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安全审计机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系统日志;回调机制;松耦合
中图分类号:TP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4-1150-02
The Application of Callback Mechanism in the Security System Log
LI Jian-hui1, DENG Zhao-hui2
(1.Yueyang Radio and TV University,Yueyang 414000,China;2.Chenzhou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Chenzhou 423000,China)
Abstract: Inside a complete information system, the diary system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function constituent. Under it may record all behaviors which the system produces, and defers to some way to preserve. We may use the information which the diary system records for the system to carry on misprinting, the optimized system performance. In the security domain, the diary system status is more important, it is one of safe audit aspect most main tools.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adjusts callback utilization in the diary system.
Key words: systems log;call-back;lax-coupling
系统的日志记录提供了对系统活动的详细审计,这些日志用于评估、审查系统的运行环境和各种操作。对于一般情况,日志记录包括记录用户登录时间、登录地点、操作内容等项目,在一个完整的安全审计系统里面,日志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组成部分。
1 问题地提出
通常,借助于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和实现技术,开发者可以将用户的需求转换为软件系统中的模块,从而很自然地完成从需求到软件的转换。但是,在软件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模块,或者很多类共享某个行为,或者是某个行为存在于软件的各个模块中,这个行为可以看作是“横向”存在于软件之中,它所关注的是软件的各个部分的一些共有的行为,而且,这种行为在很多情况下不属于业务逻辑的一部分(如图1),系统日志的记录就属于这种行为。这种操作并不是业务逻辑调用的必须部分,但是,开发者却往往不得不在代码中显式进行调用,并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例如,当日志记录的接口发生变化时,必须对调用代码进行修改)。这种问题,使用传统的面向对象的方法是很难解决的。本文就讨论在Delphi中如何将这些“横切面”与业务逻辑代码相分离,从而得到松耦合软件结构以及更好的性能、稳定性等方面的好处。
图1 业务逻辑示意图
2 分析问题
对于日志系统,为了得到好的程序结构,通常使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将系统日志过程封装在一个类中,这个类包含了一个系统日志的代码,例如:
TLog=class//日志类
procedure exepre(Sender: TObject);//执行业务逻辑前的系统日志
procedure exeback(Sender: TObject);//执行业务逻辑后的系统日志end;
TBusiness =class(TLog)//业务逻辑类
procedure Business (Sender: TObject);//业务逻辑
end;
……//处理业务逻辑
exeback(Sender);//处理业务逻辑后记录系统日志
end;
procedure TForm1.Button1Click(Sender: TObject);
begin
mybusiness:= TBusiness.Create();
mybusiness. Business (Memo1);//调用业务逻辑
end;
procedure TLog.exepre(Sender: TObject);
begin
TMemo(Sender).Lines. Add('业务逻辑开始')
end;
procedure TLog.exeback(Sender: TObject);
begin
TMemo(Sender).Lines. Add('业务逻辑结束')
end;
end.
通常情况下,实现日志系统的最直接的方法:创建一个类,将日志功能放在其中,并让所有需要日志功能的类继承这个类。这样的方法有如下问题:
1) 如果这个需求是后期提出的,需要修改的地方就会分散在多达数十个分散的文件中。巨大的修改量,无疑会增加出错的几率,并且加大系统维护的难度。
2) 代码混乱:软件系统中的模块可能要同时兼顾几个方面的需要。举例来说,开发者经常要同时考虑业务逻辑和日志问题,兼顾各方面的需要会导致两种实现元素同时出现,从而引起代码混乱。
3) 紧耦合:使用这种方法,我们必须在业务逻辑代码必须继承自TLog类,这就造成了业务逻辑代码同TLog类的紧耦合,这意味着,当TLog发生变化时,例如,当系统进化需要对exepre和exeback的方法进行改动时,可能会影响到所有引用代码。
3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考虑引入Delphi中的回调机制[1]。回调机制的基本思想就是调用者在初始化一个对象(这里的对象是泛指,包括OOP中的对象、全局函数等)时,将一些参数传递给对象,同时将一个调用者可以访问的函数地址传递给该对象。这个函数就是调用者和被调用者之间的一种通知约定,当约定的事件发生时,被调用者(一般会包含一个工作线程)就会按照回调函数地址调用该函数。如下是回调函数的一个简单实例:
1) 回调函数类型定义:
TCalcFunc=function (a:integer;b:integer):integer;
2) 按照回调函数的格式自定义函数的实现,如
function Add(a:integer;b:integer):integer
begin
result:=a+b;
end;
function Sub(a:integer;b:integer):integer
begin
result:=a-b;
end;
3) 回调的使用
function Calc(mycalc:TcalcFunc;a:integer;b:integer):integer
begin
mycalc(a,b);……………………………..③
end;
4) 下面,我们就可以在我们的程序里按照需要调用这两个函数了
c:=calc(@add,a,b);//c=a+b…………………①
c:=calc(@sub,a,b);//c=a-b………………….②
通过上面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出:程序中在①②处分别两次调用了calc()函数,第一次采用add()函数的地址和两个数作为参数,第二次采用sub()函数的地址和两个数作为参数。相当于通过调用一个函数calc(),传递了不同的函数地址参数,得到了不同函数的调用。
以上是回调函数的的基本思想,如果将系统日志操作语句放在③处的上面和下面,这样在不改动业务逻辑add()、sub()函数的基础上增加了系统日志。下面将本文第一个例子采用回调机制重新改写,结果如下。
为了实现松散耦合结构,利用两个类分别实现日志功能和业务逻辑。
type
THDProcedure = procedure(Sender: TObject) of object;
TLog=class//日志类
procedure Mylog(mypro:THDProcedure;Sender: TObject);//处理系统日志
end;
TBusiness=class //业务逻辑类
…….. //处理业务逻辑
End;
procedure TForm1.FormCreate(Sender: TObject);
begin
rz:=TLog.Create();
dz:=TBusiness.Create();
end;
end.(下转第1154页)
(上接第1151页)
以上日志类和业务逻辑类的定义中,需要说明的是:
1) 回调函数类型定义:THDProcedure = procedure(Sender: TObject) of object,这个定义中的参数必须与业务逻辑类中的处理业务逻辑方法的参数一致。
2) 因为定义的回调函数不是一个普通的函数,它是业务逻辑类对象的方法,所以of object关键字是表示这个方法属于对象方法(不是类方法),也就是说这个函数类型的参数列表中将包括隐含的self参数(其中参数为对象方法中要使用的对象指针)。
3) 业务逻辑类中的处理业务逻辑方法必须声明为Published[2],否则就会发生错误,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对象方法的地址不能简单的通过“@”符号得到,必须使用TObject.MethodAddress方法,MethodAddress 使用RTTI通过对象方法名获取一个对象方法的地址,但MethodAddress方法只能取出Published型的方法,如果没有声明为Published,则MethodAddress(对象方法名)会返回空,导致错误。
4) Routine变量是方法指针,它实际上是一对指针:第一个存储方法的地址,第二个存储方法所属的对象的引用。
通过利用回调机制的重新改写,系统主要由三个大模块组成:日志模块(Tlog类)、业务逻辑模块(Tbusiness类)和组合模块(TForm1类)。那么系统的开发包括三个清晰的开发步骤:
第一步:功能分解:本步骤中,把核心模块级和系统模块级的功能分离开来,就上述的例子来说明,即可以分解出两个功能模块:核心级的业务逻辑功能模块、系统级的日志功能模块。
第二步:功能实现:各自独立的实现这些功能模块,仍然沿用上面的例子,即实现业务逻辑处理单元和日志单元。
第三步:功能的重新组合:本步骤中,通过创建一个模块单元,一方面来指定重组的规则,另一方面则使用这些信息来构建最终系统。以上述例子说明,即指定哪些操作需要记录。
4 结论
总而言之,回调机制不仅可帮助我们解决传统方法对系统日志操作中出现的代码后期维护、代码混乱、紧耦合等问题,它还有更多的优势:
1) 系统容易扩展:由于日志功能模块和业务逻辑功能模块根本不知道彼此的存在,所以很容易通过建立新的功能模块加入新的功能,使系统易于扩展。
2) 更好的代码重用性:把每个功能实现为独立的模块,模块之间是松散耦合的。举例来说,我们可以用另外一个独立的日志写入器功能来替换当前的模块,用于把日志写入数据库,以满足不同的日志写入要求。松散藕合的实现通常意味着更好的代码重用性。
回调机制不仅仅可以在系统日志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它还可以运用在系统安全、模式匹配的性能分析[3-4]、验证等方面。
参考文献:
[1] Steve Teixeira,Xavier Pacheco.Delphi 5开发人员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 耿宏运,陈站林,赵宗福,等.Delphi6组件大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网络安全审计;日志;日志格式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4-20803-02
1 引言
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安全审计系统等安全产品为内部网络提供了良好的保护作用。安全审计系统提供了一种通过收集各种网络信息从而发现有用信息的机制,将这种机制应用于局域网内部,从多种网络安全产品中收集日志和警报信息并分析,从而实现效能的融合,与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产品形成合力,为局域网的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如何高效的从各种网络设备所生成的海量的日志数据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通过格式的统一整合后为安全审计系统提供统一接口,这是安全审计系统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也是影响整个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2 安全审计系统的功能需求
安全监控与审计技术通过实时监控网络活动,分析用户和系统的行为、审计系统配置和漏洞、评估敏感系统和数据的完整性、识别攻击行为、对异常行为进行统计、跟踪识别违反安全法则的行为等功能,使系统管理员可以有效地监控、评估自己的系统和网络。监控审计技术是对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有效补充,弥补了传统防火墙对网络传输内容粗粒度(传输层以下)的控制不足,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的网络安全防范手段,对检测手段单一的入侵检测系统也是有益的补充,能及时对网络进行监控,规范网络的使用[1]。
目前,安全审计系统是网络安全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许多研究者都提出了不同的系统模型,这包括对内容进行审计的安全审计系统、对用户行为进行审计的安全审计系统以及对各种安全设备生成的日志进行审计的安全审计系统等等。
基于日志的网络安全审计系统是一个日志接收与日志分析的审计系统,该系统能够接收、分析审计局域网内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产品生成的日志,审计局域网内的网络信息安全。基于日志的网络安全审计系统的功能需求如下:
(1) 集中管理:审计系统通过提供一个统一的集中管理平台,实现对日志、安全审计中心、日志数据库的集中管理,包括对日包更新、备份和删除等操作。
(2) 能采集各种操作系统的日志,防火墙系统日志,入侵检测系统日志,网络交换及路由设备的日志,各种服务和应用系统日志,并且具备处理多日志来源、多种不同格式日志的能力。
(3) 审计系统不仅要能对不同来源的日志进行识别、归类和存储,还应能自动将其收集到的各种日志转换为统一的日志格式,以供系统调用。并且能以多种方式查询网络中的日志记录信息,以报表的形式显示。
(4) 能及时发现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并通知管理员采取相应措施。系统必须从海量的数据信息中找出可疑或危险的日志信息,并及时以响铃、E-mail或其他方式报警,通知管理员采取应对措施及修复漏洞。
(5) 审计系统的存在应尽可能少的占用网络资源,不对网络造成任何不良的影响。
(6) 具备一定的隐蔽性和自我保护能力。具有隐蔽性是说系统的存在应该合理“隐藏”起来,做到对于入侵者来说是透明而不易察觉系统的存在。
(7) 保证安全审计系统使用的各种数据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若采用未经加密的明文进行数据传输,很容易被截获、篡改和伪造,工作站与服务器之间的通讯应进行加密传输,可采用SSL、AES、3DES等加密方式。
(8) 具有友好的操作界面。
3 安全审计系统的模型概述
如图1所示,基于日志的安全审计系统主要包含如下模块:
(1) :负责收集各种日志数据,包括各种操作系统的日志,防火墙系统日志、入侵检测系统日志、网络交换及路由设备的日志、各种服务和应用系统日志等。定时或实时发送到审计中心。其间,日志数据的传送采用加密方式进行发送,防止数据被截获、篡改和伪造。
(2) 数据预处理模块:将采集到的日志数据经过解密后按照数据来源存入相应的数据库中。
(3) 系统管理模块:负责对日志、安全审计中心、日志数据库的集中管理,包括对日志数据的更新、备份和删除等操作。
(4) 数据处理模块:负责自动将收集到的各种日志转换为统一的日志格式,并且从海量的数据中通过模式匹配,发现并找出可疑或危险的日志信息,交由“日志报警处理模块”进行处理。
(5) 日志报警处理模块:处理已发现的问题,以响铃、E-mail或其他方式报警通知管理员采取应对措施。
(6) 数据库模块:负责接收、保存各种日志数据,包括策略库也存放其中。
(7) 接口模块:供用户访问、查询。
4 安全审计系统中有用数据整合的方法
4.1 安全审计系统的数据源
安全审计系统可以利用的日志大致分为以下四类[2]:
4.1.1 操作系统日志
a) Windows系统日志。Windows NT/2K/XP的系统日志文件有应用程序日志、安全日志和系统日志等,日志默认位置在%systemroot%\system32\config目录下。Windows是使用一种特殊的格式存放它的日志文件,这种格式的文件通常只可以通过事件查看器EVENT VIEWER读取。
b) Linux/Unix系统日志。在Linux/Unix系统中,有三个主要的日志子系统:连接时间日志、进程统计日志和错误日志。错误日志――由syslogd(8)执行。各种系统守护进程、用户程序和内核通过syslog向文件/var/log/messages报告值得注意的事件。
4.1.2 安全设备日志
安全设备日志主要是指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产生的日志。这部分日志格式没有统一标准。目前,国内多数防火墙支持WELF(Web Trends Enhanced Log Format)的日志格式,而多数入侵检测系统的日志兼容Snort产生日志格式。
4.1.3 网络设备日志
网络设备日志是指网络中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产生的日志,这些设备日志通常遵循RFC3164(TheBSD syslog Protocol)规定的日志格式,可以通过syslogd实现方便的转发和处理。一个典型的syslog记录包括生成该记录的进程名字、文本信息、设备和优先级范围等。
4.1.4 应用系统日志
应用系统日志包含由各种应用程序记录的事件。应用系统的程序开发员决定记录哪一个事件。Web应用程序日志往往是系统管理员最关心的应用系统日志之一。
a) Apache日志。Apache日志记录Apache服务器处理的所有请求和出错信息,它支持两种格式的日志:普通记录格式(Common Log Format),组合记录格式(Combined Log Format)。
b) IIS日志。IIS日志文件记录了所有访问IIS服务程序的信息,IIS日志文件一般位于如下路径:%systemroot%\system32\LogFiles。IIS支持“W3C扩充日志文件格式”、“NCSA通用日志格式”和“ODBC数据库日志格式”。
论文关键词:安全审计 日志 数据挖掘
论文摘要:该文提出了无线网关安全审计系统的系统模型,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流程。在系统中通过改进syslog机制,引入有学习能力的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对无线网关的安全审计。
无线网关作为无线网络与布线网络之间的桥梁,所有的通信都必须经过无线网关的审计与控制。在无线网络中,无线网关放置在无线网络的边缘,相当于无线网络的大门,当无线网关遭到攻击和入侵时,灾难会殃及整个无线网络,使无线网络不能工作或异常工作,由此可见,对无线网关进行安全审计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系统概述
本文研究的安全审计系统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智能化无线安全网关的一部分。智能化无线安全网关在无线网关上集成具有IDS和防火墙功能的模块,以及控制和阻断模块,这些功能模块在统一操作系统的基础上,既各司其职,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防范、预警、响应和自学习的功能,构成一个有机的安全体系。
无线网关的安全审计系统,其主要功能就是在事后通过审计分析无线安全网关的日志信息,识别系统中的异常活动,特别是那些被其他安全防范措施所遗漏的非法操作或入侵活动,并采取相应的报告,以有利于网络管理员及时有效地对入侵活动进行防范,确保网络的安全。无线网关安全审计系统是针对无线网络的安全运作而提出的,主要包括数据控制、数据采集、日志归类、日志的审计与报警等几大基本功能。
首先,审计系统的数据控制模块对进出的数据信息进行严格的控制,根据预定义的规则进行必要的限制,适当地降低风险。其次,安全审计系统的数据采集模块收集无线安全网关的网络日志、系统日志、及用户和应用日志。随后,采集部件收集到的日志记录被送到日志归类模块,根据日志记录行为的不同层次来进行分类。最后,使用审计与报警模块对日志记录进行审计分析。这时可以根据预先定义好的安全策略对海量的日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检测出无线网关中是否存在入侵行为、异常行为或非法操作。管理员可以初始化或变更系统的配置和运行参数,使得安全审计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二、系统设计
1、系统结构组成
2、设计思想
系统从数据采集点采集数据,将数据进行处理后放入审计数据库,采用有学习能力的数据挖掘方法,从“正常”的日志数据中发掘“正常”的网络通信模式,并和常规的一些攻击规则库进行关联分析,达到检测网络入侵行为和非法操作的目的。
3、系统的详细设计
(1)数据的控制
数据控制模块使用基于Netfilter架构的防火墙软件iptables对进出的数据信息进行严格的控制,适当地降低风险。
(2)数据的采集
数据采集模块,即日志的采集部件,为了实现日志记录的多层次化,即需记录网络、系统、应用和用户等各种行为来全面反映黑客的攻击行为,所以在无线安全网关中设置了多个数据捕获点,其主要有系统审计日志、安全网关日志、防火墙日志和入侵检测日志4种。
(3)日志的归类
日志归类模块主要是为了简化审计时的工作量而设计的,它的主要功能是根据日志记录行为的不同层次来进行分类,将其归为网络行为、系统行为,应用行为、用户行为中的一种,同时进行时间归一化。进行日志分类目的是对海量信息进行区分,以提高日志审计时的分析效率。
(4)日志审计与报警
日志审计与报警模块侧重对日志信息的事后分析,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网关日志信息进行审计分析,即将收到的日志信息通过特定的策略进行对比,以检测出不合规则的异常事件。随着审计过程的进行,若该异常事件的可疑度不断增加以致超过某一阈值时,系统产生报警信息。该模块包括日志信息的接收、规则库的生成、日志数据的预处理、日志审计等几个功能。
三、系统的实现
1、系统的开发环境
智能无线安全网关安全审计系统是基于linux操作系统开发的B/S模式的日志审计系统。开发工具为前台:Windows XPprofessional+html+php后台:Linux+Apache+Mysql+C++。
2、系统的处理流程
前面已经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的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
3、日志归类模块的实现
无线网关的日志采用linux的syslog机制进行记录,syslog记录的日志中日期只包含月和日,没有年份。在本模块中,对日志记录的syslog机制进行一些改进,克服其在日志中不能记录年的问题。
下面以无线网关的日志为例,说明其实现过程。网关日志的保存文件为gw.log,用一个shell脚本,在每月的第一天零点,停止syslogd进程,在原来的文件名后面加上上一个月的年和月,如gw.log200603,再新建一个gw.log用于记录当月的日志,再重启syslogd记录日志。这样就把每月的日志存放在有标志年月的文件中,再利用C++处理一下,在记录中加入文件名中的年份。
4、日志审计与报警模块的实现
(1)日志审计模块的处理流程
(2)规则库生成的实现
安全审计系统所采用的审计方法主要是基于对日志信息的异常检测,即通过对当前日志描述的用户行为是否与已建立的正常行为轮廓相背离来鉴别是否有非法入侵或者越权操作的存在。该方法的优点是无需了解系统的缺陷,有较强的适应性。
这里所说的规则库就是指存储在检测异常数据时所要用到的正常的网络通信及操作规则的数据库。规则库的建立主要是对正常的日志信息通过数据挖掘的相关算法进行挖掘来完成。首先系统从数据采集点采集数据,将数据进行处理后放入审计数据库,通过执行安全审计读入规则库来发现入侵事件,将入侵时间记录到入侵时间数据库,而将正常日志数据的访问放入安全的历史日志库,并通过数据挖掘来提取正常的访问模式。最后通过旧的规则库、入侵事件以及正常访问模式来获得最新的规则库。可以不停地重复上述过程,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的过程,同时不断更新规则库,直到规则库达到稳定。
(3)日志信息审计的实现
日志审计主要包括日志信息的预处理和日志信息的异常检测两个部分。在对日志进行审计之前,我们首先要对其进行处理,按不同的类别分别接收到日志信息数据库的不同数据表中。此外,由于我们所捕获的日志信息非常庞大,而系统中几乎所有的分析功能都必须建立在对这些数据记录进行处理的基础上。而这些记录中存在的大量冗余信息,在对它们进行的操作处理时必将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降低了审计的效率。因此有必要在进行审计分析之前尽可能减少这些冗余信息。所以,我们在异常检测之前首先要剔除海量日志中对审计意义不大及相似度很大的冗余记录,从而大大减少日志记录的数目,同时大大提高日志信息的含金量,以提高系统的效率。采用的方式就是将收集到的日志分为不同类别的事件,各个事件以不同的标识符区分,在存放日志的数据库中将事件标识设为主键,如有同一事件到来则计数加一,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日志信息的冗余度。
在日志信息经过预处理之后,我们就可以对日志信息进行审计了。审计的方法主要是将日志信息与规则库中的规则进行对比,如图3所示,对于检测出的不合规则的记录,即违反规则的小概率事件,我们记录下其有效信息,如源,目的地址等作为一个标识,并对其设置一怀疑度。随着日志审计的进行,如果属于该标识的异常记录数目不断增加而达到一定程度,即怀疑度超过一定阈值,我们则对其产生报警信息。
四、数据挖掘相关技术
数据挖掘是一个比较完整地分析大量数据的过程,它一般包括数据准备、数据预处理、建立数据挖掘模型、模型评估和解释等,它是一个迭代的过程,通过不断调整方法和参数以求得到较好的模型。
本系统中的有学习能力的数据挖掘方法,主要采用了三个算法:
(1)分类算法 该算法主要将数据影射到事先定义的一个分类之中。这个算法的结果是产生一个以决策树或者规则形式存在的“判别器”。本系统中先收集足够多的正常审计数据,产生一个“判别器”来对将来的数据进行判别,决定哪些是正常行为,哪些是入侵或非法操作。
(2)相关性分析 主要用来决定数据库里的各个域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被审计数据间的相互关联,为决定安全审计系统的特征提供很重要的依据。
(3)时间序列分析 该算法用来建立本系统的时间顺序模型。这个算法帮助我们理解审计事件的时间序列一般是如何产生的,这些所获取的常用时间标准模型可以用来定义网络事件是否正常。
本系统通过改进syslog机制,使无线网关的日志记录更加完善,采用有学习能力的数据挖掘技术对无线网关正常日志数据进行学习,获得正常访问模式的规则库,检测网络入侵行为和非法操作,减少人为的知觉和经验的参与,减少了误报出现的可能性。该系统结构灵活,易于扩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此外,使用规则合并可以不断更新规则库,对新出现的攻击方式也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做出反应。下一步的工作是进一步完善规则库的生成以及审计的算法,增强系统对攻击的自适应性,提高系统的执行效率。
参考文献
[1]Branch,JW,Petroni,NL,VanDoorn,L.,Safford,D.,Auto-nomic802.11WirelessLANSecurityAuditing,IEEESecurity&Privacy,May/June 2004,pp.56-65.
[2]李承,王伟钊. 基于防火墙日志的网络安全审计系统研究与实现.计算机工程 2002.6.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事故;监理工程师;安全控制
Safety Control of Deep D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Zhang Zhujia
(Jiangsu Jiuding Global Technology Group Co.,Ltd. JiangSU Xuzhou,China )
Abstract: How to reduce the possible accidents and the consequent losses constitutes the most urgent problem in deep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By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 of the accident of deep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how to control the safety of deep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is discuss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upervision engineer.
Key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accident; supervision engineer; safe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TV55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向高空、向地下争取建筑空间成为一个发展趋势,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基坑开挖的深度及覆盖面积都在加大。为了保证基坑周围土体的稳定,保护基坑附近建筑物及设施的安全,在房屋密集不具备放坡条件的城市开挖深基坑必须构筑支护结构。 该支护结构一方面可以保持基坑周边土体的垂直稳定,防止周边土体塌方,另一方面是形成一圈止水围幕阻止基坑外的水渗入基坑从而使基础和地下室的施工能顺利进行。由于基坑的支护结构是临时设施,设计时的安全储备较少,同时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因此在基坑工程中经常出现如支护结构破坏、基坑塌方及大面积滑坡;基坑周围道路开裂、塌陷,临近建筑物开裂甚至倒塌等,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尽可能的减小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事故发生率以及灾害损失,已经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重视的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产生基坑工程事故的原因,然后从监理工程师角度出发探讨基坑工程控制方法。
2.深基坑工程的事故原因
深基坑工程的事故原因很多,按责任主体来划分可以划分为:建设单位管理问题;工程勘察问题;设计失误;施工单位问题以及监理管理问题。
2.1 建设单位管理问题
根据基坑工程事故原因调查,建设单位原因导致基坑工程事故比例约6%。建设方现场管理混乱,投资方片面压价、层层分包或不适当地参与选择或强行拍板某种支护或降水方案;有的由于无力或延迟支付工程款,导致基坑挖土后长期暴漏在日晒雨淋中贻误支护时机,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
2.2勘察方面的原因
据相关统计,由于勘察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基坑工程事故约占5%。一是提供的勘察资料不准,设计所需的主要力学指标与实际相差很远,特别是有的指标偏大,使设计不安全;二是提供勘察资料不全,不细。有的深基没有进行专门的基坑勘察,有的勘察报告没有基坑设计的有关地层结构和强度指标,仅靠感观和经验参数进行设计;三是勘察过程中队水文地质勘察不够重视,缺少对基坑工程有意义的水文情况的评价,未能引起设计与施工人员的注意。
2.3设计方面的原因
基坑设计同时涉及到多种学科,如土力学、结构力学、基础工程和原位测试技术等。很多基坑支护由施工单位负责设计,而施工单位一般不具备设计资质,设计人员没有设计资格,主观地按经验设计,留下安全隐患。有些设计单位没有进行现场踏勘和调查,对地层结构和周边建筑结构、道路荷载、边界条件、管线、荷载认识不足,特别事对土质构造、地质成因以及地下水的形成要掌握不够详细。工程施工过程中,现场条件变化与设计不符,未能进行动态调整。据相关统计,设计原因造成的基坑事故据约占45%,说明设计考虑不周造成的事故概率相当高。
2.4施工单位方面的原因
据统计,该方面原因造成的事故占总调查总数的40%。主要由于施工部门思想上存在基坑支护是临时性工程的观念,施工管理、施工质量马虎大意,偷工减料,锚杆、土钉入土深度不够,支护结构强度不足;施工组织设计不当基坑上部堆土,使边坡增加超荷载,有的基坑上部行走机械挖土机等;不按设计工况开挖和支护,大面积超挖;基坑开挖后没有及时进行支护及隐蔽,导致长时间暴露,应力释放,雨水下渗,强度降低;施工单位没有应急预案,出现险情或突发事件时没有抢险措施,盲目处理导致事故加剧。
2.5 监理方面的原因
该方面的原因导致基坑事故占总数的4%左右。一方面由于不按程序进行审核和控制;二是自身水平有限,建议失误;三不能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反馈。
3.监理工程师对基坑支护的控制措施
监理工程师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登记的工程监理人员人员。 监理工程师是代表业主监控工程质量,是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桥梁。在基坑工程质量事故预防方面,监理工程师应该从以下几点抓起。
监理工程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虽然受建设单位委托,但不能盲目服从于建设单位。对建设单位不合理的节省费用、压缩工期、选用不合理的方案和实力不强的施工队伍行为进行制止。要求建设单位委托监测单位进行基坑监测。
监理单位应该对设计单位资质,设计人员资格进行审查,对设计方案的有效性进行审核;要求设计单位提出监测方案和预警标准。
现场管理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必须按设计工况进行施工,措施得当,有安全和质量保证,应急预案必须科学可行,任何人不得擅自修改设计。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基坑工程责成施工单位按要求单独编制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方案必须报经监理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基坑工程,要求施工单位组织专家对基坑工程专项方案进行论证。对施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控制和解决;对施工单位的违规行为及时制止。
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熟悉地质勘察报告及基坑工程勘察报告,对工程中发生的变化、违规施工,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反映。对施工单位反映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对违规施工及时制止。
4.结语
深基坑工程事故时有发生,引起基坑安全事故的原因很多,但存在共性。本文根据不同责任主体分析了基坑事故发生原因。监理工程师应从事故发生原因入手,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对基坑工程的施工进行有效监控。
参考文献:
1.陈军.风险管理理论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08,6:200-202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安全技术;作用
一、基坑工程的相关介绍
所谓基坑工程就是指包括基坑支护体系设计与施工和土方开挖的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在这其中基坑的支护体系是临时结构,所以在地下施工完成后就不在需要了。基坑工程具有较强的区域性、时空效应以及个性和综合性,而作为系统工程其还具有环境效应。而深基坑主要就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再有就是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而不超过五米的工程,都属于深基坑的范围。除此之外的那些基坑工程就都属于浅基坑。
基坑支护结构在高层的建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高层建筑的施工区域的特殊性,为了保证周围公路、商厦等多种建筑的安全,所以施工的要求都是非常严格的。而基坑支护结构类型的建筑在施工中具有振动小、支护稳定等绝对优势,能够做到在保障工程主体技术顺利施工和运行的同时,还能够在工程的经济效益、工程进度、施工安全等多个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
二、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相关问题
基坑支护技术尤其是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土木建筑以及高层建筑工程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并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其真正的施工的时候目前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规范的地方,下面我们就从具体的几个方面来具体介绍这些问题,并且从施工技术以及安全技术方面实行相关的解决措施。
首先要说的就是边坡施工达不到设计规范要求的问题,这一方面的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基坑开挖没有达到要求,往往不是超挖就是欠挖;除此之外,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相关的工作人员不能达到施工工作的要求,例如管理人员的管理不到位和技术操作人员的水平不过关,这些最终都会造成开挖后边坡的平整度达不到具体的要求。然后就是会出现图层开挖和边坡支护不配套的现象,我们都知道基坑支护的技术含量相较于上面的土方开挖要高上很多,相应的工序也是十分复杂的,但是在正式的专业施工队进行施工的时候,土方开挖的时候就会因为抢进度和拖工期,而造成本来需要协调的工序或者工程变得异常混乱,最终就会造成总工期的进度拖延,有更甚者会造成许多工程质量的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上面提到的具体在施工方面的两个问题,在施工的原料的方面也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的,例如喷射混凝土的厚度不够,强度也达不到设计的要求,就是很普遍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往往造成混凝土的质量不达标,再加上混凝土的养护不到位,同样造成许多安全问题;还有就是成孔注浆不到位,土钉或锚杆受力达不到规定的设计要求,这都是由于成孔的深度比较深,而施工人员又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从而就会出渣不尽、无法成孔,接下来注浆工作根本无法完成,最终又会造成锚杆的抗拔力不足,使得工程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边坡顶面没有遵照要求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在进行支护的时候,必须要做好排水的设施,[1]还要及时将开挖土层表面硬化,若没有做好这些占据重要地位的措施,最终就会导致基坑土体发生较大的位移,最终影响到工程的进度以及质量。
三、深基坑支护施工、安全技术
为了迎合目前建筑工程以及土木工程的要求,基坑的支护施工、安全技术都进一步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也为了更好的避免和解决上面所提到的几方面的问题,也在技术上面采取相关的措施,下面我们就具体介绍在深基坑支护施工和安全技术。
首先是施工要点,在基坑的开挖方面,要前后分为两次,一直做到设计的标准高度为止,然后再采用支护的方式为水泥搅拌桩重力式挡土墙进行支护。至于施工工艺流程,首先要进行放线定位,然后进行预拌桩下沉,接着是提升桩并喷浆搅拌,再一次搅拌下沉,最终再一次搅拌上升就完成了整个工艺流程。[2]
然后我们就要针对深基坑支护施工以及安全方面的技术进行控制。这其中主要包括钻孔桩施工、搅拌桩施工、质量检验以及最后的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监测。在钻孔桩的施工中,要认真埋设护筒,还要准确的定位桩机以及控制泥浆密度、做清孔验收、钢筋笼安放控制和控制水下混凝土的规格等等;而搅拌桩施工则需要轴线控制、垂直度控制、水泥进场时的质量检验以及在之后施工作业中的相关检查,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和施工安全。而所谓的质量检验其实同样包括在搅拌桩施工的混凝土、水泥的相关质量检验,同时还包括水泥土的抗压强度、渗透系数检验以及开挖后的质量检验;最后的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监测,其中还最重要的就是基坑变形检测的工作,主要检测的项目就是边坡位移、周边管线、周边建筑物、道路、市政设施、桩的钢筋应力等。
基坑支护工作的好与坏,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及安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基坑支护技术已经逐渐的走向成熟,但当前的技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所以还是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的改善,最终达到土木建筑以及高层建筑施工的真正高质量和绝对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在明,地下水与建筑基础工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赵花丽,傅少君,深基坑工程的现状与发展[j],孝感学院学报,2005
[3]孙丽梅,张玉敏,高明涛.鞍山东方大厦深基坑土钉支护技术.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7,(2).
[4]陶聿君.对深基坑工程支护技术的论述[J].四川建材,2006(4).
[5]张雪松.建筑基坑支护工程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3).
[6]张雪,秦跃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0(4).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质量控制 安全管理 要注意问题 总结体会
1、 前言
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技术是建设部近年大力推广应用的新的地基施工技术,其在现代化标志性高层建筑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何实施一个经济安全的支护方案,一直是人们极为关注的课题。
2 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首层平面呈长方形布置,长126.40m、宽39.7m~44.7m,总建筑物面积19801m2,建筑层数为地上三层(局部四层),地下一层。地下室面积为5363m2,周长约340m,底板标高为-3.5m~-3.7m,底板厚度为400mm,基坑开挖深度为4.0m~4.2m。
该商场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四周交通便利,东、南面街道较窄,建筑红线距离建筑物最小处仅有10m,西、北面为车流量较大的主要交通干道,人员活动频繁,而且四周管线密布,尤其是光纤电缆和市政排水渠相距较近。地下水源丰富,地下水位较高,离地面0.8m~1.2m。
由于该工程工况复杂,受地理环境影响大,基坑开挖不可能采用放坡施工方法。为确保基坑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的安全,决定采用钻孔灌注桩作挡土、水泥搅拌桩止水的支护方案(如图1、图2所示)。
2 地质概况
本场地古地貌属水道的漫滩或阶地,土层自上而下分别是:①素填土层,1.8m~3.7m,呈松散状态,承载力特征值fak=50kPa;②粉土,1.7~1.9m,稠密,fak= 80kPa;③淤泥质粘土,2.5~5.40m,饱和,流塑,fak= 50kPa;④粘土,1.0~3.6m,可塑,局部软塑,fak= 120kPa;⑤粉土,0.8~4.6m,饱和,稍密,fak= 150kPa;⑥砾砂,0.7~2.5m,饱和,松散,fak= 150kPa;⑦粉质粘土,1.0~6.3m,可塑~硬塑,fak=250~350 kPa。
3 施工工艺
3.1钻孔灌注桩施工
(1)钻机就位前,在已平整场地内铺好枕木,并用水平尺校正,保证钻机平稳、牢固。在桩位埋设6~8mm厚钢板护筒,内径比孔口大100~200mm,埋深1~1.5mm,同时挖好基坑,排泥槽,泥浆池等。
(2)成孔采用循环工艺,钻进时取清水钻孔,自然送浆护壁或加入红粘土或膨润土泥浆护壁,泥浆密度为1.3t/m3。
(3)钻进时应根据土层情况加压,开始应用轻压力,慢转速,逐步转入正常,按钻具自重强加压,不超过10KN,在松软土层中钻进,应根据泥浆补给情况控制钻进速度。
(4)采用单机跳钻方法
(5)桩孔钻完后,应用空气压缩机清孔,也可用泥浆置换方法清孔。
(6)清孔量孔径后,用吊车安放钢筋笼,进行隐蔽验收,合格后安放导管,然后灌注水下混凝土。灌注时,导管底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mm~500mm,并使用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0.8m以上,在以后的浇筑中,导管宜为2~6m。
(7)浇筑至桩顶设计标高后,在桩顶预留4φ14插筋,L=1150mm,锚入桩长度为600mm。
(8)转入下一根桩施工。
3.2水泥搅拌桩施工
水泥搅拌桩是采用水泥作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将喷出的水泥浆固化剂与地基土进行原位强制拌和形成水泥土。利用在水泥与软土间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化成整体性的具有一定强度的挡土防渗墙。
(1)施工工艺:定桩位钻机对位搅拌钻制备固化剂浆液喷浆搅拌提升重复搅拌喷浆至桩顶标高转入下一根桩施工
搅拌桩施工完成后,将钻孔桩顶上的浮浆凿除并清洗桩顶,然后在钻孔桩顶设置C25钢筋混凝土冠梁900×400,以增加挡土墙的整体性(见图3)。
4 施工及安全控制
4.1钻孔桩施工
(1)认真埋设护筒。埋设时应用十字架方法对准测量标定的桩位中心,使其偏差不小于0.05m。
(2)桩机定位准确。桩机基本就位后,利用钻头与护筒内壁之间的孔隙大小来微微移动,调整桩机位置直到钻头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为止,定好位的桩机必须用木楔将滚筒固定,最后用经纬仪进行观测,确认钻头中心与桩中心的偏差不大于0.05m方可开孔。
(3)控制泥浆密度。钻孔过程中,要用泥浆护壁、泥浆密度应适宜,一般以下1.2~1.5为好,视地质情况而定。在粘土层中,泵入泥浆可稀些,必要时可加清水,取1.2左右。而在砂砾层中,泥浆密度要控制在1.5左右,否则极易出现坍孔事故。
(4)必须作清孔验收。现场派专人做好成孔清孔验收工作,以确保桩身质量。
(5)钢筋笼安放控制。由于钢筋笼采局部加强配筋设计(见图4),安放时,必须由专人指挥,确保受力钢筋位置安放准确,同时要控制好钢筋笼标高和垂直度。
(6)控制水下混凝土的标号、坍落度、水泥用量不小于360kg/m3,用中砂、砂率宜控制40%~45%,粗骨料最大粒径≤40mm,坍落度180mm~220mm。
(7)控制导管与钢筋应保持100mm距离。
4.2搅拌桩施工
(1)桩位、轴线控制。在搅拌桩轴线上每20m设控制桩一组,桩组间用钢卷尺每隔350mm标定出桩位,同时在桩机前每5m设控制桩一组,校核施工桩位。用经纬仪在桩机一侧放出一条与桩轴线平行的细线,控制成桩轴线,桩机的侧移距均以该细线为标准。
(2)垂直度控制。平整场地,桩机行走路线范围内的地面高差不大于100mm,以利于调整垂直度。施工前用经纬仪调整桩机垂直度,在滑道架上下10m距离处用细绳各系一个十字形叉丝,使两叉丝中点连线处于同一垂线上,挂一垂求,在后续单桩施工中用垂球控制桩机的垂直度。
(3)进场的R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必须具备出厂质量合格证检验单,并对水泥的质量进行复检,认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4)水泥浆液应严格按确定的配合比拌制,水灰比为0.5~0.6,水泥量为60kg/m。水泥浆液在搅拌筒内不断搅拌,浆液不得离析,且每次搅拌时间不得小于3min,水泥用量要准确,使用磅秤进行计算,喷浆时不出现断浆现象,输浆管道不堵塞。
(5)相邻两次加固时间不得超过24h,若间歇时间太长应采取措施,可在下一根桩施工时增加水泥用量1%。
(6)为防止断桩和缺浆,搅拌桩下沉到停浆点以下0.5m,待恢复供浆时再喷浆提升,停机超过3h,则重新清洗一次输浆管,确保输浆畅通,保证喷浆均匀。
(7)搅拌桩完工后28d,可开挖土方,基坑开挖时控制地面堆载不得超过10kN/m2,离桩800mm以内土方采用人工挖除,同时基坑底标高以上300mm,土方也采用人工开挖,以防止发生断桩和扰动淤泥,保证支护桩的质量,施工期间作好基坑外侧地面排水和基坑内集水、排水工作。
5 质量检测
(1)抽芯检测。对比孔桩和搅拌桩进行抽芯检测,取芯位置在单桩中心,检验结果表明,单桩长度、强度、水泥土的均匀程度,桩间搭接均满足要求。
(2)现场水泥土的抗压强度,渗透系数检验。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土28d无侧限抗压强度均超过3.0MPa,抗渗试块28d,渗透系数均小于A×10 cm/s 。
(3)开挖后质量检验。开挖后对防渗墙进行质量检验时,墙面无渗漏且垂直整齐,无明显的贯通裂缝,坑底无渗漏,无塑性隆起。施工期间,用精密经纬仪对墙顶水平位移及沉降进行监测测量,沿墙顶每隔10m设一监测点,每天测两次,直至地下室施工完毕,其水平位移及沉降变化不明显。由此可见该基坑支护方案安全可靠,也取得良好效益,达到了钻孔桩和搅拌桩在本工程中应用的目的。
6、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安全监测
由于深基坑施工具有一定危险的施工作业,在日常的施工安全检查和监督中,必须严格执行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进行检查和监督。对于深基坑来说,必须做好基坑变形监测的工作。为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建筑物、道路、管线的安全,在基坑开挖、支护、机构施工过程的各个阶段,主要监测项目包括边坡位移、周边管线、周边建筑物、道路、市政设施、桩的钢筋应力等,应根据各个施工阶段特点进行动态同步监测,护坡桩施工、土方开挖期间,监测频率为1次/2d,土方开挖、支护完成后监测频率为1~2次/d;支护完成后15d内未出现大的异常变化,监测停止。根据每日监测情况,及时对基坑开挖的速度和深度等进行调整,使得深基坑施工在监控信息指导下正确、合理地进行,保证基坑的安全。
7 总结及体会
上述工程深基坑施工采取了合理的技术措施和严格的施工安全管理,在施工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保证了深基坑施工的顺利完成和周边环境的正常工作秩序,未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经相关权威部门检验,达至优良。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基坑支护,安全施工
Abstract: in the building foundatio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once appear error, can cause significant safety accident, resulting in economic losses and time dela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the safety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ummarizes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the safety i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Keywords: architecture; Foundation pit bracing, safety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来,高层建筑的迅速兴起,促进了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然而不断出现的基坑工程事故,已经引起重视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
一.深基坑支护存在的问题
1.支护结构设计中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选择不当
深基坑支护结构所承担的土压力大小直接影响其安全度,但由于地质情况多变且十分复杂,要精确地计算土压力目前还十分困难,关于土体物理参数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深基坑开挖后,含水率、内摩擦角和粘聚力三个参数是可变值,很难准确计算出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
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如果对地基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取值不准,将对设计的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土力学试验数据表明:内磨擦角值相差5,其产生的主动土压力不同;原土体的内凝聚力与开挖后土体的内凝聚力,则差别更大。施工工艺和支护结构形式不同,对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的选择也有很大影响。
2.基坑土体的取样具有不完全性
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之前,必须对地基土层进行取样分析,以取得土体比较合理的物理力学指标,为减少勘探的工作量和降低工程造价,不可能钻孔过多 因此,所取得的土样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完全性。但是,地质构造是极其复杂 多变的,取得的土样不可能全面反映土层的真实性。因此,支护结构的设计也就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的地质情况。
3.基坑开挖存在的空间效应考虑不周
深基坑开挖中大量的实测资料表明:基坑周边向基坑内发生的水平位移是中间大两边小深基坑边坡的失稳,常常以长边的居中位置发生,这是以深基坑开挖是一个空间问题。传统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是按平面应变问题处理的,对一些细长条基坑来讲,这种平面应变假设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而对近似方形或长方形深基坑则差别比较大。所以,在未进行空间问题处理前而按平面应变假设设计时,支护结构要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开挖空间效应的要求。
4.支护结构设计汁算与实际受力不符
目前,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仍基于极限平衡理论,但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并不那么简单。工程实践证明,有的支护结构按极限平衡理论设计计算的安全系数,从理论上讲是绝对安全的,但有时却发生破坏;有的支护结构安全系数虽然比较小,甚至达不到规范的要求,但在实际工程中却满足要求
极限平衡理论是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一种静态设计,而实际上开挖后的土体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也是一个土体逐渐松弛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增长,土体强度逐渐下降,并产生一定的变形 所以,在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二.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1.基坑支护施工前关键工作
①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在编制前,要重视对深基坑开挖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特点的勘察,重要的是对场地土质的稳定问题进行评述,在勘察工作中应将可能导致边坡土体滑坡的各种因素事先弄清,对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易产生威胁的重要地段、重点地层和重要的土质指标要保证其可靠性。查明场地内地下水分布十分重要,因基坑事故绝大部分与地下水有关,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勘察资料,不得采用来进行深基坑支护的设计和施工。如果采用土钉墙或锚杆支护方案的,土钉(锚杆)应先做抗拔试验,选择有代表性土坡断面和不同的土层,以0天、3天、4天的抗拔强度值来设计。
②对基坑支护设计方案要多作一些方案进行比较,择优选用。对深基坑或特大基坑支护设计方案,一定要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进行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的论证,论证合格后方可实施。方案经论证后在实施过程中,严禁擅自改变施工方案。
③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在正式实施前要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要有针对性,交底双方履行签字手续。
④基坑支护所用的水泥、钢筋、钢管等原材料,均要求有合格证和复检报告。
2.基坑变形监测
检测是深基坑支护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现场施工中对基坑边坡的监测,及时掌握边坡的稳定状态、支护效果,为设计和施工提供现场信息。
高层建筑深基坑土方开挖与施工是一项风险较大的作业,因此必须进行现场基坑的环境监测,基坑的环境监测是确保工程安全和及时指导施工、避免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监测内容包括坑外水平位移监测、坑外土体沉降监测、附近民房沉降监测。各监测点布置详见基坑支护施工方案与设计详图。监测频率:在基坑开挖期间每天观测2~3次,观测周期根据变形速率、观测精度要求、不同施工阶段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选择后决定。观测记录及整理内容包括:工程名称、平面位置、各测点水平位移、沉降实测值、最大位移值、发展方向、发展速率等。
3.特殊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
深基坑支护属于地下工程,具有不可视性,其出现工程质量事故概率也比较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如基坑塌方,事后纠正和补救比较困难。特别是在软土地基地区,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为做到有备无患,针对这些工程特点,制定以下应急措施:
①对较差土质的局部剥离坍塌的处理:若土层因流沙或渗水严重而引起的局部坍塌,应首先查明发生原因,消除发生坍塌因素。同时进行修补加固,一般可在塌方处口部打垂直锚管桩和焊接横向网筋,在边坡外堆积土石块回填充实,并及时喷射混凝土面层,重新打入部分磨擦锚管。
②对边坡局部涌水的处理:迅速用特种止水材料缩小范围,埋管引流,灌浆封堵。
③对局部坑壁位移过大、坑边出现裂隙的处理:开挖前,应预先设立观测点,对基坑变形进行监测。严格将坑壁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如变形超过允许范围,应暂停开挖,可采用在相应位置加密加长锚管或加大灌浆量、适量增置锚管和外部拽拉加固等技术措施,阻止变形进一步扩大,确保边坡自身稳定和周围建筑物、道路的安全。对地面开裂等情况应及时封闭,防止雨水渗入。
④对坑底局部管涌、突涌的处理:如因特殊情况基坑出现突涌,应立即用黏土或水泥封压,在最短的时间内制止突涌。
⑤要求在现场准备编织袋、砂包、钢管、圆木等应急抢险物资,当发现位移发展速率过大时,应立即进行土方回填或用砂包回填,阻止变形的进一步发展。在紧急情况下,在基坑边坡底部打入钢管或圆木桩,阻止基坑边坡滑动与变形。
⑥当基坑底面含水量太大时,建议进行人工井点降水,以便于土方开挖以及减少基坑变形和事故发生。降水措施:如果基底层是砂土及砂砾土,降水深度不能超过坑面标高;如果基坑底层是软土(黏土、饱和土),降水深度要深于坑面标高。
⑦做好应措施准备工作: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成立一个监控小组和一个抢险小组,进行24h监控,并做好作业人员、机具和器材等方面的应急准备,如出现坑壁失稳征兆或位移量过大时,可立即实施增强加固施工。
4.安全生产措施
①建立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项目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安全员是安全生产全方位管理的负责人,各管理组、作业班组设兼职安全员。指导每个工种、每项作业及每个环节的安全工作。
②施工安全措施如下,人人必须严格遵守:a.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特殊工种要持证上岗,非本人操作的机械设备未经许可,不准动用。b.灌浆、喷浆、电焊人员必须戴上防护眼镜及其他有关防护用具。c.要安全用电,未经电工允许,不准乱拉、乱接电气线路。d、各种施工人员必须按安全操作规范进行文明施工。
三.结束语
建筑基坑的开挖与支护结构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结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等多方面,正因如此,在施工组织都应当从整体功能出发,将各组成部分协调好,才能确保它的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方法
引言
我国人口基数大,而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搬到城市居住,这就使的城市的使用面积变得非常紧张,土地面积是固定的,而人口不断增加,所以我们现在大部分都选择建造高层,这样可以很好的利用土地资源,而深坑支护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我们的工作人员要给予高度重视,面对各种情况都要给出方案。
一、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技术
1、施工准备无论做什么工作,开始前的准备工作也要做充分,深坑支护工作也不例外,在开工前,准备工作要包括设计方案是否合格,原材料是否达标,还有我们施工的程序,这些准备工作都要做好。深基坑支护方案的正确选择和设计。深基坑支护方案很多,工程造价也千差万别,因此设计方案的对比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有的工程因方案选择不当,使支护工程造价很高,其结果还发生了倒塌事故。目前不少城市,实行了对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专家审查制度,通过专家论证,本着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对多方案进行比较,并限制开挖深度,是值得借鉴的。他作为基础工作,只有它做得好,后面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下来,所以它的位置很重要,也给工程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一项工程在开工之前,要考虑到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要针对这些问题给出解决方案,所以施工方案要做的非常全面才可以,保证工程可以往下进行下去。2、钢板桩支护施工我们在进行深坑支护的时候大多数会选择钢板桩支护结构,这种结构还是运用的比较广泛的,它的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施工也比较简单,所以大多数都会选择这种结构。我们在工程开工的时候,早知道什么是要点,举个例子说,针对钢板施工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打桩,一般都会采用静力压桩,特殊情况也有采用震动沉桩,这是其一,其二就是对桩孔的处理,怎样更好的进行处理,我们可以用水泥砂浆进行回填,这样更密实。还有就是,土石方开挖也很重要,要非常了解施工工序才可以,做好上面几点,才能保证工程顺利开展下去。3、锚杆施工这项是技术非常强的工作,要求有非常高的技术性。组成从项目经理到施工班组长的技术交底班子。充分认识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所要达到的目的和作用,并让每位参与者都熟悉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执行有关规范,做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确保施工技术方案的实施。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墙壁的一个保护作用。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用仪器进行钻孔,孔的深度要达标,然后往里面灌入砂浆,起到保护作用。但是砂浆可能要反复浇灌才能合格这样一个过程,并且在进行这项施工的时候一定要施工工序走,不得私自做主。当我们在进行钻孔的时候,如果遇到阻碍物这种情况,应该要马上停止钻孔,想专业人员进行求助,听从安排,不得自己做主。在钻孔之前,我们要找好位置和角度,这非常重要,可能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到下面的工作,所以每个细节都要重视。4、地下连续墙施工还有一项结构也经常被运用在深坑支护工作中,就是地下连墙的工作,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建筑的强度给提高上来,然后也具备很好的防渗性,有很好的性能,一般比较困难的深坑支护工作会选择用它。对于地下的施工本身就比较困难,我们要进行很多的处理,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使地下所有的墙体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这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在施工的时候我们也要有很好的管理体制,我们对非施工人员应该是不得入内的,这才是负责,在地下进行施工的时候,要有安全意识,要保护好自己,必须佩戴安全帽,要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这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地下连续工程有很多的优点,比如说它的成本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就很高,而且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特别小,所以我们在进行工程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它。
二、深基坑施工安全管理
1、深基坑支护设计的管理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我们都必须要有安全意识,安全是最重要的。我们在进行深坑支护工作之前我们要做设计工作,每一份设计图纸都应该有着重突出的点,还有安全问题。从事建筑行业,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放在第一位考虑的。我们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建设也越来越完善,对深坑支护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对施工必须有自己的安全管理。这是必须有的,有了安全管理,才能使人们重视这个问题,保证工程顺利完成。我们设计的图纸要多方面考虑,要造价最低,同时也要保证质量,也要符合国家的标准,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建筑业的发展。2、施工组织设计的审定我们在设计出一个方案的时候是不能马上去执行的,要经过一定的审核才可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把审核的重点放在安全方面,安全是最重要的。近几年,我们深坑支护发展的越来越好,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安全问题也成了焦点问题。我们在审核的时候,必须按照标准,按照国家法律检查,这不仅仅是对自己工作负责,也是对人身安全负责的体现。发展不符合标准的必须做出惩罚,还有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只要进入施工现场就必须佩戴安全帽,是必须。管理者必须严格把守这一点,对他人安全负责,保证工程可以顺利开展下去。3、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措施的落实据有关资料显示,我们国家在深坑支护工作这方面是比较差的,与其他国家相比是有一定差距的。在工作开展之前,进行实地考察是必要的,因为要有一个符合施工现场的设计。所以我们在给出设计方案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实际,然后还要考虑到安全问题就可以了。提出的标准必须要落实,安全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放在首位。我们要尽可能的减少发生安全的概率,也要做好万全的准备,面对任何情况都要有解决措施。因为现在建筑行业是热门行业,人们都关注着,我们必须做好安全问题,以人为本是第一原则。结束语深坑支护工作是重点也是难点,我们要给予高度重视。在建筑行业,必须对安全问题有严格的把控才行,只有安全问题做好了,别的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深坑直接影响着整体工作的质量,还有造价问题。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其受多因素影响,所以要通过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从而减少基坑工程中的事故,将会一直是现在及未来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也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从根本上进行管控,确保万无一失,也要准备充足的方案,面对各种情况,进一步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慧.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重点与方法的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3.
[2]刁桂桓.深基坑支护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方法及配套软件开发[D].南昌大学,2009.
[3]付国军.探讨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01:72-73.
[4]罗元国.分析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低碳世界,2016,02:143-144.
乡纪委认真做好执纪审查安全工作
“没有安全就没有审查调查”,乡纪委按照旗纪委《关于开展执纪监督监察安全自查和整改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始终紧绷执纪审查安全生命线,不断强化纪律审查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纪我乡纪检干部的履职尽责能力。
一是加强学习,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原文学习、全面掌握、深入践行《审查调查安全工作规定》,全方位提高执纪审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严格落实执纪审查工作人员“一岗双责”,既负责执纪审查,又负责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安全文明执纪审查工作责任制,深刻认识没有安全就没有办案的安全责任意识,促进执纪审查工作安全规范文明开展。
(二)建立健全制度,预防安全风险。建立健全纪律审查安全员,严格按照执纪审查安全的要求,针对谈话对象突发疾病、袭击谈话人员、脱逃等情况,制定详细的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实行安全责任制,确保“走读式”谈话安全。
(三)深入开展自查自纠,解决隐患。针对谈话室同步录音录像设备无法刻录光盘的情况,与乡党委进行沟通,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更换新设备,尽快安排与乡卫生院负责人见面协商,建立绿色医疗通道,保证谈话对象生命安全。
关键词:深基坑;特点;安全控制
一、前言
深基坑在城市建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在给城市建筑提供宝贵空间的同时,基坑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需要加强深基坑的安全控制。
二、深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
深基坑支护工程传统特点表现为:深基坑支护工程一般属临时性建筑,相对永久性建筑而言,其安全储备较小,而且影响其安全性的因素众多,事故相对容易出现,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一般较大,社会影响也比较恶劣;岩土性质差异性大,基坑工程与自然地质及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在软土地区时空效应尤为突出;基坑工程与主体结构的地下室施工密切相关;基坑工程实践性很强,常常表现为实践先于理论,往往由于新材料、新的支护形式和新的施工工艺带动理论分析的向前发展。近年来,深基坑工程的开挖与支护又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1、开挖的平面尺寸越来越大、深度越来越深。过去即使在大城市也很少有2层的地下室,但现在的高层、超高层建筑中,常设3层~4层地下室,5层~6层的也有,各种地下空间的开发也导致了开挖的深度与平面规模越来越大。这在一些地质状况较差的软土地区的城市建设中表现尤为突出,目前上海高层建筑深基坑的最大平面尺寸达274m×187m,最大开挖深度达32m。
2、周边环境越来越恶劣,施工难度越来越大。在旧城区的改建或新建工程中,深基坑工程周围的建筑物密集,城市公共设施和管线拥挤不堪,场地内施工作业空间狭窄、地面超载严重,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难度增大。即使在新城建设区,寸土寸金,建设用地也越来越紧张,相邻建筑修建的相互影响较大,给深基坑支护方案与施工工艺流程的进步与完善提出了新的挑战。
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越来越差。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张和建筑物数量的飚升,在较好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城市土地得到开发利用后,为增加建设用地,新开辟出来的建设用地及已有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差的土地也逐渐得到开发利用,这无疑使深基坑工程施工的实施状况更为复杂,从而对深基坑的支护方案与施工工艺流程都提出了更高、更为严峻的要求。
4、工程事故越来越多。深基坑工程大多集中在建筑密度大、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的狭小场地,周围的道路、永久性建筑和市政公用设施等常对深基坑的稳定性和位移控制有严格的要求。但由于影响深基坑工程安全性的因素众多,且这些因素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不确定性,甚至突发性,加上施工过程中降雨、深基坑周边堆载的不良影响,深基坑支护工程的事故逐年增多。
三、深基坑工程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原因
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事故主要表现在:一是围护结构整体失稳坍塌;二是围护结构局部或部分破坏;三是围护结构体系滞水功能失效,基坑大量进水或涌砂(泥);四是基坑底土严重隆起;五是由于基坑支护结构严重位移或破坏引起基坑周边道路、地下管线、建筑物破坏等。引起基坑上述事故的主要原团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坑施工单位对基坑工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施工前没有按相关规定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而随意施工;二是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方案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按此方案施工,事故不可避免;三是施工前提供的有关基坑地质勘察资不准确,据此编制的方案不可能完善;四是施工单位虽编制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但在施工中为了压造价赶工期而不按方案实施;五是在基坑工程施工中遇到突发事故没有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理方案,或应急处理不当;六是其他不可预知的因素或不可抗力引起的基坑事故。
四、深基坑安全管理对策
1、组织管理
深基坑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管理主体较多,施工工序繁杂,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责任的界定相当模糊,因此,需要建立系统化的责任管理模式。这需要政府牵头,建设开发单位组织并为总管理责任主体,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为管理责任主体,且互相牵制。
(1)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深基坑周边复杂的建筑环境和社会环境,使基坑安全问题已不仅仅是基坑本身的事,而是一个社会稳定问题,因此,加大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是对本地区、全社会安全稳定、和谐发展的响应,使管理有创新、有突破。政府监管不仅要实物监管,还要进行合同监管,招投标监管等。从目前深基坑存在的问题分析,监管部门要有效执法,必须从根源上解决安全问题,即加大对建设开发单位的监管力度:监督工程造价的合理性,监督合同履行程度,监督责任主体的工作落实情况。否则,安全管理仅停留在表面管理,造成责任推诿,不解决实际问题。
(2)建立系统化的责任管理模式
深基坑的安全管理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责任单位的管理工作,而是在政府指导下的所有参建单位的协作。加强管理创新,推进基坑科学管理,建设系统化的责任管理模式,要与权、利挂钩,只有责权利的有效统一,才有深基坑工程的有效管理。建设开发单位与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监测单位互相为平行的责任管理主体,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或游离于法律法规之外的强制性命令要求,仅存在平等的合同约束关系或管理程序上的协作关系,基坑工程活动结果的优劣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社会团体或民间组织来评价。各管理主体应如何协作,出现问题,谁来解释问题、解决问题并承担责任,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双方合同或多方合同的形式进行明确分工,由建设开发单位综合调度来实现。
2、技术管理
目前基坑工程本身的技术深度还有待加强,涉及知识面广度还需要拓宽;基坑工程管理技术还不成熟,缺乏具备专业知识的管理型人才,这就需要制定岩土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用系统的、战略的眼光看待深基坑工程的安全管理。
(1)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基坑工程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要求技术人员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知识面,才能有效地把握基坑关键技术,及时解决基坑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应急问题。首先,各责任管理主体应配备岩土工程专业管理人员,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比较畅通,能够从问题的实质出发,按照责任分工切实解决问题;其次,加强设计单位和监测单位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他们不单纯是一个设计师和测量员,应该是一个集专业性和邻近专业知识较强,施工经验丰富的杂家;第三,培养专业性的施工队伍,掌握工艺流程,在关键技术上变被动管理为自觉行为。
(2)施工过程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施工已成为未来施工的显著特征,科技化、智能化是基坑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基坑工程作为一个与复杂地质环境紧密相关的系统工程,及时的信息采集、分析、处理,既可以真实地反映基坑实际的运作状态,指导下一步施工工作,又为科研设计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现有的技术设备条件下,很多基坑工程安全问题还不能通过单纯的理论分析计算来解释确定,信息采集积累的工作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结束语
深基坑是建筑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更是一项风险性很大的工程,因此,要加强基坑安全管理,保证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深基坑工程施工比较复杂,涉及面较广,参与单位多,任何一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目前深基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存在于以下几个方:擅自修改设计、支护结构施工质量不符要求、施工速度过快、周边环境与设计工况不一致、土方开挖不规范及不重视施工监测等等,严重影响了深基坑工程质量安全。
1.深基坑工程中常见质量安全问题
1.1建设单位自己随意修改设计
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当前形势下,为节省造价,随意修改已审查通过的施工图,如取消坑底被动区土体加固、简化电梯井等坑中坑支护方式等,导致现场实体支护存在安全隐患。
1.2支护结构施工质量不符要求
施工单位未按图施工,偷工减料,支护结构完工后未按规定实施实体检测。
1.3施工速度过快
未按设计要求分段分层、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一次性工作面太长或上一步坡面刚施工完就开挖下一坡面。
1.4周边环境与设计工况不一致
施工现场材料堆场、塔吊位置、车辆进出线路、出土口等布置与基坑支护设计中地面计算荷载不符,严重超载。
1.5土方开挖不规范
挖土工程经常由当地的地霸(工程所在地的乡、村成立的所谓公司)负责施工,实际开挖面和开挖深度均超出要求,且未按规定分层开挖,局部地段甚至一次性开挖到基坑底面标高,挖土不规范使基坑实际受力状况与设计工况差异很大。
1.6不重视施工监测
主要是建设单位为省钱不按规定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无检测方案,或者虽设置一些测点,但内容不全,数据不足,忽视坑边住宅的检测,不重视监测数据,监测工作形同虚设。
2.深基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2.1前期准备
2.1.1建设单位应当在勘察设计前对深基坑附近的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现状以及同期施工的相邻建设工程施工情况进行调查,并及时将调查资料提供给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
2.1.2建设单位在施工前,应当邀请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及基坑周边相关的市政、公用、供电、通讯等有关单位,介绍设计、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可能产生的影响,征询相关单位意见;对可能受影响的相邻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现状进行拍照、测绘或摄像,作好详细记录,必要时委托房屋安全鉴定机构进行变形监测,出具安全鉴定报告评估其安全性。
2.2勘察设计
2.2.1深基坑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坑中坑除外),以及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深基坑工程的支护构件和支撑构件(含锚杆等)均不得超越红线。
2.2.2勘察单位应当按规范要求对深基坑工程建设地域进行勘察,为深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符合国家规定深度要求的地质勘察文件。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勘察单位应当做好配合工作。
2.2.3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由建设单位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并将设计方案和论证纪要报工程所在地住房和城乡建设(或建筑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经论证通过的设计方案不得随意变动,确需修改时,应重新组织论证。深基坑工程设计单位应当根据论证意见,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出具施工图。深基坑工程施工图应当报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通过。
2.2.4深基坑工程设计文件应当按基坑安全等级明确结构变形、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等允许值,以及临界状态报警值,并对施工组织、开挖程序、监测内容、土钉的养护龄期和抗拔力等提出具体要求。
2.3施工、监理
2.3.1建设单位应当将深基坑工程施工(包括基坑支护施工、土方开挖、基坑降水)的施工纳入施工总承包,不得肢解发包深基坑工程。
2.3.2深基坑工程应当根据设计文件和设计技术要求,结合工程实际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深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当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件规定的由施工企业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经批准的施工专项方案,不得随意变动;确需修改时,应当重新组织论证。
2.3.3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应当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暂行规定》(建质[2011]111号)文件规定的实行现场带班制度,定期对基坑施工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检查巡视。
施工单位应当指定专人对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或监测数据达到报警限值时,应立即停止基坑的继续施工,会同建设、监理、设计、勘察、监测单位迅速查明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后,方可复工。
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施工现场必须按专项施工方案要求配备应急抢救物资、器材。
2.3.4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按基坑设计文件及相关标准规定对已完成工程的实体质量进行检测及验收(常规检测项目见表1),合格后方可进入后续工程施工。
2.3.5监理单位应当对基坑工程进行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理,审核施工、监测等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督促设计、施工、监测方案的实施,检查各项监测记录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2.4工程监测
2.4.1建设单位在基坑工程施工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指同时具备岩土工程和工程测量两方面的专业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与施工单位不得存在隶属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第三方检测并不取代施工单位自己开展必要的施工监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仍应进行必要的施工监测。
2.4.2监测单位应当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安全等级、基坑周边环境和设计文件要求,制定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需经建设单位、基坑支护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认可,并严格按认可的方案组织实施。当基坑工程设计或施工有重点变更时,监测单位应与建设方及相关单位研究并技术调整监测方案。
3.进一步细化参建各方安全责任
深基坑工程有关参建单位众多,有建设单位、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测、检测和监理等单位,落实深基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方责任,科学的控制深基坑工程实施风险,理顺深基坑工程参建各方之间的关系,对确保落实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具有突出的意义。
以建设单位为例,应当依法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其他参建单位;不应将土方开挖、降水工程进行单独发包;争取设计施工一体化;相邻设施的现状进行及时调查,结果应保证其准确性;避免对相邻建设工程造成不良影响,做好统筹安排等。
而基坑工程越做越深,我国20~30m深的基坑已经屡见不鲜,基坑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基坑边线离煤气、水电、道路等重要的市政设施、建筑与构筑物越来越近,基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造成的纠纷也越来越多,进一步细化参建各方的安全责任,积极主动地应对各种问题,更好的落实上文的安全管理办法,有助于减少各种纠纷和矛盾的发生。
4.结语
深基坑工程施工比较复杂,涉及面较广,参与单位多,任何一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因此,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以及建设主管部门,应齐心协力,共同把关,才能确保深基坑工程及周边环境的安全。而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它的对象是生产中的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因此是一种动态的管理。为了使深基坑施工的安全能得以保证,必须更好的开展和应用专家论证制度,并且在专家的选定、工作制度和评审流程等方面提出更深层次的探索,并细化参建各方安全责任,以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市政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施工;安全管理
1引言
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对工程质量有直接影响。随着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作用尤为关键。基坑支护结构的合理设计和选择是保证基坑工程安全的重要保障。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湖南省长沙市西南出口道路工程某市政大桥。大桥总宽度为50m,左右两幅分修,左幅桥孔跨布置为6×25m+30m简支小箱梁+(39.5+2×60+37.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右幅桥孔跨布置为6×25m+30m简支小箱梁+(37.5+2×60+39.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起点里程GK0+421.77、终点里程GK0+805.2,桥梁全长383.43m。项目施工时把该墩深基坑开挖施工列为重点安全防控对象。
3深基坑支护工程项目概述
3.1深基坑支护方案
在市政桥梁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管理者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深基坑支护技术,有效保证市政桥梁项目的质量水平。基坑支护形式见表1。
3.2深基坑支护技术特点
在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过程中,虽然支护工作结构是临时性的,但支护工作结构对于整体市政桥梁施工进度和开挖都有着直接和关键性的影响。因此,相关施工管理人员需要重视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完善和发展,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有效提升市政桥梁地基的质量水平,切实保证市政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深基坑支护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在施工过程中,所获得的土质勘探信息往往不够全面,施工现场的整体性质不能全方位展现出来,收集到的数据分析结果具有一定偏差,容易出现意外和故障,对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在对施工环境土壤压力的计算过程中,相关施工管理人员通常都会使用库仑土压力理论来开展此类工作。该理论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现阶段都是建立在一个虚拟的条件下,真实的施工现场的土质情况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该理论实际意义不明显,对深基坑支护工程质量影响较大。
5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
5.1钢板桩技术
在应用钢板桩支护技术的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将选取的钢板桩和热轧型钢制作成钢板墙,将土壤和实际施工环境中的地下水进行有效隔离。而钢板桩支护技术虽然能够将施工环境进行土水分离、提升工程项目的安全稳定性,但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对工地周围居民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因此,要确保施工环境远离市区,才可以应用钢板桩支护技术,避免施工产生噪音影响居民日常生活。钢板桩支护技术和其他深基坑支护技术相比,最主要优点在于成本较低、节省工程资金,而且钢板桩可以循环利用。钢板桩技术应用如图1所示。
5.2地下连续墙深基坑支护技术
现阶段,地下连续墙深基坑支护技术已成为我国深基坑支护工程的主要技术,而且在国际市政工程施工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在应用该技术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在有泥浆护壁的基础上对深基坑进行分槽段施工。该技术的主要适用于地下水位相对较高的软黏土和砂土地层条件。地下连续墙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是现阶段我国所有深基坑支护技术当中效果最好的,但是,该技术最大缺点在于施工难度大且成本较高。
5.3土钉支护技术
相比其他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土钉支护技术的优势在于成本较低,且能实现与多种深基坑支护技术同时使用。但土钉支护技术的缺点在于施工环节繁多、工程量较大、土钉的插入情况和土钉本身的数据都需要进行精准的测量分析,较为繁琐。在使用土钉支护施工技术的过程中,要保证基坑支护工程的场地排水流畅、土钉的位置合理、稳定性符合实际施工标准。在基坑内部会设置大量的长杆,插入密度较高的基坑内部,提高基坑的稳定性。
5.4支护结构的选择
由于实际施工环境的地质条件和土壤结构不同,在设计施工方案时,需要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选择科学合理的深基坑支护方案。深基坑支护结构的选取需要符合工程要求,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如工程的地质条件、施工范围的地下水位、施工场地、深基坑支护开挖深度、深基坑支护开挖大小、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确定最适合深基坑工程的支护结构。当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条件较好时,可以使用土钉墙、喷锚等支护形式;当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条件较差时,可以使用地下连续墙、重力式挡墙等支护形式;当施工区域内的地下水位过低时,不需要使用有防水功能的支护结构;当施工区域内的地下水位很高时,必须使用有防水功能的支护结构。
6跨线施工的具体安全防护措施
6.1桩基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钻机拼装、就位后的摆放位置要平稳、牢固,外缘搭设临时安全防护排架,防止冲孔振动土石滚入限界。把钢护筒打入至岩面,防止钻孔过程中出现塌孔。在硬化路肩设置观测点,冲孔过程中每天观测是否对路基产生影响,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调整施工方案。泥浆调制严格按照规范执行,避免出现坍孔;冲孔产生的泥浆排入开挖的泥浆沉淀池,严禁泥浆乱排;冲洗导管、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施工机具的水排入指定的沉淀池,严禁排向路基。
6.2承台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承台基坑开挖产生的土体应运离基坑,避免基坑坍塌,同时,应注意高处边坡落石,避免伤到施工人员。支架搭设完一层后应立即安装接地线,接地电阻测试合格后方可继续向上搭设。竖向布置的钢筋安装时垂直向上传递,钢筋传递必须在远离市政桥梁侧。桩基、墩柱中心位置需反复校核,墩、柱、盖梁模板安装后需加强固定措施。为保证混凝土质量,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减小坍落度,应掺入外加剂,缩短混凝土凝固时间,提高早期强度;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延长拆模时间,加强养护,确保系梁、墩柱、盖梁的施工质量。
7结语
综上所述,深基坑施工过程要严格落实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监督审核相关施工环节,在施工之前,应全面分析项目所涉及的各方面影响因素,确保深基坑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基坑工程附近的土质和地质条件明确后,应通过精准的测量和计算,选择科学合理的深基坑支护技术方案,以便有效地开展后续工程项目。
参考文献:
[1]卢治松.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市政桥梁中的应用探讨[J].福建交通科技,2016,(02):26-28.
[2]张浩,赵世杰.市政桥梁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机理分析[J].居业,2017,(01):128-129.
[3]琚晓平.谈市政桥梁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9,12:63-64.
[4]刘江.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土建基础施工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20,6(06):177-178.
关键词: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安全防范;施工要点
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刺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在相当程度上也刺激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大量人口向城市涌入,给城市增添了莫大的空间压力。为了缓解这种空间压力,各地纷纷出台各种高层建筑。在这些高层建筑中深基坑支护施工这种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此技术的实施同建筑的整体安全还有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中深基坑支护关键技术还有安全技术的主要防范措施做一些具体阐述,以促进这种建筑能够得到更好发展。
1、 高层建筑深基坑的施工特点
当前城市在面对巨大人流涌入的空间压力下,建筑逐渐向高层化发展,在这种高层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基坑也进一步向更深及更宽的方向发展。有些基坑开挖的长度及宽度能够达到几百米,开挖的面积大,给基坑的支撑防护带来了较大难度。特别是在一些软弱土层中,如果进行如此的深基坑开挖,可能会出现较大沉降引起位移,给周围建筑还有相应低下管线及市政设施带来莫大威胁。并且在施工中,这种深基坑耗时长,工期长,加之降雨、场地狭窄还有堆放重物等,对基坑稳定性又产生了众多不利影响。相邻场地中打桩、挖土还有混凝土浇筑等工序与深基坑开挖间相互影响,使深基坑开挖支撑的协调工作出现很多困难。加之这些深基坑的支护型式多种多样,因此一定要结合深基坑的这些诸多特点做好支护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高层建筑建筑安全。
2 、深基坑支护在设计及施工中常见问题
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深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中常常会遇到下面一些问题,使得工程难度增加。主要的问题有如下几个:
1)设计中土体的物理力参数很难选择,使得深基坑支撑中安全性能受到影响。我们知道深基坑支护安全性能同土体压力关系重大,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地质情况有很多变化,因此地质参数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要选择最适宜土体物理参数是一个重大难题。特别是计算中含水率、粘聚力及内摩擦角在基坑开挖后属于一个可变值,使得支护结构在实际受力计算上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2)在深基坑设计施工前会对地基土层取样进行分析,但是地质情况复杂多变,随机获得的土层样本不能将土层全部真实情况全部概括。
3)在大量深基坑施工过程中不能全面思考开挖后空间效应,所以在施工中基坑会发生水平位移,边坡失稳。
3、深基坑支护的设计及施工
3.1 支护设计
在进行基坑支护设计中要结合施工实际,并按照基坑侧壁的安全等级来进行支护设计,具体要注意几下几点:
1)要充分利用建筑新理念及新技术,对设计理念不能生搬硬套,要多利用施工监测中的反馈信息来进行支护设计。
2)在设计中应多重视对支护结构材料及理论的实验研究,得以掌握一手数据,使得今后在施工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
3)设计中还应该勇于创新,不拘泥于条件,要多进行思路的拓宽,多进行新的尝试,从施工的全局去思考,考虑建筑各种水文地质的不同条件,选择最适宜的经济适用的基坑支护结构。
3.2 支护施工
在对深基坑支护工程进行施工中要综合考虑基坑工程的各种地理条件,考虑工程规模、类别还有周边环境不同进行具体施工。施工中要注意控制基坑稳定性,确保基坑地面不出现变形。具体来说在施工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施工中,要注意环境保护,减少施工过程对环境的污染。
2)在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到周围建筑及地下管线对基坑支护施工的影响,在施工中要确保周围设施能够正常运转,减少施工对周围设施的影响。
3)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流程进行合理安排,确保各种施工工序能够在有限的施工场地中达到高效运转。
3.3 支护施工流程
在基坑及基坑支护的施工中,对于施工的流程要掌握全面,这样才能够切实确保施工安全。施工的具体流程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基坑支护桩施工,对连系梁还有锚杆的施工,及土方的开挖等。在施工中用到的支护桩多采用人工的挖孔桩,并且将孔桩用钢筋混凝土进行护壁浇筑。进行连系梁的施工中,要先进行基槽开挖,验收合格之后再对抗渗墙进行混凝土浇筑,最后在进行连系梁的施工。
3.4 基坑施工监测
在基坑及支护工程中,还要对工程施工的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测,对工程施工的状况要随时掌握,这样才能够确保施工安全。基坑施工中的监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对基坑周边土体沉降及变形进行监测。对于基坑周边的道路及坡顶要每隔15米左右进行沉降点布设,主要对道路沉降率还有不均匀沉降的变化进行监测。
2)对基坑周边的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基坑周边的建筑物要确保每幢有4-10个沉降变形监测点,主要对周边建筑的沉降变化进行监测。
3)对基坑支护坡顶进行水平位移的监测。在支护坡顶每隔15米左右布设一个监测点,主要对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变化进行监测。
4)对支护的外侧土体进行水平位移的监测。在深基坑的外侧土体中约布设10个位移监测点,监测支护外侧土体的水平位移情况。
5)对基坑中的支撑立柱桩进行沉降监测。通过监测掌握基坑在施工开挖中支撑立柱的沉降及回弹变形量,为支护保护的安全体系提供大量参考信息。
4、深基坑支护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具体施工中,基坑的开挖同基坑支护属于同步进行的,但是支护工程不能对正常施工带来影响。基坑施工中的支护工程主要是要确保施工安全,确保在施工中不会有塌方出现,并且在施工中,要确保施工速度,注意经济节约。要确保支护工程施工安全,一般要从以下几点进行:
1)在施工中,基坑上口地面上的排水一定要设计成外排方式,并且在设计中多用黏土还有砂浆砖砌等一些方法设计成有组织的排水沟,防止基坑出现坍塌及受到冲刷。
2)在施工前要对基坑上口做好检查,清除浮土,并做好标记。
3)施工中要用到的打桩机、吊车及电焊机等施工设备,在使用前都要认真进行检修及调试,切实确保这些设备在施工中能够正常运转,不能出现问题。
4)对于施工中的各种用电设备都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电源的搭接,切记不能违规操作。
5)必须加派人员对施工进行安全巡视,保证持证上岗,对施工人员做好安全施工的宣传教育,对违规行为严格查处。
6)雨季中的安全防护:在雨季这样的特殊季节,一定要做好基坑支护的安全防护,提前做好排水工作,用彩条在险要地段铺设好防雨带,确保基坑壁在雨季不出现坍塌。同时在雨季中,要搭设好防雨棚,对施工中的机械设备还有配电箱等要做好保护措施,防止设备出现漏电及短路的情况。
总之,在建筑工程中深基坑工程属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施工成败与工程全局息息相关,并且直接关系到高层建筑的安全稳定及使用的长久性。因此对于深基坑要切实掌握工程特点,从支护设计、施工两方面着手,做好安全防范措施,这样才能够确保建筑安全。
参考文献
[1] 林巧,钟铮,佘清雅,苗延飞.中心岛斜撑支护在软土地区超大面积基坑中的工程实践[J]. 岩土工程学报, 2012,(S1).
[2] 侯卫青,沈闻迪. 卸载平衡技术在上海外滩地下通道跨越另一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 建筑施工, 2011,(01).
【关键词】建筑基坑 ;基坑支护;安全性
deep foundation excavation and suppor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safety
luan yin-liang
(fushun coal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ushun liaoning 113000)
【abstract】any building must have a good foundation for large high-rise, high-rise building is concerned, this poi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ensure construction safety, to prevent collapse accidents, building pit excavation must take support measures, this paper as an example of a project, mainly on the pit excavation and suppor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ecurity technologies and security controls.
【key words】building foundation;excavation;security
深基坑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或者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本工程为某贵州省某职工住宅楼工程,建筑物建设面积约为34738.36m2,三层地下室,±0.00标高为1070.80m,开挖基底标高1056.30m,属于深基坑工程。
1. 对深基坑开挖及支护安全问题的认识
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建设,高层建筑的基坑的支护施工技术就越加凸显其重要性。基坑支护施工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的施工。常见的基坑支护型式主要有:排桩支护,桩撑、桩锚、排桩悬臂;地下连续墙支护,地连墙+支撑;水泥土挡墙;钢板桩支护;土钉墙(喷锚支护);逆作拱墙;放坡;基坑内支撑等等。深基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深基坑施工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首先,施工时技术手段要先进可靠,确保基坑受力可靠以及支护的保护作用完全体现;其次,大型高层建筑通常都建在城市中心,周围建筑物繁多复杂,地下市政管线众多,所以施工必须充分保证不能影响周围相邻的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不能破坏周围的地下管线等。再次,基坑开挖期间,必须合理运用明排、降水、截水和回灌等形式控制地下水,保证基础施工安全。最后,根据实际工程需要选取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实现工程最优化。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主要是由支护体所保障。所以深支护体系的设计、施工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工程整体的安全可靠。
图1
2. 深基坑开挖支护的安全技术实例
本工程场地周边现状地面标高与地下室底板设计标高,基坑开挖后将形成高5.7m~15.48m的基坑边坡,基坑边坡形状多边形,周长约239m。场区位于贵阳城区岩溶盆地地貌内,因场地处于城区,基坑周边相邻建(构)筑物较多:东侧:紧邻两栋9层住宅,该住宅地坪标高为1063m,高出拟建物地下室底板标高6.7m;南侧:主要为居民住宅区,多为1~4层砖混结构住宅楼;西侧:紧邻小区道路的路肩墙,路肩墙高度2m~5.5m,小区道路西侧分别建有一栋2层和一栋6层的居民楼,分别距拟建筑物23.3m和14.4m;北侧: 紧邻某工会干部学校综合楼地下室。施工中采取如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1 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定位放线方桩施工(先完成孔桩施工完毕方可土方开挖)基坑土石方开挖2 米深基坑壁支护基坑土方开挖2 米深基坑壁支护循环施工直至开挖至设计标高。
2.2 基坑边坡支护主要施工方法。
2.2.1 施工现场排水措施。
为了确保开挖后的边坡不受雨水冲刷、减少雨水渗入土体,在坡顶用c15砼土封面,封面宽度 3 米向外起坡2%,为有效排泄边坡渗水及坑内积水,本工程视场地条件在距坡顶2米设一道 300×300 排水沟截断地表水,沟侧面和底面用 1:2 水泥砂浆抹面,排入市政雨水管。做法见图1。
2.2.2 抗滑方桩施工。
基坑土石方开挖前先进行抗滑排桩施工,由于方桩间距为3.5米,桩径为1.2*1.5米,方桩间净距离小于3米,因此方桩开
打挖采用跳挖方式进行,当已开挖的方桩砼浇后,再施工余下的方桩,待桩顶联梁施工完毕后,方能进行基坑土石方开挖。
2.2.3 桩身混凝土施工。
使用溜槽或串筒注灌注c30混凝土,溜槽或串筒底部至砼面的距离应保持在1.5 米。桩芯砼采用一次性浇筑的方法。浇筑前将孔底石渣、土杂物再次清理积水抽干。
2.2.4 冠(腰)梁施工。
当排桩砼施工完毕后,进行冠梁施工,剔除桩顶浮浆后按装绑扎冠梁钢筋,冠梁断面为1500*800,腰梁断面为500*500,主筋搭接方式采用焊接单面焊长度不小于250mm,箍筋ф8@200,钢筋工序完成后支冠梁侧模,钢筋、模板验收后进行砼浇筑(冠、腰梁砼强度等级为c25),按规范要求留设砼试件。 2.2.5 基坑土石开挖要求。
土石方开挖须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分层开挖,每次开挖深度不大于2m,待开挖段支护施工完成,上部支护结构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方可向下开挖,且每次开挖长度不得超过20.0m。
2.2.6 锚喷支护施工。
根据设计要求开挖工作面,开挖深度不大于2m,开挖长度控制在25m以内,修整边坡,埋设喷射混凝土厚度控制标制,喷射第一层混凝土厚度3cm,根据施工图进行该标高段的锚杆或锚索成孔施工。
2.2.7 基坑边坡沉降、位移监测。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不仅涉及到结构问题和岩土程问题,而且因为地下工程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必须结合工程地质水文资料,环境条件,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以判断前段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优化施工参数,做好信息化施工,及早发现问题,特别注意监测基坑外的沉降隆起变形和临近建筑物的动态,及时采用相 应对策,消除事故隐患。
2.3 施工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2.3.1 基坑开挖 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前, 技术人员要认真复核地质资料以及地下构造物的位置、走向, 并掌握本项目施工可能影响临近建筑物基础的埋设深度。技术人员要根据核实后的资料,并对照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确定正确的施工顺序、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及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安全技术要求如下:
(1)采取分段分层开挖, 开挖顺序按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 不得随意开挖。
(2)在基坑的周围应设置排水沟, 防止雨水或洪水倒灌到基坑内。
(3)基坑四周设立安全防护栏,施工现场四处张挂好醒目的安全标志、安全宣传牌,警示、提醒每个进入现场的施工人员注意安全。作业环境合理采用不同的色彩,尽量 减轻作业人员眼睛及全身的疲劳,降低事故频率。
(4)加强基坑边坡沉降、位移监测工作,当基坑边坡变形超过监测警戒值后,立即停止施工,起动应急预案。
(5)从地质勘探资料,本工程基坑土质良好且地下水位深,出现大面积边坡坍塌可能性小,为预防局部边坡现险情,现场准备10m×6m×6m方量沙袋用于当局边坡现险情时回填。
2.3.2 孔桩安全技术措施。
(1)孔口四周必须浇注砼护圈,并在护圈上设置钢网防护,网眼尺寸不大于10cm×10cm.孔内作业时,孔口必须有人监护,挖出的土方不得堆放距桩孔1m以内。井圈上不得放物或站人。利用吊桶运土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范措施,以防落物伤人,电动葫芦运土应检验其安全起吊能力后方可启用。施工中应随时检查运输设备的完好情况和孔壁情况。
(2)桩孔开挖深度在5米以内时,井上照明代替井下照明,5米以外时,在井下用安全防护灯照明,且电压不得高于12伏。
(3)施工时,注意水泵是否有破皮、断头现象。孔中工人操作必须带工作手套,穿绝缘胶鞋。
(4)随时检查电缆电线等是否漏电,漏电水泵在修好之前一律不准使用。
(5)成孔过程中应一直保持井内通风,经常检查孔内有害气体是否超标,以便及时处理,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6)加强对孔壁土层情况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成孔完毕尽快灌注桩砼。
(7)吊放钢筋笼时,钢筋笼下严禁站人,并经常检查钢丝绳、扒杆绞绳。
3. 基坑支护安全技术措施总结
3.1 选择适合的基坑坑壁形式。
深基坑施工前,首先应按照规范的要求,依据基坑坑壁破坏后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确定基坑坑壁的等级,然后根据坑壁安全等级、基坑周边环境、开挖深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施工作业设备和施工季节的条件
等因素选择坑壁的形式。
3.2 加强对土方开挖的监控。
基坑土方一般采用机械挖法,开挖前,应根据基坑坑壁形式、降排水要求等制定开挖方案,并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交底。开挖时,应有技术人员在场,对开挖深度、坑壁坡度进行监控,防止超挖。对采用土钉墙支护的基坑,土方开挖深度应严格控制,不得在上一段土钉墙护壁未施工完毕前开挖下一段土方。软土基坑必须分层均衡开挖,分层不宜超过1m。
3.3 加强对支护结构施工质量的监督。
建立健全施工企业内部支护结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是保证支护结构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质量检验的对象包括支护结构所用材料和支护结构本身。对支护结构原材料及半成品应遵照有关施工验收标准进行检验,主要内容有:(1)材料出厂合格证检查;(2)材料现场抽检;(3)锚杆浆体和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强度等级检验。对支护结构本身的检验要根据支护结构的形式选择,如土钉墙应对土钉采用抗拉试验检测承载力、对混凝土灌注应检测桩身完整性等。
3.4 加强对地表水的控制。
在基坑施工产前,应摸清基坑周边的管网情况,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管网造成损害,出现爆或渗漏。同时为减少地表水渗入坑壁土体,基坑顶部四周应用混凝土封闭,施工现场内应设地表排水系统,对雨水、施工用水、从降水井中抽出的地下水等进行有组织排放,对坑边的积水坑、降水沉砂池应做防水处理,防止出现渗漏。对采用支护结构的坑壁应设置泄水孔,保证护壁内侧土体内水压力能及时消除,减少土体含水率,也便于观察基坑周边土体内地表水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泄水孔外倾坡度不宜小于5%,间距宜为2~3m,并宜按梅花形布置。
3.5 搞好支护结构的现场监测。
支护结构的监测是防止支护结构发生坍塌的重要手段。应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来监测。监测项目的内容有:基坑顶部水下位移和垂直位移、基坑顶部建(构)筑物变形等。监测单位应定期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通报监测情况,当监测值超过报警值时应立即通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4. 结束语
以上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对有效地提高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深基坑施工安全亦受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为保证深基坑施工安全无事故,各方责任主体高度重视深基坑支护安全技术工作,就能有效地控制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2]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4] 《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
[5]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6]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7]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安全管理
近年来,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大型地下商场、地铁车站等多层地下场所的兴建比比皆是,这无疑对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技术及安全管理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本文从深基坑支护工程面临的现状、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在施工中,遵循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重视安全管理,技术与管理相结合,是高质量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根本。
一、深基坑支护工程面临的现状
现阶段,随着深基坑工程数量、规模、分布的急剧增加,所面临的问题也很多。目前面临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坑越来越深
在过去,即使是在大城市地下1~2层都不是很普遍。现在在大城市和沿海城市,特别是在特区,地下3?4层很平常,甚至多达5~6层,基坑深度大都多大于10m。
(二)地质条件越来越差
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地点只能根据城市规划的需要,顺其自然,而地质条件往往很差。尤其在一些沿海经济开发区,现象比较突出往往填海、填湖现象普遍,工程地质条件十分差。
(三)施工环境越来越复杂
在城市中,土地的使用越来越密集,在为高大建筑或地下多层场所施工时,不仅要考虑施工工程本身的稳定与安全,还要考虑到周围复杂的环境因素。
(四)深基坑支护方法多
随着深基坑支护的广泛应用,当前深基坑支护工程已发展到一个新时期,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在不断变化,在应对新条件、、新材料、新工艺时,有些支护方法往往无法满足要求,这就需要深基坑技术尽快提高和完善。
(五)管理不完善
深基坑支护工程必须要达到设计、规范要求,遵循设计原则和方案,但有施工单位为了降低造价和成本,加快施工进度,设计的比较粗糙,降低工程造价,甚至随意调整支护结构,最后往往导致深基坑支护施工时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对工期进度造成影响,更有可能造成财产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
(六)工程事故隐患较大
深基坑支护工程自身具有许多不确定性,从开挖到完成地面以下的全部工程,常常经历许多不利条件,因此事故往往具有突发性。基坑支护一旦失效,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影响建设进度,更是对居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二、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技术
对于深基坑的土方开挖,当施工现场不具备放坡的条件,放坡方法不能够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并且通过放坡方法以及加设临时的支撑已不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时,一般多会采用支护结构进行临时的支挡,以保证基坑土壁的稳定。为了保证地下结构可以顺利的施工,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在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前,应综合考虑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和降排水条件,结合基坑开挖的深度、施工的条件、施工的季节,以及周边环境对基坑的影响作用,编制一份详尽的、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深基坑的支护方法有排桩或地下连续墙、水泥土桩墙、逆作拱墙或采用上述型式的组合方法等等。
(一)排桩或地下连续墙
一般由围护墙、支撑以及防渗帷幕等组成的。排桩可以根据项目的情况选为悬臂式的支护结构、拉锚式的支护结构、内撑式的支护结构以及锚杆式的支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可以与内支撑、逆作法或者半逆作法相结合来使用。此方法在施工时振动小、噪音低,墙体的刚度大,防渗性能好,对周围的地基扰动小,可以形成一个具有很大承载能力的连续墙。
(二)水泥土桩墙
水泥土桩墙法是依靠其自身的重量和刚度来保护基坑壁的,一般不需要设支撑,在特殊的情况下,经过采取措施后也可以局部加设支撑。水泥土墙法包括高压旋喷桩墙、深层搅拌水泥土桩墙等类型。其适用条件为,基坑侧壁的安全等级最好为二、三级;在水泥土桩施工的范围内,地基土的承载力最好不要大于150kPa,基坑的深度也最好不要大于6m。
(三)逆作拱墙
当基坑平面的形状适宜的时候,可以选用拱墙作为基坑的围护墙。拱墙有圆形闭合拱墙、椭圆形闭合拱墙和组合拱墙三种方式。对于组合拱墙来说,可以将局部拱墙被视为两铰拱。该方法所适用条件是,基坑侧壁的安全等级最好为三级;场地为淤泥或者淤泥质土壤时,不宜采用逆作拱墙法来支护;拱墙轴线的矢跨比最好不要小于1/8,基坑的深度不宜大于12m;地下水位高于基坑的底面时,应该采取降水或截水等措施。
三、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管理问题
(一)深基坑支护设计的管理
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很重要,它直接影响支护工程的成败,好的设计方案应当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施工技术可行。这对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人员提出了高要求,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之前,工程人员应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审核,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在进行施工组织时,确保工序的各个组成部分、各道工序协调合理有效地展开。
(二)深基坑支护工程安全监理
对于施工的管理部门来说,深基坑安全监理要按照国家现有的安全法律、法规执行。监理人员需要对设计给予必要的关注,对施工单位提交的设计进行认真的审核,审查施工承包单位编制的深基坑施工方案以及相应的应急预案,发现与法律、法规及安全标准不符之处,要书面要求施工承包单位整改或调整,并进行申报,批准后方可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监理依靠信息化施工管理,督促承包商按照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施工,落实各工序安全防护措施,定期组织安全专项检查,发现问题督促及时整改,一旦发现违章行为或安全事故隐患,要责令其停止施工,并报告相关单位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深基坑支护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1. 工程施工中,不但管理人员要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熟悉各工序的质量控制点和操作程序。操作人员也应具有相应岗位执行能力,确保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和方法,这样才更能达到工程质量的目标。
2. 加强过程控制。在操作过程中,施工人员由于某些原因,没有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作业,这往往就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而且,施工的器械以及材料质量的好坏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也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使用前应做好全面的检查,去除安全隐患。例如:喷射砼质量的好坏和厚度,取决于喷射操作手的操作方法,而其关键也是喷嘴与受喷面的距离、喷嘴移动和水量的调节。
3. 加强对土方开挖工序的组织与管理。深基坑支护工程开挖施工过程中,应精心安排开挖施工流程,安排挡土支护的施工时间,以便有效地控制基坑已开挖部分的无支护暴露时间,减少土体被扰动的时间和范围,达到利用尚未被挖动的土体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自动位移的潜力。因此科学地安排土方开挖施工顺序和进度,充分利用此相关性,有助于控制支护结构的基坑周土体的位移。
4. 及时记录和反馈信息。对开挖过程实施跟踪监测,在开挖过程中,及时对开挖进度进行跟踪监测,掌握深基坑支护结构和基坑周围土体移动的动态,以便随时科学调整影响施工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从而优化设计和施工,确保施工过程可以安全、顺利进行。于此同时,施工监测记录的信息同样有利于资料的积累,为今后改进设计方案和施工技术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
5. 突发事件的处理。深基坑支护工程是―个周期长、参与人员多的过程,在施工过程中随时随刻都可能会发生不可预见事件。常见的突发事件有:基坑支护局部出现裂缝、沉降;相邻工地施工的影响;出现持续多日的暴雨;地下存在障碍物妨碍基坑支护结构等等。因此在深基坑支护的专项施工方案中,应该添加有完善的应急预案。一旦基坑出现异常变化,应该立刻启用应急预案,并同相关单位汇报,研究解决办法,把危险与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龚晓南主编,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