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地理学科知识范文

高中地理学科知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地理学科知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中地理学科知识

第1篇

关键词: 高中文科生 地理教学 “活性”

地理作为一门文理兼备、涉及领域广泛的学科,使得很多文科生十分头痛,尽管在地理学科上花了大量的时间,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没有认识到地理学科的本质特性,没有认识到地理学科的“活性”。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科特点,教会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地理思维,是日常课堂教学的重点,下面我就几个地理问题谈谈如何进行地理教学指导。

一、气候类型的判别,图文并茂理解透

(一)高考导航

有关气候的试题是地理高考试卷的“钟情点”,解题的关键是气候类型的判断。气候特征的分析和类型的推断是考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让学生思想上认识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指导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第一步,确定南北半球——最冷、最热月;第二步,确定热量带——最冷、最热月气温;第三步,确定类型——降水情况。

(三)指导气候类型判读的规律

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四)指导误区

不注意难易程度,忽略图形的判读,造成学生学习缺乏信心,生搬硬套,不得要领,因而在范例指导时应注意由易到难的次序,循序渐进,按气候类型判读的三个步骤和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同时要适当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气候类型变式图,如气温和降水点状图;气温和降水折线图;气温和降水变率范围图;气温和降水折线图;气温和降水变率范围图;气温和降水单元格图;气温和降水雷达图;气温和降水立体图;气温和降水等值线图等,如此就能较好地认识到气候类型判别知识的“活性”。

二、等值线中精选一种,以点带面好处多

(一)高考导航

等值线在高考中地位突出,是一个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几乎年年高考都考。

(二)指导等值线判读的方法

1.读数值——等差距(每相邻的两条线数值差相等或为0);同一等值线两侧数值一般不同;变化趋势;数值范围和极值。

2.读疏密状况——表明变化大小,同时分析引起变化的影响因素。

3.读走向——同时分析影响因素。

4.读等值线的弯曲方向——可添加辅助线,变抽象为直观,同时分析影响因素。

5.辨方向——坡向由高处指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近地面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6.读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同时分析引起闭合的原因、变化的趋势和数值范围。

(三)指导等值线判读的规律

1.同一条等值线上的数值相等。

2.等值线为闭合曲线,有时因图示范围较小,而显示为不 封闭。

3.两条等值线一般不能相交,等高线图上悬崖可以显示为重合状态。

4.相邻的两条等值线数值相等或差一个等值距(特殊原因直接标出每条数值者除外)。

(四)指导误区

没有意识到等值线知识内容多,难度大,重练习训练,轻规律剖析,表面上看似乎面面俱到,事实上什么都没有讲透,因而在范例指导时,要注意重点讲透其中一种等值线(如等高线),然后用同一规律原理解决其他等值线的问题,如等深线、等温线、等压线及等压面、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盐度线、等时线、等潜水位线、等积温线、等温度差线、等震线、酸雨等pH值线、等海底年龄线等,就能较好地让学生认识到等值线的“活性”。

三、区位因素的应用,建模运用自贯通

(一)高考导航

纵观近几年的地理高考,区位因素是一必考点,地位突出。

(二)区位因素应用的知识框架

(三)区位因素应用的解题规律

1.分析区位类型﹙工业、农业、交通、城市、商业等﹚。

2.检索区位因素大体模式。

3.看清区位要求﹙全面分析、对比分析、主导因素分析、优势区位分析﹚。

4.提取材料﹙包括图表﹚有关显、隐性信息。

5.运用相关知识组织答案。

(四)指导误区

不注意构建区位因素应用知识框架,组建答题模式,忽略工业、农业、交通、城市、商业等区位因素之间的知识,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的联系与区别。要特别强调在答题中区分:①简述;②简析;③描述;④综述;⑤说明;⑥写出;⑦分析;⑧对比(比较);⑨评价;⑩概括,以达到应用区位因素进行准确答题。

四、区域空间定准位,师演生学很重要

(一)高考导航

区域问题在历年的高考中几乎都有涉及,区域性也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性。而解答区域地理的相关问题,关键是要建立空间概念。把要求掌握的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既是地理学习的要求,又是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

(二)指导建立区域空间概念

1.抓住四至点与主要经纬线,明确中国范围和位置。

一些主要的经纬线:

2.抓住界线地理事物,明确相对位置。

山脉界线(三大阶梯、主要界线山脉)、河流界线(例如黄河、长江沿线等)、主要的地形区(例如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等)。

一些主要界线:秦岭淮河一线、长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我国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年降水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中国人口线、京哈—京广线、陇海—兰新线等铁路沿线。

3.以中国政区图为基础,建构中国空间图。

在政区图的基础上,逐渐添加地形、气候、河湖、人口、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等。

(三)指导区域空间定位的方法

通常通过重要的山脉和经纬线来进行。如判断甲地(32°N,106°E)位于哪个主要地形区上,首先可以判定在我国南方(甲地位于秦岭33°—34°N以南,横断山脉100°E以东),其次可以判定在四川盆地(甲地位于巫山110°以西,位置偏北,故不在云贵高原上)。

(四)指导误区

不注意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帮助学生建构区域空间概念,忽视最基本的要素,使得学生无法准确地进行区域空间定位。例如在建构中国区域空间概念时,一般可以先从我国的范围、重要的经纬线入手,再结合主要的山脉和主要地形区,尤其要注意演示区域的定位过程,反复演练,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五、区域地理树典型,综合应用带好头

(一)高考导航

区域问题在历年的高考中尤其是第37题,几乎都有涉及,可以说是高考的一个必考点,对于区域问题的掌握情况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二)指导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思路

(三)指导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

1.准确进行区域定位后,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

2.以地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

3.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

4.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5.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四)指导典型

以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指导要求: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的课程标准解读: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区域特征、区域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2.指导过程:

(1)空间定位指导:

①根据穿过本区的经纬线定位:

120°E穿过西北地区东部,80°E穿过西北地区西部。

40°N穿过内蒙古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等。

②根据典型地理事物定位:

根据黄河形状、阴山、天山、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地理事物定位。

(2)构建知识体系的指导:

(3)反馈指导:

注意指导学生利用已构建的西北地区的知识解决问题,指导学生认识到区域的分布、现象、成因、人类的生产活动及其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分析西北地区的方法分析其他区域,从而认识到区域知识的“活性”。

总之,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知识的“活性”,就是要尽可能地使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切实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高中地理必修1、2、3教师教学用书.

第2篇

一、地球与地球运动

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由于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不在同一个平面内,所以便有黄赤交角的存在。黄赤交角的度数=太阳直射点的最高纬度=南北回归线的纬度,由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根据等式的性质,黄赤交角正向变化,导致太阳直射点的最高纬度正向变化,引起回归线的纬度正向变化,从而引起热带范围的正向变化;由于回归线纬度+极圈纬度=90°(互余),极圈之内为寒带,所以黄赤交角正向变化,导致极圈纬度反向变化,所以寒带范围正向变化,因回归线和极圈之间为温带,所以温带范围也随之反向变化。

赤道是圆,赤道半径r=6378千米,利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C=2πr可以求出赤道的周长C=40000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r=6371千米,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可以把地球看成一个正球体,根据球体的表面积公式S=4πr2可得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由球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X(〗4[]3〖SX)〗πr3得地球体积为10833亿立方千米。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的计算:360°÷24h=15°/h,地球上各点都是绕同一个自转轴旋转,纬度不同的地点,对应的自转半径就是当地纬线圈的半径,因此自转半径=cosφ(φ为当地的纬度,下同)×赤〖HJ1.95mm〗道半径,可见纬度越高,自转半径越小,转过的弧长越小(弧长=自转半径×转过的角度),也就是线速度越小。在南北极点,自转半径为零,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零。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赤道的线速度×cosφ,由此可得南北纬60°纬线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等于赤道的线速度的1/2。利用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就是经过这两点的大圆(晨昏圈、赤道、经线圈都是大圆)的劣弧长,学习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程、航向。

二、时间(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1.求两地的经度差。以零度经线为界,同侧减(两地同为东经度或同为西经度用减),异侧加(一地为东经度,另一地为西经度用加)求经度差。2.求两地的时间差:用两地的经度差÷15°。3.所求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r+两地的时间差。(若所求地位于已知地的东方则用加,若所求地位于已知地的西方则用减)

区时的计算。1.求两地的时区差或区时差(时区差=区时差)。以零时区为界,同侧减(两地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用减),异侧加(一地为东时区,另一地为西时区用加)求区时差。2.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的区时差。(若所求地位于已知地的东方则用加,若所求地位于已知地的西方则用减)求某一条经线位于某一个时区的方法是用这条经线的经度(单位为度)÷15°所得的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商,这个整数商就是该经线所位于的时区数。

三、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某地的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点-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正午12点)×2=昼弧跨的经度差÷15°=24小时-夜长。某地的夜长=(24小时-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2=夜弧跨的经度差÷15°=24小时-昼长。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纬度差|。纬度差是太阳直射点纬度与所求地的纬度两地纬度相加减,以“赤道为界,同侧减异侧加”求纬度差。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科;区位知识;教学现状;解决对策

一、高中地理学科区位知识教学现状研究的必要性

高中地理学科中的主要的核心理论就是对其有关的区位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与分析,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对其有关区位知识进行掌握的基础之上对其现实生活之中所遇见的实际性的问题去进行分析评价以及解决。区域以及综合两个特性是高中地理学科中的主要特点。高中地理学科中所涉及到的有关区位方面的知识是整个高中地理学科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要想让学生对其高中地理学科中所涉及到的有关的区位知识进行很好的掌握并且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那么就要对其高中地理学科区位知识目前的教学现状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然后在其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改进完善。

二、高中地理学科区位知识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在设计方面还不合理

高中地理学科区位知识在教学目标的设计的有关方面还待完善现阶段还不是很合理,这种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三维教学目标体系还不够系统。通过对其教师所编制的课堂地理学科的教案来看,现阶段的教学目标在设计的过程之中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将其学生全方面的发展的培养理念放在首要的位置之上。较多的教师在对其教学的目标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仍然是将其所学的区位知识与日常的考试紧密的联系在一块,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高中地理学科区位知识在价值、情感以及态度三个方面的重要体现,因此三维教学目标体系还不够完善;第二,教学目标不够实用。良好的可操作性以及可检测性两个特性是其高中地理学科衡量教学目标是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的重要体现。通过调查教学目标所涉及到的可操作方面的特性来看,教学的对象在教师对其教学目标进行设计的过程之中考虑的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少的,同时在导向性以及教学方式两个方面的计划制定也是相对比较少的,不注重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这样就使得教学目标在可操作性方面表现的非常的差。接下来从可检测性这个教学目标的主要表现来看,高中地理学科教师对其区位知识教学目标的设计还是不够细致存在着比较模糊的感觉,这样最终会影响学生对其地理学科区位知识掌握的牢固与否。

2.教学模式还比较传统没有得到及时的改进与完善

现阶段,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主要讲课方式还是传统的依赖国家所规定的教材进行讲课,。教师仍然是在课堂之中处于主体的地位,学生对其所讲授的地理学科区位知识只是在讲台下面被大量的灌输,而没有真正的得到掌握与理解。因此高中地理学科区位知识中的教学模式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进与完善,这样才能使其学生真正掌握所讲授的区位知识。

三、高中地理学科区位知识教学现状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上述两个小节分别对其高中地理学科区位知识教学现状研究的必要性以及高中地理学科区位知识在现阶段教学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阐述,在此基础之上对其高中地理学科区位知识在现阶段教学现状出现的一些普遍问题提出几点解决性的建议。

1.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树立正确

高中学生对其高中地理学科区位知识掌握了解的好与坏与高中地理学科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否正确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师在进行教课的过程当中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不断的跟随社会的进步制定出适合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对其地理学科区位知识进行掌握运用。

2.教师在地理学科区位方面的知识需要进行继续提高

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一些高中地理学科的地理老师在区位专业知识了解以及掌握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还需要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因此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师要在平时的教课当中要注重对自身地理学科区位知识的不断培养与掌握,使其自己的区位知识真正掌握牢固,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其学生进行讲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高中地理学科区位知识教学现状的角度出发,针对高中地理学科区位知识教学现状研究的必要性、高中地理学科区位知识在现阶段教学现状之中存在的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以及如何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广大从事高中地理教学的老师们起到借鉴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邹少华.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区位理念[J].地理教育,2005(1).

[2]王铭,李凤梅.简论运用当地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区位因素概念[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