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常见的德育原则范文

常见的德育原则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常见的德育原则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常见的德育原则

第1篇

关键词:园长专业标准;基本理念;职业角色;专业素养;

作者简介:易凌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园长是履行幼儿园领导和管理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对幼儿园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园长,能带出一所好幼儿园”已经成为幼教界的共识。可以说,园长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发展方向,直接影响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直接影响到一个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并最终影响到幼儿的发展。[1]在世界各国促进园长专业化发展的诸多实践中,研制园长专业标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2]园长专业标准是对合格幼儿园园长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制定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对提升园长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推动幼儿园保教质量与办园水平的提高。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提高入园率和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双重任务,园长作为幼儿园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头人,必然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以规范和促进幼儿园园长的专业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在大量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所获得的信息资料,提出构建我国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所应把握的基本原则以及我国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体系。

一、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构建原则

借鉴世界各国已有的园长专业标准构建的理念与思路,[3]结合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和园长专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在构建我国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时需要遵循以下基本的原则。

第一,园长专业标准应能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任何具有生命力的理论的出现或具有实效性的政策的出台,都是为了推动实践的发展。园长专业标准的制定也同样如此。可以说,在我国之所以需要构建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是基于建立一支高质量、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学前教育实践管理者的需求。从国际经验来看,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园长专业化运动的进程中,各国的园长专业标准的研制和出台都是为了引领本国园长专业发展的方向和推进园长专业发展的步伐。虽然并不是所有国家的园长标准都是由政府的相关教育行政部门来组织制定的,但几乎所有国家的教育行政部门都在政策层面支持了园长专业标准的研制,并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将这些专业标准运用于园长的选拔、聘任、晋升、考核以及培训等专业发展活动中。要发挥园长专业标准在实践中对园长专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时不但需要高度重视专业标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而且必须充分考虑到专业标准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在文字表述方面也应该明确具体、言简意赅,避免复杂抽象。

第二,园长专业标准应强调以能力为重。无论是园长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还是个体园长的专业发展,都是在实践中发生和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园长专业标准对园长专业发展的引领和促进,都要求园长专业标准本身就应该是实践导向的。区别于以往我国相关文件中多是从学历、经验等知识取向对幼儿园园长的任职资格和条件做出规定,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更应从能力的角度对合格幼儿园园长的专业素养做出规定,将管理理论和幼儿园管理实践相结合,突出园长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调园长在规划幼儿园发展、营造幼儿园文化、领导保教活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优化内部管理、协调外部环境等方面的能力。

第三,园长专业标准的制定应秉持“先角色后素质”的方法论原则。从已有的相关理论研究和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先角色后素质”的研制思路不但得到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同,同时也是各国在制定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式。如英美等国的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都融合了对园长的职责、角色的研究,即先确定园长工作职责所需要承担的角色定位,再详细分析每一种角色所需要承担的主要工作,然后再进一步确定完成这些工作应当具备的知识、能力、态度和行为等。在国际社会上受到高度赞赏和广泛认可的美国幼儿园园长标准,就是对照园长的六项工作职责,分别分析了履行每一项职责所应该具备的知识、态度和绩效。[4]因此,园长专业标准的建构应建立在对园长工作职责、园长角色的研究之上。

第四,园长专业标准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我国的幼儿园园所类型非常复杂,教育部门办园、企事业单位办园、政府机关办园、街道乡镇办园、公民个人办园等不同类型幼儿园,由于办园主体、资金来源、办园体制机制甚至生源等方面的差异,园长所履行的工作职责和承担的工作任务也有所不同,相应地对园长的专业要求也不完全一样。此外,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非常显著,各地幼儿园园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也不完全相同,园长解决应对这些问题所需的素养也会有所不同。但作为国家层面的园长专业标准必须能够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水平幼儿园的园长,明确规定合格的幼儿园园长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当然,在国家统一的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基础上,也可以分别开发各种有针对性的园长专业标准,如民办园园长专业标准、农村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等。

二、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构建思路

遵循“确定园长的职业角色———分析每一种角色所应承担的主要工作———探讨完成这些工作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态度和行为等专业素养”的研究理路,本研究通过对包括园长、教师和幼教行政人员在内的123位相关人员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尝试初步构建我国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一)确定园长的职业角色

根据国内外的已有研究成果,[5][6][7]结合调查中的实际情况,可以确定目前我国幼儿园园长主要作为幼儿发展的“专业教育者”、教师发展的“专业引领者”、园所发展的“专家型管理者”的角色身份,其职业角色由此是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三者合一。首先,园长作为教育者是园长的核心角色,因为教育性是幼儿教育的根本属性,园长要精通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所有方面,并以教育家的身份引领幼儿园教育改革,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园长具有什么样的教育知识结构,将直接影响其教育领导职责的履行,从而影响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质量。其次,园长作为领导者,就是要将幼儿教育理念转化为幼儿园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创建幼儿园特有的教育价值观,并使其成为全体教职工共同的组织文化,即在一定的教育观的指导下,制定切实可行的幼儿园发展愿景,并根据幼儿园的发展目标确定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计划,合理配置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再次,园长作为管理者,指园长对幼儿园内部实施的日常管理职责和对幼儿园外部实施的各种关系协调工作。园长应能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对幼儿园的人员、资金、设备等资源进行全面有效的调配和安排,并尽可能地协调好各种外部关系,争取更多的办园资源和支持。在明确园长专业角色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对园长作为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需要进行的主要工作进行分析。

(二)分析园长角色所应承担的主要工作

调查表明,与园长的三种职业角色基本对应的主要工作内容可以分为16项。其中,作为教育者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指导幼儿园课程建设、指导教师教学和保教活动、促进幼儿发展、指导教师进行教育科研、亲自进行保教活动;作为领导者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幼儿园战略规划和幼儿园文化建设;作为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教职工管理、幼儿园财务资源管理、执行上级政策法规、开展家长工作、维持与上级机关的良好关系、维持和社区与企业等其他机构的良好关系、和其他幼儿园交流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处理幼儿园法律问题等。此外,学习进修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也被认为是园长为了更好地胜任这三种职业角色所必需承担的重要工作。

在这16项工作内容中,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园战略规划、幼儿园文化建设、教职工管理、幼儿园财务资源管理、执行上级政策法规、学习进修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7项工作内容,又被认为是园长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

(三)探讨园长所应具备的重要专业素质

通过分析每一项工作内容的重要性以及在现实中此项工作内容的实际安排和实施情况,可以抽取出园长为很好地承担这16项工作而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表1对园长各项主要工作内容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序,与之相对应的园长应具备的重要专业素质的提名情况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领导管理能力,专业业务能力,爱心、宽容和亲和力等个性特点,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并且能够以身作则,沟通交流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被认为是园长最重要的专业素养。如果将组织协调能力和凝聚能力也作为一种广义的领导管理能力,就意味着领导管理能力作为园长首要的专业素养的提名频率达到了30.5%。此外,园长必须具有爱心、宽容和亲和力等个性特点,也受到了强调,如果将“创新、智慧、有胆量和责任心”也作为园长本身的个人素质来看,这一项的提名频次的比率达到了22.78%。这意味着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园长的个性、情感和价值观等综合个人素养。

第2篇

摘要 目的 稿件退修是医学论文写作的重要步骤之一,是编辑人员根据论文实际情况,参考有关专家审稿意见及具体要求,帮助作者对原稿进行系统、全面的修改、补充,力争使稿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刊出要求。结果 对作者来说,见到编辑部寄来的退修通知,即意味着自己的论文有被刊出的希望。结论 从某种意义上说,退修稿件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论文能否被刊出。

关键词 医学论文;退修原则;退修的目的;修改过程

1 退修的目的

退修是编辑部对那些从内容、结构、文字表达及编写格式等基本符合刊用要求,但有些地方仍需修改、补充的论文,在参考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由责任编辑把稿件中的主要问题清理出来提出明确、具体的修改意见,与作者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共同提高论文质量的一种方法。退修既是编辑对论文进行初步加工的过程,也是一项必须有作者亲自完成的工作。其目的是使论文更具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并使其内容更符合所投刊物的办刊宗旨。要求作者在修改过程中补充遗漏的内容,改正文中不足,以最少的篇幅容纳最多的信息,为论文的顺利发表创造条件。[1-3]

2 修改方法

2 1 认真研读退修函 退修函是编辑人员参考专家意见并针对稿件中存在问题,以书面形式向作者提出的修改意见,如论文在科研设计、资料方法等方向存在哪些不足,建议如何修改,以及文中哪些部分需加以补充,哪些部分需加以删减等。作者对编辑人员提出的问题,应认真对待,对于其中的正确意见,应虚心接受,并在文中作相应修改。对于不能接受的意见,应在复信中说明情况与理由。

在退修稿件时,编辑部多在稿件上附一张“通知单”将刊物在编排格式、计量单位、图表设计、参考文献等方面的要求及修回期限以书面形式通知作者。为作者修改稿件提供指导。作者应针对“退修注意事项”的内容,逐条核对修改论文。

2 2 认真参考稿旁意见 许多审稿者都有用铅笔在稿件上进行审修的习惯,往往在审读稿件的同时,将所提问题和修改意见标注于稿旁,以帮助作者更具体地了解自己所需修改的内容。对于文中存在的一些错别字、不正确的英文缩写、不规范的计量单位、可删除的图表和句子等,也往往被"顺便"改正或删除。在退修前,编辑人员往往对论文进行初加工,以使修回稿基本达到“齐、清、定”的发稿要求。对稿旁意见的理解、领会程度,关系到退修工作的成败。[3]

当作者对于一些被编辑仍改或删除的内容有不同意见时,应认真查阅有关资料,当确认论文内容无误或有关内容不宜删改时,应坚持个人意见,并在复信中说明原因,以保证论文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2 3 逐层修改 医学论文一般包括文题、署名、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修改时应参考退修注意事项等逐层修改,力求一次退修成功,达到“齐、清、定、”的发稿要求。

2 3 1 题目 题目是论文精髓的集中体现,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要求具体确切,恰如其分地概括全文内容,且须文字简练,突出论文的创新之处,使论文具有吸引力 题目须明确论文的研究对象。

修改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论文题目是否与内容相符,有无小题大作或大题小作;②题目是否具体确切,有无过于笼统、题意不明的弊病;③题目是否简明精炼,题目是否超过20个字;④题目中是否出现不常用的缩略语及代号、公式;⑤副标题是否用破折号与主标题分开;⑥勿使用疑问句;⑦题目中使用的各种概念是否统一。有无将不同概念并列在一起。修改时可针对上述问题,对标题加以完善。

2 3 2 署名 署名是拥有著作权的凭据,也是作者的荣誉。作者应为课题的构思和设计者,对资料进行收集,对其重要学术内容作过重大修改的人员,阅读过论文全文并同意发表者。署名排列顺序应对研究工作贡献大小及承担工作的多少而排序。

修改论文时应注意下列问题:①署名排列顺序有无改变;②作者姓名书写有无错误;③对投稿后去世的作者姓名是否加了黑框;④作者人数有无增加;⑤外单位合作者姓名上是否按刊物规定标注符号。

2 3 3 工作单位 为方便联系作者应注明工作单位全称及所在地邮编。一般可按下列几种式书写单位名称:①某省(或自治区)某市某区某医院;③某省某县某医院;④某省某县某乡卫生院(或村卫生事);⑤某部(委)医院;⑥某医学院附属某医院;⑦某部队医院(或卫生队)。书写单位是应力求完整、准确,标注的邮政编码亦应正确无误。

修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工作单位名称是否完整,有无简称等不规范写法;②单位名称更改时,是否予以更正;③邮编是否是六位数,数字有无错误④外单位合作者或已毕业研究生的工作单位是否按规定著录。[4-5]

2 3 4 摘要 摘要是对论著内容精确、扼要的表达,是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应简短明确,以200~300字为宜,用尽可能少的文字传播与原文相同的信息,且不加注释与说明。包括指示性摘要、报道性摘要、结构式摘要等。

修改论文时应注意下列问题:①摘要是否概括了论文的内容;②是否有在医学领域中已成为常识而不需列入摘要的内容;③摘要是否仅简单重复了论文标题中的内容;④摘要中是否有论文正文中没有的内容⑤摘要中使用的名词术语是否规范,有无已被淘汰的医学名词或非医学用语等不规范词语;⑥语言是否精炼,长短是否合适;⑦摘要中有无用“笔者”、“我们”、“我院”、“本人”、“作者”、“我科”等词语陈述主语;⑧摘要中有无读者不熟悉的缩写、简称、代号或图表、公式、化学结构式及参考文献等内容;⑨摘要中有无主观推论或摸棱两可的结论;⑩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是否完整。部分刊物要求附英文摘要,对英文摘要除应注意上述问题外,还应注意翻译是否正确,且不宜超过250个实词。

2 3 5 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筛选出来,确切反映论文中心内容,具有专指性及代表性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应正确反映论文中心内容,在问题中的出现率应超过85%,在摘要中的出现率应超过90%,且不需与副主题词组配。

修改是应核查下列内容:①关键词数量是否(超过8个)。或过少(少与3个);②是否将无特定意义的副主题作为关键词使用;③是否选用了冠词、介词、连词、代词、情态动词及其些无收录和检索意义的副词、形容词和名词等;④有无未被公认的缩略语;⑤有无化学分子式;⑥有无句子或句子成分。

2 3 6 引言 引言可使读者了解论文研究课题的概括、价值和意义,通过简要介绍国内外研究的历史背景、已解决和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本研究的动机、目的、方法、结果和意义等,起到提纲的作用。

修改引言时应注意下列问题:①是否与摘要肋条,或成为其注释;②是否不恰当的涉及研究中的数据或结论等内容;③是否言简意、开门见山,有无篇幅过长(超过200字)等问题;④评价是否恰如其分,实事求是,能否正确对待前人与同行的成绩与教训;⑤有无“首次报道”、“未见报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等提法,是否有确切的资料为依据;⑥有无对公知内容的详述和对一般性方法的介绍等。

2 3 7 材料与方法 材料和方法是医学科研的基本条件和手段,是判断论文科学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主要依据。

修改是应注意下列问题:①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病程、列数、主要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验结果等材料是否完整;还有哪些内容须补充;②诊断、疗效标准是否完整、正确;③试验动物选择标准及动物的名称、种系、品系、数量、来源、性别、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材料是否完整;④药品和试剂的成分、计量、配制方法及提供者等材料是否完整;⑤分组的原则、标准和方法是否介绍清楚;⑥是否作过均衡性检验;⑦是否使用了主观指标或无特异性的和敏感性差的指标;⑧技术方法有无创新性,是否还有缺陷;⑨作者首创的方法是否介绍清楚,以便他人重复验证。

2 3 8 结果 结果是论文赖以产生的依据,应准确无误、实事求是、突出重点、文字简练、条理清楚。

修改时应注意下列内容:①是否核实了原始纪录;②对预料之外的结果是否如实反映;③是否重点突出,重点介绍与研究目的相关的结果;④数据是否经过统计学处理;⑤对数据计算是否正确,数据是否可靠;⑥图、表是否恰当,有无正文重复,自明性是否较强,表格设计是否合理,数据是否正确,表格长短是否恰当;⑦线条图绘制是否合乎要求,线条是否光洁,图注是否简明扼要;⑧照片主题、反差、清晰度是否得当,显微照片是否标明放大倍数;⑨计量单位是否正确,有无被废除的计量单位,书写是否合乎要求,有无将国际符号与中文符号混用,组合单位中的斜线是否多余1条;⑩文字是否简练,是否有不必要的解释和议论等。

2 3 9 讨论 讨论事实作者对实验研究结果的思考和分析,以揭示事物间的内部联系与发展规律。

修改时应注意下列内容:①是否针对研究目的,阐明了研究结果及其结论的理论意义、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②是否与国内外有关课题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与原因,并提出个人观点和见解,突出本研究的创新性;③是否实事求是的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④是否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⑤是否突出主题,着重论述了新发现;⑥论证方法是否有说服力;推论是否客观;⑦有无以“综述”代替讨论的现象,有无材料罗裂,而缺乏自己观点的现象;⑧讨论是否与结果重复;⑨结论是否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措辞是否客观。

2 3 10 致谢 致谢是作者对研究及写作过程中给予自己帮助的单位或个人表示谢意的一种方式,是对他人贡献及其责任的肯定。致谢对象为在研究工作中提出过指导意见和有关材料者,或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对论文进行的单位和个人,切忌借明家抬高自己身价或使论文顺利通过审查关。

修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致谢是否诚恳且有分寸;②致谢对象是否有遗漏;③是否征得了被致谢者的同意。

2 3 11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即代表了科学工作的严肃性,又精炼了文字,也为进一步检索提供了方便。

修改时应注意下列问题:①是否亲自阅读过这些文献,有无断章取义或遗漏;②是否有未公开发表的文献,有无内部资料等读者无法阅读的资料;③有无"参加文献从略"的写法;④引用数量是否合适,有无引用过多或过少的情况;⑤文献书写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有著录项目不全或誉写错误;⑥文中是否标引了文献序号;标引是否正确;⑦文献排序是否正确;⑧文献是否为近几年的资料,有无陈旧过时或众所周知的内容;⑨参考文献是否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引用是否正确。[6-7]

2 4 寄回前的最后核实 将稿件寄回编辑部之前,应认真通读全文,核实有无缺字,语法修辞有无不当之处,是否附单位介绍信等,力求使论文“尽善尽美”。寄回应将原稿与编辑部的退函与修回稿寄回,以供责任编辑逐项审核。对文中无法修改、补充的内容,应以书写形式向编辑部说明情况,切勿凭空捏造、弄虚作假。对用电脑录入排印的手稿,应对照手写稿加以核对,以防录入时产生新的错误。

参考文献

[1] 冷怀明,刘红娥,汪勤俭 医学期刊论文中表注的不规范表达及其修改,编辑学报,2005,17(1)25-26

[2] 任延刚,高森,夏志平,等 医学论文文后参考文献的科学性问题,编辑学报,2005,17(1)37-39

[3] 岳 杜绝一稿多投加强发表费和审稿费,实用新医学杂志,2006,7(5)394-395

[4] 叶石丁 介绍英国《自然》杂志 编辑学报,1989,1(2):111-113

[5] 潘文奎 略议护理文稿落选因由及其改进方法 中国护理杂志,1992,27(4)185-187

第3篇

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的主要职责是认定体育市场主体资格,对体育市场主体、客体进出市场及交易行为进行监管,推进体育市场规则的完善,保护体育消费者和体育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竞争有序的体育市场环境.近几年来的实践表明,良好的体育市场秩序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公正健全的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对培育和维护良好的体育市场秩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探讨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又能推动体育市场有序高效运作的市场监督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建立我国体育市场监管体制模式的基本原则

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但随着市场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原本就不很完善并且潜伏矛盾的现行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更加不适应新形势和我国加入WTO后的要求.同时我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体育市场的培育和建设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体育市场的作用日益明显,良性体育市场秩序的维护更是迫在眉睫.因此,相对于计划经济时期,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的职能有所扩大和加强,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的任务也更加繁重.所以,很有必要建立我国现行的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建立我国新的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上,还必须遵循3项原则.

1.1统一原则对体育市场的监督管理是国家一项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它着眼于培育体育市场,清除体育市场障碍,维护体育市场秩序,以尽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体育市场体系.使体育商品的生产经营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照统一的市场规则自由地交换流通.统一体育市场在外延上覆盖全社会,在内涵上自由地流通,在方式上规则统一,在制度上开放竞争有序.我国体育市场的要求决定了体育市场监管部门也必须要以统一为原则,不仅要有统一的体育监督管理机构,而且要制定统一的规则,真正形成集中统一的监督管理秩序.另外,统一原则也是为减少部门摩擦和内耗,提高监督管理效率而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

1.2权威原则体育行政部门具有代表国家管理体育事业的权力,这一点在《体育法》中有明确,因此若没有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与制约措施,体育市场秩序就会出现混乱局面,损害体育消费者、体育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体育市场发育还十分滞后,远未达到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求,市场中还存在较多的不稳定因素,如假冒伪劣商品、不正当竞争行为、经营者投机钻营等.因此,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必须强化自身的威慑力,既要有集中统一的体育市场管理权力,还要有强硬的制衡措施,能够切实起到打击体育市场不法势力、维护体育市场秩序的“经济警察”的作用.

1.3高效原则高效原则的实质是适应体育市场经济对效率的要求.从其内涵上看,它包括外部高效和内部高效两方面.外部高效意味着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组织机构的存在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可以准确迅速地在各种市场构成中发现不稳定因素并且能够及时地解决和处理,防止危害进一步产生和扩大.内部高效则是指在体育管理组织结构上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和监督管理效率.整个体育监督管理组织体系要有合理的上下层次、恰当的控制幅度、简短的工作流程,体系内部既有分工和授权,又有协调和使用.体育监督管理体系内的各个机构和其运作机制能够相互衔接、相互适应,并协调运行.从高效原则外延上看,它也要求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组织体系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这个体系能够时刻和其所处的环境发生信息等要素的互换,能够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并伴随市场的成长而成长,做到与所监督管理的体育市场达到双向促进协同发展.

2建立我国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相关因素

2.1市场的特点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向前发展,体育市场以及市场的构成要素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首先是体育市场的外延和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扩充.除传统的体育商品市场和体育生产要素市场等有形市场外,伴随着电子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进步,新的无形体育市场、虚拟体育市场也开始产生,如网上拍卖体育市场、网络广告体育市场等,各种体育市场的界限也逐渐变得模糊.其次是在各种体育市场环境中,体育市场主体、交易客体、交易行为、竞争行为也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体育生产要素市场中,体育市场客体和市场行为的多样性、复杂性已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就要求逐步提高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的技术含量和专业知识含量,实现管理手段及执法手段的专业化和技术化.因此,在设立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时,对于专业技术要求高、独立性较强的特定体育市场,有必要单独设立监督管理机构,保证管理的力度和深度.

2.2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经济安全是一个国家的资源状况、调控能力等经济要素在受到外来的或本国经济体系内在的某个风险要素的冲击时,仍能保持良好运行状态的能力.体育市场监督管理职责之一是防范外来因素及内生异化变量对本国体育市场的冲击,为国家经济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首先它要能够在国门设立一道屏障,进行有效的进出境检查,如目前海关所承担的主要职责.其次,在国内体育市场监督管理应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抵御经济风险、加强体育市场抗风险能力的作用,如对体育产品交易行为的监测,对外资投向、规模的控制等.

2.3改革的进展体育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一切体育市场主体的活动均依法受到保护.良好的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环境是维护和保证体育市场经济法治化的先决条件.而要制定良好的体育法律法规又不能脱离现实的体育市场经济这一社会经济运行模式,体育市场经济决定了立法的市场导向,因为“法权关系”是一种反映体育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在我国以体育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体育市场经济体制后,体育市场经济立法应及时反映这一社会体育经济变化和发展所带来的法权要求,马克思认为:“随着社会发展即经济发展的需要的变化,‘实在法’能够而且必须改变自己的各种规定”.在我国当前正处于逐步完善体育市场经济的阶段,我国的体育市场监督管理应密切注视这一变化,制定出更加有效规范的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机制,发展体育经济、保障权利,进一步促进国民体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建立我国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模式,要借机构改革契机对现有体制做一番大的调整,但又必须考虑到现行部门和机构设置,既不能全盘否定,推倒重来,否则会在各方面造成大的振荡,增加改革成本,甚至还会适得其反;但也不能只做枝微末节的微调,“换汤不换药”不可能有效解决传统模式中存在的一系列弊端,以后甚至可能还会引发更多的矛盾.因此,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模式的建立必须要与改革的进程、现实的客观情况相适应,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1)工商、物价、技术监督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2)体育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3)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机构与市场的关系.(4)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机构与市场自律的关系.

2.4体育市场监督管理职能的界定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的主要职能是保证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发挥,维护良性的市场秩序,保护体育消费者、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它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体育市场监督管理职能的加强和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立,必须与整个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建设相一致,在模式建构时要通盘考虑、全局把握,防止单个部门与整体建设脱节现象的发生.

3建立我国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模式的构想

在综合考虑我国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等所要遵循的原则及现实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我国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模式如下:

3.1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设置框架及权限划分从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系讲,建议统一与分设机构相结合.体育消费品市场与生产资料市场、众多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日常活动紧密相关,体育市场在监督管理方式方法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对于体育市场的监督管理应尽可能统一,归并原先职能交叉重叠的部分,由一个集中、权威的机构担负起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的职责.体育生产要素市场因为专业性、技术性较强,且其体育市场经济活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对它们的监督管理手段和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目前对于体育要素市场的监督管理还是以分设的机构为主.从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的机构讲,体育消费品市场和体育生产资料市场拟成立以工商行政管理局为主体的统一机构,归并技术监督、物价、医药、文化出版等部门,其具体职责是:(1)对体育市场主体进出市场的资格进行确认;(2)保证体育消费市场及生产资料市场上的交易客体的合法性;(3)保持正当的体育市场交易行为,促进竞争,查处并惩罚不正当经营行为;(4)保护体育消费者、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5)推动体育市场规则的完善,理顺其各自内部的管理体系,保证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效力的发挥.与此同时,无论是在体育商品市场,还是在体育要素市场,都需加强自身建设,完善行业管理的自律监督管理行为,做到政府机构的统一管理与市场自律相结合,拓展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的有效性.上述各种监督管理组织都是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模式的组成部分,它们的最终目标都是通过推行公正健全的体育市场监督管理制度,确保体育市场有效率、公平及公开.因此,各种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组织各有分工、各有侧重,但也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在体育市场监督管理过程中既有主角,又有配角.只有这样,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效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2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名称和隶属关系统一的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机构的名称可以考虑叫“国家体育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它直属于最高行政机构———国务院.国家体育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自身实行垂直管理,设立“中央—地方—基层”3个层次的监督管理体系.除接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外,各级地方政府不得干预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机构的独立活动.体育要素市场监督管理体制是在国家集中监督管理基础上的分设,它同样施行垂直管理的三级监督管理体系,以保证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的超脱性,排除各种人为的干扰因素.各类体育行业协会和行业体育组织是体育市场行业监督管理的组成部分,它与政府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是指导监督、联系合作的关系.

3.3国家体育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内设机构国家体育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集中统一地监督管理体育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其内设机构必须要与职责相适应,建议设立如下主要职能机构:(1)体育市场注册局:对体育市场主体进出市场进行资格认定,不再按主体所有制性质分设个体私营经济、内资企业及外资企业登记,只有法人登记与营业登记两种形式的区别.(2)体育市场规范监督局:对体育市场主体提品和服务的标准、质量、计量、价格等进行监督管理,保障体育市场客体的合法有效性.(3)体育市场公平交易局:对体育市场进行监督,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竞争、保障正当交易行为的进行.(4)体育消费者保护局(或协会):通过对体育广告的监督管理、体育产品服务质量的监督、违法违约交易行为的控制,保护体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查处损害体育消费利益的案件.(5)体育市场规则建设局:建立健全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的法制法规,对有关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组织有关体育市场交易竞争行为的调研活动,为保护体育消费者权益提供资料,定期向国家权力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交、公布相关信息,保证体育市场经济活动的透明度和体育市场管理活动的公正性.我国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模式,(图略).

4建立我国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保证措施

4.1转变观念,深刻认识体育市场监督管理在国家体育市场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作用与重要性目前,随着国家对体育产业的日益重视以及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综观世界各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没有有利的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就没有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是社会主义体育市场经济秩序的主要维护者,肩负着培育和维护良性体育市场秩序的重要使命.因此在新形势下,提出建立我国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模式,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强化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是国家体育市场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明确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的领域是社会主义体育市场经济的统一市场,其外延和内涵已远非单纯的体育消费品的市场所能涵盖.其次,必须重视运用宏观调控手段监督管理体育市场的经济活动,即通过体育市场监督管理行为促进体育市场主体的成熟、规范市场客体、规范市场行为、推动市场规则完善等来保障良性市场秩序的形成和维护.再次,体育市场监督管理行为作为国家的行政行为,是为社会提供的一项公共产品,它以让社会盈利为目的,而不是使政府自身获利.一旦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活动与部门经济利益挂钩,势必影响到其公正性和权威性.所以,在建立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时,国家必须在财政上予以保证.

4.2提高体育市场监督管理队伍的素质,使其适应新形势下对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要求体育市场的发展使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方式方法与过去有了很大变化,体育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增强,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所以,必须改变过去应急、蜻蜓点水式的短期培训方式,注重对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人员专业基础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内在的管理水平与执法能力.另外,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应开设与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相关的课程和专业,设立高层次的体育经济学位点,加速培养懂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不断使优秀人才充实到体育市场监督管理队伍中来,并激发他们监督管理潜能的充分实现.

4.3在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系中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监督管理效率将竞争引入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系,更多地遵循体育市场运行规律,减少作风,增强其对外反应的灵敏度.将竞争机制引入到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所提供的服务中来,就可以使监督管理行为同样注重革新、注重效率,并且能使一批富有干劲和创新意识的监督管理人才崭露头角,重现行政体制的活力.而监督管理效率的提高又将有效避免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规模的再度膨胀和人员的重新增加,增强体育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4.4加强体育市场法制建设,通过有效的体育法律法规的制定保障改革成果在建立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过程中,必然存在权力的重新分配现象,此时若没有强有力的制衡措施,会引起新的权力扩张和滥用现象.因此,必须运用法律来界定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与其他政府权力之间的界限,明确体育市场监督管理在国家行政体系中的权力地位和执法地位,并以法律确定监督机构的职能、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等问题.同时,还要运用法律规范制约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机构的运作过程.

第4篇

(黑龙江省宝泉岭管理局新华农场畜牧渔业科 154109)

1 肉用犬传染病防治的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是最积极、最主动的防病措施。一旦发生某种传染病的流行,会严重的影响养犬业的发展甚至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一定要贯彻“预防为主”的防制方针。专业人员是预防传染病的骨干,群众是预防工作的基础,对我们必须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群众对犬传染病预防的积极性,全面的开展预防工作。传染病的防制目的是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以及发生传染病时,应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予以限制和消灭。引起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因素较为复杂,防制计划应是综合性的,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2 犬瘟热与细小病毒病的预防措施?

犬瘟热属于副黏液病毒科的单链RNA病毒,因此是麻疹和牛瘟的近亲。 尽管在很多地区进行了广泛的疫苗接种,但这种疾病仍然属于犬的主要疾病之一。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多发。该病有一定的周期性,每三年一次大流行。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犬均可感染,但以未成年的幼犬最为易感。纯种犬、警犬比土种犬易感性高,而且病情反应重,死亡率也高。该病最重要的传染源是鼻、眼分泌物和尿液。曾有人报道感染犬瘟病毒的犬?60~?90天后,尿液中仍有病毒排出,所以说尿液是很危险的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病犬与健康犬直接接触,也可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同室犬一旦发生犬瘟热,同居一室的犬也会感染。?

犬细小病毒病是犬的一种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烈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急性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炎为特征。病犬的粪便中含毒量最高。被细小病毒感染后的犬,在临床上可分为肠炎型和心肌炎型。病初表现发热(40℃以上)、精神沉郁、不食、呕吐、腹泻。病初粪便呈稀状,随病状发展,粪便呈咖啡色或番茄酱色样的血便并带有特殊的腥臭气味。后期严重脱水,眼球下陷、鼻镜干燥、皮肤弹力高度下降、体重明显减轻。对于肠道出血严重的病例,由于肠内容物腐败可造成内毒素中毒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使机体休克、昏迷死亡。心肌炎型多见于40日龄左右的犬,病犬先兆性症状不明显。有的突然呼吸困难,心力衰弱,短时间内死亡;有的犬可见有轻度腹泻后死亡。肠炎型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4~14天,病初表现发热(40℃以上)、精神沉郁、不食、呕吐。初期呕吐物为食物,即之黏液状、黄绿色或有血液。发病1天左右开始腹泻。病初粪便呈稀状,随病状发展,粪便呈咖啡色或番茄酱色样的血便。以后次数增加、里急后重,血便带有特殊的腥臭气味。血便数小时后病犬表现严重脱水症状,眼球下陷、鼻镜干燥、皮肤弹力高度下降、体重明显减轻。心肌炎型多见于40日龄左右的犬,病犬先兆性症状不明显。有的突然呼吸困难,心力衰弱,短时间内死亡;有的犬可见有轻度腹泻后而死亡。?

第5篇

1 价值统一性原则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投射在教师的所有教育行为中,自然也能通过教育活动目标的定位显现出来。《纲要》颁布实施已逾十年,在这十年中。教师的儿童观、课程观、教育价值观等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应然的角度来讲,当前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应该已经完成了相应的转变。“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的发展为本”“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更多关注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和表现”等理念在教育活动设计的过程中也应该有所体现。而事实上,很多教师可能是因为观念转变得不彻底或者是受新旧观念冲突的影响,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没有体现自身教育价值观的内在统一性,在表述活动目标时,时而站在幼儿的角度,时而又站在教师的角度,导致目标表述方式混淆不清,没有遵循活动目标设计的价值统一性原则。

例如,在大班社会活动《装豆》中,教师设计的两条活动目标是“引导幼儿积极与同伴讨论、协商并解决问题”和“感知秩序对游戏和生活的重要性”,第一条目标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进行表述的,第二条目标又是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进行表述的,显然存在内在价值观不统一的问题。

如果撇开教育观念这一问题的话,活动目标的表述到底是从教师的角度还是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其实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两者皆可。一般来说,我们把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进行表述的目标称为教育目标,在表述时经常使用“培养”“引导”“促使”“教给”“指导”“鼓励”“增强”等词汇,它反映的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或者教育行动的预期值:我们把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进行表述的目标称为发展目标,在表述时经常采用“喜欢”“乐意”“了解”“知道”“掌握”“学习”“感受”等词汇,它强调的是幼儿学习后获得的发展和变化,反映教师心中对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的方向和程度的预期值。但是,如果相比较而言的话,采用发展目标的表述方式更符合当前课程改革与教育理念转变的要求,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表述活动目标能体现教师对儿童发展的关注,体现教师的教育理念的更迭,体现课程改革的成效。所以,在表述教育活动目标时,教师最好以幼儿为主体,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表述活动目标,并且注意始终保持统一。

2 整合性原则

某一教育活动的整合性首先体现在活动目标的整合性上,目标的整合是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因素整合的基础。要体现活动目标的整合性,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领会教材的内容和精神,充分了解幼儿的能力和水平。充分挖掘某一活动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充分考虑幼儿发展的多元性和整合性,从幼儿经验完整性的角度来考虑活动目标框架的建构。借鉴美国教育家布鲁姆关于教育目标的“三维分类法”,并从实际的可操作要求出发,大家目前达成共识的看法是,一个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可以从认知、情感与态度、动作与技能这三个维度来进行设计,尽量确保目标指向于幼儿经验的完整获得,以服务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因为受到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很多教师还是一味地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幼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种做法就是缺乏整合理念的表现。长此以往。这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幼儿园教育总目标的达成度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例如,在小班健康活动《蛋宝宝》中,教师设计的活动目标有两条:“认识各种各样的禽蛋”和“能根据外部特征区分不同的禽蛋”。这两条目标都是认知方面的目标,显得比较单薄,可以增加动作技能方面的目标“能自己剥蛋壳”以及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愿意蛋白蛋黄一起吃”。这样修改的目的并不在于刻板地追求“整合”和“面面俱到”,而在于体现教育者对同一活动的多方面教育价值的深入挖掘,并使活动的内容得以拓展,活动本身的操作性和趣味性得以提升。

不过,活动目标的“三维分类法”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确保目标完整性的一般参照标准,并不是说所有的活动在目标设计上都要一分为三地均衡呈现出上述三个维度,还是要考虑领域或学科教育活动的特点或特殊性所在。例如,认知目标之于科学活动,情感目标之于艺术活动,动作技能之于体育活动,其重要性就显得尤为明显。在设计活动目标时有所侧重也是可以的。

3 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活动设计中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儿童的原有知识经验基础和水平。并以此为依据着眼于促进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以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而整体的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言下之意就是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原有知识经验水平等因素是确定具体活动目标的根本依据,教师在制定具体活动目标的时候要考虑幼儿的原有水平和近期可能达到的水平。也就是确定适宜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制定适宜的活动目标。既要确保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又要考虑不能超出幼儿的能力范围,既要保证幼儿能够达到或完成预先确定的目标要求,又要能够避免其在低水平上的简单重复,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但是,有些一线教师在制定活动目标时常常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对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把握不当,将目标定得太高或太低。导致目标无法实现或造成教育资源的重复与浪费。例如,某教师在一次学习培训中看到了一节非常优秀的打击乐演奏活动,于是照搬照抄到自己的班级,结果发现实施起来很费劲,而且收效甚微,似乎孩子们都看不懂、听不懂老师的指令一样。究其原因才发现,原来该班以前很少组织打击乐演奏活动,幼儿对常见的几种乐器都认识不全,也缺乏相应演奏技能,对教师的指挥手势就更看不懂了,而该活动的目标定位(在欣赏教师的舞蹈动作中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旋律和舞曲风格,并从中了解乐曲结构: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能根据教师的舞步和手位动作将舞蹈动作转化为身体动作总谱,并在教师指导下设计打击乐配器方案:在教师的指挥下尝试用乐器为舞蹈伴奏。进一步渲染乐曲欢快、活泼的气氛,感受大家合作表演的愉快)对于该班幼儿来说要求实在太高了。是幼儿“力所不能及”的。换言之,忽视幼儿原有经验基础和本班实际情况是导致这次活动以失败告终的主要原因,这样的活动对于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几乎没有作用的。再如,在大班健康活动

《我爱刷牙》中,教师将目标定位于“通过演示,使幼儿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这样的目标要求偏低,明显滞后于幼儿的发展水平,导致该活动没有难度。只是在简单重复幼儿已经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幼儿的注意力必然不会集中,学习兴趣淡薄,参与程度不高,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所以,目标的定位既不能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滞后,而是要以幼儿的身心发展成熟程度及可接受水平为基础,把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活动目标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 明确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按纵向结构从上到下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幼儿园教育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上一层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下一层目标的分步落实。就目标的表述而言,越是高层的目标一般越抽象、概括、笼统,越是底层的目标就越具体、明确、可操作。所以,具体活动目标必须是明确具体且有针对性的,笼统空泛的活动目标既无法与特定教育活动有效匹配,也不可能在一次教育活动中全部实现,同时也丧失了它对于活动过程的指导调控作用和对于活动效果的评判参照价值。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在教师的教案中看到一些不可测量、不可评估、不具操作性的目标。例如,“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欣赏力、感受力和表现力”“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等等。类似的这种表述只适合作为中期目标或长期目标,而不适合作为某个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另外。还有一些目标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倾向,例如,“能积极参加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能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等等,这样的目标放在哪个活动中不都适合吗?

针对活动目标不明确的情况,我们可以学习布鲁姆提出的“目标关键词化策略”,将活动目标细化。例如,对于认知目标,教师可以从本学期和本主题活动的关键词出发将之进行适宜化分解,分解时注重指向幼儿经验的具体化、经验获得范围的具体化、经验获得方法和手段的具体化以及经验表现形式的具体化,等等。例如,中班语言活动《家》的目标之一“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就是比较笼统和空泛的,可具体化为“学会通过词语替换。用‘……是……的家’这一句式仿编诗歌”,这样的目标才是具体、明确、可操作的。

我们还可以采用马杰(Mager,R.F.)提出的“目标要素化策略”来细化活动目标,抓住“行为”“条件”和“标准”这三个要素来细化具体活动目标。“行为”说明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以便教师能观察学习者的行为,了解目标是否达到。“条件”说明这些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标准”则指出了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例如。在小班绘画活动《我的小脸》中,教师所设计的一个活动目标为:“通过照镜子观察学习画自己的脸,能画出脸的主要部位,如眼睛、鼻子、嘴巴等”,在这个活动目标中,“能画自己的脸”是“行为”:“通过照镜子观察”是“条件”;“能画出脸的主要部位,如眼睛、鼻子、嘴巴”是“标准”。这一活动目标的表述就比较明确。能具体引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也便于据此检测教学效果。

5 差异性原则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现在的教学活动。已逐渐从关注全体幼儿的齐步发展向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方面转变,力求使每个幼儿在每次活动中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提高。因此,幼儿园教师在设计具体活动目标的时候也要适当考虑不同能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幼儿之间的学习差异,不要设计“一刀切”式的活动目标,而应该转向考虑幼儿个性化的表现。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对于班额较大的班级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教师仍然可以尝试设计能兼顾不同个体的差异化目标,以保证教育活动本身应有的教育公平性。

第6篇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日常饮食;运动保健;原则

慢性肾小球肾炎疾病可能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主要以中青年男性患者为主)。该类疾病发病时的起病方式与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特征。大部分患者起病隐袭、缓慢,发病后临床表现主要有高血压、蛋白尿、血尿、水肿等[1-2]。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注意自我保健,这对于提高治疗效果,缓解和恢复病情具有重要的意义[3],为了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日常饮食与运动保健的方法和原则,笔者总结了对该类患者的病情恢复有效的饮食与保健方法,先将总结结果报道如下:

1饮食原则

慢性肾炎的饮食原则,最常见的就是限制盐和水的摄入。不同时期的肾炎患者也有不同的饮食原则,饮食对肾炎的防治也很重要。

1.1能量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由于需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机体需要通过摄入其他类型的食物如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保证能量的摄入。患者可以增加不饱和脂肪(植物油、橄榄油)、糖类(砂糖、水果糖、蜂蜜等)的摄入来增加能量的摄入。

1.2蛋白质人体需要每天摄入蛋白质来修复组织、构建肌肉,蛋白质在体内分解,产生的废物为尿素。当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生时,患者的肾功能受损,尿素无法及时从体中清除,从而产生氮质血症。因此,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需要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从而避免尿素过多的蓄积。

1.3水对于临床表现有尿少或者心力衰竭的患者应该严格控制其每日水分摄入量,但对于每日尿量大于一千毫升的患者来说,又不能过分限制其水分的摄入,水分有利于患者的代谢和废物的排出。

1.4钠对于有水肿和高血压临床表现患者,食盐日摄取量控制在2g-3g,对于水肿表现严重的患者摄取量应小于2g,必要时给予无盐饮食。

2运动保健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急性期要注意多休息、少活动,以减少代谢产物,减轻肾脏负担。但实践证明,少活动,在减少代谢产物的同时,也带来了人体机能的衰退,主要表现为心脏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减低,心率和血压不稳定,肺活量变小,吸氧量降低,消化功能减弱。患有慢性的肾炎的患者通过适量的体育锻炼就能够使得自己本身的免疫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感染减少,还能够使肾脏内部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达到修复身体内被损伤位置和促进代谢的废物排泄速度的效果,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在运动时最主要的就是能够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患者在缓解期时候参加的运动要经过医师的指导,患者应该以消耗能量较小的散步、骑自行车、打太极等缓和性的运动为主,应尽量的避免大运动量的活动,如打球、长跑等。

2.1适宜的运动项目

2.1.1散步或慢跑在气候适宜运动的前提下,患者最好通过慢跑来进行锻炼,慢跑之前要先做适量的预备运动,或者从步行开始慢慢的变为快走然后再变为慢跑。慢性的肾小球炎的患者需要通过散步开始,对运动量的增加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2.1.2游泳运动患者假如会游泳,那么就可以进行适量的游泳锻炼。刚开始游泳时候患者要缓慢,以此保证呼吸的自如。此项运动患者可以每天进行二十分钟左右为宜。

2.1.3太极拳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需讲求动静结合,行动而意静,该类运动比较适合于具有良好体质的患者。此项运动每天进行不超过两次,并且每次要在二十分钟左右最好。此外,患者在打太极时候如果将身体的重心下沉、动作幅度变大,那么就能够很好的增加运动量。相关实践和文献资料[4]表明了,患者坚持每天进行太极拳训练,能够起到防病健身的作用。

2.1.4健身操用手拿大约1到2.5公斤的轻质物品就能够自己做健身操,每天要做做健身操2到3次,并且每次至少做两套健身操。患者还能够运用拉力器来进行拉力方面的练习,但患者一定得依照自身的体质,由少量的运动和次数开始,再慢慢的增加。

2.2适宜的运动训练方式

2.2.1持续训练法以健身慢跑为例,当活动后心率达到105-110次时,持续进行10-15分钟即可。

2.2.2间断训练法可选2-3个项目为一组,例如既练慢跑,又练拉力器或太极拳,每一项练3-5分钟后,休息2-3分钟,然后进行第二项或休息后再进行第三项,总的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

2.3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

2.3.1患有慢性的肾炎的病人,在初期,不管病灶的轻重都要通过休息来治疗,并且要随时对病情进行观察。假如患者病情变好,水肿现象消失,肾脏的功能稳定,在三个月以后就能够进行较轻的活动,但是还是要避免强烈的体力活动。

2.3.2凡是尿液出血、蛋白性严重、水肿、高血压、肾脏功能衰退的患者都应该在床上休息,忌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

2.3.3忌饱食后运动,宜在饭后两小时以上开始运动。

2.3.4忌于高热或者寒冷天气进行户外运动。体育锻炼一般在室外进行,如遇气温骤变或大雾、大风、大雪等,则宜改在室内进行,以免引起受凉感冒,不利于肾功能的保护。为了避免流出的汗液太多而引发患者脱水,进而使得肝脏功能发生恶化,应该停止在天气太热的时候的锻炼。

2.3.5忌患者运动过量患者每次运动完毕以后应该没有不适感,也不会对睡眠以及食欲进行影响;活动量宜缓慢地逐渐增加,以促进体力的恢复。

2.3.6宜定期到医院检查肾功能、血常规及血压情况,咨询专科医生,以决定运动是否需要减量或者停止。

其实,合适的运动量不但可以使体质得到增强还能够使自身的高血压症状、高血脂症状以及高血糖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防止血管发生栓塞方面的疾病以及肥胖病。然而,进行的运动必须是适量,应该以感觉不到疲惫、有氧型的运动为主,不要进行强烈的活动,由于过量的运动能够让肾脏的负担变大,从而让尿血、蛋白尿以及水肿等症状加重,而妨碍对肾炎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吴喜利,孙万森,张王刚等.益肾胶囊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细胞免疫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2):2416-2418.

[2]沈黎勇,马小琴.高血压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瘦素和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联合测定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2010,25(5):393-395.

第7篇

关键词:中债估值 《金融市场基准原则》 中立性 透明度

IOSCO《金融市场基准原则》简介

(一)背景

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价格操纵案的爆发引发了金融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对于金融市场基准指标的高度关注,特别是2012年发生的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操纵案给金融市场带来了沉重打击。为了恢复市场对金融产品定价基准的信心,维护市场正常的交易秩序,在二十国集团和金融稳定理事会的支持下,作为证券监管领域国际标准制定机构的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在2013年7月了《金融市场基准原则》(Principle of Financial Benchmark)。

(二)《金融市场基准原则》的目标

《金融市场基准原则》的目标是为金融市场的基准建立一个总体框架,解决基准构建中的利益冲突、透明度及公开性等问题。对于其适用性,IOSCO认为该原则只是一个指引,不是为了取代现存的法律或法规,也非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要求基准提供人满足原则中的每项要求。但是,基准提供人应每年公开披露与该原则的符合程度。

(三)改革重点

IOSCO《金融市场基准原则》的改革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完善基准提供人的组织治理结构;二是加强基准的内部质量控制;三是提高生产方法的透明度;四是加强外部监督。这四个方面的改革重点表现在以下19项原则中(见表1)。

在组织治理类原则方面,IOSCO认为完善的治理结构对维护基准利率的诚信来说不可或缺。因此,IOSCO强调基准提供人的组织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处理利益冲突,保持中立地位,避免基准纵的风险。在质量控制类原则方面,IOSCO要求基准提供人应通过合理的基准设计、充分的数据及清晰的输入值层级等质量控制手段确保基准编制的质量。对于生产方法类原则,IOSCO要求基准提供人应公布基准编制的方法、流程等信息以保证基准的高度透明,使投资者可以自行判断基准计量的可靠程度。对于外部监督类原则,IOSCO强调通过投诉、审计等手段加强对基准质量的外部监督。

(四)执行情况

《金融市场基准原则》后,IOSCO公告敦促各国尽快按照该原则对基准利率的制定和监管进行改革,并要对执行情况做出评估。若有与原则不符的地方,基准提供人应做出解释或明确执行原则的时间表。该公告的,标志着金融利率改革在全球范围内正式启动。2015年2月,IOSCO执行情况的评估报告,其评估方法包括两步:一是由金融稳定理事会对LIBOR等重要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根据IOSCO的19项原则进行逐条评估;二是在全球范围内抽取36个金融市场基准,由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监管部门组成的联合评估小组,依据基准提供人的声明及问卷调查结果进行评估。

从评估结果看,IOSCO认为1/3的基准管理人符合IOSCO原则,另有部分基准管理人的声明披露和执行情况较差,有待完善。其中,固定收益类基准两级分化情况较为严重。如图1所示,部分固定收益基准集中在图形的右上方,但也有相当比例的集中在左侧,说明其对IOSCO原则的执行情况及声明披露的详细程度较差。

作为LIBOR操纵案的风暴中心,英国在基准利率改革上的反应最为迅速。从改革成果看,英国金融监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承担LIBOR数据源的监管职责。LIBOR基准提供人由英国银行家协会(British Bankers Association)更换为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下的子公司――泛欧基准管理公司(ICE Benchmark Administration), 同时成立LIBOR监督委员会,由来自美国、英国及瑞士等国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20名委员组成。

中债估值实践与IOSCO《金融市场基准原则》的对比

笔者将中债估值15年左右的工作实践与此次的IOSCO《金融市场基准原则》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精神实质一致,实践契合。IOSCO《金融市场基准原则》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基准的可靠性,这主要体现为中立性、透明度和客观性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下面,笔者将分别从最终目标和上述三方面对中债估值工作实践与IOSCO《金融市场基准原则》进行对比。

(一)基准目标

IOSCO认为,金融市场基准的目标是提高基准的可靠性。中债估值目标是全面、深入、客观、持续地反映人民币金融市场价格走势变化。这两者强调的都是基准的可靠性,而非准确性。在日常估值工作中,笔者发现市场长期有一种误解,认为基准应准确刻画市场,即一个债券的估值应与投资者心目中的市场价格完全对应。事实上,估值师每天面对投资人和发行人的不同需求和价格信号,相当于一个估值对应着多个靶心。因此,中债估值强调的是可靠性,即客观合理、真实可信,这与IOSCO目标也是相符的。

(二)中立性

IOSCO要求的中立性,是指基准提供人要保持客观中立,避免利益冲突和基准纵的风险。长期以来,中债估值认为中立性是保证基准客观公允的首要条件。从实践来看,中债估值在股东、合作方、客户和员工四个方面保持着严格的中立性(见图2)。

(三)透明度

IOSCO要求的透明度,是指要求基准提供人披露编制方法、编制流程等基准信息,使投资者可以自行判断基准计量的可靠程度。中债估值认为,保持充分的透明度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机制安排。从实践看,中债估值在编制方法、编制思路与依据、质量监控体系、用户交流与投诉及外部监督五个方面保持充分的透明度(相关文档可参见中国债券信息网中债数据常用文件)。以编制方法为例(见图3),中债收益率曲线的编制方法、中债估值及指标的计算公式等内容已向全市场公开且不断更新。

(四)客观性

IOSCO要求的客观性,即基准应客观反映市场变化,要求数据充分且最好基于市场真实交易数据。长期以来,中债估值恪守“客观合理”的编制理念,并通过编制流程的标准化、编制依据的充分性予以体现。例如,中债估值在数据输入、生产加工及数据输出三个核心业务链条中建立标准的业务操作流程与标准,并由质量监控部对业务流程的合规性进行检验。在输入值层级方面,中债估值建立清晰的输入值层级。其中,基于相对可靠的双边报价,且有相对可靠的成交数据,优先级最高,符合IOSCO原则关于市场真实交易数据优先的要求(见图4)。

结论与思考

第8篇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粤法民字〔1989〕138号“关于监护人是否承担赔偿责任”的请示报告收悉。

关于梁剑文等4未成年人盗窃财物被劳动教养,受害人翁舞慧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其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人民法院能否作为民事赔偿案件受理的问题,经研究认为,鉴于此案情况比较复杂,现行法律对此类问题又无明确规定,如何适用法律,需要在审判实践中积累经验进行研究。因此,此案不宜采用提起民事诉讼的办法解决。

第9篇

>> 自贸区应顾及国内统一大市场 统一大市场:结构性顽疾中的欧洲治理转型 统一大市场要对症下药 从判例看国内法在WTO争端解决中的适用性问题 国务院: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旺消费促发展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 对国内大市场的思辨 风能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我国为全球第四大市场 投资中尼莱基经贸合作区拓展非洲第一大市场 浅析《劳动合同法》中有关工会的具体规定 从战略的角度看“立足社会大市场 服务昆钢小市场” 我国或将成为生物刺激素应用的最大市场 建设大市场 发展大贸易 搞活大流通 打造统一开放大市场和竞争有序的营商环境 大技术引领下的大市场 我国城乡统一建设用地的市场构建及政策研究 国务院改善市场监管打造统一开放大市场 从我国高考政策中的反向歧视看教育公平 我们应该是一个大市场的中心 建设全国统一市场迈出一大步 看中巨大市场和丰厚利润外资巨头布局我国创新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6]万静.事业单位成招聘户籍歧视重灾区[N].法制日报,2013-05-29(6).

[7]吴远来,马聪聪.城镇化背景下小产权房规制问题探析[J].农村经济,2014(5).

[8]发展改革委.发展改革委:建议河北省政府纠正交通运输厅等部门违反《反垄断法》行为[N].鞍山日报,2014-09-28(A2).

第10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德育课程;中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29-01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系列案例由学生参与讨论,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溯本求源,案例教学法源自于古希腊。在19世纪中期,哈弗大学法学院得以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改进,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学科得以广泛应有,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案例教学法在大学教学中应用广泛,但是在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中并不常见。笔者通过以下论述阐明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教学课程中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德育课程作为中职教育课程体系的中坚力量,能够帮助中职学生提升对自身道德水平的认知程度,对中职受教者的正确世界观、价值观、思想观、政治观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激发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是中职课程体系设计的重中之重,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运用对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1、激发受教者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的本质,是以案例为基本媒介,通过案例的现象究其本质,探究案例中隐喻的道德观念与道德问题。教学案例可以引出学生对若干德育观念的思考与探究。在案例教学中,每一个教学案例的存在不是某一单一德育教育问题的承载者,而是众多德育教育中的棘手问题的载体。在德育教学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对案例发生的特征进行探究与分析,联系自身知识基础和生活环境,对案例中若干道德现象斟酌分析,引发对一系列道德问题的深思。受教者根据其自身特点与经历以不同的切入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多维度的形成对案例中道德问题的解决方案。由于每一个受教者对生活的实践与体会不尽相同,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中迸发出不同的行为特点,甚至引发针对道德问题的激烈讨论,从未碰撞出思想层面的火花。极大程度的增强受教者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2、提升受教者对道德认知的程度

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相比普通高中受教者而言,中职受教者有着其特殊性,即中职受教者毕业后面临的是社会、工作,而不再是继续教育。所以中职学生在接受中职德育课程中形成的对道德问题的认知程度以及建立的价值观体系,对其职业生涯建设、世界观、道德水平的形成的影响是直接的,甚至是“终极的”。基于这一根源,中职教育不仅需要对受教者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负责,对其道德水平建设,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亦要采取重要措施。中职德育教学课程中的“教学案例”源自于真实社会,具有独特性和真实性。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施教者选择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作为教学案例,中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根据案例中体现出的道德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形成德育论点,提升学生对道德认知的程度。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德育课程教学遵循的原则及注意事项的研究

1、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德育课程教学遵循原则的研究

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中起着重要意义。但是,并不意味着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若想在案例教学法施教的过程中体现其全部优势与教学效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施教者引导与受教者讨论相结合的原则。案例教学法要求,在施教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对案例的讨论分析,最终得出结论。但是由于德育教育必然是由“不知”到“知之”过程的转变,所以如果缺少施教者的指导,最终结论的形成未必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案例教学法应用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教师指导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原则[1]。

第二,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的原则。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为确保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中顺利应用,必须保证案例的真实性、热点性,所以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完美结合,打破中职德育教学中的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使中职教育的德育课堂变得生动、丰富[2]。

2、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注意事项的研究

第一,注重学生参与性,课堂趣味性。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互动性极强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案例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前提是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广大中职德育教学的广大施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课程设置上要更具备参与性,趣味性;案例的选取上要具备更高的典型性和热点性;施教过程中注意掌控讨论过程,既不能任由学生自由讨论又不能打消学生的讨论积极性。总体而言,要求教师能够应用更加完美的教学艺术对待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道德应用。

第二,多维度的评价机制。针对中职德育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在评价上首先教师必须注重评价的准确性,对广大中职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注重评价的鼓励性,对中职德育中的受教者对通过案例教学法对道德问题产生共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中职德育教育过程中必须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机制,使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绽放光芒。

案例教学法能够在教学中营造“真实世界”,中职学生作为这一“真实世界”的“观察者”而形成的对道德问题的认知是具有实践意义的,从而能够提高中职德育课程受教者对道德认知的程度。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广大中职德育教育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广泛应有案例教学法,使案例教学法真正做到为中职德育教育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华贵.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哲学与人生》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1,06(24):212-213.

第11篇

>> 服务性学习 服务性学习德育功能研究 美国学校教育中的服务性学习发展历史综述 高职服务性学习教学模式及课程设计 服务性 美国服务性学习及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高校服务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服务性学习:小学德育新途径 高中信息技术服务性学习类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论服务性政府 食品专业开设服务性实验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德育教育中服务性学习模式的建构策略 基于服务性学习的会计专业核心职业技能提升路径 服务性学习视阈下的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皮肤科护理教学中服务性学习模式的应用 大学帮扶制下的服务性学习模式探索 基于服务性学习理论的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探究皮肤科护理教学中服务性学习模式的应用 服务性新闻写作探析 企业转型需要服务性政府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5-05-15/2008-02-20.

[5]《美国服务性学习:特征、原则及操作流程》崔随庆.

[6]《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服务性学习》李顺碧.

[7]《美国中小学服务性学习研究――以佛罗里达州中小学服务学习为例》杨超.

[8]StudentsinservicetoAmerica.AguidebookforengaginginAmerica'sstudentsinalifelonghabitofservice.

[2005-5-15].

[10]《美国中小学服务性学习述评》张旺.

[11]李燕.《美国高等学校的服务学习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6.38.

[12]李顺碧.《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服务性学习》[J].教育探索,2005,(3):15-16.

第12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德育;问题

一、德育与历史教学缺乏联系

德育与历史教学缺乏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政史地等文科在教学中并不受重视,部分教师与学生认为只要背一背就能掌握,而把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放在理化生等理科上,这就导致教师不认真教,学生不认真学,通过历史教学进行德育更无从谈起;其次,即使重视文科教学,在德育方面也认为这是政治课的任务,只要把历史知识教给学生就行,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将德育与历史知识对立起来,德育根本没有通过历史教学进行;最后,即使历史教师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但是受制于自身水平限制,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比较突兀生硬,没能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等知识与德育巧妙地联系起来,更没有将德育潜移默化地施加给学生。那么,导致德育与历史教学缺乏联系的原因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探讨。首先,传统“重理轻文”思想在社会与学校中仍大行其道,人们认为数理化才是真才实学,相较之下却对政史地等学科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了解不足。“读史使人明智”很大程度停留在口头和标语上,在社会和学校中落实并不到位;其次,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评价机制的桎梏,教师德育观念落后,教学中过分重视知识的教授和学生成绩的提高,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历史课堂中,教师将课本内容梳理一遍,标画知识重点,剩下的时间就交给学生完成作业或者要求背诵。教师和学生将历史学科等同于历史知识的教授与学习,却忽略了其中的历史思维、历史情感和历史研究方法;最后,教师的资格与招聘考试中考查学科知识与教学水平,注重讲课的步骤完整性与内容的深度和宽度,相较来说教师自身的品德情况与德育能力则重视不足。这就导致成为教师后,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忽略德育过程。即使重视,也由于能力水平,缺少德育的方法,在历史知识教授完毕后突兀地展现德育目标,容易受到学生的抵制,效果并不明显。

二、德育原则未被严格遵循

德育原则是教育者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是根据德育目标、德育的规律提出来的,也是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教师要想使德育工作开展得好必须遵循德育原则,但是实际历史教学中,德育原则并未被严格遵循。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原则。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原则要求德育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把道德的课堂学习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把确立道德观念与养成道德行为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德育要双管齐下,既要培养道德观念,更要规范道德行为。简言之,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要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在历史教学中,这一原则并未完全体现。教师在课上教授历史知识后,只提及学生要具有某种认识、体会某种情感或养成某种品格,仅仅要求说出或者写出自己的心得感悟,容易浮于表面,应付公事,形式大于实际,并未提及达成要求的途径或者学生课下的行为要求,并未完全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学生的浅谈历史教学中德育存在的问题郝崇晗德育目标达成情况并不注重,使德育只停留在课堂上和口头上。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制定过高、过大、过难的目标,给学生具体的、可操作的、经过努力可达成的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使学生勇于、乐于走出课堂,去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教师也要定时掌握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及时做出指导,尽力促成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要求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尊重信赖结合起来,一方面,历史教师要对学生的德育各方面严格要求,不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掌握方式方法,允许学生有与标准不同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际历史教学中,这一原则也并未完全体现。在德育中,现今采用的主要方式也是教师说、学生听,这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对学生的主动性关注不够,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教师过于严格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缺少必要的尊重。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严格要求不是盲从于标准答案,不是将学生关在制度规范的牢笼里,不是打压学生关于道德不同的思考。教师要放低姿态,对学生要尊重和信任,鼓励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鼓励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在进行德育之前要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环境,根据他们道德发展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给予学生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德育发展。学生正处于思想急剧变化的时期,生活环境也各种各样,每个学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在德育开展前,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才能选择适合学生的德育方法与德育目标。在历史教学中,这一原则也并未完全体现。受制于学生众多和教师数量相对不足,每个班级的学生较多,每位历史教师通常要带多个班级,而教师的时间和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学中,历史教师不认识每位学生的情况很常见,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和性格特点更无从谈起,教师不能够有针对性地找到每位学生都能接受的德育目标和方法,进行德育时通常是只采用某一种模式,最后导致德育敷衍了之,效果并不明显。所以,一方面要加大教学资源投资入,小班化教学,使每位历史教师能够在自己精力和能力范围内教学;另一方面要求历史教师不遗余力、热爱学生,积极和其他教师交流,了解每位学生的身心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德育。

第13篇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情感教育;理解和运用

中职德育课育人的宗旨,决定了其教学过程既是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心灵开启的情感过程。中职德育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讲就是情感教学。笔者结合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践,就情感教育的理解和运用做如下探索:

1.德育教师必须怀大爱之心,以身示情,以“爱”激“情”

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感。当遇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时,教师应冷静控制自己的情绪,力求通过情境来感染、调整、纠正学生的行为,使学生产生由衷信服的内心体验。如上课出现的问题,尽可能在课后处理;公开场合发生的问题,尽可能于个别场合解决……教育者的博襟,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

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尊心是对自己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是人最敏感的心弦。如果学生做错了事,一味地训斥、指责,既伤害了学生自尊心,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乃至对抗情绪,导致教育失败。当教师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一个学生,学生心中的孤独与自卑就会被驱散,情感就会被激励。

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要和学生成为朋友,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教学过程实际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融的过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无忧无虑地学习和生活,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2.教学设计中,必须确立明确的具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过去的德育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往往被忽视,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内心需要。情感教学的缺失使中职德育教学缺乏生命的活力,也导致学生发展的失衡。新《德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并且将其列为优先目标,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应基于学生的自身需要产生。因此该教学目标必须根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遵循学生价值观形成规律,运用心理学等多种方法设定。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逆反心理、抵触情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体、明确。在德育课中,很多重要的情感领域目标往往是抽象的行为(态度、感受、价值观),这增加了教学实施和评价的难度。因此目标的表述上要具体、明确,尽量避免采用含糊的和虚无的语言陈述。

3.具体教学实施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是情感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通过对主题探究、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社会调查与实践等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充分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观察、感受、体验、交流的探究中建构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德育课的教学目标。

在体验式教学中课堂问题的设置必须依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实或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认识开始,将德育课教学活动根植于生活,使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社会规范、正确的政治观点和主流价值标准真正得以内化,形成好的情感品质,外化为道德践行。

4.教学评价体现学生情感转变情况

德育的过程是人的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其表现形式包括外显的行为(内心思想的自然表露)和内隐的思想变化。利用传统的单一的考试评价学生道德发展状况和道德教育实效,往往忽视学生内在的真实的思想变化,结果导致道德教育评价的片面性,挫伤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使之不愿自由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从而导致学生言行不一致,出现学生道德“滑坡”以及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低的现象。

因此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变单一的考试评价为多元评价,多采用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学生的潜能、学生的情感体验的过程评价、激励性评价,关注个性差异,关注弱势群体,珍视人格尊严,进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们愈是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思想感情,我们教育工作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真理便愈显得清楚。”作为德育教师,我们只要有一颗对学生的大爱之心,采用正确的情感教育方法,情感教育就一定能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14篇

大多数中职学生都是中考失利的人群,在他们有一个共性就是自卑心理比较凸显,缺乏自信心。再由于社会用工机制尚未完善,市场不能充分有效地消化人才,所学专业就业难以对口;社会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职校学生存在偏见等,致使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心理出现负面影响。目前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大部分没有认清中职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不同,没有认识到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借鉴普通高中的德育经验,认为他们同属一个年龄阶段,是同一个人群,德育工作也同样进行。因此,在德育教育方面大多照搬或过多借鉴普通高中的经验,这样就会走入教育的误区,没有注意到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不同,学习方式和内容的差异,心理状态的异处。偏离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育原则。德育课程缺乏特殊性,不能因材施教的进行教育。中职德育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目前德育课依然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道德知识的教学和灌输为主体,道德知识与道德能力不匹配,学生虽然知道理论上的道德教条,但却在复杂的现实中不知所措。导致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程不感兴趣,认为学校德育与现实脱节、不切实际。学校方面对于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认识不够透彻。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术专业人才,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这种教育模式必然会疏忽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把这部分教育的大部分“课程”都推向社会,这样会导致学生毕业以找工作时学校与社会的脱节,学习所学知识不能顺利的与社会需求相衔接。在实际的社会当中,市场经济对中职德育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面前,市场原则向各个领域的渗透,虽然现在就业与为人方面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但在社会中能够得到成功的还是道德品质高尚、不计个人得失的人群。同时道德品质变化也会影响各行各业的职业原则。所以教师要在极大程度上阻止消极情绪传入校园,以免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身心健康。因此,教育的职能,第一是培养人格,第二是提高智力,第三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认为,道德的完善比技术和职业训练更为重要。所以中职学校道德教育进一步创新和夯实,增强道德教育的生命力迫在眉睫。

二、中职德育的有效对策

首先,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特殊性,与专业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中学生有着很强的技术专业,从他们一进入职校的第一天起,就有针对性的去学习某一“专业”,而这一“专业”又和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有着很大的关联,因此,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要以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切入点,一方面在专业课堂知识及实际锻炼中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对该人才的道德需求;同时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也尤为重要,在具体职业环境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使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更具实效性。

其次,加强学校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优化德育教育课程,做到以人为本,人人学习德育知识,人人传授德育理念。争取做到在学校的德育全员化,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同时也能升华教师的德育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以专业知识传授为主体,德育教育为重点,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二者做到相辅相成,德育教育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为学习提供动力。进而让学生也成为德育教育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到德育教育的行列中,亲身体验,经常开展一些适合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也请同学们进行相互监督,形成激励性的测评体系,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德育教育提供资源,使学生尽早的树立自己的德育价值观。

再次,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来更新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尤为重要,无论是课堂还是活动中,德育教育都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在学校的教育过程当中,德育教育有两种比较常见的途径,政治课和其他学科的课程教育和组织开展个性化教育活动。在政治课的教学当中,学校也应该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学,切实有效的发挥德育在教学中的作用。在学校有效的进行课堂德育教育之余。学校应开展各种针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各种活动,邀请一些知名的德育专家,或者是社会上的企业家,为学生们举办一些专题类讲座活动,给学生们带来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择业观、世界观。培养学生开阔性的思维,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

第15篇

提高青少年的德育意识,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教育者的神圣而艰巨的任务。要做好这项任务的关键是抓好学校德育教育,而实现抓好德育教育是上好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分不开的。所以给学生讲思想品德这一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彻底改变上课时以教师为主,死背课本内容的局面

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思想品德课属文科类教程。一前讲这类课,主要是教师讲课、学生背诵,而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和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有些老师甚至说德育工作是学校负责德育的人员来管、与我们无关的错误观念、而忽视了德育工作的全面性,所以学校领导要抓好对老师的德育教育、要解放思想,实德方面要以身作则、影响学生,利用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等学习时间大力提倡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老师本身的德育意识。

2. 加强德育教育时要关注解决学生心理方面的压力

在学校设心理咨询室是民语学校刚刚起步的一项工作,学生在心里、生理方面没有生熟,所以他们需要这方面的帮助,德育意识的浅薄使他们解决不了有些心理障碍、想咨询可不敢面对老师或同学,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状况往坏的方向发展,所以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生长中的青少年中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任务。这种教育方式是路径是多样化的,如:小测试、知识竞赛、模拟心理咨询室等… 这种辅导应该倾向于在学生者群体里常见的心理问题为中心会达到最佳效果,从而引导学生能自己解决小范围的心理问题,遇到难题是会大胆的去咨询别人的好习惯。所以学校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观察学生,理解学生。

3. 政治课老师要和班主任一同搞好本课的接受率,从而达到让学生吸收德育教育的效果

尊老爱幼是传统的品德,在课本中有文字或图片、漫画的方式描绘不良品的的坏处,甚至有些不良行为是犯法的,这些内容一方面是课文内容、一方面是德育教育。教好这些内容会达到双重效果。

4. 对不容易接受教育的学生、进行“看不见”的教育

所谓“看不见”的教育指的是:在课本上没有讲德育教育时可对这两个内容相关的有些方法,如:有些学生不好好学习、成绩差,可他们有某些方面的优点,可能爱劳动、也可能是个体育长处的。这种学生有一种坚强的性格,没有好的教育使把这种性格会往坏的方向发展,要教育好这些学生绝对不能用强迫的态度,反而讲些相似的社会上的例子,讲给学生要远离这些思想动态的教育、而激发这些学生对这个坏处的厌恶感、达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