国新医疗制度的出台,让医药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也给医药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渠道建设是医药企业战略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关系到企业未来成长。有效的渠道战略设计可让医药企业营销渠道保持长期稳定性,为企业带来稳定盈利。渠道设计过程中,要保证企业能够应对市场未来变化,尽可能发挥医药企业自身优势,使得企业本身始终保持竞争力。同时,渠道战略设计可赋予医药企业营销渠道特征性,使其不易被模仿,避免药品同质化问题。有效的渠道战略设计将能够创造出一个高效率、高管理水平的营销渠道,让医药企业的核心力得以增强。

(二)加强渠道人员管理

首先,要对营销渠道成员进行合理筛选,通过综合考查,包括财务及偿付能力、公司管理能力、销售能力、产品情况及企业文化等要素,来筛选出理想的合作对象,以降低渠道运营成本,提升渠道利润。其次,要对渠道成员管理进行强化。建立专门的渠道成员档案,结合渠道成员所在地的经济环境及销售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分级,以促进医药企业相关资源合理配置。对经销商进行动态化管理,通过进销存管理,保持合理的供货频率;通过定期销售分析,对产品流向、价格定位等进行全面把握;通过回款管理,促进回款速度,以降低贷款风险。此外,要加强渠道成员评估。通过定期评估,可有效反映出渠道成员的销售能力,将实绩与定额进行对比,并实施奖惩制度,若实绩与定额差距较大,则要考虑是否更换渠道成员。

(三)完善物流体系

对医药物流体系进行完善,可促进渠道建设,对于降低渠道成本及提升利润具有重要的作用。医药企业可联合构建物流配送中心,并建立合作伙伴,以实现资源共享,达成共赢。渠道成员对流通环节进行整合,以降低渠道内耗,共同来降低物流成本,并促进渠道运行效率提升。同时,可加强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合作。借助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构建出一个良性的物流平台,以促进物流资源合理配置,从而实现规模化经营。将传统物流也与医药营销渠道进行整合,得到新的商业途径,以提升合作成员的综合效益。

(四)提升管理技术

医药企业需提升管理技术,善于应用现代经营理念。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渠道运作效率提升。同时,医药企业应该建立专属内部网络、零售网路,对门店计算机网络进行完善,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系统,扩充渠道覆盖范围,将医药渠道打造成一个信息化平台。

四、结语

加强医药营销渠道管理是促进医药企业发展的必然途径。从大环境来看,我国医药行业正处于发展瓶颈期,很多医药企业都面临着市场及同行竞争对手的考验。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医药市场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并给医药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及挑战。通过实施渠道战略设计、加强渠道人员管理、完善物流体系并提升管理技术,以促进医药销售渠道高效率运行,让渠道管理更为规范化。基于营销渠道的升级,让医药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得以提升,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忠康,迟桂华.我国医药营销渠道模式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J].物流科技,2012,06.

[2]王健.医药营销渠道的构筑与管理[J].铜陵学院学报,2012,04.

第9篇

医药行业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的行业,也是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信用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时下却成为中国人最稀缺的一种道德性资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药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医药产业的诚信也被广泛关注。

一、医药市场信用监管的缘起与基础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源远而流长。“诚”和“信”二字在古代意思相近,“诚”是指真实的内心态度和品质,它是道德的、内在的,重心在“我”;“信”是指“使人信任”,不仅是指个人的诚实无欺,更主要的是关注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它是外在的,其重心不在自己,而在他人。传统诚信注重诚实,现代诚信强调信用,这种含义就是“信任”。“信任”不仅仅是一己之诚,而是必须发生在至少两个人以上的关系中。“信任”是自己信任别人,或是使别人信任自己。现代经济社会,作为基本义务的“信用”,它的要求也应该是基本的、起码的、大多数人都不难做到的,同时也应该是能够客观地加以鉴别和判断的。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信用,所关注的就不仅是己“诚”而且是他“信”。药品的安全是确保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基础,也就成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基本内容。药品安全问题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从温饱型社会向小康社会跨越过程中日益凸现出来的。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药品管理的难度在日益增加,假药劣药时有流通;销售和使用药品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更有甚者,一些违法分子将严重有害药品通过不法渠道流向农村和特殊群体,欺骗患者,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这其中突出的反映的就是医药行业从业者信用缺失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医药市场信用监管体系建设匮乏所致。医药市场信用的基础是监管,而医药市场的监管不同于普通商品的市场监管,这是由药品本身的两个基本特点决定的:药品的使用与病人生死攸关;药品的研发风险和成本巨大。药品既能治病救命又能致人死地的特点决定了政府必须对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管制。药品研发的巨大风险和成本又要求政府必须在很大程度上提供收回这种投资的保证。因此,政府的这些管制又面临着如何调节两种利益冲突。第一种是消费者本身两种不同利益的冲突,即消费者或病人一方面需要保证药品的安全和有效,另一方面又需要及时和经济地得到药品。由于政府对药品的安全和有效的管制使得药品上市的时间拖延和药品的研发成本增加,因此需要政府通过不同的管制机制来平衡消费者本身两种利益的相互冲突。第二种利益冲突发生在消费者与药厂之间。由于政府对药品的安全有效的管制使得药厂的研发成本增加,政府便需要通过不同的管制机制使药厂的经济利益得到补偿。政府对药厂经济利益的保护又会使消费者获得药品的成本增加,因此便需要政府通过不同的管制机制来平衡药厂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如何在这种双重困境中寻找到均衡是政府监管的决策关键,这也是药品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

二、国外医药市场信用监管现状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销售的药品中有10%是假药,在非洲与亚洲的部分地区,这一指标甚至超过了60%。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估计,目前假药占据全球药品市场的10%,全球年均假药交易额超过了350亿美元,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与健康,其中医药市场信用缺失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国外医药市场信用监管的典型代表是美国模式。美国制药业近半个世纪来在科研开发和市场销售上保持着举足轻重的世界领先地位,这与美国政府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法规对药品市场上各种利益冲突的调节和制衡密不可分。美国联邦政府对药品市场信用监管(管制)渗透了药品市场的各个层面和环节,从药品的研发、生产、上市,直到药品的销售。对制药业的管制主要由FDA来执行。美国政府作为管制者的角色主要体现在:市场准入———FDA新药审批;市场垄断———PTO专利保护;市场竞争———加快非专利药上市;利益平衡———对药厂的专利补偿;限制竞争———与专利有关的种种问题;职能错位———对药厂专利以外的补偿(如罕见病药品、儿童用药研究);市场扩充———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广告;市场壁垒———药品的再进口。由于FDA的主要职能是保证药品的安全和有效,因此可以说FDA这一政府管制部门主要是或应当主要是代表消费者利益的。FDA成功地执行了其主要职能,从而使得美国上市药品的质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FDA的新药上市标准也成为全世界药品管制的黄金标准。从另一方面来看,针对制药业利益的信用保护,美国政府主要是通过美国专利商标局(PTO)对药品专利的保护来实现的。此外,FDA也越来越多地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涉及制药业利益的信用保护。我们同样应当承认,美国政府在保护制药业利益方面取得了举世共睹的成就,这显然与美国政府的作用密不可分。美国对医药市场信用的监管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美国政府的现有种种管制直接或间接地限制了药品市场的竞争,造成了药品市场的垄断,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美国药品价格的世界领先地位,以及美国制药业的长期高额垄断利润,影响到消费者的合法利益。美国政府对制药业的现有管制体系并不是建立在一个明确的产业政策基础之上的,而是建立在对一系列危机和压力的反映的基础上,并受到各种利益集团的冲突和游说的影响。因此,这种体系的形成主要是一种冲击—反映和影响—回应的过程,而非是一种目标指导下的主动设计。

第10篇

[关键词] 中药市场;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5―0033―01

目前中药市场关注较多则是中药欧盟退市的问题,那么中国的中药为什么没有通过注册,不仅仅是因为注册的成本比较高,更多的是内因带来的隐患。所谓内因指的是药品的质量。欧美国家,在中药草审核中,对标准设置和药品质量检测都是要求很严格的。而在国内则很宽松。因此中药大国却不足出口大国。所以,我们不能只抱怨欧盟的法令如何苛刻,更应花费精力提高质量标准、练好内功。

通过上述事实反应了我国应该加强中药市场管理,提高中药产品质量,以高品质的产品去赢得更多的消费市场。但是目前我国中药市场仍然处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状态,如何让中药行业走出国门,是我们要亟需解决的问题。

1、我国中药市场的现状分析和发展

1.1 中药产业进入快速增长期,需求加快

首先老年人群增多。随着全球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是最需要医疗卫生呵护的特殊人群,也是消耗医药卫生资源最多的人群。相对毒副作用较大的合成药物来说,中医中药、天然药等传统药物疗法作用相对缓和,是老年人群更理想药物选择。

其次中药保健品需求增长迅速。随着人们的生活品质的提高,更多的人注重养身,中药保健品市场已经蔓延到生活的各个部分,比如饮食业(中药减肥茶)、卫生用品(中药牙膏、中药卫生巾)、美容(中药面膜)等等。

1.2 中药产品质量阻碍发展前景

最近大家议论最多的就是毒奶粉、毒血旺、毒韭菜等等,人们已经分不清市场上哪些东西是合格的,弄得人心惶惶。除此之外,最近很多昧良心的厂商打着电视广告的轰炸欺瞒消费者,不仅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还扰乱了市场。尽管中国的植物药材很丰富,而且很多中药在国内的销量也很好,但是就是出不了国门,主要原因是质量不过关,不符合国际标准。

2、当前中药市场存在的问题

目前令人担忧的是市场上的中药材普遍存在质量差等问题,常言道:“三分医七分药”,故中药的质量低下,直接影响疾病治疗效果。针对当前的中药市场调查,发现的确存在很多问题:

2.1 生产经营秩序不规范

生产秩序紊乱,主要表现为无证生产现象普遍以及非法生产者冲击合法生产者。现在市场上存在很多的地下企业,对药品的加工不合法,许多假货充斥着市场。

经营秩序不规范,主要表现为药材与饮片不分、违法经营饮片、使用单位从非法渠道进货等,这些问题客观上给非法加工提供了市场空间。

2.2 硬件环境不合格

我国的中药企业通过GMP认证的企业不足3%,质量的好坏和生产环境密不可分。不少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没有正规的厂房,设备陈旧,生产环境区域划分不清等等,以次充好,抢占了正规市场的市场份额,扰乱消费者。

2.3 产业标准不统一

我国中药产业缺乏统一的标准,表现为生产要求不符合GMP标准,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要求不符合GLP标准,缺乏有效成分的测定标准、质量检测标准、毒理药效检测标准等等。

2.4 药品质量不稳定

中药产业的生产技术尚未根本摆脱作坊式生产的局面,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和质量控制手段,许多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而且各种药材的有效成分不能相对稳定,与临床疗效不一致,质量标准方面有效成分不明确和缺乏专一性强的检测方法,很难保证批与批之间产品质量的均一、稳定性。

3、提升中药市场安全性管理对策

3.1 加强中药源头监管,建立标准规范

为了保证中药药品的质量,国家通过推行《中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等法规及技术规范文件,指导中药材GAP实施。同时,生产企业要施行《药品生产许可证》规定。

目前,为了加强了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标准的完善、提高工作,不断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水平,国内开展了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标准体系研究,制定了中药上市前的技术审评标准,开展了影响中药质量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并覆盖了从源头到产品的全过程。

3.2 中药市场的诚信建设,远离假冒伪劣

诚信建设关键是保证药品的质量,让假冒伪劣、见利忘义和欺诈行为远离市场。坚决杜绝假冒伪劣药品危害社会,让老百姓用上安全有效的放心药。这样就要解决药品市场的价格管理,很多的假冒产品的价格都很低,消费者有时候会被便宜的假货冲昏了头脑。

3.3 建立中药市场第三方认证,保证药品质量、促进企业管理

标准是认证的基础,中药企业长期在一个缺乏标准的市场里生存,失去了对质量和标准的控制能力。对生产企业来说,认证实际是一种质量和信誉的证明。因此,有必要建立符合中药自身特点和国际要求的认证。

在中药市场上建立第三方认证,不仅可以由于品牌效应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而且有助于消除中药进出口的技术壁垒,除此之外,还让消费者更放心,提升了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参考文献

[1]刘广民,刘玉珠中药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管理与教育,2007(7)

第11篇

【关键词】 中医药; 国外; 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R1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962-02

1 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现状

1.1 国外中医医疗机构与从业人员情况

国外中医医疗机构主要分为中医、含针灸、诊所、中医门诊部,西医医院中医含针灸科、中医医院等。 这些中医医疗机构遍布全世界160多个国家或地区,在日本、朝鲜、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越南、英国、法国、俄罗斯、奥地利、美国、加拿大、巴西、古巴等国家的部分医院均选择性设有针灸、推拿、中医科室或疼痛门诊,每年为数以千万计的各国患者提供卫生保健服务。各地诊所数量差异较大,规模不一,科室设置迥异,在亚洲和欧美一些国家, 中医针灸诊所数量较多, 科室设置较全,通常配备中医诊疗常用的设施设备。 而在非洲、中医药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机构数量较少。德国大约每15 000人中就有1家中医或针灸诊所, 美国约有8 000多家针灸诊所,荷兰约有1 600家,法国约有2 800家,澳大利亚约有3 000多家中医诊所和近3 000家针灸诊所[1]。

国外的中医院数量较少 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一些国家 新加坡约有20家中医医院。 近几年,德国、法国也陆续建立3所中医医院,均设有病床。在我国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中药店内还开设坐堂医诊室[2]。

截止到2008年初,国外中医医疗机构有 5万多家 ,针灸师超过10万人 ,注册中医师超过2万名 ,每年约30%的当地人、超过70%的华人接受过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3]。从1987年到2005年, 我国为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54 700 余名来华学习中医药的人员。WHO在亚洲设立的 15 个“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中有13个与中医药有关,其中7个设在中国[4]。

目前全澳有中医执业医生超过2500名 ,另有约3000名以中医为辅助医疗职业的从业人员。每年中医及针灸门诊人数最少280万人次。1985年法国的针灸师达7000-9000人,拥有近10个针灸专门学校,18个针灸、中医研究单位,6家针灸杂志,中医从业人员达 1万人[5]。西方人使用中医药的比例接近40%,50%的人受过高等教育,80% 以上病人母语为英语[6]。目前国际上中医药从业人员大约有30-50 万人[7-9]

1.2 中药业市场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2009年我国出口中药产品销售额达到了8.3亿美元, 中草药贸易超过200 亿美元[4]。亚洲、北美和欧洲是中药出口的主要市场。尤其是亚洲市场约占中药出口总值的2/3。这几个市场的中药出口近几年都稳步增长。2008年中药对亚洲出口4.86亿美元,对北美出口1.05亿美元,对欧洲出口9 270万美元,对非洲出口1 049万美元,对大洋洲出口889万美元,对南美洲的出口975万美元。目前,全球四个主要中药市场为东南亚及华裔市场、日韩市场、西方市场、非洲及阿拉伯市场。法国对中草药研究的力度低于日、美、德等国,每年用掉中草药达35 000吨左右[6]。中药在法国是不能作为药品进口的,目前一小部分中草药制品只能作为食品、营养品、补充食品等进人法国。较常用的中药饮片、中成药 ,以及针灸用品等均有销售。

目前 ,世界传统医学治疗市场每年达到 600亿美元 ,而且仍在不断增长。80%的非洲人求助于传统医学 ,而在中国、朝鲜、韩国和越南,传统医学已完全进入医疗健康体系。在发达国家,传统医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在德国,77%的医疗单位建议病人用针灸治疗疼痛[3] 。中药产业规模小, 行业集中度低。中药研发能力严重不足。

1.3 国外中医药立法

世界各国政府现在日渐意识到中医药学的重要性,积极推动中医药学在本国的发展。2006年召的世界传统医学政府论坛上,WHO和东盟力促传统医学纳入国家医疗体系,1996年美国批准针灸作为治疗方法。截止到2007年,中医药在中国、澳大利亚、阿联酋、泰国、越南、新加坡、加拿大、南非等8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合法地位。世界上有54个国家制定了传统医学相关法案,92个国家颁布了草药相关法案。在朝鲜、 越南等国家已被纳入国家医疗保健体系,美国有42 个州对针灸进行了立法, 意大利、 奥地利、 巴西、 哥伦比亚等国也对针灸进行了立法,承认针灸的合法地位[3,5,7,8,10,11]。

随着中医药为更多的人接受,各国保险业也陆续将中医、中药、针灸纳入保险覆盖范围。韩国国家卫生保险制度中包括传统医学,政府在1980年将在韩国的中医称为“韩医”,允许其存在并纳入医疗保险范畴。日本于1976年经厚生省通过,汉方正式列入健康保险,210个方剂、140种生药在全国范围内被列为医疗用药(处方药),自1991年1月起,部分针灸费用可从医疗保险中支付。 2003年 9月英国补充替代医学委员会通过了中医跨行业注册,西草药、中医、印度传统医学、针灸等行业平等地参与立法注册,从而保证了中医的整体性和应有的法律地位。新的法令法规于2011年4月正式施行,成为第一个进行中医药立法的欧盟国家[12]。

1.4 中医药治疗病种

目前国外中医临床上主要使用针灸方法,中药的应用也正在逐渐增多。中医药治疗的病种较多,中医对下列疾病具有较好疗效:(1)呼吸系统疾病:如流行性感冒、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2)循环系统疾病:如心力衰竭、病毒性心肌炎等;(3)消化系统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胃肠炎、药物性肝损伤等;(4)泌尿系统疾病:如慢性肾炎、非感染性尿频、尿失禁等;(5)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疾病、Ⅱ型糖尿病、肥胖症等;(6)免疫性疾病:如克隆病、多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7)神经系统疾病:多发性神经痛、弥漫性神经性皮炎、三叉神经痛、中风偏瘫、面神经麻痹等;(8)生殖系统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不育症、阳痿、、月经病等;(9)其他:;慢性疲劳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皮肤病等。

1.5 中医药教育

法国是开设中医私立学校最多的欧洲国家,也是开设中医私立学校最多的欧洲国家,2005年达到了40所,学制2-4年不等,每年培养的毕业生在500人左右[6]。法国就在7所医学院设立了针灸文凭,凡是应用针灸的医生必须获得由医学院颁发的针灸文凭。德国有中医学校几十所[13,14]。

国外中医药教育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与中国合作办学,引入中国优质的教育资源,在中国中医药教育界的积极支持下,境外中医药教育发展较快。国外中医药教育现有1~5年各种学制,招生对象也包括一些医学专业人员,如医生、牙医、护士、治疗师、康复医学人员等;专业设置有中医专业、针灸专业、草药专业及养生康复保健专业;开设的课程包括中国哲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医学史、证候学、中医诊断学、汉语、中药学、方剂学 、药用植物药、中医临床各学科、针灸学、推拿按摩、体育疗法、食疗与营养疗法等,总学时数约1800~5000h左右,主要为课堂教学,也有一定课时的临床见习和实习,全日制或业余。

1.6 中药研究

近年来,西方国家一些医药学术机构已开始重视中药的研究,以植物药为例,西方有40家植物药研究机构,500多个研究项目。在日本,许多汉方药企业建立的汉方研究机构从事汉方药物研究,建立了药材生产基地。在英国,Phynova公司以中草药为基础,开展抗感染和抗肿瘤研究。在意大利开展中医药治疗肿瘤、糖尿病的研究。估计有170多家大型国际制药公司在从事包括中药在内的传统药物的研究开发工作。美国NIH和艾滋病防治中心分别对300余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和有效成分研究,从植物药中寻找抗癌活性成分,取得了较多成果。俄罗斯在中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对中医药特别是中药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临床科研工作。国际上申请中药与其他植物药的专利数量亦在迅速上升。在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芬兰、新加坡、巴西、俄罗斯等积极开展中医药科研方法之研究、中医临床研究、疾病的中医疗法研究、中西医比较研究、中药药理及毒理研究等。

2 国外中医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医药学在绝大多数国家中属于非正规医学范畴,在西方发达国家仍然被归类为补充替代医学的一种, 在医学教育体制中均无合法地位。目前国内中医系统的杂志还没有一种进入美国《科学引文索引》;中医药学,虽然有许多国家建立了中医药、针灸学院,但课程设置多不完善,无材及考试标准,教育水平不高。

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尚未被国际社会普遍理解和接受,中医药也未进入国际医保主流市场,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缺乏,具中医药特点的国际标准规范尚未形成,中医药产品和企业国际竞争力弱,对中医药的基础性研究大都属民间机构活动,自然难以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国外针灸研究基本停留在临床疗效客观性,机理研究不够。

中药材饮片和制剂质量不稳定,影响临床效果[15]。中医药学在临床、科研、教育、中药等领域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我国中药产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我国中医药工业1300家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0% 以上,排名前10的企业销售额之和仅占整个中医药市场的23.7%, 而世界排名前20 的医药企业占据欧美市场的比重则达90%,占世界医药市场的比重达60%。我国对中药作用机理、 物质基础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统一的质量控制与检测标准,与国外“洋中药”在技术含量、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差距明显。我国药用资源丰富,药用植物约有5000余种,但作过化学或药学研究的不过20%,600多种中药中不少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药物,不能跻身国际市场。中药出口混乱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16]。

3 建议

3.1 加强国际中医药动态研究

应该建立一支研究“世界传统医学及中医药在国外”动态信息的专业队伍,系统收集、研究上述信息,作为领导决策的耳目、参谋与助手;成为中医药医、教、研、产、经、销机构的良友与顾问。

3.2 不断提高中药材及中成药质量、疗效

推出适合国际医药市场的中医药重点产品,如治疗疑难病症的中成药、养生保健营养型中药产品以及适合国外不同层次、不同科别的中医药人员学习需要的中医药学教材等。

3.3 拓宽与国外中医药交流渠道

在国外推广中医治疗,还需注意结合具体情况,比如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工作节奏等 ,来考虑疗程、中药剂型、中药品种等具体问题,与各国政府与机构合作举办国际或国外中医药大学,开展正规的中医药教育。

3.4 加强中医药涉外人员的培养 中医药走向世界需要一大批既懂中医中药,又熟悉外语及外贸业务的各种专业人才,包括市场调查人员、科研协作人员、合资管理人员、医疗教学人员、翻译写作人员、跨国经营人员等。因此,除中医学院原有专业外,有条件的科研、教学、医疗机构应注意开设涉外人员的培训班及专业。从而加速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

3.5 制订中药标国际标准

要成立专门机构, 组织专家制订符合中药特点的中医药标准,包括中药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与再评价标准, 中药材、中药饮片、提取物及制剂的质量标准,中医药名词术语标准,中药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等主要技术标准等,以形成以中国为主的国际认可的中药标准体系、中医药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审查标准和组织。

参考文献

[1] 王波.澳大利亚中医针灸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针灸,2008,32(6):226-230.

[2] 任硕兰,刘晓明,包文虎.国外中医医疗机构发展现状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5): 460-462。

[3] 刘德红,施永兴,陈继根,等.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贡献率探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8):1752-1754

[4] 李泽庚. 段志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J]. 推动中医可持续发展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7(3):1-3,41

[5] 刘玉英, 靳全友. 中医药在法国发展概述[J]. 环球中医药, 2009,2(3): 237-238

[6] 张京红.. 澳大利亚的中医药市场与法规概览[J]..环球中医药,2009,2(1): 80-81

[7] 李红.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的特点和启示[ 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6, 21( 6): 359-361.

[8] 左言富.中医药在国外[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19( 3): 184- 187.

[9] 许小芬,胡正路.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 18(3):198-200,232

[10] 许中伟..西方国家中医药立法比较浅谈―在立法上针灸与中医药的分与合[J]..法制与社会,2007,.5: 366-367

[11] 李红 国外中医药发展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6:7-8

[12] 邢冲. 英国中医立法回顾与思考[J]. 环球中医药,2009,2(2):155-156

[13] 简柳军. 中医药在法国的现状与展望[J]. 新中医,2008,40 (12):107-108。

[14] 理查德•傅莱.. 中医药在德国的市场现状[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9, 7(2)::13-17

第12篇

[关键词]网上药店;营销战略;营销活动

[DOI]10.13939/ki.zgsc.2016.35.020

1 网上药店概述

所谓网上药店,即互联网+药店。2015年中康资讯的《中国医药行业六大终端用药市场分析蓝皮书(2014―2015)》显示:2014年,整个中国药品市场(不含药材)总规模达12802亿人民币,较2013年增长13.3%,2009年至2014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9%。预计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14273亿人民币。截至2016年6月,CFDA批准的合法网上药店共有456家,虽然数量较少,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消费者网络购药意愿加强、技术的发展等因素导致网上药店发展势头迅猛,其市场营销活动已成为行业内关注的热点。

2 网上药店市场营销战略管理

网上药店的市场营销战略管理是一个分析、规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具体包括分析市场机会、选择目标市场、确定市场营销组合及管理市场营销活动四个步骤,如图1所示。

2.1 分析市场机会

现代社会激烈的医药市场竞争中,把握市场机会是网上药店成功的开端。因此,网上药店市场营销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进行市场机会分析。市场上总是存在着未被满足的需求,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市场机会,关键在于如何发现和识别这些机会。

所谓市场机会,就是市场上未满足的需要,哪里有未满足的需要,哪里就有为企业获得利益的机会。对刚刚进入市场竞争环境的网上药店来说,首先要对本机构在市场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充分的综合分析和判断,最终发现市场机会。网上药店要做出上述分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充分的调研以及独具慧眼的判断力,不同的人对市场的识别能力和水平有所不同,因此,网上药店有必要聘请或培养高素质的市场营销人员来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网上药店市场营销人员不仅要善于识别或发现市场机会,而且还要评估市场机会。网上药店在评价市场机会过程中,除了要考虑自身目标和资源条件,还要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动机,同时还要分析竞争者的情况,掌握目前主要竞争者和潜在竞争者的市场定位情况和营销策略,做到知己知彼。

2.2 选择目标市场

在确定了具有吸引力的市场机会后,网上药店应该进一步考虑要进入哪一部分市场,即市场细分。首先进入最有吸引力的细分市场,选择好目标人群,分析目标人群的需求,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包括四个步骤:测定和预测需求、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如天猫医药馆、京东医药馆就是凭借其强大的B2C平台,开发网上药店业务,主要目标市场为其忠诚顾客或培养新型购药习惯的消费者。

2.3 确定市场营销组合

网上药店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是指医药企业为了进入目标市场,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在综合考虑环境、竞争及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对网上药店的可控因素进行优化组合,以实现网上药店的营销目标。

在选定目标市场之后,网上药店市场营销管理者就要根据战略规划和要求,确定详细的网上药店营销组合策略,以满足目标顾客的需求。网上药店在开展促销活动时,可以依据自身特点、实力以及业务需求自由设置促销战术。网上药店市场营销组合通常包含四类变量,即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从图2中可见,产品的变量包括质量、性能、品牌、包装、型号、服务等;价格包括标价、折扣、这让、付款期限、信用条件等;分销包括渠道、覆盖区域、位置、仓储、运输等;促销则包括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网上药店常见的营销活动包括:

(1)国际节日,如国际麻风节、全国爱耳日、国际爱牙日等。

(2)公司型节日,如网上药店成立周年日或其他具有特殊含义的日期,如京东618、天猫双11等。

(3)与药品供应商或其他合作伙伴联合开展大规模主题营销活动。

(4)基于消费者的某种诉求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如暑假针对学生的眼科主题促销活动。

(5) “实际”的促销政策,如满减、包邮、组合优惠等。

2.4 网上药店营销活动的管理

网上药店营销活动的管理是个复杂的工程,设计多个管理系统和多种管理活动,包括制订详细的市场营销计划以及组织、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活动等。网上药店市场营销管理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将市场营销战略和计划转变为有效的营销活动,即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计划,管理市场营销活动。由于各个网上药店规模以及经营业务不同,各个网上药店选择的营销管理模式也不相同,但无论采取哪种模式,都要体现出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集中网上药店的一切资源和力量,努力满足目标顾客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徐富,张劲柏,郑乐艺,等.中国互联网药品零售情况调查[C].天津:2015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推进法制建设,依法管理药品”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5:1.

[2].赵彤.基于SWOT分析的网上药店营销策略研究[J].管理观察,2016(15):129-130,133.

[3]陈明,陈永法,邵蓉.我国网上药店经营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执业药师,2010(12):41-43.

[4]吴锦.我国网上药店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药房,2013(9):862-864.

第13篇

关键词: 医药产业结构 就业能力 课程体系

医药产业的发展决定药学教育的人才需求,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人才的层次、种类、数量有不同的要求。医药行业发展在新的产业规划布局刺激下发生变化,人才的供应无法实现同步提升,必将出现供应缺口。传统药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对市场需求反应慢,岗位指向宽泛而导致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弱,将很难适应新的医药市场需求,为避免产生课程设置与相关行业实际需求的时间差矛盾,保证药学毕业生就业率不受教育滞后现象影响,树立超前意识,科学预测未来新产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类别,超前调整课程安排,使人才的供求尽可能同步。

目前有许多教育科研工作者和机构对于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开展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发现药学本科生近年来就业形势良好,就业率在91%~100%之间[1-7];也有部分高校对药学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和预测研究[8-10],认为未来生物药学、临床药学、医药市场营销学、循证药学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将会大幅度提升,对药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研究指出应该重新定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增强个人能力[11];对江西省6所高校药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创新能力培养、毕业实习及就业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应加大选修课及实验课比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订药学专业培养方案[12]。上述研究工作未基于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对药学人才就业能力需求变化的新特点开展相关的研究,因此,本文根据教育供给与需求理论,拟针对医药产业结构调整药学生就业能力需求变化对课程体系进行研究以提高药学生就业能力。

一、医药产业结构调整,药学人才就业能力需求变化

2010年11月,工信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了《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随着国家“十二五”相关政策的出台,医药行业带来了新一轮发展良机。未来国家医药产业结构将向优质化、学术化、集中化、国际化四个方向调整,“优质化”重质量;“学术化”重循证研究;“集中化”重GMP、GSP认证;“国际化”重品牌创新。因此,在新形势下未来药学专业人才需具备生产质量控制能力、循证研究能力、临床用药服务能力、创新药物研究能力等。随着医药市场的迅猛发展,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及医疗机构药房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药物研发、药品生产、质量监控、物流销售、医院药品调剂及药学服务相关岗位是药学专业人才的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就业岗位群。针对医药产业结构向优质化、学术化、集中化和国际化四大趋向调整,就业能力需求将随市场发生变化。

(一)药物研发岗位。新药研发的特点、现状、发展趋势决定了对药学人才的需求。我国的新药研发环节是医药产业链上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受研发投入低、知识产权保护不利、创新体系不合理等问题的困扰,我国医药产业自主创新水平低。但我国研发成本低、技术人员多,疾病谱和临床样本丰富,在中药新药研发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新药研究和开发阶段高层次的药学人才为主,但在新药研发申请和上市等环节,需要大批既懂药学相关知识又懂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层次要求不一定像新药研究阶段及临床前实验阶段那样高,药学本科生经过培训就可胜任。在临床试验环节,需要拥有基础医学知识、药学知识、统计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药学本科生也可胜任。考虑到我国医药专利环境的建设,还应加强对制药企业专利人或专利律师等专业人才的培养,以提高专利保护意识,加强药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二)药品生产岗位。自2011年3月1日起,凡新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新建(改、扩建)车间均应符合新版药品GMP的要求。而目前相关人员素质、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新版GMP要求。根据药品生产组织过程、现状及发展趋势,可以判断药品生产岗位对人才的需求特点,要求毕业生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一是熟悉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的就业能力。能够根据药品的性质,筛选出包括质量监控,检验化验,自动化仪表控制等合适的设备,设计出各种参数。

二是熟悉生产工艺设计的就业能力。具备将实验室的药物生产工艺中试、放大,直至确定规模化大生产相应条件的能力;选择最合理、最经济的生产流程。在进行生产的同时还要进行工艺验证,采取周密的计划、严格的实验寻找出那些恰当的要素,包括最优的生产条件、操作参数、工艺限度及原材料的投入;何时、怎样对其进行评估;每一个重要工艺步骤应做的检测(中间控制、放行和特性)及验收标准,确保产品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

三是熟悉生产管理的就业能力。能确定生产计划指标、计算和核定生产能力、安排产品的生产进度、确定各车间的生产任务、组织实施、总结计划完成情况;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控制生产进度、测算实际产量与计划产量之间的偏差,并纠正偏差。

(三)药品流通岗位。根据《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要求及药品流通情况分析,药品流通环节注重的是从业经验的积累,对人才需求的层次并不高。《纲要》提出要加强药品流通理论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国内药品流通人才培训机制,支持和鼓励药品流通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形成层次多元、市场需要、企业欢迎的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全国药品流通职业经理人和其他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建立药品流通领域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实施从业人员培训工程,“十二五”期间培训高级职业经理人2000人,中级职业经理人5000人,执业药师继续教育5000人,药学技术服务人员10000人,其他重点岗位20000人。药学高等教育应紧密结合这些要求,培养适用于流通环节的药学人才。

(四)药学服务岗位。目前我国药师数量不到40万名药师,而2020年我国共需要药师100余万名,培养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工作显得任重而道远,成为药学人才缺口最大的一类。在药学服务方面,需要高层次人才要面向医疗机构提供临床药学服务。这类人才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用药知识,了解疾病诊断与治疗过程,善于与医生沟通和协作,可以作为医药结合的桥梁和枢纽。要熟知药物性质和作用,能够审核处方和指导合理用药,参与药物治疗决策并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临床用药利用与评价研究;参与查房和会诊;听取病情,了解病情及治疗方案,询问用药史,监测病人的用药。

除了医疗机构所需的高层次药学服务人才之外,还有数量众多的社区诊所、零售药店,这些机构需要大量的药学服务人才。依据我国药师缺乏的程度和药学教育的现状,可以培养大批药学服务人才充实这些岗位。每一位走进药店想购买药品的消费者都希望从药店获得用药方面的指导,而实际上能够得到的正确指导不多。药学高等教育应该认识到这种潜在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药学服务型人才。

二、就业能力需求变化,课程体系研究

药学类专业的知识结构经历了“化学一药学一工程学”到“化学一生物学一医学一药学”的过渡和发展。这类变化的动因是产业发展和产业需求,包括产业关联的发展和产业关联的需求。在医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经常有许多相关联的理论和技术手段逐步应用的药学研究中,逐步形成在药学教育中新的课程,或者作为新知识被纳入原有课程的知识体系。通过对文献进行研究,归纳出下列的知识内容极有可能在将来的药学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临床药学服务方向开设药学心理学、药物基因组学、时间药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程;生物药学方向开设生物信息学、代谢组学、药物代谢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医药市场营销学方向开设药物计量学、药物经济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循证药学方向开设循证药学作为选修课程。

三、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探索构建岗位技能培训模块

采用情景模拟或课外科技活动等方式,在传统实践教学体系中探索新增包括药房服务情景模拟、药厂制剂生产观摩及药品模拟营销等内容在内的岗位的技能培训模块,以适应不同就业岗位技能需求。在《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中探索构建药房服务岗位技能培训模块;在《药剂学》实践教学中探索构建药厂制剂生产岗位技能培训模块;在《医药市场营销学》实践教学中探索构建药品营销岗位技能培训模块。通过岗位技能培训,学生比较系统地联系用人单位药事活动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实际工作中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药房服务岗位技能培训。①医院药房和社会药房情景模拟。学生分组扮演药房工作人员和患者,完成收方审方配药复核发药等药房调剂实践环节。②病区药房调剂情景模拟。由学生扮演护士角色,进行病区药品的核对,通过实战训练提高药房服务岗位的就业能力。

(二)药厂制剂生产岗位技能培训。以课外科技活动形势参观药厂GMP生产车间,制剂生产线,学型仪器设备操作方法等,提高药厂制剂生产岗位的就业能力。

(三)药品营销岗位技能培训。采用药品营销模拟实训,学生角色扮演药品推广销售人员、临床处方医生、药房进销管理人员等,拟设计两种情景模拟培训。①商务谈判情景模拟。学生两人为一组,自拟谈判课题,进行模拟商务谈判,最后撰写合同,拟定协议书。②医药促销情景模拟。学生自拟背景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设计电话邀约方案,并结合电话沟通的技巧按照邀约方案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并模拟药品销售场景。观察者对销售人员所提出问题的质量和问题的效果进行评价。让学生掌握电话邀约的步骤和方法及拜访客户、进行产品演示的技巧。

四、在第二课堂环节增设拓展知识讲座

不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对临床药学服务进展、生物制药技术前沿、药物营销管理、循证医药学等前沿热点进行专题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药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质,就是解决高等药学教育供求矛盾、公平与效率问题。根据“十二五”医药产业结构调整新趋向适时调整课程结构与教育模式,明确药学专业教育目的,才能提供高素质的药学人才服务于大众,才能形成适应就业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机制,药学生才能把学习作为提升自己人力资源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转变就业观念以适应社会需求。因此,本文根据教育供给与需求理论研究以市场为导向的药学生就业能力完善课程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龙亮.药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J].华夏医学,2007,03:581-582.

[2]万忠兴,李荣科.我院医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医教育,2009,05:20-22.

[3]李常玉,吕雄文,张媛媛,等.药学(临床药理学)专业本科已毕业五届学生就业状况及分析[J].安徽医药,2009,07:847-849.

[4]李刚,姜汪维,王露,等.石河子大学药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09,05:411-413.

[5]焦淑清,侯巍,于莲.药学系2004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J].药学教育,2004,04:56-58.

[6]叶桦.历届药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J].药学教育,2006,05:58-60.

[7]马晓匡.我院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调研报告[J].大理医学院学报,2001,S1:154-155.

[8]王春玲,李民胜,黄贵华.广西药学类本科专业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J].高教论坛,2009,03:55-58.

[9]陈雁,符崖,王羚郦.药科类学生质量追踪与毕业生需求调查[J].药学教育,2008,02:60-62.

[10]庞挺.我国药学服务型人才需求预测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11]荆玉君,吴闯,黄仁彬.谈新形势下药学本科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基于对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专业的就业现状调查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S1:114-115.

第14篇

【关键词】医药物流;对策;浙西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药品市场化、产业规模化以及分工专业化的程度也得到不断的提高,传统的医药批发模式购销脱节,中间环节多,效率低,成本高的弊端也越发凸显,无法满足医药行业的市场化需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把现代化物流与医药相互结合,依托现代化的物流设备和信息技术,采用科学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优化药品供销配环节中的运输、仓储、装卸、配送、加工、信息等环节,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服务水平,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既定的目标,这就是医药物流。

1 浙西南医药物流概况

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和物流业的发展,人民物质需求不断增长,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不断增加,医药物流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浙西南医药物流得到了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药批发、经销公司进入医药物流领域,积极开展连锁网络以及配套物流设施的建设,配备先进合理的软硬件,形成了统一、直配的配送体系。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有鸿汇医药、华润医药、浙江英特药业等几家企业,主要从事医药商品的采购、仓储、运输、配送、批发、零售及售后服务,业务辐射浙西南周边省市。

2 浙西南医药物流存在问题

2.1 经营理念落后,现代物流服务水平较低

近年来,浙西南医药物流行业在软硬件设施方面投入不断增加,基础设施也日趋完善,但是由于部分管理者还秉持传统医药物流观念,认为医药物流就是医药运输与仓储的简单叠加,对医药物流管理的理念过于保守,经营管理相对粗放,“大而全”、“ 小而全”经营思想还在医药物流发展上占主导地位,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和医药行业特点以及医药企业丰富、细致、专业的物流服务需求,开展人性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物流服务,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交易成本高居不下,运作的效率不是很高,缺乏参与激烈市场竞争的 “软实力”。

2.2 医药物流起步晚,现代化程度较低

中国医药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正逐渐放开,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浙西南的医药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发展较慢,除了上文所提及的几家规模稍大的企业外,多数医药物流企业规模都较小,存在交易环节多、流通环节过于复杂,这些企业布局分散,堆积、储运的技术和设备落后,管理方式简单,管理制度不完善,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大部分企业不能有效运用ERP、供应链管理等新型管理方法来优化物流业务流程,导致企业运作流通效率低、费用高,效益差,竞争力低下。

2.3 政策法规不健全,管理模式简单粗放

目前,对于医药物流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不够健全,尽管 《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推动医药物流服务专业化”,但具体有关医药物流的配套政策和标准还不健全,药品物流容器、药品包装箱、药品仓储托盘等缺乏统一的标准。在药品编码、企业编码等医药行业编码标准方面,也是各领域有着不同的物流编码,相互不兼容。在对医药物流企业评估体系方面,原有的GSP是针对于医药经营企业,很多内容已明显不适用于医药物流企业。而且由于国家对医药市场控制的非常严格,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的原因,浙西南本地的的医药企业可以获得优惠政策和利益,而外地的医药企业则受到排斥与打压政策,这些都严重地制约了医药物流向规范化、高效化发展,并成为与国际接轨的一大障碍。

2.4 信息化水平落后,缺乏有效整合

近年来现代物流信息系统越来越得到物流行业的普遍重视,浙西南医药物流企业也建立信息系统,但由于条码技术、RFID 技术、GPS/GIS 技术和 EDI 技术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医药物流领域应用范围非常有限,再加上浙西南医药物流的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导向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自动化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并且在供应商、中间商、零售商、医院药房等供应链信息系统中缺乏统一接口,限制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共享程度,影响了医药物流供应链运作效率。

2.5 医药物流人才匮乏,综合素质不高

医药物流由于其特殊的管理性质和国家对药品在管理、仓储、运输等物流作业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对医药物流从业人员的要求也更高,既要懂得医药知识又要掌握物流知识,还要了解供应链及相关管理知识。现有医药物流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缺乏现代物流的管理技能和经验,对药品的仓储、运输、配送、包装、养护等物流管理方面不了解、对医药行业的相关法律也不熟悉,企业也缺乏有力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导致企业运营效率低下,缺乏竞争力。浙西南的高校虽然开设有物流专业课程,但是却没有专门针对医药物流的人才培养机制。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影响医药物流行业的关键因素之一。

3 浙西南医药物流发展对策分析

3.1 加强政府引导,建立合理医药供应链体系

“新医改”中强调“建立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体系……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国家发改委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文件也明确规定“医药行业要实行医药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推动医药物流发展”。因此当地政府应该充分领会文件精神,结合浙西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医药物流行业总体发展作出科学规划,制定有利于发展医药物流的各项政策,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建设规范化医药物流市场,鼓励医药产品从批发多级分销向实行总、总经销制形式发展,开辟药品生产企业直接将药品销售给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渠道,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此外还要强化市场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医药物流不正当市场竞争的管制,扶持优秀有实力的医药物流企业,促进整个市场优化组合,保障医药供应链体系稳定发展。

3.2 增加技术和资金投入,加快医药物流现代化建设

现代化的医药物流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作为保障,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多渠道调动各方面资金,加大对医药物流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不断完善浙西南地区物流基础配套设施和技术支撑体系,改善医药物流的运行环境,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推进信息网络建设,构建医药电商平台,在更广更大的市场范围内承担更多的物流服务项目。同时加快医药物流标准化建设,尽快制定行业内统一的药品编码体系、加快药品容器、药品包装、药品信息化等规范化建设,促进物流活动顺畅开展,实现物流产业规模化。

3.3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完善物流信息系统

浙西南现有的医药批发企业多数是各自为政,分散经营,在规模化、网络化和集约化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认清医药流通领域的发展格局和现代信息技术对医药流通领域的影响,并结合浙西南区位交通优势及人口、城乡医疗机构分布等特点,努力构建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社会化的高效现代医药物流体系。通过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和构建医药物流信息平台,整合企业现有的EDI系统、ERP系统、SCM系统、CRM系统等所产生的物流信息,并以实时的、双向的数据交换方式进行物流信息整合。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订单管理系统、运输控制系统、条形码和无线电设备的自动化运作设施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健全医药物流节点网络,提高库存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订单处理等的自动化水平,缩短药品供应链流程,降低药品价格,实现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3.4 规范第三方物流,建设高端物流与工业战略联盟

对于大多数制药企业和零售企业来说,为了保证其核心竞争力,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提供的运输、仓储业务,进行区域配送、代收货款、全程的流通管理,供应链系统设计等增值物流服务。同时,政府要按照国家2012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中对第三方医药物流运输的能力和相关质量保证进行考察,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签订委托书明确质量责任,这样既控制了药品质量流通的风险,又提高了委托方的企业核心竟争力。此外,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要突破原有传统的观念,联合更多的企业,在更广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建设高端物流与工业战略联盟,为客户制定适合的方案,在降低企业的成本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实力。

3.5 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基于浙西南医药物流专业人才十分匮乏的现状,政府应该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提高医药物流人才的待遇,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吸引医药物流人才到浙西南来发展。高等学校在开设相关课程时,除了对医药管理、物流管理、信息技术等理论进行学习外,还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实操训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此外,企业也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和科研机构、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合理制定适应医药市场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高医药物流行业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第15篇

【关键词】OTC 市场终端 4P

当今的中国更注重以人为本,改善和保障民生,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体制改革也同时加快了OTC市场的壮大。面对这种机遇,OTC市场营销也要日趋完善,才能跟上时展的潮流。

一、OTC的涵义及市场优势

OTC即Over The Counter,在美国称之为“可在柜台上买到的药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非处方药。我国卫生部医政司是这样定义的:OTC是指消费者可不经过医生处方,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品,而且是不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就能安全使用的药品。OTC也有它自身的特点是安全性大、疗效可靠、说明书通俗易懂,而且使用方便。

OTC市场开发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的优势:(1)新产品开发的费用较处方药低,OTC新产品的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2%—3%,比新药开发(约8%—10%)小很多;(2)OTC药的注册登记非常简便,不必像处方药那样经过严格的审批和检验;(3)OTC的市场周期要比处方药长的多;(4)非处方药的品牌作用十分明显。

二、OTC市场现状分析

现如今,社会生活的快速变革有利于OTC市场的形成和扩张,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体制改革等大大促进了OTC市场的壮大。随着城镇居民保健意识增强,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人们更趋向于选择OTC,这种状况也将会一直持续下去。

尽管OTC的前景非常可观,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据统计,名牌产品约占市场份额的70%,人们去药店更愿意购买名牌产品,我国OTC市场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各种品牌OTC竞争十分激烈,如果不加之有效地调节和管理,势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将不利于OTC市场的发展,甚至会危及整个医药市场。市场对广告的敏感度降低,单纯的广告作用在变小,但如果不打广告,市场销售会马上回落,这说明,OTC的竞争趋向多元化,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

纵观我国OTC市场,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体制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涉及范围广、牵涉问题多且复杂。因此,要想市场良好平稳的发展,需要注意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与整个体制相关的各项政策法规,理顺与社会劳动保障,公费医疗,医疗保险等各项政策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全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治疗水平并加强对医药流通领域的监督。

三、OTC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面临改革开放和对外贸易,我国OTC市场应制定全面详尽的营销策略,即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即4P策略,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以及如何将这些策略进行有效的组合。我们要以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为出发点,探索OTC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做好产品

产品策略是营销组合最基本的工具之一,成功做好产品,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体现产品的创造性,成功吸引消费者。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一个产品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品牌和营销。一个企业能够长期生存下去,本身就有品牌因素在里面,因为品牌的无形资产是可以积累和延伸的。

(二)做好价格策略

价格策略是市场营销策略组合中非常重要的并且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是影响商品交易成败的关键因素,同时又是市场营销组合中最难以确定的因素。企业价格的确定,应以消费需求为前提,以成本费用为基础,以竞争价格为参考。

(三)注意产品的分销

OTC的分销策略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即渠道和物流。渠道是产品与消费者见面的桥梁,是产品实现销售的物理条件。不管以何种形式,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产品最大程度地接近消费者,为消费者购买提供便利。OTC的分销渠道,主要考虑的是供货幅度的问题。对于OTC来说,应在选择经销商的时候,将其配送能力和质量作为一个因素考虑在内,尽可能选择品质高的经销商,而厂家的终端维护队伍则对终端的市场占有率及缺货率进行及时跟踪,这样基本能弥补OTC在这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做好产品的促销

在市场营销策略中,促销策略是重中之重,是决定整个营销的关键部分。促销策略主要包括人员促销、广告促销、公共关系促销和直接营销。人员促销需要建立良好的终端关系,收集终端VIP的资料,进行终端资料调查和整理,实施走访计划,以此来加强终端的品牌忠实度。OTC的广告促销可分为远距离广告促销和近距离促销两种,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广告形式或组合,使之发挥最大的宣传效果。一个现代企业要想做好公共关系促销需注意几方面:要建立好与各级政府机构的关系,建立好与行业专家的关系,建立与公众媒体的关系以及做好赞助各类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直接营销是指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营销模式,它包括任何一个终端消费者为目标而进行的传播活动。

四、结语

我国的OTC市场前景十分可观,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必须从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出发,制定出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对现有的各种模式进行认真的分析、评估和鉴别,以求得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之道。

参考文献

[1]孙祥金,李伟.医药市场调查与预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曾智.医药广告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马承严.中药企业管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