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风景园林和园林景观的区别范文

风景园林和园林景观的区别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风景园林和园林景观的区别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风景园林和园林景观的区别

第1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 施工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208-01

1.植被设置对风景园林施工的影响分析

(1)在植物种植过程中 ,一些小环境对植物施工也有一定影响,如建筑物的朝向、地形的特殊地带等[1]。这些地带在园林设计图中可能表达的不是很清楚,施工员要与设计员共同协商修改方案,有的施工员仅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进行营造,往往选择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如种植一些边缘树种,有可能达不到最好的效果。

(2)在施工的时候,市场也往往会成为某种影响因素,如旺季时植物资源匮乏;雨天时没有卖家起树挖草皮;在冬季买不到或者是只有在很远的地方才能买得到的材料,就需要施工人员对方案进行改动,施工时选用现有的材料或者与原材料相近的材料。

(2)园林绿化项目提交设计单位设计时,一些设计人员没有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别、树木的适生密度、各地植物群落的差异等进行深入地调查和研究,生搬硬套,盲目设计,使植物不能适应当地条件,造成死亡,或者是养护投入巨大,带来沉重的负担。此外,如将适生于杭州、天台等地生长的树种广玉兰、雪松等设计到温岭、玉环海岛种植,造成广玉兰(浅根)、雪松(大冠幅)常年受劲风袭击倒伏。设计不当,盲目选择树种,不但影响园林植物正常生长,造成园林景观面目全非,而且对园林施工造成一定影响,有时甚至延误工期。

2.地形地貌对风景园林施工的影响分析

(1)园林地貌在满足使用和景观需要的同时,必须使其符合园林施工的要求。如山高与坡度的关系、各类园林广场的排水坡度、水岸坡度的合理性和稳定性等问题,都需要严格地推敲,以免发生如陆地内涝、水面泛溢或枯竭、岸坡崩坍等工程事故。切不可不顾后果,执意要求景观效果[2]。

(2)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存在地形地貌的设计过于简单化和盲目化等问题。有的设计不因地制宜,只按个人的意愿和想象设计,施工时地形与周围的环境差距甚远;有的则不对地形地貌进行设计和改造,觉得自然的才是最好的,却忽略了具有起伏变化的园林地形对园林工程景观的重要性,没有很好地结合园林使用功能和园林景观构图等方面的要求[3]。

3.施工色彩及图案设计对于风景园林施工的影响分析

(1)铺装对园林施工的影响

在园林铺装施工中,铺装图案并非越大越好,铺装图案的尺度与场地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大面积铺装应使用大尺度的图案,若铺装图案较小则会显得琐碎。铺装材料的尺寸也影响其使用效果。通常尺寸的大小在美感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有时小尺寸材料铺装形成的肌理效果或拼缝图案往往能产生更多的形式趣味,或者利用小尺寸的铺装材料组合成大图案,也可与大空间取得比例上的协调[4]。

(2)建筑小品设计不当对园林施工的影响

在园林设计中,园林小品对整个景观的营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5]。然而很多小品没有很好的立意,或摆放位置不恰当,使之在整个园林景观中可有可无,忽略了园林小品应具有的性质。从装饰性来看,有的小品好看不实用,实用性和装饰性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致使一个设计不当的园林小品可能会影响部分甚至整个园林景观效果。

(3)色彩设计的影响

在铺装中,铺装的色彩一般选择沉着、大气的色彩,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其中中间色彩和环境的统一是极为关键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地面铺装的色彩与周围环境包括建筑、小品的色调相协调,而且要注意铺装的色彩不能过于鲜艳富丽,否则容易造成喧宾夺主,甚至造成混乱的气氛。同时使用色彩时要保证不会对视觉产生过强的刺激,使行人在上面行走时有舒适感和安全感。

4.施工要求对于风景园林施工的影响分析

(1)工期就是从开工到竣工完全按照日历天数计算,不扣除停工日数。在施工过程中,甲方如要求的竣工工期为20 个日历天 ,但是按正常进度算下来远远大于 20 d 的情况下,就可以把园林植物配置设计中一些无关紧要的要素去掉或者稍微进行改动,使施工变的更容易,就不会延误工期。甲方一般是指提出目标的一方,在合同拟订过程中主要提出要实现什么目标。合同中双方平等主体代称,方便在下文表述时使用简称。在合同过程中,甲方主要是监督乙方是否完全按照要求提供满足自身需求的东西。在合同执行结束后,甲方一般需要付出资金或者其他资源,以获得自身所需要的东西。

(2)施工开始后,甲方每周至少有3d的时间或者每天到施工现场处理施工中出现的突发问题或需要解决的问题,期间不免有整改。施工的园林建筑材料进场后,需经过甲方的主管工程师到现场检验,合格后方可以使用。在施工过程中,广场等的道路铺装、卵石施工、草坪铺装等均需由施工方作出样板,而甲方则根据经济和其他等方案做出整改。

5.环境因素对于风景园林施工的影响分析

(1)自然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在园林施工中,天气对植物的影响最大,而对于潮湿多雨的天气,经常出现暴雨或连续阴雨。以最常见的马蹄金草坪为例,刚铺上的草坪往往会因为长期被雨水浸泡而发烂、发臭;气温过高,刚铺上的草坪便会被烤干,影响成活率。

(2)自然因素对工期的影响

自然条件因素主要是气候条件、地理变化和自然灾害等,具体包括地震、洪涝、干旱、严寒、虫灾、台风等方面的因素。因为园林工程大都是户外施工,一遇天气变化就会影响施工的质量或进程,对风景园林施工质量极为不利。

本文从施工材料、地形地貌、环境因素等方面出发,深入分析和探讨了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明确了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为我国风景园林的施工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颜路平,肖焕 .高校校园绿化中植物配置的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2009(7).

[2] 饶信义.浅谈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中关系的协调[J]. 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4(09).

[3] 陈鹭.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研究[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第2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201-01

1.植被设置对风景园林施工的影响分析

(1)在植物种植过程中,一些小环境对植物施工也有一定影响,如建筑物的朝向、地形的特殊地带等[1]。这些地带在园林设计图中可能表达的不是很清楚,施工员要与设计员共同协商修改方案,有的施工员仅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进行营造,往往选择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如种植一些边缘树种,有可能达不到最好的效果。

(2)在施工的时候,市场也往往会成为某种影响因素,如旺季时植物资源匮乏;雨天时没有卖家起树挖草皮;在冬季买不到或者是只有在很远的地方才能买得到的材料,就需要施工人员对方案进行改动,施工时选用现有的材料或者与原材料相近的材料。

(2)园林绿化项目提交设计单位设计时,一些设计人员没有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别、树木的适生密度、各地植物群落的差异等进行深入地调查和研究,生搬硬套,盲目设计,使植物不能适应当地条件,造成死亡,或者是养护投入巨大,带来沉重的负担。此外,如将适生于杭州、天台等地生长的树种广玉兰、雪松等设计到温岭、玉环海岛种植,造成广玉兰(浅根)、雪松(大冠幅)常年受劲风袭击倒伏。设计不当,盲目选择树种,不但影响园林植物正常生长,造成园林景观面目全非,而且对园林施工造成一定影响,有时甚至延误工期。

2.地形地貌对风景园林施工的影响分析

(1)园林地貌在满足使用和景观需要的同时,必须使其符合园林施工的要求。如山高与坡度的关系、各类园林广场的排水坡度、水岸坡度的合理性和稳定性等问题,都需要严格地推敲,以免发生如陆地内涝、水面泛溢或枯竭、岸坡崩坍等工程事故。切不可不顾后果,执意要求景观效果[2]。

(2)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存在地形地貌的设计过于简单化和盲目化等问题。有的设计不因地制宜,只按个人的意愿和想象设计,施工时地形与周围的环境差距甚远;有的则不对地形地貌进行设计和改造,觉得自然的才是最好的,却忽略了具有起伏变化的园林地形对园林工程景观的重要性,没有很好地结合园林使用功能和园林景观构图等方面的要求[3]。

3.施工色彩及图案设计对于风景园林施工的影响分析

(1)铺装对园林施工的影响

在园林铺装施工中 ,铺装图案并非越大越好,铺装图案的尺度与场地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大面积铺装应使用大尺度的图案,若铺装图案较小则会显得琐碎。铺装材料的尺寸也影响其使用效果。通常尺寸的大小在美感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有时小尺寸材料铺装形成的肌理效果或拼缝图案往往能产生更多的形式趣味,或者利用小尺寸的铺装材料组合成大图案,也可与大空间取得比例上的协调[4]。

(2)建筑小品设计不当对园林施工的影响

在园林设计中,园林小品对整个景观的营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5]。然而很多小品没有很好的立意,或摆放位置不恰当,使之在整个园林景观中可有可无,忽略了园林小品应具有的性质。从装饰性来看,有的小品好看不实用,实用性和装饰性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致使一个设计不当的园林小品可能会影响部分甚至整个园林景观效果。

(3)色彩设计的影响

在铺装中,铺装的色彩一般选择沉着、大气的色彩,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其中中间色彩和环境的统一是极为关键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地面铺装的色彩与周围环境包括建筑、小品的色调相协调,而且要注意铺装的色彩不能过于鲜艳富丽,否则容易造成喧宾夺主,甚至造成混乱的气氛。同时使用色彩时要保证不会对视觉产生过强的刺激,使行人在上面行走时有舒适感和安全感。

4.施工要求对于风景园林施工的影响分析

(1)工期就是从开工到竣工完全按照日历天数计算,不扣除停工日数。在施工过程中,甲方如要求的竣工工期为20个日历天,但是按正常进度算下来远远大于20d的情况下,就可以把园林植物配置设计中一些无关紧要的要素去掉或者稍微进行改动,使施工变的更容易,就不会延误工期。甲方一般是指提出目标的一方,在合同拟订过程中主要提出要实现什么目标。合同中双方平等主体代称,方便在下文表述时使用简称。在合同过程中,甲方主要是监督乙方是否完全按照要求提供满足自身需求的东西。在合同执行结束后,甲方一般需要付出资金或者其他资源,以获得自身所需要的东西。

(2)施工开始后,甲方每周至少有3d的时间或者每天到施工现场处理施工中出现的突发问题或需要解决的问题,期间不免有整改。施工的园林建筑材料进场后,需经过甲方的主管工程师到现场检验,合格后方可以使用。在施工过程中,广场等的道路铺装、卵石施工、草坪铺装等均需由施工方作出样板,而甲方则根据经济和其他等方案做出整改。

5.环境因素对于风景园林施工的影响分析

(1)自然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在园林施工中,天气对植物的影响最大,而对于潮湿多雨的天气,经常出现暴雨或连续阴雨。以最常见的马蹄金草坪为例,刚铺上的草坪往往会因为长期被雨水浸泡而发烂、发臭;气温过高,刚铺上的草坪便会被烤干,影响成活率。

(2)自然因素对工期的影响

自然条件因素主要是气候条件、地理变化和自然灾害等,具体包括地震、洪涝、干旱、严寒、虫灾、台风等方面的因素。因为园林工程大都是户外施工,一遇天气变化就会影响施工的质量或进程,对风景园林施工质量极为不利。

本文从施工材料、地形地貌、环境因素等方面出发,深入分析和探讨了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明确了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为我国风景园林的施工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颜路平,肖焕.高校校园绿化中植物配置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7).

[2] 饶信义.浅谈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中关系的协调[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4(09)

[3] 陈鹭.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第3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 理论基础 学科特色 研究领域

中国风景园林是在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世界园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1年风景园林成为一级学科之后,围绕学科发展与研究范畴问题有众多的讨论,经过几年的实践,作为一级学科的风景园林理论与学科研究范畴已形成基本统一的观点。各学校应以此为基础,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合适的发展方向,形成自身的学科特色。

一、现代风景园林理论趋势

(一)现代风景园林美学的新标准

(1 )形式美的多样化――东西方园林审美的交融

在古典园林中,东西方对形式美的艺术表现存在明显差别。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一直以自然式的山水园林为主要形式,与此相应的是西方古典园林更为重视科学原理的应用,几何形的构图和台地式的地形表现出理性的秩序与严谨的规律,形成了其规则式的园林形式[1]。

但是,在经济发展进入全球化的现代社会,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趋普遍,从目前世界园林的实践情况看,无论是自然美还是规则美,只要是符合地域文化特征的美,都是东西方园林所共同追求的,东西交融的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能创造出具有高雅艺术美的作品。

(2)生态美――风景园林的综合美

艺术美自然是评判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但是,单纯的以艺术美为标准的审美时代已经难以适应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景观是一种社会文化资源,也是一种生态资源,审美观念不能只停留在一些风景名胜震撼人心的地貌上,必须强调绿色空间,不仅是为了游憩和观赏,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正在被破坏和消亡的绿色空间,作为自然一贯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2]。在风景园林理论研究与实践中,运用生态美学的基本原理创造人地和谐的理想生活境域是大势所趋。

(二)生态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与应用

生态意识在中国由来已久,早在商周时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已经表现了古人朴素的生态观念,即人与自然要保持和谐统一[3]。而今天,风景园林中的生态思想更是普遍,规划中强调尊重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中国风景园林实践领域目前大致可以分为3个层次:景观和园林设计、城乡绿地系统和大地景观规划。不同层次的规划具有尺度、性质上的区别,对生态学理论的应用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对于小尺度的景观和园林设计,适宜用以个体植物为研究对象的植物生态学理论作指导,重点研究园林植物的生态特性,在绿地中形成合理的植物组群结构;对于较大尺度的城乡绿地系统和风景名胜区等的建设,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以及生态系统生态学等理论具有实际意义;对于更大尺度的区域性的大地景观规划,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5]。

(三)社会科学的指引

1.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尊重自然,因而中国古典园林平淡含蓄,形成了自然朴素的山水园林形式。西方文化征服自然的思想贯穿在对自然大加改造的园林中,故西方古典园林规则对称的形式宏伟而华丽。一方面要以继承的态度来保护传统,对于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要在设计中予以保留;另一方面,应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用新的形式对传统文化予以表现,创造具有特定历史文化氛围的现代景观。

2.社会因素的影响

任何园林均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故其内容与形式必定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首先,社会的发展观决定了风景园林的发展方向。在可持续发展思想倍受关注的今天,风景园林的建设也必须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兼顾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其次,社会的需求决定了风景园林的性质。当代人对自然环境的爱好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使园林更注重优美的自然风景、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再次,社会文化影响着园林的风格[6]。风景园林风格要符合使用者审美心理及文化习俗。最后,国家的政治、法规与经济等因素也会对风景园林产生影响。公众参与规划的政策使园林更能反映大众的意愿[7];法律与规章制度的约束使风景园林更加注意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

3.大众行为研究

环境心理学把人类的行为(包括经验、行为)与其相应的环境(包括物质、社会和文化的)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结合起来加以分析。风景园林学要运用环境心理学理论去研究分析人在园林中的行为及心理,从游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去规划设计园林的空间与景观,创造一种能引起游人产生愉悦心理倾向,满足游人活动需求的环境[8]。

二、学科研究领域特色

(一)研究方向

一级学科背景下风景园林的发展走向多元化,学科涉及的内容包括生态学、美学、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范围广泛。根据学科理论基础,风景园林学包括6个研究方向: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风景园林遗产保护、园林植物与应用、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

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是研究风景园林起源、演进、发展变迁及其成因,以及研究风景园林基本内涵、价值体系、应用性理论的基础性学科,包括中外古典、现代园林史和风景园林学科史以及风景园林理论、风景园林美学、评价与管理等。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是营造中小尺度室外游憩空间的应用性学科,研究和实践范围包括城市各类绿地与城市景观等。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是以维护人类居住和生态环境的健康与安全为目标,在大尺度上进行多层次的研究和实践,主要工作领域包括城乡绿地系统规划、各类生态地规划与修复等。风景园林遗产保护是对具有遗产价值和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风景园林境域保护和管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传统园林和遗产的保护和修复等。园林植物与应用是研究风景园林植物材料及其养护的应用性的学科。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是研究风景园林保护和利用的技术原理、材料生产、工程施工和养护管理的应用性学科。

(二)我校研究领域及特色

我校风景学科立足华南,面向全国,以现代风景园林理论为指导、吸取和发掘岭南园林艺术的精华,开展科学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色和学术优势,重点在下述领域开展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

(1)岭南城乡环境与园林景观研究

岭南园林艺术是立足我国热带、亚热带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当地文化形成的一种园林风格,在建筑风格、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方面形成了特色。我校应以岭南园林艺术为基础,着力于岭南城乡环境与园林景观研究,并结合现代造园艺术、新材料、新工艺、科学发展理念进行环境景观设计,与时俱进,实现现代化。研究岭南特色园林无疑会为我校风景园林学科特色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2)环境绿化适宜植物的研发与配置技术研究

尽管目前广东省从事环境绿化的企业及科研单位较多,但在环境绿化植物筛选的基础研究方面较缺乏,如乡土园林绿化树种筛选与研究、边坡乡土植物筛选与配置研究、适宜河涌治理的植物研究、垂直和屋顶绿化植物筛选等,这些特殊用途绿化植物必将成为以后环境绿化建设植物利用的主导。

(3)生态景观工程技术研究

由于我国在生态景观工程建设方面刚开始起步,且目前能够综合各方面学科进行节约型环境生态绿化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企业和科研单位甚少,也没有相关成果成功转化并形成产业化,所以,生态景观工程技术研究将是风景园林的热点研究问题。我校将开发低碳环境绿化技术、边坡、矿山绿化技术、屋顶与垂直绿化工程关键技术、环境友好植物保护技术等系列节约型环境绿化工程技术,并与企业联合进行成果转化。

三、结语

任何的发展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理论研究应以中国传统园林为基础,借鉴西方园林的成功经验,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立足本土,博采众长,尊重科学,开阔眼界。当今,风景园林已成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其基础理论也正从单一学科向内容更为丰富的综合学科转变,因此,学科的研究也要走向多元化,不同类型的院校根据自身学科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建立各具特色的研究领域。

基金项目:1、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研究项目:《一级学科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12JK339);2、2014年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园林专业《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

[参考文献]

[1]章志红.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的探讨[J].安徽林业科技,2003,(2):13-15

[2]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与景观学的教育[J].中国园林,2004,(1):2-5

[3]姜玮.中国传统美学观“天人合一”与生态美学[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6(2): 22-26

[4]刘家麒.中国风景园林的现状和发展前景[J].广东园林,2005,28(2):3-5

[5]蔺银鼎,武小钢.园林生态学科发展的现状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2006,(2):35-37

[6]王丰.中国传统文化及社会历史的发展对园林艺术的影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 6(11):122-125

[7]曲娟,米淑红,付晓云,等.论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公众参与[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350-352

第4篇

1.1盐城地域自然特征(1)气候气象。盐城的气候通常分为北亚热带气候和南暖温带气候,过渡的地带。灌溉南方为北亚热带气候带,灌溉北方为南暖温带气候带。同时由于盐城濒临黄海,也可归类于湿润的季风气候区。盐城气候的主要特点为季风盛行,四季分明,雨水丰沛,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无霜期长。(2)水文及植物特征。盐城市区内河流数量众多,被称为“百河之城”,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征。上述河流也是盐城主要的生态水脉和生态走廊,同时盐城还有大洋湾湿地。盐城植物种类众多,具有很多充满当地特色的植物。1.2盐城地域人文特征盐城历史悠久始于公元前119年,文化丰富,比较著名的有淮剧和香火戏。历史名人众多,有施耐庵、陈琳、乔冠华等。

2盐城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和应用

2.1盐城地域自然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及应用(1)地质地貌对园林风景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园林风景的结构布局上。在园林风景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地貌特征,不同的地质地貌特征都有对应的设计方法,只有依据当地的地质地貌特征设计的风景园林才会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才会形成独具特色的园林风景设计风格。由于盐城处于平原地带,因此在盐城风景园林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上述情况,让盐城的地质地貌特色充分体现在盐城风景园林设计中。(2)地域气候特点表面上看起来对风景园林设计影响较小,然而在园林风景设计实际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大。各地之间的地域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当地气候的影响,独特的气候条造就了当地独特的文化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气候,从而对当地风景园林风格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盐城的园林之所以面积较大并且连成一片就充分考虑到了盐城濒临黄海的特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抵御台风的袭击。(3)植物和水文是风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地域气候造就了该地域不同的植物种类和水文特色。而这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和水文恰恰造就了具有当地特色的风景园林景观。风景园林的可观赏性离不开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和水文。成功的风景园林在设计中往往把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和水文运用的淋漓尽致,由于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只有在该地域的气候条件下才能生长,所以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充分运用植物和水文可以使当地的风景园林与其他地域的风景园林有着显著的差别,避免风景园林出现同质化现象。由于盐城植物种类众多,市区河流密布,同时还有大洋湾湿地,在盐城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上述情况,把盐城的植物特色和水文特点充分体现在盐城风景园林设计中。2.2盐城地域人文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及应用(1)历史背景与遗迹因子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盐城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历史遗迹。历史背景和历史遗迹切实的反映了当地的人的生活方式和活动足迹,是每一地域所特有的一种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历史背景和历史遗迹正在被人们淡忘,所以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设计中就更有必要把当地的历史背景和历史遗迹融入其中,这样不仅可以使所设计的风景园林具有地域特色,同时也可以是当地的历史文化很好的传承。(2)人文符号因子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在国外的很多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文符号因子都被很好地融入当地的风景园林中。很多名人的故居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都被很好地利用。盐城历史名人故居众多,在盐城风景园林设计中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在盐城风景园林设计中充分利用盐城的名人故居,从而让盐城的风景园林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3)民俗风情因子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由于盐城历史悠久民俗众多,特别是淮剧和香火戏是盐城民俗文化中的精华,是盐城特有的地域文化特点。在盐城风景园林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上述情况,充分发掘盐城的民俗风情因子,让盐城的风景园林设计中充分融入当地的民俗风情因子。(4)社会特征因子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变迁,我国如今的风景园林设计与我国古代的风景园林设计有着较大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社会特征的变化上,如今的风景园林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广大市民休闲游憩等各方面的社会需求,并且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在盐城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到上述情况,充分发挥城市风景园林的作用。

3结束语

第5篇

论文关键词:场地特征,风景园林,西湖风景区,湖滨和北山路景区,规划设计

场地特征,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一个永恒的课题。作为规划、设计的“原点”,其对规划、设计的后续工作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回望历史,园林规划与设计优秀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在尊重场地基址的基础上形成的,都深刻地体现了自然环境、历史风貌、社会文化等场地特征。近20年来,中国风景园林建设虽然飞速发展,但是在景观建设中也出现了诸如“千城一面”、“众景一面”等忽视场地特征所带来的现象。

1研究对象概念界定

1.1景观规划设计

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作为人类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环境的科学和艺术。所以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门研究如何应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自然和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使之达到和谐完美的状态。

1.2场地特征的概念

场地,大至风景区和城市,小至区级公园、广场绿地,都有它的特征或者个性,是一块场地与其他场地的区别。场地特征包括场地的自然特征和场地的人文特征。园林景观把握好了自然特征就在土地上有了归属,把握好了人文特征就在使用者心中得到了认同。

风景园林师所涉足的场地,往往具有或强或弱的自然特征。其作为设计师可供借鉴的宝贵资源和设计题材,同时也决定了设计师应采取的处理态度。设计师应从理解自然演变规律等特征出发,顺应自然规律采取处理方式。

2场地特征的分类与内涵

2.1场地的自然特征

自然特征包括(天)气候、(地)地形地貌两方面,它是因场地所处位置不同,受不同的自然力量作用而呈现出不同的特性,这种特性影响甚至制约在该场地上的景观设计。把握好了这种特征,景观作品就会与这块场地和谐相处,场地自然力也为景观提供维护,景观给场地增添色彩。

2.1.1天——气候:

气候对植物有决定性的影响。不同种类的植物呈现出不同的景观特色。任何优秀的园林景观都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乡土树种的使用可以使景观保持长久,可以保证景观作品独一无二的个性魅力。

2.1.2地——自然地形地貌:

各地地形地貌由于自然力量的作用呈现不同的景致和格局。这种景致和格局是该场地的一个重要特征,景观设计时必须把握好这种特征。如果忽视这种特征,人造景观会与所在场地格格不入,甚至破坏场地的原有景观。

2.2场地的社会特征

2.2.1建筑环境

不同的建筑形式、周边环境以及城市机理,会产生不同的景观空间体验。把握好了建筑环境,才能创造出协调、统一的园林景观。

2.2.2人文特征

人文特征的把握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作用犹为突出。人类在大地上生活留下的印记以及从事一系列活动所形成的社会文化氛围就是人文特征。挖掘场地历史文化并提炼出场地的人文特征是景观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把握表达了人文特征,景观才能保持所在场地的历史延续性,创作才更有依据。

3结合场地特征的设计理念

随着近几年设计领域的体制改革,场地设计这一课题在现代园林景观建设中越来越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指导性的设计理念对景观规划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

3.1遵从周边环境

遵从场地设计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就要解决好车流、物流、人流、道路走向、空间组合等。在满足城市规划要求的前提下,设计出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符合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规律的景观。

3.2传承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源于一定地域生活的经验所形成的地方传统、风俗礼仪、建筑风格、园林样式等,能唤起人们对场地的历史记忆和情感认同。而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趋同化导致了部分景观设计师对地域文化的忽视。应该充分利用场地内历史遗留的痕迹,在规划设计中传承地域文化,来建造富有场所精神的地域性景观。

3.3选择地方材料

材料作为园林的表皮,可分为植物材料和硬质材料两类。设计师在重视植物景观视觉效果的基础上,更要营造出适应当地自然气候条件、体现当地自然景观风貌的植物群落类型。在硬质材料的使用上,应尽量考虑地方材料。在园林中展现地方材料的特性,使园林融合于周围环境之中,有利于地域特色的创造。

4结合场地特征的景观规划设计在杭州滨水街区的体现

滨水区往往是城市最早的建成区,遗存的历史文化丰富。城市滨水区经过较长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和建设积淀,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也是城市人文资源的集中地。并且,西湖是自然和人文相融合的杰作,是杭州整个城市景观基质中的一个重要的景观要素。因此面临西湖的街区必定在结合场地特征的规划设计上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本文选取湖滨景区和北山路做详细分析。

4.1湖滨景区特色营造

湖滨街区处于西湖风景区与杭州主城区之间的过渡地带,有着强烈的“城景交融”的空间特征。

4.2.1湖滨景区历史沿革

湖滨路全长1315m,原为杭州西湖的西城墙。1916年拆除钱塘门和西城墙,建成碎石路面的湖滨路,从此市区与西湖连成一片。1929年改成沥青路面。后,湖滨路的西侧沿西湖一带陆续辟建一至六公园。湖滨路东侧一带建起了西湖饭店和环湖旅馆等。

近年,在西湖保护工程中把湖滨路的沥青路改为为花岗岩条石路面,在沿湖水下建西湖隧道。同时,在绿地上还建了古城墙标志,路东侧的建筑物焕然一新,南段仍保留了民国初年建筑的“骑楼”风格,风采依旧。这一带今统称湖滨景区。

4.2.2湖滨景区结合场地特征的规划分析

4.2.2.1延续整个街区的自然肌理

杭州“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格局中,吴山、宝石山—南—北嵌入市区,使南北约4km的临湖地带形成了“一面城”,也就是城市舞台的“台口”,而湖滨街区正好位于城市舞台的中心位置。

湖滨景区延续西湖的脉络,以原有的滨水空间为核心,使街区和滨水自然渗透为一体化区域。40m宽的湖滨综合休闲绿地,充分考虑了原有树木的保存,精心保留了高大的悬铃木,衬托着街区的建筑,将西湖水面和湖滨街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步行、休闲为主的多样化街区;并且与南山路、西山路、北山路的悬铃木一起,形成了镶嵌在西湖边的一圈绿色项链。

4.2.2.2湖滨景区人文特征的传承

绿地、水面、骑楼、连廊、广场、庭院及各样的商业街构成了建筑与景观的过渡空间,形成了湖滨街区的休闲特色,并成为西湖景区与主城区的有机过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境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湖滨商业街是重建的,但是在重建的基础上又是继承了原有街区的格局。沿湖滨路的建筑体量处理成一条连续的骑楼,保留了原有的空间特征,各具特色。湖滨路改造中创造一种“新”的语言,在尊重历史上赋予它新的气质,使之更符合现代的功能。这就是“似曾相识”在延续文脉上的表达。

4.2.2.3现代材料与传统材料的交融

湖滨街区周边的建筑,在保留原有的青砖等传统建筑材料的同时,运用现代材料产生对比映衬。玻璃材料与青砖材质的强烈碰撞,减弱了青砖体量的压抑感。纹理清透的木质材料和清澈通透的空白玻璃,与青砖墙面相互映衬,使建筑更加亲切、动人。

街区内保留了传统里弄、庭院、天井等空间类型,结合传统与现代,承载了原有街区的文脉和肌理,使得建筑群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这样就形成了空间的流动和渗透,形成了湖滨向城市内部的过渡。

4.3北山路景区营造

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西湖北线,东起保俶路,西至华北饭店、栖霞

岭,北起栖霞岭、葛岭、宝石山南麓。

4.3.1北山路历史沿革

北山街历史街区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其以秀美山水为依托,以历史文化为灵魂,以近代建筑为特色,成为集自然与人文为一体的地域环境。北山区有自秦以来的各个朝代历史印记。明清时期的北山街山峦叠翠,楼阁错落,翼角飞萃,俨然一幅绝佳的山水画卷,散发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清末民国初年,西湖边出现了中西结合的建筑。1912年杭城拆除城墙,城市功能由传统模式转向现代功能。随着北山街拓宽,城市公交的开通,大量私家别墅以及现代功能的旅馆、餐饮设施在这里兴建,中西合璧的近现代文化不断渗透,呈现出文化的多元化。

4.3.2北山路结合场地特征的规划分析

4.3.2.1场所精神的自然体现

北山路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宝石流霞这一著名景观就位于此。北山路沿湖一侧没有建筑,利用其通透的滨水岸线,使其与人行道结合成一体。在原有的滨水岸线做成亲水平台的形式,很好地拉近了街区与湖面的距离,营造了湖面和街区统一的宁静氛围。

植物配置时,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植物选择上,优先考虑本土树种(如樟树、桂花、小叶黄杨、海桐、杜英、柳树等),并开发利用本地的新型园林观赏植物种类,这样既强调了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又为构建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4.3.2.2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

只有生活的延续,才有文脉的延续。北山路上不再适合居住的中式木结构寺庙庵堂,融入新的文化,成为旅游景区的一部分。比如恢复原貌的玛瑙寺,已成为葛岭景区的亭台楼阁。

原有的依山而建的中国古建筑和欧式古典建筑的保留,使这里的历史环境呈现出宗教文化、名人居住文化等多元特色。让游客不仅能感受到自然景观的优美,更可以勾起对历史的回忆。对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空间和场所进行重新诠释,使之获得了鲜明的场所特征。

4.3.2.4街区风貌的延伸

通向山的私密性巷弄,通过层层台阶通往宝石山上的各处景点,曲折而自然,在两旁植物的绿荫下更显示了一种幽雅、宁静的氛围。这些巷弄把游览的人流引向山上,保持了沿湖的宁静氛围,同时也加强了湖与山的联系。

北山路街区,保留了大量采用中西融合风格的历史建筑,成为联系传统建筑与欧式建筑的纽带,不仅保持了街区整体景观的和谐,并且素雅、平和,与周围的山水和谐统一,成为西湖风景区独特的景观。

5结语

突出场地自然特征和地域文化内涵的景观设计,既是风景园林行业综合性和独特性的体现,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对场地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杭州西湖风景区的湖滨和北山路规划设计提炼了场地已有的景观特征,依托自然条件,以人文元素为主体进行空间塑造;同时深度挖掘西湖周边以及杭州当地的文化景观,营造了一个展现杭州地域景观特色的自然山水型风景。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7):3-4.

2 吴威.园林的场所精神初探[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5.

3 杨云峰,朱建宁.营造具有场地特征的城市公园[J].中国园林,2009,25(12):76-79.

4 张伶伶,孟浩.场地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 林菁,王向荣.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J].中国园林,2005(6):16-24.

6 刘卫星.城市园林景观中场地设计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09,25(5):60-64.

7 熊瑶,杨云峰.地域性风景园林设计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34(5):171-176.

8 朱建宁.以自然为师的现代植物景观设计[N].中国花卉报,2005-08-11.

9 张川.基于地域文化的场所设计[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6.

10 许一洁.“生态”与“野趣”的回归[M].华中建筑,2007,25(8):105-107.

11 廖婧琳,段红梅.地域文化与自然风景区的旅游开发[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1):18-21.

12 王业社.场地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华中建筑,2008,26(3):124-128.

第6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风景园林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也大大影响甚至改变了风景园林的形象。风景园林设计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它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环境设计领域,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

1与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的主要生态学理论

1.1生物多样性原理

生物多样性理论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等,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结构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景观生态学中强调景观的异质性可提高物种总体共存的潜在机会。因此在现代风景园林的构建过程中以生物多样性原理为指导是其最基本的前提。

1.2生态位原理

生态位理论已在种间关系、种的多样性、种群进化、群落结构、群演替以及环境梯度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植物生态位的配置,这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

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学习性与生态环境条件,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合理地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或种内的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于种间互补,既充分利用光、温、水、气及养分等环境资源,又保证了群落和景观的稳定性。

1.3互惠共生原理

互惠共生又称互利共生,是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共存、双方获利。如地衣即是藻与菌的结合体,豆科、兰科、杜鹃花科、龙胆科中的不少植物都有与真菌共生的例子:一些植物种类的分泌物对加一些植物和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英、白蜡与九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应用植物间的这种相互关系,能有效地促进群落的稳定。

1.4生态平衡原理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海湖泊水系的协调以及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1.5生态调控原理

生态调控是生态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研究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的城市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中心事物是生物群体,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消极地适应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改造环境,因而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演替,无论是生物种群的数量、密度的变化,还是生物对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适应,均表现为“通过自然选择的负反馈进行自我调节”的特征。在生态园林这一生态系统中,由于人的社会性与能动性,表明了它同自然生态系统间的重大区别,它可以通过人类进行有限度的协调,使系统的生态效益最高,使各组成成分之间相互协调,使系统更加适应外部环境。

2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应用

2.1应用生态学原理,保护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保护自然环境不受或尽量少受人类的干扰,现有场地往往经过很长时间已经形成了新的动植物生态系统。在景观改造时,根据生态平衡原理,要充分的保护利用,尊重场地原有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特征,尽可能将原有的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并加以利用,组织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去。主要手法有:

(1)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

乡土植物是指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它们是最能适应当地大气候生态环境的植物群体。除此之外使用乡土物种的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能促使场地环境自生更新、自我养护。

(2)尊重场所自然演进过程

现代人的需要可能与历史上该场所中的人的需要不尽相同。因此,为场所而设计常常不会模仿和拘泥于传统的形式。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作为风景园林设计者应尽量保留原场所的自然特征,如泉水、溪流、造型树、已有地被、及名树、古木、水、地形等,这是对自然的内在价值的认识和尊重,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成本,又能避免为了过分追求形式的美感, 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

2.2基于生态调控原理,利用并再生场地现有的材料和资源

生态调控原理中的循环再生,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贯穿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始终,生态的风景园林设计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和资源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减少了对生产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

2.3土壤的设计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而在设计中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就显得很重要。主要考虑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分析植物的生态学习性,选择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特别是在风景园林的生态恢复设计模式中,土壤因子很重要,一般都需要对当地的土壤情况进行分析测试,选择相应的对策。

2.4以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为理论的植物配置的设计

(1)植物材料的选择

第7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工程;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风景园林绿化的概述

1.1风景园林绿化的概念

现代的风景园林与传统园林相比较,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种植花草树木了,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继承与发展传统园林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的步伐,适应城市和当代人的需要的一种新型的园林设计。风景园林与传统意义上的园林在内涵上有很大的区别,不再局限于花草树木,而是为了满足现代城市生态建设的需要。它满足的不仅仅是人们对观赏的需要,而是把创造适宜的现代城市人居环境作为建设的最终目标。

1.2风景园林绿化的作用

(1)风景园林绿化主要是通过人的作用对生态系统进行模拟自然的设计手段进行重建,不仅保留了原有的自然环境而且还进行了环境的再创造,使园林植被资源在人工的环境中得以再生、利用和创新发展。

例如园林的铺装,不仅具有组织交通和引导游览的功能,还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息、活动场地,同时还直接创造优美的地面景观,给人美的享受,增强了园林艺术效果。园路在园林铺装中的重要作用。园林中道路的交通功能从属于游览的要求,虽然也利于人流疏导,但并不是以取得捷径为准则的。园路与景石、植物、湖岸、建筑相搭配,受环境气氛的感染,“出人意外、入人意中”。在公园里看似随意的园林小道反而使人有贴近自然的感觉,让人们从烦躁、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图1公园内落羽杉林铺装

(2)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园林植物的综合功能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通过园林植物景观创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良好的公园环境能够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给人们提供游憩、嬉戏、舒适、美丽的悠闲场所,并且对改善现代城市人居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3)人工建造的与天然的自然环境相接近的园林风景区,为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也为生物的多样性创造了条件。

(4)为了能够使人与环境可持续的发展和加快城市文明建设的步伐,风景园林的绿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仅体现在环境质量的优化上,还可以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并且对本国的文化都有所继承和发展,不断地提高了人们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养。

3.目前园林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从宏观的角度来看

3.1.1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

任何工程,没有严格的管理体制作为保证,完工后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整体景观效果,或者说很难长期维持在预期的景观效果。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这就使得许多园林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存在随机、随意的现象,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而没有给出一个衡量问题、解决问题的公认标准。

3.1.2缺乏高素质的施工人员

园林工程建设是集建筑学、生物科学、社会科学于―体的综合性科学。这就对园林工程建设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园林施工与普通工程建设项目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更加重视对植物的栽种与园林美化工作,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一般许多工程投资方都是将树木的栽种任务连同建设任务简单的安排给工程承包单位来统一完成。

3.2从微观的角度来看

3.2.1施工现场管理混乱

主要反映在混乱,施工组织计划性不强,操作不严格执行标准规范,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等。园林施工项目的施工过程目的是把园林设计转化为具体的园林景观,园林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园林景观是否能够被良好地营造出来,因而加强对园林施工项目施工过程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当前,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不完善,园林工程施工的前期,要对必要投入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利用,这都取决于施工组织设计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前期施工组织设计如果不准确,既是对整个工程进度、质量的极大不负责任,也必将导致整个施工过程中各环节的衔接不当和工期延误。

3.2.2施工管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

现代社会中,各行各业在管理方面的发展与进步,都需要有先进科学技术和理论作为支持和保障,否则都将面临停滞不前,甚至是倒退的现象。现时国内现代园林工程的技术应用多集中于工程的前期设计、资金预算、施工工艺、安全防护、竣工验收等阶段,而相对忽略了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这必将严重制约现代园林施工管理的改进和完善。在一项现代园林工程建设工程项目中,无论拥有多么具体、多么完美的设计方案,都只是一堆毫无实际意义的文字和若干预想图片的材料,只有通过施工人员的具体操作,才能建设出实实在在的园林景观。所以,施工管理过程与必要的技术支持这是分不开的。

4.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要点

4.1园林施工现场管理

4.1.1不断完善施工现场项目管理制度

为充分发挥好风景园林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功能,项目施工管理部门成员设置应符合精干高效、责权一致与专业搭配协调的原则;另一方面,施工项目管理部门的组建形式也应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的施工难度高低具体区分,以实现项目管理整体效率的最大化。

4.1.2项目施工现场要严格落实各阶段施工组织任务

前期准备阶段,着重落实苗木订购、总包、分包施工单位与施工任务的全面落实;正式施工阶段,应重点协调好各专业施工组织措施的落实与配合施工,实时监督现场施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查明原因并调整相应的施工方案,在抓好现场安全文明生产管理的前提下,全面控制工程进度、施工质量和项目成本三大管理目标;在项目竣工验收与后期养护管理阶段,则着重注意自检自查,预检隐检等工作的落实,竣工验收资料必须仔细审核,编写的施工工艺总结资料以及后期养护管理的技术交底等资料必须齐整才能通过绿化园林项目的整体验收。

4.2园林施工工序质量管理

4.2.1注重土壤的预处理。

土壤内部结构会影响土壤自身营养成分的高低,并直接影响着植物种植后的生长情况,因此,必须重视当地土壤肥力、酸碱性、孔隙度及含水率等因素的影响,应对各项参数进行全面的理化性质试验分析,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必要的预处理,使其满足苗木成长习性。另外,土壤的翻挖深度、地面坡度、地形平整等方面的预处理,也必须满足具体项目的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

4.2.2定点放线的调整

通常情况对定点放线的要求为:位置准确、标记显著、标明中心等。施工放线需要结合设计图纸的具体要求,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在现场测出苗木栽植的位置和株行距,通过准确的施工放线来体现设计意图,保证现场的视觉效果,确保定点放线能够达到设计要求;而放线遇到异常情况时,应该做好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4.2.3苗木质量控制

选择的苗木应符合设计方案中对苗木各项参数的要求,在满足参数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树形(花冠)完整、姿态优美等苗木进行采购,并做好运输前后的苗木等材料的质量鉴定,确保苗木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栽植。

4.2.4苗木栽植质量

苗木栽植前,应注意对苗木树冠和根系过多的地方进行适当修剪;栽植裸根苗木前还应将种植穴底部的土壤进行软化处理并堆成锥形,栽植带土球的苗木时将种植穴底部踏平处理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苗木栽植时应根据苗木不同习性及栽植难易程度,进行先后栽植,对成活率低的常绿树应适时栽植,做到适时、适地、适树种植,确保成活;同时还应注意树木观赏面朝向的取舍和调整。

5.风景园林工程后期养护管理

风景园林工程的管理工作并非到竣工验收就完全结束了,工程项目的后期保养与维护也是保证园林质量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由于受到人为、气候等各方面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园林工程在交付使用以后都会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也就必然导致了园林工程整体质量的下降。通常情况下,风景园林的后期养护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草坪养护管理、卫生保洁、树冠和花草修剪、浇水施肥、防治虫害、清除杂草等内容。工程竣工后需派专人精心养护管理,根据苗木不同生长习性,适时适地进行除草、施肥疏枝、防止病虫害侵蚀,使苗木成活率尽可能的达到最高。

6.结语

在中国景观园林蓬勃发展的今天,风景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严峻的问题,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重视质量的管理。为了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过渡浪费,就要对园林绿化施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园林艺术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艳霞,从不同阶段实现园林设计与施工的结合[J],中国园艺文摘,2011(02).

第8篇

【关键字】中国风景园林特色现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风景园林的构成

简单来说,所谓风景园林是指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个行业和一门学科。它是以“生物、生态学科”为基础,并与其他非生物学科(例如土木、建筑、城市规划)、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风景园林的四大要素:地形、水体、植物和建筑是形成园林空间和园林景观的基础。其中地形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是所有室外活动的基础,也是其它诸要素的基底和依托,地形布置和设计的恰当与否,对于景观空间环境的质量的优劣意义重大,同时它对其它设计要素的作用和重要性具有主导作用。除了地形、水体、植物和建筑四大要素以外,有的专家还将铺装和其它园林构筑物也纳入园林的构成要素之中。

二、园林景观设计

这里我们将重点介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园林水景景观设计、园林园路景观设计三部分的设计。

1、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植物造景可谓艺术在其中起很大作用。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植物造景区别于其他要素的根本特征是它的生命特征,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所以对植物能否达到预期的体量、季节变化、生态速度要深入细致考虑,同时结合植物栽植地、小气候、干扰等多因素的考虑。在成活率达标的基础上,利用植物造景艺术原理,形成疏林与密林、天际线与林缘线优美、植物群落搭配美观的园林植物景观,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造景同时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园林水景景观设计

水在常温下是一种液体。本身并无固定的形状,其观赏的效果决定在于:盛水物体的形状、水质、周围的环境。水的各种形状、水姿,都和盛器相关。盛器设计好了,所要达到的水姿就出来了。当然这也和水本身的质地有关。一般来说。水要求是透明、无色、无味的,各种水体用途不同,对水质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是污染的水就不是这样,它是景观的反面。个别的时候,也有人为了观赏需要。把水染色的,又当别论。水体周围环境的风、温度、光线等自然因素,也会影响水体观赏效果。例如刮了大风。波涛汹涌,哪来欣赏水面倒影?温度下降,水结成冰,波光潋滟的湖面,变成光滑耀眼的冰场,观赏的趣味,使用的方向就聚然不同。光线对水体观赏效果更为明显,每一个人都知道白天和夜晚如何去欣赏水景。为了达到效果,往往要在水体中补充人工照明,而这时的观赏效果往往是优于白天的最佳景观。

3、园林园路景观设计

园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采用变断面的型式。如转折处不同宽狭;坐凳、椅处外延边界;路旁的过路亭;还有园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等。这样宽狭不一,曲直相济,反倒使园路多变,生动起来,做到一条路上休闲、停留和人行、运动相结合,各得其所。园路的转弯曲折。这在天然条件好的园林用地并不成问题:因地形地貌而迂回曲折,十分自然,不在话下。为了延长游览路线,增加游览趣味,提高绿地的利用率,园路往往设计成婉蜒起伏状态,但是上海园林用地的变化不大,往往一马平川而根据不足。这时就必须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来配合园路的转折和起伏。例如,在转折处布置一些山石、树木,或者地势升降,做到曲之有理,路在绿地中;而不是三步一弯、五步一曲,为曲而曲,脱离绿地而存在。陈从周说:“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直自如。”

三、中国风景园林的特色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理念

中国风景园林的特色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因此在进行风景园林的设计时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人跟风景园林的特色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如何使用更合理,满足各种生活工作尺度,并在实现风景园林的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园林的舒适度和美观,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增强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

2、生态理念

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人类大量开采和开发自然资源和能源,导致环境破坏、生态失衡、自然灾害频发,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开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园林的设计中把生态理念作为一项重要的设计理念,风景园林定会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3、整体艺术理念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一些人过于追求物质生活,导致精神世界贫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弊端。因此,必须要把人们从物质世界中解放出来。这就需要在园林的设计的过程中坚持整体艺术理念,实现园林的整体美。具体来说就是风景园林的环境应是形体、色彩、空间、以及虚实关系的整体把握,意境创造的整体把握、功能组合的整体把握。

4、个性化理念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化,国际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越来越追求生活的个性化。因此,为了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在园林的设计中需要坚持个性化理念。

四、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趋势

当前,全世界对于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理论与实践的探索都是方兴未艾。建设生态园林、建设设低碳风景园林成为未来风景园林发展的方向。低碳风景园林营造,将会从操作层面上切实降低能源消耗。例如:通过本地或就近选择材料,即可大幅度降低材料在交通运输中的碳排放,从而达到降低总体能源消耗的目的;通过选择“低碳”材料来替代“高碳”材料,来降低风景园林建设中的碳成本,比如减少钢材、玻璃、水泥的用量;鼓励、促进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能等)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及其产品在风景园林中的推广应用,例如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路灯来照明等;通过规划设计手段合理延长园林的使用寿命,进而减少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能源消耗总量。杜绝单纯为所谓景观效果,而设计高耗能(如大面积的玻璃墙,易散热的薄墙体,不必要的大空间等)的建筑或构筑物。由此可以看出,以低碳为目标的风景园林营造,将成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必然选择。现代风景园林营造中,在满足城市居民对休憩等城市功能的需求的基础上,同时还需要积极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园林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设计、施工到管理维护)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每一个环节所需的碳成本及碳排放,始终贯穿以低碳为导向的设计准则和管理规范,使其符合生态和可持利用的基本原则。

简言之就是,遵循低碳、自然的艺术的心境和发展的趋势,从中国传统风景园林的设计和遗迹中,吸取中国传统风景园林的思想和哲学,特别是在自然观方面,达到超越社会制约的、归复自然的自由与完美。

总结

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建设富于中国特色和现代化气息的城市,必须要做好风景园林的设计。由于风景园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体系,因此设计师在进行风景园林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和把握各种因素,掌握设计的主要方向。同时还要注意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艺术素养,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建筑产品,促进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斌峰试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挖掘及设计要点[期刊论文]-城市建设 2010(30)

第9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问题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脚步加快,我国对城市环境的建设与改造都加大了管理力度。因此,对风景园林的需求量很大,使得我国目前的风景园林设计有了新的发展。但是由于忽视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以及与社会和文化的协调发展等许多原因,导致我国的风景园林在规划设计和施工上参差不齐,既浪费了材料和资金,还没有得到人们真正需要的风景园林景观。

1风景园林绿化概述

1.1风景园林绿化的概念

现代的风景园林与传统园林相比较,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种植花草树木了,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继承与发展传统园林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的步伐,适应城市和当代人的需要的一种新型的园林设计。风景园林与传统意义上的园林在内涵上有很大的区别,不再局限于花草树木,而是为了满足现代城市生态建设的需要。它满足的不仅仅是人们对观赏的需要,而是把为了创造适宜的现代城市人居环境作为建设的最终目标。

1.2风景园林绿化的特点

“二战”以后,经过了百余年的发展与创新,到目前为止,现代意义上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逐渐的形成了完整的、多层次的学科体系。现代风景园林与传统的园林相比较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第一、现代风景园林绿化的设计从大众的角度出发,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社会文化需要,必须加强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理念与施工技术,充分的体现出现代化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风景园林绿化的需要,要做到解放传统园林的同时面向社会、面向群众,从私家园林的思想中走出,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去。

第二、现代风景园林绿化设计在内容上具有广泛性。经过了百余年的风雨历程,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在内容上越来越广泛。将原本空旷的区域发展成城市广场、居住小区以及公园等景观环境;将风景名胜区做出了总体的规划、旅游度假区则做出策划性的规划、并将主题公园和城市绿地做出系统性的规划、还有就是道路的规划设计等;将自然原始保留下来的景观进行人工生态的再造,不断地发掘传统文化的优点,并与现代的风景园林精神相结合,达到现代人们所追求的设计理念。

第三、现代风景园林的物质基础高度发达。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社会上的各个领域的物质材料都变得丰富多彩,特别是材料革命的兴起,使许多新型的材料被发现和使用,为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技术基础。

以上这三点足以看出传统园林与现代风景园林之间存在的区别与不同,为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1.3风景园林绿化的作用

(1)风景园林绿化主要是通过人的作用对生态系统进行模拟自然的设计手段进行重建,不仅保留了原有的自然环境而且还进行了环境的再创造,使园林植被资源在人工的环境中得以再生、利用和创新发展。

(2)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园林植物的综合功能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通过园林植物景观创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良好城市环境的产生为人们提拱了游戏、休憩的空间,并且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3)人工建造的与天然的自然环境相接近的园林风景区,为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也为生物的多样性创造了条件。

(4)为了能够使人与环境可持续的发展和加快城市文明建设的步伐,风景园林的绿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仅体现在环境质量的优化上,还可以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并且对本国的文化都有所继承和发展,不断地提高了人们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养。

2风景园林绿化施工的现状

2.1施工单位对现如今的风景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缺乏了解,与设计师之间缺少了必要的沟通,使设计者的创作意图得不到充分的表达。施工单位对施工情况不够清楚,使得人员和材料的调配不合理,没有发挥出人员和材料的真正价值。技术措施和质量标准不够完善,导致无规则可依,妨碍了风景园林绿化施工的进程。

2.2在风景园林绿化施工中各个独立的工程之间缺少了交流与协调,使得在建筑工程中许多环节发生冲突,给施工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还延误了交工的时间,最严重的就是损害了施工单位的信誉。

2.3在风景园林绿化工程中施工单位只对栽培比较重视,却忽视了养护的重要性,因此,对养护人员的要求不高,大多是农民工,而他们缺少专业的知识以及技术等,这不仅使经济受到了损失而且景观效果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2.4目前为止,我国的风景园林绿化建设施工队比较多,但是正规的、具有专业素质的队伍却较少,只有加强知识的积累,才能正确的领会和执行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除了施工人员的不足还有就是施工现场,主要是管理的落后,表现在组织计划性不强以及不严格按照执行标准来进行操作,使规章制度得不到落实,浪费大、质量差、技术落后的问题相继出现。

3风景园林绿化施工的解决对策

3.1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风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首先,要清楚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此为根据制定一套相关的管理制度,并且大力的推广和宣传,使其在行业内有一定的效力。其次就是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园林绿化工程组织管理模式,在聘用质量管理人员时,要重视专业人才的选用,从基础抓起,人员的配置也要合理,满足工作需要的同时还要防止人员的闲置。最后,要不断的更新与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使之与时展与行业创新同步,不被时代所淘汰。

3.2严格对工程设计图纸的审核

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主要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设计的,它的设计效果对园林绿化工程的最终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园林绿化施工中要从设计阶段抓起,管理人员在审核工程设计图纸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核。但是仅仅依靠管理人员是不够的,还要邀请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审核,才能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设计图纸,保证了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

3.3施工的前期准备

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且科学合理的进行施工。在施工中要抓重点,发掘出资源的最大价值,把每个环节都做细、做精,既保证了质量又降低了成本,达到了创优的最终目标。

3.4在施工过程中

全面控制好施工过程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唯一途径。由于工程质量是在工序中创造出来的,因此,工序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只有每道工序的质量都达到了要求,才能保证整个风景园林工程都符合要求。

3.5后期的保养与维护

后期保养与维护是工程项目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由于风景园林容易受各方面的影响,因此,园林管理人员要做好对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持久保持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景观园林蓬勃发展的今天,风景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严峻的问题,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重视质量的管理。为了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过渡浪费,就要对园林绿化施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园林艺术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陆瑛. 形与色在现代园林中的设计方法体系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

第10篇

关键词:园林道路;设计特点;原则解析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在国内蓬勃发展,尤其是园林风景区的发展,作为人们休闲、有氧运动的最佳场所,它的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园林风景中必要的一部分,园林道路设计也被设计者所重视。道路设计对园林风景结构及观赏的作用不可否认,它既有功能性,也有自身的美感。然而通过园林道路的发展,其类型及种类已形成很多种。

园林道路类型

1.1变态路

园林道路的建设要符合其周围园林景观的需求,因此根据需求将变态路分为瞪道、休息岛、步石、踏级、磷和订步等种类。依环境而建,达到与环境的融合。

1.2游息小路

游息小路,顾名思义,它是一种供游客娱乐和休息的小路,辅助游客通往园林更细致的地方。一般双人行走的距离是1.2一1.5m,单人的则为0.6一lm,对于一些特殊的地方,比如疏林山上、水边等地方设置的小路,是根据地势蜿蜒、曲折等特点进行自然发挥设计。

1.3主要的园林道路设计

在园林风景区的观光中,主要的园林道路是大部分游客必走的道路,甚至有时需要一些小型车辆的通行。因此,一般主要的园林道路宽度建设在4一6m即可满足人们需求,也不容易造成人流拥堵。这些主要道路旁一般都有很好的绿化带进行填充。

1.4次要的园林道路设计

次要园路在园林景区内起辅助作用,主要是对主要道路的补充,对景区与建筑有着连接作用,次要道路的宽度设计一般在2一4m之间即可。

2.园林道路的功能与特点

(1)具有组织交通的功能。一方面园林道路对游客的疏导和集散起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园林道路对建筑和基础设施的维修、护养等工作也有着辅助作用。

(2)具有对园林空间区域规划,对游客进行引导的功能。在园林景观中,有许多不同特征的景观,其之间有着联系也有着区别,园林道路的合理设计可以因地制宜地达到这两种功效,符合现代园林建设中要求的形神兼俱。道路对园林景观进行自然的区域划分,对观赏有很重要的意义,它还可以引导游客进行更细致的观赏。

(3)它是园林景观的一部分。园林景观的建设注重整体美和细节美,注重各种部位的相融合,而园林道路可以体现出园林景观的曲线美及整体协调性。因此,其中的一草一木及道路都是园林景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的园林艺术中也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如因景设路和因路保景。

3.园林道路布局的设计原则

(1)根据园林道路的性质,遵循园林道路布局的灵活性。一般园林道路呈现环形,在设计时要根据园林景观的走向进行道路设计,避免主次道路的断连。园林道路建设除了环形扩展向外,还要有几条从园林中心放射出去的道路,这样才可以使得道路贯穿整个园林风景区。总之,园林道路的设计要灵活变通,在满足游客行走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园林景观的观赏角度,有时候需要景观引导道路的走向。

(2)体现园林道路的实用性,做到以人为本。建设园林道路,除了使其符合整体园林景观的美观性外,还要考虑到道路的实用性。此外,还要注重道路设计的人性化,在设计过程中多些人性化建设。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园林景观有着很重的地域性,根据地域文化特点建设园林景观,道路的设计也应该符合地域特征,这样才能得到有效的融合。

(4)平面成形的规划布局研究。同传统的城市道路建设相比较,景观园林的道路设计布局,存在着自身独有的布局特点形式,通常自然式的风景园林道路系统平面成形局部设计形式有三种,即为带带式、树枝式、套环式三类。

(5)立面成形的规划布局。现实中景观园林的道路设计,能够依据实际功能的需求来进行宽度尺寸的变化收放,采取以变断面形式展开立面之上的规划布局。如在诸多风景园林中的道路两侧,都设置有凳子和座椅,这皆是作为园林道路的外延边界而存在,除了这以外,还有很多园林道路同小型广场相互结合的案例。这种立面成型的设计形式,呈现出宽狭相接,直曲相济的效果,使得园林景观道路趋于生动多变,游人在道路行走的过程中,能够驻足停留,运动休闲,相得益彰。

(6)园林道路交叉路口的设置布局形式研究。在同一景观园林区域内,必然会面临多条干道相接相交的情况,除了对较为陡峭的山地地形之外,在设计中应当尽可能的采取以正交的形式进行设计,交叉口区域需要作扩大处理,促使区域相对空旷,形成一个小广场,即疏通交通,又避免产生行人拥挤。对于小型道路,应当以斜交的方式进行设计,但交叉位置不要太多,且两个交叉点应当保证一定的距离,做到主次分明,同时相交的角度需保证一定的宽广度,以免因为角度太小影响到整体的美观。对待丁字型的道路交叉口设计,因为其处于视线交点,能够进行点缀以相应的景观风景植物,以避免多条道路视线交于一点,令游人出现方向迷失感,同时还应于交叉口的位置设置明确的指示牌,进行方向的指引。

4.园路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l)现代园林建设中,个人设计色彩严重,不能做到以地域而设计。许多非专业人员对园林景观道路的建设进行严重干预,很容易出现道路缺乏变化,平淡无奇;由于太过于强调园林道路的特殊性,不假思索地要求“三步一弯,五步一曲”。

(2)园林道路容易出现断头、回头的现象。一般园林道路的布局形式有自然式、规划式及混和式,在没有明显的终点标志建筑出现的情况下,园林设计中避免出现回头路、断头路的现象,这一点非常重要。

(3)园林道路的设计数量不合理。园林道路的设计旨在满足最大游客容量时的需求,因此园林道路的设计要根据园林景观的具体面积来设计,如果景观面积小,道路却很多,会导致景观散失其原有的观赏性,景观也会被进行多处分割,游客密度变大造成拥堵;如果景观面积大,园林道路又很少,就不能充分发挥园林的观赏作用,有许多细致的景观设计不能让游客欣赏到。

(4)在园林景观某处道路交叉口的设计不是很合理,由于夹角较小,导致转弯半径不够,这样很容易造成人们抄捷径践踏草坪,破坏绿化。

结束语

园林设计中园林道路的规划需要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不仅要遵循设计的原理理念,还要满足园林道路的自身功能,从园林道路的线性构思、铺张图案的设计、对色彩的掌握等多方面入手,营造出优美迷人、引人入胜的园林道路景观。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求园林设计者应严格按照规范实行,遵循园林道路的设计原则,合理地布置园林道路,满足园林道路的功能要求,又要求需注意协调园林道路设计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一个完美的园林道路设计,更是需要提高设计者的自身艺术修养和必要的业务素质,增加自身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园林道路的设计真正体现艺术和功能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陈维.论园林设计中园林道路的规划UJ.现代园艺,2012,22:74.

[2]任涛.城市园林景观中道路与广场的绿地设计研究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3]石亚丽.论市政园林工程中道路的合理规划与设计田.现代商贸工业,2012,24:220一222.

第11篇

当前的风景园林方面的设计能够分成规划(Landscapeplanning)以及设计(Landscapedesign)两方面,规划重点是针对范围以及面积很大的区域在全局范畴上进行构思,设计作为基于规划之上构建起的实施的具体方案。尽管风景园林方面的设计能够分为诸多层次,可是并非全部的设计均要通过这些阶段。

一、结构主义概述

1.结构主义设计背景

20世纪,,瑞士的索绪尔对于自然以及人类的语言进行了专项研究。其对于语言记号学的阐释,为结构主义构建起了良好的理论架构以及支撑。记号能够分成两种,一是声音,二是思维。利用某一记号来对信息进行传达,是取决于人类在文化方面的既定层次。人们利用诸多的记号,来对自身对于社会的认识进行表达,传达相关的信息。

2.结构主义设计的含义及特征

结构主义方面的设计作为利用“设计符号”来对物象自身以及文化进行的表示,其把所有的设计物体视为“材质”,所有设计出来的东西都含有传统的含义,随后按照相互间的关系,把他们进行有机组合。结构主义方面的设计能够把不相同的文化以及历史实施转化。在结构主义方面的设计之中有诸多的符号能够大量的引用,赋予文化方面宽泛的意义,罗兰•巴特讲到的“神秘的意境”。因为所有设计的物体自身,均能够代表自身的内涵,因此对于设计的具体内容能够对其结构实施分解。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结构主义设计的特征:在结构主义设计中,每个元素都有自身的象征意义,蕴含着一定的意义和内涵;结构主义设计很强调元素的组合,通过组合各个元素来创造一定的意境;在结构主义设计中很注重文化和历史的传达。

二、结构主义在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表现

(一)园林布局注重元素的搭配

园林设计的方式大都体现于园林的布局,水面的处理以及叠山置石之上。之中园林布局体现为多元化的主题、扬抑有序、尺度适宜、韵味无穷,水面的处理存在着聚分方面的区别,小园之中的水面处理主要是聚。聚就使得水面表现的宽泛,能够随风起涟;分就表现的迂回曲折,能够引起人们在溪涧游玩的雅兴。水作为园林整体布局的神来之笔,园没有水就会显得死板。叠山置石,对于假山进行创作是从对大自然认知以及效仿之中来的,作为我国园林景观所追求的意境。从我国风景园林的布局手法来看,可以发现,我国园林布局很注重各个元素的搭配和组合,可以说我国园林布局设计几乎没有单独元素成景的景观,即使是元素的组合,也往往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复杂的。这正是结构主义设计理念的运用,通过多个元素的合理组合从而设计出意想不到的景观。

(二)园林设计注重意境的创设

花、草、树、林、水均作为园林设计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而这部分元素均是通过在大自然里面所发掘出来的精华之所在,园林建筑传承到如今之所以依旧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其独特的形式、多姿多彩的园林建筑,创造出“神秘的意境”。绵延曲折的内廊、潺潺流水、造型奇异的小桥,都是富有内涵和想象的意境。自然界的山水多呈现柔美曲线,这也在园林设计中发挥的淋漓尽致。曲曲折折迂回的长廊,碎石子铺成的羊肠小路,起起伏伏的山石,波光粼粼的湖水,大自然的曲线柔美更加强了自然元素构造意境的能力。此外,山石、湖泊、长廊、小路的重叠组合,往往让游客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意境,但是总在“尽头”之处、转角之处,穿过一个石门、一个石洞,便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河、流水、亭阁映入跟连。风景园林设计向大自然取材,让园林设计和富有意境的自然结合在一起,创造新的神秘的意境,正是结构主义设计理念的完美运用。

(三)园林艺术注重文学的渗透

结构主义方面的设计重视把不相同的文化以及历史方面的意义实施转化,融入到设计的领域里面。我国的古典文化和园林的进步紧密相连,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的进步促使园林设计向前发展,恰如钱梅溪所讲,园林建造和写文章相同具有“起承转合”,才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园林设计把我国在建筑方面的精华展现的挥的酣畅淋漓,把我国文学之中的雅静,诗歌里面的灵动,绘画里面的意境融入到了到园林设计之中,让我国的园林建筑别具一番风味,在世界建筑之中也是独树一帜。

三、结构主义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第12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

当国际LandscapeArchitecture(LA)学科为国人逐渐熟悉后,景观建筑学、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设计、景观学等专业术语异军突起,并产生了“园林”和“景观”名称上的争论。其结果不仅是业内人士之间的隔阂,而且在回答“园林和景观有什么区别?”时,大部分业内人士都会陷入“说不清,理还乱”之中。专业人士尚且如此,社会大众对此的认知自然更是混乱。

赞同“园林”和“景观”两方之间发生名称之争后,笔者听到过三条解决途径。

第一条途径是一统天下,本着集体主义精神,为了学科统一发展的大局,一方毅然放弃。

第二条途径是一主一辅,为主的一方对应于完整的LA学科,为辅的一方对应LA学科的一个局部。

第三条途径是各得半壁江山,将LA学科内容一分为二,由两方共同承担一部分。学科名称则另谋新名,比如景观园林。

从现实来看,三条途径都不理想,而且最令人着急的是,居于同一学科内的两方认同感下降,争辩胜于交流,揭短胜于取长。

基于以上情况,笔者建议采用另一条途径——“一学两名,平行发展”。也就是说,两方都以完整LA学科为目标去发展建设。这条途径的核心是相互尊重。

尊重历史。园林、风景园林、造园、景观建筑学、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设计、景观学……,这些名称本身就是本学科在中国曲折发展的见证。譬如在工科院校中形成建筑、城市规划、园林的三位一体学科结构历经数十年探索和努力,但1996年工科的风景园林专业又被并入城市规划专业……园林是中国本学科的渊源所在,世人皆知,要传承,要发扬。但历史也证明景观绝非节外生枝,而是时势造就。本学科能借助社会需求之大势在逆境中奋起,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景观功不可没。就两方在本学科艰苦发展历程中的贡献而言,值得相互尊重。

尊重现在。目前赞同“园林”和“景观”两方都认为自己与国际LA学科对应,这是件好事,有这么多人为同一个学科、为同一个目标在努力。而且,学科发展以教学、科研和实践单位为载体,这些单位的名称本来就是不同的,不论取名园林,还是称作景观,只要互相尊重和认同是在为同一项事业而努力,就是伙伴,而不是对手。首届国际景观教育大会即将于今年10月28日在同济大学召开,前来交流的就有以园林、景观、环艺、旅游等为名的国内外六十多所院校和系所。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可以使该学科快速全面发展。

尊重未来。既然是同一学科,分只是暂时的,分久必合。在暂时的一学两名的状态下,竞争也是必然的,但要鼓励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避免互相贬低的恶性竞争。分久必合,如何合?本学科的成熟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合”取决于两方未来对本学科的贡献。尊重未来就是要尊重这一客观规律,两方均以积极、客观地态度,在良性竞争中,赢得自己在本学科中的地位,共同促进学科体系的完善。

既然名字不必讨论了,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讨论集中在真正急需探讨的问题上,那就是:对应于国际LA学科,在当代中国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本学科的目标、学科背景、实践范围等。

以刘滨谊教授领衔的同济大学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学科团队在同济大学48年的园林景观教育积累基础上,提出本学科高等教育的思考,供各界指正:

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学三者构成了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的人类聚居环境规划设计学科体系。就相同性看,三者的目标都是创造优良的人类聚居环境,都是将人与环境的关注处理落实在具有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人类聚居环境之中。所不同的是专业分工:建筑学侧重于聚居空间的塑造,专业分工重在人为空间设计;城市规划侧重于聚居场所(社区)的建设,专业分工重在以用地、道路交通为主的人为场所规划;景观侧重于聚居领域的开发整治,即土地、水、大气、动植物等景观资源与环境的综合利用与再创造,其专业分工基础是场地规划与设计。

景观学实践范围涉及景观资源保护利用、人居环境营造、户外活动管理等领域,包括:国土、区域、乡村、城市等一系列公共性与私密性的人类聚居环境、风景景观、园林绿地。

景观学专业人才的作用和目标是运用景观策划、规划、设计等专业知识技能,保护与利用自然与人文风景景观资源;创造与养护优美宜人的户外为主的人居环境;组织安排良好的游憩休闲与旅游活动。

第13篇

关键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要素;雪铁龙公园

中图分类号:TV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84-1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园林景观事业的高速前进。在新形势下,国外不少优秀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作品被引进到国内,引起极大的关注和推崇。而在整个园林景观设计领域中,法国因其特殊的自然风景、文化背景、审美习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法国园林景观,它深厚的园林文化内涵,独到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将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进行完美结合,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可说是独树一帜。

20世纪后期,巴黎政府在改善城市环境及保护自然生态意识的指引下,建立了大批的公园,使法国园林在20世纪走向新的辉煌。本文就以巴黎雪铁龙公园为例,简析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素。

1 巴黎雪铁龙公园简介

巴黎雪铁龙公园是法国现代园林中具有国际影响的重要作品之一。它没有原雪铁龙汽车工厂任何痕迹,只保留了场地上最突出的历史特征,独特的“平面”几何布局勾画出的是一座“立体公园”[1]。

1.1 改建背景

1919年雪铁龙在塞纳河边建立起加工工厂。工厂一直经营到20世纪70年代。在“城市化”战略要求及产业发展的需求下撤出巴黎,留下塞纳河左岸这片与周边环境相隔绝的空地。该空地已经被严重污染沦为工业废弃地。到了20世纪80年代,法国兴起一场修复重建的政治风潮,雪铁龙公园就是这场风潮下的产物,并因城市更新需要开始对它进行改建利用。

1.2 改建方案

雪铁龙公园,占地45hm2,濒临塞纳河[1]。是利用雪铁龙汽车制造厂旧址建造的大型城市公园。风景园林师克莱蒙和建筑师贝尔热负责公园北部设计;风景园林师普罗沃和建筑师维居尔负责公园的南部设计。

2 巴黎雪铁龙公园设计分析

2.1 景观结构

雪铁龙公园的设计体现了严谨的几何关系,他们共同限定了公园中心部分的空间,同时又构成了一些小的主题花园。

第一组建筑是位于中心南部的7座混凝土立方体,设计者称之为“岩洞”,他们等距离沿水渠布置。与这些岩洞相对应的是在公园中的第二组建筑小温室,在雨天也可以为游人避雨的场所。岩洞与小温室一虚一实,相互对应。第三组建筑是公园东部的两个形象一致的玻璃大温室。

2.2 设计要素

法国现代园林景观在设计理念和形式语言上都明显区别于传统园林,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和风格,这主要是对现代设计语汇的吸收和融合,呈现出鲜明的现代风格[2]。

2.2.1 点状要素 雪铁龙公园可以划分为如干个点:南面的“黑色园”;东面的“白色园”;两个大温室;中心的大草坪等等。这些点分布在不同的位置,在各自的位置上发挥着自己重要的作用。

从点状要素来说, 白色园和黑色园,位于公园主体的,镶嵌在周围居住区内,是为住区居民服务的社区公园。而黑色园位于居住区中心,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设计师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有四个标高的立体公园,使其空间更富多样,满足居民多样灵活的使用需求,为游人提供了非常舒适、丰富的空间感受。

2.2.2 线形要素 从线形要素来看,雪铁龙公园中“线”的要素有长廊,林荫路和一条贯通全园主要部分的斜向直线型道路组成。林荫路与大水渠突出了线形要素在法国现代园林景观中的重要作用。

雪铁龙公园一条斜向的直线型道路打破了构图的严谨, 这对角线是公园主要游览路和轴线。它把园子划分为两个部分,又把园中各主要景点如黑色园、中心草坪、喷泉广场等联系起来。这条笔直的轴线并非全是实路,在空间上变化多端,或穿过草坪,或越过水渠,或高或低,或虚或实,所以并不感到单调,直线感也不是很强烈。

2.2.3 面状要素 从面状要素来讲,雪铁龙公园中“面”的要素是由若干个主题园、场地、草坪及树丛组成。这些主题园形式上千变万化,彼此之间又有着一定的差异和联系,它们满足了不同文化层次及年龄游人的需要。

环形水渠中间的大草地如园林中的“绿毯”。大草坪是整个设计“核”。它四周被方正的水渠围绕,空间边界明确、面积大、整体性强,与周边丰富多样的小空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的宏大、明晰和力度形成一种“场”,将周边所有的元素笼络为一个有机整体。

2.3 空间布局

从空间布局上说,雪铁龙公园主要的游览路是对角线方向的轴线,它把园子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又把园中各个主要景点联系起来。中轴线上开敞的明显对称的空间与周边的具有丰富变化的系列小花园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传统园林中轴空间与丛林园的关系,奠定了全园基本的空间结构;而斜向的轴线随地形起伏不断变化,营造出奇妙变幻的空间。

3 结语

随着城市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良好城市景观与舒适生存环境的渴求越来越高。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如何体现现代感,如何提高园林景观的视觉审美质量,探寻具有现代美的园林形式,一直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1]。借鉴以上对雪铁龙公园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我国博大精深的古典园林,提取其精髓的设计语言,用现代的设计方式进行转化与重构,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参考文献

[1] 王向荣,林箐.拉维莱特公园与雪铁龙公园及其启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第14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脚步加快,我国对城市环境的建设与改造都加大了管理力度。因此,对风景园林的需求量很大,使得我国目前的风景园林设计有了新的发展。但是由于忽视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以及与社会和文化的协调发展等许多原因,导致我国的风景园林在规划设计和施工上参差不齐,既浪费了材料和资金,还没有得到人们真正需要的风景园林景观。

1 风景园林绿化概述

1.1风景园林绿化的概念

现代的风景园林与传统园林相比较,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种植花草树木了,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继承与发展传统园林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的步伐,适应城市和当代人的需要的一种新型的园林设计。风景园林与传统意义上的园林在内涵上有很大的区别,不再局限于花草树木,而是为了满足现代城市生态建设的需要。它满足的不仅仅是人们对观赏的需要,而是把为了创造适宜的现代城市人居环境作为建设的最终目标。

1.2风景园林绿化的特点

“二战”以后,经过了百余年的发展与创新,到目前为止,现代意义上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逐渐的形成了完整的、多层次的学科体系。现代风景园林与传统的园林相比较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第一、现代风景园林绿化的设计从大众的角度出发,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社会文化需要,必须加强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理念与施工技术,充分的体现出现代化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风景园林绿化的需要,要做到解放传统园林的同时面向社会、面向群众,从私家园林的思想中走出,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去。

第二、现代风景园林绿化设计在内容上具有广泛性。经过了百余年的风雨历程,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在内容上越来越广泛。将原本空旷的区域发展成城市广场、居住小区以及公园等景观环境;将风景名胜区做出了总体的规划、旅游度假区则做出策划性的规划、并将主题公园和城市绿地做出系统性的规划、还有就是道路的规划设计等;将自然原始保留下来的景观进行人工生态的再造,不断地发掘传统文化的优点,并与现代的风景园林精神相结合,达到现代人们所追求的设计理念。

第三、现代风景园林的物质基础高度发达。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社会上的各个领域的物质材料都变得丰富多彩,特别是材料革命的兴起,使许多新型的材料被发现和使用,为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技术基础。

1.3风景园林绿化的作用

(1)风景园林绿化主要是通过人的作用对生态系统进行模拟自然的设计手段进行重建,不仅保留了原有的自然环境而且还进行了环境的再创造,使园林植被资源在人工的环境中得以再生、利用和创新发展。

(2)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园林植物的综合功能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通过园林植物景观创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良好城市环境的产生为人们提拱了游戏、休憩的空间,并且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3)人工建造的与天然的自然环境相接近的园林风景区,为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也为生物的多样性创造了条件。

2 风景园林绿化施工的现状

2.1施工单位对现如今的风景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缺乏了解,与设计师之间缺少了必要的沟通,使设计者的创作意图得不到充分的表达。施工单位对施工情况不够清楚,使得人员和材料的调配不合理,没有发挥出人员和材料的真正价值。技术措施和质量标准不够完善,导致无规则可依,妨碍了风景园林绿化施工的进程。

2.2在风景园林绿化施工中各个独立的工程之间缺少了交流与协调,使得在建筑工程中许多环节发生冲突,给施工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还延误了交工的时间,最严重的就是损害了施工单位的信誉。

2.3在风景园林绿化工程中施工单位只对栽培比较重视,却忽视了养护的重要性,因此,对养护人员的要求不高,大多是农民工,而他们缺少专业的知识以及技术等,这不仅使经济受到了损失而且景观效果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2.4目前为止,我国的风景园林绿化建设施工队比较多,但是正规的、具有专业素质的队伍却较少,只有加强知识的积累,才能正确的领会和执行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除了施工人员的不足还有就是施工现场,主要是管理的落后,表现在组织计划性不强以及不严格按照执行标准来进行操作,使规章制度得不到落实,浪费大、质量差、技术落后的问题相继出现。

3 风景园林绿化施工的解决对策

3.1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风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首先,要清楚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此为根据制定一套相关的管理制度,并且大力的推广和宣传,使其在行业内有一定的效力。其次就是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园林绿化工程组织管理模式,在聘用质量管理人员时,要重视专业人才的选用,从基础抓起,人员的配置也要合理,满足工作需要的同时还要防止人员的闲置。最后,要不断的更新与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使之与时展与行业创新同步,不被时代所淘汰。

3.2严格对工程设计图纸的审核

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主要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设计的,它的设计效果对园林绿化工程的最终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园林绿化施工中要从设计阶段抓起,管理人员在审核工程设计图纸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核。但是仅仅依靠管理人员是不够的,还要邀请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审核,才能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设计图纸,保证了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

3.3施工的前期准备

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且科学合理的进行施工。在施工中要抓重点,发掘出资源的最大价值,把每个环节都做细、做精,既保证了质量又降低了成本,达到了创优的最终目标。

3.4在施工过程中

全面控制好施工过程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唯一途径。由于工程质量是在工序中创造出来的,因此,工序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只有每道工序的质量都达到了要求,才能保证整个风景园林工程都符合要求。

3.5后期的保养与维护

后期保养与维护是工程项目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由于风景园林容易受各方面的影响,因此,园林管理人员要做好对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持久保持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景观园林蓬勃发展的今天,风景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严峻的问题,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重视质量的管理。为了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过渡浪费,就要对园林绿化施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园林艺术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陆瑛.形与色在现代园林中的设计方法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

第15篇

【关键词】园林设计;构成艺术;景观

引言

构成艺术是现代艺术中应用比较普遍的表现形式之一,构成艺术的理论基础为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那么了解构成艺术与现代风景园林两者之间的关系和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空间构成,在视觉感知引导下,并熟练运用构成方法丰富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表现形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构成艺术的概念

构成,相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来说,就是按照一定的审美规律,以科学合理的组合方式来表达设计人员内心感性的思想。构成艺术体现了理性和感性的有机结合,它不是简单的造型,不是简单的创作,而是通过组各种点、线、面、色彩的组合形式来表达各种思想,引发人们对事物的反应和感知。一般的构成教学包括三大部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

1.1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主要针对二维空间的造型问题把设计所需的所有元素按照形式美的法则来组合,以形成新的图元。平面构成中点、线、面以及律动的组成要严格按照严格的结构组合,达到新颖、时尚或者另类的视觉效果,并通过其组合形式来表达作者的设计思想,成为设计思想的"代言人"。平面构成是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基础,其他两种形式的构成必须建立在平面构成的基础上进行扩充。

1.2色彩构成

色彩的可变幻性可按照一定的组合规律或通过对比、调和、统一等调整色彩关系手法来重新创造行的色彩效果,色彩的相互作用从侧面可反映设计者的心理活动,并激发设计者的创新精神,还可引发参观者形成不同的遐想空间。色彩构成作为构成艺术的基础理论,与其他两种构成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1.3立体构成

三维度的立体空间以其错综复杂的立体构成给人以强悍的视觉冲击,它与平面构成区别主要在于立体构成注重实体与空虚形态的组合,在结构和材料方面也有更高的要求,在园林景观设计应用中作为目的语言直观地表述作者设计意愿。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相互结合被应用到设计领域,可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作为三大构成艺术之一,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应用广泛。平面构成艺术主要应用于园林要素整体布局的安排、园林道路的布置、广场的设计等方面。

2.1园林整体布局的构成艺术

在园林平面图的设计过程中,运用平面构成的艺术手法,将点、线、面相互结合形成平面的整体布局。运用一种元素如矩形、圆、螺旋线等划分整体空间,达到整体的协调统一。也可以将不同元素合理搭配,使设计的平面图内容丰富。如抗日阵亡将士陵园的平面图就是采用圆形来划分整个空间,然后用直线式道路连接,平面图既简洁又富于联系,各空间既独立又和谐统一。平面构成的形式应与园林的整体风格、内容协调统一。园林的平面规划形式要根据不同类型人群的需要来划分,并充分考虑园林设计的功能要求。采用构成艺术手法划分的空间应该有大有小,主次分明。空间有开敞有闭锁,既联系又分隔。空间的布局既要符合园林平面构图均衡稳定的要求,又要充分考虑游览者的心理感受。各局部空间的变化可以有一定的重复性,但大小或距离变化要有一定的规律性,使游览者在游赏的过程中感受到空间变化的韵律与节奏。

1.2 广场的构成艺术

广场作为人际交往的空间,设计形式往往依据其性质的不同而有相应的变化。在广场设计中,应运用各种平面构成元素划分广场空间,根据活动人群的类型合理地划分开敞空间和闭锁空间的位置和比例,做到空间比例得当,主次分明。

1.3 道路的构成艺术

道路作为园林构成要素之一,除了划分空间,组织游览之外,也是构成园景的重要部分。园路的设计风格应该与园林的整体规划形式一致。运用平面构成艺术设计的园路一般通过点、线的组合来表现空间的深远。曲折的游憩小路,跳跃变化的步石、汀步为园林增添了活泼的元素。

三、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艺术是从立体主义绘画中发展而来,并逐渐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之中。在园林设计中,往往利用立体构成艺术的抽象性创造出具有深刻含义且造型简单的园林建筑与小品,丰富园林景观的内容,辅助园林意境的表达。

3.1园林建筑与小品的构成艺术

立体构成艺术是抽象性的完美体现。如佳木斯大学的标志性建筑,象征着该校是由4所学校合并而成的综合性大学。此外,该建筑位于4个学区的中心地带,将其自然地结合成一体,既体现学校的和谐统一,又充分考虑到每个校区的个性美。

运用立体构成艺术手法设计的园林小品,通过其点、线、面的布局,能够更好地表现其节奏与韵律性。按照渐变韵律改变园林小品的形状和距离表现其节奏,使其富于韵律感与美感。运用立体构成艺术设计园林小品,还可以通过简单抽象的造型来表达园林的主题。例如一些造型抽象的雕塑,既增加了园林景观的内容,又点明景观设计的主题。

3.2公共服务设施的构成艺术

园林中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停车场、洗手间、服务中心、垃圾箱、电话亭等。运用立体构成艺术手法设计公共服务设施,应使这些设施的整体风格与整体环境、风格保持一致。服务设施的布局应合理,服务半径应覆盖游人的活动范围,并在附近设置必要的路标以方便游人寻找。服务设施根据服务人群的不同,决定其设置规模和位置。作为公共服务设施,不但要保证观赏性,更重要的是保证设施的实用性。

四、色彩构成

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80%来源于视觉器官,而首先引起人们视觉美感的即是色彩。色彩是视觉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

4.1 植物景观的色彩构成艺术

植物景观的色彩构成是客观世界中的自然现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色彩,同种植物在不同季节也呈现出色彩的变化。暖色系具有较强的运动感、向外散射的方向感和扩大面积感。冷色系具有宁静感、内向的收敛感和面积的收缩感。运用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应注意不同色相、色调的搭配。充分考虑到人对于不同色彩的心理感受,根据不同的活动人群类型来确定设计的主色调。此外,应注意色彩之间的对比协调关系,如天空作为背景布置主景时,应以暗色调为主,或与天空有对比的白色、金黄色、橙色等作为主调,不宜用淡蓝、淡绿色;以水面作背景或前景布置主景时,应着重处理主景与周围环境、天空的色彩关系;道路色彩应结合环境设置,多为灰色和暗灰色,色彩不宜过于突出。

4.2建筑的色彩构成艺术

建筑的色彩有着决定全园基调的重要作用。北方园林中,建筑多采用暖色系,使游览者在色彩上感觉舒适。而在避暑胜地的园林中,建筑的色彩以灰色或白色为主,多为单色调,色彩搭配给人以简单清凉的感觉,使游览者身心得以放松。

五、结束语

风景园林设计中如何体现现代感,如何提高园林景观的视觉审美质量,依旧是当前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传统园林的地位、价值和魅力已有公论,问题是在当前的历史阶段,面对着迷人而又沉重的传统,应如何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惠忠.园林设计中色彩问题的处理[J].湖北林业科技.2005(04)