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消防演练的方法范文

消防演练的方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消防演练的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消防演练的方法

第1篇

一、利用朗诵诗歌的方法进行节奏训练

大多数的诗歌都有优美的词句,其中蕴含作者饱满的情感,读来能够给人以精神的享受,激发人丰富的想象。在朗诵诗歌时,我们不能平铺直叙,而要根据诗歌内容确定节奏,因此,朗诵诗歌可以成为一种对小学生进行节奏训练的有效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选一些他们熟悉的诗词,或者是让学生背诵一些节奏比较明快的诗词,引导学生在背诵或朗读过程中带上自己的感情,使他们感受到诗歌本身所蕴含的意境,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感受能力。

在学生进行朗诵时,教师可以利用节奏引领学生朗诵,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打节奏,随着自己的节奏进行朗读,这样学生对节奏的感受就会更加直观、形象。那些熟悉的诗词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而且能强化学生的节奏感,培养他们的协调能力。

二、利用课堂游戏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与他们的参与程度有很大关系,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不断对学习内容进行体验,他们才会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小学生处于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会产生巨大变化,活泼好动是他们的特色,勇于表现自我是他们向客观世界寻求肯定的一种表现,对每一个未知的事物,他们都抱有强烈的热情和兴趣。

小学音乐的节奏结构非常简单,教材中也有很多生活化的内容,那些熟悉的场景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充满律动感的节奏会使学生的每个音乐细胞都跳动起来。因此,在小学音乐节奏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牢固把握学生的身心特征与小学音乐的特点,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将学生在生活中的场景与一些常识化的内容融入音乐节奏的学习中,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音乐知识学习。

笔者经常和学生一起玩一些与律动相关的游戏,让他们的肢体运动与节奏联系起来。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4-5人为一组,为他们播放一些节奏强烈的音乐或者由教师亲自打节奏,学生随着进行拍手、跺脚、摆动身体等。有时候笔者还会让学生排队站成一圈,前后踏步或者是舒展手臂。再选几名学生扮演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通过对时钟走动的模拟感受快慢的节奏,使学生感受一秒钟是大概多久时间。笔者也经常自创一些节奏形式,或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即兴打节奏,努力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节奏的训练中,同时满足他们好玩、爱动的天性,使节奏训练得到有效强化。

三、对生活场景进行模仿

真实的生活能够迅速唤起学生的熟悉感,让他们轻松愉快地进行音乐学习。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如大自然发出的声音、一些自然现象或人为场景中选取合适的素材,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并对其进行加工和创作,将节奏的练习融入生活场景中,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节奏,增强对节奏的体会和理解。

在我们对生活场景进行模仿并利用它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心态一直都会是轻松自如的,因为这些生活场景都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他们对此没有任何压力,并且对节奏的知识的感受非常直观,学生的记忆在轻松的环境中会更加持久,理解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如进行音符学习时,笔者就让学生先在生活中观察一些动物的走路方式,掌握它们的行走节拍,将这些节拍抽象成音符,以一种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如兔子走路是“啪、啪、啪”,公鸡走路是“咔、咔、咔”,小马跑起来是“哒哒哒、哒哒哒”,等等。当学生模仿出这些动物的走路姿态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动作用乐器进行弹奏。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对生活中的一些声音进行挖掘,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长短与律动的不同,鼓励学生利用象声词将这些声音表达出来,或是用乐器弹奏出来。

四、有效利用乐器,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音乐课是与乐器离不开的。要想有效利用乐器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多了解乐器,每种乐器的音色和一般特性都要懂得,也要明白每种乐器的使用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拿一件自己喜欢的乐器,由一名学生或者教师即兴打出某个节奏,学生用自己手中的乐器将这一节奏演奏出来。有时笔者会让某个学生利用乐器演奏出一个节奏,其他学生用手拍着书桌或者手掌进行配合,为其配音。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性,让音乐课堂更加活跃,笔者会用乐器将声音的长短变化演奏出来,并让学生用某种象声词进行模仿。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训练方法

在新课标改革实施以来,语言训练成了语言类学科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语言训练,小学语文成了运用语言训练最为普遍的前沿阵地。小学语文教师通过语言训练的方法在课堂上训练学生的语文口语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更是显著提升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从而营造出互惠共赢的局面。

一、语言训练的重要作用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始终贯穿整个学科体系。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语言的训练,其在整体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语言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语言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必须搭配合理详细的方案进行训练,不能盲目求快、急功近利。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在进行语言训练教学过程中应当摒弃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要加强对语言训练手段多样化的重视。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其根本是一种基本的技能,需要不断地运用和积累,然后逐步地得到提升,这与其他的体育竞技类技能没什么本质上的差别。然而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都忽视了词语的积累,更缺乏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教学。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小学生年纪小,理解力和思考能力尚未完善。此时注重词汇和语言的积累对于他们来说为时尚早,不免有操之过急的嫌疑。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基础,只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对其中优美的词汇或语句则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学生由于缺乏语言和词汇的积累,往往导致在日后的训练和写作练习时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写些什么。

另外,在当今以独生子女为主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缺乏与人的交流和沟通,自私自利、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点暴露无遗,和以往相比,孤僻、不合群的学生人数也在与日俱增。而语言训练这种充满互和交流性的学习模式使学生之间可以平等交流、相互沟通,对建立健全学生的人格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语言训练这一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综合素养也有着莫大的帮助。

二、语言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涯里,小学语文学习就是其中的一叶扁舟。而语言训练就是这一叶扁舟上鼓起的帆,如何能让小学语文学习这叶扁舟“远航”,则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首先要有针对性地设立语言训练目标和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语言训练的目标和任务。明确训练目标和学习任务,不仅方便以后具体对语言训练成果的检验,更是对未来的语文学习增添了更大的学习动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的大小制定任务与目标。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训练主要是以正确拼写汉字和语文听读能力的培养为主。高年级的学生,年纪稍长,理解能力和吸收能力更强,此时的语言训练应该以流利表达自身观点,能够基本分析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为主。

为了加强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训练,教师除了布置单一的语文抄写作业外,还可以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把其中觉得比较好的词语摘录下来,然后在全班进行分享。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全方位地学习语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全班分组讨论,语言训练中的这种小组成员间的讨论和交流,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对整体语文学习的把握与认知得到升华,还能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环境中学习小学语文,从而大大优化小学语文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训练中,最后的环节就是对训练成果的评价和总结。这种评价是相互的,既有教师对全班学生的整体评价,也有对学生个人的评价,还有学生之间互相的评价。在最后的评价中,教师要对语言训练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重点表扬,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更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语言训练这一教学方法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总而言之,通过语言训练,锻炼了小学生的语文口语表达水平。通过语言训练,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通过语言训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所以,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加强对语言训练的应用,并且积极进行更多该种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

第3篇

【关键词】住房保障;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060-01

为了满足低收入者的住房要求,我国建立了以经济适用房供应量为主、廉租房供应量为辅的住房保障制度。但分析发现经济适用房的政策执行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且暴露出太多问题。同经济适用房相比,廉租房存在种种优势,并且能避免经济适用房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廉租房取代经济适用房,可以达到增加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一、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问题

就经济适用房的发展现状而言,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制约其社会保障功能的发挥,还影响着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并滋生出腐败和社会矛盾,主要问题如:1.监控缺位导致销售对象失控。经济适用房销售对象定位于“低收入群体”,但在实际销售过程中,由于统计、审核方法及程序上的不科学、不严谨,很多不符合低收入群体条件的人购走了经济适用房;同时,由于监管缺位和市场经济本身的逐利性,开发商、政府官员、部分富裕群体相互勾结,使得部分经济房落入高收入群体之手,这显然违背了经济适用房政策的设计初衷。2.政府补贴优惠开发商使得低收入者难以直接受益。在经济适用房建设上,国家给予开发商土地价格优惠,包括降低批租土地价格、实行税收减免等。这些补贴和优惠直接给了开发商,然而一些低收入者并没有从国家补贴和优惠中得到太多福利,倒是开发商得到了更多好处。政府本来寄望于经济适用房来大力改善民生,但是实施结果是开发商得到稳定利润,中高收入者购走部分低价房子,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不是我们推行这项政策的本来目的,另外,在社会管理上,经适房滋生了部分政府官员的寻租行为、引起部分民怨。

二、取消经济适用房大力发展廉租房的必要性

从政府资源的配置效益看,廉租房所带来的社会效益要远远大于经济适用房。同廉租房相比,经济适用房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效益损失:一是大量经济适用房落入高收入群体带来的社会保障损失,他们占用了本应保护低收入群体利益的资源,挤压了保障范围;二是财政投入的长期保障效益损失,因为经济适用房一旦购买就可以很快在市场上以商品房的价格流转(我国目前规定5年的期限),从而彻底退出保障领域,就不能在未来对其他低收入群体行使其持续保障功能;三是政府威望在群众中的损失,经济适用房带来大量的负面问题,官员、高收入群体争夺经济适用房滋生了腐败,也加剧了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对立,目前的实施现状体现了这一点。

廉租房可以消除上述问题。廉租房的面积一般较小,只可租赁而无所有权的特点将避免高收入群体的争夺,从而扩大了房源,增加了保障范围;采取退出机制的廉租房可以发挥其持续的社会保障功能,因为一旦低收入群体进入到中高收入群体行列,其退出的房屋可以继续租赁给其它低收入者,消除了经济适用房的一次保障性;廉租房还会带来存量优势,由于所有权的流转限制,不断投入增量资金建设新的廉租房,加上已建成的廉租房资源,廉租房总量将会越来越多,我们就可以扩大廉租房的保障范围,不但实现城市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保障,而且有可能实现进城农民工的住房保障。

三、取消经济适用房发展廉租房的对策分析

为了增强经济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公共资源的保障效益,促进社会公平,目前应取消经济适用房将其纳入商品房的范畴,并把发展经济适用房的资金纳入廉租房的范畴,大力发展廉租房,做到穷者有屋住、富者有其房,具体对策如:1.加大廉租房的投入力度。加大廉租房的投入力度在关键于增加廉租房的资金投入规模,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建更多的廉租房,二是通过购置二手房进行改造以增加廉租房资源。廉租房的资金规模是制约房源供给量的首要因素,可以把计划建设经济适用房的资金转入发展廉租房。廉租房资金的提供对象一般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可能因为追求政绩和财力限制的关系缺乏提供廉租房的动力。中央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加强监督、增加业绩考核指标等方式调动地方政府提供廉租房的积极性。资金来源应当追求多元化,地方政府的资金除了既定的财政安排外,还应包括政府出让商品房土地的固定比例资金以及商品房交易税费的比例资金等。2.扩大廉租房覆盖范围。根据2007年新颁布的《廉租房保障办法》,廉租房的覆盖范围已经有所扩大,由城市最低收入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按照2007年的标准,有资格享受廉租房福利的人口约为城镇人口的4%,这个比例排除了那些彻底脱离农业生产而在城市就业的群体,这部分群体也应当考虑为住房受保障人群。同期国际通行的比例为总人口数的20%,相比而言我国廉租房的覆盖范围相对有限。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之中,必然要产生更多的城市无房群体,廉租房覆盖范围应当考虑这个过程。本着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出发,我们应当扩大廉租房的覆盖范围,在目前的廉租房财力支持力度有限的情况下,住房保障的秩序应当是:城市低保人群、城市低收入人群、农民工以及其他无住房人群。3.改变补贴对象。取消经济适用房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将补贴对象转变为补贴租房的低收入家庭。补贴办法可以按照家庭人头补贴;补贴标准应当考虑地区差异、地方财力差异和家庭收入差异,一般是发达地区补贴金额大,财力雄厚地方补贴力度大,低保人群补贴力度大。4.实行动态管理。廉租房是一种公共资源,为了发挥这种公共资源的最大保障效益,必须实行动态管理。要监控廉租房居民的动态收入水平,建立“个人收入档案制度”并定期审核资格,促进廉租房的流动性。当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有所改善或步入中高收入行列时,不能继续享受廉租房的政策优势,要么减少或取消住房补贴,要么增加其住房租金甚至按照市场价格收取,或者二者并用,促使他们让出廉租房的使用权,这样可以把退出的廉租房租赁给其他低收入者,提升其保障功能。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小跨高比连梁;配筋方案;抗震性能

一、小跨高比连梁配筋方案的研究

1.普通配筋连梁的研究。(1)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T.Paulay和J.R.Binney的研究。通过对震害的观察和研究,认为要防止脆性的斜拉破坏,就必须使连梁的抗剪承载力等于大于其受弯屈服时对应的剪力值,据此首先提出应给抗弯钢筋设置一个上限。(2)主要由清华大学方鄂华教授主持完成的研究工作。研究表明连梁的破坏形态大致可分为弯曲滑移型破坏、剪切型破坏和弯曲剪切型破坏三种。(3)天津市建科院和天津大学土木系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在反复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抗剪承载力下降很多。

2.斜向交叉暗柱式配筋连梁。斜向交叉暗柱式配筋连梁是T.Paulay教授提出的,如图1所示。试验表明这类连梁在跨高比为1.30的情况下,延性耗能性能良好。但是此方案存在的不足:一是沿梁截面宽度方向的纵筋、箍筋层数过多,需要的截面宽度一般不小于350mm,从而无法用在层数不是过多的一般厚度剪力墙的连梁和高层剪力墙中、上部楼层一般厚度的连梁中;二是施工复杂,应用不普遍。

3.沿对角线方向配置斜向交叉钢筋的连梁

(1)T.Paulay教授的沿对角线方向配置单根钢筋的配筋方案。综合以上两种连梁的优点,T.Paulay教授提出了沿对角线方向配置单根钢筋的配筋方案,如图2所示。这种连梁施工简便,适用于不太厚的连梁。(2)美国波特兰水泥协会G.B.Barney和K.N.Shiu等人的研究,研究表明对角斜筋方案表现出了良好的承载能力、延性以及耗能能力。(3)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L.Galano和A.Vignoli的研究,研究表明在配置交叉斜筋的各构件中可以看出混凝土强度的突出影响,混凝土强度较高的构件即使对角斜筋不配暗柱箍筋,仍能有效防止过早斜向失稳,从而达到更好的耗能性和延性。(4)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这种配筋连梁延性及耗能性能有一定提高,滞回性能也有改善。

4.菱形配筋方案连梁。(1)希腊亚里斯多德大学G.GPenelis和I.A.Tegos的研究,研究中表明利用菱形配筋方案耗能能力较好,同时也表明因为菱形筋受拉肢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梁未发生斜拉劈裂剪切破坏,梁的配筋也比普通配筋方式和交叉斜筋方式少。(2)上海城建学院戴瑞同教授的研究成果,上海城建学院戴瑞同教授对菱形配筋形式(如图3)。

图3菱形配筋方案

研究得出菱形配筋连梁具有良好的抗震受力性能和滞回特性是一种较理想的连梁配筋形式。

5.三层箍筋方案连梁。综合以上各种配筋方式的优缺点,刘清山博士提出了沿梁截面高度将箍筋分三层布置,箍筋之间通过梁腹构造钢筋来连接新配筋方案,配筋形式(见图4)。

图4小跨高比连梁的新配筋方案

研究表明三层箍筋配筋方案利用阶梯形箍筋约束混凝土斜压杆来抵抗压力,对于对角拉力这种配筋方案利用纵筋与箍筋的合力来抵抗,且能抵抗所有的斜向拉应力。综合能看出三层箍筋配筋方案连梁方案具有抗震性能优以及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等优点,是解决小跨高比连梁问题的一条有效思路。

二、总结

为了保证小跨高比连梁的抗震性能,国内外提出了各种不同的配筋方案也做过大量相关试验,研究表明抗剪设计通常是小跨高比连梁设计的关键问题,但是目前的研究并不能根本性解决理论应用于工程实际中的相关矛盾,综合比较博士提出的方案具有抗震性能优、施工简便的优点,但是我国小跨高比连梁目前仍采用的是普通配筋方案。因此小跨高比连梁目前仍是我国工程界未很好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遗留下来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仍有待于更深入、广泛的研究。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短跑运动小学生技术分析训练方法

1、前言

在对近几年来小学生短跑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中,发现小学生的短跑成绩与初中生短跑成绩非常接近, 这是由于小学阶段的短跑训练追求短期效应, 不顾小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及规律,采用“成人化”专项训练,急功近利的方式所造成的结果,严重制约了运动员潜能的发展,为专业队伍的选才带来了巨大的障碍。此外,基层体校的小学生队员,基础和技术参差不齐、差异较大,这就要求教练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体校专业队员和小学生业余队员的训练时间以及文化课设置不同, 要求训练必须用科学、合理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提高小学生全面的身体训练水平和专项能力,应当注意身体素质训练中的顺序安排, 在训练中遵循青少年心发育的特点,合理搭配训练项目,正确处理各素质训练之间的关系, 利用各种快频率训练, 进行重点培养,以提高小学生的各项专项能力。同时教练还应考虑几个问题:训练的强度和负荷量,训练的时间和距离,训练方法的选用等等。总之,教练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根据气候、场地、学生的身体状况等,灵活多变、科学合理地进行安排。

2.短跑运动的介绍

2.1短跑运动的概念

短跑是田径竞赛项目中的一类,一般包括:50米跑、60米跑、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4×100米接力跑,4×400米接力跑等几项;其运动特性:是人们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在确定的跑道上跑完规定的距离,并以最先跑完者为优胜的项目;在人体机能供能方面,表现为人体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本能,并以无氧代谢供能的方式供能。

2.2短跑的基本技术动作要领

2.2.1蹲距式起跑

起跑的任务是获得向前冲力,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为起跑后加速创造有利条件。

2.2.2 起跑后的加速跑

起跑后的加速跑是从后腿蹬离起跑器到途中跑之间的一个跑段,其任务是充分利用向前的冲力,在较短距离内尽快地获得高速度。

当后腿蹬离起跑器后前摆,便积极下压着地。第一步的着地应尽量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脚着地后迅速转入后蹬。前腿在蹬离起跑器后,也迅速屈膝向前摆动。

起跑后的最初几步,两脚沿着两条相距不宽的直线前进,随着跑速的加快,两脚着地点就逐渐合拢到假定的一直线两侧。

加速跑的距离一般约为25-30米。

2.2.3途中跑

途中跑是短跑全程中,距离最长速度最快的一段,其任务是继续发挥和保持高速度跑。摆动腿的膝关节,迅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出,支撑腿在摆动腿积极前摆的配合下,快速有力地伸展髋、膝和踝关节,蹬离地面形成支撑腿与摆动腿协调配合动作。

2.2.4终点跑

终点跑是全程跑的最后一段,任务是尽力保持途中跑的高速度跑过终点。

终点跑的技术,要求在离终点线15-20米处,尽量保持上体前倾角度,加快两臂摆动的速度和力量。在跑到距离终点线一步时,上体急速前倾用胸部或肩部撞终点线,并跑过终点,然后逐渐减慢跑速。

3.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研究对象

短跑运动(100米); 溧水二实小小学5年级女生(共60名):此阶段的学生处生长发育期,要想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短跑成绩必须充分了解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根据此特点来安排合理的训练。

3.1.1生理特点: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生理上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一般情况下无法承受大的负荷,所以在训练时要充分掌握他们的生理情况。

3.1.2心理特点:思维是人的高级的心理活动,小学生阶段抽象思维开始发展,他们对一般的问题,能够透过现象进行概括和总结;到了初中阶段,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迅速发展,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多维的、立体的考虑问题,并且通过综合、分析、推理找出本质和规律。所以,在此阶段,他们好辩论,喜欢钻牛角尖,打破沙锅问到底,敢于挑战老师和家长,呈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但是,有时由于缺乏交流技巧,容易遭遇挫折。

3.2研究方法

3.2.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通过略读和精读,清楚地了解我国小学课堂短跑运动训练的普遍现状。

3.2.2实验法

通过两个月的有计划合理的课堂训练和训练前的成绩作比较。

4.分析与讨论

4.1我校短跑运动的特点

4.1.1训练次数少,训练时间短

我校的教学特点:学生只有在体育课上参加锻炼且短跑训练更是少之有少,要想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小学女生的短跑运动水平(100米)必须加强技术动作的练习。

4.1.2训练对象基础差、技术欠缺

我校的学生大都没有经历过专门运动队的训练,而只是对短跑运动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未接受过正规、系统、长期的训练,身体素质或专项素质等方面,不同的学生身体素质训练基础均有差异,这就要求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4.2研究对象的分析

此篇论文主要是研究小学女生在短跑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小学阶段的女生处于生长发育期,他们各方面的力量都很弱,要想快速的提高他们的100米成绩必要要加强力量和技巧训练。还有此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女生他们不喜欢主动的参加运动,就算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有些女生也不原意参加跑步之类的运动。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有:

① 害羞,她们的心理很敏感,害怕别人注意她,做什么事都是扭扭捏捏表现不出大方的气质。

② 自身素质差,没有自信在同学们面前参加训练,让他们自己练习更是不可能的事。

③ 力量差,跑的过程中容易摔倒,这样会导致他们惧怕跑步。

4.3训练方法的分析

4.3.1加强速度力量训练是短跑项目训练的基础

短跑的步幅和步频与运动员的下肢后蹬力量、速度有关,发展速度力量对短跑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速度力量训练中,负荷强度要适宜,间歇时间不可过长,以保持学生的兴奋性。在动作训练中, 发展速度力量练习时,要求学生动作应尽可能协调、流畅,要发展身体多部位的力量, 并兼顾发展远端肌群。主要方法有各种单腿、双腿跳,蛙跳等。

4.3.2加强步长和步频练习

教练在训练初期应当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首先应当提高步长和步频, 针对每位队员的动作特点制定训练方法。采用换腿跳、跳台阶、跨步跳等练习提高队员的后蹬能力。采用高抬腿跑、拉橡皮条高抬腿、“车轮跑”等训练手段,提高队员的摆动幅度,加快摆动速度,从而加强队员的髋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训练,最终提高其步长能力。步频能力的训练主要是加强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性训练, 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与肌肉的放松能力。高速、大幅度前后摆动练习,脚掌着地速度练习,配合快速摆臂、摆腿练习,真正提高步长和步频。

表1跑的专门练习技术动作要求

4.3.3蹲踞式起跑的练习

起跑是运动员完成跑的全过程的第一要素,起跑的快慢也会直接影响跑的成绩,在短时间内提高这些学生的短跑成绩,起跑的训练至关重要。

以各种不同的姿势听信号后迅速跑出,如人体成站立姿势、下蹲姿势、坐地姿势、俯卧姿势等;听口令或击掌声后迅速跑出;也可以背对起跑方向站立,听口令或击掌声后,迅速向后转并跑出;或在跑动过程中,听口令或击掌声后,迅速改变跑的方向等。通过上述练习,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同时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表2短跑专门练习组合训练对力和速度影响

4.3.4运动后恢复训练和心理放松训练不容忽视

在短跑训练过程的无氧、有氧项目中,肌肉产生的乳酸代谢等废物在体内的堆积, 使得学生承受的身体负荷和心理负荷不断地增大, 训练后出现的疲劳程度则是训练的结果和反映,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生长期, 恢复训练尤为重要, 必须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 加速机体恢复, 这样才能保证机体继续承受较大的训练负荷, 同时也有助于机体适应过程的加强,从而提高运动成绩。如果在运动训练和比赛后缺乏适当的身体恢复, 很容易造成疲劳过度和训练过度, 使其训练效果下降, 甚至引起伤病, 对运动员造成终生伤害。健全的心理状态是优秀短跑运动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是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的精神支柱,在日常的训练中,要增加心理意志方面的训练,例如:注意力的训练和意志力的训练,培养小学生队员自觉性、勇敢性、果断性、自制性等品质,使他们在各种条件下,都能沉着冷静、机智灵活地排除干扰、发挥正常、跑出好成绩。

5.结论

5.1.短跑训练是一门科学,又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训练过程,必须从指导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都遵循科学的理论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第6篇

关键词:职校;语言;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25-01

目前语言表达能力是职校学生综合素质的突出体现,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语言表达能力,作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能力之一,是职校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着力培养的能力。但职业技术学校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特别是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及明晰性上严重欠缺。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校学生的自尊与自信,使他们怯于沟通、不敢与陌生人交往,从而制约了其他能力的展现。要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全面提职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一、职校学生语言表达存在的突出问题

语言表达不仅要清晰的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交流的内容,还要将各种情感和表达的内容主题突出,准确、清晰的进行交流。职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语言表达不准确。很多学生用词用语不准确妥帖,表达不顺畅,语句不通。2、语言表达内容不明确,层次结构不清晰。有的学生想要表达认识、思想或情感等,但不能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甚至让人感到费解。特别是对比较复杂的现象、事理和情感的表达。缺乏语言的连贯性、逻辑性和流畅性,显得思维混乱。

二、培养职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准确性及明晰性训练方法及手段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及明晰性是指语言表达中用词准确,语意明白,观点明确及结构层次清晰等,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鉴于语言表达能力在个人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性,学校管理者及教师要充分认识语言表达能力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意义,将相关课程纳入通识教育的课程范围,把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全面、系统、规范地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规格要求、教材、考核方式等。同时,教育并引导学生充分意识到语言表达能力对应聘就业、社会交往以及成就事业等方面的重大影响,从而自觉地有目的地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修养与训练,把校园内变成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良性土壤。

开设说话课,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职校教学中,开设说话课很有必要。说话课的开设是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职校生毕业后,走向社会,面临就业,准确、流畅的口语表达是他们将来立足社会所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通过说话课,以介绍、交谈、讲演、解说、辨论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方法和技能,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

开展诵读活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诵读能够锻炼人的记忆力和表达力,有利语言积累。近年来,诵读对于人大脑、身心各种机能良好的潜在效应已经在各国研究人员的相关实验中不断得到印证。在说话课上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诵读古今中外经典作品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语言的多种表达方式,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促进学生有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开展词语运用竞赛活动,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表达能力的高低与讲话者掌握的词汇量有关。掌握的词汇量大,讲起话来就可以选择最准确、最生动的词语,也不会出现由于选不到适当词语而语塞结巴。这样才能根据内容表达需要,选用最确切词语以准确地表现事物特征及作者思想。

用“录音法”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由于学生无法对自己的语言表达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和准确的评判,只能根据别人的点评对自己的讲解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因此,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录音机把学生的语言表达内容记录下来,通过播放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从而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上,组织多种形式的说话活动如演讲,辩论,广告会,新闻会,现场招聘会,电影沙龙,读书沙龙.原创表演和表彰大会等,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语言、语速的技巧来表达讲演内容,善于运用无声语言(表情、姿势、手势)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激励措施,调动学生“讲”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开辟第二课堂实践促进教学

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训练的补充与延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言类校园文化活动,使课堂教学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培养的表达能力得以不断的巩固、强化和空间的伸展。把教室这一空间尽可能伸展到其他更多的活动空间去,形成一个学习、运用、研究语言表达的更大的语言环境,课堂教学的内容得到更多的补充,效果也更好。例如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经验交流会、辩论会、知识竞赛、选拔校园节目主持人、播音员比赛等以口语表达训练为目的的课外活动。要选择学生关心的话题,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打开“言”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互动互补,形成教学指导实践,实践促进教学的口语学习与训练的良性循环。

四、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第7篇

排球运动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各大高校的排球教学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从实际来看,排球教学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要提高排球教学质量,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排球教学工作有效进行。

一、影响高校排球教学训练质量的因素

(一)教练因素。排球教学对教练的各方面水平都有着一定的要求,提高教练素质是迈向成功的关键。现如今有很多教练的专业能力并不是很强,自身排球技术就难以符合教学标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极易产生遗漏、疏忽现象,对教学技术的连贯性要求不严,训练方式仍然沿用传统手段,致使学生很难理解排球的规范性动作技术,造成训练质量不断下降。

(二)学生因素。学生身体素质参差不齐是导致训练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排球训练中,对协调能力、爆发力、体能等因素要求很高,随着技术难度越来越大,因身体素质不佳所产生的问题也就接踵而来。比如说在扣球训练时,力量不到位,或者说学生缺乏集中控制力量的措施,球体便无法落到标准区域,学生做不到这一点,掌握排球技能只是一种空谈。

二、提升高校排球教学训练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软硬结合式训练法的应用。传统排球训练方式比较单调,注重接发球、跑位等动作技术的硬性提升,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将大受影响。软硬结合式训练法是在硬性训练基础上开发而来的,能够确保排球训练质量有效提升。下面我以垫球和传球技术为例,探讨软硬结合式训练法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垫球。软硬结合式训练法在球体的选择上通常是先软后硬,这是因为相对硬球来说,软球更加柔软随和,发力时球体与身体部位碰撞所带来的疼痛感要小得多,在心理方面不必忧虑,可使学生集中精神面对训练工作,早日完成技术定型,后期再使用硬排球进行训练。软排球在垫球技术训练中存在这样一种问题,由于球体质量轻,往往飞不到指定位置便逐渐下落,因此学生的垫球位置就不能太靠后,同时身体也要前倾一定的幅度。此外,如果来球力度较小,学生就要适当加力,确保球体能够反弹回对方位置。

第二,传球。传球训练的要点有二:其一,注意姿势正确;其二,随时调整自身力度。传球手要保持高度警惕、紧张,注意排球的一来一回,来球即将与身体接触的那一刻,学生在大脑神经的指令下,通过手臂将相应力量聚合一点而发出。从“软式”过渡到“硬式”,学生对传统排球训练的畏惧感逐渐减少,有利于高校排球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排球训练枯燥、单一,需要教练员给予相应的措施办法,比如在训练工作前,教练在课前制作好相应的教学视频,其中可以是一些精彩的比赛片段,如中国女排刻苦训练、老黄金一代的夺冠瞬间等等,不仅让学生加强对排球训练的重视,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逆流而上的体育精神。同时,排球训练应避免过于标准的训练方式,要针对每个人的个性差异制定训练计划,教练应及时跟进调查每个学生的进度情况,从而做出有效针对,这种做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

(三)加大资金投资,完善训练设施。排球运动有技术、有强度,提高排球训练质量不单单要考虑“人”的因素,还要注意相关训练设施是否完善,设施基础健全了,学生的训练水平才能真正提高,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一些伤病出现。有些高校的排球训练场地不正规,地面太硬、凹凸不平,排球运动间距幅度很大,稍不注意就可能引起损伤。所以高校需要对排球教学重视起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训练设施水平,完善场馆建设,并做好管理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四)完善排球训练评价体系。任何一个学科项目都少不了科学有效的评价,排球训练更是如此,完善评价机制能够激发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喜爱,从而保证训练质量,还可以加强学生对教练员的信任感、认同感。排球评价要改掉过去那种“唯分数论”,将日常表现、阶段提升、训练态度等因素纳入其中,对学生展开全方位的评估分析,做到不错评、不漏评。

第8篇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中长跑;训练方法;训练强度

在组织小学体育特长生进行长跑训练的时候,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长跑训练计划。既保证训练计划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长跑能力,同时还能够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更新教学观念,开展“以短促长”的训练方法

想要提高运动员的长跑能力,既要提高其身体素质,还应该使其具备这样的心理素质。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不过关的话很难保证长跑的顺利完成。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首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短跑练习就是不断提高学生跑步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中长跑的练习,能够使学生逐渐拥有长跑的身体素质;同时,通过短跑的训练,能够使学生的心理慢慢变化,有效提高进行长跑时候的心理素质,从而保证其长跑的能力和素质。由此可见,以短促长的训练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长跑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丰富长跑训练的基本模式,有效提高训练强度

学生长跑训练模式对于长跑能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具有科学的训练模式,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训练强度,才能够保证其长跑能力的提高。这个时候可以引入“多课次”的训练模式,即把一定时间内的训练量进行有效的分散,同时强化每一次课的训练要求。加强速度和耐力的双重训练也是“多课次”中的重要内容。

三、优化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第9篇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 数据包络分析 评价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是由查恩斯(Charnes al,1978)提出的,是一种评价多输入、多输出的相同类型部门或单位相对有效性的非参数方法。DEA的优点除了作为一种非参数方法,无需设置函数之外,还包括在一些投入和产出不易得到量化的决策单位也能同样应用。比如DEA方法第一次被成功运用于实践是Charnes(1978)等人评价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展的旨在帮助全美弱智儿童就读公立学校的教育项目。在该项目的评估中,输入就包括常规测度方法下无法量化的“自尊”等无形指标以及一些不易量化的环境指标,比如生活中受家人的照顾程度等。除此之外,包括在指标无法用价格体系衡量或是难以确定相应权重得到指标的情况下测评效率,也可以适用DEA方法。灰色关联分析(GRA)方法是由华中理工大学的邓聚龙(1982)教授提出的。灰色系统主要是指系统中含有未知信息或非确知信息。灰关联分析是对灰色系统中多个序列之间接近度的序列分析。这种接近度称为数据间的关联度。由于GRA主要是用于测度序列之间关联度,因此完全单独运用GRA方法进行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GRA一般通过交叉联合运用其他方法,实现某种实验或者测评目的。能与GRA交叉运用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仅对交叉联合运用GRA和DEA方法进行测评效率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为各个领域的效率测评提供比较和借鉴的可能思路。本文将对国内外文献按照时间顺序对文献展开讨论。

Fan Chiang-Ku 等(2009)联合运用GRA和DEA方法对比了保险公司通过传统渠道直销保险和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代销保险之间的效率。该方法的关键之处在于先用灰色关联分析(GRA)筛选出用于评价效率的输入指标清单。由于在面对可选择的输入指标很多的情况下,一方面在理论上,库利(Coelli,1998)认为在测评效率包括DEA在内的非参数法中,增加输入变量的个数将会减少技术无效的个体数量,即分析结果中将有大量被测评个体效率值为1 ,这会增加效率比较的困难,因此在采用DEA进行效率测评时,输入变量不宜过多;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中也不可能无限制地将所有输入指标都包含进效率评价模型,该篇文献采用GRA选取代表性指标变量用于下一步DEA效率评价。Rong-Tsu Wang,Chien-Ta Bruce Ho和K.Oh(2010)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测评台湾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产业的制造效率和市场效率。在初始决定的32种指标中,通过GRA筛选出了灰关联度最高的代表制造业的五种指标以及代表市场效率的两种指标。再将筛选出的指标作为两阶段的DEA评价模型的输入变量。可以看到两篇文献的共同之处在于为了便于效率比较,没有采用传统的主观经验方法,随意挑选输入变量指标,而是运用GRA算出各个指标的灰关联度,将其中灰关联度最高的即最具代表性的指标纳入效率模型的测评中,这增加了效率比较结果的客观性。鉴于此,该种方法也逐渐被运用于测评其他行业效率,如除了上述运用于保险业与印刷电路板行业的效率比较外,C-T Bruce Ho(2011)将其运用于对网络公司的效率评价。

国内文献在联合运用GRA和DEA方法上与前述思路不同。漆雁斌(2007)最早运用了基于DEA/GRA模型对中国区域农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基于DEA方法评价的区域农业竞争力出现的多个有效决策单元则采用GRA对其进行排序。黄小荣、郭顺生和尚保玉(2011)与漆雁斌采用的方法相似,但评价的对象不同,联合运用DEA和GRA方法评价了项目资源配置,该篇文献仍然不是将GRA作为进行DEA过程的一个先期客观补充,即没有通过GRA筛选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而是先采用DEA分析了多项目环境下的资源配置,将此步骤得出的相对效率作为参考序列,再通过GRA计算出各资源与效率之间的灰关联度。可以看出,在前述文献中,虽然国内外两种联合运用GRA和DEA方法的思想存在本质的不同,但在运用DEA时的评价对象或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s,DMU)都属于同一产业。与之不同的是崔晓迪(2011)采用了一种新的DEA-GRA双层模型评价方法,先通过DEA评价两个产业的内部综合效率,再通过GRA模型得到两个产业的联动效果。在此过程中,与国内大部分采用联合GRA和DEA方法的文献一致,GRA仍然仅仅作为DEA评价DMU得出结果之间相互关联程度的一种方法,并不涉及何种指标作为投入变量和产出变量参与DEA。但DEA的评价对象不再限于同一产业,GRA所要分析的对象也不再是单一类别的DMU。

总的来看,国外文献在联合运用GRA和DEA方法上多是将GRA作为在多输入、多输出指标情况下选取代表性指标变量用于下一步DEA效率评价,可以看做是对常规的DEA的先期过程的一个补充,优点是有助于增强用于DEA过程的各种数据的客观性,使DEA的效率评价结果更有效。与此不同,国内文献在发展联合GRA和DEA方法并不是从对DEA过程中筛选数据的角度进行的,而是从对DEA结果的优化,并针对单一运用DEA方法评价对象DMU只能限于同一产业的局限,拓宽了效率比较范围,发展了多产业联动效率分析。这使效率评价能够运用到更宏观的产业格局分析。

参考文献

[1]漆雁斌.基于DEA/GRA模型的农业竞争力实证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05):99-100.

[2]崔晓迪.基于DEA-GRA双层模型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效果分析――以天津市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1(23):97-100.

[3]黄小荣,郭顺生,尚保玉.基于DEA与GRA的多项目资源配置评价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1,35(02):370-378.

[4]Rong-Tsu Wang;Chien-Ta Bruce Ho;K.Oh .Measuring production and markerting efficiency using grey relation analysis and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10,48(01):183-199.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篮球教学 训练 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a)-0189-02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新时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变化,如何能够迎合时展需要成为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的工作重点。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中,为了改善当前我国素质教育水平,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是必然选择,作为一项广受学生欢迎的体育运动,需要进一步对篮球教学进行创新和优化。

1 高职高专院校篮球教学与训练中存在的不足

篮球作为一项风靡世界的运动,在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和推广,尤其是在当前全社会推行阳光体育和素质体育背景下,加强篮球运动教学是必然选择。在高职高专院校篮球教学中,作为一项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新时期篮球教学强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传授篮球技能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素养。篮球教学中,如果团队没有坚韧的意志力和信念,是无法获得成功的,自身专业技能同样无法得到有效施展,这就需要在篮球教学与训练中,能够更为灵活多变,采用开放、多样的教学方式来迎合实际教学需求,动态的调整教学体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其中,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就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现状来看,总体教学成效偏低,其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篮球教学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学模式僵硬

就当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篮球教学现状来看,教学模式僵硬,多数的高职高专院校是采用教师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式的学习,难以更好的适应当前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社会,逐渐被淘汰在社会浪潮中。高职高专院校篮球教师日常教学核心主要是讲述篮球技术要领,通过教师演示动作,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在反复练习中掌握篮球运动技能,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此种教学模式很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不高,教学成效偏低[1]。加之此种教学模式会占用大学生大量的课下时间,这就造成学生难以深入把握篮球教学本质,长此以往,将对篮球学习产生抵制情绪。基于此,篮球教学的本质目标不仅是为了传授篮球技能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篮球运动兴趣,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篮球素养。但是实际篮球教学模式同此种教学目标相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2 训练方式教学单一

在高职高专院校篮球教学中,由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会长期存在实际教学中,这就可能造成教学模式过于单一,难以根据不同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方式。传统篮球训练方式多数是从篮球基本姿势、步伐和手势进行训练,逐渐朝着运球和投篮动态动作过度发展。此种模式尽管能够体现出学习的渐进性,但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训练水平[2]。

2 高职高专院校篮球教学与训练方法

2.1 篮球教学方法

篮球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职责,为学生的篮球运动提供指导和帮助,实现学生充分吸收篮球知识和技能。高职高专院校篮球教学中,需要充分体现出组织性、育人性和双边性特点,这就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充分运用前沿教学手段,诸如,视觉信息的信源、听觉信息的信源[3]。

2.2 篮球训练方法

高职高专院校篮球训练中,训练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确保训练活动更具针对性。就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篮球训练中选择的方法来看,主要包括个人技术训练、配合性训练、对抗性训练、比赛型训练和综合技术训练等几种类型,不同训练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训练需求。就篮球训练方法来看,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个人技术训练是一种基础训练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动能力和水平,完善自身的篮球动作结构,锻炼篮球技能的运用能力,通过反复的联系来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2)综合训练则是强调两个以上的组合动作训练,根据学生的个性化训练需求有针对性安排训练项目,实现动作之间的有效衔接[4]。(3)配合性训练是指两个以上的队员根据一定的训练目的,有针对性进行协同训练,这种训练方法需要长时间的磨合,促使队员之间可以更加充分的配合。(4)攻守对抗训练是篮球运动较为常见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攻守训练来转换队员的不同角色,感受篮球运动中的规律,能够将积累到的经验灵活应用到实践比赛中。(5)比赛性训练则是一种为了检测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方法,促使运动员可以更好的适应比赛环境,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和完善,提升篮球综合运动能力。同时,还应该做好数据记录,以便于日后的篮球教学与训练提供数据参考。

3 高职高专院校篮球教学与训练新方法

3.1 启发引导训练

在篮球运动教学中,传统该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演示和反复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篮球运动技能,此种方法只能让学生被动式的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的深入理解和记忆。故此,体育教师应该在篮球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自主探究和分析,加深对篮球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为灵活的运用到实践中。诸如,在街球动作训练中,教师会告诉学生曲臂接球,而不是伸直手臂街球,这样是为了在接球的瞬间有一定的缓冲,保护手臂不会受伤的同时,可以快速起到突破。教师组织学生实际训练,切身感受到为什么不可以伸直手臂接球[5]。

3.2 游戏娱乐训练

传统篮球训练模式忽视了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这就造成了教师单一的讲解,学生无法有效理解和掌握教师讲述的内容,难以深入走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故此,教师需要充分整合游戏娱乐和日常训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氛围,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充分掌握篮球运动技巧,提升教学效率。与此同时,还需要确保篮球动作和知识准确,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篮球素养。

3.3 自主探究训练

探究性教学在其他的理论教学课程中早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样的可以应用在高职高专院校篮球教学中。诸如,教师在讲解散步上篮时,除了讲解基础知识外,针对动作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并不亲自示范,促使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和理解,锻炼学生思维拓展能力同时,掌握篮球运动技能。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高专院校篮球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选择合理的教学与训练方法,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养成良好的篮球素养。

参考文献

[1] 史传华.影响高职院校课余篮球训练的主要因素分析[J].科技信息,2013,31(26):317.

[2] 叶向东.提升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与训练效果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5):33-34.

[3] 王炳吉.游戏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中的理论探讨与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第11篇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正确的了解与认识到对学生逆向思维进行训练与培养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培养与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思考方式与思维方法进行拓宽,不断地完善学生的学习体系,通过这些工作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通过对以往经验与自身感受进行深入思考,总结出了几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方法。

1利用数学概念对学生进行引导

众所周知,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数学教学开展的依据和基础,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数学概念,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将难以开展。因此,教师应当对数学概念进行准确、科学的理解与认知,并通过对数学概念进行利用,来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如此,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更为深入和透彻,使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优良学习习惯得以树立,还能够使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水平得到训练和提高,可谓一举多得[1]。我们都知道,在数学概念中充斥着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等因素,让学生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思考,可以使学生更清晰的认识到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加深对“原因”和“目的”之间关系的理解。举例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授“方程的解”这一概念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一个角度就是说让方程等号两边最终数值相等的值就是方程的解,从另一角度来说就是方程的解能够让等号两边式子的结果相同。学生在能够清楚的了解到所求数字的概念与含义的同时,还从不同的方面对方程的解有了全新的认识。

2利用数学公式与法则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行训练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数学公式与法则时只是对其进行单纯的记忆与背诵。但在如今新课改的要求之下,教师更加注重让学生对数学公式和数学法则进行理解,而学生通过对数学公式与法则进行深入的理解,就能够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应用,这就使学生在对其进行记忆时更加容易[2]。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记不住某些数学公式或法则的现象屡见不鲜,也存在着学生明明记住了公式,但却不知道如何对其进行实际应用的现象。这种时候,教师就要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透彻的理解数学公式与法则并灵活的使用。举例说明,在教授学生“圆柱的表面积”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就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对圆柱的定义进行讲解;其次,对侧面进行说明;最后,对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式进行讲解。但是,为了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行训练和培养,教师可以将教学步骤稍作改动:首先,让学生准备好一张长方形的纸,并让学生将其卷起,对接上两个宽边后,其就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圆柱体;其次,可以据此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圆柱的侧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跟圆柱有什么关系?等,通过这些实际操作与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了解到长方形的面积与其所形成圆柱体的侧面积是相等的,再通过进一步的问题设置与思考,学生可以了解到长方形对接边的长度就是圆柱体的高,而另一边的长度就是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最后,教师就可以提出具体的数学定义,让学生对圆柱体有一个具体、全面的认识。

这样的教学过程逻辑性极强,其能够给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的相关知识深深地记在脑海之中;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够很好的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总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公式与法则的理解加深,还能够使学生将其真正的应用到实际中去;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渠道和思维方式也被拓宽,学生能够运用更多的方法来对数学知识进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能力是一种可以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当中的能力,可以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拓宽,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式,使学生对自身的思维掌控性增强。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不仅仅可以利用逆向思维去加深学生对于概念、公式、法则的记忆,还可以利用训练学生逆向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课堂学习的过程当中,虽然教师注重了对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但总体来说,教师还是占据着较大的主导地位,学生是按照教师的引导来进行逆向思维的培养,这种情况就导致学生并未真正掌握到逆向思维能力的本质。而让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应用逆向思维,学生就可以真正的掌握到逆向思维的精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每组之中都要有逆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使全体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都能得到较大的发展。

4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知识在人们的认知里都是比较枯燥、无味的,但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就会?l现,数学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也是学生逆向思维训练的重要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数学,其才能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学习才能够起到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对学生的感官或情感进行刺激,使数学教学课堂变得活泼起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会提高,在这种氛围下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自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12篇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平衡积分卡;方法比较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9-0019-02

0 引言

环境的变化,企业绩效管理内容的重心出现了转移。从第十九世纪后半期的工业扩大再生产至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影响着企业的今天,战略绩效管理的重点从经历产量性能评价成本绩效的评价财务业绩的评价综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的过程[1]。

以往的绩效评价方法大都是为了评价单个企业,随着企业发展模式从“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的改变,核心企业很难对在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呈离散状态的供应链节点企业进行有效控制和做出恰当的绩效评价。由于供应链中每个节点企业对于其绩效的追求行为,都会对其上、下游企业产生影响,单个企绩效驱动因素及其优化可能导致各企业之间的决策相互矛盾,对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带来不利影响[2]。在此基础上,学术界和企业界都在寻找一个更全面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理想的方法在于能实现供应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平衡,实现节点企业利益和核心企业利益之间的平衡、实现动因绩效评价过程与绩效评价结果之间的平衡[3] [9]。

1 几种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的比较

供应链绩效评价是达到整个供应链的目标,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供应链运作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通常说来,供应链节点企业目标是多元化的,供应链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战略设计,满足不同目标。因此,供应链可以被视为最终的目标是由一系列阶段目标组成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是评价每个节点企业并结合整个供应链的战略目标,以供应链的实施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供应链绩效评价应该能够提前发现问题,为实施供应链指出了正确的发展方向,以实现供应链优化的性能水平。因此,供应链绩效评价相当于供应链的实施过程中的指标,它注重供应链战略实施过程,一旦出现偏差则立即警告消息。

当下,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仍沿用传统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大多数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指标是资产报酬率,而不是衡量驱动未来的财务绩效的非财务指标,具有严重的滞后性和评价的片面性[3]。许多学者认为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可以作为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有效方法,它纵向向前可追踪到产品的设计环节,向后联系到产品的销售环节;横向则将供方上游、顾客以及终端用户下游均纳入其成本分析和评价的范围[4],但不能测量它们所创造的价值[5]。文献[6]~[7]认为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是评价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有效方法,EVA是企业税后净运营利润减去包括股权和债务的全部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后的所得。它仅仅是从财务层面为出发点来度量供应链的绩效整体水平和运营状况,根据供应链不同于单个企业的显著特点,供应链的未来竞争水平如何单独从财务角度难以衡量。

而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理论发展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还包括一个客户方面,内部管理水平和学习成长等非财务方面。根据卡普兰和诺顿(1996)的观点来说,传统的只注重财务指标评价的方法,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已经跟不上公司试图掌握的技能和能力。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方面的指标为正确判断企业绩效问题提供一个更广泛的参考,而不是仅限于财务绩效[8]。基于此,本文认为平衡积分卡(BSC)绩效评价是目前供应链绩效管理的重心。ABC、EVA和BSC的比较如表1所示。

2 平衡积分卡评价供应链绩效的方法

供应链管理是不同于传统的物流、信息流网络集成为基础的,实现从过去的侧重内部控制转为内外协调并重的控制,更强调了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协调、合作和运营的管理。供应链是在协作的基础上实现节点企业的利润共享,面对同一顾客订单,通过集成化的企业间运作来满足顾客的订单需求,实现过程是知识共享和节点企业与供应链核心竞争力的塑造。传统的重视独立职能部门绩效评价的思想很难推动供应链的发展。为此,要改变传统的运作绩效的评价思想、指标和方法。这些特点决定了新的评价系统所具有的主要特征:

①供应链评价指标的多元化、独立化和集成化,要能全面反映整个供应链的优化。

②供应链绩效评价注重了整条供应链的未来竞争力,加强绩效管理的前馈性。

③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指标设计应内外兼控,以保证内外绩效在过程和结果上的一致性。

④实现供应链的长期发展和节点企业短期运作的有效组合,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并重。

⑤供应链绩效评价多种方法的结合利用。

第13篇

关键词:可靠性;再生;心率;血乳酸;训练负荷

中图分类号:G8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0)04-0060-3

利用小场地对球员进行技战术的训练是我们众所周知的事了。然而,当前小场地足球训练逐渐被用来替代间歇性有氧训练的重要方法。虽然已有一些研究也支持这一做法,而尚没有以一种更易于理解性地研究如通过球员小场地阶段性反复比赛跑动情况(标准地运用GPS定位测量)与生理变化的可靠性(心率、血乳酸、主观体力等级)特征分析。因此,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各种形式(2对2连续,2对2间歇,4对4连续,4对4间歇,6对6连续,6对6间歇)的小场地足球比赛训练生理变化的稳定性。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16名来自中国足校的男青年足球运动员(平均年龄是16.8岁,范围在15.8~17.9岁之间),每名队员在实验之前都被告之研究的程序、要求、利弊和危险性等。

1.2 研究方法 小场地比赛共安排九周为一个实验赛季,以自然的顺序重复进行,从一个队中选择相同的参与者并尽量安排固定的搭档。所有的小场地比赛在同一洲练训练期的起点开始,(赛前都会有教练员持续的激励),每周进行两次,每次小场地赛事测试之间至少相隔48h。实验对象都对各自的小场地训练形式非常熟悉。小场地比赛持续的时间是24min,小场地间歇比赛以4 x 6min的方式,即四个回合,每个比赛段之间休息1.5min(被动休息)。2对2、4对4、6对6的场地面积分别是28×21m,40×30m,49×37m。

心率的测量是通过短距离实地心率测量仪(POLARTEAM SPORT SYSTEM,POLAR ELECTRO,FINLAND)。最大的心率的获得是通过队员20 m来回跑(快速)测得的。国际自我体力感知等级是通过BORG SCALE(6-20SCAL)S在队员小场地比赛后即时测得。毛细血管血样是在每个小场地训练后立即从队员的耳垂中取得。血乳酸值是通过血气分析仪(ABL625、ABL625放射计,哥本哈根(COPEN,HAGEN)即时测得。时间一位移特征是通过可移动的GPS(SP110,GPSPORTS,CANBERRA,AUSTRALIA)测得,并分别选择出6个不同的距离与速度区供分析:1区(0-6.9km/h);2区(7-9.9KM/H);3区(10-12.9 km/h);4区(13-15.9 km/h);5区(16-17.9 km/h);6区(大J18 km/h)。GPS样本率(等级)是1Hz。

各因变量(因素)的可靠性首先都通过绝对标准误差来检测的。并根据均数得出相应的相对标准差值。实验反复测量的绝对标准误差与相对标准差有:运动时平均心率与最高心率的百分比、运动时峰值心率、体力疲劳感知等级(PRE)、血乳酸以及各种时间一位移特征。在此次实验的运算中,根据我国的某些标准与要求,在测量报告中除了要提供算术平均值和绝对标准误差外,还应有相对标准差值。通过各项指标为期3个月实验共计12次的反复检测后,运用运算公式求得。绝对标准误差是一个重要的统计量,但它只考虑绝对偏差的大小,没有考虑测量值大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考虑到变异系数能较好地代表测量的相对精度,因此,本研究还引入了相对误差,通常用变异系数(亦称离散系数)作为统计量(表1)。

2 结果

2.1 心率指标的稳定性从图1、图2可知,在各种小场地比赛中运动时平均心率与最大心率的百分比值、运动时心率峰值的绝对标准误差与相对标准差值都表现出较高的可靠性(小于5%)。

同时,从表2也可以看出,小场地训练队员的峰值心率能达到每分钟200次,最少的峰值也有每分钟187次。从运动时平均心率与最大心率的百分数比例来看,各小场地比赛运动员运动时平均心率均能达到最大心率的80%以上,并且运动员在小场地训练中运动平均心率达到了运动的次极限心率(170b/min左右)11。单从心率特征来看,各种小场地训练具有较大的运动负荷强度。

2.2 体力疲劳感觉等级稳定性 各种小场地足球训练,从表1可知,自我主观体力感知绝对标准误差值始终都保持在1到2单元之间,有着很高的可靠性。同时,从各种小场地训练队员的主观体力感觉平均等级与相应的量表等级对照来看,等级14为稍累,等级12为轻松。可以看出,队员在进行各种小场地训练时,主观疲劳程度较低,能较好地适应小场地训练。

2.3 血乳酸反应的稳定性从图4可以看出,血乳酸在各种小场地训练中反应波动最大,相对标准差从2对2间歇性训练的16.5到6对6的间歇性训练的34.4。但从各小场地训练队员的血乳酸平均值来看,除2对2连续性小场地训练达到了7,8较高的乳酸值外,其它5种训练方式的血乳酸水平多在4~5之间,这与以往发展足球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时,通常采用无氧阈强度训练(即乳酸为4mmol/L时对应的跑速)是相对最适宜的强度是相一致的。

2.4 GPS测定各小场地训练跑动距离与时间特征

从图5可以看出,速度在(0~6.9 km/h)跑动的距离相对标准差与总距离相对标准差变化较小,但测量的绝对标准误差与相对标准差的分值有随比赛场地增大而增大的趋势,同时,无论是在分队的人数上还在训练形式上(连续比赛、间歇比赛)。各运动员的绝对标准误差与相对标准差的分值会随着

进入更快的速度区有更大的变化趋势。另外,意外的,小场地间歇训练比连续训练绝对标准误差分值要高。但与此相反的是,在小场地连续训练当中快速疾跑持续时间与距离显然要比间歇性小场地比赛更容易变化。

从图6我们可以得知,各个小场地训练队员跑动速度在(0~6.9km/h)、(13~15.9km/h)的时间(还不包括速度在6.9km/h、13km/h之间的速度跑动的时间)几乎占到整个小场地训练的70%以上。按照男足球运动员跑动的无氧阈临界速度14.6km/h ,各种小场地训练至少70%以上的跑动是有氧速度。

3 讨论

与以往的研究相比,除血乳酸值之外,该研究结果表明,小场地比赛各种训练形式的变化对运动员生理反应与体力疲劳感知反应结果影响不大。血乳酸值变化的不稳定性可能归因于测量时的可变性与小场地比赛训练时的随机自然特性,这一特性可能限制了它能有效稳定地反映内部训练负荷指标的作用。然而,心率的稳定性反应和绝对标准误差与相对标准差分值的大小(心率最低,再是RPE,再是[LA-])与以往的研究是一致的。

这是首次根据实验与重复实验来研究且通过GPS来测量外部训练负荷变化数据结合来分析小场地训练对足球运动员生理反应特性的。在这次研究中,在各种形式的小场地训练中运动员跑动的总距离与跑速在0~6.9km/h跑动的距离表现出很小的变化。然而,不管是小场地训练的人数与形式(连续与间歇),测试一重复测试数据会随着进入更高的速度区域加剧误差的变化趋势。越进入快速的跑动区域生理变化越大的可能是由于GPS测量单位的样本距离是1Hz,不利于精确地把握快速产生的距离变化。在足球运动中,保持剧烈运动的持续时间通常会是非常的短(经常

第14篇

关键词:语言表达论文,语言表达的训练方法,职校

目前语言表达能力是职校学生综合素质的突出体现,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语言表达能力,作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能力之一,是职校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着力培养的能力。但职业技术学校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特别是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及明晰性上严重欠缺。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校学生的自尊与自信,使他们怯于沟通、不敢与陌生人交往,从而制约了其他能力的展现。要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全面提职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一、职校学生语言表达存在的突出问题 

语言表达不仅要清晰的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交流的内容,还要将各种情感和表达的内容主题突出,准确、清晰的进行交流。职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语言表达不准确。很多学生用词用语不准确妥帖,表达不顺畅,语句不通。2、语言表达内容不明确,层次结构不清晰。有的学生想要表达认识、思想或情感等,但不能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甚至让人感到费解。特别是对比较复杂的现象、事理和情感的表达。缺乏语言的连贯性、逻辑性和流畅性,显得思维混乱。 

二、培养职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准确性及明晰性训练方法及手段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及明晰性是指语言表达中用词准确,语意明白,观点明确及结构层次清晰等,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鉴于语言表达能力在个人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性,学校管理者及教师要充分认识语言表达能力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意义,将相关课程纳入通识教育的课程范围,把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全面、系统、规范地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规格要求、教材、考核方式等。同时,教育并引导学生充分意识到语言表达能力对应聘就业、社会交往以及成就事业等方面的重大影响,从而自觉地有目的地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修养与训练,把校园内变成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良性土壤。 

开设说话课,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职校教学中,开设说话课很有必要。说话课的开设是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职校生毕业后,走向社会,面临就业,准确、流畅的口语表达是他们将来立足社会所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通过说话课,以介绍、交谈、讲演、解说、辨论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方法和技能,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 

开展诵读活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诵读能够锻炼人的记忆力和表达力,有利语言积累。近年来,诵读对于人大脑、身心各种机能良好的潜在效应已经在各国研究人员的相关实验中不断得到印证。在说话课上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诵读古今中外经典作品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语言的多种表达方式,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促进学生有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开展词语运用竞赛活动,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表达能力的高低与讲话者掌握的词汇量有关。掌握的词汇量大,讲起话来就可以选择最准确、最生动的词语,也不会出现由于选不到适当词语而语塞结巴。这样才能根据内容表达需要,选用最确切词语以准确地表现事物特征及作者思想。 

用“录音法”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由于学生无法对自己的语言表达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和准确的评判,只能根据别人的点评对自己的讲解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因此,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录音机把学生的语言表达内容记录下来,通过播放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从而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上,组织多种形式的说话活动如演讲,辩论,广告会,新闻会,现场招聘会,电影沙龙,读书沙龙.原创表演和表彰大会等,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语言、语速的技巧来表达讲演内容,善于运用无声语言(表情、姿势、手势)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激励措施,调动学生“讲”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开辟第二课堂实践促进教学 

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训练的补充与延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言类校园文化活动,使课堂教学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培养的表达能力得以不断的巩固、强化和空间的伸展。把教室这一空间尽可能伸展到其他更多的活动空间去,形成一个学习、运用、研究语言表达的更大的语言环境,课堂教学的内容得到更多的补充,效果也更好。例如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经验交流会、辩论会、知识竞赛、选拔校园节目主持人、播音员比赛等以口语表达训练为目的的课外活动。要选择学生关心的话题,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打开“言”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互动互补,形成教学指导实践,实践促进教学的口语学习与训练的良性循环。 

四、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第15篇

[关键词]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小儿重症肺炎;临床效果 

肺炎是低龄儿童中的多发疾病,对患儿的生命健康能够造成极大的威胁,是造成儿童死亡的主要因素。儿童的自身抵抗力普遍较低,很容易遭受外界危险因素的侵袭而诱发肺炎。且由于儿童的各种生理机能发育并不完全,饮食方式不当也会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肺炎患儿中有近10%的患儿会发展成重症肺炎,重症肺炎的患儿会因为肺部生理功能的减弱,导致体内的供氧量不足,形成其他脏腑的损伤,甚至直接威胁患儿的生命。常规的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治疗时间长,且病情容易复发.现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常规疗法进行治疗,验证其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中筛选出50例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将患儿分为两组,单数为实验组,双数为对照组,每组患儿25例。实验组患儿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患儿年龄在7个月至5岁之间,平均年龄(2.4±1.3)岁,平均病程(4.缸3.1)d。对照组患儿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患儿年龄在6个月至5岁之间,平均年龄(2.7±1.6)岁,平均病程(4.8±2.7)d。所有患儿的临床诊断结果均为重症肺炎,且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的差距,P>0.05,两组患儿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的治疗方式。首先应用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对患儿的病情进行抑制,然后根据病情的差异对呼吸功能障碍的患儿予以氧气供给,调节患儿体内的电解质平衡。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小剂量的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进行治疗。两种药物均应用微量输液泵泵入患儿体内,多巴胺的治疗剂量为1-2.5ugoKg-1·min-1,多巴酚丁胺的治疗剂量为4-7ug·Kg-1·min-1,每天给药1-2次. 

1.3评价标准 

痊愈:患儿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各类检查结果正常;好转: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好转,各类检查结果基本正常;一般: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改善,各类检查结果也有改善;未愈:患儿的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是加重,各类检查结果也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一般率 

1.4统计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数据用X2进行检验,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实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2%,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详见表1. 

3讨论 

重症肺炎是一种儿童致死率较高的疾病。因为儿童的抵抗力低下且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发育并不健全,所以很容易导致此类疾病的发生。重症肺炎引发的呼吸困难会导致机体缺氧,诱发酸中毒及病原体入侵的概率也很高,严重时会出现心脏衰竭,最终威胁患儿的生命,导致患儿死亡。因此重症肺炎的及时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保护患儿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儿重症肺炎的常规治疗方法无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控制,所以现采取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进行辅助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多巴胺是一种内源性儿茶酚胺类药物,有直接或间接的多巴胺受体、肾上腺素。受体和肾上腺素p受体效应,剂量<5 ug·Kg-1·min-1时,对心脏作用很弱,但可刺激肾、肠系膜和冠状血管床的受体,使血管扩张。同时还可缓解呼吸道的紧张度,改善患儿的呼吸状况,增加各脏腑的氧含量。且有结论证实,大剂量的多巴胺会直接刺激心脏。受体和通过储藏在心脏交感神经中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而间接刺激心脏,且对外周血管床,大剂量多巴胺直接和间接作用。受体,缩血管作用突出,从而使心脏及呼吸系统的功能失常,而小剂量多巴胺的应用才会对小儿重症肺炎患者起到良好的改善呼吸衰竭,减轻心脏负担的作用。 

多巴酚丁胺是一种合成的儿茶酚胺类药物,由异丙基肾上腺素制成。直接作用于。受体,不依赖于体内储备的去甲肾上腺素产生作用,β受体效应较多巴胺强,可加强心肌收缩力。常规剂量几乎不引起血管收缩的。受体效应。但心输出量增加后,也可间接使肾与内脏血流量增多。由于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半衰期短,必须通过输液泵持续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