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范文

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

第1篇

一次,我看到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准备给小朋友们讲讲故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我说了这节课的内容是听故事,小朋友们的眼睛都发光了,我心里一阵欢喜,想着原来孩子们的兴趣是在这儿啊!在听故事的中间,孩子们那清澈的眼睛让我看到了希望之光,静静地盯着你,聚精会神的聆听着你的故事时,心里那美啊,真是无法言语。

这一次的事件给我带来了真正的思考,为什么孩子们能用那样的精神来对待我的故事,为什么孩子们却用那样的神情来对待我的语文课堂?因为故事有趣,因为故事有吸引力。

吸引力――一种无形的拉力,它有一股孩子们不能挣脱的力量,所以他们被这样的神秘之手牵着走。什么才能成为我的语文教学中的神秘之手呢?经过这次的感动,我看了很多网上关于这方面的信息,然后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一切有吸引力的因素,把精心准备的教学预案付诸实践。这一次的课堂比前几次都要好很多,但是新的问题还是层出不穷。

从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一年级的孩子的语文课堂一定是丰富多彩的课堂,在课上,最好能穿插几个好听的故事,然后把要学习的生字、词语融合在有趣的游戏中,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说说我的感想:

1.上课前三分钟的吸引力首当其冲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想在没有多媒体帮忙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想出令学生叹为观止的点子。比如在上《小小的船》时,我首先出示小黑板:“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像这样一个简单的谜语就会让孩子们趣味盎然。再比如上《哪座房子最漂亮》的时候,我首先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在我形象的言语带领下,孩子们来到了一个小村庄,这时再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学生们就会争先恐后的抢着说。我想此时的他们对将要学习的新课文一定不会拒绝,学习的动力马上就激发起来了。

2.多样的学习方式能吸引着学生心甘情愿学习

低年级学生中,对学习内容真正感兴趣的人毕竟不多,教师还是得想方设法把学生必须掌握的东西掺合到有趣的游戏、比赛中,让他们在娱乐中获得学习的动力,尝到学习的甜头。比如在教学拼音时,我常常会让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别拿一个声母或韵母,下面的小朋友一边拍手一边唱“找朋友”的歌,哪个声母和哪个韵母可以拼起来,就让拿它们的两个小朋友站到一起,下面的同学一齐拼读这个拼音三遍。这样,学生不知不觉得在玩中巩固了拼音的拼读。

3.有效的肯定机制是课堂延续的动力,它的吸引力无可比拟

小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他们比较容易满足,当他们回答问题正确时,老师简单的一个大拇指就能让他们久久地激动不已。当然,要想紧紧地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还得要靠长久的肯定机制。比如在课堂上用一些可爱的小贴纸给予学生激励,告诉他们有了十张小贴纸就可以找老师换一样小礼物。而这样的小贴纸是发给课堂上表现好的小朋友的,谁表现最好谁得到的礼物就最多,一个星期中得到礼物最多的就可以封他为“聪明大王”。在我们班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大王,比如“认字大王”、“朗读大王”、“写字大王”等。这一切都是在对孩子的表现做出肯定,当孩子们不断地被肯定、激励之后,他们也会渐渐地变得懂事起来。

4.丰富多彩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表演或活动是一节课的调味料

好的教师的语言常常是抑扬顿挫、诙谐幽默、声情并茂的。在讲授中语句的停顿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语言的渲染可调动学生的情绪;优美的语言能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拙劣的语言会导致索然无味的结果。而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很多课文都是由儿歌改编而成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到这一点,大胆尝试边唱边演的形式。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就是表演了。比如说在教《影子》的时候,为了搞清楚到底什么时候在前,什么时候在后,什么时候在左,什么时候在右,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领着小朋友们到阳光下自己体验一番。

5.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东西和方式来吸引他们

第2篇

一、汉语拼音中的德育渗透

汉语拼音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贯穿一年级学习的始终。它的内容多且枯燥,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音方法和拼读技巧,还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

1.观察情境图,联系实际生活,挖掘德育内涵

一年级语文的每课都有形象生动的情境图,教师可用来指导学生观察,学习相应的字母,进行德育教育。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学习了知识,又向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2.巧编故事,联系品德行为,指导现实生活

一年级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与人相处的意识差。在拼音教学中,我把拼音规则具体化、形象化,渗透与人共处的理念,培养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习惯和意识。

3.结合教学细节,拓展德育外延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应该以拼音教学为主,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现。在教复韵母“ài”时,我问:你爱谁?我又问:我们要爱护什么?学生说:我们要爱护小树苗;我们要爱护地球妈妈。这些只是细节,每次只要三言两语,对学生却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二、识写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根据汉字结构规律,结合美学原则,渗透德育。如教学“从”字时,我故意把“从”字左边的点写长,让学生与书上的“从”比较,看两种写法有何不同,哪种写法好看。学生发现书上的“从”左边“人”末笔改捺为点,书上的好看。我又问:谁知道为何“从”左面的“人”末笔要改捺为点?学生回答:这样写能使字美观。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后,点拨: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有“互相谦让”的好传统。“人”左面末笔改捺为点,可使右边“人”舒展,字就挺拔有生气了;如不变化,各占一半,互不相让,挤在一起会影响字形的美观。字如此,做人更是这样。学生通过分析,不仅记住了字的形体特点,还受到品德教育。

三、看图写话中的德育渗透

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差,喜欢直观事物,对美丽图画感兴趣。抓住这一点,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话时,可进行德育教育。

第3篇

【关键词】农村;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存在着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学前教育不够重视;农村家长思想观念淡薄,学生课后辅导困难;学校教学设施差,无法进行直观教学等问题。

(一)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学前教育不够重视

由于在农村,一般没有正规的幼儿园,也没有学前教育,就算有上过幼儿园,也只是简单的规范行为习惯,但是对于学习的认识,根本不怎么涉及。再加上由于当地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孩子们无法去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到入学年龄后直接入学。再有就是农村孩子的年龄普遍偏小,大多是6岁,有的只有5岁多,他们年龄小,又没有经过学前教育,这样就给教学造成一定的难度。

(二)农村家长思想观念淡薄,学生课后辅导困难

在农村,特别是我们学校这种比较偏远的地方,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思想还比较传统,甚至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较为严重,对孩子们的学习一点都不重视。他们认为孩子读书就是为认几个字,等人长大就回家种地或者出去打工挣钱,就算读不好书,孩子也不会饿死。他们都认为孩子读书,送到了学校就是老师的责任,如果读书行就读,不行就算了。

(三)学校教学设施差,无法进行直观教学

尽管近20年来中国乡村教育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与需求相比,还差得比较远;信息社会把原本就落后的农村办学条件再一次向后抛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的距离都远。在学校中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甚至没有必须的教学挂图、卡片等,无法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比如,没有挂图老师说了很久,拿着自己的语文书指了很久,少数的学生也不知道在那,也不知道是什么。如果有多媒体设备,放大图片,一指就可以让学生看的清楚,再配上动画声响那效果更好,学生注意力一下就集中了,学习的兴趣也来了。

二、解决农村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对策

当然要一时之间完成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设施,以及改变家长们的思想观念是不太可能的。难道我们就停止农村学校的拼音教学了吗?当然不,这就要求我们农村学校的老师们,改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来弥补这些不足之处。那么,怎样让农村地区的孩子们掌握好这些相对抽象的符号?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教学语言必须儿童化,使学生感到亲切而又贴近。在教学中做到导入有童趣、读文有童趣、识字有童趣、写字有童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一节课里,要注意采用猜谜导入,上课伊始,学生的眼球便被谜语吸引住了,兴致勃勃地把小手高高举起,表达自己的意愿。学生也会较快地进入课堂,开心地参与到整个课堂中来,为后面的有效学习奠定了基础。

为让学生有兴趣去读文,可采取以下方法:一是赛拼课文:学生和同桌比赛,看谁最快把课文拼读完。二是猜拳读文:学生通过猜拳决定谁先后读(此举让学生在玩中读),看谁读得准?三是赛读说文:学生在班上自我推荐读文,并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看谁读得准、读得流利?看谁说得好?四是听读练说:老师配乐朗读,学生侧耳细听,并展开想象,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它们像什么?五是看谁会读:通过“我做你的小老师”练习朗读活动,让学生学会有感情朗读,并在班里进行感情朗读展示。这五步读书,让学生真正乐意地参与到读书中去。

识字是最枯燥的,学生也害怕识字课,可充分利用同桌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同桌间的玩耍中识字。用一认二拼三记四组词五展示法。具体操作如下:一是认,即让同桌比赛看谁认的字多。二是拼,即学生认完字后对不对呢?让同桌两个人一起通过拼拼音检查对不对,同时巩固认字。三是记,同桌间玩“我教你记字”的游戏,看谁的办法记字快而又牢固。四是组词,同桌开火车比赛组词,不会的可以让同桌当小老师教。五是展示,通过四环节的识字,学生开始在班里展示自己的识字能力了,一班整张桌子的比赛。这样的操作识字,能让全班学生都动起来了,发挥同学间互帮的作用,这样的方法比集体学习生字的效果还好。

(二)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过渡时期,记忆全靠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记形象和具体材料。学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和兴趣有极大的关系,高兴时效果好,反之较差。由于汉语拼音无法进行实物直观,所以它的直观性教学的开发就得老师自己动手制作,动脑想如何利用好有限教具。要充分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识记字形,使抽象的符号形象化。长此以往,学生看了图就能感知图意与字的关系,既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还可制作生字卡片、活动教具,让学生直观形象的记好生字、生词。

(三)注重课堂消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由于学生他们忘得较快,回家辅导比较困难,就得特别注意课堂消化,让学生在课堂上消化,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因此在每天上新课之前,都应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复习,然后再新课。受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在家没有父母的很好的辅导,作业应该在课堂中完成,家庭作业也应该少布置,如果布置也就是让他们排好字头回去书写字母。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同桌的两个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他们相互指认、相互拼读,让他们从小养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并逐步提高水平和能力。

(四)教师的评价

第4篇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

要使低年级的小学生上课都能专心注意听讲真是一件不易的事,从儿童心理学来说,注意有两种形式: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并发挥主观努力加以支配的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低年级学生随意开始发展,而不随意注意仍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开始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听讲,有目的地注意有关事物,但不能持久,因为低年级学生自制力还不强,他们虽然有遵守纪律的愿望,但不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因此,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多样化、启发性和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力集中的重要条件。以低年级识字教学为例,生守词本来是一种新的事物,如果一堂课只是翻来覆去让学生读、写,学生很快就会感到枯燥、单调和疲劳,从而分散注意力。在教学中要恰当地利用直观教具,如,利用生字卡片做各种游戏,如猜字游戏、拼字游戏、开火车学生字游戏等。这样学生在玩中学就不会感到单调,分散注意力,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听后复述也是一种培养学生专心听的方式。复述主要是让学生把刚才听的内容复述出来,学生要把听的内容说出来必须专心地听,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听说训练。

二、创造听的机会,激发学生说的愿望

低年级学生常常依靠外部影响来坚持完成一件事情或一个行动。对于上课为什么要注意听讲,低年级学生并不是一开始都清楚,有兴趣的内容他们会注意听,无兴趣的就不爱听,就会分散注意力,就会做小动作、说小声话,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改进方法,创造机会让学生自觉地注意听,如,朗读短文,不要单一的老师朗读,学生跟读或指名读,可采用听录音或放幻灯直观教学,这样学生对听讲就感兴趣从而用心地听,学生一旦形成听的习惯,就能得到许多读不到、看不到的知识,使学生的学习范围更加广泛。学生听后必然会形成说的欲望。例如,教一年级《浪花》后进行说话训练,以“说苹果”为例,指导学生说苹果的样子、颜色、味道,有位学生说:苹果圆圆的真好吃。老师就引导说苹果为什么好吃呢?这时学生就纷纷举手发言,因为苹果味道又香又甜,所以真好吃。老师接着问苹果到底是什么颜色呢?小朋友就异口同声回答:“红红的苹果”,现在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说一说苹果的样子、颜色、味道。这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大大提高了。

三、精心设计问题,边听边想

第5篇

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种:熟字记忆字形法,加偏旁识字法,讲故事识字法,编顺口溜识字法……现就本人在识字教学中的一些尝试浅谈于下,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跟与周围其他的事物一样,他们对汉字也充满了好奇心。因此,我们要一改以往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识字课,把生字出现在一幕幕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景中,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在入学教育中,可以这样向学生介绍:“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张老师,你们能向老师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吗?”这时,学生们都会很乐意地说:“我是xxx。”紧接着让他们把自己的名字设计成各种各样的小名片,把它分给自己的伙伴,让小朋友认认拿到的名片上的字,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身边的小朋友或老师。同时让小朋友们去认一认,读一读,让他们都能积极地参与识字。通过这样一个设计,使孩子们更快地认识自己班中的同学,也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让学生们进行了第一次识字练习。这样,学生的识字热情不就马上被调动起来了吗?

二、方法得当,适时切入

在小学识字教学中,不能时时都强调某一刻板的方法,要根据情况巧妙地切入可用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汉字的识记方法,并增强运用能力。

1.讲故事识字法。低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有很强的吸引力。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这一特点,在识字教学中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有意识地记忆字形。如:“猴”字,以前有很多学生都错写成反犬旁后面加个候。针对此情况,我在教学生认识“猴”字时,采用了讲故事的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我故意说:“小猴真顽皮,同学们想不想听故事?”孩子们齐声说:“想!”一个个双目注视着老师。“一天,顽皮的小猴子拿出他的金箍棒来耍,玩累了就把金箍棒缩小塞进耳朵里睡觉。当他醒来时发现金箍棒不见了,你说怪不怪!”孩子们齐声说:“不怪,他把金箍棒塞进耳朵里了!”我趁机把“猴”字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识记,不能画蛇添足,在“侯”字里多添一竖。因为“竖”像孙悟空的金箍棒,被它塞进耳朵里了。“以后你们会不会写错?”“不会。”这样一来,孩子们在讲故事中牢记了这个字。从那以后,我的学生没有一个人写错这个字。由此可见,采用讲故事的办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收效甚好。

2.顺口溜识字法。低年级的孩子不但喜欢念顺口溜,而且还喜欢编顺口溜。我根据孩子们的这一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如在教学“鸟”和“乌”时,我先让学生看图,比较乌鸦和小鸟谁最可爱。他们会说“当然是小鸟可爱喽!”然后孩子们比较二者的羽毛特点,再看鸟字中的点像什么。孩子们会说像鸟儿的眼睛。那乌鸦的眼睛呢?孩子们说被乌黑的羽毛遮住了。我就抓住机会教孩子们编上句:“小乌鸦,黑黑黑,羽毛黑得把眼遮。”让孩子们编下一句,有几个聪明的孩子就会编出来:“小鸟小鸟真美丽,眨巴眼睛看着你。”我连忙把“乌”和“鸟”板书在黑板上,让孩子们用顺口溜来帮助区别和记忆字形。这样一来,孩子们的识字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引导学生体验找规律的乐趣

教师在教学生认识同一类偏旁的生字时,要鼓励他们自己去探索其中的秘密,发现它们的共同点,知道这些字都是与什么东西有关,揭示构字的规律,举一反三,在学习中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让学生在学习和比较中掌握象形字的识记规律,由形到字,由字到形,形象识记,引导学生学会识字。对于会意字的教学,可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编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如“不正歪,三人众,三木森”,从中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使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同类别的字。对于形近、音近的字,则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区分、辨别,抓住异同点,巧记、活记,在比较和反复的练习中达到深层认识和巩固的目的。

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强调:学语文,用语文,语文生活化。我们应该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因为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识字,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识字途径。每次活动都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交流之后,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

第6篇

一、教会形象记忆

初入学的适龄儿童,形象思维占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应尽力帮助学生把抽象的内容转化成形象的事物加以记忆。如在汉语拼音字母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形象图帮助儿童记忆。如教单韵母“ɑ”,可先出示图片,讲一个小女孩咽喉疼,医生叫她张嘴看咽喉的故事,引出“ɑ”的发音,再根据女孩的头型帮助识记“ɑ”的字形。又如教声母“h”,教师可用文中画着一个小孩坐在椅子上喝水的图,以椅子的轮廓识记“h”的形,以小孩喝水记住它的读音。此外,还可以把最容易混淆的字母编成儿歌帮助学生区别并记住。如“b”、“d”、“p”、“q”这些形近声母,可以编b b b象个6,q q q象个9,这样学生就更容易记住“b”和“q”两个声母的形体,反过来也记住了“d”、“p”的形体。这样帮助加强记忆,孩子们学会形象记忆方法,就能化难为易加以记忆,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二、用比较法帮助记忆

对学习一些形体相似或者意思相近的字,低年级的同学容易混淆,掌握不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用比较法记忆。如在区分“喝”和“渴”时,可以让学生记住渴的时候要喝水,口渴是缺水,应该有“水”;喝水要用嘴巴,所以是口字旁。又如同时出现“土—士”、“人—入”、“云—去”、“爪—瓜”等形体相似的字,让儿童用红笔标出不同之处,讲述其异同。孩子们标出后就会说:“土字第三笔横较长,士字第三笔横较短,人字撇长出头,入字捺长出头,云字加一竖是去”。这样通过比较,印象深,记得牢,举一反三,记住一个字,连带记住了几个字。

三、让学生理解记忆

理解记忆是指对识记材料的内容、意义进行思维,在理解其含义和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的记忆。刚入学儿童识字量少,教师可以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熟悉课文内容和语言,然后根据记忆,尝试让学生阅读课文。如教《赠汪伦》时,先告诉学生作者与汪伦是好朋友,感情深厚,关系亲密,有共同的理想,经常在一起饮酒作诗,见面时相见恨晚,离别时难舍难分。学生了解了以上情况,对诗中所描写的意境理解起来就容易了。教学中当读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学生立即就会想到诗人乘舟即将离去,主人远远相送的情景。当读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人与朋友的深情厚意学生已心领神会,背诵也就水到渠成。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一定要先让孩子理清作者的思路,欣赏他的好词佳句,又如教《小白兔和小灰兔》,先让学生分别找出描写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段落,再引导学生比较两只小兔子做了哪些不同的事,学生体会到小白兔的勤劳,也感受到小灰兔的懒惰,理清了课文的条理,这样文章虽然长,但很容易记住。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一定要先让孩子理清作者的思路,欣赏他的好词佳句。

四、教会联想记忆

头脑中的事物如果越能和其他事物产生联想,就越容易把它记住。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刻。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授与,而在于相机诱导。”课堂上教师以优美的语言描述,或生动的表情朗读,把学生带入课文意境,让学生如临其境,脑子里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如教《快乐的节日》这首诗歌,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乐曲《快乐的节日》的演奏,随着欢快的乐曲旋律学生的思绪在广阔无垠的时空内任意驰骋,被优美的旋律所陶醉,慢慢地,学生的思绪和这首歌以及课文内容融为一体,脑海里勾勒出在快乐的节日里,同学们和老师们一起欢度节日的情景,这样使同学们很快记住了课文内容。

五、运用综合撞击记忆法帮助记忆

记忆不全是被动的接收过程,教师千方百计地努力都只是调动学生主动记忆的手段。因此,让学生通过讨论、实践来加深记忆,运用语言感受来提高记忆效率,也是掌握知识的好办法。例如教“马、牛、羊”这些生肖时,可以让学生看图讨论,把几个新学的字连起来说话:“我的家乡在草原,牛儿壮,羊儿肥,青草绿茵茵,牛羊一群群,骑上马儿快如飞。”这样在语言环境中学生就很自然地记住了当天识记的汉字,主动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补充,从中记住了许多知识。

上述方法,既是教师指导学生记忆的运用手段,又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善于记忆的工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从而达到过目不忘、博览多识的目的。

第7篇

低年级语文教学

语文低年级的教学是打好语文基础的三年,如果一个小学生低年级没有学好,基础没学好,那么到了高年级学习就很吃力就会出现拼音不准、语句不通、作文不会写、错别字连篇、甚至闹笑话。因此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很重要,这也要求老师要不断的适应新形式,不断地加强教学水平提高自已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胜任现代教学的任务。现把我这些年小学代低年级的教学心得给大家罗列如下。

1小学一年级难点和重点是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练习如果机械地让学生去读、去写、去记、去练,时间长了,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也会挫伤刚入学儿童的积极性。教学中要根据儿童好动、好奇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将大量的练习寓于游戏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巩固所学知识。借助实物、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把所学内容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可以使单调、枯燥的教学活起来,使孩子们乐起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抓住插图所具有的“图表音”“图表形”的特点,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所学拼音字母。也可以用实物来帮助学生掌握某些字母的音和形。例如,教学声母“f”和“t”时,可选用一根带短柄的弯头拐杖做教具。拐杖拄地可表“f”的形,拐杖竖直举起可表“t”的形;又如,教学“d”时,可选用一面小鼓和一支鼓捶做为教具。竖直靠近队鼓的捶与鼓组成的图案,可表“d”的形,鼓捶敲击小鼓发出的“的的的”的声音可表“d”的音;再如,在区分“b”和“p”和“d”和“t”的发音是否送气的教学中,可选用一张薄纸做为教具。把这张薄纸放在唇边,有意识地发出“b”“p”“d”“t”各音,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送气的情况。

2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2.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

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2.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如阅读介绍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3写段,适时点评鼓励

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告诉学生写段时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本册教材后有很多写段的练习题,应尽量让学生多动笔进行写段训练,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所提高。

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如果学生写了作文,被老师评的一无是处,他不讨厌作文也得惧怕作文,所以,我们对学生习作,特别是三年级起步作文,一定要慎重对待,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和放大学生的一段通顺的句子,一个用得准确的词语,一个没有错误的标点符号等,给学生鼓励。

具体的方法:如在班上朗读,在板报上张贴,给广播站投稿,和家长沟通肯定等,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有信心、有热情、有勇气,在没有压力、没有模式的前提下,充分想象,自觉表达,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4三年级的重点和难点就是看图说话

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点来辅导小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

(1)因材施教,激发兴趣;

(2)引导观察、明白图意;

第8篇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号】 1004―0463(2017)11―0092―01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开发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材中的插图就是最直接的资源。在教学中,插图对学生理解课文、训练能力等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利用好文本插图,充分挖掘插图中的有效因素,使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发挥最大化。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为例,浅谈插图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插图,激发兴趣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趣味性强,内容丰富多彩,更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要找准引入插图教学的切入点,因势利导,通过对插图产生的表象认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把学生带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如教学《一分钟》,一上课笔者就让学生先看插图,学生一下子就被图中的画面吸引了,有的说:“公共汽车已经开走了。”有的说:“元元没有赶上公共汽车!”于是,笔者顺势提问:“是啊,元元上学要迟到啦,本来元元可以不迟到的,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这篇课文。”学生兴趣被调动,情绪高涨地投入到课文阅读中。因为有了插图的吸引、教师语言的引导,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浓厚。这种教学方式既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了自主看图阅读的快乐,又在润物细无声中使学生获得了语言实践,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运用插图,培养观察力

在语文教学中,借助插图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在借助插图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看图,是学生凭借画面去感知客观事物;学文,是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图意的。前者训练观察能力,后者训练阅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对学生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和表达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回乡偶书》一诗,插图生动,色彩鲜明,把“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情景尽情地描绘出来,课堂上笔者让学生先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学生一开始有些凌乱,看到哪儿说哪儿,笔者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再有顺序地说说,有的学生说作者牵着马回到家乡,有的说几个小孩子在议论纷纷,最后他们结合想象理解了诗意。利用插图,学生的观察变得有序,条理较清楚,以后遇到类似的图也能有条理地观察描述。

三、运用插图,培养想象力

形象生动的课文插图,具有情节浓缩性的特点。如果就图讲图,学生的想象会受到插图内容的局限。因此,在结合插图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插图想象插图背后的故事,从而使画中的人物活起来,学生的头脑动起来。如在教学《我们成功了》一课时,文章主要写了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时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上欢庆的场面,相应的,在文中配了一幅插图,这一幅插图的画面是静止的,而对群众的呼声在插图中并没有体现,因此,在教学时结合教材插图和文中语言的描述让学生想象“人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结合插图让学生想象,可以使学生透过插图看到插图背后的情景,不仅使学生明白了编者的意图,激发了学生想象力,而且使学生深深明白了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的深厚感情:热爱祖国,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观察插图,学生的想象力被激活,大胆而丰富的想象使一个个文字在画面的映衬下变得有声有色。

四、运用插图,培养表达能力

第9篇

1 燃烧教师热情,让学生在乐趣中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对语文学习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会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让每一节课都充满乐趣,让孩子们上课如同做游戏一般愉快,让孩子们学得兴致盎然,使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慢慢培养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我在上三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时,这组课文都是说理教育意义很深的课文,《和时间赛跑》、《画杨桃》等,我上完了课,尽管课上讲得多细致,讲得多动听,孩子们的作业也完成的很好,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复习,问他们关于上课时讲的重点内容,孩子们都面露难色。但我之前第三组上的课文,孩子们去记得很清楚,比如《惊弓之鸟》。这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刚学过不久的这组课文,孩子们忘记了很多,但是前一段时间学习的那组课文,孩子们去记忆深刻。最后我发现了差别。万事开头难,关键是找对了方向。我相信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我能燃烧自己的的激情,尽量让每一节课都充满乐趣,尽量让孩子们能在乐趣中培养学习兴趣,尽量让我的热情能持续久一些。

2 利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和学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孩子,点拨他们的思路,孩子们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学生不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3 放飞学生的思维,自由探索,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对每篇课文,每个问题的体会和理解,都要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自由的放飞孩子们思维。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学会分享自己的见解,接纳别人的看法,能和别人讨论见解是多么快乐多么有趣的事。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交给学生自己探索,有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4 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第10篇

【关键词】低年级 语文教学 思维训练 四种做法

小学教学大纲指出: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但是,目前在教师中,对发展语言与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上还有许多模糊认识,主要有三种:一是认为思维和语言是同一种东西,不必把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同时列入教学目标,持这种观点的人,必然把思维和语言混为一谈,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二是认为会想自然会说,有了思维就有了语言,持这种观点的人,把思维和语言截然分开,结果把发展思维放在首位,而忽视了语言能力的训练;三是认为只要把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了,就会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有这种看法的人,只注意语言能力的训练,而不去注意发展学生思维。唯物辩证法阐明:思维是语富的核心,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所以,思维和语言是一个统一体,同时产生,同步发展,互相促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把二者放在同等的地位,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其同步发展。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材料。我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要充分应用好教材这个工具。小学语文教材在选文、插图及课后思考题、基础训练中,都包(隐)含了极为丰富的发展学生语言的思维能力内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发掘,把握好课堂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契机,有机地对学生进行语言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对此,我在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有四种:

1. 注意分类归纳,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考过程。而中低年级的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如果受阻,则会影响进入中年级的学习。而在语文教材中,这方面的训练内容非常丰富,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归纳运用好。学生经过观察思考,指出:是按鸟类、昆虫类、兽类来归类的。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知道的哪些动物,也属于同一类等等。学生们的发言非常活跃,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2. 练习扩词成句,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思维是一种立体求异的思维方式。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说话是平面式的,所以,培养其发散思维具有特别重要的智力发展作用。例如,以“水”一词导思,先让学生说出各种水(海水、河水、开水、凉水、盐水、糖水……),接着又说有关水的句子(黄河之水天上流,春江水暖鸭先知,泉水叮咚响,条条江河归大海……),这时再突换思维角度,问学生水有什么用处?学生纷纷说出:“水可以发电”、“人们生活离不开水”、“水可以航行”等等。这种练习,使学生的口头表达与思维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得到了发展。

3. 用好语文插图.培养思维的想象性

想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内容,少儿喜爱形象感知事物,具备良好的想象素质,而语文中的插图,具声情境性、形象性,如果利用得好,更能“以图引说,以说入文”,达到语言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共同提高。插图在课文中是以静态出现的,但它所描述的事物却可能是动态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力求化静为动,化无声五色为有声有色,达到引伸课文,发展思维,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展开想象:在太空中航行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这时,学生的情绪高涨,说话的闸门一下打开,表达了许多有想象思维的语言。

4. 设计好提问,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第11篇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教学 实物教具 语文生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6-0045-01

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我们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是的,只有生活是最真切的。一分、一秒、一天、一年、一月、一周的生活铸造了我们的生命。分数、名利什么都是浮云。所以作为教育专业人士的老师肩负的终极责任不应该是分数,而应是教给学生如何更幸福的生活技巧。当然包括精准的知识、高超的技艺、美好的情感和生活真理。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写字教学为主的特点给大多数老师留下了任务繁重、枯燥单调的印象。深入其中却发现这些标示生活基本概念情理的简单字词背后其实隐藏着简单而有趣的生活。其中的趣味就承载在一件件可爱的实物上,这些实物只要我们稍有用心便不难搜集。但由于日常事务的繁忙,往往使我们“自圆其说”地忽略它的价值,人浮于事地演绎着肤浅的语文。实践的检验证实了事物的原始深刻价值是不容忽视的。生活才是最简单有效的老师。

第一次感受课堂教学中事物的魅力是在一节研讨课上。我按时参加了学校安排的“观课议课”活动。这节课上的是《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我已经上过的课文。相比之下,该堂课中“苍耳”的实物是个很大的亮点。学生看到了真实的苍耳是什么样子,留下了正确深刻的印象。老师的巧妙运用又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苍耳是如何“挂”在动物的皮毛上的;激发的兴趣又使它变成了奖品。苍耳成功地完成了学生对植物感兴趣的教学目标。只是现在回想真后悔自己当时教学这一课时偷懒,只是用图片做了展示。相比之下,丢失了多少高效有趣的教学机会。

教训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里。在以后的教学中,只要能用实物,我就会尽力找来,发挥它的应有价值。当我们学习《一分钟》这课时,我就把家里的钟表带到了课堂上,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再让他们在一分钟内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数数能做多少个,充分感受一分钟的价值。在学《酸的和甜的》这一课时,我就把家里刚好买来的一串紫红色葡萄带到了课堂上。学生看到了很是激动,个个精神抖擞,聚精会神地看着我,猜想着今天课堂上会有什么惊喜。一开课,我就用这串葡萄让学生感受、理解学写了“串”这个生字,识记了“葡萄”这个生词。然后,我问他们:“这串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呢?”接着,又以不满意他们的答案为由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中途又把葡萄当奖品激励学生,提升了课堂的积极性。结课后,又问学生“这串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呢?”考验他们对课文深刻道理的理解,顺便将学到的道理拓展、运用。回答“我要尝后才能回答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的学生得到了双倍的奖励。

回想起这节课,葡萄的功劳还真大,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和趣味,又回归了语文课堂的本真。生活原本就是可以简单快乐的。总结起来:(1)葡萄的酸甜是故事矛盾的焦点,我抓住了焦点;(2)实物色美味佳的特点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很有吸引力,符合儿童心理需求;(3)为学生以后主动预习课文积极主动搜集有用实物材料树立了榜样。身教重于言传。记得我准备上《我要的是葫芦》这课时,就有学生很高兴地跑来告诉我,他老家也种了葫芦。他准备周末回老家摘几个,带来给同学看看。

第12篇

一、编字谜识字

儿童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在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时,我常常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让小朋友去猜,去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比如,我教“风”字,谜面编成“树儿见它把头摇,苗儿见它就弯腰,云儿见它快快跑”,小朋友猜对后,兴趣来了,我趁机出示“雨”字,问小朋友:“谁能给这个字出一个谜面,请大家猜猜?”,这样小朋友的思维得以发展,在“风”字谜的启发下,很快编成“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的字谜。这样快乐的教学情境,使学习生动活泼,唤起儿童的学习兴趣。

二、编儿歌识字

儿歌或谜语,内容简单,有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味,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为低龄儿童喜闻乐见。我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我叫“问”字,编成“一个小朋友,进门瞧一瞧,见人就张嘴,等待结果到”。又如“磨”编成“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三、加减法识字

在教学识字中,我出一些花样翻新的练习来考考学生,激发求知欲,强化记忆。例如“门+口=?”(问)、“早+草头=?”(草)、“草-草头=?”(早)以此类推,让学生自己照样子编题来考考老师,如“坐-土=?”(从)、“立+日=?”(音)等,在课堂开展竞赛,帮助学生记牢字形。

四、读读背背中自主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语文园地里学生熟悉的古诗,让他们自己自主学习,读读背背古诗的内容,这样既达到了识字的效果,又丰富了语言,积累了语言。如学生学习古诗《咏鹅》、《春晓》、《村居》这些内容,学生自主识字,在背诵古诗时,学生能够把字读准确、读流利,正确地背诵。

五、认认涂涂中自主识字

第13篇

[关键词]多媒体;激趣;导入;识字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9-0004-02

由于低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分神等特点,教师若能巧妙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上来,让课堂充满活力。但巧妙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需要教师对多媒体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利于教师的有效运用。

一、巧用多媒体,激趣导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苦役。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仍然停留在下课时的那种兴奋状态之中,并没有马上因为上课铃声的响起便能专注到课堂学习上来。此时,如果教师生硬地进行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不利于教学。若教师巧用多媒体,加上丰富灵动的语言,必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吸引到课堂学习中来。

例如,教学《日月潭》时,学生对台湾并不了解,教师可以在导入新课时出示一幅中国地图,用轻松、欢快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秀丽。之前我们已经了解过北京、黄山等地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飞’往祖国的宝岛――台湾。(多媒体出示画外音:小朋友欢迎你到台湾来)那里有许多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就是其中一处。大家想不想去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月潭,欣赏宝岛上那颗最耀眼的明珠。可是,我们想要观赏日月潭美景,首先得闯关成功,才能拿到门票。”……学生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很快完成了识记生字的学习任务,这时多媒体再次出示画外音:“太棒了!祝贺你们闯关成功!(课件出示门票)让我们拿着这张来之不易的门票,快去欣赏日月潭美丽的风景吧。”……这样教学,使学生仍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利于进行下一环节的课文学习。

一般而言,学生对新授课容易产生新鲜感,能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之中,可是到了期末复习阶段,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内容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对复习课的导入多下工夫,可通过多媒体激趣导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在期末复习阶段,教师一般会根据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巩固复习。例如,在《量词复习与巩固》一课中,教师创设“探险救人”的情境导入复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一年级学生对卡通形象喜爱至极,所以教师接着出示“小灰灰被困”的图片,让学生参加“量词王国大探险”的学习活动。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喜不自胜,一节复习课下来,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多媒体,促进教学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而识字与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因为两千多个常用的汉字要求在一二年级就必须掌握,可见识字学习任务的重要。加上汉字字形复杂、字义宽广、字音多变,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易掌握。

1.设计游戏环节识字

注意力等于记忆力,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集中,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再怎么认真讲都是徒劳的。为了能保持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专注力,教师的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要不断地变换形式,让学生时刻保持学习注意力。识字是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在R字课上设计游戏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识字,而且能让学生牢牢记住所要学的字,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课堂上出示字宝宝时,教师可以运用电子白板的拖拽功能,把字宝宝从宝箱中拖拽出来,不断产生惊喜,使学生的学习兴致高涨。又如,“摘苹果”“采蘑菇”“送字宝宝回家”“登山”等游戏都是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情况下进行的,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趣味横生的直观情境中高度保持注意力,除了认字外,还达到了巩固识字的效果。

2.借助字形演变识字

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生字中有许多是象形字,在识字环节中,教师不妨穿插字形演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生字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例如,《数星星的孩子》中的“勺”字,由课件演示“勺”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再到标准宋体,教师边演示边解说:“汉字发展到现在,经过了几千年的变化。汉字的祖先是甲骨文,就像画出来的一样,可有意思了。这个‘勺’字,甲骨文像长柄的盛具,盛具上的圆圈是指示符号,表示盛具上盛舀的食物,金文则形象地画出了巨匙盛物状,之后的每种字体都有所变形,渐渐地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勺’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看到了“勺”字的演变过程,而且深深地理解“勺”字的意思是用餐具舀食物。这里,教师从追溯字源出发,通过对图形和文字进行比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细化了对具体笔画的认知,激发了学生的识字欲望。

3.根据引导自主识字

第14篇

关键词:小学;“语言文字”;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是孩子的启蒙教育,担负着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提升的重任。在教学中,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和规范标准,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增强语文教师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

语文教师应该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表率。语文教师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书写规范字,才能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榜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运用普通话和规范字。这样既培养了自己严谨的教风,又养成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学风。

首先要增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识。我们要培养学生读准普通话,写好规范字,作为学生的指路明灯的语文老师,更应当责无旁贷,意识到自身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性,加强自身这方面的素养。

其次要严格要求自己。课堂上,教师朗读、讲话时注意做到发音正确,特别是注意口语和书面语的读音。如“熟”,既可读“shú”也可读“shóu”,声调均为第二声,怎么区分?一般说来,前者一般用于书面语,而后者一般用于口语。板书时要注意书写正确,有了错误要及时纠正,比如有一次我在写“满”字时写成了上下结构,学生告诉我是左右结构,经改正后,我至今难忘。

三是要不断学习。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教师要终身学习,不能满足现状,过去习惯把“自术”“苍术”“莪术”中的“术”念成“shù”,第四声,后来翻字典才知道念“zhú”,第二声。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总有学不完的知识。

二、加强普通话朗读训练

语文课是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知识和训练学生使之具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一门基础课程。语文课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普通话,包括普通话的口语和书面语。在这样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知识时代,就缺乏必需的竞争能力。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课程的语文课,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还需更加侧重一些。好在,正在试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将“口语交际能力”与“识字”、“阅读”、“写作”并列起来,并且提出了基本的教学要求。

(一)要求学生学好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一年级是学好汉语拼音的关键时期,要让学生扎实有效地学好拼音,会读、会拼、会运用、读准调、发准音,掌握每一个汉字的正确读音,如:汉字的变调、儿化音、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为学好普通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课文朗读

朗读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因而学生学说普通话,朗读训练可谓是一条捷径。在学读课文之前,让学生借助拼音,用普通话轻声地自由练读,强调在“正确读音”上下功夫。要求学生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通句子,按句号,逗号正确停顿,逐步达到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顿读、不唱读的程度。

(三)加强口语交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可见,加强口语交际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编排和结合学生的实际,提出口语交际要求,加强训练,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应用。例如:一年级下册中以“指路”、“学会道歉”、“学会作客”等为内容的言语交际实践训练,教师可根据现实现象,创设交际情境,指导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

三、认真抓好规范的书写方式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在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道路上缺一不可。书写作为语文教W的一项最基本的技能,实际上也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一项最基本的素质。不仅要求书写纯熟,而且字体美观大方端正,具有硬笔书法的品位。

第15篇

【关键词】愉快教学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基础教育

一、低年级语文课中进行愉快教学的必要性

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施愉快教学是为了能有效的提高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北京师范大学对此进行了相关调查,其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有94%的孩子都不喜欢学习,进行相关学习时,也是处于被动状态的,而有一半的孩子都非常讨厌学习,而有一定比例的孩子因为讨厌学习,但是无从反抗,只得被迫接受,因此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使其心理存在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小学校园内也流传着一首歌谣《上学歌》:“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线一拉,我就跑,轰隆一声,学校炸没了。”而从这首歌谣中,我们可以看出,最初孩子对于学校都有一定的美好憧憬,以及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而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对于学习产生了一定的“怨恨”,而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是身为教育者的老师,也要对自身进行一定的反思。传统的课堂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弊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知识面过分的忽视了,在课堂上,也是以老师为中心,进行了阅读式的讲解,不但让学生对于学习毫无兴趣可言,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最初对于学校的向往慢慢的毁灭了,从而阻碍了学生在未来的发展,出现这种现象时,应充分的调动出学生的活动好动的个性,首先让学生对于课堂产生一定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如果才符合新课程所提出的标准。

2、实施愉快教学是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需要

想要充分的提高教学的效率,必须要时刻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强制性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没有任何的好处,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这种负担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生是成长发育的人类,其是具体的、活生生、具有一定个性并且不断发展的主体,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生理以及心理。根据发展心理学的观点来看:7-10岁的儿童,其连续注意力只在20分钟左右,10-12岁的儿童,连续注意力在25分钟左右,而12岁以上的孩子,其连续注和也仅仅只有30分钟,根据心理这以及儿童教育者的相关调查与研究中发现,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进行相关学习的过程中,其所表现的特点以及共通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1)好奇心非常的强;(2)喜欢争强好胜,不甘落后于他人;(3)对于未知的世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4)兴趣较广;(5)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也能勇敢的提出;(6)对于自己不知的事物,能够大胆的发表意见,并提出质疑。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无形中阻碍了学生这些特点的发展,因此,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等不同,制定出更符合学生发展的相关活动,尽量的让语文课堂更加的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充分的吸收知识。

二、构建新型课堂,实施愉快教学

对于小学代年级语文进行了愉快教学法,是构建新型课堂的重要基础,这对于刚刚入学的学生来说,不但不会降低其对于学校的向往,而且还会为其带来无限的乐趣与知识。

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进行愉快教学的主要途径如下所示:

1、创建自由、愉悦的学习氛围

赞可夫曾说过:“我们要努力让学生的学习充满自由自在的感觉,让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中,都可以自由的‘呼吸’,如果学校没有营造这样的良好气氛,那么任何一种先进地教学方式,都不能好取得良好的效果。”由此可以看出,自由的学习氛围,是使学生的心情愉快、乐于思维以及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对于那些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好奇心都非常的强烈,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较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老师在对这些学生进行教学时,一定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努力创设出符合学生学生的气氛,如此才能让学生乐于其中,对于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兴趣,从而主动学习。

2、转变老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一直是课堂的主宰,并对于课堂中的每一环节都由老师设计,一般都是以自己的教来代替了学生的学,而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自己想这一节课我们应该学习什么,或是哪些地方存在疑惑等。

新课程的标准就是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课堂互动,让师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生的过程。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老师应放下老师的架子,以听众或是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讨论与研究。老师还应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灵活的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主动的参与,从而拉进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结论

让学生具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是如今社会的共同希望,也是国家提出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目的所在,而在课堂中实施愉快教学为这种希望提供了一定的优势,它要求老师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如此才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中,真心的感觉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